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价值

2024-07-10

临床护理价值(精选十篇)

临床护理价值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性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全部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49例, 女43例, 年龄在60岁~78岁之间, 平均为65.4岁;文化程度:初中49例, 高中28例, 大专及以上15例。将其平均分成2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2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46例采用舒适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吸氧护理、排痰护理等。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度、依从性、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舒适度、依从性、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依从性、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4例, 较满意12例, 满意9例, 不满意1例, 其总满意率为97.8%;对照组4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3例, 较满意13例, 满意11例, 不满意9例, 其总满意率为80.4%, 2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11.56, P<0.05) 。

3 讨论

哮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而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 加之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 因而使得其临床表现相对较为复杂, 增加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1]。舒适护理主要是通过采取个体化、创造性的护理方式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2]。本文为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46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心理护理

因哮喘极易反复发作, 且治疗时间较长, 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担忧、甚至抑郁等不健康情绪, 而这些不健康的情绪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造成影响[3]。护理人员必须要态度和蔼、面带微笑、细心耐致地向患者讲解哮喘知识, 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春风般的温暖, 逐渐克服心理障碍, 自愿主动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治疗效果。

3.2 病区环境舒适度护理

护理人员应确保病房安静卫生, 且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及光照, 同时应将病房湿度控制在60%左右, 将温度控制在22~24℃,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对物体及病室表面消毒的重视, 避免消毒液刺激性气味过强, 而给患者造成不适感。

3.3 体位护理

体位是影响哮喘发作的一项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舒适侧卧位, 且要告知体位对疾病发作的影响, 使患者积极配合。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取坐卧位、坐位或端坐位, 同时要利用背垫、坐垫等进行适当衬垫, 以增加舒适感;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认真观察患者情况, 一旦有疲劳、不适等现象发生应及时更换体位[4]。

3.4 吸氧护理

吸氧是老年性哮喘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 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选择最合理的通气方式, 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严密检测患者各项情况, 加强对湿化瓶中水量观察的重视, 且要避免吸氧管移位、脱落等现象发生, 确保吸氧的通畅性、安全性及舒适性[5]。

3.5 排痰护理

由于哮喘患者多具有较多痰液, 因而往往会导致呼吸道阻塞现象发生, 进而引起呼吸困难。所以, 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者排痰护理的重视;可通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达到消炎、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的目的;同时在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时还应适当叩拍其背部, 从而有效促进痰液排出;另外, 还应嘱咐患者多饮水, 达到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3.6 舒适的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视, 嘱咐患者饮食应以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还应嘱咐患者禁食过甜、过咸、过热及辛辣食物, 且要戒烟限酒, 以防引发哮喘。

总而言之,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性哮喘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减少复发, 且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宏, 张凤宇, 郭文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老年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15 (6) :811-812.

[2]张腊娣.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测定在老年性哮喘诊断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 2010, 36 (18) :2171-2173.

[3]叶庆云.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6) :1194-1195.

[4]李慧君.舒适护理应用在高干病房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8) :230-231.

