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2024-08-28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精选十篇)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1

因此, 教学目标应该细化,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结合社会岗位对他们的要求, 教学目标应该细分如下:

(1) 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 网页制作方向:培养能从事静态和动态网页设计和开发的人才。

(3) 计算机网络方向:培养能规划、组建网络并进行网络全方位管理的网络设计管理人才。

(4) 多媒体制作方向:培养能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要素进行开发设计作品的人才。

(5) 平面图像处理方向:培养能从事图形图像处理的人才。

(6)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向:培养能进行各行业计算机辅助应用的人才。

只有把教学目标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来, 也才能为就业提供扎实的保障。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一直以来的教学计划, 以三年制为例, 基本上是前两年在校进行学习, 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锻炼。而在前两年中, 课程的安排是第一学期学习办公自动化, 第二学期学习网页设计和数据库, 第三学期学习语言, 第四学期学习原理、网络、维护。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有:每学期课程开设不均匀, 理论课程偏多, 并且文化课占的比重偏大, 很多时候, 我们都不清楚, 职业学校到底是来学习技能的还是重点学习文化课的。为此, 教学计划的改革, 重点要突出一个“专”字, 应该对前两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进行彻底的改变。

具体改革如下:

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训练, 提高打字速度, 并让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设备的使用, 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第二学期:重点学习网页设计制作方面的知识, 能设计出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 考虑到网页设计的需要和建立动态网站的需要, 在中间也学习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数据库。第三学期:进行语言和计算机原理的学习, 加深图形图像处理课程。

第四学期:进行计算机网络和维护方面的学习, 加深语言的学习。在最后一个月, 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进行最后的技能提高训练。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课程要进行巨大调整。新的教学课程是在《Front Page网页制作》课程后, 要开设以学习网页三剑客和动态网页设计的课程, 抛弃vfp课程, 开设access数据库课程, 缩短计算机原理课程, 抛弃qbasic课程, 开设C语言课程和VB课程, 增设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商务课程。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 从全理论课程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 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 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显著特点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 基于几项任务,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产生新任务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非常适合计算机教学。

2. 建立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 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听、可看、可动手操作的环境, 并能把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表达。通过网络建立教学综合环境,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 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深入学习。教师也能通过基于网络的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更好地传授知识, 并能和学生真正互动, 更好地指导学生, 减轻工作量, 提高效率。

3.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 是发挥学生专长, 帮助他们更好就业的教学。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 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能进行填鸭式教学, 不能进行逼迫式教学。而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中, 鼓励他们发挥所长, 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兴趣地学, 才能认真地去学。

五、教学评估改革

一直以来, 我们对教学的评估还是依靠考试, 通过考试来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其实是基于理论课程的。而现在我们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意的是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 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到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评估手段, 要把理论考试和实践考察结合起来, 并重点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 因此制定如下考核办法:

(1) 对所有课程制定学分, 并增设选修课程, 学生选修课程的学分也计入总分, 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自己所长方面更深入地学习。

(2) 对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以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的成绩总和为评定成绩, 并偏重实践考试成绩。

(3) 对于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可以降低别的课程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仅仅一篇文章就能阐述清楚的, 但我们必须明白,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中职学校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美好未来, 我想, 我们都应该再努力。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2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下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也势在必行,以便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此主要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素质,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计划和课程及模式的改革。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近几年,计算机软件行业人才需求量高速增长。从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所做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年度it人才需求占五大热门行业的首位。分析内在的原因不难发现,外资it企业入驻国内市场,而国内it企业也瞄准了海外市场,政府对于该产业也非常重视,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之下,it业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大量it人才紧缺的局面。据统计,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每年增100万,可国内仅能提供5~6万的学历教育毕业生。由于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软件人才随着软件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结构性矛盾。其中不仅对于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和项目总设计师需求量巨大,同样,对于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工作人员也需求旺盛。

2.计算机专业中职生的特点

2.1凡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位学生都是以最后达到谋取职业这目标而进行学习活动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搞形式主义的教学。

2.2实践中职的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安排的,既要让中职生打好文化基础,更要让中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从而达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好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从而走向社会之后,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3.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3.1注重抓好新课的导入,激发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中职生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加强新课的导入效果。例如,上第一节《flash基础与应用》的时候,先不介绍flash的基本知识,而是播放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短片。当学生都被吸引的时候,教师趁机介绍本课程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就能做出让人羡慕的视频。好奇心加上好胜心,适当利用中职学生的这种普遍的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个性特点非常明显,并不喜欢任人摆布,因此,教师上课前要做好教学设计,多设想一些情景,善于使用引导教学。

3.2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随着电子设备在社会中广泛的应用,人民群众对视频处理和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是让各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让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由于中职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和“小专门化”来进行课程组织的改革,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改革方式。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可以先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然后确定专业方向,再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最后再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创新教育理念下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

[2]李振娥.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协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3]李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3

