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悬挑屋面

2024-09-05

大悬挑屋面(精选五篇)

大悬挑屋面 篇1

世园大厦工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世园大道北侧,清溪路东侧,包含3栋连体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47 000 m2,系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250 mm厚防水板,抗震等级为三级。地质条件:花岗岩强风化带、中分化带和微风化带(第16,17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分别大于1 000,2 200,5 000 kPa。水文条件:稳定水位埋深6.70~12.00m,水位标高106.300~110.000 m,受季节影响,场区地下水位年变幅可达2 m。

2 悬挑脚手架方案设计

2.1 脚手架设计

(1)本工程1号楼斜屋面板结构悬挑净长为5.35 m,计算外脚手架分别按6.0 m悬挑计算;2号楼四周一圈范围内斜屋面板结构悬挑长度为2.85 m(局部4.6 m),计算外脚手架分别按4.05m (局部5.8m)悬挑计算。

(2)为满足施工安全要求,分别从29.2m(2号楼为21.2m)高度悬挑12 m长22a号工字钢,悬挑工字钢离端部2.3 m处设两根直径25 mm(局部框架柱两侧采用28mm)的HRB 400带肋钢筋作斜拉,荷载全部由斜拉钢筋承担。水平悬挑工字钢上搭设满堂式脚手架作为屋面模板支撑体系,2号楼四周一圈范围内斜屋面板最低点高度为29.2m,脚手架搭设高度8.0~10.7m不等(图1)。

(3)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满堂式脚手架,立杆横向、纵向间距分别为900mm,步距为1 500 mm,操作层小横杆间距900 mm,脚手架四周及每隔4排立杆均设置竖向剪刀撑(刷红白油漆),拉结采用硬拉结。脚手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1道水平剪刀撑。标高29.200 m(2号楼为21.200 m)处楼面混凝土浇筑时,预先在楼面边预埋直径22 mm的圆钢4道,以固定悬挑工字钢。标高33.200 m(2号楼为25.200 m)楼面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楼面边梁预埋直径25 mm(局部28 mm)的HRB400钢筋2根(锚固长度大于1 000mm),预埋钢筋间距900 mm,钢筋端头均预先套丝,以连接直螺纹套筒,直螺纹套筒质量须达到一级接头要求。

(4)采用12 m长工字钢,在离工字钢端部800mm处下部焊接100mm×80mm×10 mm双角钢(图2)。角钢长300mm,两侧均长出工字钢120mm,在角钢长出工字钢部分靠近工字钢端冲孔,孔径为30mm。使用螺栓及钢垫片将带肋钢筋紧固于角钢,形成斜拉点。

2.2 实验验证

对节点进行试验以验证此受力部位的薄弱点。试验模型见图3,将双角钢焊接在两边切成直角的工字钢斜面翼缘上,穿入两根受拉钢筋,钢筋另一端穿入工字钢,腹板(提前打孔),将千斤顶放入两根钢筋内部,用直螺纹套筒将钢筋两端固定拧紧夹住千斤顶。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利用千斤顶进行加载,每加载5 t稍作停顿,观察设备变形情况,之后继续加载,记录加载的数值,加载压力达到15.4t时,双角钢部位发生少量变形,随着荷载继续增大,变形逐渐增大,压力达到20.3t时,角钢达到屈服状态。

(a)三维示意;(b)侧面

根据理论计算,带肋钢筋实际承受拉力达到8.22t,即可满足结构安全要求,由试验结果可知,完全满足施工及结构安全要求。

2.3 节点设计

(1)在进行安装时,工人须系好安全带,用2道16圆钢分别将水平工字钢抱箍、满焊,将工字钢固定于10层结构层,确保工字钢水平及竖直方向上均不产生位移,前段与预埋于梁边的MJ1焊接牢固(图4)。然后将直径25 mm(局部直径28 mm)的HRB400钢筋用直螺纹套筒与预埋钢筋连接(图5),另一端穿过角钢孔,用螺栓及14mm厚钢垫片紧固好。然后将预先焊接在工字钢上的节点板之间使用14号槽钢连接,增强工字钢平台的刚度和稳定性,避免其发生侧向弯曲。

(2)在悬挑工字钢及斜拉体系安装完毕后,搭设模板架。脚手架搭设时按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搭设立杆,悬挑平台脚手架搭设时须与室内脚手架拉结,拉结时横杆采用搭接连接,且连接扣件不得少于3个。满堂式脚手架最外侧一排立杆高于作业层1.5 m,且外侧满挂密目网,在脚手架第一步及最后一步均满挂安全平网。

(3)拉结点的设置,悬挑部分满堂架与非悬挑部分满堂架连续设置,横杆与室内满堂架拉结使用搭接形式,采用不少于3个扣件,不得使用对接方式连接。与梁的拉结点设置见图6,满堂式脚手架在每步位置均与柱拉结(图7)。

(4)预埋带肋钢筋要求在梁内预埋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6倍,满足锚固要求。

3 施工工艺

3.1 材料要求

(1)脚手架钢管采用048×3.0钢管,须具有合格证和备案证。严禁在钢管上打孔,禁止使用有明显的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的钢管。

(2)工字钢挑架的水平悬挑梁采用22a号工字钢,普通立杆底座采用直径25 mm钢筋短柱与型钢焊接。型钢与楼面的连接固定采用4道直径22 mm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500 mm。

(3)铸铁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不宜有疏松、沙眼或其他客观存在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铁缺陷,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4)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 mm。

(5)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小于5 mm。

3.2 搭设要求

(1)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接杆件应随搭设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安装连墙件及其他撑拉杆件时,应注意掌握撑拉的松紧程度,避免引起杆件和架体的明显变形。

