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Ca

2024-06-29

原发性肝Ca(精选四篇)

原发性肝Ca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实验组)以及25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对照组),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实验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24~76岁不等,平均(45.2±2.5)岁,病灶直径9~80cm不等,平均(35.2±2.5)cm;对照组:男女比例12:13,年龄24~76岁不等,平均(45.3±2.6)岁,病灶直径9~81cm不等,平均(35.1±2.6)cm。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仪器准备

彩色多勒普系统(LOGIQ-E9),设置探头的频率为2MHz,设计有CPS造影专用程序,机械指数0.17,增益10;准备了由意大利Bracco公司所生产第二代超声造影剂。

1.2.2 造影检查

在5ml生理盐水中加入59mg干粉剂,配制混悬液,平均微泡直径为2.5μm,微泡浓度为2×108个/ml[2]。(为)全部病例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确定肝脏病变部位血流情况以及内部回声,观察切面,后将2.4ml造影剂经肘部浅静脉弹丸式快速注入,控制推注时间<5s,之后使用配置好的5ml盐水冲洗,将造影全过程以动态图像的形式详细记录。对于动态图像的判断上,可以请两名经验非常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并据此作出判断。所查看的内容主要包括病症开始时间、方式、时相以及形态变化的增强,通过对病灶造影剂的充盈方式有所深入了解,就会明白,对相关指标的记录和分析,所采用的是CUSQ声学定量时间强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脱机分析,可以从中查询出肝部病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诸如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的增强等等。

1.3 造影时相

肝脏造影过程分为3个时相,即: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造影剂注入后动脉相为10~35s的时间,门脉相为注射30~120s之后;延迟相则为注入120s、直至微泡消失[3]。

1.4 肝肿瘤造影增强方式

肝肿瘤超声造影主要分为中央型、周边型、整体型三种增强方式。若造影剂从病灶中央向周边充填,为中央型;若造影剂从病灶周围逐渐向中心填充,为周边型;若造影剂快速充盈整个病灶,为整体型[4]。

2 结果

2.1 肝Ca患者动脉造影结果

从超声造影的结果来看,造影时,肝内的血管分支、肝实质、病灶回声强度等等都清晰可变,呈期出相性变化的状态。25例肝细胞肝Ca在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整体增强,较多肝Ca表现为不均匀增强。4例较大病灶中心部位出现不规则无增强区,开始增强时间为(16.0±5.6)s,动脉相的后期,部分病变逐渐消退,全部肝Ca患者在门脉相期的病变会快速消退,此时,门脉相、延迟相都会以低回声呈现。详见图1。

2.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动脉造影结果

本组的患者在动脉相期时,都会以快速增强的脉相呈现,其中有4例患者所呈现出的脉相状态为整体快速增强,属于是整体型;5例患者则为由中央向四周呈现出轮辐状,并快速增强,属于是中央型;全部患者门脉相为高回声,1例可见中央疤痕低回声,部分可与正常肝实质增强呈等回声。延迟相2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呈等回声,9例呈增强高回声。详见图2。

3 讨论

使用彩色多勒普超声为肝病病变患进行检查,对于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及原发性肝Ca很难于有效区分。超声影像检查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并具有特异性和微泡敏感性,通过超声影像进行检查,如果有肝内病变出现整体血流供应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动态地反映出来,从而提高了肿瘤检出率。相比较于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剂不仅弥补了使用缺陷,而且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在近几年来,超声造影对于肝脏原发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数患者当被检查出肝脏内见占位性病变时,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使用多普勒超生进行检测,原发性肝Ca的彩色表现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极为相似。都是血供丰富的占位性病变。从部分B超显示,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MRI或CT诊断后,断定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给患者带来了更重的心理负担[3]。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时造影技术CPS,以其数字减影动态成像的功能,成像主要为对比显示,或者是完整分离功能性成像,也可以进行解剖性成像。此外,还能够将造影剂微泡会产生的回波显示出来。在接收造影剂谐波信号上,匹配谐波成像技术效果良好。这种技术可以将病变增强类型动态地显示出来。当对组织的微血管结构进行观察的时候,匹配谐波成像技术可以为诊断医师的工作提供许多的提供方便。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属于良性病变,临床认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肝血管畸形多引起的,主要为周围的肝组织出现了假瘤样增生病症所导致。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使用B超检查,就会发现有较差的常规超声检查特异性呈现,很难与肝血管瘤、肝Ca等肝内病灶进行区分。造影时动脉相由中心向周边增强,呈现出“轮辐状”,病情严重时较为棉线,而轻微的病症则表现为迅速整体增强,中央疤痕可无强化,多数病灶表现为持续增强的状态,且可延续到延迟相。

