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高中语文

2024-06-06

作业设计高中语文(精选十篇)

作业设计高中语文 篇1

一、虚实相济

语文作业设计中的虚实相济,就是把语文的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广泛的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课内外的书面作业。对语文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就语文的阅读而言,既可以是对课文的延伸性阅读,也可以是配合学校读书节的任务性阅读,还可以是为了考试实用的主题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就语文的活动而言,可以是朗诵、演讲,也可以是课本剧的表演,还可以是周末读书圆桌交流会。因此,非书面作业的“虚”,不是“无”,它是对“实”的补充、拓展、深化、升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非书面作业,应该在小学阶段要求的听、说、读之后,加上一个“行”字。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街道村庄,寻历史遗迹,访名人故居,探过往故事;利用节假日,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实”,指语文的书面作业,诸如字词句段的积累、语修逻文的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练习等,这些都需要且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书面作业来巩固、加强、提高。总之,高中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有形诸学生笔端的“实”的书面作业,也要有形诸学生口眼的“虚”的作业,虚实相济,方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二、情理交融

语文作业设计中的情理交融,就是要把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寄托的对学生关爱的情与需要学生学习、了解的道理交融起来。高中生智力发展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思维活跃,见解独立。僵化、死板的语文作业,不仅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之情,而且极易引起学生反感并对学生造成伤害。

情理交融中的“情”,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就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教师设计作业应层次分明有梯度,形式灵活有趣味。如学习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教师可设计作业为:1.走近王安石;2.积累重点实词十个;3.掌握重点虚词“其”;4.背诵第3、第4自然段;5.明确文章的主旨,学习作者的治学方法;6.联系《伤仲永》《读孟尝君传》《同学一首别子固》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随笔,谈谈成功的要素。作业要求:必做题第1、2、5题,选做题第3、4题,加分题第6题。作业说明:作业中的第1、2、5三题,一为常识,一为必记,一为浅易理解,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体现教师对程度较低的学生的关注。第3、4题,要求提高,一是文言虚词“其”在文中出现二十次,用法俱全,难以理解记忆;二是文言背诵,如果理解不好,记忆就会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可以选择完成。这样有梯度的设计,反映了教师对程度稍高学生的激励。第6题是综合练习,需要课外自学三篇文章,自主研读思考,满足了程度高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情理交融中的“理”,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明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果从更高层次、更长远的目标看,高中语文的人文性远远超过工具性。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是阅读经典名著,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出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诸子喻山水》中孔子说“智者乐,仁者寿”等,这些都是无比正确的吗?2.赵鑫珊在《爱因斯坦与艺术》中提出的: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一个爱因斯坦?莫泊桑《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说“什么都不要眼红”要眼红就“眼红读书”等,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第1题重在培养学生看问题要辩证,第2题重在引发学生关于文化、人生的思考。

三、承上启下

语文作业设计中的承上启下,就是要改变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的无序现象,实现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高中语文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中就应该变无序为有序,本着“语文能力与语文高考基本点”这样的序列来进行,把语文能力与语文高考的基本点融合到每一次的高中语文作业中去,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够承上启下,具体做法有二。

一是微调,以某一个作者或某一个时期的作品为线索,如鲁迅的作品,以初中的《藤野先生》勾连起高中的《药》《祝福》《阿Q正传》等,从中学习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让高一的《纪念刘和珍君》承接初中的《故乡》,开启“鲁迅关心青年”这一话题的讨论,辅以《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强化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又以叙议结合的方法连接起《白莽作<孩儿塔>序》和《拿来主义》,引出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结构层次安排的学习。经过这样的调整、设计,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就会从微观走向宏观,同时也辐射到对其他作家同类作品的学习中去。

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措施论文 篇2

1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作业形式单一

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于注重巩固学过的知识,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没有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延展性,导致高中语文作业形式较单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缺乏了解,使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不够具体,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作业设计重复

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量给学生布置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目前,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价值观的养成,造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难以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作业设计不具体

