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途径与策略

2024-07-27

实施途径与策略(精选十篇)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1

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 “绿色建筑”在学术上的定义众说纷纭, 结合理论和笔者的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可以定义成基于绿色思想的、最适合人居环境的建筑, 设计和建设绿色建筑的目的实现生态平衡, 即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尽可能小地减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 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的功能性。总体而言构成绿色建筑有如下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一) 减少对环境影响是首要方面, 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 设计的原则是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建筑的功能性。

(二) 应关注资源能源利用率, 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重要原则, 我们在设计上应尽可能少地利用常规能源, 注重新型零污染能源的利用, 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

(三) 建筑产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而服务, 因此我们还要关注舒适和健康, 所以在建筑设计上, 除了从上述两个方面以外, 我们还要关注建筑的功能性和业主的需求, 切实提升业主的生活质量。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因子

(一) 节约资源、能源

节约资源和能源涉及到节约常规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两个方面:

1.大力节约常规能源的策略

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涉及到两个方面:设计节能和使用节能, 前者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和技能技术的应用;后者侧重于在建筑完工后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源的有效利用。

2.大力应用新能源

在建筑的设计上应注重常规能源的替代物, 例如, 太阳能、风能、地热、自然光等新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 设计与自然协调

和谐让人感觉温馨舒适, 绿色建筑设计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 这正是“绿色”的内涵所在, 建筑设计看中当地城市的自然、气候和人文风情, 努力做到将本地的文化和原材料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 从外在上呈现出本地风情, 建筑融入自然环境, 让业主的生活更为清新健康、自然舒适。

(三) 人性化设计

从建筑存在的意义来看, 绿色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 所以建筑不应该是死的, 而应该具有人文性。

1.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的使用人群特征, 确保建筑设计具有针对性, 有利于业主的身心健康, 满足居住人群的实际需求。

2.建筑中各个环节的设计要从人体舒适度和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 在节能减排的大原则下, 尽可能地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3.建筑设计不宜千篇一律, 要考虑到业主的功能需求上的差异性, 所以设计上要留下一些可以进一步调节和变更的空间, 便于业主入住后结合自己的需要和喜好, 对自己的居住内部空间和环境参数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和变更, 让建筑更适合每一个居住业主。

三、建筑系统设计角度谈绿色建筑的实现

(一) 总体规划设计

每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总要涉及到对土地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去优化原有的生态环境, 而不是去恶化, 是一种与原有环境的有机融合, 规划应具有总体性, 要服从于城市的整体规划, 从大局出发, 节约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倡导“绿色”施工, 减少建筑及其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性的实现, 努力营造舒适且健康的微气侯环境。

(二)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把太阳能系统融入到整个建筑设计之中, 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统一”设计和施工, 设计上并非是“相加”, 而是太阳能作为建筑的某种设施构件与建筑形态上的综合性、整体性设计, 实现太阳能系统与建筑构建的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既美观节能, 又能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目前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案有如下几个:

1.太阳能装置与屋顶设计上的一体化。

2.太阳能装置与墙面设计上的一体化。

3.太阳能与阳台、遮阳装置的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和建筑同步施工, 促进了工程化建设, 由于统一设计, 减轻了建筑荷载, 减少了业主日后因生活需要再进行自主安装的麻烦, 给业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三) 基于节能和舒适要求的绿色通风设计

节能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风有效地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性, 同时流动的与外界相通的环境, 让房间清新自然, 从绿色建筑设计的角度思考, 绿色通风设计保证了建筑的居住通风环境更符合人体生理舒适度的标准;被动式通风设计, 有效减少了常规建筑因通风带来的能耗, 有利于维持建筑外部环境的生态性。

(四) 保温隔热的绿色设计

保温隔热的目的在于有效节能, 属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建筑用于保温隔热的能耗在建筑使用总能耗中要占到很大的份额, 同时从环境污染来看, 保温隔热会生成温室气体, 导致排放增大,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具体的技术处理和设计上应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合理地设计建筑的体形和立面。

2.利用建筑墙体、屋顶和地板构造技术处理。

(五) 光环境设计

建筑采光是建筑使用过程较大的耗能点, 绿色建筑设计上对建筑光环境的控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合理设计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 将室内的照度控制在一定区间内, 在设计上应尽可能地挖掘自然采光的优越性。

2.在设计过程中, 对于自然采光的情况, 应对光线的强度对比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避免强光刺眼, 建立建筑采光阳光时与热量需求之间的平衡。

3.建筑的人工照明设计上, 应积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力求节能。

4.遮阳设施在设计上应根据建筑室外光线的实际情况、特征及其具体的形式, 进行综合的考虑合理地遮阳, 在固定遮阳时, 合理选择水平和垂直遮阳板及其角度的布置。

四、结语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2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简单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组织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等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以面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的知识与经验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为主要目标,是生命关怀的重要体现。近些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生命安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所重视的重要教育课题之一,而且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将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开展,我国中小学虽然也开展了一些与生命安全教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的教育之中。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价值和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借此为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提供参考。

