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2024-08-22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精选十篇)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篇1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

(一) 审计实务比较“初级”。

目前, 高校审计部门的业务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基建工程审计, 主要是对高校新建校区的决算审计;二是财务收支审计, 即对本校二级经济实体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以及受托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另外, 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中, 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纪检监察部门与审计部门合署办公, 在实务中, 只有较少高校开展了科研经费审计工作。

(二) 审计方式比较“原始”。

由于高校审计部门基本上是由基建工程专业和财务审计专业人员组成, 而科研课题所研究的项目基本上是各专业较前沿的理论与实践, 在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使用的合理性、程序的规范性等方面审计人员把握不准。因此, 在实务中, 审计人员基本上秉承的是账项审计阶段的审计理念, 仅仅对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

(三) 审计范围比较“狭隘”。

据笔者了解, 在已开展了科研经费审计的高校中, 一般只是对纵向科研经费进行审计, 对横向和自筹项目科研经费审计还不能完全开展。而在高校所有科研经费中, 纵向经费所占比例比较少。审计范围过窄不但使得审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而且造成大量科研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使用效率较为低下。

二、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一) 科研经费规模日益“庞大”。

目前,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纵向渠道, 即由国家有关部委或省厅等部门下拨给各高校的财政资金;横向渠道, 即高校在与社会开展校企合作中由企业投入的研究经费;自筹渠道, 即各高校为鼓励教师开展科研而自筹的经费。随着国家对研发创新投入的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实施以及高校自主投入的增加, 高校科研经费规模日益扩大。有数据显示, 近年来, 我国高校科研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 科研经费支出已占高校年支出总额的30%以上。因此, 运用账项审计方式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 科研经费审计风险逐步增加。

在实务中, 很多高校教师认为, 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 自己理所应当是这些费用的“支配者”, 于是, 在使用科研经费过程中, 许多与课题无关的费用也在科研经费中列支, 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不进行资产登记,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对这些名目繁多的科研经费支出进行审计时, 很多支出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确认其合法性, 这也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审计风险。

三、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环节

根据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五个要素。在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设计时并不一定要严格按这种分类进行, 但无论如何设计, 审计人员应重点考虑该项设计是否能够降低学校科研风险、保证学校遵守科研管理法规制度和提高学校科研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益。根据《指南》要求, 结合普通本科院校实际, 笔者认为高校审计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一) 科研经费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 影响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审计人员在进行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时, 首先应当了解科研经费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或错误的恰当控制。对科研经费控制环境进行审计时, 内部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和评价科研经费控制环境。

管理层理念:管理层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审查的重点:科研处是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中长期科研发展目标, 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处关于科研经费的制度规定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相关制度。

职责分工:科研、财务、审计部门职权与责任的分配。审查的重点:科研处审核课题立项是否符合学校科研发展计划, 各个课题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财务处审核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相关票据是否合法合规。审计处审查是否履行了审批程序, 支出程序是否合法。

人力资源:胜任能力和考核体系。审查的重点: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胜任能力, 是否定期进行培训;是否建立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并有效执行。

(二) 科研经费风险管理。

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主流的审计方法, 它要求审计人员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主线,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重点, 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风险识别是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弱化资金使用效率的风险进行判断。内部审计人员在对科研经费进行风险识别时, 一方面要依赖对企业科研文化的把握、经验和职业判断, 另一方面是要从科研管理制度的设计、制度执行的严谨、收集的各种客观资料中窥出端倪。通常,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随意编报科研经费预算, 通过虚假交易事项骗取科研经费, “非法”支出或支出比例“不合法”, 科研设备据为己有, 科研经费不结题等。

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影响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 从而确定风险的大小。内部审计人员在对科研经费进行风险识别时, 应重点关注引起风险的原因, 产生风险的概率, 风险承载的价值量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层是否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风险应对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程序。在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 审计人员应该识别风险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还是制度设计缺少造成的, 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自身胜任能力造成的。对确定的风险, 审计人员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宣传, 让广大科研人员认识到, 科研经费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摒弃“我的经费我做主”的思想。二是针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支出及结算三个重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支出审计, 特别是投入资金量较大的项目, 应提前介入, 全过程监督, 防范于未然。三是利用专家的工作。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相关专业人士, 从经费预算、购买专业设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指导。

(三) 科研经费控制过程。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政策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理论, 科研经费控制过程主要包括审批、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四个部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拨付、预算、支出和结算四个环节。现根据科研经费的使用流程分析各个阶段的控制内容。

在拨付环节, 控制内容包括:经费到账是否有到账通知凭证;是否存在经费不通过财务部门直接到达项目所在单位的“坐支”现象;经费在各部门间的流转程序是否合理, 是否均已审批;经费的记录与办理是否职责分离。

在预算环节, 控制内容包括:经费预算是否经项目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批, 重大科研项目是否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批;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是否职责分离。

在支出环节, 控制内容包括:科研管理部门是否对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审核和验证;经费支出是否经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各项支出内容、比例是否符合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否严格执行科研报销程序;经费审批、经办和记录是否职责分离。

在结算环节, 控制内容包括:是否按照课题项目任务书中的时间结题;结题是否编制经费决算报表, 并经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核;经费是否超预算;剩余经费是否及时归还;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书籍、设备等固定资产是否办理资产登记并移交学校相关部门;是否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标准体系;是否根据科研成果成本与效益评价科研效益。

