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2024-06-23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精选十篇)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篇1

在当今社会开发房地产的经济潮流下, 住宅精装修成为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追求方便和快捷, 因此对住宅提出了“告别毛坯房, 转向质量高成本低的现装房”的要求。住宅精装修的过程就是在“差异化施工”、“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对新建房屋进行的装饰以及改造, 在统筹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避免财产浪费、装修污染、施工隐患以及减小私人装修对于公共设施以及公共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方面都有特殊的意义及作用。在住宅精装修成为潮流被人民和市场所接受的同时, 它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住宅在精装修时, 为了保障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总结住宅精装修过程中日常的施工教训和经验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结合精装修住宅的特点, 分析精装修住宅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难易程度, 进而总结出住宅精装修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 为以后住宅的精装修积累经验和方法, 使当前住宅精装修的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与强化。

1 精装修住宅的特点

在住宅的精装修过程中, 它的特点一般都体现在它的各种优势之上, 文章将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1 精装修住宅的市场优势

在当今社会的房地产市场以及建筑市场上, 精装修住宅是热门的特定需求, 是装修行业甚至是整个建筑行业实现规模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必须要迈过去的一步。对住宅进行精装修可以通过一步到位的集约型装修对建筑企业以及装饰企业进行扩展, 充分发挥建筑企业以及装饰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运用、资金运作等方面的优势, 在经济和质量上对精装修住宅进行保障, 在增加市场产出比的前提下, 促进建筑企业以及装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精装修住宅的经济优势

对住宅进行精装修可以把住宅和装修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还可以采用按揭的方法来减小房主的经济压力。此外, 精装修住宅的装修安全更容易实现, 而且还能减小独自装修时产生的不必要的精力和财物。与此同时, 精装修住宅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规模效应, 在价格上可以获得比较大的优惠, 对于住宅房主的吸引力很强。

1.3 精装修住宅的概念内涵

在精装修住宅的设计过程中有很多要求, 一定要精确还有精致, 从业主的角度出发针对生活、起居、交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住宅的功能以及风格的设计, 根据当下流行的生活理念, 在实现时尚的前提条件下更要突出大气简约的风格。与此同时, 精装修住宅还要有丰富的内容, 根据住宅业主的要求留有必要的装饰空间, 满足业主个性和需要的体现。除此之外, 在住宅的精装修过程中选择材料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住宅精装修企业的优势一定要利用, 主要是价格、规模以及技术上的优势, 选择有利于满足设计要求和标准的装修材料, 最好做到在满足住宅业主装修材料需求的同时, 使装修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

2 精装修住宅常见的质量问题

从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政策开始, 我国的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开始追求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住宅的精装修也就应运而生。尽管精装修住宅的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由于总体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 所以在住宅的精装修市场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比如说地砖松动和空鼓、地面不平整、室内设施出现变形、房间渗漏;进行室内装修时家具以及装饰等木工出现掉漆、移位等问题;油漆掉色、不光亮、污染严重等油工方面的问题, 上述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住宅精装修的施工过程中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对待, 利用强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保证精装修住宅的高品质。

3 精装修住宅施工需要考虑的要素

在住宅的精装修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种要素:

3.1 空间

对住宅进行装修设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内部空间的合理化, 使业主拥有没得享受。新的技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 这就方便了人们在住宅精装修方面的进一步探索, 设计出更加美丽和舒适的空间布置。

3.2 颜色

作为人类视觉感受中最为敏感的一种, 色彩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视觉、心理以及情感等方面, 因此在住宅精装修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室内的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 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的效果, 对业主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有力的影响。

3.3 照明

对于人类来说, 自然光是不可或缺的。在室内引入阳光, 不但可以减轻室内的封闭和黑暗的感觉, 还能够令业主感到自然和舒适。特别是顶光及其发散射出的柔和的光线, 可以让室内的空间变得温暖和自然。光和影之间的不断变换, 能够使房子变得丰富多彩, 给人各种舒适的感受。

3.4 绿色

在改善住宅室内的环境时, 绿色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比如说, 可以在室内放置各种小型的花草和盆栽, 将室外以及室内的环境良好的连接起来, 给室内的环境增加一些丰富的色彩变化, 给人一种更加舒适和清爽的感觉, 大大增强住宅室内的空间感。

4 精装修住宅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了解到住宅精装修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考虑的几种要素之后, 结合住宅精装修的实际经验, 我们可以总结出精装修住宅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几种技术要点, 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4.1 精装修住宅设备以及材料的技术管理

在对住宅进行精装修的过程中, 针对设备、构配件以及材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 比如说在精装修住宅使用进场材料之前材料的进场验收签字制度是必须要严格执行的, 与此同时还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对住宅精装修的施工进行实验与记录, 使精装修住宅在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得到完整的保存。

4.2 精装修住宅施工过程的技术环节

在住宅精装修的施工过程中, 必须要各个环节按照顺序进行。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将样板间做好, 用来检验施工的工艺、质量以及装饰的成果。在具体的精装修过程中需要专门安排一些人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督促, 对精装修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 吊顶、管线、地板留缝、地板木龙骨以及基层等部位也要按照工程技术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与验收。也就是说, 在住宅精装修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完成以后, 都要进行互检、自检以及专职检测, 有效保证住宅的施工质量。

4.3 精装修住宅施工的关键

(1) 在对住宅的吊顶进行施工时, 需要以吊杆、饰面、龙骨的品种、材质、连接方式、安装间距以及规格等的控制为重点, 保证吊顶的尺寸、标高以及造型等符合专业设计的要求; (2) 在对卫生间、厨房灯需要防水的工程进行装修施工时, 要严格遵守施工工艺, 在施工结束之后还要进行48h必要的试用实验, 检查设施的避水效果; (3) 在对墙面进行涂饰时, 要重点检查涂料的型号、品种与颜色, 均匀地涂抹保证涂料牢固的粘结, 尽量避免透底、漏涂、反锈以及起皮等多种问题的出现; (4) 在进行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需要强化的技术要点也有很多, 包括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安装、造型、固定方法、尺寸等, 保证细部工程的线条顺直、表面平整、色泽一致、接缝严密; (5) 在安装实木的复合地板时要注重地板的选配, 对基层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 在防潮层处铺设塑料薄膜或者涂刷防水涂料等。

5 结束语

随着住宅精装修潮流的盛行, 本文重点研究了精装修住宅的特点、常见问题、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素以及关键的技术要点, 在保证住宅施工质量的同时使装修的成本最小化, 保证业主以及装修公司的双重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晓初.浅析精装修住宅的特点及施工技术的要点[J].建筑科学, 2013 (01) .

[2]李欣.精装修住宅产品绿色设计以及营销推广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 2013.

[3]李振华.浅谈面向楼盘住宅精装修的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 2014.

[4]贺晓娟.住宅装修工业化的设计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绿化施工主要程序及技术要求 篇2

1)清理场地

对施工场地内所有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

2)场地平整

严格按设计标准和景观要求,土方回填平整至设计标高,对场地进行翻挖,草皮种植土层厚度不低于30cm,花坛种植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乔木种植土层厚度不低于70cm,破碎表土整理成符合要求的平面或曲面,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整势整坡工作。标高符合要求,有特殊情况与业主共同商定处理。

3)放线定点

根据设计图比例,将设计图纸中各种树木的位置布局、反映到实际场地保证苗木布局符合实际要求。实际情况与图纸发生冲突时,在征得监理同意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

4)挖种植穴和施基肥

乔木种植穴以圆形为主,花灌木采用条行穴,种植穴比树木根球直径大30cm左右。施基肥按作业指导书进行。

5)苗木规格及运输

选苗时,苗木规格与设计规格误差不得超过5%,按设计规格选择苗木。乔木及灌木土球用草绳、蒲包包装,并适当修剪枝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影响成活率。

6)苗木种植 按《苗木种植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乔木须立保护桩固定。苗木种植按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地被——草皮的顺序施工。

7)种植浇灌

无论何种天气,何种苗木栽后均需浇足量的定根水。并喷洒枝叶保湿。

8)施工后的清理

对施工后形成的垃圾及时清理外运,保证绿地及附近地面清洁。不影响业主整体房产运作。

四、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1平整场地工序

1)施工工具配置推土机、运输车、吊车、反铲机

铁锹、铲子、锄头、手推车

2)施工内容

施工员负责平整场地的面积范围。用上述机械、工具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坡地进行平整、高坡削平、低塘填平。

对特殊场地,如草坪地,应具备适宜的排水坡度,以2.5%—3%为宜,边缘应低于路道牙3—5㎝。

对场地翻挖、松土厚度不低于50㎝。条件不允许时,保证草坪种植土厚不低于30㎝,花坛种植土厚不低于40㎝,且将泥块击碎。对低位花坛,应高于所在地面5—10㎝,以符合苗木种植要求。

3)检查项目

平整度、清除杂物杂草程度、松土质量。

4-2定点放线工序

1)施工工具锄头、铲子、皮卷尺、木桩、线、石灰。

2)工作内容

对照图纸,用上述工具在整形好的工程场地上,采用方格法对乔灌木、地被、草皮、小品等进行定点放线。

对于规则式灌木图案花坛,做到放线准确,压线种植,图案清晰明了。绿篱应开沟种植沟槽的大小按设计要求和土球规格而定。

3)检查项目

施工图定点放线尺寸应准确无误。

按公司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做文字记载。

4-3挖植穴工序

1)工具锄头、铲子、铁锹。

2)工作内容

根据定点放样的标线,树木土球的大小确定植穴的规格,一般树穴的直径比规定的土球直径要大20㎝—30㎝。

对于花坛、绿篱的植穴按设计要求确定放线范围,或植穴的形状,绿篱以带状为主,花坛以几何形状为主,在花坛、绿篱周边须留3—5㎝宽、3—5㎝深的保水沟,翻挖、松土的深度为15—30㎝。

3)检查内容

苗木的规格质量植穴质量杂物、石块的清理度

按公司相关的质量标准检查验收,并记载。

4)注意事项

注意设计施工图与现场具体情况的结合,对不能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地方,提出合理建议。

4-4下基肥工序

1)施工工具锄头、铲子。

2)工作内容:

基肥种类:有机肥、复肥、有机复混肥

有机肥用量表:

乔灌木基肥用量

土球直径(㎝)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基肥量㎏ 10 20 30 50 65 80 90 100 150 180 220 250 草坪、花坛的基肥量宜控制在10㎏/㎡左右。

施肥方法:

与泥土混匀,回填树穴底部;草坪、花坛散施深翻30㎝,使土肥充分混匀。

3)检查项目

基肥是否与泥土混匀,防止烧根。

回填土高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免树木晃动。

按公司质量检查标准检查,记档。

4)注意事项:基肥应沤熟,与泥土混匀,以防烧根。

4-5苗木种植工序

1)工具:锄头、铲子、护树桩、木板、吊车等

2)苗木规格施工顺序:

先栽植大乔木—中、小乔木—灌木—地被—草坪

3)工作内容

苗木修剪

在种植苗木之前,为减少树木体内水分蒸发,保持水分代谢平衡,使新栽苗木迅速成活和恢复生长,必须及时剪去部分枝叶,修剪时应遵循各种树木自然形态特点,在保持树冠基本形态下,剪去萌枝,病弱枝,徒长枝,重叠过密的枝条,适当剪摘去部分叶片。种植土有关要求

种植土的数量。

乔、灌木类:根据各类苗木土和树穴的直径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加填土20-30CM来确定种植土数量(见表)

各类土球及树穴规格表(㎝)

土球直径树穴直径(面直径×底直径×深)2040×30×30 3050×40×40 4060×50×50 5080×60×60 土球直径树穴直径(面直径×底直径×深)6090×70×70 70100×80×80 80110×90×90 90120×100×100 土球直径树穴直径(面直径×底直径×深)100131×101×110 110140×120×120 120150×130×130 种植土的土质要求

土壤杂物及废弃物污染程度不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酸碱度适宜。种植土建议采用无大面积不透水层的黄壤土。

乔木种植

护树桩、支架

新栽树木,由于回填的种植土疏松,容易歪斜,倒伏,因此行道树必须设立护树桩保护。护树桩一般以露出地面1.5-1.7米为适宜。护树桩统一靠非机动车道方向绑扎。其它护树支架用竹子、木桩等,一搬采用三角支撑方法。

种植要求 先将树木放入树穴中,把生长好的一面朝外,栽直看齐后,垫少量的土固定球根,填肥泥混合土到树穴的一半,用锹将土球四周的松土插实,至填满压实。最后开窝淋定根水。

本贴得筑龙币:22 等级得币:2 版主奖励:2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1 得信誉分理由:解决网友问题

执行奖励版主:一棵小草 本贴评定等级:4执行评定版主:一棵小草

[定制广告] 城市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3楼 2007-5-21 21:14:00

园林绿化建设程序

要求建设工程先勘查、规划、设计,后施工。

根据这一要求,园林绿化建设程序的要点如下:

投资意向---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可行性报告,计划任务书---委托监理----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物资采购---施工准备---施工---动工前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归纳起来一般包括计划、设计、施工和验收4个阶段:

(一)、计划

计划是对拟建项目进行调查、论证、决策,确定建设地点和规模,写出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计划任务书,报主管局论证审核,送市计委或建委审批,经批准后才能纳入正式的年度建设

计划。

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项目类别、建设单位负责人、建设地点、建设依据、建设规模、工程内容、建设期限、投资概算、效益评估、协作关系及环境保护等。

(二)、设计

设计文件是组织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资料。

园林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二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不得改变计划任务书及初步设计已确定的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和概算)

(三)施工

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图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并严格按照施工图、工程合同及工程质量要求做好生产准备,组织施工,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竣工验收

竣工后应尽快召集有关单位和质检部门,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进行竣工验收,同时办理竣工交工手续。

本贴得筑龙币:11 等级得币:1 版主奖励:1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0 执行奖励版主:一棵小草 本贴评定等级:3执行评定版主:一棵小草

[定制广告]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引用回复] [搜索] [献花] [顶贴]

第4楼 2007-5-21 21:49:00

以下是引用片段: 以下是引用柳语在2007-5-21 18:45:00的发言: 您好:

我是园林绿化行业的一个新人,以后的工作重点是施工管理,想请教大家: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和流程是怎样的?我们公司正在投标一个住宅小区的绿化工程,假如中标的话,应该怎样展开工作,比如:先做什么工作后做什么?