高中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作业设计;探究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纷纷关注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而作业改革却严重滞后。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语言技能训练,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它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改变作业内容设计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打破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让语文作业焕发生命活力。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1.缺少规划,设计随意。传统的高中作业设计缺少长远的规划,教师没有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学生实际出发,重单项忽视整体,重数量忽视质量,重知识忽视能力,学生接受的知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以致学生的习惯培养和思维训练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部分教师作业设计随意,将书后习题拿来应付,或直接将陈年旧题翻印,或从网上下载后不加修改直接使用,这些良莠不齐的练习甚至会出现题目繁琐冗长、错句漏字、答案错误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语文作业失去兴趣。

2.内容单一,注重记忆。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忽略了作业环节的设计,作业内容单调,以致学生操练记忆、机械模仿,主要表现在:一是多书面少口头作业。部分教师寄希望于通过书面作业的机械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忽视了诵读、辩论、表演、讨论等口头作业,使得本应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二是多课内少课外作业。部分教师利用课内作业强化所学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题的训练,忽视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关注,导致学生知识面窄,目光短浅。

3.形式单调,答案唯一。在“标准化试题”广受推崇的今天,标准答案成了部分教师的金科玉律,成为教师评价的唯一尺度。作业形式单调,答案唯一,学生丧失了阅读的自主性,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难以获得个人的独特体验。试想,在这种教条愚腐的教育模式的熏陶下,孩子的自主创新意识又从何谈起呢?

二、有效作业设计原则

1.实践性。吕叔湘先生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注重实践,避免机械的抄写,应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语言应用技能。教师应引领学生融入社会,关注热点,看神九与天宫对接,看伦敦奥运我运动健儿的英姿,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举办朗诵、辩论、演讲、主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具有善于沟通的能力。教师要引导自主阅读《论语》、《红楼梦》、《呐喊》、《子夜》、《巴黎圣母院》等经典名著,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要学做家务活,试着洗碗、炒菜、做饭,并用笔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和获得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拥抱自然,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神韵,陶冶美的情操。

2.多样性。语文学科在关注文化、结构、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作业设计的人文性,让学生在作业中受到心灵感悟、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四个版块既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因此作业设计要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所侧重又照顾整体的系统性原则。

3.层次性。传统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没有摆脱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题目固化刻板,缺少层次性和针对性,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尊重学生在兴趣、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作业,留有让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有效作业设计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业的设计应坚持教师命题和学生自拟相结合,包括日常作业、学期作业和学生自拟作业。

日常作业主要有摘抄整理、课外阅读、随想练笔等内容。摘抄整理包括整理写作背景、文章主旨、结构分析和写作特点,摘抄课文佳句佳段、社会热点、新闻事迹,并附上自己的分析点评。课外阅读由学生推荐,教师筛选,每周阅读现代文和文言文各一篇,抄写诗歌鉴赏一篇。高一年级文言文阅读以传记类为主,高二、高三要逐步增加论说类的比例。“记流水帐、说假话空话”是困扰师生已久的习作病,要改变学生“心拙口夯”的现状,教师要抓住学生阅读文本的契机,引导学生练笔。练笔主要包括仿写、改写、续写文章,写观后感、读后感,以及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学期作业包括阅读名著、撰写人物评传和参加课外活动。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人物的生平经历、作品成就、他人的研究评述,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文章主题。语文学科不是一门封闭的课程,教师要定期举办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主题辩论、期刊编排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文化生活,开阔视野,发挥特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分析自己的语文学习现状,找出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语文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除完成日常作业外,还有按计划、按步骤完成自拟作业,并定期对目标方案、实施态度、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调整和改进的措施。

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着力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全新的课程观、作业观,构建系统的、自主的”开放的作业体系,遵循“技能与实践、命题与自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篇4