(2)底立杆应按立杆接长选择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设置,至少应有两种符合规格、不同长度的钢管作立杆。

(3)脚手架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小杆配件设置以及对立杆纵距作不小于100 mm的钢架尺寸放大。依照实际情况须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和请示技术人员解决。

(4)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小于100 mm。

(5)连墙杆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两步。

(6)在顶排连墙杆上的架高(以纵向平杆计)不得多于两步,否则应每隔两跨架设1道撑柱设施。

(7)对接平板脚手架时,对接处的两侧必须设置间横杆。

(8)满堂式脚手架最外侧一排立杆高于作业层1.5 m,且外侧满挂密目网,并在第一步及最后一步均满挂安全平网。

(9)工字钢上满铺脚手板以防物体坠落伤人。

(10)工字钢在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 MPa后安装,悬挑工字钢安装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立杆,悬挑脚手架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1)斜拉钢丝绳在上层梁板拆模后安装,对丝安装时须拉紧。

(12)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 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 mm。

(13)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 mm。

(14)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15)脚手架每4跨设1组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为45。~60。,且须撑至外架顶端。

3.3 脚手架拆卸安全作业

拆卸作业按搭接作业的相反程序进行,从安全方面考虑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连接件待其上杆件拆除完毕后方能松开拆除;

(2)松开扣件时应两人协同作业,以免单人作业时因闪失而发生事故;

(3)在拆除的过程中凡已松开的杆件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或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除的脚手架杆、板应分段放置,及时用塔式起重机或人工运至地面,并按指定地点堆放、外运;

(4)拆下的杆件应及时运至地面;

(5)脚手架拆除前应检查扣件连接、连接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并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6)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 验收标准

为确保安全性,脚手架及其悬挑工字钢应按规范规定的时间阶段和内容进行检查与验收,其主要验收标准规定如下:

(1)构架尺寸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个别部位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

(2)节点的连接可靠,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拧力矩达到40~60N·m;

(3)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度偏差值;

(4)纵向钢平杆的水平偏差应不大于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应不大于50 mm;

(5)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均应符合施工设计和规范要求;

(6)硬水平连接杆应在校正立杆垂直合格后固定;

(7)模板支撑体系严禁和外脚手架连接,严禁用外脚手架作支撑点。

5 安全措施

(1)均布施工荷载(作业层上人员、器具、材料的重量)的标准值不得超过2.5 kN/m2。

(2)脚手架仅满足操作人员及随身携带的操作工具的荷载,不得在脚手板上堆放大量材料、过重的设备,严禁利用脚手架穿滑车做垂直运输。

(3)搭设架子的架子工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从安装悬挑架开始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护鞋。严格按高处作业要求施工,悬挑架操作层位置设置脚手板,操作层下挂安全平网,加强临边防护。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严格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严厉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等情况,确保脚手架构架防护设计达到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的要求。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6)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连接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接件应设标示牌,避免被误拆。

(7)脚手架应有接地和避雷的措施。

(8)当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天气应停止脚手架搭设。雨、雪、大风后应及时检查脚手架,合格后方可使用。

(9)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人行道和斜道,严禁攀爬脚手架上下。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0)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电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将架面上的材料物品堆放整齐,垃圾清运出去: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及建筑垃圾。

(11)扣件及钢管应有出厂证明和合格证,发现有脆断、折变滑丝的停用,重量及壁厚不满足要求的不允许用于工程。

6 结束语

经过细致的模板支撑架安全设计、验算和计算,经过严格的施工过程管理,充分有效地发挥了各项材料的性能,在满足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达到有效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减少造价、方便施工的效果。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梁架,充分发挥每个杆件的作用,避免荷载的集中,进行安全可行、合理的设计,能达到支撑结构经济合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S].

[3]JGJ80-19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S].

[4]CH978-1967,可锻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S].

[5]C3B700-1988,碳素结构钢[S].

[6]GB196-91-81,普通螺纹[S].

[7]GB5036-189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S].

[8]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S].

大跨度悬挑楼板舒适度分析 篇2

关键词:舒适度,大跨度楼板,振动,结构设计

宴会厅是某项目中的标志性建筑, 为满足未来功能性需求, 本文针对该宴会厅悬挑部分的典型楼板, 依据国内外现行规范标准, 充分考虑在人行激励, 对其振动舒适度进行评估。

1 分析方法及评估依据

对钢- 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振动舒适度问题研究开展已比较广泛, Ellingwood ( 1984 ) 、Ohlsson ( 1988 ) 、Ebrahimpour ( 2005 ) 以及Brownjohn ( 2008) 分别总结了振动舒适度研究方面的进展。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美国钢结构协会 (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提出了《人为活动引起的楼面振动- AISC /CISC设计指南#11》 ( Floor Vibrations Due to Human Activity - AISC / CISC Design Guide #11 ) ( 以下简称AISC规范) ; 英国混凝土协会 ( UK Concrete Society) 提出人致楼盖振动设计指南 ( A Design Guide for Footfall Induced Vibration of Structures∶CCIP - 016, The Concrete Center, 2006 ) 。我国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以下简称高规) 》 ( JGJ3 - 2010)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 以下简称高钢规) 》 ( JGJ99 - 98) 以及《钢- 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 YB9238 - 92) 等也对楼板的振动舒适度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总体上, 国内外现有设计规范 ( 指南) 通过两大步骤来评估楼板的舒适度: ( 1) 计算楼板的自振频率 ( 通常为第一阶) 及给定人行荷载下楼板的动力响应 (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 ( 2) 根据目标建筑功能选择对应的评估标准进行振动舒适度评估。

