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乐表现

2024-06-08

中音乐表现(精选十篇)

中音乐表现 篇1

素质, 指素养, 在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而素质教育的“素质”, 则指后天的学识与能力的综合体。所谓“素质教育”, 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全面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 钢琴教学的素质教育, 自然以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具体而言, 钢琴教学中音乐素质的表现, 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予以详细解析——

一、音乐感知力

音乐感知力是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中的首要能力, 也是基本能力与基础能力。

音乐感知力简称为“乐感”, 即对音乐艺术的感觉能力与知觉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 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1) “所谓知觉, 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特征, 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2) 感觉与知觉合称为感知,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在音乐活动中, 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共同音乐的感知力。

钢琴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培养, 重点是如马克思所讲的“感受音乐的耳朵”, 也就是对音乐的听辨力。因为钢琴音乐同所有的音乐一样, 都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 所以对声音听辨力的精准、快速、敏捷、全面、深刻, 乃是钢琴学生所必备的基本功——基础能力。钢琴课中的《视唱练耳》中的“练耳”, 正是实现这种音乐感知力的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音乐情感力

音乐情感力也是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能力之一, 是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 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就其内容而言是极其多样的……换句话说, 人的情感的根源在于极其多样的自然和文化的需要。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 便引起积极的情绪状态, 从而作为稳定的情感而巩固下来。凡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或是可能妨碍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 便引起消极的情绪状态, 从而也同样作为情感而巩固下来。” (3)

钢琴音乐同所有的音乐一样, 都是抒情的艺术, 情感是钢琴曲的必要因素, 这正如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所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 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口气, 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 放射光芒。” (4)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工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情感传递与感染的过程:演奏者首先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 把作曲家表现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通过“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的演奏, 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 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审美效果。

因此,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力, 便成为钢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情感力, 包括学生的情感体验力与情感表现力两大方面, 二者互促并进, 相辅相成。

三、音乐想象力

音乐想象力同样是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能力之一,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因素。想象力是包括钢琴在内的所有艺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 “想象, 或想象力, 也像思维一样, 属于高级认识过程, 其中明显地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动性质。如果没有想象出劳动的已成结果, 就不能着手进行工作。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助想象力产生预期结果的表象。任何劳动过程必然包括想象。它更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要方面。” (5) 心理学还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两种:前者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 在头脑中再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后者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钢琴演奏,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音乐想象力, 想象出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音乐意境、音乐状貌等等, 然后才能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予以表现。

综上所述, 可见音乐感知力、音乐情感力、音乐想象力是钢琴教学中音乐素质表现的“三大动力”, 三者密切结合, 缺一不可。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 也是整个教育的生命与灵魂, 钢琴教学亦如此。本文以音乐感知力、音乐情感力、音乐想象力为三大理论层面, 对钢琴教学中音乐素质的表现这一重要命题, 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学,感知,情感,想象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65.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65.

[3]、[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P398.

[4]、转引自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P264.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论文 篇2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

培养钢琴教学是高校音乐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某些教师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缺乏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忽视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钢琴演奏素养的根本性提升,难以将钢琴音乐的精髓呈现给受众。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则显得极为必要。对此,本文以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

音乐具有独特性,若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则需要明确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会弹奏音乐的技巧,借助精湛恰当的手法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彰显音乐的独特魅力。也就是说,若想实现音乐表现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通过听觉、知觉、情感三方面的充分调动与有机结合,才可以发挥出音乐的表现力。具体来说,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听觉能力

敏锐的听觉能力是理解音乐情感、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演奏的基础上用心聆听自己的演奏声音。因此,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要将听力训练放在首位,利于倾听音乐基础之上深入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感受整体的音乐效果,进而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同时,在钢琴音乐作品倾听时,在停留自我演奏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善于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想象力,弹奏出表现效果最大的钢琴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声音的艺术表现以音乐为主要形式,需要借助耳朵听力功能的发挥得以实现,学生自身钢琴表现能力的提升更是需要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之上。

(二)知觉能力

音乐的知觉能力属于心理情感范畴,与学生自身的内心活动紧密联系。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若想实现表现效果的最大化,则需要精准客观的判断音响,在较高音乐素养的指导之下根据自身的独特体验强化对钢琴音乐的表现,从而了解钢琴作品的情绪、性质、弹奏速度、感情基调等,并将此看作是彰显整个钢琴音乐作品风格的路径之一。音乐旋律的形成是建立在音符基础之上,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在演奏者力度、音色等行为活动的表现之下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促使倾听者走进钢琴作品作者的灵魂深处。

(三)感受能力

感受能力是个体理解音乐作品的一种形式,是个体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表现,是建立在理解、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基础之上。钢琴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将自身思想情感融入其中的成果载体,通过表现长存于人的心灵深入,且经典的音乐作品总是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因此,在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将表现与再现相融合,将钢琴音乐作品放置在特定的时空内,立足于精神思想层面与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对话。

二、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透彻理解钢琴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思想情感、内涵主旨等方面的全方位分析,为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创设更为广阔的空间。对此,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钢琴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内涵、创作背景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生平经历,以便精准把握钢琴作品的真情实感及深刻内涵。例如,浪漫时期与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又具备独特性,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作曲家的思想生活、创作特色,从而准确的把握钢琴作品风格。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将钢琴音乐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彰显学生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将音乐表现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之中,结合钢琴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艺术素养。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学生要加强对手指的技巧训练,弹奏时动作要干净利落、迅速准确,确保手指技巧与其他演奏技巧处于有效衔接的状态。同时,在弹奏力度的把握方面要将全身的力量送达到之间,将一时之力凝聚在钢琴演奏的整个环节当中。此外,要加强对乐谱的分析,重视乐谱上音符、节拍、力度记号等表示,指导学生体验钢琴作品内容,将钢琴作品的风格、旋律、节奏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

(三)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培养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并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得以实现的,而是要在钢琴音乐作品处理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并将听觉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生获得表现力的基础环节,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保障。对此,高校钢琴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练习演奏过程中善于倾听自己的演奏声音,实现手、耳、心三者的高度配合,根据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钢琴演奏声音,以便确保自己所演奏的声音符合钢琴音乐内容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钢琴练习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学生要善于聆听一些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渊博的音乐世界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音乐听觉能力,强化学生的钢琴音乐感受力,更好的表现钢琴艺术价值。

(四)开展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为学生讲解钢琴演奏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钢琴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训练环境,不断遵循并落实教育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钢琴演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演练当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一方面,在钢琴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于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讲解基础乐理知识,在课外开展各类型的钢琴艺术活动,大力开发第二课堂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成立乐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汇演、工艺演出等活动,逐步走入社区、走入社会,将钢琴音乐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演奏层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学生提供表现性较强的舞台实践机会,以大型文艺汇演为主,不断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可以以从容镇定的心态面对钢琴演奏中的突发情况,以平常心或者超水平发挥的状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音乐享受。

(五)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

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培养提升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知觉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心理素质、舞台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强化,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的综合素养,使得学生在掌握钢琴演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演奏更好的传递钢琴音乐作品内涵。对此,钢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书籍,如文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书籍,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得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加深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内涵,强化钢琴演奏艺术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透彻理解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结合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方案,探索钢琴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加强对钢琴音乐作品内涵背景的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技巧,将钢琴练习、技巧训练、理解升华、表现力培养等方面紧密联系,注重对学生钢琴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钢琴音乐综合素养,使得学生的钢琴表现力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最大限度的彰显钢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舞蹈作品创作中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舞蹈创作  音乐表现  艺术手段

