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模拟演练

2024-07-03

抢救模拟演练(精选七篇)

抢救模拟演练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和师资

培训对象为ICU的48名护士 (护士长除外) , 其中护理组长12人, 责任护士36人。以分组的形式培训, 分为12组, 每组4人, 分别承担床边护士、他床协助护士、护理组长、急诊室护士的角色。培训师资由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满10年,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扎实理论知识、熟悉抢救技能和良好协调能力的护理组长承担。

1.2 方法

1.2.1 制定模拟抢救案例, 拍摄相关视频, 演练分工

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的护理组长和护士长策划急救模拟演练案例, 拍摄迎接新患者、危重患者床头交接、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抢救配合的模拟抢救教学视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个月上述视频流程的模拟演练培训。护理组长职责主要是合理安排参加抢救成员, 既要保证抢救现场人员充足, 同时又要保证病区其他患者安全, 指挥现场, 对参加抢救人员的职责进行分工, 抢救过程中与医生充分沟通, 协调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与家属之间、与他科之间、是否需要呼叫副班人员等) 。床边护士的职责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状况, 判断是否需要抢救, 启动危重患者抢救流程, 立即采取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 (如加大氧浓度、加快输液速度、吸痰、增加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 , 呼叫护理组长、值班医生、向医生汇报病情, 协助医生气管插管时吸痰, 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 负责与协助护士核对用药, 整理抢救用物。他床协助护士职责是建立静脉通路, 处理医生抢救时口头药物医嘱, 处理医生气管插管时插管用物的准备, 协助医生抢救措施的及时落实, 对外联系 (麻醉科、会诊医生的沟通) 。急诊室护士职责是电话通知病区护士做好迎接新患者准备, 电话交接新患者的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 、病情、诊断、需要准备的抢救仪器和设备, 危重患者床边具体情况 (如生命体征、主要病情变化、特殊化验、特殊处理等) 交接。

1.2.2 考核及评价

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制定I C U危重患者模拟抢救配合质量评分标准考核表, 护理部四位主任和外科、内科总护士长担任评委, 对全科护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模拟考核。考核结束后, 考核组根据考核成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1名, 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同时对考核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点评, 并提出整改措施。

2 结果

2.1 护士对急救模拟演练的评价

护士演练阶段综合得分80.2分, 单项技能达标率82.4%;比赛阶段综合得分92.0分, 单项技能达标率为93.3%, 护士综合急救能力明显提高, 对培训方式的认同度提升。见表1。

2.2 ICU医生对护士在危重患者抢救配合中的满意度

满意度包括5个方面: (1) 医护配合良好, 工作积极主动; (2) 观察、掌握病情全面, 执行医嘱及时、准确; (3) 病情变化及时报告, 应急抢救能力增强; (4) 护理技术操作正规熟练; (5) 专科知识。每个方面10分, 总分50分, 由科室10位医生为本科4 8位护士评分, 模拟演练前医生对护士在危重患者抢救配合中的满意度平均分为36.1分, 模拟演练后满意度平均分为47.0分。

3 讨论

3.1 这种培训方式在我院是首创, 具有参考价值

首先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熟练抢救技术的护理组长和护士长制定急救模拟演练案例, 根据制定的案例, 拍摄相关模拟抢救视频, 科室护士再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模拟演练培训, 然后由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制定ICU危重患者模拟抢救配合质量评分标准考核表, 对全科护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模拟考核。

3.2急救模拟演练提高了ICU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

实际工作中, 临床护士面临的不是某项技能操作, 而是在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时间因素、压力因素干扰下的综合性操作, 临床抢救需要的是素质全面、综合能力强的护士[1]。低年资护士在实施抢救过程中常存在处事条理不清、主次颠倒、模棱两可的现象, 较难主动与医生进行有效配合[2]。此次急救模拟演练设置的情景从实践出发, 情景逼真, 职责明确。通过这次演练, 使护士明确了抢救过程中自己的岗位及该履行什么职责。同时, 也使护士对整个抢救流程有了系统了解, 不仅明确自己的职责, 也了解了其他人的工作, 做到相互配合, 从而使抢救流程达到程序化。这减少了护士在抢救时手忙脚乱的情况, 避免了以往抢救中护士职责不清、岗位不明、医护协作混乱的局面, 进而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 增强了护士抢救患者的信心。

3.3 急救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凝聚力

模拟演练需要全科室护士共同参与。此次演练以4人为1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练和考核, 最终个人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整个团队的成绩, 这就要求所有团队成员要精诚合作, 这在无形中增强了团队的协作性。同时, 为取得好成绩, 考核前大家一定要积极备战, 各团队都如此, 营造了科室的学习氛围。如此与实战相结合的演练考核, 提升了所有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真正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应急默契。

3.4 急救模拟演练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1) 有些护士急救意识不强, 抢救动作过慢, 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抢救时的急、快、紧, 所以要加强护士抢救意识的培训, 做到心快、眼快、手快。 (2) 有些护士操作技能不够规范, 这就要求平时要对所有护士加强规范性培训, 不仅要做到熟练, 最好是要熟能生巧。 (3) 护理组长指令性分配动作不够明确, 仅停留在指挥分管患者上, 现场指挥欠佳, 所以要加强护理组长管理培训。对于护理组长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抢救技能上, 更重要的是她们统筹协调的能力和掌控大局的能力。 (4) 有些护士存在不良行为, 如吸痰完毕后将吸痰管直接放在患者床上, 抢救结束后没有及时处理医疗垃圾等。因此, 带教老师在平时带教过程中, 要注重每个教学细节, 以身作则, 规范操作。在平时日常工作中, 同事之间也要相互监督, 发现不良习惯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李敏, 杨芳.重视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J].护理管理, 2009, 26 (11B) :68.

