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电灌区

2024-08-07

景电灌区(精选八篇)

景电灌区 篇1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跨省区、跨流域、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型水利电力提灌工程。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提水流量28.6m 3/s, 加大流量33m 3/s, 总装机25.97万kW, 灌区建成泵站43座, 灌溉面积100万亩, 由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和二期延伸民勤调水工程三部分组成。电力提灌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使过去干旱、荒芜的景泰川被逐渐改造开发成为一个新型的灌溉农业区。

1 我国西部地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1.1 粗放经营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目标是形成人们短期行为与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落后的贫困地区, 生产方式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基础设施条件差, 商品经济欠发达。农民不知道种什么赚钱, 往往是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 只会就地取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荒砍树、消耗“存量”环境资源, 这样势必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1.2 违背生态环境演替进化规律

西部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我国有七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其中有五个分布在西部。占生态环境脆弱区中面积82%。这些生态环境脆弱区, 其结构、物质、能量的交换处于非均衡状态, 变化速率快, 恢复原状机会小, 抗干扰能力差, 既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地区, 也是极其落后、十分贫困的地区。生态贫困导致人们为糊口求食,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 最终陷入“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的泥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往往是如下模式:陡坡耕作※陡坡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地力下降※食物产量下降※陡坡耕作※……※环境恶化。

2 景电灌区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工程的工作重点

随着景泰川引黄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的先后兴建, 景电工程的建成将昔日1000多km 2荒芜人烟、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的景泰川建成了一个粮丰林茂的绿洲。灌区内3500万株的树木与近百万亩的灌区连在一起, 形成了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绿色屏障, 起到了防风固沙和保护农田的作用, 有效地遏制了腾格里沙漠南移, 保护了生态, 发展了农业, 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吃饭问题和生存环境, 改善了灌区内区域气候环境同时灌区生存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灌区外诸多农民的主动移民, 间接减少了灌区外乱垦乱挖和水土流失现象。

景电灌区在40多年的工程建设与管理中, 研究开发了适宜灌区干、支渠配套和排水沟综合整治的技术, 除渠道衬砌技术外, 还应探索生态混凝土、人工植草固土网垫等生态型水利工程技术方法, 建立完善的渠、河、沟的生态承载能力模型。同时注重以综合发挥灌区多重功能为目标, 以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质量为导向, 实现“人工—自然—社会”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渠道与河湖生态系统、植被林草生态系统等。解决水资源短缺、灌区及其流域水环境污染、土壤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植被与湖泊湿地萎缩等问题。

3 积极开展特定气候条件和恶劣环境下的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在管理上采用现代新技术, 建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系统、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泵站图像监控系统、水量自动化计量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严格执行灌区用水制度, 计划配水、按亩定量、凭票供水、限额灌溉、超量加价、计量到斗、配水到组, 建立以斗渠为单位, 成立农民用水管理协会, 实行轮灌制, 保证了灌区农作物的适时适量灌溉, 全面形成了现代化用水管理模式。

对于在人类强烈干预情况下形成的引黄灌区而言, 我们更为关注的是人类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补水能够起到调控作用的生态环境耗水要素, 这些生态耗水要素包括湖泊湿地生态需水量、荒地植被生态需水量、维持景观及城市生态需水量、人工防护林生态需水量等等。重点需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灌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蒸发量大, 降水量稀少, 区域生态耗水的满足显得尤为宝贵;二是由于长期灌溉使得地下水位过高, 加上大量蒸发, 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三是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 节水型社会建设势在必行。

4 造林绿化成绩斐然, 防风治沙效果明显

景电灌区现已形成以干支渠道路及防护林为骨架的灌区林网, 灌区现有林地面积11万亩, 林木覆盖率达到14%。百万亩灌区与三北防护林带连成一片, 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随着灌区林业和植被的逐步恢复, 风沙治理效果明显, 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据工程上水前后的气象资料对比, 每年大风日数由39天减少为23天, 最大风速由21m/s下降为13.5m/s, 平均风速由3.5m/s下降为2.4m/s, 年平均降水量由185毫米增加到201.6mm, 空气相对湿度由46%增加到47%, 8级以上大风天数由29天减为16.7天, 年蒸发量由3390mm降低到2361mm, 水土流失明显减轻, 涵水固土能力明显提高。

5 调整种植结构, 建设生态农业景观示范区

根据灌区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 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实际, 应遵循西涵水源, 北治风沙, 中保农田, 建设绿洲的生态型农业示范区建设方针, 本着“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因势利导, 适地适树”的原则, 突出灌区内以经济林为主, 干渠、公路、铁路沿线以林草间作模式为主的绿色通道, 西部寿鹿山、昌林山林缘区, 中部丘陵山区、北部沙区退耕还林工程, 和景电一、二期灌区村镇绿化、林网更新、特色林果和良种壮苗繁育等为重点的生态灌区建设。

6 结束语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的背景下, 景电灌区已由单一生产功能向肩负保障粮食安全、供水安全、服务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景观建设等多重任务发展, 绿色生态灌区的建设是未来灌区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李金花, 王刚, 王辉.景电灌区新绿洲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40 (2) .

[2]李金花, 王刚, 王辉.景电灌区新绿洲景观格局分析[J].草业学报, 2004 (4) .

[3]姜开鹏.建设生态灌区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4 (2) .

景电灌区 篇2

浅谈景电灌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单方水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景电灌区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多、扬程最高、流程最长的`高扬程灌区,它的建成对解决甘肃景泰、古浪两县近50万人生活乃至缓解黑河供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经30多年的运行,工程直接产生的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但从高扬程建设运行成本看,并没有充分利用,单从该灌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单方水经济效益方面讲,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可控.通过对该灌区综合效益评价、经济效益分析,提出调整种植结构的必要性和一些措施,供参考.

