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精读课教学

2024-09-08

大学日语精读课教学(精选八篇)

大学日语精读课教学 篇1

一、对日语精读课的定位

笔者认为精读课不仅要完成学生完整语法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把感到新奇的东西开来看,当时家长都不理解孩子的做法,这个小孩长大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爱迪生。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够流利地与日本人交流,也不能和日本人通信,做日文翻译就更不用说了。

二、日语精读课的授课现状

精读课大家都知道就是把主要的单词、语法以及课文和课后练习这四个构成方面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刨开来讲。单词部分的讲解,一般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又或者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反复朗读单词,强调语调,带领同学们快速找到语感。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且悉心讲解每个单词的意义及用法,也有的是主要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当然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并且因人而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三、高校日语精读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在课堂上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就是把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角色和场景融合在一起,达到“仿真”得教学模式。课堂上创建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们用日语的思维在情境中进行表现。因此,在课上应当避免单调的“老师一直讲”的模式,让同学们进入到日语学习情境中来。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学生要以多种形式进行联系,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实际操练。

四、翻译练习方式方法

教师应告诉学生们应该增加自身的的词汇量。日语翻译要求词汇量很大,更要求译得准。要增强学生们的日语和汉语文化修养。翻译在很多时候都不是直译,这对文化素养的要求很高。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名家翻译的文章或小说。一些日汉互译的小册子也会对学习翻译有所帮助。自己在学习日语时可以尝试提前翻译一下日语课文,不会的单词可以查阅字典。

五、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

在朗读完课文之后,就到了翻译阶段。教师会让同学进行翻译,教授给学生们一些高效的翻译方法,让同学们试着翻译,把不会的词语先空着,直接翻译会的,并开展以小组为模式的讨论,采用互相帮助式学习,动脑筋猜词进行翻译。这样做的好处有:

1. 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

这样迫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课堂当中去,如果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方式和翻译技巧就证明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关注了课堂,而不是老师一直在关注学生这样一个被动的状态。

2. 小组讨论翻译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在一个好的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习的良好的状态。

总之,日语精读是日语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有着敲门砖的作用,能学好这一学科对今后的学习和深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精读课程的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日语学科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学的改革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日语专业学生已经达到了基本理论和实际交谈结合运用的水平。翻译的文章很通顺。英语当中的翻译分为3个等级,日语也相同,就是“信”、“达”、“雅”。目前的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日语翻译其实不是很难,只要你努力了,成功就站在那里等着你。

参考文献

[1]石文.谈高校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中日汉翻译的归化[J].教育探索,2007,08

[2]伏泉.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陈慧.对日语精读教材的考察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0

关于大学日语精读课的思考 篇2

关键词:日语精读课;交际能力;课程联动机制

一、大学二年级日语精读课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够

笔者所授大二日语专业精读课所用的教材是《新编日语》(修订版)第三、第四册。教材编著的设计为“每课教学时间为10学时左右”。实际教学中,二年级上学期精读课8个学分,共128学时;下学期6个学分,共96学时。如果按照编者的设计,那么大二一学年也只能完成22篇课文的教学量,不足两本教材共计36篇的课文总量的三分之二。如果以一周一课的进度(笔者实际授课经验),最多完成32篇课文,无法完成全部课文的教学。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一般日语系都会启用高年级精读教材。所以在基础教学的《新编日语》教材中尚未完成的课文,只能不了了之了。

2.与其他专业课衔接不紧密

学生进入大二年级以后,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写作、泛读、会话等专业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本应该是是精读课的延伸,是精读课培养的“听、说、读、写、译”这五大技能的分类再强化。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笔者深感精读课与这些专业课脱轨。学生往往困惑于学到的知识用不到,想用的知识没学到。究其原因有:第一,教材不统一。以《新编日语》为例,其并没有听力、泛读、写作等配套教材,导致专业课教师不知道精读课教些什么,精读课所学知识点在专业课上得不到强化与运用。第二,教师不统一。一般而言,精读课的教师都只是负责精读课,不再担任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而不同专业课则由不同教师担任。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对日语的认知理解皆有不同,导致各门课存在不协调的问题。第三,教学进度不统一。一般精读课作为专业主干课程有16周的课时量,而其他专业课则根据学分各有不同,但一般都少于精读课,导致学期中末期,精读课所学的知识点没有延伸强化的场所。

