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

2024-07-11

民间传统体育(精选十篇)

民间传统体育 篇1

奥运会不光是经济上的影响, 其对本国的教育, 尤其是体育方面的教育影响更大。

2008年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必将带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彩, 既有娱乐性, 又有较强的竞技性。发展民族体育, 增强民族体质, 加强民族团结, 振奋民族精神,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学校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资源, 同时,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又将对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文化的珍贵资源, 但其流传的局限性制约了它的发展, 为此, 国家大力提倡将其引入到学校体育中, 给予它滋生、发展的土壤和空间。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具有民族特色,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要有助于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或经过改造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这类体育课程的内容可以把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一种形式直观表达出来, 使得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此外, 这类课程内容还有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这是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将着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 各有各的特色, 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活力源泉。

抖空竹和摔跤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是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它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 培养意志, 一直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 如何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 把抖空竹和摔跤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恰当地在体育教学中安排抖空竹和摔跤项目, 笔者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抖空竹、摔跤教学的特点, 对在抖空竹、摔跤体育教学中谈些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保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练习中体会快乐, 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抖空竹运动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块亮丽的瑰宝, 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项集趣味性、游戏性、健康性于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我校将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 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尤其是女生的喜爱。摔跤运动也是我国具有民族民间特点的一项流传广泛的体育项目, 基于我校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男生比例大的特点, 将摔跤运动引入体育课堂, 自此, 课余时间我校男生常常集在一起练习摔跤, 女生集在一起练习抖空竹, 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又使学生强身健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模式, 课题教学中学生互动,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使学生在练习中既锻炼了身体, 又弘扬了民族体育精神,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 内容十分丰富, 不仅能改善学生的体质, 更能磨炼他们的意志。人的创造力除了智力以外, 还有许多别的构成成分, 如丰富的想象力, 广泛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等, 体育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品质的培养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单就抖空竹来说, 无论个人技术还是多人组合, 学生都可以根据空竹的传统组合, 举一反三, 创编简单的组合和花样。如:在进行“钢丝跳”这个动作的教学时, 学生根据“钢丝跳”这个动作加大了跳的高度的尝试练习, 做出了高抛这个动作。并且还利用这个动作结合我们学过的跳绳动作做出了好几个高抛跳绳动作, 由此可见,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舞台, 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在丰富了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还拿抖空竹来说, 由于不受场地的限制, 孩子们不论是在学校、公园、院子随处可以拿出来玩一玩, 练一练, 课下几个同学凑在一起, 大家比一比, 赛一赛。“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为了在同伴中一显身手, 技压群伴, 课余时间很多同学苦下工夫练习动作, 还花费心思去揣摩创编组合动作,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拉近了伙伴之间的友谊,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起他们的比、学、赶、超的精神。由于抖空竹不受年龄大小的限制, 寒暑假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练习、一起玩耍, 改变了以往家长式的教育模式, 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内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所有的内容, 要选择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又符合本地本校特点的项目。

总之, 在体育教学的舞台上, 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青春、充满活力。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要有助于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相连, 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青春、充满活力。

关键词: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于立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J].河北广播电视报, 2007 (4) :22.

传统的民间婚礼 篇2

迎亲,就是男方迎娶女方。每到这一天——男女双方择定的吉日良辰,男方家要按照六、八等成双成对的吉利数(男女都必须是双数),请人组成迎亲队伍,备上食盒、礼品(俗称抬盒),到女方家举行欢天喜地的迎亲仪式,迎娶新娘。迎亲队伍的主角就是押礼先生。

押礼先生分主礼、副主礼二人。正常情况下,到了女方家,从开门、摆礼、燃蜡、点香、燃纸、敬酒、鸣炮、厨礼交割等仪式,各个环节均由主礼人与女方所请先生共同完成。如主礼想不到处,副主礼应补上。主礼遇上被为难之事,副主礼应积极配合解难。押礼先生的职责:一是要询问了解双方情况,做到成竹在胸,有备无患;二是要在起身前检查礼物备办情况,以免遗缺,遭致对方讥讽、责难;三是要熟悉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免出洋相,丢面子;四是要口齿伶俐,能够随机应变,出口成诵,用“说四句”的方式展示才干,烘托气氛,并化解各种刁难乃至矛盾。

一、规矩

现在迎亲讲究花车。用鲜花装扮好的花车,往往使迎亲车队显得气派、豪华。车队数目也必须符合六、八、十、十二等吉利数。迎亲队伍到达目的地后,在进娘家院子之前,主礼人要按香、蜡、纸、炮,吃、喝、穿、戴、用,鸡、鸭等顺序,安排人将男方家备办的礼物依次抬进女方家的院中。这时,为了“闹亲”,女方家一般都会抢先把大门、耳门都关好,要求叫门交“钥匙”即开门的红包。准女婿则站在门口,按照女方的口吻,从女方家最长一辈一直喊到最小一辈,叔伯姑舅,三亲六戚都要喊周到。这叫改口。

在叫门的过程中,“押礼”先生一般都要配之以抑扬顿挫的“四句”,以烘托喜庆气氛。“说四句”时,要求既押韵、顺口,又要吉利、喜庆。最好能声音洪亮、吐字圆润、节奏分明。如能取眼前之景,随口吟唱,气氛会显得更加自然而热烈。倘若在举行仪式的各个环节,对方有“高人”想以“四句”争雄的话,主礼人应从以和为贵的大局出发,以礼待人,不卑不亢,灵活而有策略地加以应对。这是对娘家人的尊重,也是体现婆家人的智慧与修养。如果“押礼”先生不懂得以上礼仪及技巧,一般会被人小看,有损迎亲队伍形象。

曾经有这么一幕:安顺土地坡村的人家,到普定补郎乡大田村接亲,男方家请了两位从师大毕业、从教多年的某大学中文系老师作为“押礼”先生。娘家人算是好说话的,先安排对方吃了饭,再安排举行仪式。两位先生虽是很有身份的知识分子,但因不谙风习,一时不知所措,只能窘迫地站在“家神菩萨”面前久久发呆,显得很尴尬。这引起了女方家的不满,一位年过花甲老者站出来,客客气气地对两位押礼先生说:“你们两位先生,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答出来的话,今晚上的事情我帮你们圆台(主持);如果答不出来,那我也就没得办法啰!”两位先生赶快回答:“您老请讲,看是哪样问题。”老人慢条斯理地说:“请问你们两位先生,山药和洋芋一路(同时)载下去,哪样先生?”这是一个二难选题,无论选择什么,都是骂自己的。在当地,山药和洋芋是傻子、蠢猪的代名词。这一问,两位先生面面相觑,一下子傻了眼。

看到这种场面,在场的父亲问我:“你经常帮人接亲,如果你遇上这种情况咋办?”我想了想说:“这简单,哪个都不出这个头,就这老者出头。可以这样回答:„爱出头的先生‟,或者„喜欢抛头露面的先生‟、„老的先生‟等,都行。这样回答,一是避开二难选择的圈套,二是既巧妙地回答了对方,也暗暗回敬对方!”父亲想了想,点点头说:“你还真想得出!”

