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2024-07-11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精选十篇)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篇1

1 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政策保证机制

1.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制定和落实职业卫生政策及措施, 尽快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1.2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独立完成职业病防治工作, 因此, 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 特别是卫生和生产安全部门要相互支持, 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做好职业卫生的监管工作。

1.3 培养职业卫生管理人才

建立高素质的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大力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人才培训计划, 壮大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特别是培养一支既精通业务, 又熟悉法律的高素质职业卫生管理队伍, 是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关键。

1.4 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障, 逐步将目前工伤保险的工作机制, 由单纯陪付型变为综合预防型, 推动职业病的预防、康复和实用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

1.5 建立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

职业病防治工作是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要积极保障与落实包括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的费用。中央政府应保证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经费, 地方政府也应加大地方的职业病防治的财政拨款, 尤其是区县级的投入。

2 完善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

完善《职业病防治法》法规体系的配套建设工作, 加快修订《尘肺病防治条例》, 研究《职业病防治法》没有调整到位的职业危害的立法问题等,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 完善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WTO要求, 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

3 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

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 整体规划, 进一步完善职业中毒控制信息体系。同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的统计口径, 应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防、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 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全面提升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4 完善职业卫生科研机制

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加强对职业病的发病机制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 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国家安排专项职业病防治科研经费,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

5 建设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

建立以国家中毒救治为中心, 辐射各级地方的重大职业中毒救治体系, 建立高效的救治技术队伍, 制定常见的, 重大职业中毒救治技术方案以及应急救治预案, 做好各种重大职业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治工作。

6 建立和完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

建立法与国情相适应的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体系, 通过工作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作业环节;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推动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 应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 职业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通过长期在职业卫生第一线的工作积累, 我们认为职业卫生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工作的开展, 如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有待完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交叉, 监管力度不够;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人均职业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低;用人单位尚未形成职业卫生工作自律行为等。当然, 这些问题与我国的职业卫生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实力等密切相关。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篇2

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

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惠民行动,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的持续开展,持续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医院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思想发动和学习教育以后,要求各科室开展了“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学习体会交流、心得体会展评和组织演讲比赛、召开专门座谈会,并对照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医院、科室及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摆,切实找准问题、找出差距,认清危害。并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析根源,力求认识深刻,分析透彻。并进一步明确重点,建立整改问题台账,并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学习:医院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包括服务方法与技巧、医疗卫生系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医德医风建设等内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都要根据自身在理想信念、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廉洁行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继续安排科室人员观看《白求恩》、《雷 1

锋》、《医者仁心》、《感动生命》等影片,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积极提高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2、加强培训:针对查摆剖析出的服务态度欠佳、诊疗技术欠佳、医疗人员团结学习不够等问题,医院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培训、交流活动。培训服务态度,要求对患者一视同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与交流,态度热情,耐烦解答病人问题。尊重患者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在充分知情条件下对诊疗决策的决定权;培训诊疗技术,安排医院老专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求用心诊疗、认真规范;培训团结协作,要求团结互助、宽厚包容、互相学习、共同为病人服务。

3、强化落实:医院成立“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科室负责人的领导责任,要求各科室负责人为科室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科室内整改措施的具体贯彻落实,并根据落实情况、落实效果,以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灵活机动的调整整改措施和方法,并明确重点,建立台账,监督效果,回馈信息,以确保制定的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改出效果。

企业职业卫生工程设施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通风系统;优化

企业通风系统是企业生产系统卫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可靠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采用的手段设备通常有通风除尘、通风排毒、防暑降温等设施,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企业生产布局、自然条件和生产能力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为了与之相适应,企业通风系统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通风系统的优化调整应以被调整的企业供风量是否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为依据,使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的相关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调整,优化企业通风网路,合理地进行风量分配,使之既能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又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对当今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通风系统优化对安全生产的意义

企业生产为了保证劳动者健康,因此要及时保障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并为其安全生产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持合适的劳动条件,必须对企业进行通风。

为保证安全生产,要求企业通风能力必须跟上生产形势,进行通风系统的优化。通风系统的调整以被调整的企业供风量是否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为依据,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调整,优化企业通风网络,合理地进行风量分配,既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又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二、企业通风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企业通风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

无论选择何种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快、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合理和经济效益好等原则。其基本要求体现在:

1、通风系统简单,网络结构合理,能将足够的风量送往需风地点,通风效果好,风质好,有效风量率高;

2、主要通风机性能与网络特性相匹配,主要通风机的可调性好、运转可靠、稳定性高、运转费用少;

3、具有较高的防爆、抗火、(防堵和防腐)能力。不因通风不合理和不完善而导致灾害的发生,当发生灾害事故时,可以利用现有的通风系统对灾害进行控制和抢救,减小灾害损失,提高生产的恢复速度。

