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2024-07-06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精选七篇)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篇1

我对学校三至六年级共402名小学生进行了语文预习情况调查。一共发出402份问卷, 回收402份, 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坚持天天预习, 有13.2%的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意识, 56.2%的学生虽然能做到偶尔预习, 他们或许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或许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可见, 还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所以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囧况。例如由于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 甚至云里雾里。有时老师不得不停下进课来, 让时间给学生熟悉教材, 这样严重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实施以后, 学生学习任务重, 要求阅读量大、需要收集处理的信息也非常多。面对众多的信息, 学生怎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学习、吸收呢?那就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必须狠抓预习习惯这一环节。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消化的过程。通过预习不但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提高听课效率;还可以通过预习过滤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哪一些知识是懂的, 哪一些知识是不懂的, 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便于老师在讲课时能带着目的去听课, 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要重点关注、多加思考, 变被动为主动, 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总之, 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三、指导学生有效地预习,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怎样有效预习, 养成好的预习习惯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1. 加强家校联系, 创造良好的预习氛围。

学生一天中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预习时空, 我们除了在班级中积极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外, 还应帮助家长认识孩子预习的重要性, 要求家长要为学生留足预习的时空,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预习氛围。通过搭建良好的家校关系网, 结合双方力量, 为落实和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培养预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预习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思维活动, 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老师可根据给每课设计有趣、实效的预习题单。内容不宜太难, 有一定的梯度, 适合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对一部分后进生仅采用先扶后放的原则, 循序渐进, 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快乐, 有一种成就感, 产生学习的兴趣。

3. 教给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前我经常这样布置预习作业:“请同学们回家预习第几课。”然而这样泛泛而谈的布置根本没对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 从而学生就显得有些盲目, 不知到底该做什么。自觉的学生可能会读读课文、勾勾生字新词, 不自觉的学生可能课文都没通读过, 更别说其他的。这样的预习除了形式上有了预习作业之外, 根本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 反而可能养成学生做事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环境, 有着不同的个体差异,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一样, 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预习要求由低到高,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设立目标, 再教学生运用一些好的预习方法去完成目标, 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目的。例如我任教过的中低年级, 在预习时首先让孩子明白预习要完成一些什么内容, 预习有哪一些流程要孩子们掌握。让他们记下一读、二标、三记、四查、五思、六抄的六部预习法。首先是读。即读准生字, 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标:就是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标出文中优美的词语, 标出文中的多音字。三记:就是运通已有的记字方法记忆生字并积累好词。四查:就是利用工具书或者网络查阅资料来理解新词的意思, 或者了解作者或者写作背景, 为上课铺平道路。五思:“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 以便老师上课时能带着自己的疑惑有针对性的听课、能从老师的讲解中准确地筛选出自己欠缺的知识并加以思考运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就是抄, 在专用预习本上抄写要求会写的生字或好词佳句来帮助积累背诵。

4. 奖勤罚懒, 强化成果形成习惯。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 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 及时反馈预习结果, 对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呢?我主要利用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和同桌的互助作用。可以在晨读时,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要负责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 同时又把班长、副班长、各科课代表等分派到各组去检查组长的预习情况。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同桌互查, 再把预习情况反馈给老师, 老师会利用午会时间针对同学们在预习中表现得好的部分和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当然有奖就有罚, 针对个别偷懒、预习不到位的同学肯定也要进行适度批评并督促把预习作业补上, 做到奖罚分明。这样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形成竞争, 时间长了自然就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要想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每天完成预习作业开始, 运用恰当的预习方法去预习, 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形成一种预习习惯。习惯成自然, 以后即便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 学生也能自觉有效的预习, 真正做到“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

摘要:预习是小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熟悉, 是小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小学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教其预习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落实课前预习,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篇2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感到陌生而好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下的注释去了解作者。而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去掌握了解。学生只要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资料,学生了解到作者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目睹家家户户团圆热闹的情景,顿时倍感孤单,思乡之情由然而生,情之所到,有感而发。学生了解到了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对这首诗中所表达出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

二、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的目标,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导读。导读是对课文最主要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是对学习课文提出一些要求,学生根据导读的提示,预习课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这两方面却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提醒学生。如: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找骆驼》。在教学之前我通过先让学生在预习时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很容易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骆驼的一些特点。通过这样提前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预习时让学生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自学所得,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课后的一题练习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学生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特点,从而对学习新课起了很大的帮助。而《赵州桥》这课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我的家乡也有古建筑,我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学生通过去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传统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教育。而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课外学习的天地,拓展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避免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达到预习是为学习作好准备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用多加指导。而事实上,往往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而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伸义,要让学生养成勤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四、疑难问题记录在册

