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防护

2024-08-13

低温防护(精选三篇)

低温防护 篇1

这种通用型防护服在冬季使用时,常会出现遇水结冰的情况。2011年1月,乌鲁木齐滨河路发生火灾,凌晨温度达-20 ℃,水溅到衣服上很快结成了冰碴。2013年1月,哈尔滨中兴大街装饰城发生火灾,当日最低温度达-32 ℃,连续奋战的消防员战士衣服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手套与水枪冻在了一起。2015年1月2日,哈尔滨陶瓷市场仓库发生大火,当日最低温度达 -22 ℃,消防官兵在冰厚20cm的冰水混合路面上救火,消防服上全是厚厚的冰层。因此,防护服的结冰现象十分普遍,有必要开展防护服遇水结冰的现状调研,明确结冰温度、结冰速度、结冰部位和结冰质量等,进而确定结冰对消防员作战效率的影响。。

1问卷调研

问卷调研是通过书面提问、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多项 消防研究 中得到了 应用。2004年,George Havenith等人通过问卷调研评估了现役防护服对消防员的热保护和 冷保护,所用冷热 参数均高 于标准方 法。 2010年,Coca Aitor等人通过问卷调研确定了一种新型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试用的环境中包含了多种化学危险品。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冬梅等人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考察了25个省份消防员的主观感受,包括防护服使用过程中 的不便之 处、过热疾病 和受伤经 历等。 因此,问卷调研可用来调研一线消防员的感受,明确灭火防护服在低温环境下的遇水结冰现状。

1.1调研对象

环境温度主要受到季节和纬度的影响,我国纬度较高的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其中,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部,其纬度跨度范围是北纬43°25′到北纬53°33′。高纬度决定了其冬季的低温度,每年哈尔滨最低温度在 -20 ℃之下的可 达50多天。因此,笔者以黑龙江省的消防部队作为代表,选取了其下7个地区的103名消防员作为调研对象,兼顾不同的市区和入伍时间,调研人数和年龄分布如表1所示。

1.2问卷设计和结果统计

问卷调研 采用了单 选题或多 选题的封 闭式问卷 方式,调研结冰温度、结冰速度、结冰部位和结冰质量等相关内容,问卷设计和结果统计如下。

(1)结冰温度。消防员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消防救援, 防护服有时很容易遇水结冰,甚至迅速结成冰甲,请问当时的环境温度一般是多少(单选:A,-5 ℃;B,-10 ℃; C,-15 ℃;D,-20℃;E,-25℃;F,-30℃;G,-35℃ 甚至更低)。结果表明,0.97%的人选择A,5.83%的人选择B,23.30%的人选择C,比例最高的是31.07%的人选择D,22.33%的人选择E,9.71%的人选择F,6.80% 的人选择G。因此,69.91%的人认为环境温度低于-20 ℃时很容易遇水结冰,甚至迅速结成冰甲。水结冰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的温度、水的盐度、水的状态、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其中环境温度和水的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理论上纯水在标准大气压时0 ℃ 以下就会结冰,而实际上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的结冰速度才会明显地加快。根据调研结果,当环境温度在 -20 ℃以下时,水的结冰速度非常快。

(2)冬季天气寒冷时,室外的温度可达 -20 ℃ 甚至 -30 ℃,消防救援时水罐车中的水温一般为多少(单选: A,接近0 ℃;B,明显高于0 ℃,如0~5 ℃;C,由于有预防设施而在5 ℃以上)。结果表明,23.30%的人选择A, 比例最高的是48.54%的人选择B,28.16%的人选择C。 因此,76.70%的人认为水罐车中的水应明显高于0 ℃。 东北的冬季,水罐车常放置于18 ℃ 的车库中。根据JB 152-2011《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普通消防站的覆盖区域一般不超过7km2,消防员应在5 min内到达火场,考虑到水的比热容以及水罐车的预防措施,水温应明显高于0 ℃,具体的水温还与实际状况和救火时间有关。

(3)消防员在冬季-20 ℃的低温环境下进行消防救援,10次中出现防护服遇水结冰概率 有多大(A,2次以下;B,3~5次;C,6~8次;D,9次以上)。 结果表明, 4.85%的人选择A,10.68%的人选择B,13.59%的人选择C,比例最高的是70.87%的人选择D。因此,84.46% 的人认为-20 ℃环境下出警时,10次会有6次以上出现防护服遇水结冰的情况。具体说来,消防员在火场进行灭火时,有些喷水会碰到墙体、门窗或家具等障碍物,这些水反射后会有一部分溅射到消防员的防护服身上。根据调研结果,当环境温度低达 -20 ℃时,水罐车中的水不管其温度如何都会遇到防护服的外层而结冰。

