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2024-07-31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精选十篇)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篇1

1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述

植物配置是指充分参照植物生态习性与园林设计要求, 将园林中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 以配置完成植物群落的整体组成, 实现园林的各项功能。植物造景是相对于植物配置的一种艺术深加工, 在充分了解植物发育与生长需求的基础上, 配合山石、水体、建筑等进行点缀, 尽可能地展现植物自身的色彩、曲线、形体之美, 通过对植物的精心选材、合理配置、尽心设计, 才能够创造出园林设计与城市建设整体和谐多样化的景观, 更好地满足于人们对于生态艺术的追求与需要[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相互联系与统一的, 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创造出优美别致的植物景观, 使景观与园林共同构建一个优雅舒适良性的生态环境, 进而满足人们对和谐生态的需求。

2 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1 美化、改善生态环境

园林设计给予人们万紫千红的形态美和纷乱迷离时空的交错美、层次美。一道风景线既是城市规划的亮点, 又能很好地美化城市环境。而相对于艺术美而言, 园林植物对于提高空气质量也很重要。而且一部分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如大黄杨、夹竹桃等具有良好的吸收硫化气体的作用[2]。园林植物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争议和替代的。

2.2 安全防护、促进美育

园林植物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而且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将不同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 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防火、防震、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配合防空的作用;而且园林植物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展现园林艺术美的一种重大因素。植物景观的唯美以及它的生命力, 很好地在园林景观里展示了她的日常使用功能与美学欣赏价值, 并且良好地诠释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满足休闲游憩、陶冶情操

植物园林的构建, 不仅可以形成一种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 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要。一份恬静的世界, 尽情地去游走、休息, 让大自然的美渗透到精神世界美的情感和思想中去, 以赋予人们回归大自然怀抱、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园林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唯美的享受, 一种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气息, 这些对于就居于喧闹城市中的人们而言, 是一份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3 植物配置与造景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3.1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的配置不合理、忽略了生态的保护。单一的植物很难体现一种季节的变化带来的视觉感受;在选择植物上过分地追求高档次外来的物种, 既没有良好地展现地方的特色与风貌, 又偏离了园林设计的本意;不能良好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 缺失一种协调美;设计者过分地借鉴国外的设计风格, 忽视了园林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主导地位[3]。

急功近利的心理、缺乏文化品味问题也是相当的严重。设计者直接把生长良好的名优新奇的古树大树的原木从自然群落中挪植到园林中。不仅使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还会适得其反。近年来, 很多的园林设计者在园林造景中使人们很难在园林的设计中体会到具有特色的一份人文情怀。

3.2 相关的解决措施

园林设计不仅要充分提高其科学性, 而且还要在适当引进外来物种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展现乡土的特色。园林植物的配置要充分以生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把植物的自身特点作为第一要素。尽可能地把本土的人文情怀充分融入其中, 不能单方面地追求一种观赏效果。要充分考虑到树木植物生长的环境及条件, 对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做合理的搭配, 尽可能地实现双赢。

提高园林设计整体的艺术美势在必行, 园林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不仅要符合科学, 更重要的是对于植物景观意境美的提高。为了实现园林的艺术美感, 设计者可以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多层次的搭配;不同花色、植株高度之间的配合, 尽可能地使色彩与层次叠加增值;不同时期生长的植物间落排置, 不仅可以增加观赏的时间, 而且还可以增加不同植物的交错美。

4 结语

总体而言, 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 不仅会影响到园林的整体景观感官,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同样也会有很大影响。因此, 一个设计者如果要设计出令人称颂的作品, 就一定要系统地去了解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合理配置, 处理好影响植物配置和造景选择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摘要: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体, 能够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对于在园林设计中发挥至关作用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因素却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其相关概念的概述, 及其相关作用与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做详细的分析, 期望园林设计者能够在园林的设计中,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 使植物与植物之间、环境与人之间更多的和谐。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夏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学论坛, 2010 (6)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篇2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方法

1基本原则

1.1植物选择

园林景观内部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植物,园林设计中一项关键性的内容就是关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同的植物在外观和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互选用和搭配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另外,不同的植物由于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的不同,在园林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也不同,选用、配置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以及对气候环境的基本要求,保证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选择的植物类型应是本土植物,培养本土品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快地适应园林气候和环境。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不仅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同时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因而在植物配置中适当选择外来品种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不同的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效果。

1.2植物配置

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为了更好地为植物造景奠定基础,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加优美、自然和舒适的环境,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遵循艺术性和科学性原则,保证植物配置和园林设计效果。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人员在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综合了解其生长习性,在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植物科学配置,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配置效果,使其更好地与园林景观和设计环境融为一体。设计人员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生长对环境、气候的要求以及对土壤、土质的要求,能够在造景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培育和修剪手法。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原则是要求注重植物搭配的技巧,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形状特点,使配置过程中控制颜色的深浅度,通过层次性的明暗搭配,使园林植物景观色彩种类更加丰富。