总之, 内部审计人员在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 应在了解控制环境的基础上, 对学校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并采取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对科研经费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重点, 从而提高学校科研经费审计效率和效果。 (注: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RC2010253)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篇2

一、前言

科研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数量不断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纵向科研经费以及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还包括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的配套资助。高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保证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有的缺乏严格监管制度,导致科研资产浪费严重或者大量流失;有的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导致大量的科研经费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的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不规范,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科研人员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严重的违法事件。例如2014年10月,浙大原教授陈英旭将科研经费900多万转入自己的私人公司,被查处后判刑10年。山东大学刘兆平教授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300多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并不是个案,根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高校科研经费中被用于科研本身的仅占40%左右,其余大量的经费游离于科研项目之外,这些现象已经充分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的措施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起到了监督和信息反馈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和制度建设的不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

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

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轮岗制度。审计人员长期任职于一个部门,对其他岗位和专业比较陌生。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了解其他专业,无法有效的进行科研经费审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定期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工作一段时间,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特点,从而可以多视角的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审计的政策,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高校应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校科研状况的优秀会计师参与到科研经费审计中来,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控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探析 篇3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带来了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申报有多种渠道,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省、市级和学校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二是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各个渠道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且,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但目前高校大多数采用单一项目管理和核算模式,这势必会产生经费来源多元化与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立项预算不实,结算偏差较大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课题预算编制不细化、审批不严格的问题。一方面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编制预算,由于不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预算观念不强,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所需的成本,预算的精确性较低、偏差较大。另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对预算没有进行审核把关,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造成预算编制水平普遍低下,预算不详细不真实。实际使用中,项目结题的经费结算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弥补差距,只能人为调整结算支出,造成数据的失真。

(三)资产管理混乱,浪费、流失严重

一是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仔细核对,其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科研部门结题时,也未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二是重复购置的情况很普遍,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三是对科研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许多高校没有纳入财务管理体系,进行账务处理。四是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但项目不做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作为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清理,这些都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科研效益不高

我国高校的科研大都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做工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都没有进行效益评价,科研效益很低。

二、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的思路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停留在项目决算及评估阶段对科研经费进行审签层次,课题组负责人在科研课题完成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科研管理部门向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委托书,审计部门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审计,提交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并在向委托方报送的科研项目结题资料上签署审计意见。当前这种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进行的审签,是一种事后审计,审计介入时间太晚,等问题发现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经费管理使用控制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遏制科研经费滥用现象,也无法实现投入科研经费提升科技水平的最终目的。要真正发挥科研经费审计的监督作用,应该将审计关口前移,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审计。

(一)事前审计——科研立项与经费预算阶段

1.制度建设情况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建设要先行。高校必须对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按照国家科研管理相关规定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为科学研究工作地顺利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政策保障。

2.科研项目立项审计。纵向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及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约定的经费使用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国家和学校相关办法,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审计重点为:①立项是否经过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②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及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3.预算编制情况审计。要发挥预算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刚性规范作用,预算编制应编实、编细。审计应围绕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课题的合理需要,是否存在额外列支;②配套资金、合作单位及其经费预算是否已在课题任务书中列明,或已取得相关批复;③外拨经费有否明细预算,分解到各课题承担的经费汇总是否与批复预算相符。

(二)事中审计——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

1.项目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审计。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对财经法规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②是否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归口管理和财务等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有无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④物资采购与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2.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审计重点为:①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②有无超预算和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确需调整的是否经过审批;③年度或项目财务决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报表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3.财务收支审计。科研经费收入审计重点为:①科研经费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存在不属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是否存在与有关规章制度相抵触的科研经费来源;②科研经费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是否存在校外循环不受学校监管的课题经费;③课题项目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且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支出审计重点为:①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项目预算书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②项目资金是否按计划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③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是否分别单独核算、拨付合作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性及监管情况;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支付手续;⑤项目资金支出签字权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⑥科研项目结题后,是否按规定及时办理结账手续,结余经费的认定和上缴有无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甚至继续报销费用等问题。针对具体支出明细,审计人员还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审查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是计入相关的课题项目支出,还是直接计入正常教学的工资福利支出。②审查与科研工作有关接待费、办公费、印刷费、电话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支出是否真实、合理,比例是否过大,是否利用相关票据报销以套取现金。③审查科研经费转拨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不按合同规定将横向课题经费转拨外单位,造成科研经费的“体外循环”,或将横向课题经费“转包”,或以合作研究、子项目、技术测试等名义转移出去,造成事实上的“洗钱”。

4.资产管理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是否按规定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②科研管理部门是否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低值易耗材料台账,是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③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是否对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手续;④资产是否由学校统一保管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以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⑤对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发明权等,是否根据鉴定和认证资料,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的保管。

(三)事后审计——项目决算及评估阶段

1.经费结余的审计。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的“结题不结账”顽疾,审计应加强对经费结余的监督,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私分滥用。对纵向课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留给学校,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横向课题,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约定,在兼顾学校、院系、科研人员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一部分留作学校科研发展基金,一部分留作院系发展基金,其余作为课题组基础研究经费使用。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①结题项目相关的结余经费是否及时结账,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分配;②科研成果形成的资产是否按所有权的归属进行登记保护、验收入库,纳入学校统一管理;③是否存在用结余资金报销某些私人费用问题。