作 者:于兴华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5(21)分类号:S274.4关键词:景电灌区 种植结构 综合效益评价

浅谈景电灌区农业用水管理 篇3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东端, 兰州以北180千米处;跨甘蒙两省区的景泰、古浪、民勤、阿拉善左旗等四县 (旗) ;灌区东临黄河, 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 干旱少雨、风沙多, 灌溉水源来自从黄河提水。

景电工程是大Ⅱ型提水灌溉工程, 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工程设计流量28.6立方米/秒, 加大流量33立方米/秒, 兴建泵站43座, 装机容量27万千瓦, 设计灌溉面积97.67万亩, 分期建设。

一期工程于1969年开工建设, 1971年上水。建成泵站13座, 安装机组103台 (套) , 装机容量7.75万千瓦, 总扬程472米;建成总干渠、干渠3条, 支渠16条, 渠道总长228公里。设计流量10.6立方米/秒, 加大流量12立方米/秒, 年提水量1.48亿立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30.42万亩。

二期工程于1984年开工建设, 1986年投入运行。建成泵站30座, 安装机组204台 (套) , 装机容量19.25万千瓦, 总扬程713米;建成总干渠、干渠3条, 支渠43条, 渠道总长451公里。设计流量18立方米/秒, 加大流量21立方米/秒, 年提水量2.66亿立方米, 设计灌溉面积52.05万亩。

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于1995年开工, 2001年3月开始向民勤调水。建成明渠14.14公里, 沙漠输水暗渠84.90公里。设计流量6立方米/秒, 年调水量6100万立方米, 恢复灌溉面积15.2万亩。

二、灌区用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农业种植结构方面的问题

1. 种植结构严重失调, 单种面积过大。

灌区设计夏秋种植的比例为6∶4。在市场引导下, 灌区种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农作物种植比例已由灌区上水初期的夏秋8∶2逐步优化调整, 2008年夏秋5.7∶4.3, 2009年夏秋6∶4, 2010年调整到目前的5∶5, 2011年后夏秋比例成倒挂的情况, 即由原来的夏秋7∶3变为现在的夏秋3∶7。由于单种面积过大, 造成各灌季用水不均衡, 高峰凸显, 轮灌周期拉长, 无法保证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而过负荷供水, 加速了工程的老化, 并且影响了工程的安全。

2. 套、复种面积问题。

根据多年的统计结果, 灌区套种面积不到总灌溉面积的20%, 复种面积就更少。这对于灌区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是很大的浪费, 也是对工程资源的浪费。套、复种面积的过小, 降低了对土地、光热和工程资源的利用, 也影响了灌区效益的提高。

㈡灌区节水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灌区群众节水意识不强, 节水措施不到位。

由于受经济和技术限制, 高效节水推广困难, 灌区超定额灌溉现象普遍存在, 用水户大水漫灌、狠水深灌较为突出, 导致灌区部分农作物受旱减产。

2.高效节水项目发展滞后, 面积较小。

景电灌区目前发展的高效节水面积只有6万多亩。由于高效节水项目一次投资大, 灌区群众经济基础较差, 种植结构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 在灌区推广受到一定制约。

3. 水价调节机制尚未形成, 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

目前景电灌区的水价成本为0.3759元/立方米, 而现行价为0.33元/立方米, 工程长期亏损运行。由于景电灌区尚未推行差别化水价调节机制, 农业用水成本约占农业综合收入的1/10, 用水户超定额灌溉现象较为普遍, 浪费水资源, 致使部分地方用水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

4. 节水工程不配套, 建设改造资金缺口大。

景电灌区的干、支渠系工程建设和田间渠系配套工程面广量大, 改造维修所需资金数额巨大, 来源又无保障, 许多节水工程无法建设, 计量设施无法配套, 不少制度难以落实, 直接影响渠系水利用率的提高和定额管理。

三、灌区用水管理措施

㈠工程措施

积极争取国家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解决渠道工程老化, 提水、输水能力不足问题。通过对电机设备的更新改造, 解决泵站机组装置效率低、能源单耗高、设备老化严重、机组不匹配的问题, 降低能源单耗, 提高机组效率。

㈡优化调整种植结构

灌区合理的种植结构, 是制定科学的配水计划的主要依据, 也是保证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的前提条件。因此, 必须大力宣传和配合地方政府调整灌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缓解灌区供需水矛盾,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改善用水环境, 实现灌区管理单位和灌区群众双赢。

㈢严格实行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是用水管理的中心环节。景电灌区计划用水在年度用水计划的基础上按灌溉季节编制, 分春、夏、秋、冬, 结合灌溉制度 (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水次数) , 农时及农作物的需水情况编制用水计划。在编制用水计划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 即夏、冬两季自上而下, 春、秋两季自下而上, 所编制的用水计划, 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审定, 下达执行。

㈣推行节水灌溉制度措施, 提高水的利用率

景电灌区水资源总量有限, 在灌区应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制度和措施。主要是大力推行“总量控制、定额配水、以水定种、均衡灌水”的制度。全灌区以灌溉户头面积为准, 按设计灌溉定额计算总量和种植计划, 按灌溉定额进行配水, 做到总量、定额“双控制”。同时实行“限量购买, 凭票供水”, 由用水户按照当年确定种植计划的比例到水管所购买水量, 各配水点凭票配水, 不得无票或超量配水。逐步推行改革水价, 激励节水。按照补偿成本, 合理收益, 超量加价的原则, 适时适度适地推进水价改革, 逐步建立起工业、农业、建筑、林业、高效经济作物等不同的阶梯水价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资金投入和地方补助, 改造完善渠系和田间工程的配套, 建设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 消化吸收田间灌水技术、田间保水技术、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节水耕作等多种节水技术, 进行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 全面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率。

