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艺术

2024-08-06

中国刺绣艺术(精选十篇)

中国刺绣艺术 篇1

一、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方式

(一)中国传统刺绣思维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刺绣体现着人们古老的智慧,同现代纤维艺术思维相比,中国传统的刺绣思维更为直接明了,刺绣常常都是以最为简单的样式、图案、质朴的风格展示人们的风俗和日常。例如在中国的四大名绣当中,湘绣当中,多以狮子、老虎等作为刺绣图案;苏绣多以花纹作为自己的设计图案。因此在应用传统刺绣的过程中,应该以更加直观的思维去把握刺绣的精髓所在。实际上,想要把握传统刺绣的工艺技巧、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精髓,就要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应用到传统刺绣艺术的搭配思想、装饰思维等。

中国传统的刺绣思维应用到现代纤维艺术中,可以实现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和进步,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对于现代纤维艺术进行改造和加工,以便于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体现中国风情的现代纤维艺术作品。

(二)中国传统刺绣符号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的传统刺绣常常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动物、自然景观、祭祀场景作为刺绣的图案,同时,一些刺绣的图案还是发挥制作者的想象进行创作的。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符号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要,关系到艺术品的观赏性和象征性。

中国传统刺绣中的符号常常应用到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中去。首先,在符号的重组方面,设计者会选择传统刺绣中的一些符号,例如,龙图腾、太阳纹、蛇盘纹等进行新的符号组合与设计,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的服饰、装饰物等。

其次,在符号的简化与抽象方面,现代纤维设计者经常将刺绣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何图案进行简化,创造出有新风格、具有新寓意的设计图;同时还在十分复杂的刺绣图案中抽象出相对简单的符号在现代纤维制品中加以利用。最后,在对于传统刺绣符号的嫁接方面,设计者经常将传统刺绣符号进行改造,形成具有新的含义的符号组合,集合现代工艺对于传统刺绣艺术进行创新。

(三)中国传统刺绣的装饰技巧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的应用过程中,现代纤维制品的设计者不在满足于对于刺绣的照搬照抄,而是重视对于刺绣搭配技巧的掌握,对于纤维制品进行新的创造。

例如,西拉泽在其作品《花园》中,放弃了对于单一材料的选用,而是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创作手法,如粘贴、绘画、拼接等,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就是粘贴和拼接的运用,将各种图案做到有序的拼接,同时将装饰珠粘贴到布料之上,这是设计的独到之处;同时在色彩的搭配运用上,借鉴了传统刺绣的色彩搭配,使得红、蓝、橙、绿四种颜色相互呼应,尤其和谐1。所以在对于现代纤维的创造中,要借鉴的是传统刺绣的技巧和精华,使得纤维制品整体的风格具有现代性,同时又彰显出民族风,这才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四)中国传统刺绣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实际上。现代人类对于传统的艺术更多的是尊敬和崇拜。人们从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当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先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人通过刺绣了解古人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美好愿景,例如,在陕西民间刺绣中,有象征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追求的“封侯摘印”背心,背心上面精心地将结满桃子的桃树秀在绸缎之上,同时还绣有三只蜜蜂与一方官印,象征着衣服的主人长寿富贵。

人们历来讲究讨到好的彩头,在传统的刺绣中有许多吉祥寓意的设计,可以充分地运用到现代纤维制作中去,运用吉祥的图案,赋予作品以象征性的意义,可以使人们快速接受作品的设计,也增强了作品的深意和内涵。

二、中国传统刺绣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刺绣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不竭的灵感

体现民族风格,立足民族特色,与现代纤维艺术完美结合是中外纤维艺术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的现代纤维艺术想要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纤维艺术发展进步的根基所在,这个稳固的根基就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风格,而中国传统刺绣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就一定要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得到应用,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刺绣艺术可以为现代纤维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和动力。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民族的刺绣艺术发展起来的现代纤维艺术才可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内涵

随着现代纤维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技艺和材料上面都可以做到精湛与精美,但是唯独现代纤维艺术的内涵,需要借助于传统的刺绣艺术来体现。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纤维艺术上的应用,可以提升现代纤维艺术的品质,使得现代纤维艺术作品更具有独特的内涵。

例如现代纤维作品《禧》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刺绣的完美应用,作品以屏风为展现形式,同时借在色彩、图案、针法上都鉴了传统的刺绣,运用石榴作为表现的元素,使得作品极具表现性,既具有吉祥、多子多福的寓意,又具有现代的美感。是对于传统刺绣的完美借鉴2。

(三)促进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作为中国的艺术代表应该得到国人的继承和发扬,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传统刺绣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中去就是对于传统艺术的一种发扬方式,可以让国内外的人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每一位国人应尽的义务,所以,现代纤维艺术中应用传统刺绣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和传承。

将传统刺绣艺术与现代纤维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刺绣文化,还可以促进我国现代纤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古老的刺绣艺术搭配现代的纤维艺术,亦是艺术的创新和进步。

摘要:中国的刺绣是一门古老的独具中国特色和魅力的艺术,是我国的劳动人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关于艺术的成果。现代纤维艺术是一种具有其强大包容性的艺术形式,它指的是一切纤维材料所进行了造物活动。将中国传统刺绣应用在现代纤维艺术之中是一种新的创新,是对于古老中国刺绣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文章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刺绣,现代纤维艺术,应用方式,意义

注释

11.苏明哲.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应用[J].作家,2015(22):211-212.

中国刺绣艺术 篇2

2012年春节过后,蔡民强、李春亮先生凭借几十年来对各地刺绣界的交流累积的资料,自己出题材,制作花稿,研究材料,定下刺绣色彩,提出刺绣针法,在全国各地的几百个刺绣作坊中挑选近三十个有想法、有悟性的带头人,马不停蹄地指导、带领他们研究刺绣高精品,经逐渐淘汰形成十来个固定研究点。于是,几乎每个周末,北上南下穿梭于各刺绣作坊,指导技术、检查进度,就成了他们的必修功课。

他们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冲刺艺术高地。目前,两幅被誉为中国刺绣历史之最的巨幅作品正在紧锣密鼓赶制中,一幅是清代名家袁江的《阿房宫》(6.52米×1.92米),一幅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陈克永的《朝霞映东岳》(5米×2.5 米),预计历时三年完成,它将代表中国现代最精湛的刺绣艺术,将实现他们多年的梦想。

中国刺绣艺术 篇3

1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主要构成形式

现代设计中的刺绣表现形式是以点、线、面及其综合运用为主要构成方式:由于“点”的共性是具有集中、醒目和吸引视线的作用, 所以这类构成形式的刺绣图案无论是用何种内容、何种针法、何种绣线, 都能成为服装的焦点, 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与传统绣服所不同的是, 现代服装中的“线”状刺绣图案除了温婉柔和的曲线、平静安宁的直线之外, 还增加了富有运动气息的斜线、时尚现代的放射线和具有立体空间感的螺旋线等, 这类表现形式的刺绣图案在很大程度的丰富了服装的内容, 强化了服装的美感, 是现代刺绣服装中常用的构成形式;“面”状刺绣图案在服装中表现为局部铺满 (如以服装的某个部件作为重点绣满图案) 和整体铺满 (服装通体遍布刺绣图案, 有均匀分布和不均匀变化两种形式) , 这类刺绣服装由于装饰面积大、针法丰富多变而显得华美、富丽, 极富装饰性, 所以常常用于礼服和表演服装。将以上三种构成形式综合运用的刺绣图案用于服装中应尽量避免其表现形式的过多过杂, 以一种形式为主, 搭配其它形式的使用, 即可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精美装饰效果。