小区绿化一般包括栽种树木、种植草坪、拼碎花岗岩及花岗岩平台、面包砖铺设、停车场广场砖铺设、植草砖硬化铺设、卵石康体路硬化。

总的施工顺序应该是:场地平整—土方调配—道路景点施工—栽种树木—种植草坪。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分别如下:

1、树木:施工顺序:定点—挖坑—换土—栽植—浇水—抚育管理;

2、草坪:施工顺序:挖土方—外运渣土—回运种植土—过筛—平整场地—起草皮—草皮运输—草皮栽植—浇水—抚育管理;

3、拼碎花岗岩、花岗岩平台:施工顺序:挖土方—素土夯实—卵石底层—水泥砂浆结合层—花岗岩铺设—素灰抹面;

4、面砖包铺设:施工顺序:挖土方—土方过筛—道牙安装—拌合三七灰土夯实—面包砖铺设—细沙扫缝;

5、停车场广场砖硬化铺设:施工顺序:挖土方—素土夯实—卵石底层—广场砖铺设—细沙扫缝;

6、植草砖硬化铺设:施工顺序:挖土方—更换种植土—素土夯实—细沙找平—植草砖铺设—培种植土—栽草—浇水—抚育管理;

7、卵石康体路:施工顺序:挖土方—素土夯实—卵石底层—水泥砂浆结合层—卵石铺设—养护管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zjxbh于2007-5-21 22:23:00修改了此贴子。

本贴得筑龙币:28 等级得币:8 版主奖励:20 贴主答谢:0 献花赠币:0] 得信誉分:1 得信誉分理由:解决网友问题

执行奖励版主:一棵小草 本贴评定等级:4执行评定版主:一棵小草

[定制广告] 旅游景观公路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园路工程技术规程

作者:硕博网 文章来源:中华硕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3 中华硕博网(http://)全球500所高校指定报名中心--园路工程技术规程

论文摘要:作为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指导性文件。关 键 词:园路 工程技术 规程

一、为配合我市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提高各级各类绿地中园路的质量和景观效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二、凡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各级各类绿地及景区内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构成园景功能的道路应遵守本规程,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三、原则上参与创城的工程所有园路应具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对于工程量较小,不影响创城验收的园路其设计文件可以适当放宽,但是必须能有效指导施工。

四、园路设计可选用标准图集,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予以综合补充和修改。

五、园路建设应体现功能、景观要素,使其在引导交通的同时具有观赏价值。

六、园路线形应流畅、优美、舒展。断面形式、尺度、路面材料的质感、色泽等应与周边环境协调。

七、在建造园路时,应切实保护原有树木和植被。对确需破坏的植被和树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八、园路路径布局合理,弯曲道路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游人走捷径损坏绿化。人行道路与机动车道交接部位应设置路障防止机动车破坏行人园路。

九、园路路形及道路宽度、转弯半径等应合理、适用;园路建设时应考虑园灯、坐椅、排水等要素,园路尽量采用自然排水或明沟排水。明边沟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可采用混凝土、块石、石板、软石等材料砌筑,明边沟底不得低于附近高水位。

十、园路纵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主干道应设置无障碍通道。设计无要求时横破2%---3%,主路纵坡宜小于8%,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横坡,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

十一、园路基层设计要区分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对通行1、5吨以上的机动车道和停车场要按照市政道路设计或参照有关图集。

十二、园路基层设计宜采用透水透气的砂、石等材料,除机动车行车道外尽量不采用混凝土基层。园路基层必须压实并符合设计要求。如遇软土地基,应进行补强处理。

十三、园路路面应耐磨、平整、防滑、适用、美观。除起装饰、点缀作用的线条等部位,不应使用光滑面层。面层材料宜选用当地材料,充分体现自然特色,面层图案应丰富多样,避免单调乏味。

十四、园路路面设计可结合我市常用的路面用材合理确定,通常园路路面(地坪)可分为下列几类:

1石质路面(地坪):如石板、块石、条石、片石、石板嵌草、石板软石等。

2混凝土路面(地坪):如普通混凝土划块、斩假石、混凝

土预制块铺装、混凝土预制块嵌草等。

3鹅卵石路面

4各类行道砖铺路(地坪)

5花街铺地路面(地坪):用小青瓦、砖和碎缸片、碎瓷片、碎石片等。

6陶制品路面(地坪):如广场砖、地板砖铺设等。

7混合路面(地坪):用多种路面材料,经设计组合而成的路面或地坪。

8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园路,如老年漫步径、健身道、盲人道等,应按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路面材料。

9其他路面。

十五、路缘石安装其色泽、尺寸等应与路面协调并符合设计要求,无缘石路面应作好周围土体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污染路面。

十六、施工单位园路施工时应作好充分的施工组织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十七、园路工程、地坪等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十八、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进场材料未经验收不准使用。有些对环境景观效果影响较大的材料要经上级有关领导批准。

石板、块石、弹石、侧石的强度、色泽和加工精度均应达到设计及要求。棱角应完整、无翘曲。

十九、施工过程中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力争创造精品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责任单位应认真执行工序验收制度,未经验收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施工放样,经有关单位和部门验收后再大面积施工。有些对环境景观效果影响较大的部位,其施工放样要经上级有关领导验收。施工放样尤其应注意交叉路口,不同材质的路面结合处等特殊部位。

园路交叉口及二种不同路面材料衔接点的放样,面层铺设以主路优先,次路服从主路为原则,应注意标高和坡向,防止积水。

园路放样时,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减少踏步,减少土方挖填。

十一、园路铺设时结合层应密实、牢固。如发现结合层不平,应取出路面材料,以结合材料重新找平,严禁用砖、石材料临空填、塞。

卵石面层施工,在基础层上浇筑后3—4天方可铺设面层。卵石要求质地好,色泽均匀,颗粒大小均匀,粒径3—5cm为宜。基础层上的粘结层以厚度为5cm的1:2砂浆为宜,卵石在水泥砂浆层嵌入应大于2/3,并应竖向排列不得平铺。要求排列美观,面层均匀高低一致,面层卵石无水泥浆等污染物。

大理石碎片、广场砖的铺砌,宜座浆施工,要求结合层密实,表面平整。特殊功能要求的路面应按设计施工,并结合相应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十二、现浇混凝土路面及基层 为混凝土的路面应合理留置伸缩缝,伸缩缝的留置不允许破坏观感效果。伸缩缝的留置距离按照设计文件执行,设计无要求时涨缝按30米,缩缝按6米。

混凝土表面如需做图案或压纹时,应在表面收水、终凝前划线或模压。

十三、排水管道及各类检查井应按设计要求施工。井盖顶标高应与路面持平。

十四、园路尽量不设置踏步,确需设置踏步时不应少于2步并符合以下要求:

1、踏步宽一般为30~60cm,高度以10~15cm为宜,特殊地段高度不得大于25cm。

2、踏步面应有1~2%的向下坡度,以防积水和冬季结冰。

3、踏步铺设要求底层塞实、稳固、周边平直,棱角完整,接缝在5mm以下,缝隙用石屑扫实。石料的强度、色泽、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踏步的邻接部位,其叠压尺寸应不少于15mm。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129

园林绿化技术规程(试行)园林树木建植规程(试行)

DB33/T1009-2001 DB33/T1009.1-200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园林树木栽植的质量和园林艺术水平,充分发挥绿化功能,促进各有关方面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指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扩建、改建中园林树木的设计、建植、监理、质监和养护。

1.0.3 园林树木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向外地引进或输出的树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地区有关植物检疫法律和法规,办好植物检疫手续。

栽植前的准备

2.1 设

2.1.1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绿化总平面图、绿化栽植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经费预算表和文字说明,并附植物品种名称、规格和数量。

2.1.2 屋顶绿化设计必须符合该建筑设计规定的负荷量,并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图纸还应包括屋顶防水处理施工图。屋顶栽植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草坪以及箱栽、盆栽植物为宜。

2.2

地 形 设 计 2.2.1 应全部清除地面的建筑垃圾、杂草、树根等残留物,化工、汽修地块应清运酸、碱、盐渍土类和油污土类,换上种植土。针对现行城市绿化中普遍存在的建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对树木生长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采取就地掩埋和改良利用的办法,但要防止转嫁和形成二次污染。

2.2.2 载植地岩、坚土、重粘土等不透气土层或排水不良、不透气的废基,栽乔木按深1.2米、宽1米,灌木按深0.6米范围予以清理。

2.2.3 根据设计标高,翻整土地,加填客土,翻土深度应不小于30cm。

2.2.4 应按竖向设计平整场地,整理地形,一般不得有低洼积水处。

2.3 栽 植 地

2.3.1 栽植地宜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栽植土。

2.3.2 树木栽植土土层厚度应符合表2.3.2的规定。

表2.3.2 树木栽植土土层厚度要求

栽植种类 乔木(cm)灌木(cm)藤木(cm)

备注

深根 浅根 大 小 大 小

一般栽植 ≥120 80~160 60 40 60 40

树坛、屋顶、平台

宜栽亚乔木花灌木

2.3.3 栽植土的PH值应控制在6.5~7.5,对喜酸性的植物PH值应控制在5~6.5。

2.3.4 屋顶、平台栽植土应以腐植土为主,并掺蛭石、珍珠岩及经腐烂的木屑等质轻、排水良好的基质。

2.3.5 用于珍贵珍稀树木的栽植土应进行消毒处理。

2.4 树 木 质 量

2.4.1 树木质量应分别符合表2.4.1-

1、表2.4.1-

2、表2.4.1-

3、表2.4.1-4的要求。

表2.4.1-1 乔木的质量要求

栽植地方 质量要求

树干 树冠 根系 病虫病

主干道、广场、公园、单位附属绿地主干道(含中心绿地)等绿地 主干挺直或按设计要求 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冠形均匀 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 无病虫害

次干道及除上述绿地和林地外的其他绿地 主干不应有明显弯曲或按设计要求 冠形均匀、无明显损伤 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完整 无明显病虫害

林地 主干弯曲不超过一次或按设计要求 树冠无严重 损伤 土球符合要求,根系冠整 无明显病虫害

表2.4.1-2 灌木的质量要求

株型 要求

自然式 植株姿态自然、优美,丛生灌木分枝不少于5根,且生长均匀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三年左右为宜

整形式 冠形呈规则式,根系完好,土球符合要求,无明显病虫害

表2.4.1.-3 藤木的质量要求

地径 要求

0.5cm以上 树干已具有攀援性,根系发达,枝叶茂密,无明显病虫害,树龄一般以二至三年生为宜。

表 2.4.1-4 绿篱的质量要求

冠径 要求

40cm 生长旺盛,具有冠形,根系完好,无明显病虫害,不脱脚叶。

2.5 树木起掘包扎

2.5.1 起掘树木的规格,应符合设计的合理要求,并有利于树木成活。

2.5.2 树木起掘时间:落叶树木应在发芽前或落叶后降霜前进行;情况较特殊的个别树种,应另行参照有关资料。

2.5.3 其掘乔木、灌木的土球或根盘,应分别按表2.5.3-

1、表2.5.3-2规定执行。

表2.5.3-1 乔木带土球或根盘规格

干径(cm)土球直径(cm)根盘厚度(cm)根盘直径(cm)备注

3~4 30~40 20~25 40~50 常绿乔木带土球,落叶乔木带根盘(含宿土)。特殊树种直根系很明显,根盘厚度及土球深度作适当调整如枫银杏

4~5 40~50 25~30 50~60

5~6 50~60 30~40 60~70

6~8 60~70 40~45 70~75

8~10 70~80 45~50 75~80

表2.5.2-2 灌木带土球或根盘规格

冠径(cm)土球直径(cm)根盘厚度(cm)根盘直径(cm)备注

40~60 25~40 20~30 40~50 常绿乔木带土球,落叶乔木带根盘(含宿土)

60~80 40~55 35~45 50~65

80~100 55~70 45~55 65~80

100~120 70~80 50~60 80~100

120~140 80~100 55~65 100~120

2.5.4 带土球起掘的树木,不得掘破土球。如有意外应立即植回原地,并采取保护措施,原则上土球破损的树木不得出圃。

2.5.5 包扎土球用的绳索粗细宜适度,质地要结实,一般以草麻绳为宜,尼龙绳、塑料包装绳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

2.5.6 土球包扎形式应根据树种、规格、土壤质地、运输距离等选定,但应保证牢固,防止土球破碎。

2.5.7 散生竹类宜选二至三年声母竹,带来鞭70cm左右,近距移植可带宿土,远距移植应带土台。

2.6 树木装运

2.6.1 装运树木应做到:轻抬、轻卸、轻放,做到树木土球不破损碎裂,根盘无擦伤、撕裂,枝杆保持完好。

2.6.2 树冠开展的树木应用绳索绑扎树冠。雪松、龙柏等主梢具观赏性的树木应保护主梢。装运竹类时,不得损伤根蒂(竹竿与竹鞭之间的着生点)和鞭芽。

2.6.3 汽车装运带土球或根盘的大树,其根部必须放在车头部位,树冠倒向车尾,叠放整齐,过重苗不宜重叠。树身与后车板接触应用软物衬垫并固定。

2.6.4 装车时应清点树种及数量,检查规格及质量。装运及现场应及时验收。

2.6.5 树木运输时间应选择在夜间,原则上保证随起、随装、随运、随种,树木运输途中,行车宜平稳。长途运输树木必须覆蓬布,并应运输树木必须覆蓬布,并应做好防冻、防晒、防雨、防风和防盗等工作。树木载植

3.1 载植季节

3.1.1 载植季节:参照本规程第2.5.2条的规定,畏寒树木不宜在冬季载植。

3.2 树木载植

3.2.1 各项载植工序应密切衔接,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养护。树木起掘后,不得爆晒或失水,若不能及时种植,应采取保护措施,如覆盖,假植等。

3.2.2 在载植过程中,若遇气温骤升骤降或遇大风大雨等特殊天气,应暂停载植,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如覆盖、假植等。

3.2.3 树穴规格的大小深浅,应按植株的根盘或土球直径适当放大,使根盘能充分舒展。高燥地树穴稍深,低地可稍浅。树穴规格应符合表3.2.3-

1、表3.2.3-2的要求。

表3.2.3-1 绿篱树穴规格

冠幅()单行种植 双行种植 备注

规格:宽*深(cm)规格:宽*深(cm)

30*30 50*40 70*40 双行种植呈品字形

40*40 60*45 90*45

50*50 70*55 110*55

60*60 70*60 130*60

表3.2.3-2 乔灌木树穴规格

分类 规格(cm)树穴直径(cm)树穴深(cm)备注

乔木 干径 3~4 50~60 40~50 乔木按胸径(胸径以离地米计),亚乔木按地径

4~5 60~70 50~60

5~6 70~80 60~70

6~8 80~100 70~80

8~10 100~120 80~90

灌木 冠径 40~60 30~50 40~50

60~80 50~70 50~55

80~100 70~90 55~60

100~120 90~110 60

120~140 100~120 65

藤木 地径 <2 30 30

2~3 40 35

3~4 45 40

4~5 50 45

竹类 丛 110~120 40 散生竹按土台适当扩大

3.2.4 挖掘槽穴时,若遇夹土层、块石、建筑垃圾及其他有害物,必须清除,并用载植土更换。槽穴挖成直筒形。表土要单独堆放,覆土时先放入槽穴。3.2.5 载植时可结合施用基肥。基肥应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也可施用复合肥,用量要适当。基肥可施与穴底,施后盖土,勿与根系接触。

3.2.6 载植时应选丰满完整的植株,并注意观赏面。孤植树更应注意冠幅完整,群植树木应按设计要求组合。藤木植物应栽在靠近建筑物或支架的基部,枝蔓应根据长势整理,分散固定于墙面或支架上。

3.2.7 带土球树木的载植,应先将植株放在载植槽穴内,定好方向。在扶正时宜移动土球,不得摇动树干。土球经初步覆土塞实后,方可将土球包扎物自下而上小心接触。若土球有松碎时,下面的包扎物可剪断,不宜强行取出。随后继续填土,分层捣实,待填土至土球深度的2/3,浇足第一次水,经渗透后继续填土至地表持平时,再浇第二次水,以不再向下渗透为宜。

3.2.8 裸根树木的载植,应先在穴内填一层种植土,再浇植株放在树穴内,扶正立直,定好方位后,按根盘情况先填适当厚度的载植土,将根系舒展,均匀填土,稍作上下抖动使根系与土密接,然后继续边填土边捣实,待与地表平时,浇透水直至不再向下渗透为宜。

3.2.9 树木载植深度应保持在土壤下沉后,基茎与地表等高。竹类宜较原来深度加深5~10cm,培土捣实时,勿伤鞭芽。

3.2.10 树木载植后,应沿树穴的外缘做好水穴,高度约为10~20cm左右,以便灌溉,防止水土流失。

3.2.11 载植后,应在三日内再复水一次。复水后若发现泥土下沉,应在根际补充载植土。3.3 卷干与支撑

3.3.1 乔木和珍贵树木在载植后,必须立支撑。支撑可用人字形、扁担形、三角形或单柱支撑,支撑要牢固。支撑下埋深度,可按树种规格和土质定,严禁打穿土球或损伤根盘。支撑的高度应按植株高度定,一般应支撑在植株高度1/2以上。支撑与树木扎缚处可用软质物衬垫。扎缚后树干必须保持正直。斜立的单干支撑设在迎风面。

3.3.2 高度在5m以下需支撑的树木,可采用定杆支撑,5m以上的树木宜结合使用定杆支撑和牵引固定。

3.3.3 干径5cm以上乔木载植后,在主干与接近主干的主枝部分,应用草绳密密卷缚,以保护主干,卷缚须整齐。3.4 修 剪

3.4.1 为确保植株成活,载植前后必须修剪,修剪时结合树冠形状,先将枯死株及运输途中损伤的枝叶剪掉,剪口必须平整,梢倾斜,必要时剪口用采取封口措施以减少蒸发。

3.4.2 常绿植株初剪后,须摘除部分叶片(月1/2)。

3.5 非适宜季节载植 3.5.1 因特殊情况,在树木非适宜季节载植时,树木的起掘、包扎和定植等工序必须紧密衔接。各类树木必须带好土球。

3.5.2 应根据树种和气候等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技术措施: 1

进行较强修剪,但至少应保留枝条的1/3。2

可摘去大部分树叶,但勿损伤幼芽。

载植后需经常浇水和喷雾,夏季应早、晚进行。4

卷干保护,必要时应予遮阴,冬季载植注意防寒。载植后养护(第一年)

4.1 灌溉与排水

4.1.1 新载植树木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4.1.2 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差或对水分和空气湿度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必须防止干旱,还应适当进行叶面喷水。

4.1.3 灌溉前应松土。灌溉时间:夏季一早晚为宜,冬季以中午为宜。4.1.4 发现雨后积水应立即排除。

4.2 中耕除草

4.2.1 新栽树木生长势较弱,应及时清除影响新载树木生长的杂草。

4.2.2 新载树木基部附近土壤常因灌水而板结,应及时松土。

4.2.3 除草可结合中耕进行,在生长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为宜。4.3 施 肥

