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住空间

2024-06-27

现代居住空间(精选十篇)

现代居住空间 篇1

一、色彩的知觉与情感

色彩是人的肉眼受到可见光线的影响所产生的有关颜色的视觉感知, 而色彩设计是将不同的色彩根据既定的要求合理搭配起来的工作, 通过色彩设计可以改变室内居住空间的空间距离、环境氛围以及光线明暗, 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色彩实际意义上毫无情感和知觉可言, 没有美或不美的定义, 其实只是在色彩之间进行搭配进而体现美感。这与音乐大同小异, 各种色彩搭配最终会达成雍容富贵、兴奋热闹、典雅恬静、含蓄寂静、大方朴素的情调。当各种色彩搭配能反映人的情绪时, 就会产生各种知觉或情感, 也能由于各种情感及特定差异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搭配对心理功能的影响: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 也能营造出不同的生活情调。红、橙、黄等为暖色, 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蓝、绿、青、紫等则为冷色, 能让人们觉得寒冷。

二、色彩搭配技巧

1.色彩调和

调和就是统一、和谐、秩序, 调和感觉是视觉生理最能适应的感觉, 是形象感受的需要, 是色彩关系与功能、形象的统一。色彩调和的方法主要有:对比色调和、类比色调和、中间色调和。调和与对比都是构成色彩美感的要素, 色彩的调和是相对的, 对比是绝对的, 通过恰当的对比可以达到调和的目的。既要有对比来产生和谐的刺激, 又要有适当的调和来抑制过分的对比, 从而产生一种恰到好处的色彩美感。

金、银、灰、黑、白是五种中性色, 容易和任何色彩搭配。在实际运用中, 由于金、银色过于耀眼, 而灰、黑、白色常受周围环境影响, 我们常用带有色彩倾向的灰、黑、白色系与其他色彩搭配。通常在对色彩运用没把握的情况下, 只选一两种颜色, 再搭配土色系就可以形成较好的色彩调和效果。

2.同种色搭配

同种色是指一系列色相相同或相近, 由明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色调。这是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搭配方式。如整体环境确定为冷色调, 那么室内陈设的色彩必须在同色中选择, 在明度、色差方面稍加变化, 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在材料、周边环境上稍做文章, 也能使整体环境相对协调。若再加入其他跳跃的元素, 更能增加环境气氛。

3.相近色搭配

邻近色是指色环大约在90度以内的邻近色。它比单色要丰富得多, 此种色调要注意运用面积大小, 同时对明暗层次、色彩纯度、主次变化也要做认真考虑与实际比较。

若想在窄小空间内得到明亮畅快的感觉, 可以通过玻璃反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暖色调来实现。暖色调使人心理上产生方形的感觉。使用不纯度的色差能使之产生物理印象的视觉错觉。最终实现以上目的。所以说浅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 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纯度及不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

三、结语

在居室空间设计的过程中, 色彩搭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使用材料的材质、光线等。总而言之,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应以人为本, 从整体入手, 把握好色彩的特性、个性, 正确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统一。根据居室主人的爱好, 追求自由, 突出个性, 实现人性化。利用与时代相适应的色彩搭配把室内空间布置得更加合理、美观, 给我们带来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丰富情感体验, 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美满, 达到满足和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长亮, 孙戈.居住空间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篇2

关键词:空间居住环境设计空间艺术

空间是环境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王夫之《张子郑蒙注 ·太和》)此处以气喻空,乃是指一充实界面的内空体。“气”,亦即空间力,是由人的视觉心理要素所致。“空间”若以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要素为原点去理解,则是时间与空间、理性与感性、物质与意识的高度统一。空间是环境设计和建筑学的语言,空间艺术则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

在今天,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更加广泛,而居住环境设计中空间的合理规划却亟待有一个合理解决, 以满足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没有合理规划的空间毫无艺术感可言,注定是苍白的,让人望而生畏。

一、空间对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特别是对居住的艺术性要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如果说人类社会中,美的出现都是因为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生命的热爱,那么远古时代的巢穴就是居住功能与美的体现。从古至今,人类对居住环境非常重视,特别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土木,派精于造型的工匠绘草图,皇帝审视后再建造,所以,现今才有了一座座极具艺术价值的宫殿宝阁。

居住环境空间的功能是多样性的,如果要使各种功能都得到体现就必须对仅有的空间进行设计、规划。空间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美和丑,正是由于人参与到设计之中,才体现出其价值,人是构成设计标准的主要因素。空间的处理和众多设计一样容易出现两种倾向 :一种就是视功能主义为第一性。居住环境中功能就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但功能自身就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如空间小,显得拥挤,空间大,造价却增加;工作空间和休息空间之间孰多孰少等,或许等到各种功能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争论后基本通过了,最后的方案却毫无艺术感可言,更别谈什么价值。其次就是设计师凭个人喜好,一味追求艺术性,造型大胆、诗情画意、细部装饰唯美……没有考虑实用性,完全看不到功能性。

我们居住的环境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生理和审美的需要。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人类通过自身的主观活动和客观自然环境建立起一种居住环境的新次序,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人类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至关重要。

二、空间的类别与现状分析

空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通常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把空间分作几大类:共享空间、母子空间、私密空间、交错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悬浮空间、虚拟空间和不定空间等。空间类别如此之多,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因时因地地设计出不同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要才是当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居住环境空间设计经过数十年发展而日益进步。国内外各种思想潮流涌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设计不再是简单的造景、装饰,也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化,它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功能的综合性设计,其中人们对空间规划和功能利用的要求,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真实感受,而且展现出空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公共环境都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变,对居住环境空间的处理在当今成了设计师的一大研究主题。在我国,“欧陆风”的狂吹,在影响建筑设计的同时,也深深影响到了空间设计。传统的建筑空间艺术在研究、保护和延续文化名城特性方面却出现了问题。

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居住环境的多元化,所以空间设计的艺术风格也呈多元化。在我国,这种多元化

有越演越烈之势。如在某小区的规划中,有属于现代空间的设计观念,也有属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空间意境;在室内既出现了西方的壁炉、猩红色皮衣、摩登的卫生洁具、几何形的绿色植物及绘画 ;同样也有怡人的中国文化,如仿明式家具、竹子、木雕挂件等,在设计师的精心营造之下,它们不仅不会因冲突而产生不和谐,反而会在空间、色彩、照明设计的有效控制下,浑然而成一体。