二、过程

笔者因受家庭影响,对“说四句”的民间风俗比较熟悉,也有幸被邀请担任过押礼先生。下面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了解,对迎亲过程中的“说四句”民俗作些介绍。

1、叫门

叫门的主角是新郎倌。此时的押礼先生只能是从旁协助,通过“说四句”来调节气氛,同时也从暗中为新郎使劲。比较通俗、常用的有:

我们今天来迎亲,门内门外喜气盈; 快开大门喜相迎,金银财宝滚进门。

花开有主福双至,门开有喜禄位升; 良辰吉日迎亲时,大门一开万事兴。

迎亲队伍像太阳,一路欢笑喜洋洋,快迎我们进福堂,从此亲家两辉煌。

有些地方,在未叫开门之前,礼物不准落地。这就要看“押礼先生”配合新郎的功夫了。

2、摆礼

把门叫开后,将礼物依次抬进女方家堂屋(或客厅)里,等待娘家安排好后,会有人来请“押礼先生”上堂举行仪式。如果“押礼”先生主动履行仪式,会被女方家视为无礼,遭来指责和非难。这就需要押礼先生见机行事,多敬两转烟,或找准对象,多说几句请教、暖心的话,以博得娘家人的好感,适当时候,自会安排其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有文化的先生站在堂屋神龛左侧相陪。仪式从摆礼开始,也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小桌子拼在堂屋中,将男方家准备的礼物依次摆上。摆礼时,四句多由娘家陪同敬神的先生开始。常见的四句有:

一张桌子四只角,摆着穿戴与吃喝;自从今晚摆过后,平安健康百年合。

堂前摆礼有次序,X X联姻天注定; 自从今晚把礼敬,家业兴旺万事顺。

吃喝穿戴摆满桌,兴家立业有把握: 天地神明笑呵呵,良缘结就幸福多。

堂前摆了两张桌,礼信丰富不用说,某某(指男、女姓氏)联姻从此后,安康快乐共白头。

婆家拿来红礼信,摆在娘家神堂内; 诚心诚意把神敬,良缘结就两富贵。

3、点礼

摆礼完毕之后,押礼先生还需要将礼物一一点交女方家。一边点,一边说着下面的四句:

香蜡纸炮喜敬神,吃喝穿戴摆整齐:一方(猪腿)一肘(软条肉一块)请看清,招待亲戚与贵宾。粑粑大小有两堆,圆圆满满来迎亲;大的共有16个,小的多得数不清。大红苹果三十六,又红又甜多幸福;爽口面条十六斤,顺顺利利皆欢心。糖果一盘共八斤,发财发富须同心;好酒八瓶请看真,敬了神灵敬众亲。衣裤鞋袜共两套,称心如意很不错;耳环项链与戒指,都是上等足金货。梳妆用品都备全,美化人生共百年;还有鸡鸭笼中对,亲家两兴同富贵。礼品样样都点到,喜神福神齐祝贺。

4、燃蜡

紧接着是燃蜡、点香、烧纸。每一个步骤,同样需要押礼先生配之以喜庆吉祥的四句,以示恭贺。旧俗中燃蜡常用的四句有固定的格式:

一对红烛婆家拿,拿到娘家神前插; 自从今晚插过后,荣华富贵两家发。

婆家拿来蜡一对,拿到娘家把神敬; 自从良辰敬过后,家业兴旺两辉映。

一对红烛亮真真,婆家拿来敬神灵; 娘家神前把神敬,兴旺发达两家人。

红烛一对明又亮,婆婆家拿来插在娘家神龛上; 良辰吉日放光芒,良缘结就幸福生活地久天长。如今的迎亲仪式略有创新: 大红蜡烛亮晶晶,照得满堂喜盈盈;

良缘结就在良辰,兴旺发达两家人。

一对大蜡红彤彤,神前点亮满堂红;

良缘结就志气同,从此携手共白头。

敬了上坛敬下坛,下坛土地听我言:

红烛一对一样圆,良缘结就情绵绵。接着是点香,常说的四句如下: 堂前烧香来敬神,好事成双在良辰; 良缘结就两相敬,白头偕老万事顺。

一把高香婆家拿,拿到娘家神前插; 自从今晚来敬神,子孙高中北京城。

点上香火敬神灵,神灵降福两家人; 成就一段好姻缘,幸福生活永绵延。

敬神点香诚为上,祈求神灵降吉祥; 婚姻成就幸福长,同心同德奔小康!然后是烧纸,一边烧,一边说出四句: 一沓纸钱手中拿,手中拿来敬菩萨; 自从今晚敬过后,从此人财两家发。纸钱一沓奉神前,诚心礼敬天可鉴; 良缘结就两辉煌,同心同德永相伴。

纸钱本是一片心,一片诚心来祈祷: 心心相印两无猜,幸福美满同偕老。

5、敬酒(神)

把纸烧了之后,还需开酒敬神,一边开,一边说“四句”。×、×联姻在良辰,开瓶好酒来敬神,敬得福禄满门庭,和和美美两家人。

喜酒一杯把神敬,良缘结就万事顺; 一杯喜酒敬神灵,神灵降福满门庭。

好酒需要粮食烤,良缘一生两情牵; 酒敬神灵福禄高,人有精神前程好。

6、敬神歌

在黔中安顺有的地方,敬神环节还有唱 “敬神歌”的风俗。旧式的“敬神”歌有讲究,要按天地君亲师、山神土地、福禄寿喜与和合二仙的顺序歌之。共十二句,取月月红之意,以示圆圆满满。敬神歌也要押韵、顺口、吉祥、喜庆。敬神时,先找两个杯子(碗),双方“先生”各打开一瓶酒,每说一句,各自朝杯(碗)里倒一次酒,边倒边唱“敬神”歌:

(一敬酒)一敬上天覆盖恩;(二敬酒)二敬大地五谷情;(三敬酒)三敬君王恩赐深;(四敬酒)四敬高堂父母情;(五敬酒)五敬师道礼传承;(六敬酒)六敬山神土地保平安;(七敬酒)七敬福神把福降;(八敬酒)八敬禄神禄位升;(九敬酒)九敬寿神八百春;(十敬酒)十敬喜神喜重重;

(十一敬酒)第十一杯酒敬和神,和睦幸福共一生;(十二敬酒)第十二杯敬合神,合心合意满斗金。

这是旧式“敬神歌”的基本内容和顺序。而今已经没有了“君王”,新式的“敬神歌”在内容上有了调整,融入了相应的时代气息,甚至把“党中央、国务院”也编进去了。如:

一敬苍天,阳光雨露福满天; 二敬大地,五谷丰登在人间; 三敬党中央,惠民政策像阳光; 再敬国务院,带领人民奔小康; 四敬高堂父母,教女有方,品行端庄; 五敬师长,传道授业不图报偿; 六敬山神土地,八方平安,四方大利; 七敬福神,良缘结就,金银满库; 八敬禄神,×、×联姻,禄位高升。九敬寿神,百年长寿两家人;

十敬喜神,携手创业喜气迎,子孙高考能进北京城;

第十一杯酒,敬和合二神,和睦相处图发展,同心同德创辉煌; 第十二杯酒,敬你我他,好日子还要靠大家。

7、敬厨 迎亲人员到了女方家,女方家一般都要安排吃饭。这时,为了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和对厨房师傅辛勤劳作的慰问,押礼先生需要出面,拿个“封封”(即红包,通常为吉利数字168、188、或268、288等)送给主厨师傅。倘礼数不周,也会受到为难:菜端上来,用碗盖着,揭开一看,都是生的。为了避免诸如此类的尴尬,押礼先生就要主动出场,送出预先准备好的红包,而且照例得“说四句”:

迎亲队伍很辛苦,肚子饿得叽叽咕; 师傅快把菜来做,以免饿得肚子痛。

小小红包表敬意,尝尝师傅好手艺。厨房师傅巧烹饪,挥汗如雨令人敬。

8、辞礼

吃过饭以后,除了安排司机休息外,大多都是打牌、打麻将等时间。一般都要等过了零点之后,迎亲队伍才能接起新娘起身告辞,以示前程越走越亮。“寅时不放光,卯时亮堂堂”。在很多农村,都要选在卯时发亲。黔中卯时,“天河”渐开,正是越走越亮的时候。娘家发亲时,押礼先生得有辞行歌。以下是笔者搜集整理的几首:

一对蜡烛亮晶晶,迎亲队伍要起身; 娘家亲人请放心,有情人幸福一生。

良辰吉日平安路,春风相伴贵人归; 贵人归去良缘就,良缘结成幸福路。

好女喜嫁有情郎,好男喜迎贤慧女; 良缘结就两家亲,不忘孝敬养育恩。两情相悦心相印,此生幸福天注定。说声再见道声别,平安归去万事吉;

三、解难

现代迎亲礼仪,多数都是婚姻双方年轻人与父母商量妥当了的,一般都是按礼仪程序走。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不尽然。如果遇上娘家人出难题的话,“押礼”先生就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普定县城关镇后街有一人家女儿出嫁,男方家在送去礼物中忘记了她家“花营菩萨”,少带了一对蜡烛,于是就为此争吵起来。这时候,“押礼”先生略思片刻,来了个四句:

花营菩萨大气量,不把小事放心上; 天生一副好心肠,定叫良缘幸福长。

这个四句一出,女方家也不好再争了,气氛顿时缓和下来。

还有这样的人家,因为少送一双袜子也要争一下。这时的押礼先生就会灵机一动,说:

计划生育政策好,一对娃(袜)子不嫌少; 相亲相爱无争吵,幸福前途无限好。

把“袜子”说成“娃子”,这是在奉承女方会生一对小孩,女方父母当然高兴,还好意思争吗?

