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术论文写作

2024-08-10

教师学术论文写作(精选十篇)

教师学术论文写作 篇1

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素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与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中发现, 许多中青年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成果, 有些还是很有见地的, 但是, 等到他们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时, 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 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 身在教学第一线, 找不到写作的方向。

常常会听到一些语文教师说:谁不想写作和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呢?可我们整天生活在校园里, 被学生吵得昏头昏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都是这样单调的生活, 能有什么东西好写呢?还有些语文教师认为, 课程是统一的, 教材是一个版本, 参考资料是统一发放的, 教师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地教学, 怎么能找到什么新的东西来写作呢。

2. 确立明确的方向, 选不到合适的题目。

有些语文教师有时虽然明确地选择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某一个方面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有时对所选方向还是比较熟悉的, 可就是怎么也提不出令人满意的论文写作的题目, 从而使得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搁浅。

3. 确定需要的题目, 感到没有充足材料。

有些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选好了研究和写作的方向, 也明确了写作的具体题目, 但是, 等到准备动笔写作的时候, 用有些老师的话来形容:头脑感到一片空白, 握着笔, 面对着稿纸, 什么也写不出来。

4. 占有一定的材料, 提不出新颖的观点。

有些语文教师通过调研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材料,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占有了不少资料和信息, 可在这些有效的材料里面可以提炼出什么新鲜观点, 写什么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呢?因为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甚至有人花费了很多时间还停留在原始材料阶段。

5. 提炼出好的观点, 不能写出好的文章。

有这类问题的语文教师是有一定思想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还是一直关注的, 他们做了一系列的科研论文写作前期工作之后, 写不出来, 是因为不具备构思结构、编制提纲、恰当表述等等方面的技能、技巧。

二、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经过分析研究, 一些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素养达不到研究型教师要求的原因有很多。像有些是教育教学写作的基础水平比较差, 有些是缺乏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训练, 有些是缺少持久的毅力……但是,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下面几个方面。

1. 缺乏问题意识。

置身于学校、课堂、学生当中, 见到的都是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早就习以为常, 并且认为所有学校的老师所遇到的情况都是这个样子, 这东西就是硬着头皮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其实只要针对我们眼前的那些熟视无睹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会有许多的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出来了。课堂教学中, 有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而许多同学都回答没有问题。事实上, 一个班级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能没有问题的, 但是, 为什么就没有人能站出来提出问题呢?马上就会引发我们去思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作风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而这当中就不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 有些则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

2. 选题方法不当。

选择什么样的题目展开研究和写作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关键一环, 而恰恰在这方面有些语文教师缺乏必需的素养:不知道选题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中来;不知道要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具体方针政策和要求进行筛选;不知道所选择的题目必须要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也不知道选题还要和自己的特长相结合。往往是一旦想到一个题目, 一看别人没有写过, 就认为是新的有价值的, 而实际上这样题目或许没有什么人写过, 但是可能是当前不需要倡导的, 或者是对于某一地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对于整个面上的教育教学则没有什么普遍意义。

3. 不会占有材料。

写作教育科研论文的材料是靠积累起来的。写起来论文来感到什么也没有的原因:一是因为平时不留心观察和记录, 听课不记下执教者教学中的闪光点和突出的问题, 活动中不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不记下自己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反思;二是阅读中不善于选择和分析, 看什么是好的就抄下来, 有些语文教师也读了不少的书, 看了不少的文章, 记了不少的笔记, 但是, 因为他不会分类、不会提炼, 则不能从众多的材料中挑选出在自己论文写作中有用的内容;三是不会主动地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亲身参与的实践, 搜集和积累材料。因为没有充分做好这些材料的准备工作, 写起教育科研论文来, 自己会感到是在做无米之炊。

4. 立意水平不够。

有些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材料还是很有价值的, 有些也不乏有典型意义。有时听这些老师介绍起这些案例来颇有特点, 但是, 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想说明什么?可以让别人从中得到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搞不清楚, 主题、中心论题、分论点就得不出来。固然这立意的水平也不是一时的头脑风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它需要对上级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对于下面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对于教育和改革理论的准确把握、对于国内外同一选题研究情况的全面了解等方面的分析, 然后再对这些思考的结果进行统筹分析、研究, 才能确定自己应该从这些已经占有的材料中可以反映出一些什么样的有一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主题或者观点来。

5. 结构能力欠缺。

这实际上既是一个谋篇布局的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经验问题。一些语文教师阅读他人文章、评价他人的文章时说得头头是道, 而一旦轮到自己来写作的时候, 就不知道如何开场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设计什么样的分论点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采取什么样的过渡方式能够使得文章顺畅自然, 观点和例子如何组织就可以收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怎么结尾就能让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 都得要靠写作者自身的素养。这不仅要靠学习相关的文章结构理论, 还要靠研究别人的文章结构进行参考, 同时需要自己在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会总结, 得出符合自己口味、又与科研论文基本结构相合拍的体验, 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写作。

6. 表述素养不足。

这不仅仅是个词汇的选择与使用、语句的表达方法和水平、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还包括选用什么材料最能表达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最能够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对于什么样的内容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语气进行表述、对于参考的现成资料如何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引用的内容和自己写作的内容融为一体等等。这些方面都关系到一篇论文的写作质量和表达效果。曾有一位教师写作时把人家的一段抄到文章中, 虽然在后面标注出处, 但是, 引用的那一段话孤零零在地作为一段, 前面没有必要的铺垫, 后面也没有必需的解读。这样做就如同把几块布拿来, 不加剪裁和缝制, 直接披到身上一样, 根本不成衣服。

三、培养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素养的途径

研究型语文教师科研论文写作素养的培养, 只能依靠自我修练的方式来实现, 为了实现这一自我修练的目标, 必须坚持通过主动、自觉的反复实践, 苦练论文写作的内功。

1. 多问为什么, 强化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作为一个研究型语文教师的最基本前提, 结合学校生活、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经常问问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背景是什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仔细研究这种现象会看到了一些什么问题?在教育教学中还有什么类似的现象?这种情况所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实际, 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 则会从中获得一些对于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写作所必需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推导、迁移, 就可以得出论文写作的题目。一位教师在校门口看到了一个场景:孩子为了假装买红领巾以骗得妈妈的钱, 把红领巾藏了起来, 让妈妈给钱买。没有同意给他钱的妈妈在家里找到了红领巾给他送到学校来, 孩子一把抢过红领巾, 瞪着眼睛骂他妈妈:“你去死吧!”于是这位有心的教师面对这种发人深省的现象, 在内心中问自己:孩子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骗”的方法?孩子为什么不直接向妈妈要钱?妈妈为什么不给孩子钱?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变成这么不孝、不文明?作为学校、班主任在这样的问题上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中吸取一些什么教训?……然后再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后来写了一篇《孩子是怎么成为“骗子”的?》的教育叙事, 这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则是从眼前的现象问为什么而写出来的。

2. 三点成一线, 掌握选题技巧。

这是选题的一条经验性的方法, 也是从若干个备选的题目中挑选出理想题目的一种技巧。主要是根据射击中的靶子、准星、缺口连成一条线, 即可保证子弹能够射中目标的原理, 把上级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文件、指示, 下面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自己本身所具备的优势, 这三个方面结合后的交集的结果, 就是可供选择的研究和写作的题目。而要做到这一条, 既要认真地研读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人的讲话、文件, 研究重点的教育类报纸和刊物所传递的信息, 以把握政策的导向、宣传的趋势;又要深入地调查自己所在学校、地区的教育情况, 必要时需亲身参与实践、实验, 从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还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明确自己在论文写作方面的优势、特点。在做到了上述三个方面之后, 才算具备了选题的基本条件。像今年为了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 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从上到下都在探讨有效课堂的建设问题, 基层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有大量的无效教学行为,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对这两面有所了解, 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比较擅长, 则可以选择与有效课堂构建相关的题目进行研究和写作, 不仅可以坚持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而且写出来的稿件也容易为他人所接受。

