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产品

2024-08-22

互补产品(精选六篇)

互补产品 篇1

一、河南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概况

农业在河南与东盟的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双方每年都向外部市场出口并从外部进口大量的农产品。据统计,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 东盟是河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农产品所涵盖的产品种类很多, 为列举数据并进行分析, 需要对其进行分类。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HS) 把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大类、97章, 本文所称的农产品是指HS分类体系中前24章的商品, 这也是WTO《农业协议》对农产品主要涵盖范围的界定。

图1显示了2009年到2012年各年度河南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 从中可以看出, 在这几年中, 河南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始终处于顺差状态。同时,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额明显较低, 而自2010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弱后, 双方的农产品贸易额实现了大幅增长, 河南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在2011年达到一个高峰, 而在2012年出现大幅下降, 降到与2010年大体相当的水平, 说明河南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有很大波动性。

二、河南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1965年, 匈牙利经济学家巴拉萨提出了利用贸易统计数据衡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a国或地区i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xia表示一定时期内a国或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 xa表示a国或地区商品出口总额, xwi表示世界市场上i产品的出口额, xw表示世界市场商品出口总额。此后, 澳大利亚学者德赖斯代尔进一步发展了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 提出了测算贸易互补性的方法。他认为, 如果一国某产品的大量出口构成该国在该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话, 那么可以认为另一国该产品的大量进口构成其在该产品的比较劣势。若某产品在出口国比较优势较大而在进口国比较劣势较大, 则两国在该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据此, 德赖斯代尔提出了贸易互补性指数 (TCI) , 它不仅可以反映不同经济体在贸易产品结构上的匹配程度, 而且可以反映贸易合作的空间。不同经济体某种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公式是:式中, a、b分别代表两个经济体, i代表某种产品, RCAai表示a经济体i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而RCDbi表示b经济体i产品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RCD) , Mbi表示一定时期内b经济体i产品的进口额, Mb表示b经济体的商品进口总额。一般认为, 若TCIiab大于1, 说明两个经济体在i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其值越大, 互补性越强;若TCIiab小于1, 说明两个经济体在i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为测算河南农产品出口与东盟农产品进口之间的互补性, 将河南视为a地区、东盟视为b地区, 利用表1中的数据, 并结合各年度东盟各类农产品进口额、河南的商品出口总额、东盟的商品进口总额、世界各类农产品出口额与商品出口总额数据 (不详细列出) , 计算出了2009年到2012年各年度河南与东盟各类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如表2所示。

(单位:万美元)

(注:数据来自我国海关统计。)

三、结论与建议

以大多数年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1为判断标准,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在HS01活动物、HS05其他动物产品、HS07食用蔬菜、HS11制粉工业产品和HS14编结用植物材料等农产品上河南的出口与东盟的进口有较强的互补性, 河南向东盟出口这些类别的农产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为扩大河南农产品出口, 推动开放型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要加大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 建设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促成优势农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 完善农产品贸易促进机制, 进行多渠道的国际市场营销, 大力推动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产品、调味品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同时, 企业要注重产品升级, 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使出口农产品由原材料、半成品逐步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 有效拉长产业链, 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东盟是河南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 为进一步促进河南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 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提供的有利条件, 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宣传告知自贸区的优惠政策, 促进其开展同东盟地区企业的经贸合作, 重点推动双方互补性较强的农产品贸易。河南与东盟处于不同气候带, 农作物品种、收获季节有明显差异, 加上各自庞大的消费群体, 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很强。以水果为例, 东盟市场对温带水果有很大需求, 而河南的苹果、梨、桃、猕猴桃等温带水果的产量很大, 且品质优良。通过2012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河南向东盟出口的水果量偏少, 仅约200万美元, 相对于河南省仅三门峡一市约9亿美元的年水果产值,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应深挖潜力, 积极营销, 建立渠道, 扩大河南产水果向东盟的出口量, 提高产业效益。同时, 适当扩大东盟特色优质农产品如热带水果、大米、水产品等的进口。政府应积极引导河南农产品企业有效利用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互联网等平台, 密切同东盟国家的经贸联系, 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

参考文献

[1]宋志刚、韩丽丽、魏浩: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5) .

