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

2024-07-15

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精选十篇)

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 篇1

市场定位, 是指企业经营者根据客户的需求及竞争者在市场的情况, 对企业经营、服务确立目标, 塑造形象, 并把这种服务提供给客户, 使客户了解、认知、认可, 从而确定经营产品或服务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即:企业寻找并确定自己在市场上所处位置的过程。下面我们以汽车后市场服务为例, 来探讨企业市场定位。

一、我国汽车后市场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与此相适应的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中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汽车市场这种巨大的需求使中国成为21世纪汽车业竞争的主要场所。尤其民用车辆的需求, 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民用车辆群体最为关注的是保养和维修, 无形中给汽车后市场服务带来巨大商机。

汽车后市场服务, 主要是指对汽车自购买之日起至报废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服务, 包括技术咨询、检测诊断、保养维修、技术改造、等项目。汽车后市场维修服务体系是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 它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汽车维修服务的内涵, 并且赋予其更新的理念, 已经成为国家汽车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以顺华汽车销售维修服务公司为例。顺华汽车销售维修服务公司, 一九九三年筹建,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投产运营。公司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 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及特约服务的优势, 本着“质量第一, 信誉至上”的原则, 热情服务于广大客户,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九九七年以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汽车维修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有公司的优势越来越小, 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经营定位的偏差逐步显现出来。

二、从市场大环境和公司小环境两个领域, 查找汽车维修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㈠市场大环境方面。

1、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对象和车辆结构比例发生了变化。在服务对象方面, 公车与私车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私家车大幅度增加, 其增长的速率远远大于公车的增长速率, 两者的比例已成倒置。

2、客户群体发生变化, 市场服务的需求也发生变化。民用车占市场主流后, 要求个性化服务已逐步成为维修市场的服务主流, 传统的加工式保养维修, 已不被客户所接受。优质、快速、廉价、个性化的换件式服务, 已成为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发展趋势。

㈡公司小环境存在问题。当前汽车销售维修服务公司, 属于大而全的综合维修厂家, 维修车型比较杂, 没有品牌优势。根据国内维修行业调研资料显示, 目前综合维修大而全的时代过去了。快修店、专修店火爆起来。公司的规模不伦不类, 维修业务高不成低不就。有部分客户就是图便宜, 路边店是常客, 不怕返修跑腿;另一类客户就是追求高档, 花钱不怕, 只要是正宗的专修服务站。与前者比价格顺华降不下来, 与后者比档次又上不去, 所以造成客户流失的现状。

三、对汽车维修服务业市场的客观分析

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日益激烈, 催生了售后服务品牌化的提升。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汽车的销售利润, 仅占整个汽车业利润构成的20%, 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 而近60%的利润是在售后服务阶段产生的。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一般有两种主流的经营模式, 一种是4S品牌店模式;另一种是脱离整车品牌的连锁经营模式。4S模式是纵向的。是一个制造商以汽车品牌牵头, 形成的旗下产品销售、维修服务、零件供应、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品牌店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连锁经营模式是横向的, 连锁经营者不是整车厂, 也不卖车, 而是定位于汽配供应、汽车维修、快速养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整合了各种品牌零配件的资源。

四、结合市场及公司实际, 为公司进行经营决策

汽修企业应通过深入市场研究调查, 掌握目前汽车维修服务市场的动态及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整改方案, 查找经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公司不景气的症结所在。重新界定目标市场, 为公司的经营发展进行市场定位。

㈠打破大而全的“万金油”汽修模式, 积极申建4S品牌服务站。依据汽车市场的需求, 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现代汽车维修服务体系。

㈡采用各种融资手段, 加大销售资金的投入, 努力扩大汽车销售规模。并积极考察、申请高档品牌轿车的区域代理。

㈢申建品牌服务连锁店。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 企业要生存发展, 就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 认识市场、把握机遇, 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位置, 及时调整经营决策。只有坚持“把客户的需求作为目标市场”的市场定位原则, 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波, 汽车营销中的定位策略[J].现代企业, 2007 (1) :62~63.

[2]、朱兵, 他山之石 (M) ,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113-115, 171-174

中国汽车后市场及其连锁经营分析 篇2

汽车美容和养护业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和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7分养,3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一族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240万人,年维修产值逾300亿元。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依然相对落后,还只是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2002年后,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后市场的成熟,国外汽车后市场的行业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中国,美国胜牌、日本黄帽子及日本澳德巴斯等国际大品牌都已相继举旗进入,其它的一些国际大品牌则在一旁观望试探。待这些行业的先行者开始在中国迅速扩张并大笔盈利时,其它所有的大品牌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蜂拥而至,到那时我国的汽车后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总而言之,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行业将是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高利润及高竞争性的行业。汽车后市场的定义和分类

1.1汽车后市场定义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对汽车后市场比较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从当今中国的汽车市场来讲,这样解释是不全面的。举例来说,汽保行业和汽车IT行业在汽车销售之前就必须到位。当汽车销售4S经销商还没有进行汽车销售时就要将汽车维修厂建好,相应的汽保设备、电脑及软件都要安装到位,并经过汽车生产厂家的验收才可以进行新车的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讲,汽车后市场的很多项目及内容在新车销售之前就已经开始运作或必须运作完成。另外,随着汽车文化产业的开展,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对象有很多是不曾拥有汽车的广大群众或目标客户,而且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将有一部分是不发生交易就可以完成的;同时,这些服务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笔者认为准确的汽车后市场解释(定义)应是:在汽车销售前后,一切围绕汽车、汽车使用者以及相应的社会公民所产生的服务行为的总称,称之为汽车后市场。

1.2汽车后市场分类

汽车后市场最早的分类是以汽车整车销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类的。共分4大类:一是汽保行业;二是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三是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四是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进入21世纪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之快是其它任何发达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汽车行业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上百年的历程;同时,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也随之飞速发展。笔者经过对中国汽车后市场多年的考察、调研以及在汽车行业多年的从业经历,经过对汽车售前和售后各种行业的细分,认为中国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7大行业,具体是:

售前包括:)汽保行业;)汽车IT行业。

售后包括:)汽车金融行业;)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又称汽车养护行业;3)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

在这里笔者只是分出了能够代表现今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及水平,而且是行业发展已比较成熟的汽车后市场7大行业,其实还有很多行业也初具规模而且是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因为,自从汽车进入家庭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定了与人们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将跟随着汽车发生变化。当人们的“汽车生活”成为个人生活的主要部分的时候,又带动了一批与汽车行业本无关联的行业向汽车行业的渗透。目前笔者将汽车后市场分为7个主要行业,等再过几年就有可能是17个主要行业。比如:汽车救援行业。现在的汽车救援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那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才1600万辆,一个汽修厂养一二台救援车就能够保证自己的需求,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个人救援车辆的补充,这就完全可以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但到了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000万辆以上,到那时犹如散兵游勇的汽车救援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相应的更具专业化的汽车救援行业也将会随之诞生。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分析

2.1汽车后市场具有很大上升空间

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现在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的比重依然偏大,而服务的比重过小,汽车销售与配件销售已与国际接轨。从数据上还可以看出,国内的汽车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年增幅超过20%,而且这一增长还在逐年进一步加快和增大,汽车工业的强势增长,为汽车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消费空间。

2.2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专家计算,2004~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以16%~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6650~8431万辆。由此可以推算,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1900万辆。因此,中国有望在21世纪前10a成为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在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这种转化将直接推动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发展。

2.3汽车将成为人们的第3生活空间即“流动的家”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人的消费热情全面升级,而与之相伴的必然是汽车个性化的需求。汽车将成为表示人们生活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也将继家和公司之后成为人们最重要的第3生活空间即“流动的家”。