临床护理价值 篇2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的对应值;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胃出血抢救优质护理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疼、呕吐、消化道功能紊乱等,暴饮暴食、长期使用刺激性食物、饮食过冷过热或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引发该病症[1]。对胃出血患者实施适宜的护理手段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影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能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法,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是一整套科学的护理方案[2]。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20例,按照对其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1:29;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24±3.64)岁;其中,7例胃癌、19例消化性溃疡、34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1.38±3.17)岁;其中,8例胃癌、20例消化性溃疡、32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况等一般资料,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其方法主要包括为患者止血、抑制患者胃酸分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止血护理:为患者止血时,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抬高下肢,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由大量呕血导致患者窒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迅速止血,采用粗大血管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处理,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在止血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等情况,要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出血的现象。若患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意识不清、嗜睡等症状时,说明患者的病情较危险,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先向患者宣教胃病的相关常识以及疾病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用激励的语言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保持患者愉悦、乐观精神状态的方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等。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为基本满意;95~100分为非常满意,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x2检验,采用率(%)表示,若检验结果为P<0.05,表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6.47±6.32)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详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习惯的转变,急性胃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在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制造舒心的治疗氛围不仅能为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还能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的(26.47±6.32)h;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价值 篇3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力衰竭;效果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心肌的收缩能力在短期内明显降低或心脏所承受的负荷明显增加,进而使心排出量急剧下降,肺静脉压力上升的综合征[ 1 ]。本次研究对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时,展开整体护理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1~85岁,平均(62.7±1.2)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2.1±0.8)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龄42~88岁,平均(63.1±11.6)岁;患病时间为2~7年,平均患病时间(2.4±0.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展开常规护理,观察在治疗期间行整体护理,整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入院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程度进行综合评估;②稳定意识清楚患者的情绪,保证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③针对患者的具体性格实施心理干预;④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尽可能多地与患者沟通;⑤建立静脉通路并保证通畅;⑥给予必要营养支持;⑦科学健康教育[2-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心功能指标复常时间、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率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

1.4 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且心脏功能恢复为正常状态,心电图表现与正常人比较基本相同;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幅度超过50%,心电图表现有明显改善,但与正常人仍有一定差异;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未见改善,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改善幅度没有达到50%,心电图表现与正常人比较仍然存在明显异常,或患者病情明显加重或死亡[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心功能指标复常时间及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对比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6.93±1.44)d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护理(9.36±1.71)d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复常,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2.53±2.18)d;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后(3.35±0.86)d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护理(6.19±1.73)d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复常,住院治疗总时间为(10.21±1.65)d。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总时间、心功能指标复常时间及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

觀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病情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护理服务满意度

通过对两组患者展开护理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感到满意者共有35例,患者满意率为81.4%;观察组患者对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感觉满意的例数为4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经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体会

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治疗和患者的实际需要实施综合护理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这就对广大护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实施该项护理服务模式前必须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与此同时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目前临床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6]。

参考文献

[1] 黄筱文.BiPAP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21(10):1584-585.

[2] 郝云霞,高瑞雪.实用心血管内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1.

[3] 胡经文,肖湘华,李小妹.心力衰竭病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0,42(14):358-359.

[4] 肖传实,张开兹,刘权章等.临床心血管综合征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2009:284-285.

[5] 吴红.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116-117.

临床护理价值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为21岁~66岁, 平均年龄 (45.5±6.5) 岁;复合性溃疡5例, 十二指肠溃疡15例, 胃溃疡40例。合并症情况:冠心病1例, 高血压3例, 糖尿病4例, 癌变1例, 幽门梗阻1例, 穿孔1例, 消化道出血15例。将全部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 同时,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2组观察对象均接受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消灭幽门螺杆菌等常规治疗;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瘢痕性幽门梗阻、合并急性穿孔以及出血严重的疑有癌变者和顽固性溃疡患者, 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专科护理和基础性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措施包括: (1) 入院时评估,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向其详细说明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主治医师情况以及医院环境, 全面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 以及患者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等, 从而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计划。 (2) 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加重和诱发原因、疼痛的基本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 对于有并发症患者或是活动性溃疡患者, 则应嘱其注意休息;而病情较轻的患者, 可在劳逸结合的基础上, 适当开展日常工作活动, 但应避免过度劳累。指导患者合理掌握进餐原则, 定时进餐、不宜过饱、少食多餐, 且进餐过程中注意细嚼慢咽, 以提高胃酸和唾液的分泌量[2]。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应以富有营养、易消化、清淡为主, 而重症患者则应以面食为主, 禁食饮料、刺激性、过热、过冷和粗糙的食物。 (3) 患者出院前应对其疾病治疗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 以及生活方式、药物知识、饮食知识等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 为其提供复诊指导、康复锻炼指导、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得分为 (95.0±2.21) , 治疗依从性得分为 (91.6±1.31) ;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得分为 (88.5±2.41) , 治疗依从性得分为 (82.3±3.51) , 2组观察对象疾病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t (疾病知识认知度) =11.584, t (治疗依从性) =12.301, P<0.01) 。同时,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 2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见表1。

