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学习

2024-07-15

课外学习(精选十篇)

课外学习 篇1

一、课外学习的重要作用

1. 课外学习有助于对课堂学习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课堂学习时, 教师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讲解标点、病句等知识, 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而在课外学习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利用课堂知识抓住内容, 感受思想。例如, 课堂上我们学过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诗人海子祝福亲人、友人、陌生人……都拥有幸福生活, 表现了博爱思想, 而诗人本人却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过一种封闭孤寂的生活。整首诗都表现出了一个孤寂的诗人形象, 这让学生们很难理解, 而当我们在课外阅读到海子的另一名作《夜色》时, 就会对诗人形象有更深刻的感悟。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在这首诗里海子的那种只愿徜徉于诗歌王国, 而不愿过世俗生活的诗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的诗人形象了。所以课外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中的知识。

2. 课外学习能够开阔视野, 拓展知识面。

课外学习的空间很广阔, 如用短信联系友情, 可让学生增添写作的乐趣;看电视节目《艺术人生》可让学生了解艺人的艰辛与坎坷, 从中体味学习与生活的真谛;读名篇巨著可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当地的风土人情。总之, 在课外学习语文能够很好地拓宽知识面, 增长见识。

3. 课外学习可以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增强学语文的信心。

兴趣是一种精神力量, 它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享受。语文具有知识广博、纵横交错等特点, 因此学习语文耕耘多, 收获少, 学生缺乏成就感, 从而失去学语文的兴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书籍, 让他们在读书看报中广泛涉猎知识。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引导学生去读《红楼梦》, 了解里面的人物命运及诗歌文采;学习《荷花淀》引导他们去读《李家庄变迁》分析“荷花淀”派的诗情画意与“山药蛋”派的质朴自然……这样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与语文融在了一起, 不仅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水平。

二、课外学习的广阔天地

欧阳修曾津津乐道:“平生惟好读书, 坐则读小说, 如厕则阅小辞, 盖曾顷刻释卷也。”古人为我们作了榜样, 学习可随时随地、不论场合。

1. 广泛阅读各种名著、报纸、杂志。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

据统计, 全世界年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 每人年均读书55本, 而我国不足5本。这说明我国人民读书太少。上海市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读书的文字总量应达4000万字即每人每年读近50本书。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阅读必读《西游记》、《水浒传》、《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30种文学名著, 所以阅读名著是课外学习的必选课程。另外阅读优秀报纸、杂志也很好, 如《语文报》、《文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课外阅读要选择思想内容健康, 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书;选择与课内学习有关的读物;选择具有时代风貌的文章;选择一些介绍知识、新成果的科普小品文等等。希腊有句谚语:一本好书胜过任何珍宝, 一本坏书, 像不好的朋友一样, 可能会把你戕害。所以阅读要广泛, 同时要注意选择有用之书。

2.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语文可以通过交流来实现。如演讲会、夏令营、辩论赛、主题班会等, 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可提高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与他人切磋技艺, 可取人之长, 又能补己之短。

3. 大胆怀疑生活实际。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如成语“美轮美奂”曾被主持人用于靓女身上, 其实此语意思为“建筑物高大华美”, 所以此属对象用错;再看大街小巷林立的广告招牌, 错字、病句遍布各处……擦亮眼睛, 观察生活, 大胆质疑, 我们身边处处是测试你语文能力的考场。

总之, 合理的课外学习, 可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兴趣, 就让语文这只快乐的鸟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翱翔吧!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但是课堂教学存在着时间有限、接触作品面窄等弱点, 而课外学习可让学生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培养兴趣同时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

课外学习的名言警句 篇2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3)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4)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5)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7)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柏拉图

8)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9)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1)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13) 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14)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15)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16)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7)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19)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对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外学习 相辅相成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家都对英语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和各级教育部门举行的教育研讨活动,诸如公开课、教研课、英语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等大多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的,重点都放在课堂教学上。然而,有些老师和家长,甚至学校领导认为,英语教学是英语课内的事情,完成了课堂教学,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课外学习,那是次要的,只要把英语课上好了,学生的英语就学得好。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周围英语教师教学情况的观察发现,如果不能切实抓好学生的课外学习,就算课堂上是高效的,最终效果也必然是短效的。下面是笔者对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思考。

一、語言学习不仅需要课堂学习,同时需要课外学习

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之间,不应该有什么明确的界限。课堂学习不是外语学习的全部,而是学生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延伸和组成部分。

要真正学好英语,光靠学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听、说、写的训练才行。英美国家跟我们一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了解西方文化,吸收他们的优秀思想,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是我们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利用教材进行教授外,还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课外学习活动进行有益的补充。

