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2024-08-25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精选十篇)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篇1

九年级教材第六单元课题三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二氧化碳, 它的物理性质不难, 学生能够理解, 而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我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占的成分仅有0.03%,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它对我们的生活不重要呢?它又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问题刚一提出, 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说开来, 有的说重要, 有的说不重要, 有的不置可否。接下来, 我给学生讲解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然后提问: “那么二氧化碳到底有怎样的性质让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如何才能知道它有怎样的性质呢?”多数学生建议做实验来研究它的性质。我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 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中来, 同时,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一过程, 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这时, 我把课堂上要做的演示实验展示给学生。

【第一个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一个盛有上下两根蜡烛的烧杯中, 然后观察现象并分析。

我问学生:“为什么蜡烛会由低到高熄灭呢?”学生答:“因为二氧化碳使它熄灭了。”我接着问:“那么这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接着回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并且密度比空气大。”我说:“非常正确。”

【第二个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 振荡。观察实验并分析。

“我们怎么解释瓶子变瘪了呢?”学生立即说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 使瓶内的压强变小, 所以瓶子变瘪了。我随即提问:“那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 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学生积极思考。

【第三个实验】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我请学生仔细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先是由紫色变成红色, 待加热试管后红色又变成了紫色。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光齐刷刷地盯着试管,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此时, 我没有让学生停留在看热闹和好玩儿上, 而是引导他们继续学习新知识。我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讨论, 然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颜色变化。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实验的表面现象转移到对实验的本质分析上来。讨论过后, 学生有了自己的答案: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加热之后碳酸不稳定分解, 所以红色又变回了紫色。

课堂上通过增加恰当的、新颖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实验, 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科学家研究的过程, 培养了他们乐于探究、勇于追求真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一、兴趣是探究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热点话题, 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或以学生原有的经验、熟悉的事物为出发点创设情境, 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文字、图片资料、录像、电脑课件等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为探究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无论哪一种手段都应包括“矛盾冲突事件”, 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置身于探究活动之中, 在探究过程中修正原有不正确的认识, 建构科学的认识, 这样建构起来的概念, 才会有效地整合到学生的知识框架中, 内化为经验, 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创建合作共进的环境

用实验激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以往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师则担任了导演角色。通过教师的“导”, 让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共同创建一个合作共进的学习环境, 使师生在探究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用实验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目的在于探究

激趣是探究的前提, 探究是激趣的结果, 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是教学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 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其含义并不是一提探究, 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途径, 但是在现在的班级容量大、课时紧的情况下, 教师创设情境的思维探究以及整合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应用更加普遍。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篇2

此实验中使用了如下器材:6V蓄电池组一个;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5Ω定值电阻一个;0~10Ω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探究步骤:

①先使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闭合开关,读出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V1和电流表示数I1;

②调节滑片的位置,使它移动到滑动变阻器中点(假设可精确调节),读出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V2;

③调节滑片的位置,使它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左端,读出并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V3和电流表示数I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的探究步骤,填出该小组读出的电压表的三次示数.

(2)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的电流表示数I1和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I3的比值是1:3

1:3

(3)该小组进行的实验是探究在串联电路中电阻

电阻

一定的情况下,电压与电阻之间

电压与电阻之间

关系.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探究出的结论应该是: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专题:简答题;压轴题.分析:解决本题要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位置确定连入电路的总电阻,结合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1)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1= =0.4A,U1=I1R=0.4×5=2V;

(2)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中间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1= =0.6A,U1=I1R=0.6×5=3V;

(3)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I1= =1.2A,U1=I1R=1.2×5=6V;

故答案为:(1)表格数据如下:

(2)1:3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篇3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里去探索发现

我们的孩子们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周围的一切事物与现象。所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从不过多的规范来约束幼儿,禁锢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去发现。我们会一同去探索发现,一同种植大蒜,观察颜色的变化等等。而在主要教学活动中,我选用了《静电》、《水》、《种植大蒜》、《瓶子》、《颜色》五个系列的活动,活动内容都是围绕孩子们的生活而开展的。这些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探索。从生活出发,首先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而活动内容的选择也是针对孩子的兴趣,《摩擦起电》中,让孩子通过动手试一试去发现静电是怎么产生的,怎样能够产生静电;而在《瓶子吃鸡蛋》中,通过实验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而这些活动都是适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的,实验活动又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好奇心。

