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2024-08-31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精选十篇)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 男70例, 女50例;年龄13~85岁,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后, 其中103例患者好转或痊愈出院, 死亡8例, 病情恶化出院6例, 导致护患纠纷3例。将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126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 男65例, 女61例;年龄14~82岁,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后, 111例患者好转或痊愈出院, 死亡9例, 病情恶化出院5例, 导致护患纠纷1例。

1.2 方法:

科室护理人员对2012年的120例患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查房护理, 每周一为定期查房时间, 每周进行3次不定期查房, 查房时由护士长跟随主治医师进行查房, 查房内容主要包括:危重患者基础护理、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知识的宣教情况, 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护士长将在查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范, 对2013年的内科危重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1.3 干预的方法:

(1) 完善内科危重患者上报情况:患者医嘱告病危后, 当班护士应立即填好报告卡, 病情十分危重的1 h内上报, 一般病危患者24 h内上报。护士长接到危重患者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专科护士进行护理, 并及时参与患者的查房与抢救工作。 (2) 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不仅要记录基础护理情况, 还要做好客观记录病情变化, 做好专科护理记录。 (3) 规范护理程序, 加强细节管理: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联系,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听取他们的意见,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对危重患者要做到人性化护理, 发放护患连心卡等, 患者护理责任到人,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4) 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护士长每周组织一次考核,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情况、护理记录、护理知识的宣传情况、患者家属的沟通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等;对考核成绩较高的, 服务质量好的进行年终奖励。

1.4 评价标准:

《山东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与工作质量评分标准》中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我院护理部院制定的危重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 >90分为合格, >80分为良好, <80分为不合格。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26例危重患者, 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合格的为123例, 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 (97.50±0.76) , 护理干预实施后有124例危重患者满意, 满意度为98.4%;对照组120例危重患者, 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合格的为109例, 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 (89.7±0.86) , 常规护理护理后有110例危重患者满意, 满意度为91.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内容见表1、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综合地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同时体现出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水平的高低。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过程的专科性记录, 也可以为下一步的诊断治疗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不断提高的护理业务水平可以使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专科护理知识, 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能更多的满足患者要求, 缓解护患关系, 从而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析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我科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 总结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对观察组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 (97.50±0.76) , 患者满意度为98.4%, 对照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 (89.7±0.86) , 患者满意度为91.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理管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护理质量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增加, 缓和了护患关系, 减少了医疗纠纷。

关键词:护理管理干预,内科危重患者

参考文献

[1]陈育存.护理管理干预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24) :24-25.

[2]王佩璐.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 :533.

[3]陈玉珍.病人满意率信息反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杂志, 2006, 14 (3) :108-109.

[4]丁炎明.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的信息反馈[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2) :60.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2

一、危重患者由工作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响应处理。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避免坠床。

四、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并签名。

五、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六、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七、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手卫生,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八、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并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滑脱。

九、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治疗用药、饮食、护理要点、重要的辅助检查、心理状况等。

十、护士长每日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导整改,每月分析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制定整改措施并加强落实,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十一、护理部定期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督导、分析与整改,保证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一、通过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和护理服务需求。

二、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的重点包括:病情评估、管道评估、跌倒评估、坠床评估、压疮评估及其他风险评估。

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工作应由责任护士完成,班班评估并记录。

四、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在1小时内完成,对病情危急、有生命危险、需抢救的病人可延时评估,抢救完毕后及时评估。

五、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对于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及时化解护理风险。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营养风险管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85—01

脑卒中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应急反应处于高代谢状态,常伴有严重的意识和吞咽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利用,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改善预后【1】。神经内科护士应正确确立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有效进行护理,及时补充营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室护理管理的经验介绍如下。

1树立护士的营养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团队风险管理意识,组建科室营养管理小组,共同对科室患者的营养进行筛查和护理干预。同时培训全科人员,增强于营养风险的管理意识,积极和营养师进行沟通,制定患者目前最适宜的、关于营养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主动地对一切护理风险进行确定,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各种危险因素,消除护理隐患,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从而不斷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内涵【2】。营养评估也是一种风险的管理意识,我科室采用失效管理模式,同时发现营养问题后,我们要给予营养的集束化管理。

