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误区

2024-08-31

用药误区(精选十篇)

用药误区 篇1

1 用药误区

(1)重视对症治疗,忽视对病治疗。常听养鸡户讲买治疗呼吸道病的药,孰不知有呼吸道症状的疾病诸多,应该先判明是什么病,然后才能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如造成肉鸡呼吸道症状的原因以大肠杆菌居多,用恩诺沙星疗效甚佳。用药前要考虑清楚主从关系。

(2)重视商品名,不重视成份。同一种药物,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可能会有不同的商品名,要查明成份,才能合理用药。

(3)重视药品价格,不重视含量。

(4)重用药,不重视饲养条件的改善。有些养鸡户饲养肉鸡,特别是饲养时间场和临出售前,提供的饲养条件特别恶劣,造成疫病不断,用各种药也不见好转。

(5)重治疗、不重防疫。某蛋鸡场连续饲养5批鸡,每批鸡到产蛋高峰期出现呼吸道症状,后经技术人员指导,修改新城疫及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程序,便不再发生此种情况。

(6)重视死亡率的上升,忽视生产性能的下降。当鸡只死亡率迅速上升时,能够立即引起养殖户的重视,是患病鸡群得到及时的治疗,但如果长期患慢性病如白痢、慢性呼吸道病等造成的蛋鸡产蛋率缓慢下降,肉鸡的生长减缓等情况却得不到重视,结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7)使用抗生素时不考虑对疫苗的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到整个鸡群的免疫效果。

(8)用药不考虑抗药性的发生。

(9)随意加大用药量。当养殖户侥幸将某一种药用量加大使用后未出现问题且疗效甚好之后,就可能出现用任何药物都加量应用的情况,结果造成某一种药物的中毒。

2 正确用药方法

用于家禽治疗的药物与其它家畜相比要简单的多,但常用药物种类较多,在临床实践中,对一种疾病进行药物预防与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要点,正确选药。

(1)明确用药的目的是预防还是治疗,或是控制继发感染,针对的是何种疾病。

(2)明确所用药物的有效成份。

(3)明确所用药物的种类,使用该类药物有什么禁忌和注意事项。

(4)明确用药的途径,饮水、拌料、肌注还是喷雾,该药是否适合这种用法。如饮水用的药物可溶性如何,喷雾用的药物是否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等。

(5)明确药物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

(6)明确药物的使用剂量。由于用错剂量造成的药物中毒屡见不鲜,尤其是鸡敏感的一些药物更应引起重视。当鸡由于疾病或天气原因造成耗料或饮水反常时,要按每1kg体重考虑用药,不要仍按照拌料或混入水中的比例。

(7)明确每单位成品药中的有效含量。

(8)明确用药时间,如3~5d为一个疗程,就是要坚持用够天数。

(9)观察用药效果。依靠完整的生产记录来判断用药是否有效,以决定延长用药时间还是更换所用药品。

常见鸡病用药五误区 篇2

一、硫酸庆大霉素加入雏鸡开口料 在进雏时对雏鸡使用开口料相当普遍,一般是加入维生素和抗生素.但雏鸡各个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会造成损害.有些养殖户把硫酸庆大霉素加入雏鸡开口料,殊不知硫酸庆大霉素对雏鸡有较强的肾毒性,还会损害肠壁绒毛器官.因此,建议使用比较安全的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等.

作 者:薛玉华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科站 刊 名:农民科技培训 英文刊名:NONGMIN KEJI PEIXUN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8 关键词: 

安全用药 暗藏误区 篇3

专家根据现阶段答题情况,梳理发现了10个错题率较高的题目,暗藏公众的十大安全用药误区:

一、青霉素注射须重新皮试

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需要做皮试,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在第一次注射后,隔多长时间需要再做皮试,很多网友表示不清楚。

专家: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过敏反应致休克。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前必须先做皮试,皮试结果呈阴性才可使用。且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在用青霉素时即刻就会出现过敏反应,有的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20天后才出现过敏反应。所以提醒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不管以前是否输注过青霉素,进行青霉素治疗时仍不能掉以轻心,切勿以为皮试阴性就万无一失,要对过敏反应有着充分的认识。

二、口服青霉素类也须皮试

专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青霉素类药物无论是采用肌注、点滴还是口服给药途径,用药前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青霉素皮试为阳性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其他替代药物。

三、服药姿势对药效影响大

大部分患者服药时,比较注意药物剂量和服药次数,但很少有人知道服药姿势的不同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专家: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口服剂型的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这样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或胶囊,药物有可能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或可能使药物延迟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并随后稍做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

有些药物必须采取直立姿势服用。如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盐酸类(阿仑膦酸钠)等。

