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教育

2024-09-04

智力教育(精选十篇)

智力教育 篇1

(一) 发展观察力

观察是知识的来源, 人的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能力的强弱, 往往是智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名家名篇, 引导学生学习作家的观察方式方法, 制订观察计划, 练习写观察日记, 制订观察卡片, 口头描述观察结果等。

语文教材中大都是名家名篇, 它们必然反映作家的观察方式和观察能力。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作者观察得多么深入细致, 如对色彩的观察:蓝的天, 白的雪, 青黑的矮松, 暗黄的山, 绿的水, 红的屋顶, 灰色的树影, 微黄的阳光, 粉色的薄雪……这些色彩, 鲜明匀称, 宁静妩媚。写景先是从上往下, 再从下往上:周围小山的山尖—山坡—山腰—山下的水—水边的柳—半空中—天上层次井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有富有条理之后, 选择本地一个景点, 确定观察对象, 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或画一幅观察画,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和细微处。

(二) 发展记忆力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仓库, 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积累个人的直接经验或接受间接知识, 都需要记忆。

记忆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古今中外, 很多名人学者都很注意用各种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比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我每天做两种操, 一是早操, 一是记忆力操, 每天早上背书和外语单词, 以检查和培养自己的记忆力。”马克思的少年时代也喜欢背诵海涅、歌德等作家的作品, 目的同样是为了锻炼记忆力。中学生正值记忆高峰期, 通过背诵外语课文、名作佳篇等, 既可以锻炼记忆力, 又能增长知识、丰富词汇、陶冶情操, 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为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黄金时间加强记忆力的锻炼, 每天都有一定的背诵任务, 而且要持之以恒。要注意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需要记忆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 每天看半个小时。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就一定会有很强的记忆力。

当然无论什么材料, 统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不仅记忆效果不佳, 而且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 发展想像力

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条件,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超越时空的界限, 使他们能“坐于室内而见海, 处于今而论久远”, 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 学生通过再现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 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 就能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容。优美的散文与诗词, 文情并茂, 感染力极强, 具有很多发展学生想像力的潜在因素。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它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法, 创造一种静谧、恬淡、清幽的意境。教师要抓住文中寓意深长的抒情的景物和形象化的词语, 通过朗读、分析、诱发学生展开想像, 把学生带入作者妙手绘就的恬静、淡雅、高洁的意境。要发展想像力, 必须抓住课文中能触发学生的诱导物:一是借以抒发作者感情的景物;二是能够摹状这些景物的凝炼的词语;三是巧妙自然的联想。教师抓住这一系列诱导物, 步步引发, 使学生进入作品中的画面和意境, 跟着作者到月色中的荷塘周围去漫游, 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隽永的意境。

有些叙事的作品, 主要是根据作品的具体描写, 想像其中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行动、语言以及环境气氛和情节发展等。

(四) 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人们认识世界, 要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深入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中去, 只有通过思维的作用, 依靠思维过程来完成。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重视思维过程教学, 科学地训练思维过程是关键。阅读教学的思维过程训练, 主要是理解、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感受、体验、判断和评价等思维的训练过程。讲读教学, 不仅要学生懂得“是什么”, 如文章的中心和段意、人物的个性、思想意义等, 更重要的是懂得“为什么”, 如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谋篇布局对表达主题的作用、人物性格形成的背后因素等。譬如教《白杨礼赞》, 就要使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对西北高原的壮丽景色和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为什么安排在开头?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抓住课文的中心和要点, 而且还能使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一篇课文, 不论其篇幅长短, 结构繁简, 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把握作者的思路, 理清脉络, 抓住要点, 用一二句话能把它理清楚。尤其是议论文, 更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去寻找文章的脉络, 抓住矛盾与问题, 抓住解决矛盾与问题的过程, 理清正确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搞通一个个概念、判断, 理解一层层的逻辑推理,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 训练学生的思路很重要。思路理清了, 就能写得有条有理, 不会东拉西扯, 颠三倒四了。有的学生思路紊乱, 前后脱节, 有的思路狭窄, 就事论事, 思路打不开。教师在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作文思路常用列提纲、表解以及通过不同类型不同表现手法的文章的分析和归纳, 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和认真构思的习惯。

语文教学中, 往往对同一问题, 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解答。教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各种思路, 寻求多种途径去解决, 使学生思想不禁锢于一隅, 借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 发展注意能力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一个注意力集中的人, 学习与工作事半功倍。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 首先是注意力。”注意力的集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 需要通过训练来获得。

在语文教学中, 如何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要抓住教材的特点, 充分运用作品的艺术特色, 想方设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 高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外, 还可运用如下方法进行训练:

1. 立下积极目标、快速完成任务。

设定了一个要自觉提高自己注意力和专心能力的目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后, 你就会发现, 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集中注意力这种能力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变化, 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在背书、写作、阅读等语文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2. 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完成任务。

