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

2024-07-08

国际服务贸易(精选十篇)

国际服务贸易 篇1

第一个台阶,从商品贸易到服务贸易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的国际贸易形式是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这是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虽然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不是排名第一的贸易形式,但是对于我国来讲仍然是现在主体的贸易形式。这种贸易形式的基础是实物资源,我国解放以后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历程,依赖这种国际贸易形式为我国赚取了大量的外汇,有效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成熟,我们也丰富了这种形式的内涵,有效地开拓了进口原材料生产制造产品再行出口的方式,使实物商品国际贸易不断地登上新的台阶。但是,若干年来我们也充分感觉到这种国际贸易形式所支持的发展的模式存在许多缺点和弊端。对此本文不做全面的分析,仅仅举出社会上普遍认同的两大弊端:一个是资源的消耗,尤其是本土紧缺的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另外一个是难以规避和解决的污染,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把好东西卖到国际市场上,我们自己留下污染和废料。这当然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实际上是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选择,需要有新的发展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减少对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的过分依赖。要抢占未来国际经济领域新的制高点,就需要开拓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国际贸易有很多新的形式,实际上,有许多非实物形态商品或者不是以实物商品为主体的国际贸易也一直在产生和发展,例如技术类型商品的国际贸易、知识文化类型商品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资本类型的国际贸易、劳务类型的国际贸易……等。现在,以“服务”为贸易对象的国际服务贸易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很大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渐出现了和国际商品贸易并驾齐驱的势头,也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的内涵和结构。

国际服务贸易在我国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如在国外设立商业机构、为国外需求的运输服务等服务贸易形式已经进行了长期的运作,最近我国的经济界对于国际服务贸易又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是我们正在努力攀登的一个台阶。

第二个台阶,从服务贸易到物流服务贸易

我国在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方面早已有所作为,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国际运输服务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服务贸易方式,在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中,曾经位居首位,长期以来也居于第二大服务贸易的位置。我们物流界熟悉的“中国航空集团”、“中国远洋”、“中外运”这些知名的巨型企业就是从事或者参与这种国际服务贸易的企业。应该说,我们更大规模的、更高水平的开展现代物流国际服务贸易是有基础的。

在国际市场上,运输服务尤其是航空运输服务我国占有的比重不高,国际竞争能力也不足,要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发展国际运输服务的出口,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运输能力和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在扩大传统产业的同时还需要观念和内涵的转变来提升国际运输服务,从“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上升成“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系统物流”,就是最符合这个转变的表述。发展和增强我国物流服务的水平,出口物流服务,抢占国际市场物流服务的制高点是服务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们以后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要性在于:它不是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从突破传统,优化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角度出发,用新的产业来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能力,从而扩大服务贸易的数量和规模、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服务贸易面试试题 篇2

1.2.3.4.分析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论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简述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含义及其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我国服务业相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原因主要有哪些? 简述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界定),及其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特点。

5.《EBOPS(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对国际服务贸易各行业是如何划分的?并简要介绍各行业。

6.《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供应模式是如何界定的?

7.简述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8.收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近5年的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

况,找出问题,提出对策。

9.简述服务外包的概念和分类,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机会。

10.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如何?简要说明服务业跨国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11.谈谈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实际情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结合某一具体服务行业谈谈。

12.服务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何在?请查阅资料,给出我国服务企业成功(或

失败)拓展国际市场的案例,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3.简述我国某一服务贸易行业(旅游/运输/金融/保险/建筑)的发展现状及问

题。

14.简述我国某一服务贸易行业(通讯/计算机与信息/零售/特许与专利/个人文

化娱乐)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5.简述岳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国际服务贸易成本的测度 篇3

摘要:文章利用最新的数据库,构建了38个国家的11个服务部门从1986年到2009年的贸易数据,采用了Novy(2013)的相对贸易模型对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服务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高收入OECD国家的平均服务贸易成本比其他国家低,但其贸易成本离散度也更高。同时,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可以很好地解释服务贸易成本,但不同因素对不同服务部门的影响差别很大。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成本;引力模型、

一、 引言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Novy(2013)的“相对贸易模型”来测度多个部门的服务贸易成本,这个模型可以充分发挥国际和国内贸易数据的优势,并且能够解决目前主流测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二、 模型和数据

Novy(2013)用一种新的方法测度货物贸易的成本,即“相对贸易模型”,本文将其用于测度服务贸易成本。这个模型并不复杂,但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被应用于很多贸易框架中,比如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异质性企业模型(Heterogeneous Firms Models)和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本文选取测度贸易成本常用的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Novy(2013)的方法。

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给出了引力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型的形式如下:

其中xij代表从i国到j国的出口额,yi、yj和yw分别是i国、j国和世界的总收入,tij代表从i国出口到j国的贸易成本,∏i和Pj代表两国的价格指数,?滓是商品的替代弹性。从模型中可以看出,贸易额与国家的大小正相关,所以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大国之间贸易往来更多。计算贸易成本tij必须有∏i和Pj这两个价格指数数据,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将这两个价格指数称为多边阻力变量(Multilateral Resistance)。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两个多边阻力变量数据没法获得。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进一步假定双边贸易成本是对称的,即tij=tji。在对称性假定下,两个多边阻力变量相等,∏i=Pj,这样就可以得出贸易成本的解析形式。

这个模型仍然存在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贸易成本函数表达式的设定不一定准确,一些重要的因素可能被忽略。其次,双边贸易成本在大部分时候是非对称的,即贸易双方通常是一国的壁垒高于另一国。第三,贸易壁垒往往是变化的,当一国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其贸易壁垒就逐渐减小,而一些贸易成本因素比如距离和共同语言等却不随时间改变,这样就无法利用面板数据描绘贸易成本的变化。