二、课堂教学是为课外学习做准备的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和效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做好准备。尤其是关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老师要对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要求,让学生明白: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拓展和补充。英语课后学习可以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广阔的自由的环境下进行探索,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后学习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可以共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课外学习可以促进课堂的学习

课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应该起到促进课堂学习的作用。一方面课堂上吸收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在课外得到进一步巩固、消化和练习,另一方面通过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达到全面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目的。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量重复、反复操练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课堂只有45分钟,如果把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短短的45分钟和狭小的教室,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精彩讲授,无论学生如何积极参与、认真配合,都是很难真正学好外语的。与课外的时间相比,课堂教学时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抓这“很小的部分”,却疏忽了“很大的部分”,不免有失偏颇。放弃了大量本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势必会大大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四、课堂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来自于日常的学习和交际

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既有密切的关系,又存在差异。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直接使用语言材料进行学习,也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媒体,与同学、朋友、网友、外国游客等用外语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和手段。事实上,即使是直接使用语言学习材料,也应该把它作为一个交际过程来学(学习=交际)。当然,在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特别观察和学习新的、有用的交际方法(交际=学习)。

五、督促检查和提供展示的机会很重要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布置课后作业有利于将课堂的热度延续到课外,有利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得到及时的复习巩固。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负责,及时布置任务,更要督促检查。

英语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主要通过课外学习实现。英语老师不能将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挂在嘴上,而要给学生必要的鼓励和指导。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英语交流、展示活动,向学生推荐适合看的英文课外书籍和英文原声电影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学习英语需要课堂内外的努力,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学习外语所需的输入的质和量。学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是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机会。外语教师要把课堂变成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场所,一个给学生提供最大、最有效语言输入的场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得到展示的地方,一个学习困难可以得到解决、学习策略得到充分培训的地方。

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的。只有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将课外充足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学习和展示活动,才能让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成“长效”。

参考文献:

[1]孙鸣.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英,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法学出版社,2002.

高中地理课外知识的学习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外知识,获取途径

现行高中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 有的只有几句, 许多知识点到为止, 并且教科书中的地理知识信息有些是动态的, 需要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把各种地理事项割裂开来, 孤立理解, 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 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 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而高考试题涉及的地理知识方方面面, 知识面远远超出课本内容, 学生有时在做题过程中对出现的新知识点感到茫然, 手足无措, 不知从何下手。现在的高中地理成为了大多数高中生头痛的学科, 甚至成为很多学生放弃的学科, 他们没信心学好。为了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完成知识间的迁移组合, 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扩大知识面, 提高地理素质, 适当补充一些地理课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经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思考, 整理总结出地理课外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地理课堂上教师适当补充课外知识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 学习时间紧, 课下时间非常有限, 他们获取地理课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依赖教师课上的讲授。同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课外知识的选择和运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注意力专注,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地理教师把地理课外知识有侧重的、分阶段地穿插在地理课堂中, 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课外知识的关系, 避免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 课下什么也没记住的现象。教师选用的课外知识要与教科书自然地融为一体, 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比如, 学习地球运动部分时, 课本中没有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没有最短航线的阐述, 故需要教师及时补充, 适当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地理题中给出一个区域让学生描述其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的试题较常见。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时, 教师补充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主要要素: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等, 再通过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把这些要素的基本含义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明了地呈现给学生。人文地理部分需要教师补充的内容也很多, 比如课本中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的阐述很少, 学生只是学习课本的话, 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很难全面,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疑惑。教师可以把这部分知识以我国的珠江三角洲产业的转移及产业升级为例进行系统讲解,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及时活跃课堂气氛, 讲一些有趣的地理常识或者地理奇闻趣事。课堂上教师不断地补充课外知识, 学生通过长时间的积累, 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扩大知识量,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地理素质及地理成绩。

二、阅读地理方面的课外书籍

现在的地理试题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学生没学过的地理事物, 如果教师没有补充, 靠学生现有的知识是很难做出正确答案的。比如, 有两道选择题, 一是问巴基斯坦的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二是问该调水工程早期出现的主要问题。这样的选择题, 只是直接问地理事物的目的和出现的问题, 而没有该事物的相关介绍, 学生都是毫无依据地乱选, 在教师给出正确答案之后, 学生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道文综试卷上的综合题, 问我国北方竹子种在山脉的南坡, 而南方竹子种在山脉北坡的原因, 几乎没有学生能全答对的。在学生不了解竹子的生长习性, 不知道竹子不能暴晒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 做不对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学生阅读过以上问题的有关文章, 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作为一名一线的地理教师, 我感觉应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地理课外知识, 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以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学生要进行地理课外阅读, 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 有阅读的意愿和需求, 这是地理课外阅读必备的首要条件。在教学期间, 我不断地和学生交流, 了解到许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总是力不从心, 很多题的知识点都不知道, 感觉到了自己地理知识的贫乏, 想读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希望教师介绍有关书籍等, 可见高中生有阅读的意愿和需求。