4、考虑系统阻力和风机全压平衡问题。要进行专门的设计,通过改造风管、变径管、弯头、三通联接等尺寸,或改造风机等手段达到系统阻力与风机全压动态平衡。)

(二)企业通风系统分析的原则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改造,除了要满足以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整体性:通风系统是企业生产系统的子系统,因而在拟定分析通风系统时,必须与其它系统相协调。在对通风系统进行评价时应该坚持顾全大局、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因而在出现因通风系统的改进使其他系统变得更合理、更协调、整体效果最佳的现象时,就应及时改造通风系统以促进安全生产。

2、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区域的转移,企业生产任务和通风条件均会随之发生变化,即使是在稳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瞬时的变化。因此不能静止的研究通风系统,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动态因素以及预测未来的状况,以增强通风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三、通风系统优化的技术措施

(一)并联通风 根据并联网络风阻比串联小的理论,可在高阻力区段采取新掘管道,或采用启封废旧管道的方法实现并联通风。

(二)改变通风网络结构,合理调配风机负担

对于生产车间,当通风系统与生产要求不匹配时,应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改变通风网络结构,合理调配风机负担、尽量发挥现有风道和风机的潜力、增设或减少风机等。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不同情况:

1、调整生产布局,实现均衡生产: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生产工作面集中于某一翼、而另一翼需风较少时,习惯上是在风量过剩的一翼设风窗增阻,但这样一来,必然造成通风阻力增加,进风量减少;而对多风机工作的车间,则会出现某通风系统能力过剩,而另外的通风系统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遇到这类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条件,逐步调整布局,实现两翼或各系统的均衡生产,以避免出现增阻调风或因调整风机出现不稳定运转的现象。

2、调整风机负担范围,充分发挥现有风机能力:在多风机通风的系统改造过程中,如果布置不合理造成各主要通风负担的生产区域需风量不能与通风能力平衡时,在不能调整生产布局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风机的负担范围,充分发挥现有风机能力的方法,满足生产的要求。

(三)适时增减风机,改善车间通风:生产车间应随生产情况的变化,适时增减工作风机的数量,使通风能力适应生产的需要,改善室内通风。在生产发展,需风量增多,现有风机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换大能力风机又会造成车间通风阻力过大、耗电太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开风井、增加工作风机台数。

四、配合对策探讨

加强职业卫生工程设施(设备)管理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应从多角度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一)加快职业卫生工程设施设备检测或测试标准建设的步伐。要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职业危害的问题,关键是“立法”。国家应尽快颁布与我国国民经济相适应的职业卫生法规。在此之前,须认真实施现行法律法规,使企业领导明白自己的法律责任,彻底改善作业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各级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应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各级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从现况来看,各级服务机构对职业卫生工程设施设备检测能力不足,人员技术能力、检测手段不足以胜任相关工作的要求,应尽快充实技术人员,并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添置监测设备强化监督手段,并在相关评价工作中提出要求,努力提高检测覆盖率。针对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服务项目不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设置不全、服务项目不全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设置不全、服务项目不全等问题,积极适应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加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实施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队伍建设,以满足迫切需要。

(三)突出重点,抓好尘肺病的防治工作。调查发现目前职业危害以粉尘危害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逐年上升,其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首先对新、扩、改建项目实行职业卫生“三同时”,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杜绝隐患;其次对粉尘污染严重的老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改革或设备改造,利用专业的设备工具定期进行工程防护设施检测,并组织专家人员做必要的评价,督促抓好整改落实;第三加强职业病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定期维护及检修,对于常年污损老化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做好记录;第四发现问题请相关技术部门诊断,根据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改造,及时安装有效的通风防尘设施,严格控制工作岗位空气质量。力求在短时间内能较好地控制、减少尘肺发病人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卢世红,周自忠,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01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4

[2]朱燕群,黄永泉.某石化企业2003~2013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14

[3]徐纪良,郑海英,沈慧俐等.在大型企业中推动职业健康促进的尝试[J].劳动医学,2012

[4]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法律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2(4)

[5]张萍.某船用器材厂刷胶工人的健康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2(4)

[6]陈瑞梅,刘晓君.2009年清远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体检结果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8)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铅锌矿开采企业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 以现场调查的方式, 了解该矿生产工艺过程, 明确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措施的种类, 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5,6]。 (2) 采用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7], 进行粉尘定性, 沉降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时, 粉尘定性为其他尘;沉降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时, 粉尘定性为矽尘。 (3) 由于该矿为铅锌矿, 矿石中铅的含量为0.02%~47.30%, 所以有矿石粉尘存在的岗位除进行粉尘测定外, 同时进行铅尘浓度测定[8]。 (4) 硫酸锌、乙基黄药 (二硫代碳酸-O-乙酯钠盐C3H5Na OS2) 、丁基黄药 (二硫代碳酸-O-丁酯钠盐C5H95Na OS2) 、2#油 (松醇油C9H17O) 、硫化钠等我国未制定相关限值标准[9], 所以不对以上成分进行定量检测。