一、巧设拓展性作业, 开拓延伸, 迁移应用

拓展性作业是指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借助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思想内涵、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和扩展迁移, 使学生跳出文本“围城”, 实现文本多元解读, 进而深化知识理解, 开拓知识视野,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发散性, 提升主动探索、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比如, 教学完朱自清《荷塘月色》之后, 笔者设计这样一个拓展性作业:阅读朱自清散文《绿》、《匆匆》等作品, 结合初中时学习过的 《春》、《背影》, 让学生探究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以及文化意蕴, 并写一写鉴赏心得体会, 在班级展开交流和讨论, 最后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结集成《朱自清散文品读》的集子。又如, 学习了《鸿门宴》后, 许多学生对项羽的评价往往停留在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等方面, 而这些评价显然过于片面。因此, 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请阅读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杜牧的《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咏项羽》、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评论等, 再结合《鸿门宴》, 或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 想一想:项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项羽才能更显客观、公正?这样通过拓展延伸, 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有效把握, 而且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二、巧设想象性作业, 激活思维, 培养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巧设想象性作业,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去发现、思考、分析、创造, 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 学习了 《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蜀道难》、《琵琶行》、《雨霖铃》等古诗词后, 教师可以巧设想象性作业, 让学生充当导演, 根据自己的理解, 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联想, 再造“意象蒙太奇”, 把诗句转换成“小电影”, 并配上相关台词, 从而再现画面情景, 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又如, 教学了曹禺的话剧《雷雨》后,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创编和表演类作业,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 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作业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巧设开放性作业, 多向思考, 自由发展

开放性作业答案不唯一, 不固定, 存在多种解法和解题途径。通常, 开放性越强的题目, 越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巧设开放性作业,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分析、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培养多向思维能力。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 让学生体验学习自豪感, 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譬如, 教学完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化身为建筑设计师, 动手绘制一张贾府建筑结构布局图, 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习了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课本中作者的写作手法, 抒写自己心目中《家乡的冬景》, 学会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表达自己对家乡、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作业评语 篇5

2、单说守望,守是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离开,望,是在空间上向远看,在时间上往长远远着想,向着远方或未来望去,守望包含由此及彼的意义。被守护的和被观望的对象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3、冬春的各种植物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即便是拟人化的,也只是一种希望,渴望,盼望。并没有守望的意义。因为各种植物是不能自动离开原来的地方的,用守望是不够贴切的。而人是可以而且可能离开自己看护的对象的。守望含有能离开而又不离开的意思,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望”。望的发出者必须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才能做到的。各种植物只能是被动地等待。

4、老师对待学生的是期望,学生是家长的希望,对自己的未来则是盼望,渴望成才,不能都用一个“守望”。

5、聚精会神的看某事某物,用凝望,对于远方的事物和任务用遥望,站在家乡遥望北京,是一种心理上的望,并不是用眼睛望,过分地希望就是奢望,到不到的希望,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6、学生都有成才的愿望,但是有些同学是非常渴望成才的,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成才愿望。希望是对自己或对别人提出的某种要求,自己和别人是知道的,而盼望,是自己的一种心愿,别人未必知道。望字前缀一个字构成一个词汇,就有了确定的意义,但是不同的词汇之间是有微妙的差别的。

7、由低向高处看是仰望,也表示人对人的一种尊敬的望,t望则是表示深远宽广地望,观望是态度未定的望,是给决策做准备的望。

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篇6

1.兴趣类作业。教学过程中,我十分留意高中学生的兴趣,观察到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流行电视剧上面,我便让女同学写《我看〈……〉》,男同学写《我喜爱的体育明星》。

2.节日类作业。找准学生对节日比较关注的切入点,进行相关作业布置。如“三·八”节让学生观看《最美孝心少年》,写一篇观后感;母亲节、父亲节则写《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等。这一类作业,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

3.写作性作业。在学完经典课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做摘抄、收集名人名言以及写读后感等。例如在《故都的秋》课文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以及收集相关的描写秋的诗词歌赋;在教学《赤壁赋》之后,可以让学生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随笔。

4.实践性作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参加学校《足迹》学生刊物的编辑以及书法比赛等活动;周末收看《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节目,使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积累了作文素材。

二、合理分段设计,注重能力提升

高考语文命题常注重对学生积累和整合能力的考查,鉴于此,语文作业可以分成两个层次:高一高二,在于培养兴趣以及积累知识;而高三在于复习备考以及训练技能。

(一)高一高二,做好积累、摘抄、随笔、练字和课前3分钟作业设计。

1.积累。主要是积累基础知识、基本技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分阶段积累知识,如成语以及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等。

2.摘抄。主要要求学生按两周一个主题分类摘抄名人名言、诗词、精美文段、名人故事、精美歌词等。搜集课文作者的轶闻趣事,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3.随笔。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学习生活、成长的人和事的随笔。

4.练字。近几年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已列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然而当前高中生的书写普遍较差。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天工整地抄写要背诵的课文,这样既加强了书写练习,同时也背诵了课文,收到了两全其美之效。