2.绩效审计。要做好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首先得构建科研经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全额成本核算、预算申报及审核、效益考评及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等一套有效的科研经费效益审计长效机制。现阶段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要重点审查:①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程序进行验收评估;② 通过对比任务合同书约定的目标和指标,审查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③对比科研投入与产出关系,可以通过对科研项目完成率、有效资金率、科研效益、成本效益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成果应用率、科研成果得奖率等指标的权衡和计算,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实施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其经济性、适用性和效果性。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 篇4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 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了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 各主管部门都制定了科研经费的专门管理办法;二是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 由于项目合作的内容不同, 对经费的核算也有不同的要求;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而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 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 分项管理, 内容的日益复杂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与落实

“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目前在高校普遍推行, 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由于有的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较关注通过上项目来争取经费, 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是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或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手段, 从而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效益的提高。一些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上一般都比较宽松, 针对报销制度的缺陷, 有些科研人员没有合理使用有限的科研经费, 甚至将其用于个人及家庭开支的单据以科研经费的名义报账。因此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制度加以完善, 以堵漏洞, 如收支两条线制度, 科研经费使用制度, 但财务报销制度却不严, 甚至“潜规则”大为盛行。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 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 利用科研经费洗钱、虚列转拨或支出以套取科研经费的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损失浪费、支出不合理, 管理费和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现象比较严重。

(三)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近年来, 许多高校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采用了“统一领导, 集中管理”模式, 虽然高校对从不同渠道取得的科研经费进行集中管理, 但财务管理部门无法从科研经费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有效控制, 各项目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筹集、运用、耗费等全过程运作缺乏了解, 在会计处理上出现会计科目、项目设置的不合理, 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基本上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收入与支出完全按照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有的财务部门将科研经费当作代管经费的性质进行管理。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有绝对的控制权, 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截留、违规的现象。许多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 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 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 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 这些科研经费未能真正高效地投入到科研活动, 财务及审计管理人员无法合理有效地管理、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

(四) 科研成本核算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国家科技部联合相关部委发布文件, 为科研项目研究经费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并界定了课题费的内容, 明确指出:“课题费包括与课题研究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 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及其他研究费用等;间接费是指为实施课题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 一般依托单位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费支出, 以及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等固定资产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全成本核算是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科研项目进行核算, 但在实际中较难实施, 主要因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成本往往相互渗透, 影响了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同时, 大量的公关费、个人提成及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占据了科研经费很大的比例, 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大多只重视收支管理, 成本、效益意识淡薄, 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失真。

(五) 资产管理的忽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对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监督和管理还相当薄弱, 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 如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产, 在科研课题结题后, 以上资产仍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 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据为己有, 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此外, 就是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学校没有及时进行管理, 进行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以上都造成了资产的浪费、流失和失控, 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相关。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措施

(一) 审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制度要先行。学校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 不断完善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否特别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建立和完善学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 明确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支出的合理水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 通过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做到既要方便科学研究工作, 又要严肃财经纪律的原则, 完善财务报销手续, 确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 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方法, 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审计科研经费的预算及其使用情况

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既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 也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二是科研经费收入的管理。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 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 均为学校的收入。因此应重点审查各类科研经费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 是否存在科研收入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是否针对不同来源渠道, 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单独按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 专款专用。三是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审查各项开支是否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 审查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严格控制, 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完整、真实、全面, 对投入的应由科研项目承担相关费用是否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分摊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审查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监督是否有效, 是否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现象, 账目是否清楚, 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

(三) 审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 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 部分科研项目由于不注重管理, 效益性监督不够, 使得项目效益低下, 甚至无效益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 必须加强效益审计, 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 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 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 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 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是否及时转化, 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 以确定其经济效益, 做出审计结论, 并提出审计建议, 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四) 审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

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要审查进行科研项目活动中所购置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结束时是否及时收回仪器设备, 统一管理调配使用, 是否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长期闲置不用, 使用效果差等变相浪费科研经费行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进行追踪管理, 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把大笔经费汇向境外购置研究设备的开支,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科研部门是否对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及时提供鉴定证明材料和相关的认证材料, 财务部门是否及时将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统一核算。

(五) 科研经济合同管理的加强

为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高校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发挥资源优势, 从事科技开发等横向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合同是高校和资金提供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约定, 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规范合同的签订成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审查利用科研经费支付外单位的科研协作费、设备费、加工费等是否签订合同, 开展科技开发、技术合作及成果转让等科技活动是否签订合同, 是否建立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审计应对合同的起草、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5]11号文。

[2]林祖宣:《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规形式及审计对策》, 《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8期。

[3]吴崎、蔡晖、徐景龙:《对我国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

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 篇5

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财务违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滞留经费、延缓拨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财政拨付资金未能及时拨付,将资金滞留在主管部门。

(二)挤占经费、挪作它用。一些主管部门利用手中权力,左右经费分配,并从中谋利。

(三)预算失控、决算失真。对预算编制的重视不够,编制随意性较大;使用过程中擅自扩大支出范围、超预算支出,挤占、转移或挪用;决算信息严重失真,不及时结题,不按规定上缴经费结余等。

(四)虚设课题、转移资金。与基层科研机构相互串通、虚设课题,转移资金。

(五)未专款专用。经费使用往往超越了合同规定的范围,如大额财政经费用于人员开支。

(六)监管不力。主管部门只重视资金分配,忽视监管,未及时组织验收,没认真执行项目追踪反馈制度。

二、科研经费审计内容

科研经费审计以科研经费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为核心,目的是保证科研经费收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促进被审单位严格执行相关科研经费制度。具体审计工作包括:

(一)经费落实情况审计。审查是否按项目合同和预算及时足额到账,并找出未按进度到款的原因。

(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审查是否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内容及额度开支;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及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项规定。

(三)验收结题审计。审查结余经费的收支情况,是否存在不及时结题,不按规定上缴经费结余等情况。

(四)内控执行情况审计。内控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在依托单位的账目中进行独立核算经费支出的程序、内容和额度是否严格按单位内部的制度执行;经费使用是否有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

(五)经费使用绩效审计。科研经费审计不可能只停留在查错防弊的简单层次上,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是审计的必然选择。

三、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询问、审阅法。首先询问被审单位科研经费的预算等,了解来源与投向,经费管理内部有关制度。取得被审单位与科研经费有关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账册、凭证以及安排科研经费的项目计划文件、有关合同等,对这些资料应认真加以审核。

(二)现场察看法。抽查部分项目实施实地观察可以了解项目完成的进度情况,又可以证实项目的真实性,特别是能有效地揭露套取科研经费而采取虚立项目的问题。

(三)跟踪追查法。 经费拨付是经过财政、主管部门、使用单位的顺序进行, 因此审计人员也要按照资金的走向进行跟踪。

(四)逆查法。就是按照科研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从结题查到起点的审计方法。 从大处着手,审计面较宽,审查的重点和目的比较明确,易于查清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审计效率较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思考 篇6

早已不干净了!高校、科研单位的教授、博士们争着当官难道是要立志为人民服务吗?非也!学术机构早已变成官场和名利场, 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钱。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一些大学或研究所里的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 从政府争取到大量科研经费后, 到底有多少用在科研上?这样责难和质疑声对监督审查机构和部门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教育部继2013年专项检查中4起典型案件, 浙江大学原教授陈英旭贪污科研经费945万余元, 被判刑10年;北京邮电大学原教授宋茂强冒名领取劳务费, 将68万元科研经费据为己有, 被判刑10年6个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教授李澎涛、王新月夫妇二人以虚假采购耗材的方式涉嫌贪污264万余元, 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山东大学刘兆平虚开发票的方式, 骗取科研经费等公款341.8万元, 被判刑13年。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幅度投入高校科研与经济建设的联系也不断加强,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经费总额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 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由于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较关注通过上项目来争取经费, 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术诚信、科研经费等方面出现不规范和违规违纪现象。部分项目负责人利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活动总体把握、经费分配管理等便利, 违规操作, 谋取私益。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利, 失去了控制, 成为了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这些新变化, 向高校内审工作赋予新的要求和使命。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也响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教财[2011]12号) 要求, 校科学技术处和社会科学处分别抽取了五个科研项目, 2013年对科研项目立项后至2012年末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抽查, 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难免各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

1) 预算编制较为粗放, 部分项目经费明细申报与实际需要不符;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有绝对的控制权, 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截留、违规的现象。

2) 财务报销不规范。差旅费报销不在项目组员之内的外聘人员差旅费、单程票据、日期与票据不符;超范围报销办公设备及耗材。

3) 虚报冒领, 调剂使用。存在劳务费发放后调剂使用、报销购买个人用品费用、预存及报销个人和家属电话费、使用过期发票、使用不合规的代用客票等违规现象。

4) 延期结项问题突出。所审文科项目5个均未能按计划结项, 但已办理延期手续, 最长延期2年, 最短延期6个月。

5) 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和管理不到位。缺少主要原材料出入库手续, 无库存及领用登记台账、未建立危险试剂台账与使用登记账、外购化学试剂, 未就试剂运输安全等问题签订合同或协议, 存在较大风险;所购图书资料未纳入学院图书资料室管理范围。

6) 报账不及时。有些项目已经到期, 但除扣取管理费外, 尚未报销任何费用等。

由于当前国家对高校的科研实力及学术水平的衡量基本以申请到的科研课题数量及经费额度为重要依据, 某种程度上在高校的“排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更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较多关注项目得到报批, 以及取得经费。项目申报及使用过程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高校从学校发展和鼓励教师等层面考虑, 对科研项目负责人给予诸多便利和放任, 多数科研负责人认为项目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项目负责人花自己的钱, 其他人无权过问, 甚至部分领导也对此给予认同。因此对审计科研项目管理及使用情况心存不满或抱怨。

事实上, 教育部教财[2005]11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里早已明确提出如下意见: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 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 均为学校收入, 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 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 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 不得预提;加强科研经费转拨必须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加强科研合同管理;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 做到手续完备, 账目清楚, 核算准确, 监督有力, 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 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等。

又在2011年, 制定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五年工作计划, 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启动创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试点工作。2012年, 制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初步形成覆盖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人员管理“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

在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上, 相关的制度框架已形成,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应加强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及时发现漏洞,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建议,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科研质量、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2 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措施

1) 审计科研经费的预算及其使用情况。重点审查各类科研经费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是否针对不同来源渠道、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单独按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 专款专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主要审查各项开支是否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 审查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严格控制, 是否存在挪用科研经费现象, 账目是否清楚。

2) 审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审计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是否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支出的合理水平;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及效果如何, 做到既要方便科学研究工作, 又要严肃财经纪律的原则, 完善财务报销手续, 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审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 做出审计结论, 并提出审计建议, 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4) 审计结余经费的管理。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 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5) 审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要审查进行科研项目活动中所购置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 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结束时是否及时收回仪器设备, 统一管理调配使用, 是否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长期闲置不用, 使用效果差等变相浪费科研经费行为;科研部门是否对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及时提供鉴定证明材料和相关的认证材料, 财务部门是否及时将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统一核算。

6) 审计科研经济合同管理。科研合同是高校和资金提供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约定, 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规范合同的签订成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应对合同的起草、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财[2005]11号.