1.3 评价依据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定量检测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 (强) 度[10,11], 结合对工程控制措施的检测结果对该矿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措施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工程防护设施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生产原辅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采用的工程防护设施见表1。

2.2 工作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 (强) 度

变电所的工频电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矿房在爆破时的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的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浮洗二硫化碳、碳酸钠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他各工作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浓 (强) 度见表2。

2.3 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

主要工种接触矽尘、铅尘的接触剂量、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见表3, 其他工种这三种危害因素的接触剂量不超过卫生标准, 略。

2.4 本铅锌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矽尘、噪声、铅、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石灰石粉尘、二硫化碳、碳酸钠、工频电场等, 矽尘、铅尘、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矽尘超标较严重的工种有掘进凿岩矿爆工、掘进装岩工、掘进推车工、采矿凿岩爆破工、采矿装岩工、采矿推车工、选矿颚式破碎工、选矿圆锥破碎工、筛分工等, 且接触矽尘的8 h时间加权浓度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均超标, 最高的超标近12倍。接触铅尘超标的工种有采矿凿岩爆破工、采矿装岩工、采矿推车工, 这些工种接触铅尘的8 h时间加权浓度均不超标, 但超限倍数超标, 最高超标0.2倍。

注:a为接触的是矽尘 (本矿沉降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1.4-37.2%) , 呼尘PC-TWA为0.7 mg/m3。工种未标注接触的是其他粉尘 (本矿沉降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61%~8.93%) , 总尘PC-TWA为8 mg/m3。石粉石粉尘、矽尘、其他粉尘超限倍数均为2。接触铅尘的PC-TWA为0.05 mg/m3, 超限倍数为3。接触噪声8 h等效标准剂量为85 d B (A) 。b为接触的是石粉石粉尘, 总尘PC-TWA为8 mg/m3, 呼尘PC-TWA为4 mg/m3。

3 讨论

本铅锌矿采用了湿式作业、喷雾降尘、通风除尘、局部密闭机械除尘等工程技术措施, 湿式作业的浮选、压滤等, 矽尘散发量小, 不超标;爆破、鄂式破碎、圆锥破碎、筛分等无法实施湿式作业的岗位, 同时生产方式上又不能进行密闭化生产, 所以矽尘超标严重;凿岩、装岩、推车等工序, 采用了矿厂加水的作业方式, 有一定的降尘效果, 但是部分时段矽尘还存在超标的现象, 主要是作业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矿厂加水5%降尘。所以铅锌矿开采过程中, 要严格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同时监督作业人员严格落实, 切实起到工程防护的作用, 达到工程防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栋梁, 黄荣强.浅谈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成果及其应用[J].南方国土资源, 2010, (10) :48-49.

[2]黄林, 魏来, 胡永超, 等.铅锌矿70名作业人员尘肺病发生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1, 27 (3) :287-288.

[3]李朝晖.福建省某市铅锌矿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3) :158.

[4]冀荷香, 李力, 何洁, 等.135例新发尘肺病例职业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 2007, 27 (15) :1199-1200.

[5]王玉花, 霍增禄.铅锌矿采选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防治浅析[J].科技信息, 2011, (36) :163-165.

[6]杨文忠.宝山矿北部铅锌矿区采场毒气的成分分析和防治[J].采矿技术, 2006, 6 (3) :403-404.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60.10-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职业卫生内业管理 篇5

一、文件(10个)1.领导机构 2.管理机构 3.专职人员

4.专职监测人员(无)(人员由通风区提供,安监科负责审查证件,有变动变更随时通知以便更改)5.防治规划 6.计划 7.实施方案

8.监护计划(无)(合格验收奖励写入计划)9.管理制度 10.责任制

二、培训资料 1.主要负责人 2.管理人员 3.监测人员

证件汇总形成表格(局通一安排培训时间,矿报计划,培训完成后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证件由安监科保存,监测人员证件由通风区保存,但需提供证件双面复印件给安监科)

三、专项费用提取使用

1.免税的。标准自定?(材料科、财务科负责)2.用品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主,退税10%。

四、作业场所职业病因素种类

1.种类清单(各单位提供数据配合安监科完成)2.岗位分布(各单位提供数据配合安监科完成)

3.作业人员接触情况(各单位提供数据配合安监科完成)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1.形成台账,台账内必须有使用维护、检修更换记录,必须有负责人员签名。(其它内定可自定,由通风区负责,通风区随时都能掌握具体情况(如有其它单位设施,提供给通风区汇总填表)每月报送安监科备检,存档)

