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2024-07-21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精选十篇)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践行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3年国家颁发了多项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节约水资源的文件和法规。北京市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和措施, 制订了“量水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并从2013年9月1日起推行保障性住房达到绿色一星要求。

1、节水政策

(1)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国办发[2013]1号) 提出;

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 重点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大力促进城镇绿色建筑发展。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 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发[2011]1号) 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3)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号) 规定: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 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即“三同时”制度) 。 (见表1)

(4)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提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 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 研究实行节能环保服务政府采购。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政府机关带头节能减排。

(5) 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家庭、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基层组织形态, 是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宣传节能环保理念, 倡导绿色生活, 形成节约风尚, 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观念、行为。通过家庭影响社区, 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6) 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 (试行) 》的通知要求:

公共租赁住房在市政中水输配水管线覆盖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应优先使用市政中水;没有市政中水的,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 应配套设计、建设中水系统。

采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利用再生水资源, 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2关于同层排水相关规范文件

同层排水是国家为了解决排水管道产权不清和邻里纠纷问题而提出的设计措施。

1.国家强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03) 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当必须设于下一层的套内空间时, 其清扫口应设于本层, 并应进行夏季管道外壁结露验算, 采取相应的防止结露的措施”。

以往错层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系统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固有技术缺陷, 无法完全解决同层清扫和不影响下层住户的“漏、臭、噪声”等污染问题。下沉卫生间做法存在清扫口埋在卫生间地面内, 无法使用且形同虚设。这些严重降低了居民排水系统使用的可靠性, 没有满足国家强制标准的要求。

2.《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强制要求第3.4.2条:为了使室内环境整齐美观, 管道应尽可能集中隐蔽设置, 可设立集中管井, 管道间和水平管道区, 方便管理和维修, 各户的排水支管应不出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二条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 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 应当给予赔偿。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 第4.3.8条下列情况下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设置同层排水:

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要求不穿越楼板进入他户时。

2、北京市水资源及节水途径分析

2.1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 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 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 地下水资源25.59亿m3, 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9亿m3。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 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 出境水量14.52亿m3。

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 属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 是水库存水量全国下降最快的三个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 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 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200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亿m3, 地表水、地下水、其它水源用量分别为8.33m3、25.42m3、1.25亿m3, 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4%、73%、3%。

工业、生活、农业、河湖环境用水分别为7.96亿m3、12.43亿m3、13.66亿m3、0.95亿m3, 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3%、35%、39%、3%。

地下水长期超采, 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 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米, 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4亿方污水直接排放, 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4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还未有效利用, 不仅污染城乡环境, 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2北京市用水特点

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 由1980年的194L/人·d, 增加到2003年的316L/人·d, 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万元产值用水量由1980年的279m3/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1m3/万元, 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1980年的31.8亿m3降到2003年的13.66亿m3, 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3, 比1980年降低了27%。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 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2010年北京市用水总量为35亿m3, 其中工业用水5.2亿m3, 农业用水11.6亿m3, 生活用水15亿m3, 环境用水3.2亿m3, 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4.85%、33%、42.85%、0.91%。

从这些年的用水特点看, 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市生活用水总量不断增加, 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引起生活用水总量的不断增加,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高层建筑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形成的用水量的猛增。因此生活用水的节约已成为节水的重要环节。

2.3节水潜力与途径

生活用水包括公共建筑即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医院用水, 也包括大量的居民住宅用水。据《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第27卷第02期《城市居民家庭用水规律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结构正在从以水龙头、洗衣用水为主的结构向以淋浴、冲厕用水为主的结构转变。调查结果显示:冲厕用水占家庭生活人均用水量的29%。淋浴用水量占28.8%;洗衣占用水量的6.8%。以上数据表明, 节约用水, 就必须控制和减少用水量大的淋浴、冲厕用水。减少是一方面, 收集优质的杂排水, 延长水的使用流程, 是开源节流, 节水减污并重的另一重要方面。

3、现有节水措施及使用情况

3.1居民自发节水措施——三洗废水收集冲厕

据北京市市水务局调查发现:北京市有许多居民在家中自发进行节水改造。主要途径就是利用三洗废水冲厕节水。

(1) 用水桶将洗菜、洗衣、洗脸水储存起来, 然后用盆舀起冲厕;

(2) 将洗手盆或浴盆的排水管连接到马桶水箱上, 直接用洗手水等冲入水箱;

(3) 在洗手盆下方安装一个水泵, 将水提升到顶棚下悬挂水箱内, 然后将水箱与马桶直接用管子连通, 达到节约冲厕用水的目的。 (见图2)

居民这些做法的优点:用简单的方式, 节约了自来水, 减少了污水排放;

存在问题:

(1) 居民私自改造, 直接将废水管与马桶水箱连接的做法, 很容易造成废水与自来水的交叉污染, 引发自来水二次污染危害健康的问题。

(2) 将卫生间的环境变得杂乱, 影响居住舒适度。

3.2中水入户冲厕措施

(一) 技术介绍

中水分为两种:一种是市政中水, 一种是小区中水。

市政中水是指市政污水处理厂通过市政大管网向各个小区输送中水。如图2.4.2-1所示;

小区中水是采用小区中水处理装置, 将整个小区内的所有楼房的废水集中收集, 然后经过二级处理模式处理达标后用于小区绿化、洗车、或再通过水泵加压输送到用户冲洗坐便器。如图2.4.2-2、2.4.2-3所示;

3.3中水入户使用情况

(1) 中水系统正常运行的不到20%, 每天22万吨自来水冲厕。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 节约用水成为政府和老百姓必须面对的问题。为节约水资源, 北京市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通告, 明确要求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 或回收量达到一定标准的新建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 必须建设中水设施。在北京全市100多个小区中已开通中水系统并正常运行的不到20%。多数小区都安装了中水系统, 但启用的非常少, 多数物业都将自来水接入小区中水管线, 仍用自来水冲厕。

(2) 中水市场遭遇发展瓶颈

有资料表明, 铺设1公里的中水管网需要投资1700万元, 不仅投资巨大, 施工的难度也很大;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中水利用需要统一规划。

北京居民提出“中水用起来还行, 就是稍微再改进一点儿, 就是有点儿味儿, 发黄。“反正它就是有点儿发黄”水冲完这坑儿有点儿发黄。”

在采访中有一些居民还对中水的水质提出了一些疑虑, 认为中水是从污水处理来的, 感觉有点儿脏。

据了解, 目前由于生产的中水市场利用不足, 导致中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刚刚运营不到两年就出现了亏损。