农光互补之渔光互补模式解读 篇2

2015光伏新政策中有关于农光互补项目的内容,目前农光互补模式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光互补模式可概括为十大类:菌菇光伏模式、渔光互补模式、蔬菜(瓜果)光伏模式、畜禽(牧业)光伏模式、林光模式、药材光伏模式、生态光伏模式、热电光模式、服(“三产”)光模式休闲观光旅游、水利光模式。

下面是关于渔光互补模式的详细介绍:

目前有几种分类,是封闭式、开放式、飘浮式和跨越式。飘浮式的水深在七八米的时候,不可能打桩,这样成本太高。

【图】渔光互补分类

【图】漂浮式

水上浮体太阳能发电系统电:池板、“浮体架台”;连接架台、“连接板(桥接板)”和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带”构成,可在每个浮体架台上,以10度的设置角度一张张安装外形尺寸为宽(1500~1700mm)×进深(980~1000mm)×高(35~50mm)的太阳能电池板。

【考虑因素】:

一般建设在湖泊,河,池塘,溪,煤矿塌陷区,稻田养鱼等地区。放养方式,喂料方式,捕捞方式,遮光方式(比例),漂浮物影响。

互补产品 篇3

泰国为发展中国家, 土地肥沃, 水热条件优越, 农产品品种丰富, 被誉为“东南亚粮仓”, 不仅盛产热带水果、咖啡、黄麻、竹类和野生药材, 还是世界最大的木薯、稻米和橡胶出口国。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作为友好邻邦, 中泰交往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近年来, 中泰两国农业高层互访和交往不断加强, 农业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特别是2003年6月中国政府与泰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之后, 两国农业经贸交流进一步得到发展。2005年中泰农产品贸易额再创历史新水平, 达12.19亿美元, 其中中国向泰国出口额为2.93亿美元, 从泰国进口额为9.26亿美元, 比2004年增长了62.5%。

2 中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采用HS1996的分类方法, 即1996年颁布的海关协调编号制度中H1~24章的产品, 见表1。数据全部来源于UN Comtrade Database (联合国统计署贸易数据库) , 截取1999~2005年间的相关贸易数据, 对中泰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实证研究。

2.2 贸易结构分析

首先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分析中泰两国农产品的贸易状况, 继而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对中泰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测定, 最后结合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分散度指数进一步探析两国在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2.2.1 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

目前, 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是1975年由Grubel和Lloyd给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简称GLWI) , 它可以衡量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水平, 揭示出两国未来农业贸易的发展潜力。

首先, 整体而言, 1999~2005年间, 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24类农产品的平均G-L指数从1999年的0.497增长到2005年的0.573, 已经实现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变。其次, 两国间不同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同。2005年G-L指数大于0.5并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 HS24、 HS13、HS02、HS14、HS03、HS22、HS18、HS11、HS08、HS04、HS23 、HS06、HS10、HS01、HS19、HS17和HS21, 其中最高为0.912, 最低为0.530;小于0.5的产品依次为HS05、HS07、HS12、HS15、HS09、HS20和HS16, 其中最高为0.396, 最低为0.015, 表现出很大的非均衡特点。第三, 不同农产品年际间产业内贸易水平变化状况不同。1999~2005年, 除HS04、HS05、HS11和HS16等产品基本保持不变, HS12、HS13、HS14、HS15等产品出现下降外, 其余绝大多数农产品的G-L指数都在上升, 其中HS10、HS02和HS22的增幅最大, HS12的降幅最大。由此可见, 中泰两国农产品整体的G-L指数水平已从产业间贸易进入产业内贸易阶段, 尽管个别种类产品的贸易规模出现下降, 但绝大多数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中泰之间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效显著;与此同时, 可以看到, 尽管农产品总体而言已进入产业内贸易阶段, 但G-L指数仅有0.573, 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可以预言中泰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在未来仍具有潜力可挖。

2.2.2 中泰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简称RCA) 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有出口商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值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

首先, 从两国优势农产品的总数来看, 1999年中泰分别为8种和11种, 而2005年两国分别为5种和10种, 中国的优势农产品种类大幅减少, HS01、HS12和HS16从1999年的优势产品变为2005年的劣势产品, 而泰国基本没有变化。其次, 从1999-2005年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来看, 除个别产品不变外, 中国绝大多数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出现下降, 如最具优势的HS05从1999年的5.46下降到2005年的2.65;相比之下, 泰国的HS06等10种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上升, 且上升幅度较大。这说明, 中国绝大多数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不断下降, 竞争力正在逐渐丧失, 而泰国的很多产品则在竞争力方面不断加强。第三, 2005年, HS14、HS07、HS20和HS03是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中国的RCA分别为2.03、1.77、1.45和1.37, 而泰国的RCA分别为1.76、2.08、3.62和4.22, 即两国的优势水平不同, 并非完全竞争。第四,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而泰国不具优势的产品有HS05、HS09、HS12和HS01, 同时泰国具有比较优势而中国不具优势的产品有HS10、HS11、HS21、HS06、HS23、HS19和HS08。这表明中泰两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分布具有较大差异, 理论上应存在较大的互补关系, 双边贸易具有发展潜力。以下将进一步就两国间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考察, 从而更全面的探明两国的贸易结构。

2.2.3 中泰农产品的出口相似度和分散度分析

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简称Sp) 通常用于度量两国在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程度。而出口产品分散度指数 (简称ENp) 通常用来衡量一国出口产品的多样化程度, 它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产品结构所面临的风险高低。