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日常监测记录

1.粉尘(按规定期限内进行检测、测定,数据要真实可靠,通风区负责)2.噪声(按规定期限内进行检测、测定,数据要真实可靠,安监科负责)

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已检测)

1.对检测、评价报告当中的不合格项目有整改措施,(安监科提供检测报告,其中不合格项目,按相关专业组织制度整改措施)

2.整改措施形成表格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八、个体防护用品配备

1.发放、维护、更换记录(必须清晰,记录齐全(局达标检查中一直在提这个问题))

2.过期消账记录(有或无,有,记录清楚,无说明原因)工种发放(发放时间按周期执行)(材料科负责)

九、建设项目

1.其它规定(无新建矿井或工程(指大型工程))

十、劳动者职业健康汇总 1.汇总资料(工资科负责)2.处置情况(工资科负责)

十一、职业危害申报

1.记录、材料(安监科负责申报(各单位配合提供相关数据))

十二、监测仪器设备台账 1.井下传感器(通风区负责)2.粉尘检测(通风区负责)3.噪声检测(安监科负责)

十三、告知记录

1.公告栏(安监科负责)2.警示标识(安监科负责)

3.合同告知(危害因素、可能引发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待遇(炮烟)一个不告知罚款10万元)(工资科负责)

4.体检结果告知,体检人员确认。(签字,按手印)(工资科负责)

十四、检查登记

1.参加体检员工登记,记录。(记录清晰,形成表格)(工资科负责)

十五、职业病应急救援 1.处理情况(????)

十六、个人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资科负责)

1.编号、个人情况、照片(分类编号,工资科自定,以便于管理查询为主)2.个人职业历史(确认、签名、手印、日期)3.历次体检表,结果处理情况 4.诊断结果

5.劳动合同复印件(重点工作建议只装一个劳动合同当中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6.培训记录(建议以表格形式,培训科提供)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篇6

关键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有效策略

前言:

当前,在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噪音、辐射以及毒物毒气等,从而严重的威胁到了从业人员的健康,与此同时在锻造、热处理等机械工艺使用的过程中,又会带来复杂的职业卫生问题。而当前机械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都没有彻底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因此,如何加强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从而在确保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同时,促进机械行业的稳健发展,并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前机械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 当前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 缺乏预防性观念

当前,在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预防性职业卫生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所重视的是生产效益,因而注重管理的方面多数都是和生产工作密切相关的工作,而往往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置于生产过程外,从而忽略了生产前期对职业卫生的预评价管理,这是职业病产生的根源所在。

(二) 相关制度不完善,缺少必要的责任意识

当前,很多机械行业并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建立完善的关于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相关制度,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毒有害作业不仅没有进行职业病危害的申报,也没有开展相应的职业卫生审查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致使很多工人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 政府部门的相关监管工作开展不到位

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依靠社会的参与与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职业卫生的管理。而当前各地方政府都片面的追求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视,无法实现有效的配合,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只做了表面工作,导致政令不通现象的产生,从而使机械行业有空可钻。与此同时,政府也是管理职业卫生的主要力量之一,而由于监管执法力度的不足,致使对相关工作的整改力度过低[1]。

(四)从业人员自身对于职业病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机械行业中,由于很多从业者对于职业病缺乏正确且全面的认识,且对关于保护自身健康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自身合法权益受损,也因害怕被用人单位开除而“息事宁人”,从而促使用人单位进一步忽视了对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重视。

二、 加强机械行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用人单位作为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以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这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按照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防治体系,并完善用工合同,落实工伤社会保险等基础保障;其次,将职业病健康体检工作落实,从根源上做好关于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最后,机械行业在开展生产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拒绝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加工,要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将工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 建立政府部门协作监管的长效机制

由于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因此,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建立协作监管的长效体系,使各部门承担起自身的监管责任,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落实[2]。與此同时,要将此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中,确保各级政府能够切实将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放在发展经济的首位,对于机械行业的建设项目,要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并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

(三)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想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机械行业与政府部门的配合管理,还需要从业人员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能够有效的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当前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对于《职业病防治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安全生产的意识淡薄。所以需要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相关培训工作中,以提升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准[3]。与此同时,从业者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以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为出发点,拒绝参与到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有毒害材料的生产工作中,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及时寻求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职业病问题的频发,机械行业作为职业病重点防治工作的对象,应该充分的重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落实相应的责任,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政府部门也要积极的承担起自身的监督职责,建立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以使政府相关部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确保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此外,作为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全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确保自身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金泰廙,王生,邬堂春.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J].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9):695-698.

[2]何丽萍,彭言群,刘思燕.锂电池正极材料作业场所粉尘治理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02):85-87.