4.3.1 新载树木应按生长情况和观赏要求适当施肥。为扩大树冠,以氮肥为主;为促进开花结果,以磷、钾肥为主。

4.3.2 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若施用化肥,应以复合肥为主。

4.3.3 生长较差或生长较慢的新栽树木,在生长季节可每月进行根追肥一次,追肥浓度必须适宜。

4.4 整形修剪

4.4.1 新栽树木可在保留自然树形或原有造型基础上修剪。通过修剪,调整树形,促进生长。4.4.2 新栽观花或观果树木,应适当疏蕾删果。4.4.3 新栽树木根系或土球损伤严重或生长势较衰弱者,应进行强剪,甚至短截枝,促抽生强枝,恢复树势,枝希疏者可多摘心,促新枝茂盛。

4.4.4 主梢明显的乔木类,应保护顶芽。孤植树应保留下枝,保持树冠丰满。

4.4.5 藤木攀援类本植物为促进分枝,宜适度修剪,并设攀援设施,使姿态均衡茂盛,发挥缠绕功能。4.4.6 绿篱修剪整形按设计要求进行,新栽绿篱应适当修剪整形,促其枝叶茂盛。

4.5 保护措施

4.5.1 如遇持续高温干旱,除及时灌溉外,应按新栽树木的抗旱能力,适当疏去部分枝叶。对新栽珍贵树木,必要时应遮阴和叶面喷水。

4.5.2 防风:对新栽树木的原有支撑应经常检查,在风暴来临前应及时加固或增设支撑。对迎风面过大的树冠应适当疏枝。风暴过后,应及时抢救扶正倒伏树木,加固支撑物,修剪树冠和清理残枝等。4.5.3 防寒:凡易受冻害的新栽树木,寒冬来临前应采取根际培土、主干包扎或设立风障等防寒措施。防寒工作宜在11月进行,12月上旬前完成,年4月上旬开接触包扎物,遇有大雪应及时清除树冠积雪,但不应损伤树冠。

4.5.4 新栽珍贵树木在整个养护过程中,应防止人为践踏、碰撞和折损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行为。在不影响景观条件下,可在树木周围设置栏杆围护。

4.5.5 养护及防治病害虫,可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6—2001执行。

4.6 补 植

4.6.1 新栽树木因死亡发生缺株,应适当补植.补植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及规格.若需改变树种或规格,应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验收与备案

5.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树木、质量、修剪、栽植、支撑、筑堰、浇水、扎缚、清场。

5.0.2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5%,外地引种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0%。5.0.3 非适宜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75%。5.0.4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

成活率=

成活珠数

*100%

实际种植株数

5.0.5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5.0.6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花坛、花境建植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2—2001 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花坛、花境的建植质量,充分发挥其景观效果,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扩建、改建中花坛、屋顶花坛等可参照执行。

1.0.3 花坛、花境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一、二年生草花

从下种到新种子成熟的生命期在一年之内完成的花卉,春播的秋季收获,收播的到次年春末采种。2.0.2 多年生草本花卉

生命能延续多年,包括终年常绿的和地上部分开花枯萎的,以芽或根蘖、地下部根茎越冬越夏的花卉,包括须根类、非须根类和变态茎类。2.0.3 球根花卉

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部分肥大,茎或根形成球状物或块状物的花卉。2.0.4 宿根花卉

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强,冬季在露地安全越冬。依冬季地上茎叶枯死与否,分为落叶与常绿两类。2.0.5 花坛

绿地中精细配置花卉并有明显标界的一种花卉布置形式,用来点缀绿地或庭院。布置形式可分为规则式花坛、自然式花坛、立体花坛、组合式花坛等。2.0.6 模纹花坛

以模纹图案形种植的花卉。2.0.7 自然式花坛 一般采用一个或数个品种的花卉,单色或多色,按设计株行距植,是充分表现花卉群体美的坛种植形式.2.0.8 花境

绿地中的路侧或在草坪、树林、建筑物等边缘配置花卉的一种布置形式,用来丰富绿地色彩。布置形式以自然式为主。

基本要求

3.1 花

3.1.1 花坛植物材料宜由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球宿根花卉及低矮色叶花植物灌木组成。3.1.2 花坛植物材料应选用花期一致、花朵显露、株高整齐、叶色和叶形协调,容易配置的品种。3.1.3 花坛花卉必须选择其生物学特性符合当地立地条件者。

3.1.4 花坛讲究群体效果,符合功能要求,并与环境协调。模纹花坛要求图案清晰、色彩鲜明、对比度强;自然式花坛要求花繁色亮,美观大方。

3.2 花 境

3.2.1 花境用花宜以花期长、观赏效果佳个球(宿)根花卉和多年生草花及高度40cm以下的观花、观叶植物为主。

3.2.2 花境配置应具有季相变化,并突出重点景观。

4.0.1 花坛、花境的设计应与整体环境协调,配置合理,主题突出。选用的花卉应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花。

4.0.2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或剖面图)、经费预算表和文字说明,并附花卉品种、规格和数量。平面图比例根据地形、面积大小,可采用1:20、1:50、1:100。剖面图应剖示花卉植物与地形、环境的关系,比例可采用1:20、1:50、1:100。3 比较复杂的花坛施工图,应用方格网或坐标表示,立体花卉应附效果图。

4.0.3 花坛设计应付一年内花卉配置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换花时间。花坛一年换花不应少于4次。

施 工 5.1施工准备

5.1.1 施工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场地、人工等准备。

5.1.2 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应提前7天作出调整方案,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5.2 土壤要求

5.2.1 栽植前土壤必须进行深翻细作,翻地深度不应小于30cm,清除石块、残根、杂草,施入基肥。5.2.2 栽植前土壤应进行杀虫和灭菌处理,严禁有害、有毒物质存在。

5.2.3 栽植土必须采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对不符合栽植要求的土壤,必须根据植物的习性改良土壤结构,调整酸碱度。有机肥可在翻地时施入,亦可在挖穴时施入穴底。

5.2.4 花坛土壤宜提前测试,土壤主要理化状宜符合:土壤PH值6~7.5,酸性花卉土壤PH值5~7,有机质含量≥2%,通气孔隙度≥6%,有效土层≥30cm.(以上数值供参考)

5.3 土壤要求 5.3.1 花坛植物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花坛用花品种要求:主干矮壮,分枝(分蘖)强健、株型整齐,抗病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2 花卉应统一规格,同一品种株高、花色、冠径、花期等无明显差异。3 花卉生长健壮,无明显病虫害,无枯黄叶,根系完好,无严重损伤。4 开花及时,盛花期应符合设计时间要求。5 花卉在花坛中有效观赏期不少于31天。地栽花苗起掘应带宿土,用盛器运输,防止机械损伤,保持湿润状态。

5.3.2 花境植物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宿根花卉根系发育良好,每丛3~4个芽,选用常绿或绿色期长的品种,无明显病虫害或机械损伤。2 根茎类多年花卉宜选用休眠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作养护处理的种类。要求植株健壮、生长点多。3 球根花卉的种球大小基本一致,种球无明显病虫害。矮生木本植物应选用株型丰满、无明显病虫害的观花或观叶植物。木本植物宜经移栽或盆栽。5 一、二年生草花质量要求同花坛用花。花苗移植前要分清品种、色彩、以防混杂。木本花卉地栽苗要切断主根,少伤须根,尽量多带宿土,要随掘随种。

5.4 栽 植

5.4.1 施工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人员。5.4.2 应按设计要求对地形、坡度进行整理,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5.4.3 应按设计要求放样、定好株行距。初种时的覆盖率,花坛不宜低于80%。

5.4.4 栽植穴稍大,使根系舒畅伸展。盆栽苗要除去花盆及垫片。栽植深度应保持花苗原栽植深度,严禁栽植过深。

5.4.5 栽后填土应充分压实,使穴面与地面相平略凹。

5.4.6 栽后应用细眼喷头浇足水分,待水沉后再浇一次。结合浇水可施以腐熟的稀薄有机肥料,施后叶面要用清水喷淋。

一、二年生草话第二天再一次浇透水,一周内加强水分管理。球根和木本花卉一般不需要再浇水,待土壤干时再浇。

5.4.7 大株的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栽植时,应进行根部修剪,去除伤根、烂根、枯根。

养护管理

6.0.1 花坛、花境的养护可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6—2001执行。

7验收与备案

7.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植株质量、修剪、栽植、筑堰、浇水。

7.0.2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植株成活率应大于95%,外地引种植株成活率应大于90%。7.0.3 非适宜季节栽植的植株成活率应大于85%。

7.0.4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

成活株数

*100% 成活率=实际种植株数

7.0.5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按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植株死亡。7.0.6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地被建植技术规程(试行)

DB33/T1009.3—2001

1.0.1 为提高我省地被绿化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功能,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扩建、改建中地被绿化的设计、建植、监理、质监和养护。

1.0.3 地被绿化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地被绿化是指在园林的空旷地、坡地、疏林地及大树下等裸露地面,栽植适宜品种的地被植物,形成一个常绿、单季或随季相变化的景观,能稳定覆盖地面、保持水土,改善和美化环境。2 术

语 2.0.1 地被植物

指株型低矮、枝叶茂盛,能严密覆盖地面,可保持水土、防止扬尘、改善气候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分木本地被植物和草木地被植物两大类。与草坪相比,地被植物一般不宜践踏,也无需多次修剪。2.0.2 田间持水量

指土壤在排去重力水后所能保持的水分含量,用水分占干重或体积百分数表示。田间持水量以25%为宜。2.0.3 自衍力

植物通过自身种子的自然传播与萌发来繁衍后代的能力。2.0.4 植物抗性

指植物对自然界中气候的高温与严寒,干旱与雨涝,土壤的肥沃与瘠薄,病虫害的感染及大气污染等抗受性和适应性的能力。

3基本要求

3.0.1 各类绿地的裸露地面凡能栽植地被植物的地方,都应栽植地被植物。3.0.2 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适于栽植地土壤、气候、光明等立地条件的多年生球宿根类;不需每年挖掘地下部分的球茎类;自衍力强的一、二年生草本;藤木植物和低矮的常绿(或落叶)木本植物。2 宜选择种源丰富或容易获得的品种,使能很快独立形成较稳定的群体。3 宜用抗性强和管理粗放的品种。能满足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因子、抑制杂草等功能,且花形、花色、叶形、叶色应与种植地的景观相协调。观花类地被植物宜选花繁或花大、花朵顶生或显露的品种,观叶类宜用叶形和叶色妍美、群体观赏效果佳的品种。应采用乡土种类为主,积极引进适宜本土的优良品种。3.0.3 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配置方式以大面积片植、花带和装饰三种形式为主。合理培植、高度适当,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开花的地被植物,花期和花色应与主体乔灌木协调。注意季节和色彩的互补。

4.0.1 地被设计应与整体环境协调,植物材料必须按阳光照射强度、地形起伏、土壤酸碱度及湿润度,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4.0.2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或剖面图)、经费预算和文字说明,并附地被植物品种名录、规格和数量。

工 5.1 施工前准备

5.1.1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材料、场地、人工等准备。

5.1.2 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提前7天作出调整方案,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施工。

5.2 土壤要求

5.2.1 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测定,土壤应符合下列标准:PH值6~7.5,有机质含量≥2%,通气孔隙度≥10%,有效土层为20~30cm,石唢粒径≤2cm。

5.2.2 栽植土有效层下方如有不透气废基,应打碎或钻通,使上下通气透水。

5.2.3 栽植地必须具备满足园林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光、热等环境因子。严禁建筑垃圾和有害物质混入。

5.2.4 栽植土不能满足植物需要,必须进行土壤改良。5.2.5 栽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使用除草剂应掌握好药效期,提前施用。

5.3 植物材料 5.3.1 应根据景观和功能要求选择植物品种。5.3.2 地被植物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标准: 1 所有植株同一品种时,规格大小应无明显差异。2 植株根系完好,生长旺盛。植株无明显病虫害和较严重的机械损伤。植株运输过程及运到栽植地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其维持湿润状态。5.3.3 若栽植面积较大,又有种子来源,则宜直接采用种子播种。

5.4 栽

5.4.1 栽植前土壤深翻应大于25cm,结合深翻清除石块等杂物,施足基肥,杷细整平,做到表土平整,排水良好。

5.4.2 栽植前应按设计要求放样,定好株行距,做好分株、切根等准备。5.4.3 栽植坑应稍大,使根系舒展,填土压实,土面平整。

5.4.4 栽植后应立即浇足水分,可结合浇水喷施腐熟的有机肥,施后用清水喷淋茎叶。栽后一周内注意土壤湿度,发现表土干裂,应及时浇水。

养护管理

6.0.1 栽植后要保持田间持水量60~70%,直到出苗或成活,以后不必经常浇水。经常性养护可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6—2001执行。

草坪建植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4—2001 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草坪建植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绿化美化功能,确保工程质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绿地在新建、改建、扩建中草坪的建植、监理、质监和养护。

1.0.3 草坪建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草坪

用多年生的矮生草本植物密植,经修剪成均匀一致如毯状的地坪。2.0.2 观赏型草坪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四周有保护措施,仅供观赏,不能如内的草坪。2.0.3 单纯型草坪 用一种草坪建植的草坪。2.0.4 混合型草坪

用二种以上草种混合建植的草坪。2.0.5 冷季型草

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草种,适于15~35℃。耐踏性相对较低,生长迅速,需经常修剪。在浙江夏季有短暂的修眠期。2.0.6 暖季型草

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上生长的草种,适于25~35℃。耐踏性优干冷季型草坪,在浙江,冬季地上不枯黄,次年3月下旬返青。2.0.7 客土喷播

把水添加到土壤、种子、肥料、纤维等组成的喷附材料中,调成稠糊状,使用机械喷附到陡峭坡面上的播种形式。2.0.8种子喷播

把种子、肥料、纤维等材料放于水中,使用泵类喷至缓的坡面上的播种形式。2.0.9植生带

采用无纺布或纸,将种子、肥料按播种密度均匀夹在两层布(纸)中间,用机器压紧成卷,使用时需按面积剪好拉平,并固定。2.0.10 覆盖度

草坪覆盖土壤的面积与草坪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0.11 纯净度 将单纯型草坪中所选用草种外的草视为杂草,在1平方米内主草数量与杂草数量的百分比。2.0.12 比降

草坪中高低二点的水平高差与二点间距离的比值。

3基本要求

3.0.1 草坪设计应根据其观赏效果、气候因素、生长条件及是否如许游人进入踩踏等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草种和种植类型。

3.0.2 草坪的坡度不宜过大,应以利于排水、修剪、游人安全为原则。3.0.3 各类草坪的覆盖度应大于95%,集中空秃面积不超过49cm。

3.0.4 覆盖度达到95%所需时间,籽播、茎播、分植带铺设在2~3个月内,满铺草坪成活时间,生长季节应在一个月内,非生长季节不超过三个月。

3.0.5 草坪纯净度:单纯性草坪纯洁度保持大于95%。混合草坪应达到没有影响景观的双子叶植物和与草坪不协调的禾本植物的要求。

施 工

4.1.1 施工人员应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园林工人或具有相关知识和技能人员。4.1.2 应准备好必要的播种和铺植设施。

4.2 土壤要求

4.2.1 土壤理化性状应符合以下要求:PH值6~7.5,有机质含量≥2.0%,总孔隙度≥50%,石砾粒径≤1cm,石砾含量≤10%。

4.2.2 土壤改良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PH值<6或>7.5的土壤,应采用石灰、草木灰或酸性介质进行土壤改良,使土壤栽植层内达到PH值6~7.5。总孔隙度50%的土壤,必须采用有机质或疏松介质加以改良,如粘重土和粉末结构土应加入30~40%的粗砂。对有机质低于2%的土壤,应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含丰富有机质的介质,调整到有机质含量≥2%。4.2.3 翻耕与平整:草坪翻耕前应进行化学除草,在杂草丛生的地方还应进行多次喷杀。在除锈剂药效期过后,全面深翻25cm。必要时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病菌和害虫(包括和蛹)。随后将土耙细,在土壤板结地带应进行机械碎土,使土块直径<1cm,清除杂草及杂物。严禁在雨期进行翻地。对低洼水地应填土整平。

4.2.4 地形整理:按设计要求,使栽植地具一定坡度向路面或排水口倾斜。4.2.5 排灌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面积在1000m以上的草坪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和完善的灌溉设施。必须及时排除积水,面积≤1000m的草坪,可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比建3~5‰。面积在1000m以上的草坪,应建永久性比建为5‰的地下排水系统,与市政排水管接通。安装自动喷灌的,除计算好给水范围和适当的喷头、水压与扬程,还应设置移动水管进行人工补浇。

4.2.6 肥料准备: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用量0.5~1.0kg/m,过磷酸钙50~75g/m,可结合翻地,将肥料均匀施入。