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计算的结果显示, 1999-2003年间中国与泰国农产品出口相似度呈上升趋势, 也就是说, 两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趋于收敛, 竞争程度日益激烈;而2003-2005年中泰两国农产品的Sp值趋于下降, 表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不断增强。究其原因, 这种由竞争性向互补性贸易关系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2003 年6 月18 日中泰两国在北京签署的《关于在<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根据该协议, 中泰两国自2003 年10 月1 日起,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实现中泰之间蔬菜和水果产品的零关税。这一协议的签署有效地促进了两国双边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发展, 使得双方按照比较优势的强弱安排贸易结构, 从而逐渐呈现出优势互补的特征。

运用出口分散度指数测算的结果可以认为, 中国1999-2005年各年的出口分散度指数均高于泰国, 这表明, 截至目前, 我国农产品在出口产品的多样化方面要远远高于泰国, 贸易风险比泰国相对较小。但从年际间的变化趋势来看,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分散度在逐年下降, 已从1999年的12.408下降到2005年的10.456, 降幅高达15.73%。与此同时, 泰国农产品出口分散度却在逐年提高, 由1999年的6.916上升到2005年的7.263。由此可见, 尽管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呈现较为多样化的状况, 但是其总体处于下降趋势, 这需要引起各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3 影响中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因素分析

3.1 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泰国地处东南亚地区, 濒临安达曼海和泰国湾,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中部肥沃的湄南河流域是大米之乡, 狭长的南部集中种植了全国87.5%的橡胶, 长达2600km的海岸线, 为海洋渔业和近海养殖业提供了辽阔的海域和滩涂。除此之外, 龙眼、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 木薯、黄麻、蓖麻油都成为其享誉世界的产品, 因此在这些产品上泰国的比较优势明显, 与中国形成互补性贸易关系, 并且两国表现出产业间贸易的特征。而在苹果、梨等温带水果、水产品、食用肉类以及棉花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 从而对泰国出口, 形成贸易互补。

3.2 农产品进出口构成的差异性

如上所述, 中国由于地域广阔适宜耕种的农产品种类繁多,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表现出多元化水平较高、贸易风险程度较小的特点;而泰国则由于其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型农业政策使得其产品的多元化水平较低, 农产品对外依存度偏高, 存在较大的贸易风险。与之相应, 中泰两国农业生产和进出口结构都存在较大差异, 表现在其双边贸易呈现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的局面。以2005年为例, 2005年中国对泰国出口排名前8位的总额为2.39亿美元, 占中国对泰出口总额的81.8%。相比之下, 泰国对中国出口排名前8位的农产品总额为8.95亿美元, 占泰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96.7%。与此同时, HS08位居中国对泰出口的首位, 出口额为7299.697万美元, 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2.29%;而HS07是泰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产品, 出口额为29592.45万美元, 占泰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8.04%。显然, 中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程度较高, 显得比较分散;而泰国农产品出口多元化程度较低, 表现为出口产品较集中的特点。

3.3 农业生产及贸易政策的差异性

泰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这主要表现在: (1) 建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2) 重视农业科研、应用与推广; (3) 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 (4) 实施“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相比之下, 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处于负保护状态, 尤其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 农业处于被征税的境地, 农业发展受到资金、政策等一系列瓶颈的制约, 这就使得我国劳动力资源型的农产品优势长期以来得不到替代和升级, 使得农产品竞争优势日益下降, 从而使我国对泰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

摘要:分别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等实证方法对中泰两国1999~2005年间的24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出口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以及出口产品多元化水平等方面的贸易结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 中泰农产品综合贸易已实现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转变, 两国不同产品之间竞争性与互补性贸易关系并存。

关键词:中泰,农产品,贸易结构,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65, 33:99-133.

[2]Finger J M, M E Kreinin.A Measure of Export Similarity and Its Possible Us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79, 89:905-912.

[3]陈富桥.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2) .

优势互补,借力共赢 篇4

――对体育与媒体关系的再认识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形 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体育事业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认真搞好体育自身 的各项改革外,必须积极研究和探索影响体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其中,关于媒体的作用及充分借用媒体发展体 育,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80年代初,人们曾把体育与媒体的关系概括为“体育需要宣传,宣传需要体育。” 后,当中国经过全面改革开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体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体育与媒 体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体育与媒体的关系?弄清这些问题,无疑对发展体育事业, 实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以媒为介,借力发展体育

1.凡事都要借力

现代市场营销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件商品的营销都需要借助外力,包括从众心理的造势。借力和造势很重 要的方式就是利用媒体。

