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2024-07-17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精选十篇)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1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应用型人才, 而如今却出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强烈反差现象。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有机融合, 实现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笔者提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一、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学

目前,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职校中, 创业教育已经逐渐融入了整个课程体系之中, 并且其地位也得以提升。在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 让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走进创业指导课堂, 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创业文化类课程、创业专业类课程。

创业文化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 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如邀请业内人士就小企业开办和小企业主能力要求等一些学生知之甚少的专业问题, 以及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创新经营理念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 理清学生的创业思路。紧紧依靠校园和企业, 加强德育建设, 引进优秀企业文化, 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

创业专业类课程是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尤其是提高其专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参与, 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依照社会要求进行, 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尤其是职业能力培养方面, 要参照行业标准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方向相适应。“校企合作”能将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中, 使课程与内容更具先进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并能及时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开发。

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模拟

在“校企合作”中推行创业模拟, 充分利用企业这个社会环境作为学生专业的学习形式和模拟场所, 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社会交往情境, 引发创业理论的假设和实践验证, 引导学生在其中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 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 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创意、服务销售等业务学习活动。在实施创业模拟初期组织学生到他人的创业现场, 如小厂房、小店铺等小型企业场所实地参观, 让学生产生“我也能干”、“我一定要干”的心理渴望。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搞创业模拟活动, 如“创业设计、企业设计”等主题活动, 指导学生围绕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创业操作。在实施创业模拟过程中让学生针对一项经营业务或考虑成立一个小企业而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 包括创业蓝图、创业战略、资源准备、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多种构想, 然后以小组形式联系一个对口的社会企业, 请企业主对计划书作出评价。如教师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以一个小型广告公司小老板的身份作一份校园活动的海报宣传, 然后邀请有关业内人士审阅学生计划, 给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让学生完成创业计划。这样, 学生在创业模拟中便体验了创业的真实感受, 获得了创业的感性认识, 丰富了实战经验。

三、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践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实践性, 良好的创业品质和能力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和提高。对于创业实践的实施, 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 因为企业是磨练学生创业意志的最好课堂, 可以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创业教育和实习基地, 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从中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缺陷, 还能充分体验到创业的酸甜苦辣, 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掌握创业必须的承受挫折、合作竞争、交流融通、承担风险等关键能力。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个性化主题设计, 这就是直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 对学生进行符合学生创业愿望的实践锻炼。如装饰设计, 包括:室内设计、施工绘图、装饰施工、装饰样板等;又如广告设计, 包括广告喷绘、广告刻字、招贴画、广告样品设计等。聘请专业公司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设计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活动。在实训过程中, 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进行实训, 既可以让他们做一些辅助工作, 又可以让他们承接一些小的简单项目, 从心理上、技术能力上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 学生便能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 培养创业能力, 得到创业技能训练。

如今,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办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就业市场, 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实习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必将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进.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56-257.

[2]杭永宝.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4) .

湖南:校企合作创新大学生创业机制 篇2

湖南:校企合作创新大学生创业机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九龙集团校企合作系列活动―――团中央、团湖南省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授牌仪式近日在娄底举行。

湖南九龙集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自开始校企合作。近三年来,九龙集团共安排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岗位达300多个。今年以来,集团和学院深化校企合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共同发起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大学生创业集团”的构想,探索创新大学生创业就业模式,并先后开展了系列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创建工作。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3

【关键词】创业教学;校企机制

创业教育被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然而,创业教育在我国却相当薄弱。而基于创业能力的校企合作教育则是指以创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平台,以培养高职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一、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现代高职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就目前来说,实践教学方式确实对于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学院各个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当前,学院已经针对各个专业都建立起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并且逐步开始对各方面的整体性观念进行强化。而具体的原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专业性和还是普及型原则,都在专业教育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了强化、渗透的创业教育作用,而要提升教育的效果,就应当将这两个方面加以结合,从构建起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在以往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之上,还应当对于创业教育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教育实践环节进行强化,以此来促使专业性、普及性的创业教育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结合,最终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普及性创业教育这一模式,而由小部分学生来接受专业性的创业教育,而达到少数学生进行自主性创业的目标。

2、以学生作为最为核心的原则来进行创业教育实际,并且针对各个方面的教学体系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从而达到对学生创业知识进行丰富、创业潜能进行激发的目的,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对于创业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3、全过程实践的原则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4、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原则即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设置的监控。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出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采取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及在目标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来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方式。具体如下:

1、课内实践教学设计

课内实践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创业教育的四大课程模块,即创业意识类模块、创业知识类模块、创业能力类模块和创业实务操作类模块。

2、课外实践教学设计

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实践教学相配套的课后创业实践活动辅助教学方案。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1)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建立相应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将教学过程植根于企业创业实践的土壤之中,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践基础。

