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氛围

2024-08-18

参与氛围(精选五篇)

参与氛围 篇1

一、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意参与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就会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1. 和谐师生关系引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必须首先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 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 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 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 使学习过程成为对学生的激励过程。

2. 挖掘教材因素激趣

教学中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因素, 加强学科联系, 拓展课程资源, 将枯燥的课堂变得趣味化。例如引入历史故事来理解“意志”, 引入数学题来理解“剩余价值”, 用人的身材与衣服的搭配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 趣味化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方法因课而异, 因人而异。对于初中政治课来说, 改进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1. 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情感教育为中心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认知过程, 又是思想品德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接受态度, 是德育影响内化为学生品德的关键。政治课的教学必须把以往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变为情感教育为中心, 用情感引领教学, 这一转变至关重要。

2. 把关注课本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实际

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差, 教学中只关注课本知识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是重要原因。一般说来, 教学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是课本理论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学生生活中感受最深的, 也是他们最渴望得到说明和解决的。把握了理论同学生生活实际的矛盾, 就掌握了“最近发展区”,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实效性, 也就解决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动力问题。

3. 把接受学习转变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 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政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能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对知识进行有效的主动的探求, 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来讲, 这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 “学”便更加的主动;对教师来讲, “教”的理念依托实际形势的状况也发生本质的变化, 学科教学则更趋向于综合性、开放性。

三、构建生态课堂, 使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 课堂生态环境作为围绕在学生周围的客观存在, 它应成为个体生命学习、体验的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空间。和谐融洽的课堂生态环境, 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需要, 使之产生强烈的参与体验的欲望, 并积极进入状态, 从而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音乐课堂要创设学生参与的氛围论文 篇2

[摘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如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要创设学生参与环境,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要提供学生参与舞台。

[关键词]音乐 热情 环境 评价 舞台

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如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一、激发参与热情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当然作为最初的意趣取向,它不能代替才能,但如果有了兴趣,而且能把“兴趣”向“乐趣”的高级心理层次发展,使学生在潜在能力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使学生有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机智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执教《海滨音诗》一课时,恰好学生刚上完体育课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没有急着上课,而是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然后打开音响,海浪、海鸥的声音由小增大缓缓而出。接着用平静的语言引导他们想象在一望无边的大海边,感受迎面吹来的海风。于是同学们就有了一次最认真最投入的倾听。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经常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新授课之后给学生留一些自由编导、自己表演的空间。如上一学期自行编导的音乐小短剧《鸭子拌嘴》,学生自行分成两组。他们有的充分利用教室的地形安排了大鸭子和小鸭子的家,有的对服装和道具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还有各种小动物的头饰等都制作的精制而巧妙。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女同学根据这首乐曲《鸭子拌嘴》的内容改编成这个小剧本,还担任旁白的角色,其他同学也扮作各种小动物都参与进来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激动得满面红光,那种成功的感受就像演员得到了奥斯卡奖。

二、创设参与环境

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前提。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就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心旷神怡,情绪高涨。除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外,还必须依靠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加以渲染调控,情境教学是渲染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有五种途径:语言描述情境、数字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实验体会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机结合运用,学会自觉“调温”,教师应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答问冷寂处、质疑冷门处加温或聚热,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课堂气氛中。如在上《雨花石》这一单元时,在导入部分,我用了学生们喜欢看的动画Flash《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萝卜头》,适时地提出一个假设:“试想一个这样的画面,小萝卜头还活着,身穿妈妈改小的囚衣站在你的面前,你能为他做什么?”学生的情绪更高了,有的同学说小萝卜头没有出过监狱的大门,我会带着他去玩遍各个风景点,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和享受阳光,有的同学说我要买好多的铅笔给他,这样他就不用在地上用小石头写字了,甚至还有的同学说带他去吃肯德基、麦当劳给。在接下来《蝴蝶飞呀飞》的歌曲欣赏中,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参与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熏陶。但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受了熏陶就能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评价。只有通过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适宜的时机,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评价中,有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等。自我评价是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与比较,由学生提出评定的等级与特长认定,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与评定,使学生对自己音乐学习活动不断反思,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客观看待自己、亲身实践、自我改进的过程。相互评价是在学生互评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同学的优点、长处,强调对他人音乐表现的描述和观察,强调自我反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上,学会赞美别人,与人为善。这样,自评、互评与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当评价使教师、学生、家长等互相达成共识时,他们便会互相交流、合作、激励,不仅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而且增强了自我尊重感和责任心。

学生直接参与对自己、对同学音乐活动和成果的评价,不仅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艺术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学生评价时,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外,还要注意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如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