(3) 中水污染自来水本市已发生多起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篇2

摘要:国土资源是支撑各行各业的基础,生态文明是国土资源的终极目标,因此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就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实况来说,粗放利用土地、矿产资源矛盾尖锐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国土资源的开发格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我国当前国土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国土资源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资源及自然资源组成的实体。国土资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土资源包括土地、江海、矿藏、生物、气候等资源。广义的国土资源,则在狭义的国土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口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资源。国土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肩负着繁荣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境界和文明的社会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篇3

关键词:国土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67

国土资源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资源及自然资源组成的实体。国土资源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土资源包括土地、江海、矿藏、生物、气候等资源。广义的国土资源,则在狭义的国土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口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资源。国土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肩负着繁荣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境界和文明的社会形态。

1 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分析

1.1土地利用方式粗犷,耕地面积直逼红线

据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年建设用地需求量约70万公顷,现已陷入用地严重不足的阶段。人口城镇化速度无法超越土地城镇化速度,土地使用粗犷,新城、新区扩张事态严重,闲置废弃地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我国有13亿多人口,要保证人口的粮食自给,必须保证1.2亿公顷耕地红线始终不变,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可开发的耕地资源锐减,现有耕地面积已经直逼农产品安全供给的红线。

1.2 矿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然而与世界平均资源占有率相比,我国人均的煤、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资源却相对匮乏,农业现代化使得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资源的供需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矛盾突出,然而矿产资源浪费现象也非常的严重,矿产资源粗放使用现象非常普遍,矿产资源的回收率以及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都非常的低下,长此以往矿产资源将难以为维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

1.3 环境恶化,群众生命财产无法得到保障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峻,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手段,然而水资源供需矛盾、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却仍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还较为薄弱,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海洋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珍稀野生海洋动物持续减少,海洋灾害数量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多数海湾呈现出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现状。

2 解决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策略分析

2.1 合理开发国土资源,提高土地使用率

国土资源是支撑各行各业的基础,生态文明是国土资源的终极目标,因此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国土资源地质调查工作开展的力度,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监测调查中心,对矿山地质环境、土地荒漠化、耕地使用、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充分考虑实际的国土资源现状,打造新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三个统筹,即统筹陆海、统筹区域、统筹产业为核心,合理化利用我国国土资源,开展集约型土地利用,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发展观。

2.2 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开展高效得到开采矿产工作,不断提高矿藏的开采率、回收率以及综合利用率,以“三率”调查评价指标掌握我国矿产资源的使用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我国现行的技术工艺、制定资源合理使用的“红线”,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

2.3 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调整现行的资源使用结构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主要能源,这些能源在开采以及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海洋以及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引发水资源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改变现有能源的消费方式,一旦现行的资源使用结构得以调整,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才能够有效开展。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相信通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合理的国土综合开发格局、综合循环利用矿产资源等手段,助力我国土国土资源向着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不断发展,营造出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社会形态。

参考文献

[1]姚震,周鑫.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4(01):117-120.

[2]郑娟尔,袁国华,贾立斌,王世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总结——国土资源管理面临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保障生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8):69-72.

[3]张朝平.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J].西部资源,2015(06):113-114.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篇4

乌拉特前旗地处干旱地区, 水资源较为贫乏。近年来, 随着土地开发面积的扩大, 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的增加, 加之黄灌区引黄水量受到限制, 山旱牧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单井涌水量减少, 供需水矛盾日益加剧, 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因此,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努力降低工矿企业产品单位耗水量,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缓减水资源紧缺状况, 实现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为此, 该旗必须按照自治区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 制定切合旗情的治水方针, 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节水增产为目标, 加大对节水农业、低耗水工业的投入力度,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以节流促进开源, 不断挖潜扩灌, 改进用水工艺, 坚持建管并重, 种树种草, 涵养水源、以法保护水土资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指导思想。

根据上述治水策略和指导思想, 首先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结合本旗治水、管水经验, 建立一系列的管水制度,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从多龙管水向统一管理转变, 对地表水、地下水按照流域统一调查评价, 统一规划, 统一调配, 统一实施取水许可制度, 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严格水权管理, 要制定结合实际的水长期供求计划, 统筹兼顾, 优化资源配置, 保护水环境和生态平衡, 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其次, 要切实加强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工作, 旗政府要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节水项目实施领导组织, 旗水行政主管部门抓好日常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农场和各有关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 按长远规划, 近期安排要求, 认真组织实施。旗政府要把节水工作作为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三,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落实好以下措施: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在全旗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工作宣传教育活动, 要使每个公民真正认识到水不是再生资源, 他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 合理开发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彻底改变传统的“地喝大锅水”、“大水漫灌”和“跑、冒、漏”的旧习惯, 树立计划用水、科学用水的新观念。二是统一规划,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经批准的规划, 应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引黄水量在供水部门统一调度下, 按计划使用;山旱牧区农业取用地下水, 工矿企业取用水资源必须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的规定, 经旗水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建取水工程。三是多方筹措资金, 大力发展节水农牧业。要加大投入力度, 发展节水工程。四是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农牧民积极发展节水灌溉, 确保节水灌溉工作全面开展。五是按照“取之于水, 用之于水”的原则, 从水资源费中列出资金鼓励工矿企业实施综合节水工程项目, 提高水的利用率, 减少污水排放量。六是加强专业化节水工作队伍建设, 农牧业节水灌溉工程要进行统一管理。黄灌区抓好群管测流、计价到斗口的用水管理制度的落实, 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第四, 逐步实现全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完成“十二五”计划制定的各项节水工程项目及任务。全旗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5.44万亩, 其中黄灌区55.1万亩。主要实施项目为平地缩块, 田间“五配套”工程, 斗、农、毛三级渠道防渗工程, 群管测流到斗口和早浇节水保墒等;山旱牧区库灌区渠道防渗3.27万亩、井灌区新建膜下滴管面积20.34万亩。凡是取水量超过国家行业生产用水标准的工矿企业, 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实施废水回收利用工程, 实现全旗工矿企业生产用水零排放。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篇5

人民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蒋琪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森林草原,有水才有湖泊湿地,有水才有生物多样性。文明兴替与水有着重要的关系,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防洪体系日益完善,供水规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水利成效显著,基本保障了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国情水情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资源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要求差距巨大,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把完善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

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确保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要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确保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充分发挥水功能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确保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是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规划为基础,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区域互补”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人工连通与恢复自然连通相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注重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污水处理回用,鼓励和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重视雨水集蓄利用和微咸水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三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强化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农业节水,重点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严格控制水资源紧缺、供水矛盾突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用水、高污染行业发展规模。加快企业节水改

造,重点抓好高用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以及重复用水工程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全面提升工业节水能力和水平。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和器具,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产品,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城镇生活用水效率。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监控管理。

四是实施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科学编制《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做好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