2)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一方面,可让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发展的实践;另一方面,请企业家走进课堂,探讨逐步建立教学与企业发展之间利益相关的机制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

3)创建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整合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借助网络平台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业服务。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使得实践教学的管理更加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我院从2010年开始,制定了《实习(训)管理规定》、《实习(训)基地建设管理规定》、《实习(训)经费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教务处先后出台《实习(训)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学生实习(训)手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手册》等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手册,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有了保证。

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创建

(一)实践教学的动力机制

能够切实有效的对校企合作起到推动和维系作用的只有良好的动力机制,而动力机制在进行创建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做到以下量个方面:首先,校企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服务学生这方面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以学生自身对于各方面的需求来起到合作的推动作用;其次,要建立起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多赢的制度,也就是校企的合作应当从对三方都有利的条件来下执行,以此来促使三个方面能够保持长久的协作关系。

(二)实践教学管理的控制体系

对于教学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执行好更加规范的实践教学工作,最终确保实践教学能够有所保证,制定好相关教学工作的约束标准,其标准的制定必须要依据教学目标、标准、教学计划等方面来执行,同时其教学工作应当保持自身的操作训练专业性,还要时常对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制度制定;而在健全的教学体制工作之中,要建立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体系等。

(三)实践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学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教学监控的动态性和评价机制的多元性。与一般的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分散性和流动性,学生实习往往不是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个地方由同一教师教学。因此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监控机制,更多的是要采取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方法。其中,学生和教师的出勤率、学生的技能学习考核能否通过等是对实践教学学习质量实施监控的重要指标。

nlc202309012140

三、创业教育实施保的证措施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依据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能力培养的作用程度,优化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整合和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与实战能力的训练。通过创业案例教学,使学生感受和把握创业管理的真谛和精髓。

(三)加强和整合创业指导师资队伍

推动学生创业的普及与开展,师资水平是关键。我院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企业一线工作。鼓励在职进修,提升综合知识、技能与素养。并已聘请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队伍。

(四)校园创业氛围培育

我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各种高质量的创业报告、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等活动营造学校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对符合企业需求,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可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在校企双方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创业能力会得以提升,优秀的学生创业团队会不断涌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在我院已经逐步形成。

四、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拓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将会越来越需要这一类大量的人才,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红.高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2]徐世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04)

[3]韩继红.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理性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06)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业教育探析 篇4

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创业教育即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它带有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性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以1997年清华大学“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为起点, 迄今刚走过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近几年来, 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 出台了有关高校创业教育的系列文件, 提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新部署, 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 我国高校常见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创业课程和创业计划相结合、创业系列培训、创业研究+创业实践等, 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教育课程引进和普及程度加大,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 高校创业计划大赛、高校创业项目的水平不断提高, 高校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新思路。

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 发展缓慢, 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 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不完善, 高校创业教育观念过于表面化。部分高校认为创业就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和从事科技和商务活动, 单纯将技能、知识提升视为创业教育的重点, 从而忽略学生个性的提升和培养。 (二) 教育制度问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程度高, 缺乏时代特色, 知识分裂严重。多数高校至今为设置负责创业教育的机构,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结构不合理, 许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或身兼数职, 缺乏优秀的、专业的知识功底。 (三) 创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我国高校教育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少量的社会资本, 创业教育起步晚, 在资金占用上更是不占优势。目前, 我国高校创业资金投入机制单一, 因为缺乏资金保障, 创业教育的期望、行动、付出难以对接。 (四) 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传统社会和家庭素来高估创业风险, 加上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用性差, 导致大学生对创业的认可度较低, 许多学生对创业敬而远之, 一些人宁愿参加激烈的就业竞争也不愿选择创业。

2. 校企合作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及发展策略

2.1 校企合作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热点, 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 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资金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的结合, 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在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模式下, 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管理、营销、技术型人才就成为创业教育的重点, 高校引进企业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设备资源, 开展技能、行业背景、业务、案例教学, 然后再反哺企业, 就成为高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节点。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对于高校和企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意义有: (一) 有助于高校和企业“共赢”。企业参与高校师资、课程、设备、资金、设备问题, 可以弥补高校创业教育在财力、人力、物力、创业实践方面的不足, 提高学校创业教育质量。从企业的角度来来看, 利用高校知识储备来解决企业二次创业中遇到的难题, 可以使企业更具活力。 (二)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企业资金、场所和技术支持, 可以为高校校内创新活动、大学生基地实践提供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实战经验提高了, 也就等于巩固了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企业专家到高校开展创业讲座、创业研讨、专业论坛, 宣传创业理念, 与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创业对话, 创办的创业基金, 可以提高高校师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和创新激情, 有利于创新性和谐校园的构建。

