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衍生工具

2024-07-08

利率衍生工具(精选十篇)

利率衍生工具 篇1

利率互换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常用衍生工具之一,跟其他衍生证券一样,它可以通过利息支付影响企业的未来现金流。在早期的利率互换模型中,Wall认为短期债券可以降低代理成本,Titman认为短期债券使得企业可利用其信用状况等内部信息,但短期债务的缺点是暴露了企业的利率风险。通过利率互换,企业可以使用短期债券,同时又可以规避相关的利率风险。虽然这些早期理论提供了短期贷款和利率互换的关系的一种经济解释,但它不能解释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和利率互换的经济关系。最早被广泛接受的利率互换的解释是Bicksler和Chen提出的比较优势论点,他们认为利率互换的真正好处在于比较优势原理,Marshal和Bansal也支持比较优势理论。比如若有甲乙两企业。甲企业的信用级别较高,而乙企业的信用级别较低,那么甲企业无论是在固定利率市场,还是浮动利率市场,其借款成本都较低,而乙企业较高。但甲乙企业在浮动利率市场上的利率差比在固定利率市场上的利率差相对较小,也就是说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甲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于是甲企业可以借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乙企业可以借短期浮动利率贷款,然后双方进行利率互换,这样双方的借款成本都会有所降低。这种解释受到Smith和Arak等的批评。他们指出,即使有可能进行套利,利率互换的数量也应随套利变得越来越有效而减少。

二、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估价模型的提出背景

1. 我国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可行性

利率互换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1)互换中的一方,如固定利率提供者,有能力比另一方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取得某种利率,如固定利率,而这种优惠是另一方从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2)互换双方对未来利率的走势持相反的态度;(3)互换双方的债务期限或期权期限正好吻合。从上述三个条件看,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利率互换的条件。

2. 中国市场存在的特殊问题

(1)市场状况。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银行间市场的品种比较丰富,但报价的连续性不足,连续报价的品种主要集中在5年以下的债券品种,长期品种的报价比较稀疏,经常几个月没有一笔成交。其次,剩余期限在1O年以上的品种较少,尤其是长期的浮息债券更少,在几个关键时间点上很难找对应的债券。

(2)收益率曲线的问题。由于国内债券市场不发达,尤其是没有丰富的零息债券类,大部分债券是附息的,再加上剩余期限点子分布不够均匀,长期的走势实际上反映了“曲线制作者”本人对长期利率的看法,还没有“公认”的收益率曲线。在样本券种选择、分段拟合、现金流折算等方面存在许多处理上的差异,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收益率曲线。通过比较“北方之星”、“中国债券网”、“中国货币网”这三个相对有影响力的收益率曲线,差异较大。因为收益率曲线不尽准确,所以,使用经典意义上的“收益率曲线定价法”对S W A P这种长期产品进行估值和定价不太现实。

三、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拓展的探讨

1. 利率互换的双向违约风险模型思路分析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t,假设当时还没有发生违约,互换的市场价值为Vt。假设Vt是互换交易者A的价值因而-Vt是交易方B的价值。如果Vt>0,则交易者A在t至t+1时间段就存在来自交易者B的违约风险。因此,在风险中性概率下,Vt等于B在t至t+1时间段违约的概率与交易者B违约情况下互换的价值之积,再加上B在t至t+1时间段没有违约的概率与交易者B不违约情况下互换的价值之积。在不发生违约情况下,互换的市场价值等于Vt+1的风险中性期望现值,加上在t至t+1时间B向A支付的红利。违约情况下的市场价格只是无违约风险情况下互换价值的一部分,而且是与交易者B的信用质量相关。另一方面如果Vt

2. 实证分析

对利率互换进行模拟分析,假设有两家公司,A公司和B公司在1987年1月至2003年3月每个月初进行一笔利率互换交易。案例说明:假设公司A(其信用级别为AAA)与公司B(其信用级别为BBB)进行互换交易,A公司为互换的卖方(约定支付浮动利率,而收取固定利率),B方为利率互换的买方(约定支付固定利率,而收取浮动利率),资料如下:利率互换期限:三年;生效日:1997年月1月1日;本金:10,000,000美元;固定利率:未知(待定价);浮动利率:6月期Libor;付息频率:半年一次(每年7月1日和1月1日);计息天数计算惯例:实际天数/实际天数。如上所述,要给利率互换定价,必须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循环试算,找出使零时刻利率互换合约价值为零的固定利率大小。故定价的步骤是先对固定利率循环取值,然后计算零时刻(生效日)互换价值,由计算机程序搜索固定利率取值中使互换价值在零时刻最接近于0的固定利率即是所求的互换利率。(a)估值;在此,先分析给定固定利率时,利率互换价值的估计。互换价值是从合约买方的角度看,即对B公司来讲,互换合约的价值。假设利率互换合约约定的固定利率为6%,以下对这样一笔利率互换合约进行估值,现金流分析如表1,固定利率为6%的利率互换的现金流。

在上表中,浮动利率第一期为即期利率,其他时点的浮动利率则等于上面所求的远期利率。要估计信用风险条件下互换的价值,须从倒数第一期开始,递推到第零期,计算步骤见表2。

