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毕业

2024-08-12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精选十篇)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 篇1

1. 就业去向

有大约一半的被调查者曾经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 且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和汉教工作。但只有大约18%的被调查者最终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在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 一定程度上存在难以长期从事的问题, 当然工作中行业跳槽现象并不是本专业所独有的。

从被调查者当前工作的调查中, 可得知超过八成的同学最后从事了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工作, 而这其中文科或者说文秘类性质工作比例占66.15%, 说明从就业情况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未发挥其专业独特性, 反而是文学院专业的共性得以体现。这一方面说明本专业可能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差别不明显, 这也是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文学院下辖专业中文课程过重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下辖专业英文课程过重的现象, 本科研项目成员提出一种设想性方案, 即由文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甚至是教育学院联合培养, 师资共享, 资源共享, 可供大家参考。

2. 对本专业前景的看法

被调查者作为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他们的看法可能比在校学生的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结果表明有33.8%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 认为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 本专业发展前景光明;而更多受访者对此有所疑虑, 认为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人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问题, 对口工作不好找, 地域差异加剧了这一矛盾。

3. 教育及就业

受访者都是从高校教育实际问题出发做出选择, “缺乏实习锻炼机会”、“未利用学校中留学生教育使学生得到实践”“过于重视理论”均是超过50%的被选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学生向从业者转变的困难主要是客观外在原因, 其中需求量小 (特别是内陆地区) 是主要原因, 有78%的受访者都认为之所以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是因为没有更多的工作岗位需求。从国家汉办每年的派出人数来看, 据汉办2014、2015两年提供的海外及普通项目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岗位数量, 约每年有5000个岗位需求。其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于地域的要求很高, 山西这样的内陆省份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需求少得多。再次, 虽然国际交教育流学院正在扩招, 但是外国留学生及外国人还是数量较少, 满足不了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三类学生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供应大。在汉语热的感召下, 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数量再不断增加, 而已经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也在不断扩招, 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数骤增, 据网络统计相关资料, 截止2013年全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院校约有255所, 截止2010年共有82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就每年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人数远远大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数量。

对此, 68.3%的被调查者认为利用在校学习期间的留学生资源使学生更早地接触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 由此在学校教育中需要提供学生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对此学校可以增设相关的实习基地, 可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高校留学生教育相结合,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随着全国各地留学生的扩招, 此实践途径有所拓展;另一方面,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 应时时关注汉办及国际处的信息发布, 以发现对于自己合适的机会。

在相关政策方面, 60%的被调查者认同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或相关从业者准入门槛, 发挥专业特点, 以此来使更多本专业学生得到工作机会。但这似乎又是二元悖论, 由于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以及相比外语专业存在的语言劣势,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可能把更多本专业学生挡在门外。面对学校所教非工作所需要技能的问题, 59%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更为具体的实践技巧类教学内容。同学们还提到当海外志愿者与向国外合作院校派遣志愿者, 这需要构建学生—学校—海外合作院校之间的良性循环, 互利各方。但现实中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据我们了解山西大学开办的两所孔子学院之一亚美尼亚孔子学院已于2013年关闭。

通过分析问卷, 我们对于“对口就业难”的两方面原因:供求及地域不平衡, 专业培养模式下学生实践经验与能力不足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探索性的解决方案, 希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能在山西省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二辑

[2]俞敏洪.关于国家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建议.政协提案.2011.

[3]张志洲.“中国机会”崛起:汉语热的背后[J].语言文字周报.2011 (2) .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 篇2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一个新兴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

从第5期开始到第2期,汉语国际传播笔谈已连续举办了4期.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34位著名专家为笔谈奉献了思想精华.

作 者:吴应辉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2008 6(2) 分类号:H1 关键词: 

论汉语国际教育利器 篇3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汉字教学 电子游戏

一、汉字教学游戏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世界游戏市场发展迅速而(汉字)教育教学功能欠缺

近年来,手机游戏应用跟随大型网游的风潮席卷全世界,随手可触的小游戏让电子游戏这一元素更加深入现代人生活的点滴。有关分析认为,整个游戏市场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网络游戏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用于教育学习的相关游戏的大缺口,学习汉语者自然也在其行列之中。那么,汉语国际教育应当真正践行“寓教于乐”,让外国汉语学生和有汉语学习需求的各界人士在轻松优质的游戏之中学习汉字知识。

2、电子游戏的特性能满足汉字教学需求

学习与游戏的关系是天然的、没有障碍的,学习是人的本能。2000年,“Edugaming”的理念及设计方法由其提出,学习任务可以与游戏情境融合,这能让学习者在挑战与乐趣中自然掌握学习知识。

电子游戏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这在传统教学资源中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求。无论是文本、音频或是视频,都只能单向向学习者传授解释相关知识,得不到学习者即时的反馈,更不能在互动中集中学习者注意力、加深其印象。

二、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成果和先进的理论来指导设计教育游戏,他们提出教育游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心理需要:

Oyen和Bebko(1996)从学习者心理需要方面提出了在教育游戏设计中,需要提供给学习者练习技能的机会。

2、游戏的难度层级:

Dempsey(2002)从游戏的难度层级提出游戏开始应该较简单,目的是可以让学习者以较低的兴趣和注意力开始。

3、学习目标:

Mitchell(2003) 从学习目标方面也提出了确保游戏结构适应学习目标,避免出现多个目标以及其他的能够抑制学习者取得成就的设计;能够让学习者控制学习工具,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变化挑战的种类,得分的方法,提供不同的挑战层级。

三、科研过程中对汉字教育游戏改进空间的心得建议

1、汉字选择:科研小组在对国内汉字教育游戏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游戏对汉字的选择都是无规律的,或者单一地对应于汉语教学课本,这让汉语学习者在茫茫汉字中迷失方向,不能由常用字深入到各个层面,这往往会导致他们信心和兴趣的丧失。因此笔者认为汉字教育游戏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研究编写的《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着重学习该表前500个高频汉字(据调查其使用频率在76%左右 )。这些字应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频率高的字和词在听、说、读、写中应用得多,而人们的认知程度会因此复现率的提高而提高,相应地,识字巩固率也越高。另外,还可像国家汉办设计的《魅力汉字》软件所考虑的一样,紧密根据HSK考试大纲设计汉字学习内容,兼顾到学习者应试的要求。

2、汉字学习顺序:游戏闯关过程中往往不存在从易到难的过渡变换,大多数游戏简单字与复杂字混杂,违反了Dempsey(2002)提出的游戏开始时难度层级应该较简单的原则,更违反了学习规律。

3、笔顺演示视频的重要性:与英语等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无法做到听音便知形,而且它的笔画多样、结构复杂、形近字多,难以区别,因此掌握笔画的书写极其重要。另外,根据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动画能刺激学习者的记忆。因此设置笔顺动画演示能极大地促进对汉字形态和笔画顺序的认知与记忆。

4、动画设计精美,画面丰富:精美的动画和可爱的形象能充分吸引学习者的兴趣,而单调生硬的画面则会让学习者倍感无聊从而有可能因此放弃使用游戏。

四、游戏环节构想

1、部首练习

屏幕出现NxN张牌,每张牌的背面都有一个汉字;

快速点选牌就可掀开牌的背面,之后牌又会自动翻回去;

玩家凭借记忆找出两张部首相同的牌;

超过时间则游戏失败,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则闯关成功。

2、组词练习

屏幕上出现很多方块自由下落,每个方块上有一个汉字;

屏幕最下方也有一个汉字,前/后有一个空格,等待填空组词;

选出下落方块中能和底部汉字组词的字,答对得越多得分越多,答错扣分,积累得分升级。

参考文献:

[1]吴彩雯.基于感觉整合理论的对外汉字多媒体软件设计研究[D].复旦大学,2012,05.

[2]逄博.教育游戏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05).

[3]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07).

[4]符君健.高频汉字软件的开发及使用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 篇4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

选题,即确定研究主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好的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4年间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4篇本科毕业论文,总结现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选题情况统计

我们以届别为单位,对124篇论文(2011届27篇,2012届3篇,2013届31篇,2014届35篇)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把选题初步分为四个模块:1.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包括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为范畴的基础性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顺序、教材编写等研究;3.文化研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4.除上述三模块外,其他选题均归为这一模块。选题为前三个模块的论文完全符合本专业方向,选题为第四模块的论文主要集中于语言应用研究。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模块的论文共计100篇,比例为81%。选题为其他论文共计24篇,比例为19%。选题为对外汉语基础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 选题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减少,选题为文化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每年变化不大从整体来看,四届论文的选题角度正向多元化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基础研究的选题分布不均衡: 语用研究最多,共计16篇,占该模块的45%;其次是语法和词汇研究,分别为9篇和8篇,占该模块的25%和22%;再次是语义和汉字研究分别为2篇和1篇,占该模块的5%和3%;语音研究四届为0篇占该模块的0%。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角度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对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共计35篇,占该模块的71%;其次是对语言要素教学的研究,共计12篇,占该模块的25%;再次是对教学法的研究,共计2篇,占该模块的4%。关于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偏误分析和习得过程研究。有3篇为偏误分析,占该选题角度的97%。值得注意的是,2011届毕业论文中有15篇的选题为偏误分析, 占当年论文选题的56%。

关于文化研究角度的选题总体数量不多, 选题角度主要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每届毕业论文均有该模块选题,且篇数变化不大。

模块四的选题呈多元化发展, 且数量逐年增多。前两届(2011届和2012届 ) 学生仅就家乡方言进行调查研究 , 后两届(2013届和2014届 ) 学生论文选题角度得以拓展 , 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语研究、商业用语研究,以及影视歌曲作品的语言研究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较为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点。但有个别论文的选题偏离专业要求,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面,我们就选题范围和选题质量进一步剖析, 寻找症结所在, 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二、选题情况分析