3. 抓准“问题”, 奠定立意基础。

曾有一位资深编辑对向他询问杂志需要什么方面稿件的作者说:教育教学第一线所存在的最大的最突出的问题, 就是我们杂志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这就十分明确地表明了抓问题在教育教学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能否从众多的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 深入思考和研究被“抓”住的问题, 并通过探索、实验, 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策略、建议;善于不善于“抓问题”, 是能不能写出受人欢迎的教育教学论文的第一步。要准确地抓住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所需要的问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筛选:从常见的小问题中抓出不寻常的大问题、把大的问题分解后抓出带有深度的问题、在熟悉的背景下抓出不为人们重视的隐性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透过现象抓出本质性问题、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中抓出带方向性的问题、区别矛盾主次抓住改革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全面研究思考抓住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关节点问题、研究改革实践抓住发展变化中的问题、坚持科学预测抓住改革实践中将要发生的问题。能够准确地抓到了符合形势和实践要求的问题, 才算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完成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此后还需要认真地调查研究、仔细地观察分析、脚踏实地实验验证、科学合理地总结提炼, 才能写出预期的教育教学论文来。

4. 编制写作提纲, 提高结构能力。

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提纲是建构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编制了一个好的提纲, 可以准确地体现写作的总体思路, 可以保证写作的连续性, 在写作前进行充分的筹划和调整, 还有利于依据提纲与他进行人探讨和论证。根据提纲的详略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简单提纲的特点是比较概括, 只需列出论文各部分的大小标题;详细提纲除了列出论文各部分分论点的标题外, 还需列出三级标题或要点, 必要时还可列出所需引用的材料。做到了列好论文写作提纲这一条, 写作时就不会因为时间上的间断而使得文章写作的文气受到影响。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提纲有其特殊性, 为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拟定提纲也有一定特殊的要求:要以中心论点为总纲, 引论、正论、结论都应该服从于中心论点;安排好全文的布局, 经过周密的筹划, 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安排;选用所需要的材料, 在一层分论点或二、三层分论点后, 把所需要使用的论据材料一一予以标明;安排好论文的框架, 按照一定的框架图的形式勾画出来;考虑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 对提纲进行调整和充实。拟定论文写作提纲的方法:精心编制论文标题、设计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引论的形式、设计论文的第一层分论点、设计第二三层分论点、选择和明确所用的写作材料、设计结论的写作内容和形式、全面检查和推敲并作必要的增删调整。完成了提纲的编制工作, 则可以保证论文写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 培养写作能力, 提升论述水平。

论文写作的素养除显性的遣词造句的能力、结构行文的能力外, 还有若干的潜在的因素, 而这些因素不是凭借一天两天的突击就可能有明显效果的, 像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捕捉灵感的能力、思维变通能力等等。这些素养的养成需要写作者除了需要大量的阅读之外, 还要主动地研究和分析他人的论文, 从中悟出为文之道;主动向有写作经验的人请教, 学习最为实用的写作体验;平时勤于动笔写作, 在实践中一步步地提高水平;倡导研讨的风气, 在与人探究中把握写作规律。此外, 还要有一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探索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并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实践来提高水平。

教师论文写作培训心得 篇2

首先李红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方面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1、选题要走在教育的前沿;

2、跨学科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3、对教学现象进行剖析;

4、另辟蹊径博眼球;

5、与文艺节目综合;

6、教育热点事件

姚彩霞老师以自己的获奖论文为例,展示自己写作的过程,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写出好的论文,要做到:

1.多读书积淀文化底蕴。每天坚持读书,坚持读一些专业书,包括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类书籍,读和自己论文相关的文章。

2.看别人的论文。通过阅读杂志或从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为自己的论文寻找理论支撑,与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进行对照。

3.反思教育实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可以从一节的感想入手,可以从一组课题提炼一个主张,可以从一个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积累到一定阶段,想法就会变得比较清晰,如果再能注意与同事进行一些讨论交流,就会把问题想得更深刻、更全面。

杨静的《好文多磨:一篇文章的研磨历程》经验是,写论文不能求快,只能求精。把一篇稿子反反复复修改,从结构到文字,从观点到形式,按照论文的基本规范,反复进行加工。

最后我们按这几位高手的指点,现场进行论文修改的训练,这种过程将会使自己对论文的写作规范与要求不断熟悉,对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种种毛病认识得越发清楚,从而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教师教学论文写作要“以多取胜” 篇3

一、多读——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阅读,写作就没有了源头活水,即使要写也总觉得底气不足,只能干巴巴地呻吟几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现在的初中生写作文章一样,由于受应试的牵制,阅读面不广、阅读量少,知识面捉襟见肘,写文章时搜肠刮肚,只能以“记流水账”应付,靠“吃老本”为生,写作水平非但没有比小学时进步,反而在退步。只有经常阅读,及时补充能量,增加新鲜素材,开阔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理论素养,才能触发我们的教学灵感,写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旁征博引、一泻千里。

在阅读时,我们除了要读一些教育教学类的经典名著外,还可以多看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船小好调头”,由于教育教学类报刊的每一篇文章都自成一体,我们就可以有选择、灵活地阅读;也可以上网阅读别人的帖子,以丰富我们的见识,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有时看到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就会产生“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使自己豁然开朗,甚至文思泉涌。

二、多做——前提

“实践出真知”,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写文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摆脱不了空喊口号的嫌疑。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会,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讲,才能讲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而不是无病呻吟,空悲切。而这种创作构思和创作灵感的来源,就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和总结。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潜心研究、勇于实践、敢立潮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想出一些“金点子”,创造性地搞好课堂教学,并及时将自己独到的做法叙之以文。我们可以在课堂导入、动态生成、结尾艺术、作业布置和批改讲评等方面尝试一些创新的做法,并就此大做“文章”。只有那些原创性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的、一线的、鲜活的观点和做法才有生命力、有价值,不仅利己,也利别人。但是有些教师平时对教育教学不肯投入,浮于表面,写文章时千方百计地“剪刀加糨糊”,或“复制粘贴”,东拼西凑成所谓的“论文”,这样的“垃圾文字”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也助长了自己的浮躁情绪,是毫无益处的。

三、多写——关键

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在平时我们要善做有心人,想到了什么观点或者有了灵感就要及时将之记录下来,待有空时就可以细细地进行创作,否则这些灵感转瞬即逝,激动一下就无影无踪。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得与失,对教育教学都有一些真切的感悟和体验,这时候就应当赶紧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不妨先从周围发生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入手,有些事情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你能巧妙地分析,从中细细地品味,写出来也许就是一道不错的“好菜”。

“独创”是写好教学论文的关键,你在构思写作时要不断反思,我写的内容够新颖吗?我采用的表现形式能吸引别人的眼球吗?能让读者眼睛一亮,相见恨晚吗?说到底,你的文章得有自己的个性,从行文到内容,都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借鉴和模仿别人的;要不落窠臼,不要动辄堆积枯燥的理论或教条,或一大堆“新课程理论指出”。只要有创意,有“卖点”,就不会在一大堆稿件中“泯然众人”,这样,编辑一定能记住你的名字。

四、多改——保证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修改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写完后至少要改几遍,做到“改你千遍也不厌倦”。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曾写道:“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可见,好文章都是经过作者精心修改推敲出来的。多改,是保持的秘诀。

教师学术论文写作 篇4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 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的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并且在毕业论文方面从专业的选题、论文结构、研究意义等项目上都有专业的要求。本研究对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近三届的英语专业440篇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跟踪, 对其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尤其是将2011、2012届的毕业论文与2013届的毕业论文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与教师干预教学, 特别是开设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

