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

2024-06-27

全面发展(精选十篇)

全面发展 篇1

一、培养兴趣

由于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再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增大,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 从而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就要多关心学生, 同他们平等交谈, 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帮助其分析原因, 制定学习计划, 消除紧张心理, 并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同时, 还要要求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要多鼓励少指责, 不能急于求成, 让他们放下沉重的包袱,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注重方法

有些学生注重基础, 学习较扎实, 喜欢做基础题, 尤其是一眼能看出解法的习题, 但解答综合习题的能力较差。近年来, 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 题目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因此,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 指导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 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 将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

三、强化预习

部分学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数学能力 (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等) 相对要差一些, 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 为此他们跟不上教学进度, 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因此,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而预习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故而, 教学时,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 教师可以编好预习提纲, 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目的, 并要求他们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听课时就能有的放矢, 易于突破难点。

四、落实“双基”

部分学生数学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力度, 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 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五、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 增强其自信心, 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因此, 教学时, 要多讲解常用技巧, 注意解题速度的训练, 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 也要“执果索因”, 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同时还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想象力。

六、提高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篇2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使得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当今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 者:魏玉梅 WEI Yu-mei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法政系,江苏,南京,210017刊 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B038关键词: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179-02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一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此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人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就单个人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由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所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调动。它包括个人的能力和才能(体力、智力、感觉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等等)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个人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等)的充分自由发展。只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的主体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整个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才有可靠保证和基础;只有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社会成员显示出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个性,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就内容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自由、全面、充分、和谐四个环节。也就是说,它是由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构成的。人的自由发展,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觉、自愿和自主的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是为了人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全部力量和才能的展示过程,亦即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充实、拓展过程,它包括了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人的充分发展,就是人在摆脱了各种内在、外在盲目力量的束缚,使自己的各种需要、能力、活动、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人的潜质、潜能在新的条件下的更进一步拓展和显示;人的和谐发展,就是从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各种关系的状态上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在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与优化。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关系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条件下处于天然和谐之中,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的各种关系逐步进入不和谐状态,只有人从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才能处于协调发展状态,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是在对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形成的,是基于对人类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二、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理论,形成了胡锦涛战略思想和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的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步发达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实现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这样两个根本和谐,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科学解决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知识经济和大规模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中国当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基础和核心,确立了国家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纵观历史,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因此,马克思强烈期望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新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和发展道路。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定历史过程中,并没有解决好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改革进程中过于抽象地谈论“人”的发展,而在不同程度上却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最终也葬送了社会主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忙于政治运动,既在理论上把“人”的问题当作资产阶级专利而加以批判,又在实践上忽视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文化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方面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又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中国面临更大发展机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小康社会问题,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正是适应中国社会下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人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又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社会取得了很大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就会相应提高。如何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因此,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各项工作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就更需要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样,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既成了目标,又成了手段,使得人作为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说明我们党在改革和建设轰轰烈烈的高潮时,已把眼光放到更远更实质的地方,引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进入更加本质的阶段。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显然,人们只有首先解决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才会关注未来的发展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厚实的物质平台,也需要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人的 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如果说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历史尺度,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和完善的价值尺度。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促进人们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

2.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们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程度不仅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整个民主程度提高的问题。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经济上开始富有,于是渴望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民主权利。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我国经济基础变化和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的客观要求;既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党作为执政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与政治的机会,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相适应的政治文明。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工程,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而且还需要精神文明的发展。积极倡导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也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逐渐从依附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以征服者的姿态主动利用、改造和开发自然。但“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正面临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灾害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大自然这个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人和人的发展的高度重视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完全彻底地保证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将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同时又支持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会步入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

简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篇4

“全面发展”不仅表现为发展全体学生的素质, 还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当前出现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已经给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提出了警示。

那么, 在班主任工作中任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有机结合

实践表明,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都将产生极大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

(一)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 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

(二) 尊重、信任学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成为珍惜、保护、欣赏学生创造性思维;

了解学生需要, 体谅学生困难, 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朋友式的教育者。

(三) 面对学生要“严慈相济”, 只严不慈或只慈不严都会使教育的总方向走向偏斜。

“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 严格管理, 不放松、不迁就。“慈”是班主任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

(四) 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依存于一个群体当中, 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 善于创新,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

二、整体性教育和多样化培养有机结合

教师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 在班级管理中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共同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不应用统一模式或唯一标准塑造学生。

