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规划

2024-07-26

软件规划(精选十篇)

软件规划 篇1

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 也是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软件产业的发展, 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而且关系到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同时, 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 增强国防实力,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 进一步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特编制本专项规划。

1“十五”回顾

1.1 主要成就

(1) 产业整体规模迅速扩大

经过“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 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软件销售收入由“九五”末期的593亿元迅速增长到“十五”末期的3 900亿元, 年均增速高达45.7%;出口额由“九五”末期的4亿美元增长到“十五”末期的35.9亿美元, 5年间增长了近9倍;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江苏、杭州、济南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天津、大连、深圳等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集聚区;2005年底, 软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 软件产业对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2)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及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产品有所突破, 已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通信设备、电力设备等制造业领域所需嵌入式软件中, 国产软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在税务、电信等行业大型应用软件方面, 国内企业已取得一定优势。

(3) 骨干企业不断成长

“九五”末期, 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企业仅73家, “十五”末, 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已有299家, 超10亿元的软件企业已达29家, 并首次出现了超100亿元的企业。“九五”末, 通过CMM3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仅有2家, 到“十五”末期, 通过CMM3以上评估企业达到237家, 其中通过CMM4评估企业达40家, 通过CMM5/CMMI5评估的企业达29家, 国内软件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4) 产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关于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发[2000]18号文件) 、《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 (2002-2005) 》 (国办发[2002]47号文件) 的颁布实施, 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 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不断加大打击盗版软件的力度, 积极推动软件正版化工作, 使我国软件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产业服务平台逐渐完善, 推动了基地内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外包业务的拓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和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 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1.2 主要问题

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 产业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核心技术缺乏,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软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 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和企业规模偏小, 未形成以产品开发为中心, 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产业结构不合理, 缺乏龙头企业, 产业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偏差;支持产业公共技术开发、风险投融资、海外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制约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影响了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市场环境仍需完善, 软件潜在市场巨大和现实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依然存在。

2 未来发展形势分析

2.1 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 软件技术将呈网络化、可信化、服务化、工程化和体系化的趋势, 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网络化趋势改变应用与技术模式。信息技术正处于“以机器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重大变革期, 网络化成为软件产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发展趋势。跨平台的面向网络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技术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随着网络服务标准的成熟, 新一代软件将基本以网络为中心来实现各种复杂的分布式应用。

可信化成为网络软件应用的关键。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 软件层次越来越复杂, 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以服务的安全性、可用性和服务质量保证等为核心的高可信技术成为网络软件应用的关键;采用新的软件工程方法开发可信的基础软件平台及应用软件, 提高网络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服务化趋势改变软件产业格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各类软件产品以服务的形式向最终用户提供成为可能。未来绝大部分应用都将通过Internet提供服务, 软件服务化将在绝大部分应用软件中普遍实现。软件服务将使目前的软件授权、开发、维护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软件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工程化趋势推动复用技术和构件技术发展。网络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使得软件更加复杂, 开发难度增加, 充分利用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是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实现软件的工程化、工厂化生产。未来大部分软件开发和部署将以复用和构件技术为基础来实现。

体系化竞争加速软件平台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计算应用的不断拓展, 分布、并发的复杂应用, 以及互通、互联、互操作的应用需求促进功能更加丰富、屏蔽操作系统具体特性的中间件等支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并形成较为完整的软件平台体系, 软件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发展成体系竞争, 软件平台体系将发展成为网络环境下各种应用的支持基础。

2.2 市场趋势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软件产业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 到2005年市场规模已达8 239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业发展更为迅猛, 2005年其市场规模占整个软件市场规模的74.1%。此外,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嵌入式软件发展也较快。

未来几年, 全球软件市场将保持12%左右的增长率, 其中软件服务业增长率将高于软件产品市场增长率, 到2010年整个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48万亿美元, 届时软件服务业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 软件产品市场规模仅为3 800亿美元, 其中系统软件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 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尤其是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增长幅度会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 我国软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5年软件产业销售额已达到3 900亿元, 其中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收入达到1 834亿元, 占软件产业全部收入的47%。预计“十一五”期间, 我国软件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3 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1) 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软件产业目前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 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 并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十一五”期间, 我国软件产业将继续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 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企业的开发能力和整体实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18号文、47号文等优惠政策的完善和落实, 以及软件和集成电路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 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趋好, 同时, 创新型国家、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为我国软件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将有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升。

(2)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软件产业核心技术仍将受制于人, 导致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短时间国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仍处于劣势;软件服务未能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产业体系, 低估软件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开拓, 以及软件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3“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3.1 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 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战略思想, 加强产用结合, 做大产业规模;促进自主创新, 提高产业竞争力;健全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完善发展环境, 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产用结合, 做大产业规模。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改造传统产业为主要目标, 培育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营造良好的应用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软件产品和系统, 提高自主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加速国际化进程, 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大力发展软件外包, 做大软件产业规模。

促进自主创新, 提高产业竞争力。以企业需求为主导,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完善市场环境, 促进软件产品应用, 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建立公共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测试平台, 吸引和培育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 加大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核心基础软件的研发, 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和应用系统开发水平, 增强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

健全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加大建立从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各类应用软件到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的国产软件产业链的力度, 解决国内产业链各环节中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 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用相结合, 形成顺畅的软件技术成果和产品进入市场的产业化渠道和良好运行机制, 保障国产软件、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的健康发展。

完善发展环境, 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法制化建设, 力争出台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 推动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加大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 进一步改善投融资、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环境,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2 发展目标

(1) 市场目标

软件产业国内市场销售额以3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2010年突破10 000亿元大关;软件出口超过100亿美元;

(2) 结构调整目标

软件服务及系统集成在软件产业中的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形成若干软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 培育更多软件著名品牌;

(3) 技术创新目标

国产基础软件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得到突破, 与国产支撑软件、国际主流支撑软件相匹配, 并实现一定的产业价值和规模, 其中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占国内市场65%以上;

(4) 人才队伍规模目标

在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达到230万人左右。

4 发展重点

4.1 基础软件

以我国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 加大对自主基础软件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 重点支持面向网络应用环境的可信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办公套件和开发环境及其它基础类工具软件的开发应用, 尽快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技术, 提升国产基础软件成熟度。

4.2 信息安全软件

继续保持在防火墙、防病毒和入侵检测等领域的优势, 大力促进高端产品发展。研制安全基础软件产品, 推动包括安全管理、内网监控、外网防护等信息安全防护软件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 提高国产软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市场份额, 逐渐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3 行业应用软件

重点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电子制造和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行业应用软件, 提高国产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4.4 嵌入式软件

面向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电视、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 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继续加大嵌入式软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整体跨越与自主创新的实现, 为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5 软件服务

以全球软件服务与外包转移为契机, 加快建设国家软件服务与外包公共支撑平台, 积极打造软件服务与外包国家公共品牌, 建立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大力培育服务人才, 扶持骨干软件服务与外包企业发展, 做大做强软件服务与外包产业, 扩大软件服务与外包在软件产业中的比重, 优化和完善产业结构。

4.6 数字内容处理

积极发展益智健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产动漫和游戏软件等数字内容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互动融合, 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4.7 智能中文信息处理软件

促进中文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人性化技术发展, 形成面向智能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及产业竞争能力, 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5 政策措施

5.1 完善产业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47号文件, 积极推动产业政策的法制化工作, 加快出台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软件市场秩序,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 加大政府采购法的执行监管力度, 完善软件采购政策措施, 扩大国产软件的市场空间。

5.2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保障发展所需资金

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 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产业资本、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依托国家相关重大工程, 通过中央资金扶持和地方跟进投资的引导示范, 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软件产业的支持。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积极为软件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

5.3 整合部门资源, 实现重点突破

改变目前各部门分散投资的现状, 以建立和完善相对完整的国内软件产业链为目标, 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不同层次上统一支持重点, 增进部门共识, 统筹部门资源, 优化软件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 形成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 重点支持产业链薄弱环节, 加快软件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解决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 保障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5.4 加强人才培养, 积极引进海外人才

进一步建立健全软件人才培训体系, 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梯队, 重点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加快建设和发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较为合理的高级、中级和初级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鼓励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建立企业产品的培训认证服务, 引导企业开展人才培训的积极性, 加大企业认证的社会认知度, 推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 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软件人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制定激发人才创造才能的奖励政策和分配机制, 提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创造有利于软件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

5.5 完善软件标准体系, 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

“十一五”期间, 要紧密围绕我国自主的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并参照国际标准, 适时开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继续积极推进我国软件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工作。同时, 鼓励和支持国内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软件标准的制定、交流与合作。

5.6 建设公共技术平台,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软件规划 篇2

1,职业定位

根据开发进度和任务分配,完成相应模块软件的设计、开发、编程任务;进行程序单元、功能的测试,查出软件存在的缺陷并保证

其质量;进行编制项目文档和质量记录的工作;维护软件使之保持可

用性和稳定性.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经过市场需求分析、软件代码编写、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程序.软件开发工程师在整

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从事根据需求开发项目软件

工程。

2,近期目标

希望可以专升本。

3,远期目标

可以找份好工作。

二,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专生,平日里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学有所成。课余时间我喜欢看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遇事沉着冷静的我喜欢交朋友,善于与人相处,做事认真,动手能力较强,有恒心,有毅力……我相信自己可以,我知道自己能行!加油!!

