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可管

2024-07-08

可控可管(精选四篇)

可控可管 篇1

目前广东铁通已实施“四统一”管理。统一招标:由省公司开展年度入围招标, 集中管理各专业队伍, 44家维护单位入围, 42家单位与省公司统签合同并正式接收维护工作;统一定价:按地区差异, 实行不同的维护单价 (A类代维业务单价、B类自有维护业务单价) ;统一考评:省公司下发了《网络代维考核办法》, 统一规范自有网络维护、代维业务考核;统一认证:对维护外包单位维护人员开展上岗资格认证, 通过笔试和操作两个维度来对维护人员进行考评, 全省1315人通过了考证。

2 存在问题

(1) 省公司对外包单位管理信息化手段支撑不足。未建立将“五率”无法匹配到外包单位, 未实现公平公正评价依据。地市分公司利用客服组通过人工手段将质量指标对应到具体的外包单位和工单到个人, 数据准确性不高。

(2) 省公司对外包管理人员配置要求和培训不足。存在着管理经验的不足的问题, 因对维护外包管理要求确实是非常高的, 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都要兼备;全省由自维改维护外包后, 省公司未及时组织相关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

(3) 分公司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规章制度未细化执行。工单预警、问题升级处理机制缺失。“日统计、周分析、月通报”机制缺失。现场检查制度缺失。区域派驻管理机制缺失。外包单位人员更换报备机制缺失。

(4) 分公司对外包单位管理缺乏主动性。实施维护外包后, 分公司网业部只对项目经理负责, 公司的制度、流程、任务只传达到项目经理, 对班组管理缺乏管控。

(5) 分公司对外包单位考核不严。部分地市打分偏高;考核没有与维护单位维护区域指标相匹配;对外包单位基础管理没有严格把控;没有监督外包单位考核到个人。

(6) 外包单位实力参差不齐。维护单位注册资金100万以下31家;维护人员10人-50人以上18家, 10人以下11家;外包单位项目经理业务素质不高, 管理能力较差, 招聘人员素质不高, 缺乏维护经验;外包单位抗风险能力较低。

(7) 外包单位组织架构不完善。维护驻点台账、管理资料不全, 项目经理没对工单盯控;外包单位网格维护工作量分配不合理;维护单位没有设立薪酬差异化的激励机制, 无法留住骨干人才。

(8) 外包单位人员流动大。项目经理更换频繁, 主要是由于骨干队伍不稳, 维护队伍无造血功能, 依赖外部招聘解决人员问题;每月领取薪资时间不固定, 部分维护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给维护人员购买“五险一金”, 一般只购买商业险。

3 构建可管可控外包管理的措施

(1) 推进维护外包集中管理, 实现外包管理“五统一”。按照“一体化运营”要求, 构建覆盖各专业的集中维护外包管理模式, 打造面向全业务竞争的维护外包管理架构。统一标准:价格体系、管理办法、组织架构;统一认证:维护人员上岗资质认证;统一建设:信息化支撑系统建设;统一招标:外包单位选择入围;统一考评:考评评估体系。

(2) 推进维护外包单位的整合, 打造专业化维护外包队伍。第一阶段:利用“营改增”工作推进不符合一般纳税人的外包单位进行清退工作;第二阶段:今年年底实行全省维护外包单位统一招标入围工作;实现全省25家维护外包单位的目标。

(3) 加强信息化管理, 加快支撑系统建设。第一阶段:利用10050客服系统实现将“五率”匹配到维护外包单位, 利用物质系统实现维护外包队伍的静态管理;第二阶段:省公司统一建设“工营维服一体化作业系统”, 与自维号线、工单和协维的资管、EMOS等系统建立接口, 实现外包单位资质管理、资源管理、任务管理、电子考核、轨迹跟踪、行为分析等功能。

(4) 加强检查考核通报, 提升维护外包管理执行力。落实现场检查制度:落实《现场检查管理办法》, 实施三级现场交叉检查评比提升维护外包单位管理及外包维护质量提升;省公司落实季度交叉检查评比;分片区分专业组织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加强考核通报, 严格月度KPI维护质量指标考核。