三、追求自然和谐的空间艺术

艺术是远古以来就涌动于人类血脉之中的一种智慧、一种永远的激情。空间艺术在当代居住环境中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自然和谐是众多设计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在传统空间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发展,浸透在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中,如江南的狮子林、留园等都或隐或现地展示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在建筑空间上,往往表现为因天时就地利,居住环境空间设计则更为复杂一些。传统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崇尚自然界的整体性及事物之间内在关系的有机自然观,讲究阴阳相合,从而把人和自然、自我加以统一。当然这并不是对现代空间设计理念的否定,相反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养料。空间艺术涉及到众多的学术领域,不能以单一的历史阶段或文化理念作定论。

空间的内在本质是人,因此“以人为本”是空间设计的核心,以人的体量为基础,以促进人的交流为目的。空间设计根据需要不同,设计性质也不一样。如天安门广场是政府集会的广场,要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公园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地方,因此表现的是轻松、休闲。空间设计呈多元化的态势,形成以自然为主线,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空间艺术,创造出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环境,不断地将自然与人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居住环境设计的空间艺术必须发挥自然的引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用新技术去创造和改善、造就具有我们民族特色、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①牟跃:《现代居室环境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2004。/②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③濮苏卫:《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意与表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现代居住空间的装饰风格探究 篇3

关键词:现代;居住空间;装饰风格;探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家居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家居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是人们个人追求、审美水平和个人风格的具体体现。当今的居住空间装饰风格有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主要有中国传统式装饰风格、江南式装饰风格、简约式装饰风格及装饰画类装饰风格几种,现针对不同的居住空间装饰风格进行探究。

一 中国传统式居室装饰风格

(1)中国传统式装饰思想

中国人千百年来都崇尚自然,不论是传统的居住空间装饰,还是现代化的居住空间装饰中,都有着浓重的自然风味。很多现代家庭居住空间装饰中,都具有与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及传统园林式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既“隔”又“通”的装饰风格,还具有园林式的“借景”思想,即将一些自然景物引入居住空间之内的风格。同时也注重对室内自然纹理的雕琢和利用,通常引入木雕等类器具营造一种自然、古朴的居住环境。

传统的中国装饰中有着浓重的儒家思想和人文精神。对空间装饰的层次和秩序要求较高,有明显的轴线性布局,且整体布局严谨、规范,室内多有书画、文房四宝、钟鼎、匾额、雕刻及屏风等教化意味浓重的装饰物,在注重欣赏价值的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中的人伦、道德的警示性和含蓄性。

(2)现代化的中国传统装饰风格的运用

现代化的中国传统装饰风格首先体现在居住空间的总体平面布局之上。中国传统的建筑及室内装饰都讲究对称,居住空间内部的布局多有“天圆地方”的思想的融入,及其讲究主题地突出,空间整体布局四平八稳,但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对空间之内的人形成约束和呆板的感觉,使人不觉之中想要逃离。现代化的装饰中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中国式装饰风格的缺点,在吸收传统中式装饰思想和风格的基础上,很好地剔除掉了传统中式装饰风格的束缚性元素,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中式风格,从而形成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中国式装饰新风格。

现代化的新型中式装饰中,良好地吸收了传统中式装饰中“一景多用”的思想,有效利用具有中式风味的材料如屏风、帷幕、碧纱橱等进行空间的隔断,并很好地形成了同样的隔而不断的美妙效果,营造了良好的中式居住环境,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二 现代化的简约式装饰风格

(1)简约式装饰思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简约式装饰风格越来越盛行于现代化的居住空间装饰中,且逐渐成为现代化居住空间装饰的主流风格之一。简约式装饰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国家装饰风格的影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简约式装饰风格的前身便是西方国家的常规装饰风格。当代的简约式装饰风格具有“简约而不简单”的鲜明特点。简约式装饰风格强调装饰颜色的相对单一、线条的相对简单,和对居住空间的压缩和高效利用。人们可以从简约式装饰中看到主人的生活特点、性格特点,这正得益于简约式装饰风格中对个性的张扬、对思想的解放,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讲,简约式装饰风格与传统中式装饰风格是相对的。

(2)简约式装饰风格的应用

如其“简约而不简单”的装饰特点一样,简约式装饰风格有很多不同的具体体现,简洁、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居住空间的装饰特点。墙面多选择白色做底,搭配以苹果绿、大红、粉、黄等跳跃色彩的家具配饰,既展示出个性品位,简洁的设计也很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喜好。由于线条简单、装饰元素少,现代风格家具需要适当的软装配合,才能彰显出优质美感。笔直的线条、清爽的色调,在视觉上有放大空间的效果,随意的简易装饰画,简单而不张扬的色彩搭配,如沙发靠垫、窗帘、地毯等配饰,多样的软装能为现代简约风格的加分,也让它更能体现出人们独特的个性喜好。

三 现代化的装饰画类装饰风格

(1)装饰画思想

当前的很多居住空间都离不开装饰画,装饰画的装饰模式自成一派,同时又很好地融入到各种现代化装饰风格之中。装饰画风格的首要特点是与家居的整体装修风格相一致,其次,相对于不同的空间可以悬挂不同题材的装饰画,还有采光、背景等细节也是选择装饰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不同风格的装饰画又各有其特点。

(2)装饰画装饰风格的应用

装饰画的具体使用直接决定居住空间的整体风格,光线不好的房间尽量不要选择黑白颜色或者国画,会让空间显得更加阴暗。相反,如果房间光线太过明亮,就不宜再选择暖色调和色彩明亮的装饰画,会让视觉没有重点或眼花缭乱。客厅是平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类似装饰画类的配饰往往成为视觉重点,可以选择以风景、人物、聚会活动等为题材的装饰画,或让人联想丰富的抽象画、印象画。如果是别墅等高档住宅,也可根据整体装修风格选择一些肖像画或者特殊装饰画,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卧室是休息的场所,讲求温馨浪漫和优雅舒适。选择挂放一些风景、花卉等题材的暖色系装饰画,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感觉。在餐厅内配挂明快欢乐的装饰画,能愉悦心情,增加进食欲望。水果、花卉和餐具等与吃有关的装饰画是不错的选择。空间内一般选择同种风格的装饰画,也可以偶尔使用一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装饰画做点缀,但不可眼花缭乱。

总之,当今的居住空间装饰风格有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主要有中国传统式装饰风格、江南式装饰风格、简约式装饰风格及装饰画类装饰风格几种,人们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装饰,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潘霞.现代居住空间的装饰风格[J].文学与艺术,2011,(6):194-194.