2营养并发症的管理

2.1应对并发症的首要任务是合理选择营养物质以及给予的方式。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由于常常使用镇静、镇痛药物、血管活性药、肌松剂等,存在胃肠动力障碍,胃排空障碍,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返流、误吸的风险较高【3】。根据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我科室选择早期匀浆膳或者是华瑞营养制剂的给予,但是对于那些反流明显的患者,使用营养泵匀速给予则更容易促进营养吸收而且降低患者由于胃内容物的潴留而导致的误吸。

2.2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2.1神经内科的危重症患者大多留置有胃管,所以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不仅仅有胃肠道的并发症,同时还容易导致返流和误吸,以及喂养管路的移位所带来的并发症等。有研究发现,留置鼻胃管或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是VAP的危险因素【4】。于是我们在进行这些患者的护理时,要做到细致且精细化的管理,譬如在出现返流或者误吸时要做到双人确认胃管在胃内,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必要时给予留置小肠营养管。其次NICU护士应全面考虑患者的体位的要求,权衡风险和利弊,采用综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这些因素对指南执行的限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实践[5]。

2.2.2机械性的并发症

目前我科室使用华瑞42天胃管,避免了每周换管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使用同时要注意机械性的堵管。目前报道中,由于食物的颗粒造成的堵管少,而对于混合喂养,原因不明的因素更为居多。其中,由于受到药物、营养液,以及胃液等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尽量做到分开鼻饲,间断进行冲管。对于使用加热棒加热高营养的患者,注意位置的更换,防止出现局部蛋白的凝固而导致堵管。

3 代谢性指标评价管理

经常的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早期发现患者营养状况。洪忠新作者认为【6】,对患者营养的支持要积极参看间接的能量测定指标,避免盲目供给;危重患者早期均存在负氮平衡,早期营养支特的目的循序渐进的改善患者存在的负氮平衡;体温、血乳酸及血尿素氮等指标亦可反应机体的代谢变化,这些指标越高(患者肾功能无显著差异时),分解代谢越亢进,营养支持时应坚持“低能量”原则,谨防出现“过度喂养”。

4个体化护理原则

神经内科的危重症患者由于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机体的高分解加重了患者的负氮平衡,完全胃肠外的营养并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相反对于那些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会加重他们的负荷;同时NICU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均较普通病房高,所以昏迷患者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目前大多数的医护人员了解早期营养的重要性,但并未对其放在首要的位置,加之患者的胃肠耐受性,出现问题以后的应对,需要临床不断的培训和规范,营养支持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使用可以给患者带来益处,相反则有弊【7】。所以对于NICU的每一个危重症患者,针对所处的不同阶段,均应对其营养进行全面评估,实施个体化的原则。就其肠内营养,我们也仍然需要对其出入量保持平衡,尤其是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

5 小结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只要肠道有功能就用之”已为共识。早期尽快达到全肠内营养,是一条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有助更多的患者达到目标能量供给[3]。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营养全面评估,实施合理营养支持,个性化的原则,将我们的目标运筹帷幄。

参考文献:

[1] 江敏. 156例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J].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6(6):199-200.

[2] 姚娴,凤秦洁,吴国芳. 风险管理在综合性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5(14):1369-1371.

[3] 卢婉娴.危重病人幽门后置管早期空肠喂养误吸原因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2, 27(16):1483-1484.

[4] 虞燕波,段美丽,李昂等.呼吸机相笑性肺炎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2—74.

[5] 蒋洋洋,许勤,宋燕波.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床头抬高的实施现状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 0, 25(24).