国家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的规范在2008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进行了重申并深度阐明了毕业论文的要求:“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应与英语语言、专门用途英语和翻译等领域相关, 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应把学术论文规范、论文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1]在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方面, 毕业论文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蒋亦华 (2009:103) 提出“大论文观”, 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学, 它不等同于某一门专业课程或是某个传统概念中的教学环节, “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2]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的每个阶段, 课程之间应连贯衔接, 建立相应合理的课程体系, 尤其是开设系统的毕业论文课程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与干预教学的联系

1. 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

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地方性、应用性等特色会有所不同, 本课题研究组考究了近三届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及其课程设置等材料, 从中发现2011、2012届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学术论文写作》这门课程, 而从2013届开始增设了该门课程。那么, 英语专业2011届73名本科生和2012届164名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 从导师的选择、论文选题方向、论文的实践性以及可行性、可操作性等都存在多方面的模糊不清的局面。然而, 2013届201名英语专业本科生由于开设了专门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从基本的选题、理论基础、实践操作等方面不断明晰, 由此毕业论文的质量显而易见在不断提高。由于开设专门针对毕业论文的课程, 本课题组有计划地对指导教师按照研究方向进行毕业论文的专业培训, 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定期进行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讲座, 不断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 增强其专业学术性、专业敏锐性以及论文指导责任感等。

2. 增设专门的毕业论文课程, 加强教师干预教学。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李淑琴 (2009) 论述了像《学术英语写作》此类的有专业特征的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 特别建议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这类课程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必修课。从本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情况分析来看, 增设针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课程《学术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教师系统讲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从选题方向到毕业论文的答辩, 专业毕业论文课程会不断加强专业性、学术性以及语言表达客观性等干预教学。 (1) 选题的专业性增强。在此课程的讲授中, 本课题组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论文方向起初会有很多想法, 有些选题看似作文题目, 如:网络学习的优点和缺点等。经过专业课程的干预教学, 学生会尽快明白作文题目与论文题目不具有等同性, 明晰二者之间本质的区别。选题方向过于广大, 如:中国英语教育的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考、中国高考中英语考试的弊端思考等题目;过于宽泛, 如:英语谚语的特点分析、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有些偏颇, 如:论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等。随着此课程的深入讲解, 加强干预教学, 选题专业性不断增强, 选题方面不断细化, 如:体育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的研究等题目, 这些都反映出教师加强干预教学, 不断增强学生的选题专业性等, 有利于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 选题不断呈现多样性。在专业课程干预教学的不断加强中, 发现学生毕业论文的题目多样性增强。余曼筠 (2001) 认为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 “无法采用理工科的设计小组的形式, 而是一人一题, 由学生本人提出论文方向, 导师协助把关确定具体题目……”[3]在选题的过程中, 教师会要求和学生一对一的探讨其选题的可行性等。起初某学生的选题为分析《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特点, 此后出现类似选题, 如: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人物性格特点等类似的题目。加强教师干预教学, 不断强调避免其雷同性, 学生就会从人物性格的各个层面细致分析, 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譬如, 《飘》中土地对于主人公斯嘉丽的寓意剖析;又如, 《飘》中斯嘉丽在不同时期的衣着影射的人物性格的变化等题目。在教学方面, 题目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从单一的只分析阅读、听力、写作方面等的学习策略, 逐步细化项目。譬如, 探析某地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策略;又如,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在某中学的应用研究等;还有更为新颖的扩展到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方面的题目等。 (3) 夯实理论基础的学习。从目前本院的英语专业三届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来看, 专业理论基础严重缺乏。对于此现象, 张春芳 (2010) 提出, 目前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不足, “有必要结合相关理论对毕业论文进行系统研究, 以更好地指导实践。”[4]由此, 夯实专业的理论基础学习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 要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 如:学习策略研究、认知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折中教学法等。对于语言学方面的理论也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以及翻译研究中, 如: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 以及文学方向、翻译方向、跨文化方向、旅游英语方向等都应加强理论基础的学习, 并能有效运用于毕业论文的实践操作中。

四、教师干预教学的效果对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体系的启示

1. 调整合理的毕业论文课程体系, 持续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合理的毕业论文课程体系应该从基本课程做起, 巩固基本的语言能力, 如:语音、语法、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基础写作等课程, 到了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增设专门的毕业论文学术写作课程。现已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建议增设《科研方法概论》才能不断加强科研方法的深入。坚持在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增设这两门课程, 加强教师干预教学, 不断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2013年度对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85%左右的学生建议小班上课, 11%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由几个班级合班一起上课, 学生会把重要的专业课程当儿戏, 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严重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 这两门课程都应该小班上课, 每周两节课, 应持续开设这两门有专业特征的课程。

2. 课程设置中加强教师干预教学的细致环节。

针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设的课程, 在课程大纲的设置中, 目的必须明确, 每个环节的干预教学都应该服务于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卜友红 (2009) 强调对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微观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点对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问题、格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审阅”。[5]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中, 每个结论、每个定义、每个数据都要有严格的来源标注, 不断深入专业客观性、学术严谨性的概念等。第一堂课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论文不等同于作文。在论文选题的实践可行性方面, 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尽量从专业实习、见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实验研究等方面撰写毕业论文。根据本院英语专业近三届的本科毕业论文数据显示, 2013届201篇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论文数目占总数的83%左右, 这个数据远远超过前两届的实践性论文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均为60%。由此, 加强教师干预教学的细致环节, 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3. 加强干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坚持开设《学术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概论》这两门针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专业课程,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 此类专业课程教学尽量避免由一人或两人担任, 否则学术观点会有所偏颇, 建议毕业论文干预教学团队由五人左右组成, 在注重自身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 加强课程干预教学, 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探讨毕业论文课程的深层次干预教学, 逐步提高毕业论文课程体系的平衡性、客观性、科学性、专业性、学术性等。

本科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也是评估其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信息反馈、加强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干预教学等辅助教学, 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专业写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较符合国家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的规范以及培养要求, 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 2009, (2) :103-104.

[3]余曼筠.改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办法[J].重庆大学学报, 2001, (5) :40-42.

[4]张春芳.近30年国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 2011, (1) :99-102.

闲话教研论文的写作(教师中心稿) 篇5

长垣二中 李慧香

熬过一个个春夏,写完一篓篓粉笔,教坛的高低深浅,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能道出一番子丑寅牟。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从十余年的粉笔生涯中理出点头绪,想对精心设计的教案或苦心经营的教法做出一番梳理,于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拿起了笔。可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不能如愿。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写出优秀的论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积累素材“三方法”

积累材料包括两个阶段:搜集阶段和整理阶段。搜集阶段所占有的资料杂乱无章,而经过整理后的资料则有序性很强,检索方便。

积累材料的过程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逐步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师要积累材料,首先要阅读。要阅读,就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要根据个人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什么样的书刊应该精读,什么样的书刊需要泛读,什么样的书刊只作为一般浏览。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须阅读书的序、跋、目次、内容、简介等,以便掌握其纲要。并在阅读的同时,把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为自己的“资料库”不懈的增“砖”添“瓦”。每位有事业心的语文教师均须从事这种长期的,缓慢的,而又是十分艰苦的工作。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卡片式积累法

所谓卡片式积累法,就是将资料搜集记录在卡片上,并将其排列成分类目录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灵活,卡片可随身携带,发现重要资料随手可记,也便于分门别类的编排、存放,待需要时一索即放。如有分类不当的款目,还可以随时调整,并可根据写作需要,把分散于不同类目中的款目临时抽出,用毕再归回原位。这种卡片记录的积累过程即是一个人最佳的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和采用这一方式。

每位教师均可根据所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具体需要,将卡片款目写成如下不同的式样。