做好课前预习 篇3

大家可想而知,当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不会的内容,这就趋使着学生去探索,通过查字典、问父母或朋友、上网查阅等多种手段去解决问题。不论他们最终是否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至少他们动脑了,这也无疑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在他们努力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也学习到了其他的新知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含量。预习能给新课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同样的年龄,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学生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学生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才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所要教授的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有些内容听懂了,有些内容似懂非懂,糊里糊涂,有的甚至就是听天书,什么也不懂。而有的学生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对所要学的新课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听起课来如鱼得水。

下面,我将就预习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难度的加深,老师经常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一节课,上出来的效果却没有自己预想的好,问题的关键到底出在哪?我们常说备课备什么?答案是: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我们的关键就在于有时太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总是会认为这些内容学生应该会,我们上学期才讲过的;那些知识学生也应该懂,这是他们去年就学过的。然而老师却忽略了“遗忘”二字,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不是永恒的,在长时间不用后,学生会遗忘。那这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课堂上再将这些知识重新讲一遍吧,一节课就才四十分钟,这也太不切实际了,那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怎样既能不用课堂上的时间,又能唤起学生对这些已学知识的记忆,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布置学生一项任务,那就是——预习。预习可以解决以上的烦恼,学生在预习新知的过程中会涉及旧知,这就趋使着学生先复习旧知,再预习新知,因为旧知是新知的桥梁。

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中还会遇到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呈现新知上,而复习、巩固的时间相对甚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既能加快教学进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呢?老师要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总不能只考虑到好生的学习状况,一旦好生掌握了新知内容,马上就进行下面的内容吧!这个问题还是需要“预习”来解决。当全班学生都在课前预习过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必然为上课营造了良好的气氛,个个学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信心十足,当然上课的热情也就随之高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活动,上课对于他们而言已不再显得那么沉闷,而成为了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

学生的预习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与指导,只有这样,学生的预习工作才能变得有效。首先,老师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在以前,我布置作业时,会说回家预习某某课,听录音跟读之类的话,任务、目标性不是很明确,有些宽泛。因此,有些学生也就应付了事。现在,我会告诉他们在预习时要做到哪几点,例如:听磁带跟读课文,或是上“一起作业网”,或是“口语100网”跟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圈出你所不认识的单词及句子,试着通过查字典、辅导书等方法弄明白其意思。认真跟读课文,模仿其语音语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伴你学》的相关内容。我觉得在我提出了明确的、细致的预习要求后,学生的预习效果比之前大有提高。老师会发现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如果每天都是类似的任务,比如:听录音跟读课文,查字典等等,学生也会感到厌倦,因此,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时的也需要穿插一些新颖的内容。

学生的预习水平有高有低,但只要学生预习了,那么就值得表扬,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保护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肯定他们的预习行为与成果。还记得有一次,当我提问一个单词的读音时,我们班里学习最差的孩子竟然举手了,于是我立刻让她起来回答,她居然回答对了,我便让全班同学一起鼓掌表扬,并对她说:Great,youre great!课后,我问了这位学生是否预习了,她说是的,于是我就夸了句:“真不错,有进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一句不起眼的夸奖,竟让这个孩子慢慢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她从老师的夸奖中找到了自信。从此以后,她竟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举手的次数也多了,作业也能够完成了,甚至有时候还会跑到我跟前问问题。

做好课前预习——赢在起跑线上 篇4

大家可想而知,当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不会的内容,这就趋使着学生去探索,通过查字典、问父母或朋友、上网查阅等多种手段去解决问题。不论他们最终是否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至少他们动脑了,这也无疑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同时,在他们努力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也学习到了其他的新知识,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含量。预习能给新课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同样的年龄,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学生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学生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才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所要教授的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有些内容听懂了,有些内容似懂非懂,糊里糊涂,有的甚至就是听天书,什么也不懂。而有的学生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对所要学的新课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听起课来如鱼得水。

下面,我将就预习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难度的加深,老师经常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一节课,上出来的效果却没有自己预想的好,问题的关键到底出在哪?我们常说备课备什么?答案是: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我们的关键就在于有时太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总是会认为这些内容学生应该会,我们上学期才讲过的;那些知识学生也应该懂,这是他们去年就学过的。然而老师却忽略了“遗忘”二字,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不是永恒的,在长时间不用后,学生会遗忘。那这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课堂上再将这些知识重新讲一遍吧,一节课就才四十分钟,这也太不切实际了,那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怎样既能不用课堂上的时间,又能唤起学生对这些已学知识的记忆,这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布置学生一项任务,那就是——预习。预习可以解决以上的烦恼,学生在预习新知的过程中会涉及旧知,这就趋使着学生先复习旧知,再预习新知,因为旧知是新知的桥梁。

