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2024-08-03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精选十篇)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篇1

一、教师应当身先垂范为幼儿进行合作示范

幼儿通常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与模仿形成自我认知, 故而作为同幼儿接触较为频繁的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示范如何同他人实现良好的合作, 如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 主动寻求同其他教师的合作, 为幼儿做合作的良好的示范。我与搭班老师之间就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活动, 常常一人讲课, 其他人帮忙准备教具, 配合表演等。教师之间的语言我们也注意有示范性, 如“请你帮我一下, 好吗?”“这件事我们一起商量商量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事做成功!”如此一来, 将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的举止进行模仿, 进而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同他人的有效合作。

同教师的言行举止示范效用对比来看, 幼儿同伴的言行举止对其影响更为明显。在教学当中, 笔者注重对幼儿间良好的合作现象进行肯定与赞扬, 并对帮助他人的幼儿进行奖励, 从而使其在潜意识中强化对他人的帮助意识, 同时使其他幼儿对其行为进行有意识地效仿。

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契机

在教学实践之中,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契机, 使其合作能力得以养成。如前文所述, 现今社会中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因此幼儿难以在家庭教育中得到系统化的合作训练, 此外, 考虑到一些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 这使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更有家长从小就教育幼儿:别人打你, 你就还击。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导致幼儿形成专横跋扈的个性品质, 在合作中自然不被同伴所欢迎, 所以要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与同伴合作的契机, 将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或者游戏的过程当中形成主动合作意识, 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幼儿共同完成一幅画作, 使全体幼儿在共同的任务目的驱动之下, 实现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 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 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 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为幼儿创设合作的契机, 如要求幼儿互相为同伴进行穿衣, 互相为同伴梳头等, 均能够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总而言之, 幼儿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合作契机。

三、组织幼儿进行合作性游戏

幼儿通常对游戏活动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喜爱, 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 通过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彼此合作的机会, 其效果必将十分显著。如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常会组织幼儿开展需要其彼此进行充分合作方能完成的游戏, 如两人三足这种游戏形式, 必须使参与的幼儿两人保持高度的默契, 方才能够胜利达到终点。此外, 笔者还组织幼儿进行挑水游戏, 要求幼儿共同完成挑水任务, 唯有彼此合作, 步调统一, 方才能够避免水洒出桶中。游戏《人、枪、虎》游戏规则:人抓枪、枪打虎, 虎咬人。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队, 红队和绿队, 每组通过商量选出一位队长, 队长带着队里的成员一同协商这次PK自己组准备当什么, 要求每组幼儿做的动作必须是一致的, 否则就输了, 所以他们必须与小组成员进行很好的协商与合作。在商量时, 为了保密大家都把头靠在一起, 自觉围成一圈, 小声的商讨, 有的幼儿还不时地问上一句“我们组当什么都知道了吗?”“都记住了吗?”“大家千万别出错了动作!”……游戏开始, 两组队员相对站立, 然后听口令一起做动作, 双方根据规则确定谁抓谁。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将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将决定己方的成败, 因而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意识到同他人协作的重要性。

四、注重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笔者曾在一堂美术课上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要求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创作时, 因其中一个幼儿认为另一方使用的画笔颜色错误, 因而发生争执, 进而愤怒地将画纸撕破。从合作的角度看, 对于此种破坏合作的行为, 教师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使幼儿意识到合作意味着双方的彼此让步, 而非一方意见要压倒另一方。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应当注意对幼儿存在的过于自我的态度进行及时纠偏, 让孩子明白, 因为任性, 自己就会失去小伙伴, 就没人和自己玩了。教育孩子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 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师要指导孩子在合作时专注与当前的活动, 将不利于合作的念头与举止进行有意识的规避。

