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2024-06-14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精选十篇)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1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湖南省的四所高职院校的三年制大学生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679份, 有效率为84.88%。被试年龄在17~24岁之间。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简称CCSMHS) 。该量表从12个侧面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情况, 主要涉及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冲动、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倾向等12个维度。全量表共有104个项目, 其中有4个检测作答可靠性的项目各重复出现一次;采用5点记分, 只计算分量表分数, 不累加总量表分数。该量表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330~0.8552,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施测及数据处理本研究严格按心理测试要求进行, 采用无记名方式, 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与分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水平的差异比较根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每个维度的T分数, 划分为症状较明显、可能有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四个水平, 对12个维度各水平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 症状明显的人不多, 在各维度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0%;无明显症状的人在24.15%~41.68%之间, 平均为31.79%, 这说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可能有症状的人在8.84%~16.35%之间, 相对其他维度而言, 抑郁、焦虑、自卑、偏执所占比例偏高。偶尔有症状的人接近半数。这说明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见表1) 。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大学生常模的比较t检验表明, 高职学生在抑郁、自我意识偏差、性心理障碍、强迫、冲动、精神病倾向各维度的得分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高职学生在这六个方面相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在躯体化、焦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依赖方面的得分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 除躯体化维度外, 其余五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高职学生在这六个方面相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 心心理理健健康康水水平平较较高高 ( (见见表表22) ) 。。

高职男女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t检验t检验表明, 高职男女学生之间在心理健康12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性别差异, 高职女生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偏差、偏执、依赖、冲动等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 且在焦虑、自我意识偏差、依赖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高职男生在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强迫、精神病倾向等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女生, 在强迫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3) 。

讨论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水平的差异比较从调查结果看,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症状明显的人在5.45%~9.13%之间, 其中偏执、强迫、躯体化、精神病倾向、焦虑等症状明显的学生较多;可能有症状的人在8.84%~16.35%之间;心理健康症状明显的人和可能有症状的人加起来在15.17%~22.24%之间, 其中焦虑、抑郁、自卑、偏执所占比例较高, 这说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有待于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积极关注。无明显症状的人所占比例为31.79%, 这说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偶尔有些症状表现的接近半数;偶尔有些症状和可能有症状的学生加起来占61.04%, 这表明高职学生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较多。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大学生常模的比较从测试结果看,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抑郁、自我意识偏差、性心理障碍、强迫、冲动、精神病倾向等方面,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这六个方面的表现劣于普通高校学生, 而且与大学生常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社会和家庭因素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对社会过分疑虑, 体会到的人文关怀与自身需求间的差距较大, 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尊重, 因而极易产生敌对、猜疑情绪, 一旦遇到生活事件容易冲动。高职学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较为强烈, 但往往思想比较单纯简单, 希望与异性交往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交往, 常常受到情感的困扰。综合各方面的分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待全面提高, 尤其在上述六个方面有待改善。高职学生在躯体化、焦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依赖方面的表现优于普通高校学生, 除躯体化维度外, 其余五个方面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说明高职学生在这六个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这可能与高职学生身体素质较好, 平时所承受的大小打击比普通高校学生多, 独立自主的生存意识、社交能力较强有关。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对性别差异的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劣于男生, 存在差异的因子体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偏差、偏执、依赖、冲动等方面, 而且在焦虑、自我意识偏差、依赖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高职男生在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强迫、精神病倾向等方面劣于女生, 差异显著的是强迫水平。性别研究提示, 传统文化对性别的塑造体现在高职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中,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高职男女生对自身的定位不同, 女性属于弱势群体, 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激动, 乞求别人的帮助, 依赖性较强;而男性属于强势群体, 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比对女性要高, 男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较大, 对自身的各方面要求也较高, 思想观念上较女性更为保守, 这可能是导致高职男生在强迫水平方面远远高于高职女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CCSMHS) 是为中国大学生量身制作的心理健康量表, 目前已在部分高校内取代scl-90, 作为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具。高职院校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按照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个性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分层次预防与调适教育, 定期更新心理健康数据库, 对高职学生实行动态跟踪关注。另外, 还要对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进行个性化研究, 并反馈给学生, 使其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鑫龙.扩招后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7) .

[2]张海涛, 等.高职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2002, 1 (3) :29-32.

[3]黎凤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

[4]熊飞.1044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 2005, (36) :20-21.

[5]伍翔.我校2005级新生UPI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8) :12-14.

[6]马晓慧.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8 (1) :66-68.

[7]郅利聪, 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分析报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6) :91-92.

