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治疗

2024-08-13

内镜治疗(精选十篇)

内镜治疗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无痛内镜下介入治疗患者80例, 男50例 (62.5%) , 女30例 (37.5%) , 男女之比1.7:1, 年龄16~72岁, 平均52.2岁。疾病类型:胃肠道息肉52例, 其中结肠息肉26例, 胃息肉20例, 食管息肉6例, 上消化道异物18例。异物种类:动物骨头11例, 钥匙1例, 金属物6例。其中异物位于食管5例, 位于胃7例, 位于十二指肠6例。胆总管结石2例, 胆道恶性肠梗阻1例, 食管重度静脉曲张7例。

方法: (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分析、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心电图等术前检查, 麻醉医师进行静脉麻醉。 (2) 术中操作过程:整个过程均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 根据患者体重给予芬太尼0.4μg/kg, 静脉注射, 异丙酚1.0~2.0 mg/kg[2], 静脉注射,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追加麻醉剂量。当患者进入浅睡眠状况, 呼吸平稳、睫毛反射消失, 术者可以开始操作, 避免咳呛和呃逆。胆结石、胆道恶性梗阻患者通过钳夹取出, 食管静脉重度曲张者, 自贲门往上依次套扎曲张静脉, 食管恶性狭窄者给予扩张, 并制作支架将食管支架装入, 放置于狭窄段。上消化道异物:根据异物的大小、形态等选择合适的器械取出。胃肠道息肉的治疗:根据息肉大小, 选择圈套器套扎或热活检钳电灼。术后酌情止血, 禁食24 h, 留观24~72 h。息肉较大者, 酌情给予抗生素, 胆道结石、胆道恶性梗阻术后要给予抗生素, 检测血常规。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52例胃肠道息肉均成功切除, 18例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17例, 1例患者插入消化道黏膜, 担心大出血而转外科手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均成功放入支架, 胆道恶性梗阻、胆结石均手术成功。

讨论

随着麻醉医学技术的发展, 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内镜检查术, 受到很多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好评, 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芬太尼是一种短效的阿片类麻醉镇痛药, 具有独特药代动力学特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可以很快与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3,4], 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半衰期短、清除快 (清除率是肝血流的数倍, 主要以肝外代谢为主) 、其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影响、长时间输注、无蓄、术后苏醒迅速等特点, 故瑞芬太尼合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苏醒快、患者离院早。麻醉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具有镇静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扩张外周血管, 并对心脏有轻微抑制作用。丙泊酚合并瑞芬太尼麻醉组的低氧血症发生率较芬太尼合并丙泊酚组显著增加, 提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合用加重对呼吸的抑制作用[5]。较高的低氧血症发生率可能与瑞芬太尼有关, 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等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对呼吸有轻微抑制作用, 尤其是静脉注射较快时呼吸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80例患者中, 52例胃肠道息肉均成功切除, 18例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17例, 1例患者插入消化道黏膜, 担心大出血而转外科手术治疗, 食管恶性狭窄均成功放置支架, 胆道恶性梗阻、胆结石均手术成功。

综上所述, 无痛内镜术介入治疗消化道息肉、上消化道异物、胆道恶性肠梗阻、食管重度静脉曲张等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内镜术在消化内镜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无痛内镜下介入治疗患者80例, 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2例胃肠道息肉均成功切除, 18例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17例, 1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均成功放入支架, 胆道恶性梗阻、胆结石均手术成功。结论:无痛内镜术介入治疗消化道息肉、上消化道异物、胆道恶性梗阻、食管重度静脉曲张等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无痛内镜,胃息肉,上消化道异物

参考文献

[1]anas A, Perez-Aisa MA, Feu F, et al.A nationwide study of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admission due to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events and those associated with nonstem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J].Am J Gastroenterol, 2005, 100 (8) :1685-1693.

[2]徐斌, 黄玉凯, 应克启.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62例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 :18.

[3]Gasparovic S, Rustemovic N, Opacic M, et al.Clinical analysis of propofol deep sedation for 1104 patients undergo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procedures:a three year prospective study[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327-330.

[4]Gallivan GJ, Eitnier CM.Vocal fold polyp in a professional brass/wind instrumentalist and singer[J].J Voice, 2006, 20 (1) :157-164.

子宫肌瘤的妇科内镜手术治疗研究 篇2

【摘 要】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妇科内镜手术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妇科行内镜手术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开展内镜手术治疗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手术治疗,无患者中转开腹治疗,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0,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妇科内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较为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状的发生几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妇科内镜手术 女性生殖器官 切除子宫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妇科内镜手术治疗方式逐渐在临床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文章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妇科行内镜手术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的内镜手术治疗方式下,子宫肌瘤患者的康复情况,现总结内容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妇科行内镜手术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在28岁到5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2.13)岁。

1.2 方法

通过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1.2.1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窄蒂者电切削瘤体,切断瘤蒂钳出,扭下肿瘤,附着位置宫壁剪平。内突壁间肌瘤先电切肌瘤突出位置,注射催产素,宫壁内部分瘤体挤入子宫腔内,切削,钳夹切净[1]。

1.2.2 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下处理处理圆韧带、附件、阔韧带后转入阴道手术,经阴道处理子宫骶主韧带及子宫动静脉,从阴道取出子宫并缝合阴道断端[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手术治疗,无患者中转开腹治疗,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0,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详见表1

表1 子宫肌瘤妇科内镜手术治疗结果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岁到50岁的妇女人群中,不同的肿瘤生长位置下,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3.1 子宫肌瘤的妇科内镜手术方式选择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和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e-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ies,LAVH)均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多与患者的肿瘤生长位置相关[3]。

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主要是借助腹腔镜,经腹腔将患者的子宫肌瘤进行切除,保留患者正常的子宫体[4]。腹腔镜手术下,手术视野更为清晰,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中缺乏手指直接触摸子宫的感觉,对于一些处于肌壁之间或者体积相对较小的子宫肌瘤难以被发现,所以在允许实施宫腔镜手术的前提下,应当首先选择宫腔镜手术治疗方式[5]。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主要是借助宫腔镜,经阴道进入患者的宫腔当中,切除患者宫腔中的粘膜下肌瘤。这种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子宫肌层所带来的伤害,患者术后也鲜少会发生盆腔粘连、子宫瘢痕等问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子宫肌瘤妇科内镜治疗方式。针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可以采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的手术方式,发挥宫腔镜和腹腔镜各自的优点,进而更好的保护患者子宫,避免由于手术而造成的子宫破裂等问题发生。

