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税务筹划

2024-07-27

商业银行税务筹划(精选十篇)

商业银行税务筹划 篇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正日益深化,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税收负担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成本及利润,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税、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因此,虽然商业银行的整体税负由于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8%而略有下降,但同为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业、建筑等行业营业税税率为3%,银行业营业税率为5%,仍然较高。根据金融企业纳税占其总收益的比重计算,2010年、2009年我国主要银行税负平均为33%左右。

税负在不同银行间有较大差异,说明在税收政策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对纳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税务筹划主要是商业银行在自身经营过程中,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对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纳税行为进行筹划,对各种纳税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实现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合理纳税、减少税收负担,以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税务筹划可以避免缴纳不该缴纳的税金或在税法规定范围内尽可能少缴税,对于商业银行合理安排成本支出,改善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税务筹划追求的结果是税后企业价值最大化。税务筹划是在政策法规范围内实施是完全合法的,因而是国家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因此,税务筹划应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内容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越来越多,不同的金融产品,其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等结果直接影响到税收政策的执行。且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必须在业务开展之前即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并能及时根据税收政策变化调整原有税务筹划,力争使商业银行的税收负担降低,争取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

第一,优化商业银行盈利资产结构。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盈利资产主要是贷款、存放同业、资金拆借、再贴现、债券投资等项目,虽然资产投入均获得利息收入或转让收入,但不同资产创造收入的税收负担有很大差异。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资产所创造的收入税收负担,进而对盈利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最终目的是通过前期的税务筹划对资产业务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促进盈利资产结构的优化,以获得更大的税后收益。

根据税法规定,贷款所创造的利息收入需按照规定缴纳营业税、所得税等,但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收入(包括再贴现、转贴现及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等)不征收营业税及附加(营业税及附加税率共约5.65%左右)。一般而言,虽然商业银行贷款的收益率是要高于再贴现、转贴现以及债券等业务,但在宏观调控政策紧缩、贷款规模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必然要进行盈利资产结构的调整。

在年初编制财务预算时,可考虑进行一般贷款与再贴现、转贴现以及购买债券等资产规模筹划,筹划时可参考各项资产的税后(即扣除了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后)的收益。以一般贷款、再贴现、金融债券、国债作比较,如下:

贷款的税后收益率(用r贷款表示)=贷款利率×(1-5.65%)×(1-25%)

再贴现、转贴现以及金融债券的税后收益率(用r金融债表示)=收益率×(1-25%)

国债税后收益率(用r国债表示)=国债收益率

从以上盈利资产的税后收益率比较来看,一般贷款利率较高,但承担的税种最多,考虑到税后收益,承担的税负最重,而国债虽然收益率较低,但可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税收负担最轻。

假设某商业银行收益为R,其盈利资产中仅有贷款、金融债、国债,资产规模用W表示,其他成本均相同为C,则其税后收益最大的组合为:

∑R=W贷款×r贷款+W金融债×r金融债+W国债×r国债-C

商业银行可在本行资产结构平衡和遵守国家信贷政策的前提下,根据本行各类盈利资产的收益率水平测算各项资产业务的税后收益率。再根据本行的盈利资产业务规模,确定各类盈利资产的规模安排,以期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

第二,合理安排成本支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政策享受递延纳税收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即根据固定资产原值以及折旧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平均计提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的成本是在有效期均匀列支的,这就使得固定资产折旧税前列支的成本在使用期内也是均衡的。2009年国税总局下发《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文)就企业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的所得税处理问题做出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以下原因(其中包括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的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网上支付的普及使得高效、便捷支付方式成为必需,商业银行涉及金融安全及产品创新对固定资产的要求很高,其适用的电子设备一般均属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由于设备未到报废年限无法及时更新,无法满足金融产品创新以及支付系统对设备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并根据要求提供固定资产的功能、预计使用年限等证明资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拟采用的方法和折旧额的说明等申请材料,确保设备更新换代满足业务需求。从折旧及税收总量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并没有减少折旧总额,也没有减少国家税收,但在整个固定资产折旧期间将税收负担延后,可以使商业银行享受到税收递延的好处,减轻资金压力。

二是合理核定费用支出限额。在商业银行的费用支出中,营销费用支出,特别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历来是商业银行支出的重点,是开展业务营销必须的资源投入。对于以上营销费用税前列支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中有明确规定。200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以上营销费用支出限额作了重新调整。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较原规定额度有较大提高。这部分支出税前扣除限额提高后,鼓励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宣传和加大广告投入,对业务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只需要在额度内合理安排相应的支出,保证每年费用支出控制在限额内就可以达到不增加税收负担的目的。但对于业务招待费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的税前扣除限额则做出了严格限制。

根据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按照这一规定,在当年销售收入5‰以内的业务招待费,其税收负担为10%=(1-60%)×25%;而对于超过其限额的部分,其税收负担为25%。商业银行因业务营销需求,业务招待支出一直比较紧张,若不进行税务筹划,超过限额的支出要多承担15%的税收。根据这一规定测算,业务招待费支出在商业银行销售收入的8.3‰以内税收负担是比较轻的。若超过这一比例,商业银行税收成本将显著增加。这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年初安排财务资源时,可以根据各项业务发展情况测算预计可实现的销售收入,然后根据销售收入确定本年的业务招待费限额,在限额内进行控制使用,可取得较好的筹划效果。

第三,适当确定新产品适用税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产品的品种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明显,除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外,还包括提供咨询、销售金银等贵金属、金融衍生工具等业务。传统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实现的收入在实现后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但是金银等贵金属的销售按照税法规定适用增值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仅对商品流转环节中的增值部分纳税,相比较而言营业税是对营业收入全额征税。如果销售金银等贵金属的业务在会计核算时能单独核算其收入和成本,就可以从营业税纳税收入中剔除出来单独缴纳增值税。同样,这需要商业银行在开展贵金属销售业务前,必须做好增值税纳税申请以及相关准备工作。当然,如果无法做到会计制度上对销售金融等贵金属业务单独核算,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进行单独缴纳增值税,如果缴纳营业税,则造成了不必要的税收支出。

第四,合法减轻员工税收负担。人力资源已构成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人力成本通常会占到商业银行营业及管理费用的60%~70%。商业银行具有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其绩效考核及奖金发放方式都直接影响到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收入主要分为月薪和绩效奖金两个部分。月薪是月度发放,而绩效奖金根据经营单位业绩考核可分为季度发放或年终一次性发放。

一般情况下,为鼓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收入中绩效奖金普遍高于年度工资收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实行按季、半年考核、季度或半年度一次性发放奖金就会导致奖金发放月个人所得税适用的税率一般比平均在三个月内或六个月内发放更高,因此,实行季度或半年度考核的商业银行,季度或半年度奖金发放可考虑分期、均衡发放,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税后收入。

对于实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商业银行来说,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应纳税额计算方法是将雇员年终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采取7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年终一次性奖金是直接适用相应税率,计算时不再超额累进计算,会导致在级距附近产生税前收入高而税后收入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将每个员工的月度工资与年终奖适用税率进行比较,若年终奖适用税率超过月度工资,可考虑采用月度均衡预发、年终清算的模式,或将年终奖超过级距部分的收入在月度内发放,纳入到月度工资中进行纳税处理,以避免因税收产生不公平问题。当然,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中需加强与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还需要取得员工的理解、配合。

此外,商业银行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税务筹划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具有前瞻性。税务筹划不仅仅是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容之一,更涉及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项内容,如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对业务处理基础信息的收集等各方面的内容。所以,商业银行纳税筹划除了具备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的机构对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外,还需要税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传达给其他业务人员,这样才能保证税务筹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是税务筹划与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单个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区域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政策也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如适应税种、纳税范围、税率、税前扣除标准等都可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发展战略调整、金融产品创新等经营活动也会对商业银行税务筹划效果产生影响。总之,税务筹划是商业银行的一种长期、动态管理行为,必须根据各种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才能做到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税务检查 篇2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核算特点

(一)商业银行简述

商业银行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办理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

国有商业银行是指资本金由国家拨付(或控股)的商业银行,通常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和核心,其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借款等筹资业务,贷款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结算业务,委托、代理、咨询等信托业务以及股票、债券、外汇买卖投资和实业投资等投资业务。

另外,还有一些股份制或地方设立的商业银行(如光大、华夏、兴业、中信、深发展、广发展等)以及中外合资和外资金融机构。

本文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整理商业银行税收检查指南。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 1.经营的商品和业务具有特殊性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货币、货币资本以及金融机构衍生产品等特殊的商品,以信用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除了传统的存、贷、汇等金融零售业务,还经营多种金融批发业务(即非个人业务)以及各种新的金融业务和品种,不仅核算、反映、监督本身的业务活动,而且还核算、反映、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各单位的资金活动情况,负有国家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2.实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在总行一级法人基础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负盈亏、统缴所得税”的管理体制;总行对分支机构统一领导,层级授权,以分、支行为成本、利润、风险控制和资源配臵中心经营银行业务。内部实行总行、省级分行(一级分行)、市地分行(二级分行)三级核算(个别地方区县支行也独立核算),自计盈亏、指标控制、分配挂钩、亏损自补的管理办法。这种经营管理体制在财务管理上表现出集团财务的特征,由总行集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淹没性。

3.管理和核算网络信息化

国有商业银行各行以大中心数据集中模式为技术依托,分别制定了网络信息化业务核算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一个或多个应用组成,其核心是集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国际业务、银行卡业务为一体的业务处理系统,实现了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自动采集和数据集中。经过多次升级换代,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核算系统功能也很强大,其整个核算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已非常现代化,基本摆脱了手工记账。

——贷款业务由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受理、审批后,将贷款借据传到营业部门,通过柜员机录入业务核算系统,利息收入自动结转。贷款合同和台账由风险管理部门保存,借据由财务部门保存。

——存款业务由各营业部或网点通过业务核算系统直接受理,系统自动计息,凭证统一保管,有关事项采用登记簿(个别网点留有手工账)形式备查。

——人事费用、业务费用等费用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核算后转入业务核算系统。

——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统一核算,自动计提折旧,并与业务核算系统接口,原始凭据保存在市地分行以上核算单位财务部门。

4.事权等级严格,制约性强

国有商业银行事权划分灵活、事中控制严密,以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以产品和业务为中心构造其内部组织体系,部门分工细、制约性强,管理层次多,根据不同业务种类、不同的交易类型和不同的金额,赋予柜员不同的级别和处理权限,一个数据的汇集须几个部门共同完成,每人须凭借各自的密码和授权处理业务和查询数据,不能互查。在业务核算系统中,行长级人员只能查询本行及其下级行的数据,各部门只能查询本部门及其下级部门的数据。业务核算系统上线前的数据查询,市地分行和支行的数据须到省行查询,省行的数据须到总行查询。

(三)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核算特点 1.会计账务组织

在会计账务组织上设臵了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两个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核算体系。综合核算由科目日结单、总账、日计表组成;明细核算由分户账、现金收(付)日记簿、登记簿(卡)、余额表组成,其中分户账是明细核算的主要形式。

前台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电脑记账的,由电脑日批量处理后打印),通过相互间的总分核对、平衡,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电脑记账的登记账簿、编制日记表以及平账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进行。为了前台柜面的分工协作,采用单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每一会计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及分工记账,但由于不能

在一张凭证上反映一项业务的全貌,而且记账凭证的数量很大,不便于查账。

2.核算内容

收益类核算内容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三部分;成本费用类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等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和税金及附加。

3.市地分行以下机构财务核算多实行报账制

国有商业银行以二级分行(市地分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其以下机构为非独立财务核算单位,实行报账制(有独立核算权的除外)。非独立核算的支行没有完整的账册,不编制会计报表,存贷业务通过“业务核算系统”由上级行记账,自上而下生成报表并下传;固定资产由二级分行等核算行按产权归属直接管理和核算;费用统一调剂使用,逐级定额控制,支行正常的业务费用和支出年初由二级分行在限额内预拨备用金,实行报销制,大额和临时需要的费用须报批。

4.实行表内表外核算

表外科目是商业银行会计所特有的一类会计科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其中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套期保值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国有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是否承担风险,是

否存在或有事项设臵会计科目进行表内表外核算。存款、贷款、现金、金融机构往来、代理业务、所有者权益、损益等反映会计要素实际增减变化的科目在表内核算,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资产负债共同类(其特点是在日常核算中资金性质不确定,其性质视科目的期末余额而定,余额在借方表现为资产,余额在贷方表现为负债)和损益类。再贴现、转贴现、应收未收利息、开出信用证、承兑汇票以及有价证券等不反映会计要素实际增减变化,而仅用于反映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以及各项登记备查事项的会计科目在表外核算,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类、市场风险类和代理业务类以及备查登记类。