2.4一种新的消费潮流正在崛起

在国外“3分修、7分养”的观念已落实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消费行为上,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广阔空间。现今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虽不及国外发达国家,但汽车消费的总体趋势告诉我们,新兴的汽车后市场消费潮流传播速度远远高于其它的消费形式,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的市场前景。

2.5市场需求远大于供给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600万辆,汽车市场的产值规模现已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但汽车用品、精品及美容、养护的介入程度不足30%,可见,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广阔性及需求之旺是不言而喻的。

2.6汽车维修的产业格局发生变化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但大型的汽修企业及3S和4S店原本期望的生意兴隆局面却并没有出现。这是由于汽车维修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维修市场进行了更专业化的细分。维修业现已分成3大阵营:一是,“四位一体”即4S店阵营。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服务专业完善,但数量少、覆盖率有限,成本过高,是主流车型厂商的首选。二是,“全国连锁经营”阵营。由强势品牌发起,众多中小企业加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三是,“独立品牌”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现状分析 篇3

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创汇额持续增长。1-8月,发动机累计出口创汇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6%;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累计出口创汇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16%;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出口创汇39.45亿美元,同比增长36.89%;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出口创汇38.96亿美元,同比增长33.76%。

市场特点

1、四驱越野车出口增速加快令人瞩目,1-6月出口金额与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94.21%与581.72%。小轿车出口也分别同比增长112.47%与94.24%,保持了强势。这与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轿车与四驱越野车的良好表现分不开。小轿车、九座以下小客车和越野车出口约占出口数量和金额的35%。自主品牌仍然是中国轿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今年前6个月累计出口已接近5.3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4万辆相比,增幅高达290%。除了整车出口外,今年3月奇瑞向美国出口近7000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突破。

2、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汽车的结构仍以商用车为主,显现了一批像宇通、金龙、江淮、重汽、福田、中兴这样的出口明星企业。商用车主要包括载重车、特种用途车和大中型客车,绝大多数是自有品牌,“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看好。载重车、大中型客车和特种用途车分别占汽车出口数量的65%和出口金额的72%。中国商用车整车出口贡献率更是远远大于进口贡献率。中国商用车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但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单车利润比较低。以柴油客车为例,30座以上柴油客车平均出口价格为4.95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5.11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

3、轻微型货车出口量比较大,今年上半年,轻微型货车出口量超过生产总量的11%,下半年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轻客出口大幅增长,除了5月略微下降外,前4个月共出口轻型客车1.2万辆,同比增长221%;出口金额达9226万美元,同比增长276%。这是近几年中国轻客企业调整出口策略,从注重出口的一次性收益向逐步完善海外销售服务网络转变的集中体现。

4、中国汽车出口地区呈现多元化。中东、非洲和亚洲是中国汽车整车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并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扩张;通过大力开发,欧洲(主要是东欧)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目前的7个,分别是:俄罗斯、伊朗、比利时、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安哥拉。

5、中国汽车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约占出口金额的72%左右,加工贸易约占20%,其他贸易为8%。随着出口业务的拓展,国内多数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竞相压价带来的恶果,开始委托当地的代理商或总经销商负责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6、摩托车出口集中度提高。今年1-8月,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为:隆鑫、大长江、力帆、金城、宗申、新大洲本田、银翔、轻骑股份、广州大阳和建设股份,分别出口51.84万辆、39.23万辆、36.29万辆、34.31万辆、32.81万辆、20.41万辆、20.37万辆、17.94万辆、17.42万辆和17.13万辆。1-8月,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摩托车287.74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55.51%。

7、中国汽车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走出去。中国国内汽车产能过剩这个现实直接导致汽车厂商必须到国际市场寻求出路。到国际市场做出口,相信远比在国内搞销售的效益好。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走出国内,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目前中国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低价格,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快速成长的需要。在那些价格敏感度很高的新兴市场上,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决定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增长原因

据分析,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之所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拉动了汽车整车出口的同步发展。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长足发展,去年以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民族企业对提高国内小轿车出口份额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改变了自有品牌小轿车出口薄弱的局面。2006年中国以自主品牌汽车为主体的整车出口超出进口近12万辆,增长强劲,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数量占国产汽车出口总数约60%。

2、外资大量涌入扩张了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能力。发达国家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较高,跨国公司正在将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中国劳动力成本偏低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外零部件商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很多国外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到中国合资或独资建厂。对大型跨国公司生产技术和加工能力的引进和吸收,强化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竞争力,扩大了中国对外出口规模。

3、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为汽车及零部件提供了出口平台。世界汽车制造商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采购网,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向全球各地的生产厂和零部件厂供货,使得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平台跻身国际市场,促进了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增长。

浅议汽车经营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篇4

1 汽车经营企业的营销策略

通常来说, 一个产品的营销策略包括:组合策略、品牌策略、包装策略、商标策略等等。其中, 品牌商标、包装设计和创新服务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汽车品牌

一个产品的品牌显示出该产品的质量和品味, 对于汽车产品而言, 它的品牌代表着汽车的质量、性能、服务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价值, 同时还体现了营销市场的定位, 最终凸显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 进入一个品牌营销的时代, 使汽车的流通体制走向现代化, 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与国际实现接轨, 促进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汽车企业若想建立自身的品牌, 需要更加注重汽车的更新及其设计质量, 同时还要树立良好的质量观。

其一, 重视产品质量。质量对汽车产品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其生命的源泉, 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质量关, 其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外在质量、服务质量。企业想要自身产品在市场中形成一个品牌, 必须同时抓好这三层质量, 树立优秀的质量观, 处理好三种质量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发生变化时, 应该懂得调整三种质量之间的关系。

其二, 重视汽车的更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让产品更新的时间越来越快, 企业想要自身的产品更新时间加快, 适应市场的激烈发展, 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加强对汽车市场的周期性研究;第二, 在生产第一代汽车产品的同时, 需要对其第二代进行研制, 还需要对第三代产品进行构思, 保证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生产出新一代产品, 杜绝因为产品的空缺导致市场出现空白;第三, 根据市场的需求更新生产产品, 产品的更新不能一味地跟随企业决策者的意识而转移, 需要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决定产品的更新, 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为产品的更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三, 重视汽车产品的设计。品牌是产品质量的标志, 大品牌本身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并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在市场的竞争水平。所以有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认准了“品牌”, 企业也看中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 纷纷开始打造自身独特的品牌, 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树立大品牌。品牌的设计是关键, 有些产品的质量和样式都非常不错, 但是却因为品牌的名称设计问题导致销路出现阻碍。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在香港推出一款新的产品 (柠檬汽水) 时, 品牌名称刚开始被翻译为“是必例”, 销售遇到了阻碍, 后来可口可乐公司根据香港居民的背景以及中国语言的特色, 将品牌名改为“雪碧”, 新的产品名称不仅给人典雅清新的感觉, 同时还方便人们记忆, 不仅是在香港市场, 连同中国大陆等地方也十分受欢迎。所以, 根据这个例子, 汽车经营企业在进行品牌名称的设计时, 需要充分发挥创新意识。

1.2 产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对产品的营销来说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汽车产品的形象好坏对其价格的影响十分重大, 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汽车产品要想被消费者所接受, 其决定性因素是产品的设计, 新颖、独特的设计往往能够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保护产品, 产品的性能、特征以及用途将得到更好的宣传, 其形象也得到了美化。对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汽车产品的价格, 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 这在产品的策略当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例如美国生产的万宝路香烟, 刚开始营销效率并不尽人意, 因为其包装设计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后来其公司将大量的红色运用于外盒包装上, 在其广告中和美国文化相互交融, 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此, 万宝路香烟的销售之路日益顺畅, 成为了最畅销的香烟品牌之一。这个经验同样也适用于汽车经营企业, 所以汽车企业在汽车产品的包装设计环节上要尤为重视。