Novy(2013)的方法并不需要设定特别的贸易成本函数,也不需要假定贸易成本的对称性,同时,也可以考虑到时间的变化,即可以充分利用面板数据。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很简单,即贸易壁垒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也会影响国内贸易。当一国的整体贸易壁垒上升,本来销往国外的产品就会被更多地在国内消费,所以贸易成本的大小可以理解为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代价的高低。从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的模型可以严格推导出Novy(2013)的相对贸易模型。

首先,用公式(1)可以得到i国的国内贸易额函数xii:

k代表了不同的服务部门,t代表不同的时间。上式中所有的变量数据都比较容易获得,且不需要设定复杂的贸易成本函数,不需要假定贸易壁垒的对称性,也充分考虑了时间效应,所以可以完美解决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中的问题。

本文采用这种方法测度了38个国家的11个服务部门的贸易成本,其中包括建筑服务(CON)、零售服务(WHL)、酒店服务(HTL)、运输服务(TRN)、通信服务(COM)、金融服务(FIN)、租赁服务(REN)、计算机服务(CMP)、研发服务(R&D)以及公共服务(PUB)。数据的时间跨度从1986年到2009年共24年,由于统计条件限制,这些服务的类型主要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规定的第一和第二类服务。所用的数据从“OECD数据库”(O-ECD's STAN,OECD's TISP)和“联合国国民核算账户数据库”(UN's National Accounts Off-icial Country Data)整理而来。

三、 实证检验

在实证检验中,服务贸易成本用关税等值来衡量,每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成本是与其所有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的平均值。我们测度了11个服务贸易部门和总体服务贸易(TOTAL)的贸易成本,并对38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进行排序。附表1和附表2就是计算出的各国服务贸易成本和开放程度排序表。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我们将38个样本国家分成两组,高收入OECD国家以及其他国家。表1显示了这两组国家的平均贸易成本和开放度排名。

表1的总体服务贸易(TOTAL)列显示,高收入OECD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平均成本分别为189%和217%,这意味着高收入OECD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是相应的国内贸易成本的1.89倍和2.17倍。高收入OECD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平均开放度排名是17和27,也就是说高收入OECD国家更加开放。从附表中也可以看到,英国、瑞士和爱尔兰等国家的总体服务贸易都是最开放的,这些国家的多个服务部门也是非常开放的。

当具体对比不同的服务部门的贸易成本时,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特征。首先,不同服务部门之间的贸易成本差异很大。综合看来,公共服务(PUB)部门的关税等值最高(高收入OECD国家是320%,其他国家是327%),酒店服务(HTL)部门的关税等值最低(高收入OECD国家和其他国家分别为100%和129%)。不难看出,主要由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部门,比如酒店服务,会比主要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部门更开放。其次,两组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成本有一定差别。两组在租赁服务(REN)部门的关税等值差异为2%,是差别最小的部门;而两者在零售服务(WHL)部门的关税等值差异达到38%,是差别最大的部门。第三,在大多数服务部门,高收入OECD国家关税等值的变异系数 比其他国家的高。这就意味着高收入OECD国家的服务贸易成本离散程度较高,不同的高收入OECD国家之间的开放程度差别较大。从附表中可以看到,英国和瑞士在最开放的国家之列,而另外一些高收入OECD国家,例如韩国和新西兰则属于开放度排名最靠后的国家。

为了进一步研究服务贸易成本,我们分析一些学术界常用的因素对贸易成本的影响。参照Novy(2013),我们将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一些地理因素变量(Geographical Variables),如两国的距离、表示两国是否接壤的虚拟变量等。第二组是一些含有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制度变量(Institutional Variables),如共同语言、共同货币、区域贸易协议(RTA)、是否有殖民关系、是否加入GATT或W-TO等。这些数据都来自国际信息前瞻性研究中心。

表2展示了服务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就是已经测度出的贸易成本的对数值,ln(?仔ijkt)。总体来看,我们的模型表现很好,大部分的变量系数都很显著。除了酒店服务、运输服务和研发服务部门,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回归拟合优度都超过0.71。

很多变量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都较符合预期,与Park(2002)、Walsh(2006)和Novy(2013)等研究相吻合。“距离”变量的系数为正,表示贸易双方的距离与服务贸易成本成正比,即两国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接壤”变量表示两国是否为邻国,系数为负表示两国相邻则贸易成本较低。“共同语言”、“殖民关系”和“共同货币”这三个变量与服务贸易成本负相关,即会降低贸易成本。不难理解,因为这些因素有助于两国交易,也反映了文化上的相似性。“RTA”变量表示两国是否有共同的区域贸易协定,“GATT/WTO”变量则表示贸易双方是否都加入了GATT或WTO。较为出乎意料的是,“RTA”变量虽然对总体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是负向的,但在很多服务部门,“RTA”反而会提高贸易成本。另一方面,“GATT/WTO”变量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从总体服务贸易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GATT/WTO”变量的系数的绝对值远大于其他变量。这也说明GATT和WTO这种国际性贸易协定比区域贸易协定更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从表2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这些地理变量和制度变量对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在不同部门之间区别很大。“距离”、“接壤”和“殖民关系”这几个变量对酒店服务(HTL)贸易的影响最大,可能是因为酒店服务贸易主要是由旅游业驱动,所以非常受距离和文化的影响。而“共同语言”变量与预期相符,对通信服务(COM)贸易的促进最大。“GATT/WTO”则对于酒店服务(HTL)贸易和研发服务(R&D)贸易的促进最大。而“共同货币”变量对服务贸易成本的降低效应在研发服务(R&D)部门表现最明显。