2 中国传统刺绣的艺术表现手法

2.1 以图案纹样表现

祈福纳详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常见的刺绣装饰素材, 它起始于商周, 发展于唐宋, 鼎盛于明清。刺绣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 如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飞禽走兽等, 将它们的一些自然属性加以延伸并予以含义和象征。“天子衮服十二章”是已知的最早刺绣服饰, 所绣图案各有深厚含义, 如日、月、星辰代表光辉, 龙代表神明应变, 华虫代表文采昭著等等。《明宫史·火集》有“五月, 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 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 说的就是刺绣补子, 这里的“五毒”实际上是意寓虫毒, 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五毒的内容各有差异, 但共同的特点就是集五种毒虫而以专食百鬼的老虎镇之, 其寓意不言自明。

传统刺绣工艺和图案纹样设计是人们对生活实质的感悟, 他们将祝福、赞美、辟邪、纳祥作为中国刺绣的内涵特征, 在经过历代的传承、拓展和不断的完善之后, 传统刺绣以吉祥图案的形式得以表现, 并形成了“凡图必有意, 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

2.2 以吉祥文字表现

传统刺绣还可以以吉祥文字的各种书体来表示。中国文字一向是国人引以自豪的, 它是以方块形状为特点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 有人曾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这么多种的文字。中国的文字本身就有多种书体, 加之艺术化、图案化之后, 即可成为一种吉祥符号, 变化成极为丰富的图形。如“福、禄、寿、喜”等能表达美好心愿的文字在明清时期的运用极为广泛, 而其中“寿”字发展到今天, 已经能变化出300多种图形, 字形长的“长寿”, 字形圆的“圆寿”等。

这种将文字扭曲变形、艺术化、连续反复而形成的连续图案绵长不断, 作为图案的底纹, 常常以刺绣的方式运用在服饰设计中。

2.3 以谐音表现

汉语是所有语言中最具特色的语言之一, 谐音双关是其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利用汉语在读音上的相同或相似可以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 如瓶谐“平”, 表示平安;桂花、桂圆谐“贵”, 表示富贵;佛教中的八宝——法轮代表代代相续生命不息;法螺代表遍及世界好运常在;宝伞代表覆盖一切保护众生;莲花代表神圣纯洁拒绝污染;白盖表示净化宇宙解脱贫病;宝瓶表示福智圆满取得成功;金鱼代表活泼健康趋吉避邪;盘长代表永无穷尽长命百岁。传统刺绣就是利用汉语谐音的这一特征, 将吉祥、平安的祝福纹绣在服饰中, 借以传递各种情谊。

这三种表现手法可以各自其用, 也可以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通过绣线在面料上的刺缀运针, 运用丰富多彩的刺绣针法, 以线迹表现出精美的刺绣纹样, 勾勒出无比美好的寓意。

3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艺术体现

3.1“点睛之笔”——民族风格的传承

传统刺绣注重图案纹样的布局、配色和服装整体的协调性, 内容丰富多彩, 色彩浓艳醇厚, 绣制精巧细致, 和服饰紧密结合为一体, 形成装饰图案特点突出, 工艺手法变化多样的特色, 尤其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地方刺绣, 由于它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工艺, 通过传承和积累, 已经升华到了一种极致, 丰富灿烂、质朴精致, 具有浓厚的民间、民族风格。对于传统风格的沿用, 比较常见且收效较好的手法就是在运用中国传统的面料、色彩, 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衣摆 (或裙摆) 、门襟等部位加以中式纹样的刺绣图案装饰, 烘托浓郁的中国风情, 增加服装的民族民间特色。

但是, 由于这类服饰是以突出民族风格为主, 所采用的刺绣工艺、手法和装饰效果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且服装款式变化不大, 所含时尚元素不多, 所以适合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3.2“绿叶配红花”———中西文化的合璧

中西文化的合璧并不是传统风格的单纯重复。一方面是对传统风格的精挑、混合、拼接, 将传统刺绣巧妙的与自由、简洁、适体的现代服装造型相结合, 以新颖别致、款式多变的现代时装绣衣取代过去花形千篇一律、款式大同小异的传统绣衣, 结合现代时装的立体效果、运动效果以及刺绣工艺不同工种的工艺效果和特点, 将时装与绣花图案看作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其艺术设计, 而不是以刺绣补空缺, 生搬硬套。同时, 时装绣衣和时装一样, 也会受到流行色、流行款式、流行周期的影响, 所以, 要结合国际时装流行趋势的各个方面的信息, 走在时尚潮流的前头。另一方面, 由于外来技术如欧洲花边、雕绣、刺绣抽纱艺术的渗透和新材料的加入, 我国刺绣在保持原有传统特色的基础上, 与原本属于欧洲的技术工艺融会在一起, 经过不断的开发、创新, 绣制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 刺绣工艺技法较从前更为丰富、新颖、多变, 形成了具有中国元素的、区域性明显的刺绣装饰艺术,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服装的装饰手法, 强化了服装的装饰效果。

绣衣时装化在服装款式上打破了陈旧的格式, 突破了传统绣衣老格局的束缚, 刺绣图案的大小、造型变化以及在服装中的穿插伸展以简洁明快、层次丰富为原则, 其风格也与服装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造型优美舒展, 结构准确到位, 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4 结论

中国刺绣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间风情给现代服饰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灵感, 它的艺术魅力及其表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吸收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精华将其作为创作设计元素, 结合设计师本人的个性特点, 并借助现代加工技术和新材料, 就可以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服饰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陈立·刺绣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连海.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刺绣篇[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王连海.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刺绣篇[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婉丽隽永的刺绣艺术之乡 篇4

镇湖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地区,刺绣是当地传统的文化产业,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镇湖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但苏绣销售额却占全国市场83%,是全国最大的刺绣生产交易集散地。1.7公里的街道现有人口两万多,共有八千绣娘从事制作生产刺绣,与其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在三千人左右,街道中还有着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的38位高级工艺美术师。通过近20年的着力打造,镇湖刺绣已经成为当地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支柱性产业,仅刺绣产业的年收入,就已达6亿多元。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这首词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太湖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临近太湖的苏州镇湖北、西、南三面环水,形成了一个斜伸进太湖水面的半岛。在这个半岛上欣赏太湖风光,体验当地人生活,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无边美色在怀中。

