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型2型糖尿病

2024-09-07

初发型2型糖尿病(精选八篇)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患者,47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4±3.1)岁。对照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2.1)岁。试验组采用沙格列汀治疗(美国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生产,H20110229,5.0毫克/片),对照组采用安慰剂。

1.2 纳入标准:

根据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确诊的T2DM患者,初诊患者或虽然诊断明确但未曾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自愿加入本试验,能确保坚持服用药物,可以按要求自我监测血糖,可以定期回访。

1.3 排除标准:

既往接受过降糖治疗的患者;有低血糖病史患者;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实验值检查有病理性异常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不愿意参加者。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监测肝功能、肾功能。

1.5 所有纳入本研究患者均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伦理道德实验的标准。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年后试验组组内比较空腹血糖治疗前(9.4 6±1.8 9),治疗后(6.89±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治疗前(11.88±3.12),治疗后(8.4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8.31±0.83),治疗后(7.03±0. 5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治疗前(25.89±4.42),治疗后(24.88±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餐前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值治疗前与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P<0.05,#P>0.05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

3 讨论

沙格列汀是一种DPP-4抑制剂,作用强大,即可单药治疗也可以和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有研究显示,胰岛B细胞的早期损害是可以被逆转的,因此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使用DPP-4抑制剂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沙格列汀为近几年新发现的高选择性的DPP-4抑制剂,可以提高内源性肠促胰素水平。其降糖机制为刺激胰岛素分泌,来达到有效、长期降糖,同时还可以保护胰岛素B细胞。本试验显示两组患者肝功、肾功均无异常,可知沙格列汀有稳定的安全性。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减少一个危险因素。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可知沙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有效,并且沙格列汀结合受体的形式为共价键,因此解离速度非常缓慢,药效可长达24 h之久。一日一次,服药方便临床依从性高。

综上所述,沙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S].2010.

[2]张儒雅,陆菊明.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I):增录1a1-1a4.

[3]邹大进.DPP-4抑制剂保护B细胞功能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8):634-637.

[4]张俊清.DPP-4抑制剂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J].药品评价,2011,8(21):27-32.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2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出发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80-01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临床上多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将患者血糖水平予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经现代临床实践发现,于发病初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做出科學强化治疗,可显著管控患者血糖水平,降解葡萄糖毒性,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做出强化[1]。为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定向选取了我院2012年以来所收治的2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部所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吻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所版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要求。采用随机分组法将5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跨度集中在28~71岁,平均年龄(47.4±5.21)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病程(9.8±4.2)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跨度集中在31~70岁,平均年龄(48.4±5.11)岁,病程5个月~1.8年,平均病程(9.5±4.1)个月。全部患者均不存在严重肝肾、心脏等器质性并发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研究所纳入52例患者于入院治疗后均给予常规脏器功能检查,测量患者身高及血压,同时以全自动生化仪予以患者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测量,采用金标法测量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同时给予健康宣教,令患者坚持运动治疗,合理控制饮食结构。再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药物治疗,1.0g/d,选择餐时或餐后即刻服用,以2周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泵输注诺和灵30R作短期强化治疗,2周为1疗程[2]。

1.3?评价标准:经1疗程治疗后依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变化情况,血糖控制达标标准为:空腹血糖水平≤6.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8.0mmol/L,HbA1c%≤6.5%。若血糖水平<4.0mmol/L,即诊断患者为低血糖。停药72h之后进行复查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予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予以表示,行方差检验,P<0.05,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1c水平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康复过程比较( ±s)

组别例数阶段FPG mmol/L2hPG mmol/LHbA1c(%)观察组26治疗前

治疗后12.74±3.61

6.42±1.6715.23±3.39

7.51±1.9410.20±3.59%

7.79±1.23%对照组26治疗前

治疗后12.83±3.71

7.79±2.1915.96±3.52

9.86±2.7410.51±2.93

8.36±1.332.2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FPG≤6.2mmol/L、2hPG≤8.0mmol/L、HbA1c%≤6.5%的达标患者依次为22例(84.61%)、21例(80.76%)、19例(73.07%)相比对照组患者19例(73.07%)、17例(65.38%)、16例(61.53%)的综合达标率而言,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诉表现的疾病,也是现代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类疾病,其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血糖增高而导致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出现缺陷,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而引发,在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阶段有效强化胰岛β细胞功能,纠正紊乱尤为关键。