2主要形式

2.1满足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是在城市化建设中通过人工干预手段,对园林中的植物景物进行重新配置和整理,使其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园林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了解人们的实际观赏需求,对园林设计、规划的风格予以充分体现,在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中要着重体现园林的基本功能。园林内部不同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例如,在街头绿化带和公园处属于绿色环境,人们在这一公共场所主要是进行娱乐和休息。对于此处的园林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区域性的植物配置工作,为人们营造出相对轻松和舒适的休闲环境。在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中,保证与周边环境整体状态相适应。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要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体现园林设计的人文性。

2.2造景轮廓对比

园林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植物的配置实现植物造景,是为了使园林的内部景观植物呈现更好的观赏性。对于大规模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需要将不同植物进行基本轮廓对比,使林冠线与植物整体边廓相协调。尤其是树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枝繁叶茂,呈冠状发展,上部的轮廓线已经难以再人工控制。在此情况下,对于搭配的树木种类需要与整个园林风格相适应。植物造景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均不同,要完成合理的造景设计,就要在了解其综合习性的基础上,预判其造景的最终效果,在视觉上打造出一种层次感,掌握不同的绿色效果,使其艺术审美性更加突出。

2.3创意性

园林设计属于建筑设计与艺术设计统一的工作,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将不同的植物种类合理搭配,使其在特定的生长区域形成一种景观状态。在植物配置和造景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园林设计风格,人们在不同的园林休息区均能发现其设计特点。在整体结构安排中,可以以树木为主、花草为辅,形成一种主次感,运用植物象征、隐喻和模仿等特征打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风格。另外,在花草点缀中进行整体形态设计,例如,利用花类植物点缀园林环境,将其拼成一定的图案或文字,可以是“自然”、“生态”、“和谐”等字样,也可以是动物图案等,这种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园林设计的活泼感以及植物造景的设计感,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和要求。

3结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地操作中既要综合了解植物生长属性,又要在色彩、形态搭配中营造一种艺术审美效果。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对提升园林设计和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6)

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景观植物;研究分析;园林造景;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当前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园林项目的设计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景观植物,而景观植物的出现则使得整个园林项目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使得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大大提升。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景观植物的应用使得整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大大增强,其对于整个城市整体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使得人们更加鲜明的感受到四季的变迁以及生命的活力。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增强园林项目设计的水准和最终的欣赏效果,就应当对景观植物在实践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切实的思想和完善的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艺术性和质量的增强。

1.景观植物在园林造景之中的价值和意义

明确景观植物在实践应用之中的重要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是真正意义上实现设计效果大大增强的关键点,所以应当对此环节的工作加以重视。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的从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等层面着手,在实践的设计发展过程之中应当在充分的遵循了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对艺术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体现,进而更加有力的推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向前发展,充分的展现出艺术性和设计功能服务性的特征,使得整个设计项目的水准可以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和改进。

在园林造景工作之中通过恰当的景观植物设计和搭配,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和排列的顺序,可以营造出一种相当独特的、具有艺术特色的意境,另外,由于景观植物在整个园林项目设计之中占有相当关键的地位,通过对植物之间的恰当搭配和排列组合,并且通过对景观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可以为广大观赏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感受,这一点是决定园林景观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点,也是其中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园林项目的设计工作之中应当注重规范性、条理性,整个施工和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弹性,注重其中的微量影响元素,以使得整个设计的效果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通过不同景观植物色彩和形态的展现,并且通过恰当的组合和大小之间的搭配,可以使得其整个设计的艺术性大大增强。

2.景观植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注重应用的原则,对于更好的呈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效果意义重大,如上文所分析到的,景观植物的应用使得整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大大增强,其对于整个城市整体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使得人们更加鲜明的感受到四季的变迁以及生命的活力。随着当前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园林项目的设计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景观植物,而景观植物的出现则使得整个园林项目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园林造景实际上是城市的一张自然名片,是反映一方水土特色的平台,因此,园林造景需要尽量选取本地的特色植物,进行综合设计。

环境温度、水分及土壤等环境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正常发育状况,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互制约,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特性结合实际环境进行配置。

园林植物造景的本意是利用植物特有的自然特点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因此,在园林造景中需要充分体现公共环境的艺术价值,充分表达出城市的艺术档次。

3.景观植物在实践之中的应用手法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园林造景工作之中景观植物应用的相关原则和重要的意义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可以明确应用过程之中的相关重点和工作之中的难点。下文将针对景观植物在实践应用之中的基本手法以及基本的技术流程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对园林造景工作的增强和全面改进。