5.采用单式记账法

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核算一般采用单式记账法(中国银行现已改用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只在一个账户(科目)中进行登记,会计事项发生或增加时记收入,销账或减少时记付出,余额表示结存或尚未结清的会计事项。记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计量,而是为了控制,需要什么资料登记什么资料,且对应关系不明晰,只反映了业务的一个侧面,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6.账簿凭证记载代码化

国有商业银行采用电脑记账,账册、凭证及其摘要栏以核算代码(二级核算码称为子码)表示相应的会计科目名称,以电子方式存档。核算代码由各自总行按业务种类和资金性质统一设臵,一种业务对应一个核算码,有《会计科目及核算码表》对照,每年有所变动,各行的核算代码有所不同。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务检查

(一)少计或不计利息收入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利息收入,收取利息长期挂账不按规定结转收入,或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或冲减经营费用。

(2)将一般贷款作为转贷外汇业务处理,扣除借款利息(手续费)记收入,或扩大转贷借款利息的扣除范围,将非境外借款利息支出或金融机构往来拆借利息在转贷利息中扣除。

(3)应收利息逾期未按规定转入表外核算,收回的应收未收利息未按规定转入表内核算,少计收入

(4)未按规定冲减应收利息收入。

(5)抵债资产自用或变卖,抵息部分未按规定计税。2.主要检查方法

(1)核对贷款台账,审查贷款合同,进行账簿检查。①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抽查利息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全额并入收入计税,关注贴现业务的利息计算是否准确,是否按全额计税;检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应付款项”、“财务费用”等账户,对照款项来源,审查有无将应税收入混在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中,或计入“财务费用”等账户抵减费用支出,有无长期挂账不按规定结转收入的情况;对照表外利息收入,检查有无将“应计利息”转入表外核算;对贷款额度大、挂账时间长、运行情况良好的企业,抽查几户调查核实,核实有无企业已支付利息(含实物抵息)而银行未计入利息收入的现象。

②审核转贷协议或合同、转贷利息票据,核实是否将一般贷款作为外汇转贷业务来处理,扣除借款利息(手续费)记收入,少申报相关税费;有无混淆、扩大转贷借款利息的扣除范围,将非境外借款利息支出在利息收入中扣除,有无将金融机构往来拆借利息在转贷利息中扣除。

(2)对应收利息逾期情况进行审核。了解企业记账的程序,检查季度业务报表、贷款户欠息台账、不能收息户明细表、贷款台账及相关记录,统计表外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查看贷款合同,核对银行利息备查账登记的贷款期限,审查有无贷款未逾期(含展期)90天,而应收利息逾期90天就转入表外核算,有无将贷款逾期(含展期)90天尚未收回,而此前(含90天)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转入表外核算;审查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发生额和表外应收未收利息贷方发生额,核实收回逾期贷款的利息是否并入收入计税。

(3)对应收利息冲减情况进行审核。逐笔统计利息收入冲减情况,结合表外核算应收利息表、贷款协议,检查应收未收利息收入的冲减是否符合规定,冲减数额是否真实准确,审核所冲减利息收入的贷款及其应收未收利息是否均逾期(本金逾期含展期)90天,审核所冲减的利息收入是否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已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审核所冲减的利息收入是否是已按规定缴纳营业税的;注意已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应收未收利息是否重复冲减,已冲减完毕的应进行清算。

(4)检查固定资产台账、抵债(贷)实物明细表、租赁合同、收取租赁费的凭据、收费明细表、进账单及传票,到负责以物抵贷、抵息物品的资产保全或清收中心等部门核实抵债物品的处臵情况,检查物品处理变现抵息部分是否按规定计税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到法院、产权管理部门、拍卖机构调查资产处臵情况,核实企业有无将抵债资产自用或变卖的情况,检查抵息部分有无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房产税、契税等税费,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检查折价金额高于债权部分的处理,到债务人(单位)调查是否退还,退还的金额、票据是否真实,未退还的是否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税发(1999)第162号、国税函(2002)第960号、国税函(2000)第906号、财税(2002)182号、财金(2005)67号、财金(2002)5号、财金(2005)53号

4.相关提示

特别关注销售抵债资产取得的收入和冲减表外应收利息收入是否按规定计算缴纳相关税费。

(二)少计或不计手续费收入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手续费收入不入账,直接用于职工福利,发放给职工等。(2)将手续费收入冲减营业费用、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或长期挂应付款项。

2.主要检查方法

(1)询问有关人员,了解银行从事那些中间业务,结合以往相应的手续费收入状况,分析比较其手续费收入的构成和记账的完整性,检查有无少计或不计手续费的情况;到保险公司、邮局、自来水公司等有关委托代办(收)单位调查代办(收)及手续费支付的情况,核实是否将手续费收入放在账外核算,或直接用于职工福利,或以加班费等名义发放给职工。

(2)检查手续费收入、担保费收入等账户,对照凭证审核金融经纪、结算、代理等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是否为全额收入,检查“营业费用”等费用账户和金融机构往来、应付款项等账户,审核有无将各项手续费收入直接抵冲费用或长期挂“金融机构往来”、“应付款项”等往来账户不确认收入,有无金融机构之间提供代结算、代发行金融

债券、转贴现等服务取得的收入记入“金融机构往来”账户,少申报营业税等税费。

3.政策依据

国税发(1997)第5号、国税发(2001)第31号、国税函(2000)第906号、4.相关提示

注意审核财务报告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收入数据是否相符,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数据存在差额时对收入明细要进行分年的分析核对,应进一步分析其财务报告营业收入与申报营业收入各差额产生的具体原因。如各财务报告数据都大于申报数据,疑似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特别关注是所得税申报表附表三明细情况:如调减项目(“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等)内容反映的业务是否真实;视同销售收入内容反映的业务是否如实申报(如“视同销售收入”和“视同销售成本”均为零,这与日常管理掌握情况不符,如赠送给客户礼品等业务。)

(三)收回已核销的呆账本息,未按规定计入当期收入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收回的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未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2)收回的尚未在税前扣除的呆账,超过本金的部分未计入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按规定缴纳相关税费。

(3)本全部或部分收回的已核销的贷款、除了贷款利息收入以外的其他应收款项,准备金已在税前扣除或其损失已经在税前扣除的,未计入收回的应纳税所得额。

2.主要检查方法

(1)调取风险控制部门的《抵债(贷)实物明细表》、《抵贷资产处臵统计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及其附表《呆账损失明细表》、拍卖清单等资料对比审核。

(2)必要时可到实物存放地实地查验,核查实物是否已处臵,处臵的收入是否挂在往来账户,未冲减贷款本金;核销呆账时全额进行了核销,扣除本金和利息后的余额是否按规定计税。

(3)调取税务机关批准的核销证明、银行备查簿等资料,审查收回已经核销的呆账是否申报纳税,与所得税纳税调整表核对,是否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4)对已经核销的坏账,应选择部分业务能够核对的企业进行调查落实,检查是否企业已经偿还,而银行没有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四)将应税收入混入免税收入或将免税收入的相关费用记入应税收入的费用税前扣除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将金融债券、其他债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混入国债利息收入中申报免税。

(2)国债免税收入的佣金、过户费等相关费用并入应税收入的费用中,申报所得税时未剔出,税前扣除。

2.主要检查方法

(1)检查“长期债券投资”账面记录,与国债购买备查簿核对,审查购买国债、金融债券、其他债券的资金占用和认购债券文件、债券入库单等购买的原始凭证,根据兑付期,确定免税国债利息收入,与纳税申报情况核对,找出差额。

(2)审查“业务费用”等账户,核实有无将购买国债的标准佣金、印花税、过户费、附加费用等计入费用中,未进行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五)业务及管理费用的检查。1.常见问题

(1)列支企业职工个人住房的物业费、修理费和家属小区的维修改造支出。

(2)列支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列支外单位的费用。(3)列支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

(4)将部分应列入教育经费的培训支出作为差旅费用,将部分招待费用也作为差旅费用支出。

(5)将部分应列入职工福利费的费用直接列入业务及管理费用。(6)重复列支劳务派遣人员的费用。2.主要检查方法

(1)询问有关人员,了解福利情况,检查相关成本、费用账户,审核原始凭据核实有无报销应由职工个人负担或是外单位的费用,有无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所发生的物业费、修理费等列入成本费用;审查与保安公司、特勤单位等签订的合同,检查有无保安、押运人员的服装费用在福利费等费用中列支的情况。

(2)到相关收费单位调查了解有关项目收费的标准、计算依据和收缴方法,实地检查企业缴纳费用的计算依据(如供暖的面积、使用水的方数等),划分费用的归属。

(3)检查保险费支出,对照保单,审查有无为员工个人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的情况。

(4)审查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合同,并审核合同中关于薪酬标准、派遣人员人数等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审核劳务派遣合同中约定的派遣人员工资支付方式,可以与银行对账单等凭证进行比对。关注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加班费、绩效奖金以及有关福利补助等内容。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税函(2009)3号、国税函[2008]264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财建[2006]3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务合同法》

4.相关提示

常见应计入职工福利费的费用直接计入业务及管理费的,如食堂人员工资、为职工子女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离退休人员统筹外支出、丧葬及遗属补贴、通讯补贴、不符合劳动保护支出、电影票及部分旅游费支出、晚会性质的费用、发放高档服装、非货币性补贴等费用。

目前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及劳务派遣合同的签订普遍存在倾向性问题,企业往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税务处理方式确认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支出等内容。根据《劳务合同法》的规定,用工单位有支付给劳务派遣工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的义务,如果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由用人单位直接发放派遣工上述费用,这些费用因为无法取得相应的发票,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双方通常在劳务派遣合同中约定,被派遣人员的工资由劳务派遣公司发放,劳务派遣公司开劳务费发票给用工单位,这样,这笔费用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按照实质重于形式 的原则,审查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并核实其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支出等是否已实际支付,以及这部分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计入员工工资薪金。是否已把劳务费在业务及管理费用中列支后,又在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中重复列支。

(六)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扩大扣除基数的范围,将不允许计入基数的项目列入加大税前扣除限额。

(2)将招待费、宣传费等有扣除限额的费用计入会议费、差旅费等账户,加大税前扣除限额。

2.主要检查方法

(1)严格审查扣除基数的范围是否正确,对照财务报表(利润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附表看数据是否一致,是否把不应作为计提基数的项目列入扣除基数范围。

(2)审查发生的有关会议费、差旅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看差旅费的证明材料是否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会议费的证明材料是否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特别关注是否有本地住宿费发票、带有个人姓名发票以及明显为报销个人费用或营销奖励性质的发票,检查是否有业务招待费等税法规定了扣除限额的费用作为会议费、差旅费列支。

(3)检查劳动保护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账户,审核有无值班费、早午餐费、稽核补贴和发放给员工个人的单项奖、国债手续费等工资性支出,询问相关人员、审查有关会议纪要,确定费用的真实性和实际归属。

(4)对数额较大的发票到出票单位进行调查或异地协查,核实业务真实性和发票的合法性。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税函(2003)1147号、国税发(2001)69号、国税函„2008‟828号

4.相关提示

银行揽储性质的奖励支出应根据奖励支出的对象、形式,正确区分是否属于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范围,按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对于支出为实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作视同销售收入。

(七)呆账准备和呆账损失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扩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将不允许计提呆账准备的风险和损失资产列入计提基数,加大税前扣除限额。

(2)多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在纳税申报时未全额做纳税调整。(3)呆账损失的扣除未经过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批准。2.主要检查方法

(1)从财务报表中贷款资产明细项目与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贷款资产明细表核对,与税法规定的准予税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范围核对,审核是否按规定的计提范围计提呆账准备。

(2)根据确定的允许计提的呆账准备金的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计算出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表核对,看是否及时全额的做纳税调整。

(3)调取贷款和投资合同、发放贷款和投资凭证及相关材料,审核贷款发放及使用情况和投资情况。

(4)调取政府、法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保险企业等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必要时可实地进行调查核实。

(5)调取税务机关批准的核销证明、银行备查簿等资料,与所得税纳税调整表核对,是否有未经税务机关审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政策依据

财税„2012‟5号、财税[2011]104号、财税„2009‟64号、国税函(2008)624号、国税发(2003)073号

4.相关提示

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及代理贷款等资产,不得计提呆账准备。

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个应该针对银行拨备资金,主要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是否按以下公式计算: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如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如为负数,是否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检查中应考虑检查期间前后的衔接,分计算调整。