表2中的贴现因子都为单期贴现因子,即由第N期贴现到第N-1期的贴现因子。如2000年1月1日的单期贴现因子为2000年1月1日贴现到1999年7月1日的折现率,它的计算等于2000年1月1日至零时刻(1997年1月1日)的贴现因子除以1999年7月1日至零时刻的贴现因子。信用调整后互换价值为本期的远期价值乘以(1-Pa)或(1-Pb),本例中,互换价值大于零时互换买方有来自A公司违约的风险暴露,应乘以(1-Pa),否则乘以(1-Pb)由表2可得,给定固定利率6%,利率互换合约的价值为109528.1美元。对于A公司来讲,来自B公司的6%的固定利率支付定价低了,如果用现金流折算,B公司应该对这样一笔利率互换支付A公司109528.1美元。如果不进行现金支付,那么应该提高合约约定的固定利率。(b)定价;为了给信用风险条件下利率互换定价,必须借助计算机程序,运用循环把上述过程重复,求出使第零期信用调整后互换价值最接近零的固定利率,即是所求的互换的定价。

四、结论

自1982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第一笔利率互换业务发生以来,2007年2月我国的利率互换交易量更是达到了136.96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从而印证了利率互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广泛应用。本文列举了人民币利率互换活动开展的困难,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在Dufie&Huang及Huge和Lando提出的双向违约风险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用一个案例模拟了利率互换的定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经典利率互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人民币利率互换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措施,提出了双向违约风险条件下的利率互换合约的定价方法,为利率互换市场合约的公允价格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利率衍生工具 篇2

衍生金融工具有哪些?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是指在基础金融资产或原生金融资产(如外汇、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交易基础上所派生出来的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股票指数期货(权)以及互换业务的合约,这些合约统称为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取决于赖以存在的基础金融资产价格及其变化。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就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场所,也即以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常

概念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概念:

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特征:

1、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将原形金融资产的买卖变为期货合约,将买卖某种金融资产履约或不履约的选择性,变为可进行交易的商品;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合约,而非合约所载明的标的物。

2、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进行交易的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受其产生基础的原形金融资产现货市场价格所制约,如股票指数的变化影响着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价格。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是在原型金融资产现货市场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市常

3、衍生金融工具出市场的运作机制具有高财务性杠杆性质的特点,即交易者必须交付一定比率的保证金或保险费进入市场,而交易的合约价值数十倍于保证金或保险费。进入市场的交易者借此“以少搏多”,用较低的成本进行汇率与利润风险的管理。由于汇率与利率波动频繁,也为投机者获得投机利润提供了方便。

类型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类型:

从总体上讲,以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有两种类型:

1、有形市场即在有形的交易所内进行的场内交易;

衍生工具拖累港股 篇3

这些天港股跌得很厉害,以前出现这样的大跌,总会有像样的反弹,就像鼓足了气的皮球,如今的反弹毫无力度可言,恰似漏了气的皮球。这是为什么?

衍生工具套牢投资大户

港股走势除了受美国次贷、内地宏观调控影响,还有自身的原因,就是我们上一次谈到的衍生工具Accumulator。

Accumulator是一种股票挂钩投资工具,很多香港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投资大户都参与这种投资。简单点说,就是投资者持有大量的某个股票,怕后市急跌,想卖出,但又怕卖出后股价仍上涨,于是想出如下方法:当该股在100港元时跟其他投资者订个合约,每天以90港元卖给后者200股,为期一年,但如果股价跌到90港元以下,后者要接400股(即200股的双倍),如果股价升到102港元,此合约便告终止。

也就是说,此产品的结构是客户指定挂钩某股票,并以-低于目前市价的接货价每天收取一定数量的正股,当股价涨2%~5%时,合约终止。此产品在大升市中极受欢迎,因为投资者可以在低位累积股票,然后在高位抛出赚钱。不幸的是,现在落入了大跌市。即使市价跌穿了接货价,投资者仍要按接货价接货,很多合约更要求投资者在股价下跌10%~15%后双倍数量接货。

Accumulator合约都是一年的,很多合约今年一月才订立。当时股市已经跌了一些,很多人预期最多再跌10%~15%,就会止跌。没想到一泻千里,有些股票跌了50%,比如中石油。港交所则跌了30%,中移动跌了20%,新鸿基地产超过了15%,中国人寿也由50港元跌到28港元。这些都是Accumulator的挂钩股票。股价越跌,投资者便需要以按约定价接入更多的股票。有些人没钱接货,就只能抛股筹资,有些人接货后则不顾一切抛出,导致了有些好股票无理由地急跌下来,比如港交所自身的股票。

Accumulator其实与买房供款很相似,虽然一时不需要很多钱,但必须为未来付款作准备。参与Accumulator的主要是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大户,所以可以说Accumulator套牢了有钱人。

与散户相比,投资动辄上亿的投资大户对市场的影响更大。近期港股市场成交低迷,有一天只成交了600多亿港元,而去年日均成交额达到850亿港元,这主要就是因为资金都被Accumulator套住了。从高位算起,美国股市仅下跌12%,港股则跌了25%~30%。以前港股跌到这种水平,往往会出现有力度的反弹,可现在因为购买力很小,所以反弹无力。

笔者预计,到6月底甚至今年底,恒指将在21000点到26000点水平波动。如果上升到28000点,成交才会有所放大,因为合约将终止,钱不再被套牢,很多股票也可以解套了。

因此,目前投资港股要避开地产股,比如新鸿基,因为这些也是Accumulator的挂钩股票。

美国最坏时刻已经过去

除了自身原因,港股还要看美国经济的眼色。笔者认为,美国最坏时刻已过去,但还需观察一、二季度企业经营业绩。

巴菲特日前出手,准备向美国最大三家债券保险商承保的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虽然不包括问题严重的高风险金融工具,但起码表明,巴菲特已经感觉次贷危机给债券保险业带来的冲击不太大了。