另有一家,看着自家女儿已怀身大肚、被逼着结婚的情况,女方父母很生气,于是在敬“菩萨”时,其父说押礼先生不懂他们的风俗,为什么“敬神歌”中敬天敬地要在堂屋内?押礼先生灵机一动,回答道:

天地写在神龛上,敬神就是敬天地; 包容万象真天地,纵有小过不怪罪!

但女方父亲还是不依不饶地说:“反正我不管,敬天敬地,要抬头看到天,低头看到地嘛!” “押礼”先生深知其怨,但还是没有让步:

亲家年长德行好,恭请帮忙寿延高;

敬天敬得人安康,敬地敬得粮满仓。押礼先生接着说:“干脆这样,你年长得多,你来帮敬;你来敬,更显得对天对地敬重些。而且,作为老人,你比我们懂得多,你看一下,天的嘴在哪点,地的嘴在哪点?直接抬去凑到他们的嘴边。”这话让人要笑不是,要气不是。在亲戚的劝导下停止了争论。押礼先生争足了面子。

在迎亲过程中,“说四句”也是斗智斗巧的一种游戏,为的都是增加热闹气氛,用一句时髦的话讲,这叫“互动”。这时就要看双方请的先生有没有高人了。有一次,笔者在场当观众,见男方家请的押礼先生“说四句”说不过主人家请的先生,只好认输道:

娘家先生四句多,说得我们吃不消; 甘为先生做学徒,又怕先生不肯教。

听了这样的四句,对方先生见好就收,不再为难,用以下的“四句”收场: 娘家堂上春风吹,贺喜四句为闹亲; 你来我往情意深,喜庆满门家业兴。

四、斗酒

有的时候,男方家请的押礼先生,或者因为喜欢闹酒,或者因为拳划得好,“四句”说不过娘家的先生,便想在酒场上争回面子,因此会主动发起挑战:

一张桌子四只角,闲言乱语莫要说; 客们本是来吃酒,划拳桌上不知哪个着(意即不知哪方先被灌醉)!

有时甚至会强词夺理的说:“说四句你们依这边的规矩,划拳就要依我们那边的规矩了。”如对方也不甘示弱,双方就会排出阵容,轮番上阵。一般这种时候,迎亲一方都是有备而来,不是隐藏有几个划拳高手,就是酒量极好,如此方能保证划拳、喝酒,稳赢不输,为自己挽回面子。

但如果对方比较精明,也不会轻易上当,而只把押礼先生作为主攻对象。特别是按照风俗把仪式履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对方请的先生会以“说四句”的形式,劝押礼先生大碗喝酒。这个时候如不能巧妙应对,及时“反攻”,多半会被灌得酩酊大醉。有一回,笔者被人请作押礼先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场合。最后的敬酒(敬神)四句刚说住嘴,娘家先生就抛来劝酒“四句”:

押礼先生远方来,一路辛苦无招待; 先生请端酒一碗,一口喝完是好汉。由于对方先生年长,因此我端起碗来回敬道: 老幼尊卑有次序,让我来把先生敬: 先生喝了这碗酒,万代福寿定拥有!

我担心老先生会说四句推辞,因此继续用“四句”鼓动: 先生喝酒似关公,英雄气慨贯长空; 大碗喝酒是英雄,一口喝完不老松!

我估计对方也就这碗酒(近三两)的量,并且在说四句上不愿轻易认输,因此又改变策略,再劝道:

先生千万莫推辞,劳烦先生领我意; 先生喝了这碗酒,我喝一碗来陪罪!

海南民间传统糕点小吃 篇3

酥香可口的“领带酥”

“领带酥”因造型似领带而得名。

“领带酥”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熟猪油、白糖。制作时,先将面粉、适量鸡蛋、熟猪油、白糖、清水拌一起和好,再用擀面杖擀成薄片,然后用刀切成约5 cm长、2 cm大的条块状,用刀从条块中间切一道口,用手一块一块地从两端朝相反方向扭串过去,就成为领带扣扎的形状,放在花生油里文火炸成。炸熟呈深黄色,吃时一个一两口,酥香可口,甜脆相得。也有人图方便,将制作“领带酥”的面片切成小方块或三角形烹炸,小方块形的叫“四方酥”,三角形的叫“三角酥”,吃起来味道一样,但造型比不上“领带酥”美观诱人。

甜脆味美的饺子酥

饺子酥形似饺子。饺子酥的原料分为皮料和馅料。皮料由面粉、适量鸡蛋、熟猪油、白糖制成;馅料主要有炒花生仁、炒芝麻、白糖等。

饺子酥的制作方法是:先制皮料:将面粉、鸡蛋、熟猪油、清水拌一起和好,用擀面杖擀成薄片。民间传统做法是用茶杯口盖在薄片上用力 压成一个个圆片,便成为皮料;然后制馅料:将炒花生仁(去衣)切碎与炒芝麻(去皮)、白糖拌匀。制作饺子时,在每片皮料里装馅料,用手指折迭合拢成型,便投入爆香的花生油里烹炸,炸熟后色泽深黄肥胀,吃起来甜脆味美,香气浓郁。

软糯油香的“珍袋块”

煎堆,海南民间俗叫“珍袋”,“珍袋”有空心“珍袋”、馅心“珍袋”,都是圆形的,但海南民间有一种“珍袋”不是圆形,而是扁形,吃时切成块状,俗叫“珍袋块”,是海南乡镇茶店茶食风味糕点之一。

“珍袋块”的用料主要有糯米粉、芝麻、小苏打、白糖、冬瓜糖、花生仁等。

“珍袋块”的制作方法:1制坯料:将糯米泡浸洗净磨成细粉,用适量白糖、小苏打、清水搓擦均匀成粑糊;2制馅心:将冬瓜糖切成粒状小块,花生仁爆香去衣捣碎,两者同白糖拌匀。制作时,将粑糊捏成比拳头大的饭团状锅形,装进馅心合扰成圆球,表面均匀地沾上芝麻,用花生油起锅,将“珍袋”投入锅里烹煎,用锅铲翻滚压扁,两面煎熟后铲起放在案板上用菜刀米字形切开成块状,使可食用。“珍袋块”表面油润,色质橙黄,食之软糯油香,遗味无穷。

醇香耐嚼的“米花糖”

米花糖的主要原料有爆米花、白糖或红糖、花生仁等。传统制作方法是:将新收割的稻谷煮成半熟,晒干备用。制作时,先将谷子加工成米,用细沙在铁锅里热火爆炒成米花,然后开始煮糖,糖煮化就将米花、炒花生仁(去衣)一起投入糖浆里文火翻炒,炒到稍结硬便铲出盛在簸箕里或案板上,先用钣铲压平,再用擀面杖擀实,厚薄约2 cm,趁热用菜刀切成约4 cm大小的方形或斜方形即成,也可切成长方形。制作配料可随意加减,也有加进炒芝麻、椰肉丝、姜泥的,那味道更美。

