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建设永葆青春

2024-07-15

让学校建设永葆青春(精选十篇)

让学校建设永葆青春 篇1

学风,是指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治学方法,学生求学精神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求真务实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与学风最密切相关的是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因此,高校的学风建设也显得日益重要,且迫在眉睫。现阶段部分高校中学风日渐衰退,出现了学生不重视学习、不愿学习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学习目的明确,是一个人主动学习的原动力。然而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中有的学生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完全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根本原因和求学的本质;有的学生缺乏长远的打算,完全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学习;甚至还有极少数学生抱着读书无用的观念虚度大学生活。总体来说,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身修养和锻炼自身能力以及改变自己命运的必要手段。

1.2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态度决定着学习效果,是对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然而,目前高校中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在课堂上睡觉、聊天;频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恋爱、上网等活动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父母有能力就不愁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些学生往往以突击的形式进行备考复习;还有的学生以“60分万岁”的思想对待考试,甚至徇私舞弊。这些学生往往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勤奋求实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 学风不良原因

2.1 步入大学后,这种相对自由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对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进行管理。

从而使他们放任自流,或者沉迷于网络,或者沉迷于小说等等,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在人生观和世界观迈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迷失了方向。甚至,这种状态会影响到其他同学。

2.2 个别教师忙于科研或者忙于与企业合作等能够给自己带来实惠的事务上,而不重视课堂教学。

从而使得最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提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甚至给学生造成一种老师上课都敷衍了事的感觉,这更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2.3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待考试违纪问题一再姑息,不能拿出强硬的态度。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考试作弊的问题。或者是将学生的考试时间安排的过于集中,不能很好的留给他们复习和消化的时间,同时学分制度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选择作弊这条捷径。

3 加强学风建设的方法

3.1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学生,关键是解决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问题。要有针对性的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来教育、鼓励新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规划,使新生一进校门就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

3.2 加强师德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优势。

要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能够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球。杜绝一切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事件发生。并且要经常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打造名师品牌,充分激发起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热情。

3.3 抓寝风,促学风。

寝室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的学习氛围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风建设中应尽可能的发挥寝室的特点,形成以党员、学生干部为中心带动寝室,以寝室带动班级的良好学习氛围。对学生寝室的评比,不应单以寝室卫生为主,还应考虑学风、学习成绩等因素,使学风建设走进寝室。从而全方位的抓学风、建学风。

3.4 丰富的课外活动。

大学生充满活力,青春飞扬,因而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组织校园活动时,一定要发扬大学生的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把充满活力,充满色彩,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校园文化充斥到每个人的身边。充分发挥校园活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优势,逐渐把那些将主要精力放在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同学慢慢吸引过来。

3.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的一线作用。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线,并引导他们对学习进行正面的思考和认识,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4 总结

学风建设不仅关乎到一所高校的进步与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应该长抓不懈。重视高校学风建设,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大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学风建设是让高等教育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是一所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水平的学校管理,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是形成大学优良学风的外因,而学生才是促进自己成长和形成优良学风的内因。因而,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更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引导教育作用,最终让优良的学习态度和氛围在高校中蔚然成风。

摘要: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要想做好学风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紧抓学风,严肃教风和强化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做好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习

参考文献

[1]罗婷,钟丽萍.刍议高校学风建设——西南联大办学成就启示[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2]吴立权,李水童.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

[3]孙玉伟,董俊斌.大学生学风建设调查与探索[J].高校教育工程,2010,2.

《让青春在学校飞扬》 国旗下讲话 篇2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学校飞扬》

迎着晨风款款而来的温情,我们是一群灿然开放的花朵,向着太阳尽情歌唱。

学校是一所年轻而美丽的学校,坐落 建校时间不长,但学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影响在不断的提高,是一所飞速发展中的学校,正散发着她无穷的魅力。

我们被深深吸引,我们因为一种缘分走到了一起。

青春如同花朵一样娇艳,青春如同绿叶充满活力。青春是充满朝气蓬勃的季节,我们就应抓住易逝的光阴,随着风声,起舞飞扬。

【范文网】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三年的初中时光已悄悄走过。留给我们的只有点点滴滴的回忆与遐想。我们的青春已在石竹张开翅膀!我们从稚气未脱的童年进入了成熟少年。多了一份谨慎,一份理性。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经过七天的军训生活,我们体会到了军队战士铁的纪律和顽强意志,体会到了军队生活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军训期间,同学们增强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识,认真遵守各项规定,自觉服从班主任的管理,注重同学间的配合与协调。独立处理个人的生活事务,军训为我们三年的高中生活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已下决心把军队严格的纪律,高昂的斗志,连同不怕苦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今天您步入我们高中大气壮观的高中教学楼时,会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会听到老师和蔼循循善诱的话语,会看到教师充满慈爱关注学生的眼神,更会看到教室里,树阴下长凳上坐着看书的我们……..

美丽素雅的石竹校园,可爱可亲的同学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们,美好的一切伴随我们度过人生最重要的一段生活高中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石竹的三年高中生活将是我们一生中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石竹的三年高中生活将带给我们一生受用的财富,我们更有信心许诺:三年后在高考的舞台上,我们将写下最无悔的一笔。

在石竹我们拥有多种多样的舞台,在石竹我们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要勇于把握这些机会,历练自己,勇于展现自我,秀出自己最闪亮的一面。

“青春飘动如逝水,流金岁月不蹉跎”亲爱的同学们,让青春在石竹学校飞扬!唱出我们风采,唱出我们自己的旋律!