(5) 实行维护外包单位例会制度。省公司召开月度质量分析会——网运月度会通报维护外包单位质量, 分析存在的问题, 每半年召开维护外包单位研讨会;市公司召开月度质量分析会——通报管内考评结果, 点评维护质量问题;维护外包单位召开月度质量分析会——每月5日提报维护工作总结, 存在问题和计划措施;并且每周进行周例会——提报每周工作落实情况和各项维护指标情况。

(6) 实行派驻外包管理, 推动外包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分公司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嵌入至外包单位, 实施共管式外包管理, 加强与外包单位的协作、指导, 提升外包单位维护管理水平;优化生产流程, 加强过程管控, 实现铁通与外包单位生产流程执行的无缝衔接。

(7) 加强维护外包队伍建设, 确保稳定性。针对各专业, 每年开展一次维护人员上岗资质认证;组织维护人员参加移动组织的上岗证考试;落实维护人员持证上岗要求。落实外包单位实施员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实行岗位分级管理业务技能水平与个人收入、岗位挂钩;建立省、市两级优秀维护外包单位和个人评选制度。

(8) 加强考核监督, 提升维护质量。严格落实《网络代维考核办法 (试行) 》的文件要求, 地市分公司必须下发考核细则并向省公司报备;分公司实行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省公司组织年度考核, 包括现场检查评分, 考核外包单位上岗资质通过率以及外包单位人员全年流失率。

摘要:如何加强维护外包单位管理, 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 可管可控成为运营商管理的一个新的课题。

可控可管 篇2

普通网民对于近期在腾讯与奇虎360之间上演的“龙虎斗”的知晓, 还要从那封“致QQ用户的信”开始。

“11月3日, 当我登录QQ时, 收到了一封提示卸载360软件的通知, ”网友小刘描述道, “为了正常使用, 我不得不在两个软件中进行二选一, 这实在太为难人了。”

互联网产业之痛

此次事件源起腾讯的一次“创新”举措。今年10月之前, 腾讯强力推广其QQ电脑管家, 而这却直接威胁到了奇虎旗下360安全卫士的地盘。随即, 奇虎以QQ窥私为由, 推出“扣扣保镖”屏蔽了QQ的部分功能, 腾讯给予强有力的回应, 干脆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当巨量用户利益遭到触动时, 腾讯与360之战必然升级。在随后几天, 腾讯又发出了“致QQ用户的第二封信”——《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在信中, 腾讯向用户解释了采取如此“激烈方式”的原因——以最惨烈方式发起一次呼救, 以免QQ用户的隐私和网络财产被劫持。

不仅如此, 这场互联网行业的世纪大战还引来了金山、百度、遨游、可牛等公司的围观助阵, 由于各家公司的用户群都颇具规模, 因此该事件影响到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 其处理结果也显得愈加重要。

就在11月10日, 360公司官网发表声明称, 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干预下, 腾讯和360已经恢复实现兼容。至此, 本次大战暂告一段落。不过, 我们对中国互联网业务如何发展创新的反思仍需进行。

痛定思痛:创新不等于复制

如今在互联网领域, 随着大公司同质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缺乏创新成为发展的桎梏, 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从门户到搜索引擎再到游戏厂商, 几乎每个领域的公司都在复制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的业务模式。

举例来说, 国内的微博产品大多复制Twitter的模式, 团购网站也同样是照搬国外团购鼻祖Groupon。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腾讯的产品线较为丰富, 借助客户端、品牌、资源、能力等因素, 腾讯往往在复制之后能让其产品后来居上。

对此,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张勇认为:“创新的定义非常宽泛, 既包括持续性的改进, 也包括破坏性的创造。”在他看来, 腾讯若能把别人的东西学到手, 而且在细节方面加以完善, 甚至做得更好, 这本身就是创新。

“我不认为创新有什么特别明确的标准, 我们也不能说在别人的基础上对其产品或业务进行完善不叫创新。”张勇表示, “当然, 完全不加改造的复制是抄袭, 抄袭肯定不是创新。”

OVUM亚太地区高级顾问王彦则表示, 鼓励创新和维持监管秩序之间不应该存在矛盾问题, 监管应该重视的是公平、公正。同时, 王彦认为:“创新是为了吸引用户, 进而体现一个企业的能力, 而互联网的监管是对互联网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果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创新的名义来回避监管, 在某种程度上, 反而是阻碍了真正的创新, 妨碍了公平竞争以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探寻平衡之道