四、 小结

研究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第一,高收入OECD国家的服务贸易平均成本小于其他国家。这一点与Francois(2005)、Walsh(2006)等的结论相同,也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第二,服务贸易成本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部门之间差异很大,特别是高收入OECD国家的服务贸易成本离散度很高。Hoekman(1996)的服务贸易成本排名与国家的发达程度完全正相关,但我们的结果显示,发达经济体中也有很不开放的国家,比如韩国和新西兰等。第三,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可以很好的解释服务贸易成本,这些因素对不同服务部门的影响区别也很大。实证结果显示,参与GATT和WTO这样的国际贸易协定对于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 James E.Anderson, Eric van Wincoop.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93):170-192.

[2] James E.Anderson, Eric van Wincoop.Trade Cost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42):691-751.

[3] Richard E.Baldwin, Daria Taglioni.Gravity for dummies and dummies for gravity equ- ations[R].NBER Working Paper,2006.

[4] I-Hui Cheng, Howard J. Wall. Controlling for heterogeneity in gravity models of trade and integration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Review,2005,(87):49-63.

[5] Joseph F.Francois.Explaining the pattern of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J].Internat- ional Economic Journal,1993,(7):23-31.

[6] Keith Walsh.Trade in services: does gravity hold? A gravity model approach to estimating barriers to services trade[J].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Studies Discu- ssion Paper Series,2006,(18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演进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项目号:11AZD080)。

作者简介:陈宪(1954-),男,汉族,江苏省射阳县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与贸易;夏天然(1988-),男,汉族,安徽省庐江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 篇4

一直以来, 《国际贸易》课程一般是以“国际货物贸易”为主线, 这部分教学内容已相对成熟, 国际货物贸易理论、政策与措施、改革与实践等内容较为充实丰富。相对而言, “国际服务贸易”部分的内容则显得较为单薄。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导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加,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服务作为一种无形商品, 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的速度增长,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服务贸易实践的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相关理论和实务知识应在教学中进一步得到重视并予以突出, 专业教师应不断进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与改革的探索来符合国际贸易格局对经贸人才的要求。这表现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国际贸易货物理论与政策,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各国服务贸易现状, 不断丰富服务贸易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以期在实践中进行合理应用。

二、《国际贸易》课程中“国际服务贸易”部分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整和清晰

第一, 缺乏我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探讨。长期以来, 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欠缺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相应地, 在课程教学体系中, 缺少对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的说明。而近年来, 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断规范, 统计相关概念和指标不断明确, 统计方法趋于合理, 统计数据界定逐渐清晰, 基本满足了政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作为教师, 应在教学中系统介绍有关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统计结果, 以便于学生了解近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认知其依存度和贡献度。

第二, 基于新形势下的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和措施体现不充分。当前《国际贸易》教材中, 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原因及趋势等。然而, 在教学中, 教师一般没有专门、系统地对有关服务贸易的理论加以总结, 也缺少对金融、保险、电信等主要服务类型的贸易壁垒的介绍, 因此, 学生无法体会到传统理论对服务贸易适用性、无法探讨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的措施, 也就不能有效地将有形、无形商品贸易结合起来对国际贸易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认知。

(二) “国际服务贸易”内容不够深入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服务业市场的不断细分, 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日趋增强, 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离岸外包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显然, “服务外包”等新兴课题应成为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 部分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服务外包”的形式和特点、发展趋势等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则涉及较少且不够深入, “国际服务贸易”部分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学生对服务贸易相关行业认知寥寥。

(三) 国际服务贸易实践教学几乎空白

然而, 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 专业人才短缺日渐明显, 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之相对应的, 是实践教学的缺乏。可以看到, 目前在实验室中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 多数是围绕有形商品贸易流程展开教学的, 服务贸易的法律规范、操作模式和相关流程往往被忽视。此外, 基于服务外包行业人才培养的实训也应着实体现在教学中。

三、《国际贸易》课程中“国际服务贸易”部分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一) 拓宽教学重点, 形成服务贸易内容体系

编写并选用适合新形势的国际贸易教材, 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应捋顺服务贸易教学内容, 突出内容层次。可从统计体系、理论、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并行研究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 进而探讨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令学生了解货物贸易传统地位的基础上, 明确服务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统计体系方面, 我国商务部、统计局已于2007年11月联合发布《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并于2010年、2012年两次进行修订, 该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 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教师尽可能地联系本地的实际情况, 播放一些重大国际服务贸易事件的视频件, 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 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分析, 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之后的教学中, 不断跟进案例、事件的最新发展情况, 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路, 加深印象。同时, 对于”服务外包”等较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可以采取专题讲解讨论的教学方法, 适当选择切入点进行重点分析, 辅以启发式问答, 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原理, 并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二)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学术讲座相结合

国际服务贸易五道思考题 篇5

11国贸1班石泽斌201124011115

一、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答:

1、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商品贸易且比重不断上升

2、世界各地区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

3、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4、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比重(偏)小

5、现代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传统服务贸易比重不断下降

二、阐述电子化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答:

1、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被扩充

2、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有所创新

3、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有了改变

4、电子服务贸易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5、电子服务贸易的发展考验各国服务监管

三、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答:

1、贸易总量持续增长

2、贸易结构调整加快

3、地区发展不平衡可能加剧

4、服务外包潜力巨大

5、商业存在成为主要方式

6、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各国重视

四、简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答:

1、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相对较小

2、服务贸易结构有所改善,但仍不平衡

3、中国服务贸易从顺差到逆差,行业结构情况有所改善

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服务业的产业化不足,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垄断经营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

3、管制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4、城市化滞后

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篇6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务贸易竞争力也成为评价一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在很多地方有着相似之处,然而却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并极大的带动了其经济的腾飞。

一、中国服务贸易与印度服务贸易的比较

(一)总量方面

首先从服务贸易出口额来看,除了个别年份(1998年)增长为负值外,均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1990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仅为57.48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则达到了1266.9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20.53%。其次,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同样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另外,如果比较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可以发现1990—1994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基本呈现顺差,而1995之后,则一直呈现逆差,但是这个差额在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持续的逆差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出口上处于相对劣势,多依靠进口国外服务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同期比较,1990—200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高于印度,但在此期间,印度进出口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03%和19.75%。从进出口差额来看,印度的服务贸易逆差在总服务贸易量中所占比重逐年减小,并且从2004年开始服务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且顺差额所占比重逐年扩大。可见在服务贸易总量上,中国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是如果比较两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年增长速度,可以发现,印度的年增长速度,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从总量方面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要远远大于印度,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且发展缓慢。印度则经历了从竞争力相对较弱到竞争力相对较强的转变过程,表现出长期的发展趋势。

(二)结构方面

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部门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资本密集型的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旅游业一直在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据最大的比重,虽然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比较高的比重,2006年占据了近40%;而印度的旅游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到2006年仅为11.9%。运输业方面,印度基本保持在ll%左右的水平,而我国运输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至2006年占到了22.8%,为印度的两倍之多。在保险和金融部门,中国和印度都表现的差强人意,不仅所占比重很小,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但相比之下,印度要稍好一些,尤其是其金融业在近两年还有所增长。计算机信息服务、通讯服务,中国和印度都有所增长,但印度发展更快。印度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的出口额在2003年时曾达到了一个高峰,占到了当年服务贸易总额的一半。

综上所述,印度的服务贸易结构已基本上完成了从劳动及资本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到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变,较我国有着更大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一)服务贸易总量的比较

根据WTO网站、国家统计局及UNCTAD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近几年我国与印度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自1955—2006年,印度两指数均高于我国。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最具说服力的指标, RCA指数数值越大表明该国服务的竞争力越强。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所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TC指数越接近于l,竞争力越强。

根据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RCA指数一直处于0.8以下,说明优势很弱,除了1996年比1995年稍有增长外,基本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仅为0.4611。而印度的RCA指数从1999年开始一直高于1.25,且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至2006年其指数已高达2.0344,远远高于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全球在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素质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并没有随全球的发展趋势而提升。相比而言,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顺应了全球趋势,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要强于中国,且发展势头很迅猛。

中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小于0,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即不具备竞争优势;而印度在1995年时TC指数小于中国,但到了2000年就赶超了中国,2004年其TC指数增长到了0以上,说明其服务贸易开始由逆差转变为了顺差。2006年达到了0.0737,表明印度服务贸易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通过以上两种指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虽然在服务贸易总量在规模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竞争力却不如印度。

(二)服务贸易结构的比较

首先在运输部门,中国和印度开始都表现出很弱的竞争力,而之后中国的RCA指数经历了短暂下降之后从2000年开始呈现出稳定持续的增长,到2006年增长到了1.014。而与此同时,印度的RCA指数却在逐步下降,到2006年仅为0.448。其次在旅游部门,中国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1997年到2006年RCA指数都保持在1.25以上,而印度相对中国则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2006年仅为0.437,比较劣势越来越明显。最后在其他商业服务部门,中国不具备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其RCA指数一直小于1,且除2003年有明显的增长外,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印度在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则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自2000年其RCA指数超过了1.25,之后基本上逐年增长,比较优势逐渐增强。

从TC指数分项比较来看,在通讯服务部门,可以看出中国近几年来多数情况下TC指数基本上在零以下,说明仍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而印度的通讯服务TC指数基本均为正值,相对中国来说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建筑和保险两个服务部门,两国都表现的不尽如人意,相对来说,中国的建筑部门较印度竞争力更强一些,而印度保险行业相比之下表现稍好于中国。在金融服务行业两国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TC指数一直为负值,2006年还有较大幅度下降;而印度金融服务部门的TC指数则从负值逐步增长,在2005年转为正值,到2006年则增长到了0.2230,表明其金融服务部门从不具备比较优势转变为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部门,印度则明显表现优于中国。中国该部门TC指数时为正值时为负值,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印度在该部门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优势,其TC指数一直处于0.78以上,且依然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最高年份达到了0.8921。在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部门,两国都不具备竞争优势,TC指数接近了-1的临界值,说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缺乏核心技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与印度服务贸易相比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构不合理。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的增长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为服务贸易提供了较印度更为良好的設施基础,也是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必要因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要较印度更高,也就构成了较印度更为强大的内需,有助于拉动服务贸易的增长等。因此我们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 篇7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本文在可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包括三项指标的测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将相对数指标和绝对量指标结合起来, 即反映进出口的比较优势指数、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反映市场占有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 是研究产业竞争力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有力工具, 该指数认为i国在j产业或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由j产业或产品在i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当期世界贸易中该产业或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之比“显示”出来。该指数的计算式为RCAij= (Xij/Xit) / (Xwj/Xwt) 。如果RCA大于1, 说明i国第j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 RCA小于1则说明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或者认为“显性”了比较劣势。

