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2024-07-26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精选十篇)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1

1. 完善课程设置结构,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保证实践课学时达到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 我专业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设置结构, 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 避免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 削弱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要求全面、系统, 不同专业以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 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一方面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突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开展实习、实训教学。

为了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时安排上要提高实习课时比重, 教育部规定职教院校的实习课时与总课时之比不少于40%, 而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院校还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实习课时比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西方发达国家职教成功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德国, 其实习课和理论课程模式比例是2∶1, 澳大利亚职校实习课在整个教学中也占相当的比重。此外, 配备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也是达到良好的职教效果尤为重要的条件。目前, 我专业主要教材基本符合要求, 大都是三年以内出版的优秀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 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45%, 实践课程的开出率为100%。

2. 建立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备专业实训基地,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我专业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验室, 校外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装修施工现场两部分。

校内主要加强实验室建设, 如:建筑构造实验室、建筑规划实验室、材料与装饰构造实验室、图形处理实验室、空间设计实验室等, 这些开放式的实验室是专业训练的基础, 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技能意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主要也就是加强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具体装饰施工现场的联合, 并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校指导, 努力促进校企共建、工学结合, 形成长期固定的实习场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种教育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 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 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 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当然, 要形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 努力去行, 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依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我专业积极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 这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 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而且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 共建和谐社会。

同时, 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长期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有利于企业有效地从学校教育资源中受益, 也会鼓励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与学校的合作。而且, 学生的实习和教师的参与, 实现了教学、科研、技术和成果的转化, 培养了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必备的工程意识和创造能力, 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3. 注重“双师”结构,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 应突出其操作技能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能主动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国际建筑发展的最新动向、材料新工艺、施工新技术, 把握设计审美新动态, 这就要求把实习教学摆在整个教学的重要位置。而实习教学的全面合理的实施是依靠实习指导教师来实现的, 因此, 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受传统型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传统的普教型教师多, 技术型动手操作强的教师少, 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是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我专业在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下:

(1) 全系统一思想, 树立“双师型”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 挑选能干的青年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养,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如到建筑设计院或装饰公司挂职锻炼, 针对专业的发展进行短期进修, 本校专职教师的协帮互助、以老带新, 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等。

(2) 引进高职称专业型技术人才, 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行业内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能工巧匠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 可以在企业或学校承担学生实习的带教任务。

(3) 积极安排外聘兼职教师, 让有专业技能有责任心的专家型人才充实到职教行业中来。优化“双师”结构, 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 (如东南大学等名校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资深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教授, 设计院和装饰公司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担任兼职教师, 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如德国的许多职校, 兼职与专职教师之比11, 有的是1.15∶1。聘请兼职教师不仅可弥补学校专职教师的不足, 而且有利于解决专业转换过程中新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 既可改善原来的教师的结构, 又可提供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信息, 使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态,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4. 推行“双证”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制度, 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 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双证”制度, 成立了室内装饰技能及中高级CAD绘图员培训基地, 学生毕业前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5. 良好的管理与考评制度,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实习管理与考评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 实习场地分散, 实习同学不集中, 再加上受企业生产因素的制约, 给实习管理和学生成绩的考评带来一定的麻烦。就此问题我专业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 强调必须严守工作章程, 如:带安全帽进入装修工地, 服从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调度制订明确的实习内容、要求、目的, 控制实习进程, 保证实习质量。 (2) 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签订协议, 落实岗位师徒制, 建立实习日志。学生可以组为单位, 由组长记录该组同学实习上岗情况, 每周定时向指导老师反映实习状况及工程进展情况, 指导老师适时解答学生实习中的疑问, 并提出新的要求, 激励学生的实习。 (3) 多派实习指导老师定点巡查工区, 院系领导应常到工地督查和慰问,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 又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实习教学向前发展。 (4) 对学生的实习成绩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 即依据实习平时成绩 (师傅实习鉴定、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的记录情况) 和实习答辩及技能考核两部分, 比例为1∶1, 指导老师把师傅对每个同学的实习及答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 录入学生成绩档案。

另外, 毕业设计及考评工作也是专业教学和成绩考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专业专门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 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内容和要求, 尽可能体现多空间、多方案的特点, 便于学生选择, 拓宽设计思路。同时, 安排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 使学生实习中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拓展。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学生, 可采取大题分组解决的灵活方式。如在大型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娱乐餐饮等多功能的空间设计中, 可以把一个大课题设成几个小课题, 学生自由选择, 指导教师协调分组。在设计过程中, 教师按时指导, 做好学生初期设计的审定稿工作, 及时纠正和解答设计中的误区和疑问, 使每一个学生都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 高质量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或装饰设计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校外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若和建筑设计或装饰公司达成了聘用协议, 在实习时就可完全按其公司的实际工作程序进行设计, 也可根据公司的实际工程情况决定设计命题。同时采取双层管理, 定期到校反映工作状况及工作中的难题, 并得到校指导老师的技术支持。院系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委托公司专家负责管理并指导学生设计, 设计结束时返校答辩。答辩阶段, 按专业分别建立答辩领导小组, 积极策划组织毕业设计展, 同时邀请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的负责人来院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分为学生的设计陈述、专家和教师审查图纸提问, 最后是毕业设计成绩汇总。毕业答辩观摩期间, 便于用人单位发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 实现学院的教学与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接轨。

6.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

职业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 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 而是职业道德水准, 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 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我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与此同时, 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技能,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 解决就业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明确提出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各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 走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2.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4.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5]吴启迪同志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4.2.23.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2