㈤提高量水精度, 强化水利用率指标的考核

在完善人工计量的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灌区自1999年到2007年, 逐渐实现了对支独斗口采用自计式水位计, 现场自动记录并存储数据。管理人员定期用IC卡读取存储的数据, 然后输入计算机完成统计, 打印统计报表。2001年, 在一、二期工程总干一泵站4条压力管道上安装了4台固定式电磁流量计, 实现了对一、二期工程总干一泵站总流量的实时监测, 开创了大型泵站大管径管道准确测量提水量的先例。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强了内部管理, 为准确考核各级渠道水的利用率指标考核提供了依据, 提高了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

四、结语

景电灌区用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主要通过节水改造, 优化调整种植结构, 严格实行计划用水, 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制度措施, 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农民增收, 灌区增效, 是促进景电灌区可持续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景电灌区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篇4

我国灌区发展了近70年,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长足的贡献,但在灌区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人们意识不高。尽管在灌区管理制度的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如水利设施承包制、租聘等,推进了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但就发展节约型社会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灌区管理。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简称景电工程)是跨省大Ⅱ型提溉工程,具有高杨程、级数高、规模大等特点。景电灌区的设计流量是28.6m3/s,加大流量是33m3/s,拥有大型泵站合计43座,总装机容量达25.97万千瓦;景电灌区共有1 391条渠道,合计2 422 km。设计灌溉面积6.51万公顷,总投资达8.6亿。景电灌区分两期修建,建成后彻底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水平。截至201 3年底,灌溉面积达到了1 08万亩,累计完成提水量1 06.8亿m3;全灌区累计生产粮食77.51亿公斤,经济作物29.1 2亿公斤,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 38.36亿元,灌区有效地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成为省城兰州最大的生态屏障,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景电灌区管理方式进入了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程度,在甘肃是一面旗帜,但是仍存在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诸多问题。

一、国内外灌溉管理制度改革

(一)国外灌溉管理制度改革

美国是灌溉制度改革较早的国家,尤其是在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西部地区,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灌溉是主要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早期,在美国西部的灌溉公司都是私人公司,这些公司给西部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一阵春风,但好景不长,由于灌区盈利少,许多公司都因为连续亏本放弃运营了。从1 902年的开垦法案开始,美国垦务局开始研究如何制定灌区的管理与发展计划,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通过灌溉精细化,减少灌溉管理人员,提高自动化控制能力。

墨西哥是一个农业大国,降雨分布不均,和我国类似。墨西哥的灌溉面积约620万公顷,其中近一半土地位于灌区之内,可见灌区对墨西哥农业的影响深远。从1 950年开始,墨西哥政府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干预农业生产。意料之外的是1 980年的经济危机,使得墨西哥政府对灌区管理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减少农业投入补助、提高能源和燃料价格、灌溉管理权转移、成立国家水委员会和用水者协会一系列的改革,许多灌区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引进了一系列先进自动化灌水技术,人们对农业又有了很高的积极性。

日本位于亚洲季风型温带地区,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量的一半。很久以前,日本就依赖水稻农业维持本国的农业发展。通过建立的国家机构与地方机构来监督管理水资源,政府负责建立水库、水坝、干渠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地方机构负责修建支渠、斗渠、农渠及分水设施。采用树枝状管理方式,分级管理协调配水计划,合理的利用水资源[1,2]。

(二)国内灌溉管理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灌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设备年久失修,部分渠道失去了输水功能,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灌区配套设备损坏更为严重。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农业灌溉工程的投入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灌区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引进较迟,缺少一些懂技术的维护人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一,政府投资较少,财政承担的公益支出少;第二,部分灌区缺少先进管理方法,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第三,部分灌区挪用灌区维护费用,致使部分基础设施形同虚设,灌溉水利用率降低,造成农户劳动积极性降低,甚至引发社会矛盾;第四,灌区管理人员总量过剩,技术性人才缺乏,这又增加了改革的难度,降低了管理效率。总而言之,我国灌区就人事、产权、财务、体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改革相对难度大。

因为灌区的管理被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干扰,仅仅依靠单纯的经营,套用别的领域体制改革方式进行改革是不行的,不能把灌区经营简单的放入市场之中。所以,灌区管理改革有很多问题,而且难度较大[3]。

二、景电灌区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用水产权不明,管理责任模糊

我国水资源以国家为主体,水资源的管理权、所有权及使用权没有仔细划分,灌区的管理单位经过层层划分,政府作为一个主管对灌区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也是微观经济的支配者,政府是灌区工程管理的唯一主体,对于景电灌区来说,灌区的工程机构、重要事情、人事管理、计划审批都是政府行为的延伸。

景电灌区没有经营自主权,没有法人财产权,在经营管理上到处受到相关政府单位的制约,但灌区又行使一部分的政府职能,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政企不分。有些政府本因承担的责任转嫁到灌区身上。万一灌区遭受到自然灾害或者其它未知灾害,造成部分用水户经济损失严重,这些损失本因归咎于政府或者其它救助机构,但人们很容易的将这个责任归咎到灌区身上,从而使得灌区管理运行经费入不敷出,干扰灌区的正常运行。