3.多媒体运用如同鸡肋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日本的人情风貌,加强学生對信息的感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体验,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但据笔者观察,日语精读课中所谓的多媒体运用一般多表现为课件的使用,其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所谓的使用课件,就是把原来板书上的内容换到电脑屏幕上显示,教师在课堂上不用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点鼠标。学生则依旧抬头看屏幕,低头抄笔记。教学方式没有得到任何改变。甚至有的时候,由于课件展示的信息量较多,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来不及做好笔记,教师又进行到下一个页面的教学,这样就会使多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特色、功能和价值。第二,课件中的插件喧宾夺主。课件中视频资料过多,运用时间过长,会混淆、转移学生掌握知识的主体视线,使学生抓不住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削弱了教学效果,耽误了教学进度。

二、相应的对策

1.以“交际法”取代传统的“语法译读法”

这是解决日语精读课课时不够、学生学习效率低的根本手段。根据现行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运用能力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应用语言学家康纳尔(Canale)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即交际能力四分说):一是语言能力,即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二是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言功能和表达得体的能力;三是话语能力,指以言行事的能力;四是对应能力,指在言语交际中进行应酬和磋商的能力。精读课应重视培养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以完成教材的课文内容为目标。一旦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就不用拘泥于是否完成了教材内容。

2.建立日语精读课与其他专业课的联动机制

日语精读课是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综合能力的课堂。要达成这个培养目标,不能仅仅依靠精读课,还需要听力、泛读、写作、会话等相关专业课的共同协作。为了避免专业课各自为战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建立以精读课为主导的课程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期开始前,各专业课教师统一沟通每门课的课程内容,将关联性低的课程内容排除在课堂教学以外;第二,以精读课课程为主,安排关联课程的教学进度,如精读课学习关于如何发表的课文,那么听力课就可以听有关发表的段落,写作课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课题发表报告,会话课可以安排一次模拟发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让学生“输入”知识内化后“输出”。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式,发挥日语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力量,从而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佳音.基础日语课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

[2]陈燕生.现代视频技术手段对日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8).

[3]董编.情景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

大学二年级日语精读课程教学浅析 篇3

基础日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日语语言方面的基本功, 为学生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而高级日语则是在基础日语的基础上, 进一步巩固一、二年级所学知识, 掌握更新日语知识和技能。大学二年级的日语精读课处于基础日语向高级日语的过渡阶段,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日语教师也应充分注意这种过渡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要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日语初学者到日语初通者再到日语精通者的过渡。

据相关调查统计, 在日语教育的过程中, 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各门课程由不同教师担任教学的模式。因此出现教学分散性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因为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单一教材的习惯。从而造成了以每位老师各自为战的状态。于是, 在教学过程中, 造成了不是老师以学生为中心, 而是学生去适应老师的现象。并且随着学生每年的升级, 担任各门课程的老师也是经常地发生变化。这样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较为分散的状态下, 穷于应付。很难树立起一个统一的、贯穿于四年日语教育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环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方法不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 片面强调书面语法, 而忽略口语。

在使用日语的环境里, 根据不同场合必须交替地使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这是日语表达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而且即使表达同一内容, 书面语也是和口语差别很大。口头语言的学习不足, 必然会造成学生在口头语言方面理解和表达产生偏差。

(2) 单词的孤立性记忆。

传统教学过程, 主要是学习新单词之后, 再重点围绕课文对文法点进行授课。那么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也是建立在对课文的理解之上。这种单词的记忆方式, 不但比较枯燥也容易使单词与生活场面脱离。

