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灌溉方法

2024-06-18

乡镇农业灌溉方法(精选四篇)

乡镇农业灌溉方法 篇1

总的来看,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为充足, 占到世界总量的6%。但受到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的制约, 人居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处于世界落后位置。在我国的总用水量中, 农业灌溉用水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 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情况的影响极大。

但是, 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日益严重, 这非常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 在农业灌溉用水中还不乏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为了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的紧张情况, 要加大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进行合理定价, 进行灌溉设备的升级, 以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农业灌溉的具体实践

2.1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的地理概况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地处广西西部, 右江河谷中部。其地形较为复杂, 包括山区、河谷及平原, 其中南部、北部分别为石质和土质的山地, 中央地区为右江河谷平原, 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 田阳县下辖10个乡镇, 人口达到35万。就农业发展情况来看, 田阳县的耕地总面积为七十余万亩。由于田阳县地处右江河谷中部, 使该地的气候温暖湿润,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别是田阳县的右江河谷地区, 素来是广西著名的高温地区之一, 全年均温达到了22℃, 年降雨量达到1100毫米。就该地区的气候情况来看。热量完全满足了一年三熟的要求, 降水量充足, 且水利设施完善, 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多年以来, 田阳县的农业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得田阳成为广西地区著名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2.2 河谷平原乡镇的农业灌溉

河谷平原乡镇处于田阳县的中部, 由于地形相对平缓, 加之河谷地区土壤较为肥沃, 使得该区域成为整个田阳县的主要农田集中地区。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右江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达到九万余亩, 其灌区受益的范围涵盖头塘、田州、百育等三个乡镇, 受益的人口达到八万余人。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 右江大型灌区的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 建设的主干水渠已长达五十多公里, 经过改造后的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上效果显著, 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 极大的促及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河谷平原乡镇的主要农作物为蔬菜, 多年以来, 由于产量充足, 该地已经成为“南菜北运”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凭借着良好的气候条件, 开展多种模式的种植方式,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为“稻-菜-菜”种植方式, 即一年中种植一季稻谷、一季蔬菜和一季蔬菜。这种种植模式确保了该地蔬菜产量的持续平稳。

2.3 山区乡镇的农业灌溉

田阳县的山区乡镇由于地形的限制, 其农业灌溉方式与中央河谷平原地区有所差别, 大体来看有三种灌溉方法, 下面分别概述: (1) 水柜灌溉:水柜指的是在那些雨后容易积水的地区经过开挖、修葺、铺垫制成的储水设施。水柜一般会依傍地头建设, 其根据具体需要大小不等, 容积从10立方米至3000多立方米。雨后, 水柜会积蓄大量的雨水, 这些蓄水就会用于山地上的作物灌溉。 (2) 抽山沟水、或山塘水灌溉:该方法一般使用抽水机、机井等设备对山沟、山塘中的水进行抽取, 用以灌溉。 (3) 引山泉水灌溉:由于山地地形土地较为贫瘠, 并且如果进行耕地开垦时, 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所以山区农业一般为水果种植。使用山泉灌溉果树不仅省去了灌溉设备的修建, 降低了建设成本, 并且有利于水果的生长。

3 农业灌溉中的问题

3.1 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水资源浪费一方面给农户生产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 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水资源缺乏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总之, 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对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 相关部门需要提起重视, 提升农业灌溉技术, 加强管理。

3.2 农业灌溉设备过于老旧

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农业灌溉设备过于老旧, 许多灌溉设备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这些老旧的设备不仅工作效率低, 并且浪费严重, 非常不利于农业灌溉。此外, 由于乡镇地区缺乏资金, 许多灌溉设备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管理, 导致一些设备直接损坏瘫痪。

3.3 农业灌溉用水价格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的价格仍然沿用过于的政府定价。由于灌溉用水的价格相对低廉, 甚至有些地区灌溉用水基本免费, 导致许多农民根本没有灌溉用水的商品意识, 造成过度用水情况的出现。

然而, 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仍然较低, 产量相对不高, 一旦灌溉用水价格骤然增加, 很可能对农民的收入造成较大的冲击, 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 最终导致我国农业产量的降低。