四、提供参与舞台

在学校重大活动、节日庆典、竞赛活动中,都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但这些活动只是小部分优秀苗子的“专利”,大部分学生却无法参与。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要给所有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如把考试变成音乐会或个人技能比赛,学生们自主选择可吹、可拉、可弹、可唱,可以一人独演,也可以双人、多人合作演出,评委和主持人都由学生自己担任。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现场,体验情趣,体验成功。有些同学的音乐表现力差,可以与同学共同参与音乐活动,通过表演、比赛,促进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融洽人际关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为学生提供参与舞台,要求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主体参与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主动参与是体现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如特长生应承担“领”的任务,领奏、领唱、领舞,给大家指挥、伴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安排简单易“学”的活动,像敲打击乐器的简单节奏等,决不让这部分学生在一旁观望,置身与活动之外。

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篇3

一、精心安排教学,使学生全员参与

为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评一评、帮一帮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自主、和谐与相互协作的课堂氛围。为此,体育教学也应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觉参与小组讨论、竞争、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互练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愉悦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玩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快乐郊游”为主题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的伴奏下利用模仿小动物练习,做小手拍拍的小游戏进入情感投入阶段;在情感发展阶段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玩花样毽球,从中引出投掷的动作并进行“打标靶”、“打地鼠”的游戏,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以达到为农民除四害的目的;在情感高潮阶段让学生通过玩“踩老鼠”的游戏,以发展学生的灵敏、反应等身体素质,通过学生展示,并请同学评价和再次体会除四害的乐趣。最后我运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拍手歌”引导进行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练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共同探究,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注重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内驱力,是所有学习的开端,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怎样做才能注重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呢?在体育课堂中适当运用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利用各种各样的奖励与鼓励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例如引导学生争做“体育小明星”。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一颗小红星,在课的结束前奖给自己觉得这节课表现最棒的同学,也可以奖给自己,最后看哪个学生的小红星最多,就评为本节课的“体育小明星”。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此,体育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魅力,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表演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现代教育改革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一个内容,让他们去尝试;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两人一绳跳、三人一绳、利用跳绳摆图案及各种形状的树叶进行跳跃游戏等。我及时予以肯定,并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试想,合理适时地进行创设表演情境,怎能不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呢?

四、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善于参与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转变成“会学”。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学习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学习中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体育技术动作,而且有助于理解体育锻炼的内涵实质。通过练习实践,能较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与此同时,我们不仅有意识地增加了学生自学、自练的环节,给学生练习的“自由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体育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清楚了,要求练习到什么程度明确了,就要让学生有自己练习的主支权,让学生动脑筋,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边想边练、反复琢磨,练习、尝试、体会,逐步地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

如:在学习玩跳绳这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跳花样绳,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指导他们互帮互学,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在模仿过程中掌握了跳花样绳的方法,学会了更多创编的方法,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为此我深信,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五、通过课堂调控,确保学生高效参与

教学反馈是教学调控的前提。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及时对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进行调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的统一,促进学生在参与中不断获得成功。

作为老师,必须对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使他们积极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辅以表情、眼神、体态语等加强调控效果。课堂调控还需要教师抓住特定情境,瞻前顾后,注意眼前教学过程,也要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错误和学习障碍作出预见,时刻注意学生动作、表情等方面的反馈,适当调控和利用这些反馈,并采取措施,尽可能的把他们消灭在萌芽中。

参与氛围 篇4

一、激趣导入, 亲切自然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师生之间应形成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应畅通无阻, 从而达到其乐融融、相互愉悦的境界。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 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教师真诚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期待的目光, 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洒向学生渴望赏识的心田, 学生明澈的双眸、纯真的笑脸, 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前提下, 教师自然而精心的导入, 就会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数学王国, 使其快乐漫游。

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 教师:“我女儿在家非常喜欢穿我的衣服, 你们在家也这样吗?”“穿上爸爸妈妈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很大”“很宽松”“很温馨, 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爸爸妈妈穿不穿你们的衣服呀? (学生很惊讶, 开始笑) 你们笑什么呀?