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产生直立性低血压,头部一时缺血而昏倒,因此最好采取半卧位含药。服用起效快的安眠药(如咪达唑仑等),应在临睡时坐位服药后躺下,以免发生意外。

四、阿司匹林不是“万能药”

近些年,网上流传阿司匹林还可预防癌症,用于心脏病急救的功效,俨然成为一种“神奇万能药”。然而,许多网友不了解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害自身健康。

专家:虽说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有几类人不宜服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部分哮喘患者;孕妇等。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但长期过量服用,也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溃疡、出血或穿孔,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五、光敏药物需警惕

有些药物服用后,在光照刺激下,可引起人体过敏,这类药物叫光敏药物。药物致光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有: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斑、水肿,同时伴有瘙痒、灼痛或出现色素沉着,重者可有水疱,水疱溃破后可形成溃疡或糜烂。

许多光敏药物都是常用药,比如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光毒性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代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等。

专家:预防光敏反应首先要做到在使用光敏药物期间及停药后至少5天内,不要晒太阳,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其次,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如外出应注意皮肤防护。涂擦防晒霜,撑遮阳伞。如出现皮疹后应立即停药,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六、胰岛素使用有讲究

专家:对于胰岛素的储存,很多糖尿病患者还存在误区。瓶装胰岛素打开后(用注射器抽过)可在冰箱2~8℃保存1~3个月,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应在室温放置20分钟后注射。胰岛素笔芯在未使用前,应储存在2~8℃环境中,一旦安装在笔上就应在室温存放,不能再次放入冰箱中,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胰岛素很怕热,即使在冬天,胰岛素也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之下,以免失效。乘坐飞机时,胰岛素不能放在行李中托运,但可以用恒温保鲜盒装上随身带上飞机。

特别提示,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一旦打胰岛素就会上瘾,产生终身依赖,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胰岛素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激素,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少了,满足不了机体的正常需要,所以补充胰岛素是最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疗法。所以打胰岛素不会“上瘾”。

七、健胃消食药莫乱吃

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健胃消食药,不少人喜欢在胃部不适的时候吃一些,由于它酸甜的口感,很多孩子也喜欢把他当零食,吃起来没有节制。

专家:山楂丸和健胃消食片都是常用来消化食积的良方,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按时按量服用不会有什么危害。但如果没有分清消化不良的具体病因,就大量盲目地服用消食药,可能导致胃部烧心、反酸等症状。山楂又含较多单宁酸,与胃酸作用后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引起胃结石。

八、药物骤停危害大

某些药物在长期服用时骤然停药,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甚至发生意外,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服用药物是否能直接停服,应遵从医嘱。

如降压药,若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还有降糖药,若突然中断用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另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长期服药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时,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或者发生感染、创伤、出血等,诱发肾上腺危象,甚至发生意外导致死亡。

九、正确分辨避孕药

避孕药可分为长效、短效、紧急三种,长效避孕药每次服用可避孕1月左右,不须每日服药。但这类药物激素含量大,副反应较多,且在体内会有一定蓄积作用。建议停药6个月再考虑怀孕。

紧急避孕药是一种补救性质的避孕药物。目前市售大部分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为大量孕激素,使用一次所摄入的激素量,与8天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含量相当。大剂量激素容易造成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周期改变,长期服用对身体伤害很大。而且药物紧急避孕只能对本次无保护性生活起作用,不是吃完后72小时内都有效。

人们对短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服药感到担忧,主要集中在对生育功能影响和药物蓄积两方面。目前,短效口服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的含量很低,人体很快就能代谢掉。此外,短效口服避孕药经过长期研究发现,没有致畸的相关报道,且代谢迅速,一般停药次月就可以怀孕。

当然,也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使用短效避孕药。此外,长期服用避孕药应该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

十、中药煎煮学问多

如今有不少慢性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喜欢自己煎煮中药。由于家里没有煎中药的器具,很多人会选择用不锈钢等金属器具煎煮中药;有不少人从医院或药店买来中药饮片后,在煎煮之前嫌其“脏”,会选择反复用水淘洗;多数网友以为中药煎煮越浓,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

认清误区安全用药 篇4

误区一:害怕用药, 担心用完药就离不开了。

这一误区通常存在于刚确证糖尿病的人群中, 其实糖尿病治疗应遵循 “ 三个早” 的原则, 即三类高危人群提早到3 0岁开始就要做检测; 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 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早用胰岛素。

糖尿病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在大部分国家, 糖尿病是第四大致死原因。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成人致盲和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 是非意外性截肢的最常见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低位截肢率比一般人群高1 5 ~ 4 0倍。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的风险与已发生过心脏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相同。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 在普通人群中的1 0例死亡中就有1例与糖尿病相关。

