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开花

2024-07-18

遍地开花(精选十篇)

遍地开花 篇1

招商银行田惠宇行长介绍说:“作为该行在境外的第三家中心, 纽约私人银行中心的成立是享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根据该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持续快速增长, 海外投资诉求日益突显, 招商银行正是跟随境内高端客户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而来。就在一个月前, 纽约分行刚刚获得了纽约州监管机构颁发的信托牌照, 这是多年来纽约金融监管部门授予外国银行的第一个信托牌照, 意味着招行可以在美国以全权委托的方式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

私人银行海外战略的布局同时建立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强势发展的基础上, 招行私人银行连续8年保持了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30-40%的增速。截至2015年底, 私人银行客户数已经接近5万户, 管理总资产超过1.2万亿元, 积累了大量的国内高端客户和专业的口碑, 已然成为国内的行业翘楚。

私人银行 (纽约) 中心的开业是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以纽约分行的境外服务体系为平台, 结合私人银行强大的专业资产配置能力, 为国内的高端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以及包括贸易金融、交易银行等在内的海外综合金融服务, 这必将成为连接中国与美国, 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桥梁, 持续为招商银行的客户创造价值。

让幸福遍地开花 篇2

让幸福遍地开花

幸福,一个美好的字眼,它会令人想起春天的花朵,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使空气中荡漾着甜蜜;它会令人忆起雨后的彩虹,一道道微笑的弧线,使天空中布满了灿烂;它会令人念起清晨的露珠,一颗颗甘甜的圆润,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烂多彩。

那,幸福是什么呢?它好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回答,就会有一千个答案。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的“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车有房,而且要生活的有尊严。

到底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答案也许会不一样,但不变的是内心的愉悦。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民族,所有中国人在“十一五”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幸福、走向强大。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壮观场面吗?从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多么强大。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盛会,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中国人的奥运梦想就在那一刻实现了,开幕式的场面就像梦一样的美丽。此外还有亚运会、残运会,还有我国的GDP在迅速增长,航天技术在快速发展。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全国人民都翘首盼望与热切注视下,“嫦娥二号”冲破夜空成功发射,从而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拉开序幕。那一瞬间,对于钱卫平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心中奔涌的不仅仅是欣慰与自豪,更多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时期,也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正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才迎来了有着辉煌前景的“十二五”。又一个五年的规划,预示着又一个五年的进步。就业难、物价涨、收入低,一个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等着解决。“扩大城乡就业规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成为“十二五”美好前景。

“十二五”规划是锐意进取的五年,这是开拓创新的五年,这是建设“幸福中国”的起点,这是让幸福开花的美好时代!

“十二五”规划向我们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远景。

我坚信,我们中国是个强大的国家,我们56个民族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我们有个伟大的梦想,我们要让幸福之花开遍山山水水,让每个角落都托举起幸福与希望!

创业文化 遍地开花 篇3

届时,还在深圳靠倒卖玉米为生的王石某日路过国贸大厦,看到楼下停着许多警车和围观的人群,警察们正在忙着维护秩序。他在回忆录中说:“我感到干大事的时候到了。”

鼓励创业创新,再一次成为市场经济改革的主旋律,无数个新时代的“王石”正蠢蠢欲动。

眼下这股创业潮与30年前相比有个明显区别,即大多数创业项目都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从改革春风沐浴之下走出的老一代企业家则开始成为众多年轻创业者的精神导师。

他们分属在不同行业,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但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业、生活服务业、旅游业、医疗业无一不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完成行业的换代升级。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90后正在干掉60后”。

在老一辈创业者身上你能够看到他们为晚辈传道授业的使命,而年轻创业者又急切地想要从前辈身上汲取营养。

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段创业者对待创业和财富的态度也时常引起一片喧哗。“我们觉得不应该跪着赚钱,而是蹦蹦跳跳地赚钱。”90后创业者从不掩饰对于财富的热爱,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他们常常被推向舆论的漩涡。

相比90后创业群体,60后则更为看重精神创富,人过中年的他们开始试图在财富与健康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富不一定有钱,有钱也不一定是富。特蕾莎修女并没有钱,但是她内心是富有的。

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70后,市场化改革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青春记忆之中。他们既不像90后一般开放,也没有60后那样保守。70后接受的教育是“守规矩”,他们小心谨慎地在市场法则之内积累个人财富,同时也不忘为社会创造价值。

80后相对比较踏实,对财富的认识已经从狂热地追求逐渐转移到踏踏实实做事上,因为“事情做好了,财富便水到渠成”。80后的价值观映射到创业项目上往往形成特有的人格特征,他们不急于变现,一步步走得很稳,直到财富像蜜蜂之于花蕊一般送上门来。

不同年代创业人群的观点交锋正是创客文化形成的主要体现。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的扶持,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社会舆论对于创业创富的引导,共同创造了今天良好的创业创富生态。今天的中国,再一次成为创业的最好时代,一个全新的创客文化正在悄然形成。

空前的市场化改革,激发起整个中国社会的创业热情,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正在来临。伴随着创业潮而来的,还有创业者对科技知识的迫切需求,对创业方向的专业指引。对于未来,或许没有人能做到十足的把握,但把握住当下这个绝佳的创业机会无疑是将对未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遍地开花 篇4

短轴物流车市场为欧系轻客的必争之地, 能否拿下其采购首选之位是所有城市物流车企业能否占据主要市场的最佳指标。江淮星锐2016年5月第五次成功向国内新锐电商惠民网交付批量订单, 其品牌实力与产品力进一步印证了其电商物流的首选地位。

