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及启示

2024-06-13

案例及启示(精选十篇)

案例及启示 篇1

关键词:内在动机,外在激励,互惠

激励问题是经济学、管理学乃至心理学的一个主要问题。当目标不同而信息不对称的成员组成一个企业时, 必然产生激励问题 (Laffont&Martimort, 2002)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 激励有利于提高努力程度, 对员工的激励水平越高, 员工的努力程度也越大。然而心理学以及新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则从人的心理着手分析, 认为人的动机要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所谓内在动机是指个体行为主要由任务本身的某些特征引发并维持;所谓外在动机是指个体参加一项活动或工作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任务之外的某些结果如报酬奖励等 (Remedios R, Ritchie K&Lieberman D., 2005) 。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认为, 如果员工是基于内在动机从事某项任务, 外在激励未必有效, 不恰当的外在激励有时反而会打击员工的内在动机。本文下面将介绍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近几年在这方面的案例和实验研究, 从而为我们的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外在激励是否挤出内在动机

首先看一个有趣的案例。在一个海边小镇的木屋内住着一个老头。经常有一群调皮的孩子用小石子砸老头的木屋, 跟老头捣蛋。老头当然气愤苦恼, 也尝试了说教、喊骂等方式, 结果都无济于事。终于有一天, 老头想了个法子。在小孩子又一次准备丢石头的时候, 老头和蔼地对他们说:“现在我倒挺喜欢你们这样跟我闹着玩的, 这样吧, 以后你们每天都来, 每次来我给你们2元钱。”孩子们听了很开心, 每天跑去丢石头, 然后从老头那里换取2元钱。过了一星期, 老头对孩子们说:“最近我手头紧, 下次来只能给你们每人5毛钱了。”孩子们听了闷闷不乐, 之后去的人数减少了大半。又过了一星期, 老头对孩子们说:“现在我自己的生活都有困难了, 下次来, 我一分钱都不能给你们了。”孩子们听后很不高兴, 之后再也不去向老头屋子丢石子了 (1) 。

这是个典型的外在激励挤出内在动机的案例。孩子们做这件事, 一开始是好玩、捣蛋, 也就是说出于内在动机。但后来由于老头给予外在奖励, 使得小孩对自己行为的判断发生“从内到外”的转移, 从而挤出了他们玩耍的内在动机之后, 就变成是纯粹为了经济报酬了。

更早的研究来自于1971年Edward Deci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中一个实验是叫一批学生玩一种游戏。实验分两组和三期进行, 每期之间有8分钟的休息时间, 休息完后学生可以继续玩游戏, 可以东张西望, 也可以看桌上的报纸和杂志。学生玩游戏的时间越长, 表示内在动机越高。其中第一组在第一期没有奖励, 在第二期有货币激励:完成游戏可以得到奖金, 而第三期又取消奖励。第二组在所有三期都没有任何货币激励。结果表明, 进行了货币激励的第一组, 第三期休息后花在继续玩游戏的时间显著减少, 这说明内在动机下降了。

Gneezy和Rustichini (2000) 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智商测试实验, 分成四组:不给钱、答对一个问题给1毛钱、1块钱和3块钱。结果表明, 每对一个问题给1毛钱的那个组表现最差, 还不如不给钱的组。而给1块钱和3块钱的组差不多。第二个实验的小朋友走街串巷为慈善筹款, 分三组:不给钱、筹集款的1%和10%“分红” (实验者出) 。结果还是按1%“分红”的小组筹集到的钱最少, 不如不给钱和给10%的组。

Jneezy和Rustichini (2000) 对外在激励与内部动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们认为外在激励有三方面的作用:信息性的、控制性的以及去动机的 (Deci E, Koestner R&Ryan R, 1999) 。不同性质的外在激励通过对个体的胜任感与因果归因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而影响内部动机。信息性的事件促进个体内在的因果知觉与胜任感, 由此提高个体内部动机的水平;控制性的事件产生的是一种压力, 提高个体外在归因水平, 降低自主感从而削弱内部动机;去动机事件意味着无效的事件, 经历着去动机的个体产生无胜任力的感觉, 这种感觉削弱内部动机。一般来说, 支持胜任感和自主性的外在激励有利于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Eisenberger和Armeli发现, 对于非创造性任务非显著绩效的报酬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 但对于创造性任务高绩效的报酬奖励会增强内在动机。

标准的经济学激励契约理论认为, 员工的努力程度与激励成正比, 激励程度越高, 努力程度越大, 因为员工是完全自利的。但以上的案例和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员工的行为是受内在动机引发的, 那么最好不要给予外在奖励, 尤其是小的奖励, 小奖不如不奖。如果要奖, 也应该是相匹配的奖励。因为不恰当的外在激励往往会挤出内在动机。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变成一种纯粹的经济利益的交换, 这对企业的团队文化建设是致命的。

二、互惠动机与外在激励效果

Fehr等人于1993年、1998年和2001年多次做了著名的“礼物交换博弈” (gift-exchange game) 实验。一些人扮为企业, 他们给扮演为工人的实验者发工资, 工人们接受工资后就选择自己的努力水平。选择的努力水平愈高, 则企业的利润就愈大, 而工人的效用就愈低。该博弈基本上是一个序贯“囚徒困境”博弈, 根据标准的博弈论, 工人们有一个占优策略是选择可能的最低努力程度 (因为企业发的工资已经在手, 不可能收回。并且以后与企业不再有合作机会) 。而企业预期到员工的选择, 那么就是发最低的保留工资 (因为如果员工完全自利的话, 发高工资也不会使员工更努力) 。所以该博弈的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就是企业给员工发保留工资, 员工选择最低程度的努力。但是, 实验结果并非如标准的博弈论所预言的, 而是企业发的工资显著高于保留工资, 工人的努力程度也显著高于其可能的最低努力程度, 而且工人的努力水平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

经济学家通过引入互惠动机 (Reciprocal Motivations) 来解释这个现象。互惠动机是指参与人往往有报答别人的善意行为和报复他人敌意行为的动机, 即使实施报答和报复会导致额外的成本。这种互惠动机即是通常所说的“投桃报李, 以牙还牙”。当企业在完全有理由只给员工保留工资的情形下, 企业给员工的工资超过保留工资时, 这就向员工释放了一种“善意”。虽然企业并不寄希望于员工对企业一定要更多的回报, 但是具有互惠型员工具有“投桃报李, 以牙还牙”的动机, 因此针对企业的积极互惠行为, 员工将选择更高的努力程度来回报企业。这样虽然企业付出了更高的工资, 但却因员工更加努力获得了更高的回报, 这样企业的利润不降反升。

互惠动机的发现对我们企业薪酬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质上相当的薪酬制度由于采取的形式不同, 给员工释放了不同的信号, 从而导致不同的后果。其中一例就是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惩罚) 制度的选择。某自考学校给老师的课时费与学生的过关率挂钩。基本课时70元/学时 (以讲师为例) , 过关率低于50%, 扣10元/学时。另一学校老师的课时费同样与学生的过关率挂钩。但基本课时60元/学时, 过关率超过50%, 奖10元/学时。两个学校本质上的薪酬制度一样, 学校为到达同样的目标付出的工资成本完全一样。但前者采用惩罚型薪酬制度, 给老师释放出“敌意”的信号, 而后者采用了正面奖励型薪酬制度, 给老师释放的是“善意”的信号。显然最后的结果是前一个学校与老师的关系很僵,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后一个学校则与老师的关系要好得多, 教学效果也不错。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 那就是经典的“幼儿园”实验。Gneezy&Rustichini于2000年在以色列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幼儿园总有家长晚来接小孩, 总要留一个老师等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想了一个办法:罚款。晚到1刻钟, 罚款1元钱。规定实施后, 没想到迟到的人数反而更多了。原来是家长觉得迟到是件划算的事情, 只需4元钱就可以让幼儿园多照看孩子1小时, 真划算。幼儿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马上取消了罚款规定, 但迟到的人数更多了。家长的理由是:原来花4元钱多照看小孩1小时, 现在分文不花能给我照看, 不是更好吗?

