巧用语篇

2024-07-25

巧用语篇(精选五篇)

巧用语篇 篇1

考纲“有文采”的具体要求: (1) 词语生动, (2) 句式灵活, (3)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4) 文句有意蕴。

今天我想选取几个角度与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巧用语言“包装”作文。

一.善用修辞, 让语言充满情趣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 修辞的作用在于修饰和调整语言, 赋予文章美感。如“丹顶鹤像一个国际时装模特, 优雅地站在‘T型舞台’上, 向人们展示它那修长的腿。”

(一) 善用比喻, 形象生动

使用比喻, 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在写作中经常把比喻和排比结合起来使用, 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如:《贝壳·划痕·记忆》 (2007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 中的比喻:“时间如海, 记忆如沙滩, 海水将一枚贝壳送到沙滩上, 又收回她那浩渺的胸怀;时间如风, 记忆如巨岩, 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 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抚平。”

(二) 采用拟人, 赋予情趣美

拟人就是赋予物以人的某些方面的特征, 即当成人来写, 它追求一种强烈的印象感情的冲击力、动人的情趣美。如《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2007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 , 拟人如此:“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 浑厚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是你吗, 唐朝?我用想象触摸你诗的轮廓, 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 我梦想的枝头缀满星光。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 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 张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 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人生的壮美, 艺术情怀的宏广。唐朝啊, 你的美丽竟是这么多生命的拓荒, 怎能不令人陶醉, 怎能使人遗忘?”

(三) 妙用排比, 增强感染力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却常常表现为极具修辞效果的表达句式, 其特点是结构整齐、语言协调。用于说理, 周密严谨;用于论证, 气势磅礴;用于列举, 言简意赅;用于描写, 形象生动;用于抒情, 情深意浓。作文中运用排比, 能使句式整散结合, 灵活多变。如《诗般母语》 (2007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 一文的开头“是什么, 如稚拙的图画, 刻在出土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 如风渲染过的枫叶, 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是什么, 如行云流水, 如老人的唇齿间娓娓道来, 映在纳凉顽童神往的双眸?又是什么, 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四) 名家大作示例

写作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模仿与创新, 要善于学会模仿名家大师的佳作名篇中的修辞艺术。一些文采飞扬的名家大作特别善用修辞, 朱自清就是一个典范。

1.《荷塘月色》第3段描写“月下荷塘”一段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 (拟人)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排比, 比喻)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 ……

2. 课文《春》如下文字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人)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拟人) , 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 (排比) 。风轻悄悄的, 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 。

二.引诗入文, 使语言意蕴丰富

(一) 学生习作示例

星晨使夜空美丽, 诗句使文章精彩, 文章如夜空, 诗句如星辰;夜空需要星辰的点缀, 文章需要诗词的滋润——“文”有诗书气自华。既然是诗创造并成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学, 那么我们不妨引诗入文, 以此增添文采。如《诗意地生活》 (2007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 中引用诗文:“人生需要激情, 生活需要诗意。‘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我们可以面对明月吟诗作赋, 我们可以背靠青山引吭高歌, 哪怕是在雨后的黄昏, 我们也会感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的凄美。而我们遇到或遭受失败的时候也要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面对着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面对着时光的流逝, 我们不能只长叹‘流水落花春去也’、也不能像孔夫子当年‘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我们只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

(二) 课文中也有不少引诗入文 (代诗入文) 的范例

1.天上风筝渐渐多了, 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也赶趟儿似的, 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抖擞精神, 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 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2.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1) 山是眉黛小屋, 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 (2) 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孤帆远影碧空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鹰 (“雁飞残月天”《菩萨蛮》) (温庭筠) 。 (3)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踏莎行》) (秦观) 。

3. 现代歌曲不少引诗入歌, 丰富诗歌意蕴的例子。如《明月几时有》 (王菲) ;《涛声依旧》 (毛宁) :“月落乌啼, 总是千年的风霜”化用了《桥枫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风渔火对愁眠, 孤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歌曲引诗入词, 善用修辞, 化通俗为经典,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周杰伦)