(八)研究开发费用的检查 1.常见问题

不允许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并在税前扣除

2.主要检查方法

(1)了解其研究开发具体项目和分项目扣除金额;审核发生的研发费用项目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否把不允许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

(2)查看其各研究开发费用备案情况及备案资料情况,是否齐备符合税法规定。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相关提示

(国税发„2008‟116号)中正列举了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实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项目,但研发人员的差旅费也不得加计扣除,在审核研发费用有关项目和凭证时应关注差旅费。

据了解目前部分银行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总行和固定研发中心、研发分部,各省分行不应存在研发费用支出,如发生研发费用扣除,建议对其分行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详细审核。

(九)固定资产折旧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扩大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多提折旧,影响当期利润。

(2)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计算方法,多提折旧。(3)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已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正式竣工后,未及时调整。

2.主要检查方法

1、通过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全面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状况,及时发现和掌握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然后对照 “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并结合“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计算是否多计提了固定资产折旧。

2、通过有关的会计核算资料,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固定资产调整明细表核对,审核年终是否做纳税调整。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4.相关提示

税法规定了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最低年限要求,若会计上超过最低年限提取的折旧按会计计提金额扣除,不得调减,若低于最低年限提取的应予以调增。关注固定资产纳税调整明细表如固定资产的调整为调减项,应落实调减的原因,核实调减金额是否正确。

(十)房屋装修费未按规定予以资本化或摊销,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将属于本企业所有的房屋投入使用前的装修费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投入使用后或产权不属于本企业所有的房屋发生的装修费,未按规定年限摊销。

(3)装修费的发生额不真实,多列费用多摊销。2.主要检查方法

(1)检查企业的房屋产权所有,凡房屋产权属于本企业拥有的,审核其投入使用前所发生的房屋装修费是否并入房屋价值,按照税法所规定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计提折旧;

(2)检查“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待摊费用摊销”和“业务费用”等账户,核实房屋装修费后投入使用的具体日期,对照借、贷方记账凭证,审核是否按规定的年限摊销、摊销额计算是否正确;(3)查看有关的合同、协议等资料,核查房屋装修费发生的真实性。对发生的大额费用应到出票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其真实性和发票的合法性。

3.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十一)跨列支费用,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1.常见问题

(1)以前费用在当年列支补扣。(2)提前列支以后费用。

(3)预提费用的余额年终未进行纳税调整,减少应税所得额。2.主要检查方法

(1)检查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的开票日期、内容和合同协议,有无列支以前的费用和提前列支以后的费用。必要时到对方进行调查核实。

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思考 篇3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国内银行与外资行在业务范围、监管、客户等方面开始在一个平台展开竞争。纳税筹划、合理避税是外资银行常用的成熟的经营手段,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重视和运用纳税筹划手段,以实现经营目标。

一、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纳税筹划

(一)合理的纳税筹划是银行实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终极经营目标。目前,税收成本在构成银行成本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OECD多数国家的做法以及美国研究中国经济的著名专家尼古拉斯·R·拉迪的计算方法[(营业税+所得税)/利润水平)]来分析我国银行业的纳税额占其收益的比重可知,目前我国银行企业的总体税负(营业税及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在65%-75%之间。据测算,银行营业税率每降低1%,将使银行净利润提升1.5%左右。过高的税负既不利于资金的融通,又直接减少了银行的经营所得,导致银行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利润相应下降,特别不利于银行的资本积累和长期、稳健发展,也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

纳税筹划(Tax Planning)是现代国内外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以税收政策为依据,在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情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投资、财务和其他经营活动的精心安排,达到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的经济行为。税收筹划的四大特征为:

1.合法性

纳税筹划必须以依法合规作为前提,这是合理避税和偷漏税款的本质区别。纳税筹划的合法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税收政策,如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能够发挥到极致;二是能够帮助发现税收政策中的漏洞,完善税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金融创新很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总是超越税收制度的创新,这也是银行纳税筹划应重点考虑的策略和方法。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带来税制的创新和完善。

2.目的性

纳税筹划的目的性很明确,即通过各种投资、财务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安排,达到降低税负或者滞延纳税时间的目的。

3.综合性

首先,纳税筹划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安排,其表现得更多的是对投资和具体经营活动的综合安排,这种综合安排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税负达到较低的水平;其次,要考虑整体税负和资本收益最大化,要统筹考虑各个税种(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资源税等)和各项经营活动的影响,从中寻求最优方案。

(二)纳税筹划实现与外资银行平等竞争的必须选择

2006年12月11日,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范围、监管、客户等方面开始在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由于各国税制存在差异、外资银行独特的经营方式和自身在产品、管理方面的优势,国外银行对避税手段的研究和运用有很成熟的经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的金融业,国有银行面对的是很强的竞争对手。必须在税收政策方面进行适度调整,正确、合法地运用各种政策节税,才能在这场竞争中保持有利的地位。

1.关于营业税的问题

从国外情况来看,银行业务一般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多数国家如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对银行信贷等主要业务免征增值税;对于出口业务或与商品、劳务出口有关的金融业务,一般实行零税率,以鼓励出口。实行征收营业税的国家,商业银行的营业税一般不超过2%,甚至有的国家不征收银行营业税。而我国的税率偏高,导致中资银行所得税名义税负过重。在国内设立的外资银行通常利用转贷款业务来规避营业税。转贷业务是将在境内吸收的外币存款及自有资本金存入境外总行或关联行,境外总行或关联行按其内部约定的拆借利率支付利息。当需要向境内企业贷款时,再由境外总行或关联行拨入,同时按其约定的利率向境外支付利息,然后贷给需要贷款的境内企业。转贷业务是以贷款利息减除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实际上也是一种采用内部定价规避税收的手段。而国有商业银行转贷款比例很低,因此营业税税负较外资银行要重很多。

2.关于所得税的问题

近年来,不仅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银行所得税税率比中国低,如韩国为27%、泰国为30%、巴西为25%、俄罗斯为24%等,还有一些发达国家银行所得税税率也比中国低,如英国为30%、澳大利亚为30%、加拿大为25%、新加坡为22%等。尽管部分发达国家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也较高,如比利时为39%、意大利为36%、法国为33.33%、奥地利为34%、西班牙为35%等,但也都已经呈现出下调趋势。鉴于这种形势,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但是,应该看到,即使内外资税率统一了,由于国有银行税前扣除标准过严,如计税工资支出(新所得税已取消)、呆坏账核销、固定资产折旧、坏账准备提取、业务招待费支出、广告费支出、公益捐赠等,审批手续程序繁琐,国有银行所得税的实际负担率会远远高于名义税率。而按照国际税收惯例,与银行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允许在所得税前如实扣除。同时,外资银行也可以利用内部价格转移利润,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所得税支出。

3.关于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人才已构成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业正在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人力成本在银行的经营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人力资源费用通常会占到银行营业及管理费用的60%—70%。一般而言,国有银行引进和使用的人才绝大部分是中国公民,而外资银行高管人员相当部分来自国外,且人员数量较少。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国内公民的个人和外国居民实行不同的税率,国内公民所得税比外国居民要重很多。例如,现行国内公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最高税率为45%;而外国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4000元,个人所得税的最终负担者还是企业(相当于工资支出的组成部分)。同时,国有商业由于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义务(社会责任)和历史的原因,网点和员工人数是外资银行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客观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要承担比外资银行更多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4.关于其他税种的问题

如,外资银行不必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在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费等方面有很多减免优惠,使得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也产生了税负不均的问题。

(三)现行税收政策为国有银行实施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行性

目前,国有银行应缴纳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具有税收性质的教育费附加和银行监管费等。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税负水平,例如,贷款和转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所应缴纳的营业税是不同的;贴现利息收入和金融往来利息收入可以免交营业税;自有房产须缴纳房产税,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的营业用房则可免交营业税。在折旧和房产税两项合计低于应付租金时,租赁可能也是可能的选择之一。银行经营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方式在税收负担上的差异,选择税收成本最低、最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结构和方式。

二、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及方法

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重点应是营业税和所得税,这两项在银行税负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法概括起来一是创新金融工具;二是利用现行税收政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方式;三是争取政策支持。

(一)创新金融工具

创新金融工具是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也能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新的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又是用来投资以获取报酬的工具。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它可以组成或复合成各种需要的经济实质。税收征纳是对其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处理,从而可使纳税人选择对其最有利的方式,或利用合约一方享有免税的政策等进行税收筹划和规避税收。

衍生金融工具收益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公允价值变动,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但这部分损益在实际交割前是银行尚未实现的收益;二是交易价差,类似于投资收益。

衍生金融工具如何征税是税制改革面临的课题之一。从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在营业税方面,基本按分拆方法来分别计算发起机构、受托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证券登记机构的营业税、印花税和所得税,并对资产转让等采取免征营业税的优惠。

(二)利用现行税收政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方式

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是合理、合法避税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可资利用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有:

1.金融机构往来业务不征税

下列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營业税:一是金融机构从事贴现、转贴业务取得的收入;二是金融企业联行、金融企业与人民银行及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取得的收入,包括购买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2.转贷业务税项扣除

纳税人从事转贷业务,以贷款利息减去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征收营业税。

3.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税

对各类银行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4.金融商品转让税项扣除

从2002年2月1日起,纳税人经营金融商品转让业务,按股票、债务、外汇、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四大类计算应税收入。其征收营业税的营业额为同一大类金融商品转让的价差收入,即卖出价减去买入价的余额。金融商品的卖出价是指卖出原价,不得扣除卖出过程中支付的任何费用和税金;金融商品的买入价,可以选定按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选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5.金融企业买卖金融商品汇总纳税

金融企业买卖金融商品(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及其他金融商品)可在同一会计年度末,将不同纳税出现的正差和负差按同一会计年度汇总的方式计算缴纳营业税。如果汇总计算应缴的营业税税额小于本年已缴纳的营业税税额,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

6.银行资产过户免税

对国有商业银行按财政部核定的数额,划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7.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扣除

对各类金融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已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果超过核算期限(90天)后,仍未收回或贷款本金到期后尚未收回的,可从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

8.金融保险企业购买(包括在二级市场购买)的国债到期(或分期)兑付所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但相关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

9.金融保险汇总缴纳所得税

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投资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律以总行(总公司)为单位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10.公益性捐赠扣除

金融、保险企业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公益、救济性事业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可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11.坏账准备金扣除

金融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金,允许在税前扣除。

12.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对试行国债净价交易的银行,自试行净价交易之日起,在付息日或买入国债后持有到期时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付息日或持有国债到期之前交易取得的利息收入,按其成交后交割单列明的应计利息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13.呆账准备税前扣除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各类金融企业(不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资产期末余额1%计提的呆账准备,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财税[2002]1号)

14.呆账损失税前扣除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各类金融企业(不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规定核销条件的呆账损失,首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不足冲减的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财税[2002]1号)

15.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税前扣除

从2002年11月7日起,金融企业已经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已缴纳所得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超过90天仍未收回的,准予冲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上述各项优惠税收政策,国有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在发展战略、经营策略、重点和核心业务摆布上进行统筹谋划,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强化核算和资产管理,实现税收上的“避重就轻”。具体而言,以下方面值得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和借鉴:

第一,在资产业务上,提高贴现业务、转贷业务、债券(含国债)投资业务、银行拆借业务的比重,尝试和发展资产转让等金融商品转让业务。

第二,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和其他应收款项变动情况,及时完成呆、坏账报批工作。

应建立责任制度,对符合呆、坏账核销条件的贷款及应收款项,在进行责任追究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核销,以减少所得税支出。

第三,准确核算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是国有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很快,但利息收入仍然占到营业收入的70%左右,因此,因利息收入而产生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在银行税收支出中也占有很大比重。按照税法的规定,各类金融企业2001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已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如果超过核算期限(90天)后,仍未收回或贷款本金到期后尚未收回的,可从以后的营业额中减除。因此,准确核算应收利息,对合理承担税收支出意义重大。

第四,在处理具体交易时,应在保证业务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税负最轻的途径。

如在被迫收取和处置抵债资产的过程中要缴纳双重税收,房地产在收取、处置变现过程中,涉及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房产税和城建税等6种税及土地出让金、交易综合服务费等费用;交通工具收取、变现需缴纳营业税、车船使用税等。同时,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常常被迫承担应由债务人承担的费用,这使处置抵债资产的损失巨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抵债资产直接变现(即不过户自己名下)的方式,相当于现金收回贷款,这样就不需要缴纳上述税种。

第五,在因新设网点等情况需增加营业用房、车辆等固定资产时,应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比较。