毛泽东在年轻时为了训练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曾经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训练科目, 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这种抗拒环境干扰的能力, 需要训练。就是不管环境多么嘈杂, 要进入要阅读和学习的科目时, 能对周围的一切因素置若罔闻。这是可以训练成功的。教师可以在班里设专门的“抗干扰训练课”, 让学生在吵闹的操场上完成背诵或阅读的任务, 或者教师故意在讲台上读新闻、讲故事、放音乐等人为地制造干扰, 然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训练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 训练听力, 练做“盲人”。

盲人对声音特别敏感, 那是因为他们高度集中了听觉器官。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听力来发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播放朗诵、故事、新闻、音乐等, 先让学生听, 然后就里面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听才能正确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孤立地进行, 一定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有计划地进行。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篇2

轻度的智力落后(智商一般在50~69之间)、中度的智力落后(智商一般在25~49之间)和重度的智力落后(智商一般在25以下)。

由于智力落后儿童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因此,对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儿童应有不同的教育与训练要求。

对于轻度智力落后的儿童,可通过特殊的教育使其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发展其身心机能和矫正不适当的行为,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

对于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除了进行符合他们接受水平的思想文化教育之外,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其感觉—运动的协调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重度智力落后的儿童的教育则属于护理教育,重点是训练他们能具备一些个人自理能力和通过手势、表情告诉他人一些与个人的安全有关的简单信息。

对于智力落后儿童的特殊教育,无论是弱智学校还是弱智班,都不必实行考试留级制度,教师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观察、课堂提问和作业考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制订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教学内容为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工、体育、劳动技能等,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强调劳动技术教育及音乐、体育、美术三科的教学。

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表明,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动作技能的训练,都要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缺陷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智能。因此,在特殊学校中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课堂教学也是采用以个别教育为主,以集体教育为辅的方法,针对其心理缺陷进行补偿教育。

在对这些智力落后儿童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地运用直观教学的原理,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其记忆能力;

三是要创造条件,提供情景,发展其言语能力;

四是通过具体运算来发展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智力教育 篇3

摘 要:文章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学龄前儿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设计开发了一套《智力马拉松》教育游戏。该游戏通过一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即通过设置关卡智力闯关的方式,将识字游戏、龟兔赛跑、凯蒂猫算数、猜小动物游戏、音乐与图片的匹配等五个场景采用马拉松的方式,使各方面的智力直接、间接地展现出来,以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让3-6岁儿童通过在游戏中学习来激发和促进其多元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61-03

一、引言

教育游戏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教育与游戏相结合的产物,将游戏和教育结合,寓教育于游戏,寓学于乐,一方面得到娱乐,一方面又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当前的教育游戏大多数都是专门为训练某一技能或针对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设计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且游戏和知识内容是完全分离的,知识内容大多是以题目的形式出现的,都是一些较为独立的游戏,游戏与游戏之间关系不大,没有较好的连贯性。

笔者开发的教育游戏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的特点,使用Flash软件制作的二维教育类游戏。制作时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激发儿童潜在的多元智力,把知识和游戏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儿童多方面智力的发展;其次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让儿童知识学习与娱乐有效结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令其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最终目的是让儿童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智能,并且在自己比较有优势的智能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其智能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

1.儿童言语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言语—语言智能是指使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突出特征为能利用语言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智力马拉松”游戏是用识字游戏来体现言语智能,先后会出现十个简单的汉字,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一方面测试了他是否认识这些最基本的独体字,另一方面对认错的字会出现一个正确的读音,儿童可以根据正确的提示拼音自己去读,来加深巩固印象。

2.儿童视觉空间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形状、 空间位置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辨认距离判断方向。在关卡二中,首先是一个对图形、颜色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儿童在后面的草丛中数一数三角形的个数,如果正确了就到下一个场景中,如果错误了,就会提示红颜色的部分为三角形,这样就对儿童的形状、色彩的视觉感进行了锻炼。之后进入下一个场景,是儿童对空间位置和方向感的一个体验,用方向键去操作,根据闪烁的方向指示和键盘指示,让儿童从中辨认距离判断方向。

3.儿童逻辑数理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逻辑数理智能包括数学运算的一些能力,还可以处理一些逻辑关系等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在“智力马拉松”的游戏中,通过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算数题,判断正确与否,整合了数学知识,从而逐步训练儿童的逻辑数理智能。

4.儿童自然观察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在此智能的表现上,游戏中通过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展示,让小朋友们猜猜动物的名字,更加直观贴切地了解身边的小动物,提高对自然观察的敏锐度,对大自然的生物有了观察的能力。

5.儿童音乐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音乐智能是指一个人对音乐的欣赏,对乐谱的辨识度与敏感度,对于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感受,具有音乐天赋。本游戏对儿童音乐智力的激发是通过几个歌曲片段的播放,然后与舞台中的图片进行匹配,这样对儿童的视觉和听觉都进行了锻炼,将音乐智力与言语智力结合起来。挑选的歌曲都是儿童们常听的儿歌,比较具有吸引力,同时歌曲还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令儿童在听的过程中也感化了他们的心灵,是一种社交智力的体现。儿童们能够身临其境,去感知去欣赏音乐,他们听到自己喜欢的儿歌,可以一边跟着唱一边享受着节奏,使其对音乐的辨识度更高了,从而发展了儿童的音乐智能。