羊水栓塞抢救模拟演练 篇2

孕妇杨**“停经40周,下腹阵痛6小时”+于*年*月*日19时入院。入院检查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0cm,腰围90cm,胎心136次/min,LOA。骨盆检查:24-26-19-8.5cm肛查:宫口开大8cm,抬头S+2。LOA入盆、宫缩35”-40”/1’2’GST正常。B超“双顶径9.2cm,羊水,胎盘均正常。入院诊断:1.孕1产0孕40周,LOA单一胎。2.临产。于19时30’宫口开全。人工破膜羊水清。19时50’顺娩一男婴。20:00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流血不多50ml,20:05分产妇突然发生寒战,尖叫,呛咳,呼吸困难,血压70/40mmHg,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神志清醒,阴道流血300ml,无凝血块。

一、值班医生判断:诊断:羊水栓塞

二、组织抢救:20:06分 1.面罩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2.通知产休护士,通知抢救人员:陈翠梅,赵惠颜,王义刚,王静,王军,邓文均,杨大庚,司机取血。

3.开通多条静脉:5%葡萄糖20ml+地塞米松20mg iv 5%葡萄糖100ml+氨茶碱250mgivgtt 快速静点林格式液500ml

4抽血化验,:化验内容:血常规、凝血试验、肝肾功能、D-二聚体、股静脉血、心电

三、20:16分值班医生向主任汇报病情:病人现情况,用药情况。主任进行分工:1.值班医生向家属解释病情并签字。2:其他医生:开单,开医嘱

四、主任组织抢救:病人情况,BP:50/20mm小时,P110次/分,浅昏迷,流血又有200ml无凝血块,血RT回报:HGB70g/L血小板70*109/L 20:17:

1.阿托品1mg+5%GS20ml iv 2.5%GS100ml+肝素0.25g,ivgtt 30分钟滴完

3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ivgtt,快速补充林格氏液500ml 4.5%葡萄糖250ml+地塞米松20mg ivgtt.1 20:30:

血压50/20mm。P105次/分,阴道又有200ml无凝血块。补充代血浆500ml,多巴胺40mg+5%葡萄糖500mlivgtt,纤维蛋白2.0g ivgtt 20:45

阿托品1mg+5%GS2oml iv

输同型红细胞4单位

冷沉淀2单位

化验回报:试管 凝血30’以上,3p试验(一)

21:15

血压60/40mmH g

p100次/分

阴道流血100ml 输血浆400ml

5%GS100ML+6-氨基乙酸4g ivgtt 股静脉血检查羊水回报:可见羊水成分。D-二聚体:1500

21:45

血压90/60.P105次/分,阴道流血不多,病人意志逐渐恢复,血RT回增:HT7.5g/L,血小板110*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凝血四项正常,碳酸氢钠200mlivgtt,病人尿量50ml,速尿20mgiv.22:30

病人病情稳定,血压100/60mmHg,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尿量200ml,凝血三项正常,血RT回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继续静点复方化钠500ml,静推速尿40mg,输红细胞2u.23:00

抢救模拟演练 篇3

【摘要】目的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使护士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达到无缝对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应急水平。方法 选择典型的病例,演示患者发生病情危重时的实际工作流程,护士之间配合和医护之间配合。结果 危重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科护理水平,增加了医护配合,使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平台,对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流程了解,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体现了护理的动态性,整体性,持续性。医护的合作密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护理工作;护理质量。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1500张床位。我院为了提高各科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时是应急能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针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情景演练护理工作流程的实施,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护理队伍,改进护理质量,我们组织了多科室参与各科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使护士相互的配合,医护间的沟通与配合更默契,提高抢救效率,培养了护士的应急能力。

1 方法

1.1 确定演示的主题

由各科室根据科室的情况,确立要演示的主题。以科室危重症患者,有专科特点。例如:急症部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创伤外科成人大面积烧伤四人配合定位情景演练;心内科左心衰四人配合定位抢救演情景演练。每个科室轮流承担演练工作,如遇特殊病例随时安排,由科室护士长选择,护理部进行指导,明确演练的目的,要求,侧重点。时间安排在科室业务学习时段,避免集中治疗护理时段,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三下午,时间控制在1h内。

1.2 演练的流程实施

各科室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由护理部主任和承担演练任务的科室护士长组织与实施,相关科室成员共同准备演练资料。选择有专科特点的病例,由几位护士和医生参与演练。演练科室的护理人员根据标准工作流程和病例特点,相关角色进行分配,每个人所作的工作内容,细化具体处理流程,相互间的配合。具体的演练以急症部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为例,介绍演练的流程。

(1) 首先由组织者讲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的目的。

(2) 科室护士长讲解危重病人发生的场景:

(3) 五人配合心肺复苏区域分配:a b c d e

(4) 整体操作流程。

2 效果

2.1 注重细节,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让护士在遇到危重症患者抢救时,知道该如何处理,具体做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有了程序。使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更沉着,冷静,不慌乱。使护士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使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医护间的配合更好。

2.2 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多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已成为一个共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是结合患者将理论与实践,工作流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演練活动形式活泼,护士参与性强。相关科室成员共同准备演练资料,每一步都要认真筹划,精心准备,组织实施。培养护士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需求实施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护士的表达力也得到锻炼和加强。

多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也提高了护士长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护士队伍的学历,年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护士长可发现每位护士的业务水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问题能力,可发挥其优点,改进其缺点。

2.3 共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通过多人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促使护士与护士之间,特别是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更加默契,积极营造积极向上,互学互助,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