层次: 初中起点3年中技班学制: 3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建筑装饰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建筑装饰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建筑装饰技术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项目管理等工作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具体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企业中的相关部门,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主要工作岗位有: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检测、预算;其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术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结构要求如下:

1、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素描、色彩、空间构成等专业美术知识;建筑装饰材料、构造、设计;建筑装饰施工、预算;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管理等专业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具有一定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并取得办公软件中级证书;

(3)具有熟练应用Auto CAD、3DMAX、Photoshop软件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建筑装饰工程预算能力,(5)、具有一定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6)具有一定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能力;

(7)、取得其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3、素质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辩证思维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不断学习,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身体方面

具有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健康的身体,懂得体育的基本常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

1、德育

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2、体育与健康

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达到相应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正确体育观。

3、应用文写作

掌握一般写作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各类文体的写作要领,通过训练把基础知识和文体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以适应将来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

4、计算机应用基础

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能正确输入中英文,熟悉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初步了解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并能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交流;了解计算机安全知识,能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5、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专业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突出专业词汇学习。

7、建筑装饰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装饰基础知识,包括完善的给水、排水、热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燃气、安防和电气动力照明等建筑工程设备。它是建筑工程室内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通过进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到基本的建筑装饰技术基本知识。

8、建筑装饰识图与制图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装饰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介绍制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投影的基本知识。同时讲授阴影的形成、原理、作图方法及透视图的形成及作法。培养学生绘图的基本能力,进行实际建筑装饰工程制图操作能力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抄绘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和透视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图的基本要求,制图规格和制图标准,以培养学生绘图与识图的能力。

9、建筑CAD

本课程主要讲授AutoCAD实用绘图、编辑等基本命令及建筑建模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AutoCAD进行全方位建筑装饰绘图。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进行实际建筑装饰工程制图操作能力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并组织学生参与技能考核,考取中级证书。

10、色彩与三大构成本课程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主要讲授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色彩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进行色彩造型方法与技巧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色彩规律,掌握色彩设计的表现能力,从而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室内外设计中。

11、建筑装饰表现技法

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透视、素描、色彩、构图等综合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徒手表现园林景观效果渲染能力,进行喷绘、水彩、水粉等表现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手绘效果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手绘工具的建筑装饰效果渲染的技法。

12、建筑装饰构造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装饰构造的选择原则,常用的各种饰面与装饰的功能和基本方

法,其中包括墙面、柱面、楼面、地面及顶棚的装饰构造设计和构造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掌握建筑装饰构造的原理,学习各类建筑装饰构造的力学性能、设计方法、结构特点,为学习后续课打下理论基础,并为在建筑装饰构造设计中合理选择构造型式提供基础知识。

13、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施工基本工艺和一般装饰工程的各种基本工序施工工艺。要求学生掌握土建施工土方工程及其特点以及熟悉装饰工程中抹灰、饰面、油漆、刷浆等施工工艺。为学生到现场施工指导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14、建筑装饰材料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装饰工程中常用的各种装饰材料以及基本特性和技术性质、使用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到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质、质量检验程序和使用方法,能根据建筑装饰的项目特点、要求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建筑装饰材料。

15、建筑装饰工程预决算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定额的基本原理与编制方法,建筑装饰工程及水、电、暖工程概预算编制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编制与审核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概预算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等基本知识。能够按照现行建筑装饰概预算编制方法和有关规定,编制简单的建筑装饰概预算;能够进行一般建筑装饰概预算的文件编制;能够用计算机较熟练进行概预算电化计算。

16、3DMAX

本课程主要讲授3D STUDIO MAX和圆方室内效果图制作软件的主要用法和一般功能的使用。包括:界面的熟悉和使用、初步建模、高级变换和修改器、基于样条的建模和放样、用NURBS和块面建模、创建材质和贴图、灯光和氛围、摄像机、动画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图形和三维动画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维、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及多种装饰专业建模手段,高级材质、高级灯光、渲染出图设置方法。

17、Photoshop

了解基本美术原理,掌握图形、图像相关基础知识,能使用软件为电子商务网页的制作、广告的发布处理图片素材,并能绘制简单图形。

18、室内装饰设计

本课程讲授建筑装饰中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装饰设计原则和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出来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19、工程造价电算化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工程造价电算化软件的能力。

20、建筑装饰项目管理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关于建筑装饰工程方面的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 从事建筑装饰项目管理的能力。

21、顶岗实习

学生以建筑装饰设计员、施工员、监理员、等身份安排到相应的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生产和管理等工程一线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认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使学生熟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造价、施工技术,熟练识读工程施工图纸,参与工程预算的编制,熟练施工放线,熟悉质量检验,熟悉施工程序,积累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学习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

四、考取证书: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3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三大构成;教学现状;对策

0 引言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三大构成”是其中重要的基础性必修内容,也是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基础。学生要想掌握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就必须对“三大构成”有着深入、充分的了解。正是由于“三大构成”在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相关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三大构成”一直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建筑专业领域中,“三大构成”主要包括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大部分。本文浅谈了“三大构成”在艺术内涵方面的表现以及“三大构成”在当前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的教学现状。对“三大构成”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对策进行了简述,力求探索出更为先进的和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

1 “三大构成”简析与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发展形势的现象。如教学方法与设计专业知识缺乏联性且针对性不强;理论教学和实践设计作品缺乏联系,对学生的具体实践带来了不便;侧重于技能教学而缺少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引导而使学生的作业单调。因此,重视“三大构成”的教学理念,改变建筑装饰设计的教学现状,是提高建筑装饰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1 “三大构成”简析

首先,平面构成。平面构成主要是对对象二度空间变化结构进行研究的,其关注图形对人所造成的视觉方面的引导。建筑类设计专业通过开设平面构成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二维空间中组织、视觉规律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整体设计思维的严谨性和律动性。

