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设计

2024-07-26

基层设计(精选十篇)

基层设计 篇1

财政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规范财政运行, 减少和降低财政风险, 保护资金安全、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日益增大的财政风险是推进优化基层财政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原生力。因此, 建立岗位职责明确、内部牵制约束、运转高效顺畅、监督制衡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 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规避财政风险, 是构建、优化内部控制设计的任务目标。基层财政内部控制优化设计目标原则主要包括:一是相互牵制原则;二是领导带头原则;三是协调配合原则;四是岗责定位原则;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六是整体结构原则。

二、基层财政内部控制设计节点控制

按照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规定, 基层财政内控设计关节点主要包括:一是收入管理。加强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对收入征管、入库、分析、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确保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任务。二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源头, 是以年初部门预算为依据, 清楚、完整、真实地反映年度预算收支任务, 其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指标的来源、分配、核定、审批、执行、监管与绩效等。预算管理应体现预算指标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应当确定财政预算编制原则, 细化预算收支项目, 明确预算支出标准, 规范预算编制、审定、程序, 强化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 从而构建融“零基预算、部门预算、综合预算”三位一体, 编制、监督、执行三分离的新型预算管理机制。三是用款计划的审批与下达。用款计划的审批与下达是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用款的承诺, 其要素包括收支测算、支出原则、编制规范、支出进度、支出行为、结余使用等。用款计划的审批与下达是一项细致而严肃的工作, 财会人员要根据人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规定的格式编报, 并细化到末级预算支出科目。用款计划要经单位会计、财务负责人、分管财经的领导签字、单位盖章后方可报出。四是支付申请与支付方式。建立严格的资金拨付授权批准制度, 明确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严格规定支付审核、支付办理、财务核算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加强印章的管理, 确保财政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支付活动在相互牵制的程序下进行, 支付方式应采用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 支付款项直达商品、劳务供应者或最终用款单位, 减少中间环节的挤占、截留、挪用,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五是支付资金的清算。清算支付资金重点控制节点具体包括:代理银行是否已真正准确、及时地支付;已支付的款项是否是根据合法的财政支付凭证进行支付;代理银行提交的划款清单与财政支付数据是否一致等。六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要素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报告等。其控制节点包括:建立合理的账簿体系;设置一套科学、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制定合理的对账制度;填制准确的会计凭证。七是国资的管理。正确区别国有资产权属, 明晰产权关系, 实施产权管理, 建立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统计记录、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控制措施,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八是票据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加强票据的申印、购领、发放、使用、核销、销毁等管理, 严查处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九是内部稽核。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明确稽查工作的职责权限, 实行定期内审、交叉检查方式对内设机构的业务执行情况、预算编制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等实施监督检查。

三、基层财政内部控制设计方式方法

全县基层党建观摩手册设计1 篇2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直面河西五市,同甘青两省15个县区接壤,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3887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2镇、101个农牧村和3个社区。有裕固、藏、蒙古、汉等11个民族,总人口3.5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6万,裕固族近1万人。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元。

全县现有基层党(工)委10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250个(其中农牧村党支部100个),党员3605人,其中女党员792人,少数民族党员2068人,农牧民党员1394人。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畜牧富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五大战略和建设和谐新牧区,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农牧村党支部“三队三强”活动和社区“五项工程”为载体,立足实际求创新,突出特色抓创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加强改进,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1— 强基固本抓党建

提升水平促和谐

——隆畅社区

隆畅社区现有裕固、藏、汉、回、蒙古、土、朝鲜、东乡、保安等9种民族,居民731户1893人。党员65名,其中下岗职工党员10名,企业离退休党员13名,复退军人党员5名,纯居民党员19名,流动党员15名,预备党员3名。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为工作目标,在工作范围上,由重点抓社区自身建设,向驻区单位延伸;在工作对象上,由重点抓党员干部向各层面党员延伸;在工作内容上,由重点抓党务工作向解决实际问题延伸;在活动开展上,由重点抓支部活动向整合辖区资源共同开展活动延伸。按照地域分布情况划分了5个党小组,将驻区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和活动之中,采取居民党员“直”管,企业党员“协”管,离退休党员“共”管,流动党员“证”管,老弱病残党员“访”管,外出务工党员“函”管,驻区在职党员“双”管,实现了社区党员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

—2— 同时,积极探索和构建社区共驻共建机制,不断扩大与驻区单位结对共建规模,由原来的一对一结对共建,发展到多方联建,积极开展党群共建、单位共建和区域共建活动,从以前简单的物质资助,发展到经济共振、环境共治、稳定共护、服务共兴、文明共建,达到了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通过党建协调会,开展共驻共建、支部联建、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增强了辖区内、外单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交流与沟通,赢得了辖区单位及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社区党支部与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为了使每个党员“亮”起来,在党员中开展了“让党徽在社区闪光”主题实践活动,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先后组建了“献爱心”、“创平安”、“保家园”三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培育了党员参与意识、奉献意识,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红湾社区

—3— 红湾社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区内分布着县直部门单位62个,现有裕固、藏、汉等8种民族的居民664户1796人,社区党支部下辖6个党小组,党员41名。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坚持“抓好党建兴社区,互动双赢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中心,着力实施“以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党员先锋工程,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的平安社区工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提高素质工程,以服务居民为宗旨的便民服务工程,以居民参与为重点的共驻共建工程”的“五项工程”,走上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不断发展的轨道。

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对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与社区在职党员建立双重管理关系,294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发挥党员先进性;与流动党员建立过渡管理关系,对流入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组织关系早接转,党的活动早开展,党员作用早发挥,对流出党员的教育实行党委、支部、党员“三级管理责任制度”;与离退休党员和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建立委托管理关系,同36名离退休、下岗职工 —4— 党员签订了委托管理协议。

同时,让所有社区党员在社区亮姓名、亮岗位、亮形象,深入开展做一件好事,献一片爱心,帮一户贫困户,包一片环境卫生,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党性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驻区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提高了社区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威信,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阵地建设方面,在去年解决了237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今年,县委组织部又协调解决资金10万元,对社区的办公设施和电教设备进行了更新,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搭建了平台。