[2]教育部.科研资助经费学校管理将实现专款专用[OL].http://www.enorth.com.cn, 2007-09-29.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Z].教财[2011]12号.

[4]汤靖.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其对策浅析[OL].中国审计官网, 2009-12-21.

[5]论高校科研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改进措施[OL].中国审计官网, 2010-12-1.

[6]浅谈专项资金审计的四个基本方法[OL].中国审计官网, 2012-03-12.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Z].2012.

[8]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Z].2012.

浅议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7

高校科研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 而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如何管理科研经费, 如何评价科研经费的效果, 如何制订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 是高校科研经费监督审计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就如何加强科研经费审计提出一些建议。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不相符

科研项目的预算书是在申报项目时编制的, 具有严肃性, 不得随意更改, 是监督验收和财务报账的依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大多数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由项目申报人员独立完成, 缺乏财务人员参与指导, 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比较粗糙, 缺乏预见性和合理性, 没有考虑不同项目经费预算的差异性, 预算不细, 形同虚设。多数项目实际支出与经费预算有较大出入, 影响项目结题和财务验收。

1.2 科研经费使用与课题研究缺乏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科研经费支出应与科研项目的开展相关。目前, 多数科研经费的使用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任意扩大经费开支范围的现象。有不少科研人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 怎么花是自己的事, 高校为了鼓励科研的积极性, 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一般都比较宽松, 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和课题研究缺乏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虚列支出套取科研经费, 将一些和科研项目没有直接关系的设备购置费、会议费、日常生活开支等列入科研经费;二是预算编制没有安排的支出无预算列支;三是费用支出超出项目周期;四是以联合开发等名义转移科研经费。

1.3 科研经费使用不符合财务制度

大多数项目负责人不了解高校财务制度,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支出, 甚至出现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例如:所开发票不规范;报销审批手续不健全;项目组成员劳务费支出超过规定, 并且未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交易采用现金结算;外单位协作转出款无合同或协议。

1.4 缺乏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体系

科研经费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由于专业性的问题, 绝大多数高校都未开展科研经费效益评价, 未建立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没有对结题的科研项目效益作出定量与定性评价。

2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建议

2.1 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项目组成员等。高校结合实际制定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研经费审计实施办法等, 形成健全有效的科研经费审计监管长效机制, 规范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各种渠道, 宣传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增强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科研人员的自我约束。审计人员除了审计外, 还应关注内部的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查找根源, 将审计关口前移, 对项目从申报到结题进行全过程跟踪审查。

2.2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

编制科研经费预算, 既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 也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加强预算约束力。项目负责人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 科研和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应协助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 细化预算内容, 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增加预算的可操作性, 使预算既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 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

2.3 加强科研经费统一管理

科研经费的管理要尊重科研管理的规律, 不管是纵向项目还是横向项目, 不管其资金来源于何种渠道, 均为学校收入, 都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不允许存在科研经费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编制预算、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合同要求使用。财务部门针对科研经费的不同来源、不同性质进行会计核算, 专款专用。

2.4 规范经费支出, 加强财务监管

高校财务部门要完善科研经费开支审核制度, 实行“统一规划、分门管理、独立核算”的原则。严格审核各项支出使用范围是否符合规定;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合理;所划转的科研经费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是否经相关负责人审批;购买材料、设备和劳务等支出是否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进行;劳务费用的发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建立银行卡支付制度;用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和图书等是否纳入学校资产;项目结题后, 财务部门是否及时办理结账手续, 结余资金是否上缴。

2.5 积极探索科研经费效益审计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研究 篇8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分析各类科研经费审计公告和文献资料, 结合审计部门实际工作, 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

(一) 管理与内控方面

1. 预决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由于项目组对经费预算编制的认识不足, 项目预算大都由项目负责人凭经验或根据预算表格粗略填列。科研管理部门及院系对经费预算把关流于形式, 财务部门更是极少参与到预算的制定和调整中, 造成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 与项目实际执行进度和需求不符, 最终导致在项目结题时, 决算报表与项目预算存在较大偏差。

2. 职能部门内控制度不完善。一是经费支出的财务控制与预算脱节 ;二是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审核有待加强。由于财务审核的局限性, 在报销时只能审核票据及审批程序的合规性, 至于支出内容是否真实, 财务人员很难核实, 极易存在“虚报虚列”现象。而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 (1) 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体系不健全。学校某些规定已满足不了新的监管需要, 亟待更新。如经费支出八项“严禁”、材料物资、结题结账、外协费用管理等方面。 (2) 相关部门之间衔接不畅, 信息不通。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之间未建立清晰的衔接渠道, 有些应当事前、事中控制事项成为事后控制, 甚至无控制。如省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 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都负有监督科研经费合理使用职能。但实际执行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未对预算进行有效审核, 不跟踪经费的使用。财务部门只能作报销票据及经费审批程序上的审核, 相关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必要性财务部门很难审核, 只能由项目负责人决定 ;而项目负责人由于对相关法规制度了解有限以及出于其他目的, 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允许列支事项, 甚至出现违规套取资金现象。