3.2 子宫肌瘤的妇科内镜手术时机选择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子宫肌瘤患者内镜治疗的效果也能够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于已经生育的妇女,年龄越大则越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是由于子宫肌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这也会为手术治疗工作带来更多的难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子宫肌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印发不孕的问题,针对于不孕的患者,不论子宫肌瘤的大小,均需要借助腹腔镜进行检查。在腹腔镜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盆腔病变的问题,则需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工作。

没有结婚的患者如果发现肌壁间或者浆膜下子宫肌瘤,而且肌瘤较小,则可以尽快妊娠,而不是急于进行手术。

3.3 子宫肌瘤的妇科内镜手术并发症处理

通常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后,患者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状,但是仍然存在着子宫穿孔、术后出血等不良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做好患者术前评估工作,明确患者各项手术指征。其次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流程细致开展手术治疗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一旦患者出血出血问题,可以使用宫缩素适当止血。

在本次子宫肌瘤的妇科内镜手术治疗研究中,6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手术治疗,无患者中转开腹治疗,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0,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结合临床治疗实践研究能够看出,妇科内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理想。

综所上述,妇科内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较为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状的发生几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子宫肌瘤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内镜治疗结肠息肉疗效观察 篇3

关键词 结肠息肉 高频电凝电切

资料与方法

2000年以来收治结肠息肉患者189例,男112例,女77例;年龄15~89岁,平均 46.3岁。结肠镜下所见:多发性息肉93例,单发性息肉96例;息肉部位:直肠75例,乙状结肠65例,降结肠20例,横结肠13例,升结肠6例,回盲部10例。302颗息肉中≤5mm122颗,6~10mm123颗,11~20mm42颗,>20mm15颗;息肉形态:有蒂息肉145颗,亚蒂50颗,广基息肉104颗,侧向发育型息肉3颗;病理检查结果:302颗息肉中,炎性54颗,增生性128颗,管状腺瘤104颗,混合性腺瘤10颗,绒毛状腺瘤6颗。

入选标准:①结肠息肉直径<30mm;②病理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平滑肌瘤、错构瘤、血管瘤、肉芽肿;③无凝血障碍;④无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⑤无心脏起搏器。

术前准备:①器械准备:Olympas CF-VL型电子结肠镜和DGD-300C-1型高频电凝电切器电圈套器、电凝器、活检钳。②患者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手术当日禁食,术前4小时口服硫酸镁200ml,糖盐水1000ml。

息肉摘除方法:采用电子结肠镜和高频电凝电切器进行治疗。先作病理检查,排除恶变息肉后,经肛门进镜至息肉所在部位,充分换气,然后根据息肉形状、大小及蒂的长短粗细,采取不同的摘除方法:广基小息肉(<5mm)可采用活检钳摘除;亚蒂息肉可用圈套器切除;细蒂息肉常用圈套器切除,一般仅用电凝电流即可切下或先电凝后电切,在收缩圈套时,忌用力过大过猛,否则极易勒断细蒂引起出血;长蒂大息肉用圈套器切除;广基分叶状息肉电切的方法是,能一次圈套成功者1次切下,否则按分叶的大小,分片切除,切除时电凝电切交替进行以防出血;侧向发育型息肉一般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及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至息肉根部隆起后用圈套器电切切除;多发息肉采取分期分批切除1次可切除5~6颗,1周后再行切除。如果有出血,则用电凝器止血,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止血剂1天,抗生素3~5天,防止切口出血和感染。患者卧床休息,流汁饮食3天,观察腹痛、大便、血压和脉搏情况。

对122颗5mm以下息肉,活检钳钳除31颗,高频电凝灼除91颗;钳除以肉眼观察息肉消失并与周围黏膜基本相平,电凝烧灼以息肉整体呈灰白色为准。123颗6~10mm息肉,用圈套摘除92颗,高频电热活检钳钳夹凝除31颗。对直径10~20mm所有息肉均采取高频电发生器及圈套器圈套电切切除,直径>20mm广基无蒂息肉及侧向发育型息肉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法黏膜剥离术,对息肉较大一次不能切除者,采取分片切除。

结 果

189例302枚息肉经治疗均获成功,有效率达100%。对直径<10mm 息肉及所有长蒂息肉,术中无严重出血、穿孔、烧伤、气体爆炸等并发症。27颗直径10~20mm亚蒂及广基息肉中,有4例息肉切后残端渗血,3例局部喷洒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后止血,1例用氩气刀止血成功。6例直径>20mm的亚蒂息肉用高频电圈套器套切时术中发生出血1例,出血原因为息肉蒂部短而粗,电凝不充分,电切过快,术中迅速吸除积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钛夹止血成功,1周后治愈出院。6例直径>20mm的广基无蒂息肉及侧向发育型息肉行黏膜剥离术,无并发症出现。

讨 论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或穿孔,国外报道出血率0.2%~0.3%,穿孔率0.5%~3.0%。笔者认为对直径<10mm的息肉及<20mm的有蒂息肉,内镜下息肉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直径>20mm特别是>30mm的亚蒂、广基息肉及侧向发育型息肉,内镜下切除有一定的并发症危险,出血、穿孔率可达10%,应谨慎从事。应充分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注意预防并发症:术前要排除出血疾患及心血管疾病。对于用甘露醇清肠法,术中应注入惰性气体,条件不允许时,应反复换气以防电灼时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电切息肉时,息肉要暴露充分,肠管要稳定,术前应用解痉药,必要时加用镇静药。掌握各种类型息肉电切方法,根据蒂的粗细调整好电凝、电切的电流功率。一般电凝指数宜低不宜高,电凝对组织损伤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穿孔。电切息肉后应仔细观察有无出血和灼伤,如残蒂有少许渗血,可用电凝器止血或局部喷洒药物止血,必要时用氩气刀及微波止血。若残蒂较长,可重新切除一段残蒂以止血。对侧向发育型息肉应以电切为主,少用凝固电流。术后注意有无腹痛及便血情况,一旦发现有出血、穿孔倾向,应积极治疗,必要时急诊肠镜,如内镜下止血无效可行手术治疗。

定期随访:腺瘤性息肉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及时切除并定期随访。笔者认为:将所有大肠息肉切除后6~12个月内结肠镜随访1次,以后可每3年结肠镜随访1次;对个别息肉切除不完全及老年病人、巨大无蒂息肉或多发息肉以及因肠道准备不佳而可能漏诊的病人,宜及时结肠镜随访。

总体来说,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创伤小,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患者容易接受且耐受性好,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对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智发朝,姜泊,刘思德,等.结肠平坦型病变放大内镜下黏膜染色后剥离切除与高频电灼的效果对比.中华医学杂志,2002,83(3):180-181.