[6] 洪忠新. 再论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及营养评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17-18.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在我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危重病症患者100例, 其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龄15~80岁, 平均40岁, 对接受转运的危重患者全成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照。

1.2 护理方法

1.2.1 转运之前的护理管理

在转运工作中, 转运工作人员的安排非常重要。科室需要做好患者转运的风险评估,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构建最为有效的安全转运工作小组, 同时还需要明确工作责任, 责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见性、可行性转运方案。负责转运工作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 具备非常强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掌握专业的急救技术, 根据医嘱来规范护理工作, 严格执行院内转运流程以及转运制度。物品以及器械的准备工作在转运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危重患者普遍存在着低通气以及气压等问题, 这就需要准备一个能够调节氧气流量的氧气筒, 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来准备抢救药品以及抢救仪器, 特别是蓄电池仪器, 需要保证仪器在转运工作中正常使用, 此外, 还需要携带血管的活性药物等, 保证各项仪器能够有效管理, 保证药物能够在最快速度使用, 保证使用正常性。转运课时需要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与交流, 从患者病情、患者仪器、患者到达时间等角度着手, 做好准备工作, 在患者到达之后需要进行及时检查以及治疗, 同时还需要保证转运过程畅通, 尽可能缩短交接时间以及等候时间。特别需要重视的是, 需要注意搬运工作, 对转运管道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评估, 保证管道妥善放置以及固定化才能够提升搬运有效性。在实际搬运过程中, 需要保持动作轻并且动作迅速, 避免出现震动, 尽可能减轻患者在转运工作中的痛苦。在完成搬运工作之后, 需要重视患者体位上的舒适度, 注重各项管道工作的检查工作, 诸如, 避免出现尿管在搬运之前出现反流, 造成尿管夹闭问题, 在完成搬运之后需要及时打开, 保持尿管通畅。

1.2.2 重视转运中管理工作

在转运工作过程中, 需要做好病情的监测工作。医护人员在转运中大多处于患者头部或者是管道一侧, 在转运途中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呼吸、患者的意识、患者的面色等情况, 特别是需要注意管道、相关设备的保护工作, 避免出现由于患者体位变化或者是情绪波动造成管道弯折以及管道堵塞等问题, 患者治疗连续性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在转运工作过程中, 特别需要做好患者隐私以及保暖等保护工作, 利用约束带来约束患者体位, 避免患者出现损伤。在转运途中, 给氧支持也非常的重要。转运患者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给氧工作,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特别是需要插管治疗的患者, 需要避免出现由于分泌物引起堵塞, 进而造成患者窒息。因此, 需要利用简易呼吸器来进行转运期间的辅助性呼吸, 为患者供氧提供保障[2]。输液在转运工作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输液, 特别是需要依靠补液或者是药物来维持患者病情, 需要注射微量泵, 这样对适用特殊药物的患者连续性提供保障。

1.2.3 转运之后的管理工作

在完成转运工作之后, 护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全面性评估工作以及全面性评估工作, 结合患者意识、患者瞳孔、患者呼吸以及患者循环等角度进行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管路方面的评估工作, 排除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缺氧以及血压波动等问题, 及时关注患者意识水平, 同时还需要做好与接收科室的沟通工作, 做好危重患者交接工作记录, 提升血液内科患者转运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 结果

在100例转运患者中转运时间在20~50 min。在转运过程中, 5例 (5%) 出现了意外, 其中2例 (2%) 是由于管道滑脱, 3例 (3%) 则是输液管堵塞的问题, 但是经过了处理之后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 最终成功转运到预定科室中。

3 讨论

在血液内科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 转运工作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在实际的监护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院内转运工作中, 危重患者存在着巨大的收益, 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做转运之前的准备以及中间的监护工作, 为转运患者安全提供保障。因此, 在血液内科危重患者转运工作过程中, 需要严格执行全程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完善转运流程, 同时还需要做好转运工作之前的准备工作, 及时地掌握危重患者病情以及预先处理, 特别转运途中, 需要做好监测管理工作, 在完成转运之后, 则需要做好评估以及交接工作, 为患者的转运安全提供保障, 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文琼.全程护理管理在血液内科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全程护理, 2015, 13 (12) :1123-1124.