例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施, 有助于患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调动, 使其主动参与临床护理过程, 为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意见;同时, 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临床护理计划,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享受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另一方面,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避免护理工作流于形式, 更加注重护理过程和内容, 从而有助于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善, 以此为基础循环往复、适时评价、循序渐进, 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和责任心。由此可见, 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给予系统临床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 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提高康复速度, 因而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护理, 试验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 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护理路径,效果,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田爱玲.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3) :338-339.

临床护理价值 篇5

【关键词】抢救;护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04-02

急诊科在治疗期间会遇到很多急发症状,若是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将会严重的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颇高,医生必须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急救方案,才可以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全程护理是以现代护理做为指导,把护理程序做为中心,以患者做中心进行身心护理。现对我院2009年4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危重急诊患者进行回顾,近一步的对其抢救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岁。就诊时停止心跳的2例,濒死状态的7例,其余都是不同程度的休克。致创原因:斗殴23例,自伤4例,交通事故43例,坠落伤3例,爆炸伤1例,砸伤4例,

机器轧伤2例。80例中77例抢救脱险,救前死亡2例,手术室死亡1例。

1.2 方法

1.2.1 全程护理模式护士人员排班

采用竞争上岗,责任护士负责制[1],一名责任护士负责两名患者,相邻两名责任护士为一和小组,四名责任护士为一个大组,并设组长一名,组长由全科人员投票选出,全科设立护士责任组的个数由医院实际情况决定。科室配药护士2名,负责所有科内病人药品的配制,并且负责送到患者床头,同时还要负责药品的清点及请领。设辅班护士2名,负责科室内物品对换、病人个人用物交接、病人外出检查陪检以及基础护理物品准备等。科室内排出每天的机动白夜班,机动班护士的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接到电话立即上岗,这样就可以保证患者身边随时有护士人员陪护。

1.2.2 判断病情

创伤患者的情况特殊,在进入急症室后,必须要及时评估患者病情。护士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也要在短时间里确定病况,通过询问病史或表面观察等进一步的对伤情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对病情的评估要根据ABBCS等方法俩对患者检查:A (airway):气道有没有堵塞,是否开放;B(breath):呼吸频率、动度;B (bleeding):身体表面出血部位;C(circulate):末梢循环,血压脉搏;S(sense):患者刺激反应状态和意识情况。护士要根据患者受伤具体部位制定紧急处理方案,如:止血、包扎、固定等。①出血:肘、膝关节以下出血的伤口,可以加压包扎止血。肘、膝以上出血的,用止血带止血,并做好标记写清楚时间。;②骨折[2]: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不论有无骨折端外露,都要在创口处用无菌敷料覆盖,然后止血、包扎,用夹板固定住。如果发现有关节脱位的,先不要急着复位,可以用夹板临时固定住以后,送到骨科进行处理;③四肢离断肢体:如果是完全的离断,可以将截面用无菌的敷料包扎。没有完全离断的,用敷料包扎以后,再用夹板临时固定住。

1.2.3 制定应急方案

护士应尽快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急救方案[3]。要及时执行抢救程序:要注重抢救的黄金时间1H概念,遵循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争取最大的抢救时间,按照急救程序来抢救患者。首先通气障碍是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要清除呼吸道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必要的时候气管切开吸入氧气,也可以使用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严格用急救程序VICSO对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心电监护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异常情况后要及时处理,对心肺骤停的患者,必须要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1.2.4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正常情况下,对伤情严重的患者都要进行手术治疗,护士要根据具体的手术,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药物、器械等,包括:插胃管、备皮、配血、备皮、皮试、备皮等,這样可以方便医生手术,还能缩短减短时间,确保了患者手术的最佳效果。