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中还会遇到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呈现新知上,而复习、巩固的时间相对甚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既能加快教学进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呢?老师要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总不能只考虑到好生的学习状况,一旦好生掌握了新知内容,马上就进行下面的内容吧!这个问题还是需要“预习”来解决。当全班学生都在课前预习过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必然为上课营造了良好的气氛,个个学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信心十足,当然上课的热情也就随之高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活动,上课对于他们而言已不再显得那么沉闷,而成为了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

学生的预习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与指导,只有这样,学生的预习工作才能变得有效。首先,老师要给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在以前,我布置作业时,会说回家预习某某课,听录音跟读之类的话,任务、目标性不是很明确,有些宽泛。因此,有些学生也就应付了事。现在,我会告诉他们在预习时要做到哪几点,例如:听磁带跟读课文,或是上“一起作业网”,或是“口语100网”跟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选择,),圈出你所不认识的单词及句子,试着通过查字典、辅导书等方法弄明白其意思。认真跟读课文,模仿其语音语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伴你学》的相关内容。我觉得在我提出了明确的、细致的预习要求后,学生的预习效果比之前大有提高。老师会发现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如果每天都是类似的任务,比如:听录音跟读课文,查字典等等,学生也会感到厌倦,因此,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时的也需要穿插一些新颖的内容。

学生的预习水平有高有低,但只要学生预习了,那么就值得表扬,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保护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肯定他们的预习行为与成果。还记得有一次,当我提问一个单词的读音时,我们班里学习最差的孩子竟然举手了,于是我立刻让她起来回答,她居然回答对了,我便让全班同学一起鼓掌表扬,并对她说:Great,you’re great!课后,我问了这位学生是否预习了,她说是的,于是我就夸了句:“真不错,有进步”。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一句不起眼的夸奖,竟让这个孩子慢慢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她从老师的夸奖中找到了自信。从此以后,她竟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举手的次数也多了,作业也能够完成了,甚至有时候还会跑到我跟前问问题。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篇5

通过预习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些内容是和之前学习的内容是有联系的,所以更能看出你对之前的内容掌握的程度,也能更针对性的去补上所缺的知识。还有预习时先了解上课的内容,能让你更早点知道课本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样上课就知道该怎么听课了。

那么要怎么做好课前预习呢?

其实预习不同于学习,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的,预习的时候20分钟左右是很合适的,还有预习要通读课本一遍,并且要用笔把课本中的重要内容都勾画出来,看看存在什么重点什么难点,在笔记本上将不会的难点和遇到的难题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带着问题去上课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思考,思考这些内容的深层含义,思考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多个角度去剖析它。

★ 读书的好处作文

★ 阅读好处作文800字

★ 感恩好处作文600字

★ 关于运动的好处作文

★ 关于初中语文预习技巧

★ 如何预习小学数学

★ 好处的同义词

★ 建筑专业学什么好处

★ 有关读书的好处英语作文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篇6

一、抓住重点内容预习

我们办事情都要有重点、区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击中要害,才能把事情办好。学习也是如此。预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学习新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预习就是课堂学习的预备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规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备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而预习则是一次很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机会。

一直以来,小学生确实也懂得适当地预习,只是不见得能真正抓住关键部分,他们往往通篇预习,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这很明显耽误了时间,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什么叫课前预习的“重点”·这个问题需要由语文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通常意义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课文的层次结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都能称得上重点。同时,这些很多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预习中,学生会时刻把工具书放在手边,不会的生词或者词语意思及时查阅,并立刻记住,从而为课堂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在预习人教版《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文章的重点就在于司马光遇到掉入水缸里的小孩的反映,是像其他孩子那样碰到危险场面就惊慌失措地逃跑,还是稳如泰山,积极想出合理的办法把孩子救出来。另外,司马光救人的方式也同样是重点。学生必须明了这一点,可结合当今社会碰到有人落水,是见义勇为还是冷漠地离开。在预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联系这个社会现实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当然是像司马光那样,但要讲究方式和策略,在确保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聪明才智,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救人。学生若是能理解这一点,便把整篇课文的主旨基本理解透彻了,也会为学习节省不少时间。

二、有计划、有目标地预习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在学完一堂课时,教师都会把下一课要讲的重点任务提前告知学生,当然也包括预习的内容,这样大家带着预习的目标去预习,能够有方向性和侧重性,避免走弯路。预习目标的设置大都着眼于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则是引领学生对课文开展有规划性的探讨,并逐步形成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会回答文章的情节、讲述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问题。