在这个实验中, 幼儿园原来的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当家长迟到时, 幼儿园不能有效的防止, 只能多安排一个老师免费照看。尽管如此, 幼儿园却给家长释放了一个“善意”的信号, 家长普遍都有互惠型心理, 因此也不好意思迟到;即便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迟到, 心理也是非常内疚的, 也希望有机会从其他方面回报幼儿园。后来幼儿园“完善”了管理制度, 实施了罚款制度, 但却限制了幼儿园老师表达“善意”, 破坏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互惠”氛围。

这个实验说明“不完善”的制度有时未必就不是一个好的制度。“不完善”的制度下, 企业可以充分的向员工表达“善意”的动机, 显得企业更人性化。而互惠型员工投桃报李, 付出更多的努力, 企业针对员工的努力进一步释放更多的善意, 互惠型员工则付出更高水平的努力, 这样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由积极互惠动机形成的螺旋上升式的双向激励强化了高水平努力。相反, 如果制度是完善的, 限制了具有互惠动机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表达“善意”的机会, 使得企业显得冰冷无情。例如完善的制度下, 企业支付的高工资不会被员工理解为善意的 (“根据薪酬制度, 我就应该这么多”) , 而员工努力工作, 也不会被企业认为是一种善意的行为 (“你不是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 因为你怕惩罚”) 。最后导致看似“完善”的制度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 制度的选择依赖于员工的类型。如果员工是强互惠的, 那么更人性的的“不完全”激励契约制度更好;如果员工是极度自利的, 那么标准的“完全”激励契约制度更好。

三、结论

当员工的行为是内在动机引发的时候, 企业实施外在激励一定要慎重, 外在激励有时不是越多越好, 一定要考虑外在激励对内在动机的影响。不恰当的外在激励可能会挤出员工的内在动机。所以企业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员工, 分清楚员工工作主要是基于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 从而选择恰当的激励方式。另外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 一定要甄别员工是否是互惠型员工。当员工具有互惠动机时, 企业可以利用“互惠”这个要素, 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例如给员工更高的工资, 以期员工更高的努力回报。多进行正面的奖励, 采取一些灵活更人性化的制度等等, 释放企业的“善意”, 以获得员工的“善意”, 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惠的气氛, 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企业。

参考文献

[1]J Laffont, D Martimort, 陈志俊等译.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第一卷)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Remedios R, Ritchie K, Lieberman D.IUsed to Like It But Now I Don’t:The Effect of theTransfer Test in Northern Ireland on Pupils’Intrinsic Motiv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2005, 75:435~452.

[3]Gneezy, Rustichini, ."Pay Enough or Don'tPay At All",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CII, P791-810.2000.

[4]Deci E, Koestner R, Ryan R.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627-688.

创业故事案例及启示 篇2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3元 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格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于是,他立即返回家乡,凭着老乡关系,赊了3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他来到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2元9角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珠的大枣顿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往返北京与山东达 5、6次。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他不仅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他土特产,生意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至今他已是闻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资产上千万。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特征、案例及启示 篇3

摘要:[目的/意义]探讨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特征和中介功能,思考其能够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带来哪些启示。[方法/过程] 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特征进行概述,以InnoCentive为例分析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中介功能及其实现。[结果/结论]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有助于企业与学术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为科研工作带来诸多启示。学术部门应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开展科研创新,可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进行科研选题、产学合作关系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思维激发等。

关键词:开放创新 创新中介 中介网站 中介机制 科研 InnoCentive

分类号:G312

引用格式:韩颖颖, 樊文强, 王志博.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特征、案例及启示[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6, 1(1): 47-52.[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aperview?id=11.

1 引言

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系由技术创新理论演化而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研发部门进行创新活动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H. Chesbrough在“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一文中正式提出开放创新这一概念,指出“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创意,由内、外两条路径通向市场”[1]。开放创新提倡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创建新产品、新市场,或提高创新效率[2]。同时,在开放创新环境下,自主创业、初创企业的发展也更加活跃。开放创新强调外部知识资源对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与外部的有效连接和交互对开放创新十分关键。

在企业外部,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主要的知识资源来源,利用学术部门及其科研人员的专业才能开展技术创新对企业尤为重要。开放创新主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定义,实际也可以从学术部门的角度来看开放创新。对学术部门而言,也可以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来解决科研难题,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可以说,企业与学术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对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来说均十分重要。

开放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的创新过程,除了企业和学术部门,社会大众、投资人、政府等也不可缺少。为了促进开放创新,出现了多种旨在将各种资源聚集在一起,促进彼此建立连接,从而共同创新的平台和环境。这些平台和环境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创新中介的角色,存在于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或产业创新系统中[3]。在具体组织类型上,创新中介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研究联合会、技术转移中心等组织[4]。

随着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知识资源更加网络化、多样化且具有高流动性以及大众参与对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大,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和灵便性需要增强,这对创新中介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发展潮流的兴起,各种众创空间不断涌现,包括“交流社区+开放办公” “线上媒体+线下活动” “创业教育+联合孵化” “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支持”等多种运营模式[5]。这些创新创业平台将创业者、知识工作者、投资人、企业、学术部门、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等聚集起来,为各主体之间的连接和交互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纯线上或以线上活动为主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依托网络虚拟空间,能够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将世界范围的创新和知识资源聚集起来,为开放创新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服务。本文首先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特征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InnoCentive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初步探讨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对学术部门科研活动的影响和启示。

2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概念和特征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指通过互联网为开放创新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一种开放创新平台。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开放创新平台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与其他创新中介一样,其主要作用在于:①构建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桥梁,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纽带;②提供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产学研相互合作的中介服务,形成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支撑环境[6]。与其他创新中介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其中介功能主要基于网络环境实现,能够广泛连接企业、科研机构、大众、投资者以及政府等创新主体,通过网络来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交流互动和合作过程管理。借助网络技术优势,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与各创新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具有动态开放、服务便利、灵活、跨区域、网络覆盖范围广、知识资源丰富、活跃度高等特点。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创新中介网站对外寻求帮助,一方面使技术创新继续进行,从而减少项目搁置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资源的相互整合,加快创新、提升创新质量。实际上,企业也可以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或者借助公共社交网站对外发布信息,寻求外部资源进行共同创新。但企业门户网站受众较小,主要是门户网站的访问者,会错过大量潜在的优质参与者,甚至导致无人问津。在Facebook、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发布任务,相关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无法与优质参与者建立连接。而专业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聚集了大量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汇集和对接,从而提高成功率、节省成本。同时,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的空间,网站用户在此分享想法,产生思维碰撞。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不少具有开放创新中介功能的网站,如InnoCentive、Marblar、Innoget、Presans、Inpama、GenIE等。这些网站在所面向的产业领域或服务对象上各有侧重,在服务机制、服务范围上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InnoCentive集中于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开放创新中介服务;英国的Marblar的目标是“使科技发现得以应用”,科学家可在该平台发布他们的科技成果,寻求这些成果的实际应用途径;西班牙的Innoget旨在将需求发明发现的人与生成发明发现的人连接到一起;法国的Presans提供一个搜索引擎,帮助用户在包含百万计专家的专家库中寻找匹配的合作者;德国的Inpama帮助科学家和发明者将他们的专利应用于市场;印度的GenIE提供了一个分享思想和寻求合作的平台。

企业和科技人员是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重要用户。有的网站以企业用户为主导,即由企业来发布创新需求,科技人员提供解决方案,代表网站有InnoCentive。有的网站以科技人员为主导,即科技人员发布自己的发明发现,其他用户来提供商业应用方案,代表网站如Marblar。有的网站则没有明确的主导方,企业用户、科技人员及各类用户都可以基于兴趣自愿参与创新活动,自发寻找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前两种网站可称为众包模式,后一种网站可称为众创模式。众包是由明确的发包方(创新需求方)发出创新需求,大众承揽创新任务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特定模式;而众创没有明确的发包方,也没有明确的承揽任务方,主要是基于某一平台自愿参与创新活动[7]。

在我国,也存在一些供发布任务或需求,寻求参与者或解决者的中介服务网站,如猪八戒网、任务中国、微差事等。但这些网站中发布的是低创新性和低技术性的任务,大多没有太高技术门槛,或者是常规性的技术任务,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些任务与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中的技术创新、发明发现有着本质的区别。下文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典型案例InnoCentive进行介绍,重点对其中介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分析。

3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功能及其实现——以InnoCentive为例

InnoCentive由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于2001年创立,名字取自innovation(创新)和incentive(激励)的组合,是较早实施以奖励激励为机制的众包网络社区之一,现在已成为以化学和生物领域为重点的有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中介网站。该网站定位于将全球领先企业的问题与顶级科学家相对接,各取所需。网站用户分“求解者”和“解决者”两大类,其中求解者又包含政府、非盈利机构、合作伙伴、公司4类,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才可访问和使用平台;解决者面向的是公众群体,可以免费注册,但主要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类科研人才。从其网站信息可知,InnoCentive目前聚集了来自世界近200多个国家的20多万名问题解决者,其中包含众多科技人才,该网站的求解者包括NASA、波音、宝洁、礼来等大型机构和跨国企业。