2.2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2.2.1 结合企业需求建设创业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创业者并非高校创业教育的初衷,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群体特点, 建立多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才是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业教育应结合企业需求, 构建“就业+创业”的多层次目标培养体系, 教育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使他们都能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的人。企业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应联手高校开展“双教师”、“双文化”、“双基地”建设, 与高校共同育人, 提高大学生自我雇佣、自我发展的意识。从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来看, 创业教育是在现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其课程建设却有着与专业教育不同的特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应以素质教育为主线, 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将创造与创业教育融为一体, 强化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注重知识原理和方法的表述, 理论、实践和案例的结合, 提高课程内容的可读性、情境性、针对性、探究型和体验性, 为学生自主学习、模拟活动提供材料和示范。这就要求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 深入研究其他专业学科的内容、特点和功能, 在科学文化课、专业课、职业技能教育课中渗透创业理念教育。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的学校还要加强教材选择和教师知识、能力培养, 建立专门的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 重视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引进模块化课程, 实现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以弥补创业教育方针、政策执行不足的缺陷。

2.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师资队伍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加强教师的培训, 督促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长期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和思想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 开展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为教师开展社会创业实践牵线搭桥, 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和社会创业活动, 提高高校在社会创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同时, 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企业技术骨干到学习传授经验、兼职教学指导, 依托高校资源优势,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企业应与高校一起, 加大人员、资金、设备等非知识性资源的转移, 丰富高校教师教学经验, 加强市场信息、行业规则、企业需求等隐性知识的渗透, 通过校企联手极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为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提供机会和平台, 提高教师创业机会识别、领域选择、风险识别、教学管理与控制能力。高校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 通过与企业专家交流、合作, 提高自己的教学和创业指导能力。在教学中, 高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多媒体、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 积极营造民主、科学、宽松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 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联手校园学生社团, 开展多样的校园创新活动, 促进校园自由、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

2.2.3 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结合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业课程教育,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 以通识课程体系为基础进行创新选修课、必修课构建, 将创新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激发、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学生个体特点, 因材施教, 实施个性化教育理念, 保护学生原有的创作理念, 做好学生专业课、创业课的引导和处理, 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并提供智力支持, 挖掘学生潜能, 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大创业教育的宣传和引导, 围绕创业教育宗旨, 通过论坛、沙龙、参观、访问、讨论等活动形式开展创业科技比赛、知识讲座、思想宣传;营造民主、科学的个体创造环境, 鼓励学生通过社团、小组、科研活动等形式投身创业实践。校园报纸、广播、网站等应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跟踪和报道, 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者进行重点宣传, 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高校校党委和创业指导中心, 要积极利用暑假、节日、星期天等时间, 引领大学生开展创业参观、学习等活动, 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引进政府和企业资源, 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可能性的资金、场地和设施保障。

创业教育丰富了高校知识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有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鉴于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高校只有加大课程开发与设计力度, 实现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才有可能实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 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方向。企业积极参与高校创业教育, 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开放性、实效性的提高。文章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出发, 探讨了企业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就如何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校,创业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丽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1-03-15.

[2]王珏.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 2013-04-20.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5

1)确立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本科教育面临各方竞争,学校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使本科生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早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本科教育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将知识传授、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三方面的有机联系。这些要求反映了国际上课程目标普遍重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

2)设置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根据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淘汰一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缩短社会与企业前沿科学技术、最新科技成果进入课程的周期;增加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在课程体系中增设跨学科性质的课程,通过跨学科课程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增长,增强学生掌握特定领域和学科知识的能力,改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通过跨学科课程教学,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教学活动与校企合作项目结合。学校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校企双方根据学科、专业、课程性质,探索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设计好与课程相关联的、对企业有意义的真实合作项目;学期课程开始,引入项目;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活动,项目下创设若干子任务,分期完成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要经历如下6个步骤:(1)明确任务。教师向学生讲清楚任务内容,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2)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怎么完成任务,完成任务需要准备什么知识、提供什么条件;(3)启发思考。教师启发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知识,还需要创造什么条件、掌握什么知识;(4)探索求证。这是带着问题探索知识、掌握技能的具体教学过程;(5)回归任务。通过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6)阶段小结。完成一个任务,都要进行成果展示、教学活动小结。学期课程结束,整个项目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具体过程详见图2。

需要说明的是,将校企合作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活动,最终形成的项目成果是真实的,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有益支持。

4)运用多样化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由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在教室、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广泛利用校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网络资源及其他可利用资源,比如将某一堂课设到企业,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等实施教学活动;邀请企业人员主持完成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变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 应注意的问题

1)清晰定位、办出特色。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本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入校企合作项目固然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与此同时,如何对本科教育清晰定位,使之与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相区别,办出我国本科教育的特色来,这还需教育界、学术界深入研究。