二、引导孩子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主动探索

教师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应是让孩子探索、获得、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实践能力得到挖掘的客观条件,而科学小实验活动本身就能很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每一个活动中,我总是让幼儿大胆去探索,从不对孩子们说“不对”“不行”之类的话,让幼儿在积极的尝试操作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在《会跳舞的小纸削》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塑料棒、吸管、小木棍、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小纸削等材料,整个实验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谁能让小纸削跳舞;怎样让小纸削跳,去探索、去尝试。活动中孩子们有的互相模仿,将毛皮和塑料棒摩擦,塑料棒能让小纸削跳舞;而同样也有孩子不局限于老师提供的材料,通过探索他们发现,塑料棒和头发摩擦,塑料棒也能让小纸削跳舞;又如孩子探索发现毛皮和小木棍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削跳舞等等,而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一名支持者、旁观者和参与者,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不主动去帮助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孩子们通过思考与探索,终于发现塑料棒、吸管和毛皮、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塑料棒、吸管能让小纸削跳舞;塑料棒、吸管和棉布摩擦,小木棍不能让小纸削跳舞;小木棍和毛皮、棉布、化纤面料、毛料摩擦,小木棍都不能让小纸削跳舞;更有部分小朋友发现,不用任何老师提供的材料,直接用手和衣服摩擦,手也能让小纸削跳舞,手还能让头发跳舞。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玩着摩擦起电的游戏,都特别的开心。诱导孩子主动参与实验活动,不仅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孩子是活动的中心、主体,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给予孩子鼓励、鞭策、引导,为孩子的探索开创条件、提供帮助,让孩子的奇思妙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我还注重让孩子自己讲述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给予尝试和支持。在实验活动中,我不让幼儿按照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新见、新想,无拘无束地表达和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如在《颜色》系列活动中,让孩子对颜色的变化进行猜想观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猜测,在眼睛看的观察过程中认为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黄色、黑色等;红色和黄色会变成紫色、粉色、橙色等等;而蓝色和黄色可能会变成淡绿色、玫红色等。接下来通过实验确定红色和蓝色会变成紫色,红色和黄色会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会变成绿色。通过让幼儿猜一猜、试一试,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不约束孩子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敢于实践,从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本身素质的局限是不利于幼儿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师教学技能、专业技巧以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观念。试问,一位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的教师能教出有很好创新素质的幼儿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给自己上好这堂创新课。

在科学小实验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一定的操作空间、一定的自由度,让孩子能自由、互动的探索,鼓励他们相互探索、积极讨论,并为孩子的想法提供条件,让他们的想法更有可行性,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思维给予孩子很好的启发,培养了孩子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科学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萌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兴趣,是培养探索型人材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兴趣促进探究,以实验求得真知 篇4

一、根据实物引导观察,加大课堂实验演示比例

如在教学“鱼的形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讲“酶的特性”之前我先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的新鲜动物肝脏剪碎放入试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在试管中插入余烬未消木条,即可看到木条复燃现象。用这个有趣的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

再如,在讲“伴性遗传”时我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颇佳。

教学实践证明,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则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借助实践获得真知,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

如在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我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上缠有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就讲述了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了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说明了血浆中有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我另取了一部分新鲜血液,让其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如此一来,学生便对血红蛋白的特性记忆深刻,并牢牢掌握了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

2. 边讲边做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结论。

如在讲骨的成分时,我让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根据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以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部分的验证性实验,我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

3. 增加实验课比例,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初一的植物课我增加了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我把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做到每人一组,学生增加了动手机会,在动手中动脑,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强了动手能力。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生物科学世界观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而且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如在讲“食物的热量价”时,我给学生搞了一顿午饭的营养配餐。其提供的热量大约1100千卡。本着每顿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要低的原则,在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有一定量的蔬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当我把食谱公布以后,学生群情振奋,几乎欢呼起来。

又如,在讲“性别决定”时,我讲到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不同,导致男、女在某些性状上的差异,以及生男生女的原因和包括我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我们应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增强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改变这种现状的责任感。