比如自行购建和经营租赁、资产置换等,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方案。

第六,及时做好财产清理、减少闲置房产。

房产税在银行税收成本中也占一定比重。做好房产的清理登记,将发生毁损、报废、超期使用和长期闲置不用的房产及时出账和向税务机关报批核销,也是减轻税负的有效手段。

三、国有商业相关税收政策的建议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的命脉,由于历史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与外资银行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在当前面临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形势下, 需要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一)取消银行营业税或对银行征收增值税

参照美国银行和其他国家的做法,对银行业免征营业税,或征收税率为零的增值税。

(二)参照国外做法,放宽银行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标准

税前理应扣除的项目应予以合理扣除,减轻所得税税负。按照国际税收惯例,与银行经营有关的支出和费用都允许在所得税前如实扣除。

(三)运用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

具体而言,应采纳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为金融创新工具的税务处理主要依据,衍生金融商品的税务处理包括所得额的认定、所得获取的时间确定等,都采用财务会计的准则,不再单独制定计税依据。在计征所得税方面,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银行为尚未实现的利润甚至亏损垫支税款。

(四)改革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办法

根据处理贷款损失的税收中性原则,从国际惯例来看,我国银行业贷款损失税收待遇模式应该是专项准备与一般准备相配合,对受损贷款设立专项准备金,并获得相应的税收减免。同时,对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贷款建立一般准备金,但要在税后提取。应准予内资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和财政部2005年6月21日发布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五)改革银行贷款损失认定办法,放宽呆账核销条件,简化呆账核销程序

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拨备自主使用机制,但对贷款损失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呆账贷款,由银行监管部门与税务部门共同认定。这样做有利于银行的贷款损失得到及时核销,有利于实现税收中性和减少银行不良资产挂账,从而降低银行运营风险。

(六)关于公允价值重估产生利得是否缴纳所得税的问题应予明确

商业银行税务筹划 篇4

一、营业税筹划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

进行NY银行ST分行的税务筹划时,必须以行业内的会计以及税法为依据。具体应做到:首先,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中的各项要求,不可以按照主观意愿篡改账目,要保证营业税各项计算数据真实可信;其次,税务筹划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不能为了减轻税负而做出违反国家法规的操作;最后,要遵守银行相关机构的各项法规,NY银行ST分行不能忽略那些税收以外的各项法规,应同样在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筹划操作。

(二)整体性

进行NY银行ST分行的税务筹划时,不可以仅仅把眼光聚焦于营业税,不可以仅仅考虑当季的税负;而要综合考虑所有税种的联合税负情况,还要综合考虑各个纳税期间的平衡问题,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筹划,力争将总税负减至最低。

(三)调整性

进行的税务筹划工作,是要以当前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所以筹划具有非常显著的时效性。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其涉及的税收与监控法规变动比较频繁,基于此,NY银行ST分行应该抓住机会,灵活处理,随时根据外部法规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税务筹划安排,从而更好的借助这些法规进行税务筹划。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税务筹划建议

(一)推后纳税时间

具体为:

(1)推后应收未收利息需要缴纳税款的时间。当前,在确认贷款应收未收利息方面,会计准则的要求与税法的要求上还存在一定区别,NY银行ST分行负责税务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理解税法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推后应收未收利息需要缴纳税款的时间,从而将这笔款项的时间价值纳入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一是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准则要求从结息当天开始,若是贷款已经超期但是还没有达到90 天的,则依照合同中约定的日期将这部分利息确认为收入;若是超过90 天的,就需要设立专门表外科目进行后续核算,等到确认收到时再对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这里要强调一下,一旦贷款本金或者利息超过合同约定期限90 天的,都需要将其列到“非应计贷款”科目下进行特殊处理,也就是进行表外核算。二是税法的要求。当前,税法对利息收入的相关缴税规定是:没有超期的贷款,以合同中约定的应付利息日为准,进行收入的确认;超过约定期限的贷款,超期后产生的利息可以在实际收到时或者会计确认入账时,进行收入的确认;对于那些已经进行确认的利息,如果超过90 还没有收回,同时会计已经进行了冲减处理的,那么可以在本期利息中抵扣掉这部分已经确认的收入。具体见图1:

单位:万元

通过表1 可知,到2011 年底,NY银行ST分行的不良贷款已经到了18335.03 万元,比期初值多了3474.99 万元,这里我们说的不良贷款就是上面提到的表外核算部分。

(2)推后季度末最后一旬利息需要缴纳税款的时间。NY银行ST分行每季度都需要进行营业税的缴纳工作,而季度末最后一旬的利息推后到下个季度纳税是税法允许的,不过,时间如果确定了,本年度之间是不可以更改的。NY银行ST分行可以将最后一旬的利息纳税推到下个季度,这样能够合法获得这笔资金产生的时间价值,从而抵减本期纳税成本,实现减轻税负的目标。见图2。

(二)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贷款利率

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各商业银行有权对发放贷款的利率进行一定比例的浮动。2012年7月6日之后,该浮动的上限为国家公布基准利率的110%,下限为国家公布基准利率的70%。当前NY银行ST分行挂牌的贷款利率见表2:因此,进行针对贷款业务的筹划时,NY银行ST分行可以选择在利率允许浮动区间内下调贷款利率,这样就可以减少一部分利息,从而降低营业税。不过,如果只是为了降低营业税就下调贷款利率的话,其实银行也白白失去了很多利润,总结起来成本方面未必真的有实现最小化。基于此,该行在下调利率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机会成本的对应操作,从而保证自身整体利益达到最佳。

方案A:在发放贷款之前,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对于那些具有良好资信实力的客户给予一定的下调利率优惠。作者针对NY银行当前的业务要求,为其制定了优质客户需要达到的门槛。这套方案不但有效减轻了该行的营业税税负;还为其招揽了许多优质客户,实现其创收的同时也减小了信贷风险,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性。

方案B:在同意向客户发放贷款之前,与其补签贷款协议。这里主要是要求贷款客户在该行保持贷款总额一定百分比的存款。NY银行ST分行借助这样的操作能够既下调利率,又保证总收入。尽管补充协议本身并没有产生直接的利润,但其能够提升该行的存款余额,而这是衡量银行绩效最关键的指标,同时影响着NY银行ST分行能够发放的贷款额度。下面作者就以2012 年DTB鞋业的贷款业务筹划案例来说明:

2012 年2 月,DTB鞋业向NY银行ST分行申请贷款800 万元,时长为1 年。银行调查之后,认定其并非优质客户,因此,最后将贷款利率定为7%。那么利息是:800*7%=56 万元。

如果通过方案B进行筹划的话,NY银行ST分行可以将利率下调至5.5%,不过要求DTB在这1 年时间内在其存款不可以少于300 万元。那么利息是:800*5.5%=44 万元。

这样,NY银行ST分行不但将营业税应纳税额减少了12 万元,还多了一笔300 万元的一年期存款,同样可以创造经济收益。

方案C:如果贷款企业能够推荐资信情况良好的新贷款对象给NY银行ST分行,那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贷款利率下调优惠,从而实现共同利益的均衡。下面作者以实例进行解释:

XR铝业向NY银行ST分行申请了一笔3 年期贷款,额度为1500 万元。银行综合分析了其资信情况之后,将利率定在6.5%。则:

需要缴纳的营业税额:1500*6.5%*5%*3=14.64万元

税后利润:1500*6.5%*3-14.64=277.86万元

按照上面提到的筹划方案,NY银行ST分行应积极要求XR推荐优质贷款客户,如果可以成功签订1 年期的1500 万元贷款合同。那么,可以将其贷款利率同时下调至6.35%,则:

需要缴纳的营业税额:

1500*6.35%*3*5%+1500*6.35%5%=19.05万元

税后利润:

(1500*6.35%*3+1500*6.35%)-19.05=361.95万元

不难看出,方案C不但帮助NY银行ST分行减轻了税负,还保证了利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当前的情况,方案B最妥当。尤其是考虑到ST地区的经济形势,方案B相对稳妥。2011 年之后,ST地区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太理想,各银行存款都有明显的下滑趋势。相比之下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态势比较好,所以该行承受着很大的经营压力。存款无疑会影响到发放贷款的能力,而方案B能够提升存款余额,进而增强该行的放贷能力,提升利润空间。

(三)借助同业往来优惠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资金往来暂时还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基于这项税收政策,笔者认为银行可以进行下列筹划。

(1)科学选定贷款对象。如果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将所有利息收入都核算进来并全额缴纳营业税,可如果贷款是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话,则利息收入无需缴纳营业税。因此,NY银行ST分行应该科学选定贷款的对象,从而既减轻自身的税负又能获得相应的利润。通过数学模型来计算贷款给不同属性机构,该行产生的利润差异。

假定现有一间金融机构HZS和一间公司NF分别向NY银行ST分行申请贷款,可当前银行留存的授信额度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机构的需求,因此,必须选定一个放贷对象。NF申请的贷款额是a万元,贷款利率是x%,HZS申请的贷款是b万元,贷款利率是y%,贷款时长相同。营业税率是5%,教育附加是35,城市维护是7%,县镇维护是5%。则有:

假设NF申请贷款的银行位于市区,那么对其放款能产生的税后利润是:

假设NF申请贷款的银行位于县区,那么对其放款能产生的税后利润是:

假设贷款给HZS,则税后利润是:b*y%

第一,假设NF申请贷款的银行位于市区,那么:

如果x%>b*y%/a*94.5%,NY银行ST分行应该将贷款发放给选择给NF;

如果x%<b*y%/a*94.5%,NY银行ST分行应该将贷款发放给选择给HZS;

如果x%=b*y%/a*94.5%,NY银行ST分行将贷款发放给二者任意之一均可。

第二,假设NF申请贷款的银行位于县区,那么:

如果x%>b*y%/a*94.6%,NY银行ST分行应该将贷款发放给选择给NF;

如果x%<b*y%/a*94.6%,NY银行ST分行应该将贷款发放给选择给HZS;

如果x%=b*y%/a*94.6%,NY银行ST分行将贷款发放给二者任意之一均可。

(2)提升与金融机构资金往来收入所占的比重。作为一间金融机构,NY银行ST分行只是整个资金流动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所以,如果其没能将资金成功转出金融业,那么也就无法实现价值的创造,另外,金融行业本身的资金需求也不是无限的,其进行的融通都有额度限制。不过,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ST地区近年涌现出一批新的金融机构,因此,相应的资金需求也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同时也为NY银行ST分行拓展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NY银行ST分行应该抓住当前金融行业改革的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通过同业拆借、转贴现等业务操作,在资金融通方面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提高这类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因此,NY银行ST分行应该提升与金融机构资金往来收入所占的比重,从而进一步减轻营业税负。

(四)选择金融产品进行投资

当前,如果银行进行金融产品交易业务是需要按照进销价差取得的利润收入核算营业税的,不过如果进行的是国库券交易的话,那么这部分利息收入则可以不用缴纳营业税。所以,NY银行ST分行在进行金融产品的投资时,如果账面计算的收益情况一样,那么应该优先考虑投资国债,并一直将其持有至票面到期日,这样不但能够保证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还能减轻营业税负。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该行投资了记账式国债,但是由于经营需要希望能够在还未到期的时候将其转让出去,这时就必须将税收成本也计入转让成本之中。因为当前我国买卖国债是需要按照进销价差取得的利润收入核算营业税的。作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计算:

如果NY银行ST分行当前持有的国债购买价格是A,已经获得持有利息B;假设能够持有到最终到期日的话,那么一共能够获得的利息是C;若是现在出让的话,售价是D,那么:若是该行出让了债券,其税后利润为:[D-(A-B)]-[D-(A-B)]*5%*(1+7%+3%)=[d-(a-b)]*(1-5.5%);若是该行不出让债券,继续持有直至到期日的话,税后利润为C;如果D>C/(1-5.5%)+(A-B),那么该行可以将债券售出;否则,还是继续持有更加科学合理,获得的经济收益最大。

(五)制定贷款部分偿还的规范顺序

NY银行ST分行内部的会计人员有时会由于工作疏漏而导致弄错了期限内贷款应先收回利息,之后再收回本金的规范顺序,从而造成有些贷款的还款操作与当前税法的要求存在矛盾的地方,也就是进行了违法操作,这样会导致该行面对很高的税务风险。所以,NY银行ST分行需要制定贷款部分偿还的规范顺序,从而保证相关的纳税操作符合税法的要求。