海南米花糖的特点是:醇甜耐嚼,越嚼越有味,既有米花香味又有花生香味,往往是不吃则罢,一吃就要吃好几块才爽快。

绵软甜爽的糯米香糕

海南糯米香糕质细绵软,入口易化,香甜爽口,老少皆宜。

海南糯米香糕营养丰富,既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又是民间吉祥小吃,品种有喜糕、寿糕,一般吃用糕。海南民间嫁娶,迎亲当天晚上有闹新房的习俗,俗称“闹糕”,新娘用香糕来招待参加“闹糕”的亲朋宾客,人们把这些香糕称为“新娘糕”。

糯米香糕以糯米为主料,配以白糖、熟猪油精制而成。先将糯米用细沙在铁锅里爆炒成米花,再将米花加工成细粉,然后将白糖煮成糖浆,同熟猪油一起掺在糯米细粉里拌匀,压模成型,约1.5cm厚,再放锅里蒸片刻,拿出冷却后,每块切成约5cm大、10cm长的长方形,如是新娘糕则用印有“喜喜”字样的粉红纸包裹,如是一般吃用的仅用粉红纸包裹。寿糕是拜寿时的礼糕,用刻有福、禄、寿字样的圆形模坯压制而成,将几个迭在一起用粉红纸包裹成圆简状。无论是新娘糕、寿糕,还是一般吃用糕,味道都一样,非常好吃。

香气四溢的“花生饼”

“花生饼”的原料是大米、花生仁。先将大米泡浸磨成粉浆。炸时,将少许粉浆舀入用薄铁片做成的圆形有柄饼坯里(饼坯直径约5 cm),放入8至10粒花生仁,手拿饼坯柄轻轻投入花生油锅里炸,粉浆稍缩水就倒出继续炸,马上又装料烹炸,烹一个捞一个,滤油即可。炸“花生饼”时香气四溢,好远地方都能闻到香味,吃时酥香适口,细品你会觉得具有浓郁的花生香味,用来佐酒妙不可言。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五则 篇4

(一)游戏背景

即在水牛行走时起步助跑,横跃牛背,类似跳木马。学生只有具有娴熟的技巧和很好的弹跳力,才有希望获胜。彝族民间的游艺竞技活动,大多不是孤立或单独进行的,往往与生产生活、尤其是节日结合在一起,给彝族的生活增添了健康、风趣和活泼的气氛,成为彝族民俗的重要标记。

(二)游戏规则

1.两人以猜拳方式决定角色,输者体前屈支撑似“水牛”(“老虎”)。

2.比赛开始,从一级开始跳,跳者必须撑背腾跃,不得直接越过。

3.跳者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高度,完成时要注意安全。

4.以完成的次数计算胜负。

(三)游戏延伸

“水牛”的动作姿态与“山羊”十分相像,因此可以延伸为平时很常见的“跳背接力”,把两人游戏演变成团体性的游戏。

二、“赶老牛”游戏

(一)游戏背景

流行于云南昆明富民地区。

(二)游戏方法

比赛分人数相等的攻守两队,分别站在自己场地中,以中线为界进行,双方各设一名守门员。在中圈由教师发令或鸣哨开球。由防守一方开始赶“老牛”,到了面前,进攻队员开始争抢,并积极配合。“老牛”可用垒球或方形木块代替。上场的人各持一根1.2米长的木棍赶“老牛”。

(三)游戏规则

1.攻防时,身体不得接触或故意撞击。

2.若一方先把“老牛”赶进对方任意的一个圆圈里即赢。如一方进攻,自己所守的场地被对方抢占则算输。

3.进攻队员要相互配合,积极争取胜利。

4.输者要进行惩罚,“老牛”被赶入球门得一分,以最后得分多的队为胜。

5.比赛分上下半时各5分钟,可采用淘汰制或单循环赛制进行,如果双方在规定时间都没有进球则被换下。

(四)游戏注意事项

游戏在教师指挥下进行,“老牛”可用垒球或方形木块代替。比赛中学生使用的木棍不得扬起,其中木棍的一端不得离开地面。此游戏适合于在水平三学生中开展。

三、拔腰游戏

(一)游戏背景与方法

这是回族农村青年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青年农民劳动休息时,在田间地头或场园进行拔腰活动。比赛时,两人侧身弯腰搂抱对方腰部,并使劲将对方抱起,如果有一方将对方的两脚拔离地面,则为获胜。

(二)规则及要求

1.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方可进行。

2.如果一方将对方两脚拔离地面,则为获胜,获胜一次计一分,最后积分多者为胜。

3.输者被“惩罚”做5个俯卧撑。

(三)游戏说明

此游戏适合于水平二、水平三学生开展。

四、木球游戏

(一)游戏背景与方法

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清朝民间盛行的打卯球(即木卯钉)发展而来,后流行于回族群众中,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比赛场地和篮球场地一样大,两端各有一道宽100厘米、高80厘米的门。每场由甲乙两队参加,各队出5名队员,其中1名为守门员,另外4名运动员手里各拿一块60厘米长,上宽3厘米,下宽10厘米,厚2厘米的木板。运动员通过运球、传球等技术,避开对方的防守,用木板击球人门,球入门得分,以球入门多少分胜负。若得分相等,以点球形式决出胜负。全场比赛40分钟,分上、下两半场,中间休息5分钟。

(二)游戏规则

1.双方队员击球时,击球板不得过膝,过膝则违例。

2.如一名队员用手和脚触击球或推、抱、拉、踢对方队员均为犯规,罚任意球。

3.比赛中守门员在球区违例、防守队员两脚进入球门区、任何队员严重犯规,由对方在距球门5米处罚点球。

五、竹竿舞游戏

(一)游戏方法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较粗的两条方木作为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粗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持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二)规则及要求

1.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

2.敲杆节奏:“开开合合、开开合合”、“开合开合、开开合合”也可演变为:“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和和美美”、“幸幸福福”、“高高兴兴”、“高兴高兴,高高兴兴”。

3.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两端分别由数人执握,两两相对,上下、左右、分合、交叉拍击,发出强烈有力的节奏。

4.跳舞者跳入竹竿中,来往跳跃、蹲伏,模仿人类劳动状况和各种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5.可在欢快的音乐伴声中玩乐。

(三)游戏说明

民间体育文化陕北秧歌 篇5

关键词:秧歌的起源;特色;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何为“秧歌”?秧歌是从哪儿来?”不少人有了自己的答案。秧歌至少有十种写法儿,如阳歌、央哥、姎哥、扬高、迎阁、羊高、英歌、因歌、莺歌。有人说秧歌起源于南方稻区插秧之歌;有人说它是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舞蹈;有人说该歌舞兴起于凤阳,该称为“阳歌”;有人说“阳歌”是上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有人说宋人苏东坡创造了秧歌;甚至有人说宋人以“姎哥”为西域歌舞的主角,然后与汉族元宵社火融合,最终形成“秧歌”。以上这些说法都有某种的依据和创意。的确。陕北乡间念作“yáng”的本字到底该是哪个呢?只有找到了这个本字,那么答案便知晓了!