最后祝愿亲爱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

生物资源让水永葆青春 篇3

纳豆,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保健食品,为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位于熊本县首府熊本市的大微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地将纳豆菌用于净化水质、防止霉斑等。

公司将一种名为BB菌的物质封入多孔质材料中,制成一定的形状投入水中,便能大幅改善水质。BB菌是纳豆菌的同类,是数种微生物集中在一起的微生物群。只要碰到水,封在多孔质材料内的菌就会涌出来,并且每30分钟分裂一次,水中的微生物、病原菌等有机物成为其营养源被分解。BB菌可在10到65摄氏度下,以及pH值3强酸性和pH值11强碱性的严酷条件下存活,而且对人体和动物无害。因此,公司入口处的鱼缸自9年前投入由BB菌制成的净水圈后,至今未曾更换过水。

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馆周边的蓄水池内放置了该公司制成的生物净水圈,保持水的清洁。大微生物科技公司经理岩下智明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期待与中国的企业、政府开展合作,将该技术应用于中国。岩下说,他们还打算与另外一家拥有独门秘技的公司合作,解决水中含有金属离子的现实问题。

有望与大微生物科技公司开展合作的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风投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一种名为“Sacran”的物质,这种多糖类物质的分子量高达1600万,具备超级保水能力和粘性,更神奇的是,它还能吸附水中的稀有金属。

2006年,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这种全新的高分子物质。它来自熊本地区生长的水前寺藻。水前寺藻在日本九州地区阿苏山脉流淌的地下水中生长,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珍贵蓝藻,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然而,随着水质恶化以及水量减少,水前寺藻现在已经属于濒危物种,熊本县内也只有一户人家在养殖。

让学校建设永葆青春 篇4

12月16日19时30分, 一台与青春、梦想有关的晚会在北京天桥剧场火热上演。来自北京市文化艺术职业学校2009级毕业班的同学们, 如花儿般在舞台上绽放着美丽。舞台上的一幕幕, 让时间凝固, 青春的荷尔蒙弥漫在空气中, 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融合, 创新, 尝试

晚会云集了一直以来支持学校的领导、业界著名的艺术家、舞蹈教育家、文化艺术企业以及所有毕业生家长。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 2009级毕业班一百多名同学, 成功地将6年的学习成果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演出开始前, 来自国标舞专业的龚国瑞/陈雨钒正在后台一遍遍排练着, 对于即将到来的毕业时刻, 他们心中满是不舍:“之前总觉得毕业很遥远, 现在毕业晚会就在眼前, 感觉特别不舍。希望能够在舞台上好好表现, 珍惜最后一次在学校起舞的机会。”

在节目设置上, 13个节目涵盖了中国舞和国标舞两大不同风格的剧目, 既有经典节目的传承, 也有老师们特意为毕业生准备的创意剧目。晚会执行导演同时也是专业教师的曹磊认为, 此台汇报演出在剧目上最大的亮点, 便是融合和创新, “每一个拉丁舞或摩登舞作品中都融合了更多的艺术成分, 让节目更丰富, 更有可看性。”另外, 节目创作团队以年轻老师为主, 大家有很多新的想法, 也勇于尝试, “这台晚会是老师和学生们献给青春的礼物, 奔跑起来吧!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你们是北艺永远的骄傲!北艺是你们永远的家园!承载我们的希望, 放飞你们的梦想!展翅翱翔吧!”——魏玲 (董事长)

岁月如歌, 让梦想出发

音乐起, 开场舞《华尔兹》让整个剧场立刻沉静下来, 飞扬的裙裾摆荡、旋转, 仿佛在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紧接着, 一股清新之风拂面而来, 中国舞《六月清荷》雅致动人, 中国舞专业的姑娘们身着飘逸舞服, 手拿绸扇, 如一朵朵清莲在台上盛放。除了成品剧目, 晚会上还有一大亮点——“竞技性”和“专业性”的展示。国标舞专业的同学们将伦巴、恰恰、探戈、狐步等不同舞种分类进行展示, 中国舞专业的同学则将苗、蒙、维族等不同民族的风情带给了观众。

整场晚会中, 尖叫声最热烈的, 属于那些加入了不同风格元素的创编性剧目。炫酷热辣的《EYES》, 融入现代舞、舞台剧风格的《同桌的你》, 如弗拉门戈般热情的《燃烧》⋯⋯现场气氛一次次达到高潮。最后, 经典剧目《岁月如歌》将我们拉回了即将离别的当下, 但是, 伤感不是主旋律, 身着彩色靓丽服装的同学们再次登台, 青春, 在每一次蹦跳中愈加蓬勃, 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出发吧!

声音

刘晓霞 (校长)

踏实办学, 用“德育”夯实基础

学校办学12年以来, “德育”教育, 是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办学理念中的。如果说办学理念就如同一个三脚架, 那么“德育”教育一定是第一位的, 只有这样, 学校的基础才能夯实。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 事实证明学校目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正确的, 因此我们才能保持可持续性的稳定发展。

在我们学校, 让孩子们感觉到快乐, 健康地成长, 是我们所有老师努力的目标。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无论他今后走到哪, 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健全的人。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除了跳舞什么都不会的学生, 学校也不是为了百分之一的尖子学生而服务, 我们的培养对象是所有的孩子, 我们要对所有的孩子们负责, 让他们在学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于未来, 学校将做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 如对专业教学的进一步管理和平衡, 加强学校教师和领导班子的的管理。我们的办学目标不是为了挣钱, 而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培养孩子。百年育人, 急功近利办不了教育, 我们有耐心也有决心, 朝着“让大家都满意”的状态来办学, 用“德育”夯实基础, 踏实办学, 相信在未来我们学校将更上一层楼!