2 结果:

本组80例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

3 讨论

在对创伤患者抢救护理前,要先创造一个好的就医环境。随着急诊患者的曾多,家属陪同也越来越多,导致了人员流动量很大,再加上重患者的血迹、排泄物等一些污物的产生,造成了急诊室喧杂、空气污浊这样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保持诊室、病室和急诊大厅及的整洁。我院急诊科有4名清洁工,下午下班以后,这些地方的清扫任务就落到护士身上,大家随脏随擦、随扫,尽力为急诊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其次还要配备齐全、先进的抢救设施。要想抢救成功,除了医护人员精湛专业的医术以外,还需要有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与之相配合。比如一些先进的多功能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呼吸机、快速血糖仪、除囊器、输液泵等。并且要指定专人负责,对设备定期保养,定位放置。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全程护理模式对临床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这不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我院急诊科开展全程护理以来,实行以患者为中心,随之患者的满意率度也有明显上升,护士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服务态度明显专业化,医护人员责任心也大大的增强了。总之,全程护理的实施,使我院急诊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同时还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也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不仅为临床救治提供了方便,更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赞誉。

参考文献:

[1] 李凤连. 增设急诊科总务护士促进护理管理的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1).

[2] 黄花新,李美杏. 多处创伤伴多处骨折的急救护理[J]. 广西医学, 2006,(11).

临床护理价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2例肝癌晚期患者, 均为临终前1~3个月的患者。其中, 男34例, 女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55.52±1.03) 岁;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为21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42例肝癌晚期患者, 入院后均采用护肝、高热量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止痛及利尿等措施治疗。对于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呕吐及癌性疼痛等患者, 医护人员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 治疗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控制效果, 因此,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有效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在得知为绝症时出现的绝望、恐惧及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同时促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部分老年患者因无人照顾, 出现寂寞害怕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家属全程陪同, 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关爱, 减轻抑郁及孤独感, 确保患者保持短暂心理平衡, 安然离去。

1.2.2 饮食护理

肝癌晚期患者食欲较差, 因此其缺乏营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食, 指引患者食用质软易消化、清淡、高热量、低蛋白及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避免饮用含氮高及刺激消化道的食物。

1.2.3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严遵医嘱指引患者用药, 定时为患者使用镇痛剂, 同时, 通过听轻音乐、泡脚及温水擦浴的方法, 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等。

1.3 护理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布的疼痛等级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判定, 非常满意:患者实施护理后, 疼痛级别降至Ⅰ度;满意:患者实施护理后, 疼痛级别降至Ⅱ度;不满意:患者实施护理后, 疼痛级别为Ⅳ度。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肝癌为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 患者在患该疾病时, 极易出现恐惧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施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措施, 有效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临终前生活质量, 指引患者坦然面对死亡[4,5,6,7]。舒适护理措施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临床上效果显著, 其可有效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及其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护理的治疗组患者, 其临终前生活质量及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研究结果同谢丽学者[8]研究的结果较为相似。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肝癌晚期患者临终生活质量, 促使患者坦然面对死亡, 值得在肝癌晚期患者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42例肝癌晚期患者研究分析, 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 (21例) 和对照组 (21例)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 可有效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肝癌晚期患者,临终护理,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春玲, 蔡姣芝, 李娟.晚期肝癌患者临终护理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4) :30-32.

[2]张志霞, 何丽红, 罗菊英.肝癌晚期患者的临终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4306-4307.

[3]张玉英.循证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5) :12-13.

[4]丁永珍, 周玲坤, 冯伟平, 等.肝癌晚期患者32例的临终关怀与护理经验探讨[J].吉林医学, 2013 (13) :47-48.

[5]沈霞.2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3 (14) :59-60.