五是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创建,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确定并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沟塘综合整治,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治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控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水电。

六是落实水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在水利规划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

明理念,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主体功能区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

承载能力相适应。在项目前期工作中,要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新建工程与已有工程挖潜改造方案的比选,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应在强化节水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供需分析,充分考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把征地和移民安置作为工程建设方案优化比选论证的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占地和移民数量。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七是加强部门合作,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建立部门间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节奖超罚的节水财税政策,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加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推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注重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完善有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及机制,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篇6

关键词: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生态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我们必须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路,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国土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门,早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自己工作的核心。

一、国土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资源是一个民族及国家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我国的国土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部门,而这个部门目前的中心任务便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我国依靠本国资源发展经济,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紧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国土资源,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和绿地。可见,国土资源与生态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其实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过分占用耕地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建筑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土地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内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甚至已经逼近了耕地红线。很多城市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城区面积,吞并城区周围的农地,将土地用来建设高楼大厦,最终的结果是,耕地面积减少,闲置土地和房屋增多,更加矛盾的是,大批商品房空置,而大多数人尤其是工薪阶层和进城农民工购房难。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只获得了少量的补偿款,只好进城务工,但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往往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难以融入城市。

(二)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是资源大国,在经济发展初期,我们主要依靠国内的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和资源的浪费,导致我国资源出现了紧缺。鄂尔多斯曾经是我国的矿产生产基地,该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在发展前期,当地经济迅速增长,并且一跃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但是,由于煤矿资源逐渐枯竭,这一城市的楼市价格逐年走低,甚至一度成为了“空城”。为了找到新的发展之处,当地政府开始鼓励当地人们发展羊绒、冶金、化工、电力等多种经济,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目前为止,这一城市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成为了国家文明城市50强之一。可见,单纯依靠本地某一种资源发展经济,并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只有将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好综合管理,才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湿地环境、森林环境、耕地环境、城市环境等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海洋水质没有达到基础标准的已经有17万平方千米,多个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我国的荒漠化面积相较于建国初期有明显增加;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城市雨水聚集,排水不畅,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等频发。

三、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维持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

耕地是人们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在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避免突破耕地红线,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尽量避免土地的浪费,让最少的土地发挥最大的价值。具体来说,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工作,控制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建设中需要严格限制对耕地的占用,严厉打击土地闲置行为,对恶意炒作、闲置土地,利用虚假项目套取政府拨地等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村土地加强管理,提高土地生产量,在土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总的生产量。

(二)综合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

在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需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做到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并开发新型能源,如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举例来说,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取暖主要依靠煤炭资源,甚至很多地区发电也依靠煤炭资源,导致我国的煤炭资源紧缺,空气污染指数也不断升高。要改变现状,必须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减少“三废”的排放,变废为宝。

(三)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加强对荒漠化、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的调查,及时预警。同时,需要不定期检查地下水水质状况以及企业排污状况,并且抽查土壤污染情况,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除此之外,还需要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做到统筹兼顾,促进城乡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共同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

结束语:

总之,国土资源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也是较为艰巨的工作任务。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维持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格局。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振国.珍惜地球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4).

[2]樊笑英.生态文明涵义解析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9).

[3]李克强对国土资源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坚实支撑[J].国土资源通讯,2014,(1).

[4]张杨,严金明,石义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土生态文明战略框架設计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11).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建设生态郧西 篇7

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应以县为编制实施单位, 结合本区域国家已批建设项目, 省、地批复待建项目以及县、乡规划批准和待批的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进行, 同时要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及远景发展趋势, 组织相关部门论证,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汇集相关信息, 详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 由林业主管部门, 严格按照林地管理规定监督实施, 依法管理林地, 依法对征占用林地进行规范管理和加强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郧西县林地管理是按照《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控制的。

1.2 推进建立林地运用管制制度, 征占用林地预审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

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给予足额调查经费进行组织林地调查、林地登记、林地统计和林地评价;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 权属流转管理登记, 林地权属争议调处, 林地用途变更和征用、占用林地清理, 林地利用规划、开发管理, 对林地林权加以保护;对林地税费建设和管理, 林地流转建档登记。

2 关于森林资源监管、采伐限额的执行与管理问题

严格控制采伐量。必须低于核定的年采伐限额, 否则要追究作业实施单位的责任。加强人工幼林抚育的管理、严格控制强度、按照间伐原则、间密留匀、砍劣留优进行, 促进林分生长。加强限额检查和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监督实施采伐管理办法和措施的执行。坚持限额消耗小于林分生长量的原则进行设计。坚持采伐计划“双线运行, 两榜公示”, 把采伐计划分配到乡、村, 严格了伐前审批、伐中检查和伐后验收, 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严格伐区拨交和验收制度, 保证限额实施。坚持更新监督检查验收制度。建立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档案、定期跟踪检查。建立和完善了以乡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源头管理模式。

3 关于木材流通的监督管理问题

3.1 木材运输管理

除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外, 从郧西县运出的木材, 必须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制度, 由调运方申请办理林业部门核发的运输证件及检疫证件。省内运输木材实行“两证一单”要件, 即省内木材运输证, 森林植物检疫证和检尺码单、三者缺一不可;出省运输木材实行“三证一单”要件管理, 即必须同时持有出省证、省内运输证, 森林植物检疫证和检尺码单 (或木材及制品合法证明) 。对无证运输和无效证件运输的木材予以没收和处分以木材价额30%以下的罚款。对运输的木材与票证不符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超出部分的木材和不符部分的木材。对使用伪造、涂改的运输证, 按《森林法条例》第四十条第三款之规定, 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运输木材, 并处没收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3.2 加强木材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

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及郧西县林副产品、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的运输证、森林植物检疫证进行检查, 担负着监督检查林木, 林副产品运输的重要职能。虽然林业局对于木材检查站给予足额的建设经费及人员经费以保障加强基础设施配套, 但是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执法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4 关于森林资源监督的职责和任务问题

4.1 进一步细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

从采伐限额的执行, 木材流通运输及加工, 林地林权的保护及森林资源, 生态状况的监测等方面做好监督管理职责和范围, 做好监督工作制度, 规范操作程序, 制定工作方法, 开辟监督管理途径, 重点理顺和改革林区企业的监督机构管理体制, 探索适应新形式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系统, 指导开展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实施。

4.2 切实维护森林、林木、林地资源所有制

保护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掌握以林地为主的森林资源数量消长变化状况, 合理地组织开发和利用, 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 贯彻《森林法》和《土地管理法》,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监督、制止乱占、滥用林地行为, 依法组织保护天然林工程及公益林建设成果。