在持续了一个月之后, 腾讯与360之战已经成为史无前例的互联网业界争端, 双方的此次过招让隐藏在背后的深层问题备受关注。对监管部门而言, 如何在鼓励互联网企业创新与有序监管之间寻找平衡也愈显重要。

“鼓励创新与有序监管之间的平衡从原则上来看非常简单, 就是看一个企业是否因其创新阻碍了别人的发展, 妨碍了整个市场的活力。”张勇举例说, “在国际上, 微软的创新性是举世公认的, 但美国监管部门及司法部门积极运用《反垄断法》这个武器, 对微软的捆绑举动加以控制, 而Google的创新更是毫无置疑, 不过其在搜索领域的垄断也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严密监视。”

王彦解释道:“互联网监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新题目和难题, 因为该行业的主旨是创新, 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业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都是动态的, 不适用于一个固定的法律。”据悉, 目前世界各国对此也在探索阶段, 并根据本国特点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但仍未形成一个整齐划一的法规体系。

“有一点是共通的, 即立法的速度需要跟上互联网的发展。”王彦认为, “这一点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借鉴, 随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各种纠纷不断产生, 针对服务商与客户的立法也需要注重及时性。”

当然, 企业的自律与来自民间的监督也是有力武器之一。“例如, 增强社会群体力量和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影响, 迫使互联网企业进行自律, 而对于违规者, 行业协会代表整个行业向其施加压力, 迫使其进行改正, 甚至采取严厉措施使违规者失去发展机会, 这些也不失为可行之道。”

>>对于腾讯和360在纷争中推出的产品是否为真正的创新之作, 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判定。

10亿

可控可管 篇3

在技术上, NGB基于传统有线电视网和CMMB制式的手机电视, 这从技术上导致了它和“互联互通”的说法背道而驰, 因为真正的“互联互通”其实就是将只能传输视频的专用网络 (CMMB也属于这种类型) 并入数据通信网络, 将电视信号视为一种数据, 和其他数据一同传输。说白了, 就是在“三网合一”中, 最终将广电网络并入电信网络。

从我国实际出发, 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所以现状就是, 电信开始自己销售使用宽带传输信号的IPTV产品 (尽管内容也并未出格) , 广电、电信和ICP (互联网企业) 三种视频传输渠道各自为政。

“道”与“魔”的较量

在当年NGB的宣传中, 着重强调了内容管控的便利性。即使节目资源丰富, 通过专属网络, 还是只能我给你啥你看啥。不过当前, 视频传输的渠道是多元化的, “可管可控”也无从谈起。

对于早就习惯了高度自由的网民来说, 限制他们收看网络视频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NGB的着眼点显然在一般电视机用户身上, 也就是没有上网经历或习惯的中老年用户、农村用户等。

不过监管力量面对节目内容的自由流通, 也不是全无办法。针对互联网公司进军客厅电视, 有关部门主要用牌照作为限制力量, 对某些从宣传伊始就比较出格的反面典型, “定点清除”一下。小米盒子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 牌照被收回导致整个发布进度被拖延。

牌照并非限制死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空间, 比如乐视电视的应用市场和浏览器, 都可以直接收看网上其他地方的视频节目, 或者下载别家的客户端, 只是调出的过程稍微麻烦点儿。

商业力量:竞争的最后一招是“屏蔽”

在美国, 也有针对有线电视和网络视频用户的限制措施, 而且能做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实现有线电视和视频网站的联合屏蔽。

8月3日, 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时代华纳有线 (TWC) 在全美8个城市撤下了美国三大台之一CBS的节目;当晚, TWC的宽带上网用户被禁止收看CBS网站的节目回放。而在2010年, 另一家有线电视公司就曾Cable Vision撤下了福克斯 (FOX) 电视台, 福克斯母公司新闻集团也拥有Hulu, 这个视频网站相当于国内爱奇艺的级别 (事实上爱奇艺就是百度与Hulu的合资公司) , 于是Hulu对Cable Vision宽带网络用户实施了短暂的屏蔽。