商旅通勤车也是欧系轻客的一大重要板块。2016年, 江淮星锐在交付了四川速顺发汽车服务公司10台车辆后, 又向成都鼎盛凯汽车租赁公司、成都路游行汽车租赁公司批量交付15台。而后, 江淮星锐向湘潭汽车运输总公司成功交付了12台6系17座高一级客车, 进一步彰显出江淮星锐在旅游客运领域的实力。

当前专业改装车已经受到各大欧系轻客品高度重视, 而江淮星锐依靠随需而变的改装拓展能力稳占一席之位。2016年2月, 江淮星锐喜获捷报: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采购30台江淮星锐5系移动服务车, 作为其办理电信日常业务的“移动营业厅”。此次订单的成功交付, 为江淮星锐在改装车市场的推进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5年12月,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量购买了7台江淮星锐6系冷链车, 作为药品及疫苗的运输和配送车辆。这是对江淮星锐专业化的冷链运输解决方案和其改装拓展能力的认可。

专业级校车一直是江淮星锐改装车领域中的重点。面对校车选择的难题, 江淮星锐秉承“安全是校车第一要义“的设计理念打造出的专业校车, 获得了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学校的再次采购。

遍地开花的幕后推手 篇5

“小产权房”因为城市的房价压力而变得突出,呼声渐涨。考虑政策风险与法律瓶颈,很难在现阶段就作出判断,它到底能为城市中低收入阶层解决多少住房实际困难。

相对北京市高调叫停“小产权”项目与济南等城市的强制拆除,成都“小产权房”遍地开花的幕后推手又是谁?

“新居工程”提供房源

关注成都的“小产权房”,必须提及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实施的“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与“农民集中居住”。成都市政府认为,农村土地的非耕地部分大约占农地总量的22%至30%,若拆并、搬迁集中修建住宅,将可以腾出2/3的农村集体土地的非耕地。为此,成都从2005年起实施“金土地”工程,到今年6月,成都市长宣告,“金土地”工程已经整理土地70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8万亩。

与之对应配套的是“农民集中居住”,也就是“新居工程”,无论是“府河星城”还是“北湖印象”,记者所走访的绝大多数小产权楼盘都与“新居工程”沾边。新居工程是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的一个重要组成,自2004年始,政府对150万亩宅基地全部进行整理,集中修建农民住宅。

175个新居工程被认为是为“小产权”的大规模出现提供了强力支撑。以“北湖印象”为例,销售人员之所以敢于放言房子没有任何风险,是因为项目开发属于“198”区域内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得到政府认可的。

“198”区域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在成都中心城区198平方公里的规划非建设用地区域内,规划编制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198”区域控规经市规委会审定后不再调整,各区县负责执行,市规划局负责监督。

“北湖印象”所在的龙潭街道办事处新居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罗渝江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北湖印象”所在的同乐村经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乐迪投资有限公司,村支书黄德银任法人代表。村民将1600余亩土地托管给乐迪公司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与集中流转。

新居工程的钱从何而来?乐迪公司以招标方式,确定四川祥普实业公司全额投资修建,工程竣工交付后,乐迪公司用集体资产经营所得分期偿还祥普公司的工程建设资金。也就是说,乐迪公司将社区住房的35%用于对外租赁,租金用来支付建筑方的投资成本与建设应得受益。

这个租赁,实际就是后来“购房者”在北湖印象“售楼部”看到的70年使用权转让合同,由“购房者”与建筑商签订。

“农村土地配额充裕,却无钱建设新居工程;建筑商资金充裕,却在城市面临地价高涨、配额紧张的土地缺口,‘北湖印象’的这种操作模式使得双方压力都得到了有效化解。”星彦地产研究中心副总监赵莎莎认为。

这样的资源互补同样是“府河星城”等新居工程的典型合作模式,“基层政府直接找建筑商寻求合作,请注意不是开发商,前者意味着工程的政府行为,后者代表着市场行为。”赵莎莎说。

“府河星城”近十家建筑商“分而建之”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对开发商而言,这等于送钱给他赚,由于是政府主动找上门,开发商认为不会有任何风险。”小产权销售经理王明(化名)介绍。

普遍的做法是,建筑商先造一批房子用于农民安置,根据协议拿到相应的补偿地皮建造对外销售的楼盘,“谁先造好,谁先抓阄拿到楼盘销售。”王明说。

“府河星城”1.3万多户,其中安置农民5000多户,剩余的对外销售,当然,出现10多家建筑商建造销售的情况属于个案。不过,王明坦言,不少新居工程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外销售的房屋所占开发量高达80%。“由于利润丰厚,基层政府肯定与建筑商有一个协议,将部分收益返还集体经济,用于农民保障与乡镇建设。”

赵莎莎也告诉记者,为了防止贪渎,往往政府找的建筑公司都有国字背景。罗渝江认为,“北湖印象”与“小产权”完全是两个概念,是合法的。不过,无论从当地媒体、还是市场反馈,包括接受记者采访的成都置信集团副总经理唐名琏都认为,新居工程其实就是“小产权房”的性质。

在赵莎莎看来,“北湖印象”是成都“小产权”的领头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北湖印象早在2005年就曾与赵莎莎所在的公司有所接触,商议销售事宜。但当时成都人并没有小产权的概念。在北湖印象整个推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当地媒体的曝光与争议,因此后来似乎搁浅了一段时间,直至2006年才以现房亮相,“此时,人们对小产权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

去年,在成都簇桥新苗村,一些市民5月31日才交了房款,6月1日就接到了拆迁通知,原来这个“乡产权”项目所在地已经规划为其他用地。

王明告诉记者,不排除有些村打着新居工程的名头开发小产权楼盘,“先上车后买票”。

政策松口?