6.其他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肢体—动作智能是指人调节身体进行运动,比如跑步等一些的锻炼;或者用手去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等。儿童能利用良好的动作技能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在識字游戏中的小动物们的跳跃就是一个运动智力的体现,鼠标点击下去,小动物就会跳一下,还有大果蜀黍一路的行走、乌龟的爬行,都是儿童对外界的物体运动的一个视觉感受。

自我反省智力的锻炼,是在每个关卡中如果错误会有错误的提示部分,是对儿童自我反省智力的一个激发。在识字游戏中,如果选择错误,则会出现NO的提示音,然后会有正确读音的展现,这个过程中儿童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认识,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还有灯泡的提示也相应地进行了错误的归正。

社交智力通过观察他人的意向、心情等情绪来揣摩他人的感觉与动机,是一种交往能力的体现。整个游戏是带有故事情节的教育类游戏,其中“大果蜀黍”多次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就是激发和发展儿童们社交智力的一个很好体现。还有算数中凯蒂猫笑的情绪与哭的情绪,在玩的过程中使儿童能识别他人的情绪,从而锻炼了儿童的社交智力。

三、“智力马拉松”游戏的设计

1.角色设计

游戏中的人物角色都是根据游戏的剧本、游戏的情节等一些体现出来的思想设计的。

在笔者所做的游戏角色当中,需要一个幽默诙谐但不失稳重的卡通形象角色去引领儿童玩这场游戏,通过将苹果拟人化,给一个绿色的苹果加上四肢、画上五官,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具有亲和力。苹果有着修长的腿,这样给可爱的角色增添了一份成熟稳重的神气,并且在整个游戏中是串联整个场景的引线,其走路的姿势和一些神态也是肢体动作智能的体现,所以起名“大果蜀黍”,如图1。

2.关卡设计

⑴识字游戏

逻辑数理智能包括数学运算的一些能力,还可以处理一些逻辑关系等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在“智力马拉松”的游戏中,通过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算数题,判断正确与否,整合了数学知识,从而逐步训练儿童的逻辑数理智能。

⑵龟兔赛跑游戏

在这个关卡中,首先出现3、2、1的倒计时,儿童通过计算机上的方向键控制乌龟的行走来和兔子进行赛跑,并且在乌龟跑的过程中,场景中的方向键会闪烁,以对玩者进行提示,同时左上方的方向键随着乌龟的跑动方向进行闪烁,以帮助儿童辨识东南西北的方向。当兔子跑到三个拐角处的时候就开始呼呼大睡,乌龟一直在玩者的控制下不断前行,当乌龟跑到红旗的地方游戏就结束了。然后“大果蜀黍”走向下一个场景。在整个游戏中,如果玩者所玩的时间在100秒以内,则在屏幕右下方出现钥匙。

⑶凯蒂猫算术游戏

在此关当中,是10道算数题的判断正误,黑板上十道题会依次出现,题号根据题的变化而变化。对错是两个按钮,通过点击按钮来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7个或7个以上则能出现钥匙,否则不会出现。

⑷猜小动物游戏

在这个关卡中会有十个图片出现,在下面的三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选项,如果选择正确会出现红色的对勾在正确的选项上,如果选择错误,则在正确的选项上出现红色的对勾。如果点击正确率在7个以上则出现钥匙,否则不出现。

⑸音乐与图片匹配游戏

在音乐游戏的关卡中,场景中的棒棒糖不断地转圈摇曳,图片也在摆动,会有音乐轮番播放,儿童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点击匹配的图片。玩者点击一次,歌曲就会播放下一首歌曲,如果匹配正确率在3个以上,则会显示一把钥匙。

3.“智力马拉松”游戏设计特色

⑴“马拉松”式游戏关卡的设计

该游戏的设计并不是与网络上大多数的游戏关卡那样通过每个小关卡来解锁下一关,整个游戏就是一个大的关卡,玩者需要全程集中注意力。

⑵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游戏的角色设计与动漫人物相结合,游戏情境与儿童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故事情节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关卡,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为游戏增添了趣味性。

⑶锻炼儿童的耐心

由于整个游戏是一个大的关卡,儿童需要在“大果蜀黍”的指引下完成从识字游戏到音乐游戏一系列游戏任务,使儿童的各种智力得到激发与发展,需要儿童们有耐心地完成。

四、評价

在本文Flash教育游戏的制作中,由于软件本身的局限以及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游戏、动画制作中遇到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以致于完成的作品还不是很完善。在游戏设计中,对于儿童多元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力度还不够,可以说是一个终结性评价的过程,还需适当地对关卡的设计进行改进,以促进游戏的完整性。

五、总结

人的智力发展程度制约着人的成败,多元智力理论具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启示。教育游戏的研究仍是一个发展中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教育游戏的现状,通过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并以此为依据,为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1-230.