1.选题范围分析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为基础的汉语言类课程, 以及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英语类课程;二是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方面的课程;三是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在内的文化类课程。毕业论文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综合性答卷,自然应该体现出专业性。从这一角度分析,选题范围应包括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文化研究。

2.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4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成绩分析,我们认为论文选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选题能力不强,所选题目缺乏前沿性。题目过于陈旧,虽然可参考借鉴的成果丰富,但很难找到创新之处,论文几乎变为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二,选题范围掌控不佳。有的选题过大,论文框架大且空;有的选题过窄,可论述内容有限,以致文章论述啰唆,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有的选题偏离专业方向,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跨专业选题,无法体现专业性。

3.优化选题的途径探索

做好选题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石,因此,应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

首先,学生和指导老师要提高对选题工作的认识。不能为了应付差事,随便报送一个题目了事,会给后期论文写作带来麻烦。选题过程中,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业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兴趣,提供若干选题和参考资料,使之自主选题,避免学生盲目选题。

其次,明确选题范畴。有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喜好确立论文题目,完全偏离专业方向,显然不符合学业论文要求,因此,老师要严格把关,做好引导工作。并不是说本专业论文只能选择前三个模块的题目,语言应用方面的题目可以选择,我们完全可以专业视角分析社会语言,拓展论文选题范围。

最后,强化选题论证工作。选题审批工作应实行层级制:第一层级为学生向指导老师报送题目, 同时应提交研究综述和论文思路,以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熟识度;第二层级为指导老师向教研室报送题目,专业教师集体讨论题目,既可避免题目重复,又可多层级审查;第三层级为专业负责人向文学院报送,最终完成本年度专业论文题目申报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认识 篇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是过河卒子,只进不退!当我决定要迈入重庆师范大学的那一刻我反问我自己:“你想好四年之后你想要成为的人了么?”当时我就想到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是啊!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而四年之后属于我的这张白纸定会是丰富多彩的。而在此前我最需要我完成的就是深剖我所学的专业,我深信只有将脚下的每一步踩稳才能更好的去拥有明天。而现在我需要的是将第一步迈稳迈实。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和“汉语热”的兴起,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汉语水平已经成为学生进入中国大学和当地大学的一项重要凭证,也是企业人员录用、国家资格考试、公费留学、奖学金申请的重要依据,因此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学的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加之国家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大力推动,汉语逐渐升温;特别是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之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向汉语国际推广转变,汉语学习的主课堂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外,全球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汉语热”:2009年,“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5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潮方兴未艾,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由于“还没准备好就要出征”师资匮乏成为制约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前景是一片大好!

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国家汉办(也就是孔子学院总部)会通过各高校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招募对象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及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说是这个专业比较好的一个出路。一般在一个国家的任职期限不超过三年,任职期间国家汉办会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并给安家费等费用。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任职,通过考试确定之后都要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汉办的培训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提高个人能力非常有好处。而且培训期间的花费都是公费,不需要自己支出费用。出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可以增加你的实践能力,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如果是在读研期间就作为志愿者出国任教,不但对写毕业论文非常有帮助,还不会耽误毕业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国际学校:不愿意出国的学生会选择到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里教汉语,国际学校里的学生一般都是华侨或者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这也是很好的机会,待遇也不错。

对外汉语培训机构:语言培训行业是比较挣钱的,培训机构里对外汉语教师的工资会更高一点,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招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你有一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历,进这些机构还是比较容易的。

其他方向:大部分学校里都会有专门的像国际文化学院这样的学院,各个学校基本都有与国外大学合作的项目,这些项目会招一些助教,会有专门的老师带你,集体备课,如果你表现好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那些国外大学直接招走。如果你不想从事对外汉语,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留在国内学校教语文,这些都可以,有一个硕士学历就会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

就业建议

(1)准确进行自我定位,进行自我规划;

(2)要主动创造和把握机会,“就业难”只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或理想的工作,而并不代表没有工作可做,不妨先就业后择业;

(3)找工作要放平心态,本着务实精神,避免眼高手低,还要多关注招聘信息、了解就业市场;

(4)做多手准备,不一定从事对口工作,相关专业的工作也行,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比较关键;

(5)希望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方面给予支持。

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须知:

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二)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四)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五)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六)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采用核心课程、拓展课程、训练课程三种类型(1)核心课程(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2)拓展课程(8学分,分模块选修)(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1)综合基础课程(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政治(2学分)外语(4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

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

偏误分析

汉外语言对比

课程设计

现代语言教育技术

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

(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国别与地域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专题

礼仪与国际关系

(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学分)外语教育心理学 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

教学设计与管理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

4、教学实习(6学分)

5、学位论文(2学分)(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2、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六、专业实践

为了保证实习实践效果,各培养单位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要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一)教学实践方式

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

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二)教学实践管理

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培养学校选拔派出;

2、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3、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要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让汉语热透全球 篇6