2)探索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我国本科教育中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但就目前来说,仍然是以浅层次的合作居多,且总体面偏窄。各本科院校还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与企业意愿,寻求适应校企双方发展、能够创造双赢价值的校企深度合作,真正走上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3)需要政府参与和支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需要政府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能为校企合作规范政策措施,提供政策上甚至资金上的帮助,协调校企双方关系,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交流牵线搭桥,提供校企合作的支持平台。

5结束语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6

综合部梁定宽主任总结广州九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所取得的成绩,校企合作副总裁张红兵先生讲述电商专业的美好前景和校企合作的深远意义。14级电商班进行模拟创业大赛决赛,进入决赛的“奇迹队”和“BF队”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创业展示。九鸣教校企合作经理陈秋月女士对两队展示的内容,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各队的优点、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鸣移动电商部姚梓鸿先生,对本学期特色班进行了全面的学习效果总结,包括:课程总结、实操总结、不足与改进和毕业寄语等几大方面。课程内容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商城运营、设计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教务科陈婧主任为本次结业典礼做了精彩的总结,并对即将踏入实习阶段的电商班同学寄予了厚望。

浅议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创业教育 篇7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仅靠几节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与之配合。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努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拓宽他们的行业知识,增强他们对其所属行业特点、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工作与创业的艰辛,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创业技巧。

1 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基地的基本原则

1.1 专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融合的原则

高职创业教育的成功需要企业的支持、指导乃至共同参与,而高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则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力量来实现。然而,与一般的创业基地建设不同的是,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和专业教育相互沟通与渗透,共同发展与提高。专业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际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1]让学生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保障创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1.2 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原则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的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而要实现双赢则必须考虑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学校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实践水平,增强他们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校建设和教学创新中来,及时把市场动态传递给高校,以便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校企双方进行深层次、多角度互动,把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融为一体,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只有当合作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需要,创业教育才可能发展得更为顺利与完善,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才会变得更加持久。

1.3 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原则

学校与企业各自所拥有的特点和优势不相同,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为此,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侧重点必然有所不同。从学校方面看,其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科技开发的前瞻性。也就是说,学校可以借助其知识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借助其所拥有的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智力来承担理论基础教学的任务,为学生今后的生产实习与学习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为企业培养既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又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从企业方面来看,其优势在于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企业站在实战的第一线,可以借助其及时捕捉市场变化的洞察力和反应力为学校创业活动提供真实的环境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企业还可利用其众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生实际技能的培训任务中来,以保证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质量。[2]在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优势在于系统培养,企业的优势在于实际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1.4 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的原则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创业实践要取得成功,不能光靠学校和企业,这样合作会缺乏动力,也不会规范,最终导致创业实践的效率和质量低下。参与者除学校、企业外,还应有政府等相关部门。政府是校企合作的发动者也是监督者,学校和企业是具体的执行者,只有多方参与并共同协作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保证创业实践的深入持续开展。

2 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方式

2.1 校企双方在教学上的合作

校企双方教学合作的前提是让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建立起日常性联系制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具体来说,学校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与企业密切合作,认真组织调研和论证,共同制订出专业培养方案与实训方案,共同制订育人标准,共同开发和建设创业教育课程,及时将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吸收进来,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来,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使学校教学与行业发展做到良性互动。

2.2 引进企业人力资源,充实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创业教育有着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此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注重理论型师资建设,又要注重实践型师资的建设。而“校企”结合恰好能够为高校从企业引进创业教育实践型师资搭建平台,与企业合作,引进或聘请具有创业实践经历或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咨询和研究,或作为创业教育的教学承担者或兼职教师,[3]让他们为大学生讲授真实的案例,讲解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工商、税务、管理实务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弥补校内教师在创业实践上的不足。

2.3 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学校以理论知识、科研成果和人才为资本,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设备和场地,合作开展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由企业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和材料、完整的信息资源等,让学生参与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二是校企双方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或生产实践。这种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方式与一般的生产实习有所不同。企业在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在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可以从企业家身上学习人生的智慧,感受创业型企业家与众不同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更对学生创业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4]三是从企业引入真实的创业项目,让学生承担其中的某个经营项目或经营项目的某个环节,从实战中培养学生制订商业计划、整合社会资源、组建创业团队等方面的素质。当然,在这其中,学校和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指导,这种有组织地较早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中来,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实践能力。

3 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保障

3.1 政府方面

政府在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扮演着推动者和主导者的角色,政府起着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导向作用、宏观调控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为此,政府有责任为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保障合作的正常秩序。具体来讲,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为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鉴于我国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其自身实力比较弱小,参与校企合作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政府为鼓励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要给参与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或其他政策优惠等,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创业教育事业。当然,政府还要给积极创业的学生提供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并对在创业过程中作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