关键词:就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4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出现,社会也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行业的兴起是必然的。对于计算机相关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在逐步扩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主要分为研究型、开发型和应用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工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即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而言,更是要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情况,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相关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1 创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之前中职学校里的教学大多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不会过多的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而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将更多地内容讲授,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接受了多少,单纯的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加上计算机专业知识本身就非常抽象,影响了中职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再消化和再吸收。

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学方式上的变化。教师的讲课过程不再是按照课本进行的阅读时的讲解,而是要加入教师在工作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实际方法,抛弃课本上一些已经过时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重点讲授那些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的,较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坚持将新信息以最大的信息量传输给学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教会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讨论,学生小组动手环节,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工具。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就涉及到了计算机的应用,这又间接的向学生展示了计算机功能的全面和强大。第二,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立体、全方位的展示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就会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利用还丰富了课堂的可视性、可听性,形式多变,样式新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再次,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就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以就业为导向。那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一些项目中来。如在网站建设项目中,教师可以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紧密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强化了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构建先进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飞速,相关技术的进步更不是书本知识能够跟上的。当前市面上的书本大多都是过去的旧知识,也就是说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学的可能是几年前的旧知识,在真正的工作中根本无法应用。针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中职学校要积极增加相关的课程,不断的更新课程的内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课程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讲授内容进行重新的选择,对于那些工作中不涉及到的只是果断的抛弃,而那些较新的和工作结合较为紧密的知识则要重点讲授。教师不要拘泥于教学计划和书本,而是要按照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那些真正和实际工作相接轨、专业化的人才。

课程的增加和改变就一定会涉及到教学课本的选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在选择课本时要避免同一本教材连续几个教学年度的使用,这有可能会导致思维的固定,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对于那些已经落后的、旧的知识也要果断的放弃,而不是疲于应付。而那些单纯的讲授理论的课本也不适合。课本的选择应当从应用的角度来进行选择,教师在选择上课的课本时,要考虑到计算机课程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适应,例如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课本内容是否实用、学生在工作中能否用得到、课本的内容是否可以和教学内容可以紧密的结合、学生在阅读和应用中能否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选择的课本对于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辅助的作用,教师要在合适的时候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添加或删除,保证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可以和时代同步,要以教授学生应用知识为主,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

3 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法

只要涉及到教学就一定离不开教学成果的考核。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一样也无法避免教学评级与考核。要想更好地改善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情况,需要对教学评级与考核的方法进行改革。不是单纯的关注对于最后考卷的成绩,不是单纯的对课本上的相关概念进行背诵,而是要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学生能很好的就业,那么学校就要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多的关注。

因此,对于成绩的考核也要改变形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到实际的计算机工作岗位中,在一定期限内,在指定的岗位上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岗位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考量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网络组建、网站建设、网络应用等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而且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方式,才有助于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只有强化能力培养,才能使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得以体现。中职是以技术培养为主的阶段,牢牢抓住技术、技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才会在巨大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以单科成绩或综合科目成绩为标准的考核模式,人性化地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或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人和专业能力,并促进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总结

综上所述,就业视域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教学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并对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进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宋霞.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反思[J].网络财富,2010(17).

[2]李婧.浅析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教研),2010(03).

[3]金亚伦.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4]万延芝.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11(03).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4

1 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技能是经过一定的智能活动和动作, 形成的能够顺利执行或完成的某种任务的方式。而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技能是指动手和实践操作的一种能力。

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 职业技能是一重要的培养内容, 主要以培养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企业对中职生技能的评定标准是:是否持有上岗资格证书;是否运用专业技能, 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是否具备岗位基本必须的理论知识;是否有吃苦耐劳和团体意识的精神等。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瓶颈

2.1 办学条件的阻碍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专业有明显区别, 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实际操作, 而理论知识是教学中的辅导性内容, 或者说是讲解性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指导下, 有充足上机时间来熟练操作。但由于有些中职学校条件有限, 没有充足经费为学生购置先进计算机, 导致学生大部分课程是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过程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衡, 市场对人才的标准也就无法达到, 中职学生因此面临着就业阻碍, 无法胜任或找到合适岗位。

2.2 师资配备不足, 教育方式传统

市场需求和教育教学方式发展步调不一致, 教师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和知识体系进行教授。在我国, 计算机发展起步较晚, 计算机教学课程建立时间不长, 导致中职学校担任计算机教师缺少相关岗位的就业经验, 经验式教学不完善。并且, 计算机的改良换代, 教师对计算机发展进步和相应的技术知识的掌握没有跟上时代脚步, 依然按照传统知识进行讲课, 学生的知识面和实际操作能力将会无法适应工作和社会发展。

2.3 教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设备和师资达到教学标准, 但是依然不能排除一些问题, 例如:教学方式和市场需求间的脱节, 计算机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教学方式偏离应用, 教学观念过于传统等。但是, 中职学校应为企业和市场输送大批人才的地方, 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对人才要求也比较高, 而中职学校教学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 没有处理好市场需求、用人单位、企业之间对人才需求的关系, 很容易形成计算机教学“形而上”。