MTCSOL设立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培养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门人才。针对原先对外汉语学科设置缺乏独立的学科依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培养规模小、数量不足等弊病,该专业的教学将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外语能力和文化传播技能。培养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国内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与汉语国际教育或推广紧密结合,论文类型可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事实上,如果从1950年清华大学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进修班”算起,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经有57年的历史了。在这些年里,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和改革开放的加快,中国和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化,中国的声音也需要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响亮地传播。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和汉语学习者无疑是汉语热透全球这一事实的最佳注脚。

“汉语热”在世界的升温带来了全球汉语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预计达到1亿人,全球至少需要400万名汉语教师。4000万人口的韩国,现在有30多万人正在学习中文,142所大学全部开设了汉语课程,社会上还有100多所教授汉语的学校。韩国教育部计划2005年到2007年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日本现在有120万人在学习汉语,开设中文的高中不断增加;印度尼西亚教育部计划2004-2007年全国8039所高中全部开设中文课程;2004年,德国将中文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2003年,英国制定出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并据此大纲与我国汉办合作编写了《快乐汉语》教材,向各个中学推广;法国开设中文课的中小学数量已达149所,学生达8000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已逐步将中国语言文化教学列入大学课程甚至学位课程。 2004年,国家汉办向76个国家的252所汉语教学机构赠送各类图书、教材和音像制品194631册(盒),比上年增长了63%。向派往36个国家52所大学的53位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寄送教学用书6745册(盒),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6%。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资源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由于专业教师人数不够,大量经过短期训练的志愿者被派往世界各地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而培训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教师工作同样存在着不足。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崔希亮指出,现在很多高校的留学生部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没受过专业训练,更没搞过语言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好的汉语教师应该是教汉语的专家,而且是一个比其他专家更难做的专家,因为他需要有很多综合的素质”。崔教授同时指出,语言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首先需要有语言学的知识,了解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其次要有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最后还要懂教育学的知识,了解人的学习心理。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简评 篇7

教材的适用对象是刚刚接触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他们对这个专业有着一定的兴趣, 但缺少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成书的目的就是“试图把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引入汉语国际教育的殿堂, ‘走马观花’地展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广阔场景”。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秉承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分为八章, 分别是:教育心理学及语言教育理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概论、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这八章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小章节, 它几乎涵盖了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各项技能以及文化知识。所谓必须也就是最基础的专业知识。这与教材编写的基础性相吻合。但由于这本教材属于专业引导教材, 所以每章都只是“简要概述本章的问题所涉及的基本领域, 勾勒简单的历史, 概括几个主要的领域成果成效”, “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

基础性的内容, “走马观花”式的编排, 以引导为宗旨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它存在的条件就是后续有与各个章节相关的独立课程的设置。但本科期间的课程安排主要还是以本体知识的学习为主, 二语习得和评估测试等方面的课程并非重点, 教育学方面的只是也很少单独开设课程。没有更深入的学习, 只是停留在了解层面的话, 那“学汉语不如中文系的学生, 学外语不如外语系的学生”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得到上解决。有了引导性的教材后, 还需要针对性的课程深化才能达到本书出版的真正目的。

原典阅读一直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特有的培养模式。文新学院自己编排出版的教材大多都沿用这一方法。原典阅读的好处在于我们能接收到第一手的资料, 而不是几经翻译、引用的二手资料, 原典保存了它的权威性。同时我们也能更直接的了解原典作者的意图。所谓原典一定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这方面的经典著作, 就像让小孩子从小读名著一样, 原典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一开始就接触这个专业最经典前沿的观念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

但原典的选择是编者学术观点的体现, 所选原典是否能代表学术界最受认可和权威性的观点呢?而且原典阅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能真正落实。以我个人经验而言, 老师往往不会将原典作为上课内容, 而是让同学们自己下课去看。这种没有硬性的规定很难在学生中落实。专业性外文原典阅读对于本科生来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水平基本都很高, 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将水平不够的同学考虑进去。

汉语国际教育从其名字当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专业需要与国际密切接轨。《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则是从编者开始就做到了这一点。编委中不仅包括了四川大学的许多优秀老师, 还有韩国又松大学的甘瑞瑗老师, 以及美国圣十字学院的何宝璋老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愈志强老师。他们为这本教材的国际性视野提供了保障。教材内容也体现理论其国际性。第四章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不仅收录了中国大陆的教材, 还分别说了美国、法国的汉语教材情况。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就从北美学生、欧洲学生、亚洲学生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的情况分别描述。第六章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概论则从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汉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更具体的谈论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情况。

这也是我觉得这本教材最精彩与实用的部分。因为这本书的教学对象是大多数未来都会成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和特征在实践中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他们。