因此, 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 以往治疗指南要求医生首先采用 “ 生活治疗” 方法, 鼓励病友通过减轻体重、 调整饮食习惯来 “ 生活治疗” , 一般要3个月后才用药控制。 随着糖尿病病友的大量增多, 确诊后先期 “ 生活治疗” 效果有限, 新版糖尿病治疗指南要求医生, 一旦确诊就要提前用药控制, 以避免糖尿病病情的快速发展。 并推荐在口服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 加用基础胰岛素” , 以有效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 提出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中国, 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糖药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石。然而, 随着 β 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竭, 最终口服降糖药将无法使血糖控制稳定, 血糖的失控将有可能导致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后果, 这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 致死、 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 以下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目标。 从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到服用口服降糖药, 在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早用胰岛素。

误区二:给肥胖患者用药首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促泌剂或者将同一类药物混合使用。

正确用药、 合理搭配是安全用药的基础。 药物的选择并不是越贵越好, 一般来说, 选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确切的疗效; 2对人体的毒性或者不良反应较低; 3价格要适中;4服药方便。

另外和同类药物合用是用药中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我们知道正确科学的药物联用会达到1 + 1 > 2的效果, 而错误的联用, 则会带来后果。 首先要避免的就是同类药物的合用, 特别是口服降糖药中的多种药剂, 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各不相同的, 虽然有相似但还是不能混合使用, 因为同类药物的混合使用有时候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如果糖友确定要用药治疗, 那么请到正规医院咨询相关大夫, 以便得到正确的用药方案。 不要根据说明书就自行加药或换药, 应该找专门的医生做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量体裁衣才是最好的。

误区三:中医能根治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 原发性的糖尿病病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所以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措施。 虽然经过适当治疗, 可能会使患者感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同时血糖、 尿糖也恢复了正常, 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了。 但如果不坚持治疗又会引起复发。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 中医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 而西医对平抑血糖方面效果显著且平稳, 通过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糖尿病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误区四:迷信保健药, 或标榜根治的偏方。

经常会听到有一些迫切想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患者, 被某某标榜能根治糖尿病的偏方欺骗的消息。 如上文所讲, 目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 所以糖友应调整好心态, 理性分析, 合理用药, 不要被“根治”“治愈”的口号蒙蔽。

误区五:总是担心自己用的药不是最好的, 频繁换药。

有些糖友服药才几天, 对血糖、 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 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而急于换药, 每次见到有新药都想去试。 有的甚至看见别人用药好, 也跟着别人一起用同一种药。

药效要发挥出来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糖友应该对自己所使用的药有信心, 同时给它足够发挥作用的时间。 很多时候用药时间延长了, 药效才能够逐渐的显现出来。 所以, 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 达到最大剂量时, 假如血糖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虑改用其他药物。 特别是在用药上不要跟风, 因为糖尿病用药非常强调个体化。 别人所谓的 “ 好药” 只是适合他们自己的病情, 最适合自己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误区六:凭感觉吃药或擅自停药。

有的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了, 所以就凭感觉吃药, 感觉好的时候就不吃, 感觉不好才吃, 甚至有的患者干脆就停止吃药不去医院复查。 另外又有些患者害怕血糖升高所以拼命降糖从而导致低血糖。 这两种情况都太偏激。

事实上, 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 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 心理上有了安全感。 但治疗若不达标, 实际上形同未治。 有的病友一直吃着药, 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 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临床症状比较轻的时候, 千万不能依据症状的有无而擅自停药, 应坚持服药, 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 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 过早过快地出现并发症。 对于那些急于把血糖降下来的患者, 千万不能超剂量服用。 这样不仅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 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

误区七:漏服药物无所谓或随意补。

如果偶尔忘记服药, 并且漏服药物的时间不长, 比如本应饭前半小时服用的药物, 到了吃饭时才想起来, 那么及时补救是最明智的选择, 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如果已漏服好几次甚至多日的降糖药, 要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相关链接

漏服不同药物的补救措施

您服用的降糖药物种类是决定不同处理办法的基础。 下面就不同分类的降糖药物分别与大家谈一谈:

磺脲类药物。 这类药物品种繁多, 使用人群广, 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所以漏服此类药物的补救措施比较复杂。 这类药物就实际作用时间上分可分为短效和中长效两大类。

短效药物往往要求每餐前半小时服用, 比如格列吡嗪 ( 美吡达) 、 格列喹酮 ( 糖适平) 、 格列齐特 ( 达美康) 。 如果您到了吃饭的时候才想起来, 可以将吃饭的时间往后推半小时, 如果吃饭的时间不能改变, 也可以偶尔一次餐前直接应用, 但要适当减少药量, 这样做可能会引起餐后2小时血糖较平时略高, 但能够减少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的风险。 而像诺和龙或者唐力这一类快速起效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引起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如果到了两餐之间才想起来, 那需要立即测量血糖, 若血糖轻微升高, 可以增加活动量而不再补服; 若血糖明显升高, 可以当时减量补服, 不能把漏服的药物加到下一次用药时间一起服。 但是如果您到了下一餐前才想起来漏服药了, 那就不用补服。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测餐前血糖, 如果餐前血糖升高不明显, 就依旧按照原剂量服药, 无需任何改变; 如果升高明显, 可以适当减少下一餐用餐量, 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

