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感培养

2024-08-22

初中学生语感培养(精选十篇)

初中学生语感培养 篇1

一、语感训练的意义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1. 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

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 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 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 望文生义。如“田园”仅仅理解作种田的地方, 而没能想象那一派和谐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 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很多学生在写写景抒情的文章时, 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名称, 而没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小草是“绿色的”、“青青的”, 花是“红红的”“美得无法形容”, 却不会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青得逼你的眼”、“它展现了春的生机和希望”;各种花“花着甜味儿里带” (语出朱自清《春》) 、“彼此推着挤着, 好不活泼热闹” (语出宗璞《紫藤萝瀑布》) 。可见, 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 语言的感悟太薄弱。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利用,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 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通过语感的训练, 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犹如年轻人谈恋爱所惯有的那种“感觉”, “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 自然的化工, 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 就会感到无常、寂廖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从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 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和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 从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 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 赞美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 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再如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名句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也传达出作者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学生通过阅读, 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验。所以, 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 也是优势所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 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 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 那么,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 通过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对于学生来说, 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 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 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 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 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大量地阅读文章, 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 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 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 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 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 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 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 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 从所记内容看, 作者为什么不选用《回忆我的父亲》这个既通俗又朴实的题目?从所记情景看, 作者为什么不用《送别》这个更见凄切的标题?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内容, 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教师利用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 读读悟悟, 教师点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 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 ‘攀’和‘缩’可以想象爬的困难。”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 让学生既明白语意, 也悟到语言的情味, 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再如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写沧海, 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这种情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 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水何澹澹, 山岛耸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 (下转第85页) 和豪迈的气魄。正如朱熹所言, 阅读要“涵咏”, 要有强烈的作者、读者的角色意识, 沉浸在生动具体的言语情景中。周振甫先生认为:“作者由气盛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求气, 得到了气, 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 (《文章例话·因声求气》) 。所以古人要求“必讽诵之深且久, 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 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 而终极其能事。” (张裕钊《与吴函父书》) 新编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到,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到400万字以上, 可见阅读的重要。

总之, 语感像一股流水,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 增大它的流量;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使它流向既定目标。

2. 通过分析加强言语实践

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也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 否则人们便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 后天接受语文教育的差异, 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具体到每一个人, 语感的素质有高下之分, 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度无不因人而异, 其语感技能自然就有强、弱之别。一般地说, 文化程度和语文素质越高, 接受和发出言语符号的范围和深度就更为广阔和深入, 精神、心理活动更易趋向细致和深刻, 语感素质就更高, 语感技能就更强。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文盲的语感水平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强调语感作用, 决不意味着排斥或轻视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知识可以提高语感的质量, 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语感主体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进行对言语对象的认知、感受和理解, 才能提高语感素质的水平, 使之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的语感水平推进。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语感培养 篇2

英语语感 感在语中-谈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感

英语语感对英语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会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就几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能力.

作 者:张银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2 关键词:英语语感   英语氛围   英语音标   英语思维   语言实践   文化差异  

初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感培养 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66-01

1.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文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翻译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

2. 增大学生语言实践的量

2.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如在教学初中英语unit4 hahoween这一课时,教师可在万圣节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准备好面具、南瓜、蜡烛等,并渗透有关万圣节的语言及文化,然后教学生学唱有关歌曲,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或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

2.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课堂上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中。

如在教unit6 at8pelesson这一课时,先运用body language,让学生学会left,right,然后边播放rabhit disco音乐,边问学生:i can dance.can you dance?学生自然会答”yes ,或”no”。这时教学句子”fol-low me”,并让学生跟着老师跳rabbit disco,孩子们跳得津津有味,要求掌握的句子已脱口而出。

3.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和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听、说、读、写、译方面付出辛勤汗水。越学到后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战毅力。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无数次的失败,承受许多压力。比如记一个单词,背了很多遍都没有记住,最后花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勉强记住了,可没隔几天又忘得无影无踪。一次次的失败,带给学生极大的失望。此时此刻,学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师的专业知识或者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们,用希望去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树立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再次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4. 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正常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忆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用学科之间渗透的方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