历史悠久的陕北秧歌相传在北宋就盛行,叫作“阳歌”,大概是出于“言时较阳,春歌以乐。”在《延安府志》中录有“春闹社,俗名秧歌。” 因此,秧歌是从社日祭祀土地爷活动中发展来的。 当然我们也知道,清李调元的《粤东笔记》中有:“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中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由此又有人说,秧歌是陕北从南方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陕北秧歌是一种朴素中带着绚丽的艺术,其形式多彩,表演尽兴,红火热闹。

(一)陕北秧歌之豪迈

陕北秧歌主要特点在于“扭”,以腰部为中心,和着锣鼓声大幅度扭动头和双臂,以“十字步”完成了前进、后退、左腾、右跃,人们称之为“扭秧歌”。该简单朴素的舞蹈,整齐的步调,飞舞的彩带,五彩的彩扇,无不洋溢出和谐的气息。

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是陕北秧歌的三种主要角色。伞头是陕北秧歌的领头人,他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只求吉祥之意。伞,寓义着人们能得到庇护,风调雨顺;据说唐人孙思邈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来观察老虎并给予治疗,于是这个铁圈就叫"虎撑"。接着“虎撑”演化为串乡治病的“串铃”,也成为民医的标志,最终成为消灾却病的象征物。在伞头这个角色中,“虎撑”是指挥秧歌队表演的响器,指挥着秧歌队变化队形。领头人“伞头”能即兴编唱新词,当然对传统秧歌唱段也极为熟悉。演唱时,他领唱,众队员高昂地重复唱最后一句。唱段词藻朴素、形式简单,但体现着当地的人文,其情感生动、易懂,观众皆大欢喜,神采飞扬。如今的秧歌舞,跟上了社会前进的步伐,角色有所不同,服饰变成了现代装, 腰系着红绸带,手里撑着花伞。只要舞动起来,是那么的红火,热闹。

(二)陕北秧歌之风格

“大秧歌”和“踢场子”是陕北秧歌的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集体性的歌舞活动,气氛热烈。舞者的情绪欢快,动作矫健,表达了舞者的豪迈、奔放之情。狮子、竹马、跑驴、龙灯、旱船等社火节目与秧歌相伴,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秧歌队形变化丰富多彩,包括“龙摆尾”、“二龙吐水”、“十字梅花”、“卷白菜”等等。“水船”、“霸王鞭”、“高跷”、“跑驴”等属于小场子表演。至于“文场子”、“踢场子、”“武场子”是根据秧歌的动作内容和风格划分的。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双人舞就是人们所喜爱的“踢场子”,参加人总是成双成对的,女舞彩带,男持彩扇。踢场子中具有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是需要展示“金钩倒挂”、“白鹤亮翅”、“金鸡独立”、“软腰”、“二起脚”、“三脚不落地”、“龙爪穿云”等高难技巧,其刚健中渗透着柔美,洒脱中涌现着细腻。每当大号节日如春节,城乡都组织排演秧歌,只愿新年好。村邻之间还会组织起各自的秧歌从这个村扭到那个村,相互拜访,比歌赛舞,红红火火。女角叫“包头”,男角叫“挂鼓子”,过去均为男子扮演,如今却不同了。“包头”的动作表现出质朴、活泼的特点,将农村妇女的形象描绘了出来,"挂鼓子"的动作虽然朴拙但爆发着武术的魄力。秧歌表演拥有传统的套路和即兴创造的舞蹈动作,演绎着陕北农村生活的习俗,充满了情趣。技艺精湛的演员李增恒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包头”形象俊俏,表演灵巧、洒脱,配有“溜溜旦”的艺名。

(三)陕北秧歌之传承

1940年代初期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红红火火的新秧歌运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秧歌、腰鼓,熟知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陕北秧歌升华为规范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是新农民形象的标志。领头人“伞头”改为工农形象持木制镰刀斧头,并创造了崭新的秧歌剧。例如《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兄妹开荒》。其中“胜利腰鼓”扭遍了全国各个角落。大场秧歌《边区好地方》、扇秧歌《南泥湾》等新秧歌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和喜爱。陕北秧歌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和中国必胜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后,热闹非凡的秧歌庆祝着祖国的伟大胜利。1950年末民间舞蹈方兴未艾,但是各地的秧歌却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让人精神气爽。

陕北秧歌把陕北群众的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断推动着历史文化价值的提高。

我国是极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于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得到了国务院批准,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大秧歌资源的调查分析.米脂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米脂大秧歌.米脂县人民政府网站.

[3]米脂谒庙阳歌.米脂信息港.

民族民间体育融入体育课堂研究 篇6

关键词:民族民间体育,课堂,教学

一、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特点

1、民族民间体育的内涵

《民族体育》中,真正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内容寥寥无几。从体育角度来看,民间体育是指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性的身体锻炼活动。民族民间体育是我国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发明的娱乐、健身的活动,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俗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一般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体育与哲学相互融合。例如太极拳、太极剑都融入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民间文化崇顺自然经验、实用技艺和重视社会人伦、道德规范,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民间文化的民俗体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在因袭生活方式、维系人际关系、规范行为准则以及陶冶性情、满足精神寄托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有实际的功能;民族民间体育还在道德教化、和谐人际关系和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至今仍有借鉴作用。每年端午节举行的龙舟竞渡,其发生基础是龙图腾崇拜的遗存形式,但在其传承过程中,增加了纪念屈原这一受人们敬佩的人物内容,由于屈原是一位凝聚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著名历史人物,使得子子孙孙的认同感得以更好地实现,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一个侧面增加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陈建勤在《中国民俗》中指出:“民间文化经验和功能指向,以适应于自然及社会结构为基本目标,维护传统文化的基本模式,起到积极、实在、不可替代的整体协调作用,从而成为社会文化的软控机制。张基振等则以风筝为例认为民间体育具有娱乐健身功能、承载民俗文化功能、艺术欣赏功能和经济功能,其中,娱乐健身是民间体育的首要功能。

2、民族民间体育的特点

(1)区域性。一定的区域产生一定的民俗文化,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产生了跳花枪等民族体育,而北方彪悍的民族风格则孕育了骑马、射箭等民族体育。不同区域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学校要根据国家设置“校本课程”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自己学校情况和特点的民族传统课程。民间体育具有地域差别特点,例如北方擅长长拳和戳脚,南方擅长南拳等,来源于当地,趣味性高于竞技性。

(2)传统性。民间体育广泛地存在于民众的生活中,组织化、制度化、专业化较低。民族体育是一个或者几个民族,或某一民族中特殊的民众群体所共同拥有和享用并对其产生民族认同意识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与中医、穴位、传统文化等密切联系,因此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学习,更要注重横向知识的联系。

(3)多样性。我国地域广博,民族众多,民间体育项目亦多。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我国已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个传统项目,汉族有301项民间体育项目,并被分为娱乐、竞技、健身养生3大类。

二、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民间体育现状

1、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泛西化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泛西方化,影响力低于西方竞技项目。民族民间体育正能起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民间体育边缘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渊博。民间体育代表了我国的特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西方竞技体育判断美主要是外表的肌肉或速度、力量等,而作为一般靠人为的规则来对体育过程是否犯规、不守道德加以限制。

2、民族民间体育人才匮乏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专业性,当前设置这些专业的高校少,导致教师水平不足。课程体系还未构建。据调查,当前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现状。民族民间体育多为家族式口头传承,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导致真正掌握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不符合高校体育教学。

3、学生认知度低

我国只有部分高校设置了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李斌等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民族民间体育认知率低,认知模糊,除了常见的几种民间体育如舞狮、舞龙、风筝等,其它的根本不知道。据调查,目前南京市8所高校近年来开展的近30个体育项目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尚不足1/5。《全面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1、加强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建设是民族民间体育开展的保障,民族民间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民族民间体育的课程设置可参照其他运动项目,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课程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大类,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都可以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闫晓英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认为高校民族民间体育设置应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专业基础课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中医学基础等8科,专业课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套路等9科。因此,了解传统文化如中医理论等,对于学生理解传统体育,学习传统体育意义重大。

2、加强教学方式研究

民间体育流行于群众间,采用师传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方式,故而民间体育较为简单。如果不进行进一步开发的话,不适于学校开展教育。民间体育竞赛机制对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杨晓凤等总结了启发式、情景式和示范式、讨论式、实践教学法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等六种教学方法。

3、加强规则研究与制定

从西方体育发展轨迹来看,流行的体育运动必须具有竞技性和观赏性。只有有组织的体育项目,才有群众基础。公正公平的规则是体育运动组织的基本条件,民族民间体育由于流传于民间,组织程度低,往往没有明确的裁判机制。因此,加强民族民间体育的竞赛规则制定,不可盲目引进其他体育规则。建立客观、统一的评价体制还能够引导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民间传统体育 篇7