第二, 有阅读时间。我们知道高中生课外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学生自己虽然明白考试与阅读之间并不矛盾, 但很多学生很难正确处理自己时间的分配。在家里, 家长往往不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觉得是浪费时间。

第三, 有必要的课外地理读物。从阅读方式看, 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电影电视形式, 其次是书本。但是学生没有时间去看电影、电视;从书本来看, 地理阅读内容的界定, 比较困难, 纯粹的地理课外阅读书籍很少, 大量的阅读书籍中都或多或少涉及一些地理知识, 如果把这部分也算作地理阅读, 地理阅读方面的书籍很多很多。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那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地理课外阅读给予科学的指导。指导的方法主要有:结合学生实际介绍合适的地理类阅读书目;教师自己或请电教教师帮助把课外地理知识进行剪辑制成短片或课件在课堂上播放;选取地理类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推荐给学生, 以方便节假日学生观看;适时布置精当的地理阅读任务。通过阅读了解民族的优秀文化、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三、参加地理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地理有关的单位, 如天文台、气象台、地震预报台、水文站、自然博物馆、地质陈列馆、海洋水族馆、植物园、动物园、污水处理场以及车站、港口、油田、矿山、钢铁厂、发电厂等。通过观察观测, 如天象观测, 可以利用天文设备测定本地地理纬度;观测日出日落的时刻和方向以及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观察星座和寻找北极星等。沿江沿海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江海滩涂的观测, 观看海岸侵蚀的情况, 了解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 思考宜于发展哪些养殖业等。教师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 根据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旅游活动, 一方面饱览祖国的美丽风光, 另一方面观察、了解旅游区内的地质、地理、气象、生物和文物古迹与构景的关系, 通过旅游获得知识、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抒发美感, 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教师还可进行野外考察, 组织学生亲眼看一看没有见过的地理事物。如地质地貌考察, 选择典型的考察点, 考察特殊的地质构造、奇异的地形和石灰岩溶洞、小型冲积扇等, 观察它们的形态, 分析它们的成因, 评估它们的作用。学生还可考察地质灾害, 了解灾情, 分析原因, 提出对策。教师通过多媒体放映地理幻灯片、录像片、电影等, 让学生观看一些介绍中国或世界的纪录片, 如《美丽中国》《野性俄罗斯》等。

学生通过参加地理课外活动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还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解原来只是抽象概念的一些事物。比如, 很多学生只是知道有一种地貌是冲积扇, 但不能和实物相联系起来, 以至于不会应用, 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冲积扇什么形状, 在什么地方形成的, 每次遇到相关的试题都不能顺利完成。如果实际考察过或通过多媒体看过有关视频的话, 他们就会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相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学课外学习辅导计划 篇5

六年级共有学生7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42人,结合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实属差生率教高的班级。

二、存在问题分析

差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具体表现如下:

1、上课精神不集中。

2、学生没有养成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3、没有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没有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没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补救方案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制订出转化方案如下:

1、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音乐。

2、课后多和差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为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对差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5、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复查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相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6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7、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创编能力。

8、认真做好每次的辅导,并认真做好活动的记录。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后进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使每个后进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

看过小学课外学习辅导计划的人还看了:

1.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辅导计划

2.小学语文课外辅导计划

3.小学四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辅导计划

4.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辅导计划

重视课外阅读 激发学习兴趣 篇6

一、创设阅读环境,激发阅读欲望

1.教师示范,培养习惯。教师首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要少一些强迫性的指令和灌输。我利用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让学生把阅读同舒适愉悦相联系,对阅读不感到厌烦。每天中午30分钟的阅读时间,我会身先士卒地拿出英语阅读杂志,并且鼓励孩子们拿出自己喜欢的英语故事、绘本、漫画等,一起静静的享受这短暂的阅读时光。同时,我与部分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激励和督促我们双方的阅读,教师的示范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力量。平时,我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同龄学生课外读书的成果和趣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家校联系,增加积累。英语的阅读量不是靠某一天或者某一个月甚至某一年的读书就能形成大量的积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有稳定的阅读兴趣那就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在学校里、在老师的引领和鼓励下乐于阅读课外书籍,但是一回到家,如果没有父母的因势利导,孩子的兴趣没有得到及时巩固,那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在学校,我选择晨会课、班会课、阅读课等边角时间,教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加阅读,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交流英语阅读的收获等,日积月累,学生们在交流中增加了英语的阅读量。在家庭閱读方面,我特别重视家校间的联系,我利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建议家长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里要有足够的英语读物,在孩子手能触及的地方放置英语读物,让孩子随兴翻阅,轻声指读,端起一本书静静地打发时光。有能力的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并且和孩子一起探讨所看的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了,最精彩的部分是哪里,这样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成就感。我经常与家长接触,交流心得。我相信只要老师和家长坚持在不同的时空里做好引领,那英语阅读定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3.精彩读本,点燃热情。课外阅读应遵循直观性原则,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图画能紧紧吸引孩子的眼球。市面上彩图童话故事书籍众多,经典的故事绘本极富想象力,孩子们最爱看有趣的杂志,漫画。那我就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的绘本,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有时候,听录音故事也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好办法,能够吸引无数孩子走入阅读之门。每周的广播台,我们会播放英语歌谣,英语故事给学生听,在长期的阅读熏陶中,孩子的阅读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以绘本、图片阅读为主,充分利用图片扫除生词的障碍,我鼓励学生读书时轻声朗读,一边读一边看,这有助于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同时指导学生泛读,训练学生从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为单位阅读,提高英语认读速度。鼓励学生对书中的生词、短语、句子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对于理解不了的,也可以大胆地提问请教,或者翻查工具书,这样就能读通读顺句子,理解文字内容,阅读就会有所收获了。接下来最主要的是如何将孩子所阅读的内容能够输出,我就引导孩子复述所读的内容,每天的英语课前五分钟,我让孩子们轮流复述自己最爱的英语小故事,复述的形式有看图复述、小组讨论复述、学生接龙互助复述等。这样能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

三、享受阅读成果,展现阅读价值

1.活动展示。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许,来满足自己的阅读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小学生喜欢涂涂画画,我们就开展“读画”比赛,让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

(2)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们开展英语话剧表演比赛,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共同改编英语故事,生动的呈现故事情节。

(3)同时,我们利用学校的艺术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英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猜谜语、做书签、做手抄报等,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走进英语阅读的世界。

2.师生交流。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师的最高追求,只有热爱阅读的英语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孩子们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我首先做到与学生共同阅读,我向学生推荐必读、有益的书目,在推荐之前我都进行过认真的阅读。其次是与学生交流,我与学生读同一本书的感悟和体验是不同的,但我在学生阅读之后能及时与之交流,能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带动阅读的提升。

论如何抓好机械原理课外学习环节 篇7

关键词:课外习题,开放实验室,创新设计大赛,网络资源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的构成原理、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随着科技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的机械行业逐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机构分析转向机构设计,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学科的发展, 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 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体系的调整,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却越来越少。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不但要抓好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大环节, 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 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改革课外作业

做作业对于学生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的习题演练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从目前机械原理教材中来看, 虽然有不少经典的好题, 但是实际工程训练类的题目较少, 有部分习题已从形式到内容都落后于目前的工程实践。而且习题大部分偏重图解法, 解析法的内容相对较少, 有些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甚至不布置用解析法解决的题目, 这不符合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从目前的机械原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入手,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机械原理习题的配置。

1.精选一些基本训练型题目, 印制成习题册, 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抄题时间, 使作业规范化,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重视解析法也并不意味完全取消图解法, 图解法是机械原理教与学的实践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它的应用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掌握和应用图解法, 可拓展思路、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通过图解法正确地表达, 正确掌握图解法, 对学生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机构的设计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适当选择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或反映当前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新成果的设计作业题作为机械原理课程的作业。例如, 学习自由度时, 可布置学生计算一下人体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的自由度, 观察自行车手闸、挖掘机等机械、计算自由度;学习连杆机构时, 可布置如“新型挡风玻璃雨刷机构设计”、“自动板擦机构设计”等等。这些题目, 使同学们感到机构并不神秘, 它处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还可布置一些课程大作业。这些设计作业题叙述缺少细节和结构性, 只进行一般的说明。例如:“设计一台训练用网球发球机, 该装置能自动将标准网球从球场一边随机抛射过球网, 落入规定场地, 要求速度可调, 建议可设计一个电机驱动的连杆机构”。要求学生在着手设计之前, 通过背景调查把设计问题明细化, 写出清晰的目标陈述, 建立任务的技术条件。[1]这些综合设计题可安排两三次时间适当放宽, 分组进行, 然后安排讨论课让学生交流成果, 并记入平时成绩。