上述两起事件都要交代一下背景:在美国, 有线电视服务不是国家垄断的, 服务提供商同时也作为通信运营商, 提供固定宽带和IP电话等业务。两起事件的起因, 都是有线电视公司和电视台关于收视费问题谈判破裂。因为有线电视与宽带业务可以捆绑销售, 电视台认为, 惩罚同一家公司的宽带用户, 可以作为报复性举措, 促使那些用户用脚投票, 换用别家的服务。最终的结果, 却无论如何都是用户遭殃。

在国内, CNTV对奥运、3·15晚会等优质节目资源的版权保护做的非常严格, 大的视频网站基本没有用户私自上传。领先的视频网站也通过购买版权实现独家播出, 并打击其他平台的“盗播”行为。不过国内的版权保护, 一般还没有闹到要相互屏蔽的地步。

未来走向

实际上, 正如之前所强调的, 对互联网用户来说, 在电视节目上进行管控是毫无意义的。这些用户不仅没有受到管控的影响, 甚至都没有多少收视意愿。包括目前开始热捧的互联网电视概念, 也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其实现在能有意识购买互联网电视的用户都是知道怎么操作的用户——如果不明白家庭宽带速率对节目流畅度的影响, 加上面对依然很复杂的遥控器和界面, 传统电视用户只会觉得这些东西很麻烦而放弃。

可以说, 只要电视的传统观众依然如故, 广电甚至都没有必要进行任何技术改进或升级。现在家里一般都有几百套数字电视节目, 但我们的长辈也可能只看固定的几个卫视频道, 连自己交了数字频道的钱都不知道。

最重要的一点是, 目前的电视观众依然认为“电视就是电视”、“只有电视才是电视”。如果你给他们看CNTV, 他们会认为那是”电脑“, 并转化为对待新鲜事物的心理来收看。此时, 网络视频对他们就不是一项消遣, 而是一种耗费精力的学习过程。

电视用户的大幅度转化, 要等到现在的网民成为将来的社会主力军以后, 才跳跃性地实现。我们重度依赖互联网, 不仅是因为同辈之间互相影响, 更是因为生活空间狭小, 没有条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甚至农民工群体还要躺在床上看手机。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影响着我们的信息获取习惯。未来当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由“屌丝”晋级“高富帅”, 也会延续这些习惯, 电视机会用来播放电影、互联网视频或玩游戏, 电视台和广电系统的影响力都被大幅削弱。

可控可管 篇4

下一代互联网是业界为了解决目前互联网的地址瓶颈、质量和安全等问题而提出的未来发展总体设想, 尽管IPv6并不能概括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部, 但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标准体系, 目前业界一般泛指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内容往往就是指IPv6。因而, 目前我们下一代互联网的工作重心就是平稳有效地向IPv6的过渡, 同时尽可能地提升网络的可控、可管、可扩、可信能力。

2007年底,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围绕“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主题构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和水利大省, 在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服务进行升级改造。其中, 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了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服务升级改造的信息化战略制高点。

中国电信湖南省公司联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现有宽带网的端到端业务开通和运行, 把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构成要素融入到网络升级、流程改造、技术试验和应用部署四个关键环节, 为湖南两型社会的信息化改造给出了一个成功的样板。整个试验是技术先进性、网络现实性和应用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体。

网络升级:验证端到端IPv6连通性

目前的IP承载网都是基于IPv4的, 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首先需要完成承载网对IPv6的支持。有效完成IPv4向IPv6的过渡是解决地址匮乏的关键。

在IP承载网上的升级,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保证业务连续性且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现网的影响和相关的投资。图1以典型的承载网架构分层面来分析网络升级的要点。在湖南承载网升级中重点完成了城域核心层和业务接入层进行了配套的升改改造。试验结论:通过最小量的升级改造, 可以初步验证网络端到端IPv6连通性的能力。

骨干网:骨干网络负责承载全网的流量, 在升级过程中需要更加突出降低风险的要求。在新建一张IPv6骨干网投资过大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网络边缘节点升级双栈, 通过6PE等隧道技术透过IPv4的骨干核心节点传递IPv6报文;也可以全网开启双栈, 从核心节点到边缘节点全部支持IPv6。在湖南的实践中, 由于存在CNGI这一全面支持IPv6的骨干网, 目前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案, 今后将考虑利用中国电信原有的CN2试验6PE方式的骨干网方案。