原发性肝Ca的发生和发展中,肝Ca以肝动脉和门静脉为主要的滋养血管,供应肝Ca生长。在超声造影上,肝Ca丰富的动脉供血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微泡进入到肝Ca微血管中,肿瘤整体增强迅速。当肿瘤生长达到峰值的时候,就会向不均匀生长方向发展。动静脉瘘形成后,门静脉会迅速消退,延迟期得以消退。

肿瘤内血流速度相对缓慢,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为肝脏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难以区分,即[5]:超声无法明确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尤其是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Sonovue为新一代的超声造影剂,它是一种被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稳定性好,外膜柔软且薄。在血液循环中存在时间长,能顺利通过左心室及肺循环。在较低的超声强度作用下,可在不破裂的基础上产生很较佳的非线性振动。病灶的充盈方式及消退时间是原发性肝Ca与(FNH)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的诊断要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甚至在延迟相和门脉相呈等回声。原发性肝Ca呈典型的快进快退型,其消退时间明显晚于原发性肝Ca[6]。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作为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原发性肝Ca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于丽波.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特征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09(14):82-84.

[2]朱峰,张火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06(30):138-140.

[3]杨伟萍,曾凡剑,韦长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诊断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06(01):92-95.

[4]杜经丽,韦立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09(12):1004-1008.

[5]曾凡剑.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1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

原发性肝Ca 篇2

关键词:酸性异铁蛋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指的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而我国在世界上也属于肝癌高发国家之一, 严重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 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指标的出现, 例如AIF、AFP、AFP-L3等, 因而寻找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有效诊断指标, 成为了防治肝癌最有效的手段[1]。为了探讨AIF、CA724、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本院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原发性肝癌患者148例与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7例行AIF、CA724、AFP检测, 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指标水平和指标异常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肝胆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148例为观察组, 年龄为25~70岁, 平均年龄为 (61.3±12.7) 岁, 其中男性84例, 女性64例。患者均符合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与中国抗癌协会合编《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有关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且经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精神疾病、继发性肝癌的患者。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7例为对照组, 年龄为26~71岁, 平均年龄为 (60.8±11.9) 岁,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7例。两组人员间基础情况 (年龄、性别等)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的同意, 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均行AIF、CA724、AFP检测, 于早晨采空腹静脉血5m L, 并于2h内进行血清分离。采用德国罗氏E1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AIF、CA724、AFP等指标, AIF试剂盒购自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CA724试剂盒购自于德国罗氏公司, AFP试剂盒购自于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评定标准

AIF指标异常情况的评定标准如下[2]:男性AIF>115.6ng/m L为阳性, AIF≤115.6ng/m L为阴性。女性AIF>78.1ng/m L为阳性, AIF≤78.1ng/m L为阴性。

