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后勤社会管理

2024-09-03

财务后勤社会管理(精选十篇)

财务后勤社会管理 篇1

一、中国高职院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后勤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市场运行模式的引入, 后勤服务能力确实得到了较大提高, 但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并未完善。如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制定和出台类似《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等, 需要各高职院校后勤服务部门共同执行或遵守的财务管理制度, 仅仅参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制度, 处理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同时, 部分高职院校后勤服务部门, 也未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和完善符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 如报销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各种分配管理制度等。因此, 导致在处理一些财务管理实务时无“法”可依, 从而造成各个高职院校之间后勤财务信息无法可比、甚至严重失真, 不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进行管理与指导。

2. 后勤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 由于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对后勤财务会计人员的能力重视不够, 加上后勤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低, 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的业务技能, 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另外, 高职院校后勤长期处于事业体制下管理, 在近几年才随着社会化改革的推进, 使得部分高职院校后勤按照企业运行的模式运作, 因此显得经验不足。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后勤财务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中国高职院校大多采用的是在学院后勤集团公司设立相对独立的财务机构的模式, 因此很容易造成财务人员与一线服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相脱离, 从而导致责任和权利划分不清, 进而导致后勤财务管理长期陷入较为尴尬的局面。

3. 后勤财务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不够, 内部监督不规范。

目前, 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是由学院后勤集团公司负责, 副院长直接进行分管, 财务审批由其掌控, 财务部门只是负责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 缺乏后勤财务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因此, 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 学院领导的态度就直接决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力度和成效。主要表现为: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形式, 往往只是将建立的一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写在纸上, 贴在墙上”就算完事, 而不管它的执行情况如何;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对领导的约束, 不能实现学院的管理目标, 不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从而阻止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运行。另外, 后勤内部监督不规范。最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 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后勤建立了内部监督审计机构, 但是其地位难以受到重视。有些内审人员就是从学院财务部门转来, 或者是从其他行政岗位调来, 自身缺乏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未经过专业培训, 因此很难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鉴于以上中国高职院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下面结合我院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的做法, 谈谈如何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二、如何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后勤财务管理

1. 加强内部制度完善, 提高后勤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目前高校采用的会计制度, 主要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但在后勤部门还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因此, 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进行约束。我院为了完善制度执行的标准, 加强统一管理, 先后制定了许多财务操作细则, 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活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等, 在完善财务制度的同时, 还制定其他相关制度, 如《经济合同管理办法》、《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等等, 这样便更加有效地开展日常管理。涉及由学院创造的收入, 全部纳入学院及各系部、处室预算管理中, 由各分管院长负责, 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支配, 同时加强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轮换制度, 规范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重大项目集体决策制度、项目跟踪审计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日常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控制财务风险。

2. 建立健全相关机构,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 建立健全相关机构。设立基层核算点, 改变过去“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 确保财务人员工作重心下移。必须在下属部门设立核算点, 并且核算点直接对集团财务部门负责, 接受财务部门管理, 这样既可了解企业真实信息, 又能保证有关资料及时向财务部门传递。目前我院的做法是在我院财务处下设后勤核算中心, 负责后勤服务部门的日常结算和管理工作。 (2) 加强后勤财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一批既懂会计又懂财政、税务法规, 还懂计算机运用的现代化员工, 因此需要一支善管理、懂经营、会决策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管理队伍。后勤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 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 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提出进修提高的步骤和措施,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自身素质。目前我院财务部门要求各财务人员, 第一, 积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职称计算机等级考试, 并利用每周例会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二, 实行后勤会计人员的定期轮岗, 使后勤会计人员业务更全面;第三, 定期和不定期的实行业务考核, 促使后勤财务人员养成自学习惯。同时采取内部激励机制, 创新后勤财务人员考核制度, 使其奖金高低与工作质量挂钩, 以促使财务人员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尽快实现会计制度标准化、会计管理科学化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 通过这些不断提高本部门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3. 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 强化成本意识。高职院校后勤

服务实体过去依附于学院这个事业单位母体, 因此不谈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极不完整, 如无偿占用大量国有资产, 不支付使用费, 同时人员工资由学校全部或部分负担等等, 因此, 这些问题造成成本核算不实, 利润虚增。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模式调整, 必须树立全成本核算的观念, 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严格区别资本性开支和成本费用开支。目前, 我院将食堂社会化管理后, 采用的是收取部分管理费和资产使用费的方式, 对各后勤服务实体, 进行统一管理, 不仅免去以往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 节约了成本支出, 同时还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使国有资产发挥它自身的价值, 服务于广大师生,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总之,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实体应通过强化成本管理, 才能实行目标管理与量化考评相结合, 以达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实体服务质量优良、经济效益提高的真正社会化改革的目的。

4. 加深内部审计控制。

人们在改进审计方法的探索中, 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我们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必须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 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和稽查,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对容易出现问题和情况的地方, 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对内部相关部门定期进行各项审计,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做到制度健全、核算合规。同时, 内审人员应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 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目前我院内审部门根据《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内部审计实施细则》, 加强日常内部审计, 指导和帮助各部门相关财务管理活动, 推动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 维护学校健康的财经秩序。对涉及学院发展的特、重大项目建设, 如招标采购、基建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各种培训班, 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同时以规范收支, 实行收支两条线, 确保我院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 目前在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后勤财务管理, 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高职院校自身不仅要努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运行速度, 更要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立足和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财务的管理必须确立以后勤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体制模式, 完善内部制度, 重视和支持后勤财务管理工作,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教育, 同时加深内部审计控制, 设计出一套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的科学、有效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改进和完善中国高职院校的后勤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沈晓英.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11) .

[2]熊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探索[J].事业会计, 2008, (1) .

[3]周文华.风险目标管理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 2011, (15) .

加强财务与后勤管理 篇2

广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建设节约型校园。完善部门、班级、宿舍的节约措施与考评办法,加强日常检查、指导与反馈,争取水电节约10%以上。开辟新的财源,实现财务总收入1400—1500万元,教职工收入增长10%左右。进一步做好爱国卫生、校园绿化等工作,实现校园环境在物质、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都有进一步改善,在教职工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场所在得到改善的同时加强维护和管理。进一步落实学校物品采购与招投标规范,实施学校财产规范化管理。

十、做好综合治理与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财务后勤社会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 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83-01

高校后勤企业过去是高校行政机构,在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逐渐从高校中分离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体。高校后勤企业成立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完善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突出强调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简而言之,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高校后勤企业要处理好财务关系,明确其财务管理目标。

1、 财务关系

1.1与国家之间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始于1999年,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进行的,因此后勤企业从其一诞生便和国家之间关系密切。国家为了推动后勤企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法律、政策和税收上扶持后勤企业。比如为确保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受影响,尽管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但是学校食堂价格不能随意上涨,因此中央财政就会加大对后勤企业的补贴,稳定食堂价格,维持后勤企业生存和发展。国家还制订了适用于后勤企业的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对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免征房产税。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与高校学生签订的学生公寓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1.2与税收征管机关之间