(六)单独核算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

2013年12月31日之前,金融机构不需要缴纳发放给农户小额贷款产生利息的营业税。不过,国家对这方面也给出了明确的限制,那就是金融机构要想获得这种优惠待遇,就必须对这类收入单独计算。因此,NY银行ST分行根据政策的要求在核算时,将这部分贷款进行了单独处理,并制定了严格的内部管理规范,要求所有网点的会计进行这类贷款的利息处理时,必须以政策为指引,从而确保能够享受到相关的优惠。

银行税务自查报告 篇5

一、本次自查的时间范围和涉及的税种范围

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为20xx至20xx的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二、自查工作的原则

1、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税收相关法规,对本公司20xx至20xx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种进行彻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遗漏。

2、把握契机,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提前化解税务风险。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彻底清理违法及不规范涉税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公司税务基础管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税务管理工作的盲点弱点,提高我公司的税务工作管理水平。

三、自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xx年—20xx年税务工作基本遵守国家相关税收及会计法律法规,依法申报缴纳各项税费。但工作当中难免存在疏漏,问题主要反映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通过此次自查,我公司20xx年—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xx,xxx、xx元;其中:20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x,xxx、xx元;20xx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x,xxx、xx元。具体情况如下:

1、20xx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xx,xxx、xx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x,xxx、xx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1)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20xx年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xx,xxx、xx元,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xx】xx号文)第四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将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xx,xxx、xx元。

2、20xx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合计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xx,xxx、xx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x,xxx、xx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1)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我公司20xx年xx月购入财务软件xx,xxx、xx元直接计入了当期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xx】xx号文)的规定,应将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xx,xxx、xx元。

(2)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无需支付的20xx年应付莱思软件公司20,000、00元,软件公司现己合并,并且该公司一直未催收该笔款项,根据*地税直函【20xx】xx号文中“对于农电提成余额、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xx,xxx、xx元。

银行税务自查报告2

省、市税务局:

20xx年以来,我行根据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粤地税企文件《关于开展税收风险自评重点复核的通知》精神,在省、市地税局的领导下,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现观,按照我行领导的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始终把会计工作的三个基本职能“服务、参与、监督”作为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密切结合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和我行税务自查工作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与20xx年*月*日对我行20xx年**月——20xx年**月的账务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税务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在计划制定阶段,我行从全局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税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地方税局领导统一安排,结合我行实际,及时制定了税务工作方案,分阶段明确了工作重点,成立了税务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财务部牵头,负责税务自查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对自查内容进行宣传,并形成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检查方案和分工。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工作.针对市税局领导提出的重要指导意见,我行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深化税务文化建设,强化责任意识

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作为商业银行,更需要明确界定各项工作的分工、程序、手续、要求,把握规律,理清思路,规范纳税过程行为。将增强税务工作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进取心作为税务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倡导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

(二)增强工作执行力,防范税务风险

客观分析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梳理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和框架。进一步明确税务管理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改进手段,健全完善税务管理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问题谁整改的要求,坚持税务工作目标管理,将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学习、职业道德、行业作风、综合治理等各方面,与年终奖金、评优、晋升等挂钩,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全所的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实行月查制度,直接同年终奖金挂钩,使员工养成周密细致、科学高效的行为习惯。

(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增强专业技能

培训内容专业化,重点培训与我行密切相关的大税种,特别是加强增值税转型和个人所得税有关内容的培训。开展我行内部的互动式培训,带动相关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并由专门涉税人员负责收集适用本单位的税收法律法规,对新颁布或发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及时进行学习研究,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关税收政策。今年以来,已组织税务专项培训*次,相关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四)抓好整治工作,保持我行稳定与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精神,结合单位具体情况,稳步推进,不断深化,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依靠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完成了专项治理工作。

在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依法办事,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按需设岗,按岗定酬,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起“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管理靠合同”以及我行自主用人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的人事管理体制,充分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通过治理,理顺了单位税收稽查执法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为我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查结果

20xx税务自查工作由财务、人资、内审、内控、营销、物资等各专业人员联合参加,将税种分解并落实到责任部门的责任人,按照广东省税务局制定的自查提纲和自查工作底稿,结合我行的情况,逐项、逐条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税务自查面100%覆盖。增值税指标**万元,企业所得税**万元,其他税收指标**万元,代扣代缴合计**万元。(请您在这里添加上贵单位需要交纳的税款。)经检查,20xx年共计上交各项税费***万元,为发现应补税情况。

通过此次税务自查活动,我行进一步加强了税务风险管理,杜绝仅是出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情况,全面提高了税务工作能力,我行将继续规范会计制度,提高税收工作水平,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税务自查报告3

为配合分行个人金融部开展20xx年尽职监督检查,本着规范业务经营,强化风险管理,扎实推进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增强全员合规经营意识,减少案件风险隐患,确保安全、稳健运行,我行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检查情况报告如下,请审查:

第一,个人贷款业务方面

截至自查之日,我行个人贷款余额为49XX万元,其中“随薪贷”余额2XXX万元,其他个人贷款余额 20xx万元(包括不良贷款余额1X万元)。为强化对不良贷款存量的管理和控制,我行严格按照《中国XX银行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和《中国XX银行 XX分行个人信贷业务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不良贷款的增长,并积极组织业务人员通过上门催收、电话催收等方式减少现有不良贷款,截至自查之日共收回不良贷款利息XX万元。

“随薪贷”业务从受理、审查到发放全过程严格按照《X银X办发(2011562号)》等相关规则制度执行,不存在资金发放方式、资金用途等违规行为。

第二,客户管理系统方面

根据PCRM、CFE相关文件要求,我行及时更新新用户和清理冗余用户,到目前为止我行在客户管理系统中共有4名操作人员。根据我行实际,我行针对性的组织操作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培训和学习,通过培训,全体系统操作人员都能较为熟练的运用相关的功能模块。

第三,客户关系维护方面

由于我行人员不足,尚不存在专门的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和客户维护人员。对此,我行根据《客户关系营销管理工作指引》要求指派专门兼职人员负责,维护重要客户和贵宾客户。并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以保障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第四,基金代销业务合规方面

我行根据上级产品发行文件和产品销售文件,及时传达至每一位员工,并根据《XX银行证券投资基金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等通知积极组织宣传销售,但由于基金行情等原因,从XX年到目前为止尚未销售成功,故不存在操作风险。由于我行目前暂无人员取得基金销售资格,现正组织人员学习和培训,以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第五,个人理财及贵金属方面

在自查过程中我行发现以前销售个人理财产品中有个别客户存在尚未填写《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等资料,保管也尚不完善。对此,以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贵重金属业务尚未开办。

通过自查,发现我行在个人金融相关业务方面还存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业务受理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对此,我行将及时根据制度要求进行整改,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杜

绝类似不合规、不完善、有漏洞、有风险的情况发生。

XXXX支行

银行税务自查报告4

某某地方税务局:

我行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有金融企业。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结算;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办理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赎回、注册登记等代理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我行于1985年2月28日正式批准成立。设有营业网点、综合办公室、个人业务部、运营财会等部门。我行遵循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总账、明细账等。我行纳税申报按照要求统一进行网上申报,各国税、地税申报税种有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均为自行申报。

根据贵局《吉林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局查前约谈通知》吉地税稽约通【20xx】795号的文件精神,我行于 20xx年4月12日至16日,对我行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缴纳的地方各税和“三金一费”情况及开具、使用发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我单位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我总行开发的“新会计核算与报告系统(IFAR)”软件功能强大,营业税的各项收入,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准确率高,因而计税基础数据非常准确。

1、我行不存在各项应纳营业税收入长期挂账,不按规定及时结转收入的情况。

2、我行不存在罚款、罚息、加息、邮电费、账单费等不全额计缴营业税的情况。

3、不存在企业的贷款利息收入记在“金融企业往来收入”,不按规定申报纳税的情况。

4、不存在超过税法规定逾期贷款利息不根据权责发生制计入利息收入进行申报纳税的情况。

5、不存在贷款利息收入直接冲减成本或费用的情况。

6、不存在购建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一方出资、一方出地,按面积比例分配实物,不按规定申报纳税的现象。

7、不存在发生贴现收入,不按规定缴税的问题。

8、不存在销售不动产少缴营业税的问题,不存在出租房屋、厂房、机器设备、抵债资产变现收入未缴营业税的问题。

9、不存在银行受托理财业务收取的手续费收入未按照规定纳税问题。

10、不存在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

我行企业所得税由总行统一缴纳。

三、个人所得税

1、不存在扣缴义务人对工资、薪金、奖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发放已达到应纳税标准的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款的情况。

2、没有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相混淆,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3、我行无“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账户。

4、不存在不按会计制度核算,将管理部门的某些奖金直接通过“管理费用”科目以现金形式发放,而不通过“应付工资“账户核算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5、不存在通过“应付福利费”账户发放实物和现金,而不通过“应付工资”账户核算少扣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6、不存在将租金或营业外收入计入“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户贷方,然后再通过该账户给企业职工发放实物或现金,而不通过“应付工资”账户核算少扣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7、不存在对个人一次取得的数月奖金、年终加薪,不按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扣缴税款,而按全年月份分摊计算少缴个人做的税的问题。

8、不存在行里代职工买保险,保险公司一次性返还保金,未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四、房产税

1、我行没有免税的自用房产和免税的房产。

2、不存在在房产出租时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的问题。

3、不存在未按规定采用从价计征或从租计征房产税的问题。

4、不存在以不同名义挂记所支付的租金收入,将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化整为零,少缴房产税的问题。

5、不存在自行建造的应税房产交付使用后,长期挂“在建工程”账,既不办理竣工结算,也未申报缴纳房产税的情况。

6、我行未有固定资产未入账,但已办理了工程结算或已实际使用的房产。

7、不存在原有房屋进行改建、扩建,未按规定增加房屋的问题。

五、土地使用税

1、我行按照房产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面积缴税,土地面积正确,非房产面积一并申报纳税。市区内土地等级和县以下土地等级划分正确,单位税额正确。

2、不存在每期应纳的土地使用税未按期缴纳入库的问题。

六、印花税

我行有“财产租赁合同印花税”和“借款给合同印花税”,都如期上交,没有遗漏,税率正确。

七、发票

自查中未发现发票开具、使用错误。

八、“三金”一费

我行按规定正确缴纳了“残疾人保障金”和“工会经费”。我行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申报及时,严格执行国家各项税收制度。按时上缴税款。

商业银行税务筹划 篇6

础上,指出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着税收筹划风险较高,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影响税收筹划效果,企业人员税收筹划水平良莠不齐,税务行政执法制约税收筹划的实施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全面防范税收风险因素,及时关注税法变动,提升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素养,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等对策。

关键词:执法制约 税企关系 纳税方案 税收筹划

0 引言

从整体的房地产市场来看,商业类房地产是所有房地产类型中最复杂、最具风险、盈利性最高的不动产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括多种类型地产项目的综合物业,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业街、购物大厦、地下商场、电影院、写字楼大型超市等属于商业类房地产的范畴。房地产企业,对商业类房地产进行的税收筹划,本质上是一种事先设计安排的经营活动,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巧妙、合法的会计技巧,优化财务管理组合、提升效益,减少或延期缴纳相关税款,以此降低企业付税额。在企业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商业类房地产的税收筹划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最基本的特点是其具备合法性,这也是税收筹划可以实现的法律保障。第二,事前预测性,企业在确定基本纳税方案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投资计划,进行事前准备,调整相关活动项目,以设计最合理的纳税方案。第三,税收筹划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现阶段我国的税收政策、税法环境等还处于快速发展变革之中,对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适应了新的环境需要,及时与新的政策法规接轨,具备一定的时效性。第四,税收筹划体现出的整体综合全局性特征较强。

1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业近年来多次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税务专项检查重点行业,以下是几类比较常见的重点问题:

1.1 目前,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仍然存在较高的风险 从房地产业的基本属性来看,商业类房地产企业所涉及到的项目一般都比较大,其资金规模也相对庞大,需要缴纳的税款种类比较多。一般来说,商业类房地产企的税负在25%-30%之间,相对来讲,这是一个很高的税负比例。基于这种基本情况,对于税收筹划的进行,商业类房地产企业是十分迫切的。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税收筹划的政策法规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常常会发生超越法律、法规的界限,潜在隐藏着许多风险。而过高的税收筹划风险,意味着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的增加。这不仅使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还会使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甚至可能还会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1.2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制约税收筹划实际效果的发挥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收繁琐复杂,对财务管理的水平要求很高,但是,在实际的企业内部,大多缺少与之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商业类房地产,比较常见的会计核算跨期摊派,收入的确认,成本的计算冲销会计期内的损益等,不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影响企业真实税收筹划效果。