三.幽默诙谐, 让语言生动机智

老舍先生曾说:“文字要生动, 必须利用幽默。”写作中, 如能增添幽默, 那么语言不仅轻松活泼, 趣味横生, 还能显示出作者的睿智、聪明和成熟。所以, 恰当运用一些技巧使语言显得幽默俏皮, 就能增加言语的灵动美, 如“初三, 忙。早晨慌慌忙忙, 中午匆匆忙忙, 晚上急急忙忙”, “门外三个家伙, 一个虎头虎脑, 一个呆头呆脑, 一个贼头贼脑”, 这些句子活泼灵动, 极富创意, 个个鲜明, 充满审美张力, 让人久久回味。

四.活用句式, 让语言灵活多样

店主如何巧用语言说服顾客购买 篇2

所谓直线思维就是直接拒绝或者给答案。

顾客问:这个多少钱?导购回答:28元。

顾客问:打几折?导购回答:不打折。

顾客说:太贵了!导购告诉:一分钱一分货,我们质量好。

顾客说:打8折我就买了,导购告诉:对不起,不讲价。

顾客说:这个是否容易摔烂?导购回答:我们的东西不会。

顾客问:你们是否参加商场活动?导购回答:我们不参加商场活动。

顾客说:你们卖东西都说自己好。导购回答:您这样说我也没办法。

这样的直线思维和生硬的回答无形中会损失相当一部分顾客,可能每天都少卖一两样东西,日积月累,业绩损失太大了。顾客在购物过程中都希望有愉悦的体验,如果被生硬回复和直接拒绝会影响购物的心情,降低对商品的兴趣。典型的直线思维问答极大地降低了导购与顾客沟通的说服力,并且每句话都在驱逐顾客离开。

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以认同取代直线思维,这样将极大提升沟通的效率。所谓认同,就是以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对顾客的处境、想法等表示认可、同意或理解等的行为。认同能让顾客感觉舒服,并增加顾客对自己的信任感。建议导购在与顾客沟通时多多用认同方式取代直线思维,尤其是顾客对我们有质疑、顾虑和不了解的时候。

在这里,奉献几句实战中用得比较多的认同语句和案例的语言模板。玩具导购们可以多多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去创造出更多的认同语句,以及更适合自己的语言模板。

先生:您说得有道理!

小姐:您有这种想法(或顾虑、担忧),我完全可以理解,

先生,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以前有一些老顾客一开始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不过,后来他们才发现......

小姐,你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如果是我也会和你一样的有这种顾虑。

技巧二、认真揣摩顾客的心理,听懂顾客的“话外音”

顾客很多时候提出来的异议和拒绝背后的原因都不一样,并且真真假假,作为一个聪明的导购应该学会鉴别。其实,顾客的拒绝中往往隐藏着顾客购买的理由。拒绝相当于“不要”。只要找到顾客“不要”中真正的“不”并将其处理掉,顾客的拒绝就变成“要”了!所以,认真揣摩顾客的心理,听懂顾客的真正意图非常重要。导购一定要学会发现顾客异议的真正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果找不到原因,任何做法都只不过是隔靴搔痒。

顾客说“考虑考虑”,“我家小孩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产品了”,“比较比较”等,是玩具店销售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顾客这么说,有可能是为自己找一个拒绝的借口,也可能是顾客一种真实的心理状态。做为导购,首先要了解顾客这种说法到底属于哪种类型,也就是说一定要知道其真正的原因。可是有许多导购一遇到顾客提出类似问题,要么就是不着边际地重复介绍,要么就是机械地强调优点,再不就是无言以对,显得消极被动,其实处理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找原因给压力,刚柔并济。

2.对症下药,建议立即购买。

3.想办法提高顾客的回头率。

技巧三、儿童玩具店导购语言要讲究迂回技巧

巧用语篇 篇3

【关键词】语篇 初中生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0-0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语篇的界定及分类

(一)国内外语篇研究现状述评:

语篇分析理论及语篇教学法在国际国内研究的成果及关注的人很多,也衍生出大量的与之相关的论文及专著。但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目前国内外把语篇与写作结合的相关研究开展的比较少,仅有少量运用语篇教学法或语篇教学理论指导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研究成果。

(二)语篇的界定及分类:

语篇(discourse)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是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个专门研究交际语言使用情况的学问。

二、运用语篇教学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操作方法

(一)“语篇教学法”在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方面的依据。

1.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学生方面:写作时,表现出语法运用混乱、语篇连贯性差、表达单一、中国式表达法居多等。

教师方面:对学生英语写作训练重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写作技巧训练。

2.语篇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源丰富而且获得的途径很便捷。

教师可以从知网下载或者通过图书购买等途径阅读黄国文、李淑梅、张慧等人的专著,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二)具体操作方法。

1.阅读分析语篇。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借助多种途径,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语言输入过程中有意识地分析语篇,掌握语篇的框架结构。

2.背诵或复述语篇。

课堂上完成框架结构呈现之后,教师应及时利用框架结构,为学生提供线索(clues),让学生背诵或复述课文,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加大语言输入量。笔者利用框架为学生整理出相关线索(clues)。

运用框架结构的引导及clues的提示,学生在课堂上复述、背诵课文的速度大大提高,也使抽象的文字以直观的影像形式输入学生的脑海,为下一步在写作中能创造性地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仿写输出语篇。

经过前两步的训练之后,学生语篇意识逐渐树立,语言的输入过程已完成。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并及时安排作文练习、测试,使得学生有创新输出的机会。因受篇幅所限,本文只就说明文(exposition)语篇的框架结构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把多种语篇的分析与写作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打开一个突破口。

三、阶段性成果及结论

在运用语篇教学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我以文汇初级中学八年级的两个班(实验班和对照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研究。实验开始时,笔试作文题目为记叙文《My friends》时间30分钟,100字以内。两个班的平均成绩为7分。实验结束时,作文题目为议论文《How to stay healthy?》,时间30分钟,字数100字以内。实验班学生作文平均成绩为10分,对照班作文平均成绩为7分(满分为15分)。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出语篇教学在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及教师写作教学方面有如下作用:

1.提高了英语写作表达的准确度和地道性。

语篇具有整体储存的特点,学生写作时,可以从记忆中以整体形式提取,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简化了学习过程,加快了语言输出的速度,降低了语言输出的难度。

2.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在写作中对语篇的成功应用,提高了学生写作时的输出效果和写作成绩,增强了他们写作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拓宽了教学思路。

教师通过对语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转变了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语篇意识,引导学生积累语篇、应用语篇写作,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把语言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提高学生语言的生成能力。

参考文献:

巧用语言激活历史课堂 篇4

我发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历史的过去性;二是在中学历史的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都做了结论,于是那种以教师、课本、学科体系为中心,以积累知识、发展记忆和掌握已有的结论为目标的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站在中学历史课堂上,让我深刻地感到悲哀的是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喜欢历史课外书籍,却不喜欢历史课本。中学历史课难教,已成了一个不争的现实。要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有自主能动的人,把学生当成了盛知识的容器去填充,而没有让自己充当引燃物,点燃火焰,结果灌得自己连同课堂在学生面前面目可憎,学生则因消化不良而萎靡不振。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不是死的,历史这个词语本来的意思是探索,因而历史是活的,是活动着的昨天。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激活历史,让学生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体验那扣人心弦的动人历程,总结历史规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并将其内化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正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选择了用激情去点燃我的历史课堂,与我的学生在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共鸣和心灵的碰撞,力争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永远被记住的历史老师。

精心挑选课堂语言,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渲染课堂

优秀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有时能够让学生如痴如醉,因此教师要做到用激情点燃课堂,遣词造句要富有激情,语调要抑扬顿挫;同时要善于抓住时机,在适当的时机“煽风点火”,达到渲染课堂氛围的效果。学生的心会紧随着教师的语气、用词而变得此起彼伏,汹涌澎湃,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课堂语言。所以在授课时我注意优化自己的语言,用自己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实现学生心灵的共鸣。