[6]叶夏秋.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控制与临终关怀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 :82-83.

[7]张会琼.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8) :79-80.

临床护理价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份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60例, 年龄为20~36岁, 平均年龄为 (28±2.3) 岁, 其中, 子宫肌瘤12例, 重度宫颈糜烂15例, 卵巢囊肿8例, 高危孕产妇13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 都是进行大、中型择期手术。外向性格的有28例 (46.7%) , 内向性格的有22例 (36.7%) , 没有典型性格倾向的患者有10例 (16.6%)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年龄, 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临床主要运用专职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法, 具体方法是, 在患者入院之后, 有专门的责任护士对其进行陪伴, 护士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 为患者讲解有关的知识, 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精神动态予以及时的了解, 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体心理护理方法:由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不同等, 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能由于患者的羞涩而导致延误治疗, 应告诉患者, 患上妇科疾病比较正常, 每个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因此, 不用担心周围人的歧视, 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正确治疗, 一般的妇科疾病都可以治愈, 并不会影响到生育和健康。如果患者有子宫方面的疾病, 就会对手术有恐惧感, 此时,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宣传资料, 向患者介绍自身疾病的原理、治疗效果等,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需要做手术的患者, 应主动与她们进行交流, 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 将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高职患者,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对妇产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 医院护理人员应该给予该类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疏导, 适当向患者说明手术可能给其带来的痛苦和威胁, 并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及手术时间等耐心讲解给患者, 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而稳定情绪, 增强其安全感[3]。

1.3 评价标准[2]

显效主要表现在顾虑的消除, 积极配合治疗, 而且对人生能正确对待。有效主要表现在情绪比较稳定, 对医院相关的治疗与护理表示愿意配合, 但是, 还是很顾虑以后的生活。无效主要表现在一致的消沉, 忧心忡忡, 对治疗没有信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进行检查, 数据以 (±s) 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见表1、表2。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文化水平也不断提供, 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看病、住院以及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都非常迫切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解释知道和安慰[3]。因此, 医院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入院时就用热情、耐心、和善的态度将医院的环境、主管医师等一般情况详细介绍给患者, 并告知其相关医学卫生知识, 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鼓励, 使其主动表达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 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从而将其焦虑的心理顾虑有效消除掉。

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 作为护理人员, 不仅要充分重视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 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反映, 及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治疗中的访视对患者非常重要, 不仅能够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情况, 也能够在手术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 使患者更深的了解护士, 熟悉护士, 并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缓解紧张的心情[4]。对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 在患者问及心理护理方面的问题时, 不应回避或照本宣科, 在工作之余, 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 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心理护理, 不仅使患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关怀,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而且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从而大大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率, 提升医院的声誉。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以达到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33%, 满意度为96.67%, 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3.33%, 满意度为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良好的心理护理, 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因此, 心理护理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小梅, 苏志琴.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3 (4) :132-133.

[2]胡艳芝.护理心理学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9) :181-182.

[3]王佳, 蒋晓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10 (81) :147-148.

临床护理价值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0例、女58例, 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75.2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感染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史, 能够正常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加强巩固各责任护士的专科知识, 从根本上确保责任护士实施优质护理的积极性。引导护士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 用自身的情绪带动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面对生活。 (2) 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确保每间病房内设置有空调、电视、卫生间等, 在病房的墙上张贴优美的风景画和温馨的鼓励语等。另外, 在床头设置好呼叫器、中心供氧等。 (3) 安排责任护士进行分组工作, 保证每名责任护士最多负责3名患者, 按时引导患者服药、治疗等, 时刻观察记录患者病情, 确认患者状态。 (4) 注意患者生活方面的优质护理, 每天早晨定时整理患者床铺,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病号服等。协助患者洗漱、进食, 与患者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夜间睡眠状况、身体状况等。安排患者进行早间锻炼。 (5) 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 多食用热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水果蔬菜等, 不可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以及过甜、过咸的食物[2]。 (6) 保证患者的安全,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对不同患者针对性地进行疾病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状况,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 认真负责患者每天用药情况, 按时提醒患者用药,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8)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消极情绪,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拥抱生活的信心。 (9) 每天按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练习呼吸保健操, 让康复期患者多多锻炼, 减少药物治疗, 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10) 多向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 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让患者减轻孤独寂寞, 最大程度感受到来自医护的温暖关怀。