城域网核心层:主要指承担城域网高速数据转发的出口路由器和汇聚路由器。由于为城域网内路由聚合及路由策略调度区域, 且承担城域网主要出、入流量的转发职责, 无法进行流量绕转或者透传, 该部分设备必须升级以支持IPv6, 为此在长沙城域网上对现有的核心路由器均进行了升级。

业务接入控制层:由宽带接入服务器 (BRAS) 与业务路由器 (SR) 两种设备组成, 主要负责业务接入与控制。

BRAS用于提供拨号和专线接入互联网的网关、组播网关等功能, 也可以充当MPLS PE, 特别是在IPv6的应用环境下, BRAS给用户分配地址的机制更为复杂, 要支持无状态ND方式, 有状态DHCPv6方式, 有状态DHCPv6+PD前缀下发等多种方式, 现网大部分BRAS都要软硬件升级改造。对确实无法通过升级支持IPv6的BRAS, 可以采用L2TP方式, 将用户PPPoE拨号通过L2TP隧道终结到支持IPv6的BRAS上, 实现用户的IPv6或者双栈接入。目前长沙城域网对两种方式均进行了实践。

SR为了提供基于IPv6的大客户专线接入互联网网关、MPLS PE和组播网关等功能, 需要升级支持IPv6, 长沙城域网正逐步开展对SR的升级。

宽带接入层:包括L AN交换机、DSL AM、AG、EPON、AP等设备, 原则上可以不做升级改造, 二层透传传递IPv6报文, 这也是长沙城域网现行的做法。但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 IPTV业务规模部署对组播复制点下移的要求, 今后部署的EPON、GPON等设备也将逐步要求在OLT层次支持IPv6。

流程改造:添加IPv6属性技术可行

要实现下一代互联网业务 (如宽带接入) 的商用, 必须对现有的IT支撑系统和AAA/DNS进行改造, 以实现端到端的IPv6属性。在用户体验上是首次生成IPv6用户业务生成单并改造成相应的客户管理和计费系统。这将是IPv6能规模商用部署的前提, 也是改造工作量和复杂度高的关键环节。试验结论:针对添加IPv6属性的流程改造是技术可行的。图2是目前城域网中宽带接入业务开通所涉及的各个典型系统。

IT支撑系统:为兼容现有IPv4用户使用习惯, 考虑通过增加IPv6域名等方式来实现新增的业务属性。

其中, CRM (客户关系系统) 用于受理宽带业务, 其支持IPv6的关键技术点包括:增加可选IP类型, 标识为双栈用户或者IPv4单栈用户;给用户的帐号密码回执单中的帐号中带有域名@IPv6, 通过用户上网输入帐号时携带不同的域, 在BRAS和AAA系统中区别普通用户与双栈用户。

SPS (服务开通系统) 用于实现IPv6用户宽带资源配置, 其支持IPv6的关键技术点是获取CRM传送双栈标志, 传送到TSAP系统;

TSAP (自动激活系统) 用于将工单分解为各个环节施工子单, 其支持IPv6的关键技术点包括:将CRM受理的用户信息, 送到AAA系统激活处理;将受理用户的速率、端口信息, 送到网元设备, 进行激活处理。

认证计费授权系统:A A A (认证计费授权系统) 与BRAS设备之间通过Radius协议进行交互, 使用UDP协议完成用户的认证、授权与计费操作, 其支持IPv6的关键技术点包括:建立用户认证帐号 (用户标志位第18位标识双栈属性, 0为普通IPv4用户, 1为双栈用户) ;与BRAS交互支持IPv6的扩展属性, 实现IPv6地址的下发;根据用户获得的IPv4和IPv6的地址, 区分IPv4和IPv6的流量, 分别进行技术处理。

DNS负责完成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相互解析:其支持IPv6的关键技术点包括:能支持AAAA格式的查询报文和响应报文, 通过递归查询的方式对用户的AAAA查询予以响应;能支持AAAA格式的域名记录, 对用户IPv6网站实现IPv6域名的本地授权解析;为在将来IPv6单栈环境下响应用户发起的纯IPv6的DNS查询, DNS服务器本身以及承载网络需要升级改造。