分析方法包括手动计算和有限元软件动力分析两种方式。

本文依据《高规》和《高钢规》对典型楼板进行手动计算并评估其舒适度; 考虑到上述规范在自振频率、人行荷载及响应计算上均引入了一定的假设和简化, 同时依据《AISC规范》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楼盖振动频率和振动响应进行计算。

2 规范手算方法计算及评估结果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3 - 2010) 。

根据《高规》第3. 7. 7 条, 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 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3. 7. 3 的限值。人行引起的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按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 此公式与《AISC规范》相同)

其中 αp为楼板振动峰值加速度 ( m/s2) ; p0为人行走产生的作用力 ( KN) , 取值见下《高规》表A. 0. 2; fn为楼板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 Hz) , 按公式 ( 1. 4) ; β 为楼板结构阻尼比, 取值见下表2; ω 为楼板结构阻抗有效重量 ( KN) , 按公式 ( 1. 3) 计算; g为重力加速度, 取9. 8m/s2。

主梁、次梁的自振频率可利用均布荷载下简支梁的基本自振频率方程得到:

其中Es为钢材弹性模量; Lt为有效力矩转动惯量 ( 考虑剪切变形) ; w为单位长度的均布重力; L为构件跨度。公式 ( 1. 2) 可简化为:

其中 Δ 为所承受重力的相对跨中挠度 ( 考虑剪切变形) , 楼板系统的振动频率 ( 组合频率) 可采用Dunkerley关系方程来计算:

其中fi为次梁振动频率; fg为主梁振动频率

结合公式 ( 1. 2a) 和公式 ( 1. 3) , 楼板系统的振动频率:

楼板结构阻抗有效重量w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考虑到本工程宴会厅走廊为大跨度悬挑结构, 故将悬挑端的位移考虑到方程 ( 1. 4) , 即

根据以上公式, 选取最不利的楼盖区域 ( 即悬挑走廊尽端的典型楼板) 作为研究对象, 计算楼盖自振频率及竖向振动加速度。

该区域的计算参数选取如下: 楼板: 120 厚组合楼板 ( 55mm厚混凝土+ 65mm厚压型钢板; 恒载: 构件自重按实际计算, 考虑建筑面层及吊顶, 附加恒载1. 5KN/m2; 活载: 0. 5KN/m2 ( AISC的建议取值) ; 主梁: □700X400X20X35, 面积: 532cm2, 惯性矩: 393192cm4; 次梁:H700X400X20X35, 面积: 406cm2, 惯性矩: 351518cm4; 混凝土: C30, , 重度: 25KN/m3, fc = 14. 3MPa, Ec = 31000MPa。

经过计算楼盖竖向自振频率和竖向峰值加速度, 楼盖结构第一竖向自振频率为1. 816Hz, 小于3Hz, 根据《高规》第3. 7. 7 条条文说明: 一般住宅、办公、商业建筑楼盖结构的竖向频率小于3Hz时, 需验算竖向振动加速度。经验算, 楼盖结构的峰值加速度为0. 120m/s2, 小于《高规》中楼盖竖向加速度限值0. 22m/s2, 说明楼盖结构的舒适度满足要求。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 JGJ99 - 98)

《高钢规》第7. 3. 8 条: 组合板的自振频率f可按公式 ( 1. 6) 估算, 不得小于15Hz:

其中K为由支撑条件确定的系数: 两端简支取0. 178; 一端固定一端简支取0. 177; 两端固定取0. 175。δ 为永久荷载产生的挠度 ( cm) , 可按公式 ( 1. 7) 计算:

其中l为楼板跨度; q为楼板永久荷载; Bs为组合楼板等效刚度, 由公式 ( 1. 8) 计算:

其中 αE为钢材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As为压型钢板截面积;Ac为混凝土截面面积; h0为组合楼板有效高度; h'c为组合楼板受压边缘到压型钢板截面形心距离。根据以上公式, 计算典型楼板自振频率及竖向振动加速度, 组合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为15. 5Hz, 大于《高钢规》中组合楼板的竖向频率限值15Hz, 故组合楼板的舒适度满足要求。

3 有限元动力分析及评估结果

根据《人为活动引起的楼面振动- AISC /CISC设计指南#11 》 ( Floor Vibrations Due to Human Activity - AISC /CISC Design Guide #11) , 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 ( v15) 对连廊悬挑端的典型楼板进行了振动分析, 得到楼板结构基本自振频率和振动加速度, 从而评估楼板结构的舒适度。

3. 1 计算模型

整体结构计算模型见下图1:连廊悬挑端的典型楼板的计算参数选取如下:楼板:120厚组合楼板 (55mm厚混凝土+65mm厚压型钢板) , 单元尺寸控制在0.8m以内以考虑步行全长。恒载:构件自重按实际计算, 考虑建筑面层及吊顶, 附加恒载1.5KN/m2;活载:0.5KN/m2 (AISC的建议取值) ;主梁:H506x201x11x19, 面积:127.86cm2, 惯性矩:54700cm4;次梁:H506x201x11x19, 面积:127.86cm2, 惯性矩:54700cm4;混凝土:C30, , 重度:25KN/m3, fc=14.3MPa, Ec=31000MPa;

3. 2 人行激励荷载模拟及激励工况

单人步行激励荷载取IABSE ( 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 的曲线, 公式如下:

式中: Fp ( t) 为单人步行激励; t为时间; G为单人体重, 取0. 7KN;fs为步行频率, 人快速走动频率为2. 3Hz, 慢速走动频率为1. 7Hz, 普通步速走动频率为2. 0Hz; αi为第i阶谐荷载动力系数, α1= 0. 4 + 0. 25 ( fs- 2) , α2= α3= 0. 1, Φi为相位角, Φ1= 0, Φ2= Φ3= π /2。单人激励荷载施加在第一振型位移最大处, 步行频率fs取为接近结构的第一竖向振动频率, 分别取1. 5Hz, 2. 0Hz, 2. 5Hz, 人步行激励荷载曲线如图2:

即人群数为N的人群步行荷载可折减为个步调一致的行人产生的荷载。

人群激励荷载模型仍采用以上曲线。但考虑到人群行走时由于个体差异, 不会完全同步行走, 作用力可能相互抵消, Matsumoto等研究随机步行人群对人行天桥的激励时, 假设行人上桥服从泊松分布, 且相位互不相关, 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得出同步调的概率为:

该宴会厅悬挑端为室内连廊, 分析时考虑行人密度为1 人/m2, 室内连廊的面积约为1310m2, 人群数N = 1310, 等效同步调步行荷载数= 36. 2, 取n = 40。加载位置均匀分布在悬挑连廊内 ( 下图中红点表示) , 不考虑悬挑区域以外的人群步行荷载。见图3:

分析时考虑荷载工况如下表1:

3. 3 振动舒适度分析

( 1) 室内连廊悬挑端竖向自振频率和自振模态, 如下图4: ( 取竖向振动质量参与系数较大的四个模态。

以上图可知, 整体结构的竖向自振模态主要体现在室内连廊的悬挑端部, 第一竖向自振频率为2. 077Hz, 这与本文的手动计算结果1. 816Hz, 较为符合, 均小于3Hz, 故连廊悬挑端部存在人步行与楼盖发生共振的可能。为此, 需要验算楼盖竖向加速度峰值, 使之满足其舒适度要求。

( 2) 各计算工况下的最大加速度如下表6。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人行激励曲线的起始荷载不是0, 这就相当于开始时结构承受一个梯度为无穷大的荷载增量, 将引起结构动力响应的突变。根据动力学理论, 结构的强迫振动分为瞬态振动阶段和稳态振动阶段, 前者会很快衰减, 通常不计考虑, 后者才是结构在外加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的振动响应, 因此判断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峰值时仅考虑稳态响应。

4 结论

根据规范方法手动计算结果及有限元软件振动分析结果均表明:该宴会厅的楼盖竖向自振频率小于3Hz, 说明存在行人与楼盖产生共振的可能性; 但考虑合理的行人激励荷载和楼盖结构的阻尼比, 计算得到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均满足相关规范 ( 规程) 的要求。故楼板舒适度达到规范要求: ( 1) 按《高规》手动计算的典型楼板区域自振频率为1. 816Hz; 竖向振动最大加速度为0. 120m / s2, 小于规范对频率低于2Hz的室内连廊的竖向加速度限值0. 22m/s2。 ( 2) 按《高钢规》手动计算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自振频率为15. 5Hz大于规范对楼板自振频率的限值15Hz, 楼板的舒适度满足要求。 ( 3) 有限元软件动力分析得到的楼板自振自振频率为2. 077Hz; 竖向振动最大加速度为0. 124m/s2, 小于规范对频率低于2Hz的室内连廊的竖向加速度限值0. 22m/s2。 ( 4) 设计中允许的振动是人可以感觉到但可以接受的振动, 这些振动不会影响到结构安全。如业主希望进一步加强楼盖动力性能以提高其舒适度, 建议待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后根据现场实测情况, 考虑在位移响应较大部位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 ( TMD) 。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大悬挑屋面 篇3

1 工程概况

深圳市文锦渡口岸旅检场地改造工程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沙头角一线口岸中部,总建筑面积47 646.51 m2,改造工程由新建联检综合楼,停车楼及附属建筑小客车查验通道,雨棚各单体组成。联检综合楼建筑面积约18 825 m2,建筑高度约30.4 m,地上共6层,主体结构呈“倒八”字形(如图1所示),从3层至屋面板,从下往上逐层外倾渐变高空悬挑,高度分别为6.88 m,13.85 m,17.95 m,22.05 m,26.15 m,30.23 m。其中,3层最大悬挑梁截面400 mm×800 mm,悬挑跨度3.3 m,4层最大悬挑梁截面400 mm×1 000 mm,悬挑跨度4.4 m,5层最大悬挑梁截面600 mm×1 000 mm,悬挑跨度5.5 m,6层最大悬挑梁截面800 mm×1 000 mm,悬挑跨度6.6 m,屋面板标高为30.35 m,最大悬挑梁截面1 200 mm×1 200 mm。由于该悬挑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悬挑长,高度高,多级渐变,受力复杂,变形大,安全施工面临严峻考验,结构质量难以控制,且工期紧迫。因此,选择有效的支撑方案并严格施工非常重要。

2 方案选择

1)方案一:钢框架与钢管排架组合式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柱军用钢桁架梁作支撑平台与钢管排架相结合的办法。具体施工方案是在地面上浇筑混凝土基础,竖钢管柱(柱顶标高为2层顶板面),于柱顶上沿纵向架设钢结构的桥式型钢桁架梁(铁路军用梁),在桁架梁上沿横向平铺工字钢梁,再在工字钢平台上搭设支撑上部的满堂红钢管排架支撑体系。该方案传力明确,受力合理,柱距大,下部可直接通行,但整体性差,市场对桁架梁租赁困难,价格高且短期内无现有货,经济性较高。