1.3 疗效判定

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 所有问卷统一收回。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将满意程度划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3], 满意为比较满意与很满意例数总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 将护理质量划分为很好、一般、差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 1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 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不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见表1。

a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的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方式下, 对护理质量的评价不同,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给予更高的评价。见表2。

3 讨论

在呼吸内科展开优质护理的过程中, 全科所有护士的护理态度得到较好改善, 增强了全院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通过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开展, 使得医院的护理模式、规章制度等井井有条, 更好实施, 也加强了每位护士的责任意识。呼吸内科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 且是长期反复住院的患者, 患者病情反复、体质虚弱、久治不愈, 使得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下降, 尤其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和态度促进护患关系的优良发展。在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 生活护理容易被忽略。但是生活护理对患者尤为重要, 很多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限制, 不能正常进行早间洗漱、进食、锻炼等, 这种情况下, 采取优质护理, 帮助患者解决一系列难题, 会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使得患者对战胜疾病、生活等充满信心。

在优质护理的开展过程中, 相关护士的专业知识也得到加强, 这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提供了保障。呼吸内科的护理难度较大, 护理工作量很大, 患者通常年龄大、病情严重、临床用药情况较复杂且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但是自我科室实施优质护理以来, 保证了对患者各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 缩短了患者的治愈周期, 减小了患者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的概率, 是护理发展的一大突破。

通过本文研究表明, 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 效果良好, 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增强患者积极生活的信心等,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银川国龙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2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患者同时对患者结果评价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 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促进护患关系的优良发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秀莉.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8 (13) :304-305.

[2]安艳丽.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 2013, 26 (9) :217.

临床护理价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静脉输液的患者16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实验组男44例,女性38例,年龄16~74岁,平均(31.9±3.2)岁;对照组男42例,女性42例,年龄17~72岁,平均(30.7±3.5)岁。所有患者均是在手背采用静脉穿刺,两组患者的药品、输液量和加药量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4条输液贴固定方法固定针柄。

1.2.1 基础护理:

首先将患者接下来的输液的药品统一编号并妥善保管,交代护士注意事项并提前10 min到患者身边等候;准备好输液贴、碘伏、医用棉签和输液管等必备用品[2]。

1.2.2 穿刺工作及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平和的心态;找好清晰的静脉,依据其具体位置决定进针方向;针头与第一条胶带成十字形对针柄形成固定;第二条(带棉垫)贴于穿刺针眼部;第三条位于针柄下固定手背;第四条将软管绕于穿刺处左侧固定;最后在第一条固定针柄的胶带处再加一条15 cm的医用胶带固定针柄[3]。

1.2.3 心理护理:

输液前与患者沟通,及时解决患者需求,让患者保持平稳心态并了解相应静脉输液常识,调节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若患者出现不适情况及时处理并安慰和鼓励患者,按时将药品输完。

1.3 评定标准:输液期间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及时记录;对针头滑出的输液患者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患者穿刺部位剧痛发生率和针头滑出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指利用大气压等外界压力将药物、无菌液体等通过静脉注射到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其有着简单方便、起效快、对机体刺激较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穿刺工作存在较多技巧,使用娴熟可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等问题,对于减少患者疼痛感,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对于静脉输液常识不了解,在护理人员将针柄固定好后,患者常因为随意移动体位导致胶带松动引发针柄、针头等部分出现剧烈疼痛感甚至针头滑出血管,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浪费了医药资源还因为二次穿刺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细节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技术,有研究显示细节护理在静脉输液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此进行了研究[4]。细节护理通过对针柄处的加固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了针头滑出血管的发生率,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报道显示97%的患者害怕疼痛,希望护理人员能够一次成功,避免二次穿刺,因此进行细节护理具有必要性。