3 小结

城轨车站火灾应急方案模拟演练 篇4

近年来, 随着各地的经济快速增长,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进入高潮期, 轨道交通具有高效的运载能力以及便捷的乘坐方式的优点, 因而成为带动各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地铁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以及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重要场所, 在发生事故时, 必须能够保证旅客安全、迅速的进出车站。以上海为例, 自1995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运营以来, 截止2012年年底,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计12条, 车站共计282座, 路网运营线路总长达455 km。上海轨道交通投入运营以来, 客流量以年均超过两位数的百分比大幅度增长, 轨道交通成为极为重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在交通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轨道交通事故也在日益增加。保证地铁车站的安全以及发生火灾事故时乘客能够安全逃离至关重要, 因此,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方案需要不断改进,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方案的演练模拟也不可或缺。

2 研究内容

收集并熟悉现有火灾应急方案和相关规范;收集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生火灾的案例并对各个案例进行分析;针对具体车站, 绘制车站平面图并设计火灾应急方案;对方案进行演练、比较、分析和评估。

3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处理方式

3.1 地铁火灾的特点

1) 人员疏散困难。地下站台阶层级多, 逃生距离长, 地下空间迂回曲折, 检票闸机和隧道两侧墙壁障碍物多, 严重影响人员疏散速度, 容易造成踩踏事件。2) 电气设备多, 监控要求高。在过度交通建设中, 大量使用各种电气设备, 还有通信信号、广播电视、电气设备配电线路和信息数据通信布线系统密如蜘蛛网, 极易发生电气火灾, 火灾会沿着线路迅速蔓延。3) 烟气扩散迅速。火灾发生后, 由于列车运行产生的活塞效应, 会使烟雾在短时间内迅速充满站台层、区间隧道等区域, 严重影响人员安全。4) 排烟要求高。轨道交通内部空间大, 火灾发生后, 一旦机械排烟设施无法正常运行, 现有消防移动排烟装备无法满足迅速排烟需要, 容易造成烟热积聚, 对逃生人员影响很大。5) 救援难度大。火灾发生后, 受轨道交通出入口少、地形复杂、运行频繁、客流量大、浓烟积聚、能见度低的制约, 火情侦察困难, 通信联络不畅, 救援行动展开困难。同时由于事故性质、燃烧部位的不确定性, 难以及时、准确调派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处置灾情。

3.2 地铁车站火灾分类及处理方式

1) 区间内发生火灾。当地铁列车在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 必须用设在车站两端的事故风机向隧道内输送新风。向隧道内输送新风的原则是:使乘客向迎新风方向疏散。车站开启事故风机必须根据控制中心环控调度的命令执行。一般由近火灾点的车站送风。2) 车站站台发生火灾。大系统站厅层新风管、新风管的连室外新风管段、站台层排风管、排风管的连室外排风管段开启, 回风管、新风管其余管路、排风管其余管路关闭。开启全部的热排风机及相应的电动组合风阀。回排风机开启, 空调机组开启。人防管路全关闭。屏蔽门开启。3) 车站站厅发生火灾。大系统站厅层排风管、排风管的连室外排风管段开启, 排风管其余管路、回风管、新风管关闭。关闭热排风机及相应的电动组合风阀。回排风机开启, 空调机组关闭。人防管路全关闭。

4 研究现状

4.1 国外地铁火灾应急现状

国外地铁火灾案例举不胜举。发达工业国家经过了较为惨痛的事故教训后, 开始注重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内容有:对特定案例进行分析, 研究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对在火灾发生时产生的各种危害性因素进行预测和计算, 制定现场逃生方案。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还确立了相关明确的法律, 规定地铁建筑、车站、车辆必须为不燃材料;地铁电气设备, 包括动力设备、照明设备等必须绝缘良好、防过热、防超负荷、防水;地铁电气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或更新等;对重要地铁站的特殊防火管理措施;定期对各地铁站的消防安全和设备检查。

4.2 我国地铁火灾应急现状

我国对于城市地铁火灾事故应急方案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国内专家对地铁火灾事故、火灾应对措施、疏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较其他国家, 我国对城市地铁火灾应急预案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晚, 尤其是在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人员疏散、火灾报警机制的处理、建立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理论等方面还不成熟。

在设施与技术方面, 我国城市地铁的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设备较为齐全,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地铁自身的防火系统和控制指挥系统会对疏散和逃生起着关键性作用。虽然国家在防灾减灾上的投入在逐年增加, 但是与国外相比, 依旧有很大的差距。

5 应急预案

5.1 站厅设备用房发生火灾

值班站长岗:通知值班员到现场确认, 并开启相应消防设施;保护现场, 维护秩序, 设置警戒区;收集情况汇报按上级指令操作。车站值班员岗:及时向总调所、公司调度、区域站长、警务站等相关部门汇报;确认着火点, 火情, 正确开启消防设备;严密监视车站, 保持信息畅通;根据总调所指令, 办理列车接发作业;做好《行车日志》及各时间节点的记录工作。服务中心岗:听从站长安排;保护好票款;注意值班员广播。站务员岗:加强站台防护, 防止乘客跌落轨道;服从值班站长安排。

5.2 站厅、站台层发生火灾

值班站长岗:通知值班员到现场确认, 并开启相应消防设备;通知值班员开启AFC紧急按钮, 并通知值班员拨打120, 尽快抢救伤员;组织人员对乘客进行疏散, 抢救伤员, 控制现场;保护现场, 维护秩序, 设置警戒区;寻找证人证据;收集情况汇报按上级指令操作。车站值班员岗:不间断进行广播宣传, 告知、安抚乘客;根据站长指令调整AFC售检票设备的运行状态;密切注意各类设备运行状态。服务中心岗:停止加值等一切业务, 并将票款转移至安全地点;及时打开专用通道门, 引导乘客从专用通道及闸机进行疏散;注意值班员广播。站务员岗:立即关闭自动扶梯, 加强站台防护, 防止乘客跌落轨道;服从安排;用小喇叭引导乘客以正确方式根据逃生标志疏散。