“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如果这个问题得以解决,“小产权房”合法化的问题有望迎刃而解。成都“小产权”现象之所以引起全国关注,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7月,在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区后不久,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规定,实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在扣除农民集中居住用地后节余的部分,纳入市、县集体建设用地储备库统筹调配挂钩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储备库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管理。

土地使用者可通过与储备机构协商或按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有偿取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原则将按照先整理集中、再流转使用,在保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使用权有偿、有限期流转的精神运作。

《办法》规定依法批准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用于建设农民住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性经营房屋,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同时,给予了集体建设用地以城镇建设用地几乎相等的地位,明确指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途以及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进入土地有形市场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等方式公开交易。土地使用者可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上市流转,可谓石破天惊之举,成都的试行《办法》一出台立即引起震撼,多方揣测这是否意味着“小产权”的上市流转有望合法化。四川大学经济学教授冯宗容认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流转就是为“小产权房”开口子,就是突破。

从土地政策的角度,冯宗容认为改变了集体建设用地需征为国有方能流转是一个破冰之举,在土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用农村丰足的土地资源解决农村的发展难题。

敏感人士注意到,先有依附新居工程下“以租代售”的小产权现象,后有这个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施行办法,后者更像一个弥补政策。在上述《办法》出台之前,对于成都“小产权房”蔓延的现象,有说法称地方政府本着“不干预、不打压、不鼓励、不支持”的“四不”态度,某种程度上等于是默许了。

依据《办法》,目前“以租代售”的小产权,虽然操作形式上有极大的商品房的买卖嫌疑,但某种意义上讲,老百姓可以放心购买这些纳入建设规划,按相关的程序完善手续的小产权房。

王明他们不断提及的“政府”实际更多是指乡一级基层政府,以往围绕小产权的争议之一就是,“小产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基层“小政府”与“大政府”存在着抢夺土地收益的嫌疑。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乃至村委会,是亲手策划“乡产权”开发的主体,这种“类房地产开发”产生的利益回报,基层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给农民分红,剩余的用于投资乡镇建设,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二元鸿沟。

一直以来,“大政府”低价征地,再以市场操作形式高价拍卖给开发商的做法饱受质疑,冯宗容说,政府的一种解释是,用以回收此前城建配套建设的巨额投资。“现在这个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将土地收益的机会归还集体经济组织。”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一再强调,《办法》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开发商品房合法。9月中旬,成都市国土、房管、规划、建设四部门明确回答:对于目前已经建成和出售的在集体土地上开发的商品房,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处理办法。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陈武元看来,“正在研究,这就值得一看,对于有争议的部分,政府往往是先走一小步,试探反应,有争议就完善,然后再跨一步。”

成都市有关部门一直低调应对外界争议,回绝记者采访,对于新居工程中,以租代售的“小产权房”的争议未作任何表态,被一些人看来是一种智慧的疏忽。

市场反应

“小产权房”的问题如此敏感,是因为它强烈地牵动着许多与“小产权房”息息相关的利益各方的神经。这个“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了“小产权房”的住户、“小产权房”的开发商、“小产权房”所属的村委会和乡政府、管辖着住房市场的建设部和国土房管局,还有“大产权房”的开发商们,都卷入了这场论争。

唐名琏与陈武元都认为,政府对小产权房肯定会合理解决,这个《办法》既然是试行,肯定还有补充文件出来。四川在实行土地承包制的改革中,曾与安徽齐名。在今天的房地产制度改革中,被誉为城乡统筹新特区的成都被寄以厚望。

“我的看法是,很可能要求补缴土地出让金,然后取得合法身份,当然,可能是区别于商品房产权证的B证,但对购房者而言,保证小产权物权与上市流转就够了,剩下的就是政府考虑该怎样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陈武元说。

“小产权房有搅乱市场嫌疑,但目前并未对成都房产市场形成冲击。”作为专业研究人员,赵莎莎的理由是,商品房的开发档次较高,目标消费群与小产权的购买者实际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极端。

“商品房价格未受丝毫动摇。”赵莎莎说。当然,小产权房的热销也代表了一种刚性的需求,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小产权房”确实为其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一个路径,唐名琏认为,低收入家庭可以安家“小产权房”,“小产权房”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目前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的一个补充。

“当然,果真200多个小产权房集体上市,肯定会对商品房市场形成冲击。”唐名琏认为,“将来,可以考虑将小产权房纳入保障性住房行列。”

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意味着寻找更低廉开发成本土地的可能。

同样在7月,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回应“小产权房”问题时表示,“小产权房”对城市居民销售不合法,但是国家非常重视“小产权房”现象。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就在全国不同地方,开展了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验、试点,现在正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在适当的时机再提交国家立法机构,通过立法来解决。

诸多的“利好”对于正为“小产权房”犹豫不决的低收入家庭而言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房地产消费市场的心态的一个矛盾之处是,买房前盼望房价下跌,买房后却期望着涨价。因此,对于一些已经倾尽所有气力挤进商品房行列的有产者而言,面对小产权在成都可能的春天,有点心情复杂:“这不太公平。”

当然,对于商品房开发商而言,这边要高价拍地开发,那边集体经济组织以零地价直接开发“类商品房”参与竞争,心态可想而知。

尺度地产总经理任强认为,房产市场必然在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这两个二元土地管理结构尚未打破的情况下双轨运行,最终走向统一。

“摆在政府面前的是,对于两种性质的土地流转,如何重新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划分蛋糕。”唐名琏说。