一、音舞结合的必然性

在艺术领域中,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并紧密联系的。作为两种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舞蹈也自然而然的进行了交融与拓展。舞蹈艺术里,由音乐伴随着肢体语言的尽情表达,展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魅力。它们共同作用,并融洽结合,使舞蹈表演有声有色。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与舞蹈相似相生的特性,使得音舞结合成为了必然。

音乐和舞蹈结合的必然性有诸多成因,其主要因素是由于音乐和舞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音乐因不受视觉形象的限制而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舞蹈因借助形体动作而更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由于舞蹈动作本身就有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性,可以使音乐的情感内容表现得更加具体,因而更具感染力。

舞蹈创作中,需要拥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单元。节奏是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创作通过对节奏的编排,协调各个表演者的动作,舞蹈形态用以达成创作时的目的。对于一个成功的舞蹈来说,应该能够达到协调多人内心节奏,按照创作要求来规范舞蹈表演进度,从而避免了没有核心节奏所带来的混乱场面。独舞舞者也必须根据舞蹈创作者的设计,既加入自身的理解,也要合理的发挥人物的内心情绪,使音、舞完美结合。

舞蹈创作则通过运用音乐来实现综合艺术作品的完成。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是在音乐律动配合下,来深刻细致地体现人物内心的情绪波动。舞蹈创作需要根据音乐的配合,来烘托舞蹈氛围,刻画人物内心情绪。因此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交融并举的,要认知到音舞结合的必要性,深入了解两者结合的意义与作用,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

二、音乐对舞蹈作品的作用

(一)音乐渲染舞蹈气氛

音乐的风格与主题是舞蹈渲染气氛的主要途径。音乐正是舞蹈的声音,韵律则是音乐的形体,二者之间的结合将会给人们在舞蹈的世界中带来整体的美感和韵律的享受。观舞者正是根据舞蹈附乐的韵律来走进舞蹈者的内心世界。表演人员的动作都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展开,肢体语言通过与声音的交汇传达,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营造了编舞者所想要创造的舞蹈氛围。

(二)音乐组成舞蹈结构

在音乐方面,组成乐章的各个部分对于结构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同的音乐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舞蹈的结构相对来说也非常稳定。因而在这一个特性上的共同点使得音乐和舞蹈具有了融合的可能。在舞蹈创作中,我们可以将舞蹈的结构构筑在音乐的结构范围内,利用音乐结构的合理来规范舞蹈动作,使得舞者能够根据节奏准确而有序的将动作与形体达到相应的要求。不仅如此,合理的音乐结构还能将舞蹈的风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利用不同乐器组成的结构体衬托舞蹈进行,可以反映出编舞者对于结构的创作意识。

(三)调性影响舞蹈创作

调性是决定舞蹈与音乐风格最明显特点。舞蹈和音乐都是以调性的变化来突出风格的变化。在舞蹈中,音乐变化往往伴随着舞蹈的变化,其调性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改变了舞蹈语言风格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都需要依靠音乐调性转换来推动和发展,音乐调性所带来的变化直接连接了舞蹈的进程。音乐调性与舞蹈创作相结合,更加能够使编舞者的创作意图准确的表达出来。

(四) 音乐决定舞蹈风格

音乐与舞蹈是相生相伴融为一体,烘托气氛又增强艺术感染力,最终决定出舞蹈的艺术风格。在舞蹈创作中,音乐和舞蹈紧密配合,音乐中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借用节奏、韵律、调性的相关特征,创造出属于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中要想拥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就要理解并充分利用富于变化的音乐,舞蹈的动态感才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使舞蹈音乐这样一种特有的艺术表演规律更加生动而富有活力,使编舞者的艺术风格得到突显。

(五) 旋律体现舞蹈情绪

舞蹈也具有独特的情绪与思想,在三三拍的音乐中,舞蹈表现出的多是轻柔与漫步,而四四拍节的音乐显得相应的激烈和振奋。利用各个节奏的不同来掌控舞蹈的情绪,这是每个编舞,每个舞蹈创作者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素质。好的作品一定需要相应的音乐旋律来配合物资,并利用旋律丰富舞蹈的内涵,创造舞蹈的灵魂,让音乐和舞蹈共同走进观众的心灵深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舞蹈者来说,相宜旋律的音乐除了丰富舞蹈本身外,也给舞蹈者带来了发挥的余地,让他们得以根据旋律的渲染下尽情释放,展示出他们心中对于舞蹈人物内心的理解。

三、舞蹈创作中音乐舞蹈表现手段相互渗透升华

音乐在舞蹈中起到了诸多作用,在旋律中渗透着节奏、在调式中影响着旋律、在节奏中决定着节拍、在音色中又演奏着旋律。没有哪个表现手段可以无条件的独立存在。我们仅仅讨论了一些关于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实际表现手法还应包括速度、力度、演奏法等等其他表现手段。在创作舞蹈作品时,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中,最突出的某一种或几种表现手段,来表现舞蹈作品中最鲜明、最富有特色的舞蹈形象。将音乐的细节与舞蹈的细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音乐与舞蹈都属于艺术,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特质。在舞蹈作用中,音乐各表现手段,都对舞蹈起到了支持的作用。舞蹈与音乐一样都具有擅长抒情的特征,音乐不影响舞蹈本身的发挥,相反它还能够有效地帮助舞蹈表现其情感。舞蹈创作过程中,在音乐的配合下,能够深刻展示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正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特质,触动心弦,吸引人们的注意,音乐可以在舞蹈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1).

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 篇4

关键词: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三要素

古筝是我国独有的拨弦乐器, 该乐器发出的音色纯正, 感染力和穿透力很强, 在新时期得到众多人员喜爱。演奏人员可以利用古筝对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行传达, 但是现阶段古筝演奏人员更加注重演奏的流畅性, 以及音符把握的准确性, 他们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 导致古筝演奏就如同是死板的模仿, 缺失了最为重要的灵魂元素。所以对于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熟练的技巧是音乐呈现的基础

古筝是一门对于演奏技术具有很高需求的音乐艺术形式,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 演奏人员需要将古筝古墓的灵魂和精髓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但是想要满足这一要求, 演奏人员必须要刻苦的进行演奏技巧练习。古筝在我国已经具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 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以往传统形式的吟、揉、颤、滑、点等演奏技巧, 发展到如今的长摇、短摇、拍打等技巧。可以说古筝演奏技巧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在原有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良。

(一) 右手司弹, 左手司按的传统筝技

传统形式的古筝演奏风格在于音与韵的结合, 属于一种平衡发展的音乐风格。从技术层面进行讲述, 就是需要左手的润饰技法和右手的取音技巧支持下完成的, 这种古筝演奏风格主要是右手以取为主, 左手则是以韵为主。以往古筝演奏过程中, 演奏人员利用右手控制音的强弱, 以及节奏的变化, 主要是用到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拨弦发音。演奏人员的右手主要是以弹为主, 活动在古筝的右侧, 还可以将右手技法细致化的分为单音、多音和持续音技法等, 其中单音技法是演奏人员应用最为频繁的技法。左手主要是对弦音变化进行控制, 主要任务就是饰音, 就是加强音、韵结合, 使得旋律更加优美。音色更加圆润。

(二) 双手同奏, 技法多元的现代筝技

古筝是我国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发展至今, 古筝弹奏技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赵玉斋先生就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演奏过程中运用双手弹奏一连串的和弦, 打破了传统形式古筝弹奏技巧的限制, 这一弹奏手法最早出现在《庆丰年》这首古筝曲目中。这部古筝曲目诞生后, 很多古筝作品中也逐渐应用这一弹奏技巧。主要是在原有弹奏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优化, 使得弹奏技巧可以满足现代化古筝曲目创作的实际需求。但是需要明确的是, 现代古筝演奏手法的发展, 并不是由某一人员凭空想象的, 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现代古筝演绎过程中, 借鉴了其它乐器演奏技巧, 如借用了琵琶扫弦技巧;其次, 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古筝演奏技巧也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巧, 使得古筝演奏技巧得到了现代化的进展1。