真情服务 共处和谐

——老年公寓

社区老年公寓建于2006年,总面积1678平方米,内有宿舍28套,是一个集餐饮住宿、医疗保健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老年寓所。现已入住27人,其中党员13人。公寓本着以人为本、自愿互 —5— 利、社会赞助、集体供养、经济实用、方便舒适的原则,低偿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老年公寓建成以来,社区党支部将其作为一项“利民、安民、兴民”工程,以“送爱心、献真情、共铸夕阳红”为主题,把老党员的学习和发挥老党员作用纳入到公寓管理服务的整体工作中,从老党员实际出发,以“送、陪、领”为主要手段进行学习教育。“送”即社区党支部每月定期组织老党员观看电教片、上党课、读书看报,把党的政策送给他们;“陪”即对一些体弱多病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党员,由社区支委陪伴,一边照料生活一边辅导学习;“领”即发挥退休老党员作用,组织他们引领其他党员学习,做到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县委政府决策及时通报,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沟通。与此同时,社区党支部开展了“一对一”帮扶老党员活动,让入住公寓的老党员能够和社区党员共同学习,共同开展党的活动。组织社区青年党员服务队,不定期到老年公寓为老人开展谈一次心、梳一次头、修一次脚、洗一次被褥、打扫一次卫生的“五个一”敬老活动,并和老人们共同开展一些益于身心健康的服饰表演、棋牌竞赛、锅庄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娱 —6— 活动,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生活中颐养天年,安度晚年。

社区老年公寓,使老年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既解决了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和入住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又使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挥党员先进性 促进企业增效益

——祁连山生物公司

生物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一个以祁连山最大的马鹿养殖繁育基地和中药材资源为原料,依托清华大学生命科技高新前沿技术进行动植物有效成份研究、提取、开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企业,公司生产的“祁尔康”牌系列产品销往全国12个省市,年销售收入450万元,已成为肃南鹿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27人,党员14人。

公司于2003年成立党支部,并先后建立完善了党建与经营工作联席会议、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和党员月汇报等有关制度,有力促进了企业党建 —7— 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公司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致力于企业发展,审时度势,调整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凝众人之心,聚群体之力,取得了党建与效益“双丰收”。

科技支撑企业发展。生物公司企业科技含量高,为此,公司每年都吸纳3-5名大学生志愿者,清华大学也不定期为公司选派实习生,公司党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为加强在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结合公司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知识先锋作用,推动公司发展。大学生一上岗,公司党支部就从学习、思想、生产、生活方面给予他们关心帮助,加强教育管理,让大学生在学校有理想,在社会有舞台,在岗位有发展。为发挥好职工党员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使一大批优秀党员职工脱颖而出,成为各个领域的中坚分子和骨干力量。通过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地位和岗位待遇,有效调动了党员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目前,公司16名党员中,有12名党员已成为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占党员总数的80%。对在外营销的流动党员实行“放风筝” —8— 式管理,党支部应用互联网定期与流动党员交流谈心,传送学习资料,并要求每个党员职工在上报销售月报表时上报一份工作学习和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做到党员在外不离组织,支部心中常挂党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党员的党性意识明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9—

同架党群致富链 共建和谐新农村

——大河乡营盘村

大河乡营盘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有农牧民67户206人,党员14人;全村有耕地255亩,经营各类牲畜2450头(只)。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6.8万元。近年来,营盘村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开展“三队三强”活动,带领群众发展重点产业,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党员带头发展生产的目标,该村深入开展了“三队三强”活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服务队,依托产业类型组建党群致富小组,实行优势互补,在实践中强化了堡垒作用,把70%以上的农牧民吸纳聚集在了致富产业链条上,使家庭生产经营与外部市场实现接轨;党员帮扶队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党员致富能人、科技骨干参加,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经济互助、精神互勉、信息互传、生产互帮中,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 —10— 富能人示范队由党员负责组织,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养殖模范、种植能手、经营能手参加,在加强示范引导作用中,促进了贩销、运输、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全村共结成党员与富户、贫困户致富链14条,党员富裕户与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组建规模屠宰贩销、运输业、加工业等党群共富组9个,共富组成员40多人,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6元。

为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夯实党在农牧村的执政基础,2006年,多方筹资23万多元新修了210平方米的高标准村级办公场所,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活动室1处,并购置卫星接收器、电脑,接通宽带网,建成了“天地网合一”的农牧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成为农牧民开展农牧科技学习、科普信息发布、党员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村党支部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教育培训、流动党员管理、社会管理等2O余项制度,建立了便民服务代理室,大力开展以“便民、利民、为民”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服务,为农牧民群众就近办理各类事务11O多件,调处矛盾纠纷20多起,为群众节约办事花费1万多元。

—11— 支部引领,党员参与,真情服务,党群同心共致富,抓好民生促和谐,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得到彰显。

抓党建促经济 兴产业促民富

――康乐乡墩台子村

康乐乡墩台子村现有农牧民112户429人,党员9名,草场面积10.5万亩,耕地面积451亩。近年来,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抓党建促经济,兴产业促民富”的工作思路,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在工程实施中,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能人示范”的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广 —12— 大党员群众积极发展舍饲养殖、规模种植和劳务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脱毒洋芋,并借助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引导农牧民大面积种植苜蓿、豌豆等饲草料,积极发展舍饲喂养业,脱毒洋芋和饲草的种植面积达320亩,种植业结构逐步趋向优化合理;积极引导农牧民加大绵改力度,稳步提高绵羊的个体生产性能,使绵羊只均产毛量提高了1公斤,仅此一项就使全村农牧民人均增收240元;引导农牧民发展舍饲喂养和畜产品贩销,缩短了牲畜的生产周期,缓解了草场压力,提高了畜产品附加值,墩台子村逐步成为县城的畜产品供应基地。针对本村人多地少,富余劳力较多的实际,村党支部广泛动员,组织并输出了有一定特长的剩余劳动力50余人,年收入达25万元,人均增收580元。

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责任目标明确到了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身上,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达到了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的目的。目前,全村建立了舍饲喂养和畜产品贩销2个党群共富示范点,在舍饲养殖、畜产品贩销、劳务 —13— 输出三项主要产业方面培养致富带头人36名,在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2名,并有3名致富带头人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党员致富带头人与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200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4890元。

农牧民鼓起了钱袋子,村党支部又瞄上了新路子。2006年村党支部把改善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工作重点,自筹7.6万元铺设了3200米的村道,今年,又多方筹资3.8万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高标准维修扩建,硬化了院落,购置了电脑和其它办公设施,为农牧民党员学习提供了场所,搭建了党员教育的新平台。

—14—

支部加协会 党群共致富 ——康乐乡榆木庄村

康乐乡榆木庄村现有村民53户197人,党员11人,其中女党员2人。全村经济以种植业和运输业为主,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达到35.2万元,农牧民群众年均纯收入达到4782元。村党支部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2004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党组织”荣誉称号。

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利用肃南矿业大开发这一机遇,积极引导和组织村上有运输车辆的群众成立运输协会,建立了“支部加协会”的新型发展模式,党员带头大力发展运输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想致富没门路,有了门路怎么办?在党支部的积极倡导下,有5名党员共同为群众担保贷款30万元,购买汽车、拖拉机10辆。工作中运输协会采用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的方式运作,由党支部和协会负责联系货源和 —15— 销路,为会员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尽量保证运输车辆货源不断。凭着优质服务和诚信经营,榆木庄村运输协会已成为一个重信誉、服务好的经济实体,在康乐煤炭和肃南矿石运输行业里有着较好的口碑。目前,村运输协会共有会员40人,拥有汽车23辆,农用拖拉机15台,年收入达64万元,初步形成了运输专业村格局。