初中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在教单词big,small,long,short时,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is long”,”what is short”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括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

5.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输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6.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4

一、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 培养语感

借助语音来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是语言使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只从字面上认知词汇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重视诵读的效果, 以便较快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和语感。 背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 英语教材中选取的文章, 所用的语言优美规范, 值得赏析背诵。 作为英语教师, 一定要指导学生朗读、成诵,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经过模仿背诵后, 不但可以轻松地记住学习内容, 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性地将所学的语言内容进行发挥, 随着背诵内容的不断增多, 学生就会对所学的这门语言的敏感度增加, 语言能力也就会随之不断提高。

二、创设语境, 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它的学习必然会遭遇母语的障碍。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 英语学习主要靠课堂和教师, 最缺少的就是语境。 因此, 要增强语感, 就必须多创设英语听说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尽量使用英语授课。 从第一节课开始, 就一定要用英语而尽量不要用母语, 当学生不够清楚时,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眼神、 语调等, 例如, 我在教授“push”这个单词时, 一边引导学生拼读单词, 一边走到一位学生身边, 用手轻轻地推他, 同时, 大声地说:“push! push! I am pushing him! ”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了我的动作和语境中了。 接着, 我又如法炮制地教授了“pull”这个单词。 通过这样的方式, 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在我的肢体语言的帮助下, 已经彻底地领会了 “push”和 “pull”这两个单词的意思, 且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三、播放录音材料和影视材料, 提高语感

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 被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听力, 那么, 听力能力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就不言而喻了。 为此, 我每节课基本上都会让学生听课本上的听力材料或事先准备好的听力材料五到十分钟。 首先, 播放录音材料, 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同时使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去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语感。 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多地利用多媒体, 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看一些经典英文电影, 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 提供一个真实的场景, 从而使得英语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 并且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可以在学生观赏完电影后, 以小组的形式排练并在班级进行表演, 去模仿发音、语音、语调等。 总之, 通过观看英文电影或录像片, 不仅能够使学生领悟具体情景中如何表述自己, 如何尽力发挥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 而且对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感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透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化英语语感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 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送的传统美德“谦虚”让西方人没法理解?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这个民族长期以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的反映。 也就是说习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也就是古典文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上问题的产生, 归根结底就是文化差异。 因此,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必要的。 但是只介绍一些抽象的思维习惯或文化理论就认为是文化教学是不行的, 而必须要结合所学教材、不同语境、不同交际对象来开展教学。 就以大家最为熟悉的“dog”这个词为例, 在词义上中西方国家的“狗”是没有区别的。 然而在文化意义上却大相径庭。 我们经常看到或用到的“走狗” “ 狗仗人势” “ 狗眼看人低” 等词, 很明显在这几个词语中“狗”是令人厌恶的, 不收欢迎的人。 但是我们学了英语之后或在英文电影中见到 “a lucky dog (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 ( 爱屋及乌) ” 等类似的说法, 这里的“狗”却充满了亲昵的情感, 那是因为“狗”在英美国家被认为是人们最忠实可靠的朋友。 如此一来, 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结构, 也了解了该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 最终达到了学以致用。 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中西文化的异同, 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 也使学生容易形成对英语语言特质的感知, 从而达到英语表达由感而发, 意和境的自由转化。

五、重视写作训练, 发展语感

灵活驾驭英语是所有英语学习者的最终目标。 要想真正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就必须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言语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而联系二者的重要途径就是语感训练。 如果多读和多听能够促进语感的领悟和发展的话, 那么多说特别是多写则能够促进语感的发展和成型。 写作应该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写作训练来发展语感, 使学生的语感逐渐步入成熟。 起初应以模仿为主, 先说后写, 培养兴趣。 逐渐地, 教师可围绕所学课文, 有计划地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写作, 使得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即语感、更为成熟。

总之, 语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它需要长期的积淀、 众多信息知识的储备、 后天的给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我们应想方设法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整体水平。

摘要: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 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 直接把语言和语义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的领悟感应能力, 是英语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 而且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初级中学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提升农村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语感,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建房.论语感[J].济宁师专学报, 1999 (4) .