1.3 新产品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产品的开发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是其不可或缺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更新换代的脚步越来越快, 汽车企业应该深入到市场中, 充分关注潜在的需求, 为新产品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开发策略。

2 我国汽车经营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1 4S店较多, 影响了汽车企业的市场营销

随着汽车企业的不断发展, 4S店走向了一条一体化的销售渠道, 将销售、服务、信息反馈集为一体, 该销售模式对大品牌的汽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但如果4S店的利润不高, 就无法支撑其诸多费用的支出, 由此可见, 4S店的存在出现了其弊端。

2.2 营销方式相对落后

如今, 许多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营销方式十分不合理, 并没有根据市场营销观念开展经营活动, 他们认为车展更能够体现出阔气的感觉, 或者打“价格战”, 这种方式无法对汽车营销起到根本的促进作用, 导致我国汽车营销方式比较混乱, 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

2.3 汽车经销商出现信誉危机

据有关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消费整体环境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投诉率和购车热存在直接的关系。许多汽车经销商在销售中没有遵守道德操守, 不受行业的约束, 同时还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 导致汽车营销的前景十分混乱。相对于国外的经销商而言, 他们对品牌身份的要求十分严格, 在我国的许多外国经销商均有统一的标志, 同时还拥有完善的信息网络及培训体系, 而对我国的汽车经销商来说, 他们几乎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 成为了当前的一个市场空白点。

2.4 营销人员的素质偏低

在传统的销售市场中, 卖方占据了主要的销售市场, 所以没有对营销人员有过高的要求。如今, 买方在销售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加理性, 无疑对营销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营销人员不仅需要懂得汽车产品, 又要充分了解营销, 对汽车企业而言, 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保证优质服务的重要因素, 能够将消费者和汽车企业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3 汽车经营企业的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十分关键, 对汽车企业的经营效率、竞争水平和经营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今, 营销渠道已经成为汽车企业最为关注的热点。

3.1 汽车营销体系

在计划经济时代, 汽车生产企业不具备直接销售权, 汽车产品均有国家统销的特征。如今, 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 国家不再对汽车产品进行统销, 汽车生产企业直接将产品面向市场和消费者。所以, 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销售渠道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销售体系, 将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结合在一起。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经销商的实力均不同, 且营销战略也有差别, 所以, 汽车营销体系的建立可以采用产销合一以及产销分离的体制。

3.2 让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达成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传统的营销渠道而言, 每个渠道内的成员均是独立的实体, 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有些成员甚至牺牲了营销渠道以及生产厂家的利益。在战略合作关系中, 厂商和汽车经销商需要实现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让生产厂商对营销渠道进行有效的控制,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让每一个渠道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实现多赢的局面。战略合作是一种紧密的关系, 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合作可以不断提高营销的运营效率, 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

3.3 利用网上营销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产品主要的营销手段, 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产品信息, 电子商务并不是炒作, 而是一种服务方式。汽车行业内的电子商务公司应该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通过电子手段建立完善的操作模式, 更好地为汽车行业的生产、供应及需求服务。

4 汽车经营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前景

4.1 汽车卖场将成为汽车企业主要的营销模式

我国对4S店一直是支持的态度, 自从我国加入了WTO组织, 汽车行业日益开放, 汽车的销售价格逐渐和国际市场价趋于相同, 汽车暴利的现象被打破。由此可以得出, 4S店比较适合奢侈的汽车品牌, 中、低档的汽车品牌还是不太适合, 所以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 汽车卖场是最佳销售模式。

4.2 品牌经营是关键

品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品牌来树立良好的形象, 一个品牌不仅可以生存于企业中, 还可以从企业中独立出来。企业如果被收购、重组、破产或者倒闭, 其产品可以进行更新, 但是品牌是永恒的, 其价值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改变, 相同的产品如果换一个品牌, 其价值就会增加, 体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的价值不会因为企业的收购发生改变。所以, 品牌对企业形象的树立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时还象征着产品的质量、市场定位、技术、服务等价值, 最终体现了企业的营销理念, 所以品牌是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法宝。

4.3 公共关系和汽车营销的发展

由于买方占据着主要的营销市场, 许多经销商已经觉察到危机的存在, 纷纷寻找新的营销手段。在汽车市场营销的过程中, 公共关系营销的作用十分关键, 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根据媒体的介绍、广告等做出消费决策。合理运用公共关系能够让企业建立正确的地位, 同时也会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结合, 将企业和社会利益互相转化,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5 结语

随着汽车营销环境的改变, 汽车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 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抓住汽车行业发展的有利契机, 不断开发具备高附加值的产品, 全面提高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及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宇欣, 杨立君.东风风神汽车营销战略环境的SWOT分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1 (02) .

[2]王新生, 孙强, 刘佳.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国际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2) .

[3]刘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4]赵香.当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5]韩学春.中国汽车营销体系和汽车销售市场结构模式的探讨[J].汽车工业研究, 2008 (8) .

[6]巩利平.发展自主品牌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J].山西科技, 2009 (6) .

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 篇5

[摘要]:本论文对我国汽车4S店的现状进行扫描,指出存在问题的所在,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Abstract]:Inthispaper,4Sshopofmycartoscanthestatusquo,pointingoutthattheproblemexists,andtoanalyzeproblemsandsolve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proposed.[关键词]:汽车产业营销模式汽车4S店汽车4S店的优势

一、汽车4S店的优势

1.信誉度方面

4S店有一系列的客户投诉、意见、索赔的管理,给车主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普通改装店由于人员素质、管理等问题,经常是出了问题找不到负责的,相互推委,互相埋怨,给车主留下非常恶劣的形象。以前4S店没有经营汽车用品,车主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去零售改装店,现在4S店有经营这方面业务,肯定不会舍近求远的,4S店将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2.专业方面

由于4S店只针对一个厂家的系列车型,有厂家的系列培训和技术支持,对车的性能、技术参数、使用和维修方面都是非常的专业,做到了“专而精”。而汽车用品经销商接触的车型多,对每一种车型都不是非常的精通,只能做到“杂而博”,在一些技术方面有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在改装一些需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产品时,4S店是有很大的优势。

3.售后服务保障方面

以前是卖车为主业,随着竞争的加大,4S店商家越来越注重服务品牌的建立,而且4S店的后盾是汽车生产厂家,所以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影音产品在改装时要改变汽车原来的电路,为以后的售后服务带来麻烦。我曾经看到一家改装店改装一台奥迪轿车的汽车影音,影音改装好了,结果车不能点火了,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保证,改装时把奥迪车的电脑程序破坏了。有的汽车制造商甚至严厉规定:不允许汽车电子方面的改装,如果改装了,厂家不进行保修。如果在4S店改装的车能对车主承诺保修,消除车主的后顾之忧,那将是吸引车主改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4S店改装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是车主的首选,同时还可以避免与零售改装店直接的价格竞争。

4.人性化方面

在4S店让车主真正的享受到“上帝”的感觉,累了有休息室,渴了有水喝,无聊可以看杂志、书刊、报纸、上网,如果急着用车还有备用车供你使用,整个流程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你打理,不用自己操心就完成整个业务。而汽车用品改装店这些方面根本做不到。

二、当前4S店建设的现状

遵循各厂商硬件建设要求与服务标准:

1.装饰豪华、格调高雅、环境舒适的汽车展示厅。

2.展示厅与配件仓库、维修车间建造成均能毗连相通,不但保证了售后服务各个环节之间的连续性和有效协作,而且,使用户可以这三个相邻业务区快捷地处理完所有业务,包括购买配件、付款,从而缩短了工作流程。