[8]谭淑新, 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社会科学论坛, 2006, (2) :121-126.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2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查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状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性别、来源、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9(5) 分类号:G718.5 B849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 篇3

关键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01-02

身心健康包括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体育词典》指出:体质是指人体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什么是心理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1]。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其身心健康障碍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城)为例,调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针对性提出对身心健康促进的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城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食品系、城建工程系、旅游系、公共管理系、商贸系、财会金融系、应用外语系、艺术系等10个系2010-2012级部分在校大专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期刊数据库广泛查找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阅读和整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利用,作为本研究的资料来源和基础。

2.专家访谈法。走访了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有关高校,向有关体育部领导、专家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3.问卷调查法。根据国家大学生身心理健康制定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其中男生225份,女生157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4.数理统计法。所获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8.0进行。

二、结果

(一)广城大学生体育锻炼问题研究

1.体育教学现状。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广城只有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有体育课,每周为2节,每学期为27节,上课采用学生自选喜欢的项目,每个自选项目人数不限,一般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太极、舞蹈为主。这样的自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通过这样自选项目的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是这样的不限人数的自选项目,会造成有些项目过于人多,影响上课的效率,上课老师甚至需要分开上课,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上课的练习锻炼时间。在体育课的调查中发现,体育开课率不足、锻炼密度不大,质量难以保证。但在此次的调查中,只有35%不到的大学生经常自我锻炼。出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考虑,学校应该增加长跑、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高、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项目,并建议学校老师进行自选项目时,限制一定的选择人数。

2.学生余暇体育现状。广城学生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校区,分别为南校区、北校区、海珠校区。南校区的场地较为富裕,有400米的塑胶跑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场地,武术馆、舞蹈馆、健身房也一应俱全。北校区虽然只有2个系,但离南校区也只有几百米而已,也有200米的塑胶跑道、羽毛球场、篮球场地、排球、足球场地。而海珠校区只有一个系,那里则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地。广城有这么丰富资源的场地,学生在余暇时间锻炼的话,可以自由地进行。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南校区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进开放的时间较少,以致喜欢这些项目的学生锻炼时受到一定时间的限制,建议学校多些时间给学生进行锻炼。其次,学校每年也会定期举行校运动会,一些球类比赛,例如足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比赛等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鼓励一些体育拔尖的同学参加校外的一些体育比赛,以此鼓励学生不断加强体育锻炼。最后,学校社团成立武术、跆拳道、舞龙舞狮、轮滑、太极拳、足球、篮球、排球、小球等协会,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体质健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爱好调查分析。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关系密切的10项运动为:慢跑、篮球、羽毛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舞蹈、网球、跳绳、武术。形式简单、投入经济、时间合理的运动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都很大,诸如慢跑、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激情、活力、阳光的运动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的宠爱,舞蹈、足球就是这一类运动的代表。培养自身特色,蓄积文化底蕴的运动也受到了部分大学生们的追捧,主要体现在武术运动上。但传统的运动虽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却被大学生们一天天地遗忘,例如跳绳,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下降便能说明问题。

4.广城体育场地满意度调查分析。在对广城的体育场地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一般满意度比较高,其选择百分比为53.6%。说明广城体育场地环境还不是令人很满意,学校应该要加强广城体育场地的保护与利用,认真做好场地各项安全措施,努力提高场地的利用空间与时间,改善体育场地的基础设施。

5.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频率的调查分析。在余暇时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学生每周运动时间、每周运动频率呈现不均衡性。广城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每周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分别为集中在每周6小时、每周为3-5次。三年级学生每周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仅为每周2小时、每周1-2次。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实施一年级上体育必修课,而二、三年级就没有上体育课,从而造成学生在非体育课学习期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总量和次数大幅下降。

(二)广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的。它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它的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2]。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等六项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进行监控。国家评分标准是:86分以上优秀、76-85分良好、60-75分及格、59分及以下不及格。

一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的优良率为总体第二,二年级排名处于第一的位置,而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优良率处于最差。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整体不高,可能原因是高考,高考的应试教育,让学校、家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三年级由于没有体育课,同时学生面临就业、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次数逐渐减少,从而造成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

(三)广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近二十年来,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对于至今你是否感觉到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有25.7%的学生认为自身健康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对你曾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是否有问题?有32.4%的学生选择是有问题的,对心理卫生知识不了解,觉得学校宣传渠道不够,特别是性教育知识。在调查学生是否曾接受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吗?只有2.1%的学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治疗,这说明了有些学生自身存在一般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接受心理咨询,觉得很丢脸,怕同学异样的眼光。

面对日益增大的社会环境压力,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并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也变差,学习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学习压力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与有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很少参加或根本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够融洽,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同学关系和谐的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好,心理健康状况较好[3]。在问及对你有健康或者心理咨询有问题吗?居然有43.2%选择是,说明学生还是想多了解关于一些健康或者心理咨询的知识。在选择获取健康知识调查中,有66.3%学生选择性知识,位居第一,62.5%学生选择心理健康知识,位居第二,48.6%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知识,排在第三,43.25%学生选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6.2%学生选择加强社会适应。

(四)建议

第一,适当增加体育在高考中的分数。

第二,出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考虑,学校应该增加长跑、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高、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项目。

第三,建议多开展一些身心健康知识的讲座,从多角度去关注和研究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明军.高校体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8,(6).