4.3 种子植物材料要求

4.3.1 种子要求:纯净、千粒重符合有关标准,发芽率达到95%以上。4.3.2 铺植材料要求:生长健壮、整齐,密度在95%以上。

播种草坪的建植

5.0.1 播种期:根据草种生物学特性适时播种。冷季型草种原则上除冰冻期和30℃以上高温期外均可播种,但以9月初至11月底最宜。在10℃以下播种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以利发芽。暖季型草种宜在2月下旬至5月中旬完成播种。

5.0.2 播种量可按下式计算,再根据播种土壤条件、平整度等增加20~30%损耗。

计划播种面积(m)*千粒重(g)*10 播种量(g/m)=

1000*种子纯度*发芽率

5.0.3 播种方式分人工撒播、机械喷播和植生带三种,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人工撒播草坪后应及时覆土厚度为种子高度的一倍。覆土后镇压,压后用喷雾、灌水或滴灌的方式浇透水。机械喷播可采用客土喷吹和种子喷播二种方式。客土喷吹是将种子、泥土、肥料、水和纤维质等量混合均匀,用机械喷附在陡坡,厚度应大于20cm。种子喷播在土面上,纤维含量为200g/m.3 植生带的草坪建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植生带的草坪建植应按设计面积计算用草数量,在平整好的地上依次铺设,并将植生带拉直、铺平,接缝要紧密,但不可用力过大。

2)

植生带铺好,覆土2~3cm,滚压后及时浇透水。5.0.4 播种草坪苗期管理应按表5.0.4规定执行。表5.0.4 播种草坪苗期管理

人工撒播

机械喷播 植 生带

喷水 小苗初期每天喷灌1~2次,视天气情况可逐日减喷次数 种子萌发前2~3小时喷水一次,喷水量不可太大,喷湿为止,出苗后视天气情况酌喷水次数 幼苗期每天喷水早晚各一次

除杂草 除早、除小、除净,可用适当的除草剂除草 选用适当的除草或人工除草 除早、除小、除净

除去覆盖物 小苗出土50%左右时,可除去覆盖物,及时拣除草坪内的垃圾 及时清除垃圾等杂物 及时清除垃圾等杂物

其他管理 需要间苗的,应在幼苗分蘖时一次完成 覆盖率达70%~80%时滚压一次,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草坪平整 幼苗发芽时,再覆2~3cm土层,促匍匐茎生根

6铺植草坪的建植

6.0.1 密植:把草皮按统一标准切割成块,按彻砖的格式平铺在土面上,草块间隙1cm,交接处填干燥肥沃土1kg/m,铺后及时滚压浇透水。冷季型草种可不留缝隙。

6.0.2 间铺:铺种方法同密植,将草皮切割成条或统一大小的块,一般1平方米草皮约铺2~3平方米。铺后滚压,浇透水。

6.0.3 点铺:将草皮切成2~3平方厘米小块等距点植,一般1平方米草皮约铺3~5平方米。铺后滚压,浇透水。

6.0.4 茎铺:将匍匐型草种选茎枝长的,剪为2~3cm小段均匀撒铺于种植地上,覆土1~2cm,铺后滚压,浇透水。

6.0.5 草坪铺植后的管理,应按表6.0.5执行。

表6.0.5 草坪铺植后管理

密植、间植、点植 茎铺

浇水

每周浇水一次,浇透、浇匀 保持土壤湿润,表土干即浇

除草

草皮成活后及时清除杂草 发现新苗后及时清除杂草

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

其它管理

铺植后2~3天滚压一次,以后每周至少一次,直至成活,若有明显隆突现象,应适时重铺 铺后检查,有茎裸露应及时覆土压平

7冷、暖季型草坪复播

7.0.1 复播时间:宜于9月初至1

1月底(气温8℃以上)进行。7.0.2 实施复播应按下列要求执行: 1 播种前一天对播种地喷浇水。用铁钉制成拍板(钉齿露长1.5~2cm)在暖季型草坪上均匀拍出播种孔。3 播种方式可采用人工撒播或机械喷播。播种量可参照本规程第5.0.2 条计算。4 播种后,可用扫帚轻扫播地,覆以少量细土,喷浇适量水。以后每天适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促使草籽萌发,萌发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补播。对复播草坪上冷季型草,应将其高度控制在3~5cm左右,以免其生长过高影响暖季型草坪的正常生长。

养护管理

8.0.1 草坪建植后的养护管理应符合本规程的质量要求,苗期管理应按本规程第5.0.4条及第6.0.5条执行,经常性养护参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33/T2009.6—2001执行。验收与备案

9.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换土、施肥、播种、铺植、浇水。9.0.2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试行)

DB33/T1009.5—2001

1.0.1 为统一我省行道树的栽植技术,提高栽植质量,充分发挥行道树绿化的功能,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以及风景区行道树的栽植、监理和质监。1.0.3 行道树的栽植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标准的规定。基本要求

2.0.1 行道树栽植前应了解栽植地道路及周围环境条件。可栽植行道树的人行道宽度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 人行道宽度宜在3cm以上。人行道宽度在2cm左右时,沿街建筑应在两层以下。

2.0.2 在道路弯道内侧栽植行道树不得影响行车的安全视线。

2.0.3 行道树与地面有关设施的距离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的规定。

3.0.1 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种植平面图、立面图、道路断面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经费预算表、文字说明,并附植物品种名录、规格和数量。

工 4.1 施工前准备

4.1.1 现场调查及放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前应对人行道的公共设施、土壤、路面、沿街建筑物、地下及架空管线等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好详细记录。行道树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实地情况进行。3 施工时如发现图纸与实际不符,应由设计部门变更设计。4.2 土壤要求

4.2.1 土壤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栽植土应呈微酸性至微碱性,PH值在6.0~7.5之间。树穴内有建筑垃圾,或土壤中含有害物质,必须用栽植土予以更换。

4.3 植物材料

4.3.1 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树木的品种和规格。必须选择树干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树木,胸径应在6cm以上,栽植在机动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分枝点应高于3.5m,无中心立枝的树木必须有4~5根一级主枝,长度不得小于35cm.4.3.2 同一条道路或路段应栽植同一品种、规格的树木。

4.3.3 裸根树木根系直径和带土球直径及深度规格,应符合表4.3.3所列要求。表4.3.3 树木根系和带土球规格

树种 胸径

根系和土球规格

土球直径(cm)根系深度(cm)

乔木 6~7 55~60 35~40

7~8 60~70 40~45

8~10 70~80 45~50

10~12 80~90 50~60

12~14 90~100 60~65

4.4 树

4.4.1 树穴规格尺寸,长*宽*深不得小于1m*1m*1m,穴底的尺寸不得小于上口。树穴周围及穴底能自然渗水,否则必须采取措施达到渗水要求。

4.4.2 树穴内挖出的栽植土及废土(包括砖石瓦砾),分别堆置于穴外侧,废土杂物应集中清运。穴内土质符合要求的,亦应将土球根部以下的土壤翻松10cm~20cm(此土不必取出)。

4.4.3 挖穴时如遇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应停止操作,并即会同有关部门商定变更办法;若树穴挖至预定深度发现地下水位偏高,应采取增设排水垫层或采取推土栽植等措施。

4.4.4 挖穴后栽植前,应穴内施足腐熟的基肥。空穴过夜,必须设置警戒标志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植 5.1 栽植条件

5.1.1 落叶乔木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土壤冰冻前进行,但个别树种如:乌柏、枫杨、谏树、重阳木等应在芽刚萌动时栽植。

5.1.2 常绿乔木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前、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降霜前栽植。5.1.3 栽植行道树的各工序应紧密衔接,做到随挖、随运、随种、随浇。5.1.4 综合工程中行道树的栽植,应在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后进行。

5.2 起掘包扎与装运

5.2.1 参见《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1—2001第2.5节树木起掘包扎。

5.3 修

5.3.1 树木在挖掘前可适当进行修剪,以减少蒸发量。树木运到栽植地要进行定形修剪,修剪应注意树形均衡。应剪除有病虫和损伤的枝、根、剪口截面直径大于8cm时应采取防腐处理。

5.3.2 为了减少常绿树蒸发量,种植前结合定形修剪,可摘除部分树叶,但应防止碰伤叶芽。

5.4 栽

5.4.1 主干略有弯曲的树木,栽植时其弯曲面应与道路走向平行,最大弯曲面朝向护树单柱桩。5.4.2 树木栽植后的覆土高度应与地表持平。待土下沉,加土持平后,用地被植物覆盖,做到黄土不露天。

5.4.3 栽植裸根苗应将树根舒展在树穴内,均匀加入细土至根被覆盖时,树木略向上抖动,提到栽植位置,扶直后再边培土边分层实。

5.4.4 带土球树木栽植时,在树穴内应先将土球放妥后去包扎物并将其取出,然后从树穴边缘向土球四周培土,分层 实,不伤土球。

5.4.5 树穴周围应设保护树穴的侧石,主要道路及行人频繁的道路应铺设架空树穴盖板,盖板的铺设应保持土壤疏松,不移土。

5.4.6 行道树栽植后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理。

5.5 卷干与支撑

5.5.1 落叶乔木行道树宜用单柱桩,在树穴挖好后,应朝盛行风向倾斜5度立好护树桩。预制的混凝土单柱桩全长3.5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与主干间距为30~40cm。一根垂直护树桩,桩全长2.3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应距土球外援10cm。

5.5.2 常绿乔木宜用扁担桩形式支撑,必须在树栽好后再支撑。先在土球两侧各打入一根垂直护树桩,桩全长2.3m,埋入地下1.1m。竖桩位置应距土球外援10cm。5.5.3 护树桩的定位应与行道树走向平行,整齐、统一。

5.5.4 单柱桩:扎缚材料应在距护树桩顶端20cm处,呈“∞”字型地扎缚三道加上腰杂,保持主干直立。5.5.5 扁担桩:设离地面1.1m高处,应在主干内侧架一水平横档,分别与树干主干、护树桩缚牢,保持主干立直。

5.5.6 发现树干下沉,出现吊桩等应及时调整扎缚高低和松紧度,与树干保持水平和直立。

5.6 筑堰与浇水

5.6.1 树穴栽植培土后,应在树穴周围用土筑成高于根颈10~15cm的浇水堰,应筑实、底平、不漏水。5.6.2 树木栽植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注意缓浇慢浇,隔日再复水一次。遇到天气干燥,需适时胶水。常绿树还需向树冠喷水,以减少水分蒸发。

5.6.3 浇水过程中如发现土壤下陷或树木倾斜,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后,应及时封堰整平。

非适宜季节栽植 6.0.1 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培育无中心主枝的乔木,应短截为主,疏剪为辅,为保持分枝匀称,高度基本一致,可进行重截或强截。2 具有中心主枝的乔木,中心主枝不得截去,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修剪量宜保留原树冠的1/3,保持树冠和树性。若有些树种因疏剪或短截而影响树形恢复与观赏,则可减少修剪量而代以增加摘叶量来维持水分平衡。6.0.2 树木必须带土球栽植。其主干和主枝必须用草绳卷干包扎,但不得影响树梢。6.0.3 树木土球直径应相应放大,一般为基径的7~8倍。6.0.4 栽植后定入定树重点养护,早晚应及时浇水喷雾。

7验收与备案

7.0.1 验收应在栽植过程中分段进行,分别为:定位放样、挖穴、换土、施肥、树木质量、修剪、栽植、卷干、支撑、筑堰、浇水、扎缚。

7.0.2 栽植季节内本地区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5%,外地引种树木成活率应大于90%。7.0.3 非适宜季节栽植在树木成活率应大于70%。

7.0.4 成活率应按下式计算:

成活株数

*100%

成活率=

实际种植株数 7.0.5 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7.0.6 竣工验收与备案程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规程(试行)

DB33/T1009.6—2001 1 总

1.0.1为加强我省风景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养护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绿化功能,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各级各类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绿地的养护管理技术工作。1.0.3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园林植物凡经栽植成活一年以上的,其保存率均应达到98%(应剔除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树木死亡)。

树 木 养 护

2.1 灌溉与排水

2.1.1 新栽植的树木应根据天气、立地条件和树种的抗旱能力,进行适期、适量的灌溉,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

2.1.2 绿地中已栽植成活的树木,在久旱或立地条件较差、土壤十分干燥时,应及时采取灌溉措施。2.1.3 在夏季空气干燥时,对一些叶质纤薄易受日灼的树种还应适当进行叶面及枝干喷雾,必要时搭棚蔽荫,午间喷水于荫棚上,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

2.1.4 灌溉前应先松土。夏季灌溉宜早晚进行,冬季灌溉应中午进行。灌溉要一次浇透,尤其是春、夏两季。

2.1.5 暴雨后应排除树木周围的积水。新栽树木周围积水尤应尽速排除。对于栽种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块的苗木,特别是大乔木更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2.1.6 灌溉用水不能采用有害污水。灌溉时,要注意保护树木根部的土壤不被冲刷。

2.2 中耕除草

2.2.1 各类绿地中影响植物景观的直立性杂草必须铲除。对影响相互木生长的各类野生藤蔓,应及时清除。

2.2.2 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忘记须每月松土一次。中耕深度为10~20cm,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2.2.3 中耕除草应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应注意不可削伤树皮,折损枝条。中耕时应及时清除土壤中的瓦砾、石块等。

2.3 施

2.3.1 树木休眠期,需施基肥。树木生长期施追肥,可以按照植株的生长势进行。(注:花灌木应在花前、花后进行。果木应按不同种类的养护技术要求进行。)

2.3.2 施用的肥料种类应按树种、生长期、土壤条件及观赏等不同要求定。早期欲扩大冠幅,宜施氮肥;观花观果树种应增施磷、钾肥。常绿针叶树在幼龄期间,不宜施用化肥。要注意应用微量元素根外施肥的技术,喷施时间以清晨和傍晚为宜。逐步推广应用复合肥料。

2.3.3 施肥量应根据树种、树龄、生长期、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等条件决定。一般乔木干径在15cm以下的,每3cm干径应施堆肥1.0kg;干径在15cm以上的,每3cm干径应施堆肥1.0~2.0kg。树木青壮年欲扩大树冠的,以及观花、观果类植物,应适当增加施肥量。

2.3.4 乔木和灌木均应挖好施肥环沟,其外径应与树木的冠幅及新种泥球树穴大小相适用,深度应在根系密集层以上,宽度约为25~30cm。施肥后,应将环沟填平。栽植在草地上的树木,可采用穴施。2.3.5 树木养护施用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不宜长期施用单一化肥。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施用宜在晴天,除根外施肥,肥料不得触及树叶。

2.3.6 公园、景点不准施用未经过腐熟的人粪尿。施用有异味的肥料,应在公园、景点闭园时进行。

2.4 整形修剪

2.4.1 树木应通过修剪稳定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肥水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为主。因景观需要,可根据树木生长发育的特性,将树冠修剪、整理,使形成和保持一定形状。

2.4.2 树木应根据不同生长习性采取不同的整形措施。对广玉兰、雪松、银杏、鹅掌揪等顶芽优势特别强的树种,应保留其顶芽,维护其塔形、圆锥形树冠;对海桐、山茶、含笑、杜鹃、子花等顶芽优势不太强而发枝能力强,易形成丛状形树冠的树种,宜整修成圆球形、半圆球形或自然形树冠。对已成形的球形植物,在整形修剪时,应适时进行摘心,对空隙点要进行吊扎;对观花小乔木的整形修剪,宜符合其自然形态。

2.4.3 树木修剪的程度,应根据主、侧枝间的生长习性、树龄及树种的特性决定。在整形时,为使主枝间的生长势平衡且保持树冠均匀,应采用“强主枝重剪,弱主枝轻剪”的原则;如要调节侧枝的生长势,则采取“强主枝轻剪,弱主枝重剪”的原则。对衰老树木可采取重度修剪,以恢复其树势。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树种应尽量避免雨期修剪,宜在休眠期修剪。

2.4.4 树木修剪时期应根据植物的不同物侯期与树种的抗寒性定。春、夏季开花的花木,应在花后及时修剪;秋季开花的花木和一般树木,应休眠期进行。对腊梅、山梅花、紧荆、金钟花、金丝桃等常在根际萌发新枝的灌木,应删除更新衰老枝。畏寒植物一般在春季修剪。

2.4.5 对成型乔木树种,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残枝、枯枝以及根部萌蘖枝等。除特殊需要,一般不宜作过度修剪。对不同品种组合的树群,修剪时要注意调整植物群落,突出层次,做到相互间协调统一。