[2]陶力源.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育网络游戏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3):232-233.

[4]范良辰.从多元智能理论看游戏学习环境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39-41.

[5]向筠,费广正,徐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游戏关卡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4):68-69.

[6]马颖峰,孙彦青,郑志高等.教育游戏承载学习内容的独特性及其设计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3):62-65.

[7]刘孝安,黄亚平.基于Flash的幼儿益智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6):74-76.

重视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篇4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 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 因为熟悉旋律, 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 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 尤其是音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的兴奋和思维, 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

一、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一) 有助于幼儿的感知能力的培养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 是开发智力的基础。音乐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听辨、试唱和试奏的过程, 从单个音到和弦, 从单个声部到多个声部, 从浅显的旋律到复杂的织体。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视觉, 听觉以及口、手、脚、脑等器官都同时启动, 并且依靠大脑的紧张活动来进行调节和平衡。例如, 幼儿在弹奏乐器的过程中, 两眼不但要同时看准高低音谱表中的旋律, 还要兼顾键盘上的音的位置。乐谱中很多符号是不断变化的, 幼儿必须在瞬间通过视觉、听觉和两手的协调动作来完成, 而且还要认真领会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和理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 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听觉的敏锐性, 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 促进了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 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 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 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中, 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 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 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 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 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 既要聆听主旋律, 又要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变化等等, 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三) 有利于幼儿记忆力的增强

学龄前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 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更多地依赖于表象, 而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 既有唱歌又有律动和音乐游戏, 有时也边歌边舞或进行节奏练习, 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教师在教唱歌曲时, 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 这样幼儿兴趣很高, 很快记住了歌词, 增强了记忆力。

(四) 有益于幼儿的想象力拓展

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形象, 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 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测验过程中, 他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 就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 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 因为当乐曲同歌词结合起来时, 听者是沿着歌词展示的内容, 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进行感受的。

(五) 突出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音乐课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幼儿, 教唱新歌时,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动作表演以感染幼儿, 启发他们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 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总要配合语言训练, 幼儿在音乐课中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 正确理解歌词的内容, 必然会丰富幼儿的知识, 增加他们的词汇,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音乐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 而语言的发展, 必然会促进幼儿思维中逻辑抽象成分的增长。

同时, 在音乐课中往往要启发幼儿对各种音乐进行比较, 而要比较就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在比较的基础上, 幼儿逐渐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 能初步概括同类音乐的共同点, 找出不同种类音乐的差别, 在音乐欣赏课中, 借助语言的作用, 启发幼儿谈感受, 会提高幼儿的推理判断能力,

二、如何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 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 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 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 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 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 提出合适的要求, 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 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另外, 在音乐活动中, 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 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 树立自信心。

(二) 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 培养内在动机, 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 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 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 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 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

(三)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 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 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 都能予以肯定、鼓励, 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 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 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 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 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 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 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交流感情促进智力发展教育心得 篇5

格林斯潘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方面的专家。最近,他出版了《智力发展》一书,充分论述了父母的感情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卡片、形状、拼图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教育方式并非没有作用,而只是远远不如语言交流和一起玩耍更为有效。他说,智力只有与感情、意志及自我意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使人产生思维。他指出,儿童思维的发展有6个关键阶段:保持平衡,集中注意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非语言表达,如对父母笑、皱眉头(半岁-1岁);简单的`表达如:拉着父母指着冰箱中他们想吃的食物;创造性思想,如父母和孩子一块游戏;逻辑抽象思维。

格林斯潘教授说,卡片等方式虽有助于智力,却干扰了儿童正常的发育期。美国1/2以上儿童在家庭以外生长,而全美80%的托儿所没有在儿童智力发展之关键阶段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他指出,现代教育的技术越来越多,但人的参与却越来越少。人们普遍采用大课堂教学而无双向交流;托儿所也往往忽视父母、社区及文化对孩子的作用。

智力教育 篇6

一、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教学相长,学习是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教师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成长。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和李镇西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提升。这当中尤其感人的是魏书生,他由最初一名初中毕业的老师,逐步成长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教师,其学习力可想而知。而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不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吗?