3.维修车间是售后服务的最主要环节,这里有人性化的厂房空间,高效率、高精度的设备和诊断测试仪器。

4.采用先进管理模式与制造厂商联网的配件仓库,作到准确订货、快捷入库、灵活结款。

5.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汽车销售、配件供销、服务接待与结算、业务管理等系统的内外联网。

三、我国汽车4S店经营现状

1.汽车4S店:硬件偏硬,软件不足

目前,中国汽车经销商获得品牌专卖权的市场是一个在世界上极端的卖方市场。厂家要求高、可选择的对象多。在中等以上的发达城市4S店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至1500万元,流动资金要求在1000万元。尽管要求高、投资风险大、销售品种单

一、受厂家未来的发展控制等不利因素,然而紧俏汽车的厂家在一个地区征集经销商的消息是一呼百应,有的被市场看好的品牌少不了有政府批条子、通路子、送股份、持“干股”等问题出现。

发达国家的品牌汽车经销商的软件建设要成熟和先进得多。主要表现在经销商的素质较高、注重打造和维护经销商的自身品牌、重视以销售人员为经销商的第一客户的经营理念、创造与汽车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谈判的条件、成立经销商协会去争取经销商的权益,建立成熟的销售流程、创新快捷和多样化的贷款方式和展示厅前有充足的产品选择、顾客随时试驾车等等,这些都是国内经销商目前尚未达到的。

国外4S品牌汽车经销商的收入是多渠道的,来源于新车销售、二手车、银行贷款返回利润、汽车内饰、汽车维修、批发和零售零部件、销售汽车额外质量保证的佣金。而中国大部分经销商的收入主要来自新车销售、保险返利、汽车维修和汽车内饰。随着轿车的普及,人们自己修理汽车的势头将要开始,到经销商购买标准的厂家制定的零件将成为未来中国经销商的利润来源之一。

2.专卖店仍有不遵守专卖规则的现象

按照品牌专卖制度的规定,汽车企业建立专卖店,其相应品牌汽车只能在专卖店出售,同时专卖店也必须执行汽车生产企业的统一定价。但现阶段有些专卖店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只有专卖之形而无专卖之实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建立品牌专卖店的都是几个中高档汽车品牌,这几个品牌目前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专卖价格和实际价格有“价差”。专卖店有店无货、有价无车,经销商倒货的现象频频出现。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有些专卖店不仅会变相涨价,有时还会打破区域划分,把车卖到外地,违背了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专卖店,以统一售价、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的初衷。

3.经销商与汽车生产企业关系不平等

专卖店大都由经销商自己投资兴建,有的硬件设施投资要上千万元。汽车生产企业投少量资金或不投资金,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既能收到品牌免费宣传推广的效果,又把市场经营风险转移给经销商。但对于经销商而言,巨额的固定投资无疑加大了后期的经营成本,无形中也加大了经营风险。

目前几种实行品牌专卖的车型销售形势较好,为了按期从汽车生产企业得到车子,专卖店不得不服从汽车生产企业一些过分的要求。例如在货源紧缺时,有的汽车生产企业不能按合同规定定期向专卖店供货,某些厂商还向经销商搭售滞销车,如有些专卖店要拿到畅销车,必须以一比二十的比例,搭售积压车。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只得违规搞价格双轨制,一方面低价抛售积压车,一方面高价倒卖畅销车。

4.营销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要成为汽车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达到一定的标准。汽车销售人员主要由经过汽车生产企业系统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销售人员对汽车技术和知识非常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销售人员是在向消费者销售服务、销售技术,而不是简单地向消费者销售一辆汽车。而国内许多销售人员却不懂汽车知识,有的销售人员为了多卖车甚至误导消费者,传达不正确的信息,致使产品纠纷一旦出现,消费者和经销商“扯皮”不断。而且由于营销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奇缺,品牌专卖所倡导的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以及营销手段也难以贯彻执行。

5.售后服务不令人满意

尽管汽车生产企业大力推广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模式的汽车专卖服务体系,但汽车作为高价值的大宗消费品,其售后服务的投入成本比较大,许多销售商的经济实力很难达到“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要求,“前店后厂”式的售后维修服务形式尚未健全。因此,目前一些品牌的售后服务机构主要是汽车生产企业或特约维修站,具体的服务行为一般由维修厂实施,而许多汽车企业又很少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致使维修厂售后服务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汽车修理硬件设施和训练有素的维修、服务团队。在具体的售后服务中,由于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经济利益等因素,部分维修厂往往在“工时费、材料费”上做文章。所谓的维修保养往往表现在热衷于“换件”上,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也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四、经营对策及思路

1.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我个人认为:只有服务才是汽车4S店真正的产品。选择汽车品牌由汽车厂家的努力决定,但选择在哪家经销商购买则由该汽车4S店的服务决定。要想打造本店的服务品牌,则必须要从服务的创造者----企业员工。

要从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专业水平、专业技术等多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应建立服务培训方面一套完整的体系及相关的教材。

培养团队中具有经验分享和共同提高的氛围,可分销售、客服、维修、美容加装等团队小组进行成功案例分享会,要求大家对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和提升。

保持服务团队的稳定性,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的流失,会将公司的顾客带走,这对公司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公司要从员工的待遇、培训晋升、激励制度等方面服务好员工,汽车4S店要树立“只有公司服务好自身的员工,员工才会服务好本公司的顾客”的理念来打造服务团队的稳定性。

2.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挖掘客户资源,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执行力,做好顾客由销售客户及时转化为售后客户,对客户做到及时有效的“一对一”服务,对客户做到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3.成本和费用的严格控制。

要在全员中树立成本观念,将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指标化,直接到相关责任人,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将成本与费用的控制与员工的奖金建立必然的联系。

4.将利润增长的重心放在后市场,增加利润增长点

作为4S店整车销售利润会越来越低,这是一个趋势,利润将主要集中在后市场:维修、保养、美容加装,特别是美容加装,原来一直被忽视,基本上是客人想做就做,不做店员也不主动推销。深入挖掘与汽车相关的服务,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局面。

5.服务顾问团队的建设

服务顾问团队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店的维修业务量,要从服务态度、专业水平、产值、接车台次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提高服务顾问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

6.打造维修明星工程师

一直以来汽车业界将重心关注于汽车销售,业内新闻媒介针对汽车销售人员的各种评比活动层出不穷,而汽车维修方面这些年来一直处于冷落的地位,近几年针对汽车维修方面的投拆日趋增长,因此首先打造4S店的维修明星工程师,向顾户展示优质的维修技术和服务水平,有助企业的美誉度的提升,打消客户的顾虑,促进店内维修量的稳步增长。

7.加强维修站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维修站的管理制度,厂家都有详尽的规定,但制度的执行力则不尽相同,特别是维修站,要向顾客展现本店的服务、技术水平,维修站必须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工艺流程、质量监控、工具及物料管理等方面按要求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使之成为维修站的行为习惯,这样顾客才能感受到维修站井井有条、工作有节奏,心中自然放心。

8.打造自身的服务品牌

当前单个4S店要想突破厂家的限制,打造自已的品牌形象确实很困难。必须在汽车后市场方面作文章,从公司的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可筹建快修保养美容加装的连锁经营体系,以连锁加盟方式在广州市内建立连锁店,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就市场竞争趋势而言,汽车售后服务维修保养是最重要的环节。企业要炼就和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建立自有品牌的快修保养美容加装连锁经营体系。这是汽车服务型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是塑造企业自身形象参与竞争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点。

五、未来新型4S店的发展趋势

1.创品牌4S店

4S只是一个框架,它所经营的汽车品牌质量与服务质量有形结合,才会使之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在整个市场不断的优胜劣汰中,车商给消费者灌输“4S”概念,使消费者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从而将品牌优势集中提高。但大多数4S店经销商没有鲜明的、自身的企业品牌形象,有的只是代理产品的品牌形象,消费者购车时只能记得车的品牌而无法记得店的品牌。