肾内科老年患者安全管理的护理体会 篇5

【关键词】 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肾内科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或者疾病等原因,肾病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或糖尿病等疾病,对日常生活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安全危险因素也较多增加,因此对护理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安全隐患,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将肾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因素

1.1 病人因素

1.1.1 活动方面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反应迟钝,行动不力,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跌倒、坠床等。

1.1.2 用药方面 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其他疾病,因此服用药物较多。老年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目的、服药时间、服药的方法不够理解,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常根据自己的判断而改变用药方案[1],造成漏服、用药过量或不足,甚至用错药。

1.1.3 饮食方面 对于治疗饮食知识缺乏,或者不能坚持治疗饮食,控制不好自己的嘴引起并发症或加重病情。

1.1.4 心理因素 存在不同的负性心理因素,表现为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例如透析不及时、不坚持,不按要求保护瘘管或者有意拔出留置管导等。

1.2 环境因素 老年人视力、活动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有所不及,病区环境设施对老年患者的安全尤为重要。如:病房灯光过强或过暗,厕所和走廊无扶手装置,病房内物品过多,家具有棱角,床栏、呼叫器能否使用等。

1.3 家庭支持 肾病老年患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预后不理想,能取得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对于保障病人的安全非常重要。

1.4 医护人员因素 告知、健康教育、温馨提示等

2 护理对策

2.1 入院评估 首先老年患者入院时及时、正确收集资料,识别高危患者。由接诊护士评估患者神志、体位、肢体活动、有无留置管路等情况,询问既往史、过敏史、服药史、生活习惯等,根据具体情况护士立即在病人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防管道脱落等安全标识,如有药物过敏者还要在多处醒目位置注明红色标识。另外加强床头交接班,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护理安全教育,对给患者造成威胁的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

2.2 饮食指导 老年患者的饮食本身就有特殊性,肾脏疾病宜采取低盐、低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既可使患者健存的肾单位负担减轻,又保持相对稳定的肾功能变化。因此患者能否遵医嘱科学饮食,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患者食盐应限制在每日2-3g,蛋白质宜选择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40g,同时服用富含维生素B12、叶酸、铁剂的食物,以纠正贫血。为防止恶心症状可分次少量进餐,尽量给予患者喜好的食物,以避免食欲不振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用药指导 肾内科老年病人常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因此,用药较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乱服药,特别是强心、利尿、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等药物不按规定时间、规定剂量服,易发生危险,加重病情。首先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指导病人用药,掌握相关药物知识并加强与患者沟通,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对一些特殊药物要特殊指导,例如:降压药物做到看服到口,用药后卧床休息,或透析前不要服用降压药,避免透析过程中引起低血压等。激素类药物不能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等。

2.4 心理护理 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对侵入性操作常有恐惧、焦虑心理,常有拔出导管或不按要求保护动静脉瘘的不良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留置透析导管或进行动静脉造瘘的患者,护士要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并加强透析知识教育,消除患者负性心理影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各班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和操作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加强和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对患者精神上、经济上的最大支持,减轻老年患者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保障护理安全。

2.5 环境安全管理 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树立环境安全意识,科室建立行政查房制度,定期检查病区水、电、设施等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完善。例如保持患者活动范围内光线充足柔和、避免闪烁;病房及走廊地面平坦、无积水;病房内设施安简单无障碍物;床挡、呼叫器使用正常;移动的设备如轮椅、平车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报修,确保设施安全到位。

2.6 加强安全教育

2.6.1 指导患者穿着适当大小的衣物和鞋袜,尽量不穿拖鞋;活动时尽量用手杖或轮椅等辅助器具协助,必要时专人陪同。卧床病人使用床挡,用物放在患者易取处;睡前尽量少饮水,如夜尿较频,在睡前备好便器,上厕所应有专人陪伴。

2.6.2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或有浮肿、尿毒症期有皮肤瘙痒症状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避免抓痒等动作引起皮肤擦伤、感染。保持床鋪的平整、干燥,预防压疮形成。同时注意口腔清洁,经常漱口和刷牙,去除口臭,减轻恶心症状,防止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2.6.3 做好留置管护理 留置透析导管的病人,敷料有渗血、渗液、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透析前后使用和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避免导管脱落、受压、扭曲等保持管路通畅,确保使用安全。

3 体 会

对肾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增强了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2]。不仅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培养,还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创造了安全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增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罗贤芳.分析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70-171.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内科,危重病,压疮,临床分析