5 对森林资源管理的建议

5.1 加大林业宣传, 树立生态郧西共识

林业部门、乡镇要密切配合, 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栏、宣传车、宣传牌等有效形式, 定期深入乡村组, 大力宣传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向林农宣传与林农密切相关的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公益林建设、山林资源流转、工程项目造林等政策, 解释申报要求和操作流程, 让林业各项政策法规公开透明, 增强林农和经营者对林业工作的认识, 形成全民爱护林业、呵护森林、保护生态共同意愿。

5.2 明确目标责任, 建立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任期责任制

责任制既要明确政府领导责任, 又要明确保护利用目标, 把采伐限额、林地征占用、公益林建设、森林防火和工程造林等项目具体化, 并分解到村或组。林农开发利用项目应遵循申请―公示―审核―公示-批准的程序, 审核过程必须经乡镇签注意见后方可操作, 让乡村领导既有权, 也有责, 使乡镇 (村) 领导在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又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 形成利用与保护双重责任。

5.3 科学统筹规划, 兼顾好森林利用与保护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篇8

再生资源企业员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上海再生资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务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司是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 (上海昊元 (集团) 有限公司) 的控股子公司, 改制于2012年。公司的前身上海市物资回收利用公司, 始建于1956年, 是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专业性公司。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废旧物资收购、经销和报废车辆的拆解。五十多年来, 公司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多次荣获业部、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的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展, 国家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型环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展, 为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发展入了新的活力。

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在经济上一个“变废为宝、变废为新、无用为有用”的过程, 在物理态上就是一个生态文明是否可能问题。而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 有一个如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题。如果一味以经济利益挂帅, 可能见利忘义, 损害生态文明建的目标。多年来, 我们公司在再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撑控、企业理水平、盈利能力、资产保值升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为建设资节约型的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党中央生态文明“五位体”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落, 对再生资源企业职工自觉践行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价值理要求。要求员工在创造工作绩效一情境中能够将自我与工作角色结合, 并投入个人的情感、认知体力。我国企业及其员工能否自履行社会责任, 实际上是一种敬精神的体现。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表了员工对企业及其工作的一种极的回应和态度, 它与员工对其作和工作场所的认知与企业价值追求的认同密切相关 (杨红明、建桥:《员工敬业度研究现状探与未来展望》) 。实践这些价值必然会从社会责任中体现出来。如富强、文明这些价值, 表面上敬业相去甚远, 但都与企业的社责任有关。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就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好本职作——敬业[国外学者研究后得结论, 组织氛围对企业最终绩效生30%的影响。组织氛围方面的升将导致不同的绩效结果:组织围提升 10%将导致净营业收入高7.9 % (跨国石油公司) 。提14 %将导致第一年收入增长5.1 (美国寿险公司) 。提升 12%导致销售额提高5.1% (跨国消品公司) 。组织氛围提升 13%导致利润提高8.8% (美国寿险司) 。组织氛围提升12%将导致工流失率下降 2.4%。一个积极健康、信任的组织氛围往往会让工产生被尊重和受重视的感觉, 而以良好的主人翁心态积极为企创造价值, 同时获得自身提升。引自蒋慧明:《在良好的组织氛中促进员工发展》]。如果没强、文明的目标, 企业的发展与工个人没有关系, 企业就不可能社会责任。反之, 员工的社会责意识强, 则反映企业员工对企业其价值理念有强烈的认同。特别再生资源职工, 由于行业的特性, 还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和对业务的问题。再生资源行业同样是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可缺失的环节, 没有再生资源行业的贡献, 这个社会就是不文明的。行业的重要性、行业的贡献达到这样的高度, 企业员工岂能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其次, 社会责任也与法治、爱国、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有关。一个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员工没有法治意识是不现实的。以再生资源来说, 如果纯粹为了利润, 就可能不顾及经营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损害, 使一些利用价值不大的废品如废塑料得不到回收, 往往被随手丢弃, 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同样, 一些企业无照经营, 自行收购报废汽车, 私下改装或拼装, 干扰报废汽车拆解市场秩序, 尤其是汽车报废后所产生废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据测量,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 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 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由此推算, 集万种物质于一身 (其中不乏电池) 、“体型”庞大的汽车如不做好回收工作, 会产生多少汽车垃圾?不但影响环境, 而且报废拼装的汽车重新上路对正常的交通安全秩序和公民的人身安全都会带来损害, 故敬业也与爱国、诚信友善等密切相关。一个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员工必定是爱国的员工。爱国、爱家敬业具有相同的价值趋向。同样, 正因为诚信友善, 才需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责任, 企业的经营行为得过且过, 没有责任心, 企业的产品及其经营行为就有不诚信和不友善的风险。我国现阶段食品卫生、产品质量的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诚信、友善和敬业精神的缺失。

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联系, 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企业的表现。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定的员工, 必然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个内在联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社会责任包含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一个再生资源的员工, 每天风里来雨里去, 成天与旧物废品打交道, 会有多少乐趣?但是, 再生资源背后的生态文明及社会责任与富强、文明、和谐、诚信等一系列价值观相联系。一个富强的国家, 不仅只有高楼大厦和发达的科技, 还应当具备文明的生态行为。当再生资源员工热爱本职工作, 并把本职工作看作人生的乐趣之时, 这本身就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二是社会责任充实社会主义

二是社会责任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包括许多内容, 对于再生资源企业和员工来说, 当然都应当坚持。而最好的坚持首先就是敬业。因为敬业, 再生资源的经营行为规范化、合理化、向善化, 能够承担最大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生态文明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因为社会责任, 我们社会的污染会大幅减少, 人们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因为社会责任, 资源的消耗会大大降低, 那种掠夺式的开采将遭到扬弃, 而“秀美的山川环抱家园、清澈的河流源远流长”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而当人人敬业, 行行敬业之日, 也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最充分展现之时。

再生资源企业要在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 需要更好地推进员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而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在参与循环经济建设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从我公司长期从事再生资源利用的实践情况来看, 再生资源行业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要遵照国家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要求开展利用废旧资源再生产, 这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责任。

再生资源经营业务与环境污染问题有密切关系, 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到了“空气污染令昆虫找不到花朵”的地步。如一些企业将收到的一些废旧物资 (塑料玻璃等) , 经过简单的分拣处理后, 能卖钱的卖了, 不能卖钱的当垃圾随意丢弃, 造成了二次污染。更有一些拆解处理废弃旧家电的企业不顾环境污染, 采用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的方式提取贵金属, 而在拆解过程中, 由于使用不科学、不正规的拆解手段, 导致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 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危害了人类健康。这些企业为了利润, 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 已经完全没有了社会责任。这种纯粹以谋利为企业行为的活动, 不但要受到严格的法律追究, 而且必然被社会淘汰, 企业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风影中外量发疑遭产的方诚国