(一) 承认差异, 但不应该歧视“后进生”。

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环境影响和所受教育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 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有的人能言善辩擅长交际, 有的人运动神经特别发达, 有的人数理思考能力强, 有的人则音乐能力异常突出。所谓“优等生”与“后进生”其实只是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特殊体现, 并非绝对的层次, “后进生”只是在某一方面相对落后, 而并非全面落后, 实践证明“后进生”进入社会后往往社会实践能力较强, 其中许多成为成功人士。

(二) 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 而不是劣势。

学术大师钱钟书当年被清华破格录取, 数学仅仅考了15分, 但他的国文和英语都得了满分;乔丹是NBA巨星, 但他不可能成为物理学家, 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许多长处, 班主任应该善于研究学生, 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热情鼓励, 积极激发, 以期能更好地挖掘其潜能, 使其闪光点越多越亮。

(三)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把个别化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地协调起来, 使学生个性得到良性发展。

1. 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要有目标。

目标是班集体成员的共同期望和追求, 是班集体工作的出发点、评价标尺和班集体前进的动力, 也是社会期望的综合反映和国家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2.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 进行宏观管理。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从学习成绩出发, 而是要善待学生的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和闪光点, 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展示个人素质和能力。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培养有机结合

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还需要做好班级、学校、家庭的协调与合作工作, 力争得到各方的配合与支持, 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做好教育的资源链接。

(一)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 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成功的教育往往从家庭开始。

特别是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习惯教育、道德教育等, 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家庭就是一个好学校, 一个好家长也就是一个好老师。事实上, 从人的社会化过程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未成年阶段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兴趣、发展个性特长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 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使“教育和生活”统一于时间、空间及活动中, 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二) 学校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实现, 学校的职能举足轻重。

不能因为学生某些方面的成绩不理想, 而扼杀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天赋。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辅导, 积极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和天赋;要营造“副科不副”的氛围, 让那些确有特长的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开足、开全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成立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5

消水完小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转变思路 全面发展 篇6

以规划为龙头 带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全面发展

为适应市场的发展,2004年,在总结自身优势的同时,公用所分析了规划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将城市规划专业引入工作范围,提出了“以规划为龙头,带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全面发展”的思路,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为城市规划与市政公用行业综合发展的策略。以规划专业为龙头,从城市规划中为其他专业找出路,找市场。目前公用所业务范围覆盖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主要承担城市规划、旅游区规划以及城市给水、排水、热力、风景园林、环境卫生和道路等方面的工程设计。

近两年,公用所先后承担了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景观设计、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阿鲁科尔沁旗城市总体规划等任务。另外,还配合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密云县石城村、内蒙兴安盟好腰苏木镇等几个新农村规划,并通过规划先后承接了龙井工业项目区基础设施项目可研、阿尔山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可研等设计任务,逐步形成了“规划——项目前期可研——设计”的系列服务体系,拓展了服务领域。

以创新为动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力地位,公用所不断提高技术核心的竞争力,通过学习新技术,勇于向前沿领域拓展,实现技术创新。

2005年,公用所完成的河南省新郑市和海南省儋州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布局规划,成为国内第一批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的项目示范区规划;同年受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的委托,先后完成了自治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缺水旗县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目前又承担了全区供热工程及黄河流域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通过区域性专项规划的编制,充分掌握地区的行业信息及发展动态;2006年,按照国家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完成了城市建设研究院承担的第一个大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

同时,在排水、供水、供热等方面,公用所都突出了自己的特色、风格,创出了品牌。

做好市场定位积极开拓设计市场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公用所适应市场,向前迈进的第一要务。在发展的道路上,公用所以中小城市为主,按照“立足西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持续发展”的经营方针,积极开拓设计市场,以高品质的产品、领先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市场开拓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抓住国内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以西部地区作为规划设计市场的基础。在抓住西部设计市场的同时逐步辐射全国。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先后承接并完成了一些援外项目,通过国际投标,展开国际竞争。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一流团队

设计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竞争的决胜权,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市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近几年,公用所结合自身特点,以人为本,不断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另外,还通过邀请知名学者举办学术交流会、讲座,鼓励支持职工定期参加培训等方式,使全所职工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国际国内的先进设计理念,加速员工的知识更新。如今,全所已形成了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作风严谨”的团队。

进步和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失败与荣誉都属于历史,公用所要放眼未来,要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的工作。以和谐为基础,以发展为重点,利用现有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继续扩大市场开发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学习和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市政建设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7