任家和 (专业副校长)

一次关于“情感”的释放

我们这次汇报演出的核心, 就是“情感”。所有的节目, 可以看成是2014届中国舞和国标舞毕业生们对学校感情上的一种倾诉, 他们在这里生活了6年, 与相伴的老师和同学们, 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相信这段记忆, 对孩子们来说, 将成为足以铭记一生的美好回忆。

学生们在舞台上, 借着舞蹈释放自己对学校、老师、同窗的情感, 同时, 也展示着他们的硬实力。很多学生都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过好成绩, 这次汇报演出, 也是他们展示“专业性”的一个好平台。13个节目, 从开学初期就已开始创作编排了, 为了保证舞台效果, 正式演出之前联排了好几次, 每一个节目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付出心血和努力的结晶。

臧晓静 (专业副校长)

让孩子快乐起舞

从选手型教师, 向编创型教师过渡, 是目前我们学校培养老师的方向。毕业汇报上, 所有国标舞的剧目, 都是由我们年轻教师团队自己编创的, 包括音乐、服装设计, 都是由老师们自己操作。整台演出的服装是学校与“威望”舞蹈服装共同设计的。目前学校在老师队伍的建设这方面, 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对老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 既要懂国标本体的技术, 还要有编导的能力。

让学校建设永葆青春 篇5

青春,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闪亮的时光。

而我们,年少的我们,正在**职高的校园里,挥洒我们的青春。说实话,一年前,刚来**职高的时候,我,有过失落,有过迷茫,有过消极。

我就这样告别了我梦想中的普通高中了吗?

我就这样失败了吗?

我还有没有机会去实现我的追求,我的梦想?

带着迷茫的心情,我跨进了**职高的大门。

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崭新的校园,看到了簇新的机床,看到了漂亮的实训大楼,看到了自信飞扬的老师和学生们。。。

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职学生毕业了。他们有的成了大学校园里的骨干,有的成了大型企业里的精英,有的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个个后来者,也激励着我。

慢慢地,我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快乐,美好,满足。。。

我告诉自己,“只要你是金子,就能发光。

只要斗志昂扬的面对生活,你就能成功。

我们选择了**职高,就是选择了脚踏实地。我们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我们也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我们正用汗水收获成功,用努力去验证结果。

同学们,青春是学习的时代,青春是奋斗的岁月,青春是播种的季

节。不要停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青春的路很长。

同学们,静下心来,多看看书吧,在书中,你会找到前进的动力。同学们,动起手来,多练练实训吧,在实训中,你会感觉到青春的力量。

同学们,多想想自己走过的路吧。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美好的规划,把自己的理想铭刻在心中,做一个甘于寂寞,敢于创新、干劲十足的年青人。

让青春烈火熊熊燃烧吧!让生命的闪电划过天空吧!让所有的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烈火青春》里的一段话。

我一直用它激励我的学习、工作、生活。

我认为,青春就应该燃烧,青春就应该闪亮。既然我们选择了**职高,就应该让我们的青春在这里闪亮、在这里起航、在这里燃烧!

在座的同学们!在座的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让我把这次演讲作为礼物,献给我的同龄人,献给所有美丽的青春之花;

让我把这次演讲化作誓言,吹响我们心中的号角,让她成为我们取胜的基石、前进的动力。

亲爱的同学们,不,亲爱的青春朋友们,祖国在召唤,时代在召唤,让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春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吧!

在**职高这一蓝天下,放飞青春,放飞理想,然后以年轻的名义微笑,成长。

五四,让青春飞扬 篇6

刘浩敏 幼儿师范专业三年级

提到五四青年节, 几乎每位同学都知道, 它源于我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 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因此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 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举行游行示威, 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归根结底, 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 就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而无论祖国贫富与否, 这份爱都存在我们心中。事实上, 爱国并不是口号, 并不是歌唱, 而应融在每个人的心中。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在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之下朝着繁荣昌盛的目标大步前进;也正是因为爱国, 我们很多身在国外的优秀学子和科学家才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 报效祖国。

然而, 在今年的五四前夕, 我在同学和朋友中间作了个关于五四青年节的调查。发现五四留给我们这代青年的记忆却很少, 不少同学不知道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也不清楚这一段历史, 而能完全说出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及五四精神的内涵, 很多同学都很模糊。事实上, 近些年五一黄金周的出现几乎淹没掉了五四青年节, 青年们几乎没有能够单独来过这个属于青年们的节日。

这个节日之所以被淡化, 不仅由于这个外在因素, 还存在一个内在因素, 那就是现在的青年, 大都忙着读书、工作, 往往缺乏一种对周围事物、对国家大事、对祖国的关注。总觉得这些事情太虚, 只有读书工作才与自身利益密切关联。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如果把我们的祖国比作大海, 那我们每个年轻人都无疑是大海中的浪花, 浪花看似微小, 可正是有了无数微小的浪花才组成了浩瀚的海洋。五四运动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那时候的热血青年之所以在跟我们差不多的年龄就做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举动, 是因为他们不光热爱知识, 更心怀祖国, 心怀天下。所以我们现代的青年们更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增加对祖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 增强国家观念, 而不要局限在个人狭小的圈子里。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话是对青年的最好鼓励:“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虽然是新生的力量, 但更是祖国的未来, 对祖国的关注和热爱一定会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五四, 民主、科学的意义

范懿 计算机专业三年级

最近我正在看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这本书主要强调的是现在的社会必定抵挡不了全球化的浪潮, 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是的, 对于我所学习的计算机专业而言, 这本书的主题已经不再是个预言, 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作为生活在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的青年, 我们毫无疑问是幸运的。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和知识,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但在又一个属于我们年轻人的节日到来之时, 我想到的却是:为什么我们能够获得今天的一切?