3. 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节点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在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 一些违规问题的发生, 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科研经费性质及如何使用认识上的错误, 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 各部门执行科研管理政策不力、项目控制不严, 经费管理流于形式。

4. 结题不结账现象较多。现有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模式下, 经费预算不够准确, 经费支出控制不严, 国家对结余经费管理较为模糊 , 这为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提供了可能。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账, 增加了学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成本, 影响了财务信息和科研水平的真实性。

(二) 科研经费支出使用方面

1. 科研项目虚假申报或重复申报, 获取科研专项资金。如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在2014年对某大学的专项巡视中查明, 该校在2008-2013年期间, 有25个项目在同一时间多渠道申请并获得了国家资助, 属于典型的重复申报课题。

2. 纵向科研项目未按国家规定调整、变更经费预算, 存在超预算支出的情况。在审计检查中发现, 由于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高校存在科研项目账面实际支出超预算, 尤其是存在未按规定向项目主管部门报批调整预算或预算变更, 决算报表与项目预算不符的情况。

3. 扩大科研经费开支范围, 在纵向科研项目中列支个人劳务费等奖励性支出, 报销个人电话费、商场等与项目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支出等。

4. 通过签订虚假的经济合同 (虚假经济事项的发票) , 以软件开发费、测试费、合作费等名义, 通过关联交易将科研经费转移到第三方公司或与自己有关联的公司。如将部分科研经费以“外包”的名义转移到了项目负责人名下的公司账户, 以虚假采购耗材的方式向关联公司支付货款等。

5. 发放劳务费、助研费、专家咨询费等手续不规范。部分费用的发放存在代领, 发放人员与项目任务书或合同申报的人员名单不一致, 存在编造劳务 (研发人员、专家、学生等) 人员名单冒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助研费等。

6. 部分报销的原始凭证不合规, 一些科研支出难以核实事项的真实性。存在虚假票据、超期发票, 商场超市的整额发票及无明细清单的发票等。如山东省对其省内4所大学2011年科研经费审计发现, 有22个项目报销无具体品名和数量的发票金额51.54万元, 9个项目涉嫌报销虚假业务内容发票金额103.05万元。

7. 横向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缺失。在对相关审计报告的统计发现, 横向项目中存在实际支出与合同协议规定不符 ;劳务费、餐费、汽油费等费用占支出比例过高, 与科研相关的直接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小 ;扩大科研经费开支范围, 列支个人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费用 ;部分设备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 而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经费报销手续不规范, 真实性、合理性难以判断等违规现象。

二、加强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建议

根据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按照“以预算控制为基础, 事前控制为原则, 真实性、合理性审核为重点, 内部评价为保障”的整体思路, 从加强科研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衔接、改进授权、监督等节点控制的角度出发, 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出如下建议 :

(一) 经费使用方面

1. 加强对经费支出合理性、真实性的财务审核

(1) 杜绝无明细清单、模糊支出, 规范支付方式, 对于能由学校统一支付的支出项目, 由学校财务转账或打卡直接支付, 改变经办人现金支付、事后报销多的经费使用现状。

(2) 建立特别事项审批报销制度, 对于财务部门报销仅从票据审核很难认定其真实性、合理性的个别费用, 由项目组提供详细清单, 经办人、项目负责人签字, 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 准予报销, 保证资金使用真实、合法。

(3) 对于会议差旅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以及部分不容易界定费用, 如果国家有关规定、预算、合同没有规定的限额和标准, 学校可根据不同来源、不同种类项目规定合理的费用比例, 在符合财务各项支出报销规定、并且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允许列支, 保证科研项目工作的正常运行。

2. 严格控制礼品等招待性支出, 加强商场、超市等大额、整额票据支出项目审核, 无物品明细清单一律不予报销。

(二) 内控管理方面

1. 强化预算管理, 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科研项目专业性较强, 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科研活动不可能都熟悉了解, 所以只能按规定程序、预算、财经法规等进行管理。那么仅靠项目负责人自我监管, 既不符合规定也不现实, 所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应加强对预算的管理, 编制细化、科学、合理的科研预算, 切实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

由于学校科研项目较多, 对于纵向科研项目可以采用A、B、C分类法, 重大项目为A类, 一般项目为B类, 其它为C类。对于A类项目, 预算编制除项目负责人外, 二级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参与其中, 并经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B类次之, C类仅作一般管理。

横向科研经费可根据合理方法进行分类管理, 应要求根据科研合同编制预算以便于有效控制。

2. 健全、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流程

对于纵向科研经费, 财政、教育、科技主管部门一般都制定了国家统一管理办法, 学校应在现有制度下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管理细则, 明确各项控制流程。

(1) 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学院、项目负责人等责任权限, 加强相互间信息沟通、资料共享、手续衔接, 建立起事前、事中控制为主, 事后检查为辅的经费使用管理流程。

(2) 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各类经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 完善科研经费支出成本核算和分担机制,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结题结账制度以及相关流程, 避免课题经费长期挂账或不按规定继续使用。