6 结语

轨道交通系统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为城市建设提供种种便利的同时, 其本身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突发事故隐患, 特别是火灾事故对现有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 加强地铁场所的火灾预警和防范, 合理地在地铁场所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熟悉火灾应急方案的演练模拟流程, 做到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 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财产和设备损失, 对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生火灾的案例, 分析了地铁火灾的特点, 对地铁火灾进行了分类, 并探讨了火灾的处理方式, 主要对城轨车站火灾应急方案的模拟演练进行了研究, 以提高城轨车站工作人员对火灾事故的处理能力。

关键词:轨道交通,火灾事故,应急方案,演练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消防总队.上海轨道交通灭火救援对策研究指南[Z].

[2]方从明, 杨文学, 汪键.香港地铁车站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J].都市快轨交通, 2006 (5) :1-3.

[3]张岚.地铁车站火灾事故分析及应急救援[Z].

[4]朱海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意外伤害现场演练抢救示意 篇5

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

当伤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通 120 急救电话,报告出事地点、受伤人员及伤情,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对伤员的现场抢救包括:对心跳呼吸停止 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对骨折的伤员,应就地取材固 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一、伤员窒息急救措施

1、开放气道——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在呼救同时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 动。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至 仰卧位。躯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

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颈侧,将患者手臂举过头,拉直双腿,注意保护颈部。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 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可以明确判断呼吸 是否存在。

注意点: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 伸展。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3、正压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翼下端)。抢救开始后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缩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 部完全包住)。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一次吹 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 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每次吹入气量约为 800~1200ml。

注意点: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清除。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的织物或专用而罩。每 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 1200ml 可造成胃大量充气。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儿童吹气 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每按压胸部 15 次后,吹气两口,即 15:2。有脉博无呼吸者,每 5 秒吹气一口(10-12 次/min)。

4、正压通气——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更为有效。口对鼻人工呼吸主要用 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

一手按于前额,使患者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部闭住。作一 深吸气,抢救者用上下唇包住患者鼻部,并吹气。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气。因有 时患者在被动呼气时鼻腔闭塞,有时需间歇地放开患者的口部,或用拇指将患者的上 下唇分开,以便于患者被动呼气。

5、人工循环——闭式按压术 如伤员心脏停止跳动,应进行体外人工心脏挤压,以恢复其心跳,恢复血液循环。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按压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快速测定按压部位:1)

首先以食指、中指沿患者肋弓中间滑移。2)在两侧肋弓支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 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3)然后将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即为按压区;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4)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 交叉抬起法。

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 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1)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2)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或放松时间稍长于按压时 间。3)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4)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 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按压频率 100 次/分。按压深度成人患者 4-5cm。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 骨骨折。判断按压是否有效,如有两名抢救者,则一人按压有效时,另一人应能触及 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注意事项: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如现场仅一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 2-3 次,再挤压 10-15 次。抢救要 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送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

二、伤员外创伤急救措施 当遇有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宜拔出,宜锯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近体表的

保留一段),等到达医院后,准备手术进行时再拔出,有时戳入的物体正好刺破血管,暂时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现场拔除,会招致大出血而来不及抢救。

1、止血急救

⑴指压止血法——头颈部出血 颞浅动脉:拇指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加压。面动脉:拇指压迫下颌角处。

颈动脉:在颈根部及气管外侧,拇指摸到搏动的颈动脉向内向后加压,压向第五 颈椎横突。

⑵指压止血法——上肢出血

锁骨下动脉:锁骨上窝处,拇指向下向后摸到搏动处加压。肱动脉: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拇指摸到搏动的肱动脉加压。肘动脉:肘关节前,拇指摸到搏动的肘动脉处加压。桡尺动脉:双手拇指分别压住腕关节前面的桡尺侧(桡侧即摸脉搏处)。

⑶指压止血法——下肢出血 股动脉:髋关节稍屈曲、外展、外旋,双手拇指向后压搏动的股动脉。腘动脉:在腘窝处,双手拇指摸住搏动的动脉,向下加压。胫动脉:一手紧握踝关节,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压迫胫前、胫后动脉。

⑷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已消毒纱布垫、急救包,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清洁的布类、纱布折成比伤口 稍大的敷料,覆盖伤口或填塞于伤口内。再用绷带、三角巾、多头带作加压包扎,松 紧度以达到止血目的即可。

⑸强屈关节止血法

在肢体关节弯曲处加垫(纱布卷或棉垫卷),然后用力弯曲关节并用三角巾或绷带 环形或 8 字形扎紧。

⑹止血带止血法 在伤口近端,用绷带、带状布条或三角巾叠成带状,勒紧止血。或用将橡皮止血

带适度拉紧、拉长绕肢体 2~3 周,橡皮带末端紧压在橡皮带的另一端上。

5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在上臂上 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止血带松紧要适度,以远端出血停止、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过松动脉供血未

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用止血带时间不宜过久,要记录开始时间,一般不超过 1~1.5 小时放松一次,使血 液流通 5~10 分钟。

2、创伤包扎急救 为防止开放性创伤受污染,要及时包扎伤口。伤口应全部覆盖,尽可能做到无菌

操作。一般可用布条、三角巾、绷带等进行包扎。绷带包扎时应注意,要从远端缠向近端,绷带头必须压住,即在原处环绕数周,以后每缠一周要盖住前一周的 1/3~1/2。遇有开放性颅脑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腔内脏脱出者,不应将污染的组织塞入,可用干净碗覆盖,然后包扎;避免进食、饮水或用止痛剂,速送往医院诊治,其现场 包扎方法如下:

⑴开放性气胸包扎法:用不透气材料(胶布、塑料皮)盖住伤口,再用纱布或毛 巾垫盖住,最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⑵腹部内脏脱出包扎法:先用大块消毒纱布盖好,再用碗罩住或用纱布卷成保护 圈套好内脏,最后用三角巾包扎。

⑶脑膨出包扎法:先用大块纱布盖住伤口,再用纱布卷成保护圈,套住膨出的脑 组织,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小心包扎头部。

三、伤员骨折急救措施 多数骨折伤员需行骨折临时固定,以避免骨折断端再移位或损伤周围脏器、神经、血管等组织。固定可减少受伤部位的疼痛和便于搬运。

1、前臂骨折临时固定术:先用两块相应大小的夹板置于前臂掌、背侧,绑扎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2、上臂骨折临时固定术:用两块相应大小的夹板置于上臂内外侧,绑扎固定。然 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3、大腿骨折临时固定术:用一块从足跟到腋下的长夹板,置于伤肢外侧。另一块 从大腿根部到膝下的夹板,置于伤肢内侧,绑扎固定。

4、小腿骨折临时固定术:用两块等长夹板从足跟到大腿内、外侧绑扎固定。若现 场无夹板亦可将伤肢同健侧绑扎在一起。

5、颈椎骨折临时固定术:先于枕部轻轻放置薄枕一个,然后再用软枕或沙袋固定 头两侧。头部再用布带与担架固定。

6、胸腰椎骨折临时固定术:将伤肢平卧于软枕的板床上。腰部骨折在腰部垫软枕。若需长距离运送最好先以石膏固定。切忌在颈部垫高枕。

7、骨折临时固定中注意事项

闭合性骨折在固定前,若发现伤肢有严重畸形,骨折端顶压皮肤,远端有血运障 碍,应先牵引肢体以解除压迫或尖端刺破的危险,然后再予固定。开放性骨折,若骨 折端突出伤口外,清创前不能纳入伤口内。

绑扎固定时,松紧度要适中,过紧会影响到肢体远端血供,过松达不到固定作用。

8、骨折伤员搬运方法 单人搬运法:有扶持法、抱持法、背负法、肩法(临床少用,战时现场可用)。双人搬运法:有椅式搬运法、平托式搬运法。担架搬运法:是搬运伤员最佳方法,重伤员长距离运送应采用此法。没有担架可

用椅子、门板、梯子、大衣代替;也可用绳子和两条竹杆、木棍制作成临时担架。运 送伤员应将担架吊带扣好或固定好。伤员四肢不要太靠近边缘,以免附加损伤。运送 时头在后,脚在前。

脊柱骨折搬运:对疑有脊柱骨折伤员,应尽量避免脊柱骨折处移动,以免引起或 加重脊髓损伤。搬运时应准备硬板床置于伤员身旁,保持伤员平直姿势,由 2~3 人将 伤员轻轻推滚或平托到硬板床上。

疑有颈椎骨折的伤员,需平卧于硬板床上,头两侧用沙袋固定,搬运时保持颈项 与躯干长轴一致。不可让头部低垂、转向一侧或侧卧。

四、伤员离体组织器官运送

抢救模拟演练 篇6

抢救措施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操作选择、执行顺序、操作质量、剩余时间内实施。

根据所要评价内容, 建立待评价抢救措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1.1 建立评语集

评语级等级划分是任意的, 本文根据系统特点以及用户需求, 设评语集为:

1.2 确定权重系数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确定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 并结合层次分析法, 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 对其重要性进行判断, 并转化成判断矩阵。

根据抢救规范中有效抢救措施的特点, 以及教学与临床专家对操作指标侧重点不同, 得到评价方法权重规定如下所示:

(1) 当抢救措施涉及一项及以上操作且有操作质量达标要求但无执行顺序要求时, 权重1W= (0.31957, 0.19354, 0.26863, 0.21826) 。 1 =(0.31957,0.193W54,0.26863,0.21826)。

(2) 当抢救措施涉及到一项及以上操作且无质量达标要求也无执行顺序要求时, 权重

(3) 当抢救措施涉及两项及两项以上操作且有质量达标要求也有执行顺序要求时, 权重

1.3 模糊综合评价

选择第i个学生的抢救操作作为评判对象a i, 依据抢救规范对该生的操作选择、执行顺序、完成质量、剩余时间内实施项进行评分, 系统根据该生的实施操作情况在符合的等级位置置“1”, 得到该生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

在抢救措施评价中, 为了能客观的评价各个因素的作用, 采用公式 (1) 模糊算子模型。

设aÁÃ各ÁÁ因素的权重向量 ,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 则ai的评判结果为:

1.4 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

第i个学生的综合评价值Á, 其中为评语等级矩阵, 根据学生操作的综合评价值, 可相应确定该生抢救措施所属等级。

2 实证分析

确定权重系数

选择6名学生的抢救操作数据作为评价方法的实验数据, 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权重分配 (实验数据来自于模拟教学急求系统中病历, 这里用病症代号表示) 。

学号1病症B (0, 0, 0, 1, 1, N, 0, 0, 0, 0, 1, 0) , 权重2

学号2病症E (0, 0, 1[达标], 0, 0/1, Y/N, 0, 0, 0, 0, 0, 0) , 权重1学号3病症C (0, 1[60], 0, 0, 0/1, Y/N, 0, 0, 0, 0, 0, 0) 权重1