[3]李建林. 广州市部分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2010,45-46.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 篇7

关键词: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 许多地区建立以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 发展精细化工、制药、建材、服装等多种行业, 很好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 由于用工形式繁多、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情况变化, 对企业中的劳动者健康影响也产生着新的变化, 不少劳动者受到了职业损伤, 甚至患上了职业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经济发展”相悖。相关地区的基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面临着重大挑战。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研究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提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健康、防治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措施的一门科学。

一、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一) 企业重视度不够

一些企业为了谋发展, 创成绩, 忽视了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噪声、粉尘、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等带给劳动者的职业伤害, 而单纯以生产量来论成败, 长期的放纵, 造成了职工职业病现象的发生。

(二)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企业的不重视, 在职业病方面投入的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导致少量的经费只能购买低保护力的劳动防护用品, 而用在淘汰设备、落后仪器及先进技术改造上的经费显得匮乏而苍白无力, 不能从源头上消灭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三) 职业卫生监测数据趋于走形式

职业卫生监测是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仪器设备改造、工艺优化的推动力, 可是在现实中职业卫生监测工作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而只成为了一种浮于表面、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

(四) 员工职业卫生意识不强

员工法制意识淡薄, 在作业过程中缺乏职业病的防范意识, 对发生职业病现象的事故案例接触少, 长期在可能造成职业病场所作业造成思想麻痹, 意识不到职业病现象的严重后果。

二、职业卫生发展趋势

进一步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遏制职业危害蔓延的势头, 在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时, 加大执法力度, 改善执法环境, 控制高危职业人群的职业病发病率。在现有背景下, 除了尽力取得当地政府的理解、做好常规的法制宣传培训与自身监督队伍建设外, 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力推广:

(一) 加大执法力度, 地区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模式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要依靠职业卫生监督员及企业职业卫生人员加大对工矿企业的执法监督和行政处罚力度, 特殊情况可以采用巨额惩罚性处罚。形成以当地基层职卫管理人员、卫生监督部门、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的点面结合管理模式, 各司其职, 充分发挥每个结点的优势, 监督、服务、指导、反馈全方位开展, 以达到保障职业健康的核心目的。

(二) 企业建立健康、安全、环境 (HSE) 管理体系

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企业HSE一体化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职责明确的各级职业卫生工作网络, 对圆满解决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机构、经费、发展等问题都将会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使企业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统抓并管真正落到实处。

(三) 实行量化分级重点监管

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目的是最优化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提高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效能, 降低职业病急性事故和慢性危害发生率, 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建立量化分级模式, 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规范监督机构的执法行为, 既可以使卫生监督部门抓住控制职业病的关键点, 增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 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又能为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

(四) 完善企业自律建设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 强调要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 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由此可见, 完善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自律建设, 将是今后职业病发展的重要环节, 监督部门除了做好日常监督外, 应该指导按照标准要求, 逐渐形成“员工自愿、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的良性发展模式。

(五)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制定一系列有关职业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条例、规定、制度、办法等, 以保证职业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加强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监督监测网, 配备或更新必需的设备仪器, 提高监督监测手段, 研究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定期开职业卫生工作总结研讨会, 发绿卡、亮黄牌、摆问题、定方案、查落实、见实效, 与经济责任制奖惩挂钩兑现。运作过程中应把职业卫生与健康教育同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层次教育结合起来, 开展对职工以自我防护、自我保护、自救互救为重点的活动。

(六) 加强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开展健康教育, 使劳动者了解国家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掌握卫生安全操作规范、做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康教育内容要科学、易懂、易被职工接受, 尤以录像及通俗的小册子、报刊发表文章等形式较受欢迎。

(七) 改善工作环境, 更新设备、技术

职工的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职业病发病率的高低, 企业要在改善工作环境上投入精力: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采取通风除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 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 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加强个人防护,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八) 建立专业的职业卫生检测机构

建立专业的职业卫生检测机构, 针对劳动者劳动过程中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先进的监测设备, 能够精准的检测职业病现象, 并能针对病症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从医疗防护方面做到定期检查, 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何凤生.职业卫生与可持续发展[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1999.

[2]孙连捷.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报告[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9.

[3]胡景虎.人人享有职业卫生宣言[J].中华劳动卫生和职业病杂志, 1995.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卫生管理方法初探 篇8

然而,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 学生综合素质相对于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 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 不仅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距, 同时也体现在劳动意识中, 个别同学没有团队合作意识, 自觉意识较差。因此, 无论是日常值日, 还是周末大扫除, 班里卫生管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不服从指挥和逃避劳动的尴尬场面。

从现象分析原因, 其实是班级卫生管理出了问题。传统班级卫生管理是分组制。班主任在检查卫生的时候, 往往只看重劳动的结果, 只要清扫干净卫生就可以, 功劳归功于整个大组, 忽略具体的分工。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同学自觉性高, 传统的卫生管理方法可以满足日常班级管理需要;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觉性差, 传统的班级卫生管理方法需要改进。