下面我就从教材的第三、五、七章的简要分析来说明这本教材如何秉承基础性、原典性和国际性的。以及我对这些章节的一些看法。

第三章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这章所涉及的知识是一个合格的汉语国家教育老师必须熟练操作的范围, 分别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计算机辅助、文化教学几个方面。这些知识也是汉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语言要素。第一节汉字与词汇教学”。本节概述中字、词、字与词三个视角对待初级学者的教学。列举了先文后语、先语后文、语文并进等“第一节课”路线, 然后选择了教常用字的中间线路和先认知的策略, 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区分教学对象是汉字文化背景还是拼音文字背景这样的观点。第二节“听力教学”在文末强调了听力的创新性、创造性和预听活动。预听活动成为一种语言交际的前提, 涉及到了文本知识与语言环境, 甚至语体的问题。可以说是听力教学中一开始就需要予以重视的。让理解不再成为听力的终点, 而扩展为实际环境中的、对言外之意的考察上。

这一章的原典选择也很好的体现了基础性原则。如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石峰《汉语语音教学笔记》其中都有很所实用的方法和例子可供我们学习和参考。《汉语语音教学笔记》就是基于长期的汉语一线教学和实验的语音研究成果。阅读这篇文章有利于教材使用者运用汉语拼音进行汉语语音教学。

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从教学客体, 即汉语学习者的方面来写的。不是用传输, 而是从反馈的角度写的。其中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目的语、中介语, 学习者普遍性的认知规律与习得方式, 以及学习者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 将来可能面向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 掌握第二语言习得一般规律, 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这一章分别从北美学生、欧洲学生、亚洲学生的汉语习得情况阐述了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语音、声调、汉字、语篇等方面的特征和偏误。原典选文《主题突出与汉语存现句的习得》、《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中大量使用统计学的知识从事实验和文献综述的工作, 能让教材使用者了解更多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这些知识对他们以后的论文写作, 课堂研究有会有很大帮助。

在原典的选择上也体现了这本教材的国际性视野。原典不仅包括国内的优秀期刊、著作, 还有许多外国学者的论文著作, 如Samovar, Porter and Mc Danie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选读、Jo l Bellassen, A Key to Chinese speech and writing选读、孟亿柱:《韩国汉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选读。

第七章评估与测试。评估与测试是汉语教学效果监测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能通过反馈促进教学发展。从这一章的概论中我们可以知道有关汉语的水平测试和等级标准的制定历史较短, 正在不断的完善中。西方国家的外语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的制定相对比较完善, 在规范性、科学性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也有一定影响。但在这一章中却只简单提到了加拿大汉语水平测试的分级。所以我认为可以选择一个现在西方的、国际公认的较完善稳定的外语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 让教材使用者对比一下我们现有的水平测试和等级标准与西方国家的不同。

对于以上三章的建议和理解, 我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 而并未从老师的角度来理解。所以得出的结论有些还是有失偏颇。总的来说, 我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对于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着一定的作用, 能让对着个专业没有全面认识的学生深入了解这个专业。这与该书的目的相契合, 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易。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语言教学研究, 1999.

[2]刘珣.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谈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世界汉语教学, 1994.

[3]李泉.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语言文字应用, 2002.

[4]郑通涛, 方环海, 张涵.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趋势.海外华文教育, 2010.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 篇8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背景及其发展

(一)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背景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曾多次派出留学生前往外国。在学校教育方面, 我国政府在北京清华大学设立了汉语言机构, 专门从事汉语言研究, 并在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外国留学生中文语言进修班。不仅如此, 我国还在各地创立了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文化进修班, 从而更好地将我国的文化通过另类的方法传到世界各地。曾经的北京大学语言学院就是如今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 通过接收世界各地的学子, 将我国文化发扬光大。对于留学生而言, 其主要来自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等一些友好国家, 但由于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有限, 导致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还处于发展中阶段, 进度也相对缓慢 (1) 。

我国对外教育初期, 其留学培养费用主要是由我国自主承担, 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 自费留学生逐渐增加,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7倍之多。由此可见, 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已经呈上升趋势。而主要自费学生的来源则集中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要远超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汉语言的素质教育也逐渐备受重视。因此, 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在国际上, 各国人民也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的素质文化教育, 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发展。因此, 我国与他国的学术教育往来逐渐增多,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来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到目前为止, 已有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只身来到中国, 而学习者的教育层次也从本科延伸到博士不等, 所学习的学科也由原有的汉语言类逐步发展到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 这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

(二)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相应的发展趋势。第一, 我国的留学生成分与往年相比发生时了一些变化, 自费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公费生, 并呈上升趋势。第二, 在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方面, 已经从以往的东欧几个友邻国家上升到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属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最快, 且这些留学生属于自费生的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 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可以有效带动文化素质传播。第三, 在学历生当中, 我国本土的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增长, 而对外留学生的研究生数量却明显下降。第四, 我国的对外汉语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 从以往的简单认知转换到如今的教学方法水平的问题上。更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多样化、戏剧化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并对之产生兴趣 (3) 。

二、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目光投向中国, 为此, 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为了应对新时代下的全新形式, 我国对汉语言的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新调整。我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汉语言教学小组办公室, 现如今已可对国家汉办进行独立办理, 并成为知名品牌。其中, 孔子学院已成为知名代表。在我国, 孔子学院已创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 更是分布于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 我国还多次举办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活动, 为教师进行培训, 派遣志愿者去海外组织编写材料, 研究教学方法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 海外教学及夏令营等活动都备受国家关注, 并被给予大力支持。