3.增加解析法的习题分量, 并安排一些编程训练。有些学校在运用解析法解题过程中, 是由教师将程序编好, 学生直接代入参数得出结果, 这样的做法是有一定弊端的。解析法教学的中心是使学生明确基本概念, 了解相应的算法, 并具有把算法具体落实为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如果学生不编制相应的程序就不能真正掌握了解解析法的概念和算法, 必然会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由于学生编程水平良莠不齐, 而机械原理课也毕竟不是计算机编程课, 老师不可能占用大量课时去讲解计算机语言,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解析法求解的习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选用一些可速成的软件, 如VB、MATLAB等, 因为有许多学校开设了这些语言课程, 即使未学习过的学生只须花费几课时, 就可以运用这些语言编制基本的运算程序。可以安排学生先阅读相关程序, 然后逐步熟悉用解析法求解并做相关设计。

4.适当安排一些中外文献的课外阅读, 如阅读机械发展史、国外机械原理教材等, 课外阅读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阅读后, 也可适当安排学生做一些小论文或讨论。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 欢迎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和科研, 不但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能使实验场所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既能解决学生多、教师少和设备有限等矛盾, 又有利于互帮互学,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的理解。

1.学生在进入机械原理学习时, 刚刚接触机械类内容, 常常感到很陌生, 利用实验室可使学生尽快适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经常参观实验室, 实验室的陈列柜中布置着电机带动的常用机构和机器, 还有生活中的常用机构, 如缝纫机、摇头风扇甚至玩具, 使学生感觉到机构离我们很近。通过观察陈列柜各种常用机构模型的动态展示, 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和钻研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的热情, 实验室随时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将机械原理设计性的作业题、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一些小发明、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一些研究设计等设计出实现某些运动要求的机构, 绘制出运动简图, 配合简单的实验加工设备及工具, 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造模型, 并在综合性实验台上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在实际操作中, 清楚地看到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 具有更强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1.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活动从传统的课堂形式延伸到网络中的师生教学互动, 教师的教学融合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负责上传课件, 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录像, 自测题和复习题等。课件中简明扼要地介绍各章的要点内容, 并引入大量图片、动画, 使知识点形象生动。学生在网站可查阅到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师的电子教案、网络课程、课程实验等, 在需要时, 也可下载网上的教学录像。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将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之处在留言板发贴提问, 教师回复帖子。网络教学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更加便于学生课后自学。

2.网络也使得传统的实验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虚拟实验能够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 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实现跨学科教学。如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传统实验需要多套的范成仪, 用两个学时进行实验, 且只能作出固定模数、压力角和齿数的二至三个齿, 过程繁琐、枯燥。而虚拟实验克服了传统实验的局限, 不仅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进行任意模数、压力角、齿数的齿轮范成仿真, 清楚地看到根切现象, 而且大大地节省了实验时间。虚拟实验使得实验教学更加柔性化, 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虚拟实验易于开设新的实验项目且无须添置新的实验教学设备, 能够实现实验的“零”维护保障。例如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可先利用虚拟设计, 提出实现预定运动要求的机构设计方案, 观察构件运动时是否干涉, 确定可行性方案, 然后再制造实物模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虚拟实验教学有其功能强大的一面, 但它不能完全取代所有的传统实验手段。因为虚拟实验的模型本身也可能存在不完备性, 目前虚拟实验处于探索、完善阶段。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关系, 虚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虚拟实验系统和实验室实验的优势。[2]

开展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 各工科类高校都定期举办创新设计竞赛, 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创新活动,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行选题, 启发学生发现自己身边或生产中存在的机械方面的问题, 提出创新题目, 对学生进行创新构思和设计方法培训, 使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模型制作得到全程训练。同时, 在学生进入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后, 就吸收感兴趣的同学成为教师研究课题的成员,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通过科研活动, 提高了实践能力, 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课外学习是机械原理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如果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仅凭教师课堂讲授, 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而学生的课外学习, 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可以说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今社会是科学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社会, 高校教师更要不断接纳和吸收新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同时通过科学研究来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紧紧抓住和跟踪学科前沿, 不断修改和补充教学内容, 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Robert L.Norton.Design of Machinery[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自主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延伸策略 篇8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教材为本, 扩大课堂容量, 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扩展延伸,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使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能力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让课内学习成为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起点。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实施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五环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