除此之外, 考虑到在幼儿的彼此合作过程之中, 往往双方会通过言语和肢体进行意见和看法的交流, 因此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幼儿通过语言清晰地表现自己的意图与想法, 如此将有利于合作的进行, 具体涵盖的内容为:用自然温和的态度文明的说话, 不粗命令、也不撒娇、不以哭闹威胁同伴。这既是合作的自然要求, 同时亦是保证幼儿之间有效沟通的必然要求。此外, 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 使其能够在群体交往中形成合作意识。

摘要:从目前国内的家庭结构来看, 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 因而使得父母的生活重心完全集中于子女身上, 然而这样一来, 极易造成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遇事不顾及他人感受, 任性妄为。基于自身的幼儿教育经验来看, 笔者发现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幼儿没有合作意识, 欠缺合作能力, 不懂得分享, 表现为在活动中会同其他幼儿争抢玩具与游戏资源, 当其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时, 往往会对其他幼儿进行攻击或者向教师进行告状以求得帮助;而当其遭遇问题时, 通常只会向教师寻求帮助, 不懂得向同伴求援;而在同伴遭遇困境时, 其往往不会对同伴施以援手。

关键词:合作能力,合作示范,合作契机

参考文献

[1]蔡越兰.中班幼儿游戏中自主意识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展望, 2016 (9) .

[2]王小英, 王永杰, 孙贺群.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 .

[3]张丽玲, 白学军.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 (3) .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篇2

单位:南京市艾倍科顺嘉幼儿园

姓名:陈鑫

2014年4月1日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人看重。影响人一生的合作精神应该是从幼儿抓起,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结构,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强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交往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合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南师大幼教专家曾对100余名3-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约25%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5%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0%左右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对的课题。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交往的能力,就是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包括学会分享与共享、合作与交流、等待与轮流、关爱与抚慰等。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也必须遵循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为此,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教会幼儿尊重别人、遵守规则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前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或很少有与他们同龄相仿的小伙伴与他们一起游戏、交往,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伙伴友好合作的经验。有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惟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这就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就认为我是最大的,每个人都得听我的。部分在家养成了那种自私、专横、不尊重别人、不遵守规则等不良情感,使他们想与同伴交往,却又不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在幼儿游戏中要多给幼儿灌输换位思考的意识,多问问幼儿,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你会不会生气。另外也要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评价、被接纳的感受,在矛盾、摩擦中学会通过尊重别人,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学会遵守规则,这也有助于矫正幼儿任性自私和行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委屈,但这些也是他所必须学习的。

二 教会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关键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游戏也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因此老师应合理开展创造性游戏,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等游戏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

老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常留心观察,发现哪些幼儿在交往中是积极的、有影响的,哪些幼儿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是富有攻击性的。因为有时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自身特点,设计出设计相应的游戏。

三 提供机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和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心理,尽量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可以请中班,大班的幼儿为他们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跟他们交朋友。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的使幼儿消除孤独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了交往。这样,还使大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交往带来得欢乐。丰富多采的区角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班内设置许多活动区,并且把它们设置成半开放型,材料丰富,拿取方便。各种有趣的操作内容吸引着幼儿。像音乐角的打击乐器、漂亮的服装等各种表演用具,手工角的手工材料,新颖独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愿望与别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的。老师应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

四 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交往过程中的乐趣,进入愿意和人交往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五 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参与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 “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委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儿成长册”中粘贴最近孩子学习的内容及孩子的表现行为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不仅如此,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多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应鼓励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学会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往习惯。在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或者在家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合作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游戏中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别人合作。因此,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分不开的,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好我们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初步与人交往的合作技巧。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探索、正确地引导,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才能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合作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07年7-8月

2、《学前教育》张彦春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005年12月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郑福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必要性;培养策略;

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所面临的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一项工作的完成,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需要我们在增强自身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合作精神的培养,最好就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因为幼儿正处于思想启蒙时期,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

根据我们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表明,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幼儿很难自觉形成相互分享和合作的意识。大多数幼儿都希望独占资源,这是因为幼儿希望在群体之中能够利益最大化。有时,一件玩具并不是很受欢迎。但是,一旦有人和他争夺,他就会紧紧地抓住。这都是幼儿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容易滋生的一些不良情绪。这不利于幼儿日后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引起我们广大幼儿教学者的重视。如何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我们教学者所面临的一大任务。