二、厚重的学识修养是音乐整体表现的关键途径

古筝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 演奏人员在实际演奏过程中, 想要将古筝的魅力良好诠释出来, 仅仅依靠熟练的演奏技巧是不够的, 还需要演奏人员具备良好的学识修养。

(一) 加强文学和历史作品阅读

每一部古筝曲目产生, 其背后必定会存在相应的故事。古筝演奏人员更多的去阅读文学和历史书籍, 可以加强对古筝曲目作者的了解, 熟知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更深层次的去分析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这样可以便于演奏人员正确的品读古筝作品, 合理的对古筝作品情感表达进行主次分区。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 例如演奏人员在对《临安遗恨》这首曲目进行演奏时, 演奏人员就可以通过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对作品进行解读。古筝演奏人员可以了解到这首古筝曲目创作来源于《满江红》。曲目选取材料为岳飞被奸人所害, 空有报国之心却无人可知的悲哀。演奏人员对于曲目创作背景和题材有了深入了解, 就可以理解作品中那种悲壮的情感, 从而更为良好的对作品进行诠释。

(二) 进行绘画、音乐艺术作品欣赏

艺术是没有的界限的, 一副优秀的绘画作品就像是一首动听的歌曲, 同样可以直入人的内心, 对欣赏者造成多感官的冲击。更多的去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 可以提升古筝演奏人员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够透过外在表象, 去抓住其背后的实质。音乐作品欣赏可以开阔古筝演奏人员的眼界, 促进其个人艺术修养提升, 还可以使得演奏人员在于其它形式音乐作品接触的过程中, 了解如何更为良好的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表达2。

三、独特的演奏风格是情感表现不可或缺的灵魂

演奏风格就是古筝演奏人员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来的格调、色彩, 也可以说是时代、民族或者个人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在古筝演奏过程中, 演奏人员的风格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是古筝演奏的灵魂所在, 如同音乐艺术作品的情感一样, 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可以将演奏风格概括性的分为三个方面, 分别为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它们虽然是各自单独存在的风格体系, 但是三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国地域辽阔, 古筝受到地域因素影响也被分成南北两派, 不同派别有着属于自身的特点。时代背景对于古筝作品产生有着很深影响, 如果古筝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没有结合时代特征, 那么该作品也就不能长时间保存。个人风格属于演奏人员自身的特点, 同时, 也会受到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影响3。

古筝是我国非常宝贵的传统文化, 它代表着我国古人的伟大智慧。古筝演奏人员仅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 是不能对古筝曲目进行良好诠释的。还需要注重自身学识修养的提升, 并且创建属于自身演奏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完美的诠释古筝曲目, 使得听众可以感受到古筝艺术的魅力所在。

注释

11.张莉.古筝演奏中指挥动作的迁移探索[J].北方音乐, 2014 (07) :15-17.

22 .余佳.基于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分析[J].北方音乐, 2014 (07) :106-108.

会议中音乐使用 篇5

一场会议是由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比如:议程、脚本、主持、主讲、环境、受众、会务……作为组织者,议程是骨架、主持是灵魂、主讲是思想、脚本是作战图……这里着重说的是“音乐”。

试想,一场会议没有任何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是“干”的。没有血肉与情感,让受众感觉非常的枯燥。

音乐可以起到引导情绪、画龙点睛、润滑衔接等等的作用。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与我们中草药相提并论的“戏剧”中,可以找到理论根据。或者说可以找到学习的教材。

下面谈谈个人的些许经验。旨作抛砖引玉……

我们首先做几个小测试:

以下哪个词可以形容你的心情?高兴、伤心、兴奋、忧虑、紧张、轻松、痛苦、失落、沮丧、失望、生气、愤怒、满足、委屈、害怕、沉重、恐怖、平静 你可以选一样乐器演奏你的心情吗?吉他、钢琴、口琴、笛子、哨子、古筝、二胡、小号、架子鼓、小提琴

看到下面的音乐你会想起什么?

梁祝、苏武牧羊、蓝精灵、感恩的心、水手、我真的很不错。

NLP(身心语法程式学)中,心理锚点的理论指出:每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特定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会和当时的场景建立起“心理联接”。(还记得和初恋情人共同唱过的那首老情歌吗?每当听到那首歌曲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在大脑中浮现出当时亲昵的场景?甚至还能感觉到,她那曾经的丝丝温情!*^_^*...)

为什么要在培训中使用音乐?音乐具有哪些作用?

•陶冶情操

•音乐或许能引发想象及联想 ;

•音乐可以渲染环境气氛;

•音乐有引发生理及心理「共鸣」的潜力;

•引发思考;

•增加行动力;

•改善学习能力;

•催眠、冥想 ;

•传递培训效果;

会议中常用的音乐分类:

1、暖场音乐(以轻松亲切音乐为主,比如:春郊试马、娱乐升平)

2、开场音乐(以热烈激情音乐为主,比如:I Will Survive)

3、上下场音乐(以节奏强烈、气势磅礴音乐为主,比如:世界杯、进行曲)

4、中场音乐(以舒缓、轻柔音乐为主,比如小提琴曲、钢琴曲)

5、颁奖音乐(以喜庆欢快音乐为主,比如:民乐喜洋洋、万宝路进行曲)

6、收场音乐(以行动力、励志音乐为主,比如:歌唱祖国、中国人)

按照音乐特性大致分为:

1、上下场音乐;嘉宾入场、上下场用。行政嘉宾比较严肃、庄重、大气一些,所以尽可能使用进行曲之类的。业务团队可以选择休闲、活泼一些,甚至可选择迪曲。

2、背景音乐;分享、主讲是可以穿插一些符合主题的音乐,以起到推波助澜、引导情绪、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潜训是最多引用音乐配合的培训方式。

大致可分为三种:

激励型(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为主。一般在讲师快结束演讲内容的时候,会有一段节奏性、排比性、激励性、祝福性的语言,此时配上音乐,增强语言的力量。比如烈火青春等);

中性型(只是为了增加感情成分,配合分享主讲人的语音,使之声色圆润,并且拉近与受众之间的感情。比如秋日私语等);

催泪型(个人独创名词^_^,这类音乐是最常用的,往往有些讲师会在台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来该抒发宣泄的情绪,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感性作用,却活生生的给咽下去了。嘿嘿,用这招,八九不离十,都可以声泪俱下,达到良好的视听感觉效果。最主要的是,听众感同身受,非常的容易共情。这个环节也会很容易成为一场分享会议的亮点。比如:辛德勒名单。个人不建议用二泉映月)

3、奋进音乐;一场会议,如果能调动受众的情绪,笑--哭--笑,这样一个过程,那必然是非常成功和有效果的。所以会议中一定要有一些活泼的素材和环节。通常调动气氛的有:蹦迪、按摩、鼓掌等环节。此时所配用的音乐必然是欢快的。这类音乐相对比较好搭配。

4、休闲音乐;音乐是最触动人内心的一种媒介。一首打动人心的歌曲,可以让人很容易心门打开。搜集一些大众耳熟能详和具有特定意义的音乐,随时准备调用,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音乐可作为一个数据库式的资源,补充前面的分类。常备的有:烛光里的妈妈、明天会更好、感恩的心等