1.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在《学生就业指导》课堂上,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C(传统型)、S(社会型)、E(企业型)。我的具体情况是:我的气质类型属于黏液汁,有着遇事冷静,坚毅的特点,能吃苦,力求更好。而我自

己也比较倾向于传统型的职业,比如:办公室职员。我坚信在我喜爱的岗位上我会战胜自己,勇于超越自己。

2.职业能力(能够干什么)

通过这学期对《软件开发》的学习,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我的事务执行能力、办公技能高,而调整能力低;工作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善于照顾人的我会在工作期间做到游刃有余,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自己做出更好的业绩。

3.个人特质(适合干什么)

在大学学习期间,为了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使自己不断的进步,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克服了自己以前胆小,不爱说话的缺点,使自己更好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喜欢安静的我,倾向于安定、稳定的工作,只求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三百六十行。不管什么行业,我最看重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在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余热;另外,在公司(单位)允许的条件下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以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以便可以学以致用,为公司(单位)创造更多、更好的收益,在自己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

我的优势:酷爱读书,长写作,遇事冷静、果断,做事认真,人际关系好,有信心,有能力,有上进心……在我的人生字典中没有“认输”两个字,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我就要做到最好,凭着我对任何事情的一腔热血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最终我都会站在成功的峰颠笑看世界。

我的劣势:多愁善感一直是我的缺点。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多愁善感似乎显得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在这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多愁善感的缺点会绊住自己的脚步……因此,多愁善感是我最大的不足,也是我最大的“痛病“!

自我分析小结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摒弃自己的缺点,凭借对事情的执着和热情鞭策自己,充分利用亲友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到更好!

三、职业需求

1.编程开发工具.至少熟练掌握两到三种开发工具的使用,这是程序员的立身之本.C/C++以其高效率和高度的灵活性成为开发工具中的利器,很多系统级的软件还是用C/C++编写.而JAVA的跨平台和与WEB很好的结合是JAVA的优势所在.其次,如果能掌握一种简便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B,PowerBuilder,Delphi,C++Builder,则更好,这些开发工具减小了开发难度,并能够在无形中强化对象模型的概念.另外,需要掌握基本的脚本语言,如shell,perl等.2.数据库.数据库在当今的信息外包产业是很重要的.很多应用程序都是以数据库的数据为中心,而数据库的产品也有不少,其中关系型数据库仍是主流形式,所以作为高级软件工程师而言,至少熟练掌握一两种数据库,对关系型数据库的关键元素非常清楚,熟练掌握SQL的基本语法是非常重要的.3.网络协议TCP/IP.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如果还没有对互联网的支撑协议TCP/IP协议栈有很好的掌握就很难在IT业立足.从最早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到今天的WEBServices,这一切都离不开以TCP/IP协议栈为基础的网络协议支持,所以,深入掌握TCP/IP协议是非常必要的.4.软件工程与CMM.现代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工程化的开发控制成为软件系统成功的保证.编程只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其中一环,本人认为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应该掌握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基本技能,如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否则就永远只会是一个程序员,而无法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师.5.计算机技术专业英语.随着中国的信息外包产业逐步展开,IT业急需与国外相关高新技术接轨来保持在发展上不落人后.于是IT业相关从业人员现有的英语水平成为限制中国信息产业与国外交流的瓶颈.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良好的英语交流和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软件工程师水平的隐性标准.所以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很重要的.6.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精神.对于一个立志成为软件工程师的人,最重要的其实是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精神.没有比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精神更好的武器了,它是成功的工程师乃至在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们永攀高峰的源泉和动力所在.四.行业背景和发展前途

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从增加值角度来看,同样金额的出口,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以上;从能源消耗上看,服务外包单位GDP能耗仅为制造业的20%.这在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大力发展高技术第三产业的主旋律下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客观需求的.可以看到的是,未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其原因有三:首先是具有成本优势,中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二,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未来在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内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转移承接地.第三,中国有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是中国吸引跨国公司进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与发展潜力不对称的是,现今中国软件和信息产业人才相当缺乏,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人才流动率较高,而且缺口很大.企业成立时间比较短,规模大多比较小,企业人才平均流动率达18.28%,这和缺乏培训、业务来源不稳定、报酬机制不够合理等因素有关.同时由于产业发展迅速,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本地化人才和中高级管理

人才,市场需求的巨大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令人吃惊,但这正是商机和盈利的重要突破口.可以预见,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引领中国第三产业转型和发展的龙头产业,相关职业包含高级软件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将会非常巨大.五.结束语

软件园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软件园区;规划设计;厦门软件园三期

1 软件园区的发展特征

1.1 从业人员 国内软件园的从业人员按年龄和从事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类:高层管理及高层研发人员、中层管理及中层研发人员、初级研发人员以及各类配套服务从业人员。而其中以初级研发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占到全部人员的40%~50%,软件企业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0岁。对于此类人群,其工作生活的主要特点是工作时间不固定,以夜班为多;工作状态为高强度、高效率,随时随地变换其办公空间,生活上由于单身偏多,一日三餐基本在公司完成,需要便捷的生活配套服务及运动、健身场所。

1.2 功能构成 软件园的功能大体分为:软件研发办公和配套服务两部分,两者的比例随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而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位于市郊的软件园区的配套服务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区内的软件园区。

1.3 空间模式 软件园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也经历了从分散、相对集中到集聚发展的改变。分散的组团更像乡村聚落的模式,相对集中的组团犹如城市聚落,而集聚型的组团已经走向了城市空间模式。分散组团具有弹性特质、相对集中式组团具有均好性特质,而集聚式的组团更注重适宜性。

1.4 建筑类型 建筑以科技办公、商业、居住为主,建筑体量较小、高度较高,建筑外形富于变化,建筑设计注重空间组合。

1.5 绿化景观 绿地景观要求较高,一般结合山体、水体等布置大型公共绿地,在各个地块内也结合道路或建筑外部空间布置组团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形成覆盖园区的网络体系。

2 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概况

随着厦门城市空间的拓展,特别是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厦门产业发展用地也随之向岛外转移。在此大背景下,软件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规模从小到大,空间布局从岛内到岛外的空间拓展历程。经过反复论证和比选,厦门软件园三期最终选址于集美区灌口——后溪生态绿楔最南端,集美新城中心区北侧,厦门北站片区西侧,灌口小城镇东侧。沈海高速公路从园区南侧通过,东北距厦门北站以及沈海高速公路集美出入口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5公里,南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12公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园区定位打造为一个以软件研发、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生活、休闲、培训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国内领先的软件产业园。园区总用地面积约为717公顷,产业人口约为20万人,居住人口约为3.53万人。

3 规划策略

3.1 工作与生活相融合——配套设施布局契合软件从业者需

求 在借鉴国内外软件园开发建设模式,尤其是厦门软件园一、二期建设和管理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厦门软件园三期的配套设施进行布局。软件园是一个特殊人群高度集聚的区域,他们有特殊的作息时间和配套需求。成功的软件园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完善、便捷的服务体系可促进软件园良性发展,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在平面空间上除配套园区必需的酒店、体育馆、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培训中心之外,还应该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每个组团内配套公寓、邻里商业以及其他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在垂直空间上采用功能复合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个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建筑空间。

3.2 组团化与规模化相结合——注重生态本底保护,体现开发灵活性 厦门软件园三期地处生态绿楔之中,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但有多条市政交通走廊从园区内通过。组团化的开发模式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形成良好的环境,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显山露水,从而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又能提高土地开发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市政交通走廊对用地的分割问题。而每个组团具备一定的开发规模,可以保障组团内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化经营,为组团内的员工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得每个组团在空间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研发单元,在功能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既便于滚动开发,又避免配套设施缺失的问题。这种开发理念所形成的研发组团,内部建筑组合模式灵活多样,能适应不同产业和企业规模的要求。其中,高层建筑以孵化和公寓功能为主;板式建筑为加速企业,也可将几栋相连满足大型企业的要求;最外围的多层建筑采用大空间的结构形式,可作为企业总部或嵌入式企业的生产配套用房;而建筑裙房可以作为配套服务设施。