CA724指标异常情况的评定标准如下[2]:CA724>6.9ng/m L为阳性, CA724≤6.9ng/m L为阴性。AFP指标异常情况的评定标准如下[3]:AFP>13.4ng/m L为阳性, AFP≤13.4ng/m L为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都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各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AIF (287.5±103.4) ng/m L、CA724 (23.7±5.8) n g/m L、AFP (1534.9±462.7) ng/m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71.0±16.3) ng/m L、 (3.1±0.6) ng/m L、 (4.8±1.2) ng/m 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人员各指标异常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AIF阳性率 (30/37, 81.1%) 、CA724阳性率 (19/37, 51.4%) 、AFP阳性率 (29/37, 78.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0/37, 0.0%) 、 (0/37, 0.0%) 、 (0/37, 0.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基因与分子水平的改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肿瘤标志物逐渐应用于肿瘤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测、判断疗效、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采用了多指标联合诊断的确诊方法, 显著提高了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了AIF、CA724、AFP等指标的检测, 用于探求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AIF是人体中酸性铁蛋白的一种异构体, 其上富含H亚基, 等电点偏酸性, 容易形成聚合体, 但AIF的性质不同于其他铁蛋白, 其上还有不同的抗原成分。通常情况下, 铁蛋白试剂盒主要是针对偏碱性肝脾铁蛋白的, 而AIF主要存在于肝癌组织、心肌细胞、嗜中性颗粒细胞中, 因而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可作为一种典型的肿瘤标志物。

CA724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专家通过杂交瘤技术已获得了能识别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 并研制了单克隆抗体识别系统, 该分子不仅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中, 还可见于胚胎组织, 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会明显增加且远远高于正常组织里的含量, CA724的异常升高可用于提示肿瘤的性质, 可对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AFP是机体胚胎时期的肝细胞与卵黄囊细胞生成特殊糖蛋白, 可有效促进机体胎肝组织的快速增殖, 在胎血中具有较高的含量, 在胎儿出生后会逐渐消失, 在成人血中的含量是极低的, 当原发性肝癌发生后, AFP的生成机制会重启, 会显著增加在体内的含量, 因而可作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灵敏肿瘤标志物。

本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AIF、CA724、AF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AIF阳性率、CA724阳性率、AF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的AIF、CA724、AFP水平均出现了显著增高, 但当AFP为阴性时, AIF和CA724无特异性, 因此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有效依据。综上所述, AIF、CA724、AFP联合检测可准确诊断原发性肝癌, 可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晓东, 杨永平, 楼敏, 等.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11 (3) :502-504.

[2]韩秀玲, 王彦, 杜江.AFP、AIF和SF的放射免疫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7, 29 (2) :130-131.

原发性肝Ca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本院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上皮卵巢癌的5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患者年龄在40~6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6) 岁, 其中, 绝经期女性30例, 约占52.63%。患者FIGO分期结果为:5例Ⅳ期, 12例Ⅱ期, 23例Ⅱ期, 17例Ⅰ期。组织学分化结果为:16例低分化, 34例中分化, 7例高分化。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观察对象均采集血液样本, 并在-20℃的环境中进行冰冻保存, 后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验和血液检验, 分别实施血清p53和CA125检验。在所有观察对象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6个月实施检验, 分析对比患者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0.05, 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CA125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患者例数、正常阳性例数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p53检查, 而p53检查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A125检查, 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1所示。

2.2 随访结果

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6个月的随访, 并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接受复查, 其中, CA125阳性观察对象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任一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25、21和4, 六种抗体阴性例数分别为18、13、1, 总计为43、34和5;CA125阴性观察对象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任一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9、14和44, 六种抗体阴性例数分别为5、9和8, 总计为14、23和52。

3 讨论

CA125和p53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卵巢癌实验室检查指标, 其与辅助检查、病史、症状和年龄的联合诊断, 对于患者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卵巢生理位置较为特殊, 因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较低, 所以, 患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CA125属于一种糖蛋白复合物, 早期在卵巢癌上皮细胞中被发现,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黏液般性状, 常被应用于卵巢癌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中。一般情况下, CA125的分泌值较低, 一旦患者出现恶性病变, 则即便其未出现典型的病理特征或是临床症状, 其CA125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CA125水平的变化与卵巢癌细胞的减少和发生存在直接联系, 因而是临床常用的卵巢癌临床诊断依据[5]。血清CA125水平与患者卵巢癌病情的发展直接相关, 但对于发生盆腔炎、盆腔结核、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基本或是妊娠前期产妇, 其CA125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因而需要与p53检查结果相结合, 对患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手术是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需要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方法相结合。