3.2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着力搭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一方面,学校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有创业计划或者有实际创业行动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其次,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专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同时,邀请那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企业家、成功人士到学校担任兼职创业教育实践指导老师。第三,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建立多样化、综合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

3.3 企业方面

企业要主动与高校联姻,为创业教育的项目提供实习机会;更好地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既将现代企业核心生产环节和文化理念搬进学校课堂,又要促使高校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项目,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科技创新到创业实践的转化。对此,首先,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应给高校一定的支援,派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做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其次,企业在财力和物力上要给予高校一定的支持,因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则不可能真正地开展创业教育,更无法保障其质量;再次,企业要给高校“信息”上的支持。企业相对于高校而言,更富有敏感性、活力和开放性,企业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全套业务,使大学生真实地体验创业,从而确保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74-76.

[2]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合作机制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77-80.

[3]文俊方,王强,张莉,等.依托“产学研”结合背景探索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B12):133-134.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8

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本地区各重点骨干企业的“抢手货”。这样的成果与本地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更与学校十分重视在校企合作前提下注重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自始至终在思考并探索如下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具备了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走进企业走上社会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什么样的路径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以促进学生成功创业就业?归根结底就是要走校企合作之路,笔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探索。

1 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

对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政府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清楚当地的就业渠道,懂得基本的面试技巧,学校组织就业指导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企业对新入职的人员一般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员工守则、安全生产和岗位工作要求等。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目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否将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提前进入校园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探索。

1.1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校园里的每条大路都是有企业来冠名,同学们进出校门必经的大路旁装有一排排冠了名企业名称的灯箱,各大企业的管理理念、质量方针和目标追求纷纷上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耳濡目染,一方面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也起到一定作用,笔者更期待学生能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个提前认知,甚至对其中的某个企业有一种归属感。

1.2 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是选人,笔者认为这支队伍应该来自企业和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选取适合的老师来任教,学校从班主任队伍中选择优秀者,企业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中挑选优秀者,两支队伍合成一个团队,组成项目组,明确分工和任务,撰写讲稿、制作PPT。同时学校将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纳入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将课程编入一年级。经过一学期的专门学习,让学生了解该行业对员工的总体要求,使学生在规划自己学习生涯时能明确方向,在校期间努力使自己的职业习惯、专业能力等达到企业要求。学校针对毕业生除了每周两节就业指导课外,还利用周日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重点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就业。同时请企业培训专员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员工生涯规划,使即将走上岗位的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跟企业一起成长。

1.3 组织有效的实战演练

学生实现就业的途径有很多,但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自荐能力。学生自荐能力只有在实际演练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模拟招聘会和真实的招聘活动。模拟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和用工信息是真实的,是当时各大企业的用工需求现状,只是招聘人员是学校老师扮演的。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应聘锻炼的机会,被两个单位同时录用并评定等级均为A的同学将获得“最受企业欢迎奖”。为激励学生努力做好自荐材料,笔者还评选出3%的“最佳简历”。真实的招聘会上气氛则更为紧张,因为用人单位的人事部经理都到场,亲自选人,录用名单上的学生便是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合格的学生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

实践证明,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使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目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思考走进理想中的企业自己应该如何准备。

2 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

每个学生在职业学校2~4年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均属于通用性的,而一到企业,学生将要学习并需熟练掌握的是某个企业的专用性的技术,同时学生还将面临体能考验和对新环境的适应等。因此,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但学生的工作的场所中企业,仅靠学校老师来管理是不够,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一定是管理好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路径。

2.1 思想认识统一

校企高层思想认识要统一。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践顶岗实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就是在培育能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人才。全校师生思想认识要统一。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第一步。老师要努力促成学生成长;学生要努力使自己具备“现代班组长”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企业内部思想认识要统一。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从班组长到岗位指导员,都应高度重视实习学生的成长,努力促成每位学生在企业的顺利成长。

2.2 制度执行有力

学校在“二三四五”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校企合作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外辅导员考核标准》等。制度执行有力方可保障成效的显现,校企双方都应各司其职,竭诚为对方服务,为学生服务。

2.3 人员配置合理

作为学校应合理配置班主任队伍、专任老师队伍、校外辅导员队伍;组建并最优团队。作为企业应推选好岗位指导员,配置好企业基层管理员队伍,遴选出一批技术好能授课的讲师。

实践证明,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不仅为学校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奠定了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也消除了企业管理和培训上的障碍,使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学生进厂实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企业称心。