首先应当对整个景观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植物种类的搭配过程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植物的形态以及色彩等方面的关键因素,同时还应当保证景观植物的设计与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相互协调。此外,在实践的应用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造景的动态化因素,这一点也是景观植物应用之中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季节的变化,避免出现雷同和单调的情况,在景观植物的使用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层次性的展现,分主次的进行使用,在造景工作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植物的稳定性和群落之间的关系,对造景工作进行恰当的调整,并且通过恰当的搭配和合理的工作,制造出一定的层次感,进而使得景观植物的应用效果和整个园林项目设计的观赏价值大大增强。

在景观植物的应用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化配置,应当以不同的色彩为基础,通过层次感的互相搭配使得其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进而使得整个园林项目设计的效果和艺术感大大增强。要想真正意义上增强园林项目设计的水准和最终的欣赏效果,应当对景观植物在实践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切实的思想和完善的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艺术性和质量的增强。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次,需要规范园林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栽植质量,对栽植地的土壤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对栽培植物进行良好的科学修剪,保证苗木的整体配合度。最后,需要科学维护绿地,并且最大限度发挥绿地功能。在后期管护中,要把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灌木的修剪和花境花坛的更新。

4.结束语

总的来讲景观植物的应用在整个城市园林景观的造景过程之中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园林项目的设计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景观植物,而景观植物的出现则使得整个园林项目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园林项目设计过程之中景观植物应用的重要价值和深远的意义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应用过程之中应当注重的原则和相关技术手法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增强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使得整个城市的发展可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本质上加以分析景观植物的应用在当前现代化的园林项目设计过程之中可谓是意义重大,所以应当对应用的手法和工作方式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翅. 谢天谢地谢恩师,园冶园衍园林梦[J].风景园林.2014(03)

[2]赵烨,刘晓彤,张天骋,杨叠川,邓鑫桂,高翅. 缨络——穿越时空的体验 随州河道遗产廊道叶家山遗址片区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J].风景园林.2013(06)

[3]李永胜,昂济飞,向上,夏祖煌,高翅. 绿变[J].风景园林.2013(06)

[4]纪俊双,高翅.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荷景特质探析[J].华中建筑.2014(01)

[5]陈雪娟,高翅. 风景园林作品评论内容之管见园林项目设计过程之中景观植物应用的重要价值[J].华中建筑.2014(01)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篇4

1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相关概述

1.1 概述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重要途径。植物配置, 主要是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 科学地对植物的种类、色彩等进行选择搭配, 促使植物的实际情况能够与园林整体的设计内容相匹配, 提高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是建立在植物配置的基础之上的, 并借由选定的植物, 通过亭台楼阁、山水地势等的配合, 形成具有植物特点以及园林特点的园林景观。在进行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 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迎合, 促使设计更加合理。

1.2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作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是提高园林设计水平, 构建园林风采的重要因素。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科学地对其进行合理的布置。

(1) 改善环境, 优化生态质量。园林中植物的布置与造景, 可以使园林内部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同时还可有效地改善园林内部的生态环境, 优化生态质量。

(2) 植物景观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给予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 并使人们在欣赏植物景观的同时, 完成心理的洗涤, 陶冶人们的情操, 促进城市居民与生态环境近距离地接触。

(3) 植物景观可以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达到宣教的作用, 促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开展环境保护, 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

(4) 植物景观的基本作用是供人们欣赏, 不同植物与色彩的搭配可形成与城市环境截然不同的植物景观, 给予城市居民以放松与闲适。

2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影响园林设计质量与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 需要开展科学的分析与研究, 促使园林设计能够与人们的审美标准达到有机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中的一些问题切实存在, 需要展开详细的分析。

2.1 植物配置不够合理

植物配置是关系到植物造景的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植物配置不能达到园林设计的需求, 必然会导致园林设计中植物搭配单调、重复, 影响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在一些城市的园林设计中, 出现单一植物的重复使用, 不仅不能为人们提供不同节气的感官享受, 还导致人们承受着单调的植物所带来的审美疲劳, 使得园林植物景观的协调性达不到预期标准。此外, 如果植物配置不能够结合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 同样会导致植物造景所构建的景观缺乏地区特点, 影响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 不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2 植物造景缺乏品味

植物造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但是在一些园林设计中, 园林设计人员缺乏良好的品位, 植物造景过于急切, 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造景过于简单, 缺乏时代内涵, 不能与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需求相匹配。

2.3 生态理论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因地制宜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需要以生态理论为基础, 科学地对各类植物进行配置和造景。若在一些适宜温带植物的地区, 将北方的耐寒、抗旱植物进行移植, 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影响园林设计水平。在植物配置设计中, 如果缺少城市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的深入分析, 盲目地对植物进行引进, 将会导致植物不能成活, 影响园林效果。