发展运输业,带动村上一部分群众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但如何使那些一无资金,二无专长的群众也能过上富裕生活,又成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本村实际,村党支部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条村民致富的新路子。从技能培训入手,在聘请有关技术人员举办集中培训班的基础上,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和无技术人员开展了“一对一”帮带活动,使他们都能够掌握技术,提高技能素质,在建设工地、施工现场施展才能。全村每年有60多人在集镇建筑工地打工,占到了全村劳动力的75%,年人均劳务收入在3000元以上。

支部带领,协会运作,党员垂范,群众参与,全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和劳务两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群 —16— 众收入大幅度增长,实现了支部与协会互动,党员与群众共建,党建与经济双赢的目标,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支部核心引领 党群共促发展 ——白银蒙古族乡西牛毛村

白银蒙古族乡西牛毛村是一个纯牧业村,有蒙古、藏、汉三种民族53户198人,党员9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5万元,牧民人均纯 —17— 收入4820元。

近年来,针对草原植被严重退化,传统畜牧业生产下滑,群众生活步步后退的实际,村党支部坚持以“双培双带”和“三队三强”活动为载体,积极响应国家退牧还草的号召,动员、引导牧民群众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观念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了恢复和保护祁连山生态易地搬迁工程。全村46户牧民整体搬迁到乡政府驻地大肋巴台子定居,新建了高标准住房,每户住宅总投资2.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8万元)。同时,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水、电、路等配套工程建设,并在项目区为每户搬迁户投资6500元(其中国家投资2000元)新建面积100平方米的标准化暖棚1座。由党支部引领,党员和致富能人率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的舍饲喂养、暖棚育肥。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让党员人人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和管理技术,提升经济效益。由此带动大部分牧民走上了集中定居发展舍饲喂养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目前,全村年育肥出栏牲畜达3000头(只),实现经济收入70余万元,有效地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今年,乡村多方筹资投入12万元新建了148平方米的村级 —18— 活动场所,建起了篮球场,硬化道路1200平方米,架设路灯25个,制作200多米的文化长廊,美化了居民生活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通过易地搬迁、退牧还草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西牛毛村牧民实现了集中定居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牧民群众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喂养,传统畜牧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低矮的土房,游动的帐篷,雨天一路泥,雪天满屋风;山里挣钱,山外消费,钱包鼓起来了但生活质量不提高”的落后状况,形成了支部引路、党员带头、农牧互补、规模养殖、集约化经营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从而达到了集中定居、牛羊下山、生态恢复、增收致富的目的。

—19—

牧区党员心中的“家” ——康乐乡“流动党校”

蓝天白云,青松绿草,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深情回味;大山深处,帐篷内外,牧民党员席地而坐,认真学习,热烈讨论。不用渲染,不用勾勒,使裕固草原平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肃南县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深入开展了“双流动”活动,走出了一条适合牧区实际的党员教育和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的路子。广大党员由衷感慨:“流动党校真好!”

康乐乡有13个农牧村,农牧民3268人,党员185人。这里地域辽阔,大多数村零散分布在康乐草原的沟沟岔岔,党员群众居住分散,随季 —20— 节流动性大。为了解决牧区党员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难的问题,乡党委以乡镇“流动党校”和农牧村“党员流动活动室”为主要形式开展牧区党员“双流动”教育活动。

去年以来,乡党委致力于“流动党校”管理规范化和党员学习教育经常化,充分发挥“流动党校”的功能作用,狠抓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农牧村党员集中学习日,定期组织人员到各放牧点开展教育培训。在师资建设上,整合党校以及卫生、畜牧、科技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发挥他们政策理论、生产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以党课、专题讲座、现场辅导等形式为农牧民党员和群众传授畜牧业知识和生产技能。在活动形式上,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教育培训。在牧民党员相对集中的冬春季节,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在牧民党员流动性大的夏秋季节,按照“相邻、就近、方便、实效”的原则,以片定点,组织农牧民党员参加党的活动,把“流动党校”搬到牧民帐篷,把政策理论和科技信息送进党员家中。通过简明易懂、灵活便捷的培训方式,—21— 使广大党员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农牧业实用技术,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在活动内容上,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要求,深入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思路、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服务等活动,从而使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牧民帐篷搬到哪里,党的富民政策就宣传到哪里;“流动党校”课堂建到哪里,科技知识和农牧业生产技术就带到哪里。今年以来,乡“流动党校”共培训党员致富带头人、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人等680人(次)。“流动党校”已将乡党委、村党支部和农牧民党员群众紧紧连在一起,成为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

中国改革需要基层设计 篇3

近年来,社会各界和舆论一直呼吁要有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就此陷入“制度决定论”的思维,以为做好顶层设计,一切社会和伦理问题都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上层建筑的改革需要社会基础,需要有相应的基层设计来配合。如果说,顶层设计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的话,那么,同样需要相应的、配套的基层设计。

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确定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战略思路,改变毛泽东时代由政府包办、控制、管理一切的全能主义。邓小平同志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给社会松绑,尽量扩大社会的自主性,积极培育市民社会的建设。

“小政府、大社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是中国改革的主流思路。但近十年来,“小政府、大社会”讲得比较少了,更多地强调加强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最近,广东重新提出鼓励社会的自主发展,试行社会组织不再有主管单位、向民政部门直接登记。这一改革试验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肯定。放在中国的改革大局中去思考,广东的试验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而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它意味着重新延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让社会重新恢复活力,让其自主发展,而政府只是在现行法律和宏观政策上加以指导,而不是直接干预。

顶层设计重点在于国家的制度建构,基层设计则着眼于社会的自主性建设。自秦统一中国之后,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当中,中国虽然实行的是中央一统天下的郡县制,但国家权力的统治只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镇和村庄,并没有政府的基层机构。虽然国家权力不下乡,没有深入基层,但在大部分朝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面,中国社会的底层还是秩序井然,民众能够安居乐业。个中秘密在于,在传统中国,有一个相对区别于国家的基层社会。这个社会,以宗法家族为基础,由儒家士绅作为地方精英,实行乡村的基层组织和管理。

明清以后,不仅乡村,而且城市日常生活的管理也由士绅们来领导,被称为“士绅为核心的管理型公共领域”。基层社会的各项公共事务,从水利、慈善、消防,到祭祀、教育、调解纠纷,都是由宗法家族自己解决,或者由士绅为领袖的地方性“权力的文化网络”自我管理。