我觉得, 重要的原因之一, 那是因为民主科学观念的发扬!

对于推广民主科学的观念,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 无疑具有伟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都知道, 那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 创造并留下了值得让几代人学习和自豪的五四精神。这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尤为可贵的是, 在五四运动中, 热血青年们大张旗鼓地把“德先生”和“赛先生”, 即民主和科学的概念引进固步自封的旧中国。从那时开始, 民主和科学的种子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自我的觉醒, “以人为本”的呼声, 我们开始拥有民众自己的声音。民主和科学的观念也得以形成和播撒。

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跃而成为今天的政治经济大国,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建立,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遵循了民主科学的发展之路。

作为90后的青年, 我们幸福地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经历了很多难忘的记忆: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都寓意着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的耻辱, 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回想与憧憬之余, 不禁感慨, 祖国一直在不断地振兴、强大, 正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使这一切成为现实。

回首往事, 是一群热血青年将民主科学的火种带给了中国;展望明天, 我们也愿做热血青年, 让中国循着民主科学之路变得更加强大!

重新呼唤人文精神

李学青 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

毫无疑问,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改革开放30年是一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 千千万万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 以对祖国的无限挚爱和忠诚, 踊跃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 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为祖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 在神州大地上处处抒写壮丽的青春篇章。在青年先锋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们的祖国经济腾飞、科技发展……

然而,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也并非十全十美。例如, 相对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消费意识的膨胀, 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似很不够, 于是在校园里, 我们在享用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成果的同时, 人文精神却有淡漠的倾向。中学语文大纲“规定”了一系列必读书目, 这些书籍包括了中国古代名家典籍与西方先哲著作, 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但是有几个人仔细地阅读过这些文化典籍?我们谈起武打言情滔滔不绝, 说起网络头头是道, 我们追求着快餐文化, 却不能够沉下心来自信钻研。

安定的学习环境, 充裕的时间, 自由开放的风气, 却没有让我们中的多数人在深厚的人文传统海洋中畅游, 反倒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我们思维体系和观念中抬头, 我们无法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 也就无法体验人文精神对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令人感到痛心不已的是, 这种文化知识沉淀和人文精神的缺乏似逐渐成为学生中间的常态, 而我们却很少对此进行反思。

反观“五四”时期的青年们, 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那么多的学生却如饥似渴地求学, 他们学习一切传统和现代的知识与思想, 他们热烈地讨论, 他们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学团体, 他们更渴望从这些知识中找到使国家强大人民富强的道路。最终, 在这种精神鼓舞下, 他们投入了火热的运动之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正是具有这种人文精神, 五四青年们才热血沸腾地投入到运动中, 脱离狭小的自我圈子, 把眼光投射到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与人民。而作为当代学生, 我们理应担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 将视力范围从书本知识开始, 扩大到整个社会历史中。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时光和优越条件, 学科学, 学技术, 学管理, 学理论, 掌握本领, 拥有宽广的眼光和人文情怀, 为祖国的振兴和繁荣作出贡献!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张帆 导游专业三年级

“我要从南走到北,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有这双脚, 我有这双腿, 我有这千山和万水, 我要这所有的所有, 但不要恨和悔。”我喜欢崔健的这首歌。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 它表现的是一种渴望行走、渴望了解整个世界的愿望。我也喜欢旅游卫视的那句宣传语:身未动, 心已远。同样表达了年轻驿动的心情。

我们是90后的一代新人。我们通常都热爱上网、旅游。我们愿意背着行囊, 和“驴友”一起潇洒地行走在路上。同90年前的那些青年们相比, 当我们行走在路上的时候眼里有的只是一路风景;而对于那时候的青年而言, 当他们行走在路上时, 满眼都是大众的疾苦。

我们都知道, 五四时期的青年们并不是只凭着一腔热血参加运动, 他们都是国家优秀的人才, 是在学校中刻苦努力, 孜孜不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与此同时, 他们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地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 而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的青年。他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 更放眼祖国山河乃至全世界, 关注民生, 关注国家的发展方向。正是基于这种思想, 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今天的中国与90年前相比,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 国家还是需要大量人才。“和平崛起”的目标是长期的, 是艰巨的, 周总理当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现在仍旧是我们所要做的。为中华之和平崛起而读书, 而奋斗, 应当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 五四的精神不应该只是口号, 更要将其坚定的信念化为我们坚定的行动。

与祖国共奋进, 已成为当代青年茁壮成长的不变主题。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 是青年成就事业的基本前提。把祖国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 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这样的青春才是真正靓丽的青春!我们应当继续践行五四前辈们的主张: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在学好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基础上, 自觉到祖国的各地去看看, 去了解;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经受风雨, 接受锻炼。

李大钊曾这样说:青年之字典, 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 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 惟知雄飞, 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 奇僻之思想, 锐敏之直觉, 活泼之生命, 以创造环境, 征服历史!

我们新一代的青年, 已经准备好!