第二,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循环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人。而再生资源的员工无疑是促进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 强化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企业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扩大企业的员工队伍,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本行业即创造了12000多个就业岗位。而再生资源企业积极增加和创造工作岗位, 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队伍的扩大, 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 就业乃民生之本, 它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体现了一种深层次的社会责任。

第三, 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

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诚信经营。诚信经营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企业缺失社会责任, 企业的产品就有险, 假冒伪劣将盛行, 并会直接响国家的声誉。2008年以来, 国部分产品在海外遭遇寒流, 国一些媒体关于中国产品存在质问题并引发安全事故的报道, 引了对“中国制造”整体品质的怀 (晓临:《“中国制造”:海外遇寒流》) 。虽然是部分企业的品, 但给人的印象却是“中国”国家形象受损。诚信经营的另一面, 就是企业要依法纳税。依法信纳税, 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支持家建设和社会管理, 这同样是企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方面。近几来, 公司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 转变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模, 抢抓再生资源发展的重要机, 积极参与建设上海市完整的、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继续致于“二次资源”的推进和开发利, 拓展购销领域, 在传统优势业基础上形成多元化格局, 企业在源掌控、管理水平、盈利能力、产保值升值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展。特别是近六年来, 公司经营绩和综合实力得到长足发展;自08年至2013年六年间, 公司收的各类废金属年均20万吨以上, 均销售额在18亿元以上, 其中10年达到了24亿元的最高位, 比增长252.2%, 2014年可望到28亿元。企业年均利润1800元, 其中2010年达到了2641万, 同比增长258.24%, 2014年望达到2300万元, 复合增长率达到20.6%。为市供销社净增产5874.68万元, 为国家缴纳各税费4.83亿元, 目前公司发展为上海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骨干业, 2013年在中国再生资源百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19位。

第四, 关心员工生活, 提高工薪酬, 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好企业才会好。员工有凝聚力, 企才有发展的动力。因此, 关心员的生活, 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果, 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循环经和生态文明离不开大量蓬勃发展有生命力的企业。而企业的生命最终取决于员工的凝聚力。因此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要把员工凝聚力放到重要位置, 这就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分享企业的发成果, 为企业的发展自豪。近年在企业发展的同时, 职工收入比年前增加了3倍。

第五, 完善企业文化, 保持企业稳定, 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而对于企业发展来说, 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形成自觉履社会责任的企业氛围。如果说做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则企的第一行为就是要打造有利于培员工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的企业化。当代世界的大企业能够做大然有许多因素, 但员工的敬业自履行社会责任无疑是成功的关键件之一。比尔•盖茨的企业为什成功?形成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的企业文化, 使企业的命运和员工未来紧密相连, 才能使每一个员工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那些愿意努力工作, 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冒险精神的员工正是因此成为企业的主人, 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推进员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关键在企业领导。

只有掌握企业经营权和决策权的企业领导率先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并身体力行, 方能造就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作为企业的主要领导, 理应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 组织带领全体员工力所能及的履行企业的经济性、法律性、伦理性和自发性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企业员工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的社会道德。加强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仅是企业的内在要求, 也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在过去企业只是生产者, 客户拿走产品就与企业无关了。现在企业要做的是不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 还要负责客户消费的时候是否符合环境要求, 要对整个产业链负责。通过社会责任的培育, 形成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企业热情;通过社会责任的塑造, 形成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态。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 从各个方面强化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 无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提升再生资源行业员工社会责任的若干建议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化再生资源企业的社会责任, 既体现了企业员工、社会和国家三者责任的统一, 也是企业员工根本职业素养的要求, 是企业员工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的社会道德。提升再生资源行业员工的社会责任, 要大力营造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氛围, 大树特树企业的敬业先进, 以社会责任为抓手全面促进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因此, 在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 需要强化再生资源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这不仅应当形成共识, 而且应当有具体的措施。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要搭理营造企业的敬业文化氛围

对一个企业来说, 员工的敬业爱岗是企业凝聚力的表现。一个成功的企业的员工没有敬业爱岗精神是难以想象的 (员工敬业理论发韧于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实证研究, 最早是由国际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公司提出, 它通过40多年的实证研究, 建立了盖洛普路径的模型, 揭示了员工敬业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由于分工的不同,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的岗位, 而不同的岗位虽然有不同的工作, 但其对企业的健康运行都有积极意义。梁启超就说过:“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 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每一个员工以兢兢业业的社会责任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再生资源由于其行业的特点, 更加需要员工的社会责任。因为收旧利废涉及的行业环节太多, 如果仅仅考虑利润,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受到影响。而只有通过大力营造企业的敬业环境, 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相结合, 才能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 创造最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二, 要大树特树企业的敬业先进人物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英雄。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来说, 企业的英雄就是敬业的模范。只有敬业的员工才具备社会责任感, 才能成为企业的英雄。而社会责任能否成为企业的精神, 离不开企业主动积极的营造和策划。企业要善于发掘和弘扬企业中通过创新来体现敬业精神的先进典型。如上海再生资源行业的新锦华公司, 2008年7月开通“在线收废”, 就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为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跟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该公司一批员工, 瞄准互联时代人们的行为特点, 实现了信息的系统管理, 并逐步形成一种再生资源从回收到利用的新形式的产业链, 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循环经济新模式正在逐步生成, 不仅在时代节拍上领先一步, 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一典型, 我公司积极通过媒体宣传, 吸引了一大批媒体的介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和《文汇报》都报道了这一新举措, 中央电视一、二、四台和上海电视台甚至认为这是对传统收废形式的一次革命。这些宣传报道有力地推进了公司社会责任形象的塑造。

第三, 推动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将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1) 再生资源企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从企业来说,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的整个运行结合起来。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和方式都要体现出生态文明, 要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发展。任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哪怕经济效益再好, 也要加以抵制。以生态文明的经营行为促进自身良好的企业经营形象。从员工来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也是再生资源员工基本的道义。中国人常说,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而行行出状元的前提是要有社会责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员工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入心入脑落实到行动, 融入自身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落实到工作链的各个环节。一个不敬业的员工不仅在企业不受人尊敬, 而且必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甚至会影响企业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实现。 (2) 以广泛的参与促进再生

(2) 以广泛的参与促进再生资源企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要求再生资源企业以生态文明为目标, 将业的经营行为与生态文明挂钩。就要求以生态文明的要求审视企和员工的经营行为,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企业的经营, 让人人参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去, 每个员都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生态文不是企业外的事, 更不是员工身的事。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本企做起,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树立非生态文明不做, 非生态文不想, 全方位拒绝非生态文明的念。同时, 积极开拓有利于促进态文明的经营方式和种类。用最的热情、最大的热忱推进任何一可能推进生态文明方面的经济行, 通过生态文明的广泛参与, 促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行为的全面型, 使再生资源企业成为生态文建设的真正主力。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篇9