现代居住空间 篇4

一、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基本特点

1)聚集性。由于儿童生理特点和智力发展条件不同,多数儿童会与年龄相近的在一起玩耍。一般3—6岁的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常需家长陪伴;7—12岁的儿童多在宽阔的场地活动,独立性较强、有群聚性。2)季节性。季节和气候会明显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频率。一般夏季户外活动的儿童较多,为90%;春秋季也较适合儿童户外活动,为48%,冬季因天气寒冷活动频率显著减少,为33%。3)时间性。一天当中晚饭前后户外活动人数最多,学前儿童集中在午饭和晚饭前后;学龄儿童则集中在放学后;节假日期间活动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11点,下午3—5点。4)连续性。居住区附近的空间是儿童常常活动的地方,儿童进行游戏时往往是从宅前空地、人行道一直玩到街头,因此具有连续性。5)亲近自然性。多数儿童都具有喜爱接近水池、草地、泥沙等的特点,在活动中亲近自然能起到放松心情、学习自然知识的作用。

二、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应与居住区周围环境包括地形、植被绿化、游戏设施及颜色等相协调;设计风格与居住区建筑特点和经济实力综合考虑;同时,要与交通干道保持合理的距离。游戏空间的整体应该设计成开敞的多样化空间,使儿童的身体、视觉和语言得到最大的互动。

2)可达性。儿童游戏空间应具备易接近、易到达、使用安全等性能。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多选择儿童出入便利的位置。幼儿活动区一般安排在靠近住宅的地方;学龄儿童以300米以内为佳。

3)多样性。多样性的游戏空间应该具备多样的形式、色彩、结构等,能为儿童提供多样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儿童对未知的探索。游戏场所应该具备丰富的感官体验,成长中的儿童好奇、好动、爱探索新事物,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应在感官上提供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多样情景,如:干和湿、粗糙和光滑、可敲击能拉扯、有各种气味等等,在动作上提供上下跑跳滚爬钻滑等活动机会。多样化在地形变化上可有高、低、坡道、洼地、平地;地面铺设可有沙地、水池、草地、塑胶地、水泥地;就活动性质分为静态游戏区和动态游戏区;就性别差异上讲,男生喜欢团体活动、动态的冒险打斗游戏、规则游戏;女生则喜欢小团体活动、静态的构建游戏、功能游戏;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需要。

4)生态性。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生态原则就是将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满足了儿童活动回归自然的同时,也使儿童更加的贴近自然、了解自然,增强了儿童对自然的认识。因此,在设计时应合理的利用土地,顺应场地的自然条件。

5)安全性。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场地安全。安全性包括设施的安全设计、安全维护、场地交通安全和环境卫生。设施安全设计方面应具备结构坚固、耐用,静态游戏设施如滑梯,下应设置塑胶垫或沙坑;动态游戏设施如秋千应保留适当的安全距离;设施采用上避免有尖锐棱角,做好遮阴处理和定期检修游戏设施。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选址应避免正对车行道,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必要时采用护栏等办法;设有设施的地面宜采用防滑、耐磨、不易扬尘的材料。

三、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要素

1、场地设计

调查发现,居住区儿童常聚集的场所是中心广场和小区入口处,因此规划设计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时应考虑儿童的游戏习惯特点,灵活布局;设计时将活动区与休息区相互结合,便于家长看护;场地应尽可能的创造出有层次感的空间,这样可更好的拓展儿童的空间体验;在此基础上应遵循生态性原则,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游戏空间内设施及色彩的配置,能够大大满足儿童的求知欲跟好奇心。

2、水、沙、土等自然要素

调查发现儿童对户外游戏空间偏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对自然环境评定的优劣程度,户外环境的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着儿童游戏活动的质量,一个有水、有沙、有土等自然元素宜人的环境下,会更容易吸引儿童游玩。设计有水、沙、土等自然元素的游戏空间要注意几个问题:

1)防止沙石堵住排水口;2)沙坑应与步道和建筑入口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将沙石带入;也应远离植物,这样可避免儿童过度挖沙而破坏植物的生长;3)沙坑最好有局部遮阴,深度至少为45厘米以上;4)创造多样型的水源,保证儿童玩水区域内有儿童自己控制的水,如能创造流动的水,便能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游戏体验。

3、植物配置

植物的配置是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中常用的要素之一,其作用在于美化环境、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等。植物可用来进行空间分割、增加空间层次感,树荫又能为儿童创造出宜人的游戏环境,也可作为儿童了解自然的一种最基本的资源。

一般选择春夏观花、秋观叶、冬观枝的四季景观,有毒的植物、带刺的植物或带粘液的植物不宜种植。草坪,既可作为柔软的下垫面,防止儿童摔伤,本身也是游戏场;低矮的灌木,花卉等会给儿童带来无比的亲近感,拉近与自然的距离;落叶大乔木,夏天能够避免儿童被阳光的灼伤。

4、设施安排

在游戏设施安排上应保证安全、卫生、类型多样和适合儿童特点、利于开发儿童智力、增强体魄的设施,避免使用强刺激性、高耗能的器械,各类设施的布置和设计直接影响着游戏空间的使用价值。

5、道路铺装

儿童游戏场的铺装一般有两种,软质材料和硬质材料。软质材料包括:木材、沙石、沥青等,材料范围较广,比如:沙、泥、土区、草地等;而硬质材料主要是指水泥。

6、交流空间设计

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阶段都有所不同,应提供给他们与每一个成长阶段相对应的训练与活动内容,最理想的空间设计形式是按不同年龄把活动区域分开。幼儿活动区在视觉上应保持与其他儿童活动区的联系,在活动界限上应有明确的围合与保护;还需给一些不便参与的儿童提供可观看、停留的场所,儿童可在此观察、模仿,在适合的时间内参与进去。

居住空间绿色环保论文 篇5

一、居住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一味追求奢华的设计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品质生活,但是他们将这种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奢华环境的追求。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室内居住环境不仅用料名贵,装饰奢华,而且一年四季都维持着一种春天般的感觉。站在设计角度而言,这些奢华手段无可厚非,体现了居住者的生活追求。但是从绿色环保主义的视角而言,这种过于追求奢华的做法却是值得反思的。因为名贵材料的过度使用,意味着对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进而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步衰竭。同时,人为营造的气候环境使居住于其中的人们背离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2、室内设计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一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重视使用软设计,不强调应用先进的设计技能,一味追求硬设计;没有发挥本地资源的价值,一味以稀为贵、舍近求远;不重视挖掘常规材料的设计潜能,刻意使用珍、稀、贵的设计材料;不注重室内居住环境的保温、通风、散热性能,认为人造气候能替代自然气候;不合理应用自然光源,刻意使用人工照明。如此种种做法,都严重违背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二、绿色环保主义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不管在什么领域,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我们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危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并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室内居住空间设计也应该承袭这一理念,积极应用绿色环保主义,竭力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方便的居住空间。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理念室内居住空间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污染,而有些室内污染比室外污染更为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更严重的威胁。所以健康要从保护室内居住环境做起。设计人员必须重新定位自身的职业责任,夯实生态理念,树立全新的设计意识。