2)方案二:万能杆件组合支撑体系。通过选用基本单元的万能杆件组合成柱、平台梁,把施工平台传来的荷载传递给基础,施工平台能够达到足够的刚度。万能杆件拆装容易,运输方便,利用效率高,可以大量节省辅助结构所需的钢管及木枋等,适用范围较广。该方案虽然基本满足要求,但由于杆件使用量大,深圳乃至周边地区短期无法供应,且稳定性较差。

3)方案三:分层悬挑式钢梁支撑体系。即下一层结构板进行工字钢或钢桁架作悬挑平台。采用此方案第3层、第4层基本可行,但第5层以上由于上部悬挑渐变逐级加大,技术上悬挑式桁架梁端部受力变形大,整体性差,安全隐患多,型钢用量大,因此该方案经济性、可行性均不高。

4)方案四:钢管扣件式模板满堂红高支撑体系。即采用φ48×3.5钢管扣件搭设满堂模板支撑体系。该方案支撑体系的材料方便快捷,整体性好,但材料用量大,密集且施工困难。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需要,从工期、经济、安全、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为适应外倾渐变超高结构支撑体系立杆标高的变化,最终决定采用方案四,即钢管扣件式模板满堂红高支撑体系。

3 方案设计

3.1 设计方案

采用φ48×3.5 mm(验算用φ48×3.0 mm)钢管扣件搭设满堂模板支撑体系,步距不大于1 500 mm,50 mm×100 mm木方(验算用45 mm×90 mm),梁下木方平行于梁截面布置,模板18 mm厚胶合板,梁下两侧立杆间距=梁宽+600 mm,立杆横距为梁下两侧立杆间距内均分;正对梁下立杆上端的大横杆为双钢管,支撑托节点;梁两侧立杆上升至板底,主楞单钢管,双扣件节点。其具体做法如下:1)梁:a.截面A≤0.4 m2:立杆支架每排设4根承重立杆,立杆横距=(梁宽+600 mm)÷3,沿梁长方向纵距900 mm,梁底次楞间距250 mm,以400 mm×1 000 mm梁为验算对象。b.截面0.4 m2<A≤0.8 m2:立杆支架每排设5根承重立杆,立杆横距=(梁宽+600 mm)÷4,立杆沿梁长方向纵距450 mm,梁底次楞间距200 mm,以800 mm×1 000 mm梁为验算对象。c.截面0.8 m2<A≤1.44 m2:立杆支架每排设6根承重立杆,立杆横距=(梁宽+600 mm)÷5,沿梁长方向纵距450 mm,梁底次楞间距200 mm,以1 200 mm×1 200 mm梁为验算对象。2)楼板:板厚120 mm,立杆纵、横向间距900 mm×900 mm,板底次楞50 mm×100 mm方木间距300 mm,主楞双钢管居中设置,可调支撑托节点,以板厚120 mm为验算对象。3)墙、柱及梁高不小于700 mm梁侧模:竖向次楞50 mm×100 mm方木@250 mm,梁高大于1 000 mm的梁侧模竖向次楞50 mm×100 mm方木@200 mm,双钢管主楞(含柱箍)水平布置,竖向间距不大于450 mm;14 mm对拉螺栓,竖向间距不大于450 mm,水平间距不大于450 mm。该支撑体系四周连接成整体,其中长向尺寸(长度×宽度×高度)为91.8 m×7.4 m×30.1 m,短向尺寸(长度×宽度×高度)为62.7 m×9.2 m×30.1 m。

3.2 设计验算

由于超高大悬挑结构属于超常规混凝土结构,因此采用钢管扣件式模板满堂红高支撑体系的方案设计至关重要,必须建立在较为精确的计算基础上,并从工程实际需要、现场现有条件出发,设计的荷载传递路径应清晰,计算模型的简化应偏于安全。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结构构件尺寸,分别从3层~6层按每层最大截面梁、板独立进行了受力验算,通过编制各层不利情况下的高支撑体系设计计算书,并重点对支撑体系的强度、抗倾覆、扣件的抗滑等进行验算,结果均满足要求。

3.3 构造设计

1)立杆步距的设计: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采用等步距设置;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时,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2)立杆纵、横距设计:本工程梁下立杆纵横成行、板下支撑体系的水平横杆全部延伸到梁下,与梁下的立杆联结,以保证架体的整体性。最大梁下支撑结构立面如图2所示。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设水平加强层。4)剪刀撑的设计:沿支撑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满堂模板支架所有跨中(≤4排)和梁底纵横向错开各设置一道纵、横向竖排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高支撑模板支架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外排架的剪刀撑的布设符合下列规定:每道剪刀撑宽度小于4跨,且小于6 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60°之间,如图3所示。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300 mm;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不大于12 k 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 k N时应用顶托方式。

4 施工控制

4.1 受力机理模拟分析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以及支撑系统的安全,在高支撑系统施工前,必须进行杆件受力机理分析。整个支撑架体的搭设是随着主体结构的施工而不断扩大的,支撑体系和主体结构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受力规律时刻在发生变化,支撑钢管立杆应力也不同并重新分配。当施工上层结构时,下层混凝土结构梁板和不断增加的模板支撑体系组成新的临时承载体系,并且下层对应部位的支撑杆件受力发生变化,与上层对应部位的支撑杆件受力也不一样。因此该高支撑体系具有时变性,为一典型的时变结构受力体系。本工程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Gen和单元生死法技术建立起完整的结构和架体的有限元三维模型(见图4),以每层外挑支撑部位作为一单元,先将所有的单元“杀死”,然后根据架体搭设的各个单元工况逐步进行“激活”,从而模拟出支撑体系与结构之间的力的转移过程及分配规律。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仅考虑悬挑部分结构收缩、徐变的影响,支撑体系与结构采用单向压缩弹簧连接,在主体内的支撑体系支座为刚接,与地面连接为弹簧支座,刚度采用地基压缩等效刚度,支撑体系间连接为简化计算,采用刚接。现场在每个单元支撑体系每根钢管立杆的顶端布置表面应变计,测量钢管的应力。根据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到现场实测与模拟结果基本相同,并反映了结构自身在不断参与工作的情况,动态监控施工全过程及验证有限元分析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及时指导施工,有效保证了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4.2 支撑架的搭设方法