创新中介必须拥有某些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替代的功能,否则供需双方会撇开创新中介进行直接连接[8]。创新中介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向供需双方展示其价值所在。 J. Howells将创新中介最常见的功能概括为以下10项:①预测和诊断;②检测和信息处理; ③知识加工和知识组合;④把关和经纪;⑤测试和验证;⑥认证;⑦鉴定和规范;⑧成果保护;⑨商业化;⑩结果评价[9]。InnoCentive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创新中介,也具有创新中介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本文将InnoCentive的创新中介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对各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介绍和分析。

3.1 帮助求解者获取外部创新资源

在开放创新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大量潜在的外部资源至关重要,InnoCentive为创新求解者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外部资源,即顶尖的科学家。传统模式下,企业与科技人员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传统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而在InnoCentive这类网站模式下,企业与科技人员合作关系的建立则是基于动态的网络关系。前者可以被认为是从强人际关系转换而来的合作,关系构建成本较高;而后者可以被认为是由弱网络关系转换而来,关系构建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基于网络关系,企业可接触到的外部创新资源的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这无疑对企业创新需求的高效满足提供了有利条件。

截至2008年,64家求解者共在InnoCentive上张贴800多个挑战任务,其中348个已由 16 500个解决者解决[8]。2015年1-10月,共发出50余项挑战任务,接受某项挑战的解决者人数分布在200-300人之间,最高达到650余人。从每项挑战的参与者所在地区分布来看,参与者遍及全球各地。可见,InnoCentive可以帮助创新求解者接触到世界范围的外部创新资源,并吸引大量人员参与问题的解决。

3.2 对需求信息进行把关与处理

进行创新需求的表达是实施开放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InnoCentive可以帮助求解者进行有效的需求表达。求解者在公布挑战任务前,会先将挑战发给InnoCentive。InnoCentive会先对创新需求进行处理后,再把挑战张贴出来,包括每项挑战的简要说明、相关要求、截止日期、奖酬方法等。

据InnoCentive首席执行官D. J. Car-roll介绍,InnoCentive的雇员主要是各业务领域的学科专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求解者分析其所面临的难题并准确描述该挑战,并吸引更多科学家(解决者)的关注[10]。依靠自身在特定领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InnoCentive能够准确界定求解者面临的问题。InnoCentive将挑战分为意念、理论、实践、电子化实践四大类[11]。意念挑战是指一种想法的头脑风暴,比如新产品、技术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法等。理论挑战不同于意念挑战的是,理论挑战需要解决者证明方案是否可以转变为最后产品或者能否解决问题,理论挑战的任务持续时间长,同时酬金也相对意念挑战更高。实践挑战要求解决者对求解者的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具体解决方案,并运用到实际中。解决者会被给予更多的时间去阐述草拟的方案,同时报酬也会上升。电子化实践挑战中,企业通常已经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只是需要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3.3 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除了帮助求解者准确发布需求信息,InnoCentive还会帮助求解者对返回的解决方案进行质量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估。根据挑战任务的说明,解决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将由InnoCentive的员工进行审核,如果满足标准,解决方案被提交,将从众多的方案中挑选最优方案,只有有效的或者最佳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得到奖励[8]。InnoCentive凭借自身的知识对解决者提出的方案进行准确评价和评估,一方面可以保障第三方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求解方选取解决方案的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开放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3.4 保障求解者与解决者进行有效沟通

求解者的需求可以在InnoCentive上进行某种程度的公开发布,但解决者的解决方案则需要有特定的保密措施。为了确保求解者与解决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提供有效的信息保护,InnoCentive创建了供问题求解者和某个问题解决者单独沟通的黑箱。双方之间的沟通,其他参与者无权查阅。但InnoCentive有权检查任何一个黑箱的任何交互过程,以便及时发现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InnoCentive长期的服务历史和著名的客户案例,增加了双方对其的信赖[10]。作为两者的桥梁,InnoCentive的科技团队同时也负责回答解决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3.5 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

处理好求解者与解决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是开放创新中介网站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一是与酬金奖励相关的信任问题。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求解者吸引大量解决者参与到挑战任务中,求解者会根据具体的任务类型和难度提供酬金,酬金在500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不等。为此,InnoCentive需要确保求解者具有支付解决方案酬金的资金,并确保酬金可以发放到有效方案提供者手中。与传统的一对一合作不同,基于InnoCentive的众包式开放创新中,一项创新问题会被多个解决者同时解决,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而只要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都会得到奖励。为此,InnoCentive需要对解决者提供的方案进行准确评价,将所有符合标准的解决方案均呈递给求解者。同时确保每一有效方案提供者都可以得到事先约定的奖励,防范求解者不支付承诺的奖励,或者进行不合理支付。

其二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信任问题。问题求解者发布问题后,会提供一个摘要给所有问题解决者,便于其浏览。问题解决者在决定加入解决者行列前,可以了解所需解决问题的摘要、参与解决的人数等信息。问题解决者在申请解决问题之后,InnoCentive会提供一个法律文书,要求问题解决者在线签署,完善个人信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知识产权等[12]。只有在签署协议并同意协议当中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之后,解决者才有权了解到挑战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在特定的暗箱中进行。问题解决之后,按照协议中的约定划定解决方案的所有权。也就是说,InnoCentive在整个过程中既要防止求解者的技术流失,又要防止解决者的利益受侵害。

4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对科研的启示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中介,为开放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环境,构建了一个有效连接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动态网络。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创新支持,也为学术部门的科研提供了机遇,有助于彼此对互补性创新资源的获取。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新时代学术部门科研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4.1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选择科研方向

科研人员可通过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诉求,对自己所开展科研项目的市场化前景进行审视,按照企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科研线路,甚至开启新的研究。科研人员还可以根据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中的信息分析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同行相比是否处于前沿,由此明确或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

4.2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构建产学合作关系

产业界和学术界紧密合作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构建产学合作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模式下,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关系是动态化和开放式的。企业可接触大量的潜在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科研人员也可接触多个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一项创新需求的解决者并不唯一,而是可能有多个解决者同时提供解决方案。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基础或已取得的成果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企业构建联系,参与创新任务的解决。科研人员不仅可能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构建多种合作关系,还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4.3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当科研项目或已有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创新需求相匹配时,便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除InnoCentive这种以发布企业创新需求为主的中介网站之外,还有一些以科研人员发布自己的发明发现为主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如Marblar、Inpama。科研人员可以借助这类中介网站来发布自己的科技成果,探索发明发现的实际应用,寻找可帮助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企业,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4.4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激发创新思维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将企业、学术部门、社会群体、投资人、政府组织等联系在一起,突破时域和地域的限制,形成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知识网络。科研人员可选择感兴趣的创新任务提出意见或者参与其中——即使不能解决难题获得奖金,也可以通过这种网站了解业界的创新需求,了解相关领域的进展,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展示自我。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跳出固定思维或者想法框架的环境,科研人员可与企业、其他科研人员、大众等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4.5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开展科研创新

学术部门应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来开展科研创新,开放组织边界,促进多方力量参与。学术部门可以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与更多利益相关者共同进行科研创新。在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促进科研创新知识的合理外流和吸收,促进学科交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术部门应该重视外部创新力量的搜寻、识别、获取和利用,将内部创新力量和外部创新力量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能力。

目前来看,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这对我国企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和学术部门的开放式科研创新活动开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背景下,相信类似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能够在我国快速萌发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2]陈劲, 陈钰芬. 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 科研管理, 2006(3): 1-8.

[3]张超. 支持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研发平台功能及建设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3(12): 71-78.

[4]吴晓妹, 王章豹, 黄希婷.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1): 134-137.

[5]刘春晓. 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 互联网经济, 2015(8): 38-43.

[6]李柏洲, 孙立梅. 创新系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9): 29-33.

[7]刘志迎, 陈青祥, 徐毅. 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2): 52-61.

[8]李文元, 向雅丽, 顾桂芳. 创新中介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以InnoCentive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4): 54-59.

[9]Howells J. Inter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 2006, 35:715-728.

[10]徐宏宇. 科技攻关新模式:InnoCentive.com探索开放式创新[DB/OL]. [2015-10-01]. 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2829.

[11]Schildhauer T, Voss H. Innovation and crowdsourcing in the sciences[C]//Bartling S, Friesike S. Opening science: the evolving guide on 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Heidelberg: Springer, 2014: 255-264.

[12]尚珊, 苗菁.中美虚拟咨询企业知识服务中的运作机制比较——以InnoCentive公司和疑客中国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8): 98-102.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termediary Websites for open innovation are dynamic and open mediation patterns of innovation, connecting widely with different innovation participants, including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public, and having great signific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Method/process] The attributes of intermediary Websites for open innovation have been summarized. The mediation mechanism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f intermediary Websites for open innov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This paper takes InnoCentive as one typical case. [Result/conclusion]Intermediary Websites for open innovation help establish an effective link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bringing many inspiration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institutions should conduct scientific innovations with more open ideas, and can use intermediary Websites for open innovation to choose research subjects, to construct industry–university relationship, to transfer research outputs, as well as to stimulate creative ideas.