1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纵观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状况可以发现,生命安全教育缺位的问题长期存在,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都是以运动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教学为主的,任课教师主要关注的也是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却很少有任课教师关注到生命安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价值,也很少有任课教师会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生命安全教育。实际上,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实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水平。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命安全技能,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基础价值,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运动参与生命安全实践获得切实的生命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健康水平,体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在组织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死亡教育等科学的融入,不但能够帮助正确认识和看待生命的有限性、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健康,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最后,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虽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或多或少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中学生而言,现代交通工具和生活工具的便利,使得中学生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减少,以上学放学为例,已经很少有中学生是步行上下学了,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学生机体的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因此,影响了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但是,如果能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安全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组织开展情景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游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阻抗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生命特征退化的问题。

2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两点。首先,要注意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体育理论教学是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开展室内体育课教学时,体育任课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展示各种生命安全技能,并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或者是听说过的生命安全事故,并让学生自行分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预警、如何自救、如何互救等,在学生分析与讲述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分析进行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命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生命安全技能,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其次,要注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利用体育教学实践来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不但同样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生命安全知识,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技能,同时还能够让生命安全意识和正确的生命安全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例如:在开展中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危险情境,如,地震来临时的情境、出现火灾时的情境等,并组织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逃生模拟训练,让学生自行摸索和体验如何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有组织、有秩序的脱离险情,从而真正让学生将所学习和接触到的生命安全知识和生命安全技能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之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学生在参与类似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涉及到跑、跳、投等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所以,在确保了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够发挥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由此可知,在中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渗透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无疑是实现生命安全教育价值有效途径。

3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在学生生命健康水平的提升、生命价值的认识以及生命特征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探讨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之间的融合方法与融合途径,以促进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常态化和常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曙,罗永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6):43―46。

[2]刘德,王华倬。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112―116。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学生兴趣 趣透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针对高中体育这一门教育课程,国家倡导健康教学,趣透教学,全面教学,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现如今,高中体育教学存在被其他课程占课;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太过守旧传统,无法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等各种问题。为此,相关教育部门倡导高中体育进行“趣透”教学,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爱好发展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分别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如今高中体育教学的问题

1、高中体育教学方式死板化

很多高中生反应现在的高中体育很多情况下都是进行高考体育项目的培训,对于其他无关的体育项目并不进行培训。比如:体育高考中会进行立定跳远,女子 800 米,男子 1000米等测试,所以,在体育课上老师就只进行这些项目周而复始的训练,体育锻炼的基础需要日积月累,并非短时间内大量训练就会得到提高的,并且如果长时间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状况,有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长时间进行 800 米,1000 米的跑步训练也很容易造成学生肌肉酸痛等症状,当真正考试来临的时候往往影响学生的发挥。如果高中体育教学方式一直保持这种针对性强的考试项目大幅度训练的话,不仅减弱了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的积极性,最后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2、高中体育兴趣课程开设较少

高中体育教学其实是由体育老师领导的学生进行自由体育活动的课程。高中体育课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开设的学生可学的体育兴趣课程偏少。比如:高中体育课的课程一般都是传统的短跑,长跑,跳远和跳高等体育课程的教学,有的高校体育教育比较先进的,也只是开设了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兴趣课程。所以,高中体育兴趣课程的开设普遍偏少。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爱好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跳大绳,拔河,网球,排球和足球等兴趣活动,这些体育兴趣爱好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的在快乐的课程中得到很好得体育锻炼。但是,恰恰相反,高中体育教学却没有把握这一体育教学规律使得高中体育兴趣课程的开设较少,使学生学习高中体育的热情降低。

二、“趣透”教法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以备课为突破口,提升教学内容的趣诱性

由于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青春绽放、充满激情的时期,因而他们很容易对一些不同于平常的东西或者新颖的思想产生兴趣。所以作为高中教师来说,在备课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一些陈旧单调、乏味无聊的教学内容,充分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找到新颖的、更加适合学生的东西,将乐趣融入教学之中,将情境引入到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本单调疲惫的体育课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感悟到体育自身的艺术感与魅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激情。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注意好以下两个方面以更好地安排实际的教学内容,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以教法优化为契机,提升趣诱的可行性

(1)分组教学法的优化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分组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若想通过优化组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就要注意将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起来,以便在练习的过程中,能让技能相对生疏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找到观察和学习的模范。就拿我的实际教学案例来说,在进行排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我采用了结对子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让技能娴熟的学生为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做好示范和指导,同时要求这些学生在做动作时要力求做到发球的稳定和回球的到位,这不仅更进一步提升了体育较好的学生的水平,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示范教学法的优化

前文我们提到,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一味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完全否定了示范本身的重要性。示范是基础,要将其适当运用起来。教师应当意识到,身教的作用远远优于言教,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以此来带动学生的参与。对于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练习和努力后所得到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寻找他们的特长。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寻找机会、打造平台,让学生亲自操作,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展示自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体育专业特长生的培养及其平台的搭建,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找到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并带动其他学生认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挖掘出自身的创造性和发展潜力。

3.以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模式创新为切入口

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把原本脱节的单纯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各类体育活动的组织模式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实际的教学效率,实现“趣透”教学。我曾对本校内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和统计,样本数量为150。我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有多达126名也就是总数的84%的学生都认为,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要再新颖和充满活力一些。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高中生对于富有创新性的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和期待,这是当前高中生追求新奇独特的真实心理反映。我在自己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就紧紧追随了这一点,不仅积极领悟国家颁布的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以及“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中所体现出的精神需求,还努力实现教学的创新,对全新的教材和全新的教学方法做足研究,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学生所要面对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呼吸户外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挑战自我能力、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机会。高中学校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应当注重学生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的提高。无论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学科,如果单纯地为了获得成绩而生硬地去贯彻教学方法都是得不偿失的。通过“趣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接受,学习得更加快乐。

【参考文献】

[1]于金国.高中体育实施“趣透”教学的途径与策略[J].高考:综合版, 2015(11).