2 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胰头癌的内镜治疗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 男22例, 女14例, 年龄59~81岁, 全部因黄疸入院, 7例不同程度的间断腹痛。病程11 d ~ 7个月。术前血清总胆红素79~171 μmol/L者12例, 171~867 μmol/L者24例。术前经超声、CT等诊断胰头癌致胆道梗阻, 肿块直径2.5 cm~6 cm之间。9例发现肝或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转移。11例血糖不稳定性升高。7例既往冠心病史, 3例合并房颤。1例合并肺纤维化。因肿瘤局部或其他原因拒绝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按常规ERCP准备, 禁食8 h以上并应用镇静、解痉剂。均在浅睡眠或清醒状态下进行, 均未应用麻醉剂。

1.2.2 器械准备

电子十二指肠镜, C 型臂X光机, 常规ERCP用导管、乳头切开刀, 导丝、引流管等。进口Teflon 8.5Fr塑料内支架、国产金属支架。

1.2.3 造影和放置支架

常规内镜检查, 胰、胆管插管后, 抽吸胆汁。缓慢注入造影剂。观察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测量梗阻段长度。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或插管困难者, 做奥狄氏括约肌小切开然后放置支架。ERBD15例, 放置8.5~10 Fr的塑料内支架, 远端于十二指肠腔。EMBE 21例。

1.2.4 术后处理

禁食、补液、抗炎, 置入金属支架者, 预防性应用善宁, 术后5~12 h查血淀粉酶, 对症处理。

2结果

2.1 本组术后效果满意。

术中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种支架均无移位、堵塞等情况。术后3~7 d 黄疸不同程度消退, 瘙痒症状全部缓解, 大便颜色全部恢复正常。EMBE者, 除2例患者总胆红素持续在75~10 μmol/L之间外, 其余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降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ERBD者大部分接近正常。

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为胰腺炎。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者13例, 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者4例, 合并腹痛等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症状者2例, 经2~4 d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未出现出血、穿孔、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2.2 随访结果

2.2.1 生存率

6个月生存32例;1年生存16例, 2年生存7例。2年以上者全部为EMBE。仅1例患者生存期超过3年, 已生存38个月。见表1。

2.2.2 EMBE效果优于ERBD, 且治疗费不高于ERBD。

本组ERBD 15例, 13例 (13/15=86%) 患者于31~120 d 支架堵塞而更换支架再治疗。患者反复发作寒战高热、一过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改变。2例 (2/13=15%) 患者再次更换支架过程中因胆道出血未能放置新支架而放弃治疗。7例 (7/15=47%) 患者更换2次以上。晚期患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 放弃更换支架。加之合并症, 最长者生存13个月, 3例于4个月内死亡。EMBE者21例, 5例于术后7~28个月支架失效, 占24% (5/21) 。4例内置金属支架, 1例内置塑料支架得到缓解。

一次治疗的住院日一般7±3 d, 最长21 d。EMBE组15±9 d。ERBD组24±19 d。EMBE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低于ERBD组, 血淀粉酶升高和胰腺炎发生率高于ERBD组。ERBD者间断发热、胆系感染等情况明显增高, 抗生素用量全部高于EMBE者。生活质量低于金属支架者。尽管塑料支架价格是金属支架的1/6~1/8, 是手术治疗费的1/3左右。由于反复治疗增加了生化等检验费和药费。7例更换支架2次以上者总花费均超过EMBE。

2.3 术前无淋巴结转移与可疑淋巴结转移者疗效及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术前发现肝或淋巴道转移或可疑转移者9例, EMBE 5例, 生存期4~14个月, 平均11个月。本组平均生存期12个月。1例患者EMBE术后8个月发现肝转移, 继续生存16个月, 目前一般状况良好。高于中位生存期。

3讨论

3.1 加强胰头癌治疗的规范化, 内镜下姑息性治疗占据重要的地位。

胰腺位于腹膜后, 位置深无包膜。肿瘤早期影像学难于发现。且超过90%的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局部进展期或已有远处转移[1]。胰头癌占胰腺癌的65%~75%[2], 易误诊, 误诊率45%~80%[3]。目前, 胰头癌早期的术前诊断, 主要靠CT、磁共振成像等完成。高质量的多期薄层螺旋CT扫描能提供临床医师所需的大部分信息, 但仍有10%~15%的肝转移或腹膜种植不能被CT或其他影像学手段发现[4]。手术切除时发现淋巴道转移高达90%[5];相当部分患者手术时发现与术前评估不全相符, 已经转移者远远高于术前诊断。故术前发现转移者和无转移者, 生存期未发现显著差异。与本文观点相符。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疑是目前胰头癌唯一可能的治愈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出现腹痛或黄疸就诊时, 已不适于手术完全切除。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根治切除的病例低于10%, 而在这部分可切除的病例中, 5年生存率仅在20%左右[1]。大部分患者生存期1年左右。而对于能够根治的患者, 虽然手术技巧在不断提高, 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 有报道 2002年前后为48.3%, 19.2%[6], 死亡率6.8%[7]。

所以, 姑息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内镜下胆道引流术治疗胰头癌, 相对手术胆肠吻合术在减黄效果、速度、生存时间上无差异, 且内镜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本组成功率95%左右, 文献报道恶性胆道梗阻96.5%[8]、89.15%[9]。本组1年、2年生存率44%、19%, 我国胰头癌根治性手术的中位生存期17.1个月, 5年生存率8.5%[5]。