3 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

3.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计算机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创新, 就应该转变传统观念, 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站在教师角度思考, 需要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还要注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除此之外, 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氛围, 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激发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消化, 从而转化为主动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树立主体意识。教师应让学生在创造和实践中学习。所以,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利用新型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发展现代教学奠定基础。

3.2 建立优秀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和授课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给予在校教师一定的社会工作时间, 了解计算机应用环境, 在新技术环境中继续学习和摸索, 从而让教师获得信息时代新变化, 进一步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为展开可行性教学方案提供更多资源。同时, 应该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任企业的能工巧匠, 把现时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

3.3 创造教学氛围, 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有效开展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模式的构建, 也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 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轻松教学环境, 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和探究完成计算机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 利用辅助性教学工作, 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教学,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那么难, 体现出计算机易用性。例如: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涉及到数学、英语等学科, 应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同步指导, 用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刺激徐盛的感官, 学生不但能获得基础知识, 还能够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和实践功能, 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点, 为学生设计阶段性教学目标, 每个目标设置不同任务, 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并且, 针对共性问题, 教师应该进行针对性指导,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度和出现的综合问题, 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3.4 革新能力考核机制

将传统以书本文字知识为重点内容的考核, 转变为能力考核, 减少笔试成绩的比例甚至取消, 重点是考核职业测试和实际操作等, 更可将考试成绩的比例设置为两部分, 一个是总结性考试, 约占成绩的20%~30%;另一部分是平时成绩, 约占总成绩的70%~80%, 包括平时表现、上机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在作业完成过程中, 培养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能力, 提供给学生书籍资料、信息资料等, 学生之间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作业, 作业测评采取问答形式, 学生需陈述作业实施进程、展示作品, 并回答考核问题, 从而得到综合评分。这种教学考核模式的改变, 从重结果过渡到重过程中的一种教学, 学生更易接受, 学习热情会明显提高。

3.5 课程训练

想要实现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好的接轨市场, 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更早的让学生体验到职场环境。并且,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 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 中职学校也需要对这些硬件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 逐渐升级教学环境。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学生进入企业短期训练或者是实习,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不足点, 从而寻找突破口提升职业技能。

4 结束语

计算机发展迅速, 应用性较强, 其下设分支也比较多, 时代特点明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机制,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实力, 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多优秀专业技能人才, 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方式的调整和转变, 遇到了经济技术发展瓶颈期问题, 这就要求需要培养和引进大批技能型人才。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 对人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中职技能和用人单位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 本文就市场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场导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小朵.市场导向下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创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01-16.

[2]刘波.市场导向下中职生职业技能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4:03-11.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 篇5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快,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也要跟着变。本文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字:职校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它既不同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以高考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教育,也不同于社会上以单一技能培训为主,时间短暂的培训教育,更不同于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研究创造型的大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是这群特殊群体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有学习态度上的,也有学习基础上的等等一些先天不足,但我们把学生招进来了,总不得又以他们的这些不足为由再把他们赶出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的去呢?“问去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只有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上适应的当今社会对人才观的需求,才能使我们自身血脉贯通,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关系到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教学呢?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学,轻松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基础差,兴趣低。

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恰恰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更新慢。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出中职特色,内容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奏。另外,教材的选择过于随便,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学不到东西,过难的教材学生又接受不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也是同一教材;教材和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常常出现教材与上机试验软件不配套的现象。

3、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违背。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课程单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并没有形成实际的操作技能模式,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低下,学生既不能深人理解专业知识,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必然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时代所需求的有个性特征、有创造性、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需要。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让学上接受知识,教学方法简单,有的甚至抱着敷衍的态度,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主体思维缺乏,更谈不上兴趣学习、主动学习,学习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一种自我负担。尤其是有些教师没有操作经验,长年从教使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缺少完成关于计算机实际项目的经验,没有相关的企业工程实践,造成教学模式的呆板、老化,不能适应就业发展的目的要求。

4、条件改善难。

一边是计算机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边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设施如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及时配备,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如机房网络经常瘫痪无法实现系统教学、电脑配置太低、键盘鼠标不灵等等,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而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维修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常规设计与制作,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风向标。学校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5、教学与就业目标的脱节。

在现在的中职教学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盲目性的教学弊端,培养目标不准确,造成与市场、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形势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计算机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中职教学就应

该培养适应具体操作、技术过硬的一线技术人才。但是,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没有实现岗位与专业的紧密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际岗位培养质量不搭调,计算机没有成为学生的一技之长,即使走入工作岗位,也不能全部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适应技术层面的更高要求。

二、结合实际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研究。

1、精讲多练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式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即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老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副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业,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任务驱动

中职的学生大都有厌学的通病,其表现主要有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上机实习时总喜欢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等。学生不动起来,教师再急其“朽木不可雕”也都无济于事。怎样才使他们动起来呢?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个很好的方法。它具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的特征。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交流,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的方式完成任务。它按照实现时间顺序,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师以展示任务、分解