5、特殊素材;一次活动中,两个小演员要表演拉丁舞,所带的CD无法读取,造成很大的尴尬场面。幸亏我的素材里面有一个恰恰的舞曲,正好救了场。所以一些常用的经典音乐舞曲等,尽可能的搜集全。比如:恰恰、交谊舞、模特音乐等。另外一些特效音乐,比如:掌声、笑声、摔玻璃声、风声雨声流水声等等,不知道在什么环节就会起到无法预知的小高潮^_^。

补充:

汉语类:烛光里的妈妈、摇篮曲、壮志在我胸、从头再来、真心英雄、众人划浆开大船、感恩的心、有你有我、明天会更好、同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

纯音乐类:神秘园专辑、喜多郎专辑、班德瑞专辑、森林狂想曲、小提琴钢琴曲

其它类:警车声、各种昆虫鸣叫、自然界的声音(流水、打雷、下雨等)、喧杂声、电影的一些剪辑声音

音乐处方:

消除疲劳的音乐有:矫健的步伐、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

激发人创新思维的音乐有: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增强自信心的音乐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海顿的创世纪,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

催眠的音乐有:二泉映月、平湖秋色、莫扎特的催眠曲,班得瑞的森林狂想曲等。

镇静的音乐有: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等。

增进食欲: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

缓解悲伤: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解除人忧郁的音乐有:喜洋洋、莫扎特的第九十交响曲,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曲g小调、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曲d小调•死神与少女等等。

压力过大时,我们不妨听一听艾尔加的威风凛凛。

各位要想增强记忆力,那就一定要听一听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当你做错了事情,需要净化心灵时,不妨听一听舒曼的梦幻曲。

使人勇气倍增的音乐有:贝多芬的英雄,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都能够激发人的斗志。

常听爵士乐能让人具有较佳的创造力,增强数理能力。(音乐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个人对音乐治疗有非常的兴趣。北京音乐学院高天教授是国内非常权威并且少数的音乐治疗专家。我之前所在的一家企业是做特许加盟营销,所有店铺的背景音乐都是精心挑选,并统一配发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准父母都会注重胎教,而胎教必不可少的就是胎教音乐。)

按照会议类型列举如下:

ü

激励性:激发行动力和富有激情的音乐为主,ü

联谊性:喜庆欢快,亲切熟悉的音乐为主

ü

教育性:根据团队文化风格而定,可以选择一些团队固定的音乐做为主线

ü 使用操作:

硬件:碟机,不断的更换碟片,降低了效率。随着个人电脑的发展,笔记本逐渐替代了碟机。我使用的硬件包括:笔记本电脑、音频联接线、音频大插头、碟包、移动硬盘。

软件:千千静听。个人体会:占用空间小,切换快速;歌曲切换中间过渡圆润;节目切换一目了然;几乎支持所有的音频格式;可以用鼠标随意推进指定进度等。建议关掉歌词功能。

技术:熟悉电脑特别是鼠标、快捷健的使用,对播放软件了解,预先要了解文件打开需要的时间等。心得:

l

会议音乐是配合讲师而存在的,特别是背景音乐,不能抢占讲师麦克的风头。l

要配合讲师语素和声调的变化,掌控音量。

l

上场音乐第一声一般要震撼,伴随着主持人“有请……”而推出,只后紧接着节奏而提高音量。l

不要一下推到最高音量,始终要为自己掌控音量留有余地。

l

一般的流程是:“有请……”(咚……)(音量推到一半),嘉宾走向舞台,逐渐提高音量,等到与主持人握手时,推至最高。通常情况下,嘉宾会环视全场,此时持续高音。手持麦克,准备开始说话时,逐渐降低音量,至留有些许的声音。等待嘉宾向全场问好,再次快速推至高潮节点和音量,一般停留5秒左右,待嘉宾再次准备说话,减低至无声。

l

所有的音乐开启的时候,一定是由低到高。

l

背景音乐,通常情况下,音量若有若无。主讲说话时几乎听不到,语句之间的停顿时可以听到。l

随着讲师的语调和情绪而选择背景音乐。并随之起伏音量。l

灯光需要与音乐进行配合使用。

l

会议之前一定要让所有的会务配合人员,了解每个环节的流程与衔接。

l

如果你要整场使用音乐,要自己仔细听一遍音乐,防止中间出现大的波折,影响磁场。l

音乐需要连续,建议以两个播放器进行操作。l

声音大小适中,以让人感觉舒服为标准。l

音乐根据要引导的方向进行选择。

l

分享人分享结束的时候,通常是非常有寓意或非常有情感的结尾,如果立即以一个非常“振奋”的下场音乐,势必对刚才沉浸的情绪,有破坏作用。比如,分享到动情之处痛哭流涕,并此时结束,如果以一个非常激烈的常规下场音乐,可以想象对于分享人来说似乎有点情绪伤害。倒不如,以一个非常优美动情的歌曲或者以此时的背景音乐放大音量送分享人回座,主持人衔接话题也比较自然。此点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l

一场会议的风格,应该大体是一个系列的,尽可能的选用相同格调的风格。就象颜色搭配的道理。l

……

提醒:要怀着一颗感受音乐的心

1、切点、高潮

对于带有歌词的音乐,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是高潮或低谷,在关键点,正好放出关键的歌词,那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将会使配音效果精妙绝伦。比如:一个女儿在分享感谢妈妈给自己的付出和关怀,这是开始播放的音乐正好切到“妈妈、我想对你说”这句歌词的节点,那绝对会使本来听众本来紧张的情绪,马上揪起来,本来在眼眶打转的泪珠,应声落地。还有在讲师结束讲话的时候,“谢谢各位!”(咚……),就会使整个过程显得非常的圆润。

2、多听、熟悉、感觉

背景音乐的使用很多时候是凭感觉而搭配的,并且,不同的讲师语调和风格不同,选择的音乐不同。所以平时对于音乐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3、随时收集,整理更新

中音乐表现 篇6

关键词:高师 手风琴弹唱 音乐表现力

手风琴传入我国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当时不少侨民涌入中国,以卖艺为生,其中一项重要的技艺便是手风琴演奏。在我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手风琴历经丰富的角色,它曾是鼓舞人们抗战斗志的武器,曾是歌咏运动中人民喜闻乐见的乐器,至八十年代末,手风琴的学习更是一种风尚。纵观手风琴发展的浮浮沉沉,无不得益于它携带方便、音乐表现力较强的特点,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手风琴价格便宜,和声丰富,音色变化多样,满足了不少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高师手风琴教学活动中,弹唱与音乐表现力的结合尤为重要。

一、手风琴弹唱必须以加强音乐表现力为前提

“真正的音乐艺术,要求把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通过声音形式,非常艺术化地转换成乐音结构,给人以艺术享受和审美愉悦。”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他们日后面临的教育对象多为中小学生,而作为这一阶段的音乐受众群体,对音乐的直观反映更为显著,施教者必须以乐器和声音为依托,身心完全融入音乐情绪中,传达歌曲或悲伤或活泼或思念或歌颂的音乐感受,此时,演奏者自然地身体律动,丰富的面部神情,不仅使受教者们感同身受音乐氛围,更能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获取美的感受。

二、培养高师学生手风琴弹唱音乐表现力的途径与手段

(一)手风琴弹唱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

手风琴弹唱包含弹和唱两个部分。其中卓越的手指技巧是弹奏的基础,放松的弹奏状态、舒适的触键、连音跳音的清晰表达、身体与手臂手指力量的完美结合,都是手风琴演奏中不可跨越的能力培养。另外,风箱的运用也是手风琴演奏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演奏的音质优美与否,音量的大小,音乐的连贯与停顿等。歌曲的演唱技巧则需要培养学生气息自然下沉、清晰的吐字咬字、头腔口腔胸腔互相配合等能力,发出让中小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模仿的声音,不宜发出“美声腔”。尽管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涉及歌曲的难度不大,但是规范的弹唱技巧训练不容忽视。