学号4病症F (1[50], 0, 0, 0, 1, N, 0, 0, 0, 0, 0, 0) 权重1

学号5病症K+D (1[150], 1[100], 0, 0, 0/1, Y/N, 1, 0, 0, 0, 0, 0) 权重3

学号6病症B (1[100], 0, 0, 0, 1, Y, 0, 0, 0, 0, 1, 0) 权重2

根据抢救规范对学生的操作中的四个指标进行评议, 得到的结果见表2所示。

将数据代入公式[2]法计算抢救措施综合评价值, 如表3所示。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 如表4所示。

3 实验结论

通过对以上综合分值的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实现了对抢救措施评价的评价方法的验证, 从实验结论可以看出, 该评价方法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抢救措施是否合理的一个依据, 相同的病例, 不同的操作, 得出的评价结果也不同, 符合设计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于慧玲, 成榕.黑河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值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改革与开放, 2011, 1.

[2]乔敏.美国医学临床能力评价方法.国外医学, 1991, 1.

[3]王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模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4]洪月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课堂教学质量数据挖掘[J].计算机科学, 2008VOL, 35NO2.

应急演练计算机三维模拟系统研究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突发事件频发,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日益严重,社会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突发事件发生的应对能力,尽量减轻损失成为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课题。

1 传统应急演练的局限性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害性、相对性的特点,突发事件爆发后除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妨碍心理健康外,同时伴随巨大财产损失,还会影响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以及社会安定,许多突发事件还具有后期效应和远期效应[1]。为应对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人们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在事先设想的事件(事故)条件下,应急指挥体系中各个组成部门、单位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的特定情况,(按照应急预案)执行实际突发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旨在使人们在突发事件时能够有序、快速、高效地加以应对,以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2]。应急预案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很难给人以直观的深刻印象,而应急演练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地模拟突发事件。实践证明,应急演练可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迅速从灾难中恢复正常状态[4]。但传统应急演练的先天不足,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局限[5]。

1.1 花费高昂

传统应急演练,是要模拟假设突发事件下的应对活动,尽量真实地模拟突发事件,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预算费用。2005年,国航与首都机场进行应急救援演习,耗资150万元[6];2008年,合肥市交通局主办、合肥市地方海事局承办的“合肥市水上运输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动用巡逻艇5艘、油船2艘,参加演习人员70名,预算费用40.61万元[7]。以上演练均是少量部门在小范围举行,如演练规模扩大,演练费用更是直线上升。高昂的演练费用极大地限制了应急演练的大量举行。

1.2 参演人员数量有限

应急演练的目的通常有三种:一是提高人们对事故的警惕性,尽量避免事故;二是提高人们在灾难发生时的求生能力和自救能力;三是提高救援人员对救援程序和职责的熟练程度,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不管是哪一种目的,都是要以人为中心,最终的目的都要归结到提高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上来。对企业而言,更多的人参加演练意味着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对政府来说,自然灾害、恐怖活动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疏散演练与公众都有关系,但让所有人参加演练不仅花费过高,而且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困难很大。传统的应急演练,因其高昂的花费、复杂的组织等问题,注定得到演练机会的人非常有限,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法从容应对,增加了潜在的危险。

1.3 模拟的突发问题单一

突发事件之所以可怕,是因其突然性,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原则上讲,突发事件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传统应急演练因其费用过高,从而注定只能模拟少量情况下的突发问题,无法随心所欲地模拟种种情况,也无法模拟所有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

1.4 容易流于形式

传统应急演练因花费高、影响生产等原因,使得有些单位对组织应急演练积极性不高。有些企业虽然也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但在利益面前牺牲了安全,使得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传统应急演练存在耗费高、参演人员数量有限、模拟的突发问题单一、容易流于形式等问题,从而导致大部分应急预案停留在纸上,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参与应急演练,很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难以组织应急演练,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2 应急演练计算机三维模拟系统概念

为弥补传统应急演练的不足,在此提出开发“应急演练计算机三维模拟系统”(以下简称应急演练系统)。该系统是以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引擎技术、物理模拟技术、互动技术等技术为基础,设计一个独立的虚拟空间,搭建基于现实世界的突发事件环境,参演人员在该虚拟环境中独自或与多人协同执行应对或解决突发事件的任务,身临其境地体验突发事件的发生和解决过程,从而起到与现实应急演练相同的作用。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好。

模拟演练是通过人机对话来完成的,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简单、功能丰富,使参演人员能够快速、方便地使用该系统组织演练。

(2)感官冲击性强。

应急演练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参演者亲身体验到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以让人震撼的视、听、感等感官冲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应急演练系统应将突发事件产生的震撼效果尽量真实地模拟出来,给参演人员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从而提高演习效果。

(3)物理真实性好。

模拟应急演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仿真”,所有元素的运行都遵循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规律,而不仅仅是具有感官冲击,以使参演人员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从而得到更加有效的演练效果。

3 应急演练系统开发的技术可行性

3.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三维环境称为虚拟环境,用户可以走进这个环境并操纵系统中的对象,使用户在这个虚拟场景中有如同在现实中一样的感觉,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均和现实中的感觉一样,人们在现实中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在虚拟现实中均能感受到,人们通过大脑想象的超越现实的虚构世界同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以可感知的形式感受到,且两者毫无差别[8]。

虚拟现实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89年美国Jarn Lanier正式提出“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概念。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城市规划、医学、军事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是应急演练系统的技术基础。

3.2 3D游戏引擎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的术语中,“引擎”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发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游戏,一般称其为“游戏引擎”。简单地说,游戏引擎就是“用于控制所有游戏功能的主程序”[9],是整个游戏的核心部件。它扮演着中场发动机的角色,把游戏中的所有元素捆绑在一起,在后台指挥它们有序地工作[10]。