[2]周益锁.高中体育教学实施美育渗透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81.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4

一、“听”计算———培养学生敏锐的数感

【调查数据】

三年级计算教学时, 收取调查卷60份, 统计反馈如下表:

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而今, “口算”能力的弱化是新课改后所突显的一个问题, 在培养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算法的同时, 有效的训练必不可少。

【策略分析】

口算训练方式按入门层次分有三种:读算、写算和听算。刚入学的孩子, 手指发育不完善, 教师在训练口算能力时要以第一阶段读算为主。如计算“2+3=4+3=2+6=5+5=3+7=……”, 可以鼓励学生用读算式的方式读出算式和答案, 同时家长帮忙计时。全部读完后, 比较时间, 再填上答案。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从而提高计算速度。第二阶段计算入门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快速口算出答案, 这是训练口算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当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时, 可以进入第三阶段利用听算来拓展计算能力。

听算在思维训练层次要求中要高于视算或纸面计算, 因为在听算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算式, 还要心算结果, 报出答案, 比书面练习多了感知训练。

如, 一年级教学“20以内加减法”听算后, 教师可利用课始5分钟对学生进行听算训练。有两种形式:1.教师报算式 (每题间隔5秒) , 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 最后一起核对。2.小组开火车, 报算式, 学生直接口答。又如, 二年级进行乘除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听算训练。乘除法听算时间间隔为2秒, 不进位加减法为3秒, 进位加减法为5秒。

听算训练一般适用于表内乘除法和100以内加减法, 循序渐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视算的同时, 积极训练听算, 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听”信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案例】

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 教师往往安排许多图形、数字等可视规律。一节课下来, 学生兴趣盎然。但似乎还缺点什么。规律是大自然一种有序、美丽的现象, 大千世界, 无处不有。比如, 它还存在音律、声音、节奏中。于是, 在课堂中, 可加入有规律的声音和节奏, 有此起彼伏小鸟的叫声, 节奏感强烈的击鼓声, 还有雨天屋檐下有规律的水滴声等,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世界美妙的规律不仅存在于眼中, 还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

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的习题中出现了动态信息, 旨在让学生能从动态信息中收集信息, 学会简单分析和预测。教学时, 有的教师将路面行驶的汽车制作成了动画形式, 一辆接一辆从幻灯中驶过, 让学生统计。而有的教师则将四种汽车的种类用语音录音的方式录在媒体中然后将其播放, 让学生统计。虽然这两种呈现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分四人小组合作统计, 但显然后者的难度更大。

【策略分析】

可见,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为学生呈现静态信息的同时, 还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动态信息, 学习活动才全面生动。而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听信息”还应用在“听问题情境”。如, 一年级教学“加法”含义, 教师口头描述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象:树上有3只鸟, 又飞来了5只, 现在有几只?学生交流反馈后, 教师再呈现投影验证“你想的和老师的图一样吗?”当学生将教师描述的问题情境简化成解决问题的“条件”与“问题”时,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以提高了。利用“听”这种体验方式, 亦可连接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巩固内化。

三、“听”图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案例】

【策略分析】

这类听题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让头脑中的模型变得丰满。“听”图形之所以难, 是因为它脱离了可视图形。没有这个依托, 学生只能在脑海中进行描绘与想象。教师可以在训练初期, 先口头描述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随着训练的递进, 增加难度, 抽象为“数”与“形”,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解读信息。到最后, 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教师口中的信息在脑海中描绘成“可视情境”进行解题。长久“听”之, 学生的思维慢慢地从静态转变成动态, 像电脑一样, 随时接收信息, 立体展示信息, 高效地进行整理及反馈, 使得数学知识更生动、形象。

【策略反馈】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5

【摘要】不同时代的发展决定着不同时代的意义与产物,生命教育就是当今社会时代的产物。形形色色漠视生命的倾向,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乃至漠视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本文主要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感和对阳光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实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命教育阳光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几十年来,生命教育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对生命教育的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够。从小我们就有思想品德课,有政治课,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好人好事,要拾金不昧等,但是却没有一门课程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生命所应承担的苦难和责任又是什么?正是因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加上社会的发展与开放,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得部分中小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直接导致了反生命的行为产生,诸如吸毒、自杀、自残、侮辱与伤害他人生命以及网络成隐、各种各样的意外突发事件面前无法应对等问题的产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祖国的未来,中小学校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二、阳光生命教育