尽管国家在税收上对高校后勤企业有优惠政策,但是后勤企业仍应该依据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因此后勤企业就难免和税收征管机关发生关系。此外,我国税收征管机关对税收存在一定的认定,因此后勤企业应该处理好和税收征管机关的关系,根据所纳税种和税率,及时高效地和税收征征管机关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要承担纳税义务,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以免因漏税或逃税等行为成为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大企业的税收成本。

1.3与高校之间

后勤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高校所运营的公寓、食堂等的所有权均是后勤企业所在的高校,后勤企业只享有管理权和运营权。此外,根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后勤企业多数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高校和社会资本等共同出资成立,因此高校是后勤企业的股东之一。后勤企业还要格外关注自身的独立性,避免受到来自高校等过多的行政干预,应提高管理水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4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

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承者。企业员工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应该得到回报。这就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等。在有些后勤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投入到后勤企业的长远发展上,会采用员工入股的形式,因此员工和企业除了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员工还可能是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利润的剩余分配。

1.5与学生和教师之间

后勤企业的使命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和保障。后勤企业应该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保障学生的校园安全,提供必要的学习和锻炼设施,维护学生正常的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同时,后勤企业还要为教师的授课和科研提供后勤保障,诸如教室卫生,电脑维修,路面清洁等等。后勤企业在处理与学生和教师关系时要本着服务至上的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健全服务制度。

2、财务管理目标

与任何其他企业一样,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反映一家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目标。然而,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确实十分困难的。下面将列示后勤企业可能采用的财务管理目标。

2.1利润最大化

后勤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企业,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后勤企业需要考虑增加收入、控制成本,最终使利润最大化。采用利润最大化,作为后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保证后勤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但是,由于后勤企业以服务学校为主,因此,利润最大化有较大的局限性。

2.2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的。目前衡量企业价值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折现,计算出企业的价值;另一种方法是综合评价企业的股东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将四个价值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价值。对于后勤企业而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尽管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但是其不易计算,无法得出准确地结果,计算成本非常高,因此并不是特别适合后勤企业。

2.3学校利益最大化

学校利益最大化是指后勤企业在日常进行投资、筹资和日常营运管理时都要处处以学校利益最大化为决策前提。后勤企业在决策时为学校利益着想,这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以学校利益至上,这似乎有些欠妥。后勤企业已经从高校中独立出来,拥有独立的资产处置权、人员任命权等等,因此从一家企业的角度来看,后勤企业应该重视学校利益,但是在进行财务管理目标抉择时,要慎重选择将学校利益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

2.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后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层、供应商、员工、政府、学生和教师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认为企业不应该单单关注一个或几个利益相关者,而应该实现相关者利益总体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关注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关心员工的利益,注重客户的长远利益,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并且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良好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且能够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后勤企业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浅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篇4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一、引言

高校后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后勤保障。此外, 高校后勤也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 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不断推进, 市场机制的引入, 后勤服务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勤的工作存在着复杂化、多元化, 一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 并且还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不利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对高校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校后勤财务的现状

高校后勤财务属于学校的二级财务, 其职能与学校一级财务相同, 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政策、法规, 遵守财经纪律, 履行财务监督, 坚持原则, 秉公办事, 保证财、物的安全, 为相关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目前, 高校后勤具备保障服务性及经营效益性两个主要职能。保障服务性主要涉及到:饮食、公寓、水电暖、修缮、校园绿化、物业、通信、校医院等;经营服务性主要涉及到:超市、招待所、餐厅、商铺门面出租等。因此, 后勤财务部门需要理清上述各种财务关系, 规范财务的管理与核算, 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自高校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 多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下属各部门采用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 高校后勤设立财务室、财务部或财务科, 实行“统一管理、逐级审批、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系, 即统一的财会政策、统一的收支计划、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财务人员管理。如今, 多数高等学校后勤会计核算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进行核算, 在业务上接受校财务处的指导和校审计部门及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与监督。

近些年来, 一些高校对后勤财务的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 即由学校财务部门向后勤财务部门委派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相关委派人员的福利待遇归属于学校, 独立于后勤。执行后勤会计委派制使学校对后勤的财务管理由间接管理从而转变成为直接管理, 使后勤的经济事项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 同时, 还促使了后勤财会队伍统一化的领导, 这有利于增强后勤财务队伍的整体性意识。尽管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同时提出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社会化改革的目标, 部署了社会化改革的步骤, 但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后勤并没有完全按照社会化、企业化进行管理, 也由于原有的后勤财务管理水平限制, 高等学校后勤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内控制度尚不健全

1.1 内控制度的制定不够系统、全面。有些高校后勤的管理者认为后勤只是学校的一个部门而已, 没有必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内控制度, 就只注重了参照学校制订的内控制度, 在后勤内控制度制订时, 只考虑了某些重要领域的内控制度, 而忽略了其他次要方面的内控制度, 从而使内控制度在制订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这样不利于管理者从全局上从对整个后勤进行把握和监督。

1.2 内控制度的设置不完善, 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后勤内控制度的设置不够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清, 权限设置不明, 个别领导缺乏对内控制度过程的重视, 而只是注重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和事后的责任追究, 缺乏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2、固定资产产权不清晰。

高校后勤实际管理的固定资产包括学校资产和后勤资产两部分, 学校资产是由学校计财处进行账务处理的, 后勤集团只进行管理和使用;后勤资产是在后勤账上进行账务处理的。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职责不明确, 资产不实, 家底不清等现象, 有一些资产处在管与不管的边缘, 这对固定资产本身的管理非常不利, 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

3、财务管理目标导向不明确。

高校后勤自提出社会化改革以来, 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单纯是师生服务质量最优化, 其利润最大化等也是后勤所追求的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个别单位把利润最大化放在了重要位置, 把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违背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衷, 有时损害了师生的利益, 师生对此意见很大, 这样是不明智的;有些单位还是沿用改革前的财务管理目标, 重视了对师生提供的服务, 而没有讲求利润, 导致了微利经营, 甚至有的亏损经营, 使后勤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所减少, 从而降低了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也是不明智的。

4、利润分配不合理。

高校后勤的职工分为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 在编人员大多数为原来的“小机关、多实体”模式下的人员, 享受高校事业单位人员待遇;非在编人员是编制以外的职工, 占高等学校职工队伍的一大部分, 为学校的建设和后勤的发展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有效地减轻了高等学校用工严重不足的压力,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大学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 非在编人员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队伍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职称、职级参照高校机关人员的发放标准, 岗位、薪级等工资是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标准确定后, 一般不再变动, 因此, 在收益分配上, 在编人员的工资没有与责任、劳动贡献挂钩, 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非在编人员的工资待遇一般参照社会上同行业标准, 与在编人员的差别非常大, 他们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同工不同酬”现象, 这不能体现劳动者按照多劳多得, 贡献大小等取得报酬的原则。

5、财务人员的财会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后勤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工作思路很严谨的工作, 因此, 没有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经济法律常识, 缺乏廉洁意识的人员很难胜任后勤财务的核算管理工作。目前,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 业务水平不高, 体现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 有较强的工作随意性, 存在着领导咋说我咋办的工作行为, 为此, 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后勤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合规性, 从而使财务管理和核算职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建议