教师,首先是一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离不开学习的,不去学习就会落后于千变万化的当今社会,更难跟上正值青春期张扬个性的学生变化步伐。教师若难找到观察学生的切入点,更别提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提出可行性方案。

我们所看的书除了一般的班主任技能性的书籍外,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用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案例出版的书籍,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案例不一定可以直接用,但在教育上却有相通的地方,关键是要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

二、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我们反思和总结的材料,通过这些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转化后进生提供借鉴。

举个列子: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一直以来令任课教师很是头疼。上他的课的老师一般都会被气得受不了。但在多次教育他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要求上进的一面,发现了他善良的地方以及能主动承认错误的优点。为此我认真地为他写了一封近7000字的长信,用亲切的口吻赞扬了他的优点,同时又诚恳地提出了对他的期望,并用鼓励的话语激励他继续努力。我悄悄地将信夹在了他的作业本中,第二天开始,我就发现了他渴求上进并付诸实践的决心。就是从写了那封信后,这个同学接下来的几个月表现都很好,做事很积极,也不断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育是需要不断跟进的,同时出现的偏差也要不断纠正,如果不去反思和总结就形成不了教育中的经验。也就无法成为后来教育的借鉴和指导。每次我也会将自己的反思形成文字材料,目的就是经常去看看这些案例。每次看都觉得自己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的营养成分。可以让自己在班主任道路上成长得更快,也为自己转化后进生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如果说学习是班主任成长的捷径,那么反思无疑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有了学习和反思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就储备了智力的能量。

三、学会观察学生,让自己更加有耐性

后进生的转化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教师并不能指望今天教育了学生,明天就产生良好的效果,教育需要过程。就像一株小树,需要不断地施肥和修剪方能让其成长为栋梁。我们在转化后进生中增强自身的耐性,是为了让自己变被动教育学生为主动教育学生。教育需要有切入点,也需要有教育的契机,缺乏这些教育都会走向失败。在对郑亦凡同学的教育中我就深有体会。这位平时当老师的面异常安静,却在寝室或老师不在时比较闹腾的学生。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认真地观察他平时的表现。当我知道是他给班级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后,我果断地找到他,让他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这样起外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是怎样的反应。让他认识到这种行为对同学的伤害。最后教育的结果是他的转变很大,成绩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等待需要智慧,当然也是检验班主任耐性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心智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到达这个点就轻易实施教育,并不一定能发挥其作用,因而耐心等待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过不能错过平时的跟踪和观察,否则耐性有可能会成无作为。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和耐性。(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政治课智力因素与素质教育 篇7

一、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贯彻学生学习过程中, 还要渗透到生活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虽然这部分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却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因此, 要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培养。

智力是人类创造力中的重要因素, 其基本要素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传统教育更强调和推崇智力的培养和开发, 忽略了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 只重视智商, 而忽略情商, 其结果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甚至出现心里障碍, 人格不健全、抑郁症、精神强迫症等不健康现象。我们确实应当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习, 但是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和调节能力。

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很有意思很有价值。不对学生做过高的要求, 不强求学生去强迫接受, 不能将过重的压力放到学生身上, 不能让感到太过沉重, 要循序渐进, 逐步进步, 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的培养。从小事或者简单的知识入手,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以及给予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 多与学生沟通, 增加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及时给出学生的评价和努力方向。在闭卷笔试的基础上灵活增加口试等考试形式, 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创新思想,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同时, 在笔试闭卷测试中, 尽量避免过分对知识机诫地记忆与再现。考试题目是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 锻炼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和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 不但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思维方式等,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正确引导学生,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就是对传统常识、常规与秩序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 其结果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符合伦理道德。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对德、智、体、美、等各方面一起抓,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为谁做”, “为什么做”, 在指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始终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放在首位。无论做什么, 都要对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让学生懂得“做事要遵守科学规律, 讲诚信, 讲质量, 讲规范操作”要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培养学生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 时代气息, 民族文化等内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教学中, 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 又要注重对个性的发展, 学生有很多个性表现, 有的不怕困难, 信心十足, 独立性较强;有的坚持性较强, 有探索潜力。这些品质往往被学生的顽皮、任性、内向、古怪等超常规的现象所掩盖, 因而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因此, 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力, 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师要坚信思维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以发展, 积极探索思维训练和发展的新方法, 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从浅显的知识问题入手, 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具有极大潜能和创造力的主体, 不能过分干涉学生的思维独立活动, 要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地选择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中学生应具有独立、和思维性, 教师应当积极发掘和开发学生这种可贵的思维和优势潜能, 满足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其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主动地发展, 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地发展, 培养其美好情操塑造其美好心灵, 提高创新素质。素质教育担负着重要角色, 才能真正成为开启学生心智, 塑造学生心灵, 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有春、蒋书同、刘军:《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探析》, 《当代教育论坛》。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智力教育 篇8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美术课教材与他课教材相比, 有特殊的魅力。美术教学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引导学生与作者、图画进行对话, 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 让学生通过对书画的欣赏与作者交流情感或碰撞思想。情感是“孩子明眸中的亮点, 是心灵天空的繁星, 是理想世界的阳光”, 当学生用情感去触摸, 用心灵去感悟, 那么浸润在书画中的所有价值就能浸透到灵魂深处。正如别林所说:“只有在美的情感下, 才能有智慧, 只有美的情感, 学者才能提高到宇宙的思想, 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和。”可以说我们要合理地利用教材, 让学生用心去感悟教材, 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二、情感智力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开始