[2]李海林.语言的隐舍意义, 语感与语感教学[J].语文学习, 1992.

初中学生语感培养 篇5

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并提高初中生的语感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累直接生活经验,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在诵读中积淀语感,并在应用中强化语感.

作 者:周凯明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县中洲乡中心学校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语感   语文   阅读   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6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第三,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第四,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五,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情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3.采取多样形式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

4.倡导自由品读

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教学《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时,我们在两个班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第一个班,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交流;在第二个班,则放手让学生品读,熟读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两相比较,后一个班的学生不仅能指出文章中的优点,而且还能指出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略显幼稚,却也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两者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内涵的品味,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二、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

三、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

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 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

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抄写、仿写、改写、积累,转化语感

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因为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中介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別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他们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前提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五、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语感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篇7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语感为什么会敏锐, 就在于它有深切的生活经验。”语感是学生在经常不断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形成的, 通过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产生对语感的顿悟。

第一、利用电教手段、简笔画等展示情景。如在教学Marry Christmas, Happy New Year.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的课堂上可放映有关的节日片段, 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演课文内容, 这样创设的学习环境, 促使学生进入角色, 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敢于说, 乐于说, 这样也必然会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酝酿创造思维的火花。

第二、英语教学生活化;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条件, 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得到真实的情景感受。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英语知识, 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 培养其语感。如组织学生选择有条件的商场超市, 用英语进行购物活动, 进行商业语言交际锻炼。

第三、通过学生参与来模拟情景让学生直接体会地道的英语语音、语感、语态;如讲run单词时, 教师先做出“跑”的动作, 说:I’m running.再做出“走”的动作, 说:I’m walking now然后再让学生学习run这个单词, 由于形象、直观, 他们很快便能接受。

第四、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如教句型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时, 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一杯水并说:I’m thirsty.would like to drink some water.然后讲解句型, 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 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 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 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的用法及特点。

二、注重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老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 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 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 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 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 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 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场景,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 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通过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用舒缓、高昂、愉悦、抑扬顿挫等语气变化, 抓住关键字眼, 突出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 读出作者的意图, 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条理性、生动性, 从而加深对语言的感受, 逐渐品出文中之意, 悟出文中之理, 感受文中之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库存, 又陶冶了情操, 训练了语感。朗读所达到语言的熟悉程度, 对背诵是一个很好的准备。背诵是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教材中的文章, 有些是名家名篇, 语言优美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 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指导学生背诵, 关键是加强模仿。笔者认为, 学生经过不同类型的模仿背诵之后, 不但可轻松地将学习内容记住, 而且还能创造性地将所学的语言内容进行发挥, 扩展运用。

四、通过强化听力和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8

一、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获取语感

生活有多宽, 语文就有多宽,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认为语感的培养, 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 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 才能去掌握语言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 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 得到真实的经验, 对于语言文字, 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换句话说, 对于语言文字, 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是叶圣陶关于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阐述。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充分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能够从最直观的生活经历中体会书本上的语言和感情。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春雨的描写:“像花针, 像牛毛, 像细丝, 密密的斜织着。”对于农村学生而言, 这些物象是他们经常见到的, 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仔细体验花针、牛毛、织毛衣的情景, 然后想到密密麻麻的春雨淋到身上的感觉。这样的教学, 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体会作者写作时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对春雨进行描绘。

二、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 学生必须通过反复朗读, 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 作为教师,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感情要充沛,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地融为一体。