1、完善内控制度, 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高校后勤内控制度是高校后勤内部各级管理层共同实施的, 旨在保证后勤服务工作的有效运行,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与有效使用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体系。高校后勤要完善财务机构, 建立健全相关财务规章制度, 特别是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 做好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工作, 营造良好的内控制度环境。后勤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 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治理”, 不拘泥于内控制度的形式, 加大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同时, 根据后勤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制定、修改和完善适合自己的内控制度, 并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高校后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工作。

加强对后勤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 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的保障能力, 对于保障学校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后勤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 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建立台账, 并将每一个固定资产责任到人, 同时, 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申购、管理、盘点、调拨、报废等相关工作, 并确保固定资产的各项手续齐全, 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备, 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 使固定资产得到保值或增值。

3、明确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着后勤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它是后勤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 是评价后勤经济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尺。高校后勤提供的服务具有公益性, 要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要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高校后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师生, 所以就要站在师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先保证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体系, 再去抓经济效益。因此,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是服务最优化第一, 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第二。

4、改进后勤薪金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后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想要更好地为高校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后勤的收益分配要公平, 做到消灭平均主义, 实行以岗定薪, 按劳、技能、知识价值进行分配。首先, 要打破界限、统一身份, 按照岗位无论在编职工、非在编职工一律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其次, 要实现同工同酬, 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规范用工行为, 保障每一位劳动者的权益;再次, 在编人员退休以后要实行“老人老办法”的福利待遇, 对于非在编人员要执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

5、提高后勤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需要有具备功底非常强的的财会人员队伍, 财会人员要提高整体素质, 不仅要注重日常的基础会计工作, 还要注重提高后勤的财务管理意识、法律法规意识。

5.1 强化后勤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高校后勤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知识, 从而增强法律意识, 履行相关的财务手续。同时, 还要全面加强后勤财会人员的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要坚决抵制腐败行为, 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践行“三严三实”, 勇于敢于制止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 从而保证高校后勤的财产安全。

5.2 加强后勤财会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勤财务部门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 使后勤财会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 并运用到后勤实际工作中, 从而提高后勤的财务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学校财务、后勤管理制度 篇5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保障,服务于教学工作,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后勤工作管理制度:

1、会计每月对学校的帐务结算一次,结算情况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并将结算结果送校长、理财小组审阅。

2、出纳在每月结算时现金要与会计帐目相符合。

3、教学等经费开支需具备正式单据由校长签字后方可报销,后勤不得先收据后签字,否则视为无效单据。

4、学校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统一规定的标准。每学期每生收费七—九年级收20元、六年级每学期每生收费10元,违者重惩。

5、不允许教师个人乱补课、乱订试卷及教辅资料,并以此在学生中乱收费。

6、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做到不闯红线。一切单据应有校长、经办人、证明人签字为准。对不符合财经制度的单据,会计有权拒绝报销。

7、学校购物、公差费等应填写《出差费报销据》方可报销。

8、差旅费报销标准,按照上级规定标准执行。

9、会计处定期公示经费收支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示经费的收支明细帐。

10、各班公物由班主任实行承包,在每期开学初由后勤派人与班主任共同清点该班的桌、椅、门窗、玻璃、门锁、电器等;造册双方签字认可,期末验收进行核对,损坏多少照价赔偿。

11、学校实验室,器材保管室、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图书、电器、器材等均应专人管理,分别造册上报学校后勤。112、凡上级分配的各种理化生仪器、音、体、美设备,图书、电教设备等均应由经手人签收,分别造册上报后勤。

13、建立物品发放登记册,办公用品、教学用品、水电器材、清洁卫生工具等一律进行登记,以领物人签字为准。

14、各年级教学班按学校目前规定,每室安40瓦的日光灯12盏,除此外,不允许任何班级随意增设。注意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电停(特别是办公室),不允许任何人不经许可随意改变电源线路,不得允许校外偷接偷用。学校电工要尽职尽责,经常检查电源线路,留意用电情况,如因工作疏忽或故意造成用电浪费,要追究责任。学校师生应节约用水。

15、学校的花草树木由各班按区域划分负责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维护工作,若有枯死现象发生追究责任并罚款。

颍上六十铺马桥中学

财务后勤社会管理 篇6

摘要: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后勤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自主性不强、管理内容单调等特点,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筹资渠道少、利润分配不合理等财务管理问题,通过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案、拓新筹资渠道、维护各方利益等举措,建立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后勤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后勤 财务管理 模式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已明确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产生、发展以及壮大,学校发展重心从量的扩张向内涵提升方面转变,学校的后勤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后勤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适应学校发展要求的新型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后勤管理者一项亟需思考和解决的“系统工程”。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后勤企业财务管理,在面临企业发展提升的关键期,如何建立一种既符合国家企业财务管理规定,又适应高校后勤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后勤管理人员应思考的问题。

1 后勤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1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确定。高职后勤从企业属性来说,必须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必须盈利才能生存;从高校后勤教育服务属性来说,企业以提供学校师生全方位服务为主,要实现这些需求,后勤提供很多服务的成本明显高于企业所得到的收入,因此企业要承担所有不盈利项目带来的亏损,这又会使后勤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由于后勤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属性,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有时难以确定,从而使财务管理活动陷入两难境地。

1.2 企业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后勤企业以学校投资为主,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投入和自身累计盈余。一方面由于学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这些资金的使用受诸多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盈力能力弱,用企业积累来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少之又少。除上面两种筹资渠道外,后勤企业从银行、其他企业那里借款筹资,由于后勤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属于学校,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办法实现资产抵押,学校又不能为后勤借款担保;如果用股权筹资,由于其他企业对高职后勤的低盈利水平以及受学校政策制度影响一般都比较谨慎,不太愿意过多投资于后勤。因此以上这些都很难为后勤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后勤企业的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弱就显而易见的。

1.3 企业投资管理能力弱。后勤企业缺少有效的投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少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是缺少投资管理技能。后勤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从学校转岗过来,对投资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较弱,同时又缺少引进高素质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机制,无法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投资管理团队。企业仅有的投资项目也限于实物投资,对股权、债权等投资方面比较少。

1.4 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高职后勤虽然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化改革,但是仍旧没有完全从学校那里独立出来,后勤企业的人事、财务、收入分配等管理权基本上还是由学校决定,收入分配方案必须经过学校的同意后方能实施。学校收入分配方案是根据行政事业分配方案性质来管理,对于由按企业性质的收入分配方案并不理解,一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收入分配方案未必能得到学校的同意。

2 后勤财务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2.1 企业市场化的理财意识不强。后勤企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化改革,但是这种改革的速度和范围远不能达到市场化要求的企业改革水平,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仍旧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化经济转型中,后勤企业很难有突破性或者创新型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水平,例如后勤企业一旦缺少资金就会把希望寄予在学校身上,不会灵活应用多种筹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后勤企业对于闲置资金的管理上也只是简单的存入银行,很少去思考把闲置资金投资于收益较高的股权或债权等投资,增加资金的收益率。因此后勤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用先进的理财技术来帮助提高后勤的财务管理水平。

2.2 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独立性差。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把后勤从原来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转变成一个独立注册公司,从法人治理组织结构上看,后勤似乎从学校那里独立出来,但是要建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所规定的企业法人经济实体目标还是比较远。在这种背景下,后勤财务管理主体的独立必然不强,因而后勤对资金的管理、运用必然会受制于学校。因而后勤财务管理尽管可能存在有利于后勤发展的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上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要转为现实的竞争力以及产生较高的管理效益也非常困难的。