例如,预习人教版《难忘的潑水节》一课时,学生要时刻牢记教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教师安排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周总理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当地群众以什么样的形式欢迎总理的到来·从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经由这些问题的创设,大家在预习中就会胸有成竹,从划分课文的层次,再结合课文段落的细节描写,从简单到复杂整体突破。必要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傣族泼水节这一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节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风俗习惯,也为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学生应把自己碰到的疑难和重点都注明,力争在课上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得以顺利解决。

三、分小组进行预习

小学生平时学习都会分为几个小组,教师就该以学生所在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预习的任务。小组预习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彼此间的熟悉和了解,并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若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共同探索,就能培养起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对事物感兴趣的特征,利用小组间探究问题的机会,把学习扎实、勤奋的学生分别划分到每一个小组,这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小组其他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

比如,在预习《王二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曲的MTV播放给大家看,制作好预习的课件,让会唱的学生可以跟着唱,这便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课文中去了。播放完成后,要把文章插图展现给大家,并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预习都能知道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讲述了什么。再让他们分析具体内容,大家轮流朗读课文,对问题各抒己见,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印象,在课堂学习中也会紧跟教师的思维和步伐,提高个人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的效率。

四、分层次开展预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所有课文都要分层,不论是“总分总”还是“分总”的结构,准确地分层对于课文的学习会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以前的课文也知道,文章层次结构的划分必须有一个依据,给文章分层次也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能言之有理就行,这会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理解文本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预习《猫》这篇课文时,学生需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并以此作为划分层次的根据,这有利于理解文章结构,解决疑问。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篇7

一、英语预习的关键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不预习或者不知道怎样预习, 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不预习, 是态度问题;而不知道怎样预习, 纯属方法问题。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 很容易造成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听课效果差, 严重的可以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课前预习往往停留在背单词、读课文或者按照老师布置的要求简单进行预习;并且多数同学认为, 课上好好听讲, 课后完成作业, 没有课前预习照样能学好;有的学生则是预习方法不正确, 目标不明确, 预习效果不佳。那么, 如何做才能使课前预习更有效呢?

二、课前预习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课前预习对于学习新知识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使你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明白自己会什么, 不会什么, 听课内容有一定的侧重点。初中英语教学中, 老师已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应该引导学生, 使之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 往往是同学们喜欢, 老师希望达到的一种最佳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 课前预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开始的时候, 老师要通过引导, 使学生了解预习的目的和方法。如在讲英语Colours时, 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布置预习作业:描述喜欢吃的水果的颜色, 喜欢的动物植物的颜色。学生积极地思考, 激情盎然地收集准备各种水果以及用英语说出水果的颜色、喜欢的动植物的颜色, 同学们课堂上积极发言, 互相交流, 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某种程度上, 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倾注更多的感情, 有助于记忆。

三、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

如何使学生能够高效的进行课前预习呢?预习能力的培养, 包括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和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老师在安排预习的过程中, 首先以教学原理为前提的条件下, 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英语水平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既可以单个的安排预习任务,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安排。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近生活,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的知识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 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框架。比如让学生画出不同水果的形状, 并且标注英文名称, 通过听录音, 掌握英文的语音语调;学习英文中的各种固定的搭配, 比较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大家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讨论, 看看能否解决, 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等等。

四、培养独立预习能力

要想让学生独立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 掌握预习的方法。这样经过老师指引后, 学生就可以慢慢尝试自己独立预习。独立预习新知识, 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些顽皮的孩子可能会比较贪玩, 不愿意预习。这就要求老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使用各种方法, 比如听磁带, 跟读, 拼写, 听写, 并且让他们反复练习, 最终达到学多少, 会多少。剩下的那些不懂的问题, 在课堂上, 听老师讲解;对于那些顽皮的不乐意预习的孩子,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 不同的英语水平, 将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 分成几个小组, 通过大家互相监督, 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预习单词, 阅读文章, 找出重点、难点, 课堂上有侧重的听讲。

五、预习效果的检测

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 可以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 发现并纠正一些不恰当的方法。

上课的时候, 以场景对话表演开始, 看学生在课下是不是认真预习, 并作了精心准备;在课堂上, 应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也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家共同解决。这样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 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从侧面也起到了检测预习效果和督促预习的目的。此外, 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预习效果的方法, 它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不但能够独立预习, 还能够发现问题, 独立的思考问题, 从而具备一些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要学习。预习能够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重要的是, 课前预习过后,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再是以前“填鸭式”的接收所有的知识, 预习使听课变得有目的性、针对性, 学生也不用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记录也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只要将重点知识记录便可。因此, 老师能否以一个新的角度, 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预习, 对课堂的学习、知识的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小儿围手术期护理下一篇:蓝莓花色素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