压疮是指由于人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皮肤缺血坏死。内科危重病患者病情严重, 长期卧床, 肢体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活动受限, 因此, 内科危重病患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压疮的发生也给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综合护理干预是随着医学护理模式改革而新兴的一个护理方式。本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内科危重病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2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观察组年龄 (54.1±13.4) 岁, 对照组年龄 (55.9±7.5)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 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其介绍住院环境与相关要求, 向患者家属讲解具体治疗和护理方法, 说明护理时间与护理频率, 以便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安排有所了解。同时给予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护理, 会阴护理以及简单的心理、饮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

将压疮的发生原因, 早期表现以及危害等相关资料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 安排专业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其中包括压疮的相关知识、翻身技巧等。

1.2.2强化基础护理 (1) 加强卫生护理, 床单、被褥要保持干净、整洁、干燥, 要经常洗澡、翻身, 勤换衣服。 (2) 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过冷、过热、过湿的条件都不利于患者恢复。 (3) 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安排专业的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抬臀运动, 4次/d。

1.2.3 营养指导

保证良好的营养支持能有效减轻压疮对患者的影响,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因此, 在保证基本热量需求的情况下, 适当补充优质蛋白, 对于长期不进食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要补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1.2.4 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主管护士和病房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做好评估, 尤其是进行患者的皮肤评估, 了解患者皮肤过敏情况, 为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护士长每天要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查房, 及时了解患者皮肤受压情况以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保证护理效果。

1.2.5 保持患者皮肤血液循环的通畅

护理人员要每隔2 h给患者翻动1次, 从而缓解患者皮肤的压迫情况, 保证患者皮肤的血液循环通畅。给患者翻动身体时要避免患者的身体直接与床单接触, 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及时调整病床的角度, 一般床头抬高角度≤30°, 患者半卧位时床头抬高45°。

1.2.6 减少摩擦以及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

患者大小便以及出汗引起的潮湿环境容易使皮肤受到刺激, 出现压疮。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留置导尿管, 每次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会阴, 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

1.3 评估项目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患者年龄、平均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压疮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发生压疮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 身体某部位长时间受压或无法移动, 从而导致皮肤血液循环受到阻碍, 导致其缺血缺氧, 大量代谢产物堆积, 从而使细胞和组织产生毒性反应。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皮肤发生水肿、形成水泡, 水泡受压破裂, 形成压疮[3]。由于治疗需要, 内科危重患者大多要卧床休息, 而定时翻身和变换体位是有效避免压疮的方法。但是, 由于患者依从性较低或方法不当有可能给患者造成新的损伤, 所以还需要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压疮的发生。

对于压疮, 预防远比治疗重要。在综合护理干预中,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压疮的发生过程、对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 使其掌握一些预防和护理压疮的方法。同时要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于压疮的认识, 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判断力, 及时了解患者皮肤情况以及发现压疮的早期症状[4]。在日常护理中要尽量排除引发压疮的一些因素, 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 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以及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5], 最大程度避免压疮的发生。本研究表明, 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 内科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降低, 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住院时间缩短,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内科危重病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春英.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内科危重病患者压疮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4) :529-530.

[2]马燕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减少ICU危重病患者压疮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5, 36 (8) :1691.

[3]李加, 朱碧丽, 何湘军,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危重患者压疮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3) :37-38.

[4]Mao XR, Wen-Juan DU, Yue-Zhen XU.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 of Accidental Falls of Communi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r Diabete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3, 16:575-578.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104例内科危重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60例, 女44例, 年龄15~83岁, 平均年龄 (53.45±12.49) 岁;2011年1-12月常规护理的102例内科危重病患者为对照组, 男60例, 女42例, 年龄14~84岁, 平均年龄 (54.12±13.6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如: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系统综合护理干预。

1.2.1 加强质量管理:

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 提高护理技能,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主管护士或责任护士做好入院评估, 对患者进行皮肤评估, 了解皮肤情况, 制定护理措施。由每班责任护士负责完成, 主管护士进行督促和指导, 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查房, 检查患者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1.2.2 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进行床边有关压疮知识教育, 使患者能理解所必要的行为改变, 建立“健康信心模式”, 主动配合护理及治疗[3]。向患者及陪护者讲解压疮的相关知识, 示范和传授翻身的方法、技巧, 讲述不良心态对疾病恢复的负面影响, 传授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4]。重视对家属亲情教育, 经济上支持, 心理上的安抚, 生活上的照顾, 让患者在和谐的环境中慢慢调适不良心态[5]。

1.2.3饮食与营养指导:

加强营养护理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抵抗力, 可以减轻压疮对患者的影响[6]。在满足基本热能的基础上, 增加优质蛋白, 适当静脉补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新鲜血浆, 提高机体抵抗力。长期禁食和机体消耗增加的患者可静脉输入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鼻饲者可给牛奶、蛋花汤等。

1.2.4 减少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

大小便及出汗引起的潮湿刺激, 导致皮肤浸渍、松软, 易为剪切所伤。根据患者情况留置尿管, 便后温水清洗会阴,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避免潮湿及摩擦刺激皮肤。

1.2.5 加强基础护理:

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 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保持病房18~24℃适宜的温度, 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有条件时可使用充水床垫、气垫床、悬浮床等器具来减轻患者局部皮肤受压。患者床头不应超过30°, 半卧位时床头抬高45°患者最易滑动, 增加骶尾部剪切力, 5°~30°为宜[7]。使用便盆时, 避免生拉硬拽, 可指导患者正确抬臀, 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 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患者可指导抬臀运动, 每天练习16~20次, 每次持续2~3min;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 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 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经常巡视病房, 及时调整牵引, 保持体位正确有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住院时间应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应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压疮 (为难免压疮)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住院时间 (15.26±3.92) d低于对照组的 (18.38±4.12) d (t=4.78 P<0.05) 。

3 讨论

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 受压时间过长将导致受压部位缺血缺氧, 缺氧情况下, 代谢产物大量堆积, 产生细胞和组织毒性反应, 导致受压部位细胞变性坏死、皮肤水肿、水泡形成等, 一旦受到皮肤应力水泡表皮脱落, 内部组织暴露, 就形成压疮[8]。对于内科危重病患者来说, 部分患者需卧床休息, 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减压是压疮预防的主要措施, 因翻身能有效地转换骨突部位的压力, 但翻身时患者经常因疼痛依从性差或体位的不适难以维持理想的体位, 工具的应用不当预防效果欠佳, 时有压疮发生[9]。一旦发生, 组织修复功能下降, 即使解除致病原因, 压疮愈合期也较长, 同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 如果久治不愈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0]。

压疮重在预防, 通过对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 使他们也学会和掌握预防压疮的技能, 积极参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11]。同时, 加强管理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充分认识和重视, 着重提高护士的判断力、观察力、理解力及工作技能, 熟悉压疮的好发部位, 评估高危人群, 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饮食与营养指导有效提高患者抵抗力, 减少压疮的发生高危。减少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减少了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压疮 (为难免压疮)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住院时间 (15.26±3.92) d低于对照组的 (18.38±4.12) d (P<0.05) 。

综上所述, 预防压疮的护理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 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笔者体会到在认真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前提下, 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运用恰当的护理措施, 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只要通过精心科学的护理, 就可以将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护理工作量, 降低医疗费用, 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内科危重病患者压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104例内科危重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2011年1-12月常规护理的102内科危重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为:加强质量管理、健康教育、饮食与营养指导、减少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加强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压疮 (为难免压疮) 发生率0.96%低于对照组的5.77%;护理满意度99.04%高于对照组的92.16%;住院时间 (15.26±3.92) d低于对照组的 (18.38±4.12) d, 两组比较均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 运用恰当的护理措施, 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护理工作量, 值得临床应用。

产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安全管理 篇8

1 产科危重患者的特点

1.1 发病急、患者心理准备不足, 诊治中急于了解病情的发展疗效及预后状况等。

1.2 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难以预料的意外, 产科危重患者病情重、预后难以估计, 如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对母婴都有极大的危险, 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甚至死亡。