目前,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都有一套培养孩子成长的方案, 如让孩子学习什么兴趣班、美术班、音乐班, 或者什么钢琴、舞蹈等。究其原因, 大多认为可让自己的小孩有一技之长。他们只注重表面学到东西, 而忽视最重要的内在的情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在鱼龙混杂的教师队伍中不乏一些不负责任之辈, 只管教会学生按部就班地把一只小鸡、小鸟如何画出来, 而往往儿童时期是情感教育最容易接受的阶段, 在教孩子的同时应加入故事, 融入感情, 使孩子不是简单地描绘, 而是情感的表达。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在他的《创作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美感的成长是任何创作活动的固有的贡献。”所以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还要从儿童做起, 打牢根基。如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亲情、友情、爱情, 带着这些感情去和孩子交流, 很容易将这种感情智力教育延伸到人类社会和大自然。让孩子们从小有个爱国之心, 这是情感教育的中心环节。

要担负起培养后代情感智力的重任, 除了家庭教育之外, 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主要途径。而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审美的作用, 学校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 使美术教育真正服务于素质教育, 从而有利于情感智力的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特别是中专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中专学生都被认为是学习的后进生, 他们的情感相对比较脆弱。因此中专美术教育更应该用情感激发的方法, 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近距离地传授知识, 与学生融为一体, 互相学习、互相讨论。我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挥评价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任务。其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学习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造精神,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情操, 完善人格, 这就需要掌握情感智力培养的正确方法。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智力

1. 形象引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经过艺术的洗礼而成的。于是这些艺术品就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的再现, 而是富有艺术家的感情色彩, 这就是“借物抒情”或者说是“托物言志”。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中丰富的艺术品创设合理的情境, 了解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等进行参观学习, 创造具体生动的教学环境, 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想象能力。

2. 激发兴趣。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建议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要进行无主题或主题的想象, 创造出们的艺术作品, 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人的作品的评价。在每周的评画的过程中, 我都会让学生, 对别人的画进行点评,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来主动地学习。在上课时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范画、艺术家的作品, 或者是电影、录像、电视, 甚至可用音乐、讲故事、参观等来给学生上课。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写生, 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去体会美, 发现美, 把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 艺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 不断探索, 从而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以最有成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 实现情感智力的培养。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新一代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 让情感智力发挥作用, 为国家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共同努力。

摘要:情感教育是美术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但是当前我国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切合实际弥补当前情感智力教育所存在的这些不足,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首先要重视情感智力的培养, 这还得靠新一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标准》,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情感智力的教育, 为实现中国的一素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 篇9

关键词:多元智力,创新能力,全面发展

幼儿阶段是儿童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地去寻求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而实际上, 在过去几十年以来, 我们在寻求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在坚持本土化的同时, 也在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是众多引入理论中极有份量一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如何理解多元智力理论, 它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会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这些都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 就智力的本质来说, 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就智力的结构来说, 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 而是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九种智力, 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 力、数理———逻辑智 力、视觉———空间智 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二、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

( 一) 树立积极乐观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幼儿的智力都各具特点, 都有自己独特的组成结构和表现形式;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的幼儿园里就再也不应该有所谓“笨学生”的存在, 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相信幼儿的潜力, 相信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和取得成功, 并通过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由于每个幼儿的智力发展都是同样重要的多种智力的不同程度的组合, 幼儿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是否聪明的问题, 而是一个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 总有一些幼儿不善言辞, 性格比较内向。过去, 我们的老师很容易认为这些幼儿是“笨孩子”, 了解了多元智力理论以后, 我们的幼儿园里不应该再有“笨孩子”这个概念的存在, 幼儿老师应该相信幼儿的潜力, 相信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和取得成功。如果有人问幼儿园老师班里的小朋友谁最聪明, 老师可以要反问他: “你问的是在哪个方面聪明? 怎样聪明?”

我们的儿童观改变以后, 我们的教育观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 我们以标准的智力测验为参考对幼儿进行评价, 甄别出那些是非常聪明的幼儿。在我们学习了多元智力理论以后, 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都具有优势智力领域, 只要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 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幼儿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 并把这种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幼儿的出发点, 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制定个人化的教育方案,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二)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了多元智力理论之后我们知道, 每个幼儿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 积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我们幼儿园应该向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智力内容。因为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的幼儿园里不能片面地只向幼儿展示某几个智力领域的内容, 而应该向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智力内容, 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和幼儿园教师都在多元智力理论的引领下重新设计和思考幼儿园课程。比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

其次, 应注意发展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 并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转移到弱势智力领域。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优势智力领域的同时, 将自己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 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力领域得到有效发展。比如, 有的幼儿语言能力差, 不会说儿歌, 在传统的教育中, 语言能力弱的幼儿经常被称为“笨学生”, 对他们的补救办法主要是强化训练, 让他们反复练习。这种方法对一些幼儿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内可能有效, 但对相当多的幼儿并没有明显的成效, 而且极易引起幼儿的反感以至于厌学情绪。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的教育主张教师从幼儿的优势智力领域入手, 引导幼儿将自己进行绘画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语言这个弱势智力领域之中。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幼儿在学习绘画中取得的优秀成绩来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成功的, 使他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类似这样的努力, 使幼儿把优势智力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转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