(二)提高音乐素养,为提高弹唱表现力提供重要保障

1.听觉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它的音响稍纵即逝,要做到掌控音乐得心应手,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加强自身的直观反映。首先,体现在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上。近些年由于各个院校的扩招,致使音乐专业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乏有学生对自己音高和节奏的准确与否毫无反应,有些音符因为误碰或是识谱的错误已经弹奏错误,自己却浑然不觉,如果将这些错误带入中小学课堂中,后果又将如何?其次,听觉训练的培养体现在对音乐力度本身力度和弹唱力度的配合上。通过耳朵的听觉感官,弹唱者必须分配好旋律与伴奏的主次位置,弹与唱的主次位置,根据学习的需要适时调整。众所周知,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仍创作大量作品,完全依靠内在的听觉完成,因此手风琴弹唱作品应是耳、心的共同任务。

2.伴奏能力的培养

一首优秀的弹唱作品必须具备如下条件:首先,学会合理的和声配置,它直接决定了伴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I-IV-V-I的和声序进能解决一般的少儿歌曲的和声选择,但在色彩上过于单一、平稳,适时增加一些重属、副属和弦为增加音乐表现力锦上添花,高师教学中需加强和引导学生对于各种色彩和弦的运用。其次,织体的准确选择是把握音乐风格的重要环节。常用的织体有柱式、半分解与分解等几种形式,如在表现较为宽广、歌颂、庄重等音乐风格中,多使用柱式和弦,较活泼的歌曲可选择半分解式或无旋律伴奏织体。通过分析旋律,在歌曲的不同情绪部分相应变换织体。最后,加强歌曲的整体性把握。一首完整的歌曲伴奏必须有前奏、间奏、尾奏,为演唱者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烘托歌曲气氛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

3.提高音乐思维能力,为音乐表现力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音乐的想象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内心对音乐的共鸣。合理的音乐想象必须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吻合,是建立在对歌曲理解、掌握基础之上的,是源于自身的天赋和自我培养而达到的感受。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下几个途径:

(1)弹唱者自身需了解音乐表现手法。如遇到各种场景、事务的描绘时,通过自身演义某种角色,想象某些情景的画面展开,还可以通过了解某一作曲家在某一时期的生活经历进行挖掘。毋庸置疑,了解的音乐手法越多,想象力越丰富,音乐内涵越有深度。

(2)丰富相关理论和实践。思维必须源于生活,丰富的知识,扎实的理论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艺术来源于生活,既要丰富知识,又要积累各方面生活经验,才能为想象绽放希望之花,更易于理解作品。

三、建立科学的手风琴弹唱表现力的评价机制

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心理进行评价,学习过程是否够专注,及时总结各方面不足,为长期学习提供动力。就手风琴弹奏本身学习内容而言,不盲目弹奏大曲目,客观评价自身能力,选择难易适中,使个人的进步能持续发展,也不盲目自卑,害怕接受各种建议批评,长此以往,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将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交由更富经验的长者评价,明确学习方向。社会评价指通过业余考级、各种文艺比赛表演等形式的外部锻炼与考核,通过各种证书客观对待自己的学习结果,不因自己取得的成功沾沾自喜,更不能某一次的失败产生惧怕心理,自暴自弃。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弹唱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jyxm596。

注释:

浅析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 篇7

以对作品的全面体验为基础

声乐作品是声乐演唱的基础, 创作者有了情感体验之后便用合理的音乐形式创作出声乐作品, 再由演唱者利用自己的演唱技术和对作品的理解将其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演唱技巧只是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部分, 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与情感体验才是提高演唱效果的关键。

(1) 想要全面体验一部声乐作品, 就必须对其文本方面进行了解, 包括创作的年代、所有参与创作的人的基础信息、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以及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李维富心系国家, 在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创作出这首《走向复兴》, 并将自己对祖国的关怀深深写入歌曲当中, 例如“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古老的文明

换发新的光芒”“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如图1) , 这些词语不仅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同时还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为了配合李维富的这种情感, 印青特意以进行曲的形式为其谱写旋律, 来凸显歌曲的雄浑激昂。戴玉强和殷秀梅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就全面了解了它的创作背景、作词作曲人信息、创作的初衷和中心思想, 所以整首歌都用男女高音诠释, 并且字正腔圆, 将感情注满字里行间。

(2) 全面体验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试唱”。所谓试唱就是试探性地演唱声乐作品, 也就是通过自己娴熟的演唱技巧, 将之前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情感体验还原到作品当中, 来验证这样的理解与体验是否准确、到位;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发现有欠缺的地方就需要进行适当地完善和补充。这种对作品本体的亲身体验, 可以帮助演唱者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这样才能将歌曲中所隐含的情感真实地表现出来, 才能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才能获得丰厚的音乐表现力。如果仅仅是为了唱歌而歌唱, 便会失去声乐演唱的审美价值。因此, 演唱前所做得“试唱”工作对于提升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以扎实的演唱技术为前提

声乐不仅仅是门艺术, 也是门含金量极高的技术, 所以, 拥有扎实的演唱技术已经成为演唱者获得更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换言之, 如果没有过硬的演唱技术作支持, 演唱者就非常容易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那么, 要想在技术方面有所成就, 就必须练好基本功, 这样才能令演唱者时时刻刻都能保持良好并且稳定的状态。而事实上, 很多优秀的演唱家至今仍然没有中断过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就基本功而言最重要的便是“扎实”二字。目前, 由于很多客观原因的存在, 部分演唱者无法系统地学习演唱技巧, 致使他们对于一些原本非常重要的技巧仍然一知半解。就算这样的演唱者能够满足基本的演唱需要, 却无法保证演唱的效果和质量。所以, 无论演唱者的技术水平怎样, 都必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并将其夯实。另外, 在打基础的同时要学会学习与借鉴。我国的声乐唱法由于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唱法在风格和特色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分, 但在演唱技术上却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声乐艺术发展到今日, 已经足以说明不同唱法间的融汇与贯通是非常可行的, 而且是必须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证明, 演唱者只有通过合理的借鉴才能令自己的演唱效果推陈出新, 才能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所以,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等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融合, 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方法的合理性, 以便更好地将作品表现出来。科学并且大胆地尝试, 才能激发出演唱者的个人潜力, 才能为提高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丰富的舞台实践为保障

演唱者在舞台上通过大方并且技巧熟练的演唱, 以达到“生情并茂”的效果, 就是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表现形式。但在实际表演中, 很多演唱者并不具备上述素质和能力。这部分人在台下演唱时不但技术熟练, 而且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水平, 可是一站到舞台之上歌唱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严重的甚至无法正常完成表演, 更不用谈音乐表现力了。这就说明, 艺术实践对于演唱者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演唱者提升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保障。

首先, 演唱者应该学会鉴赏歌唱名家的舞台表演。观看名家的现场演出或视频资料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模仿歌唱名家对服饰的选择、上台时的姿态与仪表、演唱过程中的动作以及脸部的表情变化等, 都可以帮助演唱者提升自己的表现力。其次, 要尽可能多地争取舞台实践的机会。对于演唱者而言, 任何舞蹈实践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没有规模大小和品质高低之分, 只有不断地进行舞台锻炼, 才能更快更多地积累舞台经验。并且,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演唱者最好将自己的每次舞台实践录制成影像, 待演出结束后进行认真揣摩, 努力寻找自己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争取在下一次实践中有所进步。