没有印刷业,没有工业革命,没有都市化,没有大众传播媒体的不断进步,就没有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今 ,媒体已成为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政治信仰 、行为观念和生活方式。自17世纪报刊媒体出现以来,几乎所有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产品无不借助了新闻媒体( 广告)的力量而得以发展。从世界名牌到中国的知名产品无不是依靠媒体的宣传推销,使自己从默默无闻而到 家喻户晓。前一阶段,由著名导演谢晋为《教育的革命》一书策划、执导的电视广告片,因其精美的制做和大 规模的宣传,使该书销售上千万册,创造了中国图书单本销售之最; 同时, 其投入的近1500万元的宣传广告 费也创下了单本图书宣传推广费用之最。

各行各业之所以看好媒体,并把媒体作为借力的对象,正是基于媒体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就其属性而言, 它至少有四大属性:即政治属性、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由此又产生了媒体的四大功能,即:宣传 教育功能、交流信息功能、传播知识功能和满足人们精神及文化生活的服务功能。

2.体育尤其需要借力

体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现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 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起着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中指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体育正是 以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去鼓舞人、激励人,同时以精彩的体育比赛、表演和多姿多彩的 健身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不能不看到,如果不借助媒体,仅靠自身的空间,其作用和影响 将是很有限的。一次大型比赛,一般现场观众不过数万人,而通过电视转播,将使观众达几亿人。再经过报刊 、电台媒体的进一步传播,像经过一个大功率放大器一样,观众人数以几何数增长。由于媒体的作用,在世界 任何角落的大型比赛,无论你距离赛场多么遥远,只要打开电视,足不出户便能“身临其境”。特别是第四媒 体的出现和普及,将使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场大型比赛随意进入任何一个家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作为“具有产业性质的公益性事业”,要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必 须充分依靠和挖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越来越多的比赛(活动)中,厂商出资金赞助;项目中心以比赛(活 动)把厂家广告推向观众;观众通过广告了解和购买厂家产品,从而使厂商得以回报。

从这一市场交换活动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要依靠媒体来实现。由此可见,媒 体在体育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绝大多数项目管理中心(协会)是很重视借助媒体力量开展工作的, 而有个别的中心却缺乏这种借力的观念,只想到自己分管的项目重要,希望社会能承认,而不知如何用媒体去 树立项目的形象,扩大项目的影响;他们只是忙于把项目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而不会利用媒体去推销。这种 缺乏借力造势的做法应予以纠正。

3.媒体对体育改革、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我国体育事业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在奥运战略、全民健身、以及体育产业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包含有媒体的积极作用。正是在体育界积极努力下,在包括新闻出版单位在内的各行业 的支持配合下,才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初步实现和满足了四个需要:一是实现了体育政治属性需要;二是实现竞 技运动水平提高和普及大众体育运动的需要;三是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四是实现发展体育产业的 需要。

总之,要充分看到媒体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体育正是通过借助媒体的作用,促进了 体育项目的大发展,促进了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大转变,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大开拓。

二、以体为台,借力促进媒体

1.体育是媒体的热点和卖点之一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体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其表 现为:比赛的规模性与垄断性;真实性与及时性;不可预见性与轰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

体育自身的优势又可形成体育新闻报道的优势。

第一,一般体育比赛,观众都在成千上万,而如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等现场观众可达几十万人之多。此外 大型比赛又常常是一次性的,因此具有权威性和垄断性。体育这种规模性和垄断性使体育宣传无疑具有特殊的 权威性。

第二,体育比赛最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表演性质的除外)。特别是一些真正争胜负、比高低的大型国际 体育赛事和世界顶级的比赛,运动员是真刀真枪地拼杀,其竞争的激烈,紧张程度是任何表演形式所无法比拟 的,从而使媒体的体育宣传极具新闻性。

第三,体育比赛变化无穷,不可预测。越是高水平的比赛,越是变幻莫测,越是难以预见,常常是在最后 一分钟,甚至最后一秒钟见分晓,从而产生无穷的悬念和魅力,使体育的宣传报道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

第四,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让人观赏外,还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 健身的快乐,并乐此不疲。体育的这种参与性和趣味性使体育的宣传报道具有受众的广泛性。

正是体育宣传的诸多特有的优势,倍受众多读者的青睐,使新闻媒体对体育报道情有独钟,各新闻出版单 位纷纷以体育搭台,大唱媒体之戏。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宣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热点。随着 新闻媒体的发展,体育成为一个竞相追逐的宠儿。

2.体育为媒体带来的效益和影响

据新闻出版署4月的统计数字显示, 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053种,各类期刊7999种,广播电台13 61个,电视台923 个(其中有线电视台756个)。在以上各类媒体中, 绝大部分都有体育新闻和体育报道,几 乎可以说,哪里有报、刊、台,哪里就有体育报道。在各媒体中,设有固定体育版面(固定栏目)的报刊和设 有固定体育频道、体育栏目的电台、电视台多达400余种。从报道量上看,体育新闻报道, 其收听、收视率已 经排到电台、电视台的前三位。从报道的内容看,不仅重大的国际赛事、优势项目得到充分报道,国内赛事、冷门的项目也开始得到关注。不仅竞技体育得到充分报道,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报道量也大大增加。