3.3 高强度开发与环境营造相协调——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平衡 一方面,规划轨道1号线在厦门软件园三期内设有站点,可采用TOD的开发模式加大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强度。此外,在一些重要节点也可加大开发力度,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开发收益,又能形成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另一方面,优美的外部自然环境是园区建设必须达到的目标,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因此,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应控制开发强度,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显山露水。例如,应最大限度地发掘山体景观资源优势,将建筑物融入山体,形成独特的景观特征,实现引山入园,并通过多级绿化廊道建立完善的生态网络,实现山园共生。

3.4 建筑风貌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园区形象 软件园三期毗邻以嘉庚建筑风貌为特色的集美新城核心区,而中轴线诚毅大街更是延伸至园区之中。因此,软件园三期(尤其是诚毅大街两侧)的建筑风貌既要展现出现代科技产业园的空间意向,也要彰显具有集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庚风格。

4 结语

浅谈软件项目风险规划 篇4

在现在的社会中,无论是“项目”、“软件”还是“软件项目”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而且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或者社会的各个方面。

对于一个软件项目而言它首先具有目标性,工作的目的在于得到特定的结果,因此项目是面向目标的,这个目标贯穿于项目计划和实施活动的始终。其次项目还具有相关性,因为每个项目与生俱来都有复杂性,一个项目里有很多彼此相关的活动,例如,某些活动在其他活动完成之前不能启动,而另一些活动则必须实施,如果这些活动相互之间不能协调地开展,就不能达到整个项目的目标。再次,项目还具有周期性,当我们达到目标后,项目就意味着要结束,因此它是一个临时性的任务。再有,项目还具有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项目和项目之间没有重复性,假如要为新一代的计算机设计操作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一定会有独特性,是以前的操作系统没有的特性,这样才有开发的必要。那么,项目还具有约束性,一般约束项目的重点都是资源成本,这是一个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约束。最后项目还具有不确定性和结果的不可逆转性,一个项目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预算和流程完全实施下去,很有可能会因为外因或者内因发生一些变化,因此会出现不确定性,而到了项目结果,结果也就出现,就不能够再逆转了。

由于上述的软件项目的特性,可以发现,一个项目最终得到预定的结果,就是要保证项目要顺利按照既定规划实施,而由于项目又有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要对不确定性进行梳理,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规避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只有防患于未然,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定及时的风险计划,做到主动控制风险,而不是被风险所控制。那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风险究竟会有哪些,其次如何识别,最后是规避风险。

1 风险类型

1.1 从风险范围角度看

1.1.1 项目自身风险

这种风险是潜在的预算、进度、个人、资源、用户和需求方面的风险,比如时间和资源分配的不够合理、项目优先级没有配比好,资金不足等等都是风险的根源。

1.1.2 技术风险

比如技术上的一些不确定性,技术陈旧。有些技术相对复杂,项目执行过程中使用技术或者行业标准发生变化所导致的风险。

1.1.3 商业风险

主要包括策略风险、市场风险、预算风险,比如开发出的软件并不是市场认可的软件,那么风险可想而知。

1.2 从风险预测角度看

1.2.1 已知风险

通过仔细评估项目计划、开发项目的商业和技术环境以及其他可靠的信息来源之后可以发现的那些风险。例如,不现实的项目交付时间,较差的技术环境等。

1.2.2 可预测风险

指根据以往项目经验能够提前获知的风险。

1.2.3 不可预测风险

指很难事先识别出的风险,会根据项目的进行情况而突发的风险。

那么根据上述的风险类型可知,要规避风险,接下来就是对风险进行识别。

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试图系统化地确定对项目计划的威胁,识别已知和可预测的风险,识别内在和外在的风险,贯穿整个项目中的行为。常用到的项目识别方法中最多的是风险条目检查表法,其次还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面谈法。而这一切方法都是为了识别出风险,并会将风险输出为风险列表。识别出的风险列表会有两列,一列是识别出的风险,另一列是对风险进行的分类。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列表进行分析、评估,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估计、对发生后的后果进行估计、对后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都是在识别出风险之后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后,要对风险分析后的结果进行统计,这个统计主要是,要列出风险及风险所对应的类型,可能发生的概率,发生后产生后果的影响效力指数,以及对若干个风险进行一个排名。这样我们对软件项目中所存在的风险就能掌握在手。接下来就是如何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3 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并不能够消除所有的风险,但是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来规避一些已经识别出的风险事件。比如说,当我们知道人员流动会给软件项目带来人员数目及经验的风险,那么就可以及时的制定计划,比如,对项目中的重点实施人员提高补贴,对项目完成后的奖励进行说明,稳定人员,减少其流动性。这是风险规划的一种。风险规划一共有以下几种形式:

3.1 回避风险

这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尽可能地回避的一种方式,比如拒绝使用导致风险的方案。这种方式通常是切断风险的起源,一般针对于风险发生后影响巨大的风险类型,如果影响很小,我们启用别的方案也许会带来比这个方案还要大的风险影响。及时风险发生后影响巨大,这种风险规划方式也不适用于立即使用,我们还是要寻找其他的风险规避的方法,实在不行才能用这样的方式。然而也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规避,比如突发的风险是无法用这种方式规避的。

3.2 转移风险

这是从发生风险产生损失后的责任入手的方式。比如一个大型的软件项目开发,环节复杂,监管困难,多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可以将一些风险大,自身又顾及不到的小项目交给其他的公司去做,这样风险就转嫁到了他人的身上,一旦风险发生,产生损失,可以对其他的公司问责,减少了自身的损失。这是一种转嫁的方式,还有可以与软件项目的委托方达成一定的协议,有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一但发生,可以免责,比如天灾发生,延误了软件项目的交付时间,如果有了免责条款,那就可以避免损失。再有,可以参加保险,将风险转嫁保险公司,一旦发生严重后果,有保险公司来负担损失也是不错的办法。

3.3 损失控制

这是指风险发生前就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的方法。比如,风险识别分析之后,对于一些风险可以提前做出预防,就好比人员流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人员的流动,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有备用人员来防止一旦有员工离职而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是风险减缓,尽可能少的产生损失。

3.4 自留风险

而自留风险是承担风险的一种方式,承担风险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合理判断后仍会产生的风险,我们就可以通过研究决定将这样的风险承担下来,而不是说都不知道这个风险因素就被动的必须承担。

4 风险规划结果

风险规划的结果其实就是我们面对风险应该采取的措施,根据风险类型的不同,风险影响力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规划方案得到不同的措施。举个例子,在系统设计评审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软件产品的测试而产生的风险,可以采取的让员工加班的方法规避,也可以修改项目计划去掉一些任务来规避,还可以去和客户商量延长交付时间来规避。假如在需求和计算阶段遇到了采用新技术会导致任务延期的风险时,我们可以去培训开发人员,或者招募一些有新技术经验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找来专家对开发过程进行指导跟踪,还可以采取边开发边学习的方法,让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新技术。

这样软件项目的成功率将得到提高,风险事件发生的损失将会在掌控之中。

摘要:文章以规避软件项目风险为目的,利用软件项目的特性和其产生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规避时用到的方法,阐述了软件项目风险规划的观点。

关键词:项目,风险,规划

参考文献

[1]韩万江,姜立心.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2]张艺.软件项目中的关键风险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02).

[3]方德英,李敏强,寇纪淞.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4,(03).

[4]杨荣光,李月梦.项目管理的控制实施[J].现代企业教育,2005,(03).

[5]罗东坤.实行项目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1).