智慧城市:从遍地开花到花落谁家 篇6

2009年初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带动中国掀起了智慧城市的风潮,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虽然智慧城市已在中国遍地开花, 但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折中而言, 智慧城市是有机结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与城市管运理念, 通过对城市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存储, 构建智能化的城市IT基础架构, 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协同的关联应用, 为城市管运提供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 为城市公共应用服务提供更人性便捷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 让城市运作更安全、高效、便捷、绿色。

智慧城市在中国备受关注, 其一, 因为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经济发展“倍增器”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启动。而相比“北上广”, 一些地区级大中城市, 则主要着力于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镇, 都将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 包括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等, 从而提高GDP增长质量。其二,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后, 传统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信息化日益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作为拉抬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 而建设智慧城市正是借力的首选之题。

如此一来, 中国大地上的数百个城市都先后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发展之路。不过, 众多城市的起点不同, 具体情况各异, 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从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全国10多个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 其内容、进度、方向均有所不同, 某些城市现阶段的智慧城市甚至只停留在ICT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和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并无太大差异。有不少城市虽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但是总体进展仍然比较缓慢。

遍地开花和一盘散沙

一方面是进展比较缓慢;另一方面是“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存在方向性的误区和歧义。

譬如在一些地方提出的“智慧城市”口号中, 就存在着过热风险和忽悠成分。当前, 在已经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和构想的城市中, 几乎覆盖了全部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 就连基础薄弱的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也开始蠢蠢欲动地筹划, 这其中不乏地方政府为了切实改善未来城市发展环境做出的巨大努力, 但企业尤其是智慧城市类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布局进行的各种宣传和公关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不切实际的忽悠成分大量存在。

同时, 对政府来说, 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值也存在着过高过大的成分。地方政府对城市发展的高度关切, 驱使着当地领导层对“智慧城市”寄予厚望, 希望“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建设, 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改观城市当前落后面貌。这样的出发点固然是好事, 但期望值过大却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 以至于希望几年内就改变一个城市, 甚至期望一个基础薄弱甚至连数字城市基础都不完全具备的城市也能迅速成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智慧城市, 巨大的建设压力和投资风险还悄悄潜藏在规划文件和口号的洪流中, 尚未浮出水面。

如果说前述问题是概念和心理上的问题的话, 那么很多城市对“智慧城市”的操作则是方向偏离、规划片面。在全民智慧城市热潮中,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考核, 也参与进来推波助澜, 加之部分“智慧城市”企业的利益纠葛, 不断的强化中, 慢慢偏离了正确的智慧方向, “智慧城市”规划渐渐变成了“智慧政府”的规划, 完全或部分忽略了城市主体——人的智慧、人性体验。这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 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与“智慧城市”配套的不仅是工程和项目, 更重要的是考核工程项目达到效果的考核指标。目前国内因缺乏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 指标存在局限性, 没有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如一盘散沙。

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

在我看来,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主动智能化”的, 而不是“被动智能化”。

从概念上说, 智慧城市在功能上要解决城市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数据, 通过分析给出最优解决方案。智慧城市不只局限于交通、安防与监控领域, 还可以包罗万象。真正的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概念, 也不是简单的科技信息和技术手段的运用, 而是一套能够主动感知并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的数据分析和调度系统, 即城市所有组成要素的统筹调配方案,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智慧城市的价值链广义上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指挥调度系统组成。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最核心部分应该是数据分析和调度系统, 这是智慧城市的大脑。

虽然价值链上软件企业更有利可图, 但是相比之下, 上游的硬件设备反而是开放的竞争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对前端硬件需求还远未爆发, 发展空间还很大, 那么具备数据采集能力的硬件商应该更容易把握。其中包括各类信息采集硬件、各类传感器 (温度、湿度、压力、红外、速度等) 。智慧城市首先爆发的应该是硬件, 然后是软件, 最后是运营。随着竞争加剧和特殊的国情, 硬件商门槛会越来越高, 寡头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反而软件商对上游和下游的议价能力都会减弱, 最后有可能把赚钱的生意做成无利可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软件企业最重要的壁垒——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所造成的结果。

就此而言,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理念, 是以更加人性和智慧的角度思考城市未来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首先是一个充分数字化的城市, 是在原有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而绝非脱离了原有基础的再造。城市原有的城建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 以及城市中原有的各种信息化系统, 都将被“智慧城市”整合并加以利用, 同时创造出有利于城市发展和民生的系统和商业模式。对于原有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中, 运行多年并已经对未来发展出现制约和阻碍的部分, 要以“能利旧的利旧, 不能利旧的淘汰”的原则加以利用, 并彻底贯彻以长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 云计算中心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项, 理念的贯彻执行已经出现了严重偏离, 导致当下政府主导的云计算资源严重过剩, 恶性的地方政府竞争让政府倡导的云服务缺乏足够的应用支撑, 没有带来期望的效果。

“智慧城市”不是个绝对概念, 而是个相对概念, 遍地开花并不能保证每一朵花都红, 它没有终结, 只有比之前更智慧。相对二三线城市而言, 目前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已经比较智慧了, 但相对北上广深, 纽约、东京、首尔是否是我们学习的智慧典范呢?“Smart City”概念本质含义就是“使城市更智慧”, 该概念本身包含着城市智慧的相对性和渐近而长期过程性。我们智慧城市规划者和从业者要深刻领悟这一点, 才不至于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盲目和冒进, 才能真正从智慧的细微之处着眼, 脚踏实地一步步实现更加智慧的城市。