青年女性的价值观

杨小洁 文秘专业二年级

作为一名女生, 当我回顾五四运动的时候, 更多的是想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女性。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对整个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在这个运动中, 女学生们年轻而热情的身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当她们走上街头与男学生们一起为国家的命运奔走呼号时, 这不仅意味着五四运动成为全体中国青年共同参与的一项爱国运动, 也意味着女性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式进入了历史舞台。

依据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的记载, 5月4日那天, 北京有100余名女学生游行、沿途演讲。到5日那天, 北京城有近5000名学生上街演讲, 其中, 北京15所女子学校的学生1000余人则在天安门会齐后到新华门向当局请愿—这是女学生们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大规模行动。女学生们派代表钱中慧、吴学恒、陶斌、赵翠兰四人去会见当局, 要求政府不苛待学生, 给予言论自由, 不干涉学生的爱国演讲, 不把大学当作监狱等。这一天的女学生游行活动, 天津女生也派有代表参加。第二天, 女学生们继续到外面宣传。女师学生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在宣武大街和骡马市一带。在那天, 北京城里各街道都能看到各校的讲演团。女学生们讲演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反对外国人侵犯中国主权、反对官僚卖国、希望市民罢市为主。听众也多为劳动大众和商店店员。女学生走上街头游行, 实际上也是一个契机, 它对1920年中国男女合校的措施有着重大贡献, 实质上, 这推动了中国男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 加快了自由恋爱与自由婚姻的步伐, 也开启了妇女参政的热潮。

1920年1月至2月间, 北京大学代理文科学长陶孟和准许9名女生入校旁听, 不过拒绝了很多后来申请的女学生。起初, 民国政府有关部门警告北大, 对女生入学的事情必须慎重考虑, 因为国立学校应该保持“崇高之道德水准”。可是, 因为中国当时的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男女合校, 所以蔡元培先生在1920年秋季正式准许了那9名旁听的女学生注册为正式学生。蔡元培先生此举被认为是中国男女合校的开始。几乎与此同时, 南京高等师范在陶行知的倡导之下, 也开始招收女生了—男女同校, 是落实男女平等权利最实际的行动。随后, 女性的就业机会开始增加, 自由恋爱和自由结婚更加普遍。

由于中国女学生开始像男生一样对政治事件产生极大兴趣, 中国妇女参政的步伐开始加快。在这之后, 每一次爱国运动, 女性都成为和男性一样重要的力量, 女人和男人一起,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主人翁责任感。女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身影, 在中国现代史和妇女运动史上都具有宝贵的、历史性的意义。

回顾这段历史,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争取到与男性一样的读书、就业、恋爱、参政的权利是多么不容易。而现在的我们, 却似乎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周围的部分女同学, 把精力放在打扮、逛街、跳舞和谈恋爱上, 却不珍惜读书、实践的机会。她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女孩子不需要学习好、能力强, 只要漂亮, 将来嫁得好就是本事。这无疑是严重的倒退。旧时期, 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思想, “女子无才便是德”、“嫁个好丈夫就是一切”的观念束缚着青年女性。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 青年女性们的平等意识逐渐觉醒, 她们用热情甚至热血来争取和男性一样的各项权利, 这是多么可贵的意识觉醒!

对于我们新时代女生而言, 有着相对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 社会给了我们与男生一样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当然应该拥有漂亮整洁的外貌和仪容, 拥有传统女性的美德;但与此同时, 我们更应该独立自强, 这样才不辜负前辈女性们为我们所争取到的一切!

面对如期而至的五四青年节, 生在和平年代的当代青年, 该怎样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平凡的生活中鲜有鲜花与掌声, 多的是琐碎的事与辛勤的劳动;平凡的生活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 需要的是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热情。高举臂膀、喊着口号的五四运动青年们大踏步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青春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 投入到爱国主义的运动中去。如今, 见义勇为、支边助教、甘愿奉献、拼搏向上成为新时期青年人的追求!青春总让人激动不已, 豪情满怀, 憧憬期盼。我们愿将火热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祖国。

小贴士

五四青年节

五月四日是中国的青年节。它来源于中国一九一九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它的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 1949年12月,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 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 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不少学校都会举行征文、知识竞赛、讲演比赛等各种类型的活动进行庆祝。

(特约记者:李丽峰本刊记者:陈艳)

体育让我与青春同行 篇7

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体育成绩就比较突出。不仅因为我的个子高、协调性好,还因为一直在体育教师李树存的指导下训练,在地区的运动会上,我已经得过手榴弹掷远的第一名,跳高成绩也不错。因此,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被当时大名鼎鼎的庄正茂老师选到他组建并担任班主任的体育班里。20世纪70年代,其他学生只上半天课,而我们体育班是半天上课,半天参加运动训练,项目主要以田径为主,还兼顾篮球,学习非常充实。每年,我们都代表学校参加区田径运动会或篮球比赛,团体总分一直名列前茅;而我在代表朝阳区参加北京市的比赛中,也曾多次获得第一名。庄老师是一位要求很严格的人,不仅在训练中,在班级管理、在教书育人上,用现在的标准看他应当是优秀班主任。我今天的世界观、价值观,无不受到庄老师的教诲和影响。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情,由于我当时比赛总是第一名,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各任课教师都很喜欢我,我就产生了自满情绪。突然有一天,我们换了一位语文教师,她是来自生产队的代课教师,由于只是初中毕业,教我们有一定的难度,而她自己也很为难,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又不得已走上讲台。对此,一贯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的我带头在课上和她唱反调。针对这种情况,庄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从当时的形势分析,讲到语文教师备课的艰辛,并对我的傲慢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今天,每想起这件事情,我都很感激庄老师的教导,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和宽容别人。

由于我较好的运动和学习成绩,我提前考上了首都体育学院。在这里,我遇到了王瑞生老师,王老师也是一位严谨治学、要求严格的前辈,他对自己的学生在教学、训练上都不放松。记得我当时的中长跑成绩一直不好,经常不及格,这让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优秀的我受到很大打击,甚至都想放弃了。王老师尽管只是我的教练,但为了帮助我完成好学业,在课余时间带着我进行中长跑练习,并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终于以优秀的成绩完成各项考试,并连续三年获得“三好学生”。大学的学习,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我很幸运,在我的小学、中学、大学时代,都遇上了这么好的教师;我很荣幸,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培养并让我走上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我很感激,他们不仅教给了我知识,锻炼了我的体魄,更塑造了我做人的品格,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体育让我与青春同行