鉴于以上分析, 以太原市交通学校数控专业1104班的为例, 进行班级卫生管理方法的改革尝试。小小革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一点小小经验总结成文, 为各位班主任同仁借鉴。

一、从国际连锁企业卫生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

每次在去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国际连锁餐饮企业就餐和使用卫生间的时候, 都可以在门后发现这样的一张卫生“签到表”。

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 谁清扫了哪里, 写得一清二楚。这就是责任到人制度, 方便管理。

二、班级日常卫生“签到”制度

受到企业卫生管理方法的启发, 重新安排班级卫生值日表, 如图1所示。人员安排为教室、卫生区一天各两名同学。第一天打扫教室的同学第二天轮换打扫卫生区, 以此类推。

签到表中, 记录了每天的日期、天气、打扫时间以及姓名。值日的同学每次回来都在表上签字, 并记录天气情况。

三、大扫除“责任到人”制度

除每天的值日以外, 如果遇到周末大扫除, 或者学校重要事情, 卫生大检查的时候, 卫生清扫则根据周末大扫除“责任到人”制度进行管理, 如图2所示。

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 一个大组负责一个月, 一月一轮换。例如, 2013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 遇到所有的大扫除和卫生检查, 都由第一组的同学来承担。4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 则由第二大组来承担。

班主任检查卫生情况, 只针对卫生干部, 卫生干部针对具体同学。例如, 前门和玻璃由白金祥同学擦, 可是他有特殊情况, 周五下课后需要坐火车回老家, 不方便留到课后统一清扫完再走。此时, 白金祥同学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 提前将自己的工作完成, 在接受过卫生干部的检查, 卫生合格之后, 卫生管理干部可以允许其提前回家。

可是, 如果卫生清扫结果不合格, 到班主任检查没有过关, 班主任只批评卫生管理干部, 不批评具体打扫的同学。

四、小结

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 结果得到了证实:1104班的卫生比以往历届笔者所带过的班级都好。这归功于班级卫生管理方法的成功革新。总结一下, 这种新管理方法的成果, 有以下优越性:

1. 通过对每天天气的记录, 以及每天值日签到, 可培养学生做日常记录的习惯。

2. 培养卫生管理骨干。生活委员应该是管理者, 不是替人打扫卫生的“吃亏虫”。这种新方法的实行, 不仅帮助班主任培养管理骨干, 也为这些同学将来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积累一点管理经验。

卫生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篇9

一、班情分析

1.学生入学年龄低

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三年级学生, 少部分是已经工作过的往届生,入学时年龄大多在14岁至16岁之间因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健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

2.学生的文化基础差

传统观念中,读职业学校是成绩差、考不上重点高中的标签,到今天,这种观点虽然正在改变,但仍深深影响学生对学校的选择, 大部分学生因为初中时候文化基础较差才选择进入卫生职业院校就读, 这些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语言行为能力不强。

3.问 题学生较多

在卫生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中,很多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由此导致一大批问题生,他们自卑、孤僻、自闭不善沟通,生活中敏感,情绪波动大,容易违反校纪校规。

4.班级性别比失衡

根据相关调研可知, 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很多班级女生人数超过三分之二,护理、助产等专业的女生甚至接近100%,成为地地道道的女子班,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必然会给学生在角色认知、异性交往等方面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5.学生的判断力不强

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缺少应有的判断力容易感情用事,脑海中缺少规矩和纪律这根弦,讲朋友义气班级荣誉观念、集体意识不强,当学生违纪违规时,倾向于袒护、隐瞒,甚至参与其中。

二、班级管理的三个原则

1.公平原则

班级管理应该坚持公平原则。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注意面向全班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针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能借题发挥,侮辱学生的人格,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具体而言:首先要做到管理制度公平,在纪律和制度面前,“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维护好班规权威和公信力。其次注意维护学生学习上的公平,为班级每个学生平等学习创造条件,如给学生排座位时考虑学生的身高、视力情况。再次考虑课堂上学生关注度的公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

2.民 主原则

教育民主化源于国外对教育发展的一种要求, 现实中班主任往往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家长式”专制,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做听话的好学生,而对不听话的学生则严厉处罚,久而久之,使班级失去创造力、缺少活力,培养的学生只知道一味顺从,与现在的素质教育相距甚远。因此,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把握干涉的度,在不违反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让学生民主决策,班级中的大事小情让学生拥有发言权。同时在学生行使民主权利的时候,班主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不当决策和建议,班主任要有耐心,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明白其中原委,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民主管理能力。

3.人 本原则

人本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对此,班主任首先要把学生当做完整的人看待,理解他们有独特的情感、思想和独立人格,尊重他们的愿望、尊严和需求。其次正确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对待他们的违纪违规,不能一味呵斥,如果急于求成,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另外,还要明白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三、加强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