2.4.6 行道树干分枝点高3.5m,树冠一般宜保持自然生长,如遇架空线应按杯状形修剪(悬铃木可按”三主六枝十二叉”的杯状形修剪)。行道树全年末芽不少于3次,不定芽的长度不应大于15cm。树枝稀疏或缺枝处,要有目的保留一些不定芽,使它成为补充枝。抹芽时不得拉伤树皮,不得保留残枝。修剪下来的树枝应及时清除。

2.4.7 花灌木的修剪,应有利于促进短枝和花芽形成,有利于枝叶繁茂、分布匀称。修剪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原则。

2.4.8 绿篱的修剪,应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叶丰满;也可作整形修剪,特殊造型绿篱应逐步修剪成形。2.4.9 木本地被、攀缘植物的修剪,应促进分枝,加强覆盖和盘缠的功能。对多年生的攀缘植物要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删老弱的藤蔓。

2.4.10 对非观果和非留种树木,要及时摘去残花、果实;对观果树木的修剪应按各类不同果木的修剪技术要求进行。

2.4.11 修剪时,切口部必须靠节,剪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45度倾斜,剪口应平整。一般花木枝条剪口大于6cm、珍贵花木枝条剪口大于3cm,应涂抹园林用的防腐剂。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防止坼裂,操作时必须保证安全。

2.4.12 上树修剪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5 防护设施

2.5.1 为防止人蓄或车辆践踏、碰撞树木,在不影响游览观赏和景观的前提下,可在树木周围用各种栅栏、绿篱及其它方法维护。开放景点、公园和城市主干道,严禁用刺铁丝维护。

2.5.2 高大乔木在台风等灾害性风暴来临前夕,应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对一些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以及立地条件差的树木,可根据情况分别采取立柱、绑扎、疏枝、扶正等措施。预防台风的各项工作应在台风来临季节前做好。风暴后,应即使进行抢救,首先是风暴林地等处树木。对于就地抢救难以成活的树木,应将树冠强截后移送苗圃栽种养护。对无法成活的树木,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处理。风暴过后应及时拆除有碍交通、观瞻的加固物。2.5.3 凡易受冻害的树木,冬季应按不同树种分别采取根际培土及覆草、主干包扎、修剪等防寒措施。防寒工作应在12月上旬前完成。对包扎保护越冬的树木,按树木耐寒程度和天气情况,在春分后逐步拆除其包扎物并即清运,最迟应在4月上旬前拆除清运完毕。对新栽种需防寒保护的珍贵树木,必要时应在树的西北面塔防风棚。

2.5.4 为防止雪压损枝,大雪时,应及时清除枝叶积雪。有倒伏危险的树木应立柱支撑保护。清除积雪时不得损伤树冠。

2.5.5 对树干的空洞应及时填补。

2.6 枯死树木的挖除

2.6.1 市区、风景区主要干道以及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等处的枯死树木应及时连根挖除,并天平坑穴。其它地点的枯死树木可结合补植工作及时挖除。

2.6.2 枯死的大树和古树名木在挖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擅自挖除。对枯死的古树名木应及时归档销号。

2.7 树木补植 2.7.1 树木缺株应尽早补植。

2.7.2 落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落叶后土壤冰冻以前进行;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的补植,一般应在春季土壤解冻以后发芽以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后降霜前进行。2.7.3 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规格也应相近;若改变树种或规格应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补植行道树树种及规格必须与原树种一致,补植行道树的规格应与原树木相协调。地被和草坪养护 3.1 地

3.1.1 地被植物在未覆盖地面期间,每年应及时除去杂草、中耕若干次;清除废弃物、除草、中耕时,应防止损伤地被植物的根系。

3.1.2 天气干旱、土壤干燥时,要适时、适量进行浇水。早春发芽前期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进行普遍施肥。开花的地被植物应在花前和花后各施一次追肥,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亦可施复合肥。3.1.3 发现枯死植物应及时挖除并补植。影响景观的枯叶残花要随时整理清除。

3.1.4 木本地被植物萌发能力强者,应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修剪。应使植株在生长期间,始终保持在高度不超过60cm的低矮状态。3.1.5 球根、宿根类地被植物,经3~4年生长后,根部拥挤以至影响其正常发育时,应按不同类群的生理习性进行分株,更新移植。

3.2 草 坪 3.2.1 草坪覆盖度应大于95%。3.2.2 全年绿色期应大于220天。

3.2.3 草坪中杂草应及时除去,大型野草更应随时挖除。单纯型草坪纯洁度应保持大于95%,杂草过多又无法净化时,应淘汰重铺。除草可采用人工、机械、生物和化学除草方法,人工除草要将杂草连根拔除。3.2.4 裸露地块应及时补植。草坪出现衰老时可采取补播草籽、条状更新、定期封闭和断根更新等复壮方法。必要时,可重新建植。

3.2.5 草坪在生长季节,应适时进行加土、镇压,保持土壤平整和良好的透气性。应适时进行修剪,草的高度控制在4~6 cm,除个别品种外不得高于8cm,路边和树根边的草要修剪整齐。修剪应使用轧(滚)草机,滚草前必须清除草坪上石子、瓦砾、树枝等杂物。滚草要平整,边角无遗漏,草屑应及时清除。3.2.6 草坪内的树穴、花坛及沿道路边缘,应及时切草边,保持线条清晰。

3.2.7 草坪施肥:冷季型草种追肥宜在春季和秋季,暖季型草种宜在晚春。追肥应以复合肥料和有机肥为主,追肥的时间和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草种和草坪生长情况定。施肥可采用撒施和根外追肥,宜采取浓度淡而次数多的追肥方法。

3.2.8 土壤干燥时,应及时浇水。浇水方式宜以喷灌为主。

3.2.9 草坪播种期、萌芽期以及土壤过湿或板结,浇水后应暂停开放。

3.2.10 病害、虫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梅雨季节和高温季节,冷季型草坪应按情况每月喷洒1~3次防病杀菌剂。防治应药应选择生物制剂和高效无毒或低毒的药剂。

3.2.11 每年秋季可采用打孔机在草坪上打孔的方式松土,去除打出的旧土,撒入培养土或沙粒。3.2.12 凡低洼常年积水处,要填土整平或盲沟排水。4 花坛、花境植物养护

4.1 花坛植物

4.1.1 应根据不同花卉品种和花坛的不同要求,制定养护技术措施。花坛每年换花应不少于4次,全年观赏期应不少于330天。每次换花期坛面裸露时间不得超过4天。花坛内应无明显缺株倒伏的花苗,枯枝残花率小于10%。

4.1.2 花坛换花除了间种以外,在移栽前必须深耕细耙,要去除土层20cm内的石块、草屑、残茎和落叶等杂物,并施足基肥。

4.1.3 花卉生长旺期应适当追肥,施肥量根据花卉种类而定。施肥后应用清水喷淋。严禁肥料污染花、叶。公园、景点在施用有异味的肥料时,需在闭园后进行。

4.1.4 枯萎的花蒂和黄叶要及时剪除,缺株要及时补植。凡须摘心的品种,应及时进行。木本花卉应及时修枝、整形;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应及时更新;易倒伏的花卉应立支柱绑扎。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1.5 花坛的防护设施应保持清洁完好。花坛的垃圾应及时清除。4.2 花境植物

4.2.1 花境植物的一般养护可参照本规程第4.1节花坛植物执行。4.2.2 花境植物必须经常修剪以保持最佳效果。5 水生植物养护

5.0.1 湖、池内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应严格控制,防止影响水面倒影。超出范围的叶片,应在水面以下随时割除。

5.0.2 水生植物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5.0.3 水生植物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枯黄部分应及时清除。

5.0.4 为保护水生植物不被鱼类破坏,可在水生植物栽植区域四周设置围网。6

古树名木养护 6.0.1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6.0.2 古树名木应建立档案和标志,进行重点保护,严禁砍伐或擅自迁移。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的,必须按规定报批。

6.0.3 对古树名木生长不利的立地条件必须及时整治改造。对腐烂的部位应及时剔除,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为保持其古老苍劲的形态,树干的空洞应及时填补,填补后的表面颜色、形状可与树皮外观相近。6.0.4 古树名木易受蛀干性害虫危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防治。

6.0.5 对生长日益衰弱的古树名木,应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制定复壮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养护。6.0.6 已倾斜的古树名木应予以支撑,防止倒伏。所设支撑应注意美观,支撑点必须有垫衬物。6.0.7 对易受雷击的古树名木,应设霹雷装置。对处于交通要道及游人量较集中的公园、绿地、景点中的古树名木,应设围栏保护。

6.0.8 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在此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不得堆放土、石等杂物,不得挖坑取土,不得排放污水咽气、倾倒垃圾和动用明火。6.0.9 对有历史背景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已枯死的古树名木,应立碑保留。7

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的杀灭 7.1 病虫害防治

7.1.1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并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利用保护和增殖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以致病虫危害。

7.1.2 应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效果应达到95%以上。

7.1.3 严禁的开放性地区使用剧毒、高残毒和有关部门规定禁用的化学农药。使用化学农药用严格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施行。

7.2 除莠剂的使用

7.2.1 使用除莠剂应了解其药剂性能、适用杂草种类、使用地周围的花木种类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应先经过小面积的药效和药害试验,以确定使用药剂的种类,浓度和施用方法,切实做到安全、有效。禁止在开放地区使用对人蓄毒性高除莠剂。

7.2.2 调配药剂应采用标准量具,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浓度比例和当天需用量进行配置。已配制好药剂,应避免置烈日下爆晒。

7.2.3 喷药应严格防止沾染到花木上,对敏感性强的花木,尤其是生产绿地,必须划出保护区或设置保护物隔离。喷药应均匀,有风时,应注意风向,风大时不宜喷施。7.2.4 在草坪操作时,药桶下应有保护物垫衬,药液不得外溢。

7.2.5 药剂用完后,工具要立即洗净,洗用过的水不得倒在植物根部附近、草坪上及水体中。8

技术档案

8.0.1 各园林绿化单位必须建立完整的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档案,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8.0.2 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绿地气候、物候、水文、土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地下构筑物的变化资料及调查报告。2 绿地建设历史及发展状况。植物种类:按植物分类记载地区名称、规格、来源、栽植年月、生长势和日常养护措施及其成效等。4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的单项技术资料。5 各类统计报表和调查总结报告等。枯死树木挖除后必须记录归档。其内容是:编号、地区、树种、规格、枯死原因、死亡日期、经过何种措施抢救、挖除人、记录人、主管人姓名等。8.0.3 技术档案应每年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编好目录、分类归档。古树名木应每年对其立地环境、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附照片归档。

园路工程技术规程(试行)DB33/T1009.7—2001 1 总

1.0.1 为提高我省各级各类绿地中园路的质量和景观效果,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城市规划区内各级各类绿地、风景名胜区内的园路工程,同时也适用路宽3m,强度与弯道半径能满足通行要求,可通行1.5吨以下小型汽车道路的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和管理。如需通行1.5吨以上汽车的,则按市政道路的有关规范执行。1.0.3 建设园路工程必须以有关审批文件为依据。

1.0.4 在遵守本规程的同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凡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各级各类绿地及风景名胜区内具有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构成园景功能的道路、游步道、登山道统称园路。2 一般规定

2.0.1 园路工程的施工,应具有设计图纸。施工图的出图标准,应满足本规程要求。2.0.2 园路工程(含地坪,下同)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2.0.3 在建造园路时,应切实保护原有树木和植被。凡古树名目或干径在15cm以上的树木,应原地保留,道路避让。一般树木或坎或迁,应按规定报批,批准后方可施工。

2.0.4 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园路工程量的大小、繁简等不同情况,单独或单项编制,作为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组成部分。3 设

3.1 原

3.1.1 园路线形应流畅、优美、舒展。断面形式、尺度、路面材料的质感、色泽等应与周边环境协调。3.1.2 园路、登山道最小宽度应大于1.2m;弯曲道路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游人走捷径损坏绿化。3.1.3 园路路面结构设计要求:面层薄,结合层平,垫层强,土基层稳定。如遇软土地基,应进行补强处理。设计园路标高,应尽量利用原有地势、地形。路面宜平整、防滑,路面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经济、适用、美观原则,尽量选用当地材料。

3.1.4 主干道应设置无障碍通道,道路纵坡等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有关规定。

3.2 图纸要求

3.2.1 在工程总平面图上应准确标明园路红线。园路施工图上应绘制坐标方格,并注明坐标基线(纵横两向)的系数依据。

3.2.2 应以不同平面祥图,标明不同路面用材(材料品种、色泽、产地及厂家、规格等)。

3.2.3平面图上应准确绘制园路路形及道路宽度、转弯半径;路旁进、排水口位置;交叉景石布置;栽植花木和沿路设置园灯、园椅的位置。

3.2.4 标高:园路起点应注明标高,随地形起伏,每隔10米左右及休息平台位置,应注明中心标高并标明坡向(单坡或双坡),可绘制部分等高线以显示园路与地形之间的关系。3.2.5 断面图及祥图(包括路面高出或低于地面处的护坡,路侧石等祥图)。

3.2.6 设计选用标准图集的,应根据现场实际,选用时,予以综合补充和修改,并图示或加以说明。

3.3 路

面 3.3.1 按本省常用的路面用材的不同,园路路面(地坪)可分为下列八类: 石质路面(地坪):如石板、块石、条石、冰梅石、弹石、片石、石板嵌草、石板软石等。同时,按石质色泽不同,又称青石板地坪、红块石地坪等。混凝土路面(地坪):如普通混凝土划块(石板形、冰梅形等)、斩假石、混凝土预制块铺装、混凝土预制块嵌草、混凝土预制软石铺装块、混凝土预制块嵌软石等。软石路面(地坪):如拼花软石、素色软石、软石冰梅等。又以软石不同色泽,加称白色、米色、黑色等。砖铺路(地坪):用方京砖(又称金、经砖)、八五砖、横道砖、混凝土仿京砖等铺设。花街铺地路面(地坪):用小青瓦、砖和碎缸片、碎瓷片、碎石片、软石等材料单独或组合镶嵌铺设。6 陶制品路面(地坪):如广场砖铺设等。混合路面(地坪):用多种路面材料,经设计组合而成的路面或地坪。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园路,如老年漫步径、健身道、盲人道等,应按功能要求使用相应的路面材料。4 施工准备

4.0.1 园路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放样、挖填土方、地基夯实、标高控制、休整路槽、铺设垫层、场内运输、铺设面层、嵌缝修补、养护、清场、近边地形整理等工序。

4.0.2 定位放样应以施工图为依据。在预备阶段,施工单位可先放毛样,如平面位置及标高与现场不符,应由设计单位作更设计。其中游步道、登山道的路形及走向,也可由施工单位按实际地形在现场放样后,征得设计单位认可,补出联系单确认。

4.0.3 施工单位在选购路面材料时,其品种、色泽、质感、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石质材料要求强度均匀,抗压强度〉30MPa。软石要求细滑,耐磨。料径大小分为:特大(10~20cm)、大(6~10cm)、中(4~6cm)、小(2~4cm)。软石表面应洗净。

4.0.4 石质材料加工:要求平直通角,陵角无损。光面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为凿子光,要求找平,凿痕均衡,深度在5mm以内;二级为粗斩光(一斧光),剁齐均匀,残留凿痕在2.5mm以内;三级为细斩光(三斧光),剁齐均细,消除斧痕;四级为磨光(含锯光)。在园路工程中,除大理石碎片地面(地坪)及大面积铺装分隔线条外,一般不宜采用磨光。如采用机械加工的锯光板材,也宜按二级光面标准再剁斧加工。4.0.5 机械设施与工具的准备:应准备各种材质园路施工时所需机械设施及工具。5 施

工 5.1 放

5.1.1 以施工图为依据,并按本规程第4.0.2 条的规定,已经试放样认可后,正式定点放样,按路面弯曲要求设置定位桩。

5.1.2 园路交叉口及二种不同路面材料衔接点的放样,应尽量减少四向交叉。面层铺设以主路优先,次路服从主路为原则,应注意标高和坡向,防止积水。

5.1.3 园路放样时,在施工图许可范围内,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减少踏步,减少上方挖填。5.1.4 原有树木应按本规程有关要求妥善处理。

5.2 基础及垫层

5.2.1 根据放样位置及设计深度,进行路槽开挖。在 实基土后,按规定程序分层作业。垫层的用料、级配、厚度、做法,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铺设垫层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路拱。

5.2.2 基础开挖后,如遇疏松土质、暗塘(河)、地下管线等,应会同设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5.3 路

5.3.1 路面施工应在基础垫层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路面用材及标准,应以设计图为依据。5.3.2 石板、块石、弹石、侧石的强度、色泽和加工精度均应达到设计要求。陵角应完整、无翘曲。铺设时,应先侧石,后面石,分别用水泥沙浆、石屑或黄沙结合,要求密实、牢固。如发现结合层不平,应取出铺石,以结合材料重新找平,严禁用砖、石材料临空填、塞。要求路面平整,路拱在2~3%左右,石板、条石、冰梅接缝在2~3mm左右,块石、弹石接缝在5~6mm以下,缝隙用黄沙或石屑扫实。