(1)索引款目:即只抄录所阅读的题目、著者、出处。这种卡片记录速度快,省时省力,但反映的内容只限于上述几项。

(2)提要款目:该款目除注明索引款目的内容外,还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阅材料的主要内容,一般200-300字。制作这种款目,在对所阅读材料有较透彻的理解时,才能写出确切的揭示材料主要内容的提要。

(3)摘录款目:是将所阅书籍或文章的最精彩的章节、片段、论述、名言等摘录下来。做这种摘录款目的要点是严格地重视于原文,以便日后写作时放心拿来使用。

(4)心得体会款目:即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所见所闻心得体会,用比较精练的语言记录下来。这种款目一般可用来代替“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散记”等。做心得体会款目,可反映出记录者业务水平,创新和提高的程。

上述的几种卡片每一款目均需于在右上角表明类别,何种类别可自己规定,卡片多需要细分,少则粗分。这种组织材料的方法既方便科学,又实用性强,是使所需材料为你写作服务的最佳整序方式。

2、笔记本积累法:

用笔记本积累材料的方法是传统的方法。笔记本记录的内容可帮助记忆,长期坚持随身携带,见到有利于工作,学习的内容随手记来,有利于提高认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笔记本积累较为普遍的方法有:

(1)提纲式记录法:是以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的记录下来,形成提纲式笔记。这种记录可采取用原文章节、段落、层次、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也可直接记录书的目次,标题。具体要求是内容扼要,问题简洁,条理性强。

(2)摘要式记录法:是在领会内容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记录书或文章的基本问题,中心思想,能概括内容的图表等。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即达最大限度的精炼。

(3)引语式记录法:即把原文上的某些重要语句原封不动地抄录下来。它所记录的内容和作用与卡片式摘录款目相同。

(4)心得体会式记录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读书后或对某一事物观后的感想、收获、评论、体会等。本记录写法和作用同卡片式心得款目。

3、报纸剪辑积累法:

报纸是传播各种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这种靠文字传送的信息,可供人们长期参考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报纸剪辑的材料,可按剪辑的先后顺序或按类别粘贴好,可贴在笔记本上,或卡片上,利用起来特别方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只要一点一滴,坚持不懈积累,写作材料会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

“材料仓库”已经占有,那么对于初写论文的教师来说,还应注意那几点呢?

二、初写论文“四注意”

1、不可眼高手低,而应大胆尝试。

有些教师拿起有关的教学杂志,看看这篇,翻翻那篇,觉得一篇也不中看,一篇也不入眼,心想自己不写则已,一写必定惊人,如果真请他写的话,他却像小学生一样咬笔杆了。其实并非他没能力,而是他自己要求过高,却又缺少训练,如果放下要求静下心来坚持写下去,说不定会一鸣惊人。因此,我们应大胆尝试,先写些课后的教学后记,再记录些满意的课堂设计,再写些自己对教学中某些问题的.看法,不知不觉你便写起论文来了。

2、不可从一而终,而应随时发现。

一些教师写论文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学校或上级有任务了,才匆匆寻找论题,而且一旦认定了某一论题后,对于其它的问题则一概不闻不问。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写论文也是如此。你越是经常写作,论题则越时时向你涌来。因此,我们要随时留心身边的事,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就及时记录下来。

3、不可来日方长,而应立杆见影。

很多教师写论文总希望有朝一日抽出一大块时间来写它一天半周,而不善于忙中偷闲的用工作闲暇之余来进行写作。“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每天总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做,总无法静下心来写作。一学期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连文章的影子还没有,又怎么谈的上发表呢?而事实上每天在工作之余写上一笔两划看起来很费力,却恰是写作论文之道。原因很简单:一是你每天能写一点,天长日久将使你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二是你每天能改一点,字斟句酌将会使你的文章观点更正确,论证更严密;;三是你每天能多想一点,日积月累也将会使你联想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因此,我们教师平日若有什么新的经验,新的看法,应及时将它写成文章,作到立杆见影。

4、不可闭门造车,而应博采众长。

在论文写作中,抄袭别人的文章自然不行,但光靠自己冥思苦想也不足。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模仿学习,写论文也不例外。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博采众长。这时,你平时积累的材料会派上用场,你不仅可以模仿别人的写作,更多的还能从别人的文章中得到许多新的启发,获得许多新的理论,激发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有时看人家的文章,想想自己的看法,觉得许多地方可能要比别人高明,别人能写成文章,难道自己不能?这样,写作的欲望自然被激发了。有时对相左的观点加以评析,对许多相似的做法加以总结,自然也形成了新的论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总之,再新的发现,再好的课题,再丰富的经验,再正确的理论,如不写成文章,那只能是孤芳自赏。因此,我们要有大胆尝试的勇气,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三 、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大凡写作的人,无论是新人,还是老手,总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够发表,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笔者不揣浅陋,介绍几点就教同仁。

1、流畅。

首先应做到文字通畅。即:没有错别字,没有错词;没有生僻字,没有深奥的词;没有不确切的字,没有多余的词;没有别扭的字,没有拗口的词。若能如此,那么文字上就没有问题了。

其次是文句顺。要想做到文句顺,不仅要做到“三无”,而且还要做到“四要”。“三无”即是:一无语法毛病,二无修辞不当,三无逻辑错误。“四要”,一要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二要铿锵有力,讲究气势;三要抑扬顿挫,音节和谐;四要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再次是文采承。文采承指的是文采之间要衔接紧密。要想衔接紧密,首先必须使文采之间关系确切,顺序合并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次,必须应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使文采之间间接自然,浑然一体。

最后注意气贯通。指的是文气畅通,一贯到底。具体地说,就是叙述角度要一致,上下文意要相成,感情基调要一致,语言风格要相关,要力图做到读起来是一种流畅的感觉,听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2、新颖。

要使文章新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题目不老。题目如同人的眼睛,是文章的精彩所在。只有题目不落俗套,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人产生一睹为快的念头,收到让人入迷的效果。

其次是材料不旧。文章随时无日不革新。要想材料新,可以大处入手,选择富有时代特征,流行时尚的时代气息的材料;也可以从小处入手,选择别人不熟悉,而独有自己熟悉的材料。因为富有时代气息的闲聊能推进现实生活,很有新感觉;而自己熟悉的材料居于独家新闻,也同时具有新感觉。

最后是立意不陈。因为只有立意新颖,才有可能使文章形成妙文佳作。要达到这个要求,通常的做法有二:一是应用求异思维,对新事物进行深入思考,仔细分析,深刻挖掘,力图抛开旧的说法,富于新的内涵。二是写法不俗。不俗的关键在于破旧,即必须打破常规写法,突破传统笔法。比如:打破一般的第一人称,采用第二人称;突破传统的顺序,使用倒叙、插叙;改变通常的一线贯穿,改用双线交织;变换常用的正面描写,换用侧面烘托。只有这样,才会使写法新颖,受广大读者青睐,编辑赏识。

3、深刻。

总体上讲,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理解要深刻。任何深刻的东西都是建立在理解深刻的基础上的。所以,要想使文章深刻,首先必须理解深刻。而理解深刻的唯一办法就是深入思考:横向想想,再纵向想想;正面想想,再反面想想;整体想想,再局部想想。只有这样,才能想的深入,想的透彻,达到理解深刻。

其次是认识要深刻。文章是一个人认识水平的展示,仅有理解深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深刻的理解发展为深刻的认识。通常做法是先整理理解时记下的种种感受,特别是那些智慧的火花和认识的闪光点。然后用深刻做标准,对整理后的感受进行加工,力图提炼出深刻的认识。

最后是中心要深刻。因为深刻的中心不会凭空产生,它只能来自于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深刻理解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具体的问题或实情,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进行认真的比较,选出某一深刻认识,进行深入挖掘,使之发展成为深刻的中心,也是行文深刻。文句上,要力图运用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给人思考,给人启迪,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刻性。章法上,要力图运用对比层递的手法。因为前者可以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文章的深刻性;后者可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文章互为深刻。