阳光生命是一种比喻,比喻生命的美好、灿烂、人生积极、精彩,事业成功、辉煌,生活幸福、美满,充满希望的生命状态。阳光生命者有铭心的梦想、坚定的信念、非凡的自信、过人的胆识、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与挫折,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实践自己的人生规划„„。广义的阳光生命教育即培育以上提出的“阳光生命”的教育。

阳光生命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关爱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与优势教育。关爱教育首当其冲,关爱从十月怀胎开始,出生后则受到更多人的关爱,只是在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爱出了问题:一是关爱少了,指责批评多了;二是关爱没少,但变成了溺爱、偏爱。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生命逐渐灰暗,不再阳光。正确地爱孩子、爱学生是阳光生命教育工作者要闯过的第一关。学会了爱,接着要学会赏识,赏识教育对培养阳光生命至关重要,正如“赏识老爸”周弘先生所言: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

三、阳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阳光生命教育中,教育者首先要和学生一起直面生命遭遇的一切苦难,以一个主动积极者的身份立足于真实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要打开广阔的视域,呈现丰富灵动的视角,多渠道、多途径对学生注入阳光生命正能量。

(一)课堂教学渗透阳光生命教育。一是从理念层面上看,阳光生命教育的实施主要取决于领导、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在方法层面上,阳光生命教育的实施则有耐于老师,没有阳光的教师就没有阳光的教育,当然也不会有阳光的学生。阳光的教师如果追本溯源,只有从师范教育入手,给师范生开设阳光生命教育课程是最好的办法,当我们未来的人民教师走出师范学校时,他们是一个阳光生命者,那时我们的中小学的阳光生命教育就前景一片光明。所以各师范院校必须开设阳光生命教育课程。二是从教育内容来看,阳光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是阳光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教师要结合各科教材,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二)开展专题阳光生命教育。阳光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

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阳光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中小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阳光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学校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组织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动,譬如利用晨宣活动与唱响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阳光生命教育;通过野外生存、游泳、火灾逃生等模拟演练,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通过参观禁毒所、艾滋病展等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在场景式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学校日常生活与管理方面渗透阳光生命教育。学校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阳光生命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确定需求,动员各种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譬如开设《阳光生命教育》校刊对师生进行阳光生命教育;开设阳光生命教育论坛网站;要求学生记阳光日记;学校开展评选阳光生命个体(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教师)与阳光生命群体(阳光寝舍、阳光班级、阳光年级)等活动

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 篇6

高中体育交互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盲从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交互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交互,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体育交互教学法是现代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一个质的创新和发展。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当前不少体育教师对高中体育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化,认为高中教育知识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的锻炼,而没有重视终身体育思想,注意使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生活化、长期化。此外,还有不少教师过分追求体育教学的理论上的创新,有邯郸学步之嫌,忽略其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其次,当前高中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以学习、掌握简单的运动技术内容为主,不能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传授健身保健的知识技能,不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此外,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繁杂,部分课程设置脱离了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理论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疗法,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第三,传统的高中体育教育方法和模式表现为单一的集中式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忽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学生只是片面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和方法,积极性丧失。最后,随着现在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发展向多样性与科学性演变,对高中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高中的体育教师还是停滞和满足于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采取回避和形式主义。此外,一些高中体育教师只是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训练化”,而没有重视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别是重视体育教学方法与竞技体育训练方法的区别,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不同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从内涵来看,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法即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遵循高中体育教育学和教学标准相关原则,紧紧围绕高中体育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主动参加,在知识、思维和情感方面进行综合交流,体育“教与学”相互呼应、相互启发,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达到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包括:(1)双向性。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这两个“主体”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配合协调,体育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2)创造性。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内容、组织、教法方面的创新,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3)目的性。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是紧密围绕体育教学目的展开的,根据教学目的编排教学内容,选择组织方法等,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根据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交互式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交互: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交互是达到和谐课堂氛围的有效举措。(2)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交互式教学法适时利用学生这个潜在的教育资源,在教师有计划地分组练习、分组表演、配对练习等手段下,学生进行相互学练。(3)理论与实践的交互:高中体育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相关,相互渗透,达到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三、今后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交互式教学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施终身体育的理论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使体育运动贯穿到人的整个一生当中已经成为共识。在学校方面,高中体育教育要改变以往过后的落后观念,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从事学习。高中体育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具体现实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发展学生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课程与教学。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标准》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体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以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2合理设置高中教学单位:交互式教学条件

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质量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从我国现有的国情来看,对于那些超过60人的大班要切实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很大难度。因此,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需要大力推行小班化教学,这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体育教学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如今有条件的高中体育课程大多采取男女分班上课的形式,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的各方面差异越来越显著,如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等。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通常的做法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一起排课,然后将两个班的男生由一位老师上课,女生则由另一位老师上课。这种分班做法大大方便了高中体育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高了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的效果。最后,高中交互式体育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班。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更趋于集中,不再要求学生像小学和初中阶段那样广泛地学习多种运动技能,而是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学好一至两项感兴趣的运动方法。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3完善交互式体育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核心