1982年7月,我大学毕业了,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体育教师,在中学任教12年以后我又被调到教师进修学校,从事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从做体育教师开始,到现在已经30多年。回想起这些年的历程,自己有着许多的感想。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似乎没有把中小学体育教师真正融入到知识分子的行列中,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人们传统的意识,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问题。就今天而言,能够进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的人起码都是来自体育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甚至还有研究生。学历为每位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提供了铺路石,为走进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但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一样,每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样,在我看来,体育教师应该是文化素养很高的群体,因为体育是一种文化,是一门综合学科,体育教育也是文化的传承。为此,我在体育教学工作特别是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如,为了讲好《学校体育科研方法》这门课,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研究,泡图书馆,开调研会,设计问卷,统计资料,设计试验方案,测试数据等,涉及到课题研究的诸多环节。在备课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积极准备;课后,不断征求看课教师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从“八五”末期到今天的“十三五”长达22年的师训工作,从参加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开始,到担任子课题组长,再到主持负责北京市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培训,从写论文开始到指导青年教师撰写科研论文,从获得区级二等奖到获得全国性奖励,在不断努力中我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不断追求中成长为了一个业务精湛的培训教师,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做教师培训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办班、上课,开课、结业,容易形成定式。但是我把每一个培训班都设计新的思路,形式常新,成果不断。比如,在每年都要进行的新任教师培训班,每一次都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以培训的过程为载体,以实践效果提升为目的,以成果展示为评价手段的大型活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再如,课间操的组织和带操是体育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也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示,我以课间操的组织和带操能力为抓手,提升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经过培训和展示,全区15个农村学校,有7所学校获得北京市级优秀课间操单位,这些农村学校因课间操而精彩,体育教师因课间操的突出成效而在学校得到肯定。

师训教师的身边时常围绕着很多体育教师,他们有困难,有需求,需要帮助和指导,学校领导也经常打来电话,请求帮助。对此,我始终认为这是师训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事情,认真解答问题,一起研究教法,观摩课堂教学,共同研讨交流,这应该是工作的常态。用认真、求实、求真的态度,解决体育教师的问题,将培训送到基层教师们的心里。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我先后主持了2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和1个工作坊,主持了2个北京市级规划课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主编了多本关于体育教学的教师用书及教参,指导了多位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还担任了教育部国培计划的首批讲课专家,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通过工作室的工作和大家的努力,先后培养了4名特级教师,并使朝阳区体育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完成师训工作的同时,我一直在自己的田径专业上有所要求和发展,对裁判工作情有独钟。我多年担任朝阳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全区教工运动会等比赛的总裁判长,参加过自亚运会以来在北京举行的各种国际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特别是20世纪末,我通过了田径国家级裁判考试,在2007年的世界青年锦标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赛事中都担任技术官员,专业水平在国际大赛中得的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仅如此,我还积极组织、培训、带领体育教师参加各项赛事,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由于自己的工作成效,多次应邀回到母校首都体育学院讲课,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智慧和对体育教育的理解去帮助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在这些工作中我不断地感悟着体育学科的魅力,不断理解着体育教育的内涵。体育不仅让我与青春同行,还让我的事业充满生机!

三、体育教我感悟人生

回首30多年体育教育工作的经历,我愿把自己的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1. 既然选择了体育教师职业,就要有文化底蕴。

体育教育是文化的传承,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播的使者,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使自己自觉地加强文化的修养,用真诚的爱心、人格的魅力等从事体育教师工作,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收获。

2.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能胜任教师岗位的重要条件。

已经在职的体育教师,虽然经历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

3. 雷锋同志说过: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这说明的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职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在室外,风吹日晒雨淋,非常艰苦,但是我们凭着对体育教育的热情、热爱,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铸就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是体育带给体育教师的力量。人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无限激情,才能不断促使自己的事业发展,富有成效。挫折在所难免,轻易放弃者会与机会擦肩而过。

4. 体育教师工作的目标是学生的健康,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诚信的对待工作,对待学生。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坦荡真诚是体育教师的优良品格。而谦虚是一种高尚的修养境界,只有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谦虚。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体育竞赛,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却不可忘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 我们如果用盖楼房来比喻我们的职业生涯,需要职业设计、需要上学“打地基”,而地面部分的楼层需要我们不断地添砖加瓦,需要不断地补充材料,体育教师职业也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

如,体育专业知识的更新、体育教学能力的锻炼、教学与训练经验的积累等,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用你一生来学习”。

6. 在每个人的成长之中,都有导师的谆谆教诲,朋友的慷慨相助。

在事业的成功之处都有领导的鼎力支持,同事的理解与合作。体育工作特别需要体现团结是力量,合作才能成功的基本理念。所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成功只能说明过去,起点从现在开始。路,永远在脚下延伸!