由此可见,流畅、新颖、深刻是发表的关键。因此,教师平时必须在这三方面上下功夫,反复修改。

托尔斯泰在写《复活》时,光开头就修改过二十多次。大文豪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那么,如何修改论文呢?一般情况下,修改文章的内容不仅在开头部分,还要做完善思想,改进表达方式,调整篇幅等方面的工作。

从时间上看,修改可分为写前改、写中改和写后改。写前改是优化构思的过程,它能快速预设出文章的各方面内容和多种形式,并加以选择。经过这一阶段的反复推敲和深思熟虑,可以使思想更完整,思路更清晰,角度更合理,在头脑中就使文章上了一个档次。写作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改的过程。写中改就是边写边改,这里讲一个题外话,大多数有经验的人在写作过程中并不花过多的精力去修改,那样会影响往后写的进程,这就像盖房子,主体工程结束了再搞粉刷装修,工作效率更大。当然,如果是骨架上的问题,就必须及时修改了。写后改对于文章的完善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修改总体和斟酌字句的基础上,写后改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增强。一是把稿子先放一段时间,作一冷处理,等一段时间肯定能发现一些当时看不出来的问题;二是自己的文章写完后,再找别人写的相同题材或临近题材的文章看一看,借此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这样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有很大益处。

最后再简单说说投稿发表问题。

1、应讲究对号入座。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教学刊物很多。但总的来说是两大类:从阅读对象来看有教师型、社会型、学生型,从刊物级别来看有国家级、省市级、县级。如果是学法指导类则偏向于学生型的刊物,如果是经验总结类则大都投省市级,如果是理论研究型的则大都投国家级。当然,这是一般而言,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对待:一是看该刊物的栏目设置,看看哪些栏目与自己的文章内容相吻合。二是注意刊物中的所刊发文章的有关内容,从中把握刊物的档次,编辑部的投稿要求。三是要提高自我评估的能力,对于自己的文章属于何种档次,总体质量如何,都得有个大致的自我估计,切不可低质高投,当然也不必高质低投。

2、应勇于推销自己。

写文章,一是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当然也是为了发表,与同仁共商,否则其写作价值也就降低了。因此要勇于推销自己,尤其是初写论文者。一是与编辑建立必要的联系,譬如向他们求教投稿的秘诀,邮购编辑的刊物,询问征稿的要求,让编辑了解你的情况,赏识你的才华,乃至重视你的文章。二是先在县级的刊物上投稿,从容易发表的地方投起,一定时间之后,自然会有人来向你约稿,自然会有人帮你推荐稿子,也便会有更高层次的刊物要你的稿子。

指导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从何入手 篇6

先说“新”。出新应该是对一切论文写作的要求。一般来说,这个“新”是指观点新。如果这样要求大学生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他们本身的理论建构还没有形成,还处于向别人学习知识的阶段,要他们站在宏观点上提出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新观点,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不可能的,所以把“新”仅仅定在“新观点”上在实际中是不好操作的。笔者认为,论文写作还可以在方法上出新,比如学中文的同学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文学理论都是借鉴别的学科的成熟理论而提出来的,比如乐黛云借用物理学上关于“熵”的理论来阐述比较学的相关理论,这样讲,学生很快就会明白。曾经就有学生借用物理学上关于“场”的相关理论,用到文学理论的系统建构上,写成了一篇近万字的优秀论文。还有,在边缘学科也容易找到论题,比如前人将写作学科和心理学科相交叉,进行写作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探究,就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方法上出新,还有一种做法行之有效,那就是思维学上讲的逆向思维法,简单讲就是挑毛病。专门挑别人学术文章中的毛病,大学生写论文苦于找不到目标,把别人的文章作为标的,马上就可以收拢思绪,这样训练学术论文写作,好处有二,一是能够仔细研读别人的文章,一般而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样,无形中学生学到了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知道面对一个问题,该从哪里找到一个切入点,要怎样组织论证过程,因为是要挑刺,学生会读得格外仔细认真,学到的东西也就格外多。第二个好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能挑出毛病,又能有理有 据地自圆其说,这种辩驳能力的训练,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论文出新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写综述,比如一年当中某一学术期刊就某一学术问题陆陆续续发表了好些文章,那么到年底将这些文章放在一起归纳综合,一是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二是梳理其中有用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材料,三是对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前景、方向作出展望。这种综述文章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对综合能力、鉴别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通过写这类文章,把握材料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说,学术论文出新除了观点新,还可以在方法、思维方式、材料整理等方面出新,而这些方面大学生是能够胜任的,并由易到难逐步学会学术论文写作。

再说“小”。将论题划小,恰恰是大学生最不好把握的环节,而论题越小,学生写起来越好把握,成功的系数就越大。眼高手低是大学生写学术论文最容易犯的毛病。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毛病,我认为,首先强调功夫在平时,教导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思考问题,比如在西部地区的学生对西部地区的方言可以多角度探讨,比如第一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第二个角度同一地区不同县市对同一物品不同称谓调查;第三个角度对某一种方言的演变过程的调查;第四个角度对某一方言受强势语言影响的现状调查;第五个角度对方言影响沟通的现状调查……总之,平时就教会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去调查,并写好详尽调查报告,最后再选取一两个第一手材料最可信、资料最齐备、分析最透彻的角度来做文章,才能保质保量地写好学术论文。其次,强调对材料的条分缕析,这方面,季羡林老先生介绍了一个极好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如果我们意识到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取一张比较大的白纸记下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把能想到的相关数据、材料记在白纸上,然后到图书馆找相关资料查寻,并在白纸上记下那些有用的资料,回到家中,开始回视那些资料,不断记下由阅读这些资料而激发的新的思想,对材料进行新的整合,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慢慢地想这些资料、问题,并理清思路,到第二天、第三天都不忙着动笔,依然在那张纸上填填写写,直到觉得所谈问题都是实质性的,解决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水到渠成时再提笔,这时候,论题自然就小了,同时也不必担心论题太小,没东西可写。其三,强调小处着眼,大处落笔。小并非无价值、无聊,比如有同学为出新为求小,对《红楼梦》,他拟出一个“宝钗、黛玉谁的脚更小”的题目,虽然他收集到许多历史上有关小脚的文字记载,但我们还是否定了这个题目,原因是认定没有研究价值。周汝昌先生研究红学,有一个切入点很小,就一个数字——108,他提出108这个数字,并非“八”为考证当初曹雪片芹中《红楼梦》是多少回目,他还引出在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中有一个108情结,他说,女娲炼石,这石头高十二丈,脂批说这是照应十二正钗,这石头成正方形,每边二寸‘四丈,是高的一倍,相乘是九十六,十二加九十六恰恰一百零八,这是其一;一排正钗,八排副钗,正好九排,九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品评人的格,叫上中下,上里边又分上中下,中里边又分上中下,下里边又分上:中下,共九品,古画叫做九品中正,这里面又是一个108,这是其二;《东周列国志》108回,乾隆年间的《歧路灯》也是108回,108是我们中华文化里最喜爱的一个数字,庙里撞钟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撞钟节奏一共是108下,曹雪芹的原稿是七十八回,脂评说后至三十回,七十八加三十还是108,这是其三。总归一句话,重要人物就是108位女儿,针对《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这都是文化内容,不是文字、数字游戏,内容深刻得很。看似简单的数字108,却包蕴着如此深广的内容、博大的思想。由此可见,从小处入手,层层深入,方见功力。