另外,美国财长鲍尔森提出一个新计划,拖欠房贷逾期90天或以上的住房持有者将得到30天的缓冲期,缓冲期内房子可以暂时中止被拍卖。30天缓冲期当然不能解决还贷问题,关键是贷款人将拿到较低的贷款利率作转按。很多次级贷款人的经济能力无法承担调高的贷款利率,他们不愿继续供款,而是将房产抛给银行。而对银行来说,宁可少收息,也不愿收进太多的房产,因为这样可以不提坏账准备。如果银行向贷款人收取较低的利率,很多人还是愿意继续供款的。

乐观者认为,金融机构的大笔坏账已经基本解决了,悲观者则认为问题还有很多。笔者的观点稍微乐观些,即使不是基本解决,也解决得八九不离十了。

利率衍生工具 篇4

首先,计算企业利率风险的敞口。利率上升对市场主体的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利率上升,资产中的固定利息债券(如持有的国库券、国债、固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市价下跌,产生跌价损失,一般来说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主要面临该类风险。二利率上升,导致低息时代发行的浮息债券、浮息贷款的利息费用将增加,一般来说企业主要面临该类风险。

其次,挑选适合的利率避险工具。目前为止,央行已推出了一系列利率避险工具,但较重要的是“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人民币利率互换”这三种,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下面对它们逐一介绍。

“债券远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和数量买卖标的债券的行为。以第一类风险来说,假如A公司买入甲债券,面值100元,固定利率2%,现价98元,现预测三年后市场利率将升至5%,则该债券市价将下跌,A公司持有甲收益率将低于2.04% (100*2%/98) ,因此在市场上需找到多头对家做一笔债券远期交易,约定三年后以98元出售该批债券,三年后假如利率果真上升,虽债券市价下跌,但A企业还能按98元价格将该批债券卖给对家,A企业收益率仍为2.04%。这是最简单的交易策略,还可以将债券远期与现券、正逆回购组合起来,例如B企业有2亿元浮息贷款,利率3%,预测市场利率将大幅上调,为锁定利息费用,该企业选择使用债券远期交易对冲该笔债务的利率风险,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市场上选择流动性强,交易量大、与市场利率相关性好的某一债券品种乙,然后以逆回购方式,融得2亿元的债券乙,再在市场上签订债券远期合约,约定一定时期后按现价卖出该券。到期时如利率上升至6%,则债券乙市价下跌至1.6亿,按2亿卖掉债券乙后,再在现券市场上按1.6亿买回债券乙,了结前期的回购交易。0.4亿元价差补偿了企业增加的利息费用,对冲了浮息债务利率风险。

由此可见,“债券远期”优点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规避长、短期利率风险的功能,缺点是由于参与者有限、利率趋势判断趋同等,在市场上不易找到交易对手,组合交易时又将占用大量资金和加大交易成本。实际上可以把“债券远期”理解为国债期货的预演。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9号,债券远期交易的参与者应为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企业如果要参与债券远期交易需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形式方能参与。

“远期利率协议” (FRA)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的金融合约。其中,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支付以合同利率计算的利息,卖方支付以参考利率计算的利息, 合同利率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 参考利率以PBC授权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交易中心)等机构发布的银行间市场具有基准性质的市场利率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具体由交易双方共同约定。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人民币本金交换现金流的行为,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

利率互换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进行长期利率管理,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进行转换。市场参与者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浮动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从而达到规避长期利率风险,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例如A公司为扩张产能发行浮息债券,期限为10年,每年付息一次,票面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60个基本点”。A公司预期未来十年利率将上升,则该笔浮息债的利息负担会越来越重,因此,A公司希望能将其转换为固定利率债务。此时,A公司可与B银行签订利率互换交易,约定在每个利息支付日,A公司要向B银行支付以固定利率5%计算的利息,而获得以“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60个基本点”计算的利息额,用于所发行的债券付息,通过利率互换交易,A公司将自己今后10年的债务成本,一次性地固定在5%的水平上,从而达到了规避了长期利率风险的目的。

“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好处是占用资金少,交易成本低,期限可长可短,特别适合长期利率避险,缺点是由于参与主体少难于寻找交易对手等。

中国利率市场化以来, 央行考虑到各大国有银行持有的大量固定的低利率债券与其浮动利率负债极不匹配, 为释放金融风险, 才推出上述利率工具, 其参与者有严格的限定。通货膨胀的压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风险释放机制的不断完善, 打破了加息的障碍, 因此企业必须未雨绸缪, 认识新事物、运用新工具、适应新环境。

摘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96年6月1日央行启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后, 利率可能长期、大幅波动。为释放金融业利率风险, 中国央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利率避险工具。因此市场参与者运用这些工具规避利率风险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加息,规避利率风险,利率避险工具

参考文献

[1]、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9号

[2]、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20号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 篇5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特点;风险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042-0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得金融风暴,这使得金融衍生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 如何重新认识金融衍生品及其风险,是我们关心并且需要研究的问题。

1 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自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商品。传统金融工具由原生性金融商品和基础性金融工具构成。原生性金融商品主要包括货币、外汇、存单、债券、股票等。而基础性金融工具则主要包括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价格指数、商品期货价格4种形式。金融衍生品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甚至仅仅以信用为基础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合同金融产品的行为。合约到期后,交易双方一般不进行实物交割,而是根据合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清算。通过这类基本形式的组合或者嵌入到其他金融商品中,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三大特点:

(1)杠杆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通常无须支付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需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和保证金,便可得到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待到交易日所确定的到期日,对已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反向交易,并进行差额结算。在实物交割的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的购买者只需于到期日交付一定数额的现金,即可得到原生性金融商品。

(2)高风险性。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至少存在价格风险、运作风险、交割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3)虚拟性。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的收益并非得自相应的原生性金融商品的增值,而是得自于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化;当原生性金融商品是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时,相应的衍生工具则更具有双重虚拟性。这种特征,使得金融衍生商品的交易有脱离原生性金融商品的趋势,通常其市场规模远远大于原生市场的规模。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职能在于锁定价格波动,进行风险的控制。但由于其具有的三个特点,在控制不當的情况下,可能加剧风险的程度

2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特征

(1)价格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来源于基础商品,所以基础商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因此,价格的变动给金融衍生工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使得金融衍生工具比传统的金融工具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波动的幅度也比传统市场还大,使得风险系数因此增加。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即金融衍生工具合约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市场状况相关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即市场业务量不足或者无法获得市场价格,此时衍生商品的用户不能轧平或者冲销其头寸,即无法平仓的风险;一类是与总的资金状况有关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即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按照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的危险。

(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它是指衍生工具合约的一方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包括在贷款、掉期、期权交易及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遭受的潜在损失。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 issuer risk),指标的资产的发行者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前者取决于交易对手的信誉,后者则取决于衍生工具所具有价值的高低。一般说来,这两类风险中,前者比后者更严重也叫履约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在金融市场上,一般来说合约的期限越长,信用风险就越大。

(4)法律风险。指合约在法律上无法履行或因草拟条文不足以及文件中有法律漏洞而引起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相对较新的业务,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法律滞后,有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交易双方可能会因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而蒙受损失,且发生纠纷时,也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加以解决。而且,由于逃避法规管制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动因,所以一些金融机构故意设计出游离于法律管制之外的金融衍生工具,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从而产生相当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场外交易中尤为突出。

3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风险的原因

(1)从宏观层面上看,全球金融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此外,各种新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出现,使得这些各式各样的工具变得越加难以区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在加快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速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制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2)从微观上层面上看,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产生,尤其与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很大的关系,而能否严格执行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主要有风险爱好型和风险厌恶型。风险偏好型管理层热衷于投机,因此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而风险厌恶型管理层通常会尽量避免从事投机业务而偏向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3)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性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造成的。标的资产的价格受到了经济政策、政治环境、供求关系、投资者人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披露存的局限性也是引发信用风险的原因之一。

(4)交易双方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按道理来讲,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使用者双方披露的信息量越多、透明度越高越好,双方所面对的风险也就越小但由于双方各自追逐的风险利润和切身利益决定了一些重要信息很难得到或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太高,这势必影响双方掌握真实的、全面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由双方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げ慰嘉南:

[1]王大友.关于企业加强防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8).

[2]吴利明.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及其风险防范[J].经济师,2007(11).

[3] 卢林. 浅谈企业规避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以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为例 [J] .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

[4]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法学思考》 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

利率衍生工具 篇6

一、运用外汇远期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可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押汇、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掉期、保理业务等, 使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远期结售汇业务。根据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 远期外汇交易大幅增长, 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较2010年增长37%, 在所有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中占比6.96%, 是我国外贸企业使用最多的衍生金融工具。远期外汇协议是指以某种外汇为标的资产, 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约定的远期汇率买卖一定金额该种外汇的合约。

案例分析:假设在2011年8月2日, 国内某外贸企业A已知其在2011年11月2日将有一笔100万美元的货款收入需要结汇为人民币。由于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中, 外贸企业A担心人民币升值给其带来不利的损失, 决定向中国银行卖出3个月的美元远期。

2011年8月2日, 中国银行报出的3个月远期美元现汇买入价为641.81, A外贸企业签订3个月的远期外汇协议。2011年11月2日, A外贸企业收到100万美元货款时, 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对美元即期现汇买入价为634.25。根据远期外汇协议, A外贸企业可以以641.81的价格向中国银行卖出100万美元, 从而多收 (641.81-634.25) 1000000/100=75600元, 等于将汇率锁定在641.81, 消除了汇率变动的不利风险。

二、运用远期利率协议规避利率风险

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有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 使用最多的是利率互换。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 银行对客户外汇和货币掉期累计签约142亿美元, 较2010年增长1.2倍。2011年4月1日, 外汇期权市场正式开放, 期权市场累计成交19亿美元。在可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中, 远期和期货合约是最常见的, 目前我国还未开展利率期货业务, 本文选用远期利率协议来规避汇率风险。

案例分析:假设在2011年8月2日, 国内某外贸企业B根据投资项目进度, 预计将在3个月后向银行贷款人民币2000万元, 贷款期为3个月, 但担心3个月后利率上升提高融资成本, 即与银行协商, 3个月后外贸企业B按年利率5.4%向银行贷入3个月期2000万贷款。

2011年11月2日FRA到期时, 市场3个月期贷款利率为5.7%。这时外贸企业B可直接执行FRA, 以5.4%向银行代入3个月期2000万元贷款, 比市场利率节省2000万×=25.6347万元, 等于将利率锁定在5.4%, 消除了利率变动的不利风险。