一、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现状

盘锦市在生态农业建设上, 彻底摒弃了单一种植水稻的模式, 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水上盘锦”为中心, 重点建设7种生态模式, 即西安生态养猪场四级净化、五步利用清洁生产模式, 北方庭院“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 稻田养蟹立体生态模式, 林渔生态模式, 农家庭院微循环摸式, 苇田一育三养 (育苇、养禽、养渔、养蟹) 生态模式, 资源综合开发生态模式。重点开发大米、蔬菜、河蟹、畜禽、蛋奶等12个农产品。目前基本实现了“四化”和“三个提高”。

1. 结构整体化。

建成以水稻为主体的农业产业体系, 由单一的主导产业--水稻, 变成水稻、水产、畜牧、棚菜、芦苇五大主导产业并举。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建立了立体高效生态工程, 由水稻清种变成稻田养蟹、稻田养鱼、菜稻复种立体开发。以稻蟹养殖为主要形式, 稻田内既种稻又养蟹, 埝埂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实现了一水两养, 一地多收的目的。2007年推广稻蟹面积80万亩, 平均亩产扣蟹50千克 (如养成蟹可产20千克) , 亩产水稻600千克, 亩纯效益800~1000元, 是单一种植水稻的4倍, 年增加纯收入5亿元。成为农业高产高效和产业结构调整重要途径之一。全市保护地蔬菜生产呈现出向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好趋势, 全市新建和改建蔬菜小区20个, 累计达到42个。

2. 生产过程清洁化。

西安生态养猪场四级净化、五步利用清洁生产模式, 是利用生态农业工程, 形成一套利用水葫芦、细绿萍、渔池、稻田处理粪便污染的净化体系, 成功地解决了世界上一直探索的重大课题, 因此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2001年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认证, 成为“有机养殖场”并取得了“金球牌有机猪肉商标准用证”和“有机猪场转换证书”, 是国内首家通过有机猪肉认证的单位。

3. 生产产品无害化。

盘锦市充分利用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区的契机, 积极进行“百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环评, 并严格按相应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经多年的“沃土工程”示范区建设, 被省农委评为全省“沃土工程”优胜单位, 今年在大洼县又实施了“优势优质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建设”, 生产的“锦晶”牌大米经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检测为绿色食品, 并颁发了绿色食品证书。辽宁盘锦鼎翔农工建有限公司生产的“粳冠”牌大米经OCIA认证, 达到国际食品生产标准。近几年, 盘锦市由稻田养蟹转变为蟹田种稻, 生产的“蟹田大米”无污染、无公害, 已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名牌。目前全市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优质化和无害化。

4. 生态技术集约化。

近几年来, 盘锦市加大了生态技术的推广力度。以北方庭院"四位一体"为代表的能源生态模式是以庭院为基础, 集日光温室、沼气池、猪舍、厕所为统一的整体, 以太阳能为动力, 以沼气为纽带, 种养结合, 动植物互补, 构成生态的良性循环, 利用庭院有限的土地和空间, 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 同时解决了秸秆再利用问题, 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二、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盘锦市生态农业建设, 全面贯彻“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科技兴市、产业拉动、外向牵动、城乡一体”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突出抓好“三个加大, 三个提高”。

1. 加大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度, 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经济效益。

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 尤其是西安生态养猪场“四级净化、五步利用”模式、北方庭院“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稻蟹立体养殖模式、苇田“一育三养”立体生态模式, 农家庭院微循环生态模式和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2. 加大生态农业模式创新力度, 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效益。

近几年, 我们又推出两个新模式, 一是“稻、菜、蟹”三位一体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 将部分稻田改建成“蟹田、稻田、菜田”, 蟹田养河蟹, 稻田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蟹田大米, 冬季改菜田种植延晚蔬菜, 每亩可获纯效益1000~1500元, 是单一种稻效益的4~7倍。二是苇田“苇、渔、虾、蟹、禽”多位一体生态模式。这种模式, 实现了水中育苇、水面养禽、浅水养虾蟹、深水养鱼, 亩效益为单一生产芦苇的2倍。三是退耕还苇。今年盘锦市将部分重盐碱低产地块, 实施退耕还苇工程, 计划在五年内达到20万亩。重点推广苇田“一育多养”立体工程, 亩效益420多元, 是单一种稻的2~3倍。四是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 同时在林间种草, 发展畜牧业。

3. 加大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 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社会效益。

一是要大力推广西安生态养殖场的清洁生产模式, 加大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 做大做强有机猪产业, 形成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经营生产化的发展格局。二是盘锦生态园区建设。盘锦生态园区是集生态种养殖、休闲观光、生态住宅于一体的生态园区, 预计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的生态园区, 不仅能够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实现城市园林化, 同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是充分利用“全国生态示范区”这个名牌, 以西安生态养猪场为龙头, 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 创出盘锦市有机米品牌。

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建设生态临沂临港 篇10

1 合理规划国土优化空间格局

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明确指出的,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因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3]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涵义与基础之维。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了优化全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特地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临沂临港新区总体规划 (2011~2030) 》 (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 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通过后, 最终由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复 (临政字[2012]137号文) 实施。《总体规划》对全区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以及生态空间进行了科学而全面地规划。

1.1 调整产业结构, 集约生产空间

《总体规划》规划了“北休闲、中服务、南产业”的战略发展格局以及“1轴3带, 3区3核”的整体空间布局。“1轴3带”为大山路形成南北向公共服务和功能联系轴, 在新区北、中、南分别依托人民路、黄海三路 (岚济路) 、黄海八路形成3条东西向空间拓展带;“3区3核”:新区从北向南形成3大产业片区, 分别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服务功能区、南部临港产业区, 3区均安排公共服务核心。

同时,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临港区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为目标, 将全区4大中心城镇分为综合型 (坪上镇) 、旅游型 (朱芦镇) 、工业型 (团林镇) 以及农贸型 (壮岗镇) 4种职能类型。各乡镇对照职能类型分别进行引导, 以加强特色、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布置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每个小城镇对镇区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网管、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方向等都做出科学合理安排。

临港经济开发区在确立战略发展格局和整体空间格局规划的基础上, 借由对产业的空间规划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1.1.1 优先发展第二产业