(3) 归纳能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注意归纳能力的培养。翻译是很难将说话人的原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第三者。所以在时间许可范围内, 必须在理解说话人原意的基础上, 短时间内进行归纳和整理, 然后传达给第三者。所以要求作为现场翻译工作的学生, 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发言人的原意进行取舍, 从而造成断章取义, 最终使自己所翻译的内容出现偏差。

为了避免问题出现和发生, 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目前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作为基础日语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 有的放矢、积极主动、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与语言学习和运用相关的文化因素和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采用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课程的效益, 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使学生在掌握外语的同时获取文化知识, 正确理解所学语言, 提高准确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总之, 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 是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为此, 应把日本文化语言学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主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把不断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努力培植语言文化一体化的教学机制。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教师应解放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更新观念方面, 教师应首先做到精读课教学中,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文件中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 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 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 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 在宏观方面, 教师应当按照外语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外语教学理论, 根据国家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需要组织好整体的教学体系。在集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以自己为主角, 把课前准备好的单词, 惯用型、句型段落、篇章结构等滔滔不绝地讲给学生, 上课满堂灌, 而应以学生为中心。本校日语专业二年级的精读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主编《新编日语》第三、四册。该教材的课文是由本文、会话、应用文构成的。本文是每课的主题内容, 可供朗读练习和连贯叙述时用。会话是根据本文展开的连贯性的对话, 用于听说训练。应用文除了一部分介绍日本的自然和文化外, 大多数是与每课的主题内容相关而又独立成篇的, 题材广泛, 目的是通过阅读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应在课前, 要求学生做好充分预习, 并指定一些相关的参考书, 让学生在预习中努力掌握自己所能掌握的, 然后再把没有弄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这样, 教师则可以不必花费大量时间逐一讲解每一个问题, 只要集中精力解决好学生们感到困惑的重点问题即可。这样, 教师可以把用于阅读理解上的大量时间节省下来组织学生们进行听、说、写等方面的练习。例如, 在写作方面, 可以做些造句练习、课文改写、写读后感等;在会话方面, 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口头讨论或者模拟出与课文相似的背景做些适当的情景对话等等。应当注意的是, 无论哪一种练习形式, 都应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既综合锻炼了学生们的外语各项基本功, 又巩固了其所学的知识。另外, 即使是在阅读理解上, 授课方式亦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先听磁带, 然后课上由学生直接朗读, 教师只起一个纠正、评价的作用。尤其是课文翻译时更应如此。对待一些语言上的难点, 亦不应由老师直接先讲出来, 而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在一旁做引导、补充、归纳等工作。而只有对学生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才应做些重点的讲解。总之, 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 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各项能力, 而教师则应是课堂的主持人, 学生的学习顾问。这样, 学生的学习则具有主动性,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可以进行外语各项基本功的综合学习, 并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外语精读课教学中, 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学生本身和积极参与来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水准。

结语

在外语教学中, 对教学的研究和教材的开发是关键环节之一。尤其是精读课程, 它是外语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能起到主导作用。大学二年级日语精读课是一个关键的过渡期, 精读课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个特殊性, 采取“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才会对学生的以后外语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提高我国日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水平日语人才。

责任编辑:王宇

摘要: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综合课程的主要科目, 大学二年级的日语精读课处于基础日语向高级日语的过渡阶段,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目前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日语初学者到日语初通者再到日语精通者的过渡。

大学日语精读课教学 篇4

【关键词】读写 精读 教学 实施

1977年,Rumelhart发表了一篇名为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论阅读的相作用模式》)的论文,文章指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精读课反映在教学的内容上是要求学生接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精华,包括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等等内容,而在阅读策略上需要学生能做到精雕细琢,甚至包括材料中的语音和语气。

一、精读课的理论基础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精读课较之于其他课型来说最能融合所有的阅读活动,因为它最具备综合性。读是有别于听、写、说的一种语言技能。随着学习者在精读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他们的语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的其他技能的提高。