现在, 越来越多的病友选择中长效的磺脲类药物, 主要有以下几种, 格列吡嗪控释片 ( 瑞易宁) 、 格列齐特缓释片 ( 达美康缓释片) 和格列美脲 ( 亚莫利) 。 这类药物往往要求患者于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一般一日只用一次, 这类药因为服药次数少, 可以明显减少漏服的次数。 如果您早餐前漏服药而于午餐前想起, 可以根据血糖情况, 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药物。 如果到了午餐后才想起来, 可以视情况半量补服。 如果年龄较大或者平时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 可以漏服一日, 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胰岛素促分泌剂。 这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是瑞格列奈 ( 诺和龙) 和那格列奈 ( 唐力) 。 漏服此类药物的处理方法与短效磺脲类药物类似。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忘记用药, 根据监测血糖的结果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到下一餐时间了则无需补服, 要测餐前血糖, 若升高不明显就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 若血糖升高明显可以适当减少下一餐餐量, 使血糖尽快恢复到正常范围, 减少漏服药的影响。

α-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拜唐平、卡博平) 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因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所以餐中想起漏服药还可以补上, 吃完饭再补药降糖效果会大打折扣。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是这类药物的代表。 此类药物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单药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 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较小, 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的方式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 联合用药的患者也最好仅采用增加活动量的方式, 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再补服, 以减少由于用药时间变化, 导致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要是已经到了下一次使用二甲双胍的时间就无需再补了。

如何吃药 儿童用药的三个常见误区 篇5

1、用药不准。比如在感冒初期,没有出现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已经发生肺部感染,家长却光给孩子吃感冒药。

2、剂量不对。如果家长给3―4岁的儿童,按照婴儿期的剂量服用,就无法发挥疗效。而用到了七八岁儿童的剂量,有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3、重复用药。几种作用相似的药物叠加使用,如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会引起多汗、腹泻等症状,有的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

孩子身体不舒服时,家长在用药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频繁呕吐、频繁腹泻、尿量减少、神志改变、食欲下降、面色改变、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手足冰凉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其次,无论是病情较轻自行用药,还是去医院就诊,都要注意记录孩子的药物过敏情况,凡是曾经过敏的药物一律不能使用,而且就诊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自行给孩子服药时,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体重、个体对药物的反应等综合情况,再参考药品说明书选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要注意,婴幼儿、学龄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尚不完备,一些成人的药物不适合使用;而12岁以上儿童,肝肾功能逐渐完备,体重接近成年人的患儿,有些药物可按成人剂量服用。

孩子的药量怎么算?

计算儿童用药剂量主要有4个依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药品说明书。

按年龄计算时,1岁儿童用药剂量为成人的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2―14岁为2/3,18岁时即与成人用药剂量相同。

有的孩子与同龄儿童相比,太胖或太瘦,用药时主要参考“按体重计算法”。即用药量为儿童体重(公斤)和成人体重(50或60公斤)的比值,再乘以成人用药剂量。比如体重为20公斤的孩子,用药量约为成人的1/3至2/5。需要注意的是,药品说明书如果已明确儿童用药剂量的参考值,应以此为准。

小心步入用药误区 篇6

药物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武器。但用药若违反规律,非但于病无助,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像李老先生这一类老病号,自以为久病成良医,擅自凭“经验”用药,结果步入用药误区。

误区一:担心药物副作用用药前了解药物有哪些副作用、禁忌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是必要的。但有些病人一听说某药有副作用,便拒用该药。这种断章取义、片面理解、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遵医嘱用药,出现副作用后及时就医,才是可取的态度。

误区二:迷信新药、贵药有些患者认为,新药、价格贵的药,比老药、价格便宜的药物好。其实,新药使用的时间不长,对其药效和毒副作用认识不足,若盲目使用,容易发生副作用。药价是由原料价格、加工程序和市场经济等因素决定的,与药物疗效不成正比。例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氯丙嗪”,每粒药的价格仅为2~3分钱,但它的疗效并不比几元钱甚至几十元一粒的进口药物差。该药已经用了足足半个世纪,精神科医师对它依然是“情有独钟”。