(3) 建立外协单位定期审查以及外协成果评审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外协单位资格审查, 特别是与课题组成员有关联关系的单位, 应关注价格的公允性 ;对外协单位提供的科研成果应履行符合项目实际、有效的评价程序。

3.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数据整合, 逐步建立完善科研工作档案, 形成全面完整的数据链, 做到电子信息“一人一册, 一项一档”。设置科研经费预算控制模块, 对各类重大项目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完善“查重”机制和手段, 加强重复申报项目审核和项目过程管理, 严格结题审核, 防止“重复申请课题经费”和“用旧专利充抵新课题成果”现象的发生。

4.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从根本上扭转广大教职员工对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认识误区。高等学校应制定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手册, 把科研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问答的形式表现在手册中。学校各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建立起校内各部门、学院协同、项目负责人积极负责的监督管理机制。

摘要:科研经费审计已成为高校审计常态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解决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的履行审计职能, 在现阶段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给高校科研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参考文献

[1]一年5000亿元科技支出去哪了—中央将整治科研经费乱象[Z].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0/c_1112901155.htm

[2]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 2009 (20) .

[3]张美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思考[J].财会月刊, 2011 (03) .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篇9

一、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定义、定位和内容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科研管理业务活动合法性、适当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28条指出,高校内审的目标是促进完善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科研经费审计的定位就是通过审计,促进科研管理的完善,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科研水平。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起着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作用。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评价。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机制、预算标准都不是很合理,如果我们生硬地去追求与预算一致,侧重预算执行效率,不但不会提高科研管理效益,还会引导科研支出的虚列,造成负面影响。预算不是我们的定性标准,它本身也是我们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应该通过正面引导,科学预算、科学执行,而不是生硬地追求一致性。科研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是对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核。科研经费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科研项目个人的。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都须合法合规。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特征

1. 政策依据的专业针对性。

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管理审计的范畴,审计依据除了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外,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政策依据也不同。纵向科研经费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办法、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横向科研经费更多地是依据合同(任务书)或委托方要求。

2. 审计内容的特定性。

科研经费审计内容根据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项目经费来源确定,主要是审计相关项目内容及制度的遵循性,目的是查错防弊,查处与科研不相关的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审计报告使用范围的指向性。

目前所做的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课题结项验收或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科研项目主管部门。

4. 审计结论比较单一。

审计结论主要侧重于经费管理的规范性,预算支出的准确性,以及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关注绩效部分较少。

三、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往往被看成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项目管控方面,内控不完善,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疏松。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未按教财【2012】7号文件要求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统一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科研人员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预算。

具体表现有:项目管控方面,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规模大的学校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服务岗位或机构;横向科研经费未完全实现分项目核算;科研经费尚未完全实现辅助账登记;因异地转账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外地专家咨询费发放未使用银行卡;少量科研劳务费发放存在无人员身份信息、无银行卡号、代领代签等现象;纵向科研经费报销烟酒、餐费;报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如:衣服、包、药品、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报销汽修费、保险费;部分办公耗材大量从商场、超市购入,存在报销个人生活用品的可能;个别旅游景点住宿、往返车票,与科研活动关联度不高;发票无抬头或发票开具单位与开票内容不符,存在极个别虚假发票问题等。

四、科研经费管理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1. 认识上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对科研经费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向有关部门申请来的,是个人的经费,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

2. 科研管理内控不健全。

三级内控失效,项目级内控没有,院系级内控虚设,校级内控乏力。内部审计一般停留在核查单据层面,对内控关注不够,整体把握不够,重点突出不够。

3. 审计资源有限。

科研项目数量多,经费金额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内审人员一般不超过教工人数的2‰,还要从事工程造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将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内审范围,对内审来说,显然力不从心。如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主要擅长公司、企业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学校业务比较陌生,审计效果不佳。

4. 难以界定支出合理性。

科研项目涉猎广泛,专业性强,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和自身的能力,对一些支出特别是对一些专用设备、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科研无法界定,部分支出合理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科研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有时很难认定。你没有办法去认定一个科研人员是坐出租车,还是开车,或者租车与科研成果更有关,你也没有办法去确定科研过程中是用200个试剂比用300个更应该。

5. 审计时效滞后。

由于目前多为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立项、预算编制等事前和经费使用、核算等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既成事实,有些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在顺利结项和存在问题之间容易引发矛盾。

五、内部审计机构如何搞好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1. 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可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河北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学校应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审计工作。高校应建立规范高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业胜任的审计人员,购置必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2. 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服务性作用,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

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准确地查出问题,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的宗旨在于为本单位增加价值、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控制与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促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发挥建设性和服务性作用,通过纠正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当行为,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必要时责令清退违规资金,促进学校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工作规范等),科研管理任务重、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确保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执行。高校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包含校级、院系级、项目级三个层级,应完善三级内控。高校内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三级内控落实。

3. 把握重要项目和重要业务环节。

重要项目指项目到位资金总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关注度高的项目;或者是金额虽不大,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的项目;来自财政拨款的纵向科研项目,也应作为重点。目前科研经费领域出现的问题按照性质与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在预算与执行过程中,擅自扩大开支标准、未经批准调整项目预算等问题;(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重复采购、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3)应该用于某类型的开支被通过某种方式挪作他用,比如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购买其他物品,以购买办公家具的名义购买自用家具等;(4)不仅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有些完全用于一些无中生有的项目,比如虚列项目支出、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