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科学地开展植物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 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解读和分析, 从而明确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 并遵循植物配置与植物选择的基本条件。重视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置, 结合园林造景的色彩、光影, 对植物的种类、颜色等进行选择。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 需要立意在先, 结合地形特点等将植物布置在园林的山石和地貌上, 促使植物发挥空间划分功能。在面积相同的地段, 采用植物配置造景时, 可以突出树冠的起伏, 从而凸显植物的韵味。在起伏不大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一株特高的植物, 起到导标的作用。在进行乔木设计时, 可以结合人体的高度, 营造敞开或封闭的植物空间。在进行乔木为主景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采用孤植、列植的方式。在以灌木为主景时, 通常采用群植或丛植的方式。在以草地为主景时, 需要结合地形的特点, 使得区域内的色彩可以得到有效的统一。

3.2 重视植物造景的内涵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 有效地对植物造景与地区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 避免盲目造景的情况发生, 促使园林植物造景与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相符合, 使得植物造景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指标相匹配。同时, 应重视园林植物造景的功能性, 科学地对亭台楼阁、山水草木等进行布置, 使人们在休憩的同时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 陶冶人们的情操。例如, 在进行河湖溪涧植物群落配置和造景时, 应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手法, 运用孤植、列植等方式对植物群落进行布置, 促使植物群落形成具有自然风光的景观氛围。

3.3 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与造景时, 需要科学地进行选择, 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种植形式, 选择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植物, 并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的选择, 促使植物可以始终处于生长的状态。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 需要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科学地对艺术手法进行选择, 采用符合园林特点的艺术手法进行植物造景。例如, 在对起伏草地的植物进行配置时, 应以绿色为主体, 采用黄色、粉色等花盆进行不同图案的摆设, 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

3.4 不同情况下的植物配置方式

在对水景的布置时, 需要考虑到水体生态环境的实际需求, 并配有喜水湿生性植物, 在湖泊或河流水面较大时, 应在河岸周边进行大型乔木的种植, 并使其倒影映入水中, 形成一幅静谧的画面。在对道路两旁的植物配置时, 需要体现一种柔和感, 通常采用多种乔木和灌木混植的配置方式, 形成符合道路起伏的节奏感。而在山石周边的植物配置时, 应在下部突出植物的特点, 上部则凸显山石的特点, 通常应采用低矮花草进行配置, 形成园林独有的景色。

摘要:园林设计是营造城市景观, 构建绿色生态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 可以通过植物造景, 提高园林设计的质量与整体效果。在进行植物造景时, 需要针对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颜色特点, 对其进行系统地配置, 提高园林设计的有效性与美观性。本文就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展开探讨, 并着重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阐述, 从而力求促进园林设计的质量提升, 营造具有城市特色的重要景观, 满足人们不断变革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何修俊.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0, 06:104~105.

[2]刘巧新.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园艺, 2015, 04:61.

[3]梁宏.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企业导报, 2015, 14:196+179.

[4]何成丹.探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5, 10:58.

植物造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篇5

1.1设计、施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有些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与当地风土人情、地貌气候等不相协调,往往设计出来的作品到真正应用的时候就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施工队只按设计师的设计图纸进行盲目施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存在偷工、减料,设计图与实际施工存在有天壤之别等情况;管理者专业水平较低,景观的后期养护对整个景观的营造非常的重要,植物它是有生命的,景观的营造也存在有时间性,植物是否能成活,后期的生长是否健康,景观的造型是否美观,都与景观的养护、管理者的专业管理水平有很大的相关性。

1.2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绿色景观”,是指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尽量小的景观。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俞孔坚曾指出:“景观的生态化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化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化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而现在的很多案例却是花大钱,把原有的景观去的一丝不留,在某个地方无中生有的造出一个景观,这种设计违背了要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违背了要生态,经济和合理。

1.3缺乏文化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应该与当地的地方文化特色相呼应,通过独特的设计风格来彰显当地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使园林景观设计既做到与时俱进又充分展现地域性。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西方大量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涌入我国,并为许多设计师盲目接受和模仿,甚至是出现了“复制品”的情况,使得当地的园林景观跟其他地方的如出一辙。看着具有西方特色的园林景观,看似很有国际风范,却丧失了当地该有的风格。久而久之,当地的个性、特色文化就会慢慢地消逝,留下的是一处处渐渐引起人们审美疲劳的模式化了的园林景观。

2解决办法

2.1合理利用植物资源,营造稳定生态群落景观

植物造景不是简单的植物个体的拼凑,而应该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独具匠心的、科学合理的搭配。使之不仅美观,还能起到改善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声等作用。良好的植物景观应该拥有稳定植物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大树移植这种立竿见影的园林绿化方式是不可取的。大面积观赏草坪和模纹花坛等这类只可观赏且养护费高昂的绿化方式也要谨慎应用,我们应该根据生态学原理,结合当地乡土树种,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稳定、生态、实用、美观的园林景观。

2.2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研究人员应该挖掘开发更多的观赏植物,对可开发资源进行收集、评估、繁育和推广应用,为造景提供更多植物资源。园林景观设计和管护人员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了解植物学的前提下,结合园林生态学、园林景观设计等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生态美观的景观。