让青春与时代同步跳动 篇8

2004年11月, 刘超千经过层层筛选, 成为那年学校入伍的四个人之中的一个。尽管到最后要走的一刻有些舍不得, 但是这远没有部队带来的诱惑大, 这神圣庄严的钢铁之师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绿军装们每天过着怎样的日子?部队的生活是不是像电视影片中呈现的那样刺激和精彩?带着种种疑问和猜测, 这位年仅20岁的大男孩踏上了军旅生活。

三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旅程将他从祖国的北国带到南国, 从北京带到了江南名城江山。没有想象中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欢迎仪式, 短暂的修整后, 他的新兵连生活就此开始了。

军队向来以军纪严明著称, 对于新兵, 亦是如此。新兵营的各项训练科目要求士兵们从一开始就要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紧张, 是当兵初期刘超千最深的感受。起床时穿衣服紧张、训练时怕做错动作紧张、下操后整理内务紧张;由于初来乍到, 学艺不精, 既要保证床单不能有褶皱、又要将军营的标志性“建筑”——豆腐块被子叠好占用他大量的时间, 牺牲洗漱时间也是经常的事, 而每一次大强度军事训练更是对他的体能和意志品质提出了严峻考验。

“宝剑锋从磨砺出”, 经过反复练习, 从当初的不会叠“豆腐”, 到后来的一个小时叠完, 再到五分钟内完成, 直到最后拿到“内务标兵”;从在家只吃瘦牛肉, 到“百无禁忌”;在站军姿的日子里, 风夹着雪横着往眼睛里飞, 即便是眼睛流泪, 也会按照班长的要求十秒钟眨一下眼睛;在五公里长跑中, 即便体能已经透支, 也会坚持坚持再坚持;在背诵调令条例中, 即便内容枯燥无味, 也会将条款默记于心……刘超千完成着一次次的自我超越, 而这种转变, 让他都觉得不可思议。“或许这就是当兵的意义。”

军营的生活有苦也有乐。对刘超千来说, 最让他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操枪和战术训练, 五六式、八一式枪握在手中, 再加上一身迷彩服, 更有心中军人的神威。然而每天趴在雪地里瞄靶时又是异常的枯燥和痛苦, 最后打靶的那天, 真正装上子弹, 当枪声在耳边不停的响起, 想到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一切苦难都变得那么的渺小, 这是人生中难得的快乐。

“在整个的新兵连生活中, 每个新兵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要求进步, 都有一股不甘落后的劲头, 当某人的某项训练落后时, 他就会主动的加班训练, 因为任何一个新兵都不愿意落后, 都不愿意拖全班的后腿, 都把集体的荣誉看的很重, 在班长的带领下, 大家都充满了奋斗的激情和向上的人生态度。”回想起新兵连的三个月, 刘超千感慨颇多。“以前觉得军人和警察那威严的军容很美, 但是却不知道这背后的辛苦。”新兵连的生活让他在观念上、思想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现在, 他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任性, 学会了静静地思考、统筹利用自己的时间、有了较强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 还学会了宽容和理解。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 又来到了训练队进行专业训练, 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紧张的培训结束之后, 他被分配到基层连队执勤, 兼顾军械保养、物资出入库登记等工作。后来, 他又被调到营里做文书, 从事表报资料的整理并兼职做了通信员。三个月之后, 刘超千被提升为电源班副班长, 负责柴油机的使用和锅炉的使用, 文件的整理、下发、接收保存, 以及一些安全保密工作。尽管工作琐碎, 但为了确保军事通信畅通, 容不得有丝毫马虎, 工作中, 他事无巨细。

由于部队位于山区, 每年到清明时节, 经常会有火灾发生。刘超千所在的部队时常会接到当地政府的支援请求。起初, 和战友一起参与救火工作, 刘超千觉得很刺激,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但是水火无情, 难免会有突发状况, 当陷身火海, 直面死亡的时候, 他才发现那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两年的部队生活, 虽然每天的任务, 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但是刘超千过的很充实, 第一年是最苦, 最累的, 但也是最值得回忆的。

离开部队的那天, 战友们起了个大早, 列队为他送别。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但那天, 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热泪。从第一次背井离乡, 跨入军营, 一切显得那么新鲜而又陌生, 到摸爬滚打, 站岗值勤, 往事历历在目。虽然之前对部队生活有过了解, 但真正身临其境, 亲身经历后, 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里, 他有了第一次政治教育课, 第一次站军姿, 第一次整理内务;在这里, 他懂得了责任, 学会了理解, 学会了关爱;在这里, 他不仅拿起了笔杆子, 更拿起了枪杆子, 甚至还拿起了灭火器……

“军营就是有一种威严, 如果你置身其中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那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在与孤独为友, 与寂寞为伴的同时磨练的是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总结军旅生涯, 刘超千说, 很多人都不能经历的, 我却可以用来受用一生。

刘超千

男,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 (通信与电子工程方向) , 2004年11月入伍

让数学课堂永葆生命活力 篇9

丰富生命之源———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学生能否从教师提供的教材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关键在于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新教材不再是预先规定好的等待学生去学习的内容,而是实现课堂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的价值只有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材,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构建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理解事物的意义。

如,在学习复数时,“数系的扩充历程”作为学生人文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从数学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重新编排,并补充一些有关的史实,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踏实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其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

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师要看到教材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篇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这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透彻地了解与理解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教师在处理教材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时,要做到既重视教材知识又不过分拘泥于教材知识,课堂教学内容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经验,积极将生活引入课堂,同时又将课堂向生活开放,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把有限的课堂学习变成时间和空间都无限的课外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活化生命之泉—————情趣

创设情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创设情趣能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优化组织,营造合作情景

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在适宜的氛围中,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强合作学习。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探究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生会意识到,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同时,这也为全班各个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精选问题,诱发探究情景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诱发探究情景,提出疑问,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讨论交流,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解决问题。

巧用媒体,创设直观情景

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以至在解决其他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引发生命之火———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愿望、需求或他所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和内在力量。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文素材———数学史

在应试教育下,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问题,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是解题高手,却缺乏起码的人性素养,这不是教育的本意。

学生只有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才能自觉学习数学。数学史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终身受用的,教师应该将数学文化尽可能地结合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数学真理的相对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史对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数学的思想体系,理解数学的本质,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具有重要作用。

要充分展示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严谨

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展示数学学科特有的魅力,要用数学本身的独特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热爱数学,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

例如,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刚开始常常感觉简单,但计算证明又往往因思维不严谨而跳步,慢慢地,学生又感觉立体几何越来越难,尤其是有的证明题几乎没有思路,往往束手无策。针对这一情况,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注意讲清每一个公理、定理的来龙去脉,并且时刻提醒学生严格的公理、定理体系是解题的依据,然后认真分析每个定理、公理的条件结论,讲清楚只有条件充足,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严谨性。

要充分利用数学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体现出它的工具性。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我在讲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后,要求学生做下面的一个小调查:你家居民小区的食品超市为了更好地安排营业时间和售货员的人数,想了解小区居民一周到超市购买食品的天数,你能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吗?