《总体规划》中所谓的“南产业”, 指的是以材料与化工工业为龙头的临港第二产业。临港区充分发挥近海临港、适宜发展大进大出产业的优势, 规划出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区。一是坐落在临港东南部区域的冶金复合材料产业区, 规划面积达20 km2, 计划总投资176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 可实现年产值869亿元、利税86.7亿元。二是位于团林、壮岗两镇交界地带的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区, 规划面积达16.6 km2, 计划总投资131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 可实现年产值775亿元、利税82.2亿元。

1.1.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总体规划》中所谓的“中服务”以及“新区职能”中的“商贸流通产业”, 所指的是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与流通业。临港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 大力加强道路建设。截至目前, 全区投资20个亿, 共建设、改造主次道路290 km, 通车里程265 km, 新增桥梁42座;基本形成了“6纵8横”的道路主体框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日趋完善。二是加强生产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 全区电网建设投资7亿元, 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 架设10千伏线路32条, 共240 km;2万t给水厂项目已通过省建设厅审查;罗西———临港天然气管线工程顺利完成;燃气储备站已开工建设。

1.1.3 推进第一产业现代化

临港区优先与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 并不是忽视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了发展具有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特征的现代农业, 临港区着力做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流转, 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目前已流转土地面积达5 000亩, 从而使土地经营权得到一定程度地集中, 农业规模化生产已成效初显。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2012年8月落实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良种补贴分别为212万元、5万元、89万元、112万元。临港区通过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优质化。强化经济作物特色基地建设, 推进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在“中国茶叶之乡”团林镇和“江北茶叶第一镇”壮岗镇进行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在有着200多年的大樱桃栽培历史的坪上镇规划出大樱桃生产基地;在壮岗镇鲁家乔旺村与砚柱河西村实施蓝莓生产专业基地建设。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临港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得以极大地推进。

1.2 构筑新兴城镇优化生活空间

《总体规划》不仅对生产空间进行了总体规划, 而且还借由对涵括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社区的“1点4级”式新型城镇化体系的构筑, 推进生活空间的优化。

1.2.1 推进中心城区建设, 提升新区综合服务功能

根据总体规划, 临港新城整体空间结构为“南北分区、1主1副、双10轴带”。南北分区:以兖石铁路为界形成坪上城区和历家寨新区两片城区。1主1副:以历家寨新区形成的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以及位于坪上城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双10轴带:依托岚济铁路和历家寨路所形成的“十”字发展轴拉动新城区向历家寨新区发展, 依托人民路和综合服务核心中央绿地所形成的“十”字空间布局轴线带动综合服务核心内重要公共设施。规划在政务中心东西两侧分别布置教育单元和行政办公设施;人民路以南, 黄海一路以北, 中央绿轴由内向外分别布置星级酒店、商业金融办公和公园住区及高品质住房开发项目;黄海一路以南, 中央绿轴由内向外分别布置综合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临港中心医院、商业中心、青年社区及大规模住房开发项目。

1.2.2 加强新型城镇建设, 完善城镇宜居功能

临港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 着力于突出城镇优势, 打造具有特色的临港小城镇。朱芦镇充分利用甲子山彩沟景区和绣针河等旅游资源, 重点打造以发展旅游产业、农副产品种植和建材加工为主导的自然山水型临港宜居城镇;团林镇建筑风格着重体现现代工业元素, 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展现现代工业文明;壮岗镇重点依托优势的自然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北依山岗, 西、南两面滨临龙王河的自然优势, 大力打造具有浓郁沂蒙风情的自然山水之美的花园式小城镇。可见, 中心城镇不仅发挥着产业配置功能, 而且还应承担起生态宜居功能。

1.2.3 加快城乡社区改造,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临港区以城市核心区和农村社区为抓手, 依循“先建楼、后拆迁”的思路, 大力实施临港俊城、厉家寨社区、王家岭社区、三合居社区等13个社区的住宅楼建设。同时,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截至目前, 全区投资25亿元加快路、水、电、气等设施建设, 同时不断强化科教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乡社区改造的加快进行, 日益改善着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经过上述整体规划, 临港开发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之“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基本要求。然而, 要完全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 不仅需要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化, 而且还必须要求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在这里, 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指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方式。

2 转变消费方式厉行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因而促进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与重要之维。在这里, 资源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能源以及水土等物质资料。鉴于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 临港区立足于本地实际, 凭依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 厉行资源节约, 以期通过保障生态可持续性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 发展循环经济

为了减少工农业生产所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消耗, 临港开发区着力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 全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已成效初显。其中最具示范效用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主要有3个, 一是立晨木业与鸿亿生物燃料公司资源配套循环利用项目。

该项目利用立晨木业和木材园区产生的木屑、下脚料等废弃物作为鸿亿生物燃料公司的原料, 生产出生物燃料。该项目目前已投资6.2亿元, 年生产能力达75.6万t, 产值6.8亿元。

二是山东景耀集团有限公司余热转换投资项目。山东景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0多万元购买了余热锅炉, 充分利用窑炉产生的余热进行转换产生蒸汽供车间使用, 年可节约标煤0.5万t。

三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发区拟建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 将木业园区和化工园区等所产生的工业垃圾与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进行焚烧发电, 并利用污水处理厂所处理的净化水作为发电厂的循环水进行综合利用, 发电的同时还可将工业蒸汽输送到木业园区和化工园区等替代现有的小锅炉, 形成新的循环经济模式。

2.2 注重开源节流

当前的世界经济是建筑在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 这一经济的能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鉴于此, 要想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 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和方式。而临港经济开发区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开源节流。

2.2.1 能源开源

所谓能源开源, 就是指开发传统能源之外的能源。在能源开源方面, 临港区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一是大举沼气建设。目前, 总投资达439.91万元的朱芦镇东方禽业合作社大型沼气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 到户沼气完成350户, 并已通过上级验收。二是大力开发风能。临港经济开发区吸引费县国电投资5亿元, 在朱芦镇建设规模49.5MW装机容量的风力发展电机组。三是大搞太阳能集热。总投资39万元的临港一中太阳能集热项目已完成验收, 集热面积320 m2, 日供热水能力20 t, 实现年节煤31.5万t。

2.2.2 能源节流

所谓能源节流, 就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减少单位能源耗费。临港经济开发区注重加强节能管理。一是强化行政手段, 出台并实施了《临港经济开发区节能奖惩实施细则》, 并设立专项资金兑现节能奖惩。二是加强技术手段, 积极推进节能技术研发, 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三是实施经济手段, 主要是执行超计划能耗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通过经济杠杆促使能耗单位自觉履行节能义务。

2.3 节约水土资源

水与耕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然而, 就人均而言, 我国水资源极为贫乏, 耕地也是几近突破红线。鉴于此, 临港区经济开发区从全国以及本区的现实出发, 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行水土资源节约。