1 体育概念的相关理论

1.1 体育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主观现象, 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都可以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1]。概念明确, 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弄清楚概念反映了类的什么样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质) , 反映了类的哪些分子 (概念的量) [1]。在我国, 关于“体育”一词, 无可非议它是个舶来词, 并伴随着近代体育的传入, 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 在距今100多年的时间里, 对体育概念的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 仁者见智, 还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笔者研读了百余条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 按照逻辑学中事物定义 (真实定义) 对概念的定义方法 (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来看, 主要是在“种差”和“邻近属概念”上存在分歧, 种差反映了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 (一个类区别于其母类下的其它子类的本质属性) , 邻近属概念是反映了事物的共有本质属性 (一个类于其母类下的其它子类的本质属性) ,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共有本质属性和特有本质属性的统一[1]。于是出现了“教育 (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陈泳生、林笑峰和韩丹等) ”、“文化活动 (杨文轩、鲁长芬、陈琦等) ”、“实践活动 (鲍冠文、王晓刚等) ”、“人体活动 (张洪谭、度荣娟) ”、“肢体活动 (张洪谭) ”和“身体活动 (唐炎、任秀红、郭道全等) ”等语词为共有本质属性。再加上体育特有属性确定的多元化, 导致体育的概念五花八门。

部分学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体育的多本质论。违背了本质的单一性特征, 无论体育有多少衍生功能, 其本质不会改变且是唯一的;二、没有搞清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反变规律, 导致内涵过大, 外延过小; (如1986年高等学校试用教材《体育理论》中体育概念的定义) 三、用新词代替“体育”一词 (如韩丹将sport音译为斯泡特[2], 台湾学者黄正安将sport译为比乐[3]) 。对概念与语词的关系造成混乱,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方式, 一个概念之所以是这样不是那样, 归根到底是由它所反映的对象所决定的, 不会随语词的变化而变化。语词具有民族性, 用什么语词去表达一个概念, 是一个民族约定成俗的, 用新词代替意义不大。

1.2 体育概念的定义

笔者把体育概念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本定义的邻近属概念为“身体活动”, 种差为“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理由为身体活动里包括劳动、舞蹈、杂技等, 若邻近属概念定位在教育偏窄;定位在实践活动偏宽, 因为实践活动是理论的对立面,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活动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阶级社会, 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实践) 、科学实验, 故实践活动不恰当。定位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偏宽。

种差其实就在邻近属概念下, 能区别于同类事物的特有属性。“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说明体育主体和客体的一致性, 生物属性是相对于社会属性而言。“效用”基本解释为功效和作用;它也是经济学当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本定义把“效用”一词放在种差里旨在说明通过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的过程中, 可以使体育的主体获得一种满足程度, 可能是快乐幸福的, 如:体育游戏;可能是痛苦的如: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感受均属体育, 也是基于这种效用追求, 才使体育产生成为可能。

1.3 体育与其母类 (身体活动) 下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劳动、舞蹈、杂技等不是体育,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是体育。因为劳动、舞蹈、杂技的作用主体和客体分离, 舞蹈属于艺术的范畴, 舞蹈是通过人类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抒发一种情感, 另外舞蹈、杂技在台上表演的时候, 主体是观众, 客体是人本身, 是供人们欣赏的。但在特定条件下, 劳动、舞蹈、杂技是体育, 这主要看他的效用是否为了改造自身生物属性来判断, 如: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上班, 为了锻炼身体则为体育, 如果作为交通工具则不是体育;种花种菜为了锻炼身体则为体育, 为了生存生计则不是体育;舞蹈杂技在上台之前, 观众不存在的情况下, 变成主客体一致则为体育。需要补充两点说明, 一是当主体行为有多种效用并存的情况下, 要通过主次来区分, 如:种花种菜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赚钱, 这时就要看主要效用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是为了赚钱来判定, 类似于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的确定原则;二是竞技比赛在赛场上也有观众, 有供人欣赏的一面, 但是体育。“竞技体育从本质上讲, 并不需要观众。我们知道, 最初的奥运会完全是在封闭情况下举办的, 是根本不允许任何人来参观的。现代竞技体育之所以要卖门票, 更多的因素来自于商业操作。竞技体育离开了观众是同样可以进行的。因为它的本质是代表人类向人类自身身体极限挑战。”[4]

斗鸡、斗狗、斗蛐蛐等不是体育, 它们不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 而是改造动物本身。麻将、扑克等牌类, 围棋、跳棋、军旗、鹿棋等棋类, 电子竞技, 不是体育, 只能称作一种智力游戏, 之所以称作体育, 主要是它们具备体育的某些特点、规则并基于商业性考虑纳入到体育当中, 并不符合体育的本质。

只有把体育的最基本的概念问题弄清楚, 才能把“体育”下的各分子概念划分准确。

2 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的划分及其关系

近几年来, 关于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概念的定义与划分, 成为体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研究力求以逻辑学对概念的划分原则, 理顺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 为今后的深入准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1 民间体育

民间体育, 按字面分为“民间”和“体育”两部分, 顾名思义, 民间体育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老先生认为,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概而言之, 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 都可称作民间。它的组成部分是广大中、下层民众。只要是官方之外的有某种共同社会关系的群体, 都可看作‘民间’。”[5]由此可知, “民间体育”是相对于“官方体育”而言的, 是广大中、下层民众所从事的体育, 他的外延应该包括民族体育和外来体育。图1体育按照阶层划分为“官方体育”和“民间体育”, 但是官方体育和民间体育之间有交叉重叠的地方, 如:蒙古族“男子三技”骑马、射箭、摔跤, 在蒙古族的上、中、下层都比较流行。严格按照逻辑学对概念分类原则, “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也就是子项不得相容”[6]这种分法欠妥, 但基于理清它们与体育的隶属关系, 暂且按此划分。

2.2 民俗体育

民俗体育, 即“民间”“风俗”体育, 是民间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 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 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 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5]。《体育科学词典》中将民俗体育定义为“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 是顺应和满足人民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7]。涂传飞认为:“民俗体育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体育文化体, 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 也是一种生活文化”[8]。陈红新, 刘小平认为“民俗体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其生活和文化空间中所创造并为广大民众所传承的一种集体的、模式化的传统体育活动”[9]。王俊奇认为“民俗体育是指那些与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 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 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 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特点”[10]。民俗体育是一个普遍概念, 它的外延可分为现存民族的民俗体育和已经消亡民族的民俗体育 (见图2) 。

2.3 民族体育

谈及民族体育, 首先要了解“民族”一词。“民族”一词是本土还是舶来词学术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在国外“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中。在中国, 古籍文献中“民”和“族”经常是分开的, 合用情况非常罕见。据史料考证, “民”和“族”合用并具有当今“民族”相近含义的最早出现在南朝齐梁之间萧子显所撰的《南齐书》[11]中。在近代,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使用过“东方民族”[12]一词, 尔后民族一词在我国使用渐渐多起来。关于民族的定义, 斯大林的观点即使带着明显的政治色彩, 仍然得到我国大多数学者的推崇, 它的定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13]斯大林观点的对错笔者在此不再探讨, 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出现了“民族”的概念后, 才有“中华民族”一词, 并且中华民族是相对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 中华民族包括我国领土内所有的中国民族和曾经存在现已消亡的民族。对于民族体育应该理解为世界各民族的体育, 包括中华民族体育和外来体育, 中华民族体育又包括我国现有56个民族的体育和已经消亡民族的体育 (见图1) 。

2.4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交叉重叠的地方甚多, 很难区分清楚, 只有在特定的属概念下才便于探讨。本文是把属概念限定在同一“民族”条件下进行研究, 比如研究“三少”民族传统体育和“三少”民族民俗体育之间的关系。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所撰写的《论传统》, 是西方世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讨论传统的力作, 他认为:“传统”的涵义仅只是世代相传的事物 (拉丁文traditum) , 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事物。相传事物具有同一性, 即人们对所接受的传统进行解释, 它们被人们接受后也会改变其原貌, 这种延传的变体链也称作“传统”[14]。