现实中,二甲双胍药物是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直接作用于糖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无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利用,从而保护已受损胰岛功β细胞功能免受持续损害,有利于糖尿病的长期控制。而诺和灵30R是为一类人胰岛素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肝糖原分解异生,降低脂质合成,将组织中的葡萄糖予以分解氧化,合成转变为氨基酸脂肪,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刺激患者胰岛素分泌,而增加患者胰岛β细胞负担,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而二者强化联用可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胰岛素泵入诺和灵30R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患者FPG、2hPG、HBA1c等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予以了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光秀.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38(18)

[2] 金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5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 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 男1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 (54.91±8.54) 岁。对照组中, 男1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 (55.23±8.76)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2], 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试验) , 确诊为2型糖尿病, 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尚未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糖尿病健康宣教, 帮助患者对2型糖尿病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及工作量等情况, 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并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对照组给予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控制血糖, 30mg/次, 1次/d, 早餐前服用。治疗组给予采用智能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胰岛素控制血糖, 具体方案为:基础量为总剂量的40%~50%, 剩下的剂量为餐前大剂量, 基础量的两个时间段分别为:7AM~8PM、8PM~7AM, 基础量为0.4~2.4U/h, 平均剂量为1.4U/h。三餐前大剂量为4~10U/h, 平均剂量为6.5U/h。治疗2周后, 两组患者均停止药物治疗, 仅保留运动及饮食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主张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 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一定的休息, 以利于胰岛内分泌功能的恢复[3]。但是由于常规的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每天要进行多次注射, 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便, 导致有些患者依从性差, 拒绝行胰岛素治疗, 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胰岛素泵是通过模拟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生理过程, 从而保证了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最终可以改善本病的预后,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 通过本组研究, 我们认为, 通过胰岛素泵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能够更有效、更平稳地控制血糖,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长余.初发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46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9) :193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 (1) :1-36.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均61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 女24例, 年龄18~76岁, 平均 (45.68±9.18) 岁, 合并高血压病者22例, 高脂血症者24例, 冠心病者6例;观察组, 男36例, 女25例, 年龄19~74岁, 平均 (46.05±10.26) 岁, 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 高脂血症者23例, 冠心病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治疗前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 3次/d, 在餐中或餐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格列奈片, 起始治疗剂量按0.5 mg, 3次/d, 餐前口服, 之后根据患者监测血糖的结果来调整瑞格列奈片的剂量, 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6 m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餐后2 h血糖 (2 hPG) 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 (x¯±s) 表示, 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治疗前FPG、2hPG、HbA1c分别为: (9.08±1.85) mmol/L、 (13.96±2.24) mmol/L、 (8.83±1.62) %;治疗后FPG、2hPG、HbA1c分别为: (8.00±1.46) mmol/L、 (11.74±2.01) mmol/L、 (7.93±1.27) %。观察组治疗前FPG、2hPG、HbA1c分别为: (9.13±1.97) mmol/L、 (14.07±2.95) mmol/L、 (8.92±1.80) %;治疗后FPG、2hPG、HbA1c分别为: (7.23±1.30) mmol/L、 (9.65±1.84) mmol/L、 (7.31±0.94) %。两组在FPG、2hPG、HbA1c治疗前组间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FPG、2hPG、HbA1c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相比较, 均明显下降 (P<0.01)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在FPG、2hPG、HbA1c组间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