任务、变式创新、综合提高等几个阶段加以实施,而学生则以明确任务、初步尝试、完成任务、技能形成、拓展任务等几个阶段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辅以适当的情感沟通以及兴趣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会相应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动力,活动有了计划,有了步骤,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性,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3、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基础知识、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面向多数,缺少培优辅差,从而导致优生不突出,差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等问题。计算机专业由于概念抽象、上机操作又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模型等等科学特点,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学生能到学校学习,其主要还是想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技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班级学生的上课表现等因素,在授课思想上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对差生有怎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达到什么目标,而对优等生又有哪些更进一步的要求,怎么充分挖掘其潜能,然后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中进行分层,上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式及方法等以中等生为标准,课中注重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差生的辅导。每堂课都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练习或思考,这样,对差生降低了练习的要求,多了点关心、指导和鼓励,让其看到了学习的成果,在每一次获得小小的成功的成就感中进步,进而重新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给了优生一定的爬坡度,引导其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满足其求知欲,让其“吃饱喝足”。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了学习的目标,并且也有能力去完成,学生共同进步了饿,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4、目标激励

中职学校技能训练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在校时的短期目标——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一个是学生毕业后的长期目标——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个在校期间的目标,我们既可以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等,也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在学习某个专业模块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利

用第二课堂时间报考一些像微软认证、ADBOE公司认证等。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穿插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目标进行激励,适当引入考核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诸如:艺术节、计算机技能竞赛、技能活动月等活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学习就有一种成就感,能够有效的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另外,利用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在讲授某一课程时,时常穿插一些其对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报酬等相应情况的介绍,以及该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发展机遇等,由于学生共同的目标是将来能寻求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教师如此引导,学生必然明白,只有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才能使自己将来能有很好的出路,才有称心的就业岗位,自然就会端正了学习态度。

总之,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学生必须要把握好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而教师则应该采取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综合能力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万森 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2006,(02)。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6

【关键词】微课 中职计算机专业 特点 现状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渐引入我国,尤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有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对我国传统教育冲击很大。在这种形势下,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微课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概念

2011年,廣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在《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的文章,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指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特点

1.内容精练

微课是就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针对性较强,一节微课只解决一个问题,只教授一个知识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2.学习时间短

由于微课内容精炼,针对性强,所以学习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最佳的学习单元时间是10-45分钟,而开始前的10分钟是记忆效果最好的阶段。微课的时长正好符合这个时间段。

3.容量小

微课视频的容量一般在几十到一百兆左右,所使用的流媒体格式为wmv或者flv格式,支持在线网络播放,也可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下载随时随地观看学习,非常适合移动学习。

4.形式新颖

微课视频可以把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编成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情景,利用动画或者小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习者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抛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中职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很多是从普通中学转变而来的。普通中学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现在的中职学校,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主宰课堂

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会滔滔不绝地“传道授业”,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习惯于闭门读书、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而不予以应用。

(二)学生被动学习

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体,不管学生是否听懂,只要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就行,把学生当成了一个知识接受的容器,不管是否装得下,都硬塞进去,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很少考虑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差异性、特殊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就会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三)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一间教室、一块黑板和一盒粉笔的组合,很难把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板书占据了大量上课时间,教学效率不高;同时课堂上粉尘飞扬,污染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中职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不同,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就业教育,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而普通中学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导向,只注重理论教学,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基础。

三、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的中职生很多都是00后,他们出生在21世纪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小就接触了许多信息技术设备。如果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思想。微课内容精练,时间短暂,设计精致,能够通过流媒体播放,构建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经典案例,课堂生动,活泼有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在微课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碎片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节微课只讲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只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是微课的“碎片化”教学。以往一堂课45分钟,教师会讲很多个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45分钟内很难掌握所有内容,常常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习效率不高。微课短小精悍,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主题明确,可以直接传到网上共享。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下载微课视频,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使得学习更加高效省时。

(三)微课制作,提高教师基本技能

作为21世纪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微课的制作需要用到许多软件,例如录屏软件、格式转换软件、修图软件、动画制作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教师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学到很多平时并不熟悉甚至从未接触过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而且,微课制作过程中会融入许多富有趣味性的多媒体元素,让此过程成为一种享受,增强教师工作的趣味性。

四、总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春天,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进入到我们的教学之中。微课是吸收了国外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我国本土教育特色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能开创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8):36-42.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7

1 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 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的学习模式。目前, 国内外较为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有: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教学模拟、教学游戏、虚拟实验室、情景化学习等。可以肯定的是,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地涌现, 构成丰盈的新型教学模式种类。信息化教学模式构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 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指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所偏重的能力, 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所谓高阶学习, 是指运用高阶能力, 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

2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Webquest教学模式

2.1 Webquest教学模式的含义

顾名思义, webquest教学模式的两个特征就是网络“web”和探究“quest”, 即学习者的学习资料来源于网络的学习, 学习者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与传统的单纯让学习者查找网络资料的学习模式不同, webquest教学模式是在教育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 它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者查阅、组织教师预先选定的网络资料, 但在这些学习资料之内, 他们必须能够发现和选择与他们的任务相关的资料, 摈除无关资料。同时, 学习者通常被安排一个或更多与成人行业相似的角色,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支架的支持, 为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地参与一系列学习活动, 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 webquest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教育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 为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资料和学习脚手架, 引导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不断地探索, 最终达成教育所期待的目标。