5.课前3分钟作业。教学中,有计划地设计好课前3分钟作业。高一让学生课前讲故事或说话;高二让学生分析一首诗;高三让学生背诵一段美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地与高考考点结合,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高三,精心设计统一与个性的作业

1.统一性作业。高三时,对高一高二的积累本、摘抄本、随笔本三个本子作总结归纳,吸收对高考有用的信息。

2.个性化作业。“一刀切”的作业形式会让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教学中,我让学生按照高考语文考点分类,统计自己的错题及考点得分情况,根据自己的知识漏洞做好自己的个性作业。

三、课后作业巧妙处理

1.融于课堂。高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大都紧扣课文内容,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对课后的相关习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然后充分了解清楚课本课后习题的具体编排特点以及作业的难易程度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而且,教师还应该在了解习题特点的前提下,参照题目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例如,关于课文内容分析方面的习题,可以将其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文分析期间作为思考分析题来处理。再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其课后习题往往会对文中的字、词以及特殊句式等进行训练,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课文教学中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压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探讨如何优化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 篇7

一、设计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优化方案

(一)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后作业

设计高中语文课后作业需要根据当日教师教学的内容而定,有针对性的制定高中语文课后作业,同时也是对当天教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重新记忆,把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达到消化知识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

比如像背诵《沁园春·雪》,这篇文章,你可以感受到哪一些意象,请一一列举,或者是“请回答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其表达的情感,在你所阅读的诗词中,是否有见过相似情感的诗”,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要传授的情感与意境,使学生、与教师、与作者的心意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也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学会与作者一样用诗词去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这就是教学的目的。

再比如,高中语文阅读性文章课后作业的设计,根据其特点,散文、杂文以及小说类的作业设计,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然后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写一篇小小的读后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让学生发挥了写作水平,其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将会随着课后作业的不断练习完成,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阅读文章课后作业中一件一举两得的设计。为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课后作业的检查,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后作业引起重视,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设计难易程度协调的课后作业

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有难以之分,学生一般都习惯于一些死板的东西,像填空题、选择题以及诗歌默写题,这些答案非常确定的知识题目,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只需要对既定的东西进行死记硬背即可做出,这对于记性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件,而对于一些不太肯定,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问题,像写作、中心思想的论述以及情感路线的回答,学生都无法掌控,对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难度系数比较大,学生一般都不爱做这样一些题目。

比如,像郁达夫写作的《故都的秋》一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著,其写作手法与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不一样,在这篇文章中隐含某种情感,作者一直在写景,其实,作者一直是想借景抒情,而这种情感只有学生在学习与感受之后,才能够体会,为此,教师在课后作业中,一般会提出让学生去寻找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暗线的作业题,这样的问题难度系数比较大,因为一个人的情感如果没有在文章中明显表达出来,从描写的景物中去揣测作者的情感,需要结合作者的个人背景以及写作背景,还有文章中所带给读者的情感,才能够进一步去分析作者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这样的作业练习题,可以分到课后作业难度系数大的一类,并且对于这样一类的题目,教师应该多加给予练习的机会,渐渐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够达到更深程度的教化。

(三)有拓展性的设计课后作业

在设计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时候,最需要的一种设计手段就是拓展学习,在大都数的练习册上的每一个章节或者每一个课的后面,都会有一两个拓展学习题,这些题目基本上是学生自由发挥,没有唯一的答案,但对于学生来说,既好答但却又麻烦,好答的原因是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管内容对错与否,都会有一定的分值,一位学生有观点有思想是教学的起步点,而麻烦的原因是学生总是不能完全答对,一般像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它需要分析的范围比较广,每一位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不同,他所能够回答到的点都会不同,并且有瑕疵,即使是教师也许也不能够完美的答对,那为何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呢?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学生一种能力的提高。

比如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诗词读起来郎朗上口,诗词中有情有景,这样的诗词一直得到好评,教师教学的时候也会有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再评一下他的另外一些作品《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与《再别康桥》的写作风格是如此的相似,学生可以试着从中总结出徐志摩的写词风格。而这样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对学生去评鉴一个人、一件事都有极大的好处,因为从其中学生会慢慢的培养出细腻的思想以及行事风格等等,这样的高中语文课后作业学习方式的设计,就会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总结: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得出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需要课后拓展以及把握好课后作业的难易比例,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精神层面,在设计内容上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重点集中性的学习,才能够让学生把握好教学的新内容,为此,在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中,需要重点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更加合理的设计课后作业方案。