内镜胆道引流术治疗胰头癌虽然存在着支架堵塞, 引流失效的问题, ERBD一般3~4个月、本组EMBE 23%。在黄疸复发方面略高于胆肠吻合组, 但是支架失效后内镜再处理相对容易得多, 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侵袭性等都远远低于手术胆肠吻合术。开腹胆肠吻合又需要麻醉、电解质丢失、机体免疫力受到破坏。相比之下, 放置支架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是姑息治疗胰头癌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3.2 两组疗效确切, 但从生活质量和治疗费用等综合分析EMBE相对ERBD具有显著优势。

塑料支架价格相对低廉, 患者容易接受, 但中长期效果差, 且存在着支架移位、胆泥淤积阻塞等弊端, 最短者31 d即失效, 同时因胆道再次梗阻出现的感染症状, 增加了住院日及生化检查、治疗和陪床等费用, 患者往往超过EMBE的费用。金属支架口径大, 定位准确, 由于其与胆管接触面积小, 且可被胆管上皮覆盖, 故可抵御细菌滋生附着, 保持持久的通畅。尽管由于返流或肿瘤内生长, 也会造成胆管梗阻, 但其处理相对简单的多。由于88.8%的患者生存期超过6个月, 故大部分患者EMBE治疗累计费用不高于ERBD。

肿瘤转移和进展不受支架种类的影响, 但受随访和后期治疗的影响。本组ERBD患者因支架堵塞更换频繁, 影响生活质量和这一技术的疗效。患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 放弃后期治疗, 仅20%接受随访。EMBE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支架通畅期长, 绝大部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随访率达69%。本组绝大部分局限于单纯缓解胆总管梗阻的治疗, 未治疗转移癌以及肝胆管梗阻, 且仅2例患者接受化疗。对晚期患者进行规范的区域化疗, 有望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关键词:胰头癌,胆道梗阻,ERBD,EMBE

参考文献

[1]赵玉沛, 陈革.胰腺外科的新进展.消化外科, 2006, 5 (2) :77-80.

[2]高海斌, 王成友, 陈斌, 等.影响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因素分析.肝胆外科杂志, 2006, 6 (14) :186-188.

[3]李兆申, 余志良, 周国中, 等.胰腺误诊原因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2, 27 (4) :304-306.

[4]邵永孚.胰腺癌的分期及其依据.临床外科杂志, 2005, 13 (4) :198-199.

[5]王肇炎.胰腺癌的诊治进展.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 18 (1) :69-71.

[6]孙备, 姜洪池, 陆朝阳, 等.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 (5) :511-514.

[7]姚辉华, 王文涛, 曾勇.胰头癌根治性切除73例分析.中国普通外科与临床杂志, 2005, 12 (1) :77-78.

[8]恭彪, 潘亚敏.胆道恶性梗阻的金属支架治疗.中国临床医学, 2005, 6 (12) :116-118.

内镜治疗 篇5

技术

近日,上海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付强教授团队顺利实施多例高难度颈椎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手术,通过一个毫米级的微小切口完成所有复杂手术操作。即刻有效解除患者的病痛,患者术后当天下地,第二天出院。微创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有望成为治疗颈椎病的新常态技术。

8月的一个上午一位来自安徽的中年女性患者朱某,来到付强教授的特需门诊。只见她捧着自己的右手,表情痛苦地走进诊室。1个月来她感到右上肢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并伴右上肢尺侧麻木、右手五指麻木,夜晚无法安睡。患者在外院曾行对症止痛、营养神经、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针灸理疗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外院拟给她做颈椎开放手术,但考虑到经济问题而放弃了。因实在痛苦难忍,遂于近日慕名找到长海医院脊柱外科付强教授,强烈要求行微创治疗。在门诊付强教授对患者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查体,结合患者颈椎MRI及CT检查,诊断为“颈椎病(C7/T1)”神经根明显受压。结合患者躯体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考虑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迫而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指征明确,需要尽早手术。对于此患者,病变位置较为“尴尬”,位于颈胸交界处,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要么前路颈7椎体次全切、C7/T1椎间盘切除,要么后路减压,均需要多节段融合固定才能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费用贵、对颈椎活动度有较大影响,且术后恢复慢。付强教授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和我院颈椎微创技术水平,认为可以满足患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有效地解决她的病痛,同时降低手术费用。此类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费用低廉等优点,目前国内仅有几家医院能够开展。

付强教授团队经充分准备后,为患者实施了经皮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术。手术过程流畅顺利仅用时40分钟。切口仅7mm,出血仅20ml,术中神经根、硬脊膜边缘、椎间盘和突出的髓核显露清晰,取出突出髓核,神经根得到彻底减压松解,皮肤切口仅1针缝线。术后患者立即感到右上肢疼痛完全消失,且颈部手术区无不适,活动自如。术后予以复查MRI提示神经压迫已完全解除。患者术后第一天已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就出院回家。患者及家属万分感谢付强教授在解决病痛的同时,为他们节省了大量的手术费用。由于不需要内固定,降低了手术材料费、住院费,减轻了病人负担。患者颈椎的活动没有任何改变,手术部位的伤口仅有几个毫米,几乎没有疼痛感。付强教授认为,术前仔细行体格检查,配合术前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和部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颈部解剖结构重要,邻近血管、肌群、骨、韧带、神经等组织相对复杂,故在内镜下处理颈部组织相对腰椎要复杂的多,这对手术者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颈部血管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故需术者有娴熟的镜下分离止血技术,才能安全充分的暴露神经根及硬膜囊;术中还需要使用镜下高速磨钻,速度高达每秒2万转,可以有效地磨除骨性结构,但对术者操作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微创”一词近几年已经变得越来越热,微创手术由于创伤小的优势,大大降低了病人的术后疼痛,缩短了恢复时间,显著减少了手术及住院费用,在外科许多领域已成为疾病治疗的常态。因颈部结构复杂,病灶紧邻颈髓,手术操作难度极大,风险也很高,严重者可发生高位截瘫。所以,颈椎手术即使是开放手术一直都是高风险手术,需要术者经历漫长的学习培训,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各类脊柱微创技术在腰椎的应用相对广泛,但在颈部应用很少的原因。2007年德国Ruettten教授首次报道了后路完全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微创的颈椎手术。仅仅通过一个毫米级的微小切口和管道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对设备、术者的操作技术水平的要求要高的多,这其中颈椎经皮内镜手术更是脊柱内镜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颈椎病已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疾病。它困扰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如办公室文案人员、打字员、编辑、作家、教师、会计、电脑工程师、医护人员、司机等。这些人因长期保持固定的姿势工作,易造成颈后肌群、韧带等组织劳损,或头颈常偏于一侧引起局部劳损,因此这些人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除此之外,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长时间玩麻将、玩手机、看电视,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易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导致颈后肌肉和韧带组织超负荷引起劳损。还有由于睡眠姿势不当者,易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关节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劳损,这类人群也特别容易患颈椎病。所以,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愈来愈多,加之老龄患者一般身体状况不佳,进行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其风险大为增加。而经皮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愈来愈多的患者欢迎。今后,这一革命性微创手术的应用对于治疗颈椎病意义重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内镜微创技术将在脊柱退变疾病治疗中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付强教授脊柱微创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各类微创手术,手术量一直名列前茅。在成熟开展大量腰椎间经皮内镜微创手术的基础上,不懈地探索,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微创经皮内镜手术技术,终于成功开展了高难度经皮脊柱内镜下颈椎手术。随着这一新技术的日益完善,颈椎经皮内镜微创手术将会成为颈椎病治疗的新常态技术,这将为广大颈椎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手术图解