(二)水费征收不规范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经济体制,没有把水利工程供水作为商品来看待,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以计划为手段对灌溉用水进行配置,忽略了灌溉水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供水成本与供水水价之间的差额往往由政府补贴来弥补,灌区经营费用开支变大,而灌溉水价却低于市场价格,灌溉水费的收缴缺乏一定的监督,这使得收取水费的相关职能部门在执行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会产生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三)用水者管理不足

景电灌区原有的灌溉管理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管理活动,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由于政府主体自身的限制,只能做一些灌溉水分配的时空配置,不适合农户分散的灌水需求,这使得农户在灌水管理中处于弱势,不能把农户单纯的看作是供水对象,要给农户自身一定的发言权,要把农户的利益和灌区的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4]。要多考虑灌溉用水时间和空间的配置,要多鼓励农户参与到灌溉水管理这个工作中,确保农户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灌溉管理有效激励不足

当前景电灌区在安排灌溉管理时,主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委托相关水管部门进行,水管部门并不是工程的投资者,只是代理政府执行相关的灌溉管理职责,因此并不能从具体的灌溉管理工作中得到利益,若水管部门在灌区管理中出现一些损失后,水管部门也不承担责任,当前灌区管理制度缺少相应的缺乏激励机制。此外,灌区运营管理者的工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支出,并不考虑为农户提供的服务质量,而且灌区管理者的职称晋升制度也不考虑农户的意见,使得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机会深入到农户之中,无法获取灌区的精确信息。灌溉管理者只会关心和自己职位相关的信息,忽略了对原有设备和渠道的维护,因为研究新的灌溉系统要比维护旧的灌溉系统更容易让别人注意到自己,激励不足会导致灌区管理者对农户的服务水平下降,甚至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三、灌溉管理制度改革分析

(一)建立经济自立排灌区

经济自立排灌区指的是“供水企业+用水者协会+用水农户”新型灌溉管理方式,其中供水公司是一个国营企业,按照灌溉系统建立方式建立管理机构,该机构具有法人权利,拥有自己的章程、独立的财务、自负盈亏、自己管理自己。供水公司把灌溉用水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交易对象是用水者协会而不是直接到农户,供水公司不仅负责灌溉水交易,而且还要负责相关供水工程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维护。用水者协会作为一个缓冲带,联系着供水企业和农户[5]。

(二)推进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

推进用水户自参与灌区管理,可以鼓励用水户自发组建用水者协会,用水者协会具有以下优点:

1.农户参与用水者协会可以了解灌溉用水如何分配更为合理。如何分配更能解决每一户的切身需求,由农户参与制定的灌水计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而且用水者协会可以对灌溉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

2.用水者协会可以协商灌区各个农户之间的用水需求。保护灌溉水资源,提高灌溉服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灌水损失。

3.用水者协会是由农户自发组织。这样会提高农户灌水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灌区的服务质量,用水者协会可以承担更多的政府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减少灌区管理人员的负担。

(三)建立合理水价制度

景电灌区水价改革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灌溉水费的收取方式,一个是灌溉水费的收取标准。分三部分收取,第一部分是水资源费,第二部分供水公司水价,第三部分用水者协会水价。水资源费是由景泰县水务局通过乡镇政府收取,按当地基本情况来收取费用。收费的程序按县水务局—乡镇政府—村—农户。

供水公司的水价定价主要由景泰县水务局和物价局共同制定,考虑到水价主要由管理费、工程维护费、工资及附加费、修理费、燃料及电力费等,同时制定灌溉水价时应考虑灌区农户的承受能力,可以不按供水成本收费[6]。

用水者协会水价主要是一些办公人员的工资、办公、简单维修及交通费用,这是最基层的水管组织。

(四)以人为本,加强与农户联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要引入灌区管理者激励机制,鼓励管理人员多与灌水农户沟通,要求配水工作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之中加大协调力度,准确、清晰地掌握当前农户的情况,在灌水数据的统计、计算、分析过程中事半功倍。统筹兼顾的为灌区人民服务,杜绝形式主义、不良之风,防止灌区农户因为一些小的纠纷冲撞灌区管理部门,影响灌区正常运行[7]。

综上所述,要实现景电灌区管理制度改革,就要从人事职位、财务支出、管理体制、工程建设等多部门改革入手,此外政府还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灌区的管理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仅仅考虑信息技术等原因是不行的,还要克服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或者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对灌区改革的时候,很难对这些意识观念进行改变,需要通过一段持续的时间才会好转。灌区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水利现代化结合的产物,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产物,灌区的现代化是一种趋势,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而且体现在灌区管理上,只有尊重科学,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灌区可持续发展,推进灌区先进管理方式改革,高效利用我国稀缺的水资源,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摘要: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灌区是农业用水大户,高效合理的利用农业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改革是解决传统水资源浪费的主要途径,我国大部分灌区已经在灌溉渠道、灌水效率以及水费改革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在灌区的管理制度上还有不足之处。本文以景电灌区灌溉管理制度改革为分析对象,结合国内外灌区管理的先进理论,探讨了灌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因素,为景电灌区推进灌溉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方法。

关键词:灌溉管理制度,景电灌区,改革

参考文献

[1]A igenr,D.J.,L ovell,C.A.K.,Sehmidt,P,J.1977.For 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ehastie frontier Production models[J].Journal of Eeonometries,6:21-7.

[2]Bardhan,P.1 993.Analyties of thein stitutions of informale Perationinrural development[J].World Development,21(4):633-639.

[3]石秋菊,张峰.引黄灌区供水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电,2006,(4):25-26.

[4]冯焰龙.论灌区的水价确定及水费计收[J].水利经济,1999,(7):46-49.

[5]关良宝,李曦,陈崇德.农业节水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9):19-21.