1.3 企业配备的税收筹划人员水平不高 税收筹划是一种很专业的税务工作,涉及到财务、税务、税法、公司法等多方面的知识,对负责人员和具体执行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企业人员对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或在综合性的税收筹划过程过程中,对于企业的整体性和相关税收政策的宏观性把握不恰当,会造成税收筹划执行效果的不理想。同时,具体执行负责人员的经验不足,也不利于税收筹划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操作环节,有的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负,可能使用一些特别技巧,容易导致企业的故意偷税、漏税,过于急功近利的税收筹划,使得企业偏离了税收筹划的本质,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4 现阶段的税务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影响了税收筹划的实施 国家税收法律在制定过程中,主要是从收税的角度考虑的,在企业税收筹划方面的一些细则不够明确,而相关约束性条款又卡得过严、过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税收的形式和征税的政策,跟不上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日益多元,企业组织形式越来越灵活,而现阶段的税务行政法的诸多条款依然比较滞后,参照标准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阻碍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正常开展,不利于企业降低税务负担。

2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相关对策分析

2.1 提高对税收风险因素的防范力度 首先加强对营业税纳税风险的防范,根据房地产企业纳税的一般条件,可以得知,营业税纳税风险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制約:一是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二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三是开发产品的转让方式。以上这三个因素是决定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税负的关键因素,因此也是税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必须进行税负测算和方案选择以降低税收负担及纳税风险。其次加强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防范,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影响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二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三是开发产品的转让方式。四是开发产品的成本。五是共同成本的分摊方法。因此,要从这五个方面,加大对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的防范。第三,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的防范。企业所得税是对房地产企业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无论是销售还是持有,无论是有偿转让还是受托代建或投资入股,均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经营所得征收的,因此,影响经营所得的收入以及成本水平就是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大对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的防范。

2.2 及时关注税法变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只有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了如指掌,才能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税收筹划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企业应该深刻领会立法精神,全面掌握税收规定,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内涵,严格按照税法来进行筹划,严守税收筹划合法的底线,正确处理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漏税的关系。

2.3 提升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素养 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素养包括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第一,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人员要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企业税收筹划人员自身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因为企业的纳税行为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涉及到国家的利益。任何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要以现行国家税收政策、税收法规为底线,在法律框架内,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运作,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提升企业的税负结构质量。第二,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负责人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实践经验。税收筹划需要综合很多学科的知识,其中税务,法律、金融等学科为主,这就需要税收筹划相关负责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际企业内部税收筹划设计时,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学习业内先进的税收筹划设计方案,提升税收筹划设计的科学性。

2.4 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税法的具体执行者是税务机关,许多法规条文的制定权和解释权在税务机关。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的时候,往往在征税范围、税收优惠、税收减免、税收处罚等方面留有一定的余地,税务机关可以凭借实际操作的经验和对不同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灵活的操作。同时,税务机关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地的税收征管方法,导致各地税收征管情况存在差异,而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往往又遍及各省,税收筹划受当地实际情况的影响很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

3 结束语

进入新时期,房地产企业的黄金发展阶段已经逐渐过去,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但是目前国内的相关税收政策、法规在这方面仍然比较滞后,一些过时的政策法规亟待改革,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商业类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我国房地产税分类改革研究[J].财会研究,2014(4):18-21.

[2]刘明慧,赵敏捷.房地产税改革定位的相关问题辨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3):90-96.

[3]贾康.房地产税改革何去何从?[J].铜陵学院学报,2013(4):3-6.

[4]陈晶晶.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筹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8).

[5]石红红.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6]李红梅.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

浅析商业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 篇7

关键词:商业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

一、税务筹划

所谓税务筹划, 是指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国际惯例的前提下, 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 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的筹划和安排, 优化选择纳税方案, 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 争取税后利润最大化或现金流量最大化综合方案的纳税优化选择。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 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税收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值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 根据不同的纳税人设定了不同的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 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特别是商业企业增值税占企业整体税负的50%~60%以上, 对增值税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意义非常重大。

二、增值税税务筹划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效果

1、增值税纳税人类别的税务筹划。

根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同的类别纳税人适用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征收方法, 这就为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空间。就商业企业而言, 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 在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之间作出选择。通常情况下,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较重, 但如果销售的商品毛利率较高或购进的货物较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就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 则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对较低。

在具体的筹划中可以采用不含税增值率判别法、可抵扣进项占不含税销售额的比重判别法、含税进货金额占含税销售比重等方法进行测算, 决定何种纳税人身份对企业有利。下面主要阐述不含税增值率的判别法:

在税率相同的情况下, 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取得进项税额的多少或增值率的高低, 增值率与进项税额成反比, 与应纳税额成正比。计算公式如下:

增值率= (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进项金额) /不含税销售额

如果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时, 则纳税平衡点为增值率为17.65%, 此时两种纳税人税负相等;当增值率低于17.65%时, 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反之, 则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于一般纳税人。

在企业设立之初通过税务筹划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 并根据相关规定作好纳税人准备。

2、进项税额抵扣的税务筹划。

增值税实行的是凭票抵扣制度, 作为一般纳税人只有取得合法、可用于抵扣的票据, 才可以在纳税申报时进行抵扣。对一般纳税人的商业企业来说, 进项税额的税务筹划主要是供货方的选择。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 供货方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购货方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 如果购进的是农产品, 凭普通发票可以计算进项税进行抵扣;如果购进的是一般货物, 小规模纳税人委托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可以按专用发票上列明的税额进行抵扣, 否则, 供货方小规模纳税人自己开具的普通发票, 不能作为一般纳税人抵扣税款的凭据。因此, 企业进货时, 必须考虑进货发票抵扣的不同情况, 谨慎选择供应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不能进行税款抵扣, 或只能抵扣3%, 为了弥补因不能抵扣进项税款而产生的损失, 就需要小规模纳税人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作为抵补, 这样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进货才有利, 否则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税负可能会加重。

作为一般纳税人商业企业在采购货物的时候, 无论是从一般纳税人还是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 都要计算比较销售价格以及增值税的影响, 以从哪些单位采购能更多地获得税后利润作为选择的总体原则。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商业企业因不存在抵扣进项税的情况, 在选择供应商时也需要注意, 增值税作为价外税, 当供应商报价为不含税的情况下, 报价相同时小规模纳税人从小规纳税人购进货物税负较轻。

3、采购结算方式的税务筹划。

对于商业企业采购时所采用的结算方式,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金采购, 另一种是赊销。无论采用那种结算方式, 作为采购方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都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尽量采取有利于本企业的结算方式, 延迟付款, 为企业赢得无息贷款。

增值税相关法律规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 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天内到税务机关认证, 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 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未在规定时间认证和申报抵扣进项税款以后不允许抵扣。因此, 商业企业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第一:在采购合同签订时, 与供货商协议采用赊购的方式或分期付款的方式, 以尽可能延缓货币资金流出的时间, 取得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第二:与供应商协商尽可能早地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使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间提前, 减少当期增值税义务。企业可以在减少当期现金流出的前提下, 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4、销售方式的税务筹划。

商业企业在销售过程中, 为了达到增加销售额、吸收消费者的目的, 可以采用多种促销方式, 如返还现金、礼卷、积分卡、打折等等, 不同促销方式下, 企业取得的销售额不同, 相关的税负有差异, 企业获取的利润也不一样。所以, 企业在策划促销方案时必须结合税务筹划一并进行, 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促销的目的。

如A百货商场准备十一黄金周开展促销活动, 商品毛利率35%, 现有三个方案:方案一, 让利25%销售, 即7.5折销售;方案二, 满100元赠送25元购物券;方案三, 返还25%现金。假如消费者同样是购买价值为100元的商品, 成本为65元, 在不同的促销方式下商场的税负和利润水平如下:

方案一:让利25%销售。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让利销售这种促销方式, 折扣额和销售额开在同一张发票上的, 可以按折扣后的净额计算增值税。企业应税情况及税后利润情况如下:

应纳增值税=100×75%/1.17×17%-65/1.17×17%=1.45元

城建税及附加=1.45× (7%+3%) =0.15元

会计利润=100×75%/1.17-65/1.17-0.15=8.40元

税后利润=8.40× (1-25%) =6.30元

方案二:满100元赠送25元购物券。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 销售货物按照全额计算增值税, 赠送购物券方式销售的赠送部分视同销售, 也需要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应税情况及税后利润情况如下:

应纳增值税= (100+25) /1.17×17%- (65+13) /1.17×17%=6.83元

城建税及附加=6.83× (7%+3%) =0.68元

会计利润= (100+25) /1.17- (65+13) /1.17-0.68=39.49元

税后利润=39.49× (1-25%) =29.62元

方案三:返还25%现金。对于返还的现金的促销方式, 返还部分不属于视同销售的范畴, 只需要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企业应税情况及税后利润情况如下:

应纳增值税=100/1.17×17%-65/1.17×17%=5.09元

城建税及附加=5.09× (7%+3%) =0.51元

应替顾客缴纳个人所得税=25/ (1-20%) ×20%=6.25元

会计利润=100/1.17-65/1.17-0.15-25=4.76元

税后利润=4.76× (1-25%) -6.25=-2.68元

从上面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方案三最不可取, 方案一或方案二都可以选择, 具体要根据商场促销的最终目的进行选择。对于不同商业企业可能促销的目标不同, 各种促销方案也就没有最优方案, 只有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5、销售价格的税务筹划。

商品的销售价格的制定对商业企业至关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纳税人有自由定价的权利。纳税人可以利用定价的自由权, 制定“合理”的价格, 获得更大的销量, 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在销售价格的税务筹划中, 需要特别注意价格的高低对商业企业税负可能造成的影响, 同时还要结合当地消费水平及购物对象承受能力, 否则可能销售价格提高了, 销售量却减少了, 有可能导致总收入水平下降, 使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

三、结论

税务筹划作为纳税人的一项重要的涉税行为和理财活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是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贯穿于企业设立、经营、投资等的全过程。商业企业的税务筹划思路的成功实现必须通过企业领导层面统筹安排,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并且在税务筹划的设计及操作过程中要谨慎注意规避涉税风险, 要多与税务相关部门沟通, 熟悉税收法律法规及细则规定, 了解税务政策的导向, 最大限度地合理节税避税。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汪华亮, 邢铭强, 索晓辉.企业税务筹划与案例解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1.

商业银行税务筹划 篇8

一、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界定和特征分析

(一)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界定

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还没有相关的界定, 但是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从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税务筹划的范畴, 因此在某些方面它们有着共通的地方。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也是房地产企业对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 是一种活动, 更是一种企业财务管理的战略;而且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目的也是利用一切合法手段, 来推迟或少缴税款, 从而实现税负最小化。此外,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具有以下特征:第一, 合法性:这是税务筹划最本质的特点。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纳税人为少缴税款而置法律于不顾的行为是偷税、漏税行为, 是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合法性的另一层意思是指税务筹划还应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税收是国家调节生产者、消费者行为的经济杠杆, 也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的税率等都是为了实现国家不同的调控目标。因此, 税务筹划也要对国家的调控意图作出积极反应, 将国家的政策导向转化为纳税人的具体的税收方案。第二, 预测性:税务筹划具有事前性。纳税人必须把税收作为影响最终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 在安排投资、经营活动之前, 事先进行筹划, 确定最优纳税方案, 从而调整自己的各项活动至适用相关的税法规定。等到经济业务已经完成、纳税义务已经确定之后再考虑如何减轻税负, 则违背了税务筹划的本意, 并且更易导致偷税、漏税行为的产生。第三, 时效性:我国税收制度正处于不断建设、完善的状态, 税收政策变化较快, 这就要求企业时刻关注会计、税务等相关政策法规的修改, 使税务筹划方案符合最新的政策规定。第四, 整体综合性:税务筹划应具有全局性, 兼顾短期和长期效益, 统筹局部和整体利益。有效的税务筹划应着眼于企业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 税务筹划并不是孤立的, 它贯穿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 与会计、财务管理、进出口贸易等领域紧密联系。从理论上说, 房地产企业减少税收的方法除了税务筹划之外, 还有其他的手段和方法。在现实中, 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欠税这些行为虽然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行为, 但是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 违反了国家的立法意图。企业运用这类不正当的手段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税收成本和风险。