误区三:认为中药无副作用不少病家以为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只愿服中药,不愿吃西药。诚然,看中医还是看西医,病家完全有权选择。但问题在于“中药无副作用”的看法有失偏颇。中药的性能主要有气(性)、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相对应于疾病辩证的阴、阳、虚、实、寒、热等。若药性与疾病辩证不对症,同样会出现副作用。中医师还重视中药的配伍禁忌,总结有“十八反”、“十九畏”歌(例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等)。所以,中药与西药一样,也有毒副作用。

误区四:随意停药有些病家用了一段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便自行停药,导致旧病复发或转成慢性。所以,用药应遵医嘱。尤其像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不少精神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早停用药物。

我看到的用药误区 篇7

一、迫切想治愈糖尿病, 听信“秘方”、“偏方”。

我刚患糖尿病那会儿, 对糖尿病认识不够, 一心想把这病治好, 再也不想遭这吃不敢吃, 打针吃药还非得运动的罪。但是医院的专家们都说这是终生疾病, 一辈子都得治疗。外面却有很多所谓的“祖传秘方”, 标榜可以治愈糖尿病, 我一方面对糖尿病认识不够一方面心态也没有摆正, 遭此蛊惑, 钱花了不少身体也受了不少的罪。其实至今医学界也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特别是标榜根治的偏方多为中药,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多为调理, 对防治也有一定的作用, 科辅助治疗, 但是如果标榜根治的话, 则可以完全不用理会。

二、觉得中药的副作用小, 可以放心吃。

一些糖友觉得降糖药有副作用, 所以吃的时候会有所顾忌, 但是对中药就会放心的使用, 觉得无副作用很安全。其实迄今为止并没有哪种中药是对降糖有较强作用的, 它可能具有一定改善症状的作用, 而且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降糖药实际上都含有西药成分, 所以我们在选择中药时也应该请医生给予指导。

三、光吃药不复查。

有很多病友包括我也有一段时间, 一直在坚持服药, 但是却很长时间不复查, 一些病友因此出现了并发症而不自知。我在得病三四年的时候觉得血糖控制的也好, 生活也规律, 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复查。后来在一次健康课堂上被专家提醒, 才幡然领悟。因为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 所以我们应该定期去复查, 了解药物的疗效和目前的情况, 再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和调整药物药量。不然可能吃了药结果还会跟没有吃一样。

四、完全靠自我感觉来调整用药。

我有个病友, 家住得离医院较远, 嫌老跑医院找医生太麻烦, 又很爱玩, 总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用药。有时出去爬山旅游什么的, 就会相应的少吃药, 觉得自己哪天没运动或者吃的稍微多了点就给自己加药。这还不算, 有时感觉自己头晕无力可能是血糖低了, 他就会认为是药量高了, 然后相应的减少药量, 反之, 要是再觉得高血糖他就会把近期的药量加大。殊不知, 血糖的高低与自觉症状的轻重并不完全一致, 有时血糖很高却没有自觉症状, 甚至于尿糖也不高。所以我们必须以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用药, 而不是凭感觉随意增减。

五、擅自加药、停药。

很多病友可能多尝试过这个做法。前期因为心里着急, 认识不足, 就想着快点把血糖降下来, 擅自联合用药或超剂量服用;另一些病友则是因为感觉血糖已经得到了控制, 所以擅自停药。关于这两点我特意咨询过专家, 专家说, 超剂量服药不但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而且容易引发低血糖, 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在使用药物后症状得到减轻或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 还应该继续用药维持, 否则它极有可能卷土重来。

六、上次漏掉的药下次补。

我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 现在想想真是荒谬。那次因为把两次的药一次吃了还引发了低血糖, 还好及时得到正确的处理,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我告诉自己, 无论什么药物, 发现漏服后都不能在下一次服药时加倍剂量服用。特别是一些安全剂量范围小、毒副作用大的药。加倍服用药物, 药效也会成倍增加, 而药效过强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七、服药时间、方法简单化。

我有个病友, 性子很急总是马马虎虎的, 也一直服药, 但是血糖总不尽人意, 后来才知道, 原来他服药的方法根本就不正确。他也从来不记, 只知道什么药一天吃多少, 一天吃几次, 但是却从来不分是饭前还是饭后, 嚼服还是吞服。后来经过大家提醒传授才明白其中道理, 才知道口服降糖药的服用原来有很多严格的规定, 现在他也会提醒一些新糖友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服药。

八、从众心理。

这种情况这种心理恐怕在病友中实在是太过普遍。一听到谁说谁用什么药效果很好, 就会马上跟风也服用那种药物。我就曾特别跟风, 一听说哪个病友用什么药血糖一下子就平稳了, 我就迫不及待的也换药, 但是效果往往不佳。因为糖尿病治疗是讲究个体化的, 用药也很强调这一点。因此, 我们应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 别人用着好的药其实未必适合自己。