[6]郭宗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灌区经济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02,(1):33-35.

浅谈景电灌区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 篇5

景电是一个提黄灌区, 目前灌溉面积已达100万亩, 并且还有陆续开发的土地面积。但景电的供水能力已达到极限, 所以供水矛盾也日益凸显。要想使景电转型跨越发展, 我们必须发展节水型农业。农业节水的第一个层次, 是农业结构的调整, 就是农、林、牧业结构的配置。农业节水的第二个层次, 是农业技术的提高, 主要是提高植物本身光合作用的效率。农业节水的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节水灌溉, 减少灌溉输水中的水量损失。所以大力发展景电农业节水灌溉, 能平衡好整个灌区农作物适时适量灌溉,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为保证景电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把提高用水效率作为节水灌溉的主攻方向。

景电工程状况:该工程是一个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的电力提灌工程, 是我国最大的提灌工程, 曾被列入“中华之最”。它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 沿明长城由东向西横跨景泰、古浪两县, 延伸至民勤县, 第一期工程于1969年开工, 1972年上水, 1974年竣工。第二期工程和向民勤输水工程相继于1984年和1995年开工, 至2000年全部建成。总装机306台套, 总容量达26万千瓦, 年上水量约5亿立方米。全灌区灌溉面积100多万亩。自工程上水以来, 陆续安置移民30多万人, 使昔日戈壁变绿洲, 沙漠变良田, 灌区老百姓安居乐业, 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该工程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扬程, 多梯级电力提灌工程, 最大提水高度达到602米, 投资大, 损失大;二是灌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 灌区大部分土地以前是荒无人烟的沙漠, 日照强, 蒸发量大, 所以对灌区进行节水灌溉为中心的技术改造, 是解决景电灌区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2 景电灌区节水灌溉的措施

景电灌区是通过多梯级泵站将黄河水输送到灌区, 通过干渠, 再从支渠到斗渠施行漫灌。在这个过程中, 有干、支、斗渠的水量损失, 还有支口水量记载误差造成的损失, 干渠利用率一期为90.05%, 二期为94.79%, 所以投资大, 损失也大。水的利用率还很低, 为提高水的利用率, 我们寻求适合景电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措施。

2.1 改大块为小块, 改宽畦为窄畦, 改长畦为短畦, 改长沟为短沟, 全面推行小块灌溉。

控制田间灌水量, 提高水的利用率。

2.2 加强工程管理。

进行渠道防渗、衬砌, 在现用塑料防渗的技术上寻求更高的防渗技术来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目前, 通过争取项目对农渠进行衬砌, 有效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减少了亩用水量。

2.3 积极推广高新节水技术。

对禾本植物主要发展膜上灌溉;对林果植物发展滴灌, 以减少蒸发水量损失及漫灌方式的浪费水量, 从而达到精灌。 (通过对灌区滴灌区的考察, 滴灌要比漫灌节水10倍, 所以发展滴灌应为该灌区的主攻方向) 。

2.4 提高以作物节水高产品种为主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发。

对农业节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调整夏秋种植结构的比例,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耐旱的经济作物, 来优化灌区的种植结构。其次, 对农作物在关键时期灌水, 在水资源紧缺条件下, 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关键时期灌水, 如禾本科作物的拔节初期——抽穗时期和灌浆期———乳熟期, 大豆的花芽期——盛花期。这样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也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2.5 努力提高灌区管理工作中的技术含量。

在景电二期泵站微机监控系统的基础上, 1998年10月, 在二期总干一、二支进行了自动检测支渠口水量的试验, 获得成功后, 1999年底, 提出了景电灌区所有支口全面实现水量自动计量的规划。目前, 在景电一、二期工程38个支口, 28个独斗实施安装了自动记录仪和水位变送器, 对水的计量进行规范化、科学化, 有效遏制了人为水量的损失。

2.6 平整土地是农业节水基本措施之一。

中国农谚:“平整土地定穷富”, 即视其土地平整与否, 即可知其生产如何, 美国把平地作为灌区改造的首位工作。景电灌区平田整地也是节水改造的举措之一。抓好这项举措使灌区节水灌溉能前进一大步。这样既能达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又容易被群众接受。

2.7 加强农艺节水技术, 提高用水效率。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节水的轮作制度、节水灌溉制度与管理制度、节水高产品种、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化控技术等。增加农产品产量和产值全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它包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品种选育、土壤肥力提高、栽培技术改进化和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等, 不仅使粮食产量增加, 还给农民带来显著收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只有将水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紧密结合, 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 灌区节水改造不仅要做好工程建设规划, 同时还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确定灌区发展目标和步骤。

2.8 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应列为国家重大基础工程项目。

当然, 在使用水资源的问题上, 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在农田灌溉问题上, 传统的灌溉方法是大水漫灌, 而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本身就是水的利用率低下。浪费惊人。要想根除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就必须在农民群众中大力推广耕作方式和新的用水理念。政府有组织的组织技术人员下乡, 向灌区推广因地因势利益的节水方式, 并要在关键的用水部位, 国家投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 如墒灌工程, 让农民受益、社会收益, 从而引导农民向节水型的农业发展。

3 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实际上, 水可以说是人的命脉, 更是景电灌区发展的命脉。怎样管好有限的水资源, 让她为景电灌区做出最大的贡献, 是我们每个景电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对景电水资源严加管理、科学调配、积极探索, 我们就一定能为景电的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摘要: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而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又很严重, 主要在农业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上。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质量和节约生活用水对水资源的短缺可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质量就要节水灌溉。

关键词:节水灌溉,渠道防渗,喷灌,微灌,地面灌

参考文献

[1]赵竞成.关于节水灌溉的再认识──兼论广义的节水灌溉[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9 (07) .