3 学生评价引用企业标准和考核机制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应该建立彼此双赢的基础之上,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多为企业分忧。考虑如何为企业提供更适合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主动深入调查。笔者定期组织校企合作座谈会和校园招聘会,通过相关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学校还通过第三方评估来了解学校近几年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质量一般,说明学校教育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那么如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校企合作是笔者解决问题的关键工作,于是笔者将对在校学生的评价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考核机制有机对接起来,以期待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顺利走进企业,也希望企业能招录到适合企业适合岗位的人才。于是学校决定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考核机制引入到在校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具体就是做到“四级分层”。

“四级分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作出分层量化评价,学校招生就业处将评定结果作为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在顶岗实习前五周,班主任负责对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行表现等进行量化考评,然后分别排序(由高到低),最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A、B、C、D四个层次(按班级人数A层占30%,B层占30%,C层占30%,D层占10%)。结果录入《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表》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将此作为顶岗实习岗位分配的依据。学校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其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挂起钩来,引导、激励学生将学习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企业对学生专业要求高、复合能力强的工种,学校推荐A层学生应聘,其他以此类推,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和专业水平能力的岗位,企业以此表作为选择员工的依据。“四级分层”量化评价方式得到企业管理员的充分认可。

实践证明,学生评价体系引入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也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一策略有力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使企业员工招聘更快捷、更有效,现在学校A、B等级的学生都成了优秀企业的“香饽饽”。

4 创业教育引入企业实践和创业导师制

毕业生在未来的岗位上能成功创业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呢?笔者认为校企紧密合作是必经之路。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笔者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创业教育最终要回到应用层面,即创业实践。学校内的创业实体项目是把校园内的师生作为主要客户,一到周末、寒暑假学生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于是学校创建一大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了校外创业实践的基地,学生上学时在学校实践,放学时放假时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实践,真正做到校内外创业实践的时间空间上的对接。

首先选定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学校选择了一批规模虽不大但创业复制存活概率较高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第二是选定到校外参加创业实践的学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创业的,因此在学校“创业模拟管理公司”中有过创业实践经历且有自己的创业想法的学生可申请进入学校“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参加创业实践。第三学校还聘请一批企业的老板作为笔者这些学生的创业导师,定期进行沙龙活动,指导学生如何在创业过程中提升创业能力。

校内、外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满足了想创业的学生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合作的前提是共识,合作的基础是平等,合作的过程是互信,合作的目标是双赢。基于这样的合作理念,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之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有用之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摘要:本文就学校与企业如何有效合作促成学生快速成长这个问题进行实践性研究。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中,以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为主线,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个核心问题,将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学生评价引用企业标准和考核机制;校企合作引领学校创业实践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9

一、企业发展需求引动, 构建分层分类的创业教育目标导向体系

注重企业发展需求, 是基于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导向体系的设计基础。如果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定格在培养企业家、商业精英,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有学者将创业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第二层次是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第三层次是新企业的创办者。”[1]基于这个角度, 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重点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共性目标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个性目标要求创业教育要着眼大学生主体差异, 要对接企业发展需求,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 设计普及性、重点性、个体性的创业教育分层分类目标。普及性主要指创业教育要培养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通过创业基本理论知识普及, 激发创业兴趣, 强化创业意识;重点性指高校要重视具有较高创业热情的学生, 例如积极参加创业计划竞赛、选修创业课程的学生, 通过创业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专题讲座、企业考察等形式, 提升学生在具体市场环境中的创业机会识别、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风险承担等能力;个体性指要着重做好创业实践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给学生配备校内外创业指导老师, 帮助学生寻求企业资助, 给予经费政策支持, 帮助大学生顺利创业、成功创业。

二是要与专业教育目标相对接。创业教育离开专业教育的支撑, 将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创业教育目标设计必须与专业教育目标融合, 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企业家的精神, 提升创业实践能力。这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更是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 “高校要将专业型创业者作为大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专业教育中鼓励、指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 创办那种只有懂得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好的那类‘高门槛’的生意” (范龙, 等, 2017) 。

二、强化校企双向互动, 构建合作双赢的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体系

注重校企双向互动、合作双赢, 是基于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实施关键。从高校角度看:

一是借鉴企业文化营造校园创业氛围。高校可以开展对接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企业家创业论坛”、“创业设计沙龙”、“职场大赢家”、“创业文化节”、“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 营造高校开放式、市场化的创业教育氛围, 使大学生在校园人文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形成创业的内驱力。

二是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指导力量, 如开展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培养、市场营销等理论教学, 增强创业的牵引力。

三是依托企业管理、组织优势开展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联合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聘请企业专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引进企业资金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形式, 为大学生创业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高校要把企业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重要场所, 开展“企业一日游”、“企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训体验”等活动, 搭建开放式、立体化的创业实践平台, 把企业、市场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讲堂”、“练兵场”。从企业角度看, 可以借助高校科研、人才优势, 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市场调研、产品研发、财务分析等, 定期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 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活力。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图书资料等可以向企业开放。高校可以和企业共建共享科研创新实验室, 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只有注重学校和企业双向互动, 谋求合作共赢, 才能形成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现政、校、企多方联动, 构建规范有序的创业教育运行保障体系