奇异软件企业战略规划 篇5

第一节:行业背景分析

贸易竞争日益激励,推动外贸企业信息化、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外贸软件也是加快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贸易竞争,不但要求中国外贸企业在短期内改进经营理念,更要求中国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改进经营管理手段。当前,外贸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国家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处于国际商务往来最前沿,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将最直接、最迅猛。因此实现外贸企业信息化、增强企业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在外贸企业也和其他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外贸专业电子商务人才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外贸领域的应用和发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全国拥有几百万家的外贸相关的企业,就福建省而言,就有几十万家的外贸相关的公司,而所有的企业中,中小型,或者说作坊型企业占据的80%~90%以的上的比例,而且在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决策都不愿意花大价格去购买相关的软件,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二节:企业基本信息

奇异外贸软件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外贸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拥有丰富的外贸行业知识,有多年的外贸管理软件开发经验。

奇异软件不仅拥有中国软件行业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服务理念,本土化的管理和研发团队也具备了对国内外贸企业业务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奇异软件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成功完成针对外贸行业管理软件的产品线整合,其中包括外贸通邮件管理系统、外贸通CRM管理系统、外贸通ERP管理系统等外贸行业相关的系列产品。其中公司现有的主打产品外贸通邮件管理系统和外贸通CRM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行业中技术最领先、销售范围最广、市场覆盖率最高相关专业产品,几百家成功用户是产品品质的最好证明。

第三节:产品规划

奇异软件主要将市场定位在中小型外贸企业。

(1)、以服装,鞋帽生产等业务量大的企业

(2)以流通型、销售公司、办事处其他外贸企业

(3)以集群业务,市场推广等大型客户型企业

(4)其它类型的企业

奇异软件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成功完成针对外贸行业管理软件的产品线整合,其中包括外贸通邮件管理系统、外贸通CRM管理系统、外贸通ERP管理系统、外贸单证系统等外贸行业相关的系列产品。公司所有的产品能随意组合,也能单独使用,功能模块化,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适合自己的软件。

目前公司规模较小,运营成本低。因此,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公司两位顶级技术总监,四位高级工程师及多名软件工程师。提供24小时服务响应,购买软件提供免费订做设计软件服务,全国未有先例,半年免费使用是其质量、技术、服务过硬的最好证明。

第四节:盈利规划

本公司产品采用按年和一次性购买方式,而主打按年付费方式,因此第一季度购买本公司软件的企业在第四季度便可能续费,客户在二次续费时享受6-7.5折优惠,估计续费收入能再11~15万之间。第一年销售任务

第一季(1~3月):3000元/天,90000元/月,总27万元

第二季(4~6月):4000元/天,120000元/月,总36万元

第三季(7~9月):4000元/天,120000元/月,总36万元

第四季(9~12月):5000元/天,150000元/月。总45万元

预计总收入144万元+11万元=155万元,净利润35万

第二年预计营业额500万,净利润200万元

第三年预计营业额1200万,净利润500万元

第五节:市场竞争

目前的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价格、软件功能、售后服务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少软件企业都在用“不合格”的产品“欺骗”消费者,所以大到一些知名的软件公司,小到一些私人作坊,都在开发销售外贸软件,1.国内市场无序竞争

——国内市场及出口市场秩序混乱,竞争对手为争夺有限的市场竞相杀价销售;不少“私人作坊”都纷纷以低价格切入市场,给公司业务带来冲击。

2.国际经济衰退延长

——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收缩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如果世界经济趋向低迷,增长减缓,新的投资势必减少,对外贸软件的需求也将随之减少。

第一坚持现在依托的优势

该战略强调将企业的战略重点集中到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上,营造出差异于竞争对手的、对用户级有价值的竞争优势来。

第二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转化

企业在持续性发展上必须向多元化发展,建立生态型的企业模式。企业的思想就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富有远见和超群脱俗的经营理念;企业的个性不仅表现在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自己的特色,还表现在企业办事方式具有明显的特色;企业的适应力表现企业能自行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自我调节,适者生存;企业的进化力表现在天翔能不断学习,不断吐故纳新,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朝更高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生态型企业的构建不仅仅是奇异的一种战略实施的保证性对策,而其本身就是企业的重大战略之一。第三实现企业的强大

要实现企业的强大就必须进行软件技术的创新。对于高科技,特别是软件企业来说,技术永远是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IT产业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历史来看能够长远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是较为注重技术创新,并且能在基础研究项目上进行投资。因此,如今的软件市场是技术主导或技术驱动的市场,谁能够取得技术上的优势,谁就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行业标准,谁就能再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占有先机。其次要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流程组织,把属于同一个完整业务单元的工作进行有机的串联起来,进行跨部门协作。并且制定一些业务流程图,以责任主体为主线,制定流程责任负责人,并且制定流程运行效果衡量指标。把流程运行结果与员工成绩进行挂钩,让员工能够用心经营流程。最后制定详细的方案对工作结果进行考核,并给予奖惩,这样,通过双管齐下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会蛮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来满足市场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奇异公司规划了三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

第六节: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造就高素质的、忠实的员工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大力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让员工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理想得到很好的实现,个

人能力不断提高。在员工管理方面,对不同素质的员工进行规划,第一要建立一支有战略眼光,能驾驭全局,为企业领导带队的队伍。还要建立一支思想活跃,观念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队伍。第三建立一支善于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管理人员队伍。

在人才选择上,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让绝大部分岗位通过公开竞争上岗来选用人才,再通过考核制度来对在岗员工进行考评。

坚持终身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帮助员工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同时,建立业余学历教育制度,要求员工在原有的基础不断提高自己学历层次。

第七节:企业运营战略

(1)通过代理经营方式,针对不同市场环境,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迅速切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2)建立自己的网络营销网站,开展网络营销服务。

软件规划 篇6

摘 要:在电力滤波系统开发中软件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使数位讯号处理器TMS320F2812作為系统的控制核心,并以CCStudio 3.1作为数位控制板的软件开发系统,而本文是以C语言来撰写程序,以下将针对程序的设计及流程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滤波;系统开发;软件;规划;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N713

1 ADC转换比例介绍

本文系统透过电压及电压感测电路,调整其比例与直流位准,再经由 DSP 之类比数位转换通道,将类比讯号转换成数位讯号送入程序中运算,藉此来完成系统的回授控制,其中ADC所能允许的电压范围为0~3伏特。

TMS320F2812之类比/数位转换表达式如下所示:

利用式(1)来设计本文系统中实际上的电压、电流回授值转换为数位值后的比值,如表1所示。

2 主程序流程介绍

程序架构可分为主程序及中断服务子程序,主程序部分是设定暂存器功能、变数的宣告与初始化及执行无穷循环动作,控制部份则是在中断服务子程序内执行,利用中断频率与正缘触发讯号来达到所需的控制时间,图1为系统程序流程图,其说明如下所示:(1)程序开始。(2)设定变数资料型态及其初始值。(3)规划外围相关缓存器,包含计数器、I/O脚位设定,中断功能的开启及类比数位转换通道设定。(4)进入主程序则执行闸流体触发角度的产生与输出并等待中断发生,当中断发生时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

3 中断服务子程序

当发生中断后,系统程序式流程会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执行主要的控制功能程序,分成五个中断服务子程序,其执行的流程如图2,说明如下:

3.1 计数器1中断服务子程序

(1)计数器1产生中断事件,程序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2)经由类比数位转换信道取得控制所需讯号vm、vt、imL、itL、imc、itc与Vdc。(3)计算所需之补偿电流。(4)计算出的补偿电流进入迟滞电流控制。(5)产生PWM讯号送至功率开组件M1~M4。(6)中断结束,跳回主程序。

3.2 Capture1中断服务子程序

(1)m相电源端电压正缘触发讯号产生,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2)记录电源端电压正缘触发讯号产生时之计数器2的计数值。(3)中断结束,跳回主程序。

3.3 Capture2中断服务子程序

(1)m相负载端电流正缘触发讯号产生,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2)记录负载端电流正缘触发讯号产生时之计数器2的计数值。(3)中断结束,跳回主程序。

3.4 Capture4中断服务子程序

(1)t相电源端电压正缘触发讯号产生,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2)记录电源端电压正缘触发讯号产生时之计数器4的计数值。(3)中断结束,跳回主程序。

3.5 Capture5中断服务子程序

(1)t相负载端电流正缘触发讯号产生,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2)记录负载端电流正缘触发讯号产生时之计数器4的计数值。(3)中断结束,跳回主程序。

4 补偿电流程控流程

在程序计算补偿电流的部份,详细的补偿电流程控流程,说明如下:(1)进入产生补偿电流原理子程序。(2)利用Capture1与Capture2中断子程序,求出m相负载之触发角度,利用Capture4与Capture5中断子程序,求出t相负载之触发角度。(3)求出二相负载电流的基本波成份平均值I avg。(4)将已求得的I avg分别与m相及t相之单位电压相乘,可得实际电源端电流参考讯号ims及its。(5)计算直流链电压闭回路控制值I cm。(6)重新修正实际电源端电流参考讯号ims及its。(7)将实际电源端电流减去负载电电流可得补偿电流参考讯号imc*及itc*。(8)补偿电流产生子程序结束。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力滤波系统开发提出软件规划设计方法,用以改善相位控制非线性负载在变换角度时,负载电流变化之瞬时现象。以上系统架构是透过Matlab软件建立而成与模拟分析,控制则是使用TMS320F2812为核心,藉由电压电流感测电路,光耦合驱动电流等将系统回授控制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安.电网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技术及装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吴敏,桂卫华,何勇.现代鲁棒控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加)R.MohanMathur,(印)RajivK.Varma著.徐政,译.基于晶闸管的柔性交流输电控制装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芳芳(1979.09-),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自动化、数据网及二次防护。