高中体育交互教学法的核心是“交互”,要使师生真正意义上交互起来,需要学生在情感上有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愿,同时教学上师生关系应是融洽和轻松的。首先,体育交互教学要提倡创设合适的情境。体育课上学生都是在体育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应具有引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功能。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注重激发学生内部动力。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都有一个跃跃欲试的心态和强烈的成功愿望。因此在组织体育教学时,根据这些情况教师需要精巧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创设高中体育活动情境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归属感。体育活动大多数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应利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人际交往频次高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认同、悦纳、同伴间互相关心的归属感。如在篮球比赛中,同伴间通过密切配合,发动了一次成功的快攻。每个队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次,体育交互教学要注重调节情绪。在交互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灵活采用情绪调节策略来诱发、调节学生的交互情绪,创设一种和谐、友好的交互教学心理氛围,以便使他们真正做到积极参与交互教学。体育交互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体育教师应该在交互教学中帮助学生调适焦虑和紧张心理,把它们降低到适度水平。体育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体察他们在参与体育交互过程中

的内心世界与思维方式,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交互教学的开展。

4建立专业化体育师资队伍:交互式教学重点

建立专业化体育师资队伍是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的重点。只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才有可能提高高中体育交互式教学质量。高中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及高中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使教育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中体育教育教师要有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专业化能力和技巧。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贯彻“点到即止”的原则,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符合现代网络信息社会教师应有知识结构发展的要求,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适应高中体育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此外,稳定的、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专业化教师队伍是高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战略性的选择。学校应当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师的新知识、新理念培训,高中体育教师也应当自觉地不断研究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体育教学规律,研究适合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体育教学摆脱传统体育授课模式,提高高中交互式体育教学的质量。

我国高中体育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由“技能”到“体质”到“健康”的演变过程。交互式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高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精神。高中体育交互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在“交互”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人。总之,在高中体育教育的转型期,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应该充分使用交互式教学策略,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人、合作探究等灵活的方法,达到增进学生健康和完善人格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体育教学,2005(2)

[2]肖焕禹,平杰,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体育科研,2006(5)

[3]邵伟德,尚志强,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4]徐国忠,普通高校成人体育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冲国成人教育,2006(9)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7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

(一) 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础上, 强调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身感悟, 学习到必要的体育精神和理论知识以及运动技能。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特征, 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 将生命间的相互敬仰作为教学的基础, 是非常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 主张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再加上教师合理的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等一系列辅助教学工作, 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从心底爱上体育课, 这种重视过程的教学方式, 能够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二) 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传统式教学法会把教学重点放到学生学习结果上, 而体验式教学法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看, 这已经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不同, 更是教学目的、教学理念的不同。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主张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 而传统式教学法则更加注重教会了学生多少理论知识, 以及学生能否通过期末测评。从教学内容来看, 体验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最大的不同是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同。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亲身示范中, 通过学生的自身模仿, 获得要点的领悟, 而后者主要是通过机械、死板的讲述, 告诉学生教条化的理论知识,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力。从教学成果的评价上来看, 体验式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最后的检测方式也更加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 对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进行考核;而传统式教学法则是以应试教育为指导, 沿用古老的纸质式考评方式, 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规则和要领, 这就使体育教学失去了本质意义和价值。从教学情感基础上来看, 体验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之上的, 它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 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教学的人性化, 而传统式教学仍旧是“一刀切”, 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 久而久之, 必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中体验式教学法构建原则

我们在对高中教学课程的安排进行充分了解后发现, 很多学校虽然都开设了体育课程, 但是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材, 并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也存在很大不同。例如, 一些学校会进行体操、田径等的教学, 然而这些内容是很多初中学校的重点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努力构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逐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

(一) 尊重规律原则

在构建体验式教学法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 避免危险性极大的运动项目。具体而言, 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上, 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设定等, 都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 依据实践原则

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充分建立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己做动作、参加比赛等, 使他们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和技术要领, 再加上一定的理论指导, 使学生精确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并通过和其他学生交流心得, 不断改正和前进, 因此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包括学生体验, 还要包括后期的自我反思和整体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 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获得更快的进步。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围绕教学内容, 融入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因素。例如, 很多高中生对体育明星很感兴趣, 这时教师就可以国家运动员的训练动作为例子, 通过对他们动作的精确分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使学生从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可见, 体育教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 也非常容易走进学生心中的科目, 而体验式教学法则能够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灵活性特点。

(三) 教学实际原则

任何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实践, 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大背景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的生活和社会, 因此将课本中过于理论化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 在锻炼学生长跑能力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小偷”这类奔跑追逐的游戏,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提高自己的耐力;还可以在学习接力技巧的时候, 以逛街买东西为场景,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高中生来说, 虽然他们已经长大, 但是在他们的骨子里依旧渴望儿时的快乐, 再加上高中学业的巨大压力, 使得他们更加怀念小时候的快乐时光, 而游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能够尽情发挥出他们内心最善良、最真诚的一面, 同时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 教师的教学也会变得越来越轻松。因此, 在这样的体育课堂上, 不仅学生可以收获知识和快乐, 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次的进步和情感享受。