九、怕使用胰岛素有依赖性而拒绝使用胰岛素。

鸡病防治中的用药误区与合理用药 篇8

1 用药误区

1.1 盲目滥用药物

由于鸡病的增多与难治, 养殖户不知如何合理预防, 盲目用药, 再加上目前社会上某些兽药经营户或兽医诱导养殖户用药量大大增加, 几乎每天用预防药。鸡发病后, 用药更是3~5倍量的增加, 甚至更大倍量。这样做危害很大:一是增加了成本, 降低了经济效益;二是鸡体体质受损, 免疫力下降, 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有时并非病理死亡而是药物过量死亡;三是增加了药物残留, 严重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还有些养殖户自以为有经验或自己看书掌握的知识不少, 鸡群发病后, 不找专业的兽医诊断, 仅凭感觉和药品说明书, 自己随意选购和使用药物, 出现“药不对因”, 不见起效, 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有些养鸡户试用了某种药物防治某些鸡病后, 发现其使用效果不错, 于是以后每次遇到相同的疾病时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使用这种药。这样长期以来, 由于药物的耐药性, 不断增加用药量, 延长疗程, 既耽误了治疗时机, 又增加了成本。

1.3 不按规定用药

一是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方法是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规定的, 比如土霉素不能溶于水, 只能拌料不能饮水;青霉素钾水溶液的稳定性差, 在pH值大于6.5时存放2 h即失效, 则其必须在2 h内饮完。因此, 在给药时要严格根据说明书使用。二是给药的疗程不当。使用任何一种药物都需要一定的疗程, 比如使用抗菌药一般疗程为3~5 d, 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 以保证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但很多养殖户 (场) 在用药时见好就收或用药1~2次没有明显好转就换药。由于疗程短, 机体已受损伤组织的修复有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因此治疗往往不彻底, 造成疾病复发或加重。

1.4 药物随意配伍

合理的药物配伍可起到药物间协同作用, 但如盲目配伍则会造成危害, 轻则造成用药无效, 重则造成鸡体中毒死亡。一些养殖户对兽药知识了解甚少, 总认为临床用药越多越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一旦发生疾病, 单纯从单一药物的作用考虑后随意配合, 结果往往要么是疗效下降或无效 (如青霉素与磺胺, 土霉素与链霉素) , 要么是毒性增大 (如盐霉素与莫能菌素, 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合用等) 。

1.5 追求特效药、新药

目前, 由于兽药市场混乱, 产品说明书虚吹, 有的包治百病, 有的是专治某病, 使得养殖户或兽医也想试一试, 高价买来, 效果不一定太好;有的说是新药, 其实有的只是换汤不换药。

1.6 迷信进口药、高价药

有些养鸡户总是想养好鸡心切, 在用药中, 尤其是在治病中, 一直用高价药, 认为价钱高就是好药, 或者进口药就是好药, 其实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目前我国只要是正规厂家的药, 与进口药效果差不多, 但进口药价就比国产药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不必这样增加成本, 应该以“价格廉, 效果好”为原则。因此, 还是应该尽量使用国产兽药, 关键是选好品牌, 把好质量关。

2 措施

2.1 做好预防用药

根据本地实际疾病流行情况, 制定一套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 掌握疾病易发时期, 适时用药预防。搞好消毒和疫苗的免疫注射驱虫适当的用些营养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有病及时找兽医, 及时确诊查明病因, 有针对性对症下药。有条件的应做实验室监测或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 选择最有效药物、最佳方案治疗。

2.2 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和疗程

通过饮水或拌料途径给药, 一定要经过预扩散, 使药物浓度均匀, 片剂要彻底粉碎。不宜溶于水的不能饮水给药, 否则先饮到水的鸡因药物浓度太低达不到治疗目的, 最后饮水的鸡因药物过量易发生中毒。饮水给药事先要断水, 并尽量在2~3 h内饮完。另外, 首次用药量应大些, 预防疾病用药量一般为治疗量的一半, 严禁超量投药或小剂量长期用药。疗程要根据病情确定, 急性病疗程一般3~5 d, 症状完全消失可停药;慢性病一般7 d为一疗程。视实际情况可用药几个疗程, 但每个疗程应间隔3~5 d, 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尤其是消毒药、驱虫药、抗生素类等。

2.3 适当停药

药物不能不用, 也不能长期服用, 为防禽肉、蛋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应适当有停药期。特别在出售或屠宰前5~7 d必须停药。一为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二为减少饲养成本

2.4 注意药物的质量、副作用及配伍禁忌

药物质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假、劣、过期药严禁使用, 有些药物虽然疗效好, 但副作用较大, 比如:磺胺类、呋喃类及金霉素等都能使鸡产蛋下降。同时注意联合用药时其协同和拮抗作用, 要熟知药物配伍表。