1、自主预习。自主预习一般包括课文基础知识的理解, 其中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体介绍、作品了解、风格把握都是拓展延伸的重要内容。教师根据文本特点, 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设计导学案内容, 提示预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搜集相关资料, 储备基础知识, 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如教学《马说》, 学生课外要进图书室、阅览室, 上网查阅韩愈的生平事迹, 主要作品, 作品风格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当时作者的处境, 明确写作缘由, 从而指引学生走入文本, 理解文本。此外学生还会再次阅读《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等同类体裁的文章, 把握“说”的文体内涵。同时, 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内容, 梳理整合生成性问题。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要讨论自主预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教师通过阅读教材预设的问题。教师以教材为本, 以问题探究为主线,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养成自觉阅读的意识, 促进学生自觉阅读。把课内作为点, 把课外作为面, 以点带面, 使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根据问题设计的层次、梯度, 由易而难, 由简单到复杂, 采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 探究问题, 逐步掌握筛选信息, 研读文本, 揣摩语句的基本方法, 为课外阅读提供科学的阅读策略。

3、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是以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的收获。各组根据探究的成果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 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活动方式, 让学生营造气氛, 创设情景, 通过动脑、动手、动嘴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展示要形式多样, 展示合作成果, 展示学习方法;展示学生才华, 展示学生风采, 不断增强学生自信, 健全学生人格,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使学生爱上阅读, 投入到快乐有效的课外阅读之中。

4、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要紧扣文本, 根据学情, 把握适度, 注意形式, 善于抓住文本拓展的时机, 捕捉延伸的切合点, 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衔接, 文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相互融合, 形成课内外互动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延伸的方式很多:对比阅读, 求同存异, 培养思辨能力;拓展阅读, 增加广度, 加深文本理解;活用写法, 模仿写作, 提高写作效益;辩论比赛, 展示风采, 提升综合素养。此外, 还有情境剧表演、模拟采访、导游解说、改写缩写等。

5、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外拓展延伸的主渠道, 其途径很多:以单元主题为桥梁, 阅读同一思想内容的文章;以文体相同的文章为纽带, 向同体裁文章拓展;以单篇课文为基点, 向同类文章延伸;以课文节选为起点, 向整本书扩展;以作家某一作品为中心, 向其他作品延伸, 以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 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拓展延伸的方法也很多:名著知识竞赛、阅读论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演讲擂台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拓展类作业的布置, 要根据学习目标, 立足课堂, 立足教材, 聚焦文本;以课文为核心辐射, 以点带面, 强化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范围, 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学习 篇9

一、合理组建课外学习小组, 明确角色, 各司其职

1.分组时间及依据。根据合作小组的分组依据, 合理组建课外学习小组。笔者一般会从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过后开始分组。有了半个学期的接触, 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性格脾气以及家庭背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进行分组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一般以6人为一组, 每组基本以2:2:2的比例安排优等生, 中等生和后进生。视总体情况稍作调整。

2.组内成员角色确定。分组完成后, 最重要的任务是给每个学生明确自己在组内的角色, 明确自己在组内的学习及工作任务。通常选择英语基础好、发言积极、表现活泼的学生为小组长, 主要负责组织组员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或自发设计一些学习活动;选择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认真的学生为副组长, 主要任务是协助组长;组织委员负责召集小组成员, 通知时间地点;纪律委员负责维护每次活动的纪律;选择学习成绩较弱, 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为后勤委员, 负责每次活动点名工作;书记员负责记录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非常简单的数字, 内容记录英语书第几页或第几课即可) 。这样的分工既能助活动的顺利开展, 也能发挥每个同学的作用, 更让每个组员体会到自己在组内的存在感, 提升小组凝聚力。当然这样的岗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半个学期, 学生可以向老师自由申请岗位轮换。

二、合理运用课外学习小组, 正确引导, 各显所长

课外学习小组的活动和任务是在课外完成的, 这就更加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在“五严”背景下, 学校要求严格控制各年级回家作业的布置量。低年级更是不允许布置笔头作业。那么, 课外学校小组的活动开展又将以怎样的形式, 在什么时间进行呢?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1.利用在校的碎片时间。何为碎片时间?就是午休、活动、自习等短暂的没有教师进班授课的时间。笔者多年任教一年级, 一年级虽然没有笔头作业, 但人人过关的口头任务也是极为耗时的, 经常会出现教师有空了, 可学生没时间, 学生来找老师了, 老师又有其他任务去忙了。那是因为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的作息时间是不完全一致的。而同班的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相对来说更加同步。利用学习小组, 更有效地利用在校时间, 让碎片时间也能出效率。