再次, 我们还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例如, 六一幼儿节快到了, 教师要向幼儿介绍六一儿童节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对应于言语———语言智力领域, 他可以向幼儿推荐关于六一儿童节的书籍供他们阅读, 也可以组织有关六一儿童节的诗歌朗诵会; 对应于音乐———节奏智力领域, 他可以让孩子学唱有关歌唱关于六一的歌曲, 还可以组织庆祝自己节日的联欢会; 对应于自知———自省智力领域, 可以让幼儿说出、写出自己的理想。应该说, 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领域知识, 有助于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潜能, 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 三) 注重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最终还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现实生活不仅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力来解释各种实际问题, 而且更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这也是智力充分发展的证明。因此, 在幼儿教育中, 我们再也不能把教育的重点定位在幼儿书面语言和逻辑数理能力的培养, 而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着手, 不要限制幼儿的思维, 注重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综上, 在幼儿教育改革浪潮中,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因此我们要学习之, 研究之, 审慎之, 利用之。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0.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漆玲玲.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 2002.

智力教育 篇10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试点一般有三种做法:一是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 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在本科生中开设“科技创业”选修课, 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意识。这门课与传统的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二是顺应创业教育的要求加大第一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 调整教学方案, 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改革考试方法,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 建立若干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 全天候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放,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三是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一定的资金资助, 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全国很多高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创业计划竞赛, 并尽可能地将竞赛中选拔出来的成果向应用端延伸[2] 。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各具特色, 但一般都体现并密切结合其学科特点与资源优势, 并不存在“理想的最佳模式”。一般说来, 有这样几种成功的实践模式: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系统性、实用性和研究性并重;哈佛大学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塑造和培养;斯坦福大学则非常注重应用导向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 创业教育结合学生个人能力、专业特长以及面对的外部环境, 来规划学生创业个案;贝勒大学的创业教育特色是以家族企业的创业为主;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创业学研究而著称;仁斯里尔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则以紧密同创业孵化运作, 以及科技园的发展计划密切相关而出名;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创业教育则强调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倡导建立创业团队精神[2] 。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

笔者在2008年11月对上海部分高校进行了创业教育的调查, 对300名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访谈。在问及“你有创业的意向吗?”, 结果显示, 11.5%的人有强烈的创业意愿, 这部分同学中有50.5%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尝试创业历程”, 有33.4%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而为了“多一份收入”和“出于就业压力而创业”的占16.1%。同时有23%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创业的意愿但后来放弃了, 针对这部分学生放弃的原因进行调查, “仅仅只是创业冲动”是促使学生放弃创业的主要原因占55.8%;27.9%的学生有创业的雏形, 但没有具体方案, 所以只好放弃;14%的学生即使有具体的创业方案, 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实施。在问及“你认为重要的创业能力”时, 排在第一位是“出色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占23.3%, 第二位是“强烈的挑战精神”占16.2%, 第三位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占13.5%。在“如果你选择自主创业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提升?”时, 25.8%学生选择沟通交际能力, 23.1%学生选择管理能力, 21.3%学生选择市场开发能力。

从上述调查结果不难发现, 当前大学生对于创业有内源性的动力, 但缺乏发展的系统规划;当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更多来源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 但缺乏能够指导实践的理性判断。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 也折射了我国创业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没有系统理论体系作为支撑, 创业教育的健康和深入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三、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创业教育模式

1.理论基础

斯滕伯格认为, 可以从资源、能力、观念、评价4个水平来理解创造性智力。创造力的基本资源有:智力过程 (信息的输入、转译、加工、输出过程) 、知识 (即有关的经验体系、知识结构) 、智力方式 (智力活动过程的风格或倾向性) 、个体特征 (对模糊的容忍度、毅力、冒险性、坚持性、成长的愿望和自尊等方面) 、动机 (驱使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 、环境线索 (环境中信息量是激发还是阻滞思路的程度) 。这些资源在创造力中不是孤立地起作用, 而是相互影响, 共同起作用。首先, 这6种资源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结合构成若干种不同具体领域的创造能力;其次这些创造能力产生相应领域的创造性观念组合, 最后变成可供评价的创造性产品。这6种资源必须经过有效聚合后才能产生出高创造力来[4] 。

综观国内外各种创业教育模式, 其中有以培养创业意识为重的个案, 也有以训练创业实践为主的流派, 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创造智力的发展, 进而平衡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达到促进个体全面成长, 促成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传授给学生如何将智力过程、知识、智力方式、个性特征、动机和环境资源等方面信息有效整合, 形成在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中的特有能力, 进而明确在创业过程中的合理观念, 最终实现创业的成功。