2.3.1 节约水资源

为了推行水资源节约, 临港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节水意识。结合“世界水日”、“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 开展节水宣传进学校、企业、社区活动, 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二是加强节水管理。建立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 设立节水专项资金, 出台并实施《临港经济开发区节水奖惩实施细则》, 兑现节水奖惩;加快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器具的推广应用步伐, 鼓励用水单位加大技改投入;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制度, 通过经济杠杆促使用水户自觉履行节水义务。三是改进节水方式。临港区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 注重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 着力于实现从传统节水方式向现代新型节水方式的转变。

2.3.2 土地资源节约

面对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 临港经济开发区采取多种措施对耕地进行保护。一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临港经济开发区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科学实施土地按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注重严格土地用途转化审批程序。二是实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自临港区成立以来,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就在全区范围内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目前, 临港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已趋于成熟, 基本能够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三是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完善土地变更登记与信息库更新, 做到及时汇总、及时输入;建立合理的观察网, 进行定期观察或定点固定观察;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 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四是强化土地执法监察监督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 严格执行动态巡查制度和联合办案制度, 对违反耕地保护政策的典型个案予以从严查处;重视基层土地协管员队伍建设, 广泛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 及时发现和纠正破坏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耕地保护政策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查处。

经过一定时期的循环经济发展、能源开源节流以及水土资源节约, 临港经济开发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雏形初具,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同时也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3 注重生态修复促进环境友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而,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与重要环节。事实上, 临港经济开发区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3.1 大举治水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 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因而, 扩大水量、优化水质无疑是最重要的生态工程。鉴于此, 临港区高度重视水源整治, 主要表现在“大水网”工程以及绣针河多级生态塘水质净化工程的实施。

“大水网”工程计划投资20.83亿元, 包括新建水库2座、橡胶坝4座、拦水坝15座, 整治河道3条。目前已经启动建设的工程投资约6亿元。工程竣工后, 年可增加蓄水1.37万亿m3, 基本满足全区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

绣针河多级生态塘水质净化工程建设位于坪上镇, 建设规模为2.5×104m3/d, 工程总占地面积约5 850亩, 总投资估算为2 932.59万元。经预测, 工程全部实施后, 每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COD) 减少629 t, 氨氮 (NH3-N) 减少62.9 t。这样, 将使河道微污染水得到有效净化, 确保流入日照市境内的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要求。

3.2 实施绿化工程

植物有着制造氧气、吸附空气中尘埃和有害物质、屏障隔离噪声、保持水土等作用。因而绿化是一项优化水、土、气等重要生态因子的综合性生态工程。鉴于此, 临港经济开发区实施了“搞大绿化, 建设生态临港”工程。这一工程总投资6.8亿元, 主要包括绿化山体2万亩, 绿化水系2.6万亩, 绿化道路沿线1.5万亩, 绿化城区3.9万亩, 栽植绿化苗木400万株。工程竣工后, 将新增绿地10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在这一浩大工程中, 绿化山体无疑是重中之重。为了加快荒山绿化, 临港区按照“一年栽植、两年补植、三年见绿”的目标, 力争在三年的时间内全面完成大山、气脉山、见龙峰、双龙峰、龟山的荒山绿化, 初步建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功能生态系统, 构筑全区生态屏障。为了确保效果, 区管委会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 按绿化每亩300元的财政补贴标准, 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近800万元, 基本做到了“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绿一片”。

3.3 加强人工湿地建设

湿地作为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以只占地球表面6%的面积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着生存环境, 因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鉴于湿地的生态功能, 临港区大力推出了龙王河人工湿地建设项目。

龙王河人工湿地拟建位置在壮岗前村大桥与陈家河村富民桥之间, 总面积908亩, 总投资约为3 980万元。人工湿地进水水量为13 620 m3/d, 进水COD浓度为≤60 mg/L, NH3-N浓度为≤15 mg/L;出水COD浓度为≤30 mg/L, NH3-N浓度为≤1.5 mg/L。

本工程建成并运行后, 将会收到极其巨大的生态效益。一是优化水质, 增大水量。这一工程可以实现对出境断面河水中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磷的有效去除, 大量削减农田化肥和农药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 保证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Ⅳ类水质要求 (GB3838-2002) ;同时, 还能够起到涵蓄水源、调节水量以及补充地下水资源的作用。二是增加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湿地富含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 能够为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提供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 从而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创造了环境条件。三是, 优化环境, 美化景观。湿地不仅能够保持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 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而且还能够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和稳定, 实现对灌木、乔木、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的立体搭配与优化配置, 从而给河道的景观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3.4 紧抓日常减排治污

环境污染无疑是人类活动排放废弃物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因而, 要改善环境、优化生态, 就必须尽可能地将废弃物排放量降到最小程度, 并对已排放出的污染物进行治理。为了做好日常减排治污工作, 临港区紧抓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3.4.1 严格环保审批

临港区环保局在项目审批服务上, 牢牢抓住“环评文件审批、试生产核查、竣工环保验收”3个环节不放松, 严把审批关口;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机制, 简化审批程序, 强化业务指导, 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对重大项目实施提前介入。

3.4.2 强化环境监管

加强出境断面水质的监测监控工作。目前已投资80余万元分别在龙王河后朱辰桥、绣针河清泉林大桥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强化环境日常监管, 及时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察, 并发出警示函、环境监察意见书;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 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 做到应收尽收;切实落实饮用水源地监测、预警的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确保了辖区内的饮用水水质安全。

3.4.3 加强环境治理

一是加强点源治理。加强工业园区污水源处理工作;目前, 投资600万元新上的脱硫除尘设备已开始运行, 辖区内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实施专项治理, 主要是组织针对化工、钢铁、石材、中高频噪声、放射源污染、畜禽养殖以及饮用水源地等环保专项行动, 严格依法关停、取缔“土小”企业。三是综合治理。区环保局会同区规划建设局、城管分局对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综合治理, 使得“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

3.4.4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搞好环保工作, 必须加强环保系统队伍的教育培训, 进行环保系统队伍能力建设。临港开发区主要采取业务讲座、短期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 加快环保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 完善知识结构。同时, 还加强政风、行风、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增强服务意识, 树立环保部门新形象。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 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水、土、气等生态因子得以极大优化, 自然物种的多样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极大提高, 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和谐, 生态空间得以极大美化。

至此不难看出, 临港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实施, 已初步实现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基本要求,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得以初步建构。人们有理由相信, 在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之际, 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全面小康将会更具生态特色。

摘要: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 从三个方面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其一, 合理国土规划, 优化空间格局;其二, 转变消费方式厉行资源节约;其三, 注重生态修复促进环境友好。通过不懈努力, 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进而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临港。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空间格局,节约资源,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上一篇:企业财务投资策略下一篇:电视节目制作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