其次,色彩构成。人类在长期的外界视觉效果的应详细啊,其对色彩方面的认知会产生一定的思维定式,多种形式的颜色搭配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与不同的感受,而色彩构成则是对这种由不同色彩构成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总结,通过合理的归纳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在建筑设计专业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色彩构成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一系列的基础色彩构成与搭配的知识,并且通过运用,融入设计活动中。

最后,立体构成。立体构成则是通过对不同材料按照一定的艺术原则进行重组,通过引入点、线、面等不同要素,达到整体结构比例协调、平衡、丰富的目的。这种立体构成教学的过程,也可以被称作艺术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提高。

1.2 “三大构成”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开展中,绘画图形与视觉语言的转换被普遍认为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学生进行相应设计中,对于一些可以想象出来的物體却不能以设计的手段进行表达。教师为了对这个教学难点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往往都让学生讲注意力从直观认识上逐渐转变到后向思维上。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利用不同几何图形的组合,人学生对于抽象的艺术形态进行逐渐了解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导致了“三大构成”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学生对于相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的认识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多少少地存在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被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的调动,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的认识也不够深入。种种教学中的限制因素,导致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学生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往往会设计出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设计作品。

2 “三大构成”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的教学对策

第一,平面构成的教学对策。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图像转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借助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成长。另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位置重组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各类抽象概念进行了解,实现自身知识的转化,提高艺术思维能力。

第二,色彩构成教学。针对以往过于被动的色彩教学情况,教师要对于整个教学防护四进行转变,以更加高效、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各类不同的设计理念进行掌握。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日后专业设计中较为常见的PS类的图像处理软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展示,结合相关操作,让学生对于色彩的构成有初步的认识。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发挥学生灵动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

第三,立体构成教学。在进行立体构成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可以先以实物作为整个教学的基础,再进行转换,逐渐地让学生掌握空间立体的概念,在具体的实物转换中强化整个立体空间的转换过程。学生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中,可以从基本的材质、形态等方面入手,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感受,从而提高整体的创造力。

3 结束语

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审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的关键。“三大构成”在我国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现代艺术设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具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在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必然成为专业必修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此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好该设计艺术重点,而且还要牢牢掌握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今后在建筑装饰设计实践中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的教学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0).

[2] 伊卫东.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3] 高宗翔.关于三大构成在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4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现有教学方案中, 理论分析课时较多, 建筑设计至关重要的实践训练课程则相对较少。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 重理论轻实践, 忽略各科之间的联系, 各学科之间无交叉性和综合性。理论固然重要, 这也是传统课程的意义所在, 但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工程设计, 还必须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 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下面以《建筑构成基础》这门课为例, 对其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建筑构成基础》是建筑设计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课, 是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的奠基石, 但其中内容多以赏析为主, 用来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构图造型的审美能力, 这种理论性和历史性的知识固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 但缺乏针对性的实践训练, 建筑学的学生虽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但部分人对于建筑构成的概念和意义还是模糊不清, 无法将美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建筑联系起来。

1.2 注重形式, 学生缺乏对建筑空间的理解

我国传统建筑教学课程一直受到学院派建筑体系的影响, 单一强调图面效果, 过于注重学生制图等基本技能[1]。而低年级学生由于专业素养不高, 缺乏综合能力, 单纯的手工技能训练使他们片面追求建筑形式而忽略建筑整体的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 只会一味模仿当下流行的建筑构造。

1.3 创新意识薄弱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体制的惯性思维方式, 经过专业的学习后, 他们更倾向于对现有的案例进行模仿, 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内容, 也不能全面考虑问题, 难以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建筑作品。

2《建筑构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和实践研究

教学模式涉及到课本的内容和教师的授课方式, 根据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需要剔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 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应于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案, 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目前, 关于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方法的探索

2.1.1 创设“模拟设计项目”教学场景

以“模拟设计项目”教学场景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是将教学任务 (理论、实践、作业和考核) 以“虚拟设计项目”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之中, 模拟设计实践过程或在模拟真实设计项目场景下怎样解决问题与创新。

(1) 真实的竞标现场模拟。

传统的《建筑构成基础》课堂是单纯的填鸭式教育, 只有老师作课堂演讲, 课堂氛围并不活跃, 大多数学生只是在最终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而如果在课堂设置真实的建筑竞标现场模拟, 则可以带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将过去的作业讲评改成现场招标, 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建筑方案, 讲述他们的创意灵感和理念运用, 包括设计的具体细节以及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每个人都参与讨论, 互相学习, 由同学之间互相作出评价, 提出修改意见, 老师在其中则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身份, 最后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的现场模拟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存在感, 还能使现场气氛活跃, 有助于集思广益。同时, 作业题目的设计也要根据真实的招标要求, 让学生提前习惯现实中的招标方案, 养成时时考虑实际操作要求的习惯, 这种课程模式不但能训练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设计能力, 还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为其以后踏入社会投入真正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见图1)

(2) 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另一个缺陷就是不够注重教学反馈, 现有的教学点评也大都是形式大于内容, 教师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作教学调整,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2]。改革措施的一项要求就是根据专业特色, 收集学生们的设计作品, 进行展览, 然后让学生自己评价, 同时让同行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他们的客观评价模式, 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得到更加精确的教学效果反馈。 (见表1)

2.1.2 PBL教学与教务运行管理模式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教务管理运行模式对比 (见表2) 。

(2)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见表3) 。

结论: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积累需要!