最后说“实”。这个实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切合自身实际,选题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和平日里常常关注、思考的问题,不能看什么是热点就抓什么,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量力而行。第二层意思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做学问不能像晋人谈玄,尚空谈,它必须是能解决现世人生的一些实实在在问题的文章,仅仅只为考证而考证的工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一方面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应走出书斋,走向社会,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文科生,更应立足于脚下的土地,对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文学现象、历史传承、地方风物等进行有目的地搜救、整理、研究的下作,这项工作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极容易出成果,因为很多方面都是全新的工作,也因此做起来有相当多的困难,唯其困难,更能磨炼学术意志,所以,无论是从学术成果、研究方法还是学术意志等方面都能锻炼人。第三层意思是诚实,做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做人,在学术领域,也讲诚实守信,不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不弄虚作假,哪怕是平日里写的小论文,也不能到图书馆一抄了事,而大学生当中这种现象屡屡可见,我们在图书馆甚至读到这样的奇文,在一些刊物中夹着纸条,上写:敬告某某专业某某级同仁,这一册书从第某页至第某页已被全文抄录,请勿再用。所以,必须从品德上严格要求大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尺。

总之,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是一件艰苦而重要的工作,必须想方设法教会他们从何处入手,如何去研究,如何行文甚至于如何保证自己的学术品格,从“新、小、实”三个字生发开去,是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的。

教师学术论文写作 篇7

一、问题分析

一篇有价值的教科研论文, 既体现了作者现实的教育研究起点与层次, 也体现了作者在充分利用已有实践积累的基础上, 形成从立场到方法所关注的研究新视野。本次论文评选中不乏佳作, 但也发现了不少存在各种写作问题的文章。笔者将主要问题归纳为呈现方式、选题取向、内容组织、格式规范及文风失衡等“五大类”, 并对其出现的篇频次进行统计, 从中反映出中职校教师在写作中从理念引领到技术支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 方式问题

目前中职校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测查报告、研究工作报告等五种方式。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现象的情况调查, 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实践中感性知识与体验的理性思考;实验报告是反映教育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测查报告是指一项教科研课题完成、结题之际,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数据与资料的收集、测量、统计等工作所作的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是指课题从开题到结题, 课题研究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 它是课题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

在64篇参评文章中, 以论文呈现方式呈现共58篇, 占91%, 以调研报告方式撰写的共6篇, 占9%。这说明当前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研究视野狭窄:一是使用方法单一, 大多数只会经验总结法;二是对调查法重视不够;三是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 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模式”等用词;四是定性定量失衡, 定性分析多, 定量分析少。统计与测量方法利用少, 主观意向评价过多。

2. 选题问题

在选题取向方面出现问题的121篇频次中, 论文选题分布于13个方面, 归纳为三类问题:小标题内涵不清占42%, 题目选择不合适占30%, 文不对题占28%。具体表现为:一是题目过大。如《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持续发展我们职业教育》等, 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 论题不集中, 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一篇论文难以容纳的。有的题目中包含两个以上的论题, 如《XXX县幼儿教育现状调研与幼儿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构想》等, 使文章的论述无法集中;二是题目角度太窄。如《“XX电路”教学设计》等只能讨论某个细节问题, 就事论事, 价值不大;三是题目缺乏新意。如《分析课改中如何个性化教学》等, 文章论述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法表达文章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 影响论文的价值;四是题目的表述不清楚。如《沐浴课改春风引领校企合作》、《我的课堂, 谁做主》、《中等职业教育XX专业人才培养》等口号式的题目、提问式的题目及意义含糊的题目, 很难从选题中看出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实质性内容;五是题目偏向。针对本次评选活动, 论文应着重于对中职校校本研究选题, 但是《论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脱离了中职校教育教学实际, 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方向;六是文不对题。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漫谈》等整篇文章读完以后, 会明显感到所写内容与文章题目之间没有紧密联系, 不能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支撑主题。

3. 内容问题

在内容组织方面论文出现问题的114篇频次中, 纯粹的经验总结占28%、空洞说教占27%、内容陈旧占25%、脱离实际无创新占20%。具体表现为:一是就事说事。如《中职XX专业中例子的应用》等立意偏浅, 过多关注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具体汇报, 没有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撑;二是内容陈俗, 从选题到论述过程其所阐述的观点都缺乏新意;三是随意组合, 抽取新课改的几个时髦术语, 随意编进几个案例, 借助材料堆砌成文;四是空泛不实, 内容表现空而无味, 所用数据或是全国的、或是全省的、或是外地区的, 却很少从本区域、本校的实际出发, 因而议论显得空泛, 言之无物。

4. 格式问题

一般教科研论文应该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的写作框架。在格式规范方面论文出现问题的53篇频次中, 摘要内容概括存在问题的占35%、论文格式不规范占33%、文字编排版式不正确占19%、内容结构散乱占13%。具体表现为:一是格式有误, 或缺少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资料等, 或作者对关键词、注释等的数量、用法都不甚清楚;二是“摘要”不摘要, 没有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 或将“摘要”作为文章前言叙述;三是结构散乱。主要表现为:题目与文章的主体不一致;段落层次的安排不合理;对概念认识不清, 前后不一致;排版有问题, 字体不一, 字行间距不一、首行缩进不一、对齐方式不一等, 使得阅读吃力无趣。

5. 文风问题

论文写作是与教学、科研结合在一起的智慧性行为。它需要教师加强对日常教育生活案例、叙事、日志、课件、评课、反思记录等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寻求教学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融合。但是在文风方面论文出现问题的47篇频次中, 论题跟风占49%、空谈理论占36%、窃取抄袭占15%。主要表现为:一是罗列套用。盲目套用所谓新理论, 放到自己的教学中操练起来, 但事实上对该理论并不了解, 所列举的案例或模式在内涵、原则、模式、程序等方面存在相互交叉、重复、难以兼容的瑕疵;二是理论性过强。有些理论性很强的选题可以作为教育科研专门机构或学者的科研项目, 但是对于中职校专业教师来说是难以胜任的, 这类论文常常泛泛而谈, 意义不大;三是引用不当。有些文章引用他人论文, 成句、成段引入, 却没有标注参考文献。这其实是一种抄袭, 变相窃取。

二、问题建议

分析上述问题的根本目的, 在于积极从中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引导专业教师在主动投入教科研论文写作的同时, 科学地确立论文写作理念, 掌握写作技艺。以下以江苏省第七届江苏职业教育论坛教科研征文一等奖选题为例, 提出一些建议。

1. 树立写的“过程”意识

从研究表达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项将写作渗透于职业教育实践情景中行动研究。

一是写得“微小”。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是建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论文要以此选题, 并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小现象”, 从学校小事、教学小现象、教育小管理入手去发掘小论题, 例如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 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 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观察, 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总结, 对某教育现象进行的调查, 对各种教育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 反驳假设, 产生新的问题, 并不断修正已有的论题解释, 形成新的见解。例如论坛一等奖《案例教学法: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主体间性视角下计算机项目课程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践》等文章。

二是写得“自由”。教师开始写作时不要企图一蹴而就成长篇大论或课题报告, 而应学会研究职业教育鲜活的教学案例, 或研讨、或质疑、或述评、或叙事, 记成功的教学方法, 想教学中的失误, 找教学中的遗漏, “博”教学中的感悟, 思管理中不足。一事一议, 无需华丽的辞藻, 却是以小见大。例如论坛一等奖《职业学校人文精神教育刍议———以形象设计专业为例》、《让作业成为中职学生喜爱的礼物》、《从学生心理活动机制去看互动教学》等文章。

三是写得“平凡”。写论文、搞教学研究是一种坚持。教师要甘于写的寂寞, 融写于教学生活。从备课难点、教材研究、教学疑点、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学生学情 (考情) 、实践活动、读书感悟、课程改革、报刊文章争鸣、学科交叉、教学热点、立项教科课题等教育教学经历中发现困扰着教师的问题, 反思困惑,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论坛一等奖《实训工场车间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等文章。