弹线、立杆定位→立杆底座排放→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也与立杆固定,每边竖起3根~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搭设,直至第一步支撑架交圈完成→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并随搭设进行设置剪刀撑。

4.3 支撑架搭设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错开在不同框格层中设置。2)板下及正对梁下的立杆按方案设计要求,采用双钢管和支撑托节点,梁两侧立杆采用单钢管双扣件节点。3)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 N·m~60 N·m之间,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4)立杆的接长均采用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严禁采用搭接;水平杆的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剪刀撑钢管连接采用搭接。5)架体四周与建筑物形成可靠连接,沿竖向及水平向每2.4 m左右设置一道连墙件。连墙件采用了箍柱法(用4根短钢管和4个扣件将混凝土柱箍住,并通过一根长钢管与脚手架立杆连接的方法)及后锚固方法(在梁的侧面钻孔安装膨胀锚栓,再用事先与钢管焊成一体的锚板连接)等两种做法,并优先采用箍柱法。

4.4 使用要求

1)高支模区域必须先浇筑柱、墙等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再施工梁、板结构的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先悬挑根部后悬挑结构外端,并避免混凝土堆积。2)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3)支撑体系与先前浇筑的混凝土柱、梁、墙等竖向结构拉紧顶牢,确保高支模体系的整体稳定性。4)对高支模支撑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监测对象以支撑立杆沉降与水平位移为主,并着重了解支撑立杆垂直方向的变形情况。针对工程的特点拟选定在每层截面较大的大梁监测剖面,每个剖面设一个沉降观测点和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5)悬挑区域的悬空部分,利用支撑架挂设安全平网,防止高处坠落。

5 结语

本工程通过采用这种超高的高支撑体系,精确的方案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最终安全地完成了外倾渐变的超高大悬挑结构的施工,保证了项目工期,达到了预期目标。

摘要:介绍了渐变超高大悬挑结构支撑体系的四种比选方案,并对高支撑系统方案的设计要点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利用有限元程序和单元生死法技术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时效模拟分析、支撑架的搭设与使用等的施工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关键词:悬挑结构,支撑体系,施工方案,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颖红,林王剑.多层大跨悬挑结构支模体系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技术,2012,43(8):709-710.

[2]陈东,丁克伟.考虑时变性的超大悬挑结构与其支撑体系共同工作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5):78-83.

[3]陈小俊.新型外脚手架连墙件的开发应用[J].建筑技术,2011,42(8):714-716.

大悬挑屋面 篇4

关键词:螺栓球,网架,高空悬挑散装,施工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体育、文化和展览事业的进步, 推动了空间结构的蓬勃发展。螺栓球网架作为空间结构的一种, 不仅传力简捷、技术先进, 而且能满足建筑多样化、多功能的要求, 因而常常在引人注目的大型公共建筑中采用。在施工方面, 螺栓球网架通常采用“高空散装法”施工工艺, 需要搭设大量的脚手架, 工期长, 成本高, 不能与其他工序交叉作业。我们结合工程实际, 研究制定出了一套“从一侧支座向另一侧支座高空悬挑散装”的安装方法, 并结合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在应力及挠度超限位置增加临时支撑胎架, 网架全部就位后整体卸载的施工方法, 确保了施工全过程安全, 并在项目上成功实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体育馆, 总建筑面积10 600 m2, 屋面采用螺栓球网架结构, 网架长112 m, 宽86 m。网架顶标高为23.5 m, 底标高为14.8 m, 高差为8.7 m。周圈悬挑部分长9.9 m, 设有120扇弧形天窗。网架支撑方式为下弦多点柱支撑, 支座采用抗拉可滑动支座。结构中所有钢构件均采用Q235-B。体育场周圈为看台、台阶, 中间为平坦场地。

2 工艺特点

1) 由于减少了大量的脚手架搭设工序, 加快了施工进度, 节约了成本。

2) 从边支座起步拼装到另一端边支座收尾, 减少了中间拼接环节, 拼装难度减小, 利于网架整体质量。

3) 采用机械吊装小单元拼装, 吊装设备要求低, 劳动强度低, 吊装过程安全。

3 工艺原理

1) 对于屋面网架整体而言, 特别是体育馆等大型公共设施, 由于面积大, 相应重量也大, 不利于地面整体拼装, 须在高空拼装就位。结合屋面网架椭圆形结构形式、下弦多点柱支撑类型、周圈看台台阶多的施工现场的特点, 采用高空悬挑散装法, 降低了施工难度, 同时降低了起重设备的要求, 有利于降低安装成本。

2) 支座预埋件标高、轴线尺寸验收合格后, 搭设起步脚手架。架体验收合格后, 起步网架安装, 支座就位焊接, 形成一个整体稳定体系。在地面拼装成小单元, 利用吊车配合人工高空悬挑散装网架, 逐步向前推进。推进过程中, 实时检测网架下挠值, 根据模拟计算值结合挠度实测值来安装临时支撑。支撑上放置千斤顶, 通过调整千斤顶的升降来调整网架挠度。