[2]《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介[EB/OL].http://www5.ctgu.edu.cn/tyxyweb/bencandy.php?fid=24&id;=2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分析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及对策

1 引言

高职大学生是身心都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 如对新的环境与学习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未来职业选择问题等。他们对学校、专业、就业前景不甚了解, 容易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不平衡感。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 就会给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教育部在2001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社政2001年1号) , 2002年4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试行) 》, 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教社政2005年1号) , 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指出了对各级各类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研究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通过对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 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高职新生, 共做问卷1253人, 有效问卷1146份, 占总数的91.46%。其中男生485人, 女生661人, 来自城镇的412人, 来自农村的734人, 其中统一录取的学生983人, 单独招生的学生163人。

3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以二级学院为单位, 高职新生全部施测。在学院机房按班统一施测, 在网络上直接做测试问卷, 做完提交。

(2)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查阅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报导和成果, 访问心理障碍者、心理教师、学生干部, 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3) 研究工具。

采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中译本。该量表由10组症状群组成。每组症状按严重程度分5个等级。

(4) 统计方法。

以SCL-90因子分为评定指标。因子分≥3分时计为中等以上痛苦水平。采用SPSS-10进行数据处理。

4 调查结果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中等以上心理障碍者占被调查人数的8.72‰, ≥3因分子人数的百分比中, 男生低于女生、城市学生低于乡村学生, 单招学生低于统招学生。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六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全国常模, 其他各项因子均值差别无显著意义。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下同)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男生在躯体化、强迫两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女生, 而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三项因子分值均低于男生, 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别无显著意义。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四项因子分均值低于乡村大学生, 在焦虑因子上城乡学生有显著差异, 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别无显著意义。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统招学生在抑郁、强迫两项因子分均高于单招学生, 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别无显著意义。

5 结论与对策

5.1 结论

(1) 1146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 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障碍者为8.72‰.其中男生为8.24‰, 女生为9.08‰, 城市学生为7.28‰, 乡村学生为9.53‰。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问题最多、最严重的是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 其次是偏执和抑郁,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自我的要求和期望值较高, 进入高职院校后, 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 使学生充满了矛盾和焦虑。目标的丧失和对未来的渺茫, 使学生不知如何打发较多的空余时间, 接触的频繁和充分张扬的个性, 更使得学生之间的交往充满了不和谐。

(2)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SCL-90因子分均值总体上好于全国常模。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高, 但差异不显著。在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方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这可能是与高职大学生在中学时, 学习成绩相对较低, 教师、家长和自身期望值不高, 心理压力相对较小, 升入高职后, 同学之间竞争性较小有关。

(3) 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男生、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女生、乡村学生。

来自农村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比来自城镇的高职大学生低, 除了焦虑、敌对因子达到显著外, 其余各项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这与许多研究都是一致的。分析其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比城镇差得远, 因此, 无论是在学费的筹集上, 还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上, 农村学生都要比城镇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②和来自城镇的学生相比, 农村学生除了学习, 无一技之长, 看着城镇学生多才多艺, 在各项活动中如鱼得水, 其心理就表现出更多的自卑。③在普通话和电脑操作方面, 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镇的学生有更多的弱势, 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轻视, 也会表现出更多的敌对。④进入大学后, 由于虚荣心和交往范围的扩大, 来自农村的高职大学生易于和来自城镇的学生盲目对比, 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进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异化,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就会形成偏执。

(4) 统招学生与单招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 只是统招学生除了在强迫和抑郁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比单招学生略高以外, 其余都没有差别。

(5) 男女两性高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上有差异, 但不显著。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男生在躯体化、强迫两项因子分均值低于女生, 而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三项因子分值均低于男生, 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值差别无显著意义。这是因为, 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期待不一致, 在传统观念的性别角色模式中, 男性往往被要求为“坚强、勇敢、独立、挑战、具有主动性和攻击性”, 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往往采取抗争、否认、孤立、攻击等应对方式, 而女性在传统观念中往往被描述为“温柔、体贴、依赖、谨慎、服从、守规矩”, 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 往往采取补偿、回避、求助、人际退缩等应对方式。另外, 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和事业压力往往比女性大, 而且, “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角色期望, 使得男性把更多的痛苦和挫折深深埋在内心而不外露, 因此, 造成男性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有更多和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5.2 对策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 而不是简单的拼合。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学, 就是在学科教学中要尊重教学规律、学习规律、思维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等, 将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内容有效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应结合各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具体内涵, 努力挖掘和充实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瞄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切合点, 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 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举办系列活动, 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