(二) 比较优势指数

比较优势指数 (CA) , 即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总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 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 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出现的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 因此, 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 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该指标的理论值域为 (-1, 1) , 在值域内, 竞争力单调递增。取值大于0, 说明比较优势大, 且越接近1, 表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 则说明比较优势小, 行业竞争力也越小。该指标的计算式为CAij= (Xij-Mij) / (Xij+Mij) 。

(三)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 即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市场出口总额的比率, 在综合考虑该国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 可以简洁地表明该国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指标的计算式为Aij=Xij/Xwj。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本文选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代表发达国家, 韩国和香港代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进行对比。在时间段的选取上, 选择了1997~2007年为计数阶段, 考察最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的服务行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具体情况如表1。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总体服务竞争力在9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弱, 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版税和许可证服务排名倒数第一, 只有旅游处于前列, 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低于德国和美国, 但由于在建筑、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从而使得按照贸易量比重加权后的RCA指数超过这两个国家。日本在旅游、建筑和专利服务, 韩国在运输和政府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的总体RCA指数高于我国。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UNCTAD) 的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二) 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服务贸易通常分为三大重要类别, 即运输、旅游和其他 (包括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文体娱乐和其他商业服务8项) 。其中第3项大都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项目。我国与其他国家主要的服务行业CA指数比较如表2所示。

表2结果显示, 我国服务贸易行业CA指数的国际排名落后于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运输业的CA指数为-0.24, 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所考察的9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最后。我国旅游业的CA指数为0.17, 在9国和地区排序中名列第3, 说明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并不十分乐观。在包括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的CA指数方面, 我国为0.05, 在9国和地区排序中名列第4, 处于中等水平, 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三) 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还不是很高, 最多只占到3.90%, 其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但从时间序列上观察可以得出,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处于上升过程, 竞争能力正逐渐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的1.78%增加到2007年的3.70%, 增长了近3倍, 世界排名也上升到2007年的第7位。这充分反映出,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来看,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增长也很突出。1997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最后一位, 大大落后于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 至2005年就已经超过韩国和中国香港, 最近两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已经逐步拉开了与韩国和中国香港的差距, 甚至超过了意大利。在发展中国家中,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上升也是最快的, 11年中提高了2.12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我国是惟一排名在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 而且已经表现出良性的发展势头, 但是要看到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份额与美英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数据库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997-2007) 整理计算得出

三、结论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对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考察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潜力与竞争实力, 综合上述指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 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较弱

我国的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具备竞争优势的, 虽然服务贸易竞争力近年来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大, 但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竞争力还很弱, 尤其在服务贸易质量上。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 尤其是英美发达国家的经验, 用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处于劣势

在大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我国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例如, 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权等领域, 指数都较低, 说明竞争劣势非常明显。不仅如此, 我国贸易量大的都是运输、旅游等低附加值的产业, 而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正在逐步萎缩。相反, 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欣欣向荣的商业服务行业, 我国的国际参与程度非常低, 如金融、通讯、电影等。保险、咨询虽然贸易额比较大, 但基本是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完全没有出口竞争优势。

1.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急剧滑坡, 说明在银行业逐步开放的情况下, 外资商行强占我国本土市场的规模程度远远强于中资银行的对外扩张。脆弱的我国金融业如何应对全球竞争是我们必须对应的严峻挑战。

2.通讯行业在最近几年的竞争力也在逐步下滑, 可以看出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贸易保护逐步消除的趋势下, 我国原先享有垄断地位的通讯服务商需要改进其经营方式, 未雨绸缪。

3.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和保险这两个行业一直竞争力较弱, 没有任何改观。由于这涉及我国司法和社保体系的改革, 这种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所以短期内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应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尤其是保险业, 国家宏观调控使其经营模式的不确定性极大, 例如保监会对其销售产品种类的限制、对其投资品种的限制等。未来大金融格局的出台, 如保险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协同监管等都有可能对金融保险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三) 产业竞争力分析——劣中取次劣

我国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从CA指标上看, 在我国的服务贸易中, 大额贸易项目中具备出口竞争力的是旅游、计算机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而缺乏出口竞争力的是运输、保险和专利。在小额贸易项目中, 具备出口竞争力的是建筑、广告和电影, 而缺乏出口竞争力的是通讯、金融和咨询。

1.旅游服务业的优势

旅游服务比较优势较为突出, 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是开展得最好的, 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我国的旅游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中上游位置, 尤其是入境旅游, 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三大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处于波动中有所上升的状态, 说明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高。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中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是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2.建筑服务业地位提升

建筑服务业在最近几年地位有所提升, 三大指数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较快发展, 使该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产业之一。

(四) 有潜在竞争力的幼稚产业

1.电影、咨询的竞争力在逐步好转, 说明这些行业正在逐步走出国门。尤其是电影行业, 随着我国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大以及国产商业片的兴起, 中国电影传媒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2.计算机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也体现了我国科研总体实力的提升, 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外包效应, 因此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潜力, 这和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扶持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外包就其本质来说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大批的软件从业人员只能从国外拿到底层的项目, 通过机械重复的劳动而赚取微薄的利润。因此需要考虑如何由单纯的外包出口转向品牌出口。

摘要:在研究了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基础上, 从RCA和CA指数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中外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优势行业和潜在优势行业, 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8 (3) :31-35.

[2]吕世平, 范蕾.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 2006 (2) :20-22.

[3]鲁晓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探索, 2007 (10) :23-27.