(3) 教务运行管理模式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

1) 创建适应PBL教学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务管理运行模式。2) 强调考核要以“教师与学生对学生现场实际能力表现”而定, 建立“重能力、重过程”的新型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3) 建立“着重考评教师组织引导掌控能力”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

(4) 教务运行管理模式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容。

1) 理论联系实践:不仅考核知识, 重在考评能力、态度。 (社会化专业资格证书) 2) 定性与定量结合:学习过程定性考评, 学习结果定量考核。3) 主观与客观结合:学习过程主观评价, 学习结果客观考核。4) 过程与结果并重:PBL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成绩考评体系。5) 着重考核教师的课堂组织掌控能力。6) 着重考核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促进能力。

2.1.3 教学、训练、生产、竞赛和创新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 教学:理论联系实践; (2) 训练:通过教学, 训练学生的思维、动手、创新能力等; (3) 生产:教学成果; (4) 竞赛:1) 学生内部竞争;2) 进行校内教学成果展竞赛, 突出“应用型”学校的转型; (5) 创新:设计思维、技法、材料的创新。

2.2 设计课题多样化,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传统教学中最大的一个缺陷, 一般是全班甚至全年级共享一个课题, 但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使得部分学生对课题产生枯燥无聊的感觉, 缺乏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学改革之后, 教师在进行课程题目的设计时应当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多样化设计课题, 从实际工程中选择课题, 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平时的兴趣点和优势让他们自己提出课题, 这样课题的多元化不仅可以打破以前课题方案千篇一律的情况, 还能防止学生之间互相抄袭,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4]。 (见图2)

教学改革后, 课堂教学从以前的教师中心化变成今天的学生中心化, 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重视, 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见图3)

2.3 课程改革实践应用

2.3.1 学生实践作品成果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形成了许多作品与成果, 进行了2013至2015级三届《建筑构成基础》学生成果展览, 展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并在学校期刊、学校网站进行大力宣传, 对学生起到了鼓励作用。 (见图4)

2.3.2 设计实践——对老旧办公室的装饰装修

通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积累, 以2014级建筑设计专业学生为主体, 对建筑设计教研室2#211老办公教学楼进行了装饰装修, 同时对建筑设计专业教室也进行了墙体绘制 (手绘DIY) 等实践性活动, 真正切切的从点、线、面、体、色彩、造型、材料和构图上诠释了《建筑构成基础》课程的实践性突破。 (见图5)

3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形成了较为现代化并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研究, 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加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明显提高。此外, 创新意识在学生中也越来越有突显,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具创新精神的课堂作品。但我们也要意识到, 时代在不断变化, 教育的发展永无止境, 教学改革需要跟随时代的变迁作不断的调整, 才能时时与当下的社会相适应。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努力, 我国的教育改革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铭, 马怡红.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05) :213-214.

[2]刘志峰, 宣卫红.建筑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建筑设计4”研究性课程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8:267-269.

[3]刘培芳.能力培养下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山海经, 2015, 23:68.

建筑设计与技术专业个人简历制作 篇5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韶关身材:180 cm 65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2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室内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XX年 连平汽车客运站

XX年 连平汽车客运站

XX年 雅芳推销员

XX年 珠江啤酒厂

XX年 摩托罗拉手机销售员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南华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XX-07-01所学专业一:建筑设计与技术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XX-XX南华工商学院建筑设计与技术大专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本人毕业于南华工商学院,在校就读环境艺术系建筑设计与技术专业,对本专业知识有一定认识。本人工作态度热情,认真。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有一定口才和交际能力,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和粤语,手绘能力较强,也可以出较好的电脑图。详细个人自传 经过三年的大学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使我成长起来。

比如在学业上,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认真的学习了学校安排的课程。如素描、色彩、画法几何与制图、房屋建筑学、阴影透视、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外环境设计、城市住宅规划原理、工程预算、寻医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室内设计原理、3D、CAD、pHOTOSHOp等三十门课程。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思想上,我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思想端正。能够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因为不提升自己就会被社会淘汰。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在校时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广播员,能说标准的普通话和粤语。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我性格开朗,亲和。还有一定的口才。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6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装饰市场也在快速的成长成熟当中。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对于新时期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对于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开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装饰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其中包含了设计、创意、制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本身教学内容相对系统化和全面化。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装饰设计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过程存在着理论与技能不平衡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艺术素养和技艺水平的教学分配不够合理。这种不平衡与不合理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且也难以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多变的用人需求。因此,大力开展相关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就成为了现阶段装饰设计专业教学中所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在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对设计专业兴趣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设计历史、艺术作品等,让学生对于设计过程逐渐通过感性方面的了解,提高设计兴趣,并且让学生不再对多种多样的设计作品感到陌生。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设计实例,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进行讲解,深处浅出的让学生掌握艺术规律。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学生也可以感觉到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授课方式改革上,教师也要进行合理的创新,通过不同形式教学方法的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对案例进行探索,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深化和理解。设计作品的讲评,则可以让学生对于其他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解,并且更好地调整自身的专业学习方向,在点评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关注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装饰设计过程是艺术思想与情感转化的过程,学生如果缺乏足够的创新精神,其设计出的作品也就会千篇一律,显得“无精打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的设置练习环节,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

实训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实训课是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也是深化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的过程。在实训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型设计任务,再合理搭配相应的指导与图纸讲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一般来说,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当前实训课的主要选择。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设计图进行提前准备,给予学生布置一些课前任务。学生在进行课前任务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法、设计要素搭配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对于后续实际动手操作有着良好的准备作用。在实训课堂中,教师通过相应的讲解,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指出,并且肯定学生的一些正确的设计理念,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与规律,让学生在动手和思考中逐渐掌握更多的设计知识。另外,在现阶段装饰设计专业发展中,很多CAD软件、3DMAX建模软件、PS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学生的必备技能。教师在实训课中,也要有意的引入相应软件的操作教学,让学生实际动手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日后走入工作岗位中可以第一时间上手来完成设计任务。