应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 如开设“青年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高职整体教育体系中。在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上,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认识上;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生日常生活渗透, 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平时可以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做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 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知识, 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让高职学生能在广泛的交际与合作中, 建立一种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3) 积极创设条件,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发展中心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成立一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发展中心, 该中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教育与辅导,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负责管理。面向全校高职学生, 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 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心理咨询由于一般采用单独交谈的方式, 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和教育, 在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优势。学校成立的学生心理发展中心应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心理测试等方法,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与教育活动, 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专家给予临床治疗, 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有效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准。

学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这样一方面既可以扩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提高师资质量。学校要重视对从事高职学生思想工作的干部和教师, 尤其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和学习, 并不断关注和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 才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5)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 都是育人的工作, 两者既有联系, 又有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注重增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应遵循学生思想认识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 对于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和困惑, 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 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然后再从思想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 克服一些不健康的心理, 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的共同作用,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准。

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相配合, 这也是对高职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高职生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 但近几年就业的现实状况又令高职生担忧和害怕, 社会对高职生的接纳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高职生对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对就业的前景普遍感到迷茫、困惑和忧虑, 甚至恐惧。所以,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教师要认真准确地掌握高职学生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择业与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逐步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积极、大胆、愉快地走向社会。

(6) 拓展教育时空, 积极推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学生主要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门诊, 获取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这种方式的反馈交流比较缓慢, 而且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偏见以及学生自我心理的封闭性, 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或不敢暴露自己。而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则突破了时空限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自由性、交互性、隐蔽性等优势, 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无忌的交流环境, 帮助师生之间实现实时的情感对话和平等交流, 如灵活运用E-mail、QQ等多种手段和形式。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参与空间, 也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交流方便和自由。网络的匿名隐蔽性不再让学生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 因而能敢于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 从而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 提高他们自身的免疫力和判断力, 保证学生异常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青年研究, 2000, (6) .

[3]陈西兰, 戴亚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4]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5]陈西玲.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5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各领域有了新的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加快,加上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心理负荷日以沉重。为此,针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并为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前言

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就2000年在南京召开的大陆,香港,台湾地区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讨论会上,有报告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了25%,近年来已达到30%左右。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人们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另据国家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透漏的消息,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16%~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精神衰弱等症状为主,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而且心里不健康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1.高职院校学业问题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开始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习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另外,有的学生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以致于对自己的学业失去了兴趣和希望。

2.高职院校大学生情绪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抑郁,以个体心中持久的消极情绪为主,常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同时还会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以致于什么活动都不愿参加。情绪失衡。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且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内敛性,其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大。

3.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部分学生显得很不适应,社交不良,部分学生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却又担心失败,只是羡慕而积极参与的不多,久而久之,对一切活动都会采取回避态度。大学生都是在学校环境中成长,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而部分大学生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妨碍了良好得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以致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例如;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等。尽管高校都在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当面对学业,生活,感情方面的挫折,大学生显得无所适从,感到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甚至怀疑人生。面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担心受挫。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6

摘 要:本次研究立足于教育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充分吸收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先进实践经验,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分析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导向和具体操作内容、方法及实施途径、工作体系与评价机制,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特色教育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地关注与重视,但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其理论研究、实践操作环节中,由于其对象和特征的特殊性,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限于一般学校教育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等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没有必然联系。

在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色教育模式的研究,制定出适合高职大学生需要,适应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高职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环境,輕松走入职场。

1 研究方法

通过对2014年在校的2012级、2013级、2014级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3个年级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筛选出存在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研究,探寻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特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进和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版),由各个二级学院在网络机房统一组织开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及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简称:UPI),并使用心理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测量所采用的SCL-90量表为最著名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测量表之一。主要针对受测人的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进行测评,对其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受测人是否存在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综合心理健康评价工具,能够直观有效的综合掌握受测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UPI量表是针对已经被发现存在早起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制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该量表的测量对象主要为大学新生,对新生中存在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进行了解并填写调查表。该量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用方法简便,能较快地判断出结果,是当前各个高校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的先进的调查方式。

本次2012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389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75人;2013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76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075人;2014级学生SCL-90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235人, UPI普查有效统计人数为6153人。

通过对以上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体状态积极向上。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缺乏动力,存在厌学心理,悲观,心理压力较大。部分学生从进校开始就为自己的毕业、就业问题深感忧虑,产生沉重的压抑感。同时,高职大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都存在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社会交往需求迫切,人际关系敏感,存在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敌对、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

2 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1 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特征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学生录取成绩较低,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开设理论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程,播放心理电影、心理科普知识讲座等形式,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理论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防御心理问题的出现。