三、同步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

当外贸企业在面对利率风险的同时面临汇率风险, 该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呢?利率变动是否与汇率变动相关联。国内外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一起研究的较少, 大多数进行独立研究, 也有不少学者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如Basurto和Ghosh (2000) 对发展中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出台的保护性货币政策研究发现, 利率与汇率之间呈正相关[1]。同样Furman和Stiglitz (1998) 对9个新兴市场的高利率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利率与汇率呈同向变动[2]。So R W (2001) 运用多元GARCH模型研究美元利率与汇率的动态关系, 得出利率变动对本币变动有正的影响, 且两者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3]。郭树华、王华、王俐娴 (2009) 对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中美利率和汇率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 但短期联动关系不足, 并提出我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要相互协调[4]。也有学者将利率风险与汇率进行综合管理, 如Mun﹠Morgan (2003) 建立了一个同步套期保值模型, 并与独立套期保值进行比较发现, 同步套期保值的效率更好[5]。邹立虎 (2010) 在同样的思想上, 用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同步管理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 得出同样的结论, 同步套期保值的效果要好, 并且认为MGARCH-BEKK模型比GARCH模型更能降低风险提高收益[6]。

案例分析:假设在2011年8月2日, 国内某外贸企业C已知其在2011年11月2日将有一笔100万美元的货款收入需要结汇为人民币, 并且预计将在3个月后向银行贷款人民币2000万元, 贷款期为3个月。就如何规避市场风险, 有四种方法可以选择:第一种, 不进行任何套期保值, 任由市场波动;第二种, 只规避利率风险, 任由汇率变动;第三种, 只规避汇率风险, 任由利率风险变动;第四种, 同步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

2011年8月2日, 银行报出的3个月远期美元现汇买入价为641.81, 36个月的远期利率为5.4%。2011年11月2日,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现汇买入价为634.25, 3个月期贷款利率为5.7%。

为了便于比较, 假设企业收入为3个月后收到的美元货款换算为人民币以及贷款到期应当支付的贷款利息成本, 两者之差。现将四种方法表示如下:

第一种:不进行任何套期保值

企业收入y1=100×=605.75万元

第二种:只规避利率风险

企业收入y2=100×=607.25万元

第三种:只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收入y3=100×=613.31万元

第四种:同步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

企业收入y4=100×=614.81万元

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 外贸企业在同时面临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时, 若不采取任何规避风险措施, 在汇率与利率向不利方向变动时, 所遭遇的损失是最大的;而采取同步管理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优于只规避汇率风险或利率风险。

五、结论

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启动以来, 我国逐渐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有步骤地放开贷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 利率波动明显加剧, 借款企业若不能准确预测利率的变化, 一旦利率上升, 企业利息支付将会增大。汇率双向波动放开, 加大了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 汇率风险加大。利率与汇率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 该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 国内外学者大多数将利率与汇率分开研究, 很少将其综合研究。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综合管理效率要优于独立管理效率, 当然市场变化多端, 只是通过案例分析还远远不够。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 对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衍生金融工具, 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策略规避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BasurtoG, A Ghosh.The InterestRate-exchange RateNexus in Currency Crises[Z].IMF StaffPapers, Special Is-sue, 2000, (47) :99-120.

[2]Furmans J, J E Stiglitz.Economic Crises:Evidence and In-sights from EastAsia (with Comments and Discussion) [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8, (2) :1-135.

[3]So R W.Price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between Intere-stRate and Exchange Value of the US Dollar[J].GlobalFinance Journa l, 2001, (12) :95-107.

[4]郭树华, 王华, 王俐娴.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2005-2008[J].国际金融研究, 2009 (, 2) .

[5]Kyung-Chun Mun, George Emir Morgan.Bank foreign ex-change and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simultaneous ver-sus separate hedging strategie[s 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3, vol.12, pp.277-297.

衍生金融工具账务处理浅析 篇7

一、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的科目设置

衍生金融工具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需设置的会计科目有: (1) “衍生工具”科目, 资产负债共同类, 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形成的衍生资产或衍生负债, 科目结构如图1。 (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损益类, 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 科目结构如图2。期末, 该科目余额全部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科目无余额。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账务处理

[例]2008年2月1日, A企业和B企业签订一份合同, 双方约定在2009年1月31日进行一次“现金交换” (净额交换) , 标的物是A企业发行的股票2000股。届时, A企业按“固定价格”每股51元付给B企业, B企业按当时每股市场价格付给A企业。假设该股票在合约期间不发放股利, 在合约签订日远期价格的现值与现货价格相等, 远期合同本身在签订日公允价值为零。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按照市场股票价格与固定远期价格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其他资料如下:合同到期日为2009年1月31日, 2008年2月1日每股市价为50元, 2008年12月31日每股市价为53元, 2009年1月31日每股市价为52元, 2008年2月1日远期价格的现值为50元, 远期合同中的股票数量为2000股。

A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1) 2008年2月1日:该日签订合同时的每股价格为50元, 2008年2月1日远期合同的初始公允价值为零, 故不做会计分录。

(2) 2008年12月31日:该日每股市价增至53元, 假设此时固定远期价格102000元 (51×2000) 的现值为101250元, 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增至4750元 (53×2000-101250) 。会计分录为:

(3) 2009年1月31日:该日每股市价减少至52元, 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为2000元 (52×2000-102000) 。在同一天, 合同以现金进行净额结算, A企业有义务向B企业交付102000元, B企业有义务向A企业交付104000元, 因此B企业应向A企业支付2000元净额。账务处理如下:

可以看出, A企业在这次投机中, 虽然衍生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加至4750元, 但A企业实际在投机中得到的金融资产 (即银行存款) 只有2000元, A企业亏损2750元。