术中医生采用一个直径7mm的工作套管直接到达颈椎椎板和小关节内缘,然后置入内窥镜,在可视显屏辅助下磨开一个小骨窗,显露神经根、硬脊膜边缘、椎间盘和突出的髓核,然后摘除突出的髓核,减压松解神经根。较之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技术具有切口小、非融合、保留椎间盘、颈椎活动度不受影响、费用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康复快、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第2天可出院。德国Ruettten教授报道的病例优良率达到96.6%。不过,由于该手术区域存在颈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结构,且有椎板和关节突等骨性遮挡,手术操作空间狭小,采用内镜操作难度极大,因此需要术者有着精准的解剖结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展望

近十年来,脊柱微创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临床随访结果令人振奋,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如何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如何降低微创技术的学习曲线以利于微创手术的普及等。虽然微创手术创伤较小,但并不代表手术的风险更小,相反外科医生承担了更大的手术难度和风险。因此微创脊柱外科医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开放手术技能和临床经验,严格掌握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内镜下操作经验。伴随新的器械和先进影像设备、高精尖机器人系统的不断发展,有望推动一场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新的革命。

脊柱微创专家付强教授简介

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护理 篇6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肠息肉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7例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正确的病情观察、休息指导、饮食护理。结论:采取规范的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及正确的饮食、休息指导,可避免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结肠息肉;结肠镜;护理

结肠息肉是指肠腔内的任何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常见的结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在临床上无特殊表征,伴随出现的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也会因程度轻而被忽视。在就诊的患者中多为便血和黏液血便为突出症状,也容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结肠息肉如果不及时诊治容易导致结肠癌的发生。随着结肠镜的发展和普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和临床护理297例,所有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相关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进行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297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15例,多发163例,患者年龄23至90岁。

1.2 方法 在内窥镜下进行结肠息肉摘除术,手术方法:氩气刀、高频电凝、EMR或ESD。全部病例均按内镜检查前常规准备。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型、凝血象、乙型肝炎5项等检查,行内镜检查,仔细观察息肉全貌,较小息肉用氩气刀灼烧。息肉较大或扁平样息肉均用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用高频圈套电凝切除息肉,或电刀粘膜切除,或粘膜剥离。并以钛夹将切口夹闭止血。术后禁食6h后改流质饮食,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及出血,腹部阳性体征。并予以静脉应用针对阴性杆菌、止血对症处理。

2.护理

2.1 肠道清洁准备 于术前1d进食少渣饮食,晚餐后8~9时服蓖麻油40ml,手术当日禁食早餐。早上6时左右口服硫酸镁200g,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大便呈清水样后可行内镜下治疗。也可用聚乙二醇于术前4个半小时开始服用。禁用甘露醇清肠法,以免引起爆炸[1]

2.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关于结肠息肉以及结肠息肉手术的一些知识或常识,并对手术治疗的优点、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讲解,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

2.3 术前准备和器械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等检查,去除患者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采用olympus型号为CIF-Q260JI或CF-2401的电子结肠镜、电极板、高频电刀装置、圈套器、热活检钳、粘膜下注射针、氩气刀、铗夹、必要抢救药品。仔细检查各种器械、物品以及高频电刀、氩气刀装置各参数设置是否正常。

2.4 术中护理 指导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曲于胸前,将电极板片贴于患者的上侧臀部或大、小腿部位。进镜后先行全结肠检查,找到病灶,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有蒂、无蒂等采用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法。在操作中协助治疗,活检,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了解有无腹痛、腹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采用电切、EMR、ESD等方法时,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穿孔等情况。

2.5 术后护理

2.5.1 術后观察 标本固定送检;术后患者卧床休息,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腹痛、便血;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2.5.2 术后饮食 根据手术的方式采用不禁食或禁食24。根据病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逐渐转至正常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便结燥或食用粗纤维食物而使创面结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术后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剂等药品。

2.5.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观察有无便血、腹痛及发热等症状。避免进食生硬、辛辣、粗纤维等食物。术后2 周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注意卧床休息[2],以免腹压增高引起迟发性出血。定期随访结肠镜。

3.结论经过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本组患者没有发生穿孔、气体爆炸、术中呼吸停止等状况,均痊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内窥镜下行结肠道息肉摘除术并采用临床护理,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富星.下消化道内镜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84.