以丰富的文化修养为支撑

声乐艺术属于文化的一种, 并与美术、历史、文学等多种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 出现在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就是音乐和文学相互融合的结晶。在那个时期, 有相当一部分音乐家都从浪漫主义诗歌中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并将它们谱写成了一首首艺术歌曲。浪漫主义文学是艺术歌曲诞生的前提。而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唱者而言, 只有拥有足够丰厚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的唱好一首歌曲。以钢琴家博聪先生为例, 其之所以能够在钢琴演奏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对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文化培养。在学琴伊始, 博聪的父亲就要求他认真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 “经史子集”全部都要烂熟于心。以至于当他弹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庄子;而演奏到肖邦的音乐作品时, 就会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或许, 这正是他演奏的不同之处。而事实上, 钢琴演奏与声乐演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有很多中国歌曲的歌词都是古典诗词, 例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而想要将这样的歌曲演唱得入情入景, 演唱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 并且还要对相应的古诗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如果不这样做, 就无法体会歌词大意, 不能领悟歌曲精神, 因为唱歌而唱歌, 自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所以, 演唱者必须全方面得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力求为演唱效果带来质的改变。

结束语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 只有充分表现出作品中的情感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是, 因为种种原因, 当代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缺失严重, 影响非常不好。所以, 声乐理论研究者、声乐演唱者和声乐教师都必须足够重视这个问题, 并且要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完善。本着这个目的, 本文展开了上述分析, 并希望以此为开端, 引起音乐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摘要:声乐是一门专注于情感的艺术, 每一个演唱者都将“声情并茂”作为其追求的目标。不过有时候, 即使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已经十分娴熟, 但仍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这些演唱者并不具备深刻且丰富的表现力。针对这样的现状, 笔者将充分结合实际, 分析如何才能提升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表现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迎芬:《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大舞台》2010年第3期。

[2]张辽艳:《浅谈“情之所至, 音之所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 《科技信息》2010年第2期。

[3]魏玉亭:《浅谈声乐艺术中音色的表现力》, 《黄河之声》2009年第7期。

二维动画中音乐的表现和作用 篇8

中国最初的动画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 那时虽然未有动画音乐的概念, 只有给动画配上的背景音乐。然而真正出现的时候也最基本的音乐, 根本没有体现出动画音乐的特征。在那个时候其实日本动画音乐也没有比中国早到哪去,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动画都是领先于日本的动画。但是中国人的思想已经决定了中国动画以及动画音乐的发展, 中国人的保守思想阻碍了中国动画发展的最好时期, 然而在这个时期日本却没有错过, 日本动画紧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动画却原地踏步没有任何前进的趋势。但是现在的中国动画已经改善许多了, 也慢慢跟上的时代的步伐, 有些动画甚至还有超越其他的国家。

二、二维动画中音乐的重要性

动画中音乐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一部好的动画片如果失去了音乐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就好比一个人在没有灵魂的状态下也就不能够称之为完整的人一样。假如在一部恐怖片中没有了音乐那就等于是在看无声电影, 也就不会使观众感到恐怖的气氛, 那也就无法称之为恐怖片了。好的动画音乐能够在动画片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够使得动画片更加发人深省, 让观众在动画音乐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一部好的动画片中一定会有好的音乐来衬托, 在开始结尾以及高潮部分都会用到不同的音乐来表现动画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特别是有些动画片运用了许多短暂而能体现出紧张感的音乐, 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到零点几秒音乐使得把整部动画片推向了高潮。从以上几点来看足以看出一部动画片中的音乐的重要性了。

三、音乐在二维动画中的具体表现

音乐对于动画来说可以很好的来渲染气氛, 能够恰当好处的来模仿节奏和情景的真实感, 并且在整部动画片的整体风格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与此同时, 音乐还可以推进观众跟动画片的距离, 能够使得观众更容易接受这部动画片。所以从某种水平上来说, 音乐对动画的作用是不能用其他东西来替换的, 音乐跟动画是相辅相成的, 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也就是说一部动画片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了其内在的生命力, 也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动画片。

在许多动画片中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对话, 在片中除了片子本身的人物塑造之外, 更多的其实是音乐跟音效来衬托的。在一个惊险的镜头下突然出现一个短暂的声音, 可以提高场景的真实感也可以使得观众突然受惊。另外, 音乐也有这表白感情的作用, 音乐也时常用于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内心活动, 思维感情等。观众可以根据音乐来揣摩人物的个性, 以及对反面正面人物的了解。有些动画片即时你不知道反派跟正派, 只要你听人物出场时候的音乐也能猜个大概, 这就是音乐在动画片中的魅力所在。动画音乐有时还会因特殊因素对画面产生影响, 因为有时会收到题材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动画片甚至电影有时并不是想表现题材的自身, 而是想在题材跟音乐之间产生一种联系。从而推进影片与观众的间隔。音乐能对人心里产生的一系列的变化那是不言而喻的, 这种情绪不会使观众产生太多的考虑, 甚至可以说是某种能力调动了人们的情绪, 所以可以达到与观众共识。所以说如果把音乐分离出去的话, 那么动画片就不会那么多姿多彩了, 就又会回到人类最早的无声电影中去了。

四、音乐在二维动画中的作用

一般的音乐的作用是来满足听音乐者的听觉上的满足, 一些短暂的音乐在这时候就会被人遗忘。但是如果音乐跟动画结合的话, 那体现出来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那些短暂的音乐也会因此发挥出它的作用。一旦音乐与动画结合, 那么音乐就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 这种规律体主要体现出音乐与画面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之中的。音乐在动画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抒情, 评论, 渲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氛围, 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刻画人物, 剧作功能, 声画组接连贯作用。

声音跟画面的结合更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变化, 反应生涯的庞杂性、多面性, 从而表白动画丰盛的外延。另一方面, 音乐的表现力很强, 从而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渲染各种气氛, 可以与画面结合产生声画结合的效果。自从音乐进入动画以后, 就不自主的已经成为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在突现出动画的感情、加强动画的戏剧性、渲染动画的气氛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 在溶入动画以后, 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

浅谈钢琴学习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篇9

听力主要是指音的音色和音质。音色就是声音的色彩, 音质是音色形成的, 而音质就决定着作品的意境。很多学生现在只停留在听见自己弹的音, 但是不会给音找毛病, 听不出来自己的音色。这样就无法诠释作品, 体现不出来作品的意境。学生弹奏时一定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 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和想象。努力分辨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

还有很多学生学琴的时候, 不是用耳朵听声音, 而是用眼睛在看声音:从接触钢琴作业开始, 不是从视唱练耳的角度去听, 而是直接用眼睛把乐谱和键盘对照起来, 完成作业弹奏, 根本就不用耳朵听自己弹出来的音高以及节奏是否正确。作业完成之后, 仍然用眼睛看着自己的手型是否正确, 指法是否顺当, 而没用耳朵去听自己弹出的音质是否共鸣宏大, 能传的透、穿的远, 纯净而不干枯;旋律是否优美, 是否符合音乐的要求。

弹错音也是学生常见病之一, 除了读谱不仔细以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听。有的学生在听过音响资料以后仍然听不出自己的错音, 那就是说明, 在这一方面的训练欠佳。在学习期间, 老师在纠正错音的同时, 不但要让学生认真读谱, 还要让学生将错音与正确的音相比较, 养成用耳朵分辨错音的能力。

钢琴演奏中没有听觉那是非常可怕的。耳朵的倾听实力为钢琴演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中介环节。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布局、设计与双手在键盘上操作之间, 是否能吻合, 演奏的实际效果如何进行改进;用力与指触与钢琴发出实际音响之间如何协调。弹奏钢琴要努力倾听每一个音, 在钢琴发音表现上力求达到极致。但若你没有用耳朵听, 没有一个概念要去表现出什么样的音乐感觉, 是不可能弹出优美的音乐的, 所以要耳、手指和音乐感觉自然配合, 一切好的声音都会随之而来。