摘要:目的 探讨p53与CA125对原发性上皮卵巢癌患者检验的病情监测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本院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上皮卵巢癌的5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5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p53和CA125检查,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p53和CA125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随访证实患者的血清CA125会随病情的改善而逐步降低。结论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 p53和CA125均为较为有效的原发性上皮卵巢癌病情监测指标, 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糖链抗原,原发性上皮卵巢癌,病情监测

参考文献

[1]樊军, 俞军.联合检测TPS和CA125在卵巢癌患者诊疗中的意义.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 (4) :440-442.

[2]李柳霞, 王甜甜, 张建营, 等.联合检测6种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对卵巢癌的价值.癌症进展杂志, 2009, 7 (2) :199-200.

[3]孔繁荣, 王黎明, 戴淑珍, 等.B7-H4、CA125及p5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山东大学学报, 2009, 47 (2) :74-75.

[4]吴福菊, 关爽, 黄冰玉, 等.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及CA125检测的诊断、监测价值研究.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13 (9) :1170-1171.

原发性肝Ca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 -2014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PHC的患者107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26例;年龄24~84岁, 中位数年龄58岁;肿块位于右叶59例,左叶21例, 两叶均有27例。单独合并乙肝72例,单独合并丙肝14例,同时合并乙肝和丙肝8例,没有合并乙肝和丙肝13例。

1.1.2入选标准1符合现代肿瘤学关于PHC的诊断标准[5];2患者Karnofsky评分≥80分;3预计生存期 >3个月;4患者本人或授权人同意接受本治疗方法,并签署治疗同意书;5肝功能Child分级为A/B级。

1.1.3排除标准1患者Karnofsky评分 <80分;2对常用造影剂过敏;3心、肾、脑、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TACE;4孕妇、精神病和不能配合TACE治疗患者;5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

1.2手术方法

术前双侧腹股沟常规消毒铺巾,所有患者TACE治疗采用改良Seldinger方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鞘,再植入导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确肿瘤供血动脉,选择或超选择至PHC的供血动脉,如存在血管变异或靶血管较细等因素致导管甚至超微导管无法超选进靶血管时,将导管至于肝固有动脉。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一般为奥沙利铂注射液50~100 mg),再将表柔比星或者吡柔比星20~60 mg与超液化碘化油 (加或不加造影剂)制成混悬乳剂,进行血管栓塞(见图1、2)。术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及昂丹司琼对症处理,术后卧床、右下肢伸直24 h,禁食水2 h,术后予以保肝、免疫、液体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病史资料,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片、CT、MRI、骨扫描、血液检查等(见图3)。术前1周内抽血检查肝功能,约术后第4天再次复查, 记录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 (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LB。

1.3.1 TACE与肝损伤的关系比较TACE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1.3.2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的关系按有无合并乙肝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乙肝组和非乙肝组(如果患者同时患有乙肝和丙肝,将患者归为非乙肝组),比较两组患者TACE术后的肝功能。

1.3.3 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DNA测定结果,对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进行分组。按HBV DNA无复制、HBV DNA含量≤105拷贝 /ml及HBV DNA含量 >105拷贝 /ml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 比较各组TACE术后的肝功能。

1.3.4 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病程的关系将所有患者按病程 <5年,5~10年,病程 >10年分为3组,比较各组TACE术后的肝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ACE手术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用配对t检验,TACE术后乙肝组和非乙肝组肝功能指标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分组及乙肝病程长短分组的肝功能指标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TACE与肝损伤的关系

TACE术后TBIL、DBIL、IBIL、ALT、AST高于术前,ALB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的关系

TACE术后,乙肝组TBIL、DBIL高于非乙肝组, ALB低于非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乙肝组IBIL、ALT、AST与非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