企业品牌形象是建立在有形的产品和服务上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现在的汽车专营店,所要打造的品牌主要有两个:一是自己所经营产品的品牌,一个是自己提供服务的品牌,就是“专营店服务品牌”,这包括它们提供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对服务品牌造成影响。服务品牌是专营店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只有消费者信赖专营店服务品牌,才能最终体现“4S店”经营理念。

2.走集团化之路随着车市竞争的加剧,各个汽车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也参差不齐,有的品牌甚至走向消失的边缘,造出车就能卖出去的时代永远不会重现。多品牌集团化经营后,最大的好处是经验的积累。当代理商为一个品牌建起4S店以后,便会得到厂家源源不断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厂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标准化服务流程会带着经销商一起成长,经营着多个4S店的集团公司由此获益匪浅,最初可能是被动接受,时间一长便会变成主动行为。取多家之长于一身的公司当然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强势,同时有着多个品牌的集团,如果其中某个品牌出现疲软或阶段性调整时,对整个公司的影响是有限的。一般集团化管理有3种模式:营运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和财务管控模式。

4S店的营运特点是:

首先每个不同品牌的4S店有不同的制造商品牌文化、品牌推广标准,以及不同的工作流程标准,并且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不相同,营销特征和商务政策也不相同。业务很相似,但相关性不强,营运非常独立,业务并立。换句话说,4S店之间完全可以实现老死不相往来的独立的并行运作。其次,由于4S店的业务有很强的相似之处,所以很多社会资源完全相同,例如保险服务、上牌服务、银行服务、精品装饰等。第三,4S店一旦成立后,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相对简单和程式化,4S店管理团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店的资源经营效率和团队建设、复制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汽车4S店的集团管理特点,比较适合于财务管控模式。但由于多年的实践表明,单纯依赖财务管控,并不适合中国4S店集团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战略管控模式还是比较适合的。汽车4S店集团化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很明确,第一,要解决集团本身的投资发和发展的战略问题;第二,要解决本集团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第三,要解决集团核心团队打造的问题;第四,要解决社会资源效率整合和发挥的问题;第五,要解决4S店营运效率问题;第六,要解决4S店营运纪律问题。

3.强强携手组建联合舰队

从整体趋势看,不同品牌代理商在固守原有阵地的同时,腾出手来联合扩张,既扩大了规模,又分散了投资风险,还能共享两家企业的资源。因此,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走上强强联合的第三条道路。

同时,同一品牌的代理商也将出现联手行动的局面,这种现象可望出现在同品牌的4S店相互竞争分出胜负之后。弱势的代理商无奈之下,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到强势代理商门下。而厂商到那时为了稳定区域市场,也有可能使用手中的权力,诱导弱势经销商与强势经销商之间的合并。

4.借鉴国外模式

同是以4S销售模式为主,欧洲和中国两个市场出现的问题是相似的,4S点自身固有的缺点不可改变。于商家,固然是无利可图,于消费者,要承担或分担商家巨大的营运成本,于厂家,这种高成本的僵化模式也妨碍他们对二三级城市销售网络的建设。根据目前反映的情况,这种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很多厂家也开始尝试走新的销售模式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模式将面临变革,出路在哪里呢?或者我们可以参考下日本汽车市场的销售模式。

日本模式-灵活模式,是适合的模仿对象

日本汽车销售的模式可以用“灵活”来形容,第一种“灵活”是:不同的品牌厂家有不同的营销模式,如丰田在日本是采用分网模式,有四个销售渠道,分别为丰田(TOYOTA)店、丰田PET(TOYOPET)店、丰田花冠(COROLLA)店和NETZ,这种分网模式与普通的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其整体终端销售能力有大的提升。与丰田强大的销售能力相比,铃木在日本则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侧重由维修专家去推销车型的方式,是一种由售后带动销售的模式。第二种“灵活”是:销售店所有权方面,有厂家出资直接控股的直营店,这种店属于本身的销售公司及分支机构,也有专业从事汽车贸易的中间商。在日本丰田采用了这种模式,据闻,在中国,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也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模式。第三种“灵活”:建店的规模根据实际情况各异,有功能齐全的专营店,类似我们的4S店,也有楼高数层的大型车型展馆,有露天的二手车大型交易市场,也有面积不大,装修简洁,轻松简单的小经营店。

小结

汽车市场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成长之后,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曲线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拐点。战略重构无疑已经成为当前汽车经销商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同时也成为摆在汽车经销商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对于竞争乏力的汽车经销商而言,战略重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更为突出。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唯有适时而变,才能一路领先。

参考文献

[1]《汽车销售员实战手册》刘同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2]汽车推销高手全攻略 刘同福机械工业2007-1-1

[3]《4S店必修课之销售篇》韩伟宏时代光华出版社2005年

[4]实用现代企业经营丛书[美]斯蒂芬斯,[美]亚当斯著,张金成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0-1

[5]汽车4S品牌服务营销张大成时代光华2007-12-25

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经营现状 篇6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政府作用

一、国际化的现状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全国第10个也是首个在县级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自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以来,重点工作分项目有序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新突破,贸易管理体制机制得到新优化,商贸功能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义乌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快速增长,这是改革试点带来的最直观的成效。去年1~11月,义乌实现外贸出口7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对同期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我们将按照“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要求,启动实施义乌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各项重点工作的“路线图、责任人、时间表”,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试点。继续加强与国家商务部等部委的汇报沟通,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及其配套政策尽早获批实施,抓紧研究争取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的国际贸易便利化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先行先试”优势,协调推进贸易管理、商贸流通、产业转型、服务环境、区域协作等各领域的改革事项,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落地,加快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筑义乌改革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格局

1.经营区域的广泛性

商品出口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1990年为92个,2000年是120个,2001年增加到144个,到2004年底,已达180多个。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义乌小商品出口市场位列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巴西、德国、南非等。

2.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这主要表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经营呈现了多业态。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国际化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外商直采直销。目前有来自中东各国、韩国、日本、欧美等国家的6000多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二是企业自营出口。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商品的本地支撑度較高,再加上国家外贸政策的不断放宽,一些私营企业在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纷纷成立自己的外贸部,自行出口商品。到目前为止,义乌已有405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总额也呈跳跃式地攀升,1999年为4317万美元,2000年达10622万美元,2003年达73389万美元。三是外贸公司代理。据统计,目前在义乌注册的外贸出口代理企业达144家,这些企业的出口值超出义乌企业自营出口值的47倍。同时,市场部分经营户已从传统的经营方式游离出来,专门从事外贸经纪业务,到2004年底,活跃在市场的外贸中介经纪队伍人数已有上千人。

三、进一步完善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对策

1.加强政府规划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市场形态的多样化是现代批发市场发展的一大新趋势。政府需积极稳妥地以市场规划布局调整为重点,推进市场硬件升级换代,提升义乌市场档次。

2.加强政府引导作用

发达的市场网络体系是义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建设创新型国际性商贸城市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须深化市场体系的创新活动。要适应市场商场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现有市场的休闲观光、零售购物等功能;按照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产品展示、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商品配送、资金结算等功能。要积极推动市场内交易的商品来源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主向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结合转变,努力提高名特优新和中高档商品的比重;在更好地为国内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搭建平台的同时,积极为国际企业和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提供服务,使义乌市场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尤其要加强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真正树立质量!品牌和信誉是义乌市场乃至整个城市的生命线的理念。要努力促进市场内的竞争由价格竞争为主向质量、技术、品牌等的综合竞争转变,推进市场营销方式从一般的经销向总代理、总经销转变,部分商品可尝试由现货交易为主向现货交易与远期合约交易相结合转变。