1.3 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来势迅猛, 产科危重患者常同时有多个系统、器官组织受累如: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病情错综复杂, 往往需要多科合作方能使患者转危为安。

1.4 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诊治风险大。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 在短时间做到准确诊断难度大, 如产后出血, 由于出血量多来势迅猛, 原因一时不能查清, 生理病理瞬间变化, 护理人员稍有疏忽或医疗措施不当, 严重后果顷刻形成, 给抢救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1.5 随机性强, 时间不定、昼夜不分, 随时都有发生危重情况的可能。

2 产后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安全管理

2.1 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同时拥有跳跃性思维和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养成准确、敏捷、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一切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中心原则。

2.2 建立完善的抢救组织。 (下转第354页) (上接第339页) 每当出现需要急救的患者时, 抢救小组成员马上召集到位, 参加抢救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紧密合作、无条件服从主持医生的医嘱, 忙而不乱。不参加抢救的人员须做好抢救后勤保障工作。

2.3 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无论产房、病房, 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械是获得良好抢救效果的重要保证, 因此急救药品、设备、物品必须做到定位、定量放置, 并处于功能状态, 有专人负责, 有检查使用登记, 用后及时补充、维修, 确保完好率达100%。

2.4 树立极端负责、无私忘我的工作精神。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医护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 抢救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细致周密地安排整个工作程序, 严格准确执行操作规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症状, 各种记录准确、及时、全面, 涉及到法律问题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5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需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产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多变、来势迅猛、无规律、难判断、风险大,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 一是具有扎实的专科理论功底, 二是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医师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监测生命体征, 建立多条静脉通路, 止血、配血、给氧, 必要时予以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 使抢救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管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7例危重患者中, 男131例, 女66例, 年龄2岁~73岁。转运时呼吸机维持呼吸29例 (15%) , 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22例 (11%) , 持续吸氧114例 (58%) ;脑出血37例 (18%) , 心力衰竭20例 (10%) , 呼吸衰竭33例 (16%) , 严重创伤48例 (24%) , 消化道大出血17例 (8%) , 心肌梗死30例 (15%) , 异位妊娠12例 (6%) 。其中有两路以上静脉通路患者83例,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5例。

1.2 患者运送目的

进行核磁、CT、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各项辅助检查, 或行急诊手术, 到病房进一步治疗等。

1.3 结果

197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 其中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在行CT检查过程中心搏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5例严重创伤患者因伤势过重在转运过程中抢救无效死亡 (家属强烈要求先行检查) , 其余患者均安全转运。

2 护理安全管理

2.1 加强护士基础理论、急救技能及法律知识培训

按照急诊科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工作特点, 急救技术掌握的难易程度等制订学习、培训计划, 并认真组织业务学习, 交流危重患者转运的经验和教训。培训时突出危重症监护技术和对各种急救器材熟练与正确掌握, 培养和塑造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快速的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工作能力。

2.2 制定急诊抢救室工作岗位职责, 专人管理

一次性物品、灭菌物品和抢救车、出诊急救箱内药品、物品每周检查1次 (抢救车、急救箱实行封条管理, 随用随补, 及时贴封条) , 保证基数准确, 无破损、潮湿、过期。抢救仪器每日清洁, 每日开机检查其工作性能保证运转正常, 处于备用状态, 使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急救仪器完好率100%, 保证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3 转运前的护理安全管理

2.3.1 落实转运制度, 履行告知义务

详细告知患者家属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 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3.2 准确评估病情

护士要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各管路是否畅通, 是否已做好相应症状的妥善处理等, 充分评估和预见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2.3.3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 要确保固定牢固, 接转运小呼吸机, 保持各输液管、引流管、氧气管通畅及衔接稳妥, 防止扭曲、打折;昏迷患者要保持气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 备口咽通气管和简易呼吸器及气管插管用物;有痰液的患者转运前予以吸痰;躁动不安者备约束带;留置尿管者根据需要排空膀胱等。