比如在解决“南昌起义历史意义”这个问题时,我就发挥了课堂语言的“煽动性”作用。我在总结时说:“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是一个闪光的标志。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定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是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斗争的开始。”学生听完这一段小结,他们的心里是火热的。

通过挑选激情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也非常明显。再比如让学生深刻体会邓世昌的精神,在进行总结时我这样说:“在邓世昌身上,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邓世昌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用尽身心,饱蘸浓墨,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这个字,越到后来越能呈现出一种光芒,是一种为华夏儿女指路的光芒,是一种在世人面前呈现中华儿女高大形象的光芒。”听完我的话语,学生深刻感受到邓世昌英勇献身的精神。

以情激情,激活课堂

教师的激情具有主动性,是一种关爱学生的热情。要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并使其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兴奋情绪,充满激情地进行工作,才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性的交流,使之得到一种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我记得自己喜欢的历史老师,当课讲到激动时,他是热泪盈眶的,一动也不动地站在讲台上,那就如一尊丰碑屹立于我的脑海中,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忘怀。我知道那是老师用激情浇灌课堂的结果,是老师对历史满腔热情、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忘我体现,也是老师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热爱之情的深深诠释。正是由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历史,喜欢上了历史课。所以我今天更加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拥有强烈的激情能够达到以情激情,渲染课堂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激情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拉近彼此的距离,产生自然而然的师生互动,使教学轻松愉快地进行。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我与初一(5)班的关系就能充分体现出这一点:以情激情,激活课堂。原来这个班是不喜欢历史课的,无论怎么精心去准备,课堂氛围总是死气沉沉的。开始我经常责备不积极互动的学生,但没有什么改变。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在课堂、课后都经常去关心他们。在课堂上经常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用鼓动性的语言对他们说:“只要你们努力,你们一定会进步的!”同时用激情去感染他们,每一堂课,不管有多少学生听课,我依然激情进发,慢慢地,受我的激情感染、吸引的学生越来越多,后来他们逐渐喜欢上了我的课。我在这个班的历史课也是越上越轻松,越上越愉快。激情成为改变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配以音乐、影片、图片,烘托氛围,点燃课堂

用激情点燃课堂,配以相应的音乐、图片资料、影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是以直观的视觉、听觉冲击学生的心灵,达到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特别是一首好的背景音乐,它能成为课堂的灵魂,成为点燃激情课堂的一颗火星。

譬如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播放悲伤的音乐《和平颂》节选和Flash——点燃烛光(配以文字:不能遗忘,中华民族的一段血泪史!每一朵烛光代表一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音乐渲染了氛围,把师生带到了那段血泪的历史背景中。此时不用任何的语言,学生已经被这样的视觉、听觉效果深深地震撼了。课堂伴着音乐《和平颂》的播放,使课堂被沉痛的氛围包围着,而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沉痛中。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侵略者是何等的残忍,那30多万中国亡灵是多么无辜,不能让悲剧重演,多灾多难的祖国必须要强大!这首背景音乐,配得恰如其分,它就是课堂的灵魂,烘托了课堂氛围,点燃了课堂的火把。

整合教材,优化教学流程,激活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教材侧重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学生总觉得教材过于简单、枯燥。而教师要点燃激情历史课堂,就不能照本宣科,我们要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作为老师,就要整合教材,优化教学流程,从而使历史课堂充满着生命和激情。因此每一课我都精心设计,以课标为依托,以自己独特的角度理解课标和解读教材,整合教材。设计好每一课,优化教学流程。

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上我已不是在简单地灌输历史知识,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祖国深深的爱,这种爱是潜移默化的。我此时理解了我的老师,为什么每当他讲述这段屈辱的历史时,总是热泪盈眶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老师的爱是深沉的,他把这深沉的爱传达给了我,我把它传达给了我的学生。

所以整合教材,优化教学流程,能激活历史课堂,把它变成有生命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激情的引发,有生命对生命的呼唤,有人性对人性的交流理解,师生在这理解中得到了提升和完善。