4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施工过程模拟分析→起步脚手架搭设→起步网架安装→网架逐跨悬挑安装及临时支撑安装→支座焊接→卸载。

1)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结合椭圆形结构形式、下弦多点柱支撑类型、周圈看台台阶多的施工现场的特点, 在分析和探讨网架施工难点、施工方案的基础上, 利用MIDAS软件对网架进行有限元建模。考虑施工方案、施工顺序、施工荷载组合等因素, 对网架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 得到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位置及施工难点, 即临时支撑布置、挠度测量点布置、临时支撑卸载顺序。

临时支撑布置简图如图1所示。

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关键位置支承反力进行了量化分析计算, 如表1所示。

k N

网架安装过程中, 实时检测网架下挠值, 根据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12.3.4条规定:跨度在24 m以上的钢网架结构测量下弦中央一点及各向下弦跨度的四等分点。挠度测量主要控制点如图2所示。

注:黑点表示临时支撑

注:黑点为挠度控制点

通过施工全过程的模拟分析试验得出各个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的竖向位移变化, 如表2所示。

mm

当网架支座全部就位后开始对临时支撑进行卸荷。为防止卸荷过程中网架弯矢、变形过大, 分三次对支撑进行卸荷。通过此次模拟实验确定了网架支撑卸载的顺序, 根据编号排列 (同临时支撑布置图) 每次卸荷的顺序:4, 6组→8, 10组→3, 5组→7, 9组→1, 2组。

2) 起步脚手架搭设。根据支撑高度及施工荷载计算确定脚手架搭设立杆纵横距和步距, 合理布置剪刀撑。脚手架搭设至拼装要求高度, 满铺架板形成拼装平台, 验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 起步网架安装。拼装前进行精确的测量放线, 对预埋件进行轴线、标高的复测。在拼装平台上用传统的高空散装法完成第一跨网架的拼装, 仔细复核支座位置尺寸与轴线精确定位后完成第一跨支座焊接。

4) 网架逐跨悬挑安装及临时支撑安装。a.网架小单元悬挑安装工艺:安装下弦平面网格→安装上弦倒三角网格→安装下弦正三角网格→调整、紧固。b.悬挑网架安装过程中, 坚持“三检一测”制度控制网架质量。检查下弦网格尺寸及对角线, 检查上弦网格尺寸及对角线, 检查网架纵向长度、横向长度、网格矢高, 测量网架挠度。c.根据模拟分析确定的网架临时支撑点及挠度监测过程中确定的挠度超限点位置安装提前制作好的临时支撑, 在临时支撑顶部通过千斤顶调整到网架的空间坐标位置。网架检查、调整后, 应对网架高强度螺栓进行重新紧固。

5) 支座焊接。网架每安装完一跨, 到支座位置进行复核, 精确就位后将网架支座与预埋件焊牢, 使每一跨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焊缝验收后进行下一跨的安装。

6) 卸载。网架全部支座焊接验收后, 根据模拟分析的卸载顺序及卸载量按顺序抽出下部支撑钢板, 直至支撑体系完全脱离开结构。卸载过程中做好挠度监测。最后用吊车撤走临时支架。

5 网架安装安全注意事项

1) 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所有进入现场作业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

2) 施工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3) 高空作业的工具及物品必须放在完好的工具袋内, 并将工具袋系好固定, 不得直接放在高空物件表面上, 以免妨碍通行及高空坠物。每道工序完成后作业面上不准留有杂物, 以免通行时将物件踢下发生坠落打击。禁止在高空抛掷任何物件。

4) 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工作, 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并建立维修记录, 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 雾天, 雨天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作业。

6 结语

高空悬挑散装施工方法用于体育馆等大型公共设施, 因为面积大, 相应重量也大, 不利于地面整体拼装, 须在高空拼装就位。结合屋面网架椭圆形结构形式、下弦多点柱支撑类型、周圈看台台阶多的施工特点, 采用高空悬挑散装法, 降低了施工难度, 同时降低了对起重设备的要求, 降低了安装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钢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2]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高空大跨度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篇5

关键词:高空悬挑,大跨度,混凝土,施工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世园大道以北, 涧西路以西, 纵五路东侧。总建筑面积约46 000 m2。地下2层, 地上1#楼9层, 建筑高度为37.4 m;2#楼7层, 建筑高度为29.2m。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 框架结构, 采用筏板基础。本工程将作为2014年青岛世园会展会期间行政指挥中心, 为世园会重点工程。建筑效果图如图1所示。

本工程1#楼悬挑部位为1轴~3轴至1轴~8轴, 结构悬挑长度为5.35 m。2#楼悬挑部位为屋面四周, 结构悬挑长度为4.6 m和3.5 m两种。构架层高度为5.38 m。本工程悬挑屋面结构复杂, 造型独特, 体量巨大, 是整个工程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结构工程。

2 方案对比与选定

2.1 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

1) 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悬挑梁、斜梁、斜板纵横交错;钢筋穿插密集复杂, 质量目标为确保赢得“泰山杯”;

2) 施工安全风险高。高空悬空作业, 结构复杂, 工程量大, 如此跨度悬挑屋面此前青岛地区无先例, 冬季施工雨雪天多, 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 施工作业难度较大。悬挑最大跨度5.35 m, 屋面结构最外侧悬挑梁 (250 mm×600 mm) 距楼内侧仅3.5 m。

2.2 各种方案对比

施工方案类型及优缺点分析见表1。

项目部对上述三种方案认真研究、分析, 认为在“工期紧、业主造价控制较严格”前提下, 方案三“斜拉式悬挑支模系统”施工切实可行, 待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3 潜在危险分析及对策制定