技术试验:测试实现IPv4/IPv6间的互通

在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 除了引入IPv6协议本身之外, 还需要解决IPv4和IPv6之间的互通互访问题, 特别是初期IPv6资源缺乏的情况下, 可能在用户端已经规模引人了IPv6而被访问的应用仍只支持IPv4;而在后期IPv6应用占据主导的情况下, 而需要解决少量IPv4用户访问IPv6资源的问题。

为此, 我们在长沙城域网中试验了隧道、地址翻译、应用转换等多种过渡和互通技术, 对即时通信、互联星空、全球眼业务等进行了IPv4/IPv6间的互通测试, 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图3是其中一个典型应用的场景:IPv6主机发起的连接经过转换设备后访问只支持IPv4的互联星空平台的情况。

应用部署:两方面进行IPv6应用落地

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实践方面, 湖南电信重点从现有自营业务向IPv6迁移以及开发新型的IPv6示范应用两个方面推进, 一是实现了湖南IDC承载IPv6应用服务能力及IPv6版“互联星空·湖南站”的上线;二是首次开发了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湖南农业温室综合监控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 有力地支撑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

其中对于IDC承载IPv6服务能力的改造, 主要结合现网实际设计了IDC网络双栈拓扑。在双栈化的IDC网络中, 我们通过新增相关的三层交换机连接CNGI网络, 提供IPv6用户接入环境, 并将原有部署在IDC中的湖南互联星空服务器群进行改造, 支持IPv6服务能力, 包括对外门户和接口、核心业务逻辑等。同时, 为了兼容基于IPv4网络的用户以及其它相关系统, 我们保留了现有基于IPv4网络的业务平台对外门户和接口暂时不变, 核心业务交由基于IPv6网络的中间件处理。改造后的系统可支持IPv4和IPv6用户的访问、认证、支付, 并实现了单一域名智能分流访问请求。

另外, 湖南电信积极探索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应用, 结合下一代互联网可提供丰富的地址空间以及湖南进行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配套改革战略需求, 利用国家政策鼓励下一代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契机, 通过实施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应用示范, 开发出一套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智能农业温室控制系统, 明显提升了农业效率, 并促进引发更多行业应用的转型, 进而带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湖南智能农业温室控制系统部署在湖南省农业厅下属的湖南省优质果茶良种繁育场, 通过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实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 同时可实现对灌溉、通风、水帘、遮阳网等的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由三部分构成:IPv6智能监控业务平台、监控前端和系统展示客户端。该系统采用开放架构实现, 基于标准的IPv6协议和SIP协议, 并支持IPv4/IPv6双栈协议,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并实现了固网、移动网、无线传感网的融合应用。

湖南实践的成果和影响

中国电信湖南省公司和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探索和实践, 是国内首次将网络通信新技术成功部署在社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其一, 国内第一个IPv6商用网络。通过网络升级和流程改造, 长沙城域网实现了IPv6宽带接入业务的端到端流程穿越, 这是国内商业网中首次实现端到端的IPv6业务支撑, 为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走向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

其二, 中国电信成为国际首个IPv6-enabled认证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在湖南的工作和成绩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成为全球首家通过国际IPv6论坛的IPv6-enabled认证的运营商, 为我国在全球下一代互联网领域中争得了荣誉。同时, 基于中国电信在下一代互联网上体现出的实力, 一些跨国企业主动联系中国电信希望得到IPv6 VPN等服务, 这也为我国的电信企业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三, 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在湖南实践中, 我们通过逐步实现对包含双栈在内的诸多IPv6服务能力的支持, 降低网络演进的成本和风险, 极大加快了下一代互联网在运营商现网的部署, 使得相关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商用网, 相关的升级和改造经验可以在电信企业中得到推广和部署。湖南农科院温室综合监控系统的成功部署为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提供了示范, 该系统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研发, 被国家相关行业评为“2009年中国农村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 相关成果还在黑龙江佳木斯建三江农业进行了复制推广。

上一篇:《哈利·波特》的魔力下一篇:集团化管理模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