要智慧, 先要有前提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等因素的不同, 不同地方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应用领域以及对智慧城市的认知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我觉得, 无论是发展得早还是发展得晚, 无论步子迈得大还是小, 对于“智慧城市”都应该共同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完善系统的规划是基础。智慧城市是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和信息化的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涵盖信息基础设施、应用体系、产业发展和支撑体系等, 这几部分涉及面宽、结构复杂, 且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因此, 智慧城市建设之初, 必须进行完善、系统的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对于政府而言必须是可运营、可持续发展、可管理的;对使用者来说, 智慧城市必须是可用的、有用的、易用的。在总体规划先行、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 更要突出技术路线。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领域专项规划, 要强化“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覆盖全域, 突出经济、产业、民生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 体现总体规划全面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要兼顾智慧产业发展、投融资、建设与运营等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过程中, 要突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作用, 注重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突出解决困扰信息资源整合的“标准不统一、不一致”的难题, 化解“信息孤岛”丛生、“信息烟囱”林立的城市信息化困局;注重建设与运营相衔接、产业与资本相对接, 智慧城市建设才具备“技术、管理和经济”的可行性, 才会使总体规划及顶层设计能够有效落地, 真正地指导后续建设。

其次, 政府应该在前规划引导, 企业应该在后建设运营, 发挥市场的活力机制。智慧城市中必然存在关系国家战略和重大民生的基础项目, 前期投入巨大, 企业在没有盈利预期的情况下, 必不敢贸然投资, 需要政府先期投入并保障这些基础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除了这些重大的关系国家战略的项目外, 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更侧重在规划和引导, 而不是建设和运营, 毕竟这不是政府的强项, 而且还有与企业争利的嫌疑。大部分的智慧城市项目, 可持续投入和发展的前提必然是引入市场机制。我们可以先从关系民生并有实际应用效果的项目中选择部分推广效果好的, 先期引入市场化运作。如智能车位联网及引导系统可以采用政府授权, 引入商业化公司运营并与停车场进行利益分成;再如智慧物流系统中, 政府通过引导并鼓励公共配送的物流公司, 解决各物流公司的盲区或低效区。北京探索智慧物流的“城市100”共同配送体系就是很好的模式, 其在解决城市最后100米公共配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再次, 要创新城市管理、注重民生保障、突出市民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致力于解决城市管理创新和民生保障领域的关键性难题, 要在政务领域加强城市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监管、消除因部门壁垒所带来的“信息孤岛”问题, 提高政务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在社会管理领域加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决策水平, 彻底解决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各种“城市病”, 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防洪防涝、应急管理等。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落脚在民生, 所以在各类项目部署和建设安排上, 均要遵循民生优先原则, 大力部署和推进一批“便民利民惠民为民”的民生工程 (如医疗、社会保障、救助等) , 让市民百姓能够感受到城市智慧化发展带来的变化, 要“看得到、感受得到、还要用得起”, 这样的智慧城市建设才会是百姓拥护的、也才会有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 还要注重两化融合、促进产业转型, 注重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的驱动力在于城市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只有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的集聚能力, 才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区域经济循环中, 才能够使城市创新管理和民生服务得到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面对、需合力来解决推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应用, 会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使工业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及衍生服务将延伸到城镇、现代农业得以规模化发展;通过借助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发展, 区域产业聚集能力得以提升, 才会更好地催生一批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所以, 在产城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指导下, 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 可以使城市发展更绿色、环保、低碳、幸福。

最后,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智慧城市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需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中进行明确的约束, 确保万无一失。例如, 由“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信息大集中, 如何确保信息能够正确、安全使用?在智慧应用逐步普及, 给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 如何确保这种机制良性运转?这一系列问题, 都必须通过制度或者法律对服务提供者、服务享受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才能使之有序。

花落我家, 有期可待

提出“智慧城市”的口号和远大目标很简单, 但其建设过程却绝非一朝一夕, 不可一蹴而就, 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其远大目标在未来, 而不在现在, 更不在口号和概念上。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社会急剧转型、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是未来一段必然的发展方向, 而信息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发展的有效支撑和保证。“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是城市软环境建设的核心载体, 在建设中必然会遇到现实中固有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创新意识和IT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等因素制约及影响, 需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去支撑。

而目前,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基于“智慧”理念, 充分创新并实践, 为未来探索模式, 积累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试点和示范对于探索智慧城市的出路有益无害。在没有探索好“智慧城市”相关工程的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前, 建议有条件的城市进行“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建设项目的小范围试点, 在试点取得一系列效果后, 再逐渐推广扩大试点的范围。以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经验观照, 就可以验证这一点的正确性。一定要摒弃先出标准规范再建设的思想, 因为这将成为无形的障碍, 不利于“智慧城市”创新点的大胆尝试, 当示范试点小有规模之时其标准规范自然会随之应运而生。

遍地开花 篇7

今年以来, 该市农机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创建标准, 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开展了“一化三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市农机合作社规范升级活动, 一“化”是内部运转实现规范化;三个“中心”分别是建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

该活动充分发挥农机深松工程、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农机安居工程建设等农机化项目的政策拉动作用, 综合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1300余万元, 其中农机合作社自筹400万元, 集中力量在原有16个五星级农机合作社基础上, 打造16家集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农机维修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一站式”农机服务中心, 使之成为其周边区域内农机化生产经营的龙头。截至9月, 全市16个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初步建成并开始运转, 服务功能涵盖农机社会化服务各方面。三秋期间, 已代理各类农机办事事项1200余件, 培训机手3000余人次, 检修大中型农业机械1.2万余台次, 实现了对周边137个农机合作社的辐射带动, 有效地整合了农机资源, 使全市1.5万台各类农机实现科学化配置、集约化作业, 服务农户16万户, 农机合作社年作业服务面积可达280万亩以上, 实现经济效益2.1亿元, 初步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遍地开花 篇8

一初为人师的困惑

初为人师, 带领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语文, 不免有些忐忑。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并能更多地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本人在自身刻苦钻研的同时, 不断向前辈和周围的同事学习。但仍有困惑, 且引导我不断思考。

如某同事在执教第五册练习三中“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的内容时, 配合动画课件, 大讲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之后抱怨:自己俨然成了一名科学老师。我在思考, 既然是科学的内容, 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在语文课堂中讲解呢?