摘要:高中语文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总结知识以及再一次提升自我能力的一次学习,同时课后作业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从何处看,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都是相当重要的,为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进行分析,进一步设计出最适合于高中语文课后作业教学方案,以便教师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朱庭春.高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4

高中语文校本作业多元化设计例谈 篇8

一、尊重学生差异,作业布置要注意层次性

在高中语文学习时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各自不同,此种差异由很多因素导致,比如说先天的智商、想象力等等,以及后天的兴趣爱好、努力程度等。因此,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充分对待,否则将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平衡发展。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布置难以程度不同的作业,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完成适应自身发展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具体来说也就是,可以将课后作业布置成下面三个层次:下层是基础性作业(练习);中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习题);上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复习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作业均能够有效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确保作业完成情况取得很好效果。

比如说:在苏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秋声赋》内容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作业,同时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首先是基础性作业,将下列语句翻译成汉语“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以及“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等等;其次可以增加作业难度,本章中“声”乃听觉形象,稍纵即逝,不好捕捉,然而欧阳修却写得真切,读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文中对秋声所作的正面描写,可分为哪三部?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会有所收获。

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作业布置要注意自主性

在构建主义理论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也就是指,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布置,需要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使作业布置更加合理。教师在布置几种作业类型之后,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此外,学生在作业的类型、内容以及数量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利。例如说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难度分为四个难度;作业形式分为口头汇报、书面完成;作业类型划分成理解型、再加工型以及探究型等;完成方式设置为小组合作以及个人独立完成两种。教师必须将每种作业布置设计的合理可行,之后才允许学生自由挑选。学生自身也需要准确定位自己,挑选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所以说,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处理,保证每一个层次具有一个对应的难度系数,在此难度系数下,学生可以选择各种类型作业。可以说丰富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有利于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总而提升作业完成质量。

三、合作完成,打破独立作业的常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提倡“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教育更加关注合作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制,因此还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创建出合作式的课外学习环境。通过作业的布置,也可以让学生继续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两三个人一组,共同来完成语文作业。一般情况下,综合实践类作业可以采取此种方式,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通过布置配合式的作业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比如: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正面描写人物的方式和语言运用技巧。此节内容充分描述了多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等。为了加深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表演的作业,学生在课后自行几个人组织,共同来完成教师的作业。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以此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作业布置,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布置作业,对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进行创新调整,从而激发学生作业完成欲望,以此来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代兴雅.立足高中课程资源凸显作业个性多元——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业优化设计例谈[J].吉林教育,2014(2).

作业设计高中语文 篇9

一、注重作业的分层性

新课程理念提出语文教学必须要面向全部学生,必须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力争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符合其特点的学习模式。长久以来,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基本上都是全班学生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来进行,忘却忽略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倘若让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完成没有差异的作业,必然导致成绩差的学生“消化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作业分层的措施,设计一些具有差异性、弹性的作业,不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层次的满足,并且还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目标。

进行分层次作业设计必须要注重作业难度与作业量。针对那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减少一些作业量,设计一些偏向于基础方面的作业,而针对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则应当适当增加作业的难度与数量。比如,在进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分别设计下面的作业:1. 勾画出代表罗密欧心情的句子,理解朗读一节,其究竟表达了当时罗密欧怎样的心情。(这题是全班学生都必须完成的)2. 1《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是否在赞美爱情的无私与伟大呢?2文章的结束部分,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以殉情告终,却换来积怨多年的两个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何要这样写结局呢?(学生选择完成)3.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过:“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具体能够展现哪些“悲剧美”?(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梯度作业的设计,循序渐进,给予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充足的选择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完成作业的喜悦。

二、注重摘抄积累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并且摘抄一些语句,该种作业方法实质上本来是一种宏观的设计,教师完全没有注重针对所学摘抄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指导与规定,导致学生的摘抄基本上都是应付了事,完全失去了摘抄的意义。所以,教师应当在微观层面上来规定学生的周记与摘抄作业,使得学生摘抄能够有具体的方向,真正实现积累的目标。