重要业务环节,是管理控制中的薄弱部位、衔接部位。主要有经费转拨、材料采购、劳务费开支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应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有效地管控。

4. 综合运用审计调查、跟踪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

科研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在开展审计时,可采取下列方式(:1)为了全面了解科研管理的业务、控制和风险,内审部门定期对学校科研管理状况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2)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能更好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控制潜在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3)事后审计可以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审计,并从中发现问题督促项目组整改(包括违规资金的清退)。内审部门扩大事后审计的覆盖面,加强事后审计。如:审计科研经费转拨时,审计人员应在“企业信用网”查询收款单位有关信息(法人代表、高管、股东等信息),查阅项目任务书、预算评审书、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资料,审查经费使用的相关性。从科研项目结果入手,发挥审计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5.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全程审计。

高校科研项目细分预算复杂,数量多,涉及人员广,内部审计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还要将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单独或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等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适时掌握、评价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识别、评估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将变得更加便捷。

6. 推行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示。

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参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在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公示。一定程度上推进校务公开。审计结果公示由发起审计项目的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充分考虑学校保密规定,对于涉密项目不能公开。审计公示有利于将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监督力量。科研经费审计结束后,公示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和审计结果信息等。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应通过查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学校科研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学校科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芸.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谈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篇10

高校的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也逐年的提升,据有关数据,2009年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占全部经费的50%。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和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笔者就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的工作主要包括人才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科研经费的管理等。但是,高校科研的发展还是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因此,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有很多,一是由上级教育部门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二是由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三是高校内部进行筹集的费用。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导致了科研经费管理难度的提升。尽管大多数的高校能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但是,有的高校不能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怎样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合理有效,才能保证高校科研的顺利进行?这个问题是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预算

高校要进行科研并取得科研经费,就必须要根据科研项目所需来编制科研预算。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项目预算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出科研成果所需的项目成本,准确率较低。由于大多数高校申请科研经费是作为高校职工考核的指标,因此,科研的人员就会想办法去争取更多的经费,而且申请人员大多没有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所编制的科研预算只是例行公事。高校的管理部门不参与到科研预算中来,从而起不到指导性的作用。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预算,不能真实地反应出科研项目的预算。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制度不规范

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重视,并且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比较多样化,不能全部的归入到学校的管理。当科研经费到账后,一般会按比例来提取管理的费用,剩下的费用由科研的负责人来自己支配,这就导致了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科研经费的管理不符。科研经费的支出尽管有标准来约束,但是,由于经费种类多、来源广,就导致科研经费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并且没有合理的监督制度,使得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执行力,导致贪污等现象。

3.高校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高校往往会用科研经费进行购买设备,设备大多由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是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比较混乱,登记并不及时,造成了有实无账、有账无实。当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调动时,没有进行及时地交接工作,就会导致很多资产没有落到账目上。还有很多设备其实在科研上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不是一个部门或者院系的不同,就必须购买相同的设备,这样就导致了科研经费的浪费。最后高校的科研项目缺乏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样也会导致科研经费的流失。

4.无法界定高校科研经费运用

高校的科研项目往往会用到很多的设备和材料,这些设备和材料有可能是生活的必须品,也有可能是科研项目的必要工具,这就导致了科研项目经费的无法确定性。科研项目中所需要的设备是否真正的运用在课题上,也无法确定,并且专业的审计人员也缺乏和科研项目的沟通,从而使审计人员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

5.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高校的科研管理涉及很多的方面,所以,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综合的素质。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人员只是在自己的项目上进行管理,没有专业的知识。这样会使科研项目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解决对策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要使高校建立预算管理的分支部门,进行专业的科研项目预算,并配合财务部门进行控制和核算,帮助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进行项目的决算。首先,要建立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的模版,让科研的发起人根据模版进行项目的预算。其次,根据科研项目的预算进行核算控制,不是预算内的开支不给支配费用。如有变更,先进行申请之后给予科研经费。最终通过预算,之后进行核算,然后控制,最后,从决算这一流程来提高科研预算的控制能力,进而提高科研项目的全面管理。

2.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

要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职责,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统一的学习科研管理制度,让管理人员充分的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根据高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配合,制订符合本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范围和具体标准。并在科研中进行过程的监督制度,重点放在积极责任、财政的收支等方面。让科研经费的利用更加的合理。定期的组织人员对科研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评,全面的进行科研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化。

3.完善科研经費的设备的管理

首先,对科研项目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备案,使得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到有实有账,并把设备进行联网机制,如可通用,就申请借调,这样可以使科研经费不浪费。其次,针对科研项目需要的设备进行统计,制订报表,向高校上级进行申请,如另需要的设备,可以先借调或者再进行申请,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运用。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行为。

4.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人员培训和奖励机制

高校进行科研项目是为了国家的创新力,科研项目的经费是为了更好地使高校进行科学的研究。上级领导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如预算和最后经费相差无几,就对高校进行奖励,并对科研的过程进行监督,做到科研项目的保质保量。还可以在科研的过程中对科研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并对表现良好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多少主要是由管理人员进行决定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量,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人员培训,能全方面的合理的使用科研经费,并配合科研负责人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是直接影响到科研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的依据,是完成项目的基本条件。因此,高校应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并根据本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探索,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找到管理科研经费的新方法。还要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高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升科研和教学的实力,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读出自己下一篇:构建自我教育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