3讨论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 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主要是表现为早期分泌时相的减弱。胰岛素分泌缺陷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瑞格列奈是一种苯甲酸类衍生物, 属于非磺脲类口服胰岛素促分泌剂及餐时血糖调节剂[1]。其降糖机制与磺脲类降糖药有所不同, 通过阻断ATP介导的钾离子通道[2], 使β细胞去极化, 打开钙离子通道, 使钙的流入增加, 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3]。研究显示, 瑞格列奈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分泌,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鉴于瑞格列奈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分泌, 尤其是特异性地促进早相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故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峰值与餐后血糖升高峰值几乎重叠, 具有较好的降低餐后血糖能力。瑞格列奈有卓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后起效块, 半衰期短, 在体内代谢快, 并且不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胞吐作用[4], 从而具备更少低血糖发生的优点。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作用, 改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恢复, 并且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5], 通过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 从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产生, 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有益于减轻高脂、高血糖毒性的作用。因此尤其适用于新诊断及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另外瑞格列奈主要是在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很少量经肾脏排泄, 对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相对安全。所以本次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显示, 观察组在空腹、餐后2 h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治疗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疗效显著。并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马国富.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0, 31 (30) :5316.

[2]程勇, 熊秋香, 郭向阳.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中外医疗, 2009, 28 (16) 96-97.

[3]高燕.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2) :217-218.

[4]郭明皓, 林东平, 乔洁,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血糖变化.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8, 4 (3) :28-29.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5

关键词:初发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30,诺和灵30R,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糖尿病患者的总数逐年增高, 已经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型糖尿病是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以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初发病时, 主要采取饮食控制、规律作息时间、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若病情仍无缓解甚至继续进展, 则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案可令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范围, 减少糖尿病高血糖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同时还有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的作用[1]。目前, 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的胰岛素有诺和灵30R和门冬胰岛素30, 为了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本研究比较了两种药物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入组者均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 共58例。均采用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 具体如下:空腹血糖 (FBG) ≥7.0 mmol/L, 餐后2 h血糖 (2hPG) ≥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8%。排除标准:有胰岛素既往使用史;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胰腺炎症、胰腺部分切除史;6个月内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酸中毒;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入组患者根据入组时间编号, 根据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29例) 和对照组 (29例) 。观察组男18例, 女11例, 年龄50岁~64岁, 平均年龄 (54.6±5.8) 岁, 平均病程 (5.6±2.3) 年, FBG (11.0±2.3) mmol/L, 2hPG (13.4±2.2) mmol/L, HbA1c (9.8±1.5) %;对照组男21例, 女8例, 年龄48岁~66岁, 平均年龄 (55.2±5.9) 岁, 平均病程 (5.2±2.5) 年, FBG (11.3±2.5) mmol/L, 2hPG (13.6±2.5) mmol/L, HbA1c (9.7±1.5) %。2组患者基线情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500 mg/次餐后口服, 3次/d。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患者在早晚餐进食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早晚餐前30 min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0.3~0.5 U/ (kg·d) 。治疗后注意观察血糖变化, 当血糖水平达到FBG在7 mmol/L左右, 2hPG在8 mmol/L左右时称为满意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检测记录所有患者在就诊、治疗1个月后的FBG、2hPG、HbA1c;同时记录患者达到满意血糖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数 (低血糖为治疗期间血糖低于3.9 mmol/L) 。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糖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血糖平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2.3 观察组发生低血糖1例 (3.4%) ,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6例

(20.69%) , 2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 P<0.05) 。

3讨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糖尿病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 有关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减少或者胰岛素效应的缺陷所引起, 临床上最突出的特征是血糖升高。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可引起重要器官 (如心脏、肾脏、眼睛等) 的慢性进行性改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 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3],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于生理水平附近时, 可有效预防、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其治疗方案, 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 首选饮食控制、合理作息、加强锻炼。若上述治疗无效时, 可以选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 最常用的药物是二甲双胍, 其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同时可以降低胰岛β细胞负担, 促进功能恢复。若2~3种药物联合运用尚不能控制血糖时, 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4]。本研究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 研究比较了诺和灵30R和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 (P<0.01) , 且安全性好, 毒副反应少。因此认为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曦, 卢松, 王成剑.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09, 38 (18) :2273-2274.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 (1) :5-6.