2、制订正确的设计方案在环保设计意识指导下,设计师要对室内居住环境有一个整体了解,对房屋空间承载量进行合理计算,还要估算各种搭配装饰材料的使用量,为室内购买家具和其他家居品的空间留好提前量。同时,在室内居住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极力节约创造能源、施工能源和运行能源等,在设计时要多使用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要多使用旧的建材和地方材料,不要舍近求远,浪费时间。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努力为人们设计出清洁、卫生、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3、合理采用色彩设计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色彩往往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设计师要遵循绿色环保的理念,设计出合理的居住空间色彩。一方面要满足室内空间功能的要求,分析室内空间的使用特点,比如老年居室与儿童居室、办公空间与餐饮空间所使用的色彩就是不一样的。老年居室的色彩以沉稳为主;儿童居室的色彩以活泼为主。另一方面,要符合室内空间的构图需要,即在形式上通过视觉的点、线、面,明暗、形态等美术元素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彰显动态美感,使室内空间呈现独特魅力。比如室内的客厅空间在全局的效果比例上有头重脚轻之嫌,显得过于空旷,设计师则可以通过黄色这一类的近感色来减弱客厅的空旷感;如果电视背景墙面积过小,导致客厅显得比例失调,则可以利用蓝色这类膨胀色来延展视觉,使室内空间的构图显得和谐,呈现一种稳重之感。

4、慎重选择装修材料,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室内居住空间的绿色环保设计,体现为对人体的无害化,对地球环境的无害化。在设计时,杜绝使用有毒材料和会挥发毒性的材料,比如不使用能排放CO2、H2S、CFCS、N2O等有毒物质的材料。事实上,材料与室内空间设计密不可分,不同的材料能产生不同的装饰风格和空间样式。要想贯彻落实绿色环保主义,可以从材料方面寻求突破。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设计室内居住空间时要注意以下三种装饰材料的选择。其一是木质板材类,包括各种大芯板、贴面板和复合地板等,这些材料是产生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人体伤害,最好选择全木质材料作为装饰,板材也要选择环保型,不要附加任何多余的修饰。建议选择竹地板,这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而且竹材是天然的可再生环保材料,能为室内居住空间营造出清新、质朴的环境氛围。其二是石材瓷砖类,这类材料也要注意它们的放射性污染。建议选择一些人造石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装修支出,还对人体危害性小,且能达到同样的装饰效果。其三是胶漆涂料类,这类材料是导致室内空间空气中苯污染的主要来源。消费者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选择,不能买到假冒产品,负责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总之,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材料自身的.环保性,即材料内部构成物质不存在危害环境、危害人体的成分;二是保证材料的再生性,即材料能实现循环使用,这样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体现人文精神,采用传统设计风格室内居住空间的设计要体现人性化,从尊重人的内心诉求和注重人文内涵出发,并强调人自我控制周边环境的能力,以此为居住者提高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为了进一步体现室内居住空间的美感和人文性,可以使用传统设计风格,这样能给人带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动人的视觉感受。设计师可以多挖掘地方性的传统艺术形象用于室内设计中,并改革地方性技术加以应用。利用地方性材料表达地区色彩,可以使室内居住空间变得更活泼,更有特色。同时,应用传统设计风格还能扬弃当下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奢华之风,抵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倾向。必须指出的是,现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室内居住空间设计不是简单地移植已有的艺术形式,也不是粗陋地模仿前人的设计成果。而应该应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其进行一定的创新,比如通过材质转换、简化提炼、符号提取等手法,将时代精神赋予传统形式,彰显出传统感与现代感的浑然一体。

三、结束语

《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总结 篇6

引言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室内设计行业随之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设计公司对设计类人才的急需。但由于现代设计教育进入中国时间相对比较短,加之近年来艺术高考招生扩招,专业建设不够成熟,导致有些学校开设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往往不能和社会实际设计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各大高校设计专业同时也面临着培养设计人才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率,是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以下通过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居住空间设计》为例,进行探讨。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由设计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习居住空间设计的流程、设计的风格、常用材料与施工工艺、家具陈设等相关知识,为后期专题设计打下基础。课程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完成居住空间设计任务。黄山学院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我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笔者通过研究探索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脱离设计实践

传统《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授过程一般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大部分时间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布置设计任务进行考核的上课方式。学生面对设计任务往往无从着手,设计方案东拼西凑,大多流于形式,设计作品缺少对方案的科学性与功能性考虑。这种上课方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缺少对市场与客户的了解。

2.设计软件与专业课程衔接有待完善

软件课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例如Autocad,3Dsmax,Photoshop等软件课程,这些课程为居住空间设计等专题设计课程的表现做好前期准备。但由于软件课程开设一般只讲述基本命令与技术,缺少与后期专题设计内容的衔接,造成学生后期设计表达上的盲目。

3.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对于专业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专业课的了解,加之学习任务重等问题,有些同学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够主动去学习,这对于设计能力提高有很大的阻碍。

4.课程上课时间短,课程涉及知识面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48课时,学生课上学习实践时间相对较少。虽然居住设计空间相对较小,但涉及的设计问题比较多,例如设计理论、材料、人体工程学、空间布局流线等等问题,学生需要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多,涉及的范围广,学习任务重,学生课程学习吃力,最终设计方案不完善,设计不规范,缺少实际解决设计问题能力。

5.《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室内设计专业对教师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双能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地方型,应用型”办学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探索创新

1.校企合作实践课堂的建立

为把课堂所教授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黄山学院艺术学院与装饰公司签署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大学生设计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现场量取平面图

由教师指导学生在校企单位以实际案例设计为目标进行实地设计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讲解房间水、电、采光、墙体承重、功能分区等内容,让学生现场感受空间。同时指导学生对业主毛坯房进行测量,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手绘平面图的方法和要点,同时组织学生采用分组方法去分别量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实践过程中,并掌握量房的技巧。

(2)分析案例,方案导入

教师结合业主户型,选取类似设计案列进行方案分析,分析设计空间如何组织功能划分,空间界定,界面处理,材料的选取,色彩搭配等设计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方案分组讨论与初步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组织设计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写出设计案列分析,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优秀方案,分析方案的能力。

(3)方案初步设计

方案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对方案设计的基本构思、设计风格定位、材料选取、色彩搭配等,通过手绘或软件画出初步的设计草图。教师对较差的方案与较好方案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完善改进设计。这种讨论、设计、学习、修改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到设计实践的转化和理解。教师布置课下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方案进行材料市场调查,撰写材料属性、价格、尺寸等信息表,以起到学生对材料深入认识。