2.2 Webquest教学模式的应用-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案例分析

2.2.1 确定主题

Webquest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组装一台计算机。于是Web Quest的主题就很明确攒机”。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组装一台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计算机硬件组装只能“纸上谈兵”,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缺乏直观的认识, 掌握困难。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虚拟攒机"的方法。学生能“攒机”, 是一个探究源于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生活意义的。它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的学习, 而是一种本源性的生存探究。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2.2.2 明确任务

Webquest的任务设计应该是可行, 也应该是有趣的。在任务驱动下, 学生分析综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通过独立或者协作方式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 并付诸实施。在这期间, 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高阶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 这些高阶思维技能包括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和问题解决。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虚拟攒机"任务: (1) 假设本班为IT技术单位, 设有八个技术部、现有四类价位的计算机需要我们通过查阅网上的信息、走访调查进行优化组装成一台多媒体电脑, 分别是:3000-5000元, 5000-6000元, 6000-7000元, 7000-8000元。每个价位由两个组配备。 (2) 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搜索所需信息, 去电脑城走访调查, 每人按要求配备一台完整的多谋体计算机。 (3) 攒机要求:在规定的价位上, 力争功能强大、物美价廉、经济实用、品质优良。 (4) 所有硬件在选择的同时, 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掌握各性能指标的概念、功能、作用及实际意义。 (5) 每位学生以Power Point演示文稿形式上报作品。 (6) 参加班级作品评判会。

2.2.3 提供合理的过程支架

在Web Quest的“过程”模块中, 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 并就每个步骤向学生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策略建议, 其中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策略。实际上, 这为学生提供了建构知识的脚手架, 让学生经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所经历的思维过程, 实现学生高水平的认知。为此, 在教学中对活动过程作下面的安排: (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台计算机硬件组成。 (2) 小组为单位给出具体任务。分析、讨论任务的实施方案, 选举对计算机了解较多的学生为组长。 (3) 组长负责为本组的员分配任务, 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硬件单元。如谁负责研究CPU, 谁负责研究主板等。 (4) 执行任务。促使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收集加工, 概括出主要问题, 并进行比较判断和综合。教师应引导并激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 真正培养自己的能力。 (5) 当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自己所研究的硬件有所了解以后, 就要回到班里重新组成“专家”组, 着手信息的检索, 并列出你所研究和这个硬件在计算机组装中的常见类型、不同的档次及所了解的价格。 (6) 学生完成作品。 (7) 以小组为单位评判本组学生作品。

2.2.4 精选资源合理利用

教师精心选定网络资源, 认真构建好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Web Quest“资源”网页清单。学生使用的所有链接都由教师预先设定, 由于这些资源是预先选定的, 所以学生在网络空间将不再因迷失方向而完全满无边际地漂流。但是,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网上的发现, 它还可以包括一份评价报告的精装本、教科书、录音带, 以及到电脑城与DIY商家面对面的访谈。通过这种给予学生不同数据资源的方式, 这就使得学生不只是关注教材上的知识, 还要关注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感悟智慧。

2.2.5 认真评估

在传统教学里, 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是学生会不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学生所要解答的问题都是经过加工的、很纯粹的学科问题, 因此学生和教师都不必过分关注这些句题的生活意义, 只需关心所谓纯粹的学科问题。久而久之, 使得学生养成了在理想的条件下思考问题的习惯, 脱离真实生活。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采用Web Quest评价量规。同时为了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在设计“评价”这部分的时候充分考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引起自我改进。学生通过经常性的、从各方面出发的自评, 不断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另外, 学生自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 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这次虚拟攒机中你自己认为表现如何。

摘要: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 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最重要、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处于经济、社会、科技、教育链环中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必须顺应信息化潮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为研究对象, 对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践研究, 试图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Webquest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3.

[2]祝智庭, 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知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6.

[3]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领域教育改革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9) :22-23.

[4]邵鹏飞, 王香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职教通讯, 2006, (11) :50-52.

[5]赵丹丹, 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5) :12-15.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8

职业教育本质上说是就业教育,在当今的就业大环境下,很多中职院校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毕业生就业难,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更为突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众多,撇开就业环境等外在因素不说,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身看,专业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是重要的因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动手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动手能力是中职毕业生区别于其他学校毕业生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又由于计算机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现状及成因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安排不再只是计算机基础课,平面设计、影视制作等专业课安排的实训课时有所增加,但是在实训课中能真正自己动手操作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都是照着书本依葫芦画瓢,更谈不上创新。成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生源素质较差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大部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计算机实训课中绝大部分教材是大专或本科的教材,知识深度和广度对中职学生来说较难。

2.师资方面的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导致后续的教育跟不上,而部分对口的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足。计算机专业每个学期讲授的科目都不一样,而很多教师对每门课只是略知一二,因此,导致授课内容偏重于理论教学,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解决的方法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学校要有很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