首先, 要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素质发展工程来抓。要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议事日程, 加强组织领导, 纳入学校总体规划,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足球工作三五年规划、分年度计划、落实方案和具体措施等。对校园足球开展的时间、活动范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人员安排及活动反馈等方面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 为校园足球的顺利、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其次, 要着力提高师生认识。要通过组织学习, 使全体师生了解国家足球发展战略和政策, 让师生感受足球文化, 爱上足球运动。足球本身让人快乐, 通过学校围绕足球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享受足球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 也领悟到足球体现的拼搏、团结、坚韧等精神, 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 使足球精神得到体现和发扬。

再次, 要营造舆论氛围。要利用网站、广播站、学习园地等广泛宣传足球知识和足球文化, 要充分利用本校校讯通、橱窗宣传栏、展板、班板报等展示各班级足球活动的风采, 广泛宣传开展校园足球的意义和价值, 动员各班主任做好家长的工作, 使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这项工作。

二、抓好普及, 经常训练

“人人爱足球, 人人会踢球、人人踢好球”是对校园足球活动提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开设足球课程。可以将足球纳入常规基础课程, 每周每班加设一节足球课, 开展足球普及教育活动, 学校为全校每位学生配发足球, 让学生们随时玩、随时练, 手不离球, 爱上足球, 并将足球技能纳入体艺2+1项目, 每学年对足球技能技巧进行测评, 掌握学习效果, 督促“人人会踢球”;二是要将足球与快乐大课间、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可将足球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版块之一, 适时运用抱球跑步热身———颠球———踩球———两脚间传球———足球活力操等环节, 采取射门游戏、颠球游戏、传球、运球绕竿等活动, 使学生在锻炼身心的同时, 掌握足球技能, 一举两得;三是要扎实开展足球训练。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分三个队, 即高年级男足队、低年级男足队和学校女足队。训练中严格落实“三保证”, 即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人员、保证训练效果;四是要抓好普及。要进一步深入普及足球教育, 坚持做到四个一:每班每周一节足球专项课、每人每天活动一小时、校队每天一次专业训练、每学年开展一次校级班际联赛。

三、强化师资, 改善条件

开展校园足球, 条件是前提, 师资是关键。首先, 想要发展足球运动的学校就应该尽最大能力为校园足球提供物质保障, 除为每个学生配发一个足球外, 还应该全力提供足球课程和训练所需用的器材、设施设备、所需物品和经费, 想法设法改善场地条件, 想方设法利用邻近中学、体育场等周边场地优势, 为学生提供更好、更适用的足球训练场地, 保障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足球队聘请专兼职教师, 解决教师和队员的后顾之忧;其次, 要抓好校本培训。要以一带三, 以三带全, 让专业足球教师培训和带动全体体育教师向足球专业化发展。在培训途径上, 采取“内部交流、外出学习、校本实践、专家引领”的方式, 力促师资队伍的成长与壮大。同时, 积极引导教师做好校园足球方面的教科研, 以教科研促进专业提升;再次, 可以尝试编写和使用足球校本教材。通过校本校园足球教材的讲授学习, 更容易让每个学生热爱足球、会踢足球、常踢足球, 让每个学生了解足球的规则和足球的文化, 使足球文化走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渗透文化, 提升品质

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优势 篇8

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 每逢升到高中的学生, 很快就要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对于“文、理”均好的中上等学生而言, 学文学理, 只看志趣就行, 选择不会成为一种困难;而对于文、理科发展不均衡的大多数学生, 选择学文或学理, 就不能只凭兴趣。为了高考, 关键要以成绩来定。这实际上是个不幸的选择, 因为中学的成绩决定不了人生的未来。如中学时生物排名倒数第一的约翰·格登, 由于其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懈努力, 63年后却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然而我国的基础教育要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了, 开始文理不分了。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中 (42)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部分指出: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个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 把“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口号, 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方针。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工作者, 改变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可行性

( 一) 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人的全面发展指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使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在我国《宪法》和《教育法》中都有明确的阐述。

个性发展是一个人在生活习惯、需求、性格、能力、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的稳定性的心里特征。

全面发展不是在同一个时期要求所有同龄孩子学习同样课程时, 要达到同样的知识水平, 而该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悟性不同、天资不同,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思想的成熟期也因人而异, 有人少年得志, 有人大器晚成。国家统一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考察的基本点不能要求过高, 考察方式应以应用能力为主, 统一的标准答案越少越好。

( 二) 采用全面发展注重以个性发展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

1. 筛选必修内容让不相关的知识趋于 - ∞

过去40年人类获得的科技成果远远超过了人类文明的总和。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 现代人用有限的生命, 去应对无限的知识, 即幸运, 又不幸!

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精心而科学地筛选必修内容”成为“教与学”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给孩子用课件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让“电脑”废了“人脑”!