2. 树立写的“提升”意识

从研究功能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种寻求教学在实践与理论之间迁移与融合的“提升”研究。

一是经验提升优化。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而言, 教学实践经验问题主要是课程、教学、管理等问题。教师写作时要学会经验剥离与优化, 学会原理引领, 学会去粗存精, 从而体现写作中的“四写”:“照着写”, 即写出教学经验能阐释哪些问题, 如何为之提供经验支撑;“接着写”, 即写出教学经验能为解决问题提供的新方法或新视野;“重新写”, 即写出教学经验有可能指向什么新的问题, 用一种新的理论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写”, 即写出如何实现上述教学经验 (实践) 与理论之间融合, 写出教学成功、失误、创意、后续之点。

二是理论提升融合。当前中职校教师研究题材来源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职业教育领域专业文献;国家、省、市级别的研究机构所列的课题指南。其中专业文献主要包括个人著作、专业学术期刊、年鉴、年度发展报告、各类机构政策法规等等, 它们反映了近期的学术动态。各种级别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所列的课题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这些题材的积累有助于了解当前职业教育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把握研究操作指向。

3. 树立写的“规范”意识

从研究技术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篇合乎规范的文本。题目醒目恰当, 结构完整适度, 表达上体现个性, 格式合乎规范。

一是选题规范。选题要具有前瞻性, 对象要新, 视角要新;体现可行性, 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具有价值性, 要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重视明确性, 能够准确反应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二是准备规范。围绕论文论题选择材料, 查阅有关期刊文献;做好材料的筛选、核对、整理工作;拟定写作提纲;确立论题的角度, 如“是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怎么样”;选择内容呈现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成文后坚持精雕言辞, 细琢文路。

三是论证规范。论文从命题到具体内容, 从立论到论证, 从形式到内容, 从文字到图表, 均要求准确、清晰、规范。在现实中要有推广应用价值, 能够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数据和资料可靠, 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

四是表达规范。“摘要”通常用字300左右, 集中反映论文写作主题的价值、主要结构要义或核心观点, 不能写成论文的序言。“关键词”通常为3~5个, 要围绕论文选题和阐述的主要观点, 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关键词, 以便突出重点, 利于搜索;论文中直接引用他人观点的要用“注释”的方式呈现, 间接采用他人观点的可以注明或列入参考文献。

4. 树立写的“积累”意识

从研究发展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一是写要有一种毅力。职业教育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教科研写作是一项见效慢的长效劳动。教师要积极获取积累的教育事实, 例如在参观、访问、活动中观察, 在文献资料的分析中提取, 在各种教改对话中获取, 在实践中去体验, 在反思批判中寻求更多的灵感。

二是写要有一种责任。面对职业教育“困惑因何而起, 问题因何而生, 方法因何而来, 快乐因何而来, 智慧因何而成”的问题, 教师写作是一种自然领悟, 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一种累积。

三是写要有一种情怀。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与论文的撰写, 不仅仅是过程的辛苦, 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 还有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工作激情。写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

摘要:文章以一次省辖市中职校教师论文评选为例, 通过对论文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总结了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五类问题:呈现方式、选题取向、内容组织、格式规范及文风失衡。在此基础上以一篇论文为例, 提出中职校教科研论文写作四点建议:树立写的“过程”意识、“提升”意识、“规范”意识和“积累”意识。

关键词:中职校,论文写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如俊.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实现现成长[J].福建教育 (A) , 2009 (12) .

教师学术论文写作 篇8

一、教师论文语言的修辞特点

所谓修辞,就是修饰文辞的意思。古代《周易》上就有“修辞立其诚”的说法,就是指说话写文章都要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以加强思想感情的表达效果。丰富的语言修辞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使人们的语言表达更为准确、鲜明、生动。从一般教师论文写作的实践看,其修辞及语法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描述性的事实论据

由于教师论文写作的视角偏向于实践研究,带有较多的实践体验成分,因而在论证过程中,往往运用事实论证多于理论论证。教师的论文相对较少引经据典地进行抽象的思辨说理,而更多地通过引用教学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无论教师型论文还是学者型论文,都可以或需要用一定的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但是对于有关教育现实的引证,教师论文的语言往往更为具体、形象和生动。这当然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熟悉和体会的深度有关。从语言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们的语言经常是描述性的,对所涉及的细节有较多的具体描写,而学者们的语言往往是叙述性的,比较简洁概括。例如:

例句(1):王老师拈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沉稳而不停顿地画出了一个滚圆的圆圈来,“哇……”课堂里发出一阵轻轻的赞叹声。

例句(2):王老师有一手过硬的板书功夫,他可以不用任何辅助工具,直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的圆来,深得同学们的佩服。

在上述例句中,句(1)是描写,句(2)是叙述。描写和叙述,是用于写人记事状物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描写是对人、事、物的形象、性质、情状作具体生动的摹写,如反映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内心世界;叙述则重在交待事物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如介绍人的成长经历。二者都是一种记叙性的表述方式,有时在文章中交错应用,不太好区分。所谓描述性的语言,就是指兼有描写和叙述的特点。在以说理为主的论文体裁中,描述性的语言只是在引述事实论据时作有限的应用,这与叙事为主的案例研究有很大区别,不能喧宾夺主。描述性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具体呈现一些重要的细节,特别是反映出教师在特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因此具有抽象论述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另外实例描述增强了论文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给人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印象。

2.第一人称的个人感悟

教师的实践研究多以亲身经历及第一手材料为基础,这与专家学者以观察者的视角进入,或引用第二、第三手材料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教师的阐述角度更多的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带有较强烈的现场感和主观性。专家学者的研究一般以第三人称形式出现,显示了研究的距离感和客观性。与第一人称的表述角度相适应,教师研究者的观点往往以个人感悟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感悟一般没有经过更多的抽象概括,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现象的一种直觉性的认识。

实例:《和学生一起成长》(片断)[1]

在带着“氯化氢合成塔热能利用的设想”研究方案到上海某大型氯碱总厂实地考察时,同学们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从氯化氢合成塔的冷却层中排出的95℃的热水没有被循环利用;排放的废气中氢气含量达25%~40%;工厂里的空气不清新,绿色植物很少……我突然领悟了研究型课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这正是研究型课程的终极价值所在。

“研究型课程具有生成性”、“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构建”、“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感受和切身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仅反映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蕴涵着深刻的理性认识。这种初步的领悟和认识还没有经过高度的理论概括,但由于它与教师的实践叙述融为一体,因而对许多作者来说,表达更为自如,也更容易引起更多的教师读者的共鸣。当然进一步从理论上提炼,还可以有许多阐发的视角,譬如从传统教育理论角度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学思结合”;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看,这是“共同建构”、“过程取向”、“校本课程”、“非指导性教学”;从国际上流行的研究方法看,也可解释为“草根研究”、“田野研究”、“国际理念本土化”,等等。

人称转换原本是个语法问题,教师的第一人称表达一般以单数为多,即多用“我”而不是复数“我们”;如果用“我们”,一般都是特指“我们班级”、“我们教研组”、“我们学校”,而不是对象不明的泛指。这些第一人称与个人感悟结合,就形成了一些基本句式:“我感到……”,“我觉得……”,“我们深切体会到,……”,等等。有意思的是,专家学者的研究一般是比较个人化的,但在使用第一人称时却更多地用复数“我们”,如“我们认为,……”,“我们指出,……”等,而这里的“我们”大多是泛指某些持同一观点的人,并不特指作者代表了某所大学或某个研究部门。产生这种现象和差异的原因可以有多种解释,其中可能有一点是:教师的表述方式重在自我表达,而专家学者们则更愿意以某种代言人的身份说话。