考核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科学的考核评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进行界定,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改进和调整。在进行相应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全过程、全公开的素质化考核原则,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成长,而不是传统考核中只关注学生的纸面成绩。一般来说,考核评价可以采取“五、二、三”的原则。即实训成绩占整体成绩的50%,技能考核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实训成绩考核要关注学生日常实训课的参与情况,并且在每一堂课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与记录,保证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技能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考核上,主要针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设计能力的考核,教师要有所侧重,重视对学生技能掌握深度的考核。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装饰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要力争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达到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平衡的目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7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在建筑学专业中, 建筑设计课的教学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 高等院校就应该对建筑设计课教学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 以提升建筑设计课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 建筑设计课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深

在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中, 有大多数学生以及建筑专业的教师都将其看成是形式构图的好坏, 都更重视自己的设计是否独特新颖, 是否与众不同, 但是却对建筑的内容以及建筑结构、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所忽略。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相对理想的, 但是往往会与实际工程有着较大的区别, 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没有将学习的内容同工作要求进行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1]。

1.2 在设计过程中, 模仿的现象非常严重

当前, 许多老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教学时, 都是让学生先通过模仿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这样一来虽然使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基础内容有着初步的了解, 但是导致了他们形成了一个习惯性的思维, 在设计过程中, 他们更倾向于模仿, 使得建筑设计中造型大多是模仿的其他建筑设计, 对建筑功能之间的关系却有所忽略, 在设计时, 过于依赖电脑绘图, 忽视了徒手表达, 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改善, 那么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1.3 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

建筑设计不但需要学生具备本专业的知识, 还需要他们具备其他专业的知识。但是许多高校的学生综合能力不强, 没有将建筑设计与其他专业的知识相互配合。这一点在刚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最为明显, 他们在思想意识上, 仍然受到高中思维方式的影响, 很难适应建筑学专业中的空间思维方式[2]。因此, 在设计时, 他们的设计思路就不够开阔, 创新能力较差。

1.4 师资力量不足

在许多高等院校中, 建筑学专业教师非常缺乏, 这也是制约专业建筑设计课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少有教师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 又具备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这样就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大多都是课本上的内容, 对与实践工程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够了解。

2 教学模式的确定

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学科, 是以培养工程设计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专业。它涉及到以下几种边缘学科, 第一, 技术与艺术;第二, 社会与文化;第三, 传统与时代;第四, 地域与环境;第五, 心理与情感等[3]。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就需要老师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要将建筑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针对当前建筑设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课程的计划进行调整。在教学开始之前, 就应该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先设计一些关于设计基础、关于建筑概论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建筑设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完成“设计基础”的训练, 建立“四段、三题、两慢、一块”的教学模式。然后再进行不断的实践, 来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系统。

建筑学这门专业, 属于一门较为古老并且传统的学科, 建筑设计课程经过历史的推移就已经形成了一套教学内容, 而我们所说的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创新, 一种挑战。所谓“四段”, 指的是将建筑设计的课程进行划分, 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教学。第一阶段:设计入门, 主要将建筑设计分解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深入阶段,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建筑单体以及群体关系进行处理的能力;第三阶段:设计拓宽阶段, 也就从设计单一空间进行过渡, 过渡到设计多层建筑甚至高层建筑等方面的能力。第四阶段:设计强化阶段, 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 通过竞赛项目或者复杂工程等方式, 来强化对学生的训练。而“三题”则指的是在每一学期内, 要安排三个完全不同的题目, 让学生来进行设计[4]。“两慢”指的是在每一学期之内, 要安排两个时间相对较长的设计题目。“一快”指的是当学生在完成了一个“慢题”之后, 要穿插一个快速设计题目, 让学生在一天之内完成, 在选择题目时, 可以选择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 以便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 改革思路

3.1 让学生采用先看后做的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 让学生对空间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 能够使他们获得正确认识建筑的基本途径。因此, 在每次“设计”之前, 要给学生提供“看”的机会, “看”包含以下两方面, 第一, 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 去对已经建成的一些典型建筑进行参观, 通过“看”让学生能够得到一个感性的体验, 能够对建筑功能有着深刻的了解。它能够将教学与实际工程结合在一起。第二, 看资料, 让学生去收集一些与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 从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 从而萌发创作灵感。当完成这两个步骤时, 再让学生去对方案进行构思, 去制作模型等任务。

3.2 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训练

在建筑设计人员的基本能力中, 表现技能是其中一个重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强调, 第一, 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第二, 草图构思的基本方法;第三, 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5]。此外,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多组织讨论课, 由设计者对自己所设计的草图方案进行介绍, 让老师与其他的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之风。其次, 学生之间的互评交流, 肯定会形成不同的观念, 不同的见解, 这些观点与看法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观念, 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的提升。另外, 通过这种方法, 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其他的学生能够得到启发。

3.3 重视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影响

在毕业设计时, 可以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 或者采用“真题假做”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样就防止了以前教学的“假题假做”的形式。这样一来, 学生一方面学习了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还深入了社会实际, 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 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毕业选题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选题, 然后由专家以及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师三方组成答辩委员, 让学生通过真刀真枪的磨练,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4 结语

综上, 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影响了建筑学专业的更好发展, 因此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本文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 并对今后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作用。

摘要:在建筑学专业中, 建筑设计课教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必须要学习以及掌握的一门课程。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并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丽颖.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1:55-57.