(四) 民主平等原则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 虽然面临着身份的不同, 但是从本质上讲, 两者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教师爱护学生, 学生敬爱教师, 只有双方真心用情感相互打动对方, 才是最长久、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讲, 很多教师会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进而对某些“成绩”突出的学生, 进行特别的照顾。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允许教师掺杂个人情感, 但是这种情感应该是一种大爱, 对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其进行鼓励和激励。因此, 在体验式教学中, 教师必须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处理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一) 运用多媒体辅助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教学领域中。它将视频教学、音频教学、图片教学等融为一体, 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使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这主要是因为,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 很多高中生对电脑等电子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同时, 随着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提高, 很多教学大纲变得更加抽象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这时多媒体辅助法在众多新型教学方式中脱颖而出, 成为了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使用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的体力支出, 减少了粉笔对教师和学生的呼吸系统产生的危害, 还使得教育事业更加人性化。

(二) 融入音乐化教学元素

音乐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种舒缓心情的方式, 它的种类很多, 如典雅、摇滚、柔情、慷慨等;所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的, 如科学、情感、民族等。对于体育教学来讲, 也有很多音乐是符合其本质特点的, 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时, 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音乐元素,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身到体育学习中, 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娱乐的氛围。例如, 在高中体育学习中, 我们有可能会涉及篮球的学习, 而很多男生都非常喜欢NBA的球星, 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NBA的篮球音乐,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练习中, 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 在女生学习瑜伽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 使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调节呼吸, 完成动作, 也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因此, 将音乐元素融入体验式教学法中, 是学生加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三) 注重小组合作的意识

小组合作适用于很多课程的教学,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 我们会将小组合作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 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增强学生之间的个人情感, 给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 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 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摆正自己的心态, 积极向别人请教和学习, 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讲, 小组合作都是非常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的一种方式, 它能够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更加关注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自身情感的体验, 这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 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对那些有疑问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 经过科学的理论做依据后, 学生的进步才能更快;其次, 小组合作是一种较难操作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学生扎堆说闲话等不合时宜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现场操纵能力。

(四) 以角色扮演丰富体验

高中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 教师利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 可以增强学生对某一角色的深入理解, 提高学生的责任观念, 丰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例如, 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比赛, 运动员、裁判员、记分员等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报名参加,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 充分体验这种充满紧张感的体育竞技, 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运动项目的规则和要领, 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如, 经典的游戏“老鹰捉小鸡”, 学生可以在老鹰和小鸡的角色扮演中, 感受不同的心理状态, 进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甚至以后的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 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宽广胸怀和包容心的优秀人才。

(五) 自主式探究培养习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化改革, 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广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获得更加广阔的情感体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一个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展现出自身的亲和力, 能够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以及调动课堂氛围。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始终是在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适时点拨和积极引导, 如通过“学完之后, 你对这项活动有没有什么更深的认识”“你有什么看法”等问题, 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促使学生对某一项动作进行深入学习。

(六) 创设情境增强实践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逐渐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对于体育课这一特殊的学科来讲, 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指导, 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户外实践,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的难度, 因为在户外教学中, 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 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 同时在设计教学思路时,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外,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 教师还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例如,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会有“亚健康”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由于该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死板、机械, 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让每个小组围绕“亚健康”这个话题, 进行一些小品创作, 或者一些歌曲串烧等, 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再通过一定的表演,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在反复创造台词和创新歌词的过程中, 学生对体育理论进行了更深的记忆,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获得理论经验和实践锻炼。

四、实践建议

(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启发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知, 加强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切实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生理成长要求和现有的体育学习基础, 这些方面都给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技巧的运用, 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 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为学生制造一个充满悬疑的教学思路, 使这些敢于自主探究和尝试的学生充满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二)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内心“不服输、力争第一”的心态。对于高中生而言, 他们都有不服输的上进心, 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心态, 使他们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 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把知识学到最好。

(三) 强化过程情感体验

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因为这一内容是体验式教学法贯穿体育教学全局的主线,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情感体验来开展,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心理感知, 从精神层面带给学生最真实、最贴切的感悟。因此, 加强情感体验, 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 也是非常难得的。

(四) 维持学生参与动力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持久的体育学习动力, 使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那么, 如何才能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呢?对于高中生而言, 他们面对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层压力, 而体育课作为一个轻松娱乐的课程, 是相对比较容易得到学生喜爱的, 体育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 维持学生的参与动力, 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五) 勿忘学生技能训练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一种轻松娱乐的环境中, 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 体验式教学法在使用的时候,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 达到情感和技能的双丰收,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养成及时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 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此外, 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不断改变体育教学观念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我们能够充分领悟体育精神, 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神圣的力量。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中体育教学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这就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同时也为加快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因此, 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从多方面考虑高中生的具体情况, 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 利用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进行激励教学, 使他们在享受体育课堂的同时, 还可以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 并最终实现自身体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艳衡.“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杨春洪.体验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 (综合版) , 2008 (02) .

[3].王继帅.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研究[D].温州大学, 2010.

[4] .王娜.体验式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5].赵飞飞.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体育教学安全影响的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6].张显.中学体育教学游戏化典例分析与演化趋向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李勇.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20) .