(二)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特殊性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有自己特殊的地方, 必须更好地符合和有利于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特征。第一,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需要满足房地产企业精细财务管理的需要。房地产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 主要开发、经营活动包括:设计规划、用地批租、房屋建造、竣工验收、销售出租、物业管理、保修服务等。商业类房地产横跨商业和写字楼两个领域, 经营内容广泛, 业务复杂, 投资主体多元化。税务筹划综合性的特征在房地产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税务筹划需要对企业的各项业务做全盘的考虑, 与企业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精细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第二,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筹资环节的税务筹划是整个筹划中不容忽视的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筹集渠道多样化, 现金流转复杂, 企业主要通过预收购房定金、预收代建工程款、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获得其他经济实体的投资、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等渠道来筹集资金。企业在筹划过程中要谨慎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的税收利益。第三,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应更关注成本、费用的筹划。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庞大, 房地产开发成本如征地拆迁费、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开发间接费用等;房地产经营成本如房屋销售成本、出租成本等;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名目繁多, 数额巨大, 税务筹划空间大。第四,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筹划时间长。房地产企业开发周期长, 回收资金时间长。从最初规划征地到最终出售出租往往要经历几年的时间, 资金的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具有持续性, 筹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收入、费用的分摊, 考虑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损益的影响。第五,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涉及开发、交易、占用、所得分配等多个纳税环节, 涉及税种较多, 税率较高, 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重点主要是针对营业税、土地增值或、企业所得税三大税。对商业类房地产企业涉及税种归纳如表 (1) 。

二、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存在问题分析

(一) 商业类房地产业税务筹划风险偏高

房地产业尤其是商业类房地产业是一个税务筹划风险偏高的特殊领域。一家商业类房地产企业一个项目所获得收入规模相当大, 其要上缴的各种税金也非常多, 往往是少则上千万元, 多则上亿元, 税负高达25%-30%。因此, 房地产企业比任何一个其他行业的企业更希望争取更多的税务筹划空间, 常常需要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边缘操作, 这就会造成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风险远高于其他行业。税务筹划之所以有风险, 原因主要是商业类房地产税务筹划环境的多变性。这种多变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是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税收政策, 规避不利于自身的税收政策。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相关的税收政策也会发生变动。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运用新的、适用于本企业的有利的税收政策, 则会错过了税务筹划的好时机;或者企业原本依据的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甚至取消, 企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继续执行, 势必会演变成偷税漏税的行为, 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化必然会增加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 使企业对税务筹划持保守、谨慎的态度。二是商业类房地产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多变性。虽然房地产企业只是建设施工并处理自己的开发产品, 但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有多种业务的选择。对于开发产品的处理, 企业可以选择销售或自持;对于开发商品的转让, 企业可以选择有偿转让、受托代建或投资入股。而企业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市场的发展、突发的状况及时作出变化。税务筹划需要房地产企业对自身的各项活动作出预见性的安排, 而房地产业又具有经营周期长的特点, 这就导致税务筹划方案执行的困难, 增加了税务筹划的风险。

(二) 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影响税务筹划效果

商业类房地产企业复杂的业务需要精细的财务管理, 很多企业没有复杂而精细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之相匹配。在商业类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跨期摊派较为常见, 收入、成本的确认、摊销对损益的影响直接而明显。不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直接影响了税务筹划的效果。目前在商业类房地产企业常见的会计核算问题主要有:一是偷逃隐匿应税收入。如:价外收费等按合同约定应计入房产总值的未按规定合并收入, 多以代收费用的形式挂往来账户;产品已完工或者已经投入使用, 预收款不及时结转销售, 不按完工产品进行税务处理, 仍按预征率缴纳所得税;开发的会所等产权不明确, 就转给物业, 不按开发产品进行税务处理, 或者将不需要办理房地产证的停车位、地下室等公共配套设施对外出售不计收入;按揭销售, 首付款实际收到时或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后不及时入账, 形成账外收入, 或将收到的按揭款项记入“短期借款”等科目;以房抵工程款、以房抵广告费、以房抵银行贷款本息、以动迁补偿费抵顶购房款等业务, 不记收入等。二是虚列多列成本费用。包括:多预提施工费用, 虚列开发成本;在结转经营成本时, 无依据低估销售单价, 虚增销售面积, 多摊经营成本;滚动开发项目, 故意混淆前后项目之间的成本, 提前列支成本支出, 如有的企业将正在开发的未完工项目应负担的成本费用记入已经结算或即将结算的项目, 造成已完工项目成本费用增大, 减少当期利润;向关联企业支付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利息费用;或向关联企业支付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金50%部分的利息费用, 未按规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将开发期间财务费用列入期间费用, 多转当期经营成本;有的开发企业将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评估, 将增值巨大的评估价作为土地成本入账等。

(三) 企业人员税务筹划水平良莠不齐

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整体把握不够, 都会影响税务筹划质量。如对房地产业享受的相关税收优惠的限制条件把握不严, 既有可能使企业错失税务筹划的好时机, 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偷税、漏税境地。此外企业人员功利的、甚至是违法的税务筹划动机, 也会使企业税务筹划偏离了正确方向, 影响企业发展。

(四) 税务行政执法制约税务筹划的实施

税收法律是人为制定的, 因此难免会存在法律漏洞或者未明确规定的部分。作为税务筹划的制定者, 往往会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去理解税收政策;而税务机关则会向维护国家税收利益的方向去执行税收政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处罚措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而是在一个可以商榷的范围内执行。因此, 税务筹划能否执行、执行的程度最终取决于税务机关认可的程度。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税务筹划方案执行效果不能达到方案制定者的初衷。

三、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税务筹划的对策

(一) 全面防范税收风险因素

无论商业类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做得有多完美, 有经过多少专家的拟定、论证, 企业仍然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 不能认为方案在何种情况下都是合法和可行的。企业应当意识到, 税务筹划风险是无时不在的, 不能以事先安排的、不变的税务筹划方案去应对万变的企业经营环境和房地产业税收政策。对于商业类房地产企业而言, 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及企业所得税是最主要的纳税支出项目, 因此, 这三大税种的税务风险即是房地产企业总体税务风险的深刻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涉税事务中应该保持对这三大税种纳税风险的警惕性。 (1) 营业税纳税风险分析。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 影响营业税纳税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房地产企业对开发产品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外销售或长期持有。如果企业选择对外销售则应缴纳营业税, 而持有开发产品, 则无需缴纳开发环节的营业税。二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营业税是按销售收入作为计税依据。企业确定的销售价格越高, 企业缴纳的营业税也就越多。三是开发产品的转让方式。有偿转让方式, 需按转让所得计算缴纳营业税;受托代建方式, 即房产企业受购买者的委托而建设项目, 建设完成后移交给购买者, 这种方式需按收取的代建费计算缴纳营业税;投资人入股方式, 即房产企业将开发完成的产品以实物资产的形式投入到购买企业。根据规定, 以不动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 不征营业税。以上这三个因素是决定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税负的关键因素, 因此也是税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必须进行税负测算和方案选择以降低税收负担及纳税风险。 (2) 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分析。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 影响土地增值税纳税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房地产企业对外销售需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而如果对开发产品长期持有, 则无需缴纳土地增值税。二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土地增值税是按房地产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 而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决定了增值额的大小, 因此, 企业确定的销售价格越高, 缴纳的土地增值税也就越多。三是开发产品的转让方式。对于在营业税中涉及的三种不同的转让方式, 土地增值税政策的规定是:有偿转让方式和投资人入股方式需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 而受托代建方式无需缴纳土地增值税。四是开发产品的成本。开发产品的成本越低, 企业取得的增值额就越大, 缴纳的土地增值税也就越多。五是共同成本的分摊方法。对于企业同时拥有销售物业和经营性物业的情况下, 共同成本的分摊方法则决定了销售物业成本的大小, 从而决定了销售物业土地增值额以及土地增值税的大小。 (3) 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分析。企业所得税是对房地产企业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 无论是销售还是持有, 无论是有偿转让还是受托代建或投资入股, 均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 开发产品的处理方式和转让方式都不会对企业所得税税负产生影响。由于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经营所得征收的, 因此, 影响经营所得的收入以及成本水平就是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关键因素。另外, 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按照预计毛利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 影响预计毛利额的因素也将影响企业最终企业所得税总额的大小。总之, 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发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企业确定的销售价格越高, 开发产品的成本越小, 企业的经营所得就越大, 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也就越多。二是开发产品的预售时间和进度。开发产品预售时间越早, 按预售收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时间就越早。同样, 开发产品预售收入越大, 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也就越多。三是开发产品的竣工时间。税法规定, 开发产品竣工后, 企业应对预缴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清算, 一般情况下, 企业在清算时要补交很大一笔企业所得税。因此, 开发产品竣工的时间越早, 清算补交税款的时间也就越早。

(二) 及时关注税法变动

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等行为的界限就是法律。税务筹划之所以为税务筹划, 前提就是它必须是合法的, 成功的税务筹划更应是能体现税收政策导向的。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企业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一是学法, 房地产业法律、法规种类数量繁多, 变化也比较频繁, 稍有不慎, 使用的法规就会过时, 从而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风险。只有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了如指掌, 才能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税务筹划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二是懂法, 企业应该深刻领会立法精神, 全面掌握税收规定, 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内涵, 为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守法, 严格按照税法来进行筹划, 严守税务筹划合法的底线, 正确处理税务筹划与避税、偷税、漏税的关系。

(三) 提升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素养

一方面, 税务筹划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时, 坚持应有的职业道德。任何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要坚持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违反法律的税务筹划方案必将带来巨大的风险。税务筹划人员不能因为企业的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的利益, 应该立场鲜明地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在企业领导由于对某些涉税事项不清而混淆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时, 要及时进行解释;对于企业领导提出的某些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筹划要求, 要进行规劝。另一方面, 税务筹划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税务筹划的专业性, 决定了税务筹划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理论知识不仅指税收方面的, 还应包括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要求税务筹划人员能对企业的涉税业务、涉税种类、涉税数额作出正确的分析, 进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找准税务筹划的切入点, 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最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如果税务筹划人员一心只想获取税收上的好处而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支撑, 最终只能导致税务筹划的失败。

(四) 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

税法许多条文的制定权和解释权在税务机关。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的时候, 往往在征税范围、税收优惠、税收减免、税收处罚等方面留有一定的余地, 税务机关可以凭借实际操作的经验和对不同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 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灵活的操作。同时, 税务机关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地的税收征管方法, 导致各地税收征管情况存在差异, 而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往往又遍及各省, 税务筹划受当地实际情况的影响很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

再好的税务筹划方案只有付诸实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一是企业要咨询当地税务机关对相关法规政策的具体理解应用、实际操作程序, 使税务筹划方案主动适应当地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二是企业要能够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思路、操作步骤作出明确的解说, 对税务机关的有关提问作出相应的解释, 争取筹划方案获得税务机关认可;三是对税务筹划方案的疑点要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 争取达成共识, 对方案的难点要及时向税务机关反映, 从而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 避免失去应有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静:《房地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与避税筹划技巧点拨》,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商业地产房产税纳税筹划 篇9

关键词:商业地产,房产税,纳税筹划

一、引言

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 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通常为持有物业, 土地增值税不再是主要税种, 房产税成为主要税种。房产税是地方税, 有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方式, 租金收入具有可分割性, 这些特点为商业地产房产税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二、商业地产房产税纳税筹划

税收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为使纳税人税负降到合理范围所做的一系列的节税运筹工作。

(一) 从计征方式筹划房产税。

房产税的计税方式有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方式, 从价计征是按房产原值扣除一定比例作为计税基础, 税率为1.2%;从租计征是按房产的租金收入计征, 税率为12%。

按照现行《房产税》规定, 企业将房屋对外出租, 根据规定要按租金收入缴纳房产税。如将房屋对外投资入股, 参与被投资方的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风险, 投资方不需要缴纳房产税, 而被投资方只需按房屋余值的1.2%缴纳, 通过如此转换就可以达到筹划房产税的目的。

通过投资联营方式筹划房地税, 投资方会面临以下两方面的风险:其一, 未来收益受被投资单位盈利能力不确定性影响, 失去租金这种相对稳定现金流好处;其二, 企业可能会面临缴纳土地增值税的风险。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规定:“如果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联营的就不能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同时, 还要考虑被投资企业因接受固定资产投资所要承担的契税影响。

(二) 从租金收入筹划房产税。

按照税法规定, 房产出租的以租金收入计算缴纳房产税。因此, 对从租计征方式缴纳房产税的税收筹划关键在于如何降低计税依据。

1、合理分解租金收入。

商业地产企业对外出租的物业不仅是房屋设施自身, 还包括房屋内部或外部的一些附属设施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如一些办公用具、机器设备、附属用品等。根据《房产税》规定, 这些都不属于征税的范围。因此, 商业地产企业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 应有效、合理分割租赁收入, 将附属设施及配套服务费单独计算使用费收入, 以降低房产税的计税基础, 从而达到节约房产税的目的。