二、精读课的教学要点

1.词汇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各个级别掌握的词汇大部分都在精读材料中出现,这些词汇的解析和辨析也都在精读课堂一并进行。因此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对学生提高整体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定义法、关联法、对比法几个方法。所谓定义指用以揭示或描绘新词汇所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因此而获得概念意义的表达。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用定义来阐释新词是最普通的方法,一般分为英英互译和英汉互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更多愿意采用英英互译的方法,即用英语解释新遇到的词汇。另一种是关联法,即将新词汇置于相应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它可以通过上下语境的关联,新旧词语或语素的关联来对新词进行解析。对比法是词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将两个或以上形近或义近的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将这样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凸显新词汇的本质属性,又能补充学生的词汇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也可以将具有相反意义的词汇纳入比较行列,通过加深语言信息刺激的方式突出新授词汇。

2.语法教学。用词造句的规则即为语法。在精读材料中的语法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精读材料出现长难句的频率较高,单凭词汇来了解句意大多不可行,这种也会让阅读能力受限。所以教师需要把精读材料中的典型句子抽离出来,以图示和演绎的方法将其时态,成份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是最直观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涉及到的语法点,教师可以将跟这个规则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充分利用“知识同化”这个认知活动和心理过程。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汉语的句法和英语的句法进行比较分析,当然语料的选择要注意把握两种语法规则之间同异参半或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原则。对于已授语法内容要注重与相关联新授语法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整个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3.篇章教学。精读材料都是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因此离开篇章教学而去孤立地教授生词和语法是不可取的。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当对课文的情节、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描绘、写作的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充实他们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结构。阅读和理解训练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篇章蕴含着词汇和语法,所以对篇章的学习也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篇章结构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解训练开始,理解句子、句群、段落和全文,当然这个顺序也可以依照不同的课文有所改动。辅助学习理解全文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和逻辑推理关系的过程。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大意和主旨,然后用自已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针对有启迪意义的课题再进行全班讨论都是篇章教学惯用的教学方法。

三、精读课的操作方法

教无定法,精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精读课教学分为以下几种操作方法:先进行语言点的学习,再进入主课文的学习;另一种是先学习主课文,然后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疏语法点进行整体教授; 还有一种是在理解新课文的同时一并解决遇到学习障碍。无论采用哪种操作方法都要求将读、写、听、说和译的能力培养灌输其中。学习接触一篇新的材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默读,可以带着预设的问题读,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问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阅读的大致信息。当然做为精读课,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中心明确,好词好句的段落请学习进行朗读甚至背诵都是可行的。读与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但是两者相辅并不矛盾。在精读课上,教师不断地对课文内容发问,就要求学习能够说得出答案。一种答案可以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种答案则要求学生能够自已归纳总结,一问一答,即培养了听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写和译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写主要是写作文,可以根据所学材料写读后感,也可以拓展内容进行新的作文写作,译主要是对本次教学中涌现出的新句法规则进行翻译的巩固性练习。

精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上应当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当做教学的重点,在解析课文时更应当强调不同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文体材料。

参考文献:

[1]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大学日语精读课教学 篇5

一、对日语精读课的定位

高校日语教学目的与中学教学目的有极大的差别, 其目的是要培养日语专业方面的人才, 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扎实的运用日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而不仅仅具备应试能力。所以笔者认为精读课除了要完成学生完整语法知识体系的构建外,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大学日语课时有限, 而精读课占掉了很多的课时, 学生在其它课所得到的训练就非常有限, 如果精读课上忽略了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 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就差很多, 大学四年之后, 即使看得懂文章也会因为听不懂或者不会说、不会写而无法运用日语。事实上, 有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 既无法流利地与日本人交流也无法用日文与别人通信, 做翻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教师在教授精读课时应该掌握各种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应用日语的综合能力。