计算机的科目繁多,每一科目又有不同的应用软件,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应该一专多能。学校对专业课教师还应该有深入的了解,合理规划,从排课到组织培训学习,都应该有长远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

(2)采取领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

首先,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素质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也可以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做讲座。其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出去学习,或者是到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与一线技术人员交流,与“零距离就业”对接,从而在教学中引用企业真实案例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实践应用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计算机实训课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要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的35%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把65%的时间放在学生实际操作上。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例如,在CorelDRAW软件的实训课上,运用案例练习法,教师先引出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自主训练技能,接着进行课堂讨论,寓原理于讨论之中,如CorelDRAW软件中实现同心圆的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更好,都是值得讨论的。然后,教师对具体操作进行讲解与演示,在学生掌握操作之后,再引入光盘的制作,让学生去思考使用这些技巧都能做什么,怎么去表现这些实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和巩固了椭圆工具、造型命令、图框精确裁剪等知识,最后再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创作作品。

(2)适当引入竞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就实际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模拟职业竞赛”,要求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展示他们所学的技术,并从中挑选优胜者参加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更好地激发了其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可以鼓励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设计一些校运会宣传画、文艺晚会宣传画,甚至校徽、班徽等。

3.开展课外实践,参与社会服务

在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开展一些模拟锻炼。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可以组建一个面向社会的电脑维护小组;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尝试着在网上兼职,成立工作室;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网店,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子商务。

●结语

中职教学下计算机专业 篇9

目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针对性不强, 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特性。如今信息化对教学的要求日益突显, 有效利用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受关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教师了解旅游行业一线需要, 适当变更教材内容, 以达到提升教学与需求契合度的目的。

旅游行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 是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课程改革的新需要, 更是对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这都促使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 创造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一、创设旅游职场情境, 创新网络搜索教学

教学情境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 为实现教学目标, 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 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并作用于学生的具有学习背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创设旅游教学情境, 是为适应职业的需求, 为学生量身设定, 旨在让学生以一种职业人的身份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 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学习网络搜索这一课时是计算机教学中较为棘手的内容。由于中职学生思维较为活跃, 在机房上课, 热衷于网上冲浪, 因此, 课堂上如果开通网络, 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加大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但是, 学习网络搜索, 如果不开通网络, 有关网络的知识就不够直观, 学生无法有效掌握Internet使用。为解决此问题, 可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学习方案, 学生有了目标任务, 会降低注意力的分散。

网络的飞速发展, 带来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酒店行业尤其需要最新的信息资讯, 为客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如订车、订机票、寻找旅行社等。作为一名酒店员工, 需要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才能为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笔者让2013酒店班所有学生扮演某酒店的“员工”, 教师扮演酒店客人, 同时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份信息搜寻方案, 内容是:最近的商场和景点的地理位置及乘车路线。该酒店的“员工”需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内容, 找出最佳的答案提供给“客人”作参考。“客人”则根据他们提供的服务为他们打分, 评出“员工”的服务等级, 也就是课堂评价。等级分为三个, A为优等, B居中, C为最差。以下列举了四个同学的搜索结果。

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出, 郑某除了为“客人”解答咨询的问题外, 还将“客人”未能提及的关键信息事先做了备课, 一并提供给“客人”, 凡事想“客人”所想, 因此, 也最能让“客人”满意, 等级为A。而李某并未将“客人”所需的信息搜索完全, 服务未能达标, 作为酒店员工并不合格。为提高服务, “客人”可以向“员工”提出改进措施, “员工”则根据服务标准完成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间相互比较, 总结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网络搜索。

利用酒店员工为客人提供信息服务这一项最平常的工作,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让学生融入“工作”环节中, 加深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利用“客人”的满意度, 为学生的操作结果打分, 顺理成章完成课堂评价。将整个教学过程与工作相融合, 淡化它们之间的界限, 把原本孤立的知识与技能糅合进“客人”的需求中, 使学生在无意中掌握网络搜索, 这是对计算机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

二、策划旅游线路海报, 创新图文混排教学

旅行社为自身发展, 会不定期地更新旅游线路。漂亮、精美的旅游线路海报不仅方便游客掌握第一手资料, 更是为他们提供决策依据。因此, 制作出具有吸引力的线路海报是旅行社推行新旅游线路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Word图文混排中, 将文本框、自选图形、艺术字、图片等元素进行合理设置并有机组合, 形成图文并茂的文档。各元素在插入及设置上几近相似, 因此, 单独使用各元素并不难, 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地综合使用所有元素。海报的创作没有样稿, 布局和创意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才是操作方法。

根据此类需求, 在图文混排教学前, 学生从网上搜索相关海报类型, 欣赏并总结它们的特点。课堂上学生通过再次欣赏, 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 初步了解图文混排。随之教师打开Word原稿, 学生顿时明白Word的一大功能是可以设计海报, 好奇之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迫切希望知道操作方法。