对于摘抄的规定,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依照自身的阅读兴趣、阅读程度、阅读范围以及阅读领域,来有所侧重的选择某些关键词或者人物来进行摘抄,比如从“向往”、“坚韧”、“理想”、“追求”、“执着”等积极的方面来进行积累,逐渐指导学生不断拓展自身阅读与选择的范畴,时间与内容方面则不做限制。

三、注重作业的合作性

维果斯基提出,真正能够促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合作的基础来开展的,学生在和比自身水平稍高的同学的交往过程中,能够将一些潜在的发展演变成实际的发展,最终能够创造巨大的发展潜力。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过于注重学生的接收性,过于重视认知与结果,忽略了体验与过程,导致学生的自主意识与主体地位完全被忽略,作业最终变成“标准答案”的灌输过程。注重作业的合作性,即让学生处在小组或者队伍中进行作业,通过互相交流沟通,协同合作,学生完全可以从自身的爱好着手,根据特定的目标任务设计,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队伍,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独立体验,又能够感受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使得作业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智力与感情。通过合作性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有效避免传统语文作业过于单一的不足。

四、注重作业的评价性

评价是作业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针对作业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我、展示自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作业实施系统、合理的评价,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倘若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答案的标准型,则会导致学生体验到失败,产生沮丧的想法。因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彻底抛弃传统的以书面考试和智力测试为主要评价途径的评价理念,综合应用灵活的评价模式,针对学生的发展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情景下开展,全方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全面的观察,掌握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并据此来进行教育方法与作业内容的设计,真正保障作业评价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高中语文 篇10

一、“苏教版”作业系统的设计缺陷

1. 课后作业利用率不高

通过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及名师访谈,我们惊讶地发现:“苏教版”课后作业利用率明显不高,广大教师和学生没有认真对待,重视不够。

有教师认为,语文教材作业的编排是为了服务于教材课文的,有助于强化和巩固课文内容,但有时不知道怎么去布置和利用,“挑着做”成了很多一线教师的惯性思维。另外,学习完每个专题或版块后,很少有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他们认为,苏教版“与过去教材情况差不多,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大致相仿”。

当下,学生做得最多的便是“其他语文作业本”,其次是鉴赏和随笔,还有预习和朗读以及老师自行设计的题目,包括试卷精题,接着才是“课本作业”。对于苏教版作业系统设计的满意度,近一半学生觉得“一般”,没有多大的兴趣。对于作业的三种呈现方式,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关注“活动体验”,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被教师以各种理由搪塞了,不是“没有时间组织”,就是“设计不好,难以操作”,抑或是“效果不好”。足见教师对这些作业设计的不重视,不会很好地引导和组织开展。对于课后作业,习惯上是在课堂上练,结合文本学习,当堂消化,使其很难发挥语文作业的主阵地的作用。

2. 自身设计和编排的不足

(1)重人文、轻基础,与考试要求有距离

“苏教版”作业系统很多题型的设置,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阅读品鉴中,提高读者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在文学修养提炼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些其实都是人文性和思想性的体现。在现代文阅读中,很少有基础训练题出现,更没有字词句的识记和积累。例如,针对必修一第四专题文言文《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编者在其课后作业上设置的是对“文本研习”方面的要求,没有文言现象的积累和考查,只是设计了3道问答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翻译和句式特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的积累。高考考点往往集中于文言文现象的考查,而且篇目来自课外,这对学生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苏教版作业系统的设计和编排在“感受·鉴赏”“思考·领悟”两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发现·创新”方面还不错,在“积累·整合”和“应用·拓展”两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尤其是前者,基础知识训练和积累、整合比较欠缺,那么后面的应用拓展以及发现和创新的开展就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苏教版”作业特别注重“阅读与鉴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比较多;而“表达与交流”与之相比较,就显得暗淡、逊色得多。虽然每个专题之后都有写作训练(必修四第四专题还有口语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文本后的写作话题,教师往往另辟蹊径,选取其他贴近生活的话题或题目让学生写。所以,作业中的“表达与交流”基本上是以随笔形式出现了。