1.“吃透“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 班主任要吃透每一个学生,熟知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将心比心,理解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校纪班规,主动配合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培养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观。俄国著名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从了解开始, 了解学生是掌握学生的一把钥匙! ”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要采取多元化途径“吃透”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察看学生档案、走访学生家庭、和每个学生进行沟通等,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个人思想波动情况,为学生分忧,想学生所想,做到“知己知彼”,从而百战百胜。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当前“医患”、“护患”矛盾比较突出,加上无良媒体及舆论的造势,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同样影响医学生的培养,特别是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使他们对护理行业产生偏见,认为选择这样的专业违背自己的初衷,对所学卫生医学专业逐渐失去热情,不愿意将来做服务人的事,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对此,班主任要主动增加和学生的接触频率,多和学生谈心,结合典型人物事例如南丁格尔、白求恩、钟南山等,给学生多谈谈工作的意义, 不断改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消极态度,使他们懂得社会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明白职业无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鼓励他们多讲奉献精神,多讲公德之心。同时,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就“你有新生儿洗澡经验吗”、“如果遇到患者家属不讲理你该怎么办”、“如果病人是你的亲人你该怎么样做”等问题与学生讨论,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3.建好一支班干部队伍

职业教育阶段是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过渡与衔接阶段,学生在这里从原来的习惯于事事“依赖”他人,走向“独立”、“自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实现这个目标 ,除了学校及老师们的管理外,更离不开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成员来自于班级这个学生群体, 班级成员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大家平等相处,沟通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选好班委、建设好班委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因此,班主任选拔班干部时一定要慎重,把那些愿意为班级做事,乐意奉献,在同学中威望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加以培养,重点是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公平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逐步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管理核心队伍。

4.学生自己制定班规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法律和校纪校规是由学生之外的某些部门面向全部学生制定的,对具体学生来说往往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忽视班级学生的个性诉求。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管理自己的班规、班纪,向学生讲清“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义,在学生发扬民主、充分提议的基础上,对每一条班规可以让全体学生进行表决, 达到一定人数同意后方可通过,经过这样的程序制定出来的“纲”,学生自然而然愿意维护、遵守,违纪者无形中会感受到一种“食言”、“不遵守诺言的压力,“兴师动众的惩罚”往往抵不过“默默无声”的自责。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制定的班规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对考核结果在班会上周周总结、月月通报,期末与学生的操行评定挂钩,通过这些途径促使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

摘要:本文在分析卫生职业院校班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班级管理应该遵循公平、民主、人本的原则,并针对班级管理进行探索。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对策探讨 篇10

1 我国职业卫生和管理现状分析

自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法》颁布以来, 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我国职业病防治的法制化建设得到加强, 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卫生规章和职业卫生标准等在内的较完整的法律体系、职业卫生监督体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及职业病救治体系。至2010年, 法定职业病名单从9大类99种扩大至10大类115种, 共制 (修) 订各类职业卫生标准600余项, 推动了我国职业卫生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突出表现在: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居世界前列;职业病危害分布广, 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 职业病危害严重;劳动者流动性大, 自我保护意识低;严重职业病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如尘肺病依然是最严重的职业病, 急性职业中毒居高不下;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非常严重。根据国家卫生部2010年职业卫生

(1) 苏州大学放射与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苏州215000

(2) 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太仓215400防治工作情况报告指出:2010年新发职业病人数27 240例。其中尘肺病23 812例, 急性职业中毒617例, 慢性职业中毒1 417例, 其他职业病1 394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人数749 970例, 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 541例, 死亡149 110例, 现患527 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 079例, 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 011例, 慢性职业中毒2 3068例[1]。

建国以来, 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进行了多次调整。建国初期一直到1998年, 职业卫生工作由原劳动部门与卫生部门共同管理;1998年机构改革后, 原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2003年,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和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等职能又由卫生部门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形成了卫生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2010年, 卫生部门又将建设项目 (不包括医疗机构) 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的审定工作和建设项目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

2 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转型带来的职业卫生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我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从单一的国有、集体经济体制, 向外企、中外合资、私营和国有等多种经济模式共存的经济体制转变。经济模式的转变给劳动用工制度带来了变化, 劳动关系变为雇用与被雇佣的关系, 职业卫生便转变为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同时, 大量农民工流向城市和乡镇, 无论在文化知识、法律意识及个人防护意识等都与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着较大差距, 给职业卫生工作带来了压力。由于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 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 使职业病发病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电子、人造革、电镀、化工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中, 急性职业中毒明显高发, 慢性职业中毒事件也不断增加。如正乙烷、三氯乙烯、有机锡、二氯乙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物, 已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多起职业中毒事件。同时, 老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并未下降, 如传统的粉尘作业, 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粗犷式的野蛮作业, 全国尘肺病人不降反升, 仅2010年度就报告新发尘肺病人23 812例[1]。