各媒体通过加大对体育的报道,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同时为新闻出版单位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从国外看,1983年初美国ABC以2.75亿美元购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电视转播权, 而在当年, 该集团就以广告形式卖出了5.75亿美元,从中净赚3亿美元。 从国内看,电视台、电台从体育转播和体育节目 中获取的广告费用也是十分可观的,有的电视台、报刊每年从报道体育中经营的广告收入已经成为该单位的经 济支柱。广州日报下属的《足球》报,每年盈利上千万元,成为广州日报的利税大户;湖南省体委的《体坛周 报》最高发行量达140万份,广告收入相当可观,令人刮目相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媒体为求生存、求发展,挖空心思,想尽招术,纷纷 扩版增栏,大家不约而同瞄准了“体育”这个热点,把报道体育作为扩大发展、吸引广告的卖点,这一方面是 由“体育”这个“宠儿”的优势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优势互补,体育与媒体共赢

1.树立正确观念是处理好体育与媒体关系的前提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体育和媒体都有了很大变化。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二者相互关系,对体育和媒体的 改革、发展都有重要作用。而处理好相互关系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一,统一的观念

体育和媒体同属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宣传教育属性、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服务属性以及市 场上的商品交换属性等方面都有共同点。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家庭中,体育与媒体就是一家 人。如同人体的左右手,只是分工的不同。也可以说是皮毛关系,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皮之不存,毛将 焉附?当然,由于二者在表现形式、手段、具体的利益和目的等方面不同,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但根本利益 和大目标是一致的。有矛盾完全应该也可以协调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家人”中出现了想“分家”的倾 向:个别项目中心想把协会主办的刊物从出版单位拿去自己办,而出版单位则想摆脱主办单位单独办。国务院 1 月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中第二章第八款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 当由出版单位(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出版。”同时,国家出版署曾明确要求 ,出版物必须要有专门的编辑发行、广告部门。显然,项目管理中心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自己独立办报刊。另一 方面,权威的协会机关报刊如果脱离了项目中心(协会),自然就失去了权威意义。由此可见,这种“分家” 的思想既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行的。事实上,体育总局绝大部分的协会机关报刊办得很好,都是项目中心和出 版单位精诚合作、配合默契的结果。

第二,导向的观念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江 总书记曾说:“舆论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人民之祸。”实践证明,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必须有 一个正确的舆论氛围。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主管部门,正确引导体育舆论,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体育事业健康 发展是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

把握好舆论导向,首先要坚持主动引导,要防范在前,及时掌握、分析舆情,主动通报;其次要敢于面对 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正面引导。19总局几次召开足球宣传工作会议,通报批评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 澄清了足球的宣传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次,新闻导向必须依法管理,要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关体育宣传 的法规和政策。

第三,监督的观念

首先,要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舆论监督既是公民通过媒体对国家事务及与公共利益有关事务进 行监督的一项社会活动,也是新闻媒体一项重要社会职能,这种监督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很大强制力和约束力 ,但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对体育界来讲,通过舆论监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对黑哨、假球、兴奋刘及非法侵占体育场地等不良行为给予曝光,使之能得到有效控制。体育工作者对舆论监督应持欢迎态度 。其次,要提高接受监督的承受能力,要习惯于舆论的多种声音,要善于在不同的声音和见解中提高辨别能力 ,吸取营养。这既是发展体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当然,对于违背新闻法规、侵犯名誉权的报道和无中生有的“新闻炒作”,要积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

第四,服务的观念

项目协会组织体育活动,新闻媒体对其做宣传报道,这完全是分工的不同,其目标是一致的,地位是平等 的,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服务。项目中心要主动为媒体的工作创造条件,通报情况,提供线索,尊重记者 的劳动,遇到问题要耐心帮助、引导,积极支持完成报道任务。新闻单位要努力提高记者素质,深入采访,写 文章既要对读者负责,更要对体育事业和报道对象负责。要从维护大局、有利于事业发展出发,支持各运动项 目管理中心工作。