2.5 降低用药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浅议基层兽药用药误区 篇9

浅量山西误, 用药或滥用药物的情加大疫苗的用量等错议省况临汾延误, 治疗时机轻则影响畜, 造成用药禽的健康, 基市多永和重、则引起药物中毒疗效不佳等不良, 造成后果, 层医局误区县兽损失1。.兽药常见用药的兽冯 (1) 使用单一固定药晓方一些兽医或养殖户常药樊畜只知道使用青华用老眼光看问题, 霉素遇到、链病用德文物治霉素、疗地。认为抗菌药是万塞米松等抗菌药药樊根能的生效果, 不明显时但在使用, 往往又不这个方剂误京平冯去不剂分去, 析选而原择是因合盲, 适目不的地改药任变物意思和加路方大, 区进时甚至李青霉素、链霉素的剂量超出常规用药剂, 量有

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不太敏感的微生物, 过量使用抗生素, 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 相反会

使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结果只能使动物感染性疾病更加难治。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 适量应用有消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 但长期过量应用, 能扰乱体内激素分泌, 降低机体免疫力, 造成直接危害, 突然停药后会产生停药综合征等, 导致动物机体产生药物依赖而不利于后期的防治。

(2) 疫苗保存和使用不合理 (1) 疫苗保存不当:在乡村一级兽医站没有冰箱或经常停电, 疫苗不能按规定条件保存, 造成疫苗失效。 (2) 使用剂量不准:需要稀释注射时不能按规定配比进行配制疫苗。 (3) 消毒不彻底:注射疫苗时一个针头用到底, 既不更换针头, 也不严格消毒。 (4) 疫苗剂量不定:随意加大疫苗用量, 不按规定剂量进行免疫注射。 (5) 注射部位不当:不按规定部位注射, 应皮下注射的肌肉注射了, 应肌肉注射的又皮下注射了等等。 (6) 免疫程序不规范:不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注射, 疫苗注射有随意性, 不能根据畜禽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以及母源抗体情况、环境卫生条件灵活变通, 照搬书本上的免疫程序。

(3) 用药配伍不合理许多基层兽医在配伍用药时, 不知道药物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和配伍禁忌, 只是凭感觉配伍应用。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 不合理的配伍, 既导致配伍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又增加了畜主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治疗混合感染性疾病时, 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4) 轻信广告宣传我国现有兽药厂生产的兽药品种达千余种。新药往往都有一个好名字, 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大、效果特别好, 可以说是包治百病, 但有许多药又不标明有效成分, 而推销商的游说更是让人真伪难辨。一些兽医和养殖户很容易听信不切实际的广告宣传, 随意接受使用一些新药治疗病毒病。抗病毒药物都仅对某些病毒的某些生长阶段有抑制作用, 都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的, 许多抑制病毒的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 同时, 病毒对现有抗病毒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变异株, 甚至还会出现依赖药物的变异, 使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不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 后果不堪设想。

(5) 基层兽医人员素质差乡镇一级兽医人员大都是从学徒进入工作岗位的, 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对药物的作用机理不清楚, 不能正确配伍与使用兽药, 导致长期错误用药, 使得养殖户也养成一种错误的用药方式, 认为抗菌药是万能药, 且剂量越大越好, 形成恶性循环。

(6) 检验手段落后, 不能正确诊断疾病由于基层检验手段落后, 导致大部分兽医及养殖户都是凭感觉用药, 凭广告用药, 这样既延误了病情也造成抗菌素的滥用, 造成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 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提高兽药用药的效能

笔者认为, 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才能规范基层用药秩序, 保障畜禽用药安全。

(1) 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对现有兽医人员和规模养殖场兽医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他们能提高关于药物作用机理、配伍等基础知识的理论水平, 从而能正确使用兽药。

(2) 吸纳高素质人才吸收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 使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逐步增长兽医及广大养殖户的科学防病知识和提高用药技能。

(3) 加大基础知识宣传大力宣传兽药知识, 逐步普及安全使用兽药等相关知识。

猪场预防、治疗用药误区分析 篇10

1 预防、保健用药误区

1) 漳州某猪场应用某饲料加工厂生产的中猪料 (后调查有添加盐霉素) 。该场猪群因预防气喘病, 在饲料中又添加了泰妙菌素, 随即发生了上百头猪以后肢瘫痪为主要症状的药物毒性反应。

2) 漳州某猪场因预防小猪白痢、猪沙门氏菌感染, 在饲料中添加了超量的喹乙醇, 引起小猪群中毒, 表现为体重下降, 精神萎顿、无力、被毛无光泽等临床症状, 一些小猪逐渐消瘦, 直至死亡。