(2)部分练习的设计不符合教学实际,学生很难入手

“活动体验”是苏教版必修教科书的作业呈现方式之一,在现实教学中开展得如何呢?通过调查,我们知道有41.05%的学生选择“没有时间,所以省略掉了”,28.10%的人说“老师不重视活动体验,所以没组织”;还有14.33%的同学觉得“活动不大符合实际,很难开展”。如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主题作业设计中,对于“活动体验”第3小题:“掌握一些读图方法,对理解图片内容……归纳读图要领。”这些题目很多同学就不会去做,一看而过,没有实际操作。

又如,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的“活动体验”第3题:“以养老为话题,小组合作,采访亲友,……与同学、家人交流。”这类题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会布置,学生也不会去动手实际操作。

或许在校本课程中会有学生去做,上演一出精彩的“课本剧表演”,但是语文教学课堂上很难会布置这样的作业。还有些题目设计的没有多大现实意义,学生看看并不会去做。比如,必修三中第一专题“祖国土”中:“请仔细品味,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音乐转换为文字的,并从肖邦的音乐作品中选择一些曲目进行欣赏,写下你的感想,与肖邦‘促膝谈心’。”这类作业难有实效。

(3)题型单一,无法体现作业分层性和学生差异性

“苏教版”课后作业设计基本上都是主观题,采用问答题的形式出现的。“积累与应用”栏目有一定的总结专题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围绕文本理解和课外拓展而展开的。题型设置比较单一,没有弹性和分层作业,无法体现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然而,高中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有的学生擅长阅读和分析,对文本解读能力强;有的同学文言文水平弱,只会字词句的解释,不会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比较分析、文段标点符号的划分等;有的同学表达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文学积淀和功底……教师怎样面对一个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层次和能力水平差异的问题,实施不同的作业分层呢?题型单一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兴趣。久而久之,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谈不上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了。

二、对“苏教版”作业系统的改进意见

对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后作业编排和设计的看法以及改进意见,许多教师明确提出,建议作业设计应更贴合教学实际,特别是操作性能更强,问题设计再细化一点。比如,课后作业更多的是帮助研读课文的练习,若能设计一些课外延伸或者课文和学生的现实实际相关联的问题,则更有意义。

1. 克服偏重人文性倾向,加强基础训练和积累应用

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这是“苏教版”的编排体例和指导思想,她创新了编排体例,以人文话题为主线贯穿必修一到必修五,打破了原来单元编排的惯例。“文本研习”重在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问题探究”重在强化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活动体验”侧重个性,要求抒发学生的独特想法和个体体验。答案的自由性、模糊性、开放性致使很多作业成了无关痛痒的摆设。这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和学生不够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教版必修一四大专题都是以人文话题编排的,其课后作业也是侧重人文思想性而轻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比如,针对第二专题第一版块“求学之道”,对于《劝学》和《师说》两篇文言文选文,其“问题探讨”第1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框架把握,还有文本本身的思想意义和现实借鉴。这两道题都是从问题形式入手来分析和探讨课文的主题。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不够科学,文言文讲究的就是文言现象的积累与应用,也包括人物的鉴赏和主题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不懂文言现象,课外文言文就更难解读。所谓的“学法课内,得法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笔者认为,文言文课后作业设计应该重点突出文言现象的积累和运用,侧重文学文化常识、实虚词、重点翻译、句式特点、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人物性格和主题分析等八大文言现象的练习,不单拘泥于问题的探究和启发。

2. 贴近生活实际,增强趣味性

必修四第四专题有一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其课后作业是“活动体验”形式的作业设计(题目暂略)。这些题型都是文本鉴赏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千字随笔,缺少文学积淀的同学只能“望文兴叹”,没兴趣的同学也只能作罢。所以,这类题目的设计往往让教师和学生无从下笔,因为难度和要求很高,导致这么精致的题目成了摆设,实在可惜。所以,贴近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是课后作业设计的一大出发点或者亮点。再如,必修四的第二专题“积累与应用”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道题的设计,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掉,没有时间去组织和观看影片,更不会布置学生去改编影视剧本,因为高考不考这些。

课后作业设计也如同选文一样,要讲究趣味性。要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育特征。当今社会网络和信息时代知识爆炸般层出不穷,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课外作业中增强趣味性,就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便会主动完成课外作业,而且是愉悦地完成,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增强了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做作业就成了学习的一件乐事,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 预设弹性机制,设计分层作业