二、日语精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 日企数量大幅攀升, 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热潮, 但就高校日语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说, 尚没有完全合适的配套教材。高校日语专业可选用的教材很少, 而且有的教材也不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没有合适的教材就做不到有针对性地施教, 所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编写一套适合高校日语专业的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日语精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融合后的一种“仿真”教学组织形式。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促进学生理解、应用、表达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日语思维, 在情景中学生易于理解材料所传递的信息, 易于激发正确运用日语表达思想的欲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新编日语教材 (2) 中第18课的「家庭訪問」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去日本家庭时的场景, 让学生分角色地表演, 将所学的有关的语句表达和家庭访问时见面、分别时寒暄语运用到实际会话中,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模拟场景训练中, 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应尽量由课文知识延伸到相关的情景, 创设出新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从而提高精读的教学质量;游戏训练法:利用游戏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提高口语、听力水平, 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灌输知识, 不如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在精读课授课时, 教师如果只着重讲解语法句型等一些知识点的话, 很容易就会陷入灌输知识的状态, 而且会把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教师讲解得声嘶力竭,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这样一来即使教师费了很大的劲, 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很差。笔者平时在精读课授课时尽量避免灌输的模式, 先让学生自己自学, 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起讨论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再做个总结, 并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成果, 课堂轻松活跃, 学生也对语法理解充分, 印象深刻。例如, 敬语一向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 笔者在教授敬语时就采取这一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己讨论之后再概括总结, 再让学生做敬语练习, 并且让学生模拟晚辈与长辈, 下属与上司, 店员与客户等身份进行敬语对话练习。这一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所教班级敬语掌握牢固, 娴熟;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集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新颖性为一体, 图文声并茂, 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可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关的知识介绍, 利用多媒体将网站或资料中采集、下载到教学材料中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课堂的各环节教学。课前训练。教师可尝试每堂课前让1-2名学生进行3-5分的日语演讲活动。演讲的话题不限, 让学生随意准备, 可以是有关自己身边的事、有趣的故事、日本人文、风俗等短篇文章或是学生自己写的短篇文章, 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开口说日语的胆量,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在演讲结束后, 鼓励演讲学生和其他学生用日语针对演讲内容相互提问交流, 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活跃气氛,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上讲授与操练结合, 做到精讲多练。精读课的任务不是孤立地学习单词和语法, 因此, 在课上应避免单调乏味的教师“一言堂”状况, 让学生不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要通过边讲解、边提问、边实践开展教学, 课文讲解前, 教师可以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对着课本一边听一边理解, 让学生眼、耳、脑并用, 集中精神理解课文。课文的学习不是讲解完单词和语法就完成了任务,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文作为阅读分析材料, 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让学生用日语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大意, 以笔头和口头复述两种方式完成。总之,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 学生要以多种形式多练, 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际操练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课后自学内容。课堂上的训练都受到时间和人数上的很多限制, 不能做到充分到位的实际操练, 因此, 要让学生重视课后的自我充实,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情景操练和话题讨论等学习任务, 组织学生开展日语沙龙, 在网上搜集感兴趣的日语知识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将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全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语

高校日语精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和学生都应本着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开展教学活动, 尽可能地拉近课堂与社会的距离,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乐趣, 使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交际能力, 实现专业日语人才的社会价值。

摘要:专业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的整个教学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门基础主干课, 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实践课程, 也是所有专业课中占有重要地位课时和比重较大的一门课程, 本文针对高校学生, 结合教学现状和精读课的教学特点与要求, 探讨了创新高校日语精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日语精读,教学法,语言应用能力,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于春英.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3) .

[2]縢淑萍.激发兴趣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J].

[3]朱丽华.精读教学与情景创设[EB/OL].无忧论文网, 2007.