2.3 企业双重属性使财务管理目标不清。高职后勤具有的企业属性和教育服务属性,使后勤财务管理目标难以选择。如果选择利润最大化目标,必须会选择那些盈利性强的服务项目,放弃那些盈利性不强的服务项目,而那些盈利性不强的项目往往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服务项目,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学校的教学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学校所不容许的,后勤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但是选择这些不盈利的项目会影响后勤的盈利水平,甚至会导致后勤严重亏损,影响后勤的生存能力。比如高职后勤自建班车车队,其收到的租车费远不及人工成本及油费、折旧的支出。

3 后勤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3.1 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的教育服务属性和企业属性要求高职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味追求社会效益必然会使经济效益受损,同样只追求经济效益必须会使社会效益受损,最终也会影响经济效益的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财务管理目标是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两者的最大化。也就是如图表1、表2所示后勤财务管理主要分为4个大的项目管理以及管理方式。A项目是那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大的项目,可以实行投资责任中心式管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这个是后勤财务管理的核心。其次是B项目,也就是社会效益比较大而经济效益小的项目,可以实行成本责任中心式管理,努力控制成本,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把成本降到最低。再次是C项目,也就是社会效益小经济效益大的项目,这种项目应该采用收入责任中心式管理,尽可能扩大收入,使后勤的总体利益最大化成为可能。最后是D项目,也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低的项目,财务管理跟B项目管理一样,但是应该把这些项目作为次要项目管理,减少财务资源的投入。

表1

■表2

3.2 优化企业筹资结构,拓宽财务筹资渠道。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及其内容和特点如表3所示:

高职后勤应该利用上述各种可能的筹资渠道,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后勤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筹资环境筹集到足够多的发展资金。同时后勤企业应该对所筹集的资金的比例和渠道的主次要充分的认识和规划。高职后勤目前主要筹资渠道还是依靠学校财政资金和银行借款,其次是商业信用,也就是利用与高职后勤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单位进行商业融资,随着高职后勤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实力的增强可以考虑让民营资本以及员工参与进入,增加后勤公司的实力,当然特别优秀的后勤企业可能考虑IPO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管理效益。高职后勤管理内容涉及到餐饮、绿化、保洁、水电管理、教师学生住宿管理、班车管理等,这些管理的内容涉及多种产业,每一产业由于需求大小不同投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高职后勤在投资时首先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该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有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各类风险提出应对措施,这是高职后勤投资成败的关键,高职后勤的企业属性和教育服务属性会使一个投资项目失败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企业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要有所舍取。如表4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

表4

高职后勤应该集中各种资源优先投资于B项目,尽管风险比较低,但还是注意风险的管理,同时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而A项目尽管风险很高,但收益率也高,只要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控,不失为次优的投资项目。C项目和D项目收益率较低,但是风险水平不一样,C项目比D项目风险高,因此优先选择D项目,但是相比于A项目和B项目来讲,略逊一筹。高职后勤投资管理效益的提升,不仅仅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还需要对每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投资前的调查研究,投资时的资源分配、到投资后综合分析评价。

3.4 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增强企业实力。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的确定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收益分配方案必须跟高职后勤的经营战略相适应。高职后勤的不同的经营战略对后勤公司的资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高职后勤施行增长战略或者收缩战略时,对资金需要是非常的大并且要求资金的成本尽可能的低,此时最好能施行较低的收益分配,当高职后勤施行稳定的战略时,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大,此时可以执行较高的收益分配。第二,有利于提高各方利益,促进各方的积极性。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对象最主要是学校和员工。作为股东的学校希望后勤公司能尽可能多的给予投资回报,而后勤公司能给予的投资回报取决于经营利润和分配比率,因而后勤公司应根据利润水平,可以采用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或者剩余股利政策或者固定比率股利政策。作为员工希望后勤公司能给予公平、富有激情的收入分配方案,高职后勤现有的收入分配方案多是根据员工的不同编制来设计,而不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岗位进行。对于学校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学校的分配方案,公司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另一套分配方案。对于同一性质的工作岗位,由于人员的不同编制其收入分配方案不同,而这两种分配方案收益差异越大,就越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而有必要对这种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减少这种差异性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配方案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绩效设计不同的收益分配。同时收益分配方案也不仅仅只限于劳动性质收入分配,还可以是权益收入分配方式,即员工参股方式进行分配。

综上所述,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特点,这种特点是在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形成的,而它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希望对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慧敏.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曹颖萍,朱伟.新时期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1(9):54-56.

[3]于瑞杰,刘丽孟,海峰,赵敬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12(11):45-47.

课题项目: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Y201018417),主持人:程余伟。

作者简介:程余伟(1971-),男,浙江义乌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基建处、后勤服务公司负责人,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后勤企业管理。

表1

■表2

3.2 优化企业筹资结构,拓宽财务筹资渠道。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及其内容和特点如表3所示:

高职后勤应该利用上述各种可能的筹资渠道,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后勤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筹资环境筹集到足够多的发展资金。同时后勤企业应该对所筹集的资金的比例和渠道的主次要充分的认识和规划。高职后勤目前主要筹资渠道还是依靠学校财政资金和银行借款,其次是商业信用,也就是利用与高职后勤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单位进行商业融资,随着高职后勤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实力的增强可以考虑让民营资本以及员工参与进入,增加后勤公司的实力,当然特别优秀的后勤企业可能考虑IPO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管理效益。高职后勤管理内容涉及到餐饮、绿化、保洁、水电管理、教师学生住宿管理、班车管理等,这些管理的内容涉及多种产业,每一产业由于需求大小不同投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高职后勤在投资时首先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该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有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各类风险提出应对措施,这是高职后勤投资成败的关键,高职后勤的企业属性和教育服务属性会使一个投资项目失败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企业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要有所舍取。如表4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

表4

高职后勤应该集中各种资源优先投资于B项目,尽管风险比较低,但还是注意风险的管理,同时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而A项目尽管风险很高,但收益率也高,只要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控,不失为次优的投资项目。C项目和D项目收益率较低,但是风险水平不一样,C项目比D项目风险高,因此优先选择D项目,但是相比于A项目和B项目来讲,略逊一筹。高职后勤投资管理效益的提升,不仅仅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还需要对每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投资前的调查研究,投资时的资源分配、到投资后综合分析评价。

3.4 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增强企业实力。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的确定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收益分配方案必须跟高职后勤的经营战略相适应。高职后勤的不同的经营战略对后勤公司的资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高职后勤施行增长战略或者收缩战略时,对资金需要是非常的大并且要求资金的成本尽可能的低,此时最好能施行较低的收益分配,当高职后勤施行稳定的战略时,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大,此时可以执行较高的收益分配。第二,有利于提高各方利益,促进各方的积极性。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对象最主要是学校和员工。作为股东的学校希望后勤公司能尽可能多的给予投资回报,而后勤公司能给予的投资回报取决于经营利润和分配比率,因而后勤公司应根据利润水平,可以采用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或者剩余股利政策或者固定比率股利政策。作为员工希望后勤公司能给予公平、富有激情的收入分配方案,高职后勤现有的收入分配方案多是根据员工的不同编制来设计,而不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岗位进行。对于学校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学校的分配方案,公司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另一套分配方案。对于同一性质的工作岗位,由于人员的不同编制其收入分配方案不同,而这两种分配方案收益差异越大,就越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而有必要对这种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减少这种差异性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配方案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绩效设计不同的收益分配。同时收益分配方案也不仅仅只限于劳动性质收入分配,还可以是权益收入分配方式,即员工参股方式进行分配。

综上所述,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特点,这种特点是在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形成的,而它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希望对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慧敏.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曹颖萍,朱伟.新时期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1(9):54-56.