2.2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针对高职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如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发展性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团队训练、挫折考验训练等方法,通过早起干预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打消心理困惑,从源头上防止学生因此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2.3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新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体现时代精神,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要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做学生的知心人,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在各种形势下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对出现的个别及集体心理问题进行引导。

2.4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运用丰富多彩,多层适度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精彩的方案设计与实践,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而是需要深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各个环节中,形成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援助体系。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求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基础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心理层面保证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适应高职学生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的方法,科学设计辅导方案,并通过实验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从而形成适应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援助体系。进一步探索多种有针对性地且无心理压力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理论研究及数据论证,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点、线、面”结合,使之既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又具有可操作性。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问题,更是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妍.高职院校大学新生SCL-90与UPI心理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J].中外健康文摘,2012(25).

[2]王清宣,赵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

[3]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干预模式

随着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大, 高职学生已成为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但是, 与普通高校相比, 高职院校本身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决定了其将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当前主要的教学目标, 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近几年来, 这种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大多数研究表明,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 许多学生在明辨是非能力、公德意识、心理脆弱性、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 进一步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将有助于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并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模式。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有个方面: (1) 运用SCL-90量表, 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高职学生在各个因子上存在的年级和性别差异; (2) 运用学生自我评价问卷、学习动机问卷、受欺凌行为问卷、家庭情况问卷、学校风习问卷等, 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为下一步的干预工作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样本总体来自于两所高职院校的学生,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获得有效样本为455份。其中, 一年级学生样本为180份, 二年级学生样本为140份, 三年级学生样本为135份。男生为255名, 女生为200名。一年级的平均年龄为17.36±1.59, 二年级的平均年龄为18.41±1.42, 三年级的平均年龄为19.27±1.74。

三、结果分析

(一) 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1的结果来看,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 都显著地高于青年组的常模得分。

注:觹号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 觹觹号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以下相同。

(二)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 女生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一些, 其中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三)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表3的分析结果表明, 与一年级的学生相比, 高职三年级的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在SCL-90的各个因子得分上均显著地高于一年级学生。

(四) 心理健康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学生的个人自我、学习情趣、课堂违规、受欺行为、欺凌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 个人自我、学习兴趣为负相关, 课堂违规、受欺行为、欺凌行为正相关。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家庭经济情况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见表4) 。

五、讨论

(一)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分析

表1的分析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同龄人相比, 存在一定差距。其中, 对于高职学生群体而言, 又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生, 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一年级。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 高职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处于18-22岁之间, 心理发展处于迅速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 即处于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 (L S·Holling-worth) 称之为“心理性断乳”的最后关键期。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狂飙时期”, 是一个与情绪骚动、精神混乱有着必然联系的发展阶段。对此, 最早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G·Stanley Hal (1844-1924) 认为, “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类发展在儿童期与成人期都有一个风暴 (storm) 与压力 (stess) 的时期” (1) 。青少年时期, 正好处于这种由野蛮向文明转化的关键时期, 因此, 注定要经历混乱与不安, 注定是无礼而粗暴的。另外, 精神病学家安娜·弗洛伊德 (Anna Freud) 在《对儿童的精神分析研究》一书中也指出, “儿童在青少年时期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这是‘不正常的’……青少年期的表现与神经官能症、精神病或敌视社会秩序的症状形式很接近, 并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几乎所有疾病融为一体” (2) 。在这一时期, 青少年具有神经症或类精神症的特征:癔症、退行、精神动荡和人格解体, 会较多地出现恐惧、焦虑、愤怒、罪恶感、忧郁以及孤独等多种负面情绪, 会因缺乏对自己的情绪、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的正确的认知而使自己处于混乱状态, 心理动荡不安, 行为缺乏预期。但是, 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讲, 上述因素只能构成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背景因素, 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2. 高职学生的自卑倾向

表4的结果表明, 学生的个体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说明学生的自信心越强, 越不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但是, 从目前情况来看,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在“学历至上”、职业教育仍被鄙薄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 许多学生选择高职院校都是一种无奈之举, 对未来的预期很低, 过渡贬低自己的价值。同时, 由于受长期以来在学校处于不受重视或被忽视, 甚至被排斥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学生在学习自信心、学习习惯、自我反省意识以及自制力等方面也相对落后一些, 因此, 更容易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 同辈群体的影响

除了要学习职业技能外, 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还要面临一项重要的人生课题, 即进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主观感觉。高职学生在进行自我整合的过程中, 可能会经历角色混淆、自我怀疑、忧郁、冲动、与父母或权威人物发生冲突而出现逆反心理。在这一时期, 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影响逐渐处于次要地位。他们更加看重自己在同辈群体的地位, 希望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可, 以进行自我定位。本次研究采用了欺凌行为和受欺凌行为作为衡量同辈群体是否接纳的指标, 结果发现, 欺凌行为、受欺凌行为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其相关系数要远远高于其他因素。但是, 遗憾的是, 由于面临较大的生存性危机, 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 重专业技能课、轻文化素质课的教育理念, 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欺凌等不良行为, 多数院校由于考虑到学校的招生就业、对学生的挽救以及学校的名声, 一般都会从教育的目的出发, 不会采取过多的惩戒措施。从目前来看, 这些处理方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学习生活的影响