B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1) 2008年2月1日:同A企业

(2) 2008年12月31日:

(3) 2009年1月31日:

可以看出, B企业在这次投机中, 虽然衍生负债的公允价值增加至4750元, 但B企业实际以金融资产 (即银行存款) 偿还的金融负债只有2000元, B企业收益2750元。

参考文献

[1]李大诚:《高级财务会计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金融衍生工具内在风险揭示 篇8

1、市场风险。

是指因市场价格变动而给交易者造成损失的风险, 属非系统风险。虽然金融衍生工具设计的初衷在于规避各种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 但由于交易过程中将各种原本分散的风险全部集中于少数衍生市场上释放, 一旦操作不当, 市场风险将可能成倍放大。这种风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种是采用金融衍生工具保值无法完全规避的价格风险;第二种是金融衍生工具自身固有的杠杆性风险。对于金融期货和金融互换业务而言, 市场风险是其基础价格或利率变动的风险;就金融期权而言。市场风险还受基础工具价格波动幅度和期权行使期限影响。所有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均受市场流动性及全球和地方性的政治、经济事件影响。

2、信用风险。

也叫履约风险, 是指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约承诺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币场上, 像金融远期、金融互换等场外交易中, 只要一方违约, 合约便无法进行, 银行或交易公司仅充当交易中介, 能否如期履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资信, 故信用风险极易发生。而场内交易中, 所有交易均经由交易清算中心进行, 故场内交易中信用风险一般不易发生。

3、流动性风险。

即金融衍生工具合约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售或平仓机会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场内交易的合约, 由于标准化程度高, 市场规模大, 消息灵通, 交易者可以随时斟酌市场行情变化决定头寸的抛补, 故流动性风险较小;相反, 在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每份合约基本上是“量体裁衣”式订立的, 缺乏可流通的二级市场, 因而流动性风险大。

4、法律风险。

指由于金融创新连续不断, 导致法津滞后, 使某些衍生金融工具的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 以及一些金融机构故意游离于法律管制的设计而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所产生的风险。在场外交易中这种风险尤为突出。

5、操作风险。

是指因人为错误、沟通不良、欠缺了解、未经受权、监管不周或系统故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体系错纵复杂, 无论是场内交易还是场外交易都容易显现出此项风险的严重性。

二、金融衍生工具个别内在风险

1、金融期货投资风险;金融期货合约在风险上最大的特点是对风险与收益的完全放开。金融期货最大风险主要来源于低比率的保证金, 由于保证金的比率很低 (一般在1%-5%之间) , 使之对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交易双方损益程度产生了巨大的放大杠杆作用, 以致现货市场上价格的任何波动, 都可能在期货市场这一杠杆上得以明显反映, 导致风险与收益大幅度波动。

2、金融期权投资风险:合约交易双方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是金融期权投资特有的风险特征。就期权买方而言, 由于风险一次性锁定, 最大损失不过是业已付出的权利金, 但收益却可能很大 (在看跌期权中) 甚至是无限量 (在看涨期权中) ;相反, 对于期权卖方收益被一次确定了, 最大收益限于收取买方的权利金, 然而其承担的损失却可能很大 (在看跌期权中) , 以致无限量 (在看涨期权中) 。当然买卖双方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 一般会通过彼此发生概率的不对称性而趋于平衡。因此, 总体而言, 期权合约的市场风险要小于期货合约。

3、远期合约投资风险:远期合约投资最大的特点是既锁定了风险又锁定了收益。远期合约在订立时交易双方便敲定了未来的实际交易价格, 这样在合约有效期内无论标的物的市场价格如何变动, 对未来实际交割价格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这就意味着交易双方在镇定了将来市场价格变动不利于自己的风险同时, 也失去了将来市场价格变动有利于自己而获利的机会。在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方面, 远期合约投资却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远期合约基本上是一对一的预约交易, 一旦一方无力履约便会给另一方带来损失。同时远期合约的内容大多是由交易双方直接商定并于到期实际交割, 流动性极差, 因此机会成本高, 流动性风险大。但就总体而言, 由于远期合约交易规模小, 流动转让性差, 即便违约损失也仅限于一方。不会形成连锁反应, 不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安全构成重大影响。

4、金融互换投资风险:在风险与收益关系的设计上, 金融互换投资类似于金融远期投资, 即对风险与收益均实行一次性双向锁定, 但其灵活性要大于远期合约。因此, 较之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金融互换投资的市场风险通常是最小的。但由于限于场外交易, 缺乏大规模的流通转让市场, 故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较大。与此同时, 也正是由于场外交易, 少了交易所这一中间环节, 手续较为简便。所受限制较小, 给投资者寻找交易伙伴带来了方便, 因此, 金融互换投资方式还具有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所不具备的利于筹措低成本资金、便于选择币种融资以及规避中长期利率和汇率风险的功能。

实践已经证明,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发展和运用, 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但是, 如果不能正确的驾驭金融衍生工具, 控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它给人们带来的教训也是十分惨痛的。如1 9 9 5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1995年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的“3.27”国债期货交易事件, 以及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 研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 寻求规避其风险的方法, 将是摆在我们广大经济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摘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内在风险包括一般内在风险和特殊内在风险两部分。一般内在风险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组成;而特殊内在风险是指金融期货投资风险、金融期权投资风险、远期合约投资风险、金融互换投资风险各自拥有的自身的风险。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内在风险,揭示

参考文献

[1]、谭少鹏, 王丽.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及防范[J]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

[2]、徐江萍, 宋俊. 论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法律制度[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7 (5) .