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策略

合作就是人与人之间,或集体与集体之间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彼此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培养合作精神就是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伙伴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一个集体。但是,如何才能让幼儿培养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这时,就要充分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老师和家长要树立合作的好榜样

幼儿在成长时期很容易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我们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下给孩子带来影响。比如,父母的过分溺爱和迁就,会让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形成合作精神。因此,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家庭,教师和父母都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父母不应把责任都交给学校,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父母沟通,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

2.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机会,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氛围。幼儿在学习、生活和游戏过程中,彼此之间都需要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利用轻松的氛围让儿童进行初步的交往。比如一起搭积木、拼图、画画、看漫画等方式。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心性。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幼儿的交往。比如:避免幼儿之间争夺玩具、不爱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等。

3.引导幼儿积极合作

幼儿以其特殊的年龄和智力状态,无法主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教导幼儿如何进行合作。比如:在玩游戏过程中,幼儿在选取个人游戏角色时,往往会有冲突。这时老师就要说明每个角色都有其不同的个性。最终游戏的目标是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每个角色只有通过相互帮助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能够让幼儿的思维得到转化,而不是简单地根据哪个游戏角色所具备的能力更强而选取。同时,还需要传授给幼儿一些必要的交往礼仪。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认识。要学会基本的礼貌,尊重他人。这样能让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4.正确对待幼儿的行为

他人的肯定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老师的每一个微笑和赞许的目光都能让幼儿得到鼓舞。因此,老师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幼儿对待周围环境有其独特的观念。和成人世界不同,他们的情商不高,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如不加以引导,就会让幼儿形成不好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幼儿的行为,并加以引导。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合适的建议。比如,面对幼儿不耐心的情况,可以建议他:“就差一点点就成功了,你们两个好好配合,一定能把积木搭好。”如果幼儿之间的合作给他们带来了成功。那么,他们就会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游戏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换位思考,能够让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此外,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和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交往技巧。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让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伴随幼儿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俊英.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2).

[2]王晓玲.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郭华健.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篇4

一、成人是幼儿合作学习的榜样

要使幼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充满合作学习的氛围, 成人就必须深刻认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以身作则, 相互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影响幼儿, 为幼儿树立合作学习的榜样, 为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 更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作好行为示范。另外, 家长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 如, 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 家长要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 家长要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当发现幼儿有合作行为时, 家长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等方式, 使幼儿因得到家长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 从而在今后做得更好。

二、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严重, 这就使得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 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游戏。这样, 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 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 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入进去, 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 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其次, 把幼儿合作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如“大带小”活动, 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 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幼儿经过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锻炼, 能使合作能力大大加强, 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样, 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三、教授合作的方法

幼儿很难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不知该如何去做。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进行合作。例如, 活动中有四个小朋友, 只有三件玩具怎么办?教师应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商量, 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 要协商解决问题;在游戏中, 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在建构集体游戏、角色游戏中, 幼儿之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 只有这样, 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 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 帮助幼儿逐渐获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使幼儿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会合作。再者, 教师如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地配合玩耍、协商、询问、给予帮助以及求助时, 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功, 体验合作的愉快, 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 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固、自觉化。

四、引导体会合作的快乐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篇5

关键词:游戏 合作能力 环境 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有合作意识,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每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幼儿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常常喜欢告状或互相攻击,遇到困难往往是求助于 老师,而不会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有困难时,也没有帮助的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当今的幼儿,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模式里,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阵地,从合作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提供合作机会、强化合作体验、教师树立合作榜样等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平等交流,从而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适应未