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篇5

琚湾一中

彭德高

2011-10-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的真正意义,全面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体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和喜悦。而且,学生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会灵活运用,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所以,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不仅色彩斑斓,光彩照人,变化多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一次课间,我无意中听到有位学生说化学比物理更好玩,他一定是被化学魔术般的魅力所吸引: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的石灰水中,怎么就会出现浑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滴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怎么会出蓝色絮状沉淀?盐酸滴到石头上或水泥地面上又为什么会立即冒出大量气泡„„。这些在初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说的确非学神奇,它们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想,如果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就会使他们逐渐 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化学知识,形成技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我从事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喜欢做实验,也创造机会让学做,学生们都对化学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谈一谈怎样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上好第一节课。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化学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初三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孙丽多彩”中,课题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从古代化学到现代化学再讲到明天化学。从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性。这里的教学设计理念很好,但其泄及的内容很广泛,但不少离学生很远。如果加上一些化学实验,更能抓住学习的心。于是,我对课题1的教学设计作了一些改变。首先,我做了一个将“白酒变葡萄酒”小魔术引入新课,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了。接着又做了“密信显字”和“魔棒点灯”这两个趣味实验,同时让学生也参与一部分的实验工作。这时候学生已经对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讲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第二,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认真做。不是每个实验都能做成功,也不是每个实验都能让学生感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很难想象,老师把实验做得一团糟,学生会喜欢。所以,既使是老教师也应事先做一遍,看看药品是否失效,器材是否完备,各种操作是否考虑周全。有位同事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老是抱怨看不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烧杯底被醺黑了。我对她说,你把火焰调小一点,烧杯外捂上湿毛巾,不要烧时间太长。她重做该实验终于做成功了。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也不易成功,一定要弄清原因。看氧气是否纯净,铁丝表面的锈是否除掉,还有铁丝是否绕成螺旋状且下方是否用火柴引燃。另外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学校的电解水装坏了,不能用。有的老师说画个图给学生讲讲算了,这对学生考试也没什么影响。我认为电解水是影响学生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转变的重要实验,不能光说说算了。学生要理解最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动手得到的经验。最后我们自制教具完成了实验。

第三,为实验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这一现象与初步估计的相矛盾。此时的学生充满疑惑,教师只需略加点拨,指出运用上述结论时,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应除外

第四,给学生更多动手机会,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在实验室上课,能让学生部分参与的,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演示实验。例如,在“走进化学实难室”这节课最好把学生带到实验去上,让学生熟悉众多的实验器材和药品。部分演示实验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替老师做,其它学生观察找出他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易发现问题更高,印象更深刻。

第五,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软塑料瓶。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我让学拿回一瓶汽水,塞上带胶塞的导气管,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就自然地记住了碳酸饮料的生产就利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还有,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并不局限于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还让学生用鸡蛋壳与稀盐酸或食醋反应看能否制取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鸡蛋壳的成分有碳酸钙。

第六,改进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在做分子扩散运动实验时,我把它改成了“铁树开花”。这个实验在不少资料上都有介 绍,我认为它比教材中的实验更生动、有趣。在制取H2、CO2 时把长颈漏斗改成注射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对学生合理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家庭实验有启示作用。在做碱的性质时,用酚酞试剂在白纸上画一只小花,先晾干,做实验时先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小花,再喷上稀盐酸,小花又消失。通过出现、消失让学生惊叹化学的神奇魅力。

第七,鼓励学生作家庭小实验,学化学用化学。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布置实验任务。例如,蜡烛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药品取用,自制净水器,生石灰与水反应,鸡蛋在白醋中上下运动,自己利用植物的叶、花制酸碱指示剂等。到校后互相交流、讨论。同时成立化学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部分相对安全的药品,让他们成为班中领头羊,为其他同学提供传、帮、带的作用。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更能发现问题,更能体味学化学的乐趣,也更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第八,用好语言艺术,表情,动作创造神秘氛围,让神奇的化学更显魔力。就象小时候奶奶讲鬼故事,吓得我晚上不敢走夜路;象恐怖片中的音乐,听得让人起皮疙瘩。还要善用语言构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索。

第九,做好兴趣的维护工作。现在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学习困难,也有几个同学厌学,还会有几同学看不到升学的希望而学习缺乏信心„„这些对化学知识的落实,学生技能的形成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学习困难,一般是因为前面的知识没有落实,积累过多,自己的 知识衔接不上;厌学,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学习没有乐趣;看不到升学希望,可能是因为其它学科太差„„