在这种观点下, 传统体育应指从过去延传至今或相传至今的体育, 包括在相传过程有所改变的体育, 如:蒙古博克规则的变化, 但不包括已经消亡的体育。1981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工作座谈会, 李梦华代表国家民委、国家体委做了报告, 对“少数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作了一个简单的界说:“少数民族体育内容十分丰富, 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既有在本民族广泛开展的、历史悠久、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项 (以下简称民族传统体育) ;二、又有在世界通行的、为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体育组织所倡导的体育项目 (以下简称近代体育) 。与此同时, 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我国少数民族学术研讨会上, 形成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观点: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个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继萌芽体育之后, 在古代体育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农业时代的产物。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体育传入前, 我国各少民族就已经有的那些体育活动内容。3、凡是目前在一些民族地区仍在流行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包括自娱活动) 内容均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范围。对于古代典籍或历史文物反映的古代体育项目已失传的, 不应看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4、少数民族体育具有三种特性: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15]。

2.5 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

在以上论述中, 并未给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下定义, 依据属种概念的反变规律基础, 运用概念的限制, 就可以明确它们的概念了。概念的限制就是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 由属概念过度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1]。换句话说只要明确了“体育”的概念, 弄清“民间”、“民俗”、“民族”和“传统”的概念, 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体育的分子概念也就限定了。另外, 根据逻辑学对概念外延的划分方法,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按阶层标准划分可把体育分为, 官方体育和民间体育。2、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和外来体育。3、民族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民族体育是相对国家而言, 如:中华民族体育包括汉民族体育、55个少数民族体育和消亡民族体育。狭义的民族体育是相对单个民族而言。4、民族 (狭义) 体育包括民族 (狭义) 传统体育和近代体育。5、现存民俗体育符合传统体育的特点, 故民族 (狭义) 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 (狭义) 民俗体育。6、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

3 结论

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劳动、舞蹈、杂技等不是体育,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是体育。斗鸡、斗狗、斗蛐蛐等;麻将、扑克等牌类, 围棋、跳棋、军旗、鹿棋等棋类;电子竞技, 不是体育。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隶属关系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存的民俗体育;中华民族 (广义) 体育=汉民族 (狭义) 体育+55个少数民族 (狭义) 体育+消亡民族 (狭义) 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消亡的民俗体育+民族内的近代体育。

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清晰的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内容和重点, 传承和发展现有民族传统体育和现有民俗体育, 挖掘和整理消亡民族体育和消亡民俗体育, 并把它们注入新鲜的血液, 延传其变体链, 焕发出活力, 使之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行列, 再现本民族原始文化形态和内涵, 做到“古为今用”, 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 按照逻辑学的概念定义方法, 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 并对体育属概念下的同类事物进行了判定, 并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划分, 确定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 即体育按阶层划分可分为民间体育和官方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民族民俗体育和民族内的近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民俗体育及其以外的传统体育;已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及其相关概念, 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为我国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民间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8

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是伴随民族发展过程而产生的, 最初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疾病、自然灾害或是从事各种活动而产生的, 例如在渝东南武陵山区中, 地势比较崎岖, 苗族和土家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聚居此地, 以前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 居民们过着简单的原始耕作生活, 每到过年过节之际, 居民们便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结合自然环境、生活等因素创造一些娱乐活动, 并广泛流传下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党和我国政府对基层体育工作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重视, 将民间流传下来的娱乐性较强的民间传统活动进行了改编和整理, 增加了传统活动的健身行、娱乐性、经济性和美观性, 并将其融入到了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 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喜爱, 但是目前仍然还有许多民间体育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且现有的民间体育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2、民间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体育项目的选择

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求中提出要运用一定的运动方式来达到训练学生运动技能的目的, 这些运动方式要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对学生动作协调性和一致性起到提高作用, 且能够让学生适应运动基本要求;2.能够让学生通过运动过程进行放松, 减轻学习或生活带来的压力;3.让学生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足和缺陷,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例如, 踢毽子这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此活动, 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放松心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民间活动时, 要注意以下内容:首先, 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 如踢毽子时,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一个毽子,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其次, 教师要做几个示范动作, 让学生能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有正确的动作和操作, 通过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联系, 来达到掌握这项技能的目的;再次, 教师可以将踢毽子或是类似的简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当做课前的放松活动;

2.2、优化资源配置

体育课堂中必然少不了准备活动以及整理运动, 目前体育教学者多用跑步、做操等来进行, 但是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产生厌倦、枯燥的感觉, 不仅让学生对体育课逐渐丧失兴趣, 且会因为学生消极的态度而无法达到热身的效果。另外, 个人认为, 教师应当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来让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耐力进行培养, 多数教师都采用长跑等方式进行, 不可否认, 长跑的确能锻炼学生的耐力, 但是由于长跑是一项单循环、长时间的体育项目, 因此学生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厌倦感, 甚至对于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 会产生对此类项目的恐惧感, 因此教师可以将抽陀螺等传统项目融入其中, 既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耐力的效果, 还不会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

2.3、多元化教学

通过自身多年时间经验, 个人认为体育教学者应当将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综合的利用, 这样不但能够增强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全方面提高体育技能, 尤其是一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无法实现或是无法开展的运动项目, 可以将多种传统运动项目进行结合, 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例如, 有一些运动项目需要一定外在客观条件的支持, 教学者便可以将传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活动中, 例如将竞技性较强的传统体育项目带到课堂中, 如扔沙包、跳房子等, 并对这些传统项目进行加工处理,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从事体育活动, 让学生逐渐爱上体育课堂。

综上所述, 将民间传统体育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志,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 提出了一些将民间传统体育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和例子, 希望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袁瑞明.浅谈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视角, 2009, 10 (83) .[1]袁瑞明.浅谈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视角, 2009, 10 (83) .

[2]薛强.浅谈各民族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J].观察思考, 2009, 01 (75) .[2]薛强.浅谈各民族民间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J].观察思考, 2009, 01 (75) .

[3]王文福.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体育的思考及个案尝试[J].职业技术, 2011, 04 (28) .[3]王文福.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体育的思考及个案尝试[J].职业技术, 2011, 04 (28) .

[4]张军民.浅论中国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学研究, 2011, 09 (27) .[4]张军民.浅论中国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学研究, 2011, 09 (27) .

民间传统体育 篇9

1 河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1.1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地域性特征

河南是多民族的省份, 各民族同胞分布地域广, 故其文化形成、经济、生活习俗差别较大, 各个民族便产生了内容丰富、风格迥异, 复杂多样,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

1.2 体育健身项目多样的民俗特点

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传统节日、婚丧习俗、祭祀庆典、歌舞聚会等活动;部分传统体育项目与民俗始终相伴, 穿插其中。传统体育与当地风俗习惯结合紧密, 演变成传统体育的民俗性特点。

1.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历史传承性

传统体育世代相传, 一直与本民族的政治思想、经济发展、文化、生活习俗、民族信仰密不可分。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 历经岁月的洗礼、世代的选择、去其糟粕、保留精华, 形成了内容独特, 形式新奇, 时间限定, 地点固定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 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传承性。

1.4 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具有文体交融的特性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 各民族思想文化上的认同、融合与体育相互交融, 互相影响和促进, 在不断发展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 产生了许多观赏性、技巧性、文化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传统体育项目, 使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愉悦身心, 肉体和心灵和谐统一。

2 河南省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资源现状分析

2.1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分布情况

河南少数民族成分多, 但各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十分不均衡, 共103万左右, 其中回族占总数的90%以上, 有94万人, 超过万人的还有蒙古族、满族, 其余的都在万人以下, 有的只有几十人。根据调查数据, 汉族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最多, 达28个, 回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是除汉族以外具有传统体育项目较多的少数民族 (表1) 。