2.体育与媒体优势互补,大有可为

首先,市场经济为体育与媒体的优势互补提供了基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主管部门只管开展体育活 动,新闻媒体只管宣传报道,所需经费均由国家财政下拨,因此也不存在什么互补和交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新闻出版单位不仅是承担宣传教育、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中心,而且是企业形式经营的活动单位,在 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亦要讲经济效益。事实上,当前许多媒体单位已经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 展、自我约束”的道路。而体育部门也逐步走上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体育与媒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全 具备了联合经营、平等合作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体育与媒体的联合经营提供了可行性。项目中心的独立和协会的实体化,使其 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而媒体,比如新成立的中国体育报刊总社,以其规模经营、整体效应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两种优势的结合,会形成更大优势。当前,要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状况,项目中心和体育报刊总社联手协作 ,利用26个报刊多品种、大覆盖面的优势去吸引厂商赞助体育比赛活动;利用活动可带动媒体的广告,利用大 规模广告效应促进报刊发行,进而更好地推动和宣传了体育比赛活动和赞助厂商,特别是有计划地在大赛前、赛中和赛后形成规模宣传优势,整体出击,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合作中,要注意坚持平等交换和利益共享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项目中心怕新闻媒体染指厂 商赞助从中分利,而媒体也怕别人分获广告利润而不愿利用项目中心的无形资产开拓广告,其结果或是项目中 心因不能满足厂商的宣传条件而搞不到赞助,或是因媒体缺少权威部门的支持搞不到广告和活动。市场经济的 法则告诉我们,“赚钱的并不是真正的成功,双方都满意才叫成功。”两个市场主体的共赢,才是胜算。体育 项目中心和媒体如果在平等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实行联合经营,必然形成1+1>2的态势,从而可达到双方 获利,共赢共生。

互补产品 篇5

中国学者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产品零关税实施后的双边贸易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产业内贸易情况的分析, 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 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许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模拟了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实施后的双边贸易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 零关税政策的出台对双边贸易额度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但对中国整体经济运行没有造成明显扰动[1]。范巧娟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 (G-L) 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 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2]。赵雨霖运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 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 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 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3]。周全认为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相比, 中国对东盟贸易表现平平。贸易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对称、技术和标准不统一、管理成本和效率问题等严重制约着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4]。本文拟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由类深入到章及组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1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概况

按WTO对农产品的定义, 农产品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SITC分类中第0、1、2和4类全部商品减去第27和28章商品。也就是说, 农产品包括四大类商品———代码为0的食物及活动物;代码为1的饮料及烟类;代码为2除燃料外的非食用原料和代码为4的动植物油脂和蜡, 此四大类商品又细为2位数代码的22章商品。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采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外贸易商品目录的SITC Rev.3分类, 文中表格所用的数据均为2011年数据。

1.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农产品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011年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共90.94亿美元, 占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12.31%, 从东盟进口285.06亿美元, 占中国总进口额的16.74%, 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净进口额为194.1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与进口分别增长了42%、46%。

从具体的农产品类别来看, 中国对东盟出口额最高的是0类, 达到73.33亿美元, 占中国0类产品总出口额的13.15%;中国从东盟进口额最高的是2类产品, 达130.9亿美元, 占中国第2类产品总进口额的12.63%。四类产品中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总额比例最大的是第4类产品, 达到71.25%。四类产品中, 0类和1类中国为出超, 2类和4类为入超, 入超额最大的为第2类产品, 达到120.74亿美元, 占中国同类产品总入超额的13.38%。

1.2 中国向东盟各国出口各类产品情况

2011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的出口中占比例最大的为印度尼西亚, 达到30.24%;其次为马来西亚, 占24.86%。缅甸、柬埔寨、文莱和老挝等四国所占比例极小, 除缅甸所占比例超过1%为1.45%之外, 其余国家所占比例均在1%以下。由此可见,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主要集中于老东盟六国中除文莱之外的五国, 对五国的出口占对东盟十国出口的96.27%。

具体到农产品的类别, 四类产品出口中占比例最大的为0类产品, 比例高达80.64%, 占比例最小的为4类产品, 比例仅为0.8%。具体到中国对东盟出口各类产品各国所占的比例, 四类产品中的前三类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在十国中所占的比例都最大, 分别为31.03%、38.38%和34.12%;第4类产品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于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

1.3 中国从东盟各国进口各类农产品情况

2011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四类农产品中第2类产品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45.92%, 1类产品所占比例最小, 仅占1.37%。

十国向中国的出口中, 泰国所占比例最大, 达32.61%,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居第二和第三位, 此三国所占比例和高达89.75%。泰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2类和0类产品, 两类产品的出口占到其对中国出口总量的99.78%;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于第2和第4类产品, 两类产品共占到88.18%;马来西亚出口的主要是第4类和第2类产品, 共占到90.49%。由此可见, 东盟对中国的出口无论是国别还是产品类别都体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

2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于老东盟六国中除文莱之外的五国, 下文将通过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五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2.1 中国与五国农产品的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RCA) 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有出口商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值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RCA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式中, Xij表示i国第j种产品的出口额, Xit表示i国全部产品的出口总额, Xwj表示世界第j种产品的出口额, 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 RCAij表示i国第j种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由表1可知, 中国与五国22章农产品的RCA指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除03章产品RCA指数为1.11, 表明其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外, 其余21章产品的RCA指数均小于0.8, 竞争力都较弱。五国中除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 人口密度大, 22章产品中只有09章和11章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外, 其余四国多章农产品均具有极强或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表中数据表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四国的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强于中国, 且各章农产品的竞争力优劣势与中国农产品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存在较大的贸易互补性空间。