随即教师抛出两个重要问题:在海报中文字与图呈现位置不固定, 第一, 是什么可以让文字随意移动?第二, 是什么可以让图随意移动?同时, 下发一份已经完成的文档, 让学生自主研究各元素的摆放位置, 体会图文布局, 解答教师的提问。在此期间, 有学生对比原素材发现, 有些图的大小和样式上都做了更改, 文档增加了艺术字和图形等未在素材中体现的内容。还有学生通过尝试设置原稿中的各个元素, 抓住了两个问题答案的切入点:文本框和文字环绕方式。通过使用文本框或设置文字环绕方式为特定选项, 可以轻松地在页面中变更相关元素位置。突破关键问题, 使页面内容变得灵动, 对海报制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切入点, 正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体现, 也是课堂知识的提升。以此为前提, 其他关于各元素的大小、填充、轮廓、效果等设置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可通过研究原稿自主发现。

通过分析海报实例, 学生头脑中形成图文混排的大概样子, 通过突破关键问题, 学生可以在无样稿的前提下,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海报制作方法, 发挥创意, 创作与专业相符的旅游线路海报。由于教师提供的图文素材都与学生专业有关, 制作后的成品也与行业有联系, 因而, 尽管图文混排内容较为错综复杂, 但课堂学习任务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 实用性强, 学生对图文混排学习兴趣浓厚, 自主探索的欲望也随之增强。

三、撷取旅游行业案例, 创新Excel公式图表教学

案例教学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重现。让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场景, 通过讨论分析的形式进行学习, 使学生有所收获,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Excel时, 由于图表中线条和填充的设置较为多样化, 学生对图表的学习比较感兴趣, 而公式中以数据、函数等元素为主, 学生对公式的学习热情较低。但公式又是Excel中的重点内容, 掌握公式计算可有效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在旅游业中, 存在着大量的行业数据, 如酒店入住信息、旅行社接待旅客数量、旅游线路信息等。这些信息是行业平衡收益的标准来源, 也是开展具体服务的决策依据。因此, 为提高学生学习公式的热情, 重现某一旅行社近几年“十一”黄金周的游客及收入数据, 利用旅游行业数据案例, 将公式计算与图表制作结合, 以图带公式,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人数与收入百分比查看游客接待增长情况, 最终用图表直观表示, 模拟旅行社对决策数据的处理。下面是该旅行社2008年到2013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接待人数及总收入的表格。

下面是某生利用公式, 结合前期所学的数据格式设置, 将各个百分比设置成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得到的数据结果。通过数据格式设置使呈现的数据更清晰, 这也是该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公式与图表在教材中分布在相互独立的课时内, 如今将两者结合, 在改动教材的同时, 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利用分析旅游数据案例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让学生自主发现公式的用法和图表的作用, 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融入旅游饮食文化, 创新PS图层蒙版教学

PS图层蒙版的概念较为抽象, 它好比在图像上加盖一层玻璃, 玻璃涂上黑色, 图像不显示;涂上白色, 图像全部显示;如果是灰色, 图像透明显示, 透明程度与灰色深浅有关, 灰色越深, 图像越透明。然而, 纯文字的解释难以让学生明白。为此, 需选择一种客观真实的物体将概念融入其中, 辅助学生理解。旅游专业的学生最需要了解的知识除各地人文景观以外, 当数各地饮食。

用图层蒙版制作筷子夹菜的效果, 旨在渗透学生对各地美食了解情况的同时, 用一种具体的事物突出图层蒙版的作用, 学习它的操作方法。图层有三个, 最下面一层为盘中美食, 第二层为筷子, 最上面一层为将被夹起的食物。最终效果需要将食物放入筷子中间, 貌似食物被夹。由于之前学生学过橡皮擦等工具, 要得到相同图像效果方法并不难, 但难以确保图像的完整性。因此, 事先让每个学生明确, 保证在所有图像完好无缺及图层数不变的基础上, 实现筷子夹菜效果。结果, 学生操作时出现各种问题, 有同学始终实现不了效果, 有同学即使实现了效果, 但用了四个图层, 更有的截断了筷子图像。此时, 学生极想知道答案。为此, 教师提出图层蒙版这一概念, 并演示在筷子图像上加蒙版, 默认白色, 通过用黑色涂抹食物需遮盖部位, 达到筷子部分图像隐藏, 效果显现。学生恍然大悟, 纷纷开始操作, 在赞叹PS图层蒙版神奇的同时, 各出其招, 结合对美食的了解情况, 将不同美食的呈现角度重新选择, 尽可能把食物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有同学结合之前学过的渐变工具, 将盘中美食作了渐变蒙版, 使食物有了朦胧美。

课前学生收集各地美食图片, 课内将旅游饮食文化融入图层蒙版教学, 不仅考查学生对旅游饮食的掌握情况, 也是把图层蒙版教学内容具体化, 把枯燥的概念用生动的图像表达, 加深学生对图层蒙版的理解及应用。这是在对学生形成视觉上的享受及冲击的同时, 创新PS图层蒙版教学的方法。