输液前通过与患者心理护理,让患者对输液知识进行了解,避免了患者随意移动体位,为输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由于碘伏存在润滑、黏稠等特性对胶带的黏性造成了影响,无法对针柄形成固定,而细节护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利用较长的医用胶布进行固定,黏贴范围超过碘伏的覆盖范围,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实验患者穿刺部位剧痛发生率和针头滑出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患者运用细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可有效避免二次穿刺,提高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凌淑蓉.老年患者门诊静脉输液的细节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2576-2577.

[2]Marian LF,Cheryl P,Monica L.Ending infusion confusion:evaluating a virtual intravenous pump educational module[J].Clin Simulation Nurs,2012,(2):e39-e48.

[3]李玉英,余静.门诊儿科输液中的细节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259-260.

临床护理价值 篇1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可对ICU患者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缓解,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ICU患者;心理护理;焦虑

我院在对ICU患者展开护理时,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ICU患者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2-72岁,平均(51.4±10.2)岁;疾病类型为尿毒症4例,重症胰腺炎11例,脑外伤10例,复合伤23例,急性中毒7例,心肌梗死7例。排除有精神疾病患者。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营造良好环境:营造舒适、安静住院环境,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将环境中噪声与对患者睡眠有影响的其他因素消除,禁止喧闹。控制室内相对湿度为50%-60%,温度为22-25℃。(2)心理疏导:和患者展开经常性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痛苦与不安;对于绝望、恐惧或焦虑患者,在展开心理护理时给予综合治疗;详细解答患者疑问,通过列举成功治疗案例、积极暗示等方法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促使其保持平和心态。(3)加强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和患者展开充分沟通,同时还要从行动上给予患者安慰与关心,利用肢体语言、表情與目光等协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因器官切开或器官插管等原因造成语言能力暂时或部分丧失的患者,护士应通过患者表情与手势了解其意愿,或者为患者提供写字板、图片卡等,使之可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将内心焦虑情绪及时释放。通过非语言沟通,不仅可为患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同时也可使护士准确了解患者心态变化,从而展开针对性护理,促使护理效果大幅提高。(4)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基本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发展历程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告知患者只要接受治疗即可有效控制疾病,促使其治疗信心增强。给予患者正确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生活指导。(5)疼痛护理。当患者出现疼痛时,耐心安慰,指导患者降低疼痛技巧;在病房中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根据患者疼痛适当给予镇静类及解热镇痛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

利用Zung制作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主观感受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高。利用美国医学研究所所制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SR-36量表中共包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心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这8个纬度36个条目,总分值为100分,得分高表明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X2检验,当P<0.05时,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

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为(47.3±1.9)分、(41.3±1.9)分,SDS干预前后评分为(46.8±2.7)分、(39.4±2.7)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为(47.6±2.3)分、(31.5±1.2)分,SDS干预前后评分为(47.1±2.4)分、(26.3±2.2)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指标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9.5±3.8)分、(54.6±3.1)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9.1±3.4)分、(62.5±3.8)分。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ICU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为严重,免疫功能较低,住院时间长且病房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等原因,常会出现剧烈心理反应[1],而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不仅会对病情发展与转归造成直接影响[2],同时还会引发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与睡眠障碍,严重时可发展成ICU综合征。因此,在ICU护理工作中,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社会交往、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愉快程度降低,对患者焦虑情绪与睡眠障碍予以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可对ICU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予以有效缓解。在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对ICU患者给予有效心理护理,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可对ICU患者不良情绪予以有效缓解,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古伟群,苏惠清. 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12,9(23):140.

上一篇: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问题下一篇:数据复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