(4)施工工地现场考察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到工地去调研,根据工地现场教师进行施工工艺与注意事项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邀请工人师傅进行现场答疑。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材料与工艺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设计的深入认识,为方案深入设计奠定了基础。

(5)方案的评定与确立

邀请公司设计师与客户对方案进行现场评价,让学生零距离与设计师、客户沟通,了解自己方案存在的问题。学生结合工地考察与设计师指正完善自己方案,进行最终定稿。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居住空间设计的练习,让学生清晰了解设计的流程及实际设计方案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设计体系。通过设计实践让大家更直观,更有效的接触到设计知识,让学生真题真做,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

2.课程作品与设计比赛的结合

居住空间设计最终作品要求设计创意、设计方案平面图、施工图与代表效果图、进行排版打印,教师组织学生在学校展厅进行展览。要求同学之间互评,同时邀请其他教师进行评分。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同时将优秀作品进行设计大赛投稿,进一步提高学生参赛水平。这种展览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增强。

3.软件课程的改进

设计类软件讲授时应有目的结合专题设计课程进行讲解,例如Autocad软件学习,通过实际设计方案绘制过程与制图标准展开讲解;3Dsmax课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建模渲染的技法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从cad到3d规范建模,如何表现自己的设计方案的特殊效果等;Photoshop软件重点讲授效果图后期处理及排版制作。通过一轮的软件课程学生能够清楚应用软件对设计案例表现。

4.“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专业教师除了有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黄山学院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计划为设计类教师提供了转型的机遇,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让教师在设计一线去学习锻炼。通过锻炼教师学习到设计的整个流程及实践知识,这对教师自身职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教学质量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当代居住类建筑空间分析 篇7

1. 当代居住类建筑空间分析背景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快, 建设量大, 以至于我们还没做好对建筑风格的确定和对建筑形式的提炼, 大规模的建筑就匆匆上马, 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建设项目。加之国民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和向往, 全国到处流行着所谓建筑“欧陆风”、“北美风”、“现代风”等。在经济和文化共同走向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自身的特色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曾经熟悉的家园正在悄然逝去, 居住小区的高密度, 邻里交流的缺失……所有这些都深深困扰着我们。从传统民居中挖掘、寻求设计语言, 以丰富当代住宅设计的中国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像化内涵, 正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带着这些思考, 笔者在掌握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以及其对当代住宅空间产生的影响与借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研究通常是把其作为传统民居的一部分进行研究阐述的, 所以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研究历程, 可以说是伴随着传统民居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完善的。通过研究传统庭院式居住空间, 找出从传统民居空间到当代住宅空间演变的一条脉络, 在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与当代住宅空间中做一次有意义的研究尝试。从本质上阐述与当代住宅空间的不足, 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代城市的居住问题, 为传统民居空间的继承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望为当代住宅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依据。

二、个人行为心理对当代居中空间的需求

1.基于自然的个人行为对空间的需求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类行为的最基本因素, 大多数时候构成了人们对于环境最基本得需求, 是设计师在设计准备阶段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两个层面。

2.基于文化的个人行为为空间的需求

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 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形成人们对其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营造的共识, 也会逐渐形成我们所说的建筑风格, 所以基于个人行为的建筑空间必须要研究文化作用下的个体对于环境的需求。文化是行为的制约因素之一, 环境要支持人们的个人行为与生活, 就应该适应人们的生活。

三、建筑空间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不同功能倾向的空间

不同功能倾向的建筑空间, 人们在其间的使用方式是不同的, 居住建筑与与公共建筑内发生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差别。居住建筑是面向少数人或者个人的, 公共建筑迎接的是各年龄、各阶层的不同人群, 要求完善的无障碍设计, 同时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人们的行为模式。另外, 不同功能倾向的公共建筑内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不同, 其使用者的不同群体导致人们在其间的行为模式也不同, 这些不同点自然就导致人们不同的个人行为。

2.不同服务对象的空间

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不同, 我们按年龄将建筑空间的服务对象分为老年、幼儿与成人, 这三类人根据其自身的生理特点, 在空间中发生的行为也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可发现年龄因素对个人行为在建筑空间存在显著影响。

3.不同建筑风格的空间

从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 到文艺复兴运动、新艺术运动, 从东方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 到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直到今天的世界一体的现代主义建筑, 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发展, 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地变换。我们可以用空间和个人行为的联系来解释时间主义与乡土主义的区别, 世界主义与乡土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支持、是否尊重人们的个人行为。

四、传统庭院空间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

任何传统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丹下健三这样看待传统:“为把传统印象创造, 就必须加进否定传统阻止其形式化的动力。传统必须被破坏, 传统和破坏的辩证统一就是创造的基础。”因此, 对待传统, 应该以传统所蕴含的哲学真理为基础, 而不能只是简单肤浅地模仿其表面形式, 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辩证地继承传统的优秀内涵, 而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地再现传统的形式与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对待传统庭院空间只能继承其精华, 必须摒弃带有局限性的表面形式, 同时结合新的时代与个性化生活方式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创造出新的庭院空间内容与形式。

1.传统庭院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庭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其中所包含的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仍值得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和借鉴。但传统庭院毕竟是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形态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产物, 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君权礼制为中心, 导致其轻视物质利益, 轻视科学技术的倾向, 阻碍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给建筑科学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也有很多类似“无为而治”、“不与天争”的消极成分, 在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则表现为经验主义、观念保守以及缺乏创新。因此, 应尽可能避免这种负面影响。

2.个人行为心理和功能需求

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的功能适应性。传统庭院的各功能空间是由其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构成要素通过围合限定而成的, 并通过动态变化中人的行为流线来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 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手法, 考虑人的行为层面, 根据需要灵活划分与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 从而又引导人的行为。其次, 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流动性。传统庭院通过改变其空间的开敞程度及各要素的组合排列等方式对空间流线进行引导与划分, 这样既能有效分隔人流, 又能增强空间亲和力, 减弱人由于长时间行走而产生的疲劳厌烦心理。在当代建筑中, 可借鉴这种手法来引导划分空间流线, 增强空间吸引力。

五、结语

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庭院式民居对当代住宅建筑有重要意义, 对其空间内涵分析, 可以帮我们理解民居设计, 对我们认识整个建筑都有一定的意义。传统庭院式民居对当代住宅建筑有重要借鉴意义。我们已经开始做了, 这一点难能可贵, 只要开始探索传统民居建筑, 中式建筑本土化就为时不远, 它们提供的全新空间形式、宜人的心里感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必将成为推动住宅设计创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筑理想精神家园的有生力量。只有经历过这个阶段, 才有可能进入到当代的新阶段。