[2]李国正, 史亚楠, 王玉娜.河北省深化节水灌溉工作的探讨[J].河北水利, 2009 (04) .

浅谈景电灌区改造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篇6

景电灌区是跨省区、跨流域、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沿黄电力提灌工程, 肩负着向景泰、古浪、民勤、内蒙古左旗城乡生活、农业和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但是景电工程因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从1998年开始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始, 截止到目前实施的支渠节水改造、总干渠及民调干渠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项目, 国家共安排景电灌区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8.57亿元。笔者在全面总结景电一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投资控制的经验和教训, 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造项目投资控制做一点简单分析与探索。

二、改造工程投资控制困难的根本原因

经过较长时间分析与探索, 工程改造可研报告、初设报告投资概算, 是行政主管、设计等部门负责审定控制的, 是比较合理和规范的。但是, 由于建设期限较长, 人工工资、材料、设备涨价等客观因素,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与建设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所以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中控制投资很困难;其次是由于国家下达投资较迟, 实施方案编制时间紧、设计较粗, 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随着工程进展经常发生, 从而导致投资不足, 造成资金缺口。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 目前, 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 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靠性, 对经济上的合理性重视不够, 设计方案时存在保守现象, 采用加大梁柱截面、增加钢筋含量、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 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在工程施工阶段, 有些承包方为追逐最大利润, 虚报、多报工程价款, 而有些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工期高度重视, 对造价的控制相对薄弱, 这也是工程造价超计划的一个原因。

三、如何有效控制改造工程投资

为了有效的控制投资, 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认真组织, 精心筹划, 做到每一步都心中有数。尤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 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以保证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从以下各个阶段进行把关。

㈠项目可研决策阶段工程投资控制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 造价工程师应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重进行综合评价, 选定最优方案, 确定投资估算, 并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 对其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公正的评价。

㈡设计阶段工程投资控制优化设计、经济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 有效控制投资最根本的办法。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进行设计招标, 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国家招投标法, 通过设计招标, 优选出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最佳设计方案。

2.审查设计概算。通过专家的严格审查, 如发现超估算, 应找出原因, 如果设计不合理, 应修改设计, 调整概算。必要时制定设计奖惩制度, 对精心设计、节约成本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而鼓励设计人员做出最佳设计方案, 防止保守设计, 随意加大安全系数导致超概算。

3.实行限额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 各专业设计人员应了解项目建设概况, 掌握设计原则及各项经济指标, 并对方案进行比选, 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把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 其限额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经常检查本专业的工程费用, 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

㈢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招标人编制招标文件并给出投标限价, 投标人在限价内进行报价竞争, 竞价中标后与招标人通过谈判签订合同。因此, 合理的投标限价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在本阶段必须做到:一是建设方应根据本地区、本工程的特性, 合理作出工程的最高限价, 并在招标文件中予以公布;二是评标时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 认准审阅投标人投标文件中工程投标报价的形成和计算方法, 选出最优的施工单位中标;三是签订合同时, 合同条款要严谨, 以免中标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钻空子、找后账, 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

㈣施工阶段对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工程结算管理, 重点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以杜绝投资浪费。

1.加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时间紧、勘察设计工作不细, 以致工程量计算不准, 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发生不可预见的事件, 如自然或社会原因引起的停工或工期拖延等。所以必须严格予以控制工程量变更, 如果工程量确需发生大的变化, 应提前考虑优化方案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2.索赔的控制与管理。索赔是工程承包中经常发生并随处可见的正常现象。由于施工现场条件、自然条件、建设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误, 以及合同条款、施工图纸的变更、延误等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出现索赔, 进而导致建设投资发生变化。因此, 在做最高限价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尽可能的避免索赔的发生。

3.加强工程结算的控制与管理。工程结算的控制与管理, 一是应核对工程建设内容是否与合同建设内容及施工图纸相符, 工程是否经验收合格。只有完成工程建设内容并验收合格才能进行工程结算;二是应对工程结算进行严格审核;三是按图核实工程数量, 并对施工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四是设计变更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 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查同意, 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审批部门批准。

㈤竣工阶段对工程投资的控制和管理竣工决算是工程经济效益的全面反映。通过财务部门竣工决算, 使建设单位掌握工程的实际造价和投资结果, 积累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经验教训, 以便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更好地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

四、结束语

协同办公系统在景电灌区的实现 篇7

关键词:协同办公系统,企业信息化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网络应用已经变的非常普及, 基于网络的办公系统也已被广泛应用, 采用网络办公系统不但提高了办公效率, 精简了办公流程, 缩短了办公时间, 还大大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使用, 更好的节约了资源, 保护了环境。

一、协同办公系统概述

系统采用EZOFFICE9.4.0.2协同办公系统, 该产品使用B/S结构, 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 BEA WEBLOGIC容器。服务器采用WINDOW 2008, 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等+IE6.0等, 最终用户界面统一为浏览器, 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协同办公平台界面登陆协同办公系统, 在系统中实现部门公文传递、信息共享、流程审批、沟通交流、综合办公等业务的需求。应用系统全部在服务器端, 是标准的三层结构体系, 技术标准完全采用国际互联网的标准, 系统负载轻, 开放性好, 系统维护升级方便, 使办公用户的操作更简单。

二、系统组成

协同办公系统包括中心服务器、网络通讯系统、客户端。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中心服务器:协同办公系统中心服务器为双机热备, 采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分开部署, 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配置为同一网段不同的IP地址。系统采用B/S结构。