4 相关建议

4.1 推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个体生产、分散式生产为主, 这种情况难以适应现代工业集成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为了使农业发展步入集约化生产的步伐, 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进行土地的改革。同时, 要大力推进农业灌溉高效化、规范化的发展, 使农业灌溉也纳入工业化生产方式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 更需要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

4.2 运用多种手段划分水资源的归属权

要实现水资源归属权的合理划分, 首先要明确水资源使用的责任人和受益人, 从而划分清楚水资源的产权。这不仅需要国家中央水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配置, 更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把水资源商品化, 在市场中划分水资源的所属关系, 允许水资源个人之间的交易, 通过市场实现水资源的配置, 最终实现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效率的提升。

4.3 允许农民参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农业生产的最重要主体仍然是农户, 为了改善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状况,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放宽政策, 允许农民参与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之中, 提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和农户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还可以凭借农民丰富的生产经验,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管理。

5 结束语

总之, 农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 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可以说, 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关乎民生最为重要的事。通过对广西田阳县灌溉具体情况的考察, 我们对我国当前农业灌溉的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 并对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农田水利不断建设, 农业必定会稳步前进, 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祥, 韩文霆, 周龙, 等.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18) .

[2]卓东, 刘黎明, 邝琴霞, 等.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4) .

[3]刘超.农村水费收取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出路: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农村的调查报告[J].环境资源法论丛, 2006.

乡镇农业灌溉方法 篇2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一、前言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自古至今,农业生产就在国泰民安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可以说,无粮不稳,无农不立,是任何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农业发展离不开水,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当前,世界范围内水资源匮乏,在缺水的环境下,搞好农业生产,节约农业用水,发展农业水利,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的农业灌溉模式,在农业用水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合理利用灌溉模式,采用一系列的工程技术,融合农艺和管理措施,达到有效节约用水的目的,不仅仅对于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大有裨益,甚至对相关附属产业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二、农业水利灌溉模式

灌溉在农业用水中占很大比例,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可适用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参照如下:

1.低压管道灌溉。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代替过去的明渠,使用低压管输水的灌溉方式。抵压管道灌溉,主要有水泵、水源、输水管道、配水装置、附属机械五个部分构成。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普遍存在造价低,占地少,节约人力、管理,具有输水快,养护容易的特点。将低压管道灌溉,将有效降低水蒸发,减少渗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低压管道灌溉,目前较为普遍的使用于北方。

2.渠道防渗。灌溉渠道做防渗处理,将有效减缓用水时水资源的损耗,提升单位立方内水资源的利用率。经过更多的实践探索,渠道防渗技术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减少灌溉用水的损失,还能很好的控制地下水位,与国内农业灌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渠道防渗技术应用中,可用的衬砌材料较多,像是混凝土、沥青、塑料薄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以塑料薄膜的防渗效果最好,能减缓渗漏损失的80%左右。

3.喷灌技术。喷灌技术借助水泵加压,水加压后经管道、喷头,将水像雨水一样喷洒,灌溉农田。采用喷灌浇田的方式,将有效节约人力,避免喷灌不均匀的现象。此外,采用喷灌的方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很小的占地面积下,有效调节农田小气候环境,而且周边土壤环境不产生很大的变化。在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喷灌技术,有固定管道式、板固定管道式、全移动式三种。三种喷灌系统构造相同,但因装卸部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三种喷灌技术,固定管道式操作简单,使用效率高,但是前期投资大;全移动式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维修难度大,设备可多次使用。

三、农业节水技术

1.农业用水现状。探讨农业节水技术,必须要充分认识目前农业用水状况,针对问题性的出现,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技术。国内农业节水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出现步履艰难的一面,具体体现在:

(1)水利设施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多是20世纪50年代农民自己建成的,标准低,质量差,年久失修,有很多甚至遭到了人为损坏。这样的水利设施不仅丧失了灌溉效益,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

(2)农户没有节水意识,很多户主对水资源缺乏整体认识,没有认识到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紧缺,更没有认识到不节水将带来的严重后果。总之,就是节水意识薄弱。实际上,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前期一般投入大、水价较后期昂贵。由此,投入的巨大差额,必然导致很多农户不愿从事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甚至普遍存在抵触情绪,给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带来阻碍。