游戏引擎一般可分为2D和3D(当然也有所谓的2.5D)。3D 游戏引擎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技术,涉及了计算机图形学、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从游戏开发者的角度,3D游戏的开发难度远大于传统的2D游戏。其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3D Realms公司/Apogee公司开发的《德军司令部》(Wolfe stein 3D)。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诞生了大量优秀的3D游戏引擎,3D游戏引擎已成为整个游戏产业的核心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11]。在应急演练系统中,一个功能强大的3D游戏引擎是应急演练系统开发的关键。

3.3 物理引擎技术

什么是物理引擎?简单地说,物理引擎就是在虚拟环境中,通过为物体赋予真实的物理属性的方式来计算运动、旋转和碰撞反映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物体运动规律,从而给人以更加“真实”效果的技术。与传统的引擎技术相比,物理引擎使物体不再是以按预定脚本执行的方式运动,而是遵行物理参数来运行[12]。

物理引擎的核心技术是碰撞检测技术,最早用来计算火炮弹道,随后在计算机游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3D游戏中。而为了解决物理引擎遇到的硬件瓶颈,表现物理效果的专业硬件PPU(物理运算处理器)被发明出来,而PPU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物理引擎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多款优秀物理引擎,如HAVOK、PhysX、NovodeX等[13]。

物理引擎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从计算机科学设计到计算机模拟的各个方面。在应急演练系统中,物理引擎技术是真实地模拟各种现实情况的关键,是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

3.4 互动技术

互动技术又称“视频动作捕捉技术”,首先由智能互动新媒体国际有限公司提出。该技术是将传统的空间转换为新奇的互动空间的一种技术。在应用中,互动技术通过高速动作捕捉系统捕捉并分析使用者的身体动作,利用成熟的三维引擎执行相应的指令,从而实现多人实时互动。在该技术的支持下,玩家只需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或手势,便可和虚拟人物进行互动,并改变视象和音乐的显示。目前,互动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商品展示、主题公园、互动游乐场、电影院、游戏、物理治疗等领域。在应急演练系统中,互动技术可以使参演者将真实演练动作同虚拟演练动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参演人员的真实感受。

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以来,模拟现实情况进行训练和演练已成为一项重要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已将虚拟战场投入军队使用,并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不断研究、开发。

我国开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较晚,开始也是用于军事。随着3D引擎技术、物理引擎技术、互动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我国对此越来越重视,在军用和民用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主持开发了“地震应急搜救虚拟演练系统 ”,用于建模仿地震现场对房屋、路面、人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三维港口设施保安训练演习模拟系统”已在厦门、日照、宁波等地港口投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应急演练系统结构模式

应急演练系统的开发类似于3D游戏,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3D游戏引擎,并进行模块化设计;不同的是,它需要较好的通用性、快速的场景构建能力、方便的数据库扩展功能、丰富的属性库和数据库,可以实现大到整个城市的协同演练、小到在一间房屋中的自救演练的所有功能。因此,该系统的开发主要可分为八部分:“容器”部分、游戏引擎部分、系统效果部分、属性模块部分、行为模块部分、数据库模块部分、场景模块部分、辅助功能部分。

4.1 “容器”部分

应急演练系统首先构建一个封闭的虚拟空间,并预留的接口与外界交互。“容器”的作用就是构建这样一个虚拟空间,作为容纳其他所有部分的容器,并依照现实世界的自然规律,为虚拟空间定义各种物理法则,系统中的其它所有物品、动作、行为均被容纳在“容器”中,并遵守“容器”制定的法则。

4.2 游戏引擎部分

在应急演练系统中,游戏引擎是系统的“管家”,相当于编程中的主程序,是系统的关键部分。游戏引擎负责参演者与系统之间、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沟通和资源的调配,将参演者的操作和命令准确地传达给相应的部分,将游戏中的各个部分整合在一起协调工作,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转。与传统游戏不同的是,游戏引擎本身不实现如光影效果、渲染等具体功能。

4.3 系统效果部分

系统效果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中光影效果、动画效果、渲染等感官效果,给参演者造成最直观的感官冲击,是系统效果最直观的表现。

4.4 属性模块部分

属性模块主要是定义游戏中各种要素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尺寸;人的身高、体重;、物的防火功能、防水功能等。属性模块是一个统称,按其性质可分为各种子模块,如颜色模块、人体素质要素模块、功能模块等。属性可以通过被赋予数据库中的各种要素,在行为中发生作用。

4.5 行为模块部分

行为模块主要是对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做出定义,包括参演者本身在系统中的可以做出的所有活动和操作以及产后的效果,不同属性在不同操作下应表现出的效果等。

4.6 数据库模块部分

数据库模块主要定义各种要素,并赋予其具体形象。数据库模块是一个统称,可按其性质分为一个个子模块,如人员素质及能力评估模块、天气模块、交通工具模块、通信工具模块、GPS模块、灾害模块、地形模块等,并可以调用属性模块和行为模块数据,为各个具体的要素赋予合适的属性和行为。

4.7 场景模块部分

场景模块主要功能是将不同的要素组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出各种不同的演练场景。场景模块可以调用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库模块快速搭建出需要的演练场景,也可以向开发公司定制特定的演练场景,如某幢特定楼房的三维模型、一座城市的真实地形等,同时也可以将搭建与定制相结合,对特定元素进行定制,如某演练区域的真实地形,而对其它元素进行搭建,如演练中使用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并保存在场景库中以便重复使用,从而实现方便、快速、强大的场景构建功能。