又如, 一同事在执教第七册练习二中的“写家庭地址和走法, 画示意图”时, 在画示意图上花了不少时间, 上完后连他自己都糊涂了:“我这样上课和品德与社会课还有什么大的区别?”

再如, 面对四年级下册练习四中的中药材内容, 我无奈地问前辈:“像这种内容怎么上?我可以把它当成综合实践课来上吗?”

面对这些现状,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我深深感到教师不能把编者精心安排的“处处留心”版块当成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 背离了语文教学轨道, 结果是“肥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家的园”。所以, 怎样将这些纷繁的内容用语文的方式来呈现, 明明白白地上成语文课, 烹制出语文味, 成了我在实践中的追求。

二“处处留心”的优势

比较新旧两种教材, 我认为设置“处处留心”这一版块提升了中年级语文教材的品位, 使之更生动、人文、综合。

1. 更生动

“处处留心”保留着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 如在不同语境中了解字的不同含义、形似字的巧妙记法、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处处留心”还非常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查字典。这些原本枯燥的知识要点, “处处留心”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 形象逼真的图片、生动的生活情境的再现、有趣的故事, 让练习课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2. 更人文

“处处留心”中许多内容饱含着民族文化, 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 如对歌词的了解, 对京剧脸谱的初步认识, 赏对联写对联, 诗歌赏析和《三国演义》文字片段的赏读等。即便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也仅限于一字一词, 而不探究微言大义, 更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 而是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和实践性, 让学生们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 探究的愿望和兴趣被调动起来。

3. 更综合

“处处留心”版块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动物园里动物的名称、中药材的名称、药品包装上的说明、不同城市的别称都成为了“处处留心”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世界, 架起了生活与语文之间的桥梁, 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向生活学习, 在生活中学习的意识。

可见, “处处留心”这一教学版块的安排为整本语文书增添了许多精彩, 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我从敞亮阅读的视野和关注言语的锤炼等两个方面, 用具体的实例阐述处理教材的方法, 从而突出有效处理“处处留心”版块的优势与作用, 最终阐明我的观点。

1.“处处留心”敞亮阅读的视野

苏教版四下单元中有课文《三顾茅庐》, 练习三中安排了涉及三国故事和人物的“处处留心”及两组成语, 我充分利用这些教材, 进行阅读《三国演义》读书方法的指导, 让两条阅读线有了交叉的机会。“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思想可以在现实的阅读实践中得以实现。

练习三提供的这些材料怎样利用?可以教给学生怎样的阅读方法?这是此次教学“处处留心”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 由扶到放。练习三中所有的材料涉及两个人物:关羽和诸葛亮。所以先从研读关羽这个形象入手, 教给阅读方法, 再让学生独立利用所学方法去研读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2) 由形到神。四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从人物的外形、坐骑、武器入手, 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感性的形象, 再分析人物在关键事件中的表现, 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帮助学生学习理性地思考和判断。 (3) 成语搭桥。本学期, 为学生订阅了适合四年级学生看的青少年版《三国演义》, 它以成语故事的形式, 把主要事件呈现给学生。这使我深受启发:以成语形式呈现, 既能抓住人物身上发生的关键事件, 而且能让学生积累有故事背景和人文精神的语言精华——成语, 可谓一举两得!

基于这种思考, 我将本课的目标进行了定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认识古代“勇义”的化身——关羽这个人物, 激发学生对这一美好形象的敬仰之情;过程和方法层面, 阅读贵在得法, 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由表及里和在关键事件中评价人物的阅读方法;知识和技能层面, 知道教材中有关关羽的成语的意思, 能有感情地读好“温酒斩华雄”的片段。

这样的教学把握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 通过研读《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一人物,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中忠义的可贵;同时发展学生听说读思的语文能力。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认知水平, 满足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需要, 不盲目拔高。学生能自己看懂故事, 老师指导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联系前后的事件来认识一个人的性格、胸怀和品质。而且以现代青少年的视角,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去解读《三国演义》的著名人物——关羽这个人物的作为和内心世界。以“处处留心”中呈现的这段文字为平台, 让孩子们走进关羽的世界, 又以对“关羽”这个人物的解读为桥梁, 促使学生走向《三国演义》中更多的精彩人物, 为孩子的深度阅读打开了一扇窗。

2.“处处留心”关注言语的锤炼

四年级下册练习五中有一项关于谜语创作的练习,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三年级上册练习七中有过围绕“花”进行的学习活动, 包括读花名、认花形、猜花谜、编花谜。我就在想如何使学生在原来的谜语学习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呢?原来老师们重在对语言形式的关注, 此次还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的语言是稚嫩的, 需要在一次次的锤炼中提升。而且原先编谜语主要针对“花”, 这次编谜, 内容十分宽泛, 有闹钟、鞋子、藕、茄子等, 这也是对学生的考验。

这次教学, 我在简单回顾了谜语的语言特点后, 便让学生们自由创编了, 我将教学的重心放到引导学生对谜语语言进行比较, 感受精确表达的魅力, 而后着重指导学生们对自编的谜面进行评价修改, 整个的学习过程承上启下, 循序渐进, 学习层次不断提高。