2.3注重生态效益,发展生态园林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尽可能大的效仿自然界中的天然植物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复层植物群落有利于增高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能力,增大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例如乔、灌、草相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能比单纯的草坪高4倍。此外,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稳定性、抗逆性强,防风、防尘、降噪、净化空气的能力也明显增强。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尊重原有群落,在保护原有自然植被的前提下,通过促进群落的自然生产力,形成复合的植物层次并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季相景观,实现低人工管理和景观资源的稳定、持续发展。

2.4注重地方特色,突出文化传承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 篇6

关键词植物造景景观设计园林

中国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14-02

如今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迅猛地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植物文化是城市园林精神内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是景观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之一,通过景观设计将不同植物合理配置,达到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艺术水平。

1、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1,1植物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应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以“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总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确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健康、生态的植物自然配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

1,2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针对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上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其它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的植物造景与硬质的建筑、假山等结合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2、现代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2,1植物造景的时空变化特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暂时的,“动”一方面说明植物不同于山石、建筑等是静止不动的;二是在配置时应考虑近期尤其是长远的绿化效果。

2,2植物是造景中的独立景观

园林植物独立成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1)用单一的树木型态与景观色彩表现的孤植形式,在视野开阔处作为造景的主景;(2)按照美学规律、观赏视点的不同及植物季相的演变,组成疏密有致的既表现树木的群体美又体现个体美的丛植形式;(3)多用草本花卉组景,可以大大提高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4)由乔、灌、花草组成的自然式群落,效果较好且形式壮观。

2,3植物与其它景观的组合

园林中植物可以和其它园林景观和小品组合成景,尤其是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山石水体等。它可以软化建筑的硬线条及丰富建筑周围色彩;道路周围栽培植物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封闭和分隔;山石水体只有配上植物才能丰富色彩和景观层次,创造意境。

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所存在的问题

3,1绿量与景观质量

“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合理的植物造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绿”的效益。当前植物造景中的绿量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极端:

(1)大草坪泛滥,原因除了流行风气外,还有设计者缺少对绿量的重视。虽然大量种植草坪能够使园林小区在短期内尽快见绿,提高视觉效果,但草坪多了,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修剪、浇水、除草、打药,既费工又浪费了资金,造成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浪费。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注意克服单纯以“见绿不见荫”的花草和低矮乔灌木来争奇斗胜,要大力提倡在小区里多种树、种大树,改变绿荫不足的现状。

(2)乔木、灌木、草坪模式的滥用,虽然这是一种生态效益得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模式,然而不分绿地性质、面积大小、环境负荷而一味滥用,往往会造成城市园林建设的绿量与环境建设中景观质量的不成比例。

3,2科学性与艺术性

城市园林绿化中,科学的植物种植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需要、场地功能需要和视觉景观需求以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而现实的园林规划与植物造景中,在进行景观效果的预见时常常将生长在很好条件下的植物作为理想的造景效果标准,却没有考虑到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小气候、干扰等对植物本身的影响,因而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数树木的生长体积、生长率都低于同等条件下自然界中的植物,致使其造景效果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4、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原则

4,1科学和艺术的统一的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而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4,2尊重自然的原则

设计者在配置植物时,总要试图找回遗失在现代生活中的外在自然空间,使得自然的自我恢复和持续发展得到保证。因此从业者必须尊重自然,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养分,获得配置灵感,并师法自然,结合自然,创造出“虽由人做,宛白天开”的艺术境界。

4,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声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树种地区差异较大,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是设计者首要遵循的原则,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同时,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进行驯化以丰富物种多样性。引进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4,4尊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则

做植物景观时,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脉,使植物造景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的植物景观作品才有真正的灵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使用者的审美及心理需求。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篇7

1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配置, 主要是同具体区域内的实际状况相结合, 对植物的色彩、种类等进行科学化地选择和搭配, 使最终的园林设计内容同具体的实际状况合理匹配, 进而有效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植物造景, 是基于植物配置而开展的, 具体分析设计区域内的山水地势、亭台楼阁等, 使所选取的植物能够同其合理搭配, 进而形成具有园林特点及植物自身特色的园林景观。

2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

2.1 美化环境

园林设计中, 植物景观具有中心化的特征, 其设计的优劣同最终的园林设计质量评价有着直接关系。在自然景观中, 植物具有标示性作用, 并且是对自然景观类型进行反映的直接性元素, 会随着季节和环节而有不同色泽与状态的呈现, 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并且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的享受。