五、萃取旅游艺术元素, 创新Movie Mak-er视频制作教学

学习Movie Maker制作视频时, 需确定主题, 有配套的多媒体素材。而教材自带的素材陈旧, 学生作品体现不出个体差异与创新性。因此, 要大胆创新, 摒弃陈旧老套的做法, 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 选取充满旅游艺术气息的素材, 创作出具有艺术品位的作品。

与学生较为贴近的专业调酒、茶艺、插花、礼仪操等各类旅游艺术表演形式常常会在校内举行。为激励学生学习, 将宣传旅游专业艺术与Movie Maker视频制作学习相结合,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数码设备获取图像、视频, 利用网络、录音软件等获取相关音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性, 学生便主动寻求途径收集素材。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已被点燃, 相互比较收集到的素材, 通过比较发现各自素材上的优缺点, 找出问题关键, 以弥补拍摄或选材上的不足, 以便下次及时更改。在视频制作过程中, 由于每位学生使用的素材都来自前期准备, 因此学习积极性较高, 主动学习的欲望较强。作品完成时, 为实现课堂评价, 教师提出视频制作要点即评价标准, 通过生生点评和师生点评的形式, 再次明确制作完整视频的要领和流程, 巩固课堂内容。本视频制作课的目的是为制作具有宣传旅游专业艺术的视频, 因此, 每位学生还将最终成品上传到班级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 与他人分享, 实现宣传效果。

六、模仿导游讲解实训, 创新演示文稿教学

学习演示文稿时, 需要用到各类的图片、文字等素材,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无法掌握如何设置素材才算合理。因此, 可以将学习演示文稿制作与导游讲解实训相结合, 创建新型的教学形式, 以利于演示文稿教学, 使学生、教师共同提高。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导游讲解时, 须进行现场模拟, 其间会涉及各个景点实景图。利用这一实训特点, 模仿导游讲解实训, 改革演示文稿教学方式, 以介绍景点的形式开展教学, 前提需要每位学生具备完整的有关景点介绍的演示文稿。由于演示文稿学习融入了导游讲解实训, 学生感觉新奇。为了在计算机课堂上更好地展现自己, 课前每位学生积极收集最熟悉的景点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做好归类整理。课堂内则认真听讲, 积极动手制作演示文稿, 包括幻灯片内文字的编辑、多媒体元素插入设置、背景美化等。制作完成后, 学生讲解实训, 实际上是进行课堂评价。因在导游实训课中经常有机会进行个人展示, 学生都不怯场, 个个跃跃欲试。只要有一人上台展示, 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打分。分值包含两部分, 演示文稿制作分和导游讲解分, 并指出演示文稿中的优、缺点。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意见很中肯, 展示的学生也能欣然接受, 课堂氛围和谐。最终根据打分情况, 评出最优作品和最佳导游。

将演示文稿的学习与导游讲解实训相结合, 既强化专业技能, 也是将计算机演示文稿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在感受中获取知识, 赋予了计算机课新的活力。

将中职计算机教学与旅游专业相结合, 有效推动了中职旅游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 培养了旅游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更好地体现文化基础课服务专业课的要求。当然, 要做到计算机课与专业的完美结合, 教师也要做更多准备。教师要在熟知计算机教材的基础上, 清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多了解其行业情况。学生对计算机课的认识不能局限在纯技术层面, 而要把学习计算机与自己专业相结合, 认识专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多方面去把握如何用计算机服务于专业。

参考文献

[1]向光辉.计算机课服务于专业技能课的初探[J].读与写 (教师教育) , 2008 (9) .

[2]胡炳旭.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管理难的成因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1 (5) .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篇10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 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 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 求“专”而不求“广”, 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以三年制为例, 在前两学年, 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 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 分方向进行专长提高训练,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第一学期, 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 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8 0字以上。第二学期, 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加强提高, 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第三学期, 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 使其能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第四学期, 用2周时间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 使其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再用2周时间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使其能掌握InterNet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最后用4周的时间, 根据学生特长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全部在机房进行提高训练, 最终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最后一学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 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 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 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 这就使得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如《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理论》等“重理论、深分析、轻实践”的纯理论型课程, 重点开设如《网页设计》、《P h o t o S h o p》《多媒体制作》、《F l a s h动画设计》和《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并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 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 强调“学”重于“教”, 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 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 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 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 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 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 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 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 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 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 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 既明了, 又生动形象。第三,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 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第四,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 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 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 开设网上选修课, 进行网上考试, 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 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 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 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 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 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 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 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 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 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 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 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

2.允许部分课程不及格, 各科学分可互相弥补, 平均达到及格即可。

3.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 均以实践 (如上机) 考试作为评定成绩。

4.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 则本学期的其它课程可以不及格。

5.最后一个学期的分方向发展的实训成绩若为优, 则可以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

总之,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 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 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 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 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 逐步建立“掌握基础, 实践为主, 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实施变革。

上一篇:韩国真人秀节目下一篇:语文课堂的错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