注:农产品类别代号分别表示:00活动物, 01肉及肉制品, 02奶产品和蛋类, 03鱼及鱼制品, 04谷物及谷物制品, 05蔬菜和水果, 06糖、糖制品及蜂蜜, 07咖啡、茶、可可粉及香料, 08动物饲料, 09混合食物制品, 11饮料, 12烟草及烟草制品, 21生皮及皮革, 22含油种子及油质水果, 23天然橡胶, 24软木及木材, 25纸浆及废纸, 26纺织纤维, 29未加工动植物原料, 41动物油脂, 42固态植物油脂, 43加工后的动植物油脂类。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到。

2.2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

贸易强度指数TII用来衡量一国对另一国某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对其出口的强度对比, 用一国对另一国某商品的出品水平与该商品世界对另一国的出口水平的比值表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 Xij表示某商品i国对j国的出口额, Xti表示该商品i国总出口额, Xwj表示该商品世界对j国的出口额, Xwt表示该商品世界总出口额, TIIij表示该商品i国对j国的出口强度。TII>1表明某商品i国对j国的出口水平高于同期世界对j国的出口水平。

代号表示和资料来源同表1。

由表2可以看出, 中国对五国的出口强度平均值均大于1, 大于世界对五国的出口强度, 其中中国对菲律宾的强度最高, 指数平均值为3.91;其次为中国对印度尼西亚, 指数平均值为3.12;五国中最低的为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强度, 指数平均值为1.62。五国对中国的出口强度也较大, 除新加坡对中国的出口强度平均值为0.99略低于1以外, 其余四国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 其中印尼对中国的出口强度平均值最高为2.2。以上数据说明中国与五国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系非常密切。

具体到商品的种类, 中国对五国的出口强度指数大于5的商品有03、04、05、06、11、22、42和43共8章商品, 五国对中国出口强度指数大于5的有04、05、07、09、12、24、29和43等8章商品。其中中国与五国进出口强度指数都大于5的有04、05和43等3章商品, 意味着这3章商品也许存在着产业内贸易现象, 这有待于运用相互间的IIT指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3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

产业内贸易指数 (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 简称IIT) 是用来测度国家间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学者通常采用Grubel and Lloyd于1975年提出来的公式来计算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上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部门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IIT的取值范围为0≤IIT≤1, 当IIT=0时, 表示没有发生产业内贸易;IIT=1时, 表明产业内进口额与出口额相等;IIT值越大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中国与东盟五国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贸易产业间与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存, 但产业间贸易更为突出。从具体的农产品类别来看, 00、01、02、22、23、24和41共七章商品表现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 其中00、02、23和24四章商品主要为中国的进口, 00和02章商品中国竞争力较弱, 进口较多;23和24章商品为中国资源稀缺商品, 进口较多有利于弥补中国资源缺口和森林资源的保护。01、22和41主要为中国的出口。此外, 06、09、12、21、25、42和43等七章商品中国仅与个别国家间存在产业内贸易现象外, 基本上也体现出产业间贸易的特征。

代号表示和资料来源同表1。

中国与五国间存在明显产业内贸易的有11和26两章商品。第11章, 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于第112组商品———含酒精的饮料。第26章, 产业内贸易主要发生于第263组商品———棉花, 进口额与出口额大体相当;第261组———丝完全表现为中国对五国的出口;第265组———植物纺织纤维主要表现为中国进口;第266组———合成纤维, 中国对五国的出口额约为进口额的两倍;第267组———其他人造纤维, 中国的进口额是出口额的两倍多。另外, 第05章商品, 虽然中菲、中泰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0.79、0.64, 但深入到组、分组和项目的进出口会发现中国与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仍然较强, 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热带水果, 出口的主要是温带水果和蔬菜。另外, 03、04、07、08和29等章产品呈现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特点。

此上分析表明, 中国与东盟五国间农产品贸易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并存, 显示出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 但互补性更为明显。

3 结论与启示

3.1 中国与东盟十国农产品贸易体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出口中占比例最大的为食物和活动物, 占比例最小的为动植物油脂和蜡。进口农产品主要来源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中占比例最大是除燃料外的非食用原料, 占比例最小的为饮料和烟草。缅甸、老挝、柬埔寨和文莱四国贸易量占与东盟贸易总量的比例非常小。

3.2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竞争力差异较大

中国仅水生动物及其制品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 其余农产品竞争力都较弱。五国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四国的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强于中国, 且各章农产品的竞争力优劣势与中国农产品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存在较大的贸易互补性空间。