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群体性就更加明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相关教育,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天性好动,遇到新的玩具或活动都有立即尝试的欲望,有的幼儿就不听老师的要求随即就行动起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游戏才会更有意义。如: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新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是因缺乏经验和技巧会老是掉球。为了让孩子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的很好,就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配合默契,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让脚步迈得整齐些,小朋友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嘴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他们肯定会玩的很起劲的!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个小朋友扮演爸爸,一个小朋友扮演妈妈,还有一个小朋友扮演宝宝。但是,他们都会争着扮演谁,这样就会争吵不休,如果老师来指导一下:某某小朋友来扮演谁,下次谁再来扮演谁。把角色分配好,还要相互合作才能玩的好。角色分配好以后,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学着在家里看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来扮演,而当宝宝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学的很像。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角色游戏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互相配

合好,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音乐游戏将音乐、活动内容溶入游戏的形式中,所以音乐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而且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只要教师略加指导,幼儿就会受益甚多。比如“小熊和小孩”,这是一个随音乐表演的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怕被大熊抓去就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就需要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来,并注意互相配合,当大熊要抓某个小朋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主动去逗大熊,引开大熊的注意力,以达到营救的目的。如果孩子们按照这个方法游戏的话,就会感觉有趣多了。

(三)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经常喜欢用积木等立体物体搭建玩具,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比如:在玩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小朋友分成几对,一对两到三个小朋友,让他们来比赛,看哪一对搭的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小朋友们必须合作来完成,不能争吵,如果发生争吵的那一队就算输。这样孩子们就会懂得要合作才能赢得比赛,也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质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理念要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激发幼儿合作兴趣,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技能,为幼儿良好个

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积极有益。教育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提示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提防的心理,幼儿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的合作行为,缩手缩脚。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处在这种气氛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

他们”。

幼儿只有在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这样才能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给幼儿足够的宽松、自由,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条件。

(二)发现、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到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如:“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你去问问别的小朋友。”;当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合作行为产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玩的真棒!”“你能帮助她,很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

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三)传授一些合作游戏的方法、技能

受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下,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比如:结构游戏时,应让幼儿知道,只有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搭建,才能把城市建造地更大更漂亮;当同伴遇到麻烦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她(他);当自己有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除了可以求助于老师,还可以询问同伴;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黑白配、石头剪子布)来解

决。

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如果你去帮助他的话,他会很开心的。”“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另外,对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做。通过学习观察,使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产生

合作意识、合作行为。

(四)提供充分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的机会很多,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搭建脚手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如: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合作的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篇6

1、创造合作机会,让幼儿自然展开游戏。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每天都在一起学习、生活、做游戏,几乎所有的时间孩子们都是在一起度过的,这期间老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幼儿提供、创造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学会合作。如,在学习性区域中设置美术区,让孩子们进行小组作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合作,在良好的沟通、合作之后,孩子们才能在画面构图、色彩搭配、还有内容的体现上面显现出比个人能力能强的美术作品,因为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合作,能力强的孩子学会了帮助他人,能力弱的孩子也在同伴帮助下得到了构图、配色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在小班,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往往是老师、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并表扬乐于助人的孩子,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去学会合作。

2、树立合作榜样,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幼儿之间的合作是平等的,而老师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关系,是引导者而不是指挥者,在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之后,孩子们之间的游戏开展起来才会更自然顺利,比如说今天的游戏开始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岗位,这时候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正面引导:“我要取钱啦!银行的人呢?!”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质问:“你们银行怎么回事啊?一个人也没有?”在幼儿游戏开展时,老师除了给幼儿提供、创造合作的机会,更应该做到与幼儿以一个平等的身份交流。通过老师这样地灵活变换身份角色,让幼儿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沟通,并通过老师对于合作的方法的引导,让幼儿更为自然地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老师在小班幼儿心中的形象是无人可以代替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个幼儿。在班级中,两位老师的感情的亲疏关系、合作的默契度、工作的配合度,都直接影响着幼儿。除此之外,不可忽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群体中,树立一个学习、观察的榜样,利用对榜样的合作行为的表扬、鼓励来激发群体像榜样学习的动机,这样的“强带弱”榜样学习形式会加快提升群体的合作能力。