构建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法律制度 篇8

《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第10条“紧急保障措施” (ESM) 规定:“应就紧急保障措施问题在非歧视原则基础上进行多边谈判。”从乌拉圭回合到多哈回合, 十余年的谈判虽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结果, 但谈判的内容还是在不断地深入, 由最初的基础或前提性问题逐步过渡到更为具体的技术性问题。谈判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从1995年持续到1998年。在这一时间段内, 谈判焦点主要集中于一些基础或前提问题。例如, ESM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启动?保障措施的行使是为了保护何种利益?行使这一措施的目的何在?很多成员态度积极, 就ESM相关问题提交了正式的书面意见。

第二阶段大约从1999年持续至今。此阶段的焦点集中于一些更为具体的操作问题, 主要包括采取保障措施时需要遵守哪些基本准则?比如, 最惠国待遇、预先通知、既得权的保护等, 还包括采取保障措施的时限如何限制, 如何确保自由化的目标不被改变等。虽然没有就基础问题达成一致, 但对于推进整个谈判的过程是有益的。

二、服务贸易领域中制定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必要性

(一) 例外条款不能否认紧急保障措施存在的必要性。

GATS所设置的例外性条款与紧急保障措施尽管在本质上都是“背离性质条款”, 都具有某种形式的“安全阀”作用, 但他们所适用的情况、条件和程序是完全不同的, 不能因为有了例外条款就否认紧急保障措施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同例外性条款援用条件的苛刻性和程序的复杂性相比, 紧急保障措施运用起来更方便灵活, 实施效果也更直接显著。

(二) 尚无实例并不能说明紧急保障措施是不必要的。

目前, 没有援用保障措施的实例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有援用的可能, 随着服务领域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各成员方在服务贸易市场上的冲突和摩擦必然增多, 援用紧急保障措施的可能性必然会越来越多;没有援用紧急保障措施的实例恰有可能是因为目前的紧急保障措施没有具体规则, 缺乏可实际操作性造成的, 因此紧急保障措施具体规则的制定就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三) 可作为紧急救济手段。

在各成员方对服务贸易开放的具体承诺谈判中, 由于服务贸易涉及面广而且具有无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对本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 有可能使他们对各自的承诺所带来的影响无法加以恰当地评估, 对本国服务市场有可能遭受到外来损害或者威胁的紧急情况无法加以预见, 因此可能出现国内市场发生急剧的不利变化。此时, 如果没有必要的保障措施作为紧急救济手段, 可能会导致该成员方遭受巨大的国内压力、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和秩序失衡。

(四) 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

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设立赋予了成员方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及时救济措施的权利, 从而免除了在谈判中因担心做出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承诺的后顾之忧, 必然促进各成员方在更高程度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承诺谈判中更为积极和主动, 从而会更放心地做出更大程度的减让承诺。因此, 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制定将会对新一轮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的顺利进行起着促进作用, 其结果是更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而不是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机会。

三、构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 实体规范应符合的条件

1、服务进口增加。

所谓服务进口增加是指该服务进口数量的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进口增长应有程度上的要求。进口增长的确定标准要求在整体上进口趋势是增长的, 且这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增加是足够迫切的、足够急剧的和足够显著的。不同的服务贸易提供方式, 确定服务产品的进口数量的方式应有所不同。

2、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

服务产业“严重损害”应被理解为对一国国内服务产业状况的重大全面减损。在确定损害标准时, 应根据具体服务特征审查下列相关因素: (1)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服务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与增长量; (2) 向本国提供服务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总数及其增长变化情况; (3)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增加的服务产品总量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4) 增加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的服务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包括对国内产业在服务产品总量、国内商业存在或服务提供者总量、服务产品销售水平、市场份额、利润与亏损、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5) 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在确定其他国家或地区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的服务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 不得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的服务增加以外的因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归因于其增加。对严重损害威胁的确定, 应当依据事实, 不能仅依据指控、推测或者极小的可能性。

3、因果关系。

对服务贸易实施紧急保障措施的第三个条件应该是服务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否则不得做出实施紧急保障措施的决定。在这一因果关系中包含了两层因果关系:第一层因果关系即承担GATS义务后的未预见发展与服务进口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层因果关系即服务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服务进口增长之外的因素也正在造成国内服务产业的损害, 则该损害不得归因于服务进口的增长。

(二) 程序规范应涵盖的内容

1、调查。

调查是实施保障措施的必要步骤。为了确保正当和公正的调查程序, 《保障措施协议》第3条专门就调查程序做了规定, 要求各成员的调查必须遵照确定的程序进行, 遵守GATT1994第10条有关透明度的规定。为此, 调查主管机构应该向所有利害关系方做出合理的公告, 为他们提供陈述意见和抗辩的适当机会, 同时考虑各方对实施保障措施的看法, 调查结束后, 主管机构应当公布调查结果, 并做出合理的结论。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也必须在调查确认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因此, 实施调查是服务保障措施的第一步。由于主管部门更能从全局把握服务行业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程度, 因此调查应当既可以依国内产业申请进行, 也可以由主管部门依职权主动发起。

2、通知。

为了加强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对各成员保障措施立法和司法实践活动的监督, 《保障措施协议》要求各成员就一些重要事项向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 包括现行涉及保障措施的法律、法规、行政程序;发起调查的原因和调查的结论。成员应在一项拟采取的保障措施生效前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 当然并不要求成员披露损害其法律实施、公共利益或影响商业秘密的机密数据。服务贸易保障措施, 完全可以参照上述标准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 当然也包括了给利益关系方的通知。