总之, 音乐通过声音实现而实现的全部实际效果, 只有通过尤其是在向高、低两方扩展音域时, 向哪一端的扩展更为轻松、自然, 就确定其为哪个声部, 这样鉴定声部比较客观、科学。周小燕先生给歌唱家廖昌永的声部鉴定是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廖昌永中音浑厚抒情, 高音也比较轻松, 很像男高音, 最后周先生果断地将其定位为男中音, 使其嗓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廖昌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与周先生对他的声部鉴定是分不开的。如果鉴定为男高音, 廖昌永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第三、声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以下的业务素质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把声乐教育看成是一种神圣的职业, 决不允许任何人去玷污。因为他们的学生以后还要去教学生, 这个职业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音乐事业的发展。

二、严谨的治学作风。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声细节都不不能放过, 因为这是声乐教学要想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三、刻苦的敬业精神。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虚心向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学习。

四、诚恳的学习态度。要善于长期不断地总结, 积累教学经验, 虚心向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学习, 坚信见多识广。

耳朵的倾听来鉴别。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随时随地关心声音的质量, 努力改善音质, 那么他的音乐训练一定要顺利得多。

二、精心研读乐谱

精心研读乐谱, 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读谱, 研究和练习。乐谱是传达音乐的载体。正确地掌握所弹奏的乐谱是弹奏好一首作品的基础, 精心研读乐谱能使我们深入地理解音乐家特有的音乐语言, 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解释。乐谱实作曲家留给人类的公开信。当演奏者拿到了一份乐谱, 就开始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研究乐谱的第一步是仔细读谱, 看清谱号、调号、拍号、音符、指法、走法。看清谱号、调号、拍号、音符只是最基本的将乐谱弹奏出来。而正确弹奏指法是流畅弹奏乐曲, 表现音乐的基本保证。有的学生把音符时值看错, 这是由于太粗心所致。只要略为细心一些, 这些错误时可以避免的。其次是弹法记号, 比如跳音、连线、重音、顿音等等。这些符号对于音乐的分句、语气, 乃至风格关系很大。哪些音该连, 哪些音该断, 这不仅仅是乐谱的问题, 而是完全于音乐风格联系到一起的。

其次就是各种表情术语和演奏记号、尤其是后者, 容易在学习中被忽视, 从而导致对乐谱的速度。情绪以及弹奏方法的处理不当甚至完全错误, 后期修改时耗费很大的精力。有的学生能看到音符, 但是对表情标记“视而不见”, 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精心研读”就必须毫不遗漏地注意到乐谱上的任何一个标记。在欧美钢琴音乐发展史中, 不同时期作曲家给自己的作品所加上的表情记号是不同的, 比如巴赫几乎不再自己的手稿上表明任何标记和表情符号。几乎是一块白板。而莫扎特所有的音乐标记明显, 多于巴赫, 但是标记一般在p——f之间。贝多芬是所有作曲家中第一位详细注明表情记号的人。越是晚期作品越是详尽。各个时代的作曲家都是有差别的, 所以每位演奏者在接触乐谱就必须充分加以注意。

最后就是练习, 这个不用多说, 只有熟练了之后, 才能更好的掌握曲目风格, 从而表现作者的音乐感觉。练习需要有耐心, 因为练琴不但贯穿于从初学者到钢琴家的成长过程, 而是贯穿于一位钢琴家的艺术生涯。一旦长时间不练习, 手指机能、指触感觉、技术水平就会立刻退化, 直到“完全不会”弹琴为止。

三、理解作品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东西, 如果弹钢琴曲只是把音符弹得很好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 因为写曲的人并不是把谱子写出来光让人炫技的, 而是要表达一种情绪, 当你在知道这种情绪的时候, 你就可以在演奏时表现出情感, 把你自己融进音乐中, 去享受音

当然, 最难的声部鉴定还是戏剧女高音和高女中音, 戏剧男高音和高男中音。因为他们的中低声区都比较厚实, 都能唱高音。碰到这种情况必须冷静, 有耐心, 千万不可草率行事, 匆匆下结论, 否则就会把学生的艺术前途给毁了, 与法官判冤案没有分别。

总之, 声部的鉴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但笔者相信, 通过大家的努力, 声乐教师对声部鉴定的水平会越来越高, 被损害的嗓音会越来越少。

以上关于声部鉴定所说, 仅代表个人的观点, 如有不妥, 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3) 周小燕.声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P10 (2) 《怎样提高演唱水平》.华乐出版社, 2003.5

唐亚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助教, 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方向。

探索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郑好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210013)

当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此同时, 人们对音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就此, 本文拟就此话题也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音乐的参与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 让更多大学生在实践平台得到锻炼和培养, 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认为“音乐教育, 绝不是每周一节音乐课就够了, 而是要形成音乐教育的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1】现在很多高校都只是开设音乐选修课, 这样走是远远不够的, 要充分利用音乐的参与性, 使大学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只是只为少数的人所知。要使音乐在大学校园中形成浓郁的氛围, 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迎合, 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活动, 让大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 而不仅仅是当个旁观者。在大学校园里, 可以利用心理咨询中心的音乐理疗、校园广播、图书馆音乐聆听室、校园周末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音乐大师名人讲坛、大学生艺术团或大学生音乐艺术协会、音乐艺术沙龙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让更多大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营造一种和谐安详、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侧面、无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种心理上的全面理疗【2】。

如何利用音乐的参与功能, 发挥音乐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具体措施:第一, 组建各种大学音乐社团。在大学生中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或大学生音乐艺术协会, 下面可设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乐队、音乐舞蹈队、爵士乐队和民乐队等。这些团队每学期可演出2——4场, 那么平均每个周末大学生都可欣赏到各种音乐会。【3】第二, 高校应该定期开办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讲座。高校应该发挥专职音乐教师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组织高校专职音乐教师定期开办关于音乐知识和音乐欣赏的讲座, 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并

乐, 这时你就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接受一首新作品的时候, 首先就要让学生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性质是什么, 作曲家的风格又是怎么样的。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作曲家本人独特风格, 对于把握整个乐曲, 选择正确的弹奏法。音乐史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家对乐句、音色的感觉有如画家对线条, 色彩的感觉。

调性、曲式结构对于完整的演奏作品, 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极为重要。如果对乐曲的正确曲式一点判断都没有, 只是从头到尾不停地反复练习, 只是集中关心各部分的技巧, 就无法把握全区, 很容易弹得毫不生气。例如, 教学生弹奏一首小奏鸣曲或奏鸣曲时, 应让他了解奏鸣曲式的基本特点, 了解每个乐章的不同性质, 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划分以及主调与副调在调性上的变化等等。学生对曲式结构有了基本了解之后, 才能进一步表现音乐性质, 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增强音乐表现力。大小调也是有分别得, 大调明朗热情, 小调就是安静柔美的, 表现出这些音乐就会变得生动好听了。弹奏复调作品时, 研读乐谱就更为重要了。只有明确了主题、声部进行以及各声部之间的配合, 才能弹好复调作品。

总之, 读谱可以使演奏者获得他演奏中应当加以体现的一切内容。学生从谱中读到的东西越多, 学生内心的音乐就生动, 越丰富, 越充实, 他的演奏也就会越规范。

四、节奏与速度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 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必须准确, 这在不同时代, 不同国家, 不同派别的音乐中都是共同的。一首作品往往通过节奏来表现他的性质和风格, 如舞曲一般都是3拍子的。节奏需要用心体会、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乐曲的律动, 才能使乐曲更具有生命力。