浅析马铃薯反倾销案例及启示 篇4

(一)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2005年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 由于欧盟内部对马铃薯种植者和出口企业实施补贴, 欧盟的马铃薯淀粉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我国市场销售, 扰乱了国内马铃薯加工业正常的竞争秩序。2005年12月29日, 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沃华马铃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丽雪精淀公司、青海威思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代表国内产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申请人材料进行了审查、核对了该申请, 认为符合《反倾销条例》并进行立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发布立案公告, 决定开始对所有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

商务部确定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三) 反倾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 立案通知。在决定立案调查前,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调查机关于2006年1月26日就收到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反倾销申请书一事通知了欧盟驻中国代表团。

2. 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登记应诉期内, 荷兰艾维贝公司、德国艾维贝公司马铃薯淀粉工厂、丹麦马铃薯淀粉生产中心有限公司、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和欧盟洲委员会向调查机关登记应诉。

(四) 初裁决定

经过依法进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初步调查, 2006年8月18日, 中国商务部发布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的初裁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调查机关做出初裁决定, 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 并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1. 初裁决定。

调查机关初裁决定, 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 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 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征收保证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调查机关决定采用现金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2006年8月18日起, 进口经营者进口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 应根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二、案例分析及启示

(一) 案发原因

欧盟东扩背景下共同农业政策对我国贸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终引起案件的发生。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内实行价格支持, 对外实行贸易保护。在农产品方面, 欧盟成员国规定:统一市场, 使得欧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税逐渐得以取缔, 对于欧盟自外部的进口征税;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机制, 即征收一定的费用。对欧盟成员国采取进出口补贴, 以此推动欧盟农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根据上述规定, 欧盟成员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统一农产品价格, 即在价格方面, 欧盟实行统一的目标价格, 门槛价格和干预价格以保证市场平衡和维护内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行市场干预, 即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等措施来干预农产品的产销以保证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实行差别关税以及出口补贴, 即在贸易措施方面, 欧盟通过差别关税和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限制农产进口和支持农产品出口。

(二) 农业加工企业要学会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

成功文化产业案例及启示 篇5

文化产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我认为中国 的文化发展不均衡,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并具有地区性差别。比如在香港、台湾与大陆的文化事业发展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大陆,影视界的文化产业发展就极具代表性。

说到大陆的影视文化产业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华谊兄弟已经成为内地在影视文化产业生产业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司。华谊兄弟传媒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仅说这几年华谊的电影作品就很几乎占据了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2010年《全城热恋》、《唐山大地震》、《歌舞青春》、《线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西风烈》、《非诚勿扰2》、《新少林寺》

2011年《雪花秘扇》、《全球热恋》、《开心魔法》

2012年《逆战》、《LOVE》、《太极之从零开始》、《画皮2》、《忠烈杨家将》、《十二生肖》、《一九四二》

华谊的成功的启示:

1、适应了市场机制,华谊很早就开始商业片的制作,还有早年由冯小刚引进的贺岁片的概念。

2、华谊早期靠过硬的影片质量,获得了前期的资金积累,打响了企业名声,让更多的演员愿意与之合作,好的影片也成就了好的导演让他可以充分实现电影最想要的效果。

3、华谊经营上不断吸收借鉴美国好莱坞的经验,电影理念不断更新引领着潮流趋势。

4、签约演员并给知名演员企业的股份,让演员对企业有归属感,比如在华谊黄晓明和李冰冰都是华谊的签约演员但同时他们也是企业的股东之一。

5、跨地区跨国合作的普遍,近几年会发现华谊不再只是困守于大陆市场,它生产的影片同时也得到了台湾、香港以及海外的追捧,市场份额的扩大。

案例及启示 篇6

摘 要 中国有句成语,叫“祸起萧墙”。意思是指最可怕的祸害发生在内部。当人类满怀信心大踏步迈进21世纪时,并对未来充满美好期望之际,在经济领域核心的资本市场上,2001年12月2日,一个居世界500强第七,2000年营业规模超千亿美元的能源巨人——美国安然能源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与此同时,与安然一起陪葬的还有为之审计的,全球五大会计师所之一的,创立于1913年,赫赫有名的安达信(Andersen)会计师事务所。面对这起巨大的悲剧,我们发现其存在深厚的经济背景。而其问题根结之一就在于缺乏实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国应该吸取教训,完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金融监管 公司治理

一、内部控制问题的严重

继“安然事件”曝光以后,美国相继爆出了环球通讯、世界通信、施乐等一系列国际知名大公司财务舞弊丑闻;此外,阳光电器、南方保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甲骨文公司等也因不同程度的涉嫌假账被指控、调查或处罚。这些一向被认为业绩良好的明星公司,当那华丽的面纱被骤然揭开后,却被发现那漂亮的财务报表都是被“做”出来的,且金额惊人。人们突然发现一些受到广泛尊重、曾经创造了美国财富神话的CEO和高层管理人员,长期欺骗着公众的信任,成为制造假帐的主角[1]。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的曝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

二、舞弊案之前产生的背景因素分析

美国发生如此众多而且巨大的舞弊案例,其实有其鲜为人知的经济背景,尤其是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金融管制的放松

近20年来,新自由主义对企业实行放任的思潮再一次在美国抬头。美国政府便逐步解除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允许资本可以跨国界、跨行业自由流动,也放松了对会计、审计的监管。在监管未放松前,资本市场中自发形成或有意安排的一些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分析师等都具有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与制衡的功能,他们共同促使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平等的运作。但放松管制后,原有的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就被严重削弱了。美国SEC前主席Arthur Levitt在一次题为“高质量的信息:市场的生命线”的演讲中曾说:“我们看到的是功能失调的关系,分析师(指金融、证券分析师)‘确切地’估计公司的盈利而又严重依赖公司的‘点拨’,公司的报告则迎合这一‘估计一致’的预期盈利,而不去反映波动中的经营业绩的现实。” Levitt还揭露金融分析师进行选择性披露,通常是宣扬那些由公司在幕后提供的、不公允的重大信息。结果,企业、金融分析师和注册会计师串通一气向市场发出虚假的投资信号。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胆”创新

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资本逐利性的本质必然要寻找出路,于是各种大胆的金融创新便产生了。尤其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股票期权、金融期货、股指期货,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票据发行工具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安然公司用来高估利润、低估负债但不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的“特殊目的实体或主体”(SPE),也同金融创新有关。衍生金融工具是高报酬与高风险相结合的双刃剑,且操作这种业务又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它最初的创设,一般是为了避险,但几乎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都被用于投机。直到今天,不论在财务报告的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都难以充分揭示它的性质和风险,投资人是难以从报告中预测到一家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报酬。创新意味着经济发展对金融改革和金融技术的进步,但金融资本不能创造财富与价值。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过剩的金融资本通过各种衍生工具进行活动,结果极可能使理性的投资转变为狂热的投机!

(三)工业产能过剩

与金融大发展相比,工商业的形势却不景气。这应当是20世纪最后20年资本主义经济发生的另一项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直接的特点就是工业产品严重产能过剩。1997年之后美国的工业已停止了利润的增长,它们期望通过扩大生产与交易规模来增加利润,由于无法依靠留存收益来自我发展,只能求助于银行借款和发行证券。但20世纪90年代末,工业产品却一方面因利息过重而提高了生产成本,但生产的扩大并没有扩大需求,反而出现生产过剩。例如,全球汽车年产量7000万辆,销售量只有5000万辆;又如计算机,单是美国,每年的生产能力即可上升40%,而这个比例远远超过每年计算机市场的需求比例的增长。这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显地反映美国再生产中严重的不协调。

(四)企业合并兼并效果差强人意

市场衰退导致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利润率降低,企业家为了做大利润,除向银行大量借款并发行股票、债权融资外,又希望通过企业兼并来提高利润,从1987年起,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新的合并浪潮。如:戴姆勒·奔驰——克莱斯勒与三菱合并、雷诺收购日产、美孚和埃克森合并、英国石油与阿莫科和阿尔科合并、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兼并微波通信公司等等。合并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消除竞争,而有的则希望合并后通过“协同效应”增加新的利润。事实上,许多企业合并后虽然大量裁员,降低了成本,确实增加了收益,但却提高了社会失业率,从而增加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而从总体上看,合并后的企业一般未能带来预期的利润增长。