镇湖半岛的湖岸线一带基本都是平坦的生态湿地,这又为优美的太湖风光增添了沿岸丰富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镇湖半岛北侧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湖湾,湖水清澈,风光秀美,是极佳的天然泳场,也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场地。太湖中的小连山(岛)、大贡山(岛)、小贡山(岛)、乌龟山(五指山岛),更是休养、疗养的胜地。

镇湖不但风景优美,拥有传承久远的刺绣工艺,还有拥有许许多多优秀的青年。韩振杰,江苏镇湖高新区一家科技企业的总经理,他年纪不大可是头衔不少,总经理、采购员、快递员、搬用工、程序员,还是司机加电工!一年前,韩振杰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和两个兄弟一起创建了科技城第一家手机游戏公司,为美丽镇湖的科技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之所以会选择回乡创业,主要原因是想实现自己的苏绣情节,寻找一名美丽、温婉的绣娘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

说起自己的苏绣情节,韩振杰颇有感触:“很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很穷。大年三十大我家就我和我姐俩人,我爸妈都出去躲债了。我和我姐灯也不敢开,就在阁楼上面看着窗外的烟火,心里担心着学费。150块钱,但是需要我姐和我妈两个人整整三个多月的刺绣活才能赶出来,而且是不吃不喝。当我每天放学回到家,就会看到我姐和我妈在夕阳余晖下面绣着刺绣,我也会闻到饭菜的香味,这就会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在韩振杰的心目中,这样的场景才是家,而绣娘就是实现这样情景的关键因素。

拥有深深苏绣情节的科技帅小伙要想寻找合意的人生伴侣,镇湖可谓绝佳去处,这里有许多拥有高超苏绣技艺的美丽绣娘,如聪明懂事文静女府烨程,大家闺秀四代刺绣邻家女吕小怡,机缘巧合结缘苏绣的异乡女李静,远赴他乡拜师学艺的艺术女祖迎雪等等。

府烨程出身农家,5岁时就穿针引线,11岁一幅作品就能卖七百元。她获得过第四届“银针杯”铜奖,第五届是银奖,第六届是金奖。还有江苏工艺美术最佳创意奖,年纪不大奖状证书已经一箩筐!

吕小怡在大学学习的是电子商务,她梦想当一名朝九晚五的白领,然而绣娘这把椅子在她家已经传了四代了,只有坐在这把椅子上,她心里才觉得踏实。接受家庭传承技艺的她,在千百年不变的刺绣技法中谋求改变,即在为客户提供刺绣作品之前,她都会在电脑上做好设计,让客户的满意后再来刺绣。她在神州六号发射上空之后绣制了《腾飞的中国龙》,这幅作品运用到针法还获得了国家针法发明专利。

李静,四年前,她还在老家安徽,操持着家中8亩地。地里的农活她全都会干。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走进了镇湖的一家绣坊,从未想过会成为绣娘的她,被一幅双面绣深深吸引,她留了下来,师从国字号大师蔡梅英,为成为优秀的绣娘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她绣制的《姑苏繁华图》,成为她们馆的镇店之宝,价值几百万元。

十年前,在电视上看到刺绣大师姚建萍时,祖迎雪便恋上了刺绣。19岁时,她一个人从老家坐5个小时车来找姚老师。对刺绣的深爱,与学习刺绣坚定信念,让她成为了姚大师的徒弟,虽然成为大师徒弟不容易,但成为一个优秀的绣娘更难。这些年,为了更好地掌握刺绣,祖迎雪去过很多地方,对她来说,有时候命运的改变就源自于一个不经意的决定。祖迎雪参与绣制的两幅作品,一幅在中南海,一幅在人民大会堂,这两幅作品于2011年在文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价值六千七百八十五万。

在镇湖党工委书记宋长宝看来,科技加绣娘,是天作之合。为此,他极力撮合这些年轻人,并送上了自己的真诚祝福:“作为苏州高新区的领导,我送你们三句祝福 ,第一句,祝你们幸福,而且我坚信你们一定会幸福,科技男创业绣娘也在创业,创业的人共同语言特别多,你们会相互鼓励相互呵护。第二句,做好样板。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已经有3万高科技人才,将来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科技城;我们的苏绣产业也会吸引更多的姑娘加入绣娘行列,你们做個好榜样就是对家乡最好的贡献,我们高新区政府一定会为你们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援,更好的保障,更美的环境。第三,我送你们一件礼物,在我们镇湖有着2000多年的婚俗,就是送你们一床被面,用你们的巧手绣出美好家园!”

相信苏州高新区通过刺绣艺术的平台,融合科技发展,会焕发出更加光彩绚烂的独特的优势与魅力,镇湖也会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一个既可休闲度假,又能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锦绣中华——传统刺绣艺术的演绎 篇5

关键词:刺绣艺术,装饰风格,民族特色

刺绣,俗称“绣花”。古代称为“黹”或“针黹”。自古以来,刺绣与织锦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与织锦所采用的织造手法不同,刺绣是在丝绸、布帛等织物上以针带线,按照设计的纹样用绣针穿刺,通过运针,形成各种优美的图案或文字的工艺。刺绣伴随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审美情趣、制度观念而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各个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所特有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一、从图腾崇拜到自由奔放

关于刺绣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逐渐开始学会利用葛、麻等野生植物以及养蚕缫丝,利用植物的纤维制成简单的衣物,并由此发明了纺织技术。而刺绣工艺便是随着纺织技术的成熟逐渐发展起来。根据古籍《尚书·益稷》的记载,四千多年前的舜帝所制定的“衣画而裳绣”的古代章服制度,说明当时已经有刺绣品出现。原始社会时期的刺绣纹饰大多与各自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麻、毛、丝织纺织品与服饰的出现,刺绣工艺有了进一步提高。吴山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记载“妇好墓出土绣迹条”,即为商代的刺绣印痕,其针法为锁绣。商周的刺绣工艺以画与绣相结合的方式,纹饰有着明显的次序感,是对等级制度的强调。

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已经趋于成熟,纹饰精美丰富,色彩清雅,形式活泼,富有动感,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刺绣图案的题材以龙、凤鸟、虎为主,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花草纹、云纹、几何纹等,刺绣工艺以单一的锁绣为主。龙纹气势生动奔放,凤鸟飞舞,龙与凤鸟头部写实,抽象变形的躯体与穿插的花草、枝蔓、几何纹融为一体,韵律感十足,呈现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感。而龙与凤的题材也有其深刻的文化寓意,龙代表高贵与威严;凤鸟代表吉祥、善良与华美。

汉代,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刺绣工艺的提高,刺绣品种丰富,艺术风格更加成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信期绣以变化的云纹、花草为主,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长寿绣以变化的云纹、茱萸纹为主,寓意长寿。乘云绣以变化的云纹为主,寓意富贵吉祥。茱萸纹绣则以被古人认为能够趋灾辟邪的茱萸为主,寓意平安健康。刺绣工艺仍以锁绣为主,平针与接针针法开始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刺绣纹样相比,汉代继承了其自由奔放的艺术形式,但题材上主要以变形的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为主,鸟兽纹相对较少,并逐渐开始由云气纹穿插鸟兽为主的纹样向清新写实的植物纹样过渡。