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研究 篇9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不确定性,风险,披露

一、衍生金融工具与不确定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工具不断得到创新。特别是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金融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与衍生金融工具的采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另外,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 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也越来越多。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有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金融利润, 但有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 安然事件中的特殊目的实体 (special purportentity) 以及我国上交所“3.27事件”都是典型事例, 这种巨额的金融交易风险已越来越一起投资者的重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收益不确定性和高度风险性不仅仅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对会计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一般来说, 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风险性。

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为规避金融价格波动风险而产生的, 运作得当可以降低基础工具的风险。但其本身也存在风险, 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衍生金融工具管理指南》中指出,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更重要的是,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性, 交易时只需要付少量保证金即可签定大额合约成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 一旦运作不当, 便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衍生金融工具的时态性是未来的。

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 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和约。与传统的即期交易相比,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均为将要在未来某个时间完成的交易, 即其时间属性是未来的。从合约的签定到履行, 金融工具的价格将可顶发生剧烈的变动, 金融估计具有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 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具有高度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 这些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披露与一般财务报表中披露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经济实质

衍生金融工具的经济实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衍生金融工具如何的复杂, 它都不可能凭空出世, 自身独立存在, 它总是以一种或几种金融现货为基础。金融现货的价格支配着衍生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都是以金融现货的转变, 金融现货成为诠释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因素。所以, 金融现货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标的, 而某一衍生金融工具又可进一步成为金融现货——另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标的。

2、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是一种合约。作为合约, 首先是一种双方的法律行为, 这种行为具体表现为一种要约或承诺, 要约或承诺达成一致, 也就是双方当事人对合约所约定的内容意思表示一致。尽管双方当事人在买卖衍生金融工具时, 不一定追究工具上所列示内容没有意思表示。恰恰相反, 正因衍生金融工具都是高度标准化的, 所以, 在当事人决定买近或卖出某项衍生金融工具时, 就已经表明他们对该项工具所载内容的默许;其次, 合约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权利义务关系如何设立、变更和终止构成了合约的全部内容。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标准的重新制定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下, 如何进行会计确认, 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难题, 其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也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因此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复杂性:

1、在缔结合同时, 应当进行金融资产负债的初次确认。

2、已经确认的金融资产负债, 到未来交易发生之前这段时间内, 尽管其风险、报酬既定, 并且也无实质性变化, 但由于汇率价格相关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其公允价值的相应变化, 故须进行再次确认。

3、当合同约定的未来交易发生时, 企业也即丧失相应的权利及义务, 这时应当确认金融资产与负债, 即所谓的终止确认, 并将账面与实际金额之差计入当期损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应该真实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 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时并不具备历史成本, 因此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适宜。国际会计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和意图, 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为三类, 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1、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 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 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

2、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 则在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 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

3、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 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价, 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

会计披露的目的, 在于报表使用者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方面的信息, 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但是, 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使得企业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发生巨额的损失, 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 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还不太广泛, 而且政府监管比较严格, 因此, 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小和目的来规定是必须编制附加的报表, 还是仅在附注中披露即可。另外, 在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时, 应当包括:一是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 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或合约金融;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三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和管理政策, 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 如何确认和计量相关的损益等。

六、目前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制度现状

我国十分注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意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 我国不断发布各项规章制度: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 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 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 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 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 证监会发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 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我国自2004年3月起施行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实施的范围为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法人, 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目前, 我国证监会共计批准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等27家企业可以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七、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

以上一系列事件说明, 必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风险加以必要的控制, 不能任其作为表外业务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如果对该项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予以适当的披露, 有适当的机制予以约束, 提醒管理层和所有者的高度关注, 就不会发生等事态无法收拾以后的巴林银行残局和中航油的艰难重组。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风险控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 禁止过度投机, 完善内部治理制度, 杜绝“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建立严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权和核准制度。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应由高级管理部门、董事会或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授权核准, 并进行合法、合规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权、执行和记录必须严格分工。如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负责人授权批准, 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员负责接收来自交易对方对交易的确认凭证;对交易伙伴的信誉进行评估, 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风险;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盘点核对制度;建立投机项目的投资限额制度, 规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最高限额, 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严格限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 除为了规避实际外贸业务中的不确定风险以外, 禁止从事以投机为手段的投资行为。

2、加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准。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种类众多, 业务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分析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 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避免巴林银行事件中因业务人员越权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另外, 必须使用信得过的交易人员, 做到核心机密内部人掌握。中航油参与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 均是外籍人, 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像这种核心机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运作,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是很少出现的。在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 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 一般都是美国人。

3、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外部监管, 将作为“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披露。中航油从事场外交易历时一年多, 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 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 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而, 我国必须完善法规制度, 使企业在投资或投机衍生金融产品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能够对高风险的投机业务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 以避免类似中航油事件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金融工具会计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财会通讯 (2000)

[2]、朱小平、杨郊红《金融工具会计管理》, 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7)

[3]、朱小海《金融工具会计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4]、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陈少华、葛家澍《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问题研究 篇10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核算问题;风险规避;会计核算

作为金融创新结果的衍生金融工具不仅是进行风险规避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巨大的风险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出现了外汇、国债等衍生的金融工具。但是企业所进行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并不是很多,这是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有着很大的风险,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国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快速并且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进而保障我国经济市场的安全。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新型的金融工具。根据IASC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衍生金融工具的实质就是代表权利与义务的合约。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