[3]于瑞杰,刘丽孟,海峰,赵敬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12(11):45-47.

课题项目: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Y201018417),主持人:程余伟。

作者简介:程余伟(1971-),男,浙江义乌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基建处、后勤服务公司负责人,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后勤企业管理。

表1

■表2

3.2 优化企业筹资结构,拓宽财务筹资渠道。目前我国企业的主要筹资渠道及其内容和特点如表3所示:

高职后勤应该利用上述各种可能的筹资渠道,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后勤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筹资环境筹集到足够多的发展资金。同时后勤企业应该对所筹集的资金的比例和渠道的主次要充分的认识和规划。高职后勤目前主要筹资渠道还是依靠学校财政资金和银行借款,其次是商业信用,也就是利用与高职后勤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单位进行商业融资,随着高职后勤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实力的增强可以考虑让民营资本以及员工参与进入,增加后勤公司的实力,当然特别优秀的后勤企业可能考虑IPO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控制企业投资风险,提升投资管理效益。高职后勤管理内容涉及到餐饮、绿化、保洁、水电管理、教师学生住宿管理、班车管理等,这些管理的内容涉及多种产业,每一产业由于需求大小不同投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高职后勤在投资时首先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该项目存在的风险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有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对各类风险提出应对措施,这是高职后勤投资成败的关键,高职后勤的企业属性和教育服务属性会使一个投资项目失败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企业投资失败所带来的影响。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要有所舍取。如表4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

表4

高职后勤应该集中各种资源优先投资于B项目,尽管风险比较低,但还是注意风险的管理,同时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而A项目尽管风险很高,但收益率也高,只要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控,不失为次优的投资项目。C项目和D项目收益率较低,但是风险水平不一样,C项目比D项目风险高,因此优先选择D项目,但是相比于A项目和B项目来讲,略逊一筹。高职后勤投资管理效益的提升,不仅仅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还需要对每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投资前的调查研究,投资时的资源分配、到投资后综合分析评价。

3.4 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增强企业实力。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的确定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收益分配方案必须跟高职后勤的经营战略相适应。高职后勤的不同的经营战略对后勤公司的资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高职后勤施行增长战略或者收缩战略时,对资金需要是非常的大并且要求资金的成本尽可能的低,此时最好能施行较低的收益分配,当高职后勤施行稳定的战略时,对资金的需求并不大,此时可以执行较高的收益分配。第二,有利于提高各方利益,促进各方的积极性。高职后勤收益分配方案对象最主要是学校和员工。作为股东的学校希望后勤公司能尽可能多的给予投资回报,而后勤公司能给予的投资回报取决于经营利润和分配比率,因而后勤公司应根据利润水平,可以采用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或者剩余股利政策或者固定比率股利政策。作为员工希望后勤公司能给予公平、富有激情的收入分配方案,高职后勤现有的收入分配方案多是根据员工的不同编制来设计,而不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岗位进行。对于学校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学校的分配方案,公司编制人员采用的是另一套分配方案。对于同一性质的工作岗位,由于人员的不同编制其收入分配方案不同,而这两种分配方案收益差异越大,就越容易产生不公平,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而有必要对这种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减少这种差异性带来的不公平,收益分配方案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绩效设计不同的收益分配。同时收益分配方案也不仅仅只限于劳动性质收入分配,还可以是权益收入分配方式,即员工参股方式进行分配。

综上所述,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特点,这种特点是在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形成的,而它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希望对高职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慧敏.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曹颖萍,朱伟.新时期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1(9):54-56.

[3]于瑞杰,刘丽孟,海峰,赵敬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12(11):45-47.

课题项目: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高职后勤社会化改革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Y201018417),主持人:程余伟。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主要途径 篇7

一、科学定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的目标直接影响到其运行模式的选择。随社会化改革的深入, 高校后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多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高校后勤管理总体目标是管理成本最小化和服务最优化, 同时也应遵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 以寻求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最佳结合点。总体目标公益性使高校后勤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社会公众的要求为大学生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 长期奉行具有公益性质“微利服务、保本经营”的策略。不能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只能在微利的基础上,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学校师生好评。

在确立后勤管理总体目标确定的基础上, 高校后勤集团应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其财务管理的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就是指后勤集团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

二、明晰高校主体和后勤产权关系

1、进行清产核资

高校后勤集团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 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事企不分问题, 造成产权关系不明。因此要明确理顺高校和后勤集团的产权关系, 就必须做好资产评估工作。理顺产权关系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明晰产权有利于集团合理使用有限资产, 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

明晰产权关系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分离高校和后勤集团的资产, 使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明确产权归属,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学校和后勤集团在进行资产界定时, 由学校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资产处和相关的资产评估专业机构等对后勤集团实际占用的资产进行清查、核对、登记和评估。学校将房屋、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列出明细, 与后勤集团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 进行必要的帐务处理, 明晰产权关系。后勤集团通过提折旧或上交利润等形式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合理划分各项财产的归属

高校后勤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偿使用高校固定资产到社会化后的有偿使用资产, 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 加强资产管理, 才能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后勤集团应合理的划分所使用的资产, 按其使用资产的用途和服务性质分为服务型资产、经营型资产和经营服务型资产。服务型资产是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服务, 高校对后勤只收直接成本的资产, 不具有经营性质, 是高校交后勤集团管理使用的资产;经营型资产是后勤集团以经济效益为主按企业化经营, 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经营性资产, 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后勤集团按一定比例利润作为投资回报返还给高校;经营服务型资产是学校以零租赁或低价租赁给后勤集团, 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服务获取微利而使用的资产, 具有很浓厚的公益性,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特征。

高校后勤各中心实体应采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营型中心和经营服务型中心完全可采用企业化模式管理, 适用企业财务制度, 而服务型中心因产权、费用的关系暂时很难理清到位, 其运作具有事业型单位的色彩, 但其核算方式可以接近企业财务准则。

三、健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集团无偿使用学校资产, 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 造成资产管理混乱无章。高校后勤经社会化改革后, 实行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 应通过对设备维修或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上缴费用等形式来确定后勤资产保值、防止资产流失的责任。后勤集团使用学校的土地和房产要进行评估, 将此作为学校对后勤集团的投入, 并按照双方协定的租赁关系收取利润。因此高校后勤集团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和清查盘点制度来进一步完善高校后勤集团资产管理制度。

学校通过清产核资, 对后勤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确定的资产价值作为对后勤集团的资本投入。高校后勤集团在确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前提条件下, 自主地运营使用资产, 自主地处置资产。学校不得干预资产实物形态的改变, 更不能随意收回资产。学校以资产作投资, 只能通过股权的形式, 分享后勤集团的盈利, 从而获取投资收益。