3组TBIL、DBIL、IBIL、ALT、AST、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病程的关系

3组TBIL、DBIL、ALT、AST、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I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4。

3讨论

PHC属于富血供性肿瘤,肿瘤血供 >90%来源于肝动脉。TACE治疗PHC的机制是使肝癌细胞暴露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中,同时使肿瘤血管损伤、闭塞, 供血减少,导致肿瘤细胞缺血坏死。TAKAYASU等[6]报道,8 510例无法手术切除的PHC患者,TACE治疗后中位数生存时间约为34个月。TACE联合放疗、 射频消融治疗,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张孔志等[7]报道,TACE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延长生存时间。帕哈尔丁·白克热等[8]将TACE与射频消融术联合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但TACE或者TACE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并不能快速彻底杀灭肿瘤组织, 坏死的肿瘤组织需要肝脏分解处理,引起肝脏负担加重,TACE治疗本身也会引起肝损伤。因为TACE中高浓度化疗药物加重正常的肝细胞凋亡[9],使肝星状细胞、内皮细胞、Kuffer细胞的活性增加,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促进肝纤维化发生[10],抑制正常肝脏组织再生[11]。此外,绝大多数PHC患者治疗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加上TACE化疗药物的损害,导致约40%的患者在TACE术后的不同时间内死于肝衰竭。

本实验数据证实,PHC患者TACE术后肝损伤存在,肝功能的各项指标有恶化,TBIL、DBIL、IBIL、 ALT、AST高于术前,ALB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保肝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肝损伤能恢复,但是TACE需要反复进行,也会带来反复的肝损伤。

肝炎、肝硬化、PHC三部曲目前已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我国是肝炎大国,很多人不够重视,最终导致PHC发生。HBV为DNA病毒,其主要通过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并且激活癌基因而致肝细胞癌变。 已有研究证实,PHC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乙肝为最主要因素[12,13]。对于已经发生PHC的患者,乙肝的复发也会导致PHC的复发或进展[14]。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会刺激自身免疫力产生免疫应答,自身免疫系统就会对带有病毒的肝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肝细胞死亡,从而引起肝脏的损伤,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肝区隐隐作痛。TACE治疗时,由于肝细胞缺血、缺氧,乙肝病毒会明显加重肝损伤。本研究证实乙肝组TBIL、DBIL高于非乙肝组,ALB低于非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PHC合并乙肝存在肝损伤加重的现象。虽然乙肝组IBIL、ALT、 AST高于非乙肝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非乙肝组里面包含24例合并有丙型肝炎的患者, 而24例丙肝患者里面包含8例合并有乙肝的患者有关,因为丙肝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肝损伤,致使非乙肝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体偏高。

另外,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越高,乙肝病程越长,TACE术后肝功能指标基本上趋向恶化,表明肝损伤更严重。这就提示对于PHC合并乙肝的患者,降低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可以减少TACE术后肝损伤。临床上常采取的办法是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较低时,给予拉米夫定或者阿德福韦酯口服;对于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较高,或者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给予恩替卡韦口服0.5 mg 1次 /d,如果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 >105拷贝 /ml时,则予以恩替卡韦1.0 mg, 1次 /d,口服1周后再考虑行TACE治疗。

总之,PHC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普遍存在,合并有乙肝的PHC患者TACE术后肝损伤较为明显。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越高,乙肝病程越长, TACE术后肝损伤越严重。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肝损伤与乙肝的相关性。方法 107例PHC患者行TACE治疗,记录手术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按有无合并乙肝、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及乙肝病程长短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TACE手术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有无合并乙肝分组,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浆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分组,3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乙肝病程长短分组,3组I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HC患者TACE术后肝损伤普遍存在,乙肝相关性PHC患者TACE术后肝损伤明显。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越高,乙肝病程越长,TACE术后肝损伤越重。

上一篇:外科手术学教学体会下一篇:辅导员工作方法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