2.2 利于人们陶冶情操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心态和行为表现会产生极大地影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用在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同区域内的实际环境相融合,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在现代化的快节奏发展下, 为人们创造一片平和安舒的净土, 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收获, 在钢筋水泥的桎梏下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广博和其独有的纯真之气。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构建一个轻快安逸的环境, 使人们产生倦鸟归巢之感, 能够使人们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进而归于安然平和的心态, 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使其具有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之感, 在这喧嚣的城市中获得内心的安宁。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现状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需要从具备的地理环境出发, 确保其能够发挥最大功用, 而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本文就位于兴安盟中西部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分析, 因其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且兴安岭贯穿旗境西北部, 呈现出明显“立体气候”的特征, 造成南北温差较大, 所以, 气候环境造成了其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相对单一性, 进而引发其它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3.1 设计缺乏科学性

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缺乏现象, 主要体现在过于注重线条的搭配和色彩的选择方面, 太过于注重美感, 而使得整体设计有华而不实之感, 过于形式化, 并且一定程度上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整体的实用性, 难以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作用。其设计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没有根据实际生存环境选择植物, 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不合理规划现象, 具有一定的盲目选择性, 并且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安全防护不到位的现象, 没有明显突出地域特色。就现阶段兴安盟的植物群落分析来看, 配置及造景过程中所选用的乔木树种相对较多, 但就整体化的园林设计来看, 不同区域和环境对于设计及植物的要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含量较大, 多样化指数高。但乔木在配置过程中的可用树种过少, 难以充分体现生态效益和均匀分布的科学性。

3.2 植物配置结构单一

近年来, 由于受到园林设计行业内的国际化思潮影响, 成功的园林设计会被大范围地模仿, 而不考虑区域环境特点, 逐渐出现了模式化的现象, 整体设计过于单一, 难以突出自身特色。另外, 植物色彩和功能过于单一。就园林设计而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 使植物能够伴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 呈现出令人心醉的美景。但从兴安盟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来看, 乡土植物紫丁香、水蜡出现频率较高, 而其它引种而来的, 如玫瑰、紫叶小檗、连翘、小云杉、暴马丁香等在植物群落中的作用相对较低, 致使园林植物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结构极为单一。

4 解决对策

4.1 提高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设计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 需要强化设计理念, 对区域环境展开综合整体的分析, 进而选择适宜的植物和结构配置。并且,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重视整体的协同性, 结合园林造景的光影、光线需求, 选择最适宜的植物颜色和种类。在配置植物前, 需要有明确的基本目标和整体立意, 然后结合地形特点, 在园林的自然地貌和山石上布置植物, 最大化地将植物的功能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得到展示。

整个兴安盟的地势起伏过大, 且多侵蚀沟和沙丘, 所以, 园林设计中需最大化保证整体结构的科学简洁, 可形成小乔木和乔木———灌木———地被的结构或乔木———灌木———地被的3层结构类型。此外, 2层结构类型也同兴安盟的自然植被和整体环境相适应, 层次简洁清晰、过渡自然, 比如, 乔木———灌木、灌木———地被、地被———乔木的结构。

4.2 增加植物配置结构

园林设计中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 需要充分分析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 然后结合当地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 确保栽种而来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 有效发挥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另外, 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而是从区域环境实际出发, 注重本土植物的开发及利用, 体现出园林设计的独特性。

整体而言, 兴安盟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季相景观方面多以春景为主, 植物品种色彩艳丽, 冬季则有雪压青松的本土植物景观。但是夏秋季节色彩过于单调, 基于此, 可以在配置及造景方面引入夏秋季节开花的植物, 最大化弥补原有的色彩缺憾。比如, 夏季开花的玫瑰、珍珠梅、红瑞木等, 适合秋季的有紫叶李、火炬树等。另外, 冬季色彩过于单调, 亦可引入可观赏性的树种, 如红瑞木、山桃等。基于本地自然特征的前提下引入外来树种, 使整体配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发挥园林造景的作用。

5 结语

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 篇8

1 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配置就是根据植物特性结合园林实际要求, 进行园林中花草树木的科学布局, 更好地发挥园林景观的园林功能和观赏价值, 体现园林设计植物的线条美、色彩美和姿态美等, 满足人们的绿化和观赏需求。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相互统一的, 都是要求在园林设计当中合理运用植物打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景观, 进而提升环境的舒适程度和美观度, 更好地满足人们良性生态需求。

1.1 植物景观美的感受

园林设计质量的主要评价标准就是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重要标示性元素, 它表现出了不同时令下的色泽和形态, 给人带来不同的景观美学感受。生活在这一空间的人们都有着对大自然的向往, 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元素, 增强人们对美的感受, 让人体会浓郁的精神文化和自然文化气息。

现代园林设计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衍变规律、遵循植物生长习性, 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通过设计规划增强植物景观强烈视觉效果, 更好地塑造出一种舒适优雅的自然环境, 增强人们美的感受。

1.2 植物景观的建造、环境、观赏作用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建造、观赏和环境三大功能, 植物能够建造出一定的景观空间,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环境功能指的是植物的空气净化功能, 同时它还能有效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与其他各类景观相比, 植物景观具有更大的生态学价值, 它能够形成一个小范围的园林气候, 增添环境的舒适和惬意感受。园林植物观赏功能主要体现在植物色彩、大小和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园林设计就是积极运用植物景观的特征形成视线聚焦, 进而提升园林设计的质量, 增强植物造景的观赏性。