网络机房的硬件规划和软件管理 篇7

在目前我国的各类学校培养学生的体系中,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伴随着省、市各类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的铺开, 很多学校都把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的内容大大充实了。网络课程由原来的网络理论为主, 变成网络实训为主。计算机实训课有它独有的特点, 因此, 在建设规划网络实训课机房的时候也必须有别于普通中学的计算机房。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通常中职学校网络实训课有三类:网页类的, 比如ASP网页制作;网络操作系统类的, 比如windows2003的配置和应用;网络设备类的, 比如华为-3com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等等。但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 教师往往感觉很难达到教学要求.这是因为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基本是文化课教室的翻版, 一个人坐一个机位, 这类机房比较适合普通中学的信息课, 比如上OFFICE这类课程。而中职学校的网络实训课, 往往是强调多人合作, 因此网络实训课的机房布局必须重新规划。

还有, 上动态网页的时候, 最佳的实训手段是一边做网页, 一边用IIS发布测试, 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发布后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计算机教室不行, 问题出在权限上面。发布动网IIS必须有administrator权限, 但是由于学生机的帐号的权限不能给administrator (权限过高, 管理机房就很困难了) 权限, 因此学生无法发布网页一直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网络实训课的机房的软件设置必须重新考虑。上windows2003网络操作系统课的时候, 学生通常只分配到一台计算机, 无法实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实训实验。

由此看来, 规划好一个网络实训课机房, 对网络实训上课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 主要对这三个问题, 在机房的布局上面和软件设置上面做了一些自己的改进, 使每个计算机能更加好地胜任网络实训课程赋予的角色。

1.2 本规划方案的特色

本文提出的规划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现有的一些硬件, 软件资源优化组合。着重从效果出发, 不需要添置大量的硬件设备, 就能达到起码的实训效果。

2. 网络机房的硬件规划布局

根据中职网络实训课的特点, 我将传统的信息教室 (如图1) 做了位置上的调整 (如图2) , 中间的“网络设备”部分放置的是网络设备课中要用到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这些设备, 主要是交换机, 上面有网线和周围的客户机相连, 平时担任周围客户机的交换连接设备。等上网络设备课的时候, 在客户机后面连接一根console线到相关的设备上面, 就能练习诸如:路由器配置, 交换机vlan划分这样的操作了。而且, 相信读者也发现, 改进后的机房布局, 特别适合小组合作, 而这又是在网络实训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3. 网络机房的软件设计管理

客户机, 由于处在被管理者的地位, 不可能给使用者以administrator权限, 但动网发布必须要求用户有管理员这样高的权限;另外,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学生只有一台计算机, 他无法体验一个网络的操作。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从其他方面寻找解决之道。我的解决的方法是在客户机上面安装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3.1 VMware Workstation简介

VMware Workstation是一款优秀的虚拟机软件, 所谓虚拟机软件, 就是可以模拟一个或者多个操作系统运行的软件。通过模拟操作系统运行, 用户可以把在真实计算机里不能做到的事情放到虚拟机里面去做。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有三种模式。

桥接模式, 如图3。

如果用户的真实主机在一个以太网中, 这种方法是将用户的虚拟机接入网络最简单的方法。虚拟机就像一个新增加的、与真实主机有着同等物理地位的一台电脑, 桥接模式可以享受所有可用的服务;包括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等等, 并且在此模式下用户将获得最简易的从真实主机获取资源的方法。

host-only模式, 如图4。

Host-only模式用来建立隔离的虚拟机环境, 这种模式下, 虚拟机与真实主机通过虚拟私有网络进行连接, 只有同为Host-only模式下的且在一个虚拟交换机的连接下才可以互相访问, 外界无法访问。host-only模式只能使用私有IP, IP, gateway, DNS都由VMnet 1来分配。

NAT模式, 图5。

N A T (n e t w o r k a d d r e s s translation) 模式其实可以理解成为是方便地使虚拟机连接到公网, 代价是桥接模式下的其他功能都不能享用。凡是选用NAT结构的虚拟机, 均由VMnet 8提供IP, gateway, DNS。

3.2 VMware Workstation的具体应用

既然虚拟机的应用可以解决多个操作系统并存的困难, 那么前面提到的几个现实困难就有了解决的可能。

首先可以运用VMware Workstation, 采用桥接模式进行设置, 在真实的计算机 (也称宿主机) 上面再装一个虚拟操作系统windows2003, 通过, 虚拟机和外面宿主机的通信来磨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图6) 这样, 就在一台计算机上面能够练习两台甚至三台计算机的网络操作了。

其次, 有了虚拟机里面的操作系统, 学生在巩固windows2003设置的前提下, 可以在虚拟机里的windows2003配置IIS, 发布动态网页。这样就为动态网页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3 服务器高级设置规划

在调整了机房布局, 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网络实训课的团队教学;在客户机上安装应用了VMware Workstation, 解决了一台计算机模拟一个网络和发布动态网页这些问题后, 初步解决了实训环境下机房遇到的一些问题。

接着, 在服务器上面做进一步设置, 可以更好地优化整个机房的功能。假设一个情况:一个班级下课了, 但是这个班级还没有做完网页, 教师决定下次再继续做下去。下面就有个情况要解决:怎么样保存每个人的文件;怎么样快捷的继续做下去。可以这样解决, 在服务器上面每个班级建立一个虚拟机做服务器, 然后在班级的IIS里面每个人一个虚拟主机, 学生在做网页的时候, 设置远程虚拟主机作为上传文件夹, 随时上传, 随时发布, 下课, 教师把服务器上的班级虚拟机做一个快照 (“快照”就是保存的意思) 。下次, 每个班级来, 教师就可以打开该班级的虚拟机, 然后让学生继续他们的任务 (如图7) 。

4. 结论

在本文中, 阐述了作者对网络实训机房硬件、软件规划的一些想法;规划了实训机房的硬件布局, 给网络设备课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引入了虚拟机软件VMware解决了网络OS课无法实践的问题。引入了虚拟机软件VMware解决了网页制作课无法发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实践中, 也说明了作者的设想基本上是可行的。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中职学校的网络实训时, 对传统信息课机房做一些相应的改造。首先在机房的硬件布局上面做了一个适合小组实训的调整, 然后在学生机和服务器上引入了VMware Workstation软件, 做相应的设置, 使每台计算机能更加好地胜任网络实训课程赋予的角色。

关键词:网络实训课程,VMware Workstation,桥接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琼, 刘彬.实用组网技术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0-246

[2]刘晓辉, 张洁.网络组建与维护[M].科学出版社.2007;102-145

[3]李俭, 张明辉, 李康乐.浅谈高校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建设与维护[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 (01)

软件工程开发的组织规划工作 篇8

1 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工具, 借助计算机操作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处理, 提高了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组成上来说, 软件和硬件是计算机最为关键的两大组成部分, 而软件主要负责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伴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设备的操作功能更加复杂, 只有不断地更新软件才能满足用户使用的要求。因此, 用户在组建计算机应用平台的同时, 也要考虑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升级, 提升软件模块的应用价值, 如图1。这不仅是计算机应用功能的需求, 也是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 软件开发的流程

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正式开发前要对软件工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规划, 组织好各项操作流程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一般情况下, 软件工程开发需经过需求分析、功能设置、软件测试等三个主要环节, 详细如图2, 通过细致地开发操作以保证功能应用符合要求。

2.1 需求分析

不同用户群体对软件功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个人用户只需要基本的使用功能, 而高端企业客户需求的是多功能、低风险的软件产品。开发人员需初步了解需求, 然后用WORD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能模块, 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WORD或相关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 并且还例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2.2 功能设置

按照用户使用要求, 设计专用的功能模块, 让用户实际操作有相应的调控平台。软件开发要注意产品功能的优化设计, 根据确认的需求文档所例用的界面和功能需求, 用迭代的方式对每个界面或功能做系统的概要设计。把写好的概要设计文档给程序员, 程序员根据所例出的功能一个一个的编写。编写程序时要注意结构上的对应, 以免程序错乱而影响到软件作用的发挥。

2.3 软件测试

新软件产品初步开发结束, 应由程序人员对其进行检查, 及时找出程序语言存在的缺陷, 做好相应的修改工作。程序检查无误, 应将软件安装于计算机进行功能测试, 进一步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 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 然后验收。为了同类软件开发的便捷性, 技术人员要做好数据的收集与记录, 方便其它软件程序的编写, 从而提高软件研发的效率。

3 软件工程开发的管理

企业投资某一款软件产品开发, 应加强开发过程的管理工作, 从各个环节强化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 避免成品调试时出现各种功能性的问题。软件工程开发管理的关键:一是人员管理, 必须安排专业人员从事开发工作, 组织程序编写、技术分析等人员对软件结构全面分析, 及时发现软件产品的不足;二是技术管理, 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 保持与计算机硬件设备相协调, 使软件的操作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 结论

总之, 软件工程开发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操作要求, 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功能特点, 从而实现计算机应用功能的最优化。开发软件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流程, 完善工程开发的管理体系, 确保软件功能符合应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吴会松, 吴庆松, 张艳玲.试论面向对象软件的维护[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9.