2.2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区域特点

郑州登封以少林拳为代表, 荥阳以苌家拳为代表, 焦作以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为代表, 漯河和周口的心意六合拳为代表, 安阳以三皇炮拳、夕阳拳为代表等武术项目在河南民间最具有地域性。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开展的舞狮子、耍龙灯等娱乐项目。

2.3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分类可以看出 (表1) :技击类项目主要包含了武术中的各种拳术以及摔跤等, 数量达16种之多,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 有些地区因没有调查的原因还存在部分少有的拳种, 如查拳、汤瓶拳、弹腿等。从武术地理学研究来看, 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盛行尚武之风, 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 为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少林武术源于嵩山少林寺, 少林拳系涵盖了北方的大部分拳种, 并对其他诸大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娱乐类项目的数量最多, 达到24种, 说明河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以娱乐性为主, 兼具健身的功能。健身类项目一般都是个体的演练, 不具有团体和对抗性, 故趣味性、娱乐性不够强。单纯的养生类项目较少, 只有4个。

2.4 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在河南各地开展的情况

表2调查表明, 大多数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在河南各地民间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且有逐渐消失的趋势, 当前开展的项目有22项, 占整个统计数的40%, 开展不好的项目有8项, 占14.5%。河南有中国七大古都的三个,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民间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存在于民间, 受到民族迁徙、消亡、同化、缺乏保护以及无人传承等原因的影响逐渐消亡。或者由于时代变迁, 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而导致消亡。比如石担石锁、叠罗汉、投绣球、蹴鞠、马球、投沙包、采珍珠等项目。

表3调查表明, 开展的相对较好的项目中尽管大部分都有器械参与来完成, 占85.6%, 但是这些项目对场地与规则的要求都很低, 并且器械相对简单, 价格较低, 另外的特点就是娱乐性强, 易于学习掌握。参与人数和性别没有限制, 也没有复杂的规则限制, 便于民间开展, 譬如抽陀螺、跳绳、拔河、踢毽子、放风筝、抖空竹等。此外, 这些项目的传承形式较简单, 90%都是通过当地的长者练习或者口口相传、耳濡目染自然形成的项目, 只有少数是家族传授掌握。

2.5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5.1 城乡居民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度

由表4可以看出, “清楚”和“非常清楚”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62.5%, 城乡居民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有最基本的感性认识。95%的居民有兴趣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而且对开展该项目充满期待和信心。其中对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持必要态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4.3%。可以看出, 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前景。

2.5.2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开展的影响因素

表5调查表明, 影响其项目在农村开展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政府各部门资金的支持, 占99%。因为开展体育项目活动需要组织人员、设备器材、场地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而且要一定的奖励机制, 所以离开了资金和政策支持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起来的。同时, 居民对民间体育的健身效果和文化效应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另外, 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传承人的缺乏以及推广宣传的作用, 是近50%调查者较为看重的。

2.5.3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当前面临的问题

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一直没有摆脱强势的西方体育的示范性主导型的牵引, 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步履维艰。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仍在狭小的空间里生存, 甚至部分项目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濒临失传。调查表明, 有42%的人认为挖掘和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费时费力不讨好。

3 河南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资源整合与和谐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主导, 制定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传承的规划

从上至下,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村、街道、社区居委会要各负其责, 通力配合, 加快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水平提高, 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城乡社区的发展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各级管理部门要制定当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 制定好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3.2 构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发展平台

城镇社区和农村村委会自身也可以通过自发组织、多方筹集资金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多管齐下, 共同构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保护与发展的平台。

3.3 挖掘项目, 形成特色

河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农村和城镇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有些项目消亡趋势加剧, 针对这些情况, 政府部门可通过充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人, 为其创造条件来社区或农村进行指导、传受技艺, 也可聘请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定期的指导, 或以邀请体育方面的专家来培养社区或农村体育指导骨干。各地要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把具有河南各地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日常的健身活动中来, 培养居民对传统体育的兴趣, 并及时反馈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情况。

3.4 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融入社区全民健身的发展路径

3.4.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制定保护与传承规划, 建立“镇、村、民”保护体系。

3.4.2调动民众参与意识, 增强民众保护传统文化自觉性与主观能动性, 大力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人力再构造。

3.4.3 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传统体育项目竞赛活动, 有效营造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3.4.4 推进学校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发展进程, 不断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楚丽娜.河洛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 30 (5) :36-38.

[2]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3]胡玉玺.河南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0) .

[4]马莉.开封市老年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28 (11) .

[5]张晓琳.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社区全民健身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 2011 (3) .

[6]郭亮.中原民间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1 (1) .

[7]贺概.中原传统体育文化的使命与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9) .

[8]王丽燕.苏州市社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12) .

[9]范果.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0, 12 (6) .

[10]刘爱萍.民族传统体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 2007.6.

[11]王进选, 温路广.挖掘民间传统体育构建和谐新农村[J].前沿, 2010, 6.

浅谈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回归小学课堂 篇10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身心健康;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43-01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程中创造出来的,这类游戏充满了浓郁的泥土味,而且不受一些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它具有随意性、简便性、趣味性、地方性等特点,儿童易懂、易学、易传,深受他们的喜爱。近年来,儿童体育游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越来越凸现出来。游戏不仅有益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同伴关系,锻炼儿童的身体,而且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

儿童能在体育游戏中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交流。体育游戏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共事,参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参与的事,学会表述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而学会做事。传统体育游戏可以让孩子再充满趣味的游戏中积极的参与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学前儿童的智力,增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传统体育游戏的娱乐价值

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民间游戏之所以得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民间游戏的这种趣味性往往反映在游戏的内容、形式及过程中。民间游戏的内容一般较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许多游戏中还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情绪较为明快,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1、让传统游戏走入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充分合理与趣味性决定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它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投入到课堂的重要环节,好的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活动各个关节,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打好基础。如在准备活动时,我让学生玩升级版“石头剪刀布”游戏,作为升级版石头剪刀布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心情,让学生感受到了欢乐的游戏气氛,很快就融入了体育学习的氛围中。

2、让传统游戏进入巩固阶段

在巩固阶段中,为使学生能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只有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但多次学做某一动作,学生怎会不感到单调乏味呢?就拿单脚跳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自然会感到单调枯燥,并产生厌恶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传统游戏,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对体育课的兴趣。

3、让传统游戏融入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并有组织地结束本次教学。在这部分练习中安排的传统游戏要求运动量小,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并把音乐融进于练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学生感觉到轻松愉快,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得以放松。

三、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实现教学的好载体

随着时代的演变,民间游戏已经变了许多,但变的更加有趣好玩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民间体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为儿童进行民间体育游戏创造良好的环境

创设环境也就是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从文化氛围和物质环境两方面来创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儿童进行熏陶,增进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民间游戏 的兴趣。

2、将民间体育游戏渗透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中

我们应把民间体育游戏有机渗透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中,不失时机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在上午活动和下午体育活动时游戏时间长,儿童也相对集中,可安排多种器具和场地较广的民间体育游戏。在课间、课后、离园前,时间较短,儿童人数不稳定,可以安排活动量较小、较安静、游戏范围小、收放自如的游戏。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

教师直接指导应有目的的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这样才是学生自身经验的获得和总结,增强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条件的优越,孩子们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的看电视、打电动玩具,使儿童的自发游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当前校园体育活动教学方法传统,儿童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组织形式单一,满足不了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活动内容枯燥,容易乏味,严重妨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民间体育游戏历史悠久,具有其它体育活动不具备的优点,让我们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让民间体育游戏真正走进小学体育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增加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生快乐游戏》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6月

[2] 《传统游戏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6月

[3] 《中国民间游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4] 《快乐体育与体育教学》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

[5] 《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民间传统体育】相关文章:

传统民间05-11

民间传统工艺07-13

传统民间美术09-15

民间传统文化05-26

民间传统艺术论文04-16

民间传统习俗范文05-29

中国民间传统谚语04-09

各地民间传统谚语05-04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07-30

民间传统继承习惯08-16

上一篇:静脉成像下一篇: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