[2]李晓丹, 金莹, 吕达猛, 史芳.一体化与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以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06:92-93.

[3]许建和, 宋晟, 严钧.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01:92-96.

[4]刘志峰, 宣卫红.建筑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建筑设计4”研究性课程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8:267-269.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8

自2006开设以来, 嘉兴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已经成立近10年, 但是该专业却一直没有固定的独立使用的专业教室。但是由于建筑学专业具有特有的专业设置和学习方式,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基本是手工制作模型、电脑制图、相互讨论、查阅资料等等, 所以整体的上课氛围比其他专业的显得更加自由、热闹。因此, 拥有一个独立的专业教室对于建筑学的学生们都是很有必要的。

1 环境概况

嘉兴学院教二A教学楼位于嘉兴学院越秀校区东北方向, 该教学楼地处整个教学区域中心地带, 它的东边是另一座教学楼教二B, 在总平面上看, 教二B呈L形, 教二A则以“一”字形与之在地形上相互照应, 比较和谐。同时, 该教学楼与另一教学楼教一并列分布在文化广场的两边, 临近学校的主入口东门。教二A教学楼层高3 900, 总共6层, 占地面积约1 070 m2。此次主要改造第六层, 每间教室均南北采光, 光线充足。

2 平面分析

该教学楼设有2部楼梯, 满足学生的疏散要求。根据实地考察、测量以及整理数据, 绘制出了以下教二A第六层楼的平面图:现有教室9间, 整个楼层可利用面积约为670 m2 (见图1) , 其中2间大教室约125 m2, 小教室面积为48.44 m2, 其余6间教室面积相等, 均为72.36 m2。这层楼之前主要为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制图所用, 同时, 其他学院的同学有需要也会使用。但是由于这层楼本身就配备不少的符合建筑学专业使用要求的绘图桌, 改造完成以后可以继续用, 节省资源。同时, 这整层楼在该教学楼的最顶部一层,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既不会影响其他专业学生的上课情况, 同时也方便管理。

注:1—大教室;2—中教室;3—小教室;4—教师休息室;5—学生休息区域

3 对教二A第六层楼的改造任务的细化

1) 专业教室:大一:每班约35人, 共2个班, 每人需要一套可转换角度的绘图桌、一个存放物品的柜子, 每35个人一张操作大桌子;每间教室125 m2;大二、大三、大四:每班约30人, 共6个班, 每人需要一套可转换角度的桌椅、一个存放物品的柜子;每间教室72.36 m2。

2) 评图教室:每间45.34 m2, 共1间。

3) 材料储存室:每间21.66 m2, 共1间。

4) 展览区 (公共空间的利用) :教室东面的学生休息区和连廊。

功能分区示意图见图2。

4 教二A6楼装修改造方案的确定

4.1 专业教室内部布置

1) 桌椅的布置。

大一年级使用的教室中将会摆35套绘图桌椅供学生绘图所用, 2张操作大桌子供大一年级同学做模型;大二、大三、大四的6间教室每间30套绘图桌椅, 其中每个教室配备的桌椅是给每个学生画图使用的固定桌椅, 桌子的规格 (900×600×780) mm3, 椅子的规格 (370×270×450) mm3。由于教室面积以及桌椅规格的限制, 桌子与桌子的前后距离设计为600 mm, 在同学活动的舒适范围内。在教室的桌椅横向排布采用一三一的组合方式, 两条过道的宽度为720 mm。大一使用的教室后面的两张操作大桌子规格为 (2 400×1 200×780) mm3, 用于大一年级平时做模型、评模型以及讨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使用的教室内部布置图见图3, 图4。

2) 插座的布置。

大一年级的两个教室在两面墙上进行布线设计, 每面墙布置6个插座;大二、大三、大四的6间教室两面墙进行布线设计, 每面墙布置6个插座, 中间进行地埋式插座设计, 设置18个插座, 供每班34个学生使用。

墙面的布线设计以及地埋式插座设计都以保证用电安全、不影响教室的整体使用为前提, 以满足高年级同学一人一电脑一插座的使用要求。电源插座则采用铜质防水性安全插座。

3) 专业教室内部储物柜的布置。

每个教室的后面会设计35个储物柜, 1人1个, 以方便每位同学放置一些私人物品或者模型等。虽然在桌子的下面也可以储存物品, 但是由于空间不足, 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如果同学们把自己的物品放置在桌子上, 一方面会造成专业教室的物品繁多、混乱的场面,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同学们在桌上画图、看书等正常使用。所以在教室后面设计储物柜不失为一个合理利用空间且有效的办法。

4.2 资料室的布置

西北角的资料室中, 我们将给每个老师配备2套存放图纸的A1文件柜, 分隔各年级学生上交的作品, 集中存放, 整洁有序, 方便翻阅, 同时也保存了部分优秀设计作业以供低年级学生学习借鉴。每个教师拥有自己的资料柜, 有助于保持他们自己教学的个人风格, 同时也是不同风格的碰撞, 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好机会。这个资料室的另一用途就是提供了指导老师一个临时休息、办公的地方。资料室布置示意图见图5。