论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兴趣教学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读,兴趣教学

在不少高校的英语精读课堂上, 这样的情景常映入眼帘:教师在讲台上大唱独角戏, 学生们却无精打采, 心不在焉, 有的干脆长睡不醒。这好比在寺庙里, 方丈讲解经文, 小和尚们早已把心飞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这可悲的现象理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当代的大学英语课堂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 “填鸭式”这一单调而陈旧的教学模式, 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大学生们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 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些大学生不愿学英语, 归根结底是缺乏兴趣。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构建科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得学生能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英语是提高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兴趣教学。

1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与学矛盾双方的代表, 教师和学生的和谐融洽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古语有云:“亲其师, 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管理和教导, 积极主动配合教师, 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教师的要求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学生们对某位老师有好感, 便对这位老师的课分外重视, 肯下大力气学习这门课, 必然兴趣大增,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反之, 如不喜欢一位老师, 出于逆反心理, 他们彻底不学或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我们也是司空见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 学生的尊敬崇拜与信任使得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艺得到充分的完成与展示, 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融洽的师生关系可将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喜爱转化成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也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的爱给学生以良性暗示, 同时, 教师的忍耐和宽容也影响着学生有意无意的情感倾向, 令其下意识地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努力。教师是学生的良师, 更是学生的益友。无论课上或课下, 教师都应注重师生情感的流, 深入学生们中间, 和他们一起畅理想, 论人生, 谈社会, 望未来。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理解他们的思想, 尊重他们的选择, 使他们与你在一起时轻松自然, 无拘无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艺术, 维护学生的尊严与人格。尽量遵循表扬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避免大力批评与斥责。最大限度地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成就感, 因为成就越大, 信心越大, 兴趣也就越浓。当学生们在课堂上取得一次成功后, 即便是成功地说出生词的发音或意义, 也要予以赞扬, 学生们会因此受到鼓舞, 继而对教师甚至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亲切之感, 必然反馈出巨大的爆发力, 驱使他们向第二次、第三次成功迈进。久而久之, 必形成持久且稳定的学习兴趣。所以说, 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精读课堂氛围对激发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

2 营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曾说:“唤起独创性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心理学研究指出, 人类拥有不同程度的潜在智慧和能力, 在一定情境作用下, 会产生出强烈的表现欲望与冲动。因此,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为学生们创设最佳的语言情境, 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开发他们的潜能和智慧, 增加他们的表现欲望, 以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借助实物, 特别是巧妙运用教室里的人和物, 组织教学, 令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形象逼真, 印象深刻, 利于学生记忆。

首先, 教师可以使用录音机营造生活化的认知情境。录音机是英语教学中操作简便又使用最多的电教工具。它能够传递纯正的交际语言范例, 能够表现噪声背景中的各种言语, 还能表现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的人们的隐喻特点等。所以,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 教师可播放英文对话、英语新闻, 让学生们模仿其语音语调, 掌握其语用特点, 还可播放英文歌曲, 让学生们边听边表演, 或欣赏配乐英语诗歌、童话等, 极力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新知识时, 可结合播放PPT, 生动的画面, 优美的配乐, 抑扬的朗读都能感染学生, 让他们心灵激荡, 陶冶情操的同时, 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并诱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 教师应从宏观把握知识脉络, 想办法把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 竭力为学生们营造新颖活泼的教学情景,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讲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单元Father Knows Better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先将全班同学分组, 指导大家分析并讨论剧本, 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 自行商定导演、演员的角色分配, 熟读剧本, 设计语音语调, 准备表演道具, 模拟搭建演出场景等。演出结束后, 教师可采用学生互评为主, 教师评价为辅的方式, 对各组演出进行打分, 最终评选出最佳团队、最佳导演、优秀演员等奖项, 并予以多种实用的小礼品进行奖励。通过这些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也充分实现了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兴趣教学。

3 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堂, 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方面, 具有众多优势。

首先, 教师可提前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 选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 为新课的导入构建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到课程内容上来, 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汲取知识。

其次,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法能更牢固持久地把信息保存在记忆中。由于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持续时间长短各异, 短的只有8~10分钟, 再加上紧张的课堂思维活动, 学生极易感到疲乏困倦, 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 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此时教师可适当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刺激学生, 广泛选材, 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营造多个新鲜的兴奋点, 激发鼓励学生的思维动力, 以求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再次, 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实现精讲精练, 突出重点, 淡化难点。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能够将抽象变具体, 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突破了教师难以讲清, 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 从而有效地提高精读课教学效果。