(1)作业量分层

顾黄初提出:“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作业要有较高的质和较适当的量。”语文前辈大家都讲到作业量要适当。学生能力和水平有高低之分,那么作业量的设计也应该有差别和区分,不能笼统,一概而论,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关于实施弹性和分层,主要关注两类差异:一是关注程度差异;二是关注兴趣差异。邱老师指出,人文素养的提高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境界而定,学习能力的加强须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

(2)作业难度分层

顾黄初指出:“作业可以分为三大类: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有一线老师尝试过,将作业分两种———必做和选做(也允许学生自己寻找作业),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笔者认为,弹性和分层作业可用作业分量的轻重、作业次数的多少、批改形式、成绩反馈等形式来实施,也与班级学生数、教师的工作量紧密相关。比如,每一版块后都设置一些有代表性的基础类训练,中等难度的思考和理解分析题,以及需要合作探究的高难度题型,分别供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完成。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完成一些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字词句的摘抄和积累等。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黄甫全强调了作业的完成时间问题,他认为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时间限制,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进行及时指导。比如,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积累与应用”第2小题(题目略)。对于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要求1~2天完成,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给3天时间,而那些程度差的同学可以留一个星期时间来完成。最后统一点评。

对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布置长作业———一个月的、两个月的,甚至半年、一年的,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化学习。这也是一种关于作业完成时间分层的探索与实践。

4. 注重开放性和突显个体差异

根据新课改精神,开放性作业主要分为自主思考型作业、专题搜集型作业和想象型作业。这三类开放性作业,正是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合理、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新体系。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和教师对该套作业系统是否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几乎都选择了“一般”,这说明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和填补。“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即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当下,高中学生逆反心理和攀比心理很重,他们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非主流元素,追求时髦和时尚;有的学生沉湎于金庸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以及漫画书,还有的学生有早恋倾向。这些现象,都是当下高中生所存在的。语文教科书和作业系统应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并科学合理地设计练习和作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作业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突显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是关注程度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和学习习惯好,像积累性的基础性作业可以少布置一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有利于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有更多的时间可用拓宽加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关注兴趣差异。说是一门语文,其中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为此,学生的兴趣爱好肯定会有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就特别喜欢诗歌、小说的创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有时间做点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5. 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模式

(1)分层评价,关注发展

“分层评价,鼓励为先”意为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待不同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类型都给予评价,以发展为先。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关注其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看在眼里,会给予关注和理解支持。学生发现教师很关注自己的成果,并分享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储备,他们会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并会对自己寄予期待。

(2)亮点评价,多元激励

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体验。在对学生作业或表现进行评价时,要充分地看到学生的亮点和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点赞,让他们有一种学习的激励感和成就感。

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好,除了全班表扬和范读外,还要张贴和记载,甚至告知家长;有的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性高,或者有创新的点子,教师要当众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对于作业中的错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不足,进行师生互动性评价。

例如,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积累与应用”第3题和第5题,学生要完成这两道题目,势必要查找资料,走访探寻,“知人论世”地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主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光看最后作业写得如何,关键是要大力赞赏学生这种求学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还可以让学校和家长一起来评价学生的这次作业表现。

杭州市余杭区教研员、特级教师连晓老师认为,高中和初中、小学不同,将直面高考,所以任何单一评价方式都是不妥的,也就是说:既需要评语评价,也需要分数评价;既需要激励性评价,也需要甄别性评价;既需要展示性评价,也需要评判性评价;既需要过程性评价,也需要结论性评价……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待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过程,多次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热爱这门学科。

6. 以人为本,作业效率最大化

“以人为本”,从高中语文作业的角度讲,就是怎样通过作业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即“学生在校发展最大化,终身潜力发展最大化”。基于这一思想,作业设计应该顾及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涵盖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业设计要有一定可选性,可以分必做和选做两大类;作业设计还要有长作业的形式,以利于推进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过程性练习和备考练习还要有差别性。如此,不断地对教材的作业设计进行改善,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定会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成熟和科学,达到真正为语文教育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二、三、四、五)[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财经专业群下一篇:世界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