2、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后勤在成本核算方面长期采用与高校一致的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 无偿使用学校大量资产, 不付费也不提折旧, 造成高校后勤的成本是不真实的。通过高校后勤体制改革后, 高校后勤与学校的财务关系变成按价收费的有偿服务。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 正确确定成本费用与相关收入配比, 合理划分成本范围。通过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使成本核算制度合理化、规范化。后勤集团尽可能运用少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率, 降低成本费用。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必须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高校后勤集团要引入责任成本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 明确成本的开支范围,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运行机制, 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将各中心实体划分成若干个利润中心, 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进行成本考核, 找出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差距, 真实反映其经营成果。

3、建立财务报表分析制度

做好财务分析能够为集团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也是考核集团管理人员经营业绩的主要标准,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 可以检查后勤集团各中心实体完成财务计划指标执行的情况, 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高校后勤集团财务部门应建立财务报表分析制度, 根据三大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 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其经营业绩进行分析, 评价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从而指出集团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 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加强高校后勤财务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处在长期校内封闭市场中, 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要提高后勤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就必须有一批素质高的财务专业人才, 以保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质量。

目前高校后勤投入资金的多元化导致利润分配更加复杂, 需要有一批优秀的会计人才, 以确保财务记录和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当好家、理好财, 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因此, 必须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增强其职业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和风险意识, 是适应后勤改革的重要保证。

五、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

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高校后勤集团对校内、校外服务应当分别单独建账核算。对外服务和校内经营性服务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 对校内非经营性服务部分,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学校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高校后勤集团财务工作的审计监督, 确保国家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对后勤集团实施监督是为了管理人员能够保护资产、防止随意使用和处置资产, 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 使财务记录和资料真实可靠, 以保障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

高校后勤集团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进行运作, 接受代表所有权的董事会 (学校) 和经理层 (经营者) 的双重领导。因为信息不对称, 所以更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学校通过此监督机制能够加强对后勤资产控制, 确保国有资产的不流失。后勤集团可以通过实施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和建立网络信息平台, 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埃里克, 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08~149

[2]曹少勇.论高校后勤集团的财务管理.经济师, 2005, (7) :92~93

[3]陈金友.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考.华东经济管理, 2002, 16 (6) :124~126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管理问题初探 篇8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的特点

高校后勤社会化经历了很长时期的转变过程, 才逐渐形成目前的运作模式。2000年1月14日, 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 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并遵循教育规律。改革要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 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此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在2011年, “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规划建设研究”课题组制定了《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

从《意见》和《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 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财务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校办社会, 后勤小而全”的自给自足封闭式格局,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化“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新要求, 转变了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求高校后勤效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逐步形成依靠社会力量办后勤的新格局。二是财务管理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后勤为广大师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 是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后勤的社会化, 高校后勤既要追求社会效益, 又要追求经济效益, 最大程度地让利给广大师生员工, 建设和谐校园。它与单纯的企业不同, 同时又与单纯的非营利性组织不同,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提高经济效益。”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 主要与运作机制、财务管理体制、双方权属关系、内部控制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财务管理体制多样化。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权划分以及财务运作的组织机制。由于高校后勤实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因此, 作为财务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具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完全依靠学校拨款维持, 有的则可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一些高校为了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 将后勤财务实行分块管理, 设置多个财务管理机构, 分别配备财务管理人员, 有时会出现一些管理不到位、部门利益冲突等情况。财务核算未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实行事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选择上不明确。

(2) 产权关系不明晰。长期以来, 高校后勤实体所使用的资产基本上是国家对学校提供的国有资产。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学校, 使用权却属于后勤集团, 导致所有权和使用权脱离, 但并未就权属关系予以明确。后勤实体自购资产也与学校资产交织在一起, 难以划分, 再加上资产管理不到位, 没有责任追究制度, 导致高校后勤实体使用的国有资产出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和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甚至流失的情况。

(3) 财务分配机制不健全。虽然高校后勤是实行企业化运作, 但在分配制度上却实行多种分配机制。后勤实体的同一部门人员就划分为正式工、事业编制大集体、非事业编制大集体、人事代理和临时工等多种类型的人员。例如, 后勤实体物业中心聘请一些临时工从事一线工作, 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劳动强度大, 年龄相对偏大, 工资偏低。与社会同行相比, 报酬低于社会相应技术等级。所以, 由于待遇和环境的限制, 使得聘用人员的情况不容乐观。但反观之, 后勤实体中归属学校的事业编制员工大多数从事管理工作, 工资和福利待遇较高, “大锅饭”情结严重, 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就出现了企事业编制人员共存、同工不同酬、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4) 内部控制不完善。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后勤财务控制不是很严格, 在许多方面管理不到位。首先, 财务管理落后于后勤事业的发展, 表现为:重核算, 轻管理;资金分散。其次, 缺乏统一的采购体系和监督机制。高校后勤实体的采购权相对分散, 各项费用支出基本上由各自管理层自行决定, 自行采购, 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失控。再次, 缺乏科学的预算, 预算控制不到位。部分高校后勤实体未进行科学的财务预决算控制。比如大的工程项目, 管理者在整个决策过程当中, 很可能已完成工程合同的签订, 施工也在进行过程当中甚至已经施工完毕, 但并未考虑到资金的充足率、工程利润率、进度款支付等重要环节的问题, 导致控制失效。最后, 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未注意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从而未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有效监控, 导致资金利用率低下。

(5) 会计核算不健全。后勤实体的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性质, 既有来自于预算拨款又有自主经营收入, 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拨款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 经营收入以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 财务核算上不一致直接导致了后勤财务管理的不统一和质量低下, 也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控制的工作量。基于高校后勤实体的行业特点, 目前尚无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 导致财务工作者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差, 最终使得核算方法不尽相同。此外, 高校后勤实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够, 自身学习也不够, 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不能形成统一合理的意见, 从而直接影响到财务核算的效率与效果。

(6) 财务人员队伍良莠不齐。由于过去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 高校后勤财务人员队伍良莠不齐, 有些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强, 也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难以独立完成工作职责任务。再加上高校后勤现有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参差不齐, 专业知识相对缺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使其应有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更谈不上注重财务分析、预算控制、财务监督、财务预测与决策。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本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的背景、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总结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并结合笔者在后勤财务的实践工作经验, 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 财务管理体制应结合自身特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是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那么它在体制上与纯粹的企业化管理体制应有所不同。高校后勤实体包括非经营性实体和经营性实体。比如, 物业中心的学生公寓是非经营性实体, 是以划拨事业经费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经费支持。再比如, 接待中心的运输服务是经营性实体, 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在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同时, 又能为校外市场服务, 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 后勤实体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 涵盖了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服务、物业服务等, 这样就应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应单独设置后勤财务科, 由学校委派管理岗位会计人员集中核算各个实体的会计业务, 同时对外招聘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 统一对各个实体的投资、筹资、经营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 这样就可以根据各实体自身的特点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