(3)渠道淤积严重,农田水利灌溉的渠道建设工程随地开挖了大量土质渠道,并未经过加固处理,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淤积了大量的泥沙,使得渠道内水流不能畅通输送,严重降低了灌溉效率。

(4)缺乏资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对水利的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上农业水费征收困难,水管单位资金严重不足,致使已建成的工程及设备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修理,灌溉设施老化严重,效益持续降低。资金的短缺更使新的灌溉工程很难进行,致使农业灌溉工程发展滞后。

2.农业节水技术。关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探索研究,通常可以从工程、农艺、和管理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工程措施:工程节水是指通过工程建设(如兴建各种水工建筑物)或安装系统的机械设施来达到灌溉节水的目的;二是农艺措施:农艺措施是通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活动来取得节约灌溉用水的效果;三是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从宏观上指导从而实现节水灌溉。

针对上一部分提到的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达到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

(1)培养农户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技术,农户不参与注定是行不通的。由此,基层水利部门应与农闲时节,积极宣传节水教育,让民众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同时,同时告诉他们节水并不会引起减产,适当的节水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从而使他们产生主动节水的想法,以此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和技术的推广。

(2)建立健全的节水系统,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合理建设灌区灌溉系统,并联合气象部门、水利部门进行科学、系统的灌溉统筹规划和调度;联合教育、科技、宣传部门进行研究推广;取得财政部门和银行的资金支持。

(3)加强对水利部门各种设施的管理,在我国,水利设施由水利部门管理,要增强各级水利部门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做好管理工作,这包括:对于已建成的水利设施,要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定期检修水库及其他水利设施,使其保持应有的灌溉效益;在水利设施的运行期内,注意与时俱进,并加强同一灌区内各水利设施的联系,尽可能的提升灌区整体的工作效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合理规划。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

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而大部分地方群众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五、结论

总之,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缓解国内用水压力也是大有裨益的。由此,今后必须要着力发展灌溉模式,推广节水工程,加快水利建设,确保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随群,刘辉.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231.

[2]王育新.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4):96-97.

乡镇农业灌溉方法 篇3

目前, 我国水资源在世界占比量上还比较贫乏, 在农业发展方面, 灌溉用水在供需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水资源在灌溉期间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 农业的灌溉技术也不足, 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导致为我国在农业灌溉水管理期间还存在较大矛盾。

1乡镇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的现状

1.1 灌溉用水的浪费现象

目前, 我国农业在灌溉用水期间存在较大的浪费现象。根据我国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中的研究表明, 农业的用水系数、田间对水的利用系数、对地表水的灌溉在用量上都比较大。而我国在粮食生产产量上确比较低。所以说, 灌溉用水的利用不仅增加了农业在生产期间的成本, 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在生产和发展经济变化下也得到一定的制约性[1]。

1.2 灌溉设备的陈旧现象

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 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所以该地区在农业灌溉用水方式中利用的相关设施、灌溉渠道都比较落后, 在农业灌溉用水中出现无人管理现象。而且, 相关政府也没有充足资金对农业的水利设施进行更新、维修, 没有先进的灌溉技术, 从而使该地区在水资源利用以及农业灌溉方式中降低一定的生产效率。

1.3 用水价格的不合理现象

目前, 我国的农业用水价格一直还只是传统的制定模式。由于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比较低, 导致在农业发展上不仅出现大量浪费现象, 人们对节约用水的保护意识也比较弱, 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水资源进行开垦以及生产等条件。在这种模式中, 用户不仅过度利用水资源, 长期发展下去, 也导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现象。特别是我国农业在生产效率上还比较低, 如果实现价格的上调方式, 还会降低我国农业的产出问题。

1.4 农村弱势群体的不利地位

我国在乡镇中的水利工程建设中, 由于农田灌溉的相关产权还在个人以及私人企业中, 导致这种产权在使用期间无法实现一定的更新和维护行为。而且, 我国农村属于弱势群体, 活动农户在使用权利上都不能保证一定的产权利用方式, 对农村弱势全体需要的灌溉用水来说, 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待遇[2]。