注:1—A1文件夹;2—教师休息桌;3—会议桌

4.3 公共空间的布置

好的建筑学专业教室不仅注重专业教室内部的设计合理, 更注重建筑学专业教室公共空间的营造。建筑学的同学们基本一天的学习生活将会在专业教室度过, 所以努力营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学习氛围,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思考是很重要的。把握公共空间的装饰, 从而达到营造氛围的目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走廊和大厅的墙上, 我们将设计高为1 m的橱窗, 离地0.87 m, 其规格按照A1图纸大小设计。在橱窗里放各种优秀图纸以展示给各年级同学观看, 这也将成为同学们平时设计过程中的一个交流、评图, 互相学习的过程;同时, 这也是建筑学专业在建设自己专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营造学科氛围、影响学生的思考深度。另一方面, 我们还将在大厅中放10块左右的展板, 在上面贴上一些关于建筑学竞赛或者其他有用的信息, 分享给大家, 让大家及时掌握消息, 提高学习效率。走廊布置及大厅布置效果图见图6, 图7。

5 装修改造教室时考虑到的心理需求

5.1 舒适性

专业教室的装修改造首先要考虑到同学以及老师在专业教室中学习、活动的舒适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到:

1) 教室中的通风、采光满足标准, 同时也要避免噪声的干扰;

2) 教室内部的桌椅尺度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 并且适合建筑学学学习的多功能性;

3) 教室内部桌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避免教室内空间拥挤挤、不整齐;

4) 整个专业教室楼层内部流线清晰, 各个专教功能分明, 适合合同学、老师学习、交流;

5) 墙面装饰强调建筑文化的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2 公共性

建筑学专业的同学的学习过程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比较自由、开放。建筑学的同学在专业教室中会互相讨论, 指导老师也会在专业教室中给同学点评图纸, 所以说专业教室内的交流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在整个楼层的走廊、大厅中展板、橱窗的布置也是一个学习共享的方式, 使得走廊和大厅也成为改造中交流空间的一部分。交流空间也直接体现了专业教室中公共性的营造。

5.3 私密性

在建筑学专业教室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公共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私密性。在建筑学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乐于讨论、交流, 更要查阅资料、阅读书目、独立思考。为了满足这个要求, 每位同学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并且互不干扰。在这个位置同学们将放置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的整齐、有序的放置直接决定学习环境的好坏, 同时也会提高学习效率。

6 结语

如何装修设计一个适合建筑学同学学习的专业教室, 如何使专业教室得到合理的利用, 如何营造一个有建筑学学习氛围的专业教室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因此, 本文以嘉兴学院教二A第六层楼的改造, 探究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最终为建筑学专业教室的装修和改造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毕冰实, 焦旸.高校建筑馆专业教室空间环境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 2012 (7) :115-116.

[2]王颖超.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尺度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 2012 (9) :121-122.

[3]李相韬, 周岷, 武毅.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专业建筑更新改造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系馆改造[J].南方建筑, 2009 (2) :48-51.

[4]唐谂岚.探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空间设计---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馆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 2011 (68) :68-72.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9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以房地产类专业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专业特色鲜明, 面向房地产及建筑行业设置专业, 着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1年, 经市教委、市财政局批复为重庆市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示范 ( 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 使其获得建筑师基本素质, 具备相应岗位职业能力, 成为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建筑设计一线技术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在我校的专业地位举足轻重, 其衔接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 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能力, 建筑效果图及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绘图能力等。学生毕业后, 就业方向主要为: 中小型建筑设计部门,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 房地产行业的相关部门。可从事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制图员、建筑项目研发分析员、建筑设计成果分析员、建筑设计分包管理员等职业岗位。

二、建筑 CAD 制图 ( 含天正) 课程性质

建筑CAD制图 ( 含天正) 是建筑设计技术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程以《计算机文化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设计初步》为前导课程, 是《建筑构造》《居住区规划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 ( 含建筑施工图设计) 》和《建筑效果图》的基础课程。总课时为68学时, 其中讲授课时为28学时, 实训课时为40学时。

三、课程建设目标

按照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和岗位要求, 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 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专业的关键技能、核心技能及针对岗位的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改革《建筑CAD制图 ( 含天正)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经过课程建设, 完成教材开发, 与建筑设计技术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工程师、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的配套教学课件, 形成工学结合、实践为先、学为所用的特色和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四、建筑 CAD 制图 ( 含天正) 课程单元设计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采用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在课程单元设计中, 我们选择的建筑施工图组成作为载体, 具体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见下表。

在从理论讲授、实训指导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 ( 主导) 作用不断减弱, 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渐渐突显, 以期达到学生学到老师未传授的知识, 做出老师做不出来的“产品”的目的。

五、教学实践

1.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到课堂与工作岗位零距离,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理论课程完成后, 会安排一周的综合实训周, 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让其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顶岗实习阶段, 在用人单位导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参加岗位实做和管理工作, 提高自己知识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强, 基础较好的学生, 通过专项技能培训, 达到熟练掌握本课程的要求, 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就业市场需求。为此, 课程归属教研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高教图学学会主办的“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 并屡获佳绩。

2. 根据专业需要, 将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

通过对其他开展本课程的兄弟院校和就业单位调研发现, 部分院校对该课程教学还采用传统的传授方式, 主要围绕教材转, 而教材中理论内容的篇幅过重, 甚至还涉及到计算机图形、计算机语言等, 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而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几乎不会涉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删减, 使学生的学习能做到有的放矢。

3. 避免重视软件教学而忽略专业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 初学者确实存在绘图命令选择不合理、应用不熟练, 导致绘制速度慢, 准确性差, 而且不能将现行国家建筑制图规范应用到实际。因此, 在教学内容方面, 不仅要求教师教授软件本身, 而且还要根据专业特点, 融入建筑制图及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知识。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逐渐由“学习软件本身→学习专业知识→优化设计”转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专业, 不要一味追求绘图技巧, 而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专业设计方案推敲上。