2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原则

2.1 园林植物选择原则

植物选在植物造景中十分重要, 它决定着园林设计的美观程度, 因此, 需要注意植物造景过程中的多样性和乡土性结合原则。乡土性原则主要就是发挥乡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 很多外来植物会因环境和气候的不适应而无法成活, 增加了园林建设的成本, 是不可取的。而将乡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有利于丰富园林景观内容, 形成不同的植物特色景观。多样性原则, 就是要拓宽植物种植范围, 更好地发挥各类植物品种的效果。

2.2 植物配置原则

为了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环境, 就必须合理的掌握植物配置原则, 不断提升植物景观价值。植物配置原则主要包含艺术性和科学性两大内容:科学性原则就是要通过科学配置植物来增强生物环境和特性之间的协调性, 进行合理的环境空间建设。植物配置就是要发挥植物生物学特性, 增强科学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植物配置当中, 首先就是要掌握各种种植植物的生物特性, 并结合园林设计环境下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进行合理的造景设计, 不同植物结合在一起能够营造出更加优美的环境, 尤其是植物存在着一定的相生相克特性, 一旦选择不当, 就会成为设计中的败点。

艺术性原则就是要通过造景植物的合理运用, 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生态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 将观赏植物和观叶植物相互结合, 不断提升植物的美观价值, 并将不同观赏性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保证园林当中有着四季常青、季季有景, 实现周围环境色彩的相互协调统一, 增强色彩的对比度, 给人以视觉上美的感受。

3 植物造景形式

3.1 按需建设

植物景观建设其根本要求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不同园林所要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公园绿地等就是为了要为人们提供娱乐、休息的场所, 这些地方的植物配置就是要以舒适为主, 让人们有成荫纳凉、休闲的感受, 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植物。孤单园林就更加注重功能和特色, 更好地体现了景观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无论是哪种园林景观设计, 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人类需求而服务, 园林设计就是为人与自然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环境的舒适、合理和美观程度。

3.2 遵循美学原理, 注重整体效果

现代园林景观类型形式较为多样化, 植物造景仅仅是园林景观其中的一部分, 而非独立的个体, 只有将其与周围景观更好地匹配起来, 才能达到相互辉映的效果。同时, 还应从整体大局的角度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因此, 植物造景应当不断提升绿色视觉效果, 建造立体绿化群体, 更好地显示出植物美观。

3.3 增强植物景观的动感和意境

植物是园林设计当中最具动态性和生命的构成元素, 如何展现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和动感就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标志之一。植物造景过程中经常采用抽象、象征和模仿的手法, 极力烘托周围景致, 做到周围环境的相互融合。

4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园林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之间的协调性, 优化园林设计, 应当明确植物配置与造景中存在的问题。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如下两方面:一方面, 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性, 缺乏正确的植物生态特性。另一方面, 植物造景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体观赏性, 造成了景观整体和谐性, 忽视了景观整体美观。

植物景观过分重视观赏效益, 忽视了生态效益;只看到眼前, 而没有考虑到长远效果;过分追求形式和表面, 反而忽略了生态价值, 造成了巨大的养护费用, 不利于长远发展。

4.2 解决措施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必须实现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 积极发挥思维构思能力, 进行各种类型景观功能性研究。目前, 很多园林设计人员过分强调植物景观的个体性, 忽视了植物造景的实际策略研究。因此, 笔者强调了植物造景的因地制宜, 要求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园林植物。应当综合全面考虑到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园林造景的影响, 更好地完成景观建造工作, 提升景观的整体美观效果, 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构建好环境、质量、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更好地体现现代化园林设计特点。笔者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概念及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 希望能够促进生态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使得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达到动态的和谐。

5 结语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是设计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科学合理性的充分体现。因此, 一定要始终贯彻落实植物配置和造景原则, 更好地体现生态学原理, 顺应自然生物发展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美化环境, 加快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洪涛, 白雪梅.浅析在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8) :190-191.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篇9

关键词:生态设计,园林植物,植物造景

1 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2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设计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所以,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强调恢复和重建物种多样性。在植物造景中,往往由于缺乏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科学结合,而导致植物结构的单一性,植物结构内在的自然生长发育潜力和生存发育空间被限制,破坏了在自然状态下多物种的平衡关系。

3 因地制宜是生态设计的保证

城市环境多样,系统脆弱和胁迫深刻,生态设计中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生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挡,修饰和弥补功能,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