中国的乡村自治传统,到了晚清和民国之后,被逐渐破坏,日益扩大的国家权力,一步步深入到基层社会,大量的地方精英流失,乡村的公共事务被各种土豪劣绅把持,国家权力借助他们延伸到基层,鱼肉百姓,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的乡村革命就是在过度国家化的乡村危机背景下爆发的。1949年之后,建立起由国家全面控制基层的全能主义社会,使得社会缺乏应有的活力,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才定下“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战略,让社会从国家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恢复现代社会应有的活力。

冷再生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篇4

1 路面设计方法简介

1.1 我国现行设计方法

我国现行的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弹性多层体系进行, 路面结构的计算图示如图l所示。

以双轮迹处路表回弹弯沉和层底弯拉应为作为设计指标。

(1) 路表回弹弯沉值——防止车辙、沉陷、网裂与整体强度不足的损坏。

(2) 沥青混凝土底面的弯拉应力或拉应变——防止疲劳开裂。

在路面设计规范中, 对加铺补强层结构设计规定:补强层厚度设计方法与新建路面相同。在承载板测定原路面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后, 按照设计使用期内的交通要求, 按新建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设计加铺层结构所需的厚度。

1.2 美国沥青协会 (AI) 设计方法

A I根据弯沉测定结果评定旧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 (估计其剩余寿命) , 并按设计使用期内的交通要求确定所需的沥青层加铺厚度。

由路段的代表弯沉值Z, 评定旧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 以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计:

式 (1) 中:N80为标准轴载 (80k N) 作用次数。

路段的代表弯沉值ln和设计使用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80, 由Kirk的双层弹性体系弯沉似公式确定所需沥青层的加铺厚度。

1.3 壳牌设计方法

壳牌设计方法是基于路面结构的残余寿命进行加铺层设计的。其选择的设计指标主要有两个:沥青层底拉应变、路基顶面压应变。在进行加铺层设计时根据估算的预期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分别在两者相应的图表上查得需要的加铺层厚度。并规定当以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设计指标时, 需要考虑沥青层到目前为止的累计疲劳破坏, 检查新的设计寿命 (对沥青层底拉应变标准) 是否留有足够的余地。

1.4 AASHTO设计方法

A A S H T O法是一种经验设计方法, 该法根据A A S H T O道路试验结果而制定的方法, 采用现时服务能力指数 (P S I) 作为衡量路面使用性能的指标。路面的服务能力从初始状态变化到终端状态所经历的时段称为使用性能期。使用性能期内路面服务能力指数变化量:

即为路面设计使用性能标准。

A A S H T O以试验路观测资料为基础, 建立了路面使用性能 (A P S I) 同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80k N) 和路面结构数 (SN) 的使用性能经验方程。

2 再生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指标

2.1 补强路面结构设计理念

本文讨论的冷再生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实质上是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的一种, 目前国际上普遍的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补强”, 即在预期的交通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下, 现有路面结构层不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因此需要对原路面进行“补强”, 使其在预定时间内能够满足一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2.2 设计指标的讨论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可以知道, 我国与沥青协会 (A I) 的改建沥青设计方法都以代表弯沉作为原路面剩余承载能力的评定指标, 沥青层的加铺厚度取决于设计弯沉, 而同时设计弯沉通过一定的经验公式与设计使用期内预测的标准轴载 (我国为N A I为N舯) 作用次数相联系。

壳牌路面补强的设计方法是通过道路设计年限内的预期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与进行加铺前路面所承受的实际标准轴载次数之差——“剩余寿命”评价原路面剩余寿命的。采用沥青层底拉应变与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设计标准进行加铺层的设计。

A A S H T O法采用P S I作为设计指标, 它是通过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价相结合而确定的指标。在该设计方法中的结构S N的计算和补强层厚度有关, 但其中各层系数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路验证, 因此该方法直接引入柔性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尚需一段时间。

2.3 设计指标选取

据上述分析, 弯沉是一项评价路面整体刚度的指标, 其用于评价旧路面的剩余承载能力时, 测试方法比较简单, 而且比较容易对原路段进行分段, 在我国可以广泛采用;另外, 在进行改建路面设计时, 弯沉与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可以直接反算出层顶当量回弹模量;而且, 目前有着许多反算路面结构的方法, 有利于准确评价旧路的结构组合形式与各层次的模量情况。

沥青层底拉应变与路基顶面压应变作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或全厚式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的比较广泛, 这两项指标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时有着成功的应用, 作为再生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以加以考虑。

路面现时服务能力指数 (PSI) 常用于路面管理系统中, A A S H T O系列路面设计方法中比较常用。它是一种半主观的路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可以用于决策层的判断。另外可以纳入改建路面验收后的路面质量评价体系中。

3 结构层厚度设计步骤

3.1 路况调查

测定旧路面的弯沉, 并按照弯沉值对旧路分段, 并计算每个路段的计算弯沉值或代表弯沉值。按下式计算:

式 (2) lo——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 (0.01mm) ;

——路段内实测路标弯沉代表值 (0.01mm) ;

S——路段内实测路标丸沉标准差 (0.01mm)

Za——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

K1K2K3——季节影响系数, 湿度影响系数, 温度修正系数。

3.2 交通分析

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道路等级, 进行交通调查。确定交通增长率、车辆横向分布系数、车道系数以及设计使用期, 并依据上述数据计算设计使用期内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N e。

3.3 确定设计弯沉值

设计弯沉是再生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的主要指标。有下式可以确定

式 (3) 中:AC为公路等级系数;

AS为面层类型系数, 根据当地经验选取。

3.4 再生层底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

将各地路段的计算回弹弯沉值转换成旧路面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t:

式 (4) 中;p, a为标准轴载的轮胎接地压强 (MPa) 和单轮接触面半径 (cm) ;

m1为用标准轴载汽车测定的弯沉值与用相同压强承载板测定的弯沉值之比 (轮板比) , 根据各地经验确定, 一般取m1=1.1;

m2为计算与再生层底面拉应力时, 再生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的扩大系数 (其他情况m2=1) , 按下式计算:

式 (5) 中:En-1为Z再生层材料抗压模量 (MPa) ;

h为各补强层等效为模量与n-1层相当的总厚度 (c m) , 据算如下:

式 (6) 中:hi, Ei为第i层补强层的厚度 (cm) 和材料抗压回弹模量 (MPa) 。

3.5 柔性再生层厚度计算

对所采用的铣刨料进行配比试验, 并测定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抗拉强度, 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设计时, 把再生层厚度作为厚度设计层, 拟定面层厚度, 通过弹性层状体系解或相关路面设计软件得到再生层设计厚度。