5.3.3 现浇混凝土路面的强度等级及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安装模板时,应注意路形曲线圆顺,防止出现硬角。如需仿冰梅或石板的,应在粉刷层表面收水、终凝前划线或模压。冰梅划线时,应防止三块形成一直线。斩假石的加工应达到石板二级光面标准。粉刷层如需加色,应先做试块,并经设计、建设单位认可。

5.3.4 软石路做法:一般分预制和现浇两种。现浇做法:按设计标准,铺设侧石或图案分隔材料。拍实后,用干水泥扫平,再洒水至透,然后将表面残留水泥用水刷掉,以保持表面整洁。路面要求平整,路拱2%。

5.3.5 砖路面应按设计要求,先切边磨光,待四边平直后再铺设。

5.3.6 碎缸片、碎瓷片、小青瓦做路面材料使用时,应挑选并做必要的加工。要求色泽、大小、片形基本一致。小青瓦应切边。

5.3.7 大理石碎片、广场砖的铺砌,宜座浆施工,要求结合层密实,表面平整。特殊功能要求的路面应按设计施工,并结合相应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5.3.8 混合路面的做法:不同面层应分开铺砌,原则上应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侧石,后石板、块石,再软石。嵌草路面:先铺块石、预制块或石块,空隙填土压平后再填草,要求表面平稳。各式预制块的铺设,可参照本规程5.3.2 条规定执行。

5.3.9 园路工程竣工后,需进行养护和保养。养护时间按有同路面不少于3~7天。10~14天内不宜上人及承受其他荷载。

5.3.10 及时清场及整理近边地形。

5.4 雨水边沟

5.4.1 园路应尽量采取自然排放雨水。坡地面为防止水土流失,可置景石挡土。登山道可采用明边沟排水。

5.4.2 明边沟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可采用混凝土、块石、石板、软石等材料砌筑,明边沟底不得低于附近高水位。

5.4.3 排水管道及窑井,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窑井盖顶标高应与路面持平。5.5 踏

5.5.1 踏步级数的设置以奇数为宜。踏步宽一般为30~60cm,高度以10~15cm为宜,特殊地段高度不得大于25cm。踏步面应有1~2%的向下坡度,以防积水和冬季结冰。

5.5.2 踏步铺设要求底层塞实、稳固、周边平直,棱角完整,接缝在5mm以下,缝隙用石屑扫实。石料的强度、色泽、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求及合理选择 篇3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要求;设计方案;合理选择

0.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的日趋紧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增加,基础埋深也随之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有的深基坑深度达十多米, 为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业主、施工单位往往采用简单、廉价的基坑支护方案,而忽略了基坑支护方案的适用性、复杂性和安全性,致使深基坑施工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延误了工期,还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各种支护方案都有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比较后最终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1.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深基坑施工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首先,施工时技术手段要先进可靠,确保基坑受力可靠以及支护的保护作用完全体现;其次,大型高层建筑通常都建在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物繁多复杂,地下市政管线众多,所以施工必须充分保证不能影响周围相邻的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不能破坏周围的地下管线等。再次,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控制也属于基坑支护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合理运用明排、降水、截水和回灌等形式控制地下水,保证基础施工安全。最后,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取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工程最优化。

2.基坑支护的设计

基坑支护体设计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结合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科学严谨的制定设计方案,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传统的设计理念。在现今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领域,还没有公认的、权威的的计算公式,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要区别其他设计领域,要改变传统观念,利用施工监测反馈的动态信息指引设计体系。

(2)重视支护结构理论和材料的试验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理论必须建立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验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距离,还有大量的路要走。不过,我国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所以积累了拥有大量的第一手施工数据,但缺少科学的测试数据,无法形成理论,我们以后一定要重视。

(3)勇于创新,设计支护结构时,开拓思路,多进行新的尝试。在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结构各元素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各结构相互结合,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寻求新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好的计算方法。

3.深基坑支护的施工

3.1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要求

①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施工前准备、支护桩的施工、联系梁等的施工、锚杆的施工、土方开挖。支护桩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然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护壁。联系梁施工时,先开挖基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抗渗墙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再对联系梁施工。基坑挖至锚杆标准高度后,开始进行钻孔、制作锚头、穿锚索、注浆,安装连系梁,穿外锚具,然后锚固,最后进行锚杆试验。土方开挖要采用分层开挖,对挖出的土方要随时挖出随时运走,把土清理干净。 在施工整个流程中,需要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工程情况,确保安全并对后来工作提供决策指导。

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并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的要求,预先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单位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深入施工现场,当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相符时,应会同建设、勘察、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研究解决,必要时应提出补充勘察要求和修改设计。

3.2基坑支护的类型

根据场地和施工条件,深基坑可采用的支护结构型式分为两大类:支护型和加固型。支护型基坑支护包括板桩墙、排桩、地下连续墙等;加固型包括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注浆和树根桩等。实际施工中往往将两者结合。常见的支护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钢板桩。

钢板桩是由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型钢制成,钢板桩互相连接就形成钢板桩墙,主要用于挡土和挡水。常见的截面形式有U形、Z形和直腹板型。

②水泥(灰土)深层搅拌桩。

深层搅拌桩(水泥土墙)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在基坑开挖前,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块体或墙体)。水泥土桩的受力以墙后受拉为主,应力大小随深度变化,表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最大拉应力均产生在基坑开挖面附近。应力随开挖进程逐渐增大,基坑变形稳定后约有下降,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属重力式结构,本身重量即可抵抗侧向应力以保持稳定。水泥属不透水材料,既能挡土又能挡水,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便于基坑内机械作业和结构施工,施工简便。

③钢筋混凝土排桩。

钢筋混凝土排桩支护是指以柱列式间隔布置挖孔、钻(冲)孔灌注桩作为主要挡土结构的一种支护形式。各桩之间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连接。

④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是于基坑开挖之前,沿基坑周边已铺筑的导墙,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用专业设备开挖基槽,待开挖完毕后,安装钢筋笼网并浇筑混凝土形成一道连续的地下墙体。

⑤土钉墙。

土钉墙是由被加固土体、锚固用土钉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重力式挡土墙,土体与土钉共同抵挡侧向压应力,保障土方开挖面的稳定性;土钉间的变形则通过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加以约束。土钉墙的使用要求土体具有临时自稳能力,以便给出一定时间进行土钉墙施工,因此对土钉墙适用的地质条件应加以限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规定了土钉墙适用于二、三级基坑、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

⑥锚杆支护。

锚杆支护是一种岩土主动加固的稳定技术,锚杆一端锚人稳定的土(岩)体中,另一端与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连接,并施加预应力,通过杆体的受拉作用,调动深部土层的潜能,达到维护基坑稳定的目的。

⑦组合式挡墙。

深基坑工程施工条件日渐复杂,当单一类型挡墙不能满足特定功能要求时,两种或几种挡墙组合使用的优势就显现无疑,组合式挡墙因其适应性相对较强、经济效益较好,在实践中得到广泛采用。

⑧其它支护形式。

其他形式的支护结构(如拱型、门型支护结构等等)。门型支护和拱型支护可看作桩支护的变异和创新,他们都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土体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深基坑支护实质上就是如何保证基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即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是否会产生沉降及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倾斜、支护结构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若发生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效。深基坑的支护,不仅要保证基坑内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体移动,保证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运行。

4.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及技术要求分析 篇4

1.1 原材料环节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材料的选择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初始环节, 与紧随其后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首先水泥的标号, 在选择水泥的时候一定要十分注意, 其次就是粗骨料和细骨料中的颗粒含量的多少和级配, 最后就是一些外加剂和骨料的含水率等等需要格外注意。

1.2 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技术层面的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根据施工用的原材料的技术性能以及混凝土的特性指标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种调整尤其是在施工所需材料的运输方法和运输距离的变化, 具体施工时施工设备的变化, 施工时所面临的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的变化显得尤为必要。

1.3 严防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结构物质量通病的产生

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3.1 麻面的产生

这种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和麻点以及局部缺浆。这种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不复杂, 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工作不认真或者没有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要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施工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按照相应的规范操作。

1.3.2 有露筋现象

露筋主要是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裸露在外面, 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和浇筑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够, 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另外还需要在浇筑时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钢筋的位置正确无误。

1.3.3 表面不平整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的凹凸不平,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在人工找平的过程中工作不细心、不认真或者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防止其产生首先要求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 其次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作业。

1.3.4 有缝隙或者夹层

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上, 混凝土结构构件内有松散的混凝土夹层,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施工缝需要处理的地方, 施工缝处理工作没有做好, 其次是由于混凝土内有杂物, 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 它的防止方法是认真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处理接缝的地方, 以使其接缝质量达到要求, 其次要对混凝土中的杂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工作。

1.4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要进行洒水养护, 一般的洒水养护要在施工完成后的十二至十八个小时内进行, 以使其表面保持湿润的状态, 其次, 高温时节要在砼表面盖上旧麻袋之后再进行洒水处理, 最后, 要做好养护记录。

2 具体施工的技术要求

2.1 混凝土配比

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具有非常高的要求, 它既需要满足工程技术性能的需要, 又要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顺利施工, 并且达到具体工程所要求的诸如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水下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cm-5cm,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cm-9cm, 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 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cm-14cm, 初凝时间在四个小时以上, 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 凝结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 坍落度一般为18cm-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

对于传统的配制方法来说, 要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上述所列举的各项工程技术性能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 为了达到改善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目的, 借以提高施工所需混凝土的强度, 使混凝土各种性能均达到或者符合建筑工程各部位设计要求的标准, 把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掺入到混凝土当中, 既可以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应有的优化, 也可以改善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 在施工过程中就会达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性能提升的表现非常明显。

2.2 要确定施工所需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且进行适时的调整

在真正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数量的超细径颗粒常常存在各级骨料当中, 不仅如此, 其含水量常常超过饱和状态;但是实验室中所得到的数据并非如此。我们可以将实际所测得的数据和实验室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换算, 从而更加准确的实现实验室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之后,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求发挥混凝土的最佳性能。施工时的环境因素, 施工时的客观条件, 施工工艺的掌握程度, 施工时参与混凝土施工的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当这些因素变化的时候, 混凝土塌落度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不仅是工程质量要求所必须的, 也是施工单位非常明智的选择。

2.3 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 可能会由于比较复杂形状的混凝土构件和配筋情况, 要想把构件的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试件一样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必须要严格监控砼构件的混凝土浇筑的全过程。对于浇筑完成的关键部位的构件检查力度更是要大, 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采取钻心取样的方式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 使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得到保证。

3 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

3.1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 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质量意识, 不符合操作规程的自觉杜绝, 自然就能以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保证建筑质量。这是在施工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在施工中经常发生,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提高施工人员技术, 相信就能够掌握好质量控制的要点, 控制好每一个关键环节, 混凝土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的, 就能建设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建筑工程

3.2 提高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的科学管理

3.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水

泥与外加剂是否相适应, 砂石级配及其含泥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是否合理, 这些都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收缩变形。

3.2.2 混凝土浇筑震捣不均匀密实, 施工缝和细部处理马虎, 会带来结构开裂的后患。

3.2.3 模板过早 (1~3d) 拆出, 混凝土水化热正处于高峰, 内外温差最大;混凝土易“感冒”开裂。

3.2.4 养护十分重要, 但许多施工单位忽视

这一环节, 尤其是墙体和柱梁的保温保湿养护不到位, 容易产生收缩裂缝。不少结构是在浇筑完1~2年内出现裂缝。除荷载问题外, 主要是环境温度和风速引起的收缩变形所致。有些地下室不及时复土;上部结构不及时做好封闭;出入口长期敞开, 屋面防水层破坏不及时修补等。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 绝大多数由混凝土承担,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给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控制施工的质量, 这样才能建设出合格的工程。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建筑材料, 它的质量好坏, 既影响结构物的安全, 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关系到每个工程成败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文章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模式;具体施工的技术要求;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铁孟.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篇5

保温及屋面防水工程

一般规定

1保温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冬期施工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不得在雨、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或基层潮湿、结冰、霜冻条件下进行,

2保温及屋面工程应依据材料性能确定施工气湿界限,最低施工环境气温宜符合表了2的规定。

表2  保温及屋面工程施工环境气温要求

防水与保温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

粘结保温板有机胶粘剂不低于-10℃;无机胶粘剂不低于5℃

现喷硬泡聚氨酯      15℃~30℃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性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焊接法不低于-10℃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溶剂型不低于5℃;热熔型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溶剂型不低于-5℃

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符合本规程混凝土、砂浆相关规定

改性石油沥青密封材料不低于0℃

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    溶剂型不低于0℃

3保温与防水材料进场后,应存放于通风、干燥的暖棚内,并严禁接近火源和热源。棚内温度不宜低于0℃,且不得低于本规程表2规定的温度。

4屋而防水施工时,应先做好排水比较集中的部位,凡节点部位均应加铺一层附加层。

5施工时,应合理安排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的各项工序,连续操作,已完成部位应及时覆盖,防止受潮与受冻。穿过屋面防水层的管道、设备或预埋件,应在防水施工前安装完毕并做好防水处理。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

1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宜采用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或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2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冬期施工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3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

4进场的EPS板胶粘剂、聚合物抹面胶浆应存放于暖棚内。液态材料不得受冻,粉状材料不得受潮,其他材料应符合本章有关规定。

5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低温型EPS板胶粘刘和低温型聚合物抹画胶浆,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使用;

3胶粘剂和聚合物抹面胶浆拌合温度皆应高于5℃,聚合物抹面胶浆拌合水温度不宜大于80℃,且不宜低于40℃;

4拌合完毕的EPS板胶粘剂和聚合物抹面胶浆每隔15min搅拌一次,1h内使用完毕。

5施工前应按常温规定检查基层施工质量,并确保干燥、无结冰、霜冻;

6 EPS板粘贴应保证有效粘贴面积大于50%;

7EPS板粘贴完毕后,应养护至表5-1 、表5-2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面层薄抹灰施工。

6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和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经过试验确定负温混凝土配合比。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防冻剂;

2 EPS板内外表面应预先在暖棚内喷刷界面砂浆;

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和EPS外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外抹面层施工应符合本规程第8章的有关规定,抹面抗裂砂浆中可掺入非氯盐类砂浆防冻剂;

4抹面层厚度应均匀,钢丝网应完全包硬于抹面层中;分层抹灰时,底层灰不得受冻,抹灰砂浆在硬化初期应采取保温措施。

屋面保温工程施工

1屋面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和杂质。

2干铺的保温层可在负温下施工;采用沥青胶结的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一10℃时施工;采用水泥、石灰或其他胶结料胶结的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当气温低于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3采用水泥砂浆粘贴板状保温材料以及处理板间缝隙,可采用掺有防冻剂的保温砂浆。防冻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干铺的板状保温材料在负温施工时,板材应在基层表面铺平垫稳,分层铺设。板块上下层缝应相互错开,缝间隙应采用同类材料的碎屑填嵌密实。

5倒置式屋面所选用材料应符合设计及本规程相关规定,施工前应检查防水层平整度及有无结冰、霜冻或积水现象,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1屋面找平层施工应符合卜列规定:

1找平层应牢固坚实、表面无凹凸、起砂、起鼓规象。如有积雪、残留冰霜、杂物等应清扫于净。并应保持干燥。

2找平层与女儿墙、立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以及找平层的转角处、水落口、檐口、天沟、檐沟、屋脊等均应做成网弧,

采用沥青防水卷材的圆弧,半径宜为100mm150mm;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圆弧半径宜为50mm;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圆弧半径宜为20mm。

2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气温和养护温度要求掺入防冻剂,且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采用氯化钠作为防冻剂时,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清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施工温度不应低于-7℃。氯化钠掺量可按表2采用。

3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宜为20mm,并应填充密封材料。当分格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并应与保温层连通。找平层表面宜平整,平整度不应超过5mm,且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

4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相关规定。

5热熔法施工宜使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处理剂宜使用挥发快的溶剂,涂刷后应干燥10h以后,并应及时铺贴。

2水落口、管根、烟囱等容易发生渗漏部位的周围200mm范围内,应涂刷一遍聚氨脂等溶剂型除料。

3热熔铺贴防水层应采用满粘法。当坡度小于3%时,卷材与屋脊应平行铺贴;坡度大于15%时,卷材与屋脊应垂直铺贴;坡度为3%~15%时,可平行或垂直屋脊铺贴。铺贴时应采用喷灯或热喷枪均匀加热基层和卷材,喷灯或热喷枪距卷材的即离宜为0.5m,不得过热或烧穿,应待卷材表面熔化后,缓缓地滚铺铺贴。