(一) 教师应重视范读

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尽可能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 感受文章的底蕴,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 我以缓慢、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 将心情融入到浓浓的乡愁之中, 把学生带入淡淡哀愁的作者的角色中, 使学生产生共鸣。

(二) 重视朗读技巧

学生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 才能准确表情达意, 增强语感。在朗读时, 首先要注意语音的轻重, 对表现凝重、鲜明情感态度的句子, 要重读;对含蓄深刻, 耐人寻味的句子, 要轻读。另外还要注意句子的停顿, 比如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 ——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 如祖国沦陷了, 最后一课结束了等, 都有无限的感慨, 有深刻的思考。因而读完这句后要停顿。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语气, 如鲁迅的《故乡》中读闰土的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语气要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 读中年闰土时语气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含糊。这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以及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再次要注意朗读时的语速, 语速的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的情感, 一般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 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

(三) 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

依据文章的感情特点, 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全体齐读, 感情委婉的要求单读。对于戏剧文学, 要求分角色朗读。教学《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春天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先闭上眼睛聆听一段春天的音乐, 让学生去感触春天的情景, 可以由教师范读, 让学生受到感染, 然后再让学生设想春天的情景, 他们自己再认真朗读课文, 充分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感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在摘抄、仿写、表达 (作文) 训练中转化语感

摘抄、仿写、表达 (作文) 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写作的重要环节。摘抄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美的篇章照抄下来, 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的素材, 培养语感, 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综合性学习《黄河, 母亲河》中把有关黄河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学生自己认真地看、读、学、练, 加以仿写和改写, 再以书面语或口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 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从客观语言转化为主观语言,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在语言运用中品味、提升语感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9

一、利用全英化教学法培养学生语感

在初中英语课堂活动中, 为了快速培养学生语感, 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全英化教学, 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艰涩知识点, 可适当用汉语点拨学生, 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氛围,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汉语时还应重视英汉双语对比, 也就是使用汉语之后还应将这些汉语翻译为英语给学生听, 使得学生在比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以增强学生对英语语感的感悟能力。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英语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部分难度较大的英语词汇, 即使教师用汉语解释也不易让学生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可将这些词汇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让学生借助对具体语境的分析更加深刻、正确地理解相关词汇。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可将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编辑成录音或者对话让学生反复听, 使得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逐渐琢磨出词汇的意义与作用, 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词汇意思, 并有效提高自身英语语感。比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一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词汇“get in the way of ”的意思, 教师可将该词汇编到句子“Her social life get in the way of her study.”中念给学生听。在具体的语境中, 有利于学生对具体词汇的正确理解。

二、利用背诵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语感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背诵与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俗话说“熟能生巧”, 学生在大量的背诵与阅读中可逐渐提高自身语感。在新课改背景下, 虽然我们不提倡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英语知识, 但是背诵一定量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英语语言与课文, 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英语交际技巧及学习规律。另一方面, 初中生在背诵英语课文的过程中, 可借助自己发出的英语语言还原教材内容情景, 有利于学生深度感悟课文作者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技巧, 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感的手段之一。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英语背诵方法的传授:1.巧选背诵素材, 学会抓住背诵素材的主要内容。2.应依照先听再读然后背诵的顺序完成背诵任务。这是因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学习背诵素材中每个词汇的标准发音, 以纠正自己发音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学生在诵读中可更好地领会与感知背诵素材的具体内容, 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易于完成背诵任务。

三、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语感

为高效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感, 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造实践教学的机会, 努力为学生组织一些英语课外实践活动, 使得学生在用英语语言完成具体实践任务时不断增强自身的英语语感。对初中生来讲, 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 并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量身设计一些实践活动, 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1.每周一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英文歌曲,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练唱, 每周五以小组形式推选一个代表在英语课之前进行唱歌比赛, 获胜的小组可获得奖励。2.引导学生写英语日记。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 在常态化的英语写作中, 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将得到较大发展, 并带动语感逐渐增强。3.通过欣赏经典英语电影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电影在课外观赏, 比如《冰河世纪》、《超级奶爸》、《汽车总动员》等, 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能让学生更细致了解英语交际的常用语, 并且还可让学生体会各种情景下应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技巧, 从而高效培养学生语感。

总之,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并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进而实现高效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玉欣.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探讨[J].校园英语, 2015, 36:203.