3.6 结构层的厚度验算

通过沥青层底和再生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检验设计厚度是否满足抗拉强度设计要求, 若满足则确定为再生层设计厚度;若不满足, 则重新拟定再生层厚度, 若还不满足则再进行材料配合比试验, 重新拟定各层次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及抗拉强度再按3.4重新设计。

4 结语

本文评述了几种国内外改建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在对几种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综合分析考虑的基础上, 并提出适用于我国的改建柔性再生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等冷再生混合料柔性基层, 可为类似工程的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 篇5

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省直有关单位,有关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战略部署,高标准、高质量、科学化推进我省对口支援新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和工作条件,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夯实发展稳定的基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决定开展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次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竞赛,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对口支援新疆、支持新疆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为宗旨,立足新疆村级和社区基层组织工作实际,考虑喀什地区自然条件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综合性服务功能,体现山东援疆特色,征集评选出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推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参赛资格

具有建筑工程设计资质的驻鲁单位、建筑院校及其相关专业在校师生、注册建筑师均可参加。

三、竞赛的类型、内容及具体设计技术要求

本次竞赛所征集的设计方案,主要针对我省对口支援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新建村级组织阵地工程,并考虑少量城市社区组织阵地工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体现经济适用原则。村级组织阵地建筑面积控制在300至600平方米,建成单层或二层建筑;社区组织阵地建筑面积控制在600至1000平方米,建成多层建筑;单位造价原则上不超过1000元/平方米,造价控制需考虑新疆地区建材和人工费较高的问题。

(二)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功能用房大致包括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电教室、卫生室、计生室、民兵值班室、共青妇办公室(部分可一室多用);可设面积较大的多功能室,集活动、会议、电教、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实行一室多用;同时可考虑建设小型超市,向群众供应日常商品。

(三)社区基层组织在喀什地区属事业单位,一般下设社保站、医保站、低保站、计生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环境卫生站,可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集中服务;另有党员管理办公室、综治办、工会、残联、司法警务室、卫生室等;建筑在满足上述办公和服务用房外,还应有会议、活动、培训、图书阅览、电教等用房。

(四)注重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气候因素。喀什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的浮尘天气多达100多天,年均降尘量50吨每平方公里;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65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2100多毫米;日照充沛,年日照2650小时;年平均气温11.8℃,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4.4℃。

(五)强调环境整体和谐。既满足村级、社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要求,又充分考虑群众集体活动、文化氛围塑造;适当体现地方建筑特色元素,有关资料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询了解,部分参考资料详见链接地址:。

(六)设计方案应体现原创性。鼓励创新,并在经济可行、技术可靠的前提下,具有可实施性和一定的超前性。

四、作品提交

(一)A3规格的文本1套,按顺序装订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同时提交相同内容的电子文档光盘1张,为CAD格式和JPEG格式(350dpi)两种文件。设计说明,包括设计理念及创意,功能布局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含宅基地面积、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和造价等)。

设计图纸,要求计算机出图,图面清晰,尺寸标注简洁,包括:

1.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的平、立、剖面填色图;

2.单体建筑两个不同角度彩色效果图;

3.主要内部空间室内彩色效果图。

(二)A1幅面PS材质展板一张,可混排方案效果图、平面图和设计说明主要内容,供评奖、巡展使用。

(三)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竞赛申报表(格式附后)。其中每个参赛方案最多填报4名设计人员。

(四)注意事项

1.参赛方案一律不设图签,不得在参赛设计方案上表明本单位(或个人)身份的各种标志或文字,在文本背后右下角注明参赛方案名称、参赛单位名称、主要设计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在展板右下角注明参赛方案名称、参赛单位名称,以上两处均须用不透明材料密封,待评审后统一开封。

2.参赛方案一经提交不再退还,版权和处置权归组织方所有。

五、申报程序

(一)由具备参赛条件的单位推选出本单位的优秀方案,向设区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申报;省直单位、有关高等院校可直接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二)设区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组织评选后,将优秀方案统一报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对获奖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获奖方案在我省和新疆自治区组织巡展,并择优编印图集,赠送我省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的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城市社区,推荐用于我省对口支援新疆新建村级、社区组织阵地工程,深化设计事宜由具体使用单位商原设计单位确定。

六、奖项设置

省级奖项按照参赛方案的30%左右设置,分一、二、三等奖,同时表彰最佳组织奖。

七、组织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善新疆村级和社区基层组织的工作、活动条件,是支持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强对本次方案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方案比选,严格执行规范标准,确保设计质量,多出精品。

(三)注重调查研究。新疆与山东在文化和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要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当地实际,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保证设计方案既立足当地实际,又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四)要求所有具有建筑工程设计资质的驻鲁单位都要提交参赛方案,甲级和乙级设计单位的方案不应少于2个,甲级设计单位应有村级、社区不同类型的作品。

(五)所有参赛作品连同申报表请于2011年3月31日前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逾期(以送达日为准)或材料不完整者不予受理。

联系人:李玉琳,赵平

联系电话:0531-87080865,0531-87087240。

附:

1、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竞赛申报表

基层组织不光要干事,还要会设计 篇6

人口多是各种城市病的一个原因,所以北京现在重点的工作是进行行业和产业疏解,说白了就是人口疏解。疏解后腾出来的空间如何利用,不能再参照老模式,腾出来的地又招商引资,引进一堆产业和人口,实际上北京城市病有很大一块是失管,明摆着这块没人管,失管之后就是失序。我曾经想过,北京置换出来的地一定要姓公,变成公共绿地、停车场,变成为大家的就没有问题。要不另外一个人说“凭什么我走了,他来了?”费了那么大劲,好不容易腾完,换一批人来又白干了。

解决问题的最根本关键是设计、规划,也就是基层或底层设计,善管才能良序。现在都强调顶层设计,各个方面都存在设计,到田村路一看,我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基层设计,基层没有设计那是胡来。如果街道、乡镇这些行政最基层的组织不搞设计,纯按照上面命令执行,其实会埋下不少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同时,还得和顶层设计相衔接,一张蓝图既要有顶层的,中层的、底层的都要有,而且这些都要进行衔接,而且要衔接好。

同时,基层管理还要讲究理念,链条式的理念。所谓链条就是说各方面的联系,别看只是一个街道,但是要跟地面上所有的单位、居民、各个方面进行联系,然后把链条把握好,把握好联系进行整合,因地制宜盘活资源。

还有一个就是文化问题。我对文化的理解实际上是行政认同,行政共同价值观。所以各种行政管理工作做到最后就是文化建设。田村路街道在文化建设上也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微型花园,LOGO设计,包括街边墙角的涂鸦,实际上背后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在管辖地区形成,基层的管理工作就好做多了。

基于力学法设计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篇7

基层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与面层沥青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一样,简单地说就是确定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和沥青材料相互配合的比例,使之既能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又符合经济原则的最佳方案,通常将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分为混合料矿料级配的确定和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两大部分。