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探析 篇7

1 胆源性胰腺炎

尽管胆源性胰腺炎确切发病机制还有待探讨, 但近十年来众多研究已对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介入治疗达成共识。急诊ERCP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取石可清除胆道结石, 恢复胆流, 减少胆汁胰管反流, 从而使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病情减少复发, 疗效优于传统常规治疗, 成功率也可达90%以上。

2 特发性胰腺炎

2.1 胆系微结石是胰腺炎发生的重要潜在诱因之一, 在经选择特发性胰腺炎患者2/3胆汁分析存在胆固醇水合物结晶与胆红素钙颗粒。

Lee等发现, 经常规检查后分类为特发性胰腺的31例患者中74%存在胆系微结石, 经EST或腹腔下胆囊切除后随访, 治疗组急性胰腺炎复发 (10%) , 较对照组 (73%) 明显减少。

2.2 胰腺分裂及副乳头结构与功能异常可严重影响胰管引流, 导致

副胰管内压升高而诱发胰腺炎发生, 副胰管括约肌气囊扩张或针型电刀副乳头切工可有效改善背侧胰管引流, 经副乳头背侧脂管内支架引流与标准括约肌切开同样也适用于胰腺分裂的治疗, 副胰管内支架引流可明显减少胰腺炎复发

3 胰管破裂

胰管破裂内镜介入治疗取决于破裂后形成内瘘抑或外瘘以及是否合并远端胰管阻塞。Kozarek等经主乳头胰管内支架治疗9例胰内皮瘘, 6例置入短支架, 另3例合并胰管狭窄者采用长支架越过瘘口引流。治疗后8例瘘管愈合, 其中5例瘘管于术后48h闭合。并发症包括假性囊肿感染与支架移位各1例, 均予以更换支架处理。

4 胰腺分裂

4.1 副乳头扩张可采用扩张导管与扩张气囊, 直径分别为5~10Fr与

4~5mm, 由于气囊扩张可能导致副乳头组织破裂诱发重症胰腺炎, 因此目前多主张应用扩张导管, 而较少采用气囊扩张技术。

4.2 对仅有发作性腹痛或每年胰腺炎发作仅1~2次的胰腺分裂患者, 短期1~2个月经主乳头内支架引流无助于病情改善。

Lans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副乳头长期内支架引流与常规方法治疗胰腺分裂合并复发性胰腺炎患者, 内支架 (5~7Fr, 3~7mm伴多个侧孔) 插入副胰管后每3~4个月更换1次, 共留置1年, 支架组胰腺炎发作次数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90%患者经内支架引流后腹痛减轻, 而对照组仅为11%, 取出支架后症状平均缓解24个月。

5 胰管狭窄

5.1 主胰管括约肌切开 (EPS) 一般用于内支架或其他介入术前, 但当狭窄仅局限于乳头部时也可作为独立治疗手段。

切开方向应选择1~2点钟位置, 切开长度5~19mm, 狭窄近端胰管显著扩张时允许较大切开。EPS危险性高于胆道括约肌切开, 早期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与穿孔, 其术后胰腺炎与胆管炎发生率为6%, 术后再狭窄为14%, 小切口 (<1cm) 易发生术后狭窄, 而>1cm切口则可能减少再狭窄发生。5.2单纯胰管扩张治疗很少缓解主胰管狭窄, 因而多用于内支架引流术前, 扩张胰管可经导丝探条扩张6~10Fr或气囊扩张4~6mm, 两种方法均较少有相关并发症发生。对因胰管高度狭窄扩张困难或失败者, Binmoeller等采用7Fr soehendra支架回收器 (Wilson-cook medical, Winston-salem NC) 成功扩张21例, 19例扩张后置入胰管内支架, 另2例因扩张后引流通畅而不需要进一步内支架引流, 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该回收器前端呈线状, 可经导丝旋转通过胰管狭窄中央用于扩张治疗。

6 胰腺假性囊肿

6.1 对胰腺假性囊肿合并主胰管完全阻塞患者, 经腔内穿刺引流囊中是内镜介入唯一可行途径。

EUS可经胃或十二指肠腔壁清晰显示囊肿周围血管与囊肿直径并准确定位。

在具有2.4mm活检孔的新型线扫描EUS引导下, 应用针型乳头切开刀经十二指肠切开囊壁, 4mm气囊扩张后放置7Fr猪尾型支架引流, 6周后囊肿消失, 支架6个月后取出, 随访12个月, 无腹痛复发。EUS引导下穿刺引流假性囊肿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引流成功率, 而且较这内镜下直接穿刺定位可获取更多诊断信息, 甚至可以改变治疗方法的选择。胰腺假性囊肿经腔内单支架引流可因囊液含组织碎屑阻塞支架而致引流失败, 而多支架放置 (最多4个) 则可显著改善引流效果。对支架经腔内引流4~6周后囊胩仍不消退的患者, 可经内镜重新扩张后更换支架, 但如3次治疗仍不成功则应建议外科手术引流。6.2与主胰管交通的小囊中可选择经主乳头内支架引流。为避免EPS引起胆道暂时性阻塞、利于插管至主胰管末端, EPS前可先行胆道括经肌切开。脂管括约肌切开后多选择7Fr或8.5Fr支架, 待支架置入4~6周囊肿消退后即可取出。假性囊肿合并胰管狭窄、结石者支架取出后囊肿仍可复发, 而经EUS腔内引流联合主胰管内支架引流则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减少复发。经EUS腔内支架引流可引起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而经主乳头胰管内支架引流虽可减少出血发生, 但可增加假性囊肿感染机会, 特别是囊液含组织碎屑时更易发生。

7 结语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325例, 男203例, 女122例, 年龄<20岁3例, 30岁~80岁32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大便次数增多、便血史为主, 多数在门诊结肠镜检查时发现, 其中腺瘤性息肉161例, 增生性息肉133例, 炎性息肉28例, 幼年型3例。

2 术前准备

2.1 器械准备

采用OLympus-CIF260电子结肠镜及德国ERBEICC-80高频电凝电切仪, 热活检钳, 圈套器。首先检查内镜, 吸引、送气送水是否正常, 每次使用时检查热活检钳开关是否正常, 圈套器钢丝收缩是否正常, 把手收缩时钢丝圈是否正常打开, 检查高频电刀电流是否形成, 根据息肉大小调节好电凝电切功率, 把脚踏开关放在醒目位置。

2.2 常规准备

化验血常规, 凝血四项, 肝功, 传染病四项, 乙肝五项, 血型, 血小板, 心电图。询问病史, 有无安装心脏起搏器, 有无药物过敏史;询问用药史, 是否服用抗凝药, 明确有无禁忌证, 备好急救药及止血药。