学习与心理健康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在学习上越投入的学生, 其心理健康的水平也越高。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 当一个学生不把学习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 轻易违反课堂纪律时,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已经对学习失去信心或对现实很不满意, 从而选择了逃避或对抗, 这种逃避或对抗的行为方式会对他的心理健康构成进一步伤害,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探讨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包括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 也包括同辈群体、学校乃至社会的影响等。因此,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工作也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开放的系统化工程, 将心理问题孤立化和封闭化的思路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前, 不少高职院校主要采用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团体和个体心理咨询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干预, 这对某些个体来说可能会起到一些效果, 但对整个高职群体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主要缺陷是:过于强调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 希望通过改变学生认知和反应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过于强调知识性, 不能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去体验和内省;忽视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没有认识到同辈群体对高职学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等。因此, 我们认为,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工程, 需要学生本人、同辈群体、全体教师、父母乃至社区人员等多方面的全员参与, 需要有一个能够协调多方机构沟通合作的长效机制。其中, 既要有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 也要有针对部分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专业化体系。唯有从环境影响和个体自身发展两个角度出发, 才能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美]F.Philip Rice、[美]Kim Gale Dolgin:《青少年心理学》, 黄俊豪、连廷嘉译,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4年, 第22页。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8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陕西省五所高职院校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五所高职院校分别是: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陕交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杨职院) 、西安航空学院 (简称西航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陕职院)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陕财院) , 这五所院校分布在西安、阎良、咸阳、杨凌, 分布在不同区域, 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 五所院校具有不同特点有的偏重文科、有的偏重理科、也有综合性高职, 具有较好文理科代表性。以2009年到2011年新生为样本, 样本总人数22428, 数据分析有效人数20316, 占85.89%。样本具体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情况见下表:

1.2 研究工具

1.2.1 被试人口学资料

调查的内容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独生子女与否等。

1.2.2 使用测评量表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CCSMHS) 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 。

1.2.3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心理统计分析。

1.2.4 研究程序和结果处理

数据收集:在测评前对测评主试进行培训, 严格按照量表测试要求进行心理测量训练, 要求了解心理测评的一般原则, 并遵守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规则。要求主试严格按照量表指导语和实测程序组织测试, 测试采用纸笔测验, 学生通过填涂答题卡进行测试。

数据处理:测试结果通过光标阅读机录入电脑系统, 进行分析。数据转化为EXCEL数据库, 剔除无效数据后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性

心理健康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何心展 (2006) 研究显示男女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智银利研究结果说明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 并且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马振耀的研究则支持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付慧娥 (2009) 的研究认为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大部分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大部分研究结果支持男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

本此研究取样是高职新生, 高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和中小城镇。研究结果显示男女高职新生在心理健康各分量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社交退缩、自卑、依赖、冲动各维度上, 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在偏执、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强迫、精神病倾向维度上, 男生高于女生。这个结果除了在偏执这个维度上同量表编制者郑日昌和邓丽芳研究结果不一致, 其他结果基本一致, 只是在是否显著性差异上有异议。总体分析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这和以前很多研究结果相一致。

出现这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 由于我国对男女性别角色定位有一定差异, 我们对女性教育要求比男性严格, 约束更多, 女性心思细腻、羞涩、依赖等特点使得女性天生比较敏感、不稳定, 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一件小事就很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 而且很少向别人表露自己, 因此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比男性多, 所以她们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男生由于性情比较急躁、好胜心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加之我国农村性教育的缺失, 因此男性在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精神病倾向分数高于女生且有显著性差异。

2.2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冲动8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社交攻击、冲动、偏执方面独生子女分数高于非独生子女, 其余5个维度均低于非独生子女。这说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优于非独生子女。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大部分目前生活在城市或者小城市、县城, 父母有较为稳定的收入, 父母文化程度较高, 家庭经济相对较好, 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大, 家庭教育较好, 父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在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强迫方面分数低于非独生子女。其次因为独生子女从小成长环境, 享受了更多的关注和爱, 家庭中缺少孩子之间的竞争, 很少离家在校住宿生活, 缺少集体生活锻炼,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交往中容易产生冲突和对他人不满, 情绪控制能力差, 容易冲动, 坚持己见, 因此在社交攻击、冲动、偏执三个维度上分数高于非独生子女。最后因为高职院校农村学生多, 班级、宿舍氛围对独生子女适应相对较难。