[2]缪铁力.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学周刊, 2015, 04:117.

初中学生语感培养 篇10

一、通过吟咏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先出于口, 再入于耳, 然后了然于心, 人们在一读一听中, 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优美, 领略文章的韵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吟咏的时候, 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有关资料也表明:“人所获得的知识, 60%来自视觉, 20%来自听觉, 15%来自触觉, 3%来自嗅觉, 2%来自味觉。”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是直接感悟语言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一种很有效的语感训练的手段。因此, 培养学生语感应当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

读什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现行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编排的, 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 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旨意。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

还有许多声像教材是由有经验的人朗读、播讲, 语音标准, 语言规范, 为学生提供了优良、规范的学习样板, 能使学生寓紧张的学习于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 其效果非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 让学生反复听读、跟读、朗读。通过听读、跟读、朗读、揣摩, 使学生对语言进行感受、体味,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吟咏诵读从古时起就是读书人的重要学习方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位读到尽兴处便尽力“将头拗过去”的私塾老先生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让课堂充满琅琅读书声, 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去感受作品之美, 远比老师细细分析强。著名语文教师黄玉峰上公开课时, 只讲了五分钟, 其余时间都是学生读书。这源于他的指导思想, 诵读才能出语感。语文学习的作品, 尤其是在诗歌、散文中, 充满了音律美、节奏美、韵味美, 如果不吟咏诵读, 而只是看默片似的读, 是难以体会其语感, 感受其美的。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吟咏诵读还能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体会到意蕴美、情味美, 进而形成良好语感。

二、通过品味和鉴赏文字培养语感

好酒不品不知其味, 同样, 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 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 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 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 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重点词的词义、词性、使用范围、修辞的运用等细加辨析、鉴赏评论, 逐步培养学生这种阅读习惯。时间长了, 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的敏感性, 理解语言文字的快速性, 对语言文字敏捷思维的直觉性也会增强。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品味。所谓品味, 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 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语感是感性的, 但也并不排斥理性的分析, 只要这分析是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之上。

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较为系统地指导学生逐步品味语言, 提高语感, 鉴赏作品的文字美、意蕴美、哲理美。或品味词语, 辨析同义词、近义词, 关注词语搭配,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或品味句子, 体会整句和散句, 长句和短句, 不同句式和不同语序的表达效果;或品味议论、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 强调其准确、严密性;或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 体会褒贬词的选择和运用, 不同结构的句子表示的不同情态, 修辞手法的运用, 语言基调的把握入手去鉴赏等。总之, 通过品味语言, 将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 增强美的体验。就像夏眄尊老先生说的那样:“见到了‘新绿’二字, 就会感到希望, 自然的化工, 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 见到了‘落叶’二字, 就会感到人生的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 真的文学也在此。”如能建立起如此敏锐的审美感知系统, 那么语文学习能力自然不言而喻了。

三、通过不断的积累增强语感

初中生的词汇还是比较贫乏, 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 直接的人生体验就更少了。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 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的积累, 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语言感受力就不会好, 语感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枯燥的口号。所以, 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还是应该以积累性学习为主, 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丰富的积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语言和心理, 陶冶人的心灵与思想, 提高人们的语文素养。积累的方法很多, 背诵是积累的很好的方法之一。黎锦熙先生说得好:“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 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背诵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积累、熏陶、感悟等观念的办法之一, 是很好地培养语感的方法。

除了运用背诵方法之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特别要读一些古今名著, 适当做些笔记, 写些体会。老一辈著名作家, 哪一位不是“读破万卷书”的?

上一篇:结构特色下一篇:南京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