3、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小吃店开张了,老师分配了收银员、服务员和厨师,三个人一起该怎么游戏呢?老师在游戏前应对幼儿游戏的分工提出明确指示,具体角色的职责也应告知幼儿,这样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就应该要一起协商讨论解决。比如说,客人来时,应该服务员去迎接,客人点菜之后应该是厨师去做菜,收银员来收钱,用完餐之后服务员负责打扫餐具……当遇到问题时,孩子们通常会第一时间来找老师寻求帮助,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告知幼儿,你们有能力自己解决,你去找你的同伴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再来找老师。通常孩子们会在老师的“不帮助”下,也能找到合作的方法策略,逐渐学会合作。

4、合作活动增加难度,加强挑战性

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在活动的任务设计方面我们不要设置的太容易,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在让幼儿制作活动使用的道具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道具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图纸、材料、工具,并且交给幼儿制作的一系列方法,幼儿在完成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难度,如果过于轻松的完成活动,就失去的让幼儿在困难中寻求合作的意义了。如果教师只将任务下达,并没有提供材料,这样幼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相互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幼儿会体验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5、突显合作活动的效果,体验愉快情感

孩子们之间的合作通常结果都是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友谊加深。这些对于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幼儿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并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因此,老师在发现孩子们在结对合作时,应给予幼儿一些合理建议,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的引导幼儿让他们体会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到这次成功的合作与上次不成功的合作进行对比,进而让幼儿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合作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再次合作。

6、及时鼓励、引导幼儿,增强合作意识

在孩子们出现合作行为,并在过程中能较好的沟通交流时,老师一定要多多肯定、鼓励幼儿:“你们一起完成得真好!”“你看,你们俩一起比你一个人的时候做得更漂亮吧?!”老师及时给予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微笑,亲切的竖起大拇指,或者引导同伴共同表扬。

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篇7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3~6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习惯一旦养成, 要改会比较困难, 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 而且还会因为“泛化影响”, 养成粗心大意毛病。为了让孩子有初步的责任感, 也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 我们应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入手。怎样让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照料自己, 养成良好的习惯, 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

一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 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必须重视活动中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 如示范、榜样教育等, 让孩子在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如每天午睡前能自觉、主动地把小鞋子摆放整齐, 有的小朋友还会摆出自己设计的漂亮图案。每次班级清洗后的毛巾和杯子小朋友都抢着摆放。

2. 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 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利用故事中人物的活动指导幼儿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使幼儿自己组织并展开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 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游戏中, 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 又能与同伴交往, 其动作、语言、思维、情感等身心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中, 游戏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 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 综合运用多种活动,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展。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 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 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具体方法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共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孩子有很强的模仿性, 看到大人做事常常想去帮忙, 如看到妈妈洗碗也想试着去洗;看爸爸推车子, 也想跟着推。但家长总是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的做法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1) 孩子自己失去了动手的机会, 也失去了智力锻炼的机会; (2) 孩子失去了提高生活能力的机会; (3) 孩子的求知欲受到打击。幼儿园应该和家长进行合作, 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1. 适当的鼓励

孩子由于年龄小, 自信的建立往往需要成人适时适当的鼓励,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家长都应为他喝彩。当孩子面临困难时, 家长应给予最有效的帮助并告诉他:“我知道你能行!”家长及时的鼓励会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2. 放手去探索

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但这种探索的欲望常常被家长在无意中扼杀了。如孩子刚刚拿起剪刀, 妈妈立刻大喊:“不许动, 危险!”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胆小, 越来越循规蹈矩。恰当的做法是, 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 然后放开手。曾有人说:不要把小孩当成小孩看, 家长除了正确的保护, 还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成长氛围, 放手让他们进行体验探索, 积累经验,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获得学习的方法, 真正学会学习。

3. 引导想想看

生活中, 孩子会遇到许多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他们求援时, 不要急于动手帮他, 而应该鼓励他再试试。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 就应该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 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篇8