二、由动感韵律到写实自然

魏晋南北朝是刺绣工艺的转折时期,随着佛教艺术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佛教题材的刺绣品大量涌现,刺绣图案以忍冬纹、葡萄纹、花鸟纹等新的装饰纹样为主。除了在实用的服饰与纺织品上作刺绣装饰外,以观赏性为主的刺绣开始出现,为此后刺绣图案向着写实花鸟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是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刺绣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确立了以花卉禽鸟为主导的刺绣题材,造型丰满,色彩华丽,形象写实,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艺术。刺绣技法上除了传统的锁绣以外,还发展了平绣、打点绣、蹙金绣等针法。通过以平绣为主,综合多种不同的针法,形成细腻而华美的刺绣风格。

到了宋代,刺绣除了应用于服饰类与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外,还发展为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图案上,一种以折枝花卉为主,形象写实自然,工整秀美。另一种主要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画作为题材,追求绘画的趣味。至此,宋代刺绣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在刺绣针法上,接针、切针、滚针、套针、戗针、盘金、打籽等各种表现点、线、面针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刺绣的艺术表现力。

元代的刺绣主要继承宋代写实风格,但其艺术成就却远不及宋代。除了作服饰点缀外,大都服务于宗教题材,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在刺绣工艺上,元代出现了贴绸的方式,即通过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使绣品富有立体感。

明代刺绣工艺在宋代良好基础上蓬勃发展,并开始在民间普及,刺绣种类繁多,不同地域的刺绣都独具特色。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宫廷刺绣和民间刺绣两大类。宫廷刺绣题材为千篇一律的龙凤、流云,图案端庄严谨、色彩浓郁鲜明,刺绣工艺精致细腻。民间刺绣有纹饰苍劲,色彩艳丽的山东鲁绣;以画补绣,画绣结合的上海顾绣;精细雅洁的苏州丝绒绣;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广东金银线绣等。在刺绣工艺上,除了沿用传统的针法外又综合创新针法,使绣品晕色过渡自然,形象写实活泼,或更加富有装饰性趣味。

清代,社会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刺绣也达到了极盛时期,形成了华贵、技艺精细的宫廷绣和质朴、实用的民间刺绣两种艺术风格。宫廷绣的题材包括龙、凤和寓意吉祥的花纹,结构相对规范,技术上更加精细,用材也比较昂贵,形成了庄重、华丽、富贵的艺术风格,但产生了装饰过于繁琐的风格倾向。随着刺绣的进一步普及,刺绣技艺的提高,清代地方刺绣的特色更加明显,到了中后期,形成了京绣、鲁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地方名绣,其中苏绣、蜀绣、湘绣、粤绣被后世誉为四大名绣。苏绣指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手工刺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针法丰富、绣工精细、构图工整精美的风格特征,题材有传统的花鸟,人像等,刺绣技艺具有平、齐、细、密、匀、光、和、顺的特点。蜀绣又称“川绣”,以四川成都为生产中心,形象生动,色彩和顺,富有立体感,运针自如,针脚平齐严谨是蜀绣的主要特色。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手工刺绣,在吸收传统绘画优点外,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点,形成了形象写实、设色鲜明的地方风格。粤绣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潮州为代表的“潮绣”两大派。粤绣常用牡丹、凤凰、松鹤等为题材,图案以花鸟为主,构图上繁而不乱,设色鲜艳、明快,针法丰富多变,善留水路是主要的艺术特色。

三、总结

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从其风格来看由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自由奔放的抽象神秘再到写实自然,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与民族特色。刺绣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功能,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12.

中国刺绣艺术 篇6

一、赣南客家民间鞋帽刺绣纹样的艺术符号

赣南客家文化的象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少数中原人带来了中原文化,在与当地古越族人民相混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民间小传统中的宇宙观是对和谐与均衡的追求,赣南鞋帽刺绣的纹样中,民间鞋帽文化的诸多纹样传达信息,明确观看图像的符号化。鞋帽的图案就是这样通过二维媒介建构的视觉符号集群。纹样符号化是事物信息的替代物,成了流通的符号具有群体性的共识。纹饰传达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群族其符号象征的“能指”与“所指”不尽相同。

赣南客家绣花帽定南地区专门为儿童制作,当地儿童逢年过节必戴头饰,是赣南客家人表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是充分展示家族富贵和外婆精巧手艺的唯一吉祥物。花帽形式多样:有虎头帽、莲花帽、铃帽等13种类型,为客家年节增添了吉庆祥和的热闹气氛。其中铃帽是客家旧俗外祖母给首次来访的外孙的见面礼,还有常见的有虎头帽,有辟邪的作用期盼健康成长。技艺传承至今最少有六百多年历史,绣工精细、技法多样、形式独特,帽上每个部分的每个纹样讲究的都是“吉祥”二字,遂称为“吉祥花帽”。赣南刺绣由于地理位置和粤北接壤,受粤绣色彩艳丽、构图丰满特点的影响。客家绣花帽的刺绣图案颜色非常有规律,以大红、水红、玫红为主色,黄、青、白、蓝色为辅。绣花帽刺绣图案仿生大自然具象的动植物,照剪纸纹样贴上帽子刺绣。象征的符号经常用于绣花帽的图案,客家人不但继承了中国古代中原的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当地本土的生活趣味。纹样的寓意表达了客女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蝴蝶和芙蓉的图案取意“蝶恋花”、公鸡鸣叫代表功名富贵、并蒂莲寓意情投意合等,取其谐音有吉祥福瑞的象征。这些大自然中常见的动植物都被记录在客家人的生活中。绣花帽的精致拼接制作中,采用废弃的布料,有效的利用物质资源。客家人生活朴素,客女们心灵手巧、能工善织的本领。

赣南鞋垫的刺绣样式构图有讲究,垫子前脚掌处和脚后跟处是用于刺绣花色,做工扎实耐用。鞋垫中间分割格局是足弓处不着于鞋垫可不费线材,鞋垫样式大方简洁。鞋垫里植物纹样较多的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较鲜明的色调线,鞋垫布料颜色大多用红色或浅色,色彩对比强烈。颜色的使用来源于吉祥喜庆的物象色。暗色调线使用概率小,黑白两色较少使用,黑色不讨喜,白色不耐脏。例如黄色表示向往光明,厌恶黑暗之意,可见客女们极强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图案都是简单的有规律的十字绣花样,简练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对称的图形等这些特征。其中八角花纹样是特有的视觉艺术符号,八个菱形花瓣状组成的典型几何纹样平面构成,这种菱形样式与战国时南楚一带的纺织品造型有关联性。有记载战国中期最受楚人偏爱的几何形纹是菱形纹,在纺织品上这种纹饰就成了题材经典。由菱形统摄,似乎楚人有意要把折线之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花为题材的鞋帽纹样仿生元素构成,象征生命的符号。在客女们眼里绽放的花季朝气蓬勃,能用吉祥的意象来掩盖人们内心的不安情结,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命信仰的一种美好向往。绣花鞋上的图案也沿用鞋垫上的平面构成花样,温馨的气息和熟悉的花色散发着客女们的贤淑。在过去赣南地区物质缺乏的环境里,鞋子和鞋垫都是自家手工制作,鞋垫让鞋的尺码更符合脚的舒适度和鞋的耐磨度。是母亲为家人做的生活必需品,姑娘为情郎做的定情之物,向亲友赠送绣花鞋垫作为礼物,这些都在传达着最美好的情感。绣花鞋垫的制作原材料用的旧报纸和废旧的布料,加上米汤用作涂料,用物理念和态度很是环保。刺绣的图形和用线色彩的仿象搭配很自然,经典纹样的流传又有喜庆祥和的象征意味。