2乡镇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改进建议

2.1 推动农业生产的规范化

我国农业在发展形式上是以分散式的生产为主体建立的, 以个体经济发展, 实现精工细作生产方式, 保证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在现代化生产期间, 要改变这种生产方式就要实现规模化的产业经营方式, 实现灌溉用水的节约化和规范化, 不仅要建立相关的制约制度, 还要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技术的实施。

2.2 明确水资源的产权管理

在水资源产权管理实施上, 主要对水资源的使用发挥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权利, 从而维护经济利益。根据国家在水资源建设中的利用方式, 各级政府要对不同的水资源划分相关产权。各个政府还要对灌溉用水的使用情况进行协调, 根据市场体系中水资源的相关对策, 按照合理的运作方式进行划分, 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要对水的价格进行调整, 根据国家建立的相关标准、农民生产的经济条件进行合理调整。

2.3 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

农业要实现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离不开农业水的灌溉方式。因为在农业灌溉期间, 是为农民发展和实施的, 所以在乡镇中实现农业灌溉的用水管理, 农民就要参与到这种管理方式中[3]。对农业灌溉用水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根据各个农户在发展期间表达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农民对灌溉用水的需求管理。各个政府还要增加农民在生产期间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体参与到农业水利建设中来。

2.4 制定统一的流域管理方法

由于水的流动性都比较大, 所以对流域进行管理比较重要。对流域管理建立统一的水权利益的平衡机制, 改变封闭式的管理形式, 使用户在上游、下游的利用期间都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相关权限中, 一般由基层的管理机构进行指导, 保证行驶期间的决策性和领导性。而且, 还要在农药灌溉用水中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一定的控制机制和监督机制, 保证水资源在利用期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结论

农业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变化的基础产业, 要实现良好的农业发展, 就要建立科学的灌溉用水管理措施。不断加强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 推进我国在灌溉用水期间的节约方式, 使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从而促进乡镇农业实现更快的经济发展。

摘要:由于国民经济在发展期间的不断上升, 在有些地区, 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在利用形式中的巨大需求。特别是农业的灌溉用水和水资源的断球现象展开较大的发展矛盾。在文本中对乡镇企业在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孙伟.中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2]赵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8.

乡镇农业灌溉方法 篇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日益增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式日益严峻。2013年1月,为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决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发布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并确定了全国和各省级行政区“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值。考核办法要求,2015年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6 350亿m3,2020年为6 700亿m3,2030年为7 000亿m3。

农业用水是我国经济社会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年全国总用水量为6 103.9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3 85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3.1%,而农业灌溉用水量3 375.8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87.6[1](图1,图2)。因此,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用水总量统计和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用水总量统计方案》的下发

2014年3月,为提高用水总量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水资源公报质量和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办公厅下发了国办资源[2014]57号《用水总量统计方案(试行)》(以下简称“统计方案”)。对于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方案中要求以灌区为基本单元,采取用水大户逐一计量统计、一般用水户抽样调查、综合推算区域农业用水量,由灌区管理单位填报灌区的用水量和灌溉面积等信息[2]。

统计方案中提出,用水总量统计工作要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十二五”期间,规范用水总量的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加强统计工作队伍建设,明确统计调查对象;到2015年,设计灌溉面积0.3万hm2以上的灌区全部作为重点统计对象填报农业用水量相关数据;到2020年,设计灌溉面积0.067万hm2以上(含0.067万hm2)的灌区全部作为重点统计对象填报农业用水量相关数据。

2 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方法的确定

统计方案下发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于每年发布的全国及各省、流域水资源公报。根据《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要求,水资源公报主要采用典型调查获取行业用水指标定额测算用水总量的方法。对于农业用水量,公报主要采用典型调查或现行灌溉定额与实灌面积数据进行匡算,大部分地区典型调查数量较少且代表性不强,统计的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3]。另外,水资源公报农业用水量数据的统计结果缺少相应的复核依据,难以满足目前考核工作的要求。