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CAD ( 及天正) 软件的应用, 还要求掌握其与建筑设计专业系列软件 ( 如SKETCH UP、结构CAD、天正景观与规划等) 的结合及系列软件的自学应用。

六、结语

学院正在努力实现把学院建设成为管理科学严谨、办学特色鲜明、教学与研究领先的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的远景目标。针对我学院建设目标及建筑设计技术在学校的专业地位, 作为专业基础课和本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建筑CAD制图 ( 含天正) 》课程的建设成功与否, 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将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现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掌握解决办法, 缩短课堂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

摘要:建筑CAD制图, 是建筑设计技术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经过课程建设, 形成工学结合、实践为先、学为所用的特色和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基础精品课程。在教学中, 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发现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掌握解决办法, 缩短课堂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CAD制图,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

[2]金宁, 焦丽.CAD/CAM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 5 (增刊) :203-204.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篇10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是建筑设计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其对于培养学生们空间思维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查阅规范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们来说,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的学习、专业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这门课。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专业课学时压缩,而教学内容不减少,教学压力普遍感觉较大的现象,同时连年的扩招及单招使得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也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提高《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现今该课程教学尤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凸显以“应用性”教学为主导,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四大部分:投影制图、专业制图、建筑设计知识的对接、阴影与透视。

2投影制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识图能力的应用性教学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这门课对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要求很高。高职院校的学生仅有的基础是初、高中的几何知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基础的“三面投影体系”时,首先通过用Sketchup构建的空间模型给学生们展示,并要求他们下课以后,自己动手再制作一个“三面投影体系”实物出来,同时完成“三面投影面”展开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三面投影图”的涵义,并能准确区分左右、上下、前后空间位置的关系(图1)。

在《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这门课程中,空间想象最难的部分就是“组合体”(即一些基本几何体经过切割、叠加、相交等形式组合而成)。空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该部分都觉得非常吃力,很难理解形体的空间形体和相互关系。因此,我们改变以往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改用动画课件。先将原理部分分析讲解,再将原理得出的结论由3Dmax建模论证,并将整个解题步骤制成flash动画演示,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形体之间复杂的交接关系,这样一步一步的推进讲授,对他们理解组合体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图2)。

3专业制图———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教学

要想掌握好《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不能只依靠书本上理论的讲解,还要深入到实际的工程现场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特别是“专业施工图”部分,在对学生授课时,你会发现很多茫然求助的眼神。这时,我们就会利用部分的课堂时间,安排学生到学院的建筑实训基地去认识实物。例如:很多同学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楼梯的剖面图中的踢面个数要比平面图中的踏面数多一个?为什么双跑楼梯剖面图中,每层楼梯的一个梯段需要涂黑而另一个梯段不需要涂黑?”这些在教室里怎么讲都不明白的问题,到实训基地现场一看实物就恍然大悟、一清二楚,学起来就要轻松多了(图3)所以,学习《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一定不能只在教室内死读课本,还要经常到建筑现场去感受、体验建筑,将制图原理与建筑实际联系起来。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中有很多知识点,如何将这众多而又相互关联的要点组织成系统的内容让学生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精简、归纳的能力即系统地讲解专业制图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实践即绘制一套完整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详图。然后,将学生每次的作业认真批改后,总结错误所在,以助于他们系统巩固知识。接着,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在立面图上作一些局部变化,要使平、立、剖面图满足立面变化后的投影关系。由于在不同的立面图下就会有不同的平面、剖面图,每个同学就不得不独立思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一系列的理论及实践的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改变了以往只抄绘不理解的现象,对后续的《建筑设计》中的方案设计图的表达起到了更好的衔接作用。

此外,我们安排了小型建筑学校大门的测绘,将学生分组带到学校大门现场,首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整个建筑,分析建筑的功能,分析建筑平面与立面和剖面的关系,用铅笔将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徒手绘制出来,然后按照分组情况用简单工具测量建筑的各个尺寸,然后再用尺规按比例正式绘图,最后用建筑模型将所测绘的建筑表达出来,整个过程是一个三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的转换过程,训练学生空间转换能力,通过建筑实体和图纸对应,加强理解所学内容,培养建筑尺度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建筑设计知识的对接———完善教材的教学实用性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在我校一直沿用2011年编著出版的教材,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介绍了房屋建筑图的解读方法以及制图方法,没有考虑到建筑学专业的需要。而由于我们这个专业是与建筑设计进行衔接的,对于建筑设计这方面的知识介绍的太少,大多数学生在接下来的学期进行建筑设计课时,常不知如何着手,所以在教授的同时就要对学生开展建筑设计内容的相关知识的对接,布置立体构成、平立转化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小作业,对建筑相关的基本几何形体、组合形体进行讲解,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现实生活中周围的建筑物,通过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与穿插,为今后的建筑创作打好良好基础。

5阴影与透视———勤动手多练习的教学实用性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光看不练是“假把式”,平常应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通常在“阴影与透视”部分,在课堂讲解例题时,一根线条、一根线条的画给学生看。然后,课后布置1~2个习题,巩固复习。这样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逐步演示,就能很快的将习题上的透视图画出来,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图4)。

6结语

高职建筑设计《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的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较为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思索和探究的课题。笔者对《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从专业应用性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研究,帮助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省时省力地学好《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掌握有针对性的建筑制图知识和技巧,形成空间想象力,准确表达图形,为衔接建筑设计专业课做好铺垫,为他们以后走向设计院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建筑设计类专业《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以应用性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从应用性角度提出提高《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课程教学成果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应用性教学,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高职,建筑设计类

参考文献

[1]巩艳.《建筑制图》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208.

[2]唐人卫主编.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下一篇:EVA绩效评价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