(五)收入与分配严重失衡

美国经济在上世纪最后20年代由于金融资本大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曾经出现一时的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生产过剩和市场萎缩的危机,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率并不能消除工商业利润率停滞不前所带来的隐患。金融是一个分配领域,金融资本本身不创造财富和价值,它必须通过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过去20多年,美国分配的不均衡明显增加了。据统计,1981年,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仅占美国财富的25%,而到了90年代末,这一部分最富裕家庭占有的美国财富的比例已上升到38%以上。与此对照,美国同期失业率则由4%上升到7%。过去10年的泡沫经济使美国财富的从中小投资人阶层向高层经理阶层转移。

(六)深层次的公司制度和治理结构缺陷

美国资本市场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其实美国的公司制度和公司治理方式,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司的股东十分分散且不断流动,大部分中小股东并不关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利益,更多地关注当前的业绩和现金流量,即使跨国公司,真正控股的大股东是个人或其家族的也不多。一些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可能拥有较大股权,但也不过是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的代表。这样,管理公司的真正权力就掌握在作为受托方的经理层,特别是高管层。作为委托方的投资人,反而处于公司的外部。对于公司的经营内幕,真正的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经理层和投资人之间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样的公司制度,已颠倒了委托人(所有者)和受托人(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对传统的代理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当前美国上市公司,已开始形成“所有者缺位,经理层(主要指掌权的高管层)越位”的反常现象。二是经理层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已经拥有很大的决策权,而按美国的公司治理原则,对经理层还要实行激励制度,通过经理股票期权让经理们也享有剩余所有权,并把他们的利益高低同股票价格直接挂钩。因此,这又将促使高层经理通过所谓盈余管理来粉饰企业盈利,哄抬股价,以便他们的股票期权行权时牟取暴利[2]。

三、加强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监管及萨班斯法案的规定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迁已深深影响了企业的行为,在如此的环境下,公司要从内部原因中寻找出路。上市公司为何会舞弊,对于政府管制的放松造成的后果已让各国政府有所反思,仅依靠各行业的自律其实难以保证市场的稳定发展,一定要加强监管,更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层面的加强公司内部控制[3]。

为了重振信心,2002年7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Sarbanes-Oxley法案》。该法案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涉及内部控制的条款主要有:

第103 款规定,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审计师报告,需要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包括详细程度合理的纪录,以准确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产交易和处置情况;内部控制是否合理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活动进行了必要的纪录,以满足财务报告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是否合理保证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对公司的收支活动进行了合理授权[4]。

第302 款规定,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应当对所提交的年度或季度报告签署书面证明,签字人员有责任建立和维护一套内部控制程序,保证在财务报告编制之前90天内已经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将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反映在报告中;向外部审计师和公司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报告了在内部控制设计或运行中对公司财务信息的记录、加工、汇总和报告产生不利影响的所有重大控制缺陷以及重要控制弱点。

第404 款规定,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13(a)或15(d)款要求递交年报的公司,管理层需要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进行报告。同时要求这些公司的审计师对管理层的评估进行认证和报告。

参考文献:

[1]李馨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2.

[2]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6.

[3]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会计研究.2004.10.

南纺股份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及启示 篇7

2014年5月15日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称南纺股份为了能满足继续上市的条件, 公司自2006年起连续虚构利润, 2006—2010年分别虚构利润为3 109万元、4 223万元、1.52亿元、6 053万元以及5 864.12万元。从2006—2010年这五年的财务数据里, 南纺股份一共合计虚构了3.44亿元利润。虚构利润占其披露利润的百分比从130%~5 500%不等。

证监会对南纺股份及相关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给予公司警告, 并处以50万元罚款;给予公司前董事长单晓钟警告, 并处以30万元罚款;给予前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丁杰、前副总经理刘盛宁警告, 并分别处以20万元罚款。其他相关人员也给了相应的处罚。

二、南纺股份造假的特点

国资背景的南纺股份如此长时间、大规模地财务造假引起了各方的热议, 相较于先前因造假曝光的绿大地、万福生科等, 此次南纺股份虚增利润数量、时间跨度、造假手段均毫不逊色。总结起来此次事件的特点如下:

1. 国资背景。

中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造假者, 但一般认为, 国企因为高管没有太强的利益诉求, 而且要承担巨大的监管风险, 所以很少有财务造假的行为, 而南纺股份的实际控制人是南京市国资委, 这也意味着南纺股份创出了近十年来国企上市公司造假之最。

2. 造假时间长。

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认定公司自2006年起连续五年虚增利润, 按照交易规则, 一家上市公司若连续亏损五年, 足以被暂停上市, 但南纺股份却靠连续五年造假, 成功逃脱退市厄运。

3. 造假数额大。

2013年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中, 该公司在2008—2012年上半年这五年半的数据中, 万福生科合计虚增收入9.05亿元, 虚增营业利润2.1368亿元。但是南纺股份仅用五年时间就虚增3.44亿元净利润, 造假力度远超万福生科。绿大地更是不足一提, 绿大地上市前虚增收入不到3亿元。南纺股份可谓编织了近十年的第一大谎言。

4. 造假手段多。

采用的造假手段多样:虚增合同收入、以境外融资业务虚构为转口贸易、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少结转营业成本、利用转口贸易回款、调节客户往来款, 达到调节坏账准备等目的;长期挂账不符合出口退税条件的应收出口退税款, 以及不符合确认条件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等。

三、南纺股份造假的动机是保住上市地位

曾经质地优良的上市国企南纺股份, 却不得不依靠财务造假以保住上市地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或许和公司优良资产旁落他人有关。

南纺股份于2001年在主板上市, 上市当年即实现主营收入2.9亿元, 实现净利润4 137.25万元。随后几年, 公司业绩稳步走强, 2004年实现净利润6 205.26万元, 但是这一好景并未延续, 公司净利润急转直下。南纺股份通过2004年、2006年、2009年三次股权转让, 导致国资对优质资产的国有控股权旁落。优质资产被剥离, 南纺股份的业绩急转直下扣除造假虚构的利润, 南纺股份2006—2010年的利润分别为-668.65万元、-1 430.59万元、-13 620.47万元、-4 470.4万元和-5 969.01万元, 公司已连亏五年。

按照交易所要求, 连续二年亏损将被“披星戴帽”, 连续三年亏损则要被交易所暂停上市, 而连续四年亏损则要退市。如果不通过连续的财务造假, 公司早就面临退市的危险。

四、审计机构对审计失败难辞其咎

连续五年让业绩造假丑闻的南纺股份享用着“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背书的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事务所曾跻身于会计师事务所前百家, 它在此次审计失败事件中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1. 无保留意见水分大。

“标准无保留意见”作为最常见的审计意见类型, 意味着审计机构认为公司财报“已按相关准则和制度规定编制, 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南京立信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却利用“标准无保留意见”连续五年为南纺股份的造假大开绿灯。

2. 恶性竞争导致事务所的独立性受质疑。

在2012年初, 南纺股份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后,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11年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即认为报表存在错误) 。当年, 南纺股份终于炒掉了这家为之服务十八年的审计机构。而在此之前, 公司对该所的“执业胜任能力, 独立、公正的工作原则及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曾赞誉有加。

3.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利益分配制度。

与国际同行不同的是, 目前内资所在利益分配的操作上仍多实行佣金制度, 即拿到客户的业务承揽合伙人将从审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收入 (如10%, 不同的事务所具体比例有所差异) , 该佣金只与审计收入挂钩, 与审计质量、审计程序实施成本均没有关联。早年直接被称为佣金, 目前则多以“市场开拓费”的名义兑付。如此, 即使项目审计收费再低廉, 合伙人都有佣金可拿, 但这其中的业务风险显而易见。

五、南纺股份审计失败的启示

与美国上市公司造假所面临的惩罚和环境比较, 我国上市公司更容易审计失败的原因有:

1. 造假成本太低。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我国A股市场早已不是新鲜事, 前有绿大地、万福生科, 今有南纺股份连续五年粉饰报表, 利润无中生有, 累计造假金额达到3.44亿元。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给予公司警告, 并处以5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给予3万~30万不等的处罚金额。对公司及前责任人数十万元的行政处罚措施相比其造假收益微不足道, 为财务报告背书的审计机构仍“安然无恙”。这样的处罚力度, 犯罪成本显然太低了, 所获利益远远高于犯罪成本。

而美国政府为维护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SEC、美国司法部等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行为的打击态度异常坚决, 即便造假方是全球知名的企业。

《SOX法案》强化了上市公司高管层对财务报告的责任, 公司高管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将获十年或二十年的刑事责任, 对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二十五年入狱;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 500万美元。