(4)在结冰速度方面,消防员在 -20 ℃ 的低温环 境下进行消防救援,防护服遇水结冰的时间一般有多长(单选:A,1~2 min;B,3~5 min;C,6~9 min;D,10~15 min;E,15min以上)。结果表明,16.5%的人选择A,比例最高的 是38.83% 的人选择B,10.68% 的人选择C, 28.16%的人选择D,5.83%的人选择E。因此,55.33% 的人认为-20 ℃环境下的结冰时间小于5min。根据调研结果,液态的水在-20 ℃的环境中,较高的温差决定了其快速热交换,继而在5min之内即可迅速结冰。

(5)在结冰部位方面,灭火防护服遇水结冰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多选:A,肩膀;B,前胸;C,后背;D,上肢;E,裤子;F,其他)。结果表明,25.24% 的人选择A, 83.49%的人选择B,15.53%的人选择C,86.41%的人选择D,比例最高的是91.26%的人选择E。此题为多选题, 因此各个选项的总和超过了100%。结果表明,灭火防护服上主要的结冰部位为前胸、上肢和裤子。消防员喷水灭火时,快速反溅的水溅射到消防员的前胸、肩膀、上肢和裤子的外层织物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外层继续下流,当流到上肢下端特别是裤子上时速度降低,此时水和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加快,进而容易在上肢和裤子上结冰。当作战时间足够长、溅水量足够大时,前胸也会大面积结冰。

(6)灭火防护服从外到内分别是外层、防水透气层、 隔热层和舒适层。在冬季救援的过程中,水可能会穿透外层进入到外层与防水透气层之间,这部分水结冰的情况多吗(A,10次中有8~10次;B,10次中4~7次;C,10次中1~3次;D,很难确定)。结果表明,42.72%的人选择A,比例最高的是17.48%的人选择B,38.83%的人选择C,0.97%的人选择D。因此,60.20%的人认为10次出警时会有4次以上出现外层与防水透气层之间结冰的情况。相关标准中只规定了防水透气层的抗渗水性,即其静水压应不低于50kPa,但没有对外层做抗渗水性的规定,因此,水很容易穿透外层在其内侧与防水透气层之间结冰。

(7)在结冰质量方面,防护服遇水结冰后,通过拍打或擦拭能否轻易地去除冰片或冰珠 (单选:A,很容易抖 落或擦掉冰珠、冰片;B,不容易抖 落或擦掉 冰珠、冰片; C,不好判断,与具体情况有关)。结果表明,6.80%的人选择A,89.32%的人选择B,3.88%的人选择C。因此, 大部分人认为难以通过拍打或擦拭的方法去除防护服表面的结冰,这和芳纶与冰之间存在较大的附着力有关,同时结冰还会增加消防员的负重,这种负重有时会严重影响消防员的作战效率。

2实地调研

为了进一步明确问卷调研的结果,笔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加格达奇区进行实地调研。

(1)在结冰温度方面,低温环境下防护服遇水结冰的情况很常见。当温度足够低时,不同状态、不同温度的水都很容易结冰,特别是长时间作战、溅水量足够大时,任何材质的服装都会出现遇水结冰的情况,这在灭火实战中很常见,如图1所示。

(2)在结冰速度方面,防护服在低温环境下遇水结冰的速度非常快。除了反溅 的水,还有水枪 缝隙中的 水。 同时,水枪打开后水要一直保持流动的状态,即使短期不需要喷水也要保持水的低速流动,否则消防水带就会因水的结冰而不能使用。

(3)在结冰部位方面,防护服遇水结冰的位置主要集中在裤子、前胸和上肢等部位,严重时裤子的膝关节可能结成冰甲而影 响作战效 率。此外消防 手套也常 结成冰甲,而且其虎口和指尖位置在作战时很容易破损,甚至渗入手套外层的水结冰后会破坏其防水层。

(4)消防员在冬季实战时,防护服结成冰甲后很难去除,继续的溅水导致消防员的负重不断增加。为此,黑龙江省消防部队常采取的措施是配备多套灭火防护服和手套,以便及时进行更换、保证作战效率。