2.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稳定个性特点的大学生群体中进行, 因此创业教育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基于智力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依次分为三个阶段, 即以培养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基础阶段;以形成创业观念为核心的整合阶段;以产生创业成果为标准的实践阶段。

第一阶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是以个体智力、心理发展现状为基础、以教育环境、人文环境为刺激的教育阶段。每个大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智力方式、动机类型等, 即具有风格倾向, 创业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信息, 有效激发个体扬长避短, 形成每个人在自我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个性化创业能力。因此这一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营造丰富刺激的创业环境和激发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首先, 营造丰富刺激的创业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创业教育整体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内外要形成一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 激发大学生主动创业的激情和欲望。同时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 营造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如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创业者培训班, 建立创业教育网站等;成立创业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组织, 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相关活动来渲染创业氛围。我们培育创业环境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以创业为荣、愿意将创业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选择, 并通过创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次, 激发个性化的能力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于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效激发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方式的特点, 扬长避短地发展创业能力。这一阶段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核心问题——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自身能力特点与创业之间的最佳匹配, 进而培养发展个性化程度较高的创业能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便于教师把握和处理学生的学习行为, 实施个性化的引导。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 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 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不时让学生做些事, 但仅仅是为了练习, 而不是进行评论, 从因果关系开展评价。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 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 要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方法, 气氛要轻松活跃。只有这样, 创业教育才能开展起来。

第二阶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整合阶段。这一阶段是在个体具备和形成一定创业能力的基础上, 引导确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和创业理念, 丰富个人思想价值体系。个体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需要正确的创业思想加以指导, 先进创业价值观驾驭下的创业能力是产生社会效用的保证。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引导科学的创业价值观和培养先进的创业理念。

首先, 引导科学的创业价值观。创业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 对创业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在创业时采取行为方式的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创业价值观指导和调节着人们的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一个大学生是否会创业, 选择怎样的创业目标, 创业方式和创业过程都是受到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健康地了解自我, 促进其自我发展。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主要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恰当的创业目标, 如不以追求虚荣、贪图物质等为创业目标, 以社会责任、价值实现等方面为目标;指导大学生明白采取合法、创新的手段实现创业;同时培养适度的风险意识, 教会他们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和挫折;鼓励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人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价值观教育宜贯穿于各项具体活动之中, 做到教育目标清楚明确, 教育过程潜移默化, 切实实现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大学生积极的创业价值观有助于事业更上一层楼, 消极的价值观会对事业造成阻碍, 甚至使人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其次, 培养个人先进的创业理念。每个大学生固有的社会环境、专业背景、个性特点以及对于创业的自我认知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业理念, 因此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 除了进行普遍教育外, 更需要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培养个人正确的创业理念, 指导个人的创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 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需要在第一阶段明确个体个性特征的基础上,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因势利导, 帮助个体扬长补短, 明确个性化的创业理念, 坚定创业意志。

第三阶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创业价值观指导下创业能力的现实运用, 以产生创业成果为标准的教育阶段。这一创业成果依据不同时期可以分为模拟成果、仿真成果和现实成果等。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提供仿真训练环境和孵化现实创业成果。

首先, 提供仿真训练环境。创业教育通常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 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得来的。从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创业的角度来看, 让学生参与“大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训练的有效方式。诸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 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种报刊的构思与设计, 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设计, 一种新观点的提出, 一个小实验、小制作和一些竞赛活动的实施方案等, 都是创业实践模拟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 根据自身条件, 采取多种形式, 创设仿真创业环境, 提供创业教育的模拟训练。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进行市场调研的方式提供训练场景。市场调研是对于经营、营销活动相关的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资料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 熟悉和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市场调研是一个专业而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方法的选择、抽样方法的决定、问卷的设计、执行的技巧与严谨的态度、资料的分析整理等环节, 只要其中一个环节有闪失, 市场调研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 学生能够训练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这对学生的创业非常有帮助。

其次, 孵化现实创业成果。创业教育的最高阶段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一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学生创业园地, 开放实验室等场所, 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平台;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产学研基地, 丰富产学研基地的内涵, 将之建设成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同时,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将之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使之为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各种校内外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连接在一起, 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 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 获得风险投资、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帮助学生创办企业或者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 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 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四、基于智力发展的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除了突破传统智力内涵的界定外, 就是倡导以个人为基础的纵向过程评价机制, 反对以群体为参照的横向结果评价。纵向的过程评价善于发现优点, 激发活力, 有益于个体接近和实现成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和挖掘个体在创业方面潜质, 帮助他们能够以最佳、最优的方式实现创业的价值。如果仅以创业结果的成功与否评价创业教育, 势必会将创业教育引向实用主义的倾向, 导致对个人成长发展的资源和时间浪费, 失去创业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 在创业教育中, 建立以各阶段培养任务为参照, 以个体纵向评价为内容, 以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可以激发创业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达到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可能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应该会成为发展的趋势, 唯有此, 创业教育才可能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兴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2][3]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5.

上一篇:奥硝唑含片下一篇:黑龙江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