适当调整“引燃物”

要点燃历史堂课,需要适当的“引燃物”。但是这个引燃物有时与教师的设计和预想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适当调整。

巧用语文教材激发写作兴趣 篇5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不能写作,而是没有找到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点,一旦巧妙利用,作文教学会变得轻松,写作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先生的《社戏》中最后一句,勾起了许多读者的神思遐想,此句激起了读者的“人生经验通感”,它能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而且人人都具备这种“通感”的燃点。

讲授此课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联想起自己刚刚走过的童年时光,从而搅动他们心灵的积淀,学生们联想到相类似的人生经历,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参加了一种创作活动。大家的回忆一下因为这句话点燃了,那菜地里偷来的萝卜,和伙伴们一起吃那烤的半生不熟的红薯,和姐姐在静谧午后采到的草莓,皎皎月光下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的露天电影,饥饿之时他人递来的玉米饼,熊熊燃烧映红笑脸的营地篝火,如积水空明的乡下月光,外公一大早就炖的爱心鸡汤,乡下亲戚送来的橘子,香气四溢包含外婆之爱的鱼面……同学们说个没完,创作的激情完全被点燃,写作文此时成了同学们回忆童年、追忆美好情感的最佳表达。有了这样的准备,我布置了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看到那天似的……”为开头的作文,从孩子们欣然领命的笑容里,我知道他们此文写起来必定是快乐而成功的。

“现在吃起炸酱面来,没有了吃不到第二碗的危机,没有了伙伴的欢笑。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没有吃到过这样的炸酱面了。”

“天冷的时候,外婆哈着白气儿,手里的糖葫芦红彤彤的,外婆的脸也红彤彤的。不知为什么,外婆买的糖葫芦总比我自己买的要好吃,样子也精致些。那一颗颗圆润的好似红宝石般的山楂被糖浓浓包裹,层层口感回味无穷,那糖丝好似泼在签子上的一幅写意画,平滑地用舌尖触过去,细腻柔软而又亲切,好似外婆的一个甜蜜的吻,令人沉醉。”

“慢点呦,也不怕手脏就这么吃起来……”外婆见我吃的这样快,这样多,便如此说起来,佯装气恼却总是笑着的。

“那天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在夜幕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皎洁动人。正对着一号宿舍的是一个大广场,此时早已摆满了小椅子,同学们坐在椅子上,吃着零食,你说我笑。从旁边树林中传来不知名的花香,沁人心脾。‘噗的一声,一张大白幕从天而降,大白幕上播放起了电影《举起手来》……”

“一个个白胖胖的饺子一时挤上桌,满眼欢喜,多么可爱。大人们深深沉浸在这美好的团圆气氛中,脸上映着红晕,乐呵呵地聊着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无法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只化作一种浓浓的情感包进象征团圆的饺子里。我趴在桌上,观看这美好的景象,心底不禁泛起一股暖意,饺子有圆圆鼓起了肚子的,还有撑破肚皮露出粉嫩的馅儿来的,热乎乎的饺子滑入口中,那浓郁的味道融入味蕾,传遍全身,热乎乎的。”

“没多久,我就闻到了玉米的香味。‘啊,真香啊!太婆的嘴角上扬,笑了笑,又拿起来了一张报纸,把玉米用报纸包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接过太婆手中的玉米,拿着就啃起来。太婆眼角弯弯笑了笑说:‘要这样用手撮着吃,你那样是吃不到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依太婆的方法吃起来。太婆看着我,什么也不说了,脸上仍是笑眯眯的,仿佛我吃的都是她吃的一样……”

“到现在,我再也没吃到那样的草莓,也再没有见到那个小姐姐和她那样弯弯眼角注满笑意的眼睛了。”

鲁迅先生的《社戏》末段激起的人生经验的通感,点燃了我们追忆美好的情感之火,由这一“人生经验通感”来学会关注我们自身的生活也正是我们寻找作文素材、调动生活的积累的方式之一,一经尝试,学生的写作热情立即被点燃起来。

上一篇:多媒体通信下一篇:绿色低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