2.3 肠道准备

术前3 d进无渣饮食, 禁食豆、奶制品等易引起肠胀气的食品, 禁食带籽瓜果及黑色红色蔬菜, 大便干燥者提前3 d口服果导片通便, 检查当天晨起进流食。检查前4 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和爽) 并告知其作用与应用目的, 将69.56 g和爽2包溶于2 L温水中, 充分溶解后, 在30 min内饮完1 L, 另1 L在1.5 h之内饮完, 不宜服药太快, 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服药后要下地活动, 促进胃肠道蠕动以利排便, 直至排出大便呈清水样, 方可检查。肠道准备不可用甘露醇, 因其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易燃气体, 如达到可燃浓度, 进行高频电切手术时有可能引起爆炸。

2.4 患者准备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与其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心理, 告知高频电为300~1 000 Hz电流, 只有热效应, 而无神经效应, 不会引起肌肉收缩、心室纤颤或致死。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心理, 对于多发息肉或直径较大不能一次根除者要讲解需多次治疗的必要性, 并告知并发症及早期切除息肉的必要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告知患者取下金属饰品, 并测量血压脉搏, 女性患者在经期不宜做此手术。术前30 min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肌注 (注意青光眼患者禁用) , 减轻肠管蠕动以便于内镜检查;地西泮注射液10 mg肌注, 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便于患者配合。

3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 嘱患者去除随身金属物品及饰物, 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不可随意改变体位及接触金属物品。将电极片粘贴于患者小腿后侧正常皮肤, 检查电极片并注意保持接触良好。协助医生插入肠镜达到息肉部位, 充分暴露视野, 调节镜身使息肉充分暴露便于操作, 根据息肉大小及类型选择电凝、电切方法:对于宽基底及直径<0.5 cm~1 cm的息肉采用热活检钳直接电灼法, 或用活检钳夹提起息肉呈“天幕状”, 电切后留在钳中的息肉组织由于温度不高而保持完好, 可送病检[1];对于带蒂或窄基底息肉可用圈套器电切法, 术中特别注意要圈套器要距离镜面2.0 cm以上, 将圈套器置于息肉蒂根部2 mm~5 mm, 粗蒂者5 mm~10 mm处[2], 提起息肉以免漏电烧伤正常肠管壁造成术后穿孔。圈套器放置合适后渐收紧, 观察息肉颜色发暗变紫后再通电, 通电时护士要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患者表情痛苦或诉说疼痛, 应立即停止通电, 以防伤及消化管基层引起穿孔。圈套器不宜太松或太紧, 太松圈套器会烧伤临近组织, 通电前圈套器一次收得太紧会对息肉造成物理切割, 容易损伤息肉血管而导致出血。对于大的宽基底的息肉, 可以用多次电灼或圈套的方法切除, 切忌一次切除太大而贪多, 否则会造成出血或穿孔的后果。术毕吸尽肠腔内积气。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如有精神紧张患者, 应与患者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以减轻因过度紧张引起的肠易激症状, 保证内镜进入的畅通及肠腔术野的暴露。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告知患者不可剧烈活动,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有无出血症状;检查患者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对于较小息肉切除后患者, 术后观察30 min, 无明显不适可回家休息。暂禁饮食12 h, 3 d内可进食易消化流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对于较大息肉术后患者, 住院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及术后有出血患者禁饮食3 d, 无继续出血, 之后可进流质饮食, 继而给予清淡易消化软食。留给患者医院电话, 以便患者有不适随时联系及注意术后随访。

4.2 对于较大息肉, 出血量多, 出血快, 应在内镜下插管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蛇毒血凝酶或电灼止血, 术后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 测量3次正常后改为每4 h测1次, 3 d正常后转常规测量。另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排除肠管穿孔, 如有以上症状, 而且透视膈下可见游离气体, 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 给予补液, 禁饮食, 持续胃肠减压, 备皮,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注意电切深达肠管平滑肌肌层以下时也有腹部压痛, 轻微反跳痛, 但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 应加以区分。仅给予观察, 禁饮食, 补液, 预防感染治疗, 数日后可自愈。

5 小结

本组325例患者仅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 对症及卧床休息后, 观察3 d无继续出血后离院, 其余患者顺利康复离院。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治疗手段及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 成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大量的医疗实践证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成功与熟练的操作、术中医护人员默契的配合及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方法 325例肠息肉在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结果325例患者仅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 对症及卧床休息后, 观察3 d无继续出血后离院, 其余患者顺利康复离院。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成功与熟练的操作、术中医护人员默契的配合及围术期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电凝电切,护理

参考文献

[1]龚均, 董蕾, 王进海.实用胃镜学[M].第2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168.

鼻内镜止血术治疗鼻出血 篇9

鼻内镜下诊治鼻出血则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止血迅速、患者痛苦小的特点。可采用局麻 (半坐位) 或全麻气管插管。鼻内镜下吸净鼻腔内血凝块, 置入浸有1%地卡因和1‰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片 (湿而不滴) , 表面麻醉鼻腔3次, 重点收敛麻醉筛前动脉, 蝶腭动脉, 筛后动脉, 由外而内取出棉片。易出血部位由多到少依次为利特尔区、鼻中隔偏曲处、下甲后端吴氏静脉丛、筛前动脉、嗅裂区, 鼻中隔中后端。单纯鼻甲出血较少见, 多为盲目前鼻孔填塞时枪状镊擦伤或血管瘤 (较少见, 如为血管瘤, 应明确范围, 充分讨论后再行手术, 介入或其他治疗) 。对于已行鼻腔填塞者, 由外而内边抽填塞物边收敛麻醉, 出血处先用棉片压迫麻醉止血, 直至原鼻腔填塞物完全抽出为止。鼻内镜下若出血停止, 可查找鼻黏膜明显充血糜烂处, 或呈乳头样、粟粒样等不同形态的黏膜凸起, 以吸引头轻触之, 或棉片轻轻擦拭, 若出血, 可确定出血部位。按由前向后, 由下而上顺序查找, 避免遗漏。对于活动性出血者, 边吸引边按血流方向查找出血点。找到出血点时用双极电凝夹持止血, 对搏动性出血较剧者, 将棉片压至出血部位, 边暴露边凝固, 彻底止血后, 根据出血面积及出血点多少等可不填塞, 或填塞胶原蛋白海绵、止血纱布等可吸收止血材料。双极电凝难以触及出血部位时可用扁桃体麻醉针滴入福爱乐胶止血。严重出血或合并其他病情出血难以短时间控制者可考虑膨胀海绵压迫填塞 (鼻内镜下微填塞位置明确, 损伤小, 效果好) 。鼻中隔偏曲导致出血者, 如鼻中隔黏膜良好, 应当矫正偏曲, 鼻腔鼻咽部肿瘤致出血者, 应取活检, 病理诊断明确后行手术或放、化疗。