最后, 多媒体教学把真实生活情境带进课堂。多媒体教学瞄准学生日常生活, 并架起桥梁, 使语言自然地融入视听背景, 使学生们置身于英语大环境中, 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 提高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和敏感性, 更直接地接触英语, 更真切地感受英语, 英语语言因贴近生活而变得亲切生动。多媒体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可以构建优良的学习情景, 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实物化、具体化, 最终演变成活泼生动的直观视觉信息, 再加以声音与文字的配合, 做到了声、画、文、图并茂, 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感官作用, 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同时,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读课教学再也不枯燥乏味, 达到了最终目的。

总之, 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是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培养是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各种有效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 成功实现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兴趣教学, 对提高教学效果, 挖掘学生潜能, 改善学生语用能力都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善循.快乐学习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探讨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启发式,讨论式

英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它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以一种启发式的观点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采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以教师为指导的教育模式,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传统精读教学的分析

传统的精读课在教学中一直强调“精”字, 精讲多练, 着重对词汇、语法和语言点的分析及讲解, 再附带大量的练习操作, 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但学生上课只是消极被动地抄写老师罗列在黑板上的重要词组, 语法知识点。根本没有时间去全方位主动参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 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吸收, 从而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更谈不上学生各方面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 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课上的运用, 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 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 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给学生提供更广的互动机会。

2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2.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 而且是很重要的环节。老师可就每一课的主题向学生布置一些相关问题, 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 认真准备,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能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第二版第三册第四课“Diogenes and Alexander”,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 搜集有关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资料以及文中提出的犬儒主义,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交流、探讨, 实现资源共享, 更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

2.2 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

在这一教学策略中, 教师可以把全班按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小组, 再把学习任务合理分配给各个小组, 小组成员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这一策略不仅注重协作学习, 还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例如第一册第五课“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的童话故事, 体会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学生自己讲解涉及的语言难点, 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点评, 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讲解活跃了课堂气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话剧表演

话剧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写作等能力。例如第二册第十一课“Button, Button”, 语言简单, 可以布置学生将其编排成剧本, 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2.4 话题辩论

将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扩展为辩论的形式, 结合课文给出一个明确的辩论主题。例如第二册第八课“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在学习结束后, 可以让学生就是否应该热心肠帮助陌生人进行辩论。论前准备是锻炼同学们语言组织能力, 论中是锻炼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 论后总结则是锻炼同学们的总结叙述能力。

2.5 课件讲课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 用图片一一展示出来, 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课文。例如第三册的奥巴马演讲这一课, 就可以把演讲现场播放给学生观看, 使授课环节更生动形象, 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件讲课方便、有立体感、有动感, 更加吸引学生对英语的感性度。但同时应避免将课本内容搬上计算机屏幕, 实施单向播放, 造成高科技背景下更大程度地“满堂灌”。

2.6 模拟访谈

模拟访谈指的是将具有话题性的课文转变成采访现场等方式展现出来, 学生通过扮演记者、主持人、被采访人等角色把课文情节表现出来, 以此来锻炼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例如第二册“Message of the Land”这一课就是一篇典型的采访体文章, 可以布置学生通过采访形式更好地展现文章内容, 理解文章。

3 结语

综上所述,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所以要改变以前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理念, 将以前的平面教学变成立体教学, 让所有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 篇8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日语精读;存在的问题;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大学日语精读课程是大学日语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现阶段,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还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来改变现状。

一、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现状

精读是大学日语基础课程之一,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课程包括四部分:课件、课程栏目、面授课、测试。在网络教学大学日语精读课程中的栏目包括:主讲教师介绍、课程介绍、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参考书目、相关资料、师生互动。面授课包含2个90分钟的课程,课件课程包括2个90分钟的课件,测试分为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期末考试的成绩还是作为此科目成绩的主要成绩,由科任教师撰写题目、制定评分标准,有测评结果评定学生成绩。以此传统方式,来检测网络教学的质量及成果,期末测评未合格的同学将要在下学期进行补考,补考仍未通过的学生将要在下一学年进行重修。