3.1 潜在危险分析

1)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选型不当。模板支撑体系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支撑失稳, 而屋面悬挑结构荷载值较大, 施工荷载及结构自重均由模板支架承担;同时, 钢管搭设是用扣件连接, 钢管受力是偏心荷载, 因此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计算有一定的差距, 必须充分考虑足够的安全储备[1];

2) 施工方案不具体, 模板支撑构造不完善。施工方案编制人员未充分考虑节点细部构造, 导致施工班组对方案理解不透、操作困难;

3) 缺乏类似经验, 班前培训不到位,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安全管理不到位。不经过系统的严格细致培训, 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工人安全意识薄弱, 对如此高风险工程的严峻性认识不够, 生产中不够谨慎, 易违章作业;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过程控制不严格;

4) 结构及施工荷载太大, 没有准确计算脚手架持力层或构件能否承受。如此大跨度的屋面结构, 施工荷载将远大于设计使用荷载, 脚手架持力层、以及屋面层梁板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荷载, 避免因超载而破坏持力构件[2]。

3.2 对策实施

1) 实施一:采用斜拉式悬挑支模, 解决脚手架布置问题。以1#楼为例, 从7层楼面悬挑工字钢梁, 布置间距为900 mm, 采用两道Φ16预埋钢筋固定。悬挑工字钢离端部1.35 m处设两根直径25 mm HRB400螺纹钢筋作斜拉, 荷载全部由斜拉钢筋承担, 在8层楼面边梁处预埋直径25 mm的HRB400钢筋两根 (锚固长度>1 000 mm) , 钢筋端头均预先套丝, 斜拉钢筋与锚固端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水平悬挑工字钢上搭设满堂脚手架作为屋面模板支撑体系。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 立杆横向间距900 mm, 纵向间距900 mm, 步距1 500 mm, 操作层小横杆间距900 mm。斜拉悬挑支模系统动态演示见图2。

2) 实施二:建立力学模型, 对支撑体系进行全面受力分析, 深化节点设计, 优化施工方案;建立结构模型, 实验室模拟加载实验, 验证持力构件稳定性。

根据设计及施工荷载, 考虑单根拉杆受力, 另一根拉杆作为安全储备。建立力学模型, 对支撑体系进行全面受力分析, 研究分析支撑体系的力学性能, 如图3所示。

根据计算, 悬挑梁最大弯矩为15.47 k N·m, 斜拉杆最大轴力82 k N, 悬挑梁轴力58.2 k N, 所采用的材料性能满足荷载要求。

同时, 根据力学计算结果, 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节点进行深化设计, 保证支撑体系受力均匀、稳定。具体措施为斜拉点处采用100×80×10的不等边角钢在悬挑工字钢底部焊接牢固, 在角钢上冲直径为Φ27的圆孔, 斜拉钢筋在端头套丝, 穿过圆孔, 加上垫片后用直螺纹套筒紧固。

此外, 制作了两组结构模型, 分别对直螺纹套筒的力学性能及角钢强度进行加载实验, 结果显示:在两端丝接长度5 cm时, 抗拉强度为696 MPa/mm2 (即314.8 k N) 时试件破坏;加载压力达到203 k N时, 角钢达到屈服状态, 不能继续加载;而斜拉杆最大拉力为82 k N, 经验证模板支撑体系保障有效。

3) 实施三:会同设计单位复核原结构构件, 对主要受荷构件进行加强。

项目技术人员与结构设计师对施工荷载进行准确验算后, 对拉杆锚固端层的梁及悬挑钢梁所在的楼板进行加强, 增大梁板配筋, 保证主楼结构的安全[3]。

4) 加强过程控制, 对重要工序进一步细化, 全过程旁站指导, 保证安装质量。

为保证斜拉杆安装的准确性及质量, 我们还对以下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1) 现场的每一根斜拉杆都是在上层锚固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用卷尺测量数据后逐一加工。而且逐一编号, 确保每一根斜拉杆对号安装到位;

(2) 采用150 mm长特制直螺纹套筒, 套筒套丝采用正反丝, 保证拉杆上丝时, 同进同退。同时, 斜拉杆加工时, 加工长度为实测长度减掉3~5 cm, 即150 mm正反丝直螺纹套筒中有一部分中空段, 用于调节尺寸, 以调节斜拉杆准确受力;

(3) 所有技术人员实行一站式跟踪指导, 全程控制, 随时和工人沟通, 及时发现问题, 杜绝安全隐患, 保证质量。

4 结束语

项目部严格按照上述对策进行实施, 本工程于2012年1月先后展开了1#楼、2#楼屋面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悬挑架系统稳定, 施工平稳有序, 圆满地完成了结构施工任务。经检查验收评定, 较好地完成各项预期目标, 获得了建设及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1) 质量效果:较好地解决了屋面模板架支设难题, 有效地保证了模板安装质量, 经检查发现, 屋面梁板无开裂、挠度过大等质量问题, 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

2) 经济效益:采用斜拉式悬挑支模方案与三角形型钢桁架支撑方案相比, 可节约工期30 d左右, 节省工程总造价约40万元;

3) 技术效益:通过本工程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施工班组, 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4) 社会效益:1#楼、2#楼屋面施工完毕至今, 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赢得了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同时, 我公司对技术难题的攻关能力及施工管控能力也给业主留下较深的印象, 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金裕民, 郭跃民, 程国荣.高空大跨度悬挑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 2009, 29 (5) :338-339.

[2]应利荣, 莫小荣, 伍荣吉.大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J].施工技术, 2009, 35 (7) :65-67.

上一篇:水力冲挖技术下一篇:施工机械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