2 临床治疗用药误区

2.1 地塞米松磷酸钠

该药用于治疗炎性、过敏性疾病等, 猪的一天用量4~12 mg, 以前常用于母畜的同期分娩。近年来, 养殖户滥用、超量使用地塞米松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某猪场因哺乳和断乳小猪体温升高, 每头小猪的注射量达10~20 mg, 甚至连续用药, 不仅不能解决疾病的根本问题, 而且还影响了小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某猪场10多头怀孕母猪体温升高、不吃料, 畜主给每头母猪注射了30 mg左右地塞米松和抗生素, 虽然母猪退烧了, 但却发生了流产、死胎现象, 没有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2.2 缩宫素注射液

有10 u/m L和50 u/5 m L两种规格, 主要用于母猪助产、催产。目前, 养殖户应用该药物主要在分娩前 (羊水破后) 、分娩中 (产下2头仔猪后) 和分娩后, 每胎必用。存在着由分娩前的助产演变为滞产、难产, 大剂量的缩宫素还促进过早泌乳, 与哺乳仔猪的需要不协调, 甚至造成泌乳抑制或无乳综合征的发生。因此要注意分娩母猪胎位不正、产道狭窄时忌用催产药, 建议3胎以上使用缩宫素, 于分娩后促进胎衣的排下使用该药为宜。

2.3 青霉素粉针剂

市场上有青霉素钾、青霉素钠两种产品, 规格有80 u/瓶、160 u/瓶和400 u/瓶, 需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一些养殖户喜欢选用中药 (中草药) 针剂类稀释, 如麻杏石甘注射液, 在气温较低 (摄氏12℃以下) 时, 容易出现絮状物, 以至注射时不能使用;有的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稀释, 产生浑浊、絮状物或沉淀, 严重影响药效;有的用磺胺类药稀释, 因磺胺类药注射液为强碱性, 与本品混合注射可破坏青霉素的抗菌性。有的养殖户长期选用氨基比林、安乃近等稀释本品, 据有关资料报道, 还会引起母猪颗粒白细胞减少症, 影响免疫效果。

2.4 林可霉素注射液

每支2 m L、0.6 g, 临诊上用于治疗畜禽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特别是耐青霉素而对本品敏感的细菌感染, 也可用于防治猪密螺旋体性痢疾、支原体引起的猪喘气病等。有的养殖户用本品注射液给小猪口服, 有的注射哺乳仔猪, 甚至给妊娠母猪注射而引起不良后果。据报道, 林可霉素内服能引起马、兔和其他草食动物致死性腹泻、肠壁水肿。给猪注射本品还有疼痛刺激。

2.5 替米考星注射液

目前很多兽药厂家都有生产本品, 含量有20%和30%两种剂型, 多数为复方药。主要用于防治家畜肺炎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 、禽支原体病及泌乳动物乳腺炎。有的养殖户用本品治疗患畜引起死亡, 有的用本品配合氨茶碱一起注射, 有的用本品加地塞米松治疗小猪气喘 (胸腔积水) 而引起死亡。据报道, 替米考星注射液主要作用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心动过速和收缩力减弱, 肌肉和皮下注射可出现局部反应 (水肿等) , 要注意使用方法。

2.6 氯霉素类

氯霉素在动物临床上已禁用, 现市场上有甲砜霉素预混剂、氟苯尼考预混剂和氟苯尼考注射液 (有10%、20%和30%三种规格) 。有的养殖户在小猪饲料内添加高浓度的氟苯尼考预混剂。有的对猪体温一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就肌注本品注射液。氟苯尼考虽然不抑制骨髓, 但有胚胎毒性, 妊娠母猪禁用, 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 氟苯尼考注射液药物浓度在子宫内最高, 依次为肺部和肠道。因此要注意配伍应用。

3 用药误区的原因

当前猪场出现预防、治疗用药误区主要来自于对疾病的错误诊断。

1) 凭所谓的多年养殖经验、他人介绍就对发病猪只或猪群用药治疗, 又频繁地更换药物, 其结果是治愈效果差, 导致疾病在猪场内蔓延。

2) 对患猪不测体温, 对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行为症状了解不全或观察不细致就盲目用药。

3) 不了解患猪的病变部位、范围、疾病性质, 就不能真正理解其临床表现的实质, 不能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疾病,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就容易出现偏差或严重的错误。

4) 个别散发时就全群投药治疗, 群发性疾病时只对个别较重的病例治疗;全身感染时按局部感染治疗等。

5) 不了解发病机制就用药, 如对何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发病程度如何, 发热对机体有何生物学意义, 就大剂量使用安乃近等退烧药, 结果造成疾病反复发作。

6) 没有根据动物的日龄及体质特点用药, 如没有测量畜禽体重、没有计算采食量, 仅凭想象投药。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改进下一篇:老年高血压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