生:爸爸穿不上我的衣服, 太小了。”“妈妈穿我的衣服会胀破的。……

师:爸爸妈妈穿不了我们的衣服, 为什么呢?这个日常生活中非常简单的问题, 其实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

亲切、平等的语言表现出教师对学生极大的尊重, 伴随“穿不上爸爸妈妈衣服”这一学生体验过的, 极具亲情味的问题的提出, 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转入教学目的所需的境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这么有趣的数学问题, 并且心情愉悦地探索这个问题。

二、点拨有法, 快乐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 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 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 尽力为每个学生构建一个适当的、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张扬学生个性。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体验, 没有教师的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不会自发完成。所以, 教师要在关键之处、适当之时, 用简洁的语言轻轻一“点”, 慢慢一“拨”, 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就会从“柳暗花明”走进“又一村”, 眼前顿觉豁然开朗, 心中顿感愉悦。师生合作由于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完成的, 因此, 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得高兴, 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 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实现。

三、赏识激励, 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学生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地说出来, 主要看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如何。在一种轻松、活泼、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愿意表达, 而且时有精彩的见解。当然,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情感体验的不同与局限, 他们的所思所言, 有时是视角独特, 很有创造性;有时是思维模糊, 理解错误;有时是积极的探索, 瑕瑜互见;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怎么办?首先, 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承认学生思路的合理性, 激励学生将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然后耐心地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性”或合理中的“错误”, 以赏识的目光和语言肯定学生的“发现”与“体验”, 让学生在由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中, 获得认知上的飞跃, 情感上的体验, 能力上的提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教师恰到好处的激励, 能开启学生潜在的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储备, 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精彩表现反过来促使教师灵感的迸发, 教师会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 进而也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如在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 教师没有简单地复习公式, 枯燥地处理练习题, 而是与实际相联系, 设计了一节“我是小小设计师”的练习课。教师说:“同学们都看到了在我们学校操场的右侧有一块长6米、宽4米的空地, 学校要在这块空地上建一花圃, 我们都是学校的小主人, 请你们自己设计漂亮的花圃, 要求花圃的面积是这块空地的1/4。”听说学校让他们自己设计花圃, 学生的情绪高涨, 开始了精心设计。有的花圃在空地的边上, 有的在中间, 有的在四周。形状有长方形、有正方形、有三角形、有梯形、有环形、有圆形。更多的是多个图形的组合, 正方形做花心三角形做花边;大圆做花心小圆做花边;花中有花, 圆中有圆。个性之张扬, 设计之精美, 考虑之周到, 计算之准确, 真叫教师汗颜。教师兴奋地欣赏着展示在学校橱窗里的设计样图, 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学生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 喜悦激荡在教师的心上, 自信表露在学生的脸上。

参与氛围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组合作;主体作用

G623.5

一、组建合作小组,创造平等参与机会,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下面就合作小组的几种合作方式简单介绍如下:

(一)双人互说

在新授后,教师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同桌分为一组,让他们在互相说的过程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对方的优点,互相补充。这样做能使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新授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4人互说

一般采用4人一组,这种组合方式方便迅速,只要前边两人往后一转便可组成,每一小组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这时每个学生一边仔细倾听着,一边又要思考着帮助纠正别人的错误,使得他们既是讲述者,又是评判者。进行这种形式的“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应特别重视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讨论,及时加以调控,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在揭示乘法分配律[a×c+b×c=(a+b)×c]时,我们以往常例举一些例子,如:

3×8+4×8=56,(3+4)×8=56,所以3×8+4×8=(3+4)×8;16×100+14×100=3000,(16+14)×100=3000,所以16×100+14×100=(16+14) ×100……通过上面一些例子的说明,来得出公式a×c+b×c=(a+b)×c。这样虽然学生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自己主动探索求解的过程。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大胆地采用了四人合作的“分组学习”。结果,汇报情况时,全班9个组(4人一组),有6个组也是像上面那样,通过举一些实例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2个组运用了乘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分配律。他们是这么说的:7×85+3×85,可以看作7个85+3个85=10个85,所以7×85+3×85=(7+3)×85,于是便又出现了7×85-3×85=(7-3)×85等结论。可见,通过这样的分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小组比赛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每一堂课的后阶段,学生往往出现了疲劳,学习效率有所下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设计游戏开展小组竞赛。这种“分组学习”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各组成员依次编为1——X号,并把各组实力相近的学生编为同一号码,成为竞争对手。比赛可分为笔答、口答等形式。口答题可指名各组同一号的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抢答,按答题的对错、快慢计分,笔答教师可设计若干道题,依次让各组学生完成,按速度和正确率计分,最后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和学习小组的总分进行评比。这种小组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小组比赛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精心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使合作效果最优化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如:商店里有各种食品饮料,矿泉水2元一瓶、可乐3元一瓶、饼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钱,请给我配一份春游食物,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掌控好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体验合作乐趣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所用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发现拼出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圆的周长有关,平行四行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梯形的高又和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利用这些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四、小组交流评价,教师适当点评,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動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让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参与氛围】相关文章:

艺术氛围05-05

学习氛围05-20

领导氛围07-26

氛围策略05-01

德育氛围05-07

兴趣氛围05-15

职业氛围05-16

组织氛围05-29

宽松氛围06-03

愉悦氛围06-07

上一篇:组合预测下一篇:往复炉排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