二、赣南客家民间文化符号

赣南女红在用品上刺绣纹样较多,民间鞋帽的纹样大多有植物纹样、几何纹样、意象纹样等,纹样题材来源于客女们眼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当地道教和佛教非常兴旺,促使宗教符号在纹饰上运用较多,客家民间信仰的地方性还是流动的、策略性的,它在建构社会关系、促成人们的地方团结与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与意义。其实符号象征深层结构的基础是当地民间文化。刺绣简化的手法描绘物象,使画面富于平面感和装饰意味,用绣线勾勒出的形态具有浮雕的突显视觉效果。鞋帽上的图案纹样成了有思想的物体,让复杂的艺术形象变得简单而具体,不乏稚拙美。赣南客女们的积极、主动、自信融入刺绣技艺中,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重复手工体力活,而是能满足客女们的需求得到技艺认可的艺术活动,生命也在这些小小的绣品里获得了对世俗的超越。

女红在中国妇女生活中它象征着妇女的勤劳品性。一个女性的所有生活内容和她的精神追求几乎都通过“女红”这个文化符号表达出来。由善而美,美中有善的吉祥文化符号。手工制作的绣花鞋帽,能传达出人性的温暖和文化的文脉。鞋帽艺术品属情感的意象,是一种艺术符号所带来的寓意产物,能感受到赣南客家文化特征。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鞋帽艺术是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典型。客女们的鞋帽刺绣艺术积极地、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所有的感受与体验。从客家女性民俗上阐扬客家族群的心灵境界与生存经验。作为赣南文化一部分的女红刺绣艺术,客女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提炼美一针一线地转化成花样图形符号。有绣上“步步高升”、“百年好合”、“双喜”等字样,有绣“正”字有辟邪的寄寓,有绣“回纹”希望平安归家等。图必有义,义必吉祥。赣南客家民间艺术与客家文化整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功能和审美功能。

三、赣南客家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

赣南客家文化受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粤、闽、瑶畲土著文化。人的文化心理渗化与环境的影响注定了美的选择,艺术作品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一代代客家人不断延续和积累的艺术凝聚着客家人的情感和智慧。鞋帽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为生活而艺术。在外来文化、商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客家民间美术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客家民间美术的诸多手工艺人日渐老去,手工工艺面对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日渐失去竞争力。一些传统的优秀民间艺术在不同程度上被现代和时尚所隐没。在赣南客家传统刺绣图案和技艺的整体传承中,将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流行元素融入到作品的再创造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其成为在传统文化上兼备赣南特色的艺术产业。

参考文献

[1]房学嘉.试论客家人之根(续)[J].嘉应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罗勇.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3]林爱芳.客家民间艺术品类论[J].文艺争鸣2005.6

[4]周建新.地方性与族群性:客家民间信仰的文化图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5第32卷第3期

中国刺绣艺术 篇7

刺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在所有文明中均有出现,但具体起源于何时何地已经无从考证。《尚书·虞书》内记载了舜命禹制衣,其中的内容便包含有最早的关于刺绣的记载。《尚书》为孔子所编纂,因而至迟在孔子时代刺绣就已经形成并具有规模和一定的章法,至于实物则是在“1974年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鱼伯墓中,发现了留存于泥土中的刺绣印痕”。据此可以推测,刺绣在中国已经有约3000余年的历史。虽然一般现代所说的中国名绣为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但其实只要有一双巧手,人人都可以绣花。所以在古代,粮食供应充足,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都有当地独特的刺绣门类。我们所称的鲁绣,别名“衣线绣”,其在鲁、豫、冀等地较为常见,以彩色双股合捻的衣线为绣线,以暗花织物做底衬,选取民间吉祥图案人等内容制成的刺绣品。

二、鲁绣的历史

山东地区古代墓葬出土过非常多的刺绣织物残片,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得出最早时期已至商周,山东就已出现的一定规模的刺绣产业。至东周时期,尤其是后期的战国时期,齐国以繁华著称于世,都城临淄成为了全国的丝织中心,丝织业水平远超其他诸侯国。

在秦汉时期,齐鲁地区的丝织刺绣行业持续发达,当时齐地进行丝织刺绣的官营作坊中的工匠各有数千人,一年花费非常巨大。当时不仅官营作坊繁荣,民间绣工也已经出现,刺绣在山东各地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巨大的从业人口数。除自产自用的刺绣外,一些大城市的作坊也会制作刺绣产品专门用于出售,汉时齐鲁大地的丝织刺绣繁盛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正是南北分裂、社会动荡、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迁的时候,山东地区的刺绣的发展也趋于迟缓。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大量以佛教内容为创作主题的观赏性刺绣开始出现。但是后来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让我国北方陷入连年战乱,刺绣的从业者严重依赖于稳定富足生活的工种,更是大量逃往南方,而山东地区的桑地及织绣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从此落入低估。直至宋代,山东地区的刺绣也很少在史料和考古遗迹中出现,即便如此,刺绣技艺也并没有从民间绝迹。

元明时期,中国再度进入长期安定统一的时期,加之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山东地区刺绣再次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李裕庵墓中出土的几件元代刺绣品,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鲁绣的特色,这已经与现代鲁绣风格非常相近。这些绣品使用传统的衣线绣,运用多种针法,图案色彩花纹艳丽、行针苍劲有力,是当时精湛刺绣技巧的生动反应。而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的《芙蓉双鸭图轴》和《荷花鸳鸯图轴》,更是不可多得的鲁绣珍品。

清代鲁绣在元明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鲁绣,尤其是民间鲁绣工艺更是在康乾盛世期间达到一个高峰。曲阜孔府藏有一领绣双凤补赭红缎长袍,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鲁绣实物,鲁绣风格十分显著。

清末民初,潍县以“九千绣花女”著称山东。民间鲁绣达到了全盛。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与影响,西方文化艺术也开始传入中国。西方来华资本家发现了鲁绣手工艺背后蕴藏着的商机,于是在山东沿海地区雇佣大批刺绣工人制作欧式刺绣产品运至欧美进行销售。烟台抽纱绣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