一是构建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管理体制。高校要成立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委员会, 由行业主管部门、学校领导、企业家、学校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成立校企合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加强校企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特色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例如成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电子技术、机械设计等专业性创业指导团队。根据面向整体、分类指导的原则, 成立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创业项目孵化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等创业教育运行机构, 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体系。

二是利用企业人力、技术资源,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地方经济实际, 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联合企业进行通识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发。通识性课程主要以创业基本知识普及、创业精神培养为主, 可以开设KAB、创业设计、大学生创业导论等课程。针对性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或创业意向浓厚的学生开设, “可以将创业哲学、创业心理学、创业伦理学、创业经济学、创业管理学、创业环境学、创业法学、创业人才学、创业设计学、创业实务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2]。高校通过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能力建设项目、创业实践体验、企业岗位实习、创业型社团等载体, 开拓创业教育实践性课程。

三是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通过选送教师参加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组织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 分期分批派送专业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 培养真正具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选聘一批高素质、有热心的企业家作为学生“创业导师”。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增强, 必然会带动创业教育的学科研究、教学研究及教材开发, 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智力保障。

四是完善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 政府应对《企业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进行补充和完善, 将校企合作培养创业型人才等列入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和目标, 形成长效机制。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 从学校层面出台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 确保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例如制订《校企联合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指导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条例》、《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积极奖励创新成果转化, 提高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例如中南大学制定《中南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 规定“基础成果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 非政府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要将创业教育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等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考核评估体系, 制定科学、可行、导向性强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五是提供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经费保障。高校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优秀校友、学生家长的支持, 多渠道引入创业教育经费, 重点支持校企合作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业活动开展、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典型奖励、科研项目转化平台建设等, 促进大学生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

参考文献

[1]黄兆信, 宋兆辉.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三大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9) .

校企合作创业教育 篇10

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 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和教育价值, 已被高校广泛关注和逐步认同。[1]很多学生也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欲望, 但从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 高校大部分都是封闭进行的, 很多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 有些也只是邀请部分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到高校进行讲座, 缺少系统化的校企合作的运转机制, 缺少与市场和企业的互动机制, 因此创业教育效果较差。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复杂性很强的学科或领域。库拉可指出, 创业是变革和创造的动态过程;创业需要对待创造与实施创新点子的精力和热情, 还需要组建有效工作团队的能力、获得企业所需资源的能力, 以及识别机会、设计切实可行的商务计划的能力等。[2]这些能力的培养只靠学校的力量无法实现, 必须与市场相结合, 而企业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单元。

二、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创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来看, 不论是聚焦模式、磁石模式还是辐射模式, 创业教育的发展都是在高校与市场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对市场机会捕捉, 对项目风险评估和判断, 科研成果的应用性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同时学校拥有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才, 丰富的科研成果以及不断创新的技术, 这些都具有极强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 使得大学与企业的结合成为必然。20世纪80年代开始, 美国校企合作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是重要内容, 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美国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资建设、成立产学组织、资金支持和合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 师资队伍。

由企业家担任创业课程的教师在美国高校非常普遍。很多普遍开展并且反应良好的课程如“小型企业管理”、“商务计划写作”、“家族企业管理”等适合由企业家上。英特尔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安吉斯·格瑞伍从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 每年秋季开1~2门课。他们的讲课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思维,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3]在美国, 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对创业教育的参与不仅局限在课堂内, 而是全方位的, 他们往往既是课程教师, 也是创业计划大赛等学生活动和创业活动的导师。百森商学院、贝勒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州大学等创业教育开展成功的学校创业中心都设有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主要由企业家、校友、创业家、风险投资家组成。另外很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者联盟, 例如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名人堂”、康奈尔大学的“创业者联盟”等, 形成创业教育校外网络, 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信息、资源、评估方面的支持。[3]

2. 企业界是创业教育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美国很多校级创业中心都是在企业的资助下建立的。例如2003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阿瑟·罗克创业中心”是在阿瑟·罗克的2500万美元捐赠下成立的。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创业中心由迈克尔·马丁捐赠成立。亚利桑那大学创业教育项目得到了卡尔·艾勒的经费支持。目前, “美国所有创业中心的平均捐赠规模达389万美元, 其中, 排名靠前的创业中心平均捐赠高达1300万美元。”[4]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通过捐赠席位的设立获得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捐赠席位是一种特殊的专业职位, 往往由既有高深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全职教授担任, 是衡量一所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 是推动创业教育项目的核心力量。企业或私人捐赠是捐赠席位资金的主要来源。