2. 用管理学习的方法、少教多学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管理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储备量的基础上, 有自我架构所需知识结构的能力。老师要使用有效的方法,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 发现其自身的特长所在, 使其在学习中选择机会。学会读书是实现管理学习的必由之路。

设置学会读书课, 从小培养学生爱读书、读懂书的好习惯, 要么自学, 要么向他人请教。具体方法如下:

(1) 从小学高年级始开设入门级别的读书课训练。让孩子自己或引导孩子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或科学类书籍去读, 要以孩子的个性为基点, 在读书的过程中, 教师随时答疑。在读书的过程中列出总结下列问题。你最喜欢本书中的什么内容? 什么内容让你感到很难忘或很受益?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知识? 当孩子读过两三本以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 就要引导孩子开始写“读后感”或本书简介之类的读书笔记, 兴趣会让孩子从读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孩子能读懂自己有兴趣的书籍之后, 就自然会用已有的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去攻克感觉枯燥、却对其生存发展又必须要知道的课程, 因为知识是触类旁通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可能是一对一辅导的读书课, 会要求指导老师知识面宽, 才能答疑解惑。

(2) 从初中阶段进入强化级别的读书课训练。到初中后, 可以指导、训练学生自学教材的能力。以设置“开放性”的、答案多元化的问题为主, “封闭性”的、答案唯一的问题为辅。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先预习, 并一一列出问题;之后在听老师讲课时, 重点听“所列问题”部分, 同时自查是否还有新问题产生? 这样在每个学科上, 都培养学生这种“先自修再自查”的好习惯。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五、六年间, 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

(3) 在高中阶段进入提高级别的读书课训练。到高中时, 孩子们在学习中一定会有“选择学习”和质疑某个“知识点”的能力, 其读书能力已得到提高, 创新能力开始厚积薄发。因为创新从质疑开始, 不会读书, 就无能质疑。此时的读书课, 可让孩子在读完所选无论文理学科书籍之后, 引导其写一篇“读《×××》之我见”之类的小论文, 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这种“教学方法”, 是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的运用, 是培养孩子从小自己用脑的实战训练。实践证明通过自己用脑学到的知识, 印象深, 记忆牢;即使有些问题自己用脑也无法解决, 仍须向别人请教, 可一旦弄懂, 其记忆效果却是终身难忘的。

三、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优势

1. 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 可让孩子们学会用已有的基本知识, 架构其它知识结构的能力, 即有自学能力。没有自学能力的教育, 是失败的教育。

2. 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 可让孩子们从小文、理不分地接受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以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

3.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学会读书课, 从兴趣出发, 会出现许多好钻研、好提问、喜欢践行的学生。2012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英国学者约翰.戈登”和“日本学者山中伸弥”的胜利, 就是“差生不断践行”和“坚持不放弃精神”的胜利。

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 ( 以践行为乐) 之者。”

四、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意义

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 是以点带面的教育教学方法, 将让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让每个孩子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也会让老师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水平,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的需要。

科学地教育管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 就一定能找到中国文化、科技的复兴之路。

摘要:从现行基础教育的弊端和文理不分的教育改革出发, 阐明了“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从中得到了“用个性发展开发全面发展”的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筛选,管理学习,学会读书

参考文献

[1]鲁亚玲.论文“少教多学教学设计”.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2) .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 2013-11-15.

体育教师需要全面发展 篇9

努力成为语文老师。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 教师讲得生动学生方能听得入神。如果课堂上除了单调的口令, 就是抽象的技能讲解, 或是厉声的呵斥, 学生怎会被吸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广泛涉猎各种有益书籍,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丰富语言词汇, 才能在课堂上说得精彩, 说得生动。

可以成为历史老师。体育老师应该掌握体育历史知识,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同学们介绍项目的起源与发展, 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授足球这一项目的时候就可以讲述足球的起源:足球在我国古代称为“蹴鞠”或“蹋鞠”。当时球是用两块皮子缝制而成的, 中间塞一些毛发之类的, 后来到了唐朝, 球就改成了由八块尖皮缝制而成, 比原来的更圆了, 而且里边的毛发也改成了动物的尿泡了, 可以充气。这足以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简简单单几句话, 就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听。

当好体育记者。学生不看新闻对于现代体育了解就知之甚少, 体育教师就要充当这样一个传话器, 在体育课给学生讲解体育赛事、介绍体育名人。通过了解, 学生就会对他们所从事的项目有兴趣, 有尝试的欲望, 教师再抓住时机进行教学就有说服力了。