(2) 理顺产权关系。后勤资产与高校资产的产权应该进行明晰界定, 只有这样才能使后勤实体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应对后勤实体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核实目前的使用情况。后勤实体也应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好相关资产的审批手续和资产评估手续。如有资产变更情况, 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要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 剥离不良资产, 明晰学校与后勤实体是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 对学校所投入资产可采取打包划拨的方式, 并制定利益分配模式, 使学校投入的资产在资产保值的基础上, 实现一定程度的资产增值。

(3) 健全财务分配机制。为了真正实现财务分配上的相对公平, 学校应该根据后勤各经营实体的实际情况实行工资总额的包干, 以规范后勤分配行为。而后勤实体也应该进行彻底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打破后勤员工身份的制约, 按同岗同酬的原则设立工作岗位, 全体员工竞争上岗, 实现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 调动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 加强内部控制。后勤财务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 严格执行以达到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首先, 在会计账簿的管理上, 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交易事项进行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财务核算。其次, 在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上, 应建立统一的制度, 将各种审批权限落实到位, 对规定范围内的不同额度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而且, 要保证“收支两条线”, 不得以收抵支。再次, 是建立审查委员会。各种资产的变动情况都应该由审查委员会进行严格的审查, 并执行相关的审查制度。此外, 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 如纪检和审计应加强对后勤的监督。最后, 要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 以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

(5) 健全会计核算。后勤实体的会计核算应该进行科学的分类, 要区分经营性实体和非经营性实体。根据不同类型的后勤实体进行核算, 不仅要真实反映各个实体的经济活动, 还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既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后勤实体无需进行成本核算, 那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后勤实体无疑是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然而, 由于不同后勤实体管理者关心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那么财务人员对其会计核算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比如, 物业中心的学生公寓最关心的是计划完成情况, 而接待中心的运输部门最关心的是收支结余情况。

(6)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及后勤财务部门的长远发展。基于高校后勤的社会化, 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高校后勤的一名财务工作者, 不仅要求其能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日常报账, 还要求其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不断出现, 新的知识也不断更新, 后勤实体要加强对财务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使财务工作者能不断利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 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应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能工作来抓, 比如, 可以通过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专业能力考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系统内部培训交流学习, 参加财政厅、兄弟高校财务活动交流学习, 以及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实践经验,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 促进财务人员队伍壮大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重大契机, 在不断摸索的过程当中, 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面临许多问题。但只要高校后勤实体能认识到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性, 始终以服务学校为宗旨, 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加强实践,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就可以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财务处)

参考文献

[1].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2011年7月19日.

[2].杨锁平.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之我见.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7 (2) .

[3].毛大鹏, 苏海雁.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之我见.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08 (9) .

[4].吕宁.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 2009 (12) .

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篇9

一、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现代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部门从其学校属性来说,它是依托于高校的一种非盈利性的后勤服务性组织机构,从其服务属性上来说,它的突出特点是非营利性。但是,从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属性来说,它又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承担着现代经济实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发展任务,其经营属性是由许多学校的后勤服务承包出去所决定的。因此,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往往要满足高校的社会服务需求,同时又要兼顾其经营发展追求经济利润的经济需求。可以说现代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兼具教育服务和企业盈利双重发展任务,因此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目标也不是单一性的,单方面决定其发展目标为扩大教育服务质量或者只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都是十分片面的。而如果要同时兼顾教育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两方面的发展目标,就可能造成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其目标确定上的模糊,到底应该如何取舍,是绝大多数高校所面临的问题。许多高校都以教育目标为主,即以牺牲其经济效益为代价,这是最好的取舍。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作保障,那么高校后勤活动就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教育服务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标准化的高校后勤财务运行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现代高校后勤系统的财务运行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各个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在相应的《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纲要》的大环境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来自行管理的,在业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办法。因此,各高校的财务部门对其后勤财务活动的管理办法不相同,对后勤财务管理的核算办法也各不相同,甚至在财务会计的科目设置、账目的结余收入计算、转账、财务报表的制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高校后勤财务活动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高校后勤的财务核算都是采用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但是,从其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按照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来进行。这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的财务会计人员长久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时之间还难以采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等。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原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制的影响,导致许多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并且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也大多不太重视后勤成本管理。

4、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配机制不合理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合理的财务分配制度的建立,它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没有完善、合理的财务分配制度,就很难使企业具有凝聚性。而这正是制约我国大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财务分配机制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不合理性,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利润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可能充分调动起相关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我国高校的后勤组织缺乏生机、相关人员的流动性大。而由于后勤企业的交替过于频繁,有时甚至不能保证高校后勤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

1、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高校后勤管理活动社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要取得有效的发展,首先必须从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这方面做起,要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出发,立足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改革实情,树立正确的高校后勤财务发展理念。尤其是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更是要改变其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积极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思想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化财务管理思想。这种财务管理思想的转化要从高校领导、财务管理人员、高校后勤管理及一线操作人员等各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决策层和管理人员更是应该积极树立市场化的管理思想,运用市场手段来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变革和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部门以及财务负责后勤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也应该积极适应教育改革的市场化发展,积极更新自身的财务观念,加强学习,熟悉企业经营的特点,使自己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运作环境,并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办法来处理各项高校财务活动。

2、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上。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制定、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配制度、会计监督制度等多项内容的确立。建立规范化的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高校后勤管理各项财务活动的基础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等。现代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特点决定了成本和资金核算在其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证高校后勤财务资金能够用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合理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的高校后勤财务会计体系。在高校固定资产的分配上,要综合考虑高校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运营状况等因素,加强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分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高校后勤服务的资金能够得到妥善使用。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以及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将企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引进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中来,保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1)建立高效的资金管理制度。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都是建立在财务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基础之上的,可以说资金管理是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核心。保证资金流通的顺畅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能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高校后勤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活动筹资以及资金使用这两个方面。现代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应该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查现金流量表,以加强高校后勤部门的资金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现代高校的后勤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生产资料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而这些实物资产的购置需要的财务资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加强现代高校的资产管理,必须充分加强高校后勤生产资料、设备等的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生产资料采购和管理流程,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实物资产管理制度,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3)建立合理的后勤活动成本管理制度。运行成本的多少是决定高校后勤活动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规范的高校后勤成本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后勤成本的管理范围,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对高校后勤预算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后勤管理活动的进行,并且能够通过预算规划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进而实现用最小的资金成本创造最好的后勤活动质量的最终目的。

(4)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与监督制度。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社会服务性与经营性的双重特征决定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为了有效解决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和实现市场经济效益需求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强高校各项后勤活动的财务指标分析,包括高校的整体经营状况、市场发展环境等各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了保证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落实,还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监督机制,对高校财务分析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3、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预算、财务监督、会计核算、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就是要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各项资产得到优化配置,实现高校后勤部门的合理增收与有效节省开支的目标,以此来提升高校后勤活动的经济效益。高校后勤管理取得了社会化发展之后,其后勤管理活动增加了市场性、经营性、服务性等特性。这些特点要求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要有效加强财务预算的发展,要尽可能地细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预算活动。此外,还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后勤活动的经济实体的不同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考核评定标准,对像高校食堂等以市场经营为目的的后勤实体,要确立以盈利目标为主要的财务管理考核指标;而对其他以教育服务活动为主的实体,主要确立以有效节约运行成本为主的财务管理考核指标。高校后勤财务部门要与各个实体及相关工作人员签订财务目标计划责任书,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执行部门和相关人员身上。