客户端: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等+IE6.0等, 最终用户界面统一为浏览器。客户端计算机, 全部支持128M以上内存, 20G以上硬盘。

网络通讯系统:网络以我单位现有的局域网为基础, 采用高速交换以太网技术, 主干网传输率为1000M, 100M交换到桌面, 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以100M连接。

三、系统安全性

协同办公系统为各部门办公提供服务, 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所涉及的信息都具有一定保密度, 因此协同办公系统的安全性特别重要, 这不但是单位信息安全保障的需要, 也是能否顺利实施推广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开发OA系统时, 充分利用了系统平台所提供的各种安全机制。具体实施如下:

一是系统资源读取安全。协同办公系统的用户在访问所有的网络资源之前都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密码登录协同办公系统。对不同用户设置是否具有对此资源的访问权限及拥有何种访问权限。用户的存取控制是多级别的, 可以从各种范围进行限制;二是服务器访问安全。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 对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高层次的、可靠的安全性保证;三是数据库存储安全。协同办公系统的数据库安全是从数据库存取控制列表入手的, 它可以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系统管理与维护工具可以对数据库的用户类型、存取级别作出明确的定义, 保证只有合法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采用个人密钥对本地数据库加密并提供口令保护, 其他人员即使能复制某些被保护的数据库也无法阅读其内容;四是系统网络安全, 活动日志的建立。协同办公系统采用记录活动日志的方式, 严密监视每个登录用户对关键数据的操作。活动日志存储了许多信息, 一方面包括站点和服务器的哪部分被访问, 哪个浏览器被使用, 以及可能遇到的CGI错误。另一方面包括办公系统中哪些用户创建、删除、修改了关键数据和文档。因此, 活动日志文件可以监视站点和服务器上的活动, 同时检查可疑的活动, 对于防患未然、追查责任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四、结束语

景电灌区 篇8

一、景电灌区概况及现存问题

(一) 灌区概况

景电工程是一项跨流域、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水利电力提灌工程, 被誉为“中华之最”。其中一期工程1969 年开工建设, 1974 年竣工。设计流量10.6 m3/s, 加大流量12 m3/s, 年提水量1.48 亿m3, 设计灌溉面积30.42 万亩。二期工程1984 年开工建设, 1994 年竣工。设计流量18 m3/s, 加大流量21 m3/s, 年提水量2.66 亿m3, 设计灌溉面积52.05 万亩。景电二期延伸民勤调水工程1995 年开工建设, 2000 年基本建成, 工程设计流量6 m3/s, 恢复灌溉面积15.2 万亩[4]。景电工程经过40 年的运行管理,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被灌区人民称之为“翻身工程、致富工程、生态工程、德政工程”。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区规模不断扩大, 用水矛盾日益突出。灌区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 灌溉面积已逐渐超过设计灌溉面积, 为响应国家政策, 改善民勤生态环境, 景电二期延伸至民勤调水量逐年加大, 同时, 在市场经济调解下, 灌区种植结构不合理, 夏秋作物种植比例失调, 用水需求加大, 在黄河水可用水指标不变的前提下, 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 灌区已无法满足作物的正常灌溉要求。

2.设施严重老化, 运营效率逐年下降。景电一期工程自1974 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行40 多年, 二期工程也已运行20 多年。由于工程本身在设计和施工上存在标准偏低的问题, 运行过程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加之水价与成本长期倒挂, 无力提取折旧和大修理资金, 管理单位负担沉重, 缺乏足够的资金对工程设施进行及时改造, 导致泵站机电设备老化, 渠道及其建筑物常年“带病”运行, 压力输水管道爆裂、渠道及建筑物垮塌导致的工程全线停水事故频繁发生, 已不能保证灌区农作物的适时灌溉。

3.灌水定额偏高。由于当地群众文化程度不高, 从事节水灌溉技术的专业人员少, 很多先进的节水设备及节水措施得不到推广应用, 导致灌区灌水普遍以传统的大水漫灌、畦灌为主, 狠水深灌现象普遍, 灌水定额偏高[5]。

4.水资源配置手段落后。由于灌区管理面积大, 渠系及相关建筑物较多, 作物生长存在较大差异,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等因素, 加之目前水资源调配依旧采用人工传递信息的方法, 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 导致灌区水资源很难优化配置, 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灌区没有水库等调蓄设施, 天气干旱和用水高峰期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推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一) 具体做法

景电一期灌区西干渠西四支3 斗, 位于景泰县草窝滩镇, 有猎虎山村、常丰村、八道泉村, 灌溉面积922 亩。有常丰一组、常丰二组、常丰四组、猎虎山三组、猎虎山四组, 百花湾一组等8 个用水户, 共有农户322 个, 村民1 748 人。试点区农作物以春小麦、玉米、洋芋、胡麻、豌豆等为主, 局地还种植。

1.确定灌水定额。依据景电灌区设计灌水定额, 参照《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白银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标准, 《武威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定额指标》, 结合灌区农民多年灌水经验和管理局灌溉试验站灌溉试验数据, 综合考虑本区域水资源和土壤状况、泵站的提水能力、渠道的输水能力、田间工程配套、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等因素, 从而确定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特性的用水定额。

2.核定灌溉面积。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景电灌区属移民区, 农民确定土地面积已经三十多年, 近年来由于周边土地开荒, 落实税费面积, 农民粮食直补惠民政策等一系列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了灌区面积的核定[6]。为了准确核定试点区灌溉面积, 采用先宣传, 后核定的方法。试点区组织开展了有关总量控制, 定额管理的宣传活动, 加强群众对总量控制, 定额管理内容的认识和了解。逐家逐户登记统计, 由农户自觉上报土地面积, 后经相关人员进行复核复查, 对存在异议的土地面积, 实行现场测量, 最终确定灌溉面积, 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 确保核定的灌水面积准确可靠。