4.8 辅助功能部分

辅助功能部分主要是实现一些非系统必须,但实际工作需要的功能,如录像功能、拍照功能、帮助提示功能、演习考核功能、演练进程追踪功能、自动打分功能、自动评估功能等,为演练提供全面而周到的周边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演练效果。

5 应急演练系统运营模式

目前已开发并投入应用的演练系统多是专用系统,即为了一个特定目的而专门开发的系统。这种系统针对性强,但灵活性、普及性、通用性差,同时由于没有盈利要求,相对成本高,系统的维护和后续开发动力不足。而商业开发专业性强、相对成本低、推广普及快、后续开发动力强劲,有着专用训练系统无可比拟的优势。

应急演练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游戏引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行业人才的能力合作,可由技术实力雄厚的游戏开发公司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发,在开发完成后实行商业运营。应急演练系统可自带少量虚拟地图,免费对外出售,但不开放场景构建功能。企业可通过以下途径盈利:

(1)软件出售。

开放场景构建功能的应急演练系统可定价出售。用户可以使用系统的场景构建功能自行构建各种虚拟场景进行演练。

(2)场景定制。

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开发各种专用的场景地图。例如:某居民小区需要整个小区的场景,城市政府需要整座城市的三维图,码头业主需要本码头的精确场景,油品罐区需要罐区精细场景图,船舶业主需要特定船舶的场景,等等。这种量身打造的场景地图,适用于对应急演练要求较高,或需要在固定地点、固定场景中演习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需求。

(3)数据库出售。

系统中数据库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其所拥有的各种子库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单独出售。

(4)系统维护升级。

采用杀毒软件的收费模式,可按年收取系统维护升级费用。

(5)平台服务和广告。

系统经营方设立互联网演练平台,参演人员可通过登陆平台进行演练。平台可服务可分免费和收费两种,收费服务可按参演次数收费,也可按年收费,具体可灵活掌握;同时平台可引入广告,收取广告费用。

(6)系统广告。

应急演练系统内的建筑、车辆等元素可植入一定量的广告,收取广告费用。

6 应急演练系统优势

(1)灵活性好。

应急演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可移植性强,可单人使用,可在局域网内架设服务器,多人联网使用,也可通过服务商架设的网络服务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在大范围内使用;可灵活地模拟各种应急情况,不受时间、地域、天气等条件限制;可灵活选择演练时间,减少对工作时间的占用和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并避免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2)相对成本低。

对于某一个行业的单位来说,不需要购买所有的数据库,只要购买行业所需的数据库,或是定制专用的场景,如一个码头只需要定制本码头及周边场景,居民小区只需要定制小区范围内的场景,不需要购买所有的数据库,使用应急演练系统的单位可节省大量费用,同时也有利于系统的快速推广。

(3)易用性好。

应急演练系统的操作类似于3D游戏,而目前单机、网络3D游戏已相当普及,多数人对游戏操作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用应急演练系统时基本不存在操作障碍,这有利于系统的快速推广。

(4)真实性强。

应急演练系统使用了物理引擎,尽量贴近现实,模拟现实情况的所有特征,强调演练的真实性,使参演人员处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直观性。参演人员在虚拟环境中的演练进行的操作,与在现实的环境中的操作是基本一致的,从而最大程度地缩小了虚拟演练与真实演练的感受的差距,保证了演练效果。

(5)可作为人员培训系统使用。

应急演练系统既可以组织演练使用,同时也是员工熟悉演练过程与应对方法的好老师,员工可以通过系统自学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为组织应急演练做准备,从而更快地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可全程监控。

应急演练系统中设定有“全局”模式。在组织模拟演练时,组织者可在专用的电脑上开启“全局”模式,可对整个演练现场进行跟踪,随时了解演练进程,也可以转换镜头,跟踪了解特定参演人员,从而了解每个参演人员对演练的熟悉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指正,防止“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

(7)演戏过程可回放。

应急演练系统内有录像功能,每个参与演练的人员都可以开启录像,组织者可以开启全局模式的录像。在演练结束后,参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演练过程进行回放,对演练进行总结,找出演练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快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同时管理部门可通过录像检查企业的演练举行情况,最大程度地减少演练记录造假行为。

(8)应用范围广。

小到一间房子的火灾演练,大到一座城市的地震演练,只要硬件条件跟得上,都可以在本系统中进行,个人、企业、政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本系统中进行不同规模、不同条件的演练,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7 建议

(1)政府对应急演练系统的开发进行支持,对系统的作用进行论证,认同使用应急演练系统组织的模拟演练的功效,同意企业使用用模拟演练代替一部分传统的应急演练,模拟演练录像可作为应急演练的依据,以在不影响演练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企业使用应急演练系统的积极性。

(2)应急演练系统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应急演练。建议将模拟应急演练作为传统应急演练的强有力的补充,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应急演练的任务。政府部门可通过规定模拟演练所占全部应急演练数量的最大比例,避免完全采用模拟演练代替传统演练的行为。

摘要:突发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有着巨大威胁。传统应急演练通过构建突发事件场景,使人们熟悉突发事件并提高应对能力,对应对突发事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应急演练自身所具有的缺陷也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与规模。分析了传统应急演练的优势和不足以及现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开发一种基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广泛的应急演练系统。对该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系统结构、运营模式及系统优势进行了探讨,最终得出本练系统可与传统应急演练优势互补,从而充分挖掘应急演练在生产安全与社会安全中的巨大潜力的结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抢救模拟演练】相关文章:

麻醉模拟演练05-24

通关模拟演练04-12

模拟演练系统05-04

沙盘模拟演练06-26

心肺复苏模拟演练07-20

消防模拟演练方案07-20

食品模拟追溯演练05-01

急救模拟演练场景06-05

抢救物品06-22

抢救07-26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资源开发下一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