(二)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大学日语专业的精读课程还是以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学生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视网络课堂的重要作用,没有使网络课堂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起到引导学生主学习的作用,只是在学习中起到补充作用。学生在进行网络课堂学习时,不能完全利用上面的内容,尤其是课件部分,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对于课件部分兴趣不高,浏览的很少,导致内容丰富的课件利用率很低。这样一来,大学日语精读网络课程的作用很薄弱,甚至不但没有起到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反倒成为了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成为学生学的负担。

2.大学日语精读网络课程中的栏目对于学生的在线学习起到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顺序、学习进度、学习内容,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现有的课程栏目对于日语精读的学习相对显得很薄弱,实际内容很少,有些栏目甚至只是虚设,打开后没有内容,起不到辅助学习的作用。

3.对于语言的学习,应该充满趣味性,而学生们普遍反映现有的网络日语精读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想要同时了解日本的文化,欣赏日语电影,日本动漫等资源型栏目,来增加自己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所以,日语精读的网络教学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容,增加其趣味性,使它更能在日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中起到引导辅助作用。

二、网络教学中大学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的优化

(一)分析教学,确定目标

在网络教学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开设以来,并没有起到意想的效果,在学生对于日语精读课程的学习中,只单单起到了补充作用,并没有意想的引导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改进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时,首先应该分析教学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漏洞所在,和学生日常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设计网络课堂时应该加重所占比例,明确目标,使日语精读网络课堂起到真正地查漏补缺作用,和引导辅助教学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在线学习时,能够全方面的完善自己,不论在认知词汇、语法方面,写作方面、听力方面、还是发音朗读方面都有所提高,让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堂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的有利帮手。

(二)调整现有的课程栏目

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设计包括很多方面,风格、界面、色彩搭配、页面等。这些设计中的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在设计时,应顾及学生的视觉享受,还要考虑到界面清晰、导航明了,不至于学生迷航,找不到想要查找的对象。根据教学分析,对网络教学日语精读课程栏目进行调整。保留必要的栏目,如主讲教师、课程介绍、教学计划和师生互动;合并相关栏目,如原有的相关资源、参考书目两栏可合并为一个栏目,起名为教学资源;删除、修改内容不一致栏目,有些栏目在学生学习祈祷迷惑效果,或和其他栏目内容不符,应该考虑删掉或修改;增加利于学生学习的栏目,如课程导航,明确引导学生学习走向,还可以增加学生论坛,增加学生间在线学习的交流。

(三)调整并充实课程内容

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课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图片、影片、音乐、动漫等。在网络教学课程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师传授的内容相对应的同时,还可以为其内容插些图片、或者文化讲解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除了解更透彻外,还能够增加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内容中还可以加些日本励志影片、动漫等,学生在学习放松之余,也在轻松的接受课堂外的日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加本土。除了这些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外,对于原始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精读课文中的词汇的注解、语法的应用、朗读的发音等,都应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清晰明了、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充实有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

(四)提高现有课件质量

课件是网络教学的核心部件,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网络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现有课件的内容一般为老师的教学内容,是老师精心为授课准备的,但是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没有老师引导监督或是提问互动,它是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所以,课件除了内容要丰富,要与教学内容相符之外,还要增加视觉设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其中内容,更加享受阅读学习的过程。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背景与文字与图片的搭配,更应该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一张演示文稿中的内容时做到主次分明,如在设计课件时课件重点部分的字体、颜色要少做些改变,以示与其他部分不同。

三、结束语

网络教学中的日语精读的课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在使用学习时的学习质量和成果,对于课程设计的优化还有待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再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自觉性、锻炼毅力,真正达到网络教学中的大学日语精读课程的引导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桂丹.网络教学平台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0):23-26.

上一篇:国家赔偿归责原则下一篇:创新机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