法案要求, 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必须对报送给SEC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表达进行保证。一旦违反此项规定, 相关责任人将被处以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 或判处入狱五年。此外, 起诉证券欺诈犯罪的诉讼时效由原来从违法行为发生起三年和被发现起一年分别延长为五年和二年。

美国的高额处罚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震慑企业, 让其知道犯罪成本一定是高于违法收益的。

2. 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

在上市公司欺诈丑闻中, 企业管理层理应负最主要的责任。然而, 提供财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作为资本市场的公共监督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在美国, 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SOX法案》明确规定, 禁止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审计客户提供列入禁止清单的非审计服务, 未明确列入禁止清单的非审计服务也要经过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事先批准。

为规范会计事务所行为, 《SOX法案》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成立了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 (以下简称PCAOB) , 负责监管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

PCAOB拥有注册、检查、调查和处罚权限, 保持独立运作, 自主制定预算和进行人员管理。法案要求, 执行或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须向PCAOB注册登记。PCAOB对上市公司审计客户超过100户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 要进行年度质量检查, 其他事务所每三年检查一次。PCAOB和SEC可随时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特别检查。

3. 缺乏社会举报监督制度。

在美国, 上市公司数量远远超过A股市场, 但类似南纺股份这种在资本市场上长达数年的证券欺诈已经越来越难看到。

2011年SEC通过了一条新规, 许诺向举报违反联邦证券法规的行为并提供实质性信息的个人发放奖励。具体规定为, 如果举报信息最后导致100万美元以上罚款, 举报者将可以得到相当于罚款金额10%~30%的奖金。

为落实该项政策, SEC于2011年专门设立了“揭发者办公室”并扩大了举报范围。据悉, 揭发者办公室成立一年后, 每天平均收到8个举报, 但SEC对举报的质量却有严格把关。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健康运行, 审计机构却为其出具了“健康报告”。这种现象深层次的意义是暴露了制度方面的缺陷和制度建设方面应该要加以完善与修正的方面。

关键词:审计失败,制度建设,审计程序

参考文献

[1]李爽, 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2, (2) .

[2]期吴溪.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经验分析[J].会计研究, 2007, (7) .

[3]郑珺, 黄怡, 李开伟.南纺股份退市之争的案例分析与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4, (11) .

[4]周成成.南纺审计失败案例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8) .

[5]李若山.审计失败与COSO报告——谈企业创新与内部控制变化[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2) .

案例及启示 篇8

然而, 我国2004-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 虽然西北部43家上市公司中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数量在逐年上升, 但是披露的环境信息质量却在下降。由于日本是世界上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日本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比较规范和成熟, 因此对日本三菱电机环境信息披露的案例研究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一、三菱电机环境信息披露的背景

在国际社会上, 日本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透明, 在发行环境报告书方面也最积极。三菱电机作为专业的功率模块、光模块和高频模块生产商,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不少环境问题。但是在日本政府的重视、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多数日本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背景下, 三菱电机积极地披露了其环境信息。

1.日本政府重视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

日本政府一直都很重视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问题, 迄今为止, 已经颁布了700余种环境法律、法规和指令 (冯春梅, 2012) , 以督促和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并且, 日本作为第一个制定专门的环境会计制度的国家, 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其环境会计准则,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等做了详细说明, 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日本环境会计准则的主要演变过程如表1所示:

基于日本政府的重视, 三菱电机严格地按照最新环境会计指南和环境报告指南的要求, 积极地披露其环境信息。

2.日本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

在日本, 环境信息的披露不仅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和监督。在日本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下, 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会根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决定其投资行为。因此, 企业自然把环境信息的披露视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此外, 日本公众也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强烈要求企业维护与改善自然环境状况, 并将企业的环境信息作为投资的参考信息之一。

因此, 三菱电机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是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进行的。

3.多数日本企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

日本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政府主导, 企业自愿披露的特点。大多数企业以每年一次的频率, 按照环境省的《环境报告书指南》撰写以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为主的环境报告书。

据调查资料显示, 日本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设置“环境专栏”, 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公布本企业载有环境会计信息的环境报告书。日本从1997年就开始实行环境报告书, 是国际社会上发行环境报告书方面最积极的国家。现在, 日本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体也由大型企业扩大到中小企业。据统计, 2010年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日本企业共有 1 068家, 其中上市公司占54.21%, 非上市公司占45.79%。

可见, 三菱电机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是顺着这种潮流而发展的。

二、三菱电机环境信息披露的模式

三菱电机秉持“精于节能, 尽心环保”的绿色宣言, 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 致力于削减生产过程中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排碳量, 促进资源与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 并对这些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

1.披露的形式

三菱电机在其中国官方网站上, 设置了“节能环保”专栏。在该栏下的“三菱电机的技术实力介绍”模块中, 介绍其环保产品, 进行绿色营销;在“环境行动实际效果”模块中介绍公司参加环保论坛和展览会的情况, 说明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其《环境行动报告2012》中系统地公布了具体的环境信息, 包括第7次环境计划、2011年的节电活动、绩效数据、物料衡算和环境会计五部分。

2.披露的内容

①环境计划。三菱电机第7次环境计划 (2012年至2014年) 从建设低碳社会举措、建设循环型社会举措、扩大环境相关业务三方面对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管理目标。例如, 生产过程中的排碳量比2010年度改善83%;截至2014年度末, 整个集团累计确保太阳能发电 14 100千瓦能力;将工厂废弃物最终处置率保持在0.1%以下等等。此外, 三菱电机还披露了为达到各项目标计划采取的措施。②节电活动。2011年, 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在日本大地震中遭到重创, 致使电力短缺, 政府下令东京和东北电力管区在夏季、关西和九州电力管区在冬季设定节电目标, 号召全民通年节电。2011年7月, 经济产业省也发出了“基于电气事业法第27条的使用限制”命令。据此, 三菱电机则单独地介绍了其2011年采取的节电措施和成果。③绩效数据。该部分, 三菱电机披露了其为了达到第6次环境计划中的环境管理目标, 2011年各部门采取的减排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此外, 还披露了各层管理人员对下级组织的计划和执行情况及环境绩效进行监督管理的环境管理模式。④物料衡算。三菱电机在此部分分别披露了其在制造、运送和客户使用阶段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以及废旧产品和资源的回收量。⑤环境会计。三菱电机的《环境行动报告2012》中关于2011年度的环境会计信息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三菱电机的《环境行动报告2012》

三菱电机的环境会计由“环保成本”和“环境效果”组成。“环保成本”的类别不仅包含了业务领域中的活动、绿色采购, 产品相关活动、管理活动和减轻环境负荷的研发活动中的成本, 还按照《环境会计指南2005年版》的要求加入了社会活动成本;“环境效果”不仅包括“环保绩效 (物质量) ”和“环保活动带来的经济效果 (金额) ”, 还对“环境改善效果”以及产品与服务的环保活动带来的“顾客经济效果”进行推算和评价。

从以上信息来看, 三菱电机集团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全面, 格式也比较规范。

三、 三菱电机的环境信息披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三菱电机环境信息披露的背景和模式的研究, 我国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与日本相比, 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的数量也较少, 导致我国现有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简单、内容不一致。我国只有部分上市公司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证监会指定报刊或者网站和公司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 而且披露的内容也是环境保护方针, 政策等相关信息比较多, 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则较少。

因此, 我国应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首先, 我国政府机构应运用法律手段, 明确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其次, 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环境会计指南或环境报告指南, 统一规定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和内容。

2.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

由于我国投资人、债权人及普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使得企业缺乏了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力。缺少了社会公众的监督, 多数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

然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完善除了需要学术界、政府、企业的参与和努力外, 还离不开新闻机构、民间团体、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等社会大众的参与。新闻媒体可以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介绍环境绩效显著的企业并批评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金融机构向企业放贷时应该设置更多的环境标准;行业协会以及民间团体可以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进行实时监督等等。要想改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 就要有效地发挥这些社会公众力量的监督作用。

3.引导企业自愿披露

现在,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以自愿披露为主, 只有重污染企业被强制要求披露。大部分企业, 特别是环境问题同样严重的中小型企业不会去主动披露环境信息, 导致我国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比例偏低, 2009年只有38%, 到2010年虽然有所上升, 但是也仅有47%。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披露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 绿色组织往往更受投资者、消费者和供应商的青睐。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能使政府、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针对环境问题做出的努力, 为企业树立环保形象, 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另外, 加强环境信息披露还有助于企业掌握本身环境成本的发生和控制情况,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

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推出鼓励政策, 激发并引导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 结合经济手段和法律政策, 使企业意识到披露环境信息能够真正令其获利。

4.建立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我国在具体环境会计准则空缺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披露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也要全面, 包括企业环境管理目标和计划, 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类别, 环境成本控制采取的措施以及带来的环境效益等。此外, 企业不仅应该披露能够确认、计量的货币信息, 还要补充物量信息。最后,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模式。

通过三菱电机环境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可知, 得出我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引导企业自愿披露以及建立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四个方面解决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问题。另外, 我国还应加强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实践。通过成立环境会计研究团体, 组织学习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 使环境报告有法可依, 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 最终推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梅.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的建立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2].胡晓玲.借鉴日本经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研究, 2012 (01) .