2 . 整合课堂的学习任务。低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并不多, 但任务还是很艰巨。由于课时的减少, 每周2课时的设置, 要在课堂上完成各种过关、拓展、实践活动非常困难。有了课外学习小组, 笔者就能将课堂上一些学习任务迁移到课余时间,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与课堂衔接, 助力课堂教学。如:我们在学习了rhyme time后, 经常会让学生改编儿歌, 如果在课堂上进行一一展示, 太浪费时间, 我会让学生先课后小组内展示, 每组推荐下一节课前作为热身复习环节展示。再如:人人过关的任务会消耗大量的课堂和课外时间, 原因是每班45人轮流读给1个老师听, 我们经常因为要听其他同学过关而没有精力辅导学困生。到下一课时前, 才匆匆让他们过关, 而效果也不尽人意。现在把这个任务也分解到学习小组, 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完成组内大多数同学的过关。对于个别学困生或不自觉的学生, 教师还是要亲力亲为。同时, 教师对于每课的过关任务也必须进行抽测。这样一来, 不仅节约了时间, 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来辅导学困生, 而且也能让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得以缓解。

三、合理评价课外学习小组, 公正公平, 各有所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由于小组内有优等生有后进生, 老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应该基于每位学生的小组表现和自身水平的进步为评价依据, 同时对表现优异, 进步明显, 凝聚力强的小组也要进行奖励。传统的评价方式, 多为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评价的主导在教师, 而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力, 他们有意识, 有思想, 所以不能忽视学生主体对自己和对同伴的评价。笔者的做法是, 每学期评选最佳课外学习小组以及优秀学员奖若干。分别设计小组评价表和学员评价表。小组评价表主要从组内成员过关情况、儿歌创编情况、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学员评价表主要从参与情况、完成情况、优秀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由组员自评, 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构成。综合各级评价结果, 教师对课外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也便于老师在新的学期中调整小组活动内容、微调各小组学员。这样的小组评价不仅是组员对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总结, 也能在互评过程中, 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 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并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提高。

课外学习 篇10

合作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能力的基本要求, 现代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互动的话, 这些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样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合作学习的定义是: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调动教学系统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促进学习者互助合作, 积极互动, 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 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 达到学生合作、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目的的学习活动1。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的思想认为学习是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 交流互促共赢的认识活动, 分享不同的想法, 观点, 知识和技能, 这一思想正好能应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课外学习。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 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有厌学情绪, 视英语学习为包袱,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周内, 英语老师往往发现难于即要安排好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高教部就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要求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 引导大学生英语学习朝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个性化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发展, 新的英语学习模式应该体现出英语的实用性, 文化性, 趣味性三者相融合, 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针对此要求, 大力发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创建隐形英语教学体系, 将大学英语的教育深入到校区文化建设中去。并以合作学习的思想来指导大学英语的课外学习, 使之真正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中突破和有益补充。

2 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外学习方式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S.Krasshen) 在其语言习得 (acquisition.1982) 中指出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为重要, 只有通过大量语言信息的直接刺激, 学习者才能真正的摆脱母语的束缚, 自如运用。以合作学习为指导思想的大学英语课外学习方式正好能够创建出让学习者潜移默化语言知识的自然情形。

1) 以寝室为单位的大学英语课外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 寝室为空间, 寝室成员朝夕相处, 彼此熟悉, 组织课外学习会更加默契, 学习者通常都能以较好的心态参加到学习中来。只要寝室里有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 就能带动寝室的其他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带动大家一起说英语用英语, 鼓励寝室成员之间相互指出错误和缺陷, 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组织寝室内的每日晨读, 开展寝室内小型英语角等合作学习。

2) 利用校园电台的合作学习;校园广播站是英语课外学习的重要阵地, 它不但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筹办高校校园英语广播站负责小组, 在丰富英语广播内容上分工合作, 使广播的内容涉及文化、体育、旅游等多方面, 并选拔出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广播站的播音员、撰稿人、主持人和记者, 同时也可邀请英语教师或者海外留学生坐客电台访谈节目, 邀请英语爱好者参与讨论校内外大家所关心的, 感兴趣的社会风尚、流行时尚、食堂民生等话题, 利用电台广播可以影响到整个校园的特点, 尽量的让全校师生以听和说的方式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 在合作学习思想的指导下, 使电台广播成为一个全民合作, 全面发展的学习活动。