4卷材搭接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横向搭接宽度宜为120mm,纵向搭接宽度宜为100mm。搭接时应采用喷灯或热喷枪加热搭接部位。趁卷材熔化尚未冷却时,用铁抹子把接缝边抹好,再用喷灯或热喷枪均匀细致地密封。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应由上向下压缝铺贴,并应使卷材紧贴阴角,不得有空鼓现象。

5卷材搭接缝的边缘以及末端收头部位应以密封材料嵌缝处理,必要时也可在经过密封处理的末端接头处再用掺防冻剂的水泥砂浆压缝处理。

6热熔法铺贴卷材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易燃性材料及辅助材料库和现场严禁烟火,并应配备适当灭火器材;

2溶剂型基层处理刑未充分挥发前不得使用喷灯或热喷枪操作。操作时应保持火焰与卷材的喷距,严防火灾发生;

3在大坡度屋面或挑檐等危险部位施工时,施工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四周应设防护措施。

7冷粘法施工宜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胶粘剂应采用密封桶包装,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室内,不得接近火源和热源。

8冷粘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处理时应将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的甲料:乙料:二甲苯按1:1.5:3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然后均匀涂布在基层表面上,干燥时间不应少于10h。

2采用聚氨酯涂料做附加层处理,应将聚氨酯甲料和乙料按l:1.5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再均匀涂在阴角、水落口和通气口根部的周围,涂刷边缘与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0rnm,厚度不应小于1.5mm,并应在固化36h以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3铺贴立面或大坡面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宜用满粘法。胶粘剂应均匀涂刷在基层或卷材底面,并应根据其性能,控制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

4铺贴的卷材应平整顺直粘结牢固,.不得有皱折。搭接尺寸应准确,并应棍压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

5卷材铺好压粘后,应及时处理搭接部位。并应采用与卷材配套的接缝专用胶粘剂,在搭接缝粘合面上涂刷均匀。根据专用胶粘剂的性,应控制涂刷与粘合间隔时间,排除空气、棍压粘结牢固。

6接缝口应采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 。

9涂膜屋面防水施工应选用溶剂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涂料进场后,应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并应远离火源。

10涂膜屋面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l基层处理剂可选用有机溶剂稀释而成。使用时应充分搅拌,涂刷均匀,覆盖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涂膜施工。

2涂膜防水应由两层以上涂层组成,总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其成膜厚度不应小于2mm。

3可采用涂刮或喷涂施工。当采用徐刮施工时,每遍涂刮的推进向方宜与前一遍互相垂直,并应在前一遍涂料干燥后,方可进行后一遍涂料的施工。

4使用双组分涂料时应按配合比正确计量,搅拌均匀,已配成的涂料及时使用。配料时可加入适量的稀释剂,但不得混入固化涂料。

5在涂层中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位于胎体下面的涂层厚度不应小干1 mm,最上层的涂料层不应少于两遍。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采用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间跟不应小于一个幅面宽度的1/3。

6天沟、檐沟,檐口、泛水等部位,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应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涂膜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50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7涂膜屋面防水工程在涂膜层固化后应做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分格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或块材等。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篇6

关键词: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全过程;模拟;技术;措施;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应用最普遍与成熟的方式即为张拉预应力索结构施工技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换句话来说,弦支穹顶结构施工阶段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于对张拉全过程的分析。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于:相关研究学者有关张拉过程的分析并未能够深入考虑施工全过程模拟相对于施工工艺的影响,并且有关张拉机理的研究也存在较为显著的缺失,以上问题均直接导致了所确定拉张模拟算法无法完全与工程实际相契合。本文基于对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包括施工顺序、预应力张拉施加形式、临时支撑系统以及预应力张拉形式在内的四大关键施工环节模拟参数,并借助于有限元分析方式构建相应的时变模型与计算程序,现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 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大量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弦支穹顶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施工技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针对施工阶段张拉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的前提在于对现阶段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技术做出合理分析与研究。具体而言,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施工顺序:包括杆件拼装、结构张拉以及结构吊装这三个方面;②预应力张拉施加形式:包括张拉环向索、张拉径向索以及顶升撑杆这三个方面;③临时支撑系统:包括满堂脚手架、临时台架以及临时支撑这三个方面;④预应力张拉形式:包括张拉顺序与张拉批次这两个方面。

二 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全过程模拟措施分析

我们知道,在弦支穹顶结构性施工全过程当中,拉张施工阶段从本质上来书属于一个时变性过程,即包括杆件个数、荷载作用力以及准结构边界性指标在内的相关参数均处于动态变化性过程当中。换句话来说,若将初应变作用力视作结构参数的一种特殊性表现形式,将其引入计算模型当中,则整个拉张过程就是一个时变过程,其在模拟内容、预拉力以及荷载等各个方面均与使用阶段数值模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详细来说:①使用阶段起始几何数值模拟为建筑设计几何,而拉张阶段几何数值模拟为放样几何;②使用阶段基本构件数值模拟为网壳、撑杆以及索,而拉张阶段基本构件数值模拟为网壳、撑杆、索以及临时性支撑;③使用阶段预拉力数值模拟为不变,而拉张阶段预拉力数值模拟为变化;④使用阶段荷载数值模拟为变化,而拉张阶段荷载数值模拟为可能不变。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全过程的模拟重点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临时支撑数值模拟分析

很明显,对于弦支穹顶结构性施工而言,施工过程中临时性支撑作用力的增减将导致施工结构数值模拟过程中变边界特性产生一定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确保临时支撑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模拟变边界特性的取值。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临时性支撑形式仅仅存在于弦支穹顶结构性施工的作业阶段,在整个弦支穹顶结构张拉拱起且建筑施工主体结构完全与临时性支撑脱离之后,临时性支撑将完全退出施工作业。结合临时支撑的受力形式,通过对轴向压力的承受性分析能够确保临时支撑模拟的准确性。

(2)施工顺序及张拉力施加数值模拟分析

可以说,分析模型中所确定的结构荷载作用力、临时支撑数值模拟结构、预应力施加方式以及数值模拟过程中张拉顺序的确定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弦支穹顶结构性施工顺序的模拟与确定。一般情况下推荐选取前进法对整个施工顺序予以模拟,采用施加初应变的方式对环锁张拉形式及张拉作用力与模拟,结合由外至内的方式进行张拉分析。

(3)张拉过程控制变量的确定分析

在张拉施工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弦支穹顶结构将逐渐与临时支撑部件相脱离并逐步成形,这也就使得结构变形相对于张拉作用力的敏感性有所减少。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针对张拉施工过程进行的模拟分析等同于给定各环锁部件在各个张拉阶段目标预拉力计算对应的结构位移及内力参数。一般推荐选取以预应力及变形作用力所组合形成的双重控制变量作为张拉过程基本控制变量。

(4)张拉全过程算法分析

在借助于SCAP张拉全过程分析程序的应用基础之上,其模拟算法的主要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借助于SFP程序对弦支穹顶结构主体进行施工找形;②.依照找形阶段所获取的放样态更新数值对数值计算模型予以分析;③.在引入弦支穹顶结构施工阶段模型初应变作用力的基础之上施加相应的外荷载作用力;④.在几何非线性计算方式的作用之下以此获取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各阶段的控制索力及节点控制位移模拟参数结果。

三 结束语

我们知道:对于弦支穹顶结构而言,受到拉索构件的影响,整个弦支穹顶结构施工过程当中的力学性能与使用阶段力学性能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而改变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弦支穹顶结构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确的模拟分析,本文以此为中心论点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魏德敏.徐牧.李頔等.大跨度索穹顶结构风振响应的频域分析. [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4).112-117.

[2] 郑君华.董石麟.詹伟东等.葵花型索穹顶结构的多种施工张拉方法及其试验研究. [J].建筑结构学报.2006.27.(01).112-116.

[3] 陈联盟.董石麟.凯威特型索穹顶结构多种张拉成形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J].建筑结构学报.2010.31.(11).45-50.

浅谈铜包钢接地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篇7

1 铜包钢接地材料的优越性

铜包钢接地材料相比传统上的防雷接地材料所采用的镀锌钢或纯铜, 铜包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就导电性能使用寿命来说, 镀锌钢不如纯铜导体, 但纯铜导体则价格昂贵, 不如镀锌钢经济。

(1) 由于采用先进电镀法工艺, 弯曲180度不会出现脱节、翘皮、开裂现象。

(2) 防腐性能优越, 表面铜层较厚 (平均厚度大于0.25mm) , 耐腐蚀性强, 使用寿命长 (大于30年) , 减轻检修成本。

(3) 电气性能更佳, 表层紫铜材料优良的导电性, 使其自身电阻值远低于常规材料。

(4) 广泛实用性, 适用于不同的土壤湿度、温度、PH值极电阻率变化条件下的接地建造。

(5) 连接安全可靠, 使用专用连接管或采用放热焊接, 接头牢固, 稳定性好。

(6) 安装方便快捷, 不需要电源, 配件齐全, 可有效地提高施工速度。

(7) 建造成本低, 对比传统纯铜接地材料, 成本大幅度降低。

2 铜包钢放热焊接工艺原理

放热焊接是通过铝和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 产生液态高温铜液和氧化铝的残渣, 并利用放热反应所产生的高温来实现高性能电气熔接, 放热焊接适用于铜和铜、钢和铜的电气连接, 它无需任何外加的能源和动力。

3 铜包钢放热焊接施工工艺

(1) 将待连接导体放入模具内夹紧, 见图1。

(2) 将钢碟放入反应腔底部, 见图2。

(3) 倒入焊粉与引火粉, 见图3。

(4) 用专用点火枪点燃引火粉, 引起反应, 见图4。

(5) 待金属溶液冷却后打开模具, 一个完整的热焊连接器制作完成, 见图5。

4 铜包钢放热焊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接地线 (极) 敷设后即进行热熔焊焊接, 一般为对接焊接, 遇有分支及接地极处采用“T”型或“十”型焊接, 操作要点如下:

(1) 先根据线径与焊接型式 (“一”型、“T”型或“十”型) 选择专用的模具, 模具为石墨材料有专门的工具箱, 选好模具从工具箱中轻拿出来放在准备好的操作板上 (一般为300mm见方小块木板) 。热焊模具由石墨制成, 非常的脆弱, 无法承受抛甩与力量冲击, 因此不可将超出模具铭牌所示尺寸的熔接物强行放入模具, 或使用金属物质、坚硬的工具等来清除残渣。

(2) 选用规定型号规格的模具, 检查模具外观是否完整、合模时接触面的密合度是否严密, 防止作业时铜液从缝隙处渗漏出来, 如有缺陷应进行更换。如果被熔接物的尺寸小于模具铭牌所示, 为避免铜液渗漏可采取适当厚度的铜套管、铜片或铜带、密封剂和高温棉带等措施。

(3) 影响到放热焊接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湿气或水气, 由于模具、焊粉及被熔接物内均可能吸附水分, 因此使用前用加热工具干燥模具、被焊接物等, 驱除模具及被焊接物内的水气。

(4) 模具及被焊接物应清洁, 模具内部检查应光滑平整如有毛刺或粘黏物应用毛刷或铜丝刷清理干净, 被焊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氧化物 (锈) 或其它附着物等必须完全清除, 使其洁净光亮后才可进行焊接作业, 否则熔接后的连接器的导电性能与机械性能将受到影响。如果模具内遗留的残渣不完全清除, 将造成焊成表面不平滑、不光亮。

(5) 检查模具完好即可将接地母线放入模具内并作适当调整, 合模时用卡具分上下卡紧, 打开顶盖将漏斗状锡箔片放入底部多准漏药孔, 按接地线线径倒入适量焊粉抹平, 再从焊粉表面到模口边沿洒上引火粉, 注意使引火材料覆盖在焊粉之上引至点火口。使用焊粉时, 焊粉牌号需与模具铭牌上注明的焊粉用量一至, 使用前需仔细对照确认。焊粉出场时对于其防潮已采取多层保护, 需妥善保存避免受潮。

(6) 再次检查夹具是否卡紧, 合模后缝隙是否严实, 检查完好后留一人点火外其余人员撤离3米以外, 以免点火后烟火熏灼。点火人员持专用点火器对准点火口扣动扳机点火, 不得使用喷灯、火柴等明火点火。

(7) 焊粉引燃后稍待约30秒, 既可启开夹具, 打开模具, 基本冷却后将焊渣清除, 备下一个焊点的使用。

(8) 焊接后拿掉模具露出的焊缝应饱满、平整、光滑, 如有小毛刺、焊渣飞溅用铜丝刷清理干净保证焊缝的饱满平整与光滑, 不需防腐测量接地电阻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回填夯实。

(9) 熔接接头应符合: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 要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 连接牢固;热剂焊 (放热焊接) 接头的表面应平滑, 接头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10) 接地棒被槌打后末端会变形, 必须切除或磨平后才可放入模具内, 否则会引起模具闭合不紧, 导致铜液渗漏, 也可使用钢质锥套保护端头后在槌打;末端有螺孔或螺纹的接地棒需在熔接前切除末端;接地棒连接端需保持洁净, 如铁锈、氧化表皮等必须用钢刷或砂纸清洁干净后方可熔接, 否则会出现多孔性连接器;接地棒的直径小于模具孔时, 可用铜带包扎接地棒连接头来弥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8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篇8

在进行具体的屋面防水施工之前, 要首先根据具体情况, 对屋面的防水等级、屋面构造、防水层的材料和细部构造等因素进行设计和确定, 遵循“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施工之前, 还要对施工方法、流程和质量安全等方面与具体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 使施工人员明确明确工程总体质量要求。要及时做好自检自查和自纠工作, 确保监理单位做好工序验收, 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 方可开始下步工序。

在具体施工中, 首先要考虑屋面板分格缝。设置屋面板分格缝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受力情况, 还要考虑到防水层所受温度差以及混凝土干缩变形的影响, 通常来说要将屋面板分格缝放置在支撑受力端的转折部分或者防水层和突出交接的部位, 而且要尽量保持屋面板施工缝的对齐, 这样才能将各种因素产生的合力集中于分格缝的位置, 防止屋面板开裂的发生。分格缝的间距要尽量小。但是有些时候实地条件不允许, 实际的间距大于6米的时候, 就应该将分格缝放在屋面板中部, 并使之呈V字形分布, 贯穿防水层。有的分格缝要兼顾排气作用, 因此这种分格缝要适当的加宽, 并且要设置排气孔。很多建筑屋面都用石油沥青油毡来做防水材料, 通常来说要在分格缝与分格缝之间设定20厘米到30厘米宽的黏性沥青油站。把沥青胶结聚合物当做单边, 并且进行点贴处理, 然后再在分格缝的空隙之内填塞油膏。

在找平的时候, 要注意到建筑物额屋面结构, 可以利用结构找坡的施工技术。施工前先以3%的坡度进行结构找坡, 接着用1∶6的比例坡度找坡, 用水泥炉渣或者是水泥膨胀砼石进行找坡处理。用厚度约为2.5厘米水泥砂浆作找平层。如果建筑物或施工地段有所倾斜, 需要先找出泛水坡度和流动方向, 对出料口的最高点进行处理, 排水口的厚度一般不小于3厘米。找平时需要使用鼓和尺侧辊压实。

对于隔离层也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布置。一般来说第二层要设置三油刚性的找平层, 还要设置两段隔离分层。在施工完成后要保证不受到太阳暴晒和雨淋。这样的保护措施既可以降低油毡的老化速率, 也可以达到很好地防水效果。在进行屋面防水卷材铺设施工的时候, 通常要保证水平并行的高度最低, 这样擦能使其沿着排水的水流方向进行铺设。有的屋面倾斜度大于10%, 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用防水卷材, 进行垂直屋脊方向的铺设施工。在铺设完成后, 要进行对隔离膜脊纸的剥离, 需要将之放置在屋面基面层, 对防水卷材的长边进行搭接, 搭接保持不低于5厘米。搭接短边时也需要保证在7厘米之上。为了使操作更加自然, 要以自然放松的状态完成铺设, 使隔离膜脊纸不至于过于紧张。完成铺设工作后, 要及时通过平面振动设备做压实处理, 并利用橡胶锤振击垂直的位置。