3.以比喻为主的修辞应用

在论文中适当应用修辞手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转平淡为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比、反复、排比、设问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明喻是用一个事物直接比作另一个事物,比如“学校像一个大花园”、“作业本堆得像小山一样”等;而暗喻则用“是”、“成为”等动词将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你们将要成为国家的栋梁”等。与比喻相近的是借代手法,其特点是用事物的局部指代整体,比如以“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以“眼镜”指代“知识分子”等。近年来受西方学术理论的影响,许多学者喜欢谈论隐喻的作用。这些文章中的“隐喻”从修辞方法上说,主要是指暗喻,还涉及了明喻、借代以及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比喻不尽相同。“隐喻”的用法带有哲学的认识论的意味,成为一种揭示具体事物中蕴涵的观念意义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特有的研究方式。曾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关于教师的不同隐喻: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研究认为,不同的比喻蕴涵和体现了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理念,对这些比喻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从中看出许多我们自己“日用而不知”的观念,引发更多的反思和质疑。[2]

比喻手法在教师的科研写作中应用广泛,也最为鲜明地体现了教师论文的语言修辞特点。这些论文通过比喻式的语言,把论文所论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现象等各方面联系了起来,使得论文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并富于生活智慧。不少文章借用文艺作品、日常生活中的经典语句或流行话语来类比教育问题———“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个都不能少”、“不抛弃,不放弃”、“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等———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更有一些比喻将校园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论题,使论文更富于可读性和亲近感。如一位语文教师用红、绿、蓝“三原色”来比喻情感、创新、审美等素质教育的不同领域,一位数学教师用“点、线、面、体”四个数学名词概括了自己备课水平和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等。

这些作者在论文中针对学校教育的特点应用了比喻手法,不仅使论文富于生活气息,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提炼了写作的思路和线索表现了自己有所领悟或感受,而用抽象论述语言又不能充分表达的某些实践智慧。此外,一些教师在论文写作中还善于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重叠对称、长短结合,使得整个语言表述显得抑扬顿挫、文采飞扬。当然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都要与论文内容的表达需要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不能刻意追求表面的阅读效果。

二、一个文本的语言分析

在大量的教师写作文本中,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些文本在保持了论文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显示了教师语言表达的特有风格,不仅准确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更使论文因生动而精彩。这里选择一个文本来分析其语言特色。

实例:《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提纲)[3]

初稿:

(1)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意义

(2)研究的过程

(3)综合探究活动的目标和定位

(4)综合探究活动的管理体系

(5)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流程

(6)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

(7)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8)综合探究活动的效果

(9)体会与思考

修改稿:

(1)走出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2)让学生带动老师

(3)让探究走进课堂

(4)让家长成为资源

(5)让探究成为品质

(6)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级

(7)一个课题培育一批教师

(8)我们现在的思考

这是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多年来开展小学综合探究活动,并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在取得丰富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之后,学校课题组开始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并拟订了课题研究论文的提纲。提纲初稿出来以后,参与课题指导的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人员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几位科研人员在肯定了学校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提纲初稿的不足,主要是表述的思路和语言流于一般,未能充分反映学校教师实践研究的特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特色。在研究人员的启发下,课题组形成了论文提纲的修改稿。

对照前后两稿,可以看出二者语言表述的明显差异。提纲初稿可说是中规中矩,体现了学术论文风格的一般特征:严谨、客观、规范、科学性、逻辑性、书面语。然而,一般特征的另一面是个别、个性和独特性;提纲修改稿放弃了学术性的语言表述,代之以更富有教师语言特点的表述方式,具体、鲜活而更富于生命力。与初稿相比较,修改稿的语言在形式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以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从“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讨论问题。提纲突出了“我们”作为实践研究者的主体地位,使论文论述的思路与实践研究的过程更为统一,因此,也更容易按照自己对研究进展的理解和感受,来建构论文框架和组织论据材料。

二是以句子代替词组,更为明确、生动地表述了论文的各个分论点。提纲初稿的各条目基本上是名词构成的偏正词组,看起来四平八稳、不偏不倚,只提示论文涉及的内容范围,并不表明研究的重点和倾向性。修改稿则主要以省略了主语“我们”的句子构成,各个小标题基本上都以谓语动词加宾语的形式表现了研究者的行为方式和研究目的,更为明确、清晰地表达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倾向。

三是应用了排比、反复、照应等修辞手法,使论文语言更富有文采和可读性。

修改稿(2)到(5),用四个“让”字带出了一组排比句,既概括了综合性探究活动研究的几项主要内容,又点出了实践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操作要点,层次清楚,表达有力。提纲以“走出第一步”开始,以“现在的思考”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总体上看,上述提纲修改稿在保持论文基本的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适当地融入了叙事性的语言成分,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这篇研究报告后来在提纲修改稿的基础上写作完成,并荣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当然成果获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论文的语言形式,但不可忽略的是,几位专家评委在评审过程都对这项研究的文本形式产生了良好的印象。他们认为,学校的实践研究成果应该真实、鲜活地反映教改实践的过程,过多的理论包装或刻意拔高,反而会弄巧成拙。

三、认识语言修辞的局限性

语言与思维之间是有一种对应关系的,人们说到语言,一般就设定了它是含有思想意义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语言表达,就是有意义的。实际上,我们经常在听着或说着没有意义的话:空话、套话、废话、罗嗦话、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以及许多言不及义、语焉不详或不知所云的话。

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4]那么什么是“不可说的”,什么又是“可说的”呢?他认为,关于事实的东西是可说的,自然科学的命题是可说的;而关于伦理学的、那些神秘的形而上学的东西是不可说的。显然,教育研究的对象,相当部分是属于不能言说的隐性知识。因此,当我们不得不说时,更须谨慎从事。认识语言尤其是修辞的局限性,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修辞手法具有复杂多变、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增进阅读美感和演绎抽象理念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了内容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尤其是比喻、借代、象征、夸张等手法的应用,需要与一定的思辨分析及情景描述相结合,才有利于比较准确地表达文章的观点。

例如: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否应该有与专业研究人员不同的研究标准和规范?这是一个长期来有争议的问题。有研究者以体育运动作比喻,认为专业运动员与体锻爱好者参与运动的目的和取向不同,就不可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或规范。也有研究者以医生看病作比喻,认为不能因研究者的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规范,所以很难想象如果医生所遵循的方法规范与医学院教授所采用的不一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应该说,双方的看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并分别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但这样的讨论却很难深入下去并取得共识。原因很简单,比喻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思想的表达更形象、更生动,却不能更清晰、更严谨。双方的观点不能形成交集,说明了语言修辞在表达和交流过程中的局限性。因此,问题的研究解决,还需要对有关命题进行正面的直接的阐述,包括对教育研究的性质、目的、取向、对象、内容、方法、途径、结果、评价等要素作抽象的提炼和逻辑的分析,以及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巧妙的语言修辞可以辅助、却不能取代思辨分析和实证研究。当然,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生命、体验、信仰等形而上学的东西原本就是只能显示而不能言说的,而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比喻或隐喻的用法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作用,因而有其独特的表达作用。由于这个问题牵涉面较广,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

总体而言,举例、描述、第一人称、比喻论证等修辞方法(及语法)的应用,使教师的论述语言呈现出生活化和文学性的特点,并切合了人文科学研究的某些需求,但是这种应用和变化是有限度的,其限度就是论文写作的基本性质和要求。所以,论文写作需要更加重视事实和逻辑的力量,而不能过分依赖语言修辞技巧。而教师的论述语言的特点,就是在符合科研论文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以工作语言为基础,适当吸收借鉴学术语言、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力求表述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与表述形式的流畅性、生动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杜淑贤.和学生一起成长[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 1) .

[2]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 1) .

[3]胡兴宏.我在中小学讲“怎样写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J].上海教育情报, 2007 (, 4) .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篇9

2.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 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3.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篇10

2.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 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3.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上一篇:多媒体语文教学之强化下一篇:行业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