至二十世纪初期之后,山东半岛开始出现大量抽纱商行,这一时期的鲁绣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欧式的图案、和制作工艺。再经绣工的加工融合,现代意义上的鲁绣艺术最终形成。这种风格的鲁绣具有“构图讲究、丰富多彩、工艺先进的独特风格”。新中国之后,抽纱产业规模得到了巨大扩张,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行销全世界几十个国家。

三、鲁绣的艺术内涵与特色

鲁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在用色与构图上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色彩艳丽带有乡土气息,看似粗犷实则大有章法,有着浓郁的山东文化烙印。鲁绣的用色与构图俱是建立在山东地区人民群众对生活理解的基础之上,是对该地日常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全面描述和阐释。鲁绣是山东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它和山东地区其他的民间工艺一样,都是当今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审美上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材质、制作者群体和消费者群体的不同,也具有鲜明的差异性。

色彩是刺绣制作的基础语言之一,一个优秀绣品的色彩选择是作者的情感态度表现。在我国各种刺绣的门类上来看,每种门类都有其显著的色彩特点,色彩的表象在鲁绣产品中自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予了鲁绣鲜明的审美特征。传统鲁绣在色彩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是以强烈的对比色装饰,选用的色彩纯度高、对比强烈,鲜明地体现出山东地区热烈醇厚、直率乐观的民间艺术特色。同时,山东地区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对山东的影响可谓渗透在了每一个角落,在鲁绣上的体现也非常明显,与南方偏好雅致色系不同,鲁绣的色彩与图案更接近于明清官服及其补子,喜用红色蓝绿为主,黄紫为辅,黑或藏蓝为底,而每种颜色也并非即兴而为或是单纯好看,都有特定的“讲究”,具有象征意义。

山东乡土特色与儒家思想对鲁绣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在色彩上,也在图案上。鲁绣的图案选取与其他地区的民间刺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多采用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及图案组合。取材于自然生活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则有一些神话传说、戏曲故事;除此之外,文字和各种有寓意的几何图案,这些就是鲁绣主要的图案内容,除此之外,一些技艺高超的绣工会将绣品绣出文人画的意蕴。山东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及其丰富的区域,鲁绣诞生成长于这样的大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带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民俗意义。尤其在群众中影响深远的吉祥图案,为鲁绣的图案表现上贡献出了重大比重。艺人运用针线,在平面的载体上进行艺术创作,于平面中展现艺术美感,或写实或抽象,花鸟山川、人文历史、栩栩如生包罗万象。

鲁绣是山东地区民间手工艺的重要门类之一,其经过千年的成长发酵早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长久学习的一门艺术,其色彩构成、平面图形以及多种针法上的艺术使我们回味无穷,愿其在科技快速进步之下更能够持久发展壮大。

摘要:<正>一、何为鲁绣刺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在所有文明中均有出现,但具体起源于何时何地已经无从考证。《尚书·虞书》内记载了舜命禹制衣,其中的内容便包含有最早的关于刺绣的记载。《尚书》为孔子所编纂,因而至迟在孔子时代刺绣就已经形成并具有规模和一定的章法,至于实物则是在“1974年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鱼伯墓中,发现了留存于泥土中的刺绣印痕”。据此可以推测,刺绣在中国已经有约3000余年

注释

1[1]王平著.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84.

中国刺绣艺术 篇8

苗族刺绣中的龙纹符号

苗族龙崇拜的载体是苗族龙纹样, 而苗族龙纹样的载体主要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苗锦等民间艺术品, 其中的主要特点是龙纹无统一模式, 图案有疏密聚散的变化, 其起伏流畅的曲线传达出来的动感活跃生动, 富于变化。因为图案之特色与具体工艺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绝对分开地表述图与艺之美也不现实, 下面以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苗族龙纹样运用的几种苗绣类型来探析特殊苗龙图案效果与特别刺绣工艺之间的关系。

一、施洞型

前文提到, 此地区苗绣的技艺主要分为平绣和锁边平绣。该地区的女性服饰是苗装中的精华, 人民币上运用的苗女形象着装就是本类型, 其形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本地区服饰不使用蜡染, 龙纹样全体现在刺绣与苗锦之上, 苗锦不同于汉锦, 使用棉纱、丝线或再混合麻线、毛线织成。其中不锁边平绣分亮绣和暗绣, 暗绣用于常装, 底面为黑色, 绣线用紫蓝色、深蓝色, 着装效果质朴, 亮绣一般用红色底布配蓝色调的龙纹样, 或白色、绿色底布配红色调的龙纹样, 花哨热烈, 用于盛装。而锁边平绣具有极其精细的工艺, 类似景泰蓝纹饰的效果。总是先平绣, 再锁边, 但不仅于此, 其与不锁边平绣的区别还是体现在很多方面, 除了前文提到的用色习惯外, 这里的平绣线细如发丝, 用油皂角的果肉拖捏一道, 施以天然胶质使之去除毛刺、光洁油亮, 线铺的紧密重盖, 不留间隙。锁边用小绣花针引穿白色或黄色丝线从布的正反两面环环绕圈来回走线, 最后以紧致而不见针脚为上品。

二、巴拉河型

此类型的龙纹样之所以呈现不同于其它类型苗龙的厚滞明确、静曲如藻的视觉感受, 完全归因于它有两种独树一帜的绣法——辫子绣和缠绣。辫子绣又称扁带绣, 顾名思义, 是先将绣线编成辫状带子, 再盘锁成龙纹等图案,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犹如现代丙烯画中一种先将较厚的丙烯颜料晾干为条状再拼贴到画面上的技法。其实编带在苗族刺绣中不是巴拉河型所独有, 但是其它类型只将它视为辅助, 如施洞型, 仅仅用编带作为袖腰的边框线。而巴拉河型就是剑走偏锋, 充分用辫子绣凸显图案的厚重牢实的深浮雕效果, 用缠绣营造浅浮雕的纹样效果, 把这种图底不同层次间的肌理对比作为本类型图案美感的主攻方向。具体来看, 先用八或十二根同色或两色绣线编成扁带, 在专门的编带凳甚至圆口竹篮上编带。再用平盘、立盘和斜盘技法来盘锁, 老一辈人以立盘为主, 平盘、斜盘为辅, 着意营造厚实浮凸的纹样效果。而近年由于商品化的急功近利, 也出现了平盘、斜盘为主的作品, 但是表现力和工时是成正比的。而同样具有浮雕效果的缠绣又称绞绣、绞线锁绣。用两根线分别牵引进行绞线与锁线刺绣时, 两股线互相螺旋线圈地缠绕, 最后把绞线锁扣在布面, 形成表面梳齿样的线条, 梳脊线粗、梳齿线细。为折冲厚重的纹样带来的凝滞、呆板之感, 本类型的民间艺术家们本能的加大了色彩的对比, 常用红绸缎底布加绿色调纹样或黑底布湖蓝色调纹样等配色方案亦不觉得闹, 或更施以金箔线增加富丽效果。