3) 建立英语角和双语角的合作学习交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因为学生人数多且课时少, 口语教学几乎流于形式, 就算在有限的课堂内, 很多学生都因为基础, 心里等原因难于开口。在大学校园内建立英语角和双语角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下张口说英语, 也能够把全校的英语爱好者以及想把英语学好的学生聚在一起, 并且校内的海外留学生也会报着结交朋友, 了解中国文化的想法来参加英语角, 当英语角的规模到了一定的程度, 还能把校外的国外友人, 外企白领, 其他高等院校的口语能人吸引过来, 大家齐聚一堂, 各抒己见。这一模式体现了合作学习所倡导的面对面的促进互动, 相互鼓励支持, 交流获取知识信息并得到了现实的口语听力的锻炼。

4) 建立英语体验周的合作学习模式;安排出固定的教学周为英语体验周, 每个英语体验周都配以主题, 可以以校园英语辩论大赛, 英语电影配音比赛, 英语情景剧比赛, 英语金曲大赛, 英语笔译口译比赛, 英语导游模拟大赛, 英语给示语翻译纠错比赛等为主题, 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的海外留学生一同来参加“异国风情自我介绍”。让参加辩论, 导游模拟等比赛的同学建立合作学习状态下的“荣辱与共, 同舟共济”的意识, 小组比赛中每个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 还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组员负责。同时在这些英语体验周的活动中, 学习者还能学习到使用英语的人际交往及集体互动技能, 良好的社交技能能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彼此的准确交流, 相互认可, 相互信任, 现实高质量的合作学习。

5) 营造校园英语氛围下的合作学习;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 将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到高等院校校园园区文化建设中去, 将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各个角落。充分利用好校园区图书馆、宿舍区等地段的宣传橱窗开辟英语专栏, 展示优秀英语作品和英语小知识等;在园区内所有的建筑物, 树木, 主干道, 餐厅等处设置规范的中英文标识, 利用食堂, 教学楼, 操场等处设置的电子显示屏播放英语热点访谈节目, cctv9频道, 让学生时时, 事事, 处处都能看到, 讨论交流英语信息。这样的一个开放式的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交流思想,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异域文化。

6) 发展大学英语网络合作学习;网络学习把教室扩展到了校园网, 互联网上, 使信息资源在丰富到甚至全球范围内得以共享, 网络学习资源所具备的开放性, 灵活性, 及时性等特征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辟了一块重要的场地,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入以英语为主题的聊天室, 体验网络上不同主题的虚拟英语角, 实现在网络上与native speakers的真正交流, 也可以通过E-mail, skype等方式结交到英语爱好者, 锻炼口语与写作。还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电子平台, 现实信息反馈, 成果分享。在以上所提及的合作模式下的课外学习方式里, 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建立互教互学机制, 合理分配, 以高带低, 即让基础差的同学能够得到基础好的同学的指导, 又让成绩好的同学英雄有用武之地, 实现双赢。

3 避免合作学习的三个误区

建构主义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每个学习者的知识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的一种理解和认知, 这样的知识难免会有片面性。合作学习状态下, 学习者之间的通过交流, 协作, 讨论了解彼此的不同见解, 从而形成更丰富的, 全面的理解。合作学习能够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外学习中来, 提高英语成绩, 得到多元的智力发展, 但是对待合作学习我们必须持理性的态度, 要避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首先, 要避免合作学习自由化;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人, 但是绝对不能一味的突出自主, 完全放任自流。大学英语课外学习的资料有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料, 要避免学习者忘记了学习的任务而只顾娱乐。网络上建立起来的QQ群, 各种聊天工具, 学习者应该坚持以英语学习为目的, 持之以恒的训练口语听力以及写作, 而不是利用这些软件来交朋结友。老师应该发挥指导监督的作用, 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反而成为自由化学习。其次, 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划分小组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认知能力合理搭配才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 并且要对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外学习目标, 过程和结果不断的反思, 避免走过场, 做样子。再次, 要避免合作学习的功能扩大化, 传统教育模式是接受型的, 合作学习模式是主动型的, 应该将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 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要依靠传统教育模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要避免把合作学习模式的功能无限扩大, 甚至将它完全替代了传统的讲授模式, 这是不可行的。

Note: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49.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为基本形式, 互助合作, 积极互动, 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外学习是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 将合作学习的思想运用到诸如建立校园电台、寝室自主学习、英语角, 双语角等常见的大学英语课外学习不同方式中, 学习者能够分享不同的思想, 观点, 知识和技能, 互促共赢。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合作学习通常会有的合作学习自由化、功能扩大化、形式化等误区。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外学习,学习方式,误区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49.

[1]林佳敏.拓展英语教学隐性时空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11, 2 (20) .

[2]王令坤.浅谈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外语界, 1997, 3.

上一篇:目录数据库下一篇:农机安全运用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