房产税对征税对象房屋的定义是指有围护结构和屋面 (有墙或两边有柱) , 能遮风避雨, 可供人们在其中居住、学习、娱乐、工作、生产或储存物资的场所。企业对外出租房屋的同时对外出租没有屋面和围护结构的场地, 在签订合同时要合理、恰当区分房屋出租收入与场地出租收入。对外出租房屋又同时出租场地的企业能否合理节约房地产税, 合理划分租金收入是关键。因为房产税只对出租房产租金收入征税, 出租场地不交房产税, 所以要将对外出租房屋及场地分别核算租金收入, 以达到节约房产税的目的。

通过合理分解租金收入对房产税进行筹划, 前提要弄清楚房产税的征税对象, 关键点在于签订合同时要合理、正确区分征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

2、通过关联企业转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 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 也就是说, 不论是从价计征还是从租计征, 其前提是对房产所有人征收房产税。依照此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转租进行房产税筹划, 企业可以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一个物业公司。企业以低于市场价格 (A) 把房屋出租给资产管理公司, 再由资产管理公司以市场价 (B) 向外部出租。为避免因价格A低于价格B太多而受到税务机关的检查, 可先把未装修的房屋出租给资产管理公司, 由资产管理公司对房屋进行装修后对外出租。成立物业公司主要是用于代收代付水电费、物业费, 可以避免因非物业公司代收代付水电费缴纳增值税的问题。

转租需多交一次营业税, 因此出租价格A和转租价格B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达到通过关联关系转租降低税负的目的。

利用关联企业对房产税进行纳税筹划, 出租价格和转租价格的确定非常关键, 同时还应注意关联交易所带来的纳税风险。

3、租金转化为物业管理费。

通过注册一个物业公司, 把租金收入一部分转化为物业管理费。按照现行税法相关规定, 物业管理费和租金收入都需要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 但物业管理费不需要缴纳房产税, 从而达到少交房产税的目的。如果通过此种方式转换后缴纳的房产税低于从价计征方式缴纳的房产税, 就会存在一定的纳税风险。因此, 通过此种方式转换后缴纳的房产税至少应等于从价计征的房产税。企业在采用此种方法前需进行从价计征房产税的测算, 以减少纳税风险。

(三) 将部分出租合同变为仓储管理合同。

利用将部分租金收入转化为仓储收入来筹划房产税。出租合同中出租房屋属于从租计征房产税的范围, 如果是仓储合同则属于从价计征房产税的范围。租赁与仓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租赁只需提供可使用的空房, 不对存放的商品负责;而仓储不仅需要添置一定的设备设施, 还需要配备相关人员, 并且需要对存放的商品负责。与出租房屋相比提供仓储服务需要增加人员工资和经费开支, 但这些开支一般情况下远低于增加的仓储收入和节税数额。因此, 企业在对外出租签订合同时, 就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哪些房屋是用于租赁, 哪些房屋是用于仓储, 以便日后经营中合理、恰当地进行核算, 开具发票, 从而达到合理筹划房产税的目的。

将出租合同变为仓储管理合同会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如我国《合同法》对仓储合同的一些规定:“储存期间, 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 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中的这些规定会使企业未来面临诉讼的风险。

(四) 从税收优惠筹划房产税。

房产税作为地方税种, 税法规定了许多政策性减免优惠。如企业大修理停用在半年以上的房产, 在房屋大修期间免征房产税;纳税人纳税有困难的, 可定期向有关税务机关申请减征或免征应征税额等等。作为企业, 应充分掌握、利用这些优惠政策, 及时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减免税申请, 并提供有关的证明, 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税收优惠, 减少房产税的支出。

三、商业地产地下停车场房产税的筹划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征收房产税的通知》 (财税[2005]181号) :“凡在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具备房屋功能的地下建筑, 包括与地上房屋相连的地下建筑以及完全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地下人防设施等, 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征收房产税”。

地下车库作商业配套的一部分, 一般不会对外出租, 而是由企业持有, 这就需要企业按从价计征方式缴纳房产税。从价计征的计税基础是地下车库的原值, 原值的大小就决定了缴纳房产税的多少。因此, 对于对外出租地上建筑物的企业, 可以在分配地上、地下建筑成本时作房产税的纳税筹划, 以达到少缴房产税的目的。

四、总结

总之, 税务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系统性的工作, 其成功取决于各个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 忽视任何一方因素都会导致看似节税, 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得不偿失。因此, 在税务筹划中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不仅要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纳税筹划, 而且还要增加法律风险评估这一环节, 以期达到税收法律风险最低, 房产税得到合理筹划, 企业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美芳.企业税收筹划应用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 2010.7.

[2]金闻.浅议税收筹划应关注问题[J].财经界, 2009.12.

商业促销方式之纳税筹划 篇10

关键词:促销方式,纳税筹划,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一、案例介绍

北京某综合商场为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各种商品, 为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税率17%, 企业所得税采取查账征收方式, 企业所得税税率25%,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征收率分别为7%和3%。为吸引顾客, 2012年末商场准备采取促销方式进行销售。

公司财务经理认为有四种促销方式可供选择:①采取商业折扣 (或折扣销售) 方式, 让利20% (打八折) , 即:原价为100元的商品, 按80元销售, 开票价为80元;②返还20%的购物券, 即按原价销售, 但返还20%的购物券;③按原价销售, 但返还20%的现金;④加量不加价的组合销售方式, 即按原价销售, 返还20%的商品。

为便于筹划, 假设该商场每销售原价100元的商品, 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工资和其他费用为6元, 销售利润率为30%, 该商场当月销售了原价为20 000元 (含税价) 的商品。为遵循纳税筹划的全面性原则, 该商场尽量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对该商场来说, 选择哪种促销方式最有利呢?

二、不同方案下的纳税筹划分析

方案一:采取让利20%的促销方式

方案一属于打折销售行为, 卖出商品在原价的基础上打折20%, 且销售发票直接按打折后的价格开具, 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国税发[1993]154号) 的规定, 即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 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 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 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当然, 此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收入与增值税条例规定的销售额是相同的。即含税销售额为16 000元[20 000× (1-20%) ], 其他工资和费用为1 200元 (20 000×6%) 。该促销方式不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

该方案税负和税后利润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6 000÷ (1+17%) ×17%-20 000× (1-30%) ÷ (1+17%) ×17%=290.60 (元)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90.60× (3%+7%) =29.06 (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16 000÷ (1+17%) -20 000× (1-30%) ÷ (1+17%) -1 200-29.60]×25%=120.09 (元)

现金净流量=16 000÷ (1+17%) -20 000× (1-30%) ÷ (1+17%) -1 200-29.06-120.09=360.25 (元)

方案二:采取返券20%的促销方式

方案二中, 购买20 000元的商品, 返还4 000元的购物券, 用这些购物券可以购买商场的其他商品。当然, 购物券并不能任意购买任何商品。因此, 存在有些顾客没有使用完这些购物券的情况, 也存在用完购物券又加现金购买商品的情况。该商场无法统计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 假设4 000元的购物券消费者只使用了一半。此方案下销售20 000元的商品必定开具销售发票20 000元, 然而, 这里用购物券购买的商品是否开发票, 且是否视同销售, 购进成本能否税前列支等问题, 学者们有争议。

(1) 确定返券促销的性质。返券促销不属于商业折扣 (方案一) , 因为商业折扣是没有其他商品随同销售的。返券促销实质上属于“买一赠一”行为。

(2) 关于“买一赠一”行为, 仅《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很明显, 此处“买一赠一”行为并不是无偿赠送, 而是以购买商品为条件的赠送。

不过, 部分地方的国税部门对“买一赠一”行为做了直接规定。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若干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冀国税函[2009]247号) 规定, 企业在促销中, 以“买一赠一”、购物返券、购物积分等方式组合销售货物的, 对于主货物和赠品 (返券商品、积分商品, 下同) 不开发票的, 就其实际收到的货款征收增值税……企业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安徽省国税局《关于若干增值税政策和管理问题的通知》 (皖国税函[2008]10号) 规定, 商业企业在顾客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后……使用代金券购买商品的行为, 不属于无偿赠送商品的行为, 不应按视同销售征收增值税。以上两个省都明确规定赠送行为不应视同销售。

笔者认为, 以“买一赠一”、购物返券、购物积分等方式组合销售货物的行为, 不属于无偿赠送行为, 赠送的商品和积分不应视同销售, 该赠送品的价款不应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在本案例中, 销售20 000元的商品再送4 000元的购物券, 只能以20 000元的含税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 即为:20 000÷ (1+17%) ×17%=2 905.98 (元) 。而进项税额应按实际售出商品和赠送商品的购进价合计来计算, 为:22 000× (1-30%) ÷ (1+17%) ×17%=2 237.61元。

国税发[1993]15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 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 均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有学者因此认为, 如果赠送的货物不在同一发票上注明的, 赠品应该视同销售。这值得商榷。这里的“折扣方式”是否包含“买一赠一”行为, 国家税务总局没有规定。一般认为, 折扣指销售折扣 (现金折扣) 和折扣销售 (商业折扣) 。而现金折扣是一种理财融资行为, 在税法和会计上都允许作为财务费用税前列支。笔者认为, 这里的“折扣方式”是专指商业折扣 (折扣销售) 。因此, 返券促销与折扣销售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这里的“折扣方式”不包含“买一赠一”。

(3) 企业所得税法对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的规定很明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875号) 明确规定, 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 不属于捐赠, 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因此, 销售20 000元商品同时返还4 000元购物券 (实际得到2000元商品) 的行为, 相当于“买一赠一”方式。在本案中, 其含税销售额为20 000元, 销售收入应确认为17 094.02元[20000÷ (1+17%) ], 同时, 销售商品和赠送商品的购进成本应根据会计上的配比原则计算销售成本:22 000× (1-30%) ÷ (1+17%) =13 162.39 (元) 。

(4) 该促销方式下, 企业不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理由见方案三的相关分析。

(5) 方案三的税负和税后利润计算如下: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20 000÷ (1+17%) ×17%-22 000× (1-30%) ÷ (1+17%) ×17%=668.38 (元)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68.38× (3%+7%) =66.84 (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20 000÷ (1+17%) -22 000× (1-30%) ÷ (1+17%) -1 200-66.84]×25%=666.20 (元)

现金净流量=20 000÷ (1+17%) -22 000× (1-30%) ÷ (1+17%) -1 200-66.84-666.20=1 998.58 (元)

方案三:采取返还20%现金的促销方式

在本方案中, 销售20 000元的商品应确认含税销售额20 000元。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条例对销售额的规定是一致的。那么, 返还的4 000元现金能否再税前扣除?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返还的4 000元现金不属于无偿捐赠, 更不属于公益性捐赠, 不能在税前扣除。

该方案税负和税后利润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20 000÷ (1+17%) ×17%-20 000× (1-30%) ÷ (1+17%) ×17%=871.80 (元)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871.80× (3%+7%) =87.18 (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20 000÷ (1+17%) -20 000× (1-30%) ÷ (1+17%) -1 200-87.18]×25%=960.26 (元)

现金净流量=20 000÷ (1+17%) -20 000× (1-30%) ÷ (1+17%) -1 200-87.18-960.26-4 000=-1 119.23 (元)

方案四:采取加量不加价的组合销售方式

该方案下买20 000的商品赠送4 000元商品, 《增值税条例》和《企业所得税法》对销售额的规定是一致的, 性质上属于“买一赠一”, 计算方法同方案二, 含税销售额为17 094.02元[20000÷ (1+17%) ], 同时, 销售商品和赠送商品的购进成本应根据会计上的配比原则合计计算销售成本, 并计算进项税额。

该方案税负和税后利润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20 000÷ (1+17%) ×17%-24 000× (1-30%) ÷ (1+17%) ×17%=464.90 (元)

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464.90× (3%+7%) =46.50 (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20 000÷ (1+17%) -24 000× (1-30%) ÷ (1+17%) -1 200-46.50]×25%=372.14 (元)

现金净流量=20 000÷ (1+17%) -24 000× (1-30%) ÷ (1+17%) -1 200-46.50-372.14=1 116.40 (元)

三、纳税筹划方案比较

由表可知, 方案二作为最优方案, 现金净流量最大。次优方案应该是方案四, 方案三是最差的方案。根据纳税筹划的一般原则, 企业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而不是最优的方案。企业对方案的选择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不仅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还应兼顾顾客的心理等因素作出正确的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理性爱国教育下一篇:正规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