一、积极创造交往环境, 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般来说,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自发地开展一些游戏, 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合作能力, 但现在的居住条件限制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为幼儿创造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

1.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一座桥梁。 我校配合设置了不同游戏, 如商场、表演区、建筑工地、理发店、医院、娃娃家、益智区等, 可以让幼儿模仿不同的角色进行活动和交往。

2.和谐统一的人际环境。

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教师应处处为幼儿做榜样。 现在我校每个班级都有两个老师搭班, 那么老师之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互相合作帮助, 用实际行动影响幼儿。 比如在各个不同的区角, 有的小朋友当医生, 有的小朋友当病人, 有的小朋友做司机, 有的小朋友做乘客。 这些医生、病人、司机、乘客们相互协商, 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每个活动。 这样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 增强相互合作的意识, 提高合作能力。

二、充分利用游戏规则, 诱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规则是幼儿活动的要求, 只有制定明确、 合适的游戏规则, 才能让幼儿自觉地遵守、友好地完成游戏。

1.制订正确的游戏规则。

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我们让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规则, 让幼儿集体或分组协商、讨论出每个游戏区的一些交往规则。 幼儿用自己讨论出来的规则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 使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

2.强化游戏规则。

只有始终如一地执行规则, 才能使游戏规则得到强化, 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更快乐。 在这里, 教师要做的是认真地开展每一次游戏, 严格地执行每一条规则, 反复地进行提醒和督促, 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 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 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激励幼儿、 用情境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从而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幼儿游戏既要有挑战性, 又要学会沟通技巧

《纲要 》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方法运用恰当、灵活、多样, 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 ” 因此, 在游戏中要以幼儿为主体, 合理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进行游戏, 促进幼儿感到新奇从而愿意尝试。 同时, 要注重游戏中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发展的条件。

1.为幼儿提供的活动其合作的过程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提供的内容要让幼儿感兴趣, 就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而且, 活动的目标不能定得太低, 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让孩子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 如在引导幼儿做手工时, 最好只给孩子们提供材料和一些范例作品,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和努力进行制作, 并鼓励他们经过商讨、合作进行大胆的创作。 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既能学会合作, 又能体验到分工合作带来的快乐。

2.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合作技巧。

首先要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 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支持、鼓励并吸引幼儿积极地参与语言交流。 因此, 让幼儿学习用语言交流, 不仅使孩子与他人更好地交流合作, 同时丰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另外, 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学习自己解决矛盾。 在现代家庭中, 幼儿是家里的“小太阳”, “6+1”的爱使他们表现出独断专行、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好的现象, 不愿也不会与他人合作, 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能力, 经常引导幼儿参加团队合作活动, 体验合作的乐趣。

四、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 提升幼儿合作分享的体验

以往的游戏活动都是由集合、整队再活动组成, 并且严格控制时间, 在游戏中, 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游戏活动很难到达增强幼儿的积极体验的境地。 这就需要在一次活动中保证足够的游戏时间, 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失败中, 一个个合作中心领神会, 最后达到促使幼儿自主发展的目的。

1.将幼儿的生活、 游戏有机结合, 构成幼儿一日生活、 游戏一体化。

“生活即教育”。 幼儿的很多经验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 这说明幼儿园生活各环节对他们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同样,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 因此, 幼儿园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抓住以上两点, 就必须使其在幼儿的一日中有机的结合, 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体现游戏、生活一体化, 使六大类游戏 (建构游戏、创造性游戏、美工游戏、益智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 较科学、具体、巧妙地贯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使幼儿生活、游戏的氛围既轻松有趣又自主有序。

2.游戏时间有效安排。

合理安排并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 在时间的安排上, 幼儿园把权利交给教师, 教师又将权利交给幼儿自己, 体现出师生双方宽松程度。 教师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体现自选游戏的教育意图。 如在正常教学活动后的这段时间, 可以让教师根据幼儿需要酌情安排。 巧妙的调整运动游戏、表演游戏、美工游戏的内容与时间。 丰富创造性游戏、 益智游戏的时间与内容, 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发展, 解决幼儿“偏区”游戏现象。

合作是幼儿未来适应社会的重要素质, 通过从小多次的合作游戏活动,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协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成果, 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使合作行为更稳定、也更自觉化。 只有让幼儿具备这样的素质, 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立稳脚跟, 从而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昆映.开展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云南教育, 2006, 5:47.