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 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交互式教学策略,实施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还要全面提高学生健康运动的思想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个体创造、社会交际的能力及体育竞争精神。这些都是传统体育教学无法实现的, 而交互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有效达到这一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质的飞越。

一、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交互式教学法最先是应用在语言教学中,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通过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 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引进和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具有新的教学意义, 是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僵化局面,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老师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 在遵循中学体育教学的相关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 有效加强师生在知识、精神及情感层面的互动交流, 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提高, 并最终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中学体育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影响、生生之间的交互影响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实践之间的交互影响, 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并最终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而中学交互式教学法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学环节的双向性。在具体的教学中, 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发挥两大课堂元素的重要作用, 增强体育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结构的创造性。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老师不断进行教学结构的创新, 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是明确的教学目的。中学体育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落实交互式教学策略, 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即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主要实施途径

1.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的运动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普遍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高中体育教师要有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专业化能力和技巧。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贯彻“点到即止”的原则, 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符合现代网络信息社会对教师应有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 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 适应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而在中学新课程标准下, 中学体育教学也开始重视将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与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结合起来,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的指导。因此, 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教”为“学”服务, 在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 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他们终生体育意识, 即发挥他们的自觉主动性, 不仅在整个中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进行体育运动, 还要尽可能地将这一运动习惯保持终生。所以, 体育老师在安排体育课程的时候, 要从学生生活的需求出发, 重视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五个层次的发展目标的实施。

2. 合理地进行教学对象的设置和分配。

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 因此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势必与教学对象的人数有很大关联。但是, 由于我国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条件比较差, 往往一个班的人数都在五十人以上, 这就加大了交互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体育课堂实施的难度, 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实施男女分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男生和女生在体能、技能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将男女生进行分班教学, 可以提高老师因材施教的质量与效率, 方便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二是小班化教学。在师资及体育设施等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实施体育小班教学, 为交互式教学策略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三是落实专项体育技能训练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的不同, 对学生进行分组, 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专项的体育技能训练, 如篮球特长班、体操舞蹈班、排球班、武术班等, 这样不仅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集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 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

3. 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

中学体育交互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老师通过课堂组织方式实现。交互式教学策略的主要特点就是广泛进行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进行一个双向的教与学的信息沟通, 所以, 老师可以通过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交互式教学策略。首先, 老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氛围良好的互动情境, 调动学生进行过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如, 老师可以进行长拳等武术的演练示范, 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方便之后教学的开展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通过比赛等形式, 如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相互配合时的默契, 进而产生一种被认同、相互关心的归属感,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运动。其次, 很多体育运动都具有群体性, 如篮球、排球、足球等, 所以老师在讲授这些与运动相关的技巧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他们进行小组对练、小组比赛等。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不仅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 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最后, 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 在进行排球比赛时, 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轮换比赛, 让自己成为学生群体的一分子, 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 比纯语言性质的指导更能让人产生深刻印象。老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有效解决, 还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互动氛围, 成功地实施交互式教学策略。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9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师,能力,提升

新世纪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有:追求多维目标, 承担多元角色, 参与课程开发, 创生主体教学, 拓展课程资源, 履行质性评价, 打通学科壁垒, 掌握信息技术等。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专长的核心部分, 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1 电子专业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内涵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为保证教学成功, 达到预期的目的, 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控制、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控制。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方法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激励评价能力、分析反馈能力, 等等。这些能力是一般老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 称为一般能力。

电子专业教师教学实施能力:除了上述教师一般能力以外, 还包括专业的特殊能力和拓展能力。特殊能力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能力、专业课程教学能力、电子实践操作能力、电子应用能力、掌握行业操作规范能力、实训操作管理能力、实训器材准备与技能评价能力、实习管理与指导、择业指导中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能力、竞赛辅导等。拓展能力有自我学习能力、企业实践、专业培训、交流合作等。

2 电子专业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升的途径和策略

2.1 鼓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根据教材和实验实训的具体情况编写实训教材

组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 进行单片机学习和研究, 探索规律, 形成文字, 供学生或同行参考。主要包括《单片机训练指导丛书》, 《音频实训指导教学参考书》, 《电动与电热器具考证指导丛书》, 《家用电子产品中级工考证训练教程》, 《电工中级考证训练图集》以及《制冷维修实训教学参考》等等校内教材, 不仅非常实用, 而且填补了职业中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的空白, 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2.2 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实验实践教学,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 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实验实践教学,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 基础操作阶段。着重于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 特别是万用表的灵活使用, 以及示波器的运用技巧等。还结合教学内容实际, 制作一批能体现“创新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验装置, 如便携式电子技术实验仪等, 使学生在进行数字逻辑实验时, 人手一个实验仪, 实验时间和地点均不受限制, 使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该实验仪器还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在这个时期还应让学生了解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化生产的一般过程, 如可以加大电子电路的制作量, 让学生自己制作线路板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新的课程设置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一定要紧跟形式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特别是专业实操动手能力。因此,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首先, 充分利用地处“小家电专业”的有利地理条件, 加大与中达、亚旭等知名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我校是中达电子公司上岗职业培训基地) , 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走进企业, 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却不会实际操作的“理论家”。其次,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 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如与吴江中专合作创建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 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平台, 提高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再次, 就是加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的培训, 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技能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引进“双师型”教师;二是自己培养“双师型”教师。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实行“一帮一” (一个老教师带一个新教师) 制度, 促使他们尽快成才。对新上岗的大学毕业生, 敢于给他们压担子, 相信他们一定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工作, 使他们拓宽知识, 加速知识更新进程, 增强对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此外, 还走出去, 尽一切可能让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 他们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就成为学校专业科组的教学、科研和实训的骨干教师。