3结冰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调研结果,明确低温环境下防护服遇水结冰的实际状况,笔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消防支队进行了实际结冰试验。在结冰温度方面,相关温度参数应符合调 研结果,其中环境 温度应在 -20 ℃ 之下,水温在0 ℃以上。相关试验参数包括:环境风速(约1m/s)、环境湿度 (约77%)、水罐消防 车型号 (飞雁CX5132GXFSG50)、水枪流量(150~400L/min)、喷射状态(水雾)、喷射距离(4m)、喷水持续时间(2min)、喷水结束后到称重前的时间(5min)。在实际的灭火救援中, 灭火防护服上的水主要来自于水枪喷出后遇到障碍物反溅回来的水。为了模拟极端的、溅水量很大的情况,水枪流量采用了150L/min的最低下限,同时采用了容易结冰的水雾状态,以测试极端条件下的低温结冰速度、结冰部位和结冰重量。试验情况如图2所示。

在结冰时间方面,在 -21 ℃ 环境下使 用8 ℃ 的水时,出现结冰的时间分别是50、46、48s,3次试验的平均结冰时间为48s。在-27 ℃环境下使用2 ℃的水时,出现结冰的时间分别是40、30、35s,3次试验的平均结冰时间为35s。这些数值 和问卷调 研的“5 min之内快速 结冰”相吻合,同时也表明环境温度对于结冰速度的影响更大一些,只要环境温度足够低,不管水的具体温度是多少都会迅速结冰。

在结冰部位方面,主要的结冰部位是裤子、前胸和上肢,其中裤子的结冰现象最为明显。相关标准要求织物具有一定的表面抗湿性,其沾水等级不低于3级,该织物具有一定的抵抗润湿的能力,但当温度足够低时,一旦水的运动速度降下来,很容易在上肢部位和裤子处结冰,同时溅水量足够大时前胸也会遇水结冰。

在结冰质量方面,在-27 ℃环境下使用2 ℃的水进行3次喷水,平均增冰质量为4.18kg;继续进行除冰试验,两个消防战士各自拍打25下,继续称重可知拍打后剩余的平均增冰质量为2.48kg,即仍有56%的冰难以去除。因此,表2的结果和调研结果相吻合,防护服表面的冰甲很难去除,这既和芳纶外层外侧的表面抗湿性有关, 也和外层的抗渗水性有关。对于表面抗湿性,防护服外层所用的芳纶织物一般由93%的间位芳纶、5%的对位芳纶和2%的防静电纤维混纺而成,三防处理 后的纤维 绒毛使其沾水等级提高到了3级。芳纶遇水结冰后,无论是少量水时形成的冰珠,还是大量水后连成的冰片,纤维绒毛会嵌入到冰 中、继而形成 很强的附 着力,如图3所示。对于抗渗水性,防护服的外层并没有做抗渗水性的要求,因此容易水透过外层而在外层外侧和外层内侧同时结冰,两侧的冰可以通过芳纶纤维的缝隙连在一起、继而产生很强的附着力。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力下,芳纶外层表面的冰难以通过拍打或擦拭的方式去除,继而更难彻底清理。

通过实际的结冰试验,验证了防护服遇水结冰的调研结果:在结冰温度方面,环境温度对结冰的影响最大; 在结冰速度方面,当环境温度足够低时可以在5min内出现结冰,如环境温度在 -20、-27 ℃时其结冰时间都在1min内;在结冰部位方面,主要的结冰部位是 裤子、 上肢和前胸,裤子膝关节等部位结冰后限制了消防员的运动;在结冰质量方面,低温环境下如果供水量足够大、 喷水时间足够长,则防护服增冰的质量可达数千克,这增加消防员的负重,同时芳纶与冰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附着力、难以除冰,这种较大的结冰质量和较高的脱冰难度降低了消防员的作战效率。

4展望

在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灭火防护服的冬季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通用型防护服在低温作战时存在的结冰速度快、结冰部位多、结冰质量大、 脱冰难度高等问题,导致消防员负重增加和灵活性减小, 进而降低了消防员的作战效率。因此,应加强外层织物的改性研究、提高防护服的抗结冰性,以保证消防员的冬季作战效率。

摘要:以明确低温环境下灭火防护服的遇水结冰现状为目标,包括结冰温度、结冰速度、结冰部位和结冰重量等参数,在103名消防员中进行了问卷调研,对20名消防员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进行了低温结冰试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足够低时防护服外层结冰的现象十分严重,在5 min内即出现结冰,结冰部位主要集中在裤子、前胸和上肢部位,大量结冰增加了消防员负重、限制了关节运动,应加强外层织物抗结冰性的研究,以保证消防员的冬季作战效率。