[2]付亚荣, 杨海鹏, 柏洁, 宋增珍.面向对象结合形式化技术的框架式开发方法[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1999.

[3]吴会松, 吴庆松, 张艳玲.面向对象软件的维护[J].电子工程师.1999.

[4]吴会松, 吴庆松, 张艳玲.试论面向对象软件的维护[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1998.

软件规划 篇9

交通规划软件于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开始尝试后,便在交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广泛使用的交通规划软件有TransCAD、VISUM、CUBE/Trips、EMME3等[1]。国内自主开发的交通规划软件有TranStar、TranSolution。表1从图形分析、GIS、交通分析、特点4个方面对常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了比较。其中,TransCAD将数字地图、地理数据库管理和图形渲染功能与复杂的交通运输规划、运筹和统计分析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交通规划提供工具[2],然而TransCAD是在基于GIS软件Maptitude基础上开发的,其核心仍然是一个GIS软件。VISUM是由德国PTV公司开发面向宏观层面,基于区域和城市街道的交通分配和矩阵估计的规划软件[3],但是对数据格式要求比较严格;Cube是由Citilabs公司开发的最新多功能交通规划软件,它集成了多个交通规划软件的优秀功能,但是GIS图形分析功能相对较弱。而国内自主开发的交通规划软件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几乎没有多少的市场占有率。商业交通规划软件采用各自不同的开发方式和数据格式,虽然不同格式的数据可以通过商业数据转换软件进行转化,但这会导致操作过于复杂和开发成本的提高。并且其代码均不公开,致使扩展性较弱,用户无法根据自身需要增添新的功能。

交通规划软件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开源GIS以其免费的特点,可以大大地降低开发的费用,且其具有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特点[4],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由于开源GIS将源代码完全开放,增强了功能的扩展性。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也相继开始研究开源GIS[5],如将MapWinGIS和MySQL数据库结合进行开发[6];George等用开源MapWindow GIS开发了一个联合国土壤和水资源评价工具[7]等。

本文将开源GIS控件MapWinGIS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首先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并将其和PostgreSQL数据库进行结合,重点应用于交通规划软件TJGTP的研发中,实现了交通数据可视化功能与交通规划分析的相关功能,并阐述了软件平台的搭建与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由于源码的开放性,本软件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1 开源GIS平台架构与规范

开源GIS平台主体包括:后端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前端开源GIS界面框架。开源GIS开发过程必须符合OGC颁布的用于规范开源GIS进行开发过程中的开源GIS标准。以下重点介绍开源数据库、开源GIS软件和OpenGIS规范。

1.1 开源数据库与开源空间数据库

交通路网数据是交通规划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建立交通路网数据库对交通数据进行高效率管理就成为交通规划软件设计和实现重点。

开源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由大学科研原型系统转变为当今的开放源代码数据库,如PostgreSQL;其次是由个人自发研制的数据库系统,如MySQL;此外,是一些商业数据库为了推广产品、扩大市场份额,而开放了数据库的源代码作为开源数据库,如FireBird[8]。

在交通规划中,对于路网、小区等空间数据,一般的开源数据无法满足此类数据的存储需求,因此引入开源空间数据库,用于存储空间数据,并便于进行交通路网的空间分析。

常用的开源空间数据库有关系型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引擎、扩展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引擎是以中间件的形式对空间和属性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例如,MySQL数据库是通过MyISAM引擎支持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模式,主要是能扩大基类、支持复杂对象、增加复杂对象继承机制及支持规则系统,例如,Oracle数据库中的Spatial部分;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系统,适应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例如,开源数据库db40可根据不用地理要素定义地理要素类,并将实例化的对象存储在数据库中。

本文的交通路网数据库是基于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结合空间数据扩展模块PostGIS,组成对象-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模式。

1.2 开源GIS软件

开源GIS大多具有跨平台的能力,可以运行于Linux,Windows等系统。在www.freegis.org网站中,可以查询到目前已有的351个开源GIS软件。开源GIS软件根据功能分类,主要有开源桌面GIS软件、开源WebGIS、开源移动GIS和GIS开源组件库等。桌面版开源GIS软件主要有GRASS、QGIS、MapWindows GIS、SAGA等;开源WebGIS产品主要有MapGuide、MapServer、GeoServer等;开源移动GIS产品主要有Bluemapia、gvsig mobile、JVNMobileGIS等;GIS开源组件库主要有Proj4,OpenMap,GEOS等。

1.3 开源GIS规范

开源GIS规范是由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制定的OpenGIS规范,是为了实现地理数据和地理操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而提出的软件开发规范,包括抽象规范与实现规范两类[9]。抽象规范包括18个不同的主题[10],这些主题组成了OpenGIS模型的三大组成部分:开放的地理数据模型(open geodata model,OGM),地理服务模型(open service model, OSM)以及信息群模型(information communities model,ICM)。OGC的实现规范[11]是基于抽象规范或抽象规范在具体应用领域的扩展上,关于应用程序接口的软件规范。例如在OLE/COM、CORBA、SQL等平台上实现的简单要素服务、坐标转换服务、地理置标语言等。这些标准便于数据表达与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

2 基于MapWinGIS交通规划软件的设计

2.1 MapWinGIS控件

由爱荷华大学开发研究的MapWindow GIS应用软件是一个在MPL(mozilla pubhc license)许可下的开源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基于微软的.Net2.0框架开发的。MapWindow GIS提供了开源的地图控件MapWinGIS,允许自由使用、修改和发布。MapWinGIS能够快速地显示地理数据,定义了完备的功能模型接口,并可以根据工程或项目的需要,利用其源代码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

MapWinGIS控件是基于Windows环境和C++语言进行开发,通过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个控件,能够较方便地开发基本的GIS功能。控件支持多种数据读写、地图浏览、地图查询、标记等GIS功能,数据读取、显示、渲染的效率高,然而要素编辑功能较弱,缺少空间分析功能。表2介绍了MapWinGIS控件的功能特点。

2.2 软件开发框架

本文中软件开发环境及要用到的软件列于表3中。其相互关系结构如图 1所示。虽然PostgreSQL数据库支持简单的几何数据的类型,但其现有的几何数据类型并不符合OpenGIS对Geometry数据类型指定的规范,且提供的几何数据类型以及函数功能都不足以表达复杂的空间几何实体及其操作,所以用空间数据管理扩展模块PostGIS对PostgreSQL数据库进行Geometry数据类型扩展,从而实现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Libpq是PostgreSQL提供的C语言接口,它包含一套允许客户程序向PostgreSQL后端服务进程发送查询并且获得查询返回的库函数,同时也是PostgreSQL编程接口的基础。

2.3 交通规划软件功能需求与设计

本交通规划软件TJGTP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基于GIS的交通数据管理功能和交通规划分析两部分内容。围绕两部分内容设计具体的功能模块。

2.3.1 基于GIS的交通数据管理

GIS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所要实现的主要有交通路网数据建库、交通数据查询浏览、交通计算结果表达、交通专题制图输出等业务功能。GIS功能与交通分析的业务关联如表 4所示。

除了在表 4中提及的5个与交通分析相关联模块之外,还需要常用GIS功能模块作为地图操作的基础。

交通数据管理模块中,除基于GIS的空间数据的存储与表达操作外,还有属性数据存储与表达功能和矩阵数据存储与相关操作功能。属性数据的表达为从数据库中读取GIS对象的属性数据,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根据用户在GIS数据里激活的图层来显示相应的GIS对象属性数据,支持用户直接编辑、删除某个GIS对象的属性数据,修改的结果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矩阵数据操作主要完成对数据库中矩阵数据表的读取、显示,以及实现矩阵数据的加、减、乘、除等操作。

2.3.2 交通规划分析功能

交通规划需求分析模型包括有出行生成(出行产生、出行吸引和出行平衡)、出行分布(增长因子法和引力模型)、方式划分和选择分析组成的四步骤模型,交通分配(普通分配模型、高级交通分配和分配程序的参数设置),公交分配(公交分配模型、公交分配的网络设置和公交分配的输入输出),组合模型(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交通生成、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生成、分布、方式划分和分配四阶段的组合模型),方案评价,政策评估等主要功能模块,见图2所示。

将两部分内容进行组合,系统设计一共有6个主要模块,包括:常用GIS功能模块、交通数据管理模块、交通要素显示和表达模块、路网编辑与查询模块、路网空间分析模块、交通分析模块。各模块与开发框架的关系如图 3所示:PostgreSQL数据、PostGIS空间数据库扩展和Libpq API支撑了交通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具有空间分析能力的PostGIS支持了路网空间分析模块的实现;MapWinGIS控件是常用GIS功能模块和交通要素显示与表达模块的基础;其他功能模块通过代码程序实现。