3、磋商与仲裁。

《保障措施协议》要求拟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与有实质利益关系的成员进行磋商。毕竟保障措施是对已生效的规则和承诺的违背, 磋商是必要的尊重;通过磋商还有望使各方达成谅解, 避免贸易摩擦;涉及到的补偿问题也需要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协商以寻求解决方案。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的磋商程序当然可以借鉴《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能以磋商解决矛盾固然最好, 但由于服务贸易领域补偿形式比较复杂, 因此关于补偿的磋商往往难以达成统一意见, 这时就需要引入仲裁。保障措施下的补偿与GATS第21条项下的补偿性质相同, 都是因修改或撤销承诺对其他成员造成不利影响而给予相应补偿, 因此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规范中应当纳入仲裁的规定。

4、保障措施的期限与复审。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应超过4年。如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延长, 例如保障措施对于防止或者补救严重损害仍然有必要, 有证据表明相关国内产业正在进行调整等, 则全部实施期限不得超过10年。如果某一保障措施适用期预计超过1年, 应在适用期内按固定的时间逐渐放宽该措施;如果实施期超过3年, 必须进行中期审查, 并根据审查结果撤销或加快放宽措施。中期审查的内容包括保障措施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国内产业调整情况等。

5、争端解决。

WTO《争端解决谅解》适用于因实施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引起的争端。根据GATS第23条规定, 成员方可在两种情况下就服务贸易的争端提交DSB解决。首先, 一成员为其他成员未能履行GATS项下的义务和具体承诺时, 该成员可以寻求争端解决机构就该事项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其次, 如果任何成员认为其根据另一成员的具体承诺可合理预期获得的任何利益, 由于另一成员事实与本协议规定并无抵触的任何措施而丧失或减损, 则可援用《争端解决谅解》寻求争端解决机制。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 尽管在这一趋势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利益, 并由此导致二者在建构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中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紧急保障措施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是平衡其利益的工具。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应在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构建中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GATS规则谈判中积极支持ESM机制的建立。

摘要:本文在回顾GATS规则工作组关于紧急保障措施谈判进程的基础上, 阐明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制定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必要性, 提出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GATS,ESM,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陶林.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9.

[2]房东.服务贸易总协定法律约束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篇9

(一)已有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服务贸易的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发展势头良好。2011~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总额高出10.8%,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6%。统计表明,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保持迅速增长,增速高于货物贸易8.4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比2013年高出12.6%,其中出口额2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38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较2013年增加0.8%。2012年、2013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分别为10.8%、11.5%、12.3%。

(二)逆差进一步扩大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599.3亿美元,比前一年相较增加35%。其中旅游类逆差为1078.9亿美元,大幅增长40.2%,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67.4%,是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然后是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额分别是579亿美元、219.7亿美元,均比2013年稍有增加。保险服务逆差179.4亿美元,较2013年略有下降。2014年,中国加工服务顺差达212.7亿美元,对顺差的贡献率最大。同时咨询、建筑服务顺差为166亿美元和104.9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分别为98.6亿美元以及97.4亿美元的顺差。广告宣传则实现了12亿美元的小额顺差。

(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增长迅速

2014年,中国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快速,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速分别为59.5%、24.6%、25.4%。其中金融服务出口大幅提高57.9%,为46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提升19.3%,达183.6亿美元。咨询服务出口增加5.82%,达429亿美元,在整个服务出口的比例中是19.9%,比例只小于旅游业;电影音像出口增长22.4%,达1.8亿美元。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广告宣传进口分别提高61.1%、42.2%、40.8%和21.3%。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有利于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公司成长,也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从商务部统计中得知,2014年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第一次突破1千亿美元。达到1072.2亿美元,执行金额81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2.3个百分点和27.3个百分点。其中承接离岸合同金额718.4亿美元,执行金额55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3.2%。云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方式开始被广泛接受并运用。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离岸知识流程外包金额有186.6亿美元,占离岸执行总额百分比为33.5%。离岸外包市场也触及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从原有的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到东南亚、大洋洲和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在美日欧传统市场上提供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一共346.4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62个百分点,同比减少2.9%。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包合作迅速发展。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125亿美元与98.4亿美元。较去年这一时期依次提高25.2%和36.3%,都远超过整体发展速度。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由表1可以得到,从单个年份来看,2000年,中国的旅游,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和宣传服务的NRCA大于等于0而其余的部门的指数值小于0,表明中国只有四个部门服务贸易在国际中存在竞争优势,而且值分别为0.00573、0.00386、0.00022以及0.0000,值都是刚刚超过0或恰好等于0,说明竞争优势不大。到了2006年,中国服务部门中,还是仅有四个部门的NRC值大于0,它们是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NRCA值依次为0.0035,0.0004、0.0009以及0.0002,表现出其他7个项目存在的竞争劣势。2013年中国的通信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咨询、广告和宣传的NRCA指数大于0或恰好等于,值是0.0000、0.0027、0.0038、0.0064、0.0007,其余的服务部门NRCA值均小于0,值为-0.0573、-0.0258、-0.0003、-0.0089、-0.0003,这表明中国大部分服务部门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竞争优势。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中国的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电影影像的NRCA值均在13年之间小于0,表明了这些类的部门在服务贸易竞争力上一直存在劣势。而数值上来说,运输部门的NRCA从2000年的-0.0282到2013年的-0.0258,总体上来说竞争劣势是得到改善,但是中间过程起伏比较厉害,2008年时达到最低值-0.0164,但之后数值又更加靠近-1,说明竞争劣势的加剧。保险部门则从2000年的-0.0097到2013年的-0.0080,同样的在竞争力的劣势上有微弱的改善,数值则一直在-0.0090左右徘徊,说明该部门的竞争力劣势较稳定,没有多少波动。金融服务则较保险服务情况好一些,数值上均小于0但是绝对值较小,主要在0.0000附近,劣势没有那么明显。专有权使用费从2000年的-0.0047下降到了-0.0089,整体上竞争劣势进一步扩大。除此外的6个部门在13年间的NRCA值有正也有负。旅游行业在2000的0.00573到2006年的0.0035,数值下降但是总归是大于0,表明旅游行业在这6年中存在国际竞争力,但能力在下降,2007年开始后变为负数,到2013年达到最低值-0.0351。通信服务则波动更加剧烈,从2000年的0.00386到2005年的-0.0004,竞争优势转化成了竞争劣势,但是到了2010年后又转化成了竞争优势达到2013年的0.0000。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则仅在2005年为-0.0008,其余年份都大于0,到2013年是0.0038,表明中国在计算机服务上有一定竞争力。咨询业则由竞争劣势转化成了竞争优势,从2000年的-0.0013上升到2013年的0.0064。最后,广告宣传之间存在波动频繁,近几年则一直是稳定上升,从2010年的0.0002增加到2013年0.0007,但是竞争优势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巩固服务业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货物贸易带动效用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向来相辅相成。尤其中国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货物贸易发展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服务业发展。尤其包括了与货物贸易匹配的运输、仓储、通迅、咨询等部门。本文回归模型也证明了货物贸易发展对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影响,然而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服务业本身的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加大对人才要素的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对高级要素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因为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不单单是价格的竞争,而且逐渐转移到了包括科学技术与高智力方向的竞争。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很多的贸易竞争方面均以价格低廉作为竞争优势,但是如今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种优势将渐渐减弱,中国对高素质的人才和不断创新的高水平技术有迫切需求。