做为化学老师,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尽可能地多挽留住一些孩子,多给学生带来一些快乐,多给学生一些自信,多给学生一些求生的本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常常对学生说:学习化学不是为了中考,甚至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为了生存,为提高生存的质量。作为农民,你要会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至于把庄稼弄死了;作为工人,你应该认识到电子元件是否有害,车间气体是否有被污染,某些药品是否有毒或腐蚀性;作为家人,你要关注亲人的身心健康,营养均衡,优生优育。同时,要严格要求,狠抓落实,该记住的要记住,该会写的要多检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讲解多鼓励,多给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这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自信心,保护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都有积极的作用。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篇6

(一)诱导学生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首先,要改变观念,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变“教会学生实验探究”为“教学生会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资料收集、讨论分析等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增强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过程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一课中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时。引导学生分别进行以下探究:①无二氧化锰和有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的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要的时间;②向上述实验中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不断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③分别加热无二氧化锰和有二氧化锰的两分氯酸钾,观察现象同时记录申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时间。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将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能较快的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加热氯酸钾不管有无二氧化锰都能放出氧气,但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的多。进而明白利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均能制得氧气,且在上述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都只作为催化剂。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其次,努力创设条件,尽可能的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促进探究,同时探究又促长兴趣。莱特兄弟正是因为对航空技术有着痴迷的兴趣,才不断的探究,最终为人类搏击长空和太空行走开了先河。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促长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时学生已知道一些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如①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②人和动物的呼吸能生成二氧化碳③酒精燃烧、蜡烛燃烧也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这些都不利于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此时学生迫切找到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的方法,自然会从实验台上找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质量守恒定律作基础)如碳酸钠粉末、碳酸钠溶液、碳酸钙固体、碳酸钙粉末稀盐酸、稀硫酸、酒精灯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有加热固体的、有将固体和酸溶液混合的等)并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是用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接触。使学生在不断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无形中促长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次,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的对事物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学生正处在慢慢走向成熟的阶段,对好多事物有一种

朦胧的感觉,尚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对教科书和资料有一定的依赖性,容

易产生思维定向。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多方位的探

究。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按课本中提供的

方法(用白磷、紅磷、烧杯、热水、氧气、薄铜片等)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尽管

可以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但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时,就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如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蜡烛熄灭)、将坩锅中燃着的松节油放入冰盐水混合物中(火焰熄灭)、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火焰熄灭)等从不同的角度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是否乐于实验是化学教学成败的

关键所在。趣味实验在诱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面的

作用是任何其他实验不能替代的。在教学中增加趣味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

的环节,例如可在第一节化学课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

“魔棒点灯”;自制“饮料”——“牛奶”“果粒多”、“变色龙”“巧洗水壶内壁的水垢”等等。使学生领会化学世界的神秘与新奇的同时,体会化学实验的神奇魅力,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篇7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会对化学实验始终都很感兴趣。一堂化学课有无实验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感兴趣,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对化学是否爱好。归结不喜欢化学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 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必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如何在中学化学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借助多媒体手段,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随着时代进步发展,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到现代课堂教学, 改变了过去课堂上 “满堂灌”的现象, 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能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此时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也学得轻松, 自然愿学。

2. 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 做好实验室环境布置工作。实验室是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的地方, 明亮净洁实验道具和整齐有序环境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享受。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严肃的纪律能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 2) 开发结合生活和生产的新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教学要适应新教学改革, 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 开发习题实验和设计实验, 要重视实验效果和教学质量。比如实验课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之后,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用碱面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鸡蛋壳或水壶中水垢的成分。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 3) 不断地设计探究性实验,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化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实验性实验重视的是结果, 而探究性实验重视的是过程。探究性实验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由兴趣驱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趣味实验 “蓝瓶子”为例. 在250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 NaOH, 2g葡萄糖 ( 粉末) , 100mL蒸馏水, 振荡使其溶解. 滴入4 ~ 6 滴0. 2% 的亚甲基蓝溶液, 塞上橡皮塞, 振荡烧瓶, 溶液呈蓝色, 静置,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约3 分钟后蓝色消失, 变为无色, 再次振荡, 无色溶液又呈现蓝色, 反复多次, 魔术般的颜色变化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怎么会这样呢?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探索实验结果的乐趣, 对学生兴趣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 及时评价, 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感