速度是乐曲情绪的体现, 比如说活泼曲子就不宜弹的太慢, 而平静的曲子就不能采用很快的速度弹。有的学生盲目的模仿演且还要经常地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音乐教师和音乐家, 向全体学生普及经典音乐作品, 培养他们对高雅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从而发挥高雅音乐对调适心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还可以邀请一些大学生喜爱的流行乐团, 发挥通俗音乐贴近大学生心理需要方面的特有功能。第三, 鼓励大学生开办音乐沙龙, 并做好宣传工作,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沙龙是普及并发挥音乐调适功能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沙龙, 培养大学生关注音乐艺术的热情,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鉴别的能力, 而且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四, 利用双休日开展周末音乐会活动。高校可以邀请校外的乐队、歌手来“音乐广场”为学生演出, 这样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另外还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 只要他们有兴趣有意愿, 都可以到台上去表演, 从而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还可以促进校园音乐文化和社会音乐资源的有效互动, 各取所需, 共同发展。

另外, 校园音乐文化的顺利展开以及其心理调节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 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关, 更与教师的人格魅力相关【4】。由于每个学生在家庭背景、经历阅历、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所以, 他们在欣赏同一段音乐, 或面对同一事物, 或者处理同一问题的时候, 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因此, 开展校园音乐活动的时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本着尊重关心学生的原则, 从不同学生的不同需现状出发, 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应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反应, 对于个别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利用音乐的教学功能

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全的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的内部奏家的速度, 这就是一个误区, 其实, 我们听演奏家的录音时, 不是单纯的模仿, 重要是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处理和表现, 以进一步掌握音乐性质和风格。还有的学生, 初学钢琴的时候, 一遇到渐强就要渐快, 首先得知道一点, 渐强不等于渐快。

节奏不稳、速度统一是学生在演奏中常出的毛病。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 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感觉上的原因。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能够控制自己的节奏和速度, 不能随心所欲。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 再掌握好恰当的速度, 就能使作品表现的更加动人。

音乐节奏不可能想机器一样纹丝不变, 一首奏鸣曲、一个乐章内虽有一个基本速度, 但在欢快的时, 也许稍稍加快了一些。抒情的地方也许要稍微放慢一些, 但是基本速度不能改变, 从整体感觉上, 速度必须是统一的, 这样乐曲才能完整。

有的时候老师没有经过适当的工作经验, 就早早宣布一个学生是“没有音乐表现”, 说他无药可救这是不对的, 这样做违背了教育学, 是不符合上述培养音乐表现力的基本原则的, 音乐表现力是可以培养的。学习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表现音乐内容, 只有掌握了精湛的技术才能将音乐表现得更完美, 而只有从音乐的内容出发, 才能使技术训练有目的, 有方向。

参考文献

[1]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吴铁英, 孙明珠, 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厦门大学出版社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图书出版社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篇10

一、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不足的影响因素

(一) 教师外部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培养, 又由于钢琴学习难度适中且能修身养性, 所以现在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然而, 钢琴教师却严重不足, 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进而影响钢琴的教学质量。一些钢琴教师没有履行认真求实的工作职责, 在教学上敷衍对待, 对教学目标不明确, 没有严格按照教学任务目标、技术指导要求来授课, 对钢琴基础知识、拓展知识、技术难点缺乏认真、系统的教学, 导致学生对钢琴没有正确的认识, 进而影响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把握, 最终导致学生在演奏时缺少情感的传达, 音乐表现力不足。

(二) 学生本身因素的影响

钢琴音乐演奏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演奏心理, 而所谓的演奏心理就是演奏者在演奏时产生的一切心理活动, 包括演奏时对作品的记忆与想象, 对作品情感的表现与控制, 还有现场的应变能力等。但实际上, 学生本身的演奏心理素质并不高, 常常因为紧张怯场而影响整个演奏效果, 仪表及整体演奏动作缺乏自然与协调感, 触键动作僵硬而影响演奏的节奏, 进而影响到弹奏时的力度与速度, 使演奏的音色效果不佳。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提高的方法

(一) 认真研读乐谱

在演奏钢琴音乐时对乐谱的研读必不可少, 钢琴音乐通过乐谱的书面形式来表现, 研读乐谱我们从中能够了解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理想追求、音乐风格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进而提高学生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因此,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要树立学生认真研读钢琴乐谱的意识, 同时在教学时应对乐谱进行详细的讲解, 使学生掌握乐谱中的标示记号, 如大小调号、高低音谱号、节拍记号、升降记号等, 让学生在演奏前就注意这些标示记号的位置。此外, 在分析乐谱时要使学生注意乐曲的调性转换, 看清乐曲左上角关于乐曲性质、速度的标记, 看清段落中间相关性质 (表情、速度等) 的变化。因此, 学生在演奏新钢琴乐曲时应充分把握乐曲的大概框架, 熟悉乐谱的各种术语记号及乐谱的指法, 正确算出音符的时值, 准确划分乐曲的乐句, 进而掌握乐曲的音乐风格, 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 要充分理解、深刻领会音乐的内容

对于钢琴音乐背景内容的了解,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领会钢琴音乐的内涵, 进而提高学生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因此, 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应注重对钢琴作品的深入分析, 介绍作曲家创作时的动机意图、音乐内容的风土文化与地域特征, 让学生领会作曲家创作时的内心情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主旨。同时, 教师应充分运用联想与比喻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和启发对乐曲的理解, 领会作品的音乐内涵。学生在掌握这些的前提下, 再通过努力的练习就能使演奏的音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感染力及表现力。不同的钢琴乐曲会因为时间、作曲家的阅历、个性、情感等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养成阅读与钢琴音乐相关课外书籍 (如音乐史、相关作曲家传记等) 的习惯, 让学生多了解钢琴作曲家的人生历程与情感变化, 明白作曲家赋予钢琴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寓意。学生在演奏钢琴音乐时将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融入到演奏中, 传达出乐曲的信息与情感变化, 进而触动听者的心灵。

(三) 要多听, 去感受钢琴音乐

钢琴音乐是利用声音来实现传达的效果, 其音响表达转瞬即逝, 因此需要演奏者和听众充分利用听觉功能来鉴赏音乐演奏。由于钢琴音域广阔, 音响效果丰富多样, 这对演奏者的听觉能力、敏感能力有极高的要求, 然而许多学生仍缺乏敏锐的听觉能力, 在弹奏钢琴时没有树立用耳朵去聆听与感受的意识, 所以只是单纯要求准确的弹出音符, 对钢琴乐曲的韵律缺乏细心的聆听与感受, 导致演奏时音乐表现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 钢琴教师应训练学生的耳力, 培养学生听觉的审美与鉴赏力度, 让学生多听多感受钢琴音乐, 听出乐曲中的节奏、旋律、调性、和声, 识别出音乐的音质, 进而感受钢琴音乐的情感及变化。为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 教师可以在弹奏时有意把一些音符弹错、改变高低音的转换顺序等, 训练学生听觉的识别力度和反映能力, 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的感受钢琴音乐。

三、结语

由此可见, 对学生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认真研读钢琴乐谱, 深入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深入领会钢琴音乐的内容, 同时要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 引导学生多阅读与钢琴音乐相关的课外书籍, 使学生深入的领悟钢琴音乐。此外, 教师自身也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教学, 最终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

摘要:钢琴演奏是对钢琴音乐的表演, 是一门对听觉效果有极高要求的艺术,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 而且要求学生在演奏时使音乐富有生命力、感染力、表现力, 进而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触动听众的内。但是, 学生在实际的钢琴演奏中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 钢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严重不足, 进而影响整个的钢琴演奏效果。本文将深入分析影响学生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因素, 对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提出相关培养策略。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袁丹丹, 刘兆平.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69-70.

上一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下一篇:小词典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