2.3.4 转运中携带相应的抢救仪器设备、药品

根据需要使用有储电功能的监护仪、微量泵, 携带氧气、简易呼吸器、吸痰器, 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携带除颤仪, 癫痫、抽搐患者携带开口器、压舌板, 每次转运患者均携带出诊急救箱 (内有常用急救药品、用物) , 以免病情发生变化而措手不及。

2.3.5 转运前还要注意各科室之间的协调

统一安排, 密切配合, 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1]。电话联系相关检查科室, 告知患者大致情况、检查项目及具体到达时间;或电话联系病区医护人员, 告知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一般情况和需要准备的仪器设备、用物等, 确保对方科室有计划接收患者, 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 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启用绿色通道, 联系运送电梯, 使电梯处于等候状态, 确保畅通转运通道, 争取最短时间完成检查。

2.4 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2.4.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转运途中护士站在患者头端, 观察其意识、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 保持输液、输氧不中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呕吐, 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用简易装置吸尽口鼻腔内的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烦躁的患者, 妥善予以肢体固定;脑脊液耳鼻漏者予以患侧卧位等。

2.4.2 实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患者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病或受伤后患者或家属容易产生紧张、烦躁、恐惧等情绪, 转运途中护士要关心患者、同情患者, 予以心理安慰和指导, 使其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

2.5 转运后的护理安全管理

2.5.1 建立转运登记本

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用药及处理情况、转运目的、交接护士签字等, 转运途中如病情发生变化要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

2.5.2 做好交接

包括与病房护士的床头交接,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皮肤及用药、输血等内容, 做好记录, 交接双方签字。

2.5.3 转运后的物品整理

及时核对、补充转运时使用的药品、物品, 对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洁、消毒、归位并检查是否完好, 确保下次转运的顺利进行。

3 小结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是急诊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院内转运的安全, 必须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对患者认真评估, 做好院内转运前准备, 转运前并发症的预防, 转运过程的监护及记录等, 使患者安全地到达专科进一步治疗, 挽救生命[2]。

参考文献

[1]童本心, 陈娟.院内转运存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 :71.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篇10

【关键词】危重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38-02

1 对危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原则

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有时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几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有缓有急 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紧急的,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如心绞痛时出现的高度焦虑一般要比肾绞痛引起的心理反应严重得多。

1.2 有的放失 针对导致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有的放失地进行心理護理,如对于由于错误的疾病认识导致的焦虑,首先对患者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解释和教育。

1.3 与抢救同步 心理护理可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情况允许时,护士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扼要说明意图,以达到消除患者疑虑又取得良好合作目的。

1.4 心理换位 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谅解患者的过激行为,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危重情况。

2 危重患者心理干预的实施程序

心理干预的基本程序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可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2.1 心理状态评估 护士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应采用观察法迅速评估其心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严重心理失衡得到重点调控,待病情稳定后再用其他方法全方位收集患者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确定其基本心理状态。

2.2 心理问题确定及原因分析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患者消极心态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2.3 选择适宜对策 干预对策选择适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如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应在尊重的基础上耐心不向其解释病情。

2.4 观察干预效果并制定新的方案 对干预效果的评估,应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其中有患者的主观体验,但与患者身心康复的一系列观察指标(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更能说明问题。通过全面的评定,确定新的方案。

3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互相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

3.1 稳定患者的情绪 护理人员需有责任心,同情心要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这样可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稳定患者的情绪。

3.2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是指所采用的各种心理治疗都能够在精神上给患者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支持。

3.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客观合理的认识和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建立较为健康的看法与态度,才能产生健康的心理。

3.4 加强非言语交流 除加强语言交流外,对于因气管插管、气管造口等原因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护士要加强非言语交流,掌握一些特殊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提高非语言沟通能力。如学会用感觉器官去“听和说”,学会用表情、手势,动作去“听和说”。通过对患者表情、手势、动作和口形观察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3.5 消除依赖心理 对病情有所好转的患者,护士应使患者明确自身疾病已经缓解,不能凡事都依赖护士和家属,应鼓励患者增强肢体功能锻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刷牙、洗脸等,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育珊 主编的《急救医学》.

[2] 李小寒、尚少梅 主编的《基础护理学》.

上一篇:左旋肉碱下一篇:专业群教学资源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