调查小区500户居民的购买力,并得到下面的数据:

4, 2, 0, 5, 5, 1, 2, 2, 3, 0, 4, 6, 2, 2, 1, 1, 2, 2……你能设法将以上数据整理得较为清晰吗?

将上述数据整理成频数和频率表,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根据调查结果,每周去超市少于3次的居民户占小区总居民户的百分比是多少?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如果你是超市的管理人员,根据上述调查,你会做出哪些决策。

这样的小调查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铸就生命之魂———情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学生理解和真正获得知识,所依靠的核心因素在于学生自由的情感和悟感。情感和悟感要靠学生自己体验才能获得,而不是依靠教师的传授。教学中,教师要倾注爱心,用激情代替冷漠,用欣赏代替批评,用幽默风趣代替呆板说教。教师要学会微笑,营造心理安全氛围,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只有充满激情与智慧挑战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精神愉悦和心灵满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实现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陶冶情感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体验。只有通过情感的相融,才能调动兴奋的情绪,使课堂生气勃发,充满智慧的挑战,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

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现在对数学美的认识与理解上

在探究数学美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对话:(1)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你认为哪些数学图形、公式是很美的?(2)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具有数学美?(3)数学美和其他美有什么不同?(4)如何创造数学美?你将怎样培养自己的数学审美意识?在对话中,师生互相承认,互相赋予平等尊重,师生处于同一平台,尊重彼此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互相地教。这种“对话”,不仅是师生间在言语方面的显性交流,更是指双方在精神上的隐性交流,真正实现生命的交融,使智慧在互动中生成,使教与学在互动中相长,使生命在互动中升华。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美的意境: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认识过程必须融入情感体验,同时知识经由情感体验才能获得生命意义,才能进一步转化为人的情感、态度、人格,从而丰满人的生命。

读书,让“班妈妈”永葆活力 篇10

一、读书是“班妈妈”工作的需要

多年来,我所在的学校都征订了《教师之友》《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书刊,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网络,我知道了窦桂梅、于永正、朱永新、管建刚、李镇西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帮我解决了许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读完一本本教育教学类书籍,惊讶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中教师解决问题的精妙方法。我一度审视自己,不断反思、总结,从朱雅芳老师在课堂上设定和运用暗号来吸引学生的做法中受到启发,拟定了“课前儿歌”、“坐姿歌”等一系列情趣化的规则,并让科任教师配合施行,使刚入学的五十几个孩子很快做到了守纪有序;《班主任兵法》那种“润物细无声”、“踏雪无痕”的境界使我更加认识到必须用心去研究孩子,管理班级;我从网上下载打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经常细细地读,领悟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从这些书中,我读出了教育智慧,悟到了教学的技巧,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1.读书是“班妈妈”基本素养的需要。教师教育魅力的基础是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才能。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来,才决定怎么去教。 我发现,只有自己对文章有了体会,有了感情,才能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鼓’起来。” 广泛阅读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挑选出最重要、最难掌握的内容来讲,教科书不会成为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只有通过读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才能给学生一杯时代的活水,讲起道理来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班妈妈”在班级里是最主要的传导者,但不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道理的储备,而地要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吸纳、 积累、运用知识,学习与人交往、与同学相处。要想使学生库存的知识、道理“活”起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获取活的思想、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读书是“班妈妈”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学生最喜欢语文课堂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老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肢体语言生动有趣,学生的思维会像被磁铁吸引一样紧紧追随。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时有所拓展、有所发散,评价语言要想做到恰如其分。这就需要持续不断地读书,增进知识广度与深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接受教诲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若是东拉西扯,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要使学生听得入耳,就必须多读哲学方面的书籍,学习教育语言的深刻;要想学生深入浅出,就要多读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懂得教学语言的严谨;要想让学生被深深吸引,就要读一些杂志之类的书,学习语言的风趣幽默。

真正能够驾驭学生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会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会针对学生倾泻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语言。这样的对话,学生喜欢、接受;这样的教导,教师轻松、愉快。

二、读书是“班妈妈”责任的需要

我们教师随时都应多想想:我们到底应该尽到哪些责任呢?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要教会学生学习,就拿备课来说,教师首先要读教材,不但要读熟,还要做到烂熟于心。因为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产生于以往教学经验在此处的适当运用。读书不是为了应对第二天的课,而是出自教师的责任感和对进步的渴求。流连于《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页间, “读书”、“阅读”、“朗读”这样的字眼不断地反复地闪现在我眼前。----在书中,像这样关于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要求、阅读的方法的陈述数不胜数。其实,教育家就是在告诫我们: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语言素养、教育技能的提升都取决于此;作为“班妈妈”,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再阅读——学生能否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否学会自我教育取决于此。

总之,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泉水”。正是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摘要:无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不时常更新知识,不多读书,就会变得思想落后,头脑僵化。所以,教师必须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书,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保证自己灵活巧妙地与学生交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在阅读中提升自我,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泉水”,不断涌出活水,永葆活力。

关键词:读书,提升,新知新能,成长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IPO高溢价下一篇:安卡拉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