各模块并非独立存在,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4所示。其中,交通数据管理模块是程序的基础,是数据存储和交互的核心,实现空间和属性数据的读取与写入;交通要素显示和表达模块是GIS界面的数据表达核心,完成各种数据、地图的表达;路网编辑和查询模块用于道路网络的创建、编辑,属性数据的查询,以及空间位置的搜索;常用GIS功能模块实现了地图的基本操作与图层的显示与管理;路网空间分析模块实现空间分析功能;交通分析模块实现不同交通模型的分析。

3 基于MapWinGIS交通规划软件的实现

3.1 模块实现过程

3.1.1 交通数据管理

交通数据按其是否表达为空间关系和几何特征可分为拓扑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拓扑数据包括节点与路段之间的关系、路段与转向之间的关系等,是对要素之间邻接、关联等关系的描述;空间数据包括节点坐标、路段的空间位置、交通区的面状结构等,在PostGIS的支持下进行存储。将交通路网模型中各对象按空间性质及在GIS中的表现方式来划分,得出交通路网模型如图 5所示。借助PostGIS的扩展,交通路网的拓扑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三类不同性质的数据统一管理,网络分析操作可在拓扑结构上进行;空间数据则用于图形显示;属性数据用作交通分析计算,PostgreSQL和PostGIS的协同工作,增强了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和整体性。

3.1.2 交通要素显示、表达与编辑

利用MapwinGIS的map对象对所支持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进行显示,并响应鼠标操作,由此实现了图形数据的读入与显示,并能对地图进行漫游与选择集的选择,作为一切地图操作的基础。

在交通分析中,对路网进行编辑时,保留路段与节点的拓扑信息是相当重要的,而在编辑的过程中保持拓扑信息的正确性是一大难点。在增加节点或路段,删除节点或路段时,要注意相连节点或路段的处理问题。以删除点为例,图 6中表达了删除点时的流程,在删除点判断是否有相连路段,如果存在,则同时会触发删除与点相连的路段的过程,进一步判断该路段的另一个节点原连接路段的个数N,如果N=1,则删除路段并删除因此独立出来的节点;如果N=3,则将路段和节点删除,合并剩下的两条路段;如果N为其他值,则只删除路段。

3.1.3 交通数据空间分析

由于MapwinGIS缺乏空间分析能力,所以通过PostGIS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再利用MapwinGIS或者数据库对分析结果进行表达。具体流程如图 7所示。先通过PostGIS对PostGIS格式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所有分析操作得到的结果数据有两种格式:PostGIS数据和布尔型数据,都是以字段的形式存储在数据表中。而MapWinGIS不支持PostGIS数据,要对空间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显示,需先利用pgsql2shp工具将PostGIS数据转成shp文件,再通过MapWinGIS将shp文件载入应用程序中进行显示。

3.1.4 交通规划分析

将已有的交通规划分析模型算法通过语言编程实现,编译生成动态链接库,并提供使用的接口,如图 8所示。在指定数据库的基础上,便能通过已有的交通规划分析的模型计算结果。利用动态链接库使得整个程序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3.2 开发实现结果案例

TJGTP软件设计的功能基本得到了实现,GIS框架基本功能有地图显示、浏览、属性数据查询、定位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路网分析等,还包括了数据专题显示功能;在交通业务方面实现的功能有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分配等功能。本文将简单介绍交叉口转向延误编辑和交通分配的操作。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交叉口转向延误(turn-delays)对路段阻抗计算乃至路径选择的影响很大[12]。交叉口转向延误是精确化和实用化的交通分配建模中不可忽略的因素[13]。本文主要实现了交叉口转向延误的存储、表达方式和显示方法。交叉口转向显示方面主要实现了各个路口转向延误的显示和编辑接口,拓扑信息,并能对延误值进行设置和编辑操作。图 9显示了转向延误编辑界面与操作过程,打开转向表后,可通过编辑转向对交叉口的转向延误信息进行编辑,在编辑Turn的界面中选择目标转向,并对其转向延误进行修正。

交通分配实现了6种方法,分别是全有全无(AON)、用户均衡(PW算法)、用户均衡(OUE算法)、随机分配(STOCHZ)、随机用户均衡(SUELogit)、组合模型。在指定的OD矩阵后,可设置迭代次数,收敛标准,时间价值,设定BPR参数,单位里程燃油费用,最长最短路径误差等,然后点击确定,便能完成交通分配。交通分配的界面如图10所示。

3.3 性能比较

因为功能较多,无法对所有功能逐个进行对比,因此,本文以交通分配功能为例进行性能测试,并与VISUM进行比较。

实验所用计算机配置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CPU 2.40Hz,内存2G。用某地区的数据进行计算,该地区小区总数为1 525,节点总数为11 864,路段总数为40 002,利用OUE方法,将收敛标准设置为10-4计算,本软件所耗时间为12.1 min,迭代次数为10次,在Visum11.03中,使用LUCE方法,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将收敛标准设置为10-4时,所耗时间为21 min,迭代次数为9次,比较结果见表5。虽然在相同收敛标准下本系统的交通分配算法比Visum迭代的次数多1次,然而在时间上比Visum快了近9 min。在交通分配的算法上本软件OUE算法在效率上优于Visum11.03的LUCE算法。

4 结论

本文将MapWinGIS开源控件、PostgreSQL空间数据库、PostGIS空间数据引擎软件进行有机搭建,实现了独立GIS平台,并应用实践于交通规划分析软件的开发,解决了交通要素管理及计算的困难,实现了交通规划中的路网分析与转向延误计算等功能。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吸收已有的开源GIS开发成果,利用GIS数据库提高了交通计算和交通数据管理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可以自由使用,便于进一步研究。软件中采用的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及核心算法,部分达到了国际交通规划软件的技术水平,使得其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交通规划分析模块是通过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实现的,与GIS平台相对独立,因此可以将GIS平台继续用于其他的领域的功能实现。本文由于只利用了MapWinGIS控件,没有对其开源代码进行修改和补充,因此在空间分析、图形编辑方面的功能实现相对较弱,可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软件规划 篇10

随着城市建设小区用电对市区10 kV配电网规划方案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规划工作规模大,涉及领域广,仅依靠规划工作者经验进行配电网规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配电网规划的要求[1]。对此,本文提出开发1套操作方便、具有实用价值的配电网规划软件。

1 软件设计

1.1 软件平台的层次结构

软件平台的层次结构可分为系统层、数据层、软件层和应用层。

系统层:采用用户常用的Microsoft Windows 2000/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数据层:目前采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负责数据存储。

软件层:采用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进行开发,与数据库进行连结,负责图形绘制、编辑、管理,具有数据调度、查询、统计、存取等功能。

应用层:即客户端,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专业应用。

1.2 软件的总体设计

软件的功能与业务相关,为用户提供简洁、直观的操作,不需要掌握系统软件的专业知识。同时,一些涉及系统维护的工作在操作时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

用户可通过访问人机交互界面,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属性数据的输入输出、更新维护、空间查询分析,绘制地理图形、输电线路、设备图形;在方案规划系统中实现规划方案布置及方案图形管理;在综合比较系统中实现数据处理、潮流计算、综合投资计算;在参数维护中实时更新公用参数。软件的开始界面如图1所示。

2 数据库存储设计

2.1 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从处理数据的流程看,从原始数据输入到处理结果的输出,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的生成与输出。

2.2 数据库的分块存储

按照存储内容可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库、方案配置库、元件库与参数库。其中元件库为公用部分,可随意调用。地理信息系统库与方案配置库相互独立。用户选择进入地理信息系统时,只能读写地理信息系统库而不能读写方案配置库;用户选择进入方案配置系统会同时读取地理信息系统库与方案库,但执行写入操作时只能写入方案库,不同方案之间由方案号作为标志位加以区分,并在写入时分块操作。

以上几部分都是用户通过人机界面对矢量图存储时对数据库的间接访问。用户则可通过人机界面直接进入参数库进行参数维护工作,输入计算的原始数据,以供方案配置及技术经济比较时调用。图2为数据库各分块之间的关系。

图3中颜色标出的部分分别为元件库、参数库、地理图形库及方案库对应的数据库表。

3 软件的功能结构

软件从功能上可分为以下4个子系统[4],如图4所示。

3.1 空间负荷预测系统

空间负荷预测系统主要预测规划小区内的负荷分布,同时将负荷总量预测与负荷分布预测结果相协调。该部分软件具备数据库存储功能,能够方便地调用、修改及积累各负荷节点的相关信息,从而为配电网规划部分提供必要数据。