3.试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景电灌区实行自下而上的配水计划制定方式。先由各用水户统计所辖农户种植面积, 依照种植结构和用水定额, 做出年度配水计划, 上报至所属水管所, 水管所依据用水户上报配水计划, 通过核实灌溉面积及种植结构之后, 做出全所配水计划, 上报主管单位——灌溉处灌溉科, 科室工作人员结合全灌区情况, 将水量分配到各用水户, 各个斗口, 统筹做出全灌区合理的配水计划下达各所执行。更好的指导农业灌溉, 积极促进农业收入增加。

4.试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在定额水量内, 执行现行水价, 超定额用水, 超定额部分试行累进加价制度。以近三年平均用水总量进行控制, 在总量额度内执行现行水价0.33 元/m3;超总量10%以内 (含10%) , 超量部分水价按0.36 元/m3计收;超总量10%~30%以内 (含30%) , 超量部分水价按0.40 元/m3计收;超量30%以上者, 超量部分水价按0.50 元/m3计收, 并停止供水。

5.转变用水户组织发展方式。景电灌区由农户民主选举负责人, 专门负责购买水票, 协调田间灌溉管理及向农户收取水费工作, 通过每方水多征收0.01~0.02 元集资支付用水户组织人员报酬。通过“联户”的方式, 用水户组织与农户之间相互监督, 共同受益, 不但减少了田间灌水衔接不利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而且有助于实现农户连片种植, 达到省工、节水的目的[7]。

(二) 取得成效

1.节约水资源, 减小水费成本支出。通过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工作, 试点区灌溉有效缩短了轮灌周期, 试点区农作物灌溉定额都较之前有所下降, 其中主要作物小麦灌溉定额由110 m3/ 亩减小到80 m3/ 亩, 玉米灌溉定额由原来的120 m3/ 亩减小到90 m3/ 亩, 洋芋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 m3/ 亩减小到了65 m3/ 亩, 胡麻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 m3/ 亩减小到65 m3/亩。亩次节水效果明显, 作物产量均未受较大影响, 农民承担水费支出占农业投入的比例下降。

2.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自2009 年后, 在市场调节作用下, 灌区种植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夏秋种植比例达到2:8, 局部区域甚至达到1:9, 造成灌区用水高峰凸显, 大流量用水时间集中在6、7、8 月份, 轮灌周期拉长, 影响作物的适时适量灌溉。通过开展“总量控制, 定额管理”工作, 农户在种植前就明白自己的可用水指标, 可依据分配的水量确定当年作物种植结构。经调整, 试点区夏秋作物种植比例为6∶4, 种植结构趋于合理, 缓解了灌区供需水矛盾。试点区效益模式逐渐由产量效益最大化向效益最大化转变, 真正实现以水定植的目标。

3.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通过试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工作, 老百姓清楚全年自家有多少可用水指标, 农户主动通过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改变灌溉方式、采取措施平田整地等方法, 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 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狠灌的现象。同时, 用水户组织作用积极协调灌溉秩序, 依据作物需水进行适时、适量灌溉, 灌水效率明显提高[8]。

三、结论及建议

面对景电灌区日益加剧的供需水矛盾, 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 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 试点区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 通过核定种植面积, 依据合理灌水定额, 明确农户用水指标, 确定水量分配方案, 明晰水权, 分水到户。试点区工作成效显著, 有效遏制了水资源浪费, 减小了水费在农民投入中的比例, 通过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 优化调整了种植结构, 农民节水意识明显提高。但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由于调整种植结构会不同程度降低农民收入, 使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 存在上报土地面积不实等情况, 需相关部门进一步协调解决。资金不足也是困扰灌区发展的因素, 因此, 呼吁上级政府予以资金投入, 加大工程改造力度, 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解决灌区用水增加和水指标不足的矛盾, 促进景电灌区可持续发展。

摘要:笔者研究了景电灌区试点区西干渠西四支3斗灌溉水量控制与定额管理, 结果表明:有效减小了作物灌溉定额, 其中小麦灌溉定额由110 m3/亩减小到80 m3/亩, 玉米灌溉定额由原来的120 m3/亩减小到90m3/亩, 洋芋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 m3/亩减小到了65 m3/亩, 胡麻灌溉定额由原来的85 m3/亩减小到65 m3/亩;促进了夏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由原来的2:8调整到6:4;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研究结果对灌区推广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及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景电灌区,灌溉水量控制,定额管理,做法

参考文献

[1]杨增文.董清林, 杨婷.关于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 2010 (8) :105-108.

[2]裴源生.刘建刚.赵勇.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概念辨析[J].水资源管理, 2008 (15) :32-34.

[3]张重阳.李红.苑电波, 等.我国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1) :202-203.

[4]彭维恩.景电灌区节水灌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节水灌溉, 2011 (7) :58-59.

[5]万国庆.兴电灌区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利发展研究, 2009 (1) :52-55.

[6]黄利, 宁夏盐池扬黄灌区水权到户试点主要做法及成效[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 (3) :88-90.

[7]朱玉玲.昌吉州灌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做法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5) :225-22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景电灌区】相关文章:

黄灌区04-13

农田灌区06-08

干旱灌区06-11

小型灌区06-29

灌区工程07-26

河套灌区08-25

水利灌区管理05-26

灌区节水项目06-24

灌区骨干工程07-24

灌区灌溉管理07-30

上一篇:区域保障下一篇:精炼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