2.3 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专业差异性

本次研究显示高职生中不同专业在焦虑、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冲动、精神病倾向上差异显著, 在焦虑上文科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 在其他维度上理科生得分则显著高于文科生, 艺术类学生和文科、理科生在各维度均没有显著差异在。

本研究结果和马建华研究的在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强迫等因子上, 文史类和艺术类学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结果不相同, 可能因为取样和学生层次不同。结果和孙颖研究结果文体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各项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文科理科专业学生, 在自卑、强迫因子上文理科和艺术类学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相似之处, 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均是高职学生, 差异原因可能由于样本数量不同, 这次研究的艺术类学生数量相对文科和理科生相对太少, 也是造成结果有差异的原因。

文理科由于擅长学习的学科性质有差异, 造成文科生趋向感性思维, 喜欢进行言语交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 理科生则擅长抽象逻辑思维, 对事物看法倾向刨根问底, 因此在处理日常生活事务、人际交往冲突、情绪情感调控等方面不如文科生灵活, 因此总体上理科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文科生。

2.4 心理健康的子女状况与专业交互作用讨论

本次研究把可能引起结果差异的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变量, 进行了差异比较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还对交互作用显著的专业和子女进行了分析和建立了不同专业在家庭子女情况上的常模。

从陕西省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子女状况与专业常模, 可以看出, 在独生子女中, 文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低于理科和艺术类独生子女;理科独生子女分数在所有维度上均低于艺术类独生子女, 说明在独生子女中, 文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艺术类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理科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相对处于中间水平。在非独生子女中, 文科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量表的7个维度上分数低于理科非独生子女;艺术类非独生子女也在心理健康7个维度上分数低于文科非独生子女, 艺术类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8个维度上分数低于理科非独生子女, 从心理症状的多少上进行对比, 说明艺术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最高, 其次是文科非独生子女, 心理症状最多的是理科非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对比上, 发现理科和文科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大部分维度的得分比非独生子女低, 但是艺术类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大部分维度的得分比独生子女低。

结论

本研究运用相关量表对高职学生在性别、是否独生、专业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 本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 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为高职院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对把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工作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活动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1) 90-92.

[2]孙颖.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 2009.11 (1) :126-130.

[3]何心展, 张林.某大学2004年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2) :103-106.

[4]智银利.晋中学院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 2007 (4) :99-102.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9

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今后在高等教育中,高职生应占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正迅速突起。近几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前几年的近50%上升到如今的52%,2007年达到258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生已经接近高校学生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普通劳动者的任务,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根据近几年心理咨询实践和对我校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求学动机、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乃至将来积极的融入社会。

为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预防心理障碍及身心疾病的发生,我们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校区210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了整体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同年龄段的高中生相比,差异显著,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并且高职生内部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心理和生理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者,少数人还来自单亲家庭,缺少家庭的关爱和学习的自觉性、自制力,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行为情绪化、心理素质低,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怪异、甚至悲观厌世等问题。为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预防及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在龙首校区五年制高职学生中开展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问卷调查工作,测量对象为五年制高职学生08级通信技术、城轨车辆,09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210名学生。其中男生156人,女生54人。

2 测验目的与测量功能

2.1 测验目的

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学生是否存在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2.2 测验功能

本次调查使用的材料为90项症状清单(90symptoms check list,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是目前国内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量表,适用于心理和心身疾病的患者,也可以用于心理健康的检验。SCL-90共有90个项目,由被试进行自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评定时要求被试者对量表的每一项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的评定。结果计10个因子分及总均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情绪、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性和其它等10个方面的因子,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反应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3 数据统计结果及分析

3.1 学生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发现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具有显著差异(见表1)。查在SCL-90各项目总分如达到160分以上,提示被调查对象可能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分析结果显示8.82%的高职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4.12%的高职学生有重度异常心理问题。

3.2 性别比较

男女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的因子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总体看来因女生的人数相比男生较少,但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上还是明显高于男生的(见表2)。