4 中间关系是生态设计的关键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大量单一结构绿地的出现,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植物种间关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是主要的植物种间关系之一,为负相互作用,物种竞争能力具有竞争等级性,并受到目标种和邻居选择的影响。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关,受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活史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影响。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属于直接干涉性竞争。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史是决定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个体面临的竞争强度受其有效面积的影响,个体空间结构常决定物种间的相遇频度,影响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种间也有正相互作用,如树冠层为林下植物创造合适的荫生环境。

因此,应加强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耐荫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另外,成株比幼苗的耐性强,错开种间的更新时间,也有利于种间的共存,使群落种群趋向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和土肥等资源,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5 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设计的核心

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

生态设计中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绿地掉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结构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

6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设计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的功能,将更多的是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Semi-natural habitats),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境创造(habitat creation),可以在城市创造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因此,应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不能局限于野生价值大的郊野区域,通过生态设计,城市应注重创建自然栖息地的植物结构的可能性,给野生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在植物选择和结构构筑上,研究潜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自然多样性。

7 文化和游憩是生态设计的承载品位

生态设计的植物配置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如比喻,吟咏雅趣和形实兼丽等,通过合理配置设计,可以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促使植物形与神的结合,启迪居民。因此,汲取和借鉴传统园林的文化传统,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综合园林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味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8 小结

园林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立足于以人为本、人的需求,结合生态系统中植物个体、植物种间、植物群落等各子系统动态循环关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相互作用,其本质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贺建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2003.

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探析 篇10

1 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植物造景

1.1 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 其是指利用多样性景观的构建, 科学配置绿化整体空间, 尽可能使自然生态要素更加丰富, 构建具有生产力的景观生态结构。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 绿景是其中的根本, 所以, 植物造景需要花草、植被等要素, 增大叶面积, 选取光合作用强的阔叶植物, 构建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减小建筑物能量的损耗, 使市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性得到提高。并且按照污染性与功能区, 进行耐抗污染植物的选择, 使绿地覆盖、同化、吸收污染物等作用得到发挥, 从而减少污染, 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1.2 生态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

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生态设计需要根据城市环境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 包括城市的气候、土壤等, 才能实现园林植物造景和城市相融合。以改善土壤为根本目的, 使人工种植土得到推广, 构建适合植物生存的环境, 增强绿地的生命力。注重植物和建筑物之间的相关因素, 包括美化、遮挡等功能, 使绿地景观和建筑物实现完美融合。在植物造景时, 观赏性花木等也可予以种植, 从而使景观更加美丽而精彩。同时, 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种植, 使群落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1.3 生态设计应重视种间关系

在绿地植物中, 种间关系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因素, 如果进行绿地建设时缺乏一定因素的考虑, 容易导致绿地结构种类的单一。在植物的种间关系中, 竞争关系是最常见的, 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并且物种竞争能力具有强弱之分, 主要由物种的种类以及生长环境所决定。在竞争关系中, 其感受作用比较特别。物种竞争受种群个体分布的影响最大, 有效面积可以影响到个体所面临的竞争强度, 而物种间的相遇概率取决于个体空间结构, 对种间相互作用强度产生影响。因此, 人们应该加强对生态学、生物学等研究, 借鉴大自然的规律, 对自然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和考虑, 选择合适的小型灌木及地被植物, 根据密度等相关要求进行种植, 从而可以维护物种间良好的种间关系。并且, 成株比幼苗耐性更强, 因此, 需要将种间的更新时间分开, 从而有益于物种的丰富。对太阳能、降水等进行有效利用, 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保持一定的生产力。

2 园林植物造景生态设计的功能

2.1 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

生态绿化应使城市生态功能得到发挥, 在城市中引入多样物种, 实现市民与自然的融合。城市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 借助于自然保护基地的建设, 实现生态绿化的自保护。此外, 应有效利用人造湖、林地等, 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 这些半自然栖息地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弥补。所以, 生态设计应重视物种多样性, 注重物种生活环境的构建, 为物种的生存提供基础。应对植被的种类进行研究, 避免种间的竞争关系。建设物种丰富的绿地, 提供水资源, 促进野生生物的生殖, 从而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实现。

2.2 生态设计为人们提供文化和游玩的场所

在生态设计中, 植物的配置需要体现城市的人文风情, 应重视地带性植被以及自然生态环境, 在园林绿化中融入文化因素, 使绿地具有城市文化气息。在传统园林及艺术中, 一般将含义赋予到园林植物上, 生态设计需在园林的局部进行含义的表达, 使园林具有启迪的意义。学习优秀园林文化, 将人文与自然有效地融合, 提高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 创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结合生态的环保, 有利于人们审美的需要和休息的满足, 使城市园林的功能和意义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中的植被大量的减少, 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 为城市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游憩的场所。在园林造景的生态设计中, 需要坚持因地制宜以及考虑物种间的种间关系, 使城市绿地发挥其最大效益, 造福于城市人民, 有利于改善城市人们生存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淑琴.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北京农业, 2014 (18)

上一篇:就业导师下一篇:使用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