1 力学设计方法

力学法是依据混合料的强度形成理论中的表面理论而来。表面理论认为,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由存在于矿料表面的两种类型的力形成的,即一部分是矿质集料骨架的强度,表现为颗粒材料表面的摩擦阻力,用摩阻角ϕ表示;另一部分是沥青的胶结强度,表现为粘结力、凝聚力、抗拉力,用内聚力C表示[1]。用于基层的沥青稳定碎石主要满足抗永久变形和抗疲劳两方面的性能要求,所以,一方面需要混合料有较强的内摩阻力以抵抗材料的剪切变形;另一方面也需要材料有较强的粘结力,以提高材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材料的内摩阻力得以充分发挥。

相应于具有最大粘聚力和最大摩阻力时的混合料有不同的“最佳沥青用量”,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沥青用量以获得粘聚力和摩阻力同时作用最优良性能的混合料。在充分压实的情况下,沥青用量对摩阻力影响较小。此时,适宜的沥青用量可以获得最大的粘聚力,以此来保证良好的抗变形和抗疲劳性能[2]。

依据摩尔强度理论,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取决于其内摩阻力和粘聚力:

混合料的抗压强度:R=2ctan(π/4+ϕ/2);

混合料的抗拉强度:r=2c/tan(π/4+ϕ/2);

由此可以推出:C=R×r/2

力学法设计沥青稳定碎石步骤如下:

1)将混合料充分压实,测出不同沥青用量下的混合料试件密度、空隙率;2)将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试验,得出不同沥青用量下的R,r值;3)绘制R×r,R,r与沥青用量关系曲线,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范围;4)综合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2 力学法设计实例

力学法仅能对级配确定后的混合料做最佳沥青用量的设计。以公称粒径37.5沥青稳定碎石为例,混合料级配组成见表1。

选用大马歇尔击实仪成型直径150 mm,高95.3 mm圆柱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测试R值和劈裂强度试验测试r值。因为只有在充分压实的情况下,沥青用量对摩阻力影响较小,才能由沥青用量对粘聚力的影响直接表征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所以大马歇尔成型击实次数确定为112次。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时沥青加热温度为155 ℃~165 ℃、矿料加热温度为170 ℃~180 ℃,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为150 ℃~160 ℃、试件击实成型温度为140 ℃~145 ℃。将大马歇尔试件成型后平置24 h后脱模,再静置24 h,移入恒温烘箱在25 ℃环境温度下保温6 h备用。抗压强度试验是在50 mm/min压力速率的压力机上平置大马歇尔试件测其抗压压力值,依据其受力面积换算抗压强度R。间接拉伸试验是用大马歇尔试件测其高度值,然后在压力机上侧置,上下放置宽为19 mm,内侧曲率半径为75.0 mm的压条,以50 mm/min压力速率启动加压设备测其抗压压力值,依据抗压和间接抗拉的换算关系换算间接抗拉强度r

绘制R,r,R×r和沥青用量的关系曲线,见图1。

各项体积指标、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见表2。

依据试验结果,求得在R×r最大值处对应的沥青用量,综合空隙率、矿料间隙率体积指标和实践经验、工程特点,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设计最佳沥青用量为3.0%。力学法在最佳沥青用量下设计结果见表3。

3 结语

1)力学法是依据混合料的强度形成理论中的表面理论进行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可采用旋转压实仪SGC成型ϕ150 mm×100 mm的大型圆柱体试件,可以采用大型击实仪成型ϕ152.4 mm×95.3 mm的大型圆柱体试件。当试件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时设备昂贵,当采用击实仪成型时试件仪器简单。2)力学法进行沥青稳定碎石组成设计还处于理论实践阶段,对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组成没有设计原则,仅提出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3)仅以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作为设计指标,试验方法和设计方法简单,但力学法对不同石料种类、不同级配类型的适用性有待深入研究。

摘要:通过对级配确定后的混合料做最佳沥青用量的设计,介绍了力学设计方法,指出力学法通过混合料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确定,选择沥青用量,从而获得抗变形和抗疲劳性能优良的混合料。

关键词:力学法,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组成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登良.沥青路面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WG Wong.PERFORMANCE-BASED MIXTURE DESIGNOF ASPHALT-TREATED BASE[J].Journal of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Singapore,2004,44(2):1.

隧道工程排水基层配合比设计 篇8

1排水基层与普通路面基层的区别

2排水基层的技术要求

2.1排水基层原材料要求

2.1.1水泥或沥青处治碎石排水基层的集料级配

2.1.2水泥处治碎石排水基层对水泥的要求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多孔砼中, 但不能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经受潮变质的水泥。由于从拌和到压实一般需要3h, 应优先选用初凝时间大于5h、终凝时间小于10h的缓凝水泥。

2.1.3水泥或沥青处治碎石排水基层对集料的要求

集料应选用洁净、坚硬、耐久的碎石, 其压碎值不应大于30%。用做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排水基层宜采用沥青处置碎石集料,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0mm;用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置碎石集料,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 并均不得超过层厚的2/3。粒径4.75mm以下的细集料含量不得大于10%。集料级配应满足透水性的要求, 即透水系数不得小于300m/d, 可通过常水头或变水头渗透实验确定。本隧道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采用河南西坪唐家湾石料场19mm-31.5mm, 9.5mm-19mm碎石, 丹江河柳树湾砂石料场中砂。

2.1.4水泥处治碎石排水基层拌和用水应采用洁净的用水, 人、畜饮用水均可。

3配合比设计

3.1透水系数的计算及集料级配范围的选定:

根据隧道工程设计图纸要求, 本隧道工程路面为沥青和混凝土复合式路面, 故此隧道工程排水基层的透水系数计算为:

3.1.1水泥混凝土路面

此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路面, 路面宽度为11.75m共有纵向缝4条 (2条纵向接缝, 2条同路肩相接接缝) 。设横向接缝间距5m, 路面无纵向和横向裂缝。取表面水对每延米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设计渗入率Ic=0.36m3/ (d/m) , 安全系数为2, 则纵向每延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水渗入量为:

3.1.2沥青混凝土路面

此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路面, 路面宽度为11.75m。取表面的设计渗水率Ia=0.15m3/ (d/m2) , 安全系数为2, 则纵向每延米沥青混凝土的表水面渗入量为:

3.1.3经过计算比较水泥混凝土路面Qc大于沥青混凝土路面Qa, 所以选用混凝土路面的渗水系数。

3.1.4根据设计图纸得知此隧道工程排水基层的设计厚度为0.2m, 并设基层的顶底面部分空隙堵塞的深度为Ib=0.02m, 基层的有效深度为h=0.18m, 则透水材料所要求具备的透水系数为:

根据Kb=1740 (m/d) , 所以选用水泥处治集料排水基层的集料级配的2#级配。

3.2集料级配的合成

由于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方孔25mm, 12.5mm的集料筛, 故本配合比设计时将方孔筛25mm用方孔筛26.5mm代替, 将方孔筛12.5mm用方孔筛13.2mm代替。

经过对河南西坪唐家湾石料场19mm-31.5mm, 9.5mm-19mm碎石, 商南县丹江河柳树湾砂石料场中砂石料场中砂的筛分, 根据各集料的筛分结果, 将3种集料按水泥处治的2号级配进行合成河南西坪唐家湾石料场19mm-31.5mm, 9.5mm-19mm碎石, 商南县丹江河柳树湾砂石料场中砂的合成比例为:19mm-31.5mm:9.5mm-19mm:砂=28%:65%:7%

3.3水泥剂量及单位用水量的选用

3.3.1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水泥处治碎石的水泥用量不小于160kg/m3, 其7天的浸水强度不低于3-4MPa,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02) 推荐水泥剂量为9%-11%, 故选定初步水泥剂量为9%, 10%, 11%。

3.3.2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得知排水基层的单位用水量一般在60Kg/m3上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推荐水灰比为0.39-0.43 (该值偏大) 。故选用水灰比为:1#:9%时水灰比为0.43, 2#:10%时水灰比为0.42, 3#:11%时水灰比为0.40。单位用水量受碎石的吸水率大小, 水泥需水量影响, 可通过试拌, 成型试件来确定。

4排水基层渗透系数的测定

4.1成型:按确定的配合比拌和试料, 将拌和物边装边插捣一次装满试模 (150mm×150mm×550mm) , 在混凝土振动台上振动成型, 振动时间60S。振动时由两人各拿一块钢板, 用力按在试样上, 并前后、左右搓动, 将多余的试样搓出试模外, 使试样顶面与试模顶缘齐平。

4.2养护:对水泥处治碎石集料,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护3d后脱膜。

4.3试件处理:用稠硬的水泥净浆将脱模后的试件的底面, 两侧面密封, 养护1d后即可进行渗透系数试验。

4.4渗透系数测定步骤

4.4.1按成型的方向将试件放在试模的底板上, 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略向外, 将U型挡水板冲试件的另一端卡入, 调整挡水板距试件端头的距离为15mm, 固定试模的两个侧板, 拧紧镙母 (不装端模板, 底板连接镙母也不用固定) 。

4.4.2将试模两端垫起, 用精密水准器将试模调整水平 (以侧模顶面为准) 。测量夹挡水板异端距离地面的距离L1, 由试模底模的长度计算1.5%坡度 (路基横坡) 时, 试模一端应抬高的距离L2, 将安装挡水板的一端抬高至L1+L2, 加垫块固定。

4.4.3将玻璃板紧贴试件端头插入挡水板中, 用黄油涂抹密封由挡水板、玻璃板和试模底板围成的盛水器中的所有接缝处, 向盛水器中加水至满。

4.4.4向试件顶面均匀浇一定量的水, 使试件中所有空隙的临空面湿润, 待出水端无水渗出时, 迅速提起挡水插板, 同时按动秒表, 当出水端有水流出时停止秒表。

4.4.5试件长度和渗流所用时间之比即为渗透系数, 用m/d表示, 计算至整数。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4.4.6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及相关资料我们对3个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配合比进行了相应的渗透系数的测定, 在测定渗水系数时我们采用150mm×150mm×550mm的梁式试件, 加水量为225ML。

5配合比的选定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的要求和在试验室室内测定的排水基层所做的渗水试验结果及强度试验结果, 经过综合技术比较推荐采用2#配合比。

6结束语

水泥处治排水基层以其良好的排水性能、结构强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隧道工程及各种路基路面施工。本文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水泥处

参考文献

[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透水沥青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 篇9

关键词:透水沥青,基层,配合比

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 那种透水路面的停车区域就开始应用到国外的一些区域之中, 其在道路体系中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意义, 而且具有保水的特征。在英国, 它被用到机场的跑道上, 能够降低不安全现象。由于它有着很多的独特性所以被广泛的使用。对于那些半刚性的材料来讲, 其路面被处理一些时间之后, 就要认真的改造处理, 以此来确保其使用性合理, 特别是路面发生早期的问题的时候, 还要积极地开展改造活动。

通过很多的具体状态我们得知, 使用那些尺寸较大的上述的材料, 可以起到避免反射缝隙的功效, 而且可以将构造之中的水释放, 防止其对路基等带来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 它还有着非常高的抗变形的水平, 能够用到旧路的处理等活动之中。文章分析了其配比设计相关的特征。

1 合理的选择级配

通过分析其设计要素, 我们得知,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LSPM) 是就是最大集料公称粒径大于26.5mm, 从级配上看是较大粒径的集料和一定的细料组成, 通常是由较大粒径 (26.5mm~52mm) 的单粒径集料形成骨架, 由一定量的细集料形成填充而组成的混合料是“单粒径骨架连通孔隙结构”型沥青混合料。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LSPM) 设计为半开级配。它不同于沥青处治碎石 (ATPB) 基层, 沥青处治碎石 (ATPB) 是由粗集料形成骨架嵌挤, 不过因为不存在细集料, 所以有着很大的空隙现象。因此它的透水性很高, 但是其持续性就相应的要差一些。对于LSPM来讲, 其配比经由分析, 形成了单一粒径骨架嵌挤, 而且使用非常少的细料来填充, 当合乎排水规定的时候就要减弱其空隙率, 采用粘度较高的改性沥青保证沥青膜厚度, 所以LSPM有着非常优秀的透水能力, 能够应对车印, 而且有着很强大的抗缝隙的水平, 而且还有优秀的抗疲劳的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普通石灰岩集料可以采用表1中提供的级配范围, 如果集料的特征出现改变的话, 就要对其开展设计活动, 设计方法可以采用NCHRP Report 386提供的方法或者采用粗骨料骨架嵌挤方法, 不过在具体状态中, 要结合别的指标来积极的调节。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合理级配如表1所示。

2 关于配比设计的相关内容

2.1 结合当前的具体状态, 以大型马歇尔击实成型, 双面各击实112次可作为大型马歇尔击实成型的标准击实次数。

具体的配比设计指标如下。

2.2 空隙率的确定

空隙率的确定主要是指毛体积密度的测定, 对LSPM毛体积密度的测定采用实测法和计算法, 计算法规范有相应的规定, 由集料所占百分率与毛体积密度确定, 类同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的计算。如果用实测措施的话, 最好是二次蜡封措施, 也就是说采用橡皮泥将试件表面大空隙填平, 进而称量, 把填充面积当成是试件的面积进而开展蜡封测试, 测定水中重, 经由第一个公式就能够得到如下的密度:

其中, ma为试件的空中质量;mp为二次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c为二次蜡封试件的水中重;ms为试件覆盖橡皮泥后的空中质量;rp为蜡相对于常温下水的比重。

2.3 明确沥青的比例

国内外对排水性大孔隙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方法, 一般是经验措施。结合我国的和外国的经验, 采用沥青膜厚度、设计空隙率并综合析漏与飞散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主要以保证沥青膜厚度即沥青含量为指标来进行检验与控制。沥青膜厚度可以通过沥青含量与集料表面积来计算, 沥青含量应当采用有效沥青含量, 集料表面积的计算可根据美国AI给出的经验公式 (2) 计算:

其中, Pi分别为各级筛孔的通过率, %。

2.4 在高温中具有稳定性特征

针对那些大尺寸的材料来讲,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其有一个非常小的压实尺寸, 如果车印比这个尺寸要低的话, 此时粗集料互相间就不会呈现出优秀的接触性特征, 此时骨料就不会存在互相挤压现象。所以, 当受到轮载的力干扰的时候, 材料就会出现侧面的拥挤现象, 此时持续的变形就会厉害, 动稳定性就相应的要低很多。如果超过这个尺寸的话, 材料会出现一种变形现象, 而且会逐渐的扩张, 不合乎具体点状态, 同时无法综合的论述, 所以使用八厘米的车印板来开展该项测试活动, 别的要素都和标准的是一样的。

3 室内试验

目前国内的LSPM主要采用SBS或MAC改性沥青作胶结料, 其一般用到道路维护以等活动中, 而且意义很是显著。当采用普通70号A沥青作为LSPM-30混合料的胶结料时, 结合如上的措施来开展测试活动, 经由变更配比以及尺寸等, 开展了六组测试, 而且将空隙率掌握在合理的区间之中。具体的配比的组成如下表。

经测定得出如表4所示的室内指标。

经研究发现对普通沥青为胶结料的LSPM飞散性能均不能满足小于20%的要求, 别的一些指标都合乎规定, 所有常见材料的LSPM可以放宽对飞散指标的限制, 合理的把它的上限提升。将其上限提高至30%。经分析6号级配确定的透水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最接近配合比控制指标要求, 所以明确了六号是最合理的配比。

4 结束语

透水沥青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 篇10

1 级配选择

从级配设计角度考虑,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通常是由较大粒径(25 mm~62 mm)的单粒径集料形成骨架,由一定量的细集料形成填充而组成的骨架型沥青混合料。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设计为半开级配。它不同于沥青处治碎石(ATPB)基层,沥青处治碎石(ATPB)是由粗集料形成骨架嵌挤,但由于基本上没有细集料填充,因此空隙率很大,一般大于20%,所以ATPB具有非常好的透水效果,同时却导致其模量较低而且耐久性较差。而LSPM级配经过设计,形成了单一粒径骨架嵌挤,并且采用少量细集料进行填充,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其空隙率一般为13%~18%,因此,LSPM既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又具有较高模量与耐久性,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在通常情况下普通石灰岩集料可以采用表1中提供的级配范围,当集料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时需要对级配进行设计,设计方法可以采用NCHRP Report 386提供的方法或者采用粗骨料骨架嵌挤方法,但在实际中,常需要根据其他指标进行调整以期获得满意的级配。

2 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

1)考虑目前的实际条件,以大型马歇尔击实成型,双面各击实112次可作为大型马歇尔击实成型的标准击实次数。相应的配合比设计控制指标如表2所示。

2)空隙率的确定主要是指毛体积密度的测定,对LSPM毛体积密度的测定采用实测法和计算法,计算法规范有相应的规定在此不赘述。当采用实测法时应用二次封蜡法,即首先采用橡皮泥将试件表面大空隙填平,然后称重,将橡皮泥填充的体积作为试件的体积,然后进行封蜡测定水中重,通过式(1)就可以测定试件的密度:

rf=ma(mp-mc)-(mp-ms)/rp (1)

其中,ma为试件的空中质量;mp为二次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c为二次蜡封试件的水中重;ms为试件覆盖橡皮泥后的空中质量;rp为蜡相对于常温下水的比重。

3)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国内外对排水性大孔隙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方法,主要都是经验方法。本文中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采用沥青膜厚度、设计空隙率并综合析漏与飞散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主要以保证沥青膜厚度即沥青含量为指标来进行检验与控制。沥青膜厚度可以通过沥青含量与集料表面积来计算,沥青含量应当采用有效沥青含量,集料表面积的计算可根据美国AI给出的经验公式(2)计算:

AREA=0.41+0.004 1P4.75+0.008 2P2.36+0.016 4P1.18+0.028 7P0.6+0.061 4P0.3+0.122 9P0.15+0.327 7P0.075 (2)

其中,Pi分别为各级筛孔的通过率,%。

4)高温稳定性。对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经研究[1]有一个最小压实厚度(8 cm),当车辙板小于该厚度时,粗集料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石—石接触,骨料之间没有互相嵌挤,因此,在轮载的作用下,粗集料发生侧向推挤,永久变形很大,动稳定度很小。大于该厚度时混合料会产生累加变形,累计变形也会增大,不符合实际路用状况,且不易统一评价,因此采用8 cm车辙板进行车辙试验,其他条件同标准车辙试验。

3 室内试验

目前国内的LSPM主要采用SBS或MAC改性沥青作胶结料,主要在高等级公路维修和补强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采用普通70号A沥青作为LSPM-30混合料的胶结料时,笔者在室内依据上述方法进行试验,通过改变级配、沥青膜厚度进行了6组混合料试验,并控制空隙率在15%~20%范围内。采用石灰岩碎石,级配组成如表3所示。

经测定得出如表4所示的室内指标。

经研究发现对普通沥青为胶结料的LSPM飞散性能均不能满足小于20的要求,其余指标均可满足相应要求,因此普通沥青为胶结料的LSPM可以放宽对飞散指标的限制,将其上限提高至30。经分析最终确定6号级配为最佳级配。

4结语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透水普通沥青碎石经过严格目标配合设计基本能够达到透水改性沥青碎石的要求与性能。可见在旧路维修补强和新建道路中,可以使用透水普通沥青碎石作为排水基层,以期使其更加经济、合理的应用到新建路面和旧路维修与补强中。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东南大学,山东省交通科研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老路补强中的应用研究报告[R].2003.

[2]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3]黄晓明,吴少鹏,赵永利.沥青与沥青混合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NCHRP synthesis284.Performance Survey on Open GradedFriction Course Mixture[M].TRB,2000.

上一篇:网络坐标下一篇:儿童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