[3]施勇华.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11 (6) :613-614.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利用洛阳市吉利区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的机会,对新确诊的T2DM患者50例进行治疗,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6)岁。合并高血压病20例,合并脂代谢紊乱36例,超重及肥胖40例。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治疗期,共半年。首先对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教育,重点是饮食及运动治疗的教育及指导。在严格的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之上均给予格列美脲(江苏万邦制药有限公司)1~4mg,一日一次;罗格列酮钠片(四川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4~8mg,一日一次。合并高血压者给予北京降压0号,合并脂代谢紊乱者给予洛伐他汀,肥胖者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血压、体重。每3个月随访一次血脂、HbA1c。停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上述项目,共2次。

1.3 T2DM诊断及达标标准

(1)确诊T2DM按WH01999年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

(2)达标标准按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第3版目标。①血糖:空腹≤7.0mmol/L,非空腹≤10.0mmol/L,HbA1c<7.0%。②血压<140/90mmHg。③体重指数Kg/m2男<27,女<26。④血脂:总胆固醇<5.17 mmol/L,甘油三酯<2.2 mmol/L,HDL-C>0.9mmol/L,LDL-C<2.5 mmol/L。同时具备①②③④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2 结果

治疗后达标36例(占72%),其余14例中失访1例,体重不达标12例,血糖不达标8例,血脂不达标6例。36例于半年后停药,停药后3个月仍达标32例(占64%),停药6个月后仍达标30例(占60%),应服药9016人次,漏服132人次。

3 讨论

T2DM发病率日渐增高,肥胖及胰岛素抵抗(IR)与之密切相关。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的原因是由于持续存在的IR,加上糖毒性及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不断损伤,其中高血糖诱发和加重上述变化是最主要原因[1]。

本组病例确诊T2DM时多合并超重/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这些都是T2DM达标治疗的障碍,干预这些因素与血糖控制同等重要。治疗上强调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与药物并重。严格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治疗,利用二甲双胍减肥作用缓解了肥胖,就改善了外周组织的IR,从而促进了血糖、血脂、血压的改善。本组病例达标率高,可能与体重达标率高有关。为了改善治疗依从性,本组病例均采用一日一次的给药方案使漏服药比例明显下降,是达标率较高的另一个因素。及时检测糖化血清蛋白,发现近2~3周的血糖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HbA1c达标。

格列美脲是磺脲类降糖药,通过与磺脲类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达到降糖目的。同时还可以改善IR。罗格列酮钠是PPAR-Y受体激动剂,可以调节、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葡萄糖及脂肪代谢的基因表达,改善IR及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糖毒性及脂毒性[2]。能同时改善肝脏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4]。临床实验显示罗格列酮可有效降低T2DM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出现了仅依靠饮食及运动治疗维持T2DM治疗达标的“蜜月期”,可能与肥胖及IR的改善有密切关系,关注肥胖及IR的治疗,有可能延长“蜜月期”。从侧面反映了初发T2DM早期胰岛功能的可塑性。早期糖尿病正确干预有可能使患者回到T2DM自然病程的更早阶段。因此,正确治疗初发T2DM患者,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做了有益的尝试。

总之,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T2DM治疗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改善肥胖和IR是T2DM早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持久疗效的基础和原因。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可以作为初发T2DM达标治疗的一种选择,疗效好、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口服药治疗方案。方法对50例初发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和罗格列酮钠治疗半年,控制达标者停用口服降糖药,进行医学观察,了解停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指标状况。结果治疗半年后述标36例(占72%),停药3个月后仍达标32例(占64%);停药6个月仍达标30例(占60%)。结论初发T2DM可首选格列美脲联合罗格列酮钠片,该治疗方案服用方便,依从性好达标率高。可使半数以上达标者停药半年。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利于T2DM控制达标,延缓发病。

关键词:格列美脲,罗格列酮钠,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Purreilo F,Rabuazza AM.Metabolic factors that affect beta-cell function and surrival[J].Diabet Nutr Metab,2000,13:84-91.

[2]Buchanan TAXing AH Peters RK et.al.Preservation of pancereafic be- ta-cell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by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of insulin pesistance in high-risk Hispanic women[J].Diabetes, 2002,51:2796-2803.