汉语言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六大转变:第一, 从汉语言教学到国际教学的转变;第二, 从语言教学的走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第三, 向大众化的应用教学转变;第四, 从传统的教育推广向系统的国际推广发生转变;第五, 从政府推动运作发生转变;第六, 从传统的纸质推广向多媒体、多元化推广发生转变 (4) 。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展望

随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走进中国, 来体会古老的中国文化魅力, 这有利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 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时间里, 我国要在汉语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教学规模, 在保证我国的教育文化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教材, 认真仔细地寻找教育方法, 从而促进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 (5) 。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从以往的请进来逐步发展到走出去, 让更多的留学生通过切的身感受来体味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 通过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注释

11 KIM JEEHYE (金智慧)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2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 2006.

33 张新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44 董秋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培养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12.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育的渗入探讨 篇9

如今在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外汉语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汉语博大精深的文化渗透的现象, 这样甚至使得学生对汉语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有的甚至不明白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的, 只是了解表面知识。比如: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 一会儿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释说:“游泳池里人太多, 水太脏, 早该换了。简直像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很别致, 很生动, 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国朋友笑了, 而那个外国人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 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 难怪他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 常说It was papked likesardines (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拥挤不堪) 。这种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 但不一定能欣赏其妙处, 因为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的人很少, 看到过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 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的人是不多的。还有, 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亲属称谓也不明白。在汉语种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伯伯、叔叔、舅舅、姨姨、姑姑”等等十分具体的称谓。这些称谓折射出汉民族强调“长幼有序、嫡庶有别、长者为尊”的文化传统, 看重亲属关系的态度以及父权宗法制度和观念在汉族社会长久存在的客观现实。在这一套称谓语中, 真正与英语对应的只有六个, 即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儿子—son、女儿—daughter、丈夫—husband和妻子—wife, 其余的则都不对应, 如:哥哥、弟弟—brother;姐姐、妹妹—sister;伯伯、叔叔、舅舅—uncle;姨姨、姑姑—aunt。所以, 外国人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姑姑和姨姨, 她们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叫成叔叔和舅舅?叔叔和舅舅又是什么关系?即使有的学生记住了这些称谓, 但是在使用中还是笑话百出。比如:她们会说妈妈的妹妹叫姑姑。在他们的观念中, 为什么妈妈的妹妹和爸爸的妹妹要有两个称谓。另外, 还有学习者对于中国习俗或者习惯的不了解也会产生误会。如中国人招待客人时, 一般都准备了满桌美味佳肴, 不断地劝客人享用, 自己还谦虚:“没什么菜, 吃顿便饭。薄酒一杯, 不成敬意。”行动上多以主人为客人夹菜为礼。西方人会对此大惑不解:明明这么多菜, 却说没什么菜, 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行为。而他们请客吃饭, 菜肴特别简单, 经常以数量不多的蔬菜为可口的上等菜, 席间劝客仅仅说:“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 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所以, 针对这样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学习误区, 我认为在汉语教学过程就必须加强文化教育。

其实, 语言现象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交流也是文化交流。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等诸多方面都能看到文化的影子。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文化性质, 在教学当中对语言进行文化诊释也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

二、如何加强汉语教育文化教育

(1)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必修或选修的中国文化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孔子学院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 许多学生都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关于中国历史、哲学、文学、民间风俗等课程, 至少是提供中华饮食这种类型的文化课程。此外, 这种课程也应安排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国家类似的历史文化, 这有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 在教材种增加中国文化的比重。汉语爱好者学习汉语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期望通过学习汉语知识来知晓中国及中国文化。在教材中扩大中国文化内容的比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教材选用适当增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范文。如适当融入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气、习俗、典故等内容, 还可增加一些优秀英文文章的经典汉译作品, 或从我国权威报刊上摘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另外, 还可以从国外现有的各国著作的汉译本中摘选适合大学生学习水平的部分内容进入汉语教材。

(3)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具体方法上, 我们可以采用归纳对比法、同步解释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引导相结合法、主题讲座法、文化实践法等多种方法来实施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在阅读和综合课程方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中文报刊以及介绍中国文化的汉语读物;在听力方面, 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以及中国之声广播节目是很好的选择。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汉语表达方式方法的积累, 又可以使他们对中国当前的国情有所了解。

除了在教材、教法上进行突破,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 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 高文化素质的汉语教师队伍, 培养“学贯中西”的优秀教师。倡导教师在介绍、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同时, 也应该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学、历史、风俗等内容, 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具优势, 会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显示出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

三、结语

文化影响着语言, 而语言教学势必要体现文化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更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基础和复杂的知识, 还是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文化能力的培养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培养留学生较强的汉语语言交际能力, 让他们能够流利的进行文化交流, 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误会, 就必须把语言教学跟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在教学中, 应深刻认识到文化潜入这一点, 立足于我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和文化, 放眼全球, 依附中国文化, 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学生掌握好汉语语言, 才能让汉语语言的学习更加有效和实用, 才能弘扬和宣传中国独特的魅力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建萍.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的创新阶段 篇10