2.3 建设一流实习实训室场, 满足人才培训需求

我校加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先进, 建有电工电子室、电工操作室、家电室、音频室、电子室、多媒体电教室、制冷室、单片机/PLC室等, 本专业还有多个辅助功能室, 如电脑室四个, 多媒体电教室多个, 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先进的设备, 雄厚的师资, 能适应本地区企业对电工电子操作人才培训的需求, 基本能完成电工实习、电子线路实验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家电维修实习、制冷设备实习、电子技能实习、单片机实习、电子CAD、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视频和音频调试与维修等实习部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郑国强, 著.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与中职制造业类专业发展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6.12.[1]郑国强, 著.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与中职制造业类专业发展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6.12.

[2]唐玉光, 著.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10.[2]唐玉光, 著.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10.

实施途径与策略 篇10

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为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 学校德育似乎进退维谷, 一方面, 人们总习惯将德育的过程看成是强制性的灌输社会价值规范体系的过程, 似乎是教育者单方面完成的, 而同时人们又发现教育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让受教育者熟知了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及其意义, 而德育的实效却很不理想, 是德育内容没有穷尽, 还是德育方法不尽恰当?都不是, 造成德育实效差的根本原因是德育观念的问题, 即德育教育应摈弃灌输和强制, 而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呵护学生的心灵家园。培养面对道德情境、道德问题时做出自觉的理性思考和选择能力。众多教学上的成功者, 他们除了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技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他们注重情感教育, 注意呵护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此使德育教育达到较完美的境地。

二、德育的作用

如何做人, 如何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要靠自己, 别人并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在教学生做人时,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过:“他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的准绳, 他们的责任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德育若真正能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做人的准则, 就需要教育能触及孩子的情感, 触及孩子的心灵。说教的德育无异于“雨过地皮湿”, 效果自然欠佳。情感是维系师生心灵的纽带。只要我们老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这样的教育必定是有效的。

三、小学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作为教育者, 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学校教育中, 每一位教师都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都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让孩子在一分一秒, 一朝一夕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今天,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 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 我们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情感世界呢?

1. 情感的对话

情感需要情感的浇灌, 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人, 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当然不光是微笑, 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 更要触及每个孩子的情感世界, 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上自信的小树, 从而排挤那些自卑、失败的杂草。教师的情感之爱要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 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2. 无言的教育

德育教育不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不在于反复强调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 你这不对、不应该, 而在于善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 在于给孩子一个明辨是非的头脑,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验。

3. 环境的熏陶

校园环境是潜在的教育力量。优化、美化、绿化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 熏陶纯真的童心。例如:我们中心校楼前操场设置静区, 操场内共栽了四十多个树种, 春夏秋之季绿树成荫, 鲜花盛开, 甬路通幽, 花草芳香, 楼前鲜艳的国旗随风飘扬。我们的校园正像《请到天涯海角来》歌中唱的“三月来了花正红, 五月来了花正开, 八月来了花正香, 十月来了花不败。”即使到了冬季, 还有青松翠柏傲然挺立。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到美丽清新, 令人陶醉, 从而为其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陶冶高尚的情感, 呵护天真的童心, 创设优育的情境。情感是审美活动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以美的亲情、友情、真情感召、净化他们的心田, 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4. 无价的信任

信任无价, 它是温暖的阳光, 能使冰雪消融;它是和熙的春风, 能使桃红柳绿。张开信任的臂膀, 拥抱天真稚嫩的心灵;构筑信任的港湾, 迎接漂泊归航的船帆。而信任的旗帜上, 熠熠生辉的是真诚的爱。

5. 语言的魅力

在科学至上的今天, 人类生活无处不是充满了不带感情的理性控制。在德育问题上,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当今时代的错误之一就是过于依靠冷酷的理性, 好似人们除此之外就别无可信了……实际上, 单靠理性绝难产生积极作用, 有时理性仅能抑制人们的活动, 在更少的时候理性虽然能刺激人们的行动, 但是理性从未完成任何伟大的任务。”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 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 他们最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 每一句鼓励的语言, 都是孩子精神上的阳光;而一句粗暴的呵斥, 足以将他们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 使他们无地自容, 甚至某一句不慎的语言就可能使多年教育的心血付之东流。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为“笨孩子”之列, 但他的母亲一直鼓励他, 说他会成功的。终于, 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老师们, 请别吝啬您的表扬、鼓励。

6. 心灵的共鸣, 情感的共振

无论是情感的对话、无言的教育、环境的熏陶、无价的信任, 还是语言的魅力, 最终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 从而达到德育的情感教育。

四、结语

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影响学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保证。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 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 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 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要充分发扬民主, 相信学生,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发挥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采取多种途径, 增强情感教育的效能,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情感教育,途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秋颖.情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 (2) .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提问下一篇:围生期高龄孕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