三、都柳江上游型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 与前述两种典型风格的类型不同, 此类型的龙纹的眼睛形状几乎总是处理成卷曲的触须形, 是不封闭的圆环, 而前两者几乎总是用圆环来描绘龙、虎、狮之类的凶兽。都柳江上游型只有在表现鱼、鸟等动物眼睛时才使用封闭的圆环, 看来, 不是飞针走线的刺绣技艺造成的这种差异。由于使用了白色锯齿状边线, 此类型的物象外轮廓比施洞型的锁边平绣造成的外轮廓还要明确, 物象的形体关系却比其它类型的更难以捉摸, 因为它刻意在解构物象, 抽象化对象, 打散它们本身的个性特征, 注重在不同种类事物的形体中制造明确的呼应, 在画面构成的意味上比施洞型更加主观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却多而不乱, 有条不紊、组织严密, 有一种积年贵族的雍容气象, 这或许与明代扶植都柳江上游地区的土司来巩固当地统治不无关系。本型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工艺特征, 一为丝绵布、一为鸡毛穗。在大木板上放置蚕, 让其来回吐丝自然形成一片柔韧而不太反光的薄片, 这可能是关于丝绸的最古老的制作方法。以这种如同牛皮纸的厚度的面料为底布, 在刺绣时每幅图案都有一些双色交织的小色块, 如同交通栏杆的双色标示。刺绣后的服饰装饰以白鸡毛穗。

四、凯棠型

此类型的两种特色绣法都极为费工, 一种名为梗边打籽绣, 梗边指的是用十或十二根细线作为梗蕊, 另用一根线缠绕之, 梗线一般为白色, 也有一部分使用绿线。在分段绕线时采用一种极聪明的方法——在梗蕊线下面悬吊重物, 手捻动梗蕊线上端, 绕线自然就缠绕其上。而打籽指的是在底布上用梗线锁固出物象轮廓后在其中填满直径二毫米左右的圆线籽, 颜色以红、绿色为主。梗边打籽绣的美感与妙处主要体现在籽所带来的细微变化与观看惊喜体验。无独有偶, 凯棠型也有与巴拉河型近似的追求浮雕厚堆的绣法, 但是手法上与之走上了殊途异归的道路, 名为三角绸堆绣。用放大镜细看人的皮肤, 纹理表面分割出无数个小小的三边形和四边形, 三角绸堆绣极为近似这种效果, 虽然不是创作者的本意, 但是可能都属于线与体块挤压自然生成的最简单形象。简单地说是先用皂角水处理绸布使之由于微弱胶性而变得挺括, 再剪成一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 折卷成小三角形, 图案便是用这些小三角形堆叠而成, 但是龙纹样或其它动物纹样的嘴和尾部还是使用平绣。堆绣追求厚重浮雕感, 以厚堆为上。

小结

苗族文化的龙符号不含有权威的概念, 而是集中反映着苗族万事万物相互转化的古老哲学思想。苗族信仰认为, 动物间可以互变, 人和动物可以互变, 动物和植物也可以互相变化, 万事万物处于互相纠葛与变化之中。这可以看出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影响, 同时与汉族的认为龙有神通变化的观念是相通的。而这种观念鲜明而生动地反映在活泼而无拘无束的刺绣艺术当中, 古老而严谨的刺绣技艺与天真诙谐的龙纹样图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吸引观众的视觉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黄俊敏, 李响.苗族服饰刺绣中龙纹样特征阐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 (12) :72

[2]钟涛, 清水江苗族龙文化——苗族服饰装饰的龙形象探源民间文学[J].1988 (4) :15

中国刺绣艺术 篇9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在渐渐的提高,这就对装饰图案的设计也有更高的需求,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要想走出新疆,并和内地接轨,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这就需要它与现代设计接轨,并反映现代艺术设计的节奏,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契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不断的进行创新。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的形式美感在于其独特的装饰性特征,它这种实用性非常强大的艺术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取材于自然界中美好的形象来提炼并创造出美丽的图案来装饰人们的生活。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色彩是工艺美术、广告设计、标志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绘画艺术、工业产品设计、卡通动画设计等设计的主要元素,它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在人们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所以说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艺术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装饰图案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明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视觉传达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时期的彩陶、金属器具装饰图案到元青花等图案都体现出我国古代图案装饰在生活物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装饰图案也成为了世界装饰图案艺术的经典。在包装设计、平面设计中,汉唐装饰纹样在其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的发展必须与这些传统图案一样不能单一的自我发展,一定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得到传承和保护。

1.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包装设计

装饰图案的造型、色彩等与包装设计在现代设计中有着密切联系。现代商品有着自我的特性,品牌设计遵循着一定的基本原则,从商品营销的角度出发,商品的色彩设计和包装图案是彰显商品个性的重要因素,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能够体现出商品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商品个性化能够使商品得到有效的促销。商品包装中的文字、图案的有效设计,必须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进行推销品牌。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具有着造型独特、色彩鲜明的特点。在设计民族特色的商品时,将这种独具风格的图案应用其中,这种图案线条简单、个性生动,再加以搭配合理的色彩一定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包装效果与其它商品包装不同,能够达到个性商品的目的,有效的增加商品的购买量。

2.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标志设计

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设计师对自然物或图案进行提炼和抽象而来。使人们看到标志的同时,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达到对品牌的认知感。近年来,在标志设计中中国的传统装饰图案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青睐。如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的灵感来源就是古代的吉祥图案“盘长”,设计师并没有直接采用其图案的原型,而是经过提炼、概括“盘长”图案的特点,并取其能够给人以带来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设计出了受到人们喜爱的标志作品。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图案中的典型代表,只有把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宣传出去,让更多的设计师加以认知,并应用到标志设计中去,在标志设计中大放异彩,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是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告设计中,装饰图案是广告设计的灵魂部分,也是设计师进行设计时的主要部分,广告设计中图形设计的好坏完全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好的图案设计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一般的图案设计就会弱化作品的表现力。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是原始牧民经过千年来总结和设计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其图案特色鲜明、色彩夸张而不失稳重,是广告设计所需要的优秀设计元素。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刺绣图案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劳动成果。在起初服饰只有遮羞防寒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需要美化生活,特别是对美化服饰的要求,其中包含服饰的美化、染织品的美化、还有首饰的美化。图案是美化这些物品的主体,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服饰就有很多美丽的刺绣图案来装饰,这些刺绣图案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以及自然物,并寄予了牧民对生活的一些美好愿望。比如牧民服饰上的一些牡丹图案,其形象雍容华贵、婀娜多姿,委实令人心醉神迷,表现了牧民对富贵生活的美好向往。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服饰中的刺绣图案作为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设计是在鉴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相关艺术。只有把握住艺术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服饰艺术本身的特点,将平面纹样立体化,将静态的刺绣图案装饰化、动态化,使服饰刺绣图案更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时代文化特征是服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服饰刺绣图案艺术包含的内容很多,服饰刺绣图案中的动物、植物图案艺术在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之后,更加增添了丰富的服装内涵。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闫天宝,男,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张晓丽,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注:本论文是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界江农耕文化视域下中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研究 ”编号:GBC1214080