摘要:在全球化大趋势下, 当代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多的被西方概念所取代, 表现在居住形式的逐渐更替以及个性化居住理念的变化。面对房地产市场中居住同质现象的加剧以及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 本土建筑师在不断探索、挖掘传统民居富有人文内涵的居住空间形态, 使之适应当代居住生活模式。传统的生活习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审美情趣价值股和民居空间特点等对当代住宅模式的延续和定型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前住宅从开始对传统民居的符号引用, 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民居核心价值的体现, 体现在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的传承表达, 突出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关注个人行为空间的设计, 房地产业正挂起一股“中国风”, 众多楼盘都力图营造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意境, 体现中式情节的住宅空间模式。本论文对传统庭院式民居空间进行空间解读, 并分析其对当代住宅空间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具备在当代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结合当代住宅继承庭院式民居院落空间的可行途径, 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 为以后得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个人行为心理,传统居住空间,文化继承,个性化空间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之特征.梁思成文集 (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居住空间色彩个性化设计 篇8

色彩赋予人们的联想与想象

不同波长的光照所产生的颜色, 构成了空间丰富的视觉感受。进入任何一个空间, 给人的第一感觉即是光与色的印象, 同样的色质在不同的光照下, 产生的感觉也不同。在同一光源的照明下, 室内的家具和装饰品由于所处的方位和本身的材质质感、固有色彩、加上物体的环境色、投影, 都是构成整体空间视觉感受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质感材料搭配、色彩面积的比例大小、不同色温的光照都可以产生多变的视觉感受。

人们对于色彩的审美感情, 常常是与人们自身的生活经历紧密联系的, 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 给人以燃烧感和挑逗感。但接触红色过多时, 会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迫的情绪。黄色, 它之所以显得健康明亮, 是因为它是光谱中最易被吸收的颜色。橙色, 产生活力, 诱发食欲, 也含有成熟与幸福之意。绿色唤起人对自然的爽快想法, 还代表积极且充满青春活力。蓝色则像水那样清凉。灰色, 黑色和白色的混合。灰色没有自己的特点, 和周围环境易融合。棕色, 木材和土地本来的颜色, 它使人感到安全、亲切、舒适。金色是一种豪华的色彩, 本身能够发出华丽而绚烂耀目的光芒, 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粉红是温柔的最佳诠释, 这种红与白混合的色彩, 非常明朗而亮丽, 粉红色意味着“似水柔情”。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 也能营造出不同的生活情调。例如:1.一般色彩效果, 明亮色调使房间显得较大, 常用在较小、较暗的房间, 暗淡色调使房间看上去较小、亮度降低。2.和谐色彩, 二到三种相近色调的颜色搭配, 如蓝、绿或灰色, 可产生精巧安静的效果, 色彩搭配得当, 可使房间显得宽敞。3.侧重色彩, 对大面积色彩选定颜色后, 可用一种比其更亮或更暗的颜色以示渲染。侧重色彩用于有装饰线的小房间, 更能相应成趣。4.对比色彩, 选用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 可达到生机盎然的效果。

由于自然的、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的潜移默化的多方面因素, 形成了一些对色彩的审美概念。例如, 人们看的柠檬黄及嫩绿的色彩, 就感到温柔、明快、恬静、富有朝气;看到紫色顿时感到幽婉华贵, 以及青色的深远、沉着;蓝色的平静、白色的纯洁和朴素;黑色的严肃和神秘等等。这些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特别是在我国古代建筑室内装修方面, 诸如, 梁、枋、斗拱、天花藻井及柱子等等, 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 极力用色彩来加以美化, 赋予它在特定环境之下大面积的红、黄、绿、青、紫等鲜明强烈的色彩, 使其更加富丽堂皇, 并用青绿色相间饰以金线, 构成了辉煌闪耀的色屏, 形成了活泼明朗的韵律和庄重大方的气氛。人们在这富丽华贵的迷宫里, 也就从中领会到东方古老文明的精神面貌, 这种优雅富贵的风格。所以说, 色彩的运用, 不能脱离现实, 要同民族、社会、时代以及自然环境相结合, 才能容易被人们愉快的接受, 真正发挥色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处理

每一种对比在视觉表象和象征的效果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包括色相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度对比、面积对比。运用对比色处理的室内, 可以获得明显的体面和方向性。用对比的手法来处理体量、线面、色彩、质感、纹理时, 处在同一室内各墙面的同时对比, 则要十分慎重, 应尽量避免出现补色残像。以免由一色面转向另一面时, 由于视觉疲劳产生补色残像, 而使人心理烦躁。

色调的协调处理, 一般采取典型的室内协调配色方式:1.暖色系列, 它具有热诚奔放、刺激等特点;2.冷色系列, 具有安静、稳重、清逸、凉爽等特点;3.艳色系列, 艳色是指纯度明度较高或形成强烈对比的颜色。具有活跃、热闹的气氛, 比较适合儿童的心理。同时艳色还具有豪华、高贵感, 因材质不同而各具特色;4.朦胧系列, 朦胧色即色相、纯度、明度都比较接近, 感觉到一种柔和、清雅、和谐的气氛;5.亮色系列, 亮色是相对暗色而言的, 是指一些明度较高的颜色, 特点是明快、亮堂、有一尘不染的感觉;6.暗色系列, 暗色是一些明度较低的颜色。暗色显得端庄、稳重, 搭配灯光加以装饰更能烘托室内气氛。

运用深色处理住宅室内, 由于深浓的色彩易使光线变弱, 室内显得幽暗。因此, 深色的室内空间, 常常给人以紧缩的, 肃穆的气氛, 一般较小的房间多不采用深色。浅色调的室内则显得敞亮宽大。深色与浅色在室内运用得当可使室内一些对比关系的体面更为加强, 强烈地烘托出室内空间层次的丰富和变化。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

室内色彩的运用, 常常是与材料的质感紧密联系的。当我们在室内色彩设计中, 不可忽略对自然材料的色彩、纹理的组织和应用。室内色彩处理要善于组织自然色, 运用不同的纹理、色彩的材料。这就是材质所表现的细腻与粗糙、温暖与寒冷、清脆与结实等所给人的联想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 如何提供与时代相适应的住宅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人以居为先”, 住宅居室内环境设计已成为室内环境领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人性化、实用化、功能化、风格化的居住空间环境, 已成为室内设计师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千变万化的色彩配搭令人着迷;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 它拥有生命力, 可以感染观众情绪。