3.完善政府服务作用

义乌市划行归市的经营方式为客商创造了条件,降低了客商的商务成本,同时也使集聚一堂的经营户之间开展竞争,形成物美价廉的市场优势。规模会产生效益,但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市场规模会导致低效益。政府可以在范围上扩大市场的规模,即培育一些新行业,但要控制己有行业的商铺规模。目前效益较好的几个行业如珠宝、头饰、工艺品一定要合理控制商铺数量,不能因为商铺供不应求就盲目扩大。现在这些景气行业两金过高并不全都由于商铺供应紧张造成,而主要是投机商暴炒造成,适当扩大规模可行,但大规模扩大则会出现象其它行业那样冷清、不景气局面,这是非常危险的,市场靠的是人气,靠的是人们对市场的信心。现在国际商贸城边上已有非政府机构在组建珠宝行业市场,且规模不小,必须慎重看待。

4.加强政府扶持作用

要完善经营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完善市场经营户的经营机制,促进家庭经营向股份合作制、公司制转变,走联合发展、规模经营之路,培育市场主体经营户和巨商大贾,壮大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规范发展总代理、总经销等现代交易方式;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经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队伍,提高市场经营户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2

[2]贺华丽.《专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3]刘旭.《小商品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4]冯拾松.《论义乌小商品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2004

[5]宋则.《批发市场创新研究》.[J].经济参考,2003.2.26:3-5

作者简介:

阳谷县农药市场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 篇7

1.1 农药经营者分类及经营区域大体分布

通过调查, 截至目前, 阳谷县农药经营商的备案数量为509家, 在备案的农药经营商里面零售商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35%在村庄, 60%在乡镇, 而批发商仅占5%, 经营场所大都集中在县城批发市场。

1.2 经营者的受教育水平

就现阶段情况来看, 阳谷县从事农药经营人员的人数大概在800人左右, 但是学历普遍较低, 约有一半是高中或中专毕业, 还有一些则是初中学历以下, 而大专或以上学历的相当少[1]。

2 存在问题

2.1 农药经营主体与实际不符

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 阳谷县农业局的植保站、土肥站、技术站等部门已不再涉入农药经营领域, 但随着农药市场的不断发展, 原来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转向农药经营, 也致使农药经营的个体经营者人数不断增加。现阶段个体经营的中农药经营者已占据了主体地位, 而这种情况与《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不相符。

2.2 经营者技术水平不高

学历水平不高是现在农药经营者普遍存在的现象, 基于此大多经营者的经营方向就是农民的需求。但在实际情况中, 农民也需要向经营者咨询自己所需的农药, 经营者缺乏农药方面的专业性知识, 就无法根据实际特殊情况对农药进行科学调配。

2.3 农药经营行为不规范

2.3.1 农药经营店面不规范

在2004年全国取消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之后, 阳谷县一些不具备农药经营资格的土杂店、超市也开始进行农药经营活动, 这些经营者不仅缺乏农药经营的经验, 且对农药没有充分的了解, 导致消费者无法全面了解自己所购买的农药, 这些都极易造成农药的错用及使用效果不佳。

2.3.2 经营者数量较多, 情况较复杂

目前我县大部分农资经营者都分布在乡镇地区, 且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而很多地方的乡镇往往有好几家农药经营者, 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恶性竞争, 从而使农药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2]。

2.3.3 违法经营现象日益隐蔽

近几年, 阳谷县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其中农药的合理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随着经济发展, 农民对农药需求量也不断加大, 一些不法经营者在销售伪劣农药坑农害农时, 利用时间差规避执法检查, 这些违法行为成倍地增加了农业执法难度。

2.4 农药经营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2.4.1 监管力量薄弱

近年来, 阳谷县农业局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监管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 但农资生产经营分散, 监管农药的执法人员还需负责其他农业项目的综合执法监督管理, 致使监管力量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较大隐患。

2.4.2 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 中央对农业的发展比较重视, 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结合到农业综合执法的具体案件上来, 有些法律法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致使一些农药违法案件的当事人得不到相应处罚, 影响了农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4.3 农药抽检结果不具代表性

在农药样品抽检上, 由于财政支持力度及检测技术人员的缺乏, 抽检的样品数量较少, 致使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得不到保证, 给一些违法商贩提供了钻漏洞进行违法销售的机会[3]。

2.4.4

阳谷县的农药个体经营者虽然占据了主体地位, 但是经过不断发展, 近几年开始出现了一些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大多是由农民组成, 在购进农药时, 质量方面没有严格把关, 且在购进之后直接分发到农民手中, 一旦农药出现质量问题, 所造成影响是非常大的, 对于合作社一些行为的处置也需再讨论。

3 解决措施

3.1 提高农作物生产技术, 完善农药经营服务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许多农村已逐渐向城镇化发展, 国家和政府也愈加重视农村的生产情况和发展。但现阶段, 农民大量进入城市, 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等, 造成农村生产力低下的局面。随着技术不断革新, 在农作物生产上也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农村发展的现状, 提高农作物生产技术是关键。而作为农药经营者, 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此来带动农药销售, 提高经营水平。

3.2 建立健全农药市场监管体系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 为完善农资监管机制, 阳谷县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并于2010年获得编委正式批文, 为使阳谷县农药经营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化, 农业局制订了各项农药经营工作制度, 并与全县农药经营门店签订质量承诺书。同时, 在全县实行农药经营门店监管责任到人, 全县每个农药经营门店都有监管责任人公示牌及举报电话。实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 强化农药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农药市场经营通过不断发展, 在经营上也日渐成熟起来, 但是相应的市场问题也更难解决, 以前的农药市场监管体系在很多方面已不符合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因此针对农药市场出现的新问题, 在农药监管体系上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的投入, 完善各方面的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温显良.农药市场存在的违法经营行为及其监管对策[J].云南农业, 2010, 5 (08) :12-13.

[2]江娜.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三个确保”[J].农药市场信息, 2010, 3 (04) :5-6.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现状与对策 篇8

一、当前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

近几年来中国体育用品业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已经位于日常基本生活消费之外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总产值更是以每年493亿元的规模增长, 而且当前中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据了相当份额的国际市场。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秘书长马继龙介绍, 目前中国的体育器材、服装等体育用品的产量至少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中国体育用品卖遍全球。从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数量看, 中国有体育用品生产加工企业304万家。从体育用品业的产值及销售额看, 目前中国尚未有一个准确的数据。2007年4月8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2006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信息新闻发布会上, 安踏和耐克分别获得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称号。作为本土品牌, 安踏凭借市场占有率在运动装备领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据悉,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共计抽选了1000余家企业, 调查的商品类别70余种、商品品牌1万余种。完全是通过市场销售量份额和市场覆盖面, 综合的市场占有率来评比, 客观地反映出了行业内品牌消费的现状。从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出口情况看, 1997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总额为38.3亿元, 1998年为45亿美元, 1999年为53.87亿美元。2001年超过70亿美元。2002年中国大陆向美国出口的体育用品占该国总进口额的52.3%, 居第一位, 比2001年的45.3%又提高了7个百分点。2003年体育用品出口总额已达78.19美元, 占2003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7 9%。从体育用品所有制结构看, 整体上呈现混合所有制特征, 既有国营也有民营。既有中资也有外资, 且非公有制经济占有很高的比重。以浙江省为例, 截止2000年底, 该省体育用品专营制造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到了51.7%, 其中私营经济的比重最高, 为24.82%, 而国有企业只占0.14%。从体育用品的产品结构看, 目前中国体育用品业已能生产包括运动服装、球类器材设备、运动器械及器材、健身器械、娱乐及场地设备、体育科研测试器材、户外运动、渔具系列、运动装备及奖品、运动保健用品、裁判教练用品共11大类产品。从大类上看, 基本无缺项。从体育用品标准化程度看, 目前中国体育用品标准化程度还很低, 达到国家标准的产品只有17个, 达到行业标准的产品也只有19个。目前中国只有29种体育器材和设备被国际体育组织批准为正式比赛器材。从国内体育用品网络销售来看, 截至2005年底, 中国共有体育大卖场1200家, 运动用品店600家, 地区体育销售160家, 体育电子商务企业3家。海外270余家国际体育用品已在中国建立了近5000家专营分店。2007年, 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安踏, 已在国内拥有4000多家专卖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现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专业展会。在第十八届体育用品博览会上, 就有境外近900家企业, 300多个体育品牌参展。这其中包括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总之, 相对于中国各类体育服务产品市场而言, 当前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已进入稳步增长的成熟期。正如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委托KSA独立顾问公司对全球体育用品业现状所作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的“中国是世界体育用品生产商的可靠基地,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 中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这样的市场份额不仅说明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生产大国, 而且也表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仅以四川为例, 自2003年以来, 四川省的体育用品消费年均增长率都在35%以上。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 四川省体育用品年销售额应该在20亿元以上, 其中年销售额上5000万的企业占到总销售额的50%。近2年来, 四川以登山、探险、自驾车为主题的户外运动发展迅猛。据四川省体育局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5年, 四川省户外用品专卖店已200多个, 年销售额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5 0%。