谈中国民间刺绣在幼儿园的初体验 篇10

中国历史久远, 人文荟萃, 许多精湛工艺流传于世。刺绣文化传承千年, 显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将人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种民间工艺渐渐失传, 给人留下遗憾, 所以, 若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刺绣活动, 这无形中给我国刺绣产业发展起了激进的作用, 同时又能让幼儿从小有一个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 何乐而不为呢。

1 刺绣活动的启蒙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成长的启蒙时期, 这阶段的教育以体验式为主, 以情境教育为辅, 让幼儿在游戏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制定幼儿园的刺绣学习计划时, 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幼儿快乐的学习, 而非应试教育。

启发性探索, 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一开始, 我们让幼儿欣赏了一系列有趣的图片, 而这些图片都是通过刺绣或者线条连接等完成的作品, 其中也包括幼儿所喜欢的动画人物。刺绣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十字绣、双面绣、丝带绣等。幼儿被这些物品鲜艳的颜色所吸引, 啧啧称奇。有了兴趣的激发, 活动的开展自然就能够顺利进行。

2 刺绣活动的开展

2.1 欣赏以及线条的认识

在欣赏成品作品时, 能给幼儿带来感官体验, 而对于各种线条的熟悉度, 则可以通过美术线描活动来进行发展。幼儿在线描画的活动中认识直线、虚线、锯齿线、螺旋线等各种线条, 以便今后在刺绣活动中的运用。

2.2 刺绣“玩法”的多样性

说到刺绣, 大家都想到了那逼真的双面绣, 那优雅而坐的绣娘。幼儿园在开展刺绣教育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模式, 以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美的教育。

2.2.1 绕毛线

记得笔者小时候经常会玩一种绕毛线做书签的游戏。在一张周边都成齿轮形的图形上用线条进行反复缠绕, 最后规律图形。这种简单的手法却得到了幼儿的追捧, 他们为自己的巧手能在一会儿功夫就将毛线绕漂亮而感到新奇。通过与线条之间的游戏, 让幼儿对于刺绣线不再陌生, 变得愿意尝试。

2.2.2 编花篮

刺绣中需要幼儿掌握线条穿梭的技巧, 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这个技巧, 我们让幼儿通过编花篮的游戏来进行练习。线条的进和出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慢慢成型。最初幼儿练习的是线条的穿梭, 当熟练后他们会加入颜色的选择以及前后交叉次序的改变, 因而呈现的花篮也就越发美丽。这种既安全又有成效的玩具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喜爱。

2.2.3 笔插式绣花板

在幼儿的玩具中, 有一种在空心笔中间插入线, 进而用点插的方法作图的玩具。这种玩具简单、容易上手, 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 也能让幼儿对于刺绣板有个初体验, 便于后面的进一步教学。

2.3 刺绣教具的产生

传统工艺会用尖锐的针来进行刺绣, 在幼儿园显然是不可取的。为此, 我们寻找了塑料针来代替。而对于幼儿无法掌控的绣花板, 我们用平时玩的插蘑菇玩具进行替代, 这样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又提升了安全系数。刺绣的线则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毛线。

2.4 刺绣的学习

在大人看来最简单不过得穿针、打结却是幼儿学习刺绣的第一个难关。由于刺绣板的洞比较大, 我们让幼儿穿针过后在线的尾端系上回形针以固定。

在认识直线、虚线等线条之后, 让幼儿进行线条的练习是刺绣学习的初始阶段。虽然看起来简单, 却是打基础的练习, 很重要。所谓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

有了线条的基础练习, 加之幼儿熟悉了线条的走法, 能够自主的创编一些图案, 进一步提升刺绣效果。蘑菇板刺绣练习占据刺绣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利用传统穿针引线的方法和绣法进行创作, 幼儿发挥想象力, 创造的作品层出不穷。

根据幼儿对于穿线刺绣的熟练程度, 慢慢的, 一些成熟的作品也应运而生。由刺绣技巧引出的小书包制作就是其中之一。“穿好针要打结, 否则线会跑掉”“线要朝一个方向走才行, 否则不整齐”“做好的背包线长度不能太长, 否则背着不好看”等, 幼儿互相讨论, 探索刺绣的乐趣。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在体验式教育中得到领悟, 我们的教育也就获得了成功。

2.5 生活中取材

刺绣的素材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我们不经意的一些小发现就有可能成为刺绣道具进行尝试。比如幼儿园的废弃的防滑垫等, 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玩具”。只要善于发现, 就会有新的惊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刺绣活动的开展, 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让他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技巧, 有效地发展了小肌肉, 也提高了智力。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培养了专注的习惯, 增强了审美意识, 学会了认真、仔细的做每一件事。我们将这些多样的刺绣游戏投入到了区域中, 设置了“刺绣坊”, 深受幼儿的喜欢。

3 刺绣与区域游戏的结合

合作能力的培养, 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基础, 是未来人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将各区域之间联合起来, 将刺绣活动分为三步曲:美工区设计———刺绣坊加工———工艺品店拍卖。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活动内容, 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

刺绣的作品上离不开绘画技能, 因此, 我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 供幼儿创作。比如染过颜色的绣板, 布置好边框的线框, 各种形状的带孔硬纸板等, 幼儿可以在这基础上进行穿针引线, 将作品变得更成熟起来。此外, 我还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应用, 比如蛋糕盒上画上花朵、小狗;玉米皮做成鞋垫的样子;麻袋作成长围巾、硬纸壳设计成的小扇子、手提包、鞋垫等形状, 再在上面画上各种图案, 半成品完成后, 他们便将其拿到“刺绣坊”进行加工, 而刺绣区的作品完成后再运到“小小工艺品店”进行展览拍卖, 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刺绣的成功、合作的快乐。

4 生活中的刺绣

起初听到“刺绣”二字时, 家长普遍反应这种成人化的操作是否适合幼儿园的学习。经过我们让幼儿多方面的体验, 幼儿已经能运用塑料针比较娴熟的进行操作, 且安全系数较高。由于操作的进一步成熟, 幼儿开始发现并感知身边美丽的刺绣图案。有时候某个孩子穿来的一件漂亮毛衣都会引起所有人的兴趣。大家会观察这个花纹是用什么直线或是虚线方法绣的, 怎样绣更好看等。在大人看来很难的事物却是幼儿喜欢探索的, 于是我们借此为契机, 经常会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幼儿。

在教小朋友刺绣的过程, 我会根据材料的不同而教给他们不同的刺绣方法。一次, 一个小朋友带来了其妈妈做的十字绣来, 引起了全班的兴趣。利用这个机会, 我向幼儿介绍了欧洲的十字绣, 幼儿从中看到了这种绣法与我们所学的中国传统绣法的区别。他们觉得我国的绣法更有难度, 当然也更逼真。有兴趣的孩子还尝试了十字绣, 自己设计图案并刺绣, 取得了一定成效。这让幼儿无形中提高了刺绣技能。

上一篇:演唱特色下一篇:复发性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