3. 联合成立产学合作组织在美国, 诸多产学合作中心、工程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例如, “MIT1985年建立生物技术与工艺工程中心, 吸引全美60个生物技术企业参加, 1994年美国著名生物企业AMGE投资3000万美元与MIT建立长达十年的基础性研究合作项目。”[5]。20世纪90年代Hearst, Philips、Packard Equipment等知名企业与MIT媒介实验室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的推动下, 截止2001年美国美已在高校成立55个产学合作研究中心, 并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往往依据企业实践要求开展课题研究。企业资助相关研究项目的初衷是弥补企业研究资源的不足, 通过联合攻关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但研究组织和项目在客观上也推动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成为孵化新创公司和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 与高校的合作可以获得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的研究成果, 即使是基础研究项目, 也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对于学生和教师, 通过合作深入了解了该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 如何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同时收获了创业的动力和热情。

4. 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外延拓展项目也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例如“康奈尔大学为对中小企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暑期实习项目, 这些小型高科技公司雇佣人数必须少于100人, 并且建立年限不得超过10年。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小型餐馆管理、数据库设计、软件评估、市场营销、传媒、办公室组织、清算账目、实验援助、法律等, 时间大约10周”[6]。另外, 创业竞赛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美国, 创业计划大赛大多由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 竞赛重视市场导向、经济效益和创业执行力。

三、启示

1. 构建共赢的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

高校与企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高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科研水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取决于高校与基地单位双方的共同需要和利益驱动, 因此须要寻找校企发展目标的共同点, 构建双赢的工作机制。对于高校来讲, 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有利于高校弥补创业教育资金的不足;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从美国经验来看, 由于任何大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 到发展中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实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能力, 创业精神;有助于形成创业文化;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 有利于企业获得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广义地讲, 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7], 因此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鼓励学生创业, 也在于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接受创业教育不意味着一定马上创业。以美国开展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百森商学院为例, “毕业于1985-2003年的校友, 35%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学生40%创办企业, 入选百森创业计划大赛决赛的学生62%创办自己的企业”[8], 我们可以看出, 大部分接受创业教育的毕业生并没有选择创业。而这些具有较强创业素质的人才是企业重点招聘的对象。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来自金融机构和大型咨询公司的招募人员专门为本科生创业俱乐部的学生召开招募会议。[6]另外, 与企业相比, 高校有先进的实验室、科研设备、高水平师资, 思维活跃的学生, 发展科学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科研合作可以促进既符合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的产生。企业参与创业教育方式有: (1) 资助创业教育发展基金和创业中心建设; (2) 担任创业教师和创业导师, 与高校联合制定创业教育规划; (3) 资助相关专业创业项目; (4)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机会。高校参与的方式有: (1) 为相关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家、创业人士提供系统创业教育课程。从我国现实来看, 接受系统创业教育的创业成功人士凤毛麟角, 他们有接受培训的需求; (2) 为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具有较强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毕业生。

2. 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保障。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好, 主要问题在师资, 传统的理论专家, 教师主要是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有效的创业教育三个特征:一是作为创业者的教学人员, 二是与现实高度相关的课程内容, 三十体验式的教学方法。”[6]从这一点来看, 创业教育中很多课程由企业家、创业家担任老师最为合适。企业家有丰富的案例资源,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企业家的创业理念、创业感悟比专业教师更深刻, 对学生创业理想、创业精神的影响更大。

3. 创业实践活动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重要形式。

“创业教育过程中, 应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和学徒计划, 重点关注素质和技能的提高”[9]。创业教育过程中, 学生需要实地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管理流程、服务理念, 这些只能通过实践获得。因此联合企业的财力资源与高校的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建立专项创业教育平台, 外延拓展活动, 是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企业独特地网络和平台, 教师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学生活跃的思想、创新的思维的融合, 既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也有助于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例如联通集团与共青团山东省委合作, 联合山东相关高校创办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项目围绕通信产品服务开展创业合作, 例如“手机应用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等, 取得了不错了经济效益和教育效果。

摘要: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是由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复杂性决定的。美国高校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 高度重视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实践活动、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业教育,美国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3) :45.

[2]Kuratko DF, Hodgetts R M.Entrepreneurship:Theory, Process, Practice[M].Mason, OH:South-Western Publishers, 2004:30.

[3]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7, (2) :41.

[4]Finkle T A, Kuratko D F.An Examin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Na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6, 44 (2) :184-206.

[5]张振助,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2.

[6]梅伟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58:202.

[7]雷家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 2007, (2) :26-29.

[8]Babson College.2008Babson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s[Z].http://www.babson.edu/ESHIP/outreach-events/bplancompeti-tions.cfm.

上一篇:医疗器械新政下一篇:施工项目部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