[2]陈晓芳.理想幼教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3.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措施研究 篇9

关键词:合作能力,合作环境,合作指导,家园共育

如今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度呵护和娇惯,他们极少有走出家门的机会,缺乏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验,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幼儿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蛮横任性的不良性格。进入幼儿园后,与同伴发生矛盾、摩擦的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幼儿合作意识的教育,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合作技能,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下面,笔者就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为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当前的大多数幼儿,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不会为他人着想,再加上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无法体验到与人合作的成功感和愉悦感,具备与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给幼儿创设交往合作的环境,有了环境作为支撑,幼儿就会逐渐树立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比如,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心事,做到真正热爱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从而促使他们逐渐变得愿意与人交往。另外,我们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置不同的区角,如,商场、医院、理发店、餐厅等,里面各种各样的材料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医院里各式各样的医用器械,理发店里多种多样的理发用具等,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从而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这些角色活动的模仿、扮演中。如此,我们便为幼儿的交往搭建了桥梁,给幼儿提供了与人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对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指导,使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某些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常常会不听取别人意见、不愿做出退让,甚至会产生纠纷,如,争吵、打架等,这就需要身为幼儿教育者的我们加强对幼儿的合作指导,使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比如,首先我们要使幼儿有正确的与人合作态度,要让幼儿知道,如果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么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他们合作。其次,我们要教给幼儿妥善的语言,如在与同伴合作时,要说礼貌用语,如“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可以借我一下这个吗?”“咱们换一种方法吧!”“咱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吧!”“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块积木放到这里。”等等。第三,要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如一起玩玩具时,要懂得互相谦让,或者轮流玩;如果自己遇到了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找小朋友协助自己;同伴遇到了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与人发生了摩擦,也不要争吵和动手,而是向老师寻求帮助等。这样,幼儿逐渐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方法和技能,自然能与他人顺利地进行交往和合作,也能达到良好的与人合作效果,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三、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所以,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导幼儿家长进行积极配合,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切实得到发展和提高,实现家园共育。

比如,我们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合作能力的信息,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也可以给家长发一些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方法和途径的小册子,指导家长同步进行。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向家长询问具体的进展。我们也可以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家访,了解这些幼儿的成长背景,并与家长一起制定培养符合这些幼儿特点合作能力的培养措施。也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到园中参与各种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合作完成的游戏项目。这样,我们便能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合作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发展和提高,实现了家园共育。

综上所述,学会合作是时代的需要,《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篇10

一、幼儿合作交往的现状及其原因

幼儿合作交往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合作交往的交往意识越来越差, 合作交往的能力也不高。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玩具, 甚至有些幼儿还有很明显的攻击性。 (如为了争抢玩具出现打、推、挠、咬等行为。) 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得孤僻, 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 自己呆滞地坐在一旁等;有时几个幼儿在一起玩也很少有合作, 多是从共同的玩具中取出自己的玩具, 或模仿一下其他幼儿的玩法, 各玩各的。

幼儿合作交往的障碍产生的原因:造成幼儿这种交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来自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机构。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家里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加上家长过分的保护代替, 孩子很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很多家长工作忙, 很少与孩子进行交往与合作, 让孩子做事情或与孩子共同做事情费时费心, 不如自己直接解决来的干脆。个别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孤僻、畏惧的心理;最糟糕的是有些家长怕孩子在交往合作中吃亏, 向孩子渗透“谁打你, 你就打谁”的报负心理, 使孩子不敢也不愿意与同伴合作。