新课程改革后, 尤其重视教学中的学习评价反馈环节。通过这种反馈, 可以让努力学习的学生都取得良好的成绩并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奖励, 诱使学生将其学习行为稳定、持久地指向化学学习, 产生积极的化学学习情感。平时在教学练习中要多用激励方法, 对于每一个学生, 及时鼓励与表扬都能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好感, 进而产生兴趣, 发挥其内驱动力的作用。

化学实验课堂教学通过一些小技巧比如趣味实验、分组比赛等调动课堂氛围。对于危险性不大的实验尽量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从实际操作中发现自我的不足。在班级中开展 “积分卡”活动, 期末时把积分计入平时成绩及期评, 给予不同等级的加分, 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平时的单元测验中, 给单元学习中表现认真的学生 ( 不论成绩优劣) 予以加分, 使学困生充满自信, 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4. 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将俗语中 “爱屋及乌”的效应应用到教师教学中, 通过不断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能够深深地感染学生和吸引学生, 获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 从而使学生由对教师的爱戴, 进而产生对化学实验浓厚的兴趣, 更加热爱化学实验课程。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活跃课堂氛围, 懂得及时抓住学生注意力, 经常提供一些启发性和疑惑性的化学问题, 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积极探讨, 经过探讨得到满意结果, 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心理上的满足感, 进一步产生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 提高业务水平, 掌握教学的艺术, 语言要日趋生动、形象, 并在心中储备足够多的教学创意, 能根据课的不同类型精心设计出不同的讲课方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化学实验教学是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兴趣能够使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变得容易, 加深师生间关系。化学实验要多联系日常生活, 配合教师的适当引导,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依靠一两堂化学实验课引起学生稳定和持久的兴趣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坚持经常做实验, 反复刺激,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再加强引导, 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智力, 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以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本文结合中学化学实验具体的教学过程, 对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从借助多媒体手段、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及时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方面论述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以达到优化化学实验课堂的目的, 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独特性。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勤华.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 2014 (1) :61.

[2]丁金亭.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J].教海寻航, 2004, (5) :17-18.

[3]张云红.对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与认识[J].宁夏教育科研, 2010 (03) .

实验探究兴趣科学实验 篇8

1 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为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趣味性, 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化学的第一节实验课, 讲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有的同学在初中没有见过像我校如此多的仪器, 于是, 什么都想摸, 什么都想弄, 想知道它们的用法。此时教师可循序引导, 将每种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逐一介绍, 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再加以指导,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为第二节课打下伏笔。第二节课也是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粗盐的精制:为了节省时间, 教师可将实验的全过程用所用的仪器空演示一遍, 也就是说不用粗盐, 把操作从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全介绍一遍, 以及各个环节应如何操作、注意事项等, 并告知学生自己制得的精盐可以吃, 想带回去也行, 此时学生跃跃欲试, 教师此时则可以放开缰绳, 让骏马奔驰了。教师再从旁边加以指导, 把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 使其操作规范化, 学生兴趣很浓, 人人动手, 个个参与, 课堂气氛活跃, 很多学生的实验做得非常成功, 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同学们的团结互助精神也同时体现出来。

2 通过现象明显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反应一般具有变化快、现象明显的特点, 特别是用于演示的化学实验, 由于变化明显, 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个认真听讲,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介绍金属钠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块金属钠,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其切面的颜色, 然后再当场切一小块下来, 问学生:为什么金属也能用小刀切割?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再将其投入烧杯的水中, 结果反应剧烈, 有时迸出火花, 同时问学生:为什么它不沉下去呢?它不是金属吗?烧杯中的水为什么变红色了呢?此时学生兴趣很浓, 教师则可因势利导, 将金属钠的性质进行讲解, 收效甚佳, 然后教师又说:为了让同学们亲自验证金属钠的性质, 现在每组发一粒金属钠, 让同学们亲手做一次,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做好记录, 并强调注意事项, 结果, 学生争着要金属钠, 仔细认真地做了实验, 巩固了本节课所授知识, 效果非常理想。