曾遇鼻咽癌所致鼻出血病例:患者52岁, 男性, 鼻出血病人, 鼻腔填塞后反复渗血, 至我院就诊, 局麻下行鼻内镜下探查术, 用浸有1%地卡因和1‰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片麻醉收敛鼻腔时, 病人突然出血剧烈, 窒息, 弯形喉镜下发现喉头大血凝块阻塞, 迅速清除, 急行气管插管, 全麻下探查鼻腔发现鼻咽部有表面不平新生物, 出血迅猛, 广泛渗血, 急先后行鼻咽、鼻腔、口腔及下咽填塞, 输全血4单位后仍少量渗血, 麻醉带管状态下送至重症监护室 (家属隐瞒病史, 患者不知情, 再与患者家属沟通, 诉有鼻咽癌病史) , 第二日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由此深感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止血术更为安全, 病情允许, 术前应常规备血。开展46例手术中, 除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当时未矫正偏曲 (黏膜糜烂较重, 不适合) , 术后有少许渗血, 1例因鼻咽癌所致放弃治疗, 其余效果良好。

关键词:鼻内镜,止血,鼻出血

参考文献

[1]周兵, 韩德民, 崔顺九, 等.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42 (10) :743-748

[2]韩德民, 诸小侬, 山下公一. 鼻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8, 43 (6) : 348-350

[3]彭凯.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13) :55-56

[4]姜保禄, 孙新中.鼻内窥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36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 21 (5) :198-199

内镜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于我院就诊的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例。该患者男性, 73岁。患者因突发性的上腹部疼痛于2010年11月17日来我院进行检查。我院通过CT等方式检查出该患者胰腺体出现囊肿现象, 且患者的CA19-9持续增高, 达到1228U/L。2010年11月30日, 对患者进行PET-CT检查时, 发现患者的胰腺头颈部出现占位性的病变。2011年1月2日, 对患者全身麻醉后, 对患者进行胰腺肿瘤活检, 并进行放疗, 放射剂量为20Gy。活检后结果证实患者为低分化的晚期胰腺癌。2011年1月5日, 患者正式住院接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1.2 方法

2011年1~2月之间, 对患者进行了两次吉西他滨化疗, 每一次的化疗剂量是740mg/m2, 总的剂量是每次1.4g。化疗之后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化验, 发现患者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结果都属正常。肿瘤的标志物CA125>900KU/m L, CA19-9 550.77KU/m L, CA242>200KU/m L[2]。

接下来对患者进行内镜治疗。为了控制患者消化道的梗阻现象, 将置入十二指肠金属支架, 从而改善十二指肠浸润受累并且不完全梗阻。患者由于住院后持续出现呕吐、胃胀等现象, 我院对此采用GIF-2T240型号胃镜, 镜下将导丝送至十二指肠的水平段, 沿导丝再置入一枚肠道金属架。内镜手术后的48h之后, 患者的呕吐等现象有了明显的缓解和消失。48h后再进行第二次内镜治疗。通过腹腔壁进入空肠造痿逆行进镜ERCP和胆管支架引流, 胆管的总内径为1.4cm, 胆囊为11.5cm×4.8cm。通过ERCP和胆管引流技术, 可以很好的治疗患者出现的黄疸及胆系感染现象。但由于十二指肠的乳头开口被肠道支架所覆盖, 因此要通过切开距韧带15cm处的空肠, 从而置入GIF-Q260型号胃镜, 再沿空肠向十二指肠逆行进镜 (图1) 。等到第二枚肠道金属直径被置入后, 就会改善幽门不会完全梗阻。同时经口完成ERCP和胆管引流。之后, 患者的鼻胆引流管出现血色的胆汁, 且患者的血红蛋白出现93g/L-85g/L的下降。胃镜的检查结果发现, 肠道诶的支架位置良好, 且支架内的肿瘤组织表层出现渗血并带有一定程度的糜烂。两次胃镜通过氩气使得癌性增生的组织被部分灼掉, 且通过电凝止血的方法对创伤面给予治疗。患者的血红蛋白也回升到107g/L血性胆汁也没有再出现。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11个月后死于脑转移, 且直至死亡都没有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梗阻等症状。

3 讨论

目前, 姑息治疗法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由于作为治疗胰腺癌最佳措施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手术要求较高, 手术的成功率极低, 并且手术后的并发症很多, 患者的痛苦非常大, 并且术后的存活率也非常低, 尤其对于晚期的胰腺癌患者来说, 这种治疗方法不如姑息治疗法[3]。因为姑息治疗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延长患者的生命。胰腺癌会对其他邻近的内脏造成很大的伤害, 造成黄疸和梗阻性的现象非常多。而姑息治疗法中的内镜治疗, 不但可以对消化道的肿瘤增生给予治疗, 而且还可以解除胆胰和十二指肠道梗阻现象, 从而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减轻, 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 国内外的医疗机构都已将姑息治疗中的内镜治疗确认为疗效最佳的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 对晚期胰腺癌姑息治疗法中, 通过内镜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1年于我院就诊的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为例。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梗阻等症状, 无法采取正常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因此我院采取姑息治疗法中的胆道支架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技术对患者进行医治。结果 患者存活时间达11个月, 且直至死亡都没有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梗阻等症状。结论 内镜是治疗晚期胰腺癌中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首选方法, 且疗效好, 危险性小。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姑息疗法,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

参考文献

[1]麻树人.经内镜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10, 23 (7) :8-9.

[2]柴颖, 车莉.晚期胰腺癌姑息治疗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5 (5) :11-1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内镜治疗】相关文章:

内镜注射治疗07-01

内镜硬化治疗07-04

内镜治疗术07-13

内镜下治疗08-09

经内镜硬化治疗06-10

内镜下介入治疗06-14

超声内镜下治疗09-04

内镜取石治疗09-06

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05-23

内镜治疗消化道疾病07-18

上一篇:组织能力建设下一篇:一喷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