什么是汉语国际教育?简单而言, 就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是近年来广泛见诸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2007年3月30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方案提出:“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能力, 加快汉语走向世界, 改革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 决定在我国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因此, 在所谓的“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 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就是旨在培养一批有专业汉语素质, 教学能力, 且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的对外汉语教师。

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1、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汉语国际教育

改革开放后,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不断恢复和发展, 因此, 对外汉语教学在20世纪应运而生。而汉语国际教育的称名最早见于2007年, 是在我国语言文化推广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提出的。

把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句话看似简单, 而背后却有着很多深层内容, 这不仅包括教学主战场从国内转向世界, 还包括教学对象从请来的成年人——带着某种明确的目的和兴趣来学习汉语留学生, 转向从五、六岁的孩子到九十岁的老人, 多元需求、多种兴趣, 接受多种形式的汉语教学。

我们不难看到, 汉语需求已经从学术和教学领域走到政府及民间层面,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在向汉语国际推广教育的转型中, 并且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不只是课堂的转移和扩大, 这一转变对教学内容、方法、工具以及评估都带来了必须要实现的革命性的改革。

2、孔子学院——全球布点

《美国之音》曾有这样的报道:“由于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汉语已经成为当今非常热门的外国语言。”汉语, 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传媒的重视。

在这一大环境下, 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应对“汉语热”。从2004年开始, 国家汉办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截止到2012年, 已经在108个国家建立了387个孔子学院, 500多个课堂, 注册学员达65万人。孔子学院主要是建在国外的大学里, 合作对象主要是大学, 也有国外的政府, 和政府合作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开设孔子课堂, 课堂主要是建立在中小学。可以说, 孔子学院很好的满足了国外对汉语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创新阶段的判断

可以说,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的转变, 孔子学院的积极健康发展, 全球对汉语学习的热情, 也向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汉语国际教育正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向全面的文化交流转化。那么, 我们如何对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创新阶段进行这样的判断呢?

1、理论基础

首先,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二者互为依托、互相渗透。可以说, 语言文字是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在当今互联网、微博飞速发展的时代, 90%以上仍然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有区别于其他载体的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 可以直接把不同文明的内涵接受过来, 或者内化为自己的文化。

现在, 各国可以通过孔子学院了解中国, 孔子学院不能对外宣布:“我只教语言, 想了解中华文化?我不负责。”因此, 孔子学院不仅是进行汉语教学的相关活动, 而是要在这个平台上让更多人看到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更何况, 真正要把汉语教好、学好, 不了解一些中华文化是不行的。

其次, 汉语和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之所以说汉语和文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在于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了解到中国人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

在许多孔子学院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看来, 举办个画展, 演出一场歌舞, 唱几出京戏, 外国朋友可能看得如醉如痴。但是, 这些表现了中国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 外国朋友可能很难知道, 而语言就可以做到最充分的表达。

对于许多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 他们可能是几岁的孩子, 也可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也可能是忙碌的公司白领……他们或许怀着对汉语的热爱, 或许只是希望通过汉语的学习能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所裨益。因此, 汉语和文字的学习能够让他们快速地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

例如, 人们常常举这样的例子, 中国人一见面说:“你哪儿去?”这是问候, 并没想知道对方上哪里去;或者说:“吃了没有?”这也是问候。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可能感到奇怪, 甚至会觉得在打探他的隐私。其实不然, 通过汉语和文字的学习, 外国朋友很快就会了解到中国人的思维和交流方式。

2、外部特征

在2011年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上, 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各国学者、教育官员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放在了文化交流问题上。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乏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办孔子学院的目的不是只学语言, 我们是想了解中华文化, 语言只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 根据志愿者和外派老师反馈回来的信息, 几乎没有一个人在那里是只教语言和文字, 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并介绍中华文化。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把孔子学院作为他们这所大学创新、实现既定的走进社区目标的第一个有效的平台。社区的人们要到孔子学院来, 孔子学院的老师也要走进社区。那么, 当面对不同的人群时, 志愿者教师们要讲什么呢?——“给我们讲讲中国的节日吧”, “给我讲讲中国的宗教吧”, “讲讲中国的信仰吧”……试想,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和老师说:对不起, 我是学语言学的, 我不会中国文化。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因此, 在如今汉办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的选拔中, 参与选拔的候选者在面试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在大学校园里组织一次关于京剧的讲座”, “在中国春节期间, 你将会如何与学生度过”……可见, 汉办已经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我们之所以认为2011年的孔子学院大会可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创新阶段的一个标志, 是因为在这个舞台上的一千一百位外方校长和学者议论的, 就已经预示着现在的急迫需求, 也是我们未来的走向和趋势。

四、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创新阶段的推动因素

1、国际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硬实力形象, 也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需求急剧增长。