3.3 中国与东盟五国间农产品贸易强度平均值较大

中国对五国的出口强度平均值均大于1, 大于世界对五国的出口强度;除新加坡以外的四国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平均值也都大于1。中国与五国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系非常密切。中国与五国间仅有少数几章商品进出口强度指数都较高

3.4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产业间与产业内贸易并存, 产业间贸易更为显著

中国与东盟五国农产品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并存, 显示出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 但互补性大过竞争性。中国从东盟的农产品进口有利于弥补中国农业资源的缺口, 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但也对某些农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析中也发现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 说明某些农产品的生产缺乏规模效益和标准化质量安全保证, 出口营销意识和品牌意识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应根据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温带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产业, 促进农产品深精加工, 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国际竞争力[5]。

3.5 中国与东盟应加大农产品自由贸易力度, 加强农业方面的合作

中国与东盟各国应继续降低农产品关税, 切实减少非关税壁垒。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 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 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应积极推进对东盟尤其是新成员国的农业投资与开发合作, 形成更大范围的优势互补。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土地资源丰富, 但农业种植技术较为落后。中国可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鼓励农业企业及科研机构利用我国在良种、种植技术、劳动力资源充沛及资金方面的优势, 积极通过技术输出、土地承包等方式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合作与综合开发利用, 共同提高农产品产量,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许庆, 范英, 吴方卫.零关税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11 (11) :81-86.

[2]范巧娟, 李淑贞.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世界农业, 2012 (6) :67-70.

[3]赵雨霖, 林光华.中国与东盟十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12) :69-77.

[4]周全, 陈建新.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展望[J].世界农业, 2010 (9) :43-46.

互补产品 篇6

一、TPP国家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

从上表可以发现, 美国在农产品的MS指数最高, 代表美国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当中具有比较强的竞争能力。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相对于TPP其他国家而言, 其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较高。我国是除了美国以外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 与TPP其他国家相比排于第一位的国家, 可见我国近年来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能力相对良好。

(二) 贸易专业化

根据近年来对我国与TPP12国之间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往来的专业化进行了解可以发现, 日本在动物脂、动物油脂、动植物油、饮料和烟草、谷物和谷物产品、咖啡茶可可与香料、奶制品和蛋类、固体蔬菜油、食品 (除鱼) 、食品和活畜、水果和蔬菜、石油种子、肉和肉制品、大米、糖和蜂蜜以及纺织纤维等方面均比较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各个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能够充分体现贸易专业化, 即比较具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分别为:马来西亚的动物油脂, 新西兰的奶制品和禽蛋, 墨西哥的洋葱, 秘鲁的咖啡茶、可可与香料, 美国的石油种子, 越南的大米, 智利的水果和蔬菜, 加拿大的石油种子, 澳大利亚的肉和肉制品、我国的洋葱等。

由TPP12国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的贸易专业化可以发现, 我国在动物油脂、动植物油、石油种子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竞争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因而在诸多方面, 我国与TPP12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上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补性。

二、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TPP国家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性及互补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 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主要的出口市场基本集中在日本与美国方面, 而主要的进口国家亦为美国, 同时包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

(一) 积极与往来密切的TPP国家建立农业贸易往来友好关系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 必须积极地寻求并且争取能够与TPP国家当中来往比较密切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 我国必须要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的相关投资进行理性的谈判, 与其他国家制定并且签订合理的双边农业合作、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 我国需要与之建立长效的农业经济贸易合作机制, 为我国农产品的良好国际贸易提供保障。

(二) 充分利用我国与TPP国家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为了促使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国农产品与TPP12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必须利用我国与TPP国家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在此方面, 首先我国应该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新市场, 不仅仅在日本、美国、澳大利益等TPP成员国之间进行密切的农产品贸易往来, 更需要关注越南、新加坡、墨西哥等具有农产品国际贸易潜力的国家, 争取与之成为友好合作的贸易伙伴。另外, 我国更加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技术, 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产品, 例如洋葱、水果、蔬菜、活畜等, 使之能够充分地发挥规模效应, 在与TPP12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进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 TPP12国当前的GDP国模已经基本超过了26万亿美元, 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几乎已经超过了40%, 与欧盟经济规模相比已经超过了其1.5倍左右。随着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加入, TPP更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鉴于此, 对TPP12国与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与互补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我国寻找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促使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

摘要: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属于APEC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 自2009年美国高调加入后, TPP逐渐引起了全球, 尤其是亚太经济体的重点关注。本文主要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方面, 探究了我国与TPP国家之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并且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发展提出了一定建议。

关键词:TPP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互补性

参考文献

[1]冯阳.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05 (03) :587-590.

上一篇:乳腺肿瘤/中医药疗法下一篇:平台型电子商务