余热锅炉低温腐蚀分析及防护措施 篇2

【关键词】余热锅炉;低温腐蚀;防护措施

所谓余热锅炉,就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料以及废液中的余热和可燃物燃烧后的热量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除此之外,能够对烟囱、烟道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燃气锅炉以及燃煤锅炉等也称作是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结露和腐蚀现象,对余热锅炉的实际使用性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对余热锅炉低温腐蚀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余热锅炉腐蚀机理的分析

就余热锅炉的实际情况来看,余热锅炉实际排放的烟气中存在较多的三氧化硫,且其实际生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氧离子具有一定的活泼性,在余热烟气中的作用比较明显。并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会在余热炉膛内部的高温辐射作用下分解出离子,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压力越高,三氧化硫也会随之增多。若温度条件高于85度时,几乎不会产生三氧化硫。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对于三氧化硫的转化是非常有利的。余热锅炉多排放的烟气中,催化器会对烟气产生一定的作用,烟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会转化为三氧化硫。从总体情况来看,余热锅炉的表面温度与积灰厚度存在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余热锅炉表面的积灰厚度越多,余热锅炉的积灰表面温度越高。三氧化硫与余热锅炉烟气中的水蒸气易形成硫酸蒸汽,会对锅炉受热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在此种情况下,若管壁温度较低时,管壁上极易出现凝结,硫酸的酸露点温度与烟气中的三氧化硫和水蒸气含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转化,通常情况下酸露点温度要高于水露点温度,此时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含量均在120至140之间。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的必要条件就是余热锅炉所排放烟气中过剩氧的存在。烟气中的硫酸蒸汽在温度较低的受热面上极易凝结,凝结的硫酸范围浓度逐渐降低,露点逐渐下降,凝结的硫酸浓度对受热面腐蚀速度影响较大,稀硫酸的腐蚀性较强,在低温阶段容易产生低温黏结灰,促使飞灰和冷凝与硫酸溶液共同作用形成水泥状物质,导致低温腐蚀的情况加剧,对于余热锅炉的实际性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烟气流速对实际转化效率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就余热锅炉低温腐蚀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发现,烟气中的水蒸气露点比较低,大多处于30度至70度之间,此种情况下,金属壁温高于水露点。那么在余热锅炉运转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不会在金属壁表面产生凝结,躲在低温段出现凝结,会对受热面产生比较缓慢的氧蚀性。但是若余热锅炉烟气排放过程中所含的三氧化硫较多时,酸露点温度会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因此,凝结在金属受热面的硫酸能够促使金属出现腐蚀并会粘附烟气中的飞灰,导致一系列的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出现。

在物理-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殊性质的腐蚀物,导致金属受热面积会变硬,余热锅炉所排放烟气温度下降,导致腐蚀加剧,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腐蚀性裂缝出现,对余热锅炉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实际凝结酸量,酸浓度以及金属壁温等都会对腐蚀速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壁温较高的情况下,金属壁面上凝结的酸量比较小,腐蚀速度较慢,随着壁温的降低,凝结的酸量会逐渐增加,腐蚀速度加快,也就是说,实际腐蚀速率与壁温和算的浓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 余热锅炉低温腐蚀的防护措施

就余热锅炉低温腐蚀的总体情况来看,影响低温腐蚀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包括金属壁温、灰分以及金属的成分、烟气中的氧含量和硫等。在对余热锅炉低温腐蚀采取防护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2.1金属壁温 针对余热锅炉低温腐蚀的情况,可以结合余热锅炉的实际特点选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在余热锅炉的烟气温度高于酸露点20度至30度之间时,从而有效的提高金属壁的温度,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低温腐蚀的出现。

2.2灰分 灰分是余热锅炉运转过程中影响低温腐蚀的一项重要因素,能够吸收冷凝的酸,具有良好的提高壁温的作用,实际热阻较大。相关实验研究显示,在余热锅炉运转过程中,灰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降低碳钢的腐蚀速率。

2.3其他 除以上提到的两点之外,金属成份的分布以及烟气中的氧含量和硫的多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余热锅炉低温腐蚀。