关键词:色彩,对比,协调,空间

参考文献

[1].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美国) (Robin Williams) 威谦斯

[2].《色彩艺术》 (瑞士) 约翰斯。伊顿著

居住区消极空间改造浅析 篇9

1 消极空间的定义

1)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是关于外部空间理论分析的重要理论文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界的研究奠定了模式。他将空间划分为积极空间(Positive)和消极空间(Negative),分别具有以下性质。P空间:积极性、求心性、阳性、凸性、实等。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N空间:消极性、远心性、阴性、凹性、虚等。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2)居住区中消极空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规划设计中对某些空间未作精心的安排,使这些空间成了“消极空间”。如居住区中挂有“此处禁止倒垃圾”“此处禁止大小便”牌子的地方一般就属于消极空间。

2 居住区消极空间的特点

1)视线不易到达。居住区中建筑物山墙一侧、建筑物的背部等部分,远离居民视线范围之外,居民及家里的小孩由于安全原因,一般不愿到此活动,容易形成消极空间。2)环境不易管理。居住区中的消极空间由于居住使用习惯及背光、风大等原因,居民相对不愿意使用,从而造成其实用性不高,容易被居民所忽视,时间长了就成为垃圾、杂物等堆积的地方,形成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消极空间。3)安全不易保障。消极空间由于很少有居民活动,加之脱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往往成为犯罪分子的藏身之处,容易诱发各种刑事案件,居民的安全环境不能得到保障。

3 居住区消极空间的改造

3.1 积极空间延伸与渗透

积极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形成积极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所谓积极空间就是使人们所居住的空间能够成为人们定居的“场所”。在居住区空间设计中应将园路引入容易产生消极空间的地段,在此设置必要的休闲、交往设施,提供居民交往、活动的场所。这些场所具有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宜人的空间尺度;限定良好的空间等特征。有了这些特征,就能吸引居民在其中活动,促进了彼此的交往。

院落空间对于组团内的居民来说,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领域感,领域空间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集体内聚力又使场所得以维护,是邻里关系得以和谐的基础,属于居住区中的积极空间。但是院落之间的空间却往往是消极空间。居住区在景观设计时,可引入一些城市设计的手法。这样通过积极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就将消极空间转换为积极空间,为居民创造一个宜人的生活环境。

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和心理环境的特点。比如居住区内部道路两旁应尽量布置对居民有积极作用的设施,如商店、文化站、管理处、绿地、住宅等等,使街道不仅是出行的通道,还是活跃的生活场所。这样人们乐于在此通行,并且对它有丰富多采的感觉,即使晚间经过这里,也有一种安全感。

3.2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

在我国传统的居住形态中,明显的、渐进的层次和明确的领域划分有利于减少消极空间。在现代居住区的空间设计中,也必须在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设计基础上,结合现代居民生活特点,强化住宅小区领域划分,处理好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住区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界限、人员、车辆进出与居住环境安全等关系。在领域划分方面,一般的居住区空间,通常都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半公共空间—半私有空间—私有空间。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层层深入,形成各自的领域。这种清楚的划分,明确的领域,各层次间有明显的界限。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外部空间,将整个居住区空间形成一个丰满的体系——区内主要道路和组团建筑外的公共空间,组团或围合建筑之间的半公共空间和建筑周边的半私密空间、房屋内的私密空间等,无论是从社区外进入自己的家中,还是从家里到社区外,都有一个过渡,达到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平衡与协调,而不会显得生硬、不安全、冷漠、没有归属感。

3.3 单一空间转换为积极的多维复合多功能空间

居住区中许多消极空间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空间的单一功能造成的,彼此间完全独立,没有将人的行为融合其中,缺乏人情味。只有将居民的日常活动引入其中,才能把“消极的空间”转化成为“积极的空间”,也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把消极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把它置于居民的视线范围之内,要使这些空间真正成为美国建筑师、犯罪心理学家纽曼(Oscar Newman)所说的“可以防卫的空间(Defensible Space)”。

建筑物山墙外可以有社区体育锻炼设施或可停留的小活动场所,通过多维复合功能空间的设计,引导居民将公共活动空间扩大到传统的消极空间,提高小区公共空间的有机利用。在居住小区的主路两旁布置居民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店、文化活动站、幼儿园、托儿所、小学校以及小游园等。这样的道路经常处于人们的自然监视之下,它和它的周围就能成为较安全的场所。居住区中住宅底层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就容易产生消极空间,假如住宅底层围出独户小院,使空间各有归属管理处理,则可以达到利于居民交往与实现安全防卫的效果。

3.4以人为本的绿化设计

居住区绿化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要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国外一些学者从“舒适”和“亲切感”的角度,对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宜人尺度”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区公共绿地空间尺度过大,会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因而失去了内容美。小区绿化应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居民可以在其中散步、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增加居民的公共活动和相互交流机会。在居住区和办公楼、商业建筑等沿街道路建筑的外部空间,布置一些绿化带、铺地、座凳、雕塑小品,为行人和市民提供优美的环境,见缝插针地安排零星绿地和游憩花园等,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将公园沿街道、广场等建筑外部空间拆除围墙,变成栏杆或形成开敞空间、贡献城市绿色和公共活动空间,可以促使消极空间变成积极空间。

4结语

进入21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性生态意识觉醒并开始进入积极行动的时代,居住区环境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区域。居住区消极空间的利用应从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的因素考虑,重视具体的有特色的空间环境的营造,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找回丧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居住区公共空间将更好地发挥聚会、休闲、锻炼、娱乐等功能,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经过精心设计的居住区外部空间,具备了居民乐于在其中活动的场所,有充满生机的积极活动空间,有划分明确的领域层次。这样的外部空间设计,为居民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要:通过论述消极空间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极空间转换为积极空间的方法和措施,为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提供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从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居住区,消极空间,积极空间,改造

参考文献

[1]刘悦来,胡玎,魏枢.关注消极空间优化公共环境[J].园林,2005(1):25.

[2]金涛,杨永胜.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傅恒光,袁之林.小议居住小区中消极空间的利用[J].城建档案研究,1999(6):33-35.