[3]张守山.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102.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青岛地区部分干休所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例,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12例, 病程4~10年, 年龄80~95岁。诊断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 一天中ā机血糖≥11.1mmol/L;或者餐后2h血糖≥11.1mmol/L, 即可诊断。有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7.0mmol/L, 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知识教育, 原饮食量及运动量不变, 治疗前停用所有降糖药物, 给予降糖药 (格华止) 0.5g, 一日三次口服, 甘精胰岛素 (来得时) 每日1次皮下注射10U起始, 应用强生血糖仪监测空腹、餐后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前后分别测定FPG、2h PG、Hb A1c, 观察12周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及体重变化情况。

2 结果

12周后, 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接近正常上限, 血糖波动小, 糖血红蛋白Hb A1c、FPG、2h PG显著降低,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引起血糖升高, 尿糖出现以及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90%。多在成年30~40岁以后发病,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重及肥胖, 缺乏体育锻炼而患病率增加。临床特征为起病比较缓和、隐蔽, 大多数患者往往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难以估计发病时间, 常以糖尿病的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为首发症状而就诊。糖尿病的治疗依赖于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 进行糖尿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采取合理的、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必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除小部分经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能控制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外, 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个别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同时, 还需加用口服降糖药物。药物的选择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此仍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格华止是盐酸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糖药的一个商品名称。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得2型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 用本品不但有降血糖作用, 还是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二甲双胍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报道极少, 因此更为安全有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特点的认识, 应用越来越广泛。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应根据糖尿病的类型、病情以及年龄等因素, 采取不向的治疗方法, 即治疗必须个体化。2型糖尿病患者有用胰岛素的指征者方可使用。有些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疗法以及足够量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后, 血糖仍未达到理想控制者, 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如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好, 白天仍采用口服降糖药, 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或早、午用口服药, 晚餐前用1次预混胰岛素, 或早、映餐前分别注射1次中效胰岛索 (一般早餐前为全日的1/3, 晚餐前为2/3) 以控制空腹血糖, 控制仍不佳者, 则应改为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胰岛素, 是一种在中性p 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本品酸性p H (p H4) 注射液中, 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 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 从而产生得到预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

本研究对新诊断的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可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有效达标, 血糖波动幅度小, 此外低血糖发生率也很低, 安全性较好。

摘要:目的 对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选择青岛地区部分干休所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例, 所有患者给予降糖药 (格华止) 口服, 甘精胰岛素 (来得时) 每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结果 12周后, 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接近正常上限, 血糖波动小, 糖血红蛋白HbA1c、FPG、2hPG显著降低。结论 对新诊断的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可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 安全性较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降糖药

参考文献

[1]罗蕾.甘精胰岛素治疗难治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 6 (2) :16.

初发型2型糖尿病 篇8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强化治疗,疗效观察

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几率大大增加。此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常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该文旨在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现分析2012年3月一2014年3月间于该院就诊的初次诊断糖化血红蛋白>7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5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初次诊断糖化血红蛋白>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5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0.2±16.5)岁;体质指标为(22.2±1.5)kg/m2。该组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糖化血红蛋白>8.0%。

1.2 治疗方法

1.2.1 健康教育①给予本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3讨论②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控制。③指导患者适度运动。

1.2.2 药物治疗

①每日固定时间在患者皮下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产品名称:重组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130005),初始剂量以0.2 IU/kg为标准;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在4.4~7.0 mmol/L之间,且没超过1.0 mmol/L需添加1.0 IU甘精胰岛素[1]。②每日餐前5 min口服120 mg那格列奈(产品名称:那格列奈,国药准字H200 51197),3次/d;餐后若患者血糖高于10.0 mmol/L,则每次剂量增加120mg。[2]

1.2.3医疗设备

治疗期间,使用强生稳步血糖仪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监测。

1.2.4 疗效观察

①疗效观察时间:3个月;②记录患者在此治疗期间所有的治疗反应,包括不良事件。

1.3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以此来对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C肽、甘油三脂、肝肾功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定[3]。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该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12周之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获得很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又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发病因素主要是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据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重要的病因之一即是胰岛细胞的受损。因此,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胰岛功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是治疗此病的关键。通过该次研究发现,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部分胰岛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永强,魏剑芬,李晓军,等.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51-1252,1255.

[2]康志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2(10):32-33..

上一篇:会计现代企业管理下一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