[3].刘家松.中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比较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1 (10) .

[4].王月欣.日本环境会计指南的特色与借鉴[J].商业研究, 2010 (11) .

案例及启示 篇9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汽车产业“微增长”的特征更加显著(何勤,王飞鹏,2009)。与此同时,企业人均人工成本刚性增长强劲,制造业人工低成本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汽车行业的“微增长”态势与企业人均人工成本的刚性增长,对这类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国内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企业的发展难以保证,甚至企业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张华,2008)。

D公司是一家脱胎于国有企业,21世纪初与外方跨国企业合作的特大型汽车制造合资企业,拥有员工近6万人,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在应对企业人工成本快速增长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其一些做法和体会进行阐述,以期为企业应对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合资之初,在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宏观形势下,D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2013年后,汽车行业增速明显放缓,虽然D公司仍保持高于行业平均增幅的增长速度,但人工成本的过快增长导致了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企业的利润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二、劳动效率提升的案例分析

1、明确目标,统筹规划

通过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可以发挥指标的指导作用(Yang DU,Yue QU,2009)。“2020年公司劳动效率达到行业领先(P75分位)”是开展此项工作之初设立的目标。具体而言,一是设立人均销售收入和人事费用率作为考量指标;二是以加减因素法,将中期目标分解到每年和各事业部,以对总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注重上下结合,目标引领,全力以赴,确保目标达成;四是注重与事业部沟通,结合实际,避免拔苗助长或鞭打快牛的现象发生;五是建立相应的二级指标,如年劳动效率提升率、员工人数、人工成本总量等指标。

2、推进JPMH管理,提升作业效率,控制直准人员数量

JPMH,即单位小时人均产出。一般情况下,J是“job”的缩写,可以理解为“产出”,P为“per”的缩写,代表“每个、每”,H为“hour”的缩写,代表“小时(或时间)”,M是“man”的缩写,代表“人”。JPMH=总工时/(出勤总时间*出勤总人数),即在保证企业员工总工时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工作效率以减少出勤时间,优化产业结构以减少出勤人数;或者是在企业员工出勤时间与人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企业员工的总工作时间,以实现企业员工单位小时人均产出的提高(章燕冰,2010)。

3、深化间接人员领域薪酬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间接人员领域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工资总量包干优化。从2014年开始,“间接人员工资总量包干优化”工作率先在二级轻型商用车事业部13家单位展开(王飞鹏,2010)。具体做法:一是在准确核定各单位间接人员标准工资总额的基础上,以2013年末单位核算范围人员标准工资总额扣除效率提升削减工资的方式来确定部门年度标准工资总额的基准线;二是以基准线为标尺,对各单位的实际工资发生额进行考量。

4、注重资源协同,建立内部人员调剂机制

经过探索和实践,公司各事业部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和生产时间的差异性,规范了内部支援派驻相关政策和派援流程,建立了内部人员调剂机制,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实现劳动效率输出最大化(Zhang D],2004)。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整合工作,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通过优化各单位组织机构,进一步减少管理层级;梳理间接人员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提升间接人员工作效率;推进公司改制重组,加大非核心业务外包力度等。

5、积极推进“课题达成型”工作模式

“课题达成型”工作模式是合资后导入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基于目标需求,结合工作实际析出多项课题,通过对各项课题的管控和达成,支撑目标实现的工作方式(彭兴庭,2008)。主要步骤:课题定义———团队构建———现状把握———要因分析———方策制定———方策展开———达成确认七个步骤,并通过不断PDCA循环,使之成为较好成为劳动效率提升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落实渠道。

6、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1)建立三级劳动效率提升组织推进体系。成立公司劳动效率提升领导小组,负责重大课题决策、课题整体策划和计划推进的落实、实施公司层面的改善课题审核、二级单位改善课题给予指导、监督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门(梁久治,2015)。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也分别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劳动效率提升推进实施工作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改善课题的制定和推进落实。

(2)建立跟踪推进PDCA循环机制。公司建立年初课题布置、半年推进诊断、年底总结交流的改善课题跟踪推进PDCA循环机制,确保课题计划有序顺利落实。二、三级单位定期召开例会,进行改善课题完成情况汇报,跟踪课题推进进度,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3)建立人事效率提升激励促进机制。公司建立课题推进、减员增效、人员流动激励机制,通过三个机制激励促进公司人事效率提升(宋冰霜,国靖,2014)。每年对各单位课题推进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表彰奖励推进落实较好的单位。制定减员增效奖励机制,从战略层面引导,增强各单位减员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研究人员在单位内部和单位间流动的激励机制,促进各单位通过内部流动和支援解决人员需求问题。

三、管理启示

1、职能协同是推动劳动效率提升工作的重要方法

劳动效率提升工作不仅是全价值链、全过程,而且是全领域、全员,因此这项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办到的事情,制造、财务、经营规划等相关系统都要行动起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例如:经营管理部门通过机构优化,精简人员编制;制造部门通过机器替代减少岗位;QCD部门提高JPMH。人事部门应通过间接人员工资包干优化、用工平衡调剂等措施减少用工数量和人工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劳动效率提升工作的核心

劳动效率提升对企业经营的支撑是综合的、全面的,其目标和根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在推进劳动效率提升工作中要始终把好这一关键点。以业务外包为例,不能让减少人员、简单开展业务、劳务外包等实现账面上的效率提升的现象发生。简单外包虽然使用人数、人工成本降低,但管理成本的增加会不会超出减少的人工成本、质量水平会不会降低、竞争力会不会减弱等都值得关注。业务外包,我们提倡的是将非核心、低附加值的业务逐步转移出去,使外部资源更好地为我所用。

3、行业对标是检验劳动效率提升工作的重要标尺

通过对标不仅对自身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明确了自身的短板和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否则,可能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而丧失前进动力。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导入是劳动效率提升工作的重要法宝,在推进工作中,先后导入“JPMH管理”、“课题达成型工作模式”、“关键指标管理方法”等,先进管理工具的导入和运用在劳动效率提升推进工作中发挥了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张美英,2013)。

摘要: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步平稳和企业用工成本的逐步增加是当前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问题。为了解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用工成本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D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思路,提出了明确目标、统筹规划、推进JPMH管理、深化间接人员领域薪酬制度改革、注重资源协同,建立内部人员调剂机制、积极推进“课题达成型”工作模式、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等诸多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同类型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用工成本,快速增长,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勤、王飞鹏:《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的增量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5).

[2]张华:浅析《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外资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9).

[3]Yang D U,Yue Q U.Labor Reward,Labor Productivity and the Advantage of Labor Cost——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from 2000—2007[J].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2009,29(5).

[4]章燕冰:浅议劳务派遣对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

[5]王飞鹏:企业用工成本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调整[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1).

[6]Zhang D:A Study on Labor Cost of Enterprises in Shanghai[J].China&World Economy,2004,12(5).

[7]彭兴庭:"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是《劳动合同法》的错吗?[J].港澳经济,2008(1).

[8]梁久治:浅议信息化影响军工企业用工成本的因素[J].东方企业文化,2015(8).

[9]宋冰霜、国靖:中国企业应对用工成本上升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9).