在最近的美国亚特兰大卫斯理学院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上, 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就表示, 自2004年在韩国成立首个孔子学院以来, 目前已经在世界111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420所孔子学院与550多个孔子课堂, 其中在美国就有92所孔子学院和320多个孔子课堂。目前, 世界上还有400多所大学对申请设立孔子学院有着强烈的希望, 我们的目标是2015年使孔子学院数量达到500所。

相关数据表明, 在美国, 汉语已成为第三大通用外国语, 是选修人数增速最快的外语语种。在法国, 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有40多所, 其他类型高校近90所, 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学校数量为160多所, 其学习汉语的人数居欧洲首位, 每年增长的速度在欧洲也位居前列。在日本, 几乎每所大学都开设了汉语学科, 汉语也已经成为中学生高考的可选外语之一;有的学校已经将汉语作为外语选课中的第一外语。在韩国, 汉语已超越英语成为第一外语。此外, 在非洲, 汉语热也正在兴起, 埃及、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开设汉语课程较早, 现已设有4年制中文专业, 有的还已经开始招收中文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我们不难看到, 学汉语已经成为了一种热潮。

2、中国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 中国的改革开放要持续下去, 仍然要坚持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两条路。然而, 我们到了外面才发现, 由于长期的半殖民地地位, 对中国不平等定位的思想仍在遗传;再加上有些外国政客对中国的故意扭曲,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并加深了民众对中国的误解。

因此, 中国需要让世界正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应该客观地介绍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让外国友人对中国的未来有积极的、正面的期待。我们坚持不懈地坚持目的是什么?交朋友, 让我们携手打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3、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形势的需要

毋庸置疑, 当今中外之间有着频繁深入的交流, 学者之间的交流热点也是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实际上, 在这些交流中, 这只是少数人之间的交流。各国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 奥巴马总统就曾在访华的时候提出过公共外交。公共

生来说非常少, 学生应该在各种社团组织、专业比赛、国际性活动和企事业单位兼职工作中积累宝贵经验, 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沟通的技巧, 并通过这些活动有一个能力认知, 争取二、三年级时便有正确的自我评估, 知道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而有的放矢。这种能力的认知和早期职业规划比相亲式的就职面试重要得多。

从用人单位立场看, 他们提倡不单靠学习成绩衡量学生的能力, 而学生自身也要在工作中对专业英语知识进行再培养;过度盲目跳槽不仅不能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反会因其没有稳定性或好高骛远而被列入黑名单;考证可以但要适度, 要认清自己的能力,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做到考研、就业两不误, 同学之间互助互进, 择业时不进行恶性竞争。

所以英语毕业生想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风险就要首当其冲打好夯实的基本功, 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就业心理的平衡, 认清自身的能力和以后的奋斗目标, 有计划、有目的的择业与就业。

三、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高校教育本应该是实践和专业相结合的教育, 不应该只是以分数为主的应试教育, 学校虽有职业生业规划课但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为自己的发展作规划;学生本身也没把此课放在心上, 或者上课只为完成学分, 或者就业期望过分依赖家长人脉, 这其实是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离造成的。

所以, 从教学机构观点出发, 应重视改革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计划, 除专业和通识教育外需建立实习基地适当增加对口教育以解决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和增加输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不仅课程设置上注意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模式, 更应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派教师进修“专业英语”或引进相关人才;就业指导课程虽在大四开设但要从新生开学伊始就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针对目前大学生最缺乏的能力进行培养;开设“家长观察日”, 欢迎家长进学校体验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同时帮助英语专业毕业生建立就业关系网。另外, 校企合作的对口教育和订单外交, 主要是指美政府针对世界其他国家民众采取的对外宣传和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也包括那些受美政府部门指导或资助的美非政府组织针对外国民众进行的相关活动。

所谓“公共外交”, 其实就是社会的、民众的外交。提出这一观念的是德国当今最著名的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交往”理论。其实, 还是称“公共交往”更为妥当, 一提“外交”就带了些政府色彩了。

我们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老师、同学, 对于这样一个多元化世界、多元文化交流, 也不能置身事外, 公共交往谁都有责任, 谁都有义务参与、支持。因此, 我们更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就是要补自己的不足, 而这种不足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中华文化的掌握不完备。

五、结语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 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 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的转化, 是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广的重要发展成果, 孔子学院的健康飞速发展也为我们推广中华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也为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提供了客观的视角。现在, 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认为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向全面的中华文化交流转化。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发展和完善中, 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 我们更要时刻以发展的眼光, 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是近年来广泛见诸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 它有别于对外汉语教学。自2007年3月30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来, 汉语国际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今, 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 汉语国际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向全面的中华文化交流转化。本文试图梳理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和阶段性成果, 从理论和外部特征对其进入发展新阶段进行判断。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孔子学院,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路江.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研究生教育的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1) :51-55.

[2]伊理.汉语国际教育的内涵解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1, 9 (4) .

上一篇:电视节目产业化管理下一篇:舟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