3.3 检出症状分析

由以上两个列表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方面显示“有症状”的人数较多、比例较高。具体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迫症状分析:各科老师反映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有少数学生有强迫动作及思维,强迫症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被试就一定患有强迫症这种心理疾病。但心理学研究认为,强迫症状的出现和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被称为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表现为拘谨、犹豫、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当然,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也是强迫症状的诱发因素。建议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际观察,甄别具有一定强迫倾向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关注,严重者可以转介到校区心理花园工作室或其它社会心理治疗机构。(2)人际敏感症状分析:五年制学生进入我校区最短的时间也快1年了,根据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还不能适应学校的管理,这种不适应,含对学校环境、学习方法、作息制度的不适应,也包括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按照成长的规律,他们本应处于高中阶段,是自我意识的高度成熟期,他们的交往范围由父母、老师和同龄人,而同龄人正逐渐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人际关系的敏感正从另一方面表明他们更加在意同龄人的评价。(3)偏执症状分析:因“偏执”、“固执”与“执着”等词语具有内容上的相同和程度上的不同,偏执与偏执性人格障碍也有一定的区别。五年制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正在建立中,他们这时最易表现出自信或自卑两个自我认识的极端。当他们表现过强的自信,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别人,喜欢随便怀疑,喜欢争辩时,便具有一定的偏执倾向了。偏执常常在以下情景中发生:有了一丁点儿成绩,就狂妄自大,自认为有非凡能力,理应处处、时时、事事成功;听到不同意见就争论不休,直到把人驳得无言以对为止;当看到某同学在某个方面比自己强时,就无比嫉妒,容易忌恨或攻击别人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表现正是青春期的学生们极易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对于正处于成长和成熟中的他们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教师要正确对待和及时引导。

4 对策与措施

测试结果显示,职高学生大多数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说明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导致各种心理冲突,例如多种躯体不适感、抑郁、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以及某些暂时性的精神症状。(2)高职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必然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迅速适应,而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出现某些强迫症状。另外,心理学的研究也认为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调查结果也显示,女生在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恐怖方面明显高于男生,究其原因与性别特征密切相关。因为女性的心理大多比较脆弱,遇事相对敏感,对躯体不适如头昏、疲乏、疼痛、胃肠道症状等常过分关注,易产生焦虑、紧张、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出现恐惧心理。而女性青春期更易引起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并由此加重了恐惧心理,少数女性更易出现抑郁的生物学基础假说,现已被系统的论证。更有研究显示,男性在敌对、精神病性方面的表现相对明显,本文的测评结果也与此基本相符。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日常的观察,还反映出我校区五年制学生有以下优势:如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求知欲望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希望得到认可与尊重。并且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独立性,正逐步向辩证思维发展,个性有鲜明的变化与发展。而且人际交往也在进一步扩大,开始重视友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因此,我们认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有:(1)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课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多层次地开设系列课程、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虽然我校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选修课,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还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一些问题,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报告,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院校要将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指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转化,提高其心理防御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总之,心理问题的日益出现不仅严重扰乱了院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还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心理健康不是单纯心理的、也是社会与教育的,因此要重视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社会人”与“文化人”,既是社会人,必然是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因此,高职院校重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都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629.

[2]王鑫龙.扩招后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7).

高职学生健康状况 篇10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正处于全面改革的转型时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但对大学生这一高知识群体,还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在学业、择业、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增大,大学生中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增多,这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合理的教育和管理措施。

(1)目前,虽然就业难,但学生的就业期望却居高不下。大学生都希望通过读研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就业资本,提高就业层次,实现美好的职业理想。在强烈的成就动机驱使下,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增加,职业需求层次提高。但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他们做人和做学问都急于求成。因此,在择业的过程中,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日益突出,当择业遭遇挫折或失败时,挫折感和无助感就会伤及其自尊心,挫伤其追求成功的积极性,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怀疑读研的价值,抱怨社会不公,痛恨知识贬值或自我否定。这种追求卓越与自卑交织的矛盾心态一旦得不到有效化解就易产生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不协调引起的恐惧忧虑。据调查,很多大学生感到今后走向社会最害怕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确实比较复杂等客观原因外,其主观原因是不少大学生不仅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而且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增多,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更为突出。

(3)经济上的压力造成的自卑与孤僻。一些大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奖学金偏低,家庭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就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产生自卑、孤僻心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经济的压力难以负荷。这将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另外,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和贫富差距,也易造成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失衡,使其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

(4)家庭成长环境以及情感问题。家庭成长环境是孩子性格形成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心里健康成长的基础,父母不适当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大学生因恋爱造成情感危机,也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人因此走向极端。

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使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走向专业化、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者个人成长,加强督导。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使大学生通过广泛参与,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帮助他们走出自我,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增进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培养自我意识,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健康。

(3)采取灵活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团体咨询辅导与个别咨询辅导,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大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根据通过团体活动,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重建理性认识。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大学生个体,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与完善;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新生入学后测试心理健康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和监控,有助于防患于未然;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手段。

(4)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最广阔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并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深入基层、社会调查、沙龙等形式,促进交流,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理解与沟通,舒缓内外心理压力,最终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培养质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承受着学习、经济、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与冲突,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疏导,将会产生严重后果。本文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参考文献

[1]冷余生,解飞厚.教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4:166-186.

[2]徐炳谦,张能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57-59.

[3]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2-97.

[4]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190-192.

[5]刘君涛.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调适[J].教育与职业,2004(9).

上一篇:功耗管理下一篇:民生档案的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