3 结合临床, 通过实验激发兴趣

临床上的疾病多种多样, 有些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 我们在上这些相关的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解葡萄糖的性质时, 可先向学生介绍一种病——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种病越来越多, 也叫富贵病, 时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那么临床上又是如何检验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自己也能做了, 学生兴趣来了, 都想知道怎么做, 此时教师则将同学进行分组, 然后规定各组使用试剂的量, 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 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结果, 由于加入葡萄糖的量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颜色, 教师再进行总结, 告知学生, 在临床上由于病人的尿中含的葡萄糖量不同, 而导致出现不同的颜色, 检验者再根据颜色来判断病人尿中所含的糖量, 医生则据此进行治疗, 教师再将葡萄糖的性质进行讲解, 学生兴趣很浓, 收效甚佳。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血糖仪。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一些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把泛泛无味的化学教好, 除了教师本身要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外, 更要注意适时地添入油、盐、酱、醋,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中, 掌握技能,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摘要: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乐学、会学、勤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以及结合临床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 进而培养科学素质。

关键词:实验,学习兴趣,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杜丽.让实验成为化学教学的催化剂[J].化学教学, 2005 (1-2) :13.

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篇9

1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试验前, 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试验后, 总结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 并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 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要紧紧抓住“浮”、“熔”、“游”、“红”等实验现象启发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探究, 不但对钠的化学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且对钠的物理性质的认识更加直观。同时, 针对钠与水反应的事实, 引导学生思索, 我们能否直接用手

(上接141页) 除室内粉尘带来的污染, 保证接触钠?钠能否与顺序表中不如它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 生成金属单质?通过以上的分析、思索, 学生深刻理解了本节所学的内容, 同时培养了严谨的思维方式, 从中体会到了举一反三的快乐和自信。

2 教师要适当的“出错”

化学实验的内容往往多而繁杂, 学生记忆起来比较枯燥。教师要适当地出错,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时, 因其中涉及很多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学生往往在最后定容分析中出错。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特意在课堂演示实验时, 加液超过了刻线, 再重新演示了一遍。学生在做误差分析时正确率提高, 而且以实际行动强调了科学的严谨性。

3 合理地改进实验

课本中许多实验都可进一步改进。引导学生合理地改进不但拓宽学生的思路, 更将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实验室制氯气”教学中师生经过分析课本装置的优点后, 指出不足:a.如果烧瓶内压强过大, 滴液困难;b.无

坏所导致的, 导致物理损坏的原因有软驱故障、软净化装置;c.最后尾气如果很多, 可能会倒吸。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 师生再利用合理的改进方法进行试验。学生从这些实验的改进中, 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4 注重与科技、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的素材极为丰富, 教学中充分挖掘,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利用教材中多处出现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让学生掌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生理作用, 医疗作用, 或危害、毒性等知识,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化学已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方面, 对于更多的人而言, 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 而在于应用它来分析和解决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真正价值,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放入盒内, 以免有不干净的微小杂物划伤光盘表

摘要:化学是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因此, 教师要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分析妨碍原因激发实验兴趣 篇10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 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非完全已知,以及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却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再者,实验课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不能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

2. 作为外部激励手段的考试影响了实验课的进行

虽然近年来一再强调要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但从考核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却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时间与精力用于理论课学习,导致实验时心中无数,只求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以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它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3. 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也是妨碍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也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其对实验避而远之。需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将会给学生带来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教师必须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二、巧用各种实验形式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且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能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成为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1.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因为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这些演示实验,教师应尽量安排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一般来说,在讲催化剂概念、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酸碱盐的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教师应先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然后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用锌而不用镁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同时让他们在课后查资料找到三种金属的不同价格进行比较,再由其总结归纳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2. 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走进化学世界”时,我先避开书本,通过放录像,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然后通过“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晴雨花”等几个趣味实验,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殿堂,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便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

教师还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实验。如讲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一系列变化后,我用幻灯、图片等展示了桂林芦笛岩、肇庆七星岩、云浮龙宫、阳春龙洞等巧夺天工、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笋、石柱,通过分析让其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下面两个反应的结果:CaCO3+CO2+H2O=Ca (HCO3) 2, Ca (HCO3) 2=CaCO3↓+CO2↑+H2O;又如在讲石墨的性质时,我给学生举例可用铅笔芯的粉末加入锁孔,去打开因长期未用而难以打开的铁锁;在讲到木炭的吸附作用后,我动员同学们回家后自制一个简易的冰箱“除臭宝”;讲了无水硫酸铜吸少量水可由白色变成蓝色的晶体后,我补充实验:怎样检验无水酒精或煤油中是否含有水分?以此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识别伪劣产品,引导他们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我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我指导学生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中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专题讲座外,还可通过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如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并将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丰富多彩的晚会,将把学生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他们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上一篇:用后保养下一篇:腐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