尽管如此, 中国体育用品业由于起点低, 完全进入市场化操作的时间较短, 因而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企业经营规模分散, 标准化程度低, 品牌效应差的矛盾还十分突出。此外, 体育用品市场行业管理不健全、不到位, 缺乏龙头企业、市场集中度低, 新产品的研发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不过,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对各类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强, 运动服装、运动鞋帽、运动食品和运动饮料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 中高档的健身器械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家庭中出现, 以及大众对各类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 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将继续繁荣。

二、发展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对策

1. 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用品产业市场运行机

制和体制创新机制

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以间接管理为主的体育用品产业和市场的宏观管理体制, 并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符合体育市场内在要求和体育用品产业发展规律的市场调控机制。大力培育、开发体育用品市场, 完善市场的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通过体育用品市场把体育产品的提供者与体育产品的需求者联系起来, 利用市场机制对体育用品产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体育用品的需求。

2. 提高体育消费水平, 促进体育用品市场发展

没有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就没有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因此, 培养和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必须把引导和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放在重要位置。因为, 体育用品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是体育消费的大众化和体育用品市场的扩大化。多层次、大规模的体育用品消费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从中国城镇居民和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看, 应该说绝大部分居民都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所以, 有专家认为:目前制约中国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不是钱的问题, 而是消费意愿和消费技能的问题。但是, 在中国消费意愿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消费文化中, 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黜奢崇俭”对体育消费心理和体育消费行为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过度的节俭又往往限制了人们的体育消费视野, 不利于重组体育消费结构和提高消费水平。因此,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激发居民体育消费意愿, 促进中国居民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如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 树立体育消费健康、快乐、时尚的新形象, 多角度调动大众多样化、分层化的体育消费意愿。同时, 要采取多种途径, 普遍提高中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技能水平。

3. 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在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中, 体育用品产业经营者必须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和顾客导向观念。从体育用品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出发, 加强对体育用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和预测, 了解体育用品市场需要和消费潮流, 采取各种促销手段和方式, 向消费者传递信息, 引导消费,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 达到进一步激活体育用品市场的目的。

4. 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国际竞争力

要制定明确的扶持政策, 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鼓励和引导大型体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开展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 力争在新世纪的头10年扶持一批在国际体育市场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同时, 要充分利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竞赛活动, 做大做强中国已有的品牌, 有计划地发展和培育新品牌。中国要真正成为体育用品生产强国, 而不仅仅是加工基地, 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的知名品牌。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 充分认识到“做大”仅仅是过程, “做强”才是最终的追求。

5. 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 推动体育用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和消费结构处于升级转化的过程中,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城乡之间、城区之间, 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够采取均衡的发展战略。因此,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全面推进, 应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 体育用品产业中的少数市场需求大、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性环节, 实现体育用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不同地域和不同消费群体市场细分, 重点抓住主要的地区和主要的消费群体, 以重点带一般, 迅速做大做强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以收入较高的人群带动收入较低的人群, 以城市带动农村, 以发达地区带动次发达地区, 以东部带动西部的不平衡发展模式, 推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6. 加强法制建设, 为体育用品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使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公平竞争。要通过立法, 制定和完善体育用品发展的政策和有关法规, 使政府和企业行为规范化, 促进体育用品市场有序发展。应加大体育用品市场培育力度, 明确体育用品市场的经营主体, 培养体育用品市场的消费主体, 建立和健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中介机构与组织, 建立和健全体育用品市场经营管理制度和各项法规。必须拆除体育用品市场准入壁垒, 打破行业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 给各类投资主体以平等的投资、收益机会, 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7. 加强体育用品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发展任何一项事业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体育用品产业的专业人才对发展体育用品产业同样也至关重要。体育用品产业的经营者需要具有市场和体育运动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体育, 中国具备体育知识的人才往往缺乏应有的经营意识和知识, 体育工作者市场观念不强, 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 而一般经营者又缺乏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可以说, 当前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体育用品产业的人才问题。因此, 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方式, 多渠道地加快中国体育用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第1版,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

[2]周萌:成都体博会观察[N].中国体育报, 2006.4.20~23.

[3]喻坚:对浙江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4]喻坚:论扩大我国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文化障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孙彦李春玲崔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2 (27)

我国母婴用品市场现状与趋势研究 篇9

关键词:母婴市场,消费,趋势

母婴用品是指以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3岁婴幼儿为目标消费群体,满足他们各类需求的产品,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医、教等六大类。从2006年以来,年龄结构导致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以及双独家庭增多导致生育二胎家庭比例的提高,我国现在正面临第四个“婴儿潮”的到来。消费者群体的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使得母婴用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市场也日益成熟。由此,对母婴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母婴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竞争战略,以适应未来的市场格局。

1 我国母婴市场现状分析

1.1 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涉入人群数量快速增长

近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近10年来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1.2%以上,由此计算我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在1600万人左右。根据2009年的数据,我国0~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5.13%,约为6813万。由于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期,家庭结构向“421”养育模式转变,一个婴儿的出生使得7个人成为了母婴用品的消费者(婴儿、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此一来,全国的1/3以上的人口与母婴产品直接相关。加上作为人情来往的礼品消费,0~3岁婴幼儿产品的年均消费额达到14000元以上[1]。

母婴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可以分为两大类:父母亲和送礼者(包括祖父母),这两类购买者在购买决策时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父母亲对品牌相当关注,往往在孩子没有出生前就开始搜集品牌信息,受参照群体和权威影响较大,如妈妈群、专家、网络论坛、书籍等。由于中国人送礼的行为规范中,礼品反映并表达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地位尊重程度,而不反映送礼者的经济能力[2]。所以,送礼者对价格更为关注,受营销因素影响较大,如人员推销、广告等。

1.2 消费观念变化,低端市场消费迅速增长

如今,传统“婴儿=奶瓶+尿布”的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目前生育的主要群体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生的一代人,这个世代的人相对其它世代的消费者经济条件优越,知识水平较高,整体消费水平也高。从怀孕初期开始,围绕着婴儿的消费就开始进行,如孕妇奶粉、维生素、胎心仪、胎教、孕期课程等。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加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年轻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十分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费。如今,不仅一线城市婴儿用品市场活跃,而且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以及部分农村地区的婴儿市场都迅速成长,显示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和较高的消费档次[3]。在消费母婴产品时,年青父母不仅要求方便、快捷、实用,而且追求个性化、新颖时尚和体现亲子关系。孩子每天的衣着整体要配套、风格要统一,甚至为了搭配母亲和父亲的服装,为婴儿选择不同的背巾。