2011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查清了我国河湖、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和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各方面基本情况[4]。水利普查灌区专项调查中对全国3.33 hm2以上灌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灌溉面积、水源形式、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得到了3.33 hm2以上灌区的详细名录信息。根据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2011年我国灌溉面积0.668亿hm2,农业灌溉用水量4 057.8亿m3,占总用水量的65.3%,各类规模灌区的数量和灌溉面积数据[5]见表1。

水利普查调查对象多、分布广,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实施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分级分类质量控制,综合运用了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但采用的调查和统计方法较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水资源公报作为水资源管理的日常性工作,需要每年发布一次,统计方法比水利普查相对简单粗放一些,统计的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方法也需要继续改进。

因此,《用水总量统计方案》中农业灌溉用水量的统计方法在统筹考虑工作量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充分借鉴了水利普查中典型调查、由点及面、综合推算的技术方法,比传统水资源公报中定额匡算的方法在准确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3 统计方案试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的开展,各级行政区和流域机构对农业用水量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统计方案下发后,各省(区、市)按照统计方案的要求已经陆续开展相关工作。据了解,部分省份已经编写了辖区内用水总量统计方案,截至2016年5月,已有30个省份按照水资源简报要求向水利部上报了共计3000多个农业灌溉用水调查对象的用水量等相关数据。

通过对各省级行政区2014和2015年度水资源管理考核、水资源公报、水资源简报上报的农业用水量相关数据进行复核,以及对各地开展的一系列调研和会议交流,可以发现统计方案试行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用水总量统计工作也将逐渐步入正轨,为水资源管理考核和水资源公报提供支撑。

(1)农业用水计量设施不支撑。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尤其是南方水量丰沛地区,农业用水不收水资源费,取用水户对计量设施安装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取用水计量设施相对薄弱,且运行维护经费不足,难以满足目前统计方案的工作要求。

统计方案要求以灌区为基本单元统计农业灌溉用水量,因此,灌区计量设施的安装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布局和安装最好由各省(区、市)水利(务)厅(局)统一负责,统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各项目资金,结合辖区内灌区基本情况和样点灌区布局以及水量计量要求,综合编制灌区计量设施安装规划或计划,扩大水资源监控范围,满足考核工作的要求[6]。

(2)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统计方案下发后,农业用水量统计工作涉及多个工作部门,数据来源不统一。一方面,由于各部门在统计方法、统计口径、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相互间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健全,造成同一指标存在多个统计结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较差。另一方面,各部门对相同数据指标进行的统计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工作,造成了人员和经费的浪费。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将各级政府作为考核的责任主体,因此,各级政府应成立相应的考核工作小组,将用水总量统计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全部纳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分工,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统一口径,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校核,避免重复统计,确保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3)复杂灌区统计难度大。统计方案要求以灌区为单位填报农业用水量相关数据,但是对各类型灌区用水量统计的技术方法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我国灌区数量众多,水源情况、工程情况和管理情况各异,对于简单水源灌区,通过对取水口进行计量获取灌区农业用水量数据比较容易,但对于井渠结合、长藤结瓜、南方水网等复杂水源灌区,实施的难度较大。

我国国土范围广阔,不同地区和类型灌区的农业用水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建议各省(区、市)按照水利部下发统计方案的总体技术要求,结合本省农业用水特点,深入开展辖区内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技术方法研究,编写适合本省农业灌溉用水情况的统计方案,并组织专家组审核验收,报水利部备案。

(4)工作经费尚未完全落实。目前,各省用水总量统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省份还没有落实农业用水量统计的专项工作经费或者落实的经费难以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农业用水量工作量大面广,灌区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完成数据量测、记录、统计和填报等各方面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的重视,尽快落实工作经费来源,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2014年水利部下发了《用水总量统计方案》(试行稿),方案中农业灌溉用水量的统计方法充分借鉴了水利普查中典型调查、由点及面、综合推算的统计方法,要求以灌区为基本单元,采取用水大户逐一计量统计、一般用水户抽样调查、综合推算区域农业用水量的技术方法,比传统水资源公报中定额匡算的方法在准确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量统计,灌区,样点推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印发用水总量统计方案的通知[Z].2014.

[3]GB/T 23598-2009,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S].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J].中国水利,2010,(22):11-2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J].中国水利,2013,(7):1-3.

上一篇:零课时下一篇:银质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