案例及启示 篇10

1.国际虚拟制造典型案例分析——波音公司

伴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虚拟制造技术在短期内有了长足的进步, 并在航空工业上有了广泛的应用, 为世界各主要飞机制造商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利润。下面就将对波音公司利用虚拟制造技术进行飞机研制进行具体分析。

波音公司 (Boeing) 是全球航空航天业的领袖公司,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商。就销售额而言, 波音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之一。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衰退使波音公司的运营遭受打击, 公司订单由最高峰的1989年下降了近80%。为了扭转危局, 走出困境, 波音公司在1990年10月启动波音-777计划, 但是由于当时市场环境变化加快, 竞争激烈, 及大批量制造模式的异化, 该计划的经济风险已超过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因此波音公司在实践波音-777计划时实施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灵捷制造, 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取得竞争优势。通过灵捷制造的运用, 截止1995年4月9日出厂时, 波音-777的固定订货已达147架, 意向订货108架, 远远超过空中客车工业公司和麦道公司。

1.1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为企业提供虚拟协同环境

波音公司与日本三菱、富士和川崎重工结成国际战略联盟 (见图1) , 波音公司作为灵捷制造组织的核心企业负责大部分机身的设计制造和整体的协调;日本的三家公司负责20%的机身的设计和制造, 并在经济上承担25%的发展成本;发动机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的罗·罗公司以及美国普惠公司负责提供;另有一部分组件外包, 以实现虚拟化。通过企业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来实现企业间的精诚合作, 强调联合竞争、共同盈利的合作机制。除此之外, 波音公司和一些航空公司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以确定和开发新飞机的结构布局。这能保证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世界航空公司的需要。在设计之初就把客户的想法作为设计的一个阶段, 这使得产品能够更好的符合客户的要求。

1.2建模仿真降低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

虚拟制造中可制造性和可保障性的建模与仿真在对波音-777等美国新型项目以及许多其它生命周期延展项目上的使用, 带来了制造技术的创新, 极大程度的削减了加工成本, 减少了人员配备, 消除了特种加工需求, 避免了不可维修性条件, 对缩短生产周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3运用虚拟技术, 降低设计周期

波音公司在虚拟制造生产、设计、研发, 总装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大胆的尝试了装配仿真、并行工程等先进制造技术。在设计过程中, 采用CAD软件, 先设计出飞机的各部件模型, 然后“组装”成一个三维飞机模型, 接着对其进行大量修改。设计的同时, 并行进行结构详细设计、系统布置, 制定工艺计划和进行工装设计及跟踪服务等工作, 使设计者和客户可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完成组装过程, 检测飞机的各个部分, 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数字化预装配等虚拟制造技术, 事先就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之后, 波音公司便准备实物零部件组装。这样可以做到在没有制作原型机的情况下, 一次试飞成功,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设计、改进时间和费用。

2.国内虚拟制造典型案例分析——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 (以下简称东软) , 1998年东软创立沈阳东软数字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我国目前唯一能生产CT、数字X线机、彩超、核磁共振数字化四大医学影像设备的公司。东软研发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医疗设备——CT扫描机, 并在1997年底成功推向市场,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日本、德国、荷兰之后第5个能研制生产CT的国家, 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东软成功的奥秘在于其所实施的“虚拟制造”这一先进的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造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让东软的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东软集团的虚拟制造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两头在内, 中间在外”。“两头”是指研发、设计为一头, 产品组装调试和营销为另一头。“两头在内”则是指东软负责数字化医疗设备的整体设计系统和数字化医疗设备软件系统的开发、整机组装、调试以及市场营销等。这样做既可以把握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 又可以降低成本, 保证质量与时效。数字医疗设备看起来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 但其核心就是软件, 软件部分是构成其价值的主要部分, 也是主要利润所在。

在“中间”部分, 即数字医疗设备产品的零部件制造方面, 东软包括20余种部件和480余种零件企业外部中间环节。“中间在外”是指这些零部件一律外包给国内外知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 关键部件还到国外采购。

东软的虚拟制造的流程从产品设计开始, 然后形成技术文件, 委托外协厂加工制造, 部件加工件由外协厂进行加工、装配, 构成部件总成, 再经过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才能验收部件或零件, 送到公司进行产品总装。在产品设计初期, 公司技术人员会跟踪产品的加工过程, 及时改进产品设计。产品加工完成后, 公司由指定的产品检验工程师直接到外协厂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厂装配。如发现质量问题, 及时在外协厂解决。外协伙伴的选择主要是通过相互沟通、考察通过谈判或招标达成协议。对个别达不到要求的外协厂家终止合作, 另择新的外协伙伴。

在这样的虚拟制造模式下, 公司不建厂房, 不进设备, 不聘工人, 只负责CT机的“心脏”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全身”整机组装调试和销售, 而机器的主计算机、电子元件、部件等则选择最好的生产厂家完成。在公司宽敞洁净的组装调试车间里, 没有任何生产加工设备, 只有摆放有序、等待组装的散件和整机产品;没有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只见技术人员的身影。就是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新的工厂, 东软生产出中国的数字医疗设备。

东软在机械制造方面没有优势, 其制胜之道就在于尝试“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虚拟制造”模式。东软利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基于对市场机遇、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分析, 对价值链进行重构,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使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其重构的路径首先是“分解”, 即将价值链中的零部件制造业务拆分出去, 第二是“整合”, 整合利用公司外部的专业化制造资源,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

3.虚拟制造应用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国内外虚拟制造领域典型案例的分析, 我们发现企业应用虚拟制造技术中的几点相同经验:

(1) 虚拟制造可以提前验证生产方案。在实际生产前, 在不消耗资源和能量的情况下, 验证生产方案。在虚拟制造环境中, 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对设计出的产品进行试加工, 进行各项实验, 检查产品方面的技术性能等一系列的验证工作, 还可以对生产的组织和进度安排进行实验, 确立合理的进度等;同时, 验证制造环境中加工单元的布局及重构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影响, 从中选出最优的产品设计方案。例如,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可以进行产品的三维建模, 然后将这个模型置于虚拟环境中控制、仿真和分析, 可以在设计阶段就对设计的方案、结构等进行仿真, 解决大多数问题, 提高一次试验成功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 还可以方便、直观地进行工作性能检查。

(2) 虚拟制造能够提供产品决策信息。在虚拟制造与现实制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中, 企业可以全面改进组织管理工作, 而且对正确做出决策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虚拟制造技术能提供影响产品性能、影响制造成本、影响生产周期的相关信息, 使决策者能直观感受和准确理解各种分析结果, 做出正确决策。

(3) 虚拟制造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通过分析设计的可制造性, 虚拟制造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减少设计缺陷、优化产品性能;通过提高工艺规划和加工过程的合理性, 以及利用有效的工具和加工方法来支持生产, 虚拟制造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通过在虚拟状态下设计、制造、测试和分析产品, 虚拟制造可极大的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4) 虚拟制造能够避免设备闲置。采用虚拟生产方式, 使企业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仪器, 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设备闲置, 可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先进设备和仪器进行生产, 能很好的解决一些中小企业的难题。此外, 通过虚拟企业的概念以及具体的实践组成的快速响应部队, 能在商战中为企业把握机遇和带来优势。

4.我国发展虚拟制造技术的建议

鉴于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我国的制造业, 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制造业企业而言既是一个挑战, 也是一个机遇。对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我国制造业, 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虚拟制造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来提高国内企业在危机中的竞争力。为此,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 在如何逐步推动我国虚拟制造发展的对策上,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创建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支撑平台。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软件技术, 进而健康有序的推动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虚拟制造, 不光需要计算机这一硬件, 还需要建立平台的各种计算机软件。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首先是在其支撑技术的发展上取得进展, 如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等。模拟与仿真软件在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开发, 但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我国可以抓住机遇, 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加入到虚拟技术的开发中去, 缩短摸索开发时间,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少走弯路。

(2) 实施和完善虚拟制造技术平台。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它对基础制造技术和工程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因此发展虚拟制造技术的战略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实施和完善虚拟制造技术平台。主要包括:1)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要求简化生产过程, 减少信息量, 消除过分臃肿的生产组织, 使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尽可能的简化和标准化。2) 并行工程。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因素, 并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通过建立各决策者之间的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 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 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被发现, 并得到解决。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 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 通过它来实

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 减少反复, 它在许多部分用了仿真技术;主模型的建立、局部仿真的应用等都包含在虚拟制造技术中, 可以说并行工程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技术。

(3) 创建虚拟制造示范中心。可以大力普及CAD技术, 协助企业进行人员培训, 提高企业人员的素质, 在CIMS成功示范企业中及时推广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思想和技术, 为虚拟制造技术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首先在我国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或重点企业发展和应用虚拟制造, 并力争取得较大发展, 起到示范作用。

(4) 创建完善的虚拟制造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 加大政府对虚拟制造技术的投资力度, 组织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的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应从宏观上加强对虚拟制造技术的指导和尽早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杜晓君.虚拟制造: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供选择的发展途径[J].管理世界, 2004, (2) :117-147.

[2]顾波军, 李华.灵捷制造与虚拟企业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9) :187-189.

[3]孙宇.我国虚拟制造技术发展策略浅析[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 (1) :81-82.

[4]曹建国等.虚拟制造技术及其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与对策[J].矿山机械, 2004, (9) :96-97.

[5]李纲英.我国虚拟制造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3, (10) :26-28.

[6]肖田元.虚拟制造研究进展与展望[J].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 (9) :1879-1883.

[7]慕灿.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与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 2007, (6) :121-123.

上一篇:VRML技术下一篇:ARCS动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