浅析高层居住建筑底部架空空间 篇10

关键词:居住建筑,底部架空,架空空间特点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以高层住宅为主要模式的建筑已经成为主流。一方面,高层居住区直接与城市层面比邻,它们的衔接是否顺畅,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观念已经不再停留在只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层面。人们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生活空间:适宜的景观、便捷的电梯、安全私密的空间等等。1923年,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总结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其中一点是:底层独立支柱,使底层空间通透、连续。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利用架空的平台将建筑架于瀑布之上,使建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本文从人们对住宅高品质的需求入手,分析架空在高层居住区建筑中的实际应用,探求人在架空空间中的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以求创造优秀的架空空间。

1底层架空概念

底层架空设计,一般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可能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如墙、窗等),整个一层或者部分的空间掏空,只剩下承重构件(如柱或剪力墙)以支撑其上下的楼层或空间,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有的可为大面积的无柱空间,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的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空间。

纵观历史,早期作为民居而出现的建筑形式——干阑,其最初的形式为底层架空,最早人们用来躲避虫兽,起到安全的作用。发展到今天,架空不仅使建筑脱离地面,把土地还原给大自然,还缓解人口集中造成的交通问题,并且丰富建筑造型,给人们提供交往的平台,休憩的空间以及适宜的空间环境。

2架空在高层居住建筑中的应用

高层居住建筑依据其不同的位置设计和功能要求,可以分为入口空间的架空,底部空间架空,中间层空间架空和顶部空间架空等几种类型,以下将依据其不同的特性、特点,来探讨架空空间的设计要点。

2.1 入口空间的架空

入口对于建筑整体而言,虽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功能上,建筑入口空间是建筑功能与城市环境过渡的门槛,承担着人们从城市到建筑,外部到内部的过渡,同时它也是建筑内部各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中介,因此合理的空间组织和处理就非常重要;外观上它作为人们进入建筑的首要空间,首先它的标志性和引导性使得其应具有突出的表现形式,因此,注重架空在建筑入口的外在形态,无论是对建筑尺度的掌控还是对入口空间情感营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图1为入口空间处理为架空的形式,有着极强的过渡作用,人们在架空所形成的灰空间内,既能够感受到处于私密空间的部分围合感,又能够感受到作为公共空间的开敞感,另一方面,从人们进入架空空间所控制的范围开始,就通过视觉、触觉等的感知,接受并完成了内外空间的心理转换。

2.2 建筑底部架空

2.2.1 底部全部架空

将建筑底部全部架空,形成一个开敞空间。底层全部架空重视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结合和趋于向整个小区开放,模糊了相邻建筑的空间界限,并通过步行系统与其他公共空间连成一体,形成连续通畅的开敞空间。

在建筑底部架空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架空高度的合理性和空间设计的驻留性。可从人们仰视角度的可视范围和光线充足入手,营造舒适的积极空间。其中,架空空间作为通道使用,因为架空的柱廊部分进深太大,虽架空部分的柱廊较为开敞,但内部光线较昏暗,故适合于作为居住区的交通走道,景观作用较弱,不能吸引人在此停留(见图2)。

若要将走道空间变成景观空间,改变的方式是增加架空空间的高度,使内部光线充足,再在走道的设计上加以变化进行适当的分隔处理,形成面积适宜的围合空间,内部布置适宜的景观休闲元素,将给架空部分带来勃勃生机。

2.2.2 底部局部架空

在高层建筑底部局部架空与全部架空在空间效应和尺度上有一定差别。在局部架空中由于进深的尺寸较窄,光线一般能够满足的。往往在入口处形成一个生动的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公众交往和休闲的空间环境。

图3是一局部架空的休闲空间,顶界面没有管道穿过,非常平整。侧界面为大片玻璃幕墙,墙前种植耐阴的植物,空间高度较高,由于局部架空,空间进深较浅,空间感受舒适、宜人。地面铺装为硬质铺地,局部升高,不同的地面材质、不同的色彩铺装,辅以适当的休息设施,形成丰富的变化,使之成为对人们有吸引力的空间,成为人们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

2.3 建筑中间层架空

与底部架空形式相比较,中间架空的形式并不多见,大都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或者避难层。但是即便是这种空间,如果合理利用,也能为人们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和优美的意境。在中间架空空间种植绿化,布置桌椅,把转换层转换为空中花园供人们休憩。

2.4 建筑顶部架空

在居住建筑的顶部架空中,一些设计把建筑的顶部作为小区的休闲健身场所。也有些为了提高小区的绿化率,配以绿色的植物花卉,形成很好的景观场所。

3建筑底部架空的空间特点

3.1 功能性

架空是室内外过渡的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的延伸,同时促进人们进行户外活动,从而引发交往的产生。充分利用架空层空间,营造出以人为本的不同景观系列的休闲空间,为各年龄、层次及爱好不同的小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晨练等活动场所,促进邻里交往,建立和谐的居住区环境。如:可以将功能分区划分为:儿童活动区、成人健身区、棋牌活动区、休闲阅览区等。

另外,对于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过渡可以利用不同材质、颜色的铺装划分空间,并结合游戏器械及体育器械的摆设,形成多样化的活动场地。

3.2 地域性

底层架空设计的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气候条件。架空层的设计手法最初是由南方引入到北方的。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有着典型的湿热气候,春季建筑物底层的回潮现象严重,这些原因恰恰给架空层的园林设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架空空间作为交往的公共开放性空间,除了能遮阳避雨,还能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创造虚实对比强烈的造型,形成南方地区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而北方严寒地区由于有节能保温的要求,架空设计的应用就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3.3 层次性

架空空间应当强调建筑在整体形态上凹凸对比、虚实相生,使建筑成为具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复合空间,此外,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渐进感。通过架空把小区景观引入到建筑空间来,使居住区的道路空间得以扩大,有利于改善空间尺度,丰富空间内容,减少人们的拥挤压抑感,由此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3.4 渗透性

由于半开敞空间是亦此亦彼、亦内亦外的空间形态,它所呈现出的融合、渗透、动态的空间形式往往为城市和建筑带来了异常生动的空间效果,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同时,架空使建筑更加融入自然,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对话。架空在现代高层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空间具有连续性,创造内外交融、情境统一的空间环境。

3.5 景观性

架空层是一种特殊的景观空间形式,它能使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在架空空间中利用软、硬质景观的和谐搭配,通过石材、木材、水系、矮墙以及植物绿化等多种自然元素,最终使室内外的景观相互交织、渗透,提升空间的品质。

4结语

高层居住区底部架空空间是一种多价空间。架空的形态使建筑脱离地面,改善城市用地不足的情况,缓解交通带给人的压力;架空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打破了建筑千篇一律的形象,为城市注入了新的元素,使之充满新鲜与活力。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居住无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独特空间形式,通过其与建筑空间、景观的有效互动,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崔霖.底层架空的哲学意蕴[J].华中建筑,2001(1):92-95.

[2]周文琴,姜晓琴.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1(2):58-61.

[3]王珊,杨红阳.建筑底部空间开放性设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5):102-105.

[4]刘芳.浅析高层公共建筑底部半开敞空间[J].A+C THE-SIS,2010(3):7-9.

上一篇:加强审计下一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