由于教师对幼儿交往合作意义的理解不深。幼儿园主题课本要求幼儿多数操作是用自己的材料, 观察问题, 缺乏合作;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的需要, 开设了园本课程又占用了幼儿交往活动的时间;加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班级幼儿人数过多, 为了保证安全, 少出现问题, 很多教师让幼儿每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限制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机会。

二、培养大班幼儿交往与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从培养幼儿的性格入手。从幼儿的性格特点来看, 那些天真活泼的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比较强, 他们愿意主动与人合作, 在合作中充满自信友爱、喜乐, 而且合作的成功率比较高。反之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 从自己主观愿望上就不想参预他人的活动, 怎能谈得上交往合作呢?要改变幼儿原有的不良性格应从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出发, 进行鼓励, 进而培养他的性格。其次, 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再次, 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学会合作的方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 彼此合作的机会很多, 但是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 积极引导, 教他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合作, 否则有再多的机会也无济于事。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激励幼儿对合作的渴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良好的性格具体表现为:活泼, 开朗, 自信, 友善, 平等及其积极的探索精神。具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 别人也愿意接受其合作。例如, 李扬性格内向从不与人交往, 也不与老师交流, 自己孤独坐在一旁, 但是她珠脑速算学得很好。我便鼓励她陪着较差的幼儿一起练习。在幼儿互教中, 她体会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 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她与人合作的愿望, 从此后她便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角色。郑伟是“害群之马”型的性格, 小朋友见了他都敬而远之。我便准备许多种彩纸让他在活动区里折纸。还把他折的东西当作奖品。奖给其他小朋友帮助他树立威信, 使其他孩子逐渐接受他, 而他在与幼儿合作时也克服许多乱碰乱撞的毛病, 激发了他与人合作的愿望。所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合作的必备条件。

四、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帮助其形成合作意识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完成的某种工作或任务的行为。它需要人们之间做事要合一, 不能随心所欲。记得在一次布置园本课程主题墙请一组小朋友布置部首认字栏目时, 将字的前部分写在树枝上, 字的后部分写在树枝边的叶子上。将所有的字组成完毕, 一棵茂盛的大树就完成了。开始的时候他们各自拿着一个偏旁或部首随意就粘到墙上, 也不能将所有的字组合完整并乱作一团。我当即叫停, 组织全体小朋友讨论他们为什么不能将所有的字组合完, 怎样做才行。幼儿说出了许多原因和方法, 在这时我邀请了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示范, 强调一定要先分工再合作不能随意粘贴, 然后在请小朋友继续布置本栏目。在这样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 帮助幼儿形成了合作意识。

五、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提高合作能力

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首先应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没有经历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及体验, 影响他们合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尤为重要。第一, 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先从两个人开始, 由浅入深。如:二人玩翻绳, 拍手谣, 猜拳舞, 合作一幅画等。随着能力的提高, 可增加难度如:结构游戏“盖楼房”, 角色游戏“开医院”。第二, 要将合作的培养整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共同收拾书桌, 整理图书和活动区域的物品。第三, 组织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没有一次的主题墙等。第四, 在体育区域自由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带领小班的孩子活动。幼儿在这些与人合作的活动中, 不断与人商量讨论, 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快乐。合作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六、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合作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决定这个时期教育是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的, 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我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请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 做孩子的衷心听众以身作孩子的榜样, 提供与家人邻居交往合作, 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七、让幼儿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幼儿是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步学会合作后, 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然后会产生合作的需求, 产生与人合作的愿望。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能让幼儿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呢!第一是讲述。组织幼儿到大家共同完成的作品前, 请幼儿欣赏并讲述完成此作品的过程使其共同分享快乐产生愉快的情绪。第二是表扬与鼓励。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 以免对合作产生厌倦感从而失去合作的积极性。

总之, 幼儿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耐心指导, 激发兴趣, 创造合作机会, 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家里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加上家长过分的保护代替, 孩子很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 因此缺少合作意识。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上一篇:怎样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下一篇:信息媒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