刚性防水层的铺设至关重要。在铺设混凝土防水层的时候, 要配置双向的冷拔钢筋网片, 在分格缝的地方进行断开处理, 这样能够强化防水层的刚度, 加强板块的整体性。对于钢筋网片的布置, 要在防水层尽量偏上的位置, 而且钢筋网片要有保护层, 其保护层厚度应该大于1厘米。防水层的强度不能够小于C25, 在搅拌的时候尽量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水泥的标号要大于425#, 砼中间水灰比例不能够大于0.55∶1, 砼厚度不能够小于4厘米。如果砼过于薄, 就会造成失水过快, 水泥不能够充分地水化, 进而降低了砼的防水抗渗性。防水层的面板厚度要一致, 坡度要规范, 砼必须进行收水二次压光, 将砼中的毛细管封闭或者切断, 以提高防水性。对层面进行抹压的时候, 禁止在表面上洒水或水泥浆和干水泥, 否则容易造成龟裂。浇筑防水砼12个小时以后, 24个小时以内, 需要进行及时养护, 覆盖的时间不能小于14个小时。养护的时候不能够有异物压过, 不能够走人, 否则造成防水抗渗性的降低。

2 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屋面防水施工的质量, 在雨雪天气的时候要禁止进行施工, 气温过低, 低于零下10摄氏度的时候也不适宜进行施工, 大风5及以上的时候不能够在高层建筑上施工。使用燃具和喷灯进行点燃时时, 避免对着人进行操作, 要避开人。有些通风不好的地方必须要加装换气设备。由于施工的时候使用喷灯等易燃设备, 现场还有无纺布等许多易燃物品, 因此在存放材料处以及施工处要配备干粉灭火器, 严禁烟火, 保障安全。

建筑物的屋面防水基层要经过抹平压光, 不能够存在凹凸不平、起砂掉灰或者松动的问题缺陷, 这样才能够坚固耐用。阴角的部位要尽量设置成圆角, 否则不便于进行涂料施工。在施工中, 国有的管道、排水口以及地漏设施的组件应该安装的牢固可靠, 接缝应该紧致密实, 收头的部位应该保持光华平顺, 最大程度防止出现松动滑脱的现象。使用聚合物水泥基涂料的时候, 在进行防水涂膜之前, 要首先把基层表面的杂物打扫清理干净, 对于阴阳角、管道的根部以及排水口地漏等部分要进行重点的清理, 直到没有明水。一般来说, 要按设计厚度为2厘米的高分子水泥层涂料涂刷3到4编。第一层涂料涂完之后, 要等第一层彻底固化之后, 再涂上非织造织物增强膏, 黏贴上无纺布, 最后再涂上第二层涂料。根据图层具体的固化程度, 在确定涂抹第三层第四层涂料。在涂刷的技术工艺上, 要按照先低后高、先重点后整体的顺序原则, 先涂抹重点部位, 在进行整体涂抹。第一层厚度不能够过大或者过小, 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适当涂抹, 完全覆盖基层, 使之没有暴露点, 为后续涂抹留有余地。面积较大的部位可以适当使用涂布进行滚涂, 在阴阳角、管道的根部和地漏排水口等重点部位刷上油漆涂层。

防水卷材完成铺设后要仔细检验, 进行闭水试验或者喷淋试验, 24小时之内不能够有渗水现象。防水卷材的搭接处要再次认真检查, 是否平整顺直, 防水层向上翻起时, 高度不能够小于250mm, 焊接平整不扭曲。接封口的地方使用密封材料的宽度要大于1厘米。进行热络封边的时候, 要注意用喷枪加热卷材搭接处, 压合的时候要挤出沥青, 并且黏贴牢固, 卷材的末端用橡胶沥青填实。

为了确保涂刷的质量, 一般要求涂刷不能够起泡翘边, 不能够出现气泡孔, 不能够有损坏, 也不能够过于厚或者过于薄, 每次涂刷的方向要一致。天沟檐口的部位应该进行顺时针方向涂刷, 并且搭接处要尽量的减少。进行最后一遍涂刷之前, 应该进行伸缩接头, 接头要尽量错开。要注意密封性的处理, 在无纺布织物增强黏贴性的地方以及搭接的地方按照规定的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处理接头的时候要更加耐心进行, 做好油封等工作。

3 结语

建筑物屋面防水是建筑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 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 满足居民或者经营者的正常生活、经营需要, 屋面防水的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 严格把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因地制宜、提前设计, 切实确保屋面防水工程质量。

摘要:屋面渗漏目前工程质量比较严重的问题, 给房屋使用者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探讨了建筑物屋面防水的施工技术要求, 介绍了屋面防水工程的控制要点, 论述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思路, 指出屋面防水施工的关键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

关键词:屋面防水,技术要求,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篇9

在电解铝工业中, 整流所是整个行业的重要核心部位, 而整流变压器又是整流所中最关键的设备。结合宁夏青铜峡铝厂二期工程、四川广元新启明星铝厂和兰州铝厂等项目的施工情况, 对以前整流设备安装调试施工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如下:变压器附件清点检查交接国产油过滤

1 施工工艺流程

图1是施工工艺图, 图2是整流变压器油处理施工工艺流程。

2 吊罩进行器身检查

2.1 吊罩前的准备工作

(1) 检查油箱及附件是否齐全, 有无锈蚀或机械损坏等现象, 变压器密封是否良好, 是否渗油及变压器实际油位。 (2) 施工前施工人员要详细阅读有关技术资料及说明书, 并邀请厂家指导配合。 (3) 准备好材料、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4) 土建部门清理现场, 施工现场铺一层碎石。 (5) 应了解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 (6) 由于吊罩一般在户外进行, 应有防止灰尘及雨水意外侵入的措施。 (7) 请甲方准备好上下油箱之间的密封圈, 以备用。

2.2 吊罩进行器身检查

(1) 必须选择晴天进行, 周围空气、温度不宜低于0℃, 相对湿度不高于75%, 用真空滤油机加热变压器油, 使器身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0-15℃。 (2) 钟罩起吊前, 应拆除所有与之相连部件, 并做好记录。 (3) 起吊时, 钢丝绳长度应一致, 吊索与铅垂线的夹角不宜大于30°, 起吊过程中, 器身与箱壁不得有碰撞现象。当钟罩起吊到一定高度后, 用四根钢管支撑钟罩四角, 并固定住, 此时吊车仍然吊住钟罩直到检查结束。 (4) 器身在空气中的时间应尽量缩短, 自开始松开盖板到开始抽真空为止, 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 空气中相对湿度小于75%时不得超过12小时。2) 空气中相对湿度小于65%时不得超过16小时。 (5) 器身检查人员必须由甲方、乙方、厂家三方在现场。进行检查器身人员必须穿全新工作服, 身上严禁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杂物, 所带工具应做好记录, 并用白布带拴好。 (6) 对器身检查项目。1) 运输和器身各部件无移动现象。2) 所有的螺栓应紧固, 无损坏, 并有防松措施。3) 铁心部分应无变形, 铁轭与夹件间绝缘垫良好, 铁心无多点接地。4) 绕组绝缘层应完整、无缺损、变位现象;各绕组应排列整齐, 间隙均匀, 油路无堵塞;绕组压钉应紧固, 防松螺母应锁紧。5) 绝缘围屏绑扎牢固、围屏上所有线圈引出处的封闭应良好。6) 引出线绝缘已扎牢固, 无破损、拧弯现象;引出线绝缘距离应合格, 连接及固定牢靠、正确。7) 检查各部位无油泥、水滴和金属屑末等杂物。 (7) 器身检查完毕, 对所发现的故障和缺陷应妥善处理, 并记载存档备查, 为方便以后装配, 应将开关调至额定分接位置。

3 附件安装

所有附件安装前必须了解使用说明书, 熟悉变压器图纸, 并在厂家的指导下按照规范进行安装, 注意所有附件必须经合格变压器油清洗后方可安装。进行附件安装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熟悉变压器安装图纸, 并在厂家指导下, 按照规范GBJ148-90进行安装, 安装的顺序必须保证先装瓷件, 后装铁件, 先安装上部构件, 后安装下部构件的指导原则。首先进行储油柜的安装, 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储油柜安装前应清洁干净。 (2) 胶囊式储油柜中的胶囊或隔膜式储油柜的隔膜应完整无破损, 胶囊在缓慢充气胀开后, 检查应无漏气现象。 (3) 胶囊沿长度方向应与储油柜的长轴保持平行, 不应扭偏, 胶囊口的密封应良好, 呼吸应通畅。 (4) 油位表动作应灵活, 油位或油标管的指示必须与储油柜的真实油径相符, 不得出现假油位, 油位表的信号接点位置正确, 绝缘良好。第二步进行升高座的安装。 (1) 首先进行电流互感器的试验, 再安装升高座应使电流互感器的铭牌位置面向油箱外侧, 放气位置应在升高座的最高处, 互感器与升高座的中心应一致。 (2) 绝缘筒应安装牢固, 位置不应使高压引出线与之碰撞。 (3) 升高座密封垫必须完好, 保证充油后不渗漏。第三步进行冷却装置的安装。 (1) 冷却安装前制造厂的压力值用气压或油压进行密封试验。 (2) 冷却装置安装前应用合格的绝缘油循环冲洗干净, 并将残油排尽。 (3) 冷却装置的连接阀门应操作灵活, 开闭位置应正确, 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4) 冷却装置安装完毕后应立即注满油。 (5) 风扇电动机及叶片安装要牢固, 应转动灵活, 无卡阻, 油泵转向正确, 转动时应无异常噪声、震动或过热现象其密封应良好, 无渗油或进气现象。第四步进行高压、中压套管的安装。套管安装前检查表面应无裂缝、伤痕。套管法兰颈部胶均压球内壁应清擦干净, 充油套管无渗油现象, 油位指示正常。套管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安装套管必须使用麻绳或尼龙绳, 不得使用钢丝绳吊装, 吊装时不得碰撞任何物体。高压套管穿缆的应力锥应进入套管的均压罩内, 其引出端头与套管顶部接线柱连接处应擦拭干净, 接触紧密。高压套管与引出线接口的密封波纹盘结构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制造厂的规定进行。套管顶部结构的密封垫应安装正确, 密封良好, 连接引线时, 不应使顶部结构松扣, 充油套管的油标应面向外侧, 套管末端应接地良好。第五步进行管件的安装。各种管件必须使用干净变压器油清洗, 清洗后立即组装, 各管件中的阀门应操作灵活, 开闭位置应正确, 阀门及法兰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外接油管在安装前, 应进行彻底除锈并清洗干净, 管道安装后, 油管应涂黄漆, 水管应涂黑漆, 并有流向标志。最后进行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装置、吸湿器、测温装置、控制箱的安装, 此部分安装亦严格按变压器厂说明书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验收规范》进行。

4 注油

(1) 必须采用真空注油, 先将器身温度提高到20℃以上, 然后将变压器真空度提高至0.101MP, 并保持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方可将油注入, 抽真空时监视并记录油箱的变形。 (2) 注油全过程应保持真空, 注入油的油温宜高于器身温度, 注油后, 应继续保持真空, 不得少于4人。 (3) 注油宜从下部油阀进油, 并按厂家指导进行。

5 整体密封检查

变压器安装完毕后, 应在储油柜上用气压或油压进行整体密封试验, 其压力为油箱盖上能承受0.03Mpa压力, 试验持续时间为24小时, 应无渗漏, 油分析亦合格后, 变压器方属正常, 可进行空载运行。

6 技术措施

(1) 真空处理。1) 注油前必须对变压器进行真空处理, 它能有效驱除器身及油中气泡, 提高绝缘水平。真空前需检查变压器的真空条件, 特别是有开关的连通气管。2) 变压器抽真空过程中应密切注视箱体的变形程度。3) 注油速度不宜大于100L/min, 油面以厂家标准为准。4) 真空抽气缓慢进行, 具体操作按如下步骤:抽真空时, 将油箱内抽成0.02MPa, 然后按0.067MPa/小时均匀地增多0.05MPa后, 对变压器器身进行详细观察其变形情况, 变压器抽真空上升抽至0.065MPa后, 保持该真空度2小时并检查箱体情况, 按0.006MPa/小时并逐步将真空度升至0.08MPa, 真空度由厂家技术人员确认, 保持8小时。5) 滤油设备、变压器外壳可靠接地。6) 通过储油柜上专用油阀加注补充油, 防止绝缘强度下降。 (2) 在保持变压器真空0.08MPa下开始对变压器进行注油, 以上变压器油注至距油箱顶200mm后, 保证油面浸过铁芯100mm以上, 保持真空4h再将变压器真空缓慢释放。 (3) 热油循环。变压器热油循环必须保持油温在50℃-60℃之间, 保证变压器铁芯及线圈充分预热, 在此温度范围内保证热油循环在8小时以上。 (4) 注油后, 变压器须静置48h。静置后必须进行多次放气, 并应启动潜油泵以便加速将冷却装置中的残留空气驱出。 (5) 附件及油风冷装置安装。附件及管道内部不得有其他异物, 认真检查铸件内部是否彻底清除干净, 变压器的所有附件及油风冷装置应严格检查, 认真清洗后用热油循环干燥。

7 整流变压器试验

7.1 整流变压器试验

(1) 高低压套管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70%。 (2) 测量各绕组之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 (3) 测量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4) 测量二次绕组电容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绝缘电阻。 (5)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 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 (6) 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 (7)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 (8) 绝缘油的试验。绝缘油的耐压试验,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 油中微量水的测量≤20ppm。 (9)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及试验。 (10) 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全闸试验, 应进行5次, 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min, 无异常现象。 (11) 检查变压器的相必须与电网相一致。

7.2 调试所需设备

所用调试仪器都要严格根据国家检定规程ISO9002质量体系的规定进行检验和校验, 并且在合格使用期内。调试所需设备见表1。

参考文献

[1]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2]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要求,步骤

现在的建筑, 特别是一些公共工程的建筑工程逐渐走向高层化, 一些住宅工程渐渐趋向于高层, 十几层以上的建筑比比皆是, 所以建筑物的竖向位移要严格控制。工程测量规范规定, 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等都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是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控制, 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 预防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 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 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宜采用集合水准或液体水准等测量方法, 在现行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 我们一般采用集合水准的测量方法。

1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一般要求

1.1 仪器设备、观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为能精确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时的情况, 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仪器, 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影响较小的高精度和精水准尺, 如采用塔尺应尽量使用第一节。仪器设备应具有技术监督部门的鉴定, 在首次测量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测校验。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 熟悉测量理论, 能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 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程序, 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 按时、快速、精确的完成每次测量任务。现在的施工中一般由技术人员或有测量资格的测量员进行测量。

1.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时进行, 规范规定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 高层建筑物每增加1层~2层应观测一次, 我们一般每增加一层, 要观测一次。沉降观测不得漏测或不测。

1.3 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布设: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 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观测点应避开障碍物, 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 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 m~15 m处或每隔2根~3根柱基上。

2)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

3) 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 高耸构筑物的对称部位。

5) 建筑物基础的沉降观测点应埋设于基础底板上, 在浇灌底板前和基础浇筑完毕后应至少各观测一次。

1.4 沉降观测应遵循的原则

沉降观测一般应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的基准点、观测位置基点、被观测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位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的环境要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程序和观测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 使所测的结果具有同一性。

1.5 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的特点及符合规范规定, 一般高层建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基本满足要求。观测方法采用国家一级精密水准仪测量。

1.6 沉降观测记录的整理要求

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 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按照正确步骤进行核实, 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正确填写沉降观测记录, 并由观测人、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

2 施工现场沉降观测的程序及步骤

2.1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及现场的环境条件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和规范规定的布置原则建立水准控制点。一般要求为:1) 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 其间距不大于100 m;2) 在场区任何部位架设仪器至少要观测到2个水准点, 并在场区内水准点构成闭合回路, 便于校验;3) 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振动范围以外, 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要求大于1.5 m) ,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 与基准点联测, 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 依据沉降观测点的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布置点, 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并在架设仪器的站点和转点处做好标记桩, 保证每次观测均沿统一的路线观测。

2.3 沉降观测

根据工程测量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观测, 一般高层建筑物应自基础开始, 建筑物基础的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基础底板上, 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 在浇灌底板和基础浇筑完毕后应至少各观测一次。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每次观测比较的基础, 其精度要求特别高。随着结构的升高, 临时观测点应上移, 并进行观测, 直到±0.00, 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 (为便于观测一般设在+500 mm处)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 直至竣工。

2.4得出沉降量

将各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 求出各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得出建筑物各点确定的沉降量。

2.5统计表汇总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出统计表进行汇总。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 横标为时间, 纵标上半部分为荷载值, 下半部分为各沉降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观测周期的沉降量画在坐标中, 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 连线, 就得到了对应的沉降曲线。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 就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 将建筑物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 正确的指导施工。特别是沉陷性较大的基础, 对重要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观测尤为重要。

2.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水平尺, 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的直射, 且各次观测环境基本保持一致, 成像清晰、稳定后再读数, 随时观察, 随时核查计算, 观测要一气呵成, 在雨季前后要联测, 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将各次所测得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 当建筑物每天连续沉降量超过11 mm时应及时停止施工, 并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JGJ/T 8-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

[2]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S].

上一篇:规范考核下一篇:手术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