2.2 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 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

部分地方政府领导,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执法、守法有偏差, 忽视了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急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GDP, 认为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就是增加企业负担、影响投资环境。盲目引进一些有毒有害的生产企业, 不进行建设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简化审批手续, 采取先建设开工, 后治理监管的招商引资方法, 没有从源头上落实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而执法单位在职业卫生监管中, 由于受到上级政府的肘制, 仍然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哪里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 再去执法、监督, 忽视了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常态监管。另外, 一些不法企业,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对职业危害隐瞒不报, 不落实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不定期开展作业场所职业有害因素检测, 不对从事职业危害岗位的职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以牺牲工人的健康为代价, 换取企业的发展。同时, 由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不够, 职工的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知识贫乏, 部分职工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中缺乏基本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和个人防护意识, 对职业危害一无所知, 甚至因为麻烦不坚持使用防护用品从事有职业禁忌症的岗位等, 造成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3]。

2.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未能理清

随着2002年前后卫生防疫体制的改革,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包括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在内, 处于严重缺乏的状况。一方面大量从事职业卫生的技术人员被分流到卫生监督所, 人员的缺编和流失, 直接导致职业卫生技术力量的削弱。而各级政府对职业病防治的投入仍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各级疾控中心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必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 对有毒有害场所不能开展定期检测。疾控中心在职业卫生监测、检测、监护和评价到职业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及职业病鉴定等方面, 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另一方面, 一些医疗机构打着职业健康监护的幌子, 以普通健康体检代替职业健康体检, 不按《职业健康监护规范》的要求开展体检, 造成体检项目的漏检、错检, 达不到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 不能对从事职业有害因素岗位的工人中开展职业禁忌症的筛查和及早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严重扰乱了职业健康监护秩序。

2.4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工伤保险体制不完善

目前, 职业病诊断主要由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承担, 需要职工提供相关的病史资料, 企业提供相关的职业史、作业场所监测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 许多企业寻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 借故拖延, 不提供相关诊断资料, 导致职工不能顺利地开展职业病诊断, 而诊断机构并无相关执法权强制索取, 导致职工权益无法维护, 激化了社会矛盾。职业病工伤保险体制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 职业病的诊断往往导致双输的格局。诊断后, 企业需要承担相当大的一笔医疗费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如果发生大规模职业中毒事件, 常常导致企业的破产, 也直接导致职业病患者权益受损, 增加了国家负担。同时, 由于目前我国对职业病患者无明确的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存在随意性, 补偿金往往在企业的效益和职工的要求之间相互博弈, 未能充分发挥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职责。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完善职业卫生政策保障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制定和落实国家职业卫生防治政策,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细化工作规范。结合我国实际, 加强落实调研, 针对目前职业病的发病分布情况, 有的放矢, 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一套职业卫生防治标准体系。切忌过分超前、标准过高, 使之能适应当今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2 建立相关部门合作、协作机制

目前, 职业卫生主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管理, 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分工已基本理顺。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安监、卫生和劳动等部门在监测、监护、诊断以及职业病工伤保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配合、合作, 逐步形成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4], 避免出现食品安全监管混乱的局面。

3.3 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职业有害因素申报和职业卫生评价机制, 从源头上掌握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 了解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情况, 对新、改、扩建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建议和意见, 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控措施;并以此为平台, 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 全面掌握全国范围内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 对相关职业中毒事故提供预警, 为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提高职业病治疗效果, 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信息化水平。

3.4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建设

作为职业病防治体系的中坚力量, 各级政府需进一步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投入, 按照日常监测、应急救援的标准, 增添必备的检验检测设备。安监和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证工作, 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扎实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不断充实职业卫生人员,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卫生防治队伍。

3.5 准确定位和完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

在现有工伤保险体系的基础上, 成立国家职业病工伤保险基金, 使国家、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起对职业病防治的责任。通过立法, 强制各企业、个人必须参加职业病工伤保险, 逐步使职业病工伤保险成为综合预防的工作机制, 不断推动职业病预防、康复和实用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5]。

3.6 建立和完善企业职业健康促进体系

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企业职业健康促进体系。作为职业危害的控制主体—企业, 通过职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不断提高企业遵法、守法意识, 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责任, 将职业安全与卫生意识整合到企业社会责任内, 以保证并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对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承诺与实施, 做到企业利润、职工职业安全与卫生以及环境与资源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6]。同时, 作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一部分, 应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加强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督促企业改进工艺、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 才能更好地改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关于201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2011-04-18.

[2]国家卫生部,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职业卫生工作职能调整的公告.2010-12-27.

[3]李琼燕.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5 (3) :7577.

[4]张忠彬.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6) :3439.

[5]夏启安.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 2009 (19) :121.

上一篇:腰池持续引流护理下一篇:澳门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