1.3 产品不断丰富,服务成必需

母婴市场上的产品类别越来越多,相关产品的边界不断延伸并扩大化至服务。早在2007年,尼尔森的广告监测数据就显示,中国内地市场上的育婴专业服务、营养品以及婴幼儿专用洗护用品,已经跻身广告花费最高的产品行列。消费者不仅追求方便化、多功能、个性化的有形产品,而且把一部分服务纳入生活必需品范畴,如月嫂、育儿嫂、婴儿游泳、早教等服务在城市中已经十分普遍。总的来说,目前市场上的母婴产品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医、教几大类,见表1。

1.4 实体商店为主流,无店铺销售不断上升

母婴用品种类繁多、进入门槛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物流限制等原因决定了目前该市场以实体商店为主流,目录和网络销售逐渐壮大的现状。

母婴产品的消费者主要的购买渠道仍然是百货商场、超市和自由市场以及最近几年兴起的专业商店。这些专业商店一般开设在交通便利的地点,或者居民社区内和医院旁边。专业商店中衣食住行等商品种类齐全,高中低档品牌应有尽有,还通过发送产品目录提供电话订购送货上门的服务,因此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2009年尼尔森开展“我的宝贝”——母婴用品店购物者研究表明大卖场和超市仍然是70%以上婴幼儿父母最常购买母婴用品的渠道,光顾频率为平均每月3次,在专业店中的消费频率是平均每月1.2次[4]。

即使无店铺销售方式受到物流发展水平的限制,通过无店铺销售的母婴用品金额在逐年大幅度增长。2009年的尼尔森的调查显示网络和电话购物在城市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母婴用品购买渠道,甚至有13%的上海消费者把网络购买选择为最经常使用的消费渠道[4]。年轻一代的父母们基本都受过较好的教育,电脑的普及和使用率都很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较快,成为网络零售业的主要购买者。而且,他们肩负着抚育婴儿的重任,感受到的时间压力较大,抽不出连续的整块的时间去选购、比价与排队,所以通过无店铺方式购买母婴用品成为了这部分父母的较好的选择。

2 我国母婴市场的发展趋势

2.1 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定制化

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逐渐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定制成为满足需求的流行方式。定制营销将每一位消费者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通过建立专属的资料库,其中包含个别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等丰富的信息,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设计,以满足每位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和其他商品一样,母婴产品的消费者不再仅满足于产品的功效性绩效和一般的象征性绩效,而是开始追求与消费者个性一致的象征性绩效和情感性绩效。过去定制仅在高端消费者群体当中流行,以后必然“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消费者群体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是惟一的”这样的经营理念将主导未来的母婴市场,如专门产妇的月子护理中心能够针对孕产妇的身体提供膳食、产前指导和产后心理辅导服务、0至3岁儿童的早教机构能够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设计早教课程等。

2.2 市场结构面临调整,行业巨头逐步形成

当母婴市场成为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时,必然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资本的大量进入必然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引起行业内的大洗牌,形成以行业巨头为主的行业格局。

依照零售业的转轮理论,零售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导致低成本的运营必然会走向高成本运营。而为了实现盈利,母婴用品的渠道商就必须在和供应商的博弈中获得话语权,为此,各大母婴用品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扩张,乐友、红孩子等很多网上的婴儿用品企业更是把业务做到了三线城市。小企业、小商店因为在和供应商的博弈中处于弱势,难以为继;而国内外母婴用品行业的上游企业在和终端企业的博弈时,为了抑制终端的高昂要价,也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向下游发展涉足终端市场。如“好孩子”斥巨资在上海建立了旗舰店,“贝因美”在北京设立全球概念馆,英国婴幼儿零售业巨头“Mother-care”也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开张。最后的结果是,母婴产品市场上将出现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市场集中度在全国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几大专业母婴巨头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2.3 企业伦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接二连三的婴儿奶粉被爆含有害婴儿成分以及某些国际品牌被爆奶瓶中可能含有双酚A等有害成分,使得人们对母婴产品的安全越发关心,进而思考隐藏在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母婴市场行业的营销伦理问题。

在母婴市场上,滥用权威、隐藏产品的危害和缺陷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企业通过操纵性技术,不正当地利用家长对婴儿成长的担忧,通过一些缺乏认证的“权威机构”向消费者推销各类商品。而这些商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也无法达到广告所说的效用,甚至有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例如,根据相关规定,0至6个月婴儿的代乳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孕妇、婴儿家庭赠送产品、样品,或者减价销售产品。然而在市场上,所有的奶粉品牌都对上述规定"置若罔闻",不同程度存在促销行为,甚至在广告和人员推销中误导消费者,造成奶粉营养优于母乳的假象。其次,消费个人信息被销售给第三方用于盈利,个人隐私缺乏安全。母婴市场上的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大量的消费者的个人数据。然而许多企业缺乏必要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和措施,消费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联系方式、健康状况、婴儿出生信息被窃取和侵犯。甚至个别企业把这些个人信息销售给第三方用于盈利,这些信息的扩散往往对消费者隐私的构成侵害。

此外,营销伦理的宏观层面,就是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对社会、对人类文明所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例如保护社会环境、资源再生利用、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由于婴儿的成长速度较快以及特殊的生理特点,母婴行业的许多产品和包装是一次性产品或者类一次性产品,这些一次性产品的处置造成的大量的垃圾危害。这些伦理问题都需要企业在保证消费者福利的同时,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联合电讯社.乐友发布2011年母婴消费新趋势[EB/OL].http://finance.qq.com/a/20101217/006048.htm,2010-12-17.

[2]卢泰宏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孙冰.晚起的鸟儿也有食吃,金佰利掘金中国“婴儿潮”[J].中国经济周刊,2010(20).

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 篇10

一、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以玉米、小麦、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种子经营为主,检查种子经营者是否有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无超范围经营;是否建立经营档案;检查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设立代销点是否办理委托证和委托方加盖公章的经营许可复印件;是否超出代销范围,检查包装、标识、标注是否符合规定,抽检种子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等,经营应审定而未经审定品种的行为,发布种子虚假广告的行为。所经营的种子标签、经营档案、备案登记、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质量等内容。通过摸底调查全县共从事种子经营的门店和摊点共有46家;其中县内19家,进行备案登记12家,县外17个乡镇集贸市场共有种子经营门店和摊点33家,其中备案登记的8家。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总体来看,清水县玉米、小麦、油菜种子市场秩序基本正常,但仍存在好多问题。

(一)存在无证生产经营行为

调查发现,清水县唯一一家种子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均已过期,但仍在销售自己生产的小麦品种,使用包装也已过期。其它门店所代销油菜种子均无委托书,也没有在种子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登记,有的门店还无营业执照,进行违规销售种子,通过本次调查共有26家种子经营门店和摊点既没有经营证也没有授权委托书。

(二)使用包装不规范

检查中发现,有的门店所代销种子包装不是过期,就是标注的生产经营证号不符合要求,大多数小麦品种包装无生产四项指标,大多数代销门店所经营小麦种子无标签。有个别门店还存在销售散装“先玉335”玉米品种。

(三)种子存放混乱,经营超出代销范围

在种子市场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经营户都已进行备案登记,并建立健全“两票两证”。大多数种子代销户未按规定制作和保存经营档案,有的代销户超备案范围经营,有的超委托范围经营甚至再次委托他人代销。部分门店没有设立统一的种子代销专柜,经营农资混放在一起,有的甚至把化肥、农药存放在一起进行销售,严重影响到了种子质量;还有部分门店在经营已经责令退市的品种,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国审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不含甘肃省的、相邻省份审定但未经上级同意引进的品种销售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主要建议

上一篇:中国式过马路下一篇: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