3 余热锅炉的日常维护操作

在对余热锅炉进行实际应用时,相关人员应当及时用水位表对水位进行观察,对出现损坏的水位表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对出现滴、漏等情况的阀门进行及时检修和更换,确保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余热锅炉运行中不同班次应当对传动装置的灵活性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工作状态满足余热锅炉运行的实际要求,以促进余热锅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相关人员应当对余热锅炉系统的连接管道法兰部位的严密性进行严格且仔细的检查,若引风机出现剧烈振动时,应当及时停止运行并对其内部叶轮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和调换,不定期对越热锅炉的汽压、水位以及过热蒸汽量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做好高低水位报警器、低水位连锁装置以及超温报警系统等装置的设置,并定期进行报警连锁试验,确保各项装置的实际使用性能处于正常范围内,并做好设备的养护工作,以保证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盡可能减少低温腐蚀情况的出现。

4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余热锅炉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能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余热锅炉低温腐蚀具有一定复杂性,在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加大力度对低温腐蚀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余热锅炉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登胜,董本万.浅析余热锅炉受热面管腐蚀原因.装备制造技术,2013.

[2]董翔.转炉余热锅炉预防低温腐蚀工艺改进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

低温防护 篇3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低体温

常人体温介于36.2~37.3℃, 这是保障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体温的过低与过高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 (或) 并发症。患者在外科手术过程中, 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降低。临床上一般将中心温度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股骨干骨折的患者术中及术后观察记录, 探讨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与防护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股骨干骨折患者420例, 排除患有循环、呼吸、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 从中随机抽取290例。患者年龄45~70岁、体质量 (58±22) kg、身高 (167±11) cm;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均采用椎管内麻醉, 使用硬膜外穿刺包, 在腰椎2~3间隙穿刺并置管, 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实施方式均为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完成手术的术者及第一助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使用菲利普无创体温检测探头监测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的直肠温度, 体温在36.2~37.3℃为正常体温组, 体温低于36.2℃为低体温组, 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观测内容:

使用标准刻度引流瓶记录两组患者在24 h内的伤口引流量;采集术后6 h血样测定凝血时间;使用12通道心电监测仪监护术后24 h心电图;记录患者在术后恢复室滞留时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 定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和t检验, 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发现共有83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了低体温, 占所有患者的28.6%。低体温组患者在24 h的引流量明显多于正常体温组, 并有15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 需额外进行补液治疗来维持循环稳定。低体温组凝血时间高于正常体温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体温组患者在恢复室滞留时间方面长于正常体温组, 这部分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特殊护理与治疗。低体温组发生ST-T降低的比例为13.25%, 明显高于正常体温组的2.86%;出现心率失常的概率分别为7.22%和0.96%,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表1) 。

3 讨论

手术过程中常常由于患者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产热减少;麻醉药物影响, 造成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环境低温;手术切口暴露、手术部位的冲洗, 体液蒸发导致热量流失;大量输入低温液体或血制品而使患者体温降低。有研究表明, 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20%~40%。术中低体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对凝血的影响、心肌功能的影响及神经肌肉的影响等几个方面[2]。低体温可以导致血液系统的异常, 较严重的对凝血系统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3], 术后凝血时间延长, 最终导致了引流量的增加, 严重者可能影响到有效循环血量。低体温时机体会出现寒颤反射, 同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力增加, 这些都是机体的自我调节与保护。但寒战反射对于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却加重了心肌的耗氧, 增加了心肌缺血与出现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4]。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术中低温的认识和重视。首先要加强体温监测, 经常观察患者的皮肤温度与颜色变化, 有条件的可使用温度探头监测体表温与内脏温。注意调节环境温度, 保证室温在22~24℃。注意对患者的保温, 减少热量的散失。在快速、大量输入液体或血制品时, 注意预先的加温[5]。我院自2003年以来, 部分手术床安装了变温水毯, 收到了较好的加温、保温效果。总之, 我们要汲取“保暖新概念”, 在重视预防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同时, 一定要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 尽量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 使其顺利的渡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1]胡兴国.围手术期的轻度低温[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5, 21 (4) :225-227.

[2]陈建欣.术中加温输液对病人体温下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35 (8) :495-497.

[3]郭鹏.剖胸手术后低体温对病人恢复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11) :980-981.

[4]王新丽.术后低体温病人的护理及诱发因素分析[J].临床护理, 2005, 2 (11) :176-17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低温防护】相关文章:

低温季节施工防护措施11-04

低温季节施工防护措施08-31

低温锅炉05-05

低温雨雪05-19

低温控制05-28

低温工作06-02

低温焊接06-12

低温施工06-17

低温透析06-21

低温燃烧07-22

上一篇:超大型钢结构下一篇:动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