方法一:比较引路。

出示两则谜面, 让学生猜一猜: (1) 生在山里, 死在锅里, 埋在罐里, 活在杯里。 (2) 深山坞里一蓬青, 五龙十爪摘我心;带到潼关来逼死, 遭遇汤泉又还魂。

当孩子们很快猜出两者的谜底均为“茶叶”时, 我就引导孩子来细读比较语言。学生们各抒己见, 言辞精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两则谜语虽然都是反映茶叶的“生、采、制、泡”的过程, 可是在表达上却各有特色。前者像打油诗, 后者则有绝句风采。

方法二:修改提升。

出示:方方正正大脑袋, 小老鼠在旁边卧。每天摸摸再点点, 比尔·盖茨乐呵呵。

我让学生们自读谜语后对谜面进行修改, 怎样改读起来才更加通顺流畅。学生们听后跃跃欲试, 议论纷纷。

学生:四句话写出了电脑的特点, 我觉得一、二两句可以改成:方方正正大脑袋, 小小老鼠旁边卧。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

学生:这样读起来更有味道。

学生所说的不就是语文味吗?在品评与修改的过程中, 已经触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觉, 他们在朗读与品评中, 关注了语言的形式, 使语感得到培养。品味语言也就是品味语言的表现力, 品味遣词、造句、修辞、布局……不求其全, 择其一处反复品味, 一课一得, “滋身健脾”。把前后练习联系起来教, 用“语文味”贯穿始终, 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持续的, 真是事半功倍。

综上, “留心事事皆学问, 生活处处有语文”, “处处留心”版块的教学正悄然改变着笔者对练习课的传统认识, 让语文课堂多了一块有特色的自留地, 多了一片自由开阔的园子。但是也不能被教学内容的表面所迷惑, 一方面要揣摩编者的意图, 一方面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学情, 要学会在纷繁的教学内容中发现语文老师应该教什么, 只有明确了教什么, 才能知道怎么教, 要能够在多元的内容中发现与学生学习语文息息相关的关键点, 进行有效的训练, 上出充满语文味的语文练习课。

摘要:苏教版三、四年级的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安排了“处处留心”这一版块, 该版块涵盖内容综合宽泛, 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执教者往往难以从语文的角度加以把握。笔者尝试用语文的方式来呈现内容, 处理教材, 引导学生聚焦语言、锤炼表达、提升语感、敞亮阅读视野……让这一版块的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遍地开花 篇9

一、 提升文化素质是书法 教师培训的不竭动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 法艺术欣赏,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书法教育,上级有要求。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 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这 是继199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2002年《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之后,教育部再一次对书法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意见》要求书法教育基础较好的地 区和有条 件开设书 法课的地 区在2011年秋季开设书法课,这标志着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全面启动。

开展书法教育,实际有需要。“书法进课堂”先要“书法教师进校园”。书法 虽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已经中断了几十年。当前一些学校有教材无人教,有课时被挤占,写字课有名无实,一些想学书法的学生只得花钱参加校外辅导班。许多教师、家长和书法家对淡化书法教育、书写水平整 体滑坡的现象忧心忡忡。现在的年轻教师都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懂书法的老师少之又少,懂篆刻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师资不足是对当前“书法进课堂”的最大制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娄底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写 字和书法 教育的通 知》(娄教发〔2012〕14号), 要求全市中小学从2012年秋季开始开展书法教育,并组织了全市书法骨干教师培训。

二、 周密深入调研是培训 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教师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培训的目标。2012年3月份,娄底市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教师工作科和市师资培训中心对全市42所高中、223初中和421所小学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全市中小学校书法课开设情况和娄底市书法教师需求情况。通过调研发现,我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视不够,开课不足。许多学校不重视书法教育,223所初中和421所小学中开设书法课不到50%, 且经常被占用 ;42所高中学校无一开设书法课。二是目的不明,内容不清。一些学校尽管开设了书法课,但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模糊,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三是师资欠缺,素质欠佳。许多学校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没有专业老师,书法课由语文、美术等学科老师来顶替, 书法课被挪用、边缘化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教师自己的汉字书写也不怎么规范。2012年6月,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娄底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娄教发〔2012〕14号和《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娄教通〔2012〕79号)两个文件,保证培训项目如期实施。

三、 领导高度重视是培训 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

娄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封旺洲任组长的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市师资培训中心。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担。 时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鄢福初对这次培训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亲临培训学校,看望学员,并做重要报告。2012年8月20日, 分管教育的市政府副秘书长亲自主持了第一期的开班典礼。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封旺洲、局长刘道阳高度重视这次培 训工作, 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具体工作, 解决具体问题,在局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想方设法保证了培训经费的落实。分管师训工作的副局长黎吾松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做了很有针对性的指示,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各县市区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非常重视, 密切配合。要人给人,要钱出钱,为整个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还得到了娄底市书法学会、娄底市书协 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体教师排除各种困难,全心身投入,上好每一堂课。

四、 精心科学组织是确保 培训成效的重要抓手

⑴部门协作和谐。沟通协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书法进校园”是一项 系统工程,需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在本次书法教师骨干培训中,市教育局办公室、教师科、人事科、基教科、市师资培训中心、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及各县市区教育局、培训机构充分合 作,各司其责。教师、人事负责相关文件承办,基教负责书法教育的调研,办公室负责各部门关系协调,市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学员报名、组织管理、结业证办理和培训经费结算,北京瀚杰文化发展中心负责教学资料编写、授课教师安排、书法用品选购与发放、课程设置和 教学管理,各县市区教育局、培训机构扎实做好宣传发动、学员报名、组织管理和上述相关经费的落实等工作,特别是对第二阶段集中培训的经费、人员、地点、食宿安排等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⑵课程设置完备。这次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使书法教师掌握书法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师的书法技法水平。本次的课程设置是根据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来制定完 成的,分书法教育理论、书法教育技能和汉字书写技法三个部分。开设的课程有:书法理论开设《中国书法简史》《古代书论选读》《书法杂识》《文字学常识》4门课程;书法技法开设《欧体楷书》《颜体楷书》《赵体楷书》《硬笔书法》《魏碑》《行书》《隶书》8门课程, 书法教学开设《书法教育技能》《书法教学》2门课程。