(三)扩大服务外包

服务贸易和传统贸易很不相同,所以,在贸易形式也有很大差别。传统贸易通常使用直接贸易的方式,而服务贸易还能用“外包”的方式进行贸易。我国要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方式来实现。首先,修改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减少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成本。另外,可以成立外包行业协会,会员是服务业行业的企业,使这个协会在与政府和公众进行沟通与对话,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举办一些交易活动方面发挥作用,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陈虹,章国荣.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10).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比较研究 篇10

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概要

1.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及贸易壁垒的定义。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 主要是指签署GATS的各个成员国所提供的所有关于金融层面的服务, 涵盖了保险、银行及其相关金融服务。伴随着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还有贸易壁垒, 其早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开展的初期就已经存在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模式, 然而金融领域却一直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义。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随着《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的签署, 才对其定义作出明确的规定, 其主要是指受到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各国或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抵御国际贸易在本土发展而制定或采取的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金融贸易政策和措施。

2.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

由于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相对于其他服务贸易而言具有无形的特点, 其贸易壁垒的特点也具有较明显的差别,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各方面都有涉及, 且类型多样、涵盖范围广;

(2)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多为无形壁垒, 且设置形式以非关税为主;

(3)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设置的目的不仅针对金融服务本身, 也是为了满足国家某种经济政策的目的需求;

(4)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设置对象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二、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

由上文所述的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可知, 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是以非关税形式作为主要体现形式的, 依照金融服务贸易的对象、开展模式等的不同, 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资本移动型:

主要包括外汇钞票和汇率的监管控制、浮动汇率的限定以及投资收益汇出的局限控制等形式。

2. 人员移动型:

人员移动壁垒是依照各成员国的移民限制法律条文来设定的, 根据各国或地区移民法律法规或工作许可、专业许可等的规定标准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3. 服务产品移动型:

这种类型的贸易壁垒主要是对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管理, 换而言之就是指东道国或地区对进入国家或地区内部经济市场的外来金融贸易服务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

4. 信息移动型:

为了防止由于国家主权、经营权限以及交易双方死人信息泄露而设置的壁垒, 包括对国家技术标准、入网许可、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等的调控措施。

5. 开业权限制型:

对国际金融服务进入本国或本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省市的地方条文等设置壁垒, 包括禁止垄断、限制金融服务的提供、限制或禁止非本国际人员提供服务业务等。

6. 经营权限制型:

即通过对外国服务实体在本国的活动权限进行规定, 以限制其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 甚至干预其具体的经营决策。

三、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比较差异

对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贸易壁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主要可以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 壁垒设置透明程度的差异:

不同国家对于壁垒设置的透明程度不尽相同, 有些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条文的明确设定, 从而达到贸易壁垒高透明度的标准, 而某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贸易壁垒的设定则较为隐蔽, 国外投资者的察觉度较低。

2. 壁垒设置态度的差异:

各国家与地区对于贸易壁垒的设置态度可以分为鼓励型、限制型以及互利互惠型等, 这些国家对于金融贸易壁垒设置的态度大多取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类型。

3. 国家发达程度之间的差异:

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及综合国力处于较优水平的原因, 对于国际贸易的开展通常限制程度较低, 这些国家大多主张不设立贸易壁垒。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有限、本土经济体制及市场发展欠成熟, 因此在数量和类型上, 设置了更多的贸易壁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充分了解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概念、特点和不同的类型, 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最好地处理与其他国家进行金融贸易时的贸易壁垒问题, 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贸易随处可见的新时代, 随着国际贸易开展次数的日渐频繁, 各国为了抵御和减少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对国内本土经济带来的冲击, 维持本国经济体系的健康秩序, 从而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设立了或多或少的贸易壁垒。为了促使本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开展对外贸易是个中关键所在, 然而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 除了提高企业的自身综合竞争力之外, 充分了解国际金融服务中的贸易壁垒并提高自身的抵抗冲击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比较

参考文献

[1]王勤淮.论金融服务贸易壁垒[J].世界经济研究.2011, 04 (25) :134-135

上一篇: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下一篇:异常问题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