1.价值具有较强的波动性

从定义上可知,衍生金融工具是处于传统的金融工具的基础上的,因此衍生的金融工具一定会受到传统金融工具的影响,比如说外汇期货价格一定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受基础商品价格的影响,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可以用来规避风险,但是也是因为如此,也会引起价格的波动。

2.在财务方面具有杠杆作用

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只需上交一定的押金就可以进行交易,并且所缴纳的押金相比交易的金额来说是非常少的,所以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起到以小博大的效果,也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3.衍生产品设计灵活

衍生的金融工具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创新上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它既可以将各种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重新组合,还可以根据购买者或者参与者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该特点也成为了衍生的金融工具比传统的金融工具更受到大家的欢迎、更加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但是灵活性既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优点,同时也是该工具的缺点,正是因为产品的灵活性,专业的人士无法对其全部的特性进行掌握,无法进行深层的了解,在运作时难免会发生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1.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以及交易方式分类

根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以及交易方式可以将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远期、互换、期货、期权四大类。远期类工具主要是远期的交易以及协定,并且远期合约是根据双方的要求签订的合约,流动性较低;互换类工具是双方进行互换资产的合约,比较常见的该类产品是货币互换以及利率互换;期货类的工具是比较标准化的合约,它对于所进行交易的资产的数量以及质量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相比于远期类的工具,它的流动性较高;期权类工具既可以进行标准化的交易,还可以是非标准化的合约,选择空间较大。

2.根据基础金融工具的不同分类

衍生金融工具根据其基础的金融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利率类、商品类、股权类以及汇率类四大类。

3.根据工具的交易形式进行分类

根据工具的交易形式,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大类。场内交易就是在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在该交易中交易者必须满足该交易所的交易人员的要求,并且还要向交易所缴纳保证金,对交易者的信用要求不高,流动性较高;场外交易就是进行交易的两方直接指定合约的交易,流动性较低,但是该类交易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发展的空间较大。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表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理论是滞后于实践操作的。在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主要是以民间为主,国家的财政部并没有确立一些比较标准规范的准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国许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自主决定自己的衍生金融工具所表达的信息,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调查中发现,我国的四大银行有各自的报表体系,其中的报表科目以及格式大大小小都会有一些差异。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标准

在上面所述的衍生金融工具大部分都是待执行的合约,合约中所涉及到的交易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内发生的,于是在签订合约时,就无法满足“过去交易”这一事项,因此这种权利就成为了脱离报表的具有很大风险的项目。同时,衍生金融工具是无法进行任意撤销的,再加上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其价值波动很大,因此,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条件下,应该将“风险与报酬的实质转移”作为会计核算确认的基础,然后进行确认,将合同从开始制定到持有最后到履行的整个全过程都反映表达出来。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再确认以及最后的终止确认

1.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是整个项目要确认为报表的过程。在初始确认的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涉及到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的经济利益极有可能进入或流出企业;(2)企业所收获的成本或者要承担的债务都可以进行计量。

2.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是将初始确认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中以及发生变动的确认。对于一些衍生金融工具较多的企业,可以先将并不重要的或者是资产所占比例较低的工具不体现在报表中或者过一段时间再进行确认,对于主要的工具就需要在单独的列表中进行反映确认。

3.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就是将已经列入报表中的项目进行消除的确认。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方面,IASC提出了以下的标准:(1)金融资产以及与金融负债相关的风险已经转移到其他企业中,并且当中包含的成本以及公允价值可以进行计量;(2)合约所规定的基本权利或者义务已经开始履行、清偿、撤销以及期满无效。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核算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解决。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终止确认的标准是互相对应的。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的相关概述

会计计量是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或者是损益表中已经进行确认报表的货币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的,同时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被计量项目的价值。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企业根据的是已经发生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或者投资的时候,会计计量是紧紧与会计确认相联系的,并且会计计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会计确认的制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现在市场价值以及将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中最理想的便是公允价值。当某一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的时候,企业应该按照这项衍生金融工具应该支付的或者应该补偿的实际价值进行计量,这一特点与传统的计价基础是相通的。当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公允价值可以弥补历史成本计量所遗留的缺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用公允价值来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衡量在实务方面是实际可行的。

(三)我国的商业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

在我国的银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中,衍生金融工具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可以在国际的市场中获得该工具相关产品的公允价值,利用这一特点,我国的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便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样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该项衍生金融工具对自己企业财务以及经营的影响。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记录

因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无法对现在的衍生金融工具要代表的权利或者义务进行确认,正是因为传统财务受到现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从而使得资本市场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同时该事项也表明了工具的复杂性,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记录的艰难性。

六、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

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的目的就是利用会计报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报告的报告方式主要有衍生金融工具表内举报、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两个。在将衍生金融工具记录到资产负债表中时,最初始的计量方式是公允价值然后将公允价值的损益记录到当期的损益中。

七、结语

本文主要是侧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的实践研究,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进行一系列的叙述探讨,尤其是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些会计科目设置的讨论,希望对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以及企业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我国现在的商业银行中,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原则应该按照合约的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并且将产生的当期损益记录在报表中,然后进行确认,最后在合约到期的时候,企业或者银行要按照市场的价格来计算当期的损益并且按照实际结算的金额来交易相应的金融资产或者负债余额。

参考文献

[1]马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问题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2]陈应侠.试论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的应用[J].经济问题探索,2003,(11):110-112.

上一篇:高校人才引进研究下一篇: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