⑶师资力量雄厚。理论课聘请北京著名高等院校书法专业教师或博士研究生主讲,技法课聘请每种书体有相当实力的书法家授课。主讲教师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文东教授、西安工 业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傅如明,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宋廷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周劲松、杨频等;技法课教师有傅如明、周劲松、罗华斌、贺子文、廖吉林、姜新初、贺向阳、李建人、曾庆勋、苏业超10位教师,他们都是中国书协会员,所教科目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都有一定程度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针对每位学员的实际情况作有效的指导。教学资源由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联合开发编写。

⑷培训模式富有特色。本次培训由娄底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瀚杰文化 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

一是培训分阶段组织。培训工作分两年两个阶段进行,全市共有670名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的在职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2年8月分两期在娄底一中进行, 每期5天, 共10天; 第二阶段的集中培训于2013年7月在各县市区的教学点进行,娄底市新化县和冷水江市两个教学点同时开课,涟源市和娄星区、市直、开发区教学点同时开课, 双峰县教学点单独开课,每个教学点为期10天,共30天。第一阶段的培训过程现场全程录制,形成网络资源提供给各中小学教师配合教师基本功全员培训时使用。

二是注重理论与技法相结合。理论与技法相结合是本次培训的整体要求, 考虑到学员们都是在职教师,培训都安排在暑假进行,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的学习将严格考核发证,确保培训效果。从两个阶段的学员作业来看,大多数学员对书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基本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相当的理论修养。每个教学点在结业时都进行了教学观摩展览,每位学员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着眼于形成良好的书法习惯。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汉字为基础,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日常书写会形成程式化的书写习惯,容易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审美体验,将难以分辨真正的书法之美,学员们有几十年的书写习惯,即使没有用毛笔写过书法,也会将自己的书写习惯带到书法中来,这为书法培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而,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书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次培训在第一个阶段开设书法理论课,就是想让学员们更多地接触原汁原味的书法精品,积累一定的书法审美经验,能分析什么样的书法是好的, 什么样的书法是不好的,先解决学员们的书法审美问题,之后再进行技法的操练。经过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互动,证明这样安排是合理的,学员们的欣赏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技法要领把握得都比较准确,有很多学员反映,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对书法艺术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⑸培训效果明显。这种大规模培训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在娄底市乃至湖南省都是首次, 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集思广益,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多次召开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本次培训的任课教师会议,反复听取各方意见,深入了解我市书法教育师资和各个学校的书法教育现状,针对相关问题多次调研、讨论,形成共识,再精心完成各科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教学的最佳效果。学员系统地完成了相关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书法技法的练习 和书法教学的学习,掌握了各种书体的基本临摹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了各种书体的审美鉴赏能力,解决了在书法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通过信息反馈, 从2013年秋季开始, 全市9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书法课, 所培训的书法骨干教师全部担任了书法专职或兼职教师。

五、 健全工作机制是开展 书法教育的根本保障

本次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学校和老师广泛认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培训时间短,技法练习时间、学员互动交流不足; 二是不了解培训对象实际,无法兼顾个体差异,没有照顾各层次老师对培训的不同需求;三是受场地和经费、时间的限制,无法全面培训书法教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将继续关注书法教师培训教师的培训,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已培训学员进行动态管理,将书法培训长期化。一是创建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形成“集中培训———骨干引领———校本研修”的创新型培训模式,以点带面,全员培训;二是利用市师资培训中心网络平台,建立娄底市书法网络交流平台,聘请专家团队,与参训老师互动交流,深入探讨,尽量帮助老师解决在书法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网络书法教育优质远程培训视频课程资源,为全市书法教师免费开放,解决培训中的工学矛盾。

乐见碰撞,直待遍地开花 篇10

前段时间,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合发布声明,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这就是最近的一次“大爆炸”。

对于餐饮O2O领域来说,这一次的碰撞声势不小,足以在短时间引发整个行业的变革:此前餐饮O2O行业一直处在烧钱抢用户的阶段,今日你有折扣,用户来你这里,明日我有优惠,那么用户又归我,这样的行业现状可谓是糟糕至极。如果说有人能一把将用户捆住也还罢了,但你来我往的烧钱动作业已证明这并不可能。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暴利在前时,人皆红目。温柔的劝说无用,那么就让你无招可用吧!当美团和大众点评达成战略合作时,也许就是烧钱无用之日。且不管是为了更快的吞食市场份额,还是为了整肃行业乱象,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作都应是很多人都乐意看到的,因为与其无奈于你争我抢的混乱局面,那么还不如“造出”一只庞然大物,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

如果餐饮O2O想要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摆脱困局,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条新途径来培养用户依赖性和忠诚度,让用户能够在价格之外,依旧能关注它。而以这个标准来看,在美团、大众点评和百度糯米中,真正能初窥门径的,也许只有大众点评。然而大众点评深耕本地,并逐渐辐射全国的策略在如今快节奏的移动互联网世界中难以复制,再一味模仿它并非良策。而这一次的合并是否会逼出新的道路?

上一篇:研究开发费下一篇:就业常识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