要像个主持人。体育老师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 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要有一定的弹性, 有时要放慢速度等一等, 有时则要适当加快节奏。这样学生的活动有张有弛, 学生的思维和身体才能得到喘息。另外,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拿真理对学生进行说教, 那样学生会反感, 教师上课时要像在与学生谈心, 教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吸引他们一起进行思考, 讨论练习的方法。在自我揣摩的过程中, 他就掌握了技能, 这种无痕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最好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防全面发展 篇10

全面发展,就是整体推进、均衡发展。在人防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全面发展。

1.1 坚持人防建设与民防建设的全面发展

人防建设是看家本业,要进一步认清人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清新时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紧紧围绕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这条主线,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空袭与反空袭的规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做好防空袭斗争应急准备。要把提高人防工程掩蔽率,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切实做好战时人民群众疏散隐藏、重点目标防护、消除空袭后果等各项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人防向民防转变,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逐步与国防民防接轨,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提出新的目标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我们把人防工作的职能从战时向平时全面拓展,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实现了人员、资源的有效整合。

1.2 准军事化机关建设和人防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创建准军事化机关是人防部门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是具有人防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准军事化机关创建活动,转变机关作风,锻炼队伍,提高素质,树立人防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考验,开展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增强人民防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推进中国特色人民防空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准军事化”《建设纲要》的要求,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政高效”为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像,扎扎实实地开展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推动人防事业的全面发展。“准军事化”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人防事业的全面发展来体现和检验,这也是“准军事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防“准军事化”建设是手段,它表现为人防建设的外在形式,但其目的和内容则是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人防建设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把准军事化建设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人防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1.3 战备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

战备效益是人防之根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这个根本。但只有战备效益而没经济效益,人防事业就无法发展。如果只单纯抓经济效益,忽视了战备效益,就失去了人防存在的价值。要在今后的人防建设中力求做到战备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双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人防事业。

2 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协调发展,就是在发展中实现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统一、平衡与和谐。要实现人防建设的协调发展,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人防工作要自觉服从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全党工作的大局,充分发挥人防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平战结合工作,在确保战备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人防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以提高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本地区人防建设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平战结合的项目和任务,正确选择发展平战结合的模式和途径,科学制定发展平战结合的规划和措施。

2.2 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人防建设本身就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是社会公益事业,直接推动和影响城市建设;反过来城市建设又直接拉动和影响人防建设。各级要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思考、同步建设,要将人防建设纳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建设人防,在经营城市的同时经营人防,使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2.3 人防建设整体的协调发展

人防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必须整体协调发展。一个城市的人防工程设防是一个功能配套的完整的防护工程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包括多层次、多目标、多复杂系统,是由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专业工程系统和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防空区域组成的。每一个专业工程系统和防空区域,又是由各类具有不同功能的单体工程组成的。各类工程的合理比例是多少,如何进行工程布局,工程防护标准如何确定,以及工程的总体规划搞到多大,建设的战略步骤和措施是什么等等,这些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问题,都需要综合规划、整体协调。

3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它的目的是保证社会经济具有长时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实现人防建设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3.1 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根据科学发展观,在制定“十一五”人防建设规划时,要认真搞好科学论证和调查研究,从人防建设的实际出发,既要奋发有为,又要量力而行。不能定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能提听起来鼓舞人心、激动人心,但实现不了的大口号;不能急功近利,热衷于搞政绩工程,追求轰动效应的发展。

3.2 开发和新建的关系

从近期建设目标上说,为了有计划按步骤地实现总目标确定的任务,工程建设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紧紧把握好人防工程建设的重点,首先搞好危险工程的加固处理和已建工程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发挥已建人防工程的作用;视经费可能,建设部分平时经济效益好,战时防护能力强的骨干工程,逐步形成工程种类匹配、布局合理的骨干工程防护体系;要搞好已建工程的维护管理,使其平时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战时使用。

3.3 自我创收和吸引资金的关系

加快人防建设步伐,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自我创收与吸引外资相结合。要盘活人防资产,大力发展人防产业,做到存量变增量,实现滚动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手段,面向社会广泛吸纳资金、技术和力量,借助外力发展人防。

4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反映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对于巩固国防、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防空建设搞的好不好,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危,事关国家战略全局。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作为人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建设和谐人防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发展人防事业,人防干部职工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为此,要通过开展创建准军事化机关、学习型机关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人防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艰苦奋斗,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自学奉献的价值取向和工作氛围,以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和促进人防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5 结语

上一篇:经济主体下一篇:各国的转基因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