4、实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网络化操作

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是保证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活动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其中。通过网络化操作,来有效提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的传递、反馈的速度和质量,实现现代财务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汇总和计算。通过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处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数据信息,能够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既能实现财务信息资料的妥善保存,也能有效提升相关财务人员的视野,提升其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管理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立现代化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本文主要立足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方面的内容,探讨了相应的创新措施。

财务后勤社会管理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社会化改革,多元化,多层次,利益相关者

自1999年以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形势不断走强,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却出现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其间不乏困惑、彷徨,成为深化改革的新“瓶颈”。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实践,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无论是后勤的经营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经营模式也逐渐成型,形成了如下几种基本经营模式。

第一种模式:后勤管理体制没有进行大幅度改革,基本仍保持原有的模式;第二种模式:社会化改革非常彻底、到位,后勤部门从学校剥离,基本实现后勤社会化;第三种模式:学校成立后勤管理部门作为校方代表称为甲方,原高校后勤部门成为乙方,每年甲乙双方以经济合同的方式保障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种模式:学校解散后勤部门,转而委托社会企业为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后勤服务;第五种模式:在第三种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合并,一班人马,两块牌子,实际与第一种模式差别不大。

以上几种模式的形成,有它自身发展的历史原因,总体上可以说是高校通过十余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结果。

二、当前主流财务管理目标对比分析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各异、经营目标不同,因而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有所差异。

1. 各种经营模式下,高校后勤的主流财务管理目标

上述几种经营模式实际上可以划分为3大类,第一类就是第一种模式,后勤集团实际上仍是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行为也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以完成任务为首要经营目标,其次才是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等等;第二类包括第二种模式和第四种模式,无论是经过后勤部门社会化改制成的企业还是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的社会企业,其主要的经营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当然有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会考虑股东的利益,也有的企业会考虑银行、债权人、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类型的高校后勤的主流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非主流财务管理目标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第三类主要是指第三种模式,由甲方代表学校监督后勤集团经营使用国有资产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后勤服务和保障。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后勤集团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既要注重社会效益,还要关注出资人(国有资产)的经济利益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部分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同时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已经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上市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会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2. 当前主流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

a.产值最大化,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企业把总产值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把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产值最大化的缺点: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重投入,不重挖潜。

显然,以产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不符合效率效益原则。但是仍然有部分尚未改制的高校后勤部门在有意无意中延用此指标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b.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家以往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其合理的一面。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存在如下缺点: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的质量有高有低,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现金流量问题;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可能使后勤实体不顾风险去追求最多的利润;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可见,利润最大化只是对经济效益的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c.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运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公司中,股东财富最大化演变为每股股票价值最大化,股票价格最高化等等。

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其积极的方面,这是因为:(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3)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存在一些缺点:(1)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则很难适用;(2)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3)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d.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该目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平衡,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2)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3)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4)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5)关心客户的利益;(6)讲求信誉,注重企业形象;(7)关心政策的变化。

e.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应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它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实务为导向,并将伦理、政治、社会关系等因素纳入财务管理目标的考虑范畴,旨在为企业的经理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可能受到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的可辨认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公众、政府、竞争者等。

财务管理目标从产值最大化发展到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大发展,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不断成熟和深入,更加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理财环境。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依据及特性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依据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标准。直接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理财环境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企业建立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组织、遵循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原则,运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建立什么样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基本准则,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样也是高校后勤部门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直接反映高校后勤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理财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是后勤部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高校后勤在选择和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依据如下几个因素:(1)高校后勤集团的整体经营目标;(2)高校后勤集团的理财环境,并根据理财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3)高校后勤集团的实际经营状况;(4)财务管理目标的特性。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特性

根据财务管理的一般原理可知,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如下特性:

(1)多元性。多元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现代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其目标也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构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其他一些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主导目标有配合作用。

(2)层次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是由不同层次的系列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财务管理目标之所以具有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后勤集团的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例如,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再进行细化。

(3)稳定性。任何一种财务管理目标的出现,都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但在一定时期或特定环境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4)效率性。目标本身就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具有效率的特征,以调动高校后勤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例外。

(5)可操作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是实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前提,要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据以制定经济指标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四、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构建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首先,根据高校后勤的总体经营目标以及高校后勤所处的理财环境,确定高校后勤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组合。组合后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有利于提升高校后勤的整体营运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组合后的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必须要有主次之分,以便克服各个财务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根据各经济责任中心的经营目标、所处的理财环境确定各经济责任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组合。经济责任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组合要有利于提升该中心的盈利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能够促进后勤集团整体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之间也要有主次之分。

最后,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对各经济责任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形成财务管理指标体系,据以对各经济责任中心的运营结果进行考核,引导经济责任中心以及高校后勤集团高效运营,健康快速发展。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构建的具体方法——以LD大学为例

LD大学成立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称为甲方)对国有资产的经营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后勤集团负责利用国有资产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称为乙方),甲乙双方以经济合同的形式确定每年的经营服务内容和绩效目标。

后勤集团下设5个经济责任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宿舍管理中心、校园物业中心、校园绿化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并将经济责任中心分为服务型、服务经营型、经营型三种类型。服务型经济责任中心的经营目标以服务为主,略有盈余;服务经营型经济责任中心的经营目标是服务与经营并重,既要社会效益又要经济效益;经营型经济责任中心的经营宗旨以盈利为目的。

通过对该高校后勤集团的整体经营目标及其理财环境的调查,以及对后勤各经济责任中心经营目标及其理财环境的详细了解,对该校后勤集团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各经济责任中心的具体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指标进行了选择和取舍,编制完成了该高校后勤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详见下表)

在该体系中,将高校后勤集团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同时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作为次要目标。在后勤各经济责任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时与后勤集团相一致,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主要财务管理目标,根据各中心的经营特点、性质、目标等因素,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时,饮食服务中心和宿舍管理中心(属于服务型经济责任中心)突出消费者(学生)的利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要求;校园物业中心和校园绿化中心(属于服务经营型经济责任中心)突出服务对象(客户)的利益和经营中成本费用效率要求;接待服务中心(属于经营型经济责任中心)突出出资人(股东)的利益诉求。在具体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构建中,针对各经济责任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从可操作性和指标内涵出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部分财务指标。如:顾客满意度、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年末总资产、存货周转率、税后利润等等。用以引导和考核各经济责任中心的经营服务行为。

总结和展望

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既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之间,并不存在某种“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应侧重于寻找或者完善某一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组合,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并以此来推动理论研究和实务的发展。引导高校后勤集团在经营后勤资产的过程中,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纳入决策的范畴,统筹协调各相关者的利益,谋求后勤集团的和谐健康快速发展,有力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建设。

当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发展完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财务管理专家、学者以及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庆成主编.财务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2]韩东平.财务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

[3]唐红珍.企业财务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4]郭复初领著.财务通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5]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6]胡帅.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及会计控制[J].经济师2009.2:145-147

[7]牟起玲.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高校后勤研究.2009.3:52-53

[8]谷爱国.论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J].赤峰学院学报.2009.8:65-66

[9]刘庆.浅析高校后勤改革中的财务管理.高校后勤研究.2009.3:46-47

上一篇:考核体系下一篇:幼儿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