目前,空间负荷预测方法主要分为趋势法和仿真法。趋势法是基于负荷历史数据外推负荷发展趋势方法的总称。趋势法具有方法简单、计算量小和数据量少等优点,仅需要小区负荷的历史数据。但存在一些局限性,如:a.小区面积不能太小(一般大于1km2),否则不便于收集历史负荷数据;b.较难考虑负荷转移,比较适合短期、中期预测,不太适合长期预测;c.小区的历史负荷不能为零,这就使历史年负荷为零的空地预测遇到了困难。仿真法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和发展规律来预测城市土地的使用类型、使用强度、土地价值及其地理分布和面积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将土地使用情况转化成空间负荷。仿真法要求每类用户的年最大峰值负荷数据和每个小区的用户用地等历史数据能较好地考虑负荷转移特性,对空地的负荷预测相关性较好,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都较适合。

3.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为绘制规划小区的地理图形,可以绘制任意转角及多折数的折线,从而构成小区内众多的居民楼、公共建筑及街道等,同时具备部分的空间查询功能,为规划方案提供独立存储的公用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包括位置、可能的拓扑关系、地物的特征等,地理位置特征在配网中是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把地理信息系统作为配网规划设计的数据基础是非常适宜的。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有2种类型:基于矢量的数据结构和基于栅格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使用广泛,该软件的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基于矢量的数据结构。

在矢量数据结构中,空间目标可以划分为点(节点)、线(弧段)或面(多边形)类型,每种类型均可用点的坐标对来表示:

点(x,y);线(x1,y1),(x2,y2),…,(xn,yn);面(x1,y1),(x2,y2),…,(xn,yn);而且(x1,y1) =(xn,yn)。

配网具有上述3类图形特征,如变压器、开关及杆位等属于点状分布的原件,各级布线是线形实体,用户地块则可以用多边形描述。

该软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直接进行矢量化的地理图形绘制,从而省去了购买或租用GIS类系统的费用,包括地理图的绘入、编辑和显示,可将地图数字化,可以在计算机中存储和显示,便于修改。图形绘制功能将城市街区地图和以其为背景的配电网络接线图绘入到计算机中。这种地图是矢量化的,1幅地图可以逐层输入和存储,每层存放不同的实体,具有不同的属性,避免了编制图形扫描与识别软件的巨大工作量,变相减少了开发成本。

图5为1个多层合并显示的数字化地图部分截图。

3.3 方案规划系统

方案规划系统是在负荷预测及公用地理图形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区域内的10 kV断路器、配电站变压器的位置及容量,确定10 kV网络布置,包括网络的接线方式、线路导线的型号及具体走行路径等。用户可以通过访问人机交互界面建立基于不同方法且相互独立的多个方案,各方案均能使用公用的规划数据,各方案数据之间各自独立地读取与存储(以方案号为标志位),如图6所示。

在创建1个规划方案进入界面后,可按流程对规划方案进行布置, 主要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

a.数据调查。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需要以大量基础数据为依据,这些数据包括城市负荷发展的相关历史数据、未来城市发展的详细用地规划及城市发展规划数据。其中,对城市用户用地、用电情况进行详细数据调查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b.空间负荷预测。空间负荷预测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未来各规划年内的负荷及负荷分布情况。由于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准确地预知规划区内各地块的负荷分布是非常困难的。这种预测的准确性取决于掌握的原始数据量、城市发展是否按规划执行。

c.地理图绘制及相关参数输入。地理图绘制及相关参数输入是参照规划目标区域的城市规划图纸,按比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绘制目标区域的地理图,以供方案配置使用。同时输入相关参数,如各负荷节点的位置及负荷大小等。

d.10 kV开闭所配置。10 kV开闭所配置是根据规划区的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分区分片方法确定各10 kV开闭所位置。其计算结果既可以自动标注在规划区地理图上,又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标注。所谓人为干预主要指位置的移动,由优化算法获取的配电变压器位置可能不合适,如配电变压器距建筑物太近,此时可利用系统提供的方便的图形工具完成位置修正。

e.10 kV配电变压器的选址定容。变压器安放的最优位置应根据最小准则原理,选在整个用户群容量的质心附近。当然,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下面以图7某楼群为例进行说明。

由图7得到

undefined

式中mi(i=1,2,3,4,5)表示某i质点质量,在此为楼体负荷点负荷量;xi(i=1,2,3,4,5)表示i质点在x坐标轴下的坐标,在此为楼体负荷点的x坐标;XD为质心D在x坐标轴下的坐标,在此为负荷中心的x坐标。

f.10 kV配电网络规划。将10 kV配电网按供电范围分区对10 kV配电网络按分区进行规划。规划要考虑不同断路器之间10 kV联络线的设置。规划方案需满足各种系统约束条件(如短路容量限制、电压水平限制、线路过负荷限制及N-1安全性准则等)[2],从而对满足技术要求的多个待选规划方案进行可靠性计算和经济性分析,完成技术经济比较和综合评判决策。

布线的目的是把整个用户区所有变压器联结起来,并使线路投资、施工费用及网络损耗为最小。布线同时需要建立各线路之间连接的拓扑关系,线路导线长度会自动生成,并于给出导线型号规格的条件下自动计算出支路的阻抗值。图8为地理图基础上的部分规划布置实例。

g.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案间需要的技术比较主要是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对各负荷节点进行电压水平分析、短路电流校验、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网损分析、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等。经济比较主要包括网络的一次投资(电力元件费用与施工工程投资)、电能损耗、年综合运行费等(包括维护费、折旧费等)。确定方案采取如下方法:在方案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可靠性条件约束的前提下,以经济性最好为最优(经济指标的综合目标函数最小),最终选取1个或几个可供实施的方案进行规划配置。

3.4 综合比较系统

3.4.1 技术比较

a.潮流计算。该软件采用基于支路电流的前推回代算法:一般给定配电网络的始端电压和末端负荷,以馈线为基本计算单位;开始时由末端向始端推算,设全网电压都为额定电压,根据负荷功率由末端向首端逐段推导,仅计算各元件中的功率损耗而不计算电压,求得各条支路上的电流和功率损耗,并据此获得始端功率,这是回代过程;再根据给定的始端电压和求得的始端功率由始端向末端逐段计算各段的电压降,求得各点电压,这是前推过程。如此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各个节点的电压偏差满足容许条件为止。采用适合辐射状配电网的前推回代法对等效电压降落模型网络进行潮流计算,可以准确地得出馈线段端点电压的最终结果[6,7]。

b.可靠性评估。该软件采用平均用电有效度ASAI来评估,即

ASAI=用户用电小时数/用户需电小时数

undefined

式中N总为系统中总用户数;Ni为故障时受影响的用户数,与平均年停运时间tSi相对应;8 760为1a的小时数。

3.4.2 经济性比较

定义某方案年总经济成本函数U来评价方案,U主要包括方案的一次投资(电力元件投资与施工工程投资)、年综合运行费、电能损耗。上述费用都折算到等年的参数值,表达式为

U=G+X+S, (3)

式中U为折算成等年值的方案总经济成本;G为折算成等年参数值方案中设备及工程的总投资,不同使用年限设备的投资要转换到等年参数值的基础上相加。

而undefined

式中m为投资总项数,ni为第i项投资的使用年限;k为利率;pi为第i项投资的初期投资;ai为第i项投资的每年投资(主要指折旧费)。

方案中年运行费用undefined

式中m为设备总数;Ji为设备i的故障检修平均费用;gi为设备i的年故障率即年故障次数。

方案中年线路总损耗undefined

式中j为线路总数;Ii为第i条线路的电流;ri为第i条线路的电阻;hi为第i条线路的年运行小时数;p为平均电价。

最终,以目标函数U的数值较小为经济性最优[5]。

4 结论

通过用该软件对哈尔滨某在建居民小区进行负荷预测、地理图形绘制,提出了备选规划方案及形成了规划布置图,并从建设经济性、供电可靠度、电能质量、线损等方面进行计算,择优选取了规划方案。由此表明:该软件的实施,能方便、直观、快速、准确地帮助电力部门配网规划工作者制定合理地规划方案,降低了规划人员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章潮.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建设部.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3.

[3]郭团军,程浩忠,周敏,等.中压配电网络实用规划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6):25-28.

[4]余贻鑫,王成山,肖峻,等.城网规划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15):59-62.

[5]黄民翔,刘立.配电网经济性和可靠性的综合评估[J].电网技术,1998,25(8):34-39.

[6]黄丽华,张顺新.配电网络规划中潮流计算方法的